家庭教育现代化实验工作总结

2024-10-09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家庭教育现代化实验工作总结(精选9篇)

家庭教育现代化实验工作总结 篇1

大家上午好!

今天,我代表实验校的老师向大家汇报一年来在推进家庭教育现代化实验工作中的一点体会,心情非常激动,内心感到无尚光荣。

众所周知,班主任是连结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桥梁和纽带,担负着指导家长开展家庭教育的重任。在推进家庭教育现代化的进程中,作为最基层的家校合作的执行者,如何帮助家长树立正确的家庭教育理念,是班主任一项重要的任务。下面,我把我一年来的一些不成熟做法与各位专家、领导、老师和家长们共享。

一、通过“班级家庭教育指导中心”普及家庭教育理念

班级家庭教育指导中心的目的是为了普及家庭教育的基本知识,推广家庭教育的成功经验,帮助和引导家长树立正确的家庭教育观念。为此,每次市教育局、学校举办的家庭教育专题报告会,我和班级家庭教育指导中心的成员都会将会议内容,在班级对所有家长进行再宣传。班级一年来共开展了四次“家庭教育问卷调查”,并针对共性存在的问题,如:离异家庭、隔代家庭、特困家庭学生的教育及良好学习、生活习惯的培养等问题由中心成员做专题指导,帮助问题家长解决家庭教育中存在的实际问题,提升家长教子理念与水平。此外,班级指导中心还向全体家长推荐阅读《不输在家庭教育上》一书,以方便各位家长进行自学。经过近一年的运作,班级家庭教育指导中心已经成为班级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通过“家校一线通”,密切家校联系

家校一线通系统是一个实现老师、家长、学生三方交流的平台。通过信息高速公路实现了老师、家长、学生的信息互通。它使老师和家长的沟通变得简单。

家长最关心的就是孩子的在校表现,以前家长要了解孩子情况就要给我打电话,很麻烦。有了家校一线通后,我做到每天至少给家长发一个信息。如:今天我留了什么作业,今天学校有什么活动,今天我进行了一次小考,孩子答得怎么样……对个别的孩子还要单独给家长发信息,如:今天孩子上课有些不认真,今天孩子写的字很乱,今天孩子表现很出色,今天孩子上课发言积极……虽然只是短短的几句话,但给家长感觉,他们每天就在孩子身边一样。

我班有一个叫张潇的孩子学习比较吃力,为了不使他掉队,我每天把学习的内容和他没学明白的地方发信息给他的家长,家长回家后再帮助他,这样使他的学习成绩逐渐追上来。学习也有了兴趣,上课从来不听讲的他竟然开始发言了。他的家长经常给我发信息说,看着孩子的进步,他感到欣慰极了。

爱其实很简单。有时爱就是一句话,一个微笑,一条信息。家校一线通就传递了我与学生的爱,使爱升华。

今夏天气捉摸不定。早上锦城还飘着绵绵细雨,而中午的时候气温却已升到了32度。家长怕孩子早上着凉感冒,都给孩子穿得很多。中午午餐过后,我看到这一情况就把学生们都叫回了班级,让女生把裙子里面的厚袜子脱掉,让男孩子们多带一瓶水出去玩。做完这些事后,我通过家校一线告诉了家长,请家长朋友放心。不一会,好多家长回复了信息对我表示谢意。

俗话说:将心比心,以情换情。老师如此敬业,作为家长还有什么理由不配合老师的工作呢?再说,“亲其师,信其道。”家长对老师了解信任了,还能不心悦诚服地支持老师的工作吗?老师和家长如果形成教育合力了,孩子还有什么理由教育不好呢?

三、通过班级博客实现多方交流

在信息社会时代,博客盛开于各大网络中。春节,我开通了自己的教育博客。自从写博之日起,我坚持写下了一篇篇凝聚着真情,充满着爱心的教育日志。有教学方面的“教学设计”、“教后反思”,有班级管理方面的“教育叙事”,有培养孩子良好习惯的尝试方法……一个偶然的机会,班上一位家长说上网时无意走进了我的博客,对我的“如何培养孩子的责任感”一文深有感触,他说为他教育孩子提供了好点子,也使他自己意识到了培养孩子责任感的重要性。他还说他用了半天的时间浏览了我所有的博文,当看到我描写孩子们的叙事类博文和照片时,他都觉得非常感动。他希望我常更新,他也会常光顾。从他的话语中我感到了他对我由衷的敬佩和支持,也感到了他想通过这条渠道更深一步地去了解他的孩子、了解我这个班主任、了解我们的班集体。一个念头马上出现在我的脑海中“为何不建立一个班级博客呢?”于是一个以二年二班班名命名的“启航”的博客诞生了。“让我们从这里启航,快乐成长!”成为了班级博客的主题,这里的“我们”包括我和我的64个孩子们,也包括64位学生的家长。

在博客首页的链接栏中,我将一些优秀家庭教育网进行了链接,比如:顾晓鸣家庭教育工作室、中华家庭教育网、中华家庭教育研究院……这些网站无疑成了家长们学习的资源和交流的平台。

班级博客的博文有很大一部分出自学生之手,孩子们喜欢把自己的日记、读后感、自创小故事等发表到网上。而由于低年级孩子年龄小,他们大多不能独立地将博文发表到班级博客上,就需要向爸爸妈妈求救,两代人坐在电脑前敲打已成了一个实用的亲子活动。芽芽的家长还在班级博客上给孩子准备了一份别开生面的生日祝福。这些都无形当中多了一条联系两代的纽带。

每个月,我还会针对班级家庭教育中存在的问题,给家长出一道“家庭作业”,班上的家长朋友们除了通过各种途径搜集解决方案外,部分家长还喜欢到博客上进行讨论,在一次次的交流讨论中,他们的家教理论得到了提升。

班上部分优秀的、素质高的家长还把教育孩子时的一些好的方法总结下来,形成博文,其它家长从中汲取教训,学习经验。比如:李泽宇的妈妈让孩子做家务赚零用钱的办法,就在全班得到了响应,各位家长纷纷效仿,同学们之间又悄悄地比谁积攒的零花钱二一一年十月二十五日星期二更多。

半年多来,班级博客由我们这个庞大的大家庭共同经营。家长们通过这个平台学习交流,都感到受益匪浅。孩子也在家长的指引下,各方面有了长足的进步。

四、通过校内外活动实现共同教育

为了实现家长和学校在教育理念和教育方式上的协调,真正达到“家校结合共同培育孩子”的目标。在推进过程中我十分注重家长与班级的互动。班级的大型活动,我都会邀请家长们参加,而家长们也愿意参与其中:运动会上有他们忙碌的身影和激情的呐喊;班级古诗词选拔赛上有他们的精彩的点评和鼓励的`掌声,感恩父母的班会上有他们巧妙的策划和闪动的泪光,书香家庭汇报会上有他们独特的见解和动情的吟颂……

人们常说:“好孩子是夸出来的”。我把这招也用在了家长朋友身上,因为我坚信“好家长也是夸出来的”。每当看到家长积极地配合学校工作,正确地引导孩子时,我都会在博客中进行公开表扬。当孩子们看到自己的家长得到表扬后,对自己的父母又增添了一份尊重,促进了两代人的平等交流和共同成长。

随着家长朋友们教育观念的转变,学生们校外的生活也开始丰富多彩起来。周末学生三五成群地参观辽沈战役纪念馆、博物馆、科普展,已不再是什么新鲜事。佟季航妈妈还利用周三下午带着七名学生到郊区爬山,用她的话来说:“这样既锻炼了孩子的意志,又为这些独生子们找到了伙伴。”

开学的暑期个人风采展上,第二小组的十名成员展示他们到社区打扫卫生的照片和活动记录。看着照片上他们劳动时快乐的表情和认真的举动,我的内心涌出一种莫名的感动。因为看到了我的孩子们又多了一份难忘的经历,更因为这肯定又是在家长的大力配合下得以完成的假期实践活动。

五、通过志愿者带动更多家庭提升

今年三月,我市首次在中小学生家长中招募“中华家庭教育志愿者”,班上许晓辰的妈妈很荣幸成为了其中的一员。半年来她给了我们班家长许多支持。她的《隔代教育,隔代不隔心》、《赏识孩子是最大的爱》两个讲座得到了全班家长的认可。她还利用工作之余对班上一些需要帮助的家长进行指导,母子关系冷淡的吴楠和妈妈开始每天半小时谈心了,张潇的妈妈保证再也不因为学习打骂孩子了。

班级上还有好多家长虽然到现在还不是志愿者,但他们在推进班级家庭教育现代化进程中,同样发挥着巨大的作用。现在我们班正在进行“家长结对子”活动,计划以“以好带差”的方法帮助和引导个别家长树立正确的家庭教育观念。

家长们的支持使我内心充满了温暖和感谢。

家庭教育现代化实验工作总结 篇2

我校现代教育技术实验主要问题表现在如下3个方面。

一是设备少与使用率低。我校现代教育技术实验室拥有多媒体机房、投影仪、视频展示台、非线性编辑设备、电子白板、数字微格教学系统等多媒体设备。现代教育技术实验仪器大都比较昂贵, 通常要求成套购买, 需要较大的投入。因学校财力问题, 现代教育技术实验室设备数量少、台套数少、设备更新较慢。另一方面, 现代教育技术实验室的仪器设备除了多媒体电脑以外, 其它仪器设备使用效率都比较低。扩招以后, 学生人数多了, 学生对实验设备的需求多了, 但仪器设备的使用率仍然没有明显的提升。学生需求大与设备使用率低这两种互相矛盾的情况会长期存在, 原因是多方面的, 主要是管理体制的问题。在实验设备管理、人员管理、工作量计算方法等方面迫切需要新的更灵活的管理方式来促进现代教育技术实验室的良性循环。

二是实验教学内容与教学要求不相符合。现代教育技术实验内容覆盖面广, 与新技术紧密结合。目前的实验项目中, 关于媒体设备的使用以及教学资源的加工处理和制作的基础性、操作性实验较多, 而能培养学生根据学科教学特点、综合应用现代教育理论与教育技术解决教学问题的综合性实验较少。一些新技术的运用, 在实验教学中没有涉及或涉及得太少、太浅。

三是教学方法与创新人才培养的需求不相适用。现有的实验教学方法主要是在规定的时间内, 按规定的教学大纲要求, 根据老师设计的方案完成规定的内容, 学生自主实验的内容少, 这种相对封闭的实验模式限制了学生主动性、创造性的发挥。在具体实施过程中, 一般都是教师在做实验时先在实验室布置实验任务和实验要求, 然后讲解实验内容和步骤后, 让学生去完成, 最后上交实验报告。实验前具有针对性的实验指导材料缺乏, 实验过程中教师给予的指导也较有限, 实验后的总结评价落实不到位。教学方法一成不变, 没有体现现代化、信息化的优势, 难以激发学生主观能动性, 难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素质。

2 实验室开放的要求与实施

2.1 实验室管理模式的开放

改变现行的实验室管理模式, 实行开放的管理方式, 让学生有更多时间进入实验室, 提高设备的利用率。重新构建了实验教学体系, 把实验项目分为必做实验、选做实验和自主实验。必做实验主要培养学生现代教育技术的基本技能。选做实验主要面向不同专业、不同能力的学生开展应用技能训练, 满足个性化需求, 培养学生创新素质。自主实验主要针对在这方面有爱好、有特长的学生培养创新能力、高级技能。

考虑到现代教育技术实验室的具体情况、学生对这门课程进入实验的需求情况, 采用集中安排与自由预约相结合的方式, 确保实验教学有序进行。集中安排实验方式, 主要是针对学生课程学习情况安排学生在固定的时间进入实验室完成部分必做的实验项目, 实验过程中任课教师和实验室技术人员同时在实验室进行指导, 确保学生对这门实验课有一个较好的开端。任课教师或专业技术人员在实验开始时会对实验硬件设备、软件使用技巧和关键技术进行详细讲解, 然后学生再进行实验, 主要培养学生的基本技能, 为后续实验打下良好的基础。自由预约方式, 学生在校园网上利用实验室管理系统预约进入实验室。具体操作是:实验室管理系统链接在校园上, 学生利用自己的学号和密码登录, 然后, 进入实验预约模块, 确定实验项目, 选定合适的时间, 即可成功预约。自由预约主要完成选做实验和自主实验。“实验室教学管理系统”会自动计录学生进、出实验室的情况, 并对已预约实验而未来做实验的学生发出警示标志。

2.2 教学内容与方法的开放

实验室的开放不仅是时间和空间上的开放, 更重要的是实验内容、实验方法、实验手段上的开放, 将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 激发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采取教学内容可选、手段和方法可变的实验教学模式。让各专业学生根据各自的教学要求自主地选择实验项目、实验时间、实验方法。在实验内容上, 实验室提供丰富的选修实验项目, 内容要有弹性, 目标分三级, 以适应不同专业、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 也可以学生自主确定实验内容。学生要求完成的选做实验项目数不少于5个, 占学生应完成的实验项目总数的50%以上。所有的选做实验项目, 实验指导书上仅提供了详细要求和必要的指导, 学生要自己设计实验方案、选择实验方法、确定实验步骤。并在实验开始前请指导老师进行审查, 合格者才能进行实验;有问题的, 指导老师进行相关的指导, 学生再修改, 直至合格才能进行实验。自主实验项目完全是学生自已选题, 任课教师只要确认学生的方案可行, 就可进入实验室进行实验。对于完成省、校级创新实验项目的学生, 实验室提供绿色通道, 实验室只要有空位, 学生就可以进入实验室进行实验。

2.3 实验教学评价方法的开放

过去的实验考核是以实验报告为依据, 加上平时学生在实验过程中的表现来确定实验成绩。这种评价方式很难客观地反映学生的实际实践水平。为此, 改进方案为:综合学生实验过程的考核和实验结果的考核, 最后评定学生的实验成绩。实验结果的考核是定量的, 即对每一个实验项目设定一个分值, 并对每个实验项目建立3个层次的目标体系, 每个层次设定一个系数, 学生完成一个实验项目的实际得分就是实验项目分值乘以达到的目标层次系数。所有完成实验项目的得分和就是该学生的实验结果得分。实验过程考核是多方位的, 必做实验主要考察学生实验前的准备情况, 实验进行中科学的态度、操作的规范性、任务完成的质量等的综合情况;选做实验主要考察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开放性地完成一项综合性实验的能力, 运用多媒体进行组合教学的能力, 学生所能达到的目标层次;自主实验主要考察学生项目的质量、项目的完成情况、获取知识的能力、协作完成任务的能力、理论与实际结合等综合运用技能。实验过程考核每一次实验都要进行, 由指导老师或实验室专职技术人员实施。通过这样多方面、全方位的考核办法, 基本能体现一个学生的实际水平。同时采用这种考核办法, 增强了学生做实验的开拓进取精神和创新意识。

3 实验室开放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

要真正实现全方位开放实验室, 有3个根本问题需要解决好, 一是师资问题, 二是服务意识的转变问题, 三是“学生观”问题。

(1) 师资的问题。实验室开放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教师的知识面要宽、知识更新要快, 对教育技术的新技术要有比较全面和深入的研究。同时, 还要有丰富的实践经验, 会使用多种多媒体软件编程。在实验指导过程中, 要能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给予恰当指导, 确保学生能较顺利地完成实验, 达到实验目标, 确保学生实验过程中的安全, 教师的责任很大, 工作强度也增加不少。实验指导老师的工作量会明显增加, 需要补充一定的师资, 实验指导教师必须具有更强的业务能力, 才能胜任开放管理模式下实验工作的需要。

(2) 服务意识的转变问题。实验室开放管理能不能做好, 核心的问题是教师、实验技术人员等的服务意识问题, 每一位与实验教学相关的人员都需要改变以往的思想观念, 把自己当成一名服务员, 自己的各项工作都是为学生提供优质的服务。这样, 实验室开放管理就是使实验室以学生为中心、需求为导向, 向学生提供规范化、科学化、个性化的学习需求。

(3) 学生观问题。科学的学生观指出:学生是不断发展的个体;学生是独特的人;学生是自主的积极的学习者;学生不仅要学习知识, 更重要的是要学会做人;要多元化地评价学生。按照科学的学生观, 对学生的态度和方法就应当是:相信学生, 给予他们在实验教学中的主体地位, 为学生创设施展他们的聪明才智、充分自由的发展环境。平等对待学生;让学生自己教育自己、自己管理自己;给学生充分锻炼与实践的机会;允许学生犯错误, 容忍学生犯错误, 让他们在教师的指导下, 自我创造、自我发展、自我提高。

4 开放实验室的几点启示

实验室开放以后, 改变了传统的教学与管理模式, 它的优点主要体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1) 开放提高了实验教学质量。实验室开放管理后, 集中安排实验的时间减少了, 学生选做实验项目和选做实验人次均大大增加, 实验过程学生独立完成实验的机会增加, 出现问题主要靠学生自己解决, 而教师只是进行启发性的指导, 这样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

(2) 有利于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学生自选实验项目、实验时间, 自主地进行实验后, 学生个性化需求得到更好的实现, 学生实验的主动性、积极性得到了充分的发挥。实验项目不同层次的目标体系, 既可以让学生很快尝到成功的喜悦, 又有利于引导学生不断进取。教师对实验过程的考核, 不仅是对学生的评价, 更是对学生完成实验的一种激励。多方位的激励机制更充分地调动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3) 实现了实验资源的合理使用, 提高了设备的利用率。实验室开放前, 一个很严重的问题是那些台套数少的实验设备, 每次能安排实验的学生人数少, 全体学生轮完一个实验的周期长, 老师指导学生的效率低。因此, 教师不愿意开设这样的实验项目, 导致这类仪器设备利用率降低, 而这类仪器设备往往都是采用新技术的、比较贵的教学实践中必须用到的仪器 (如电子白板、视频展示台、数字微格教学系统等) , 学生必须具备这方面的技能。实行开放管理以后, 很好地解决了这个问题, 实验资源得到了合理的使用, 学生能力培养更全面。另一方面, 学生自己选择实验项目, 实验的频率和实验循环的节奏由学生自已调节, 这使得实验室的容量大幅度提高, 自主地选择实验项目可满足不同学科, 不同专业学生实验的教学要求, 提高了仪器设备的利用率。

(4) 规范了实验室的管理。实验室开放管理是示范性实验的基本要求, 它的管理需要一套操作性强的规章制度。在实验室开放管理的实践中, 我们明确规定了指导教师、学生、实验技术人员的责任, 制定了开放实验室各类人员、仪器设备、耗材管理、实验室安全等一系列管理制度, 构建了实验室开放管理网络平台, 强化了实验室的管理, 各项工作开展有章可循, 有效地保证了实验室的开放。

5 结语

现代教育技术实验开放管理是对实验教学的一项改革与探索, 目前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但在开放管理过程中, 不断出现一些新的问题, 如:如何保障指导老师的利益, 实验过程评价的客观性、公平性问题等, 这些都需要我们继续为之探索。

摘要:探讨了地方本科院校师范类专业现代教育技术实验室如何实行开放管理。提出了针对不同专业、不同知识结构的学生采用分层次的实验教学目标管理方法。为提高实验设备的利用率, 采取了集中安排与网上预约相结合的开放管理方式;形成了以考察学生实验过程表现与实验结果相结合的开放评价方法。旨在提高现代教育技术实验教学的质量, 培养师范类学生整合现代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能力。

关键词:教育技术,实验目标,实验教学,开放管理

参考文献

[1]段连鑫.现代教育技术公共课实验实践体系的构建与思考[J].软件导刊:教育技术, 2012 (1) .

[2]李又玲.教育技术公共课实验教学改革新思路[J].四川教育学院学报, 2012 (5) .

[3]吕艳.新时期科学学生观的构建[EB/OL].[2009-06-30].http://www.studa.net/Education/090630/10383961.html.

改革实验教法适应现代教育 篇3

众所周知,通过化学实验教学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帮助学生形成化学概念,获得化学知识和实验技能,能够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验能力以及实事求是的严肃认真的科学态度和科学方法。如何加强实验教学改革,以切实落实素质教育呢?我认为这一方面跟大环境如教育政策及动向有关,另一方面跟学校领导的重视程度有关,更主要的是和任课教师以及实验教师的积极进取和吃苦耐劳的敬业精神分不开。我们合肥十中实验室在长期的实践过程中,不断地探讨与改革实验教学方法,取得了一些经验也走过了不少的弯路,实验改革大致经历了以下几个阶段。

第一阶段,1995~1998年,合肥十中实验室曾经试验过“实验教师上课堂”的教学模式。

试验之前,实验教师只是协助任课教师将演示实验和学生分组实验的仪器和药品准备好,剩下的工作完全由任课教师自己完成。许多任课教师由于任课班级较多,学生分组实验课的教学往往就感到任务过重,力不从心。一些教师就干脆放弃了学生实验。既使是安排了实验课,由于仪器和药品是实验教师准备的,而实验教师在准备仪器和药品时可能会根据实验室的条件作一些改动,如果任课教师和实验教师缺乏沟通,上实验课的效果往往不见得好。试验之后,实验课由实验教师亲自上,情况就不一样了。首先,任课教师提前一周可将学生分组实验通知实验教师,然后实验教师根据教材内容精心准备实验器材和药品,并认真备好实验课,在任课教师的协助下,完成实验课的教学以及批改学生的实验报告。这样做的优点是显然的,既减轻了任课教师的工作量,也使实验教师的工作系统化,专职化,有利于实验课教学质量的提高。但是缺点也是明显的:实验课变成了单纯的实验课与平时的课堂教学有点脱节。

第二阶段,1998~2000年,合肥十中化学实验室曾经尝试过改学生分组实验为“单人单座”(当时十中的平行班级6至8个,每个班级学生人数四十多人)

面向二十一世纪的中学化学教育,不仅要提高学生的知识水平,而且要特别关注学生全面素质的培养,使他们“学会生存”、“学会学习”、“学会做人”。而提高劳动技能素质是“学会生存”的重要基础条件之一。“单人单座”的目的就是培养学生独立思考问题、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

合肥十中当时有两个简陋的化学实验室,为了培养学生独立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任课教师与实验教师经过协商,两个化学实验室同时开放,实行“单人单座”的尝试。由于过去学生分组实验一般都是2~3人一组进行实验,动手做实验的学生经常是1个人,其他学生基本上则是袖手旁观,无事可做。于是课堂上吵吵嚷嚷、乱成一团的现象时有发生。而实行“单人单座”,每个实验室有24张实验桌,两个化学实验室同时开,基本上可容纳一个班的学生,2名实验教师协助任课老师来完成实验课的教学。那么是实行“两人一组”好呢,还是实行“单人单座”好呢?为此,实验室还在学生中做了一次调查,结果95%的学生都认为“单人单座”比较好。他们认为实行“单人单座”以后,每次实验课之前,迫使学生都要将实验内容看一遍,不然就没办法做实验。以前几人一组还有个依赖,实行“单人单座”后就指望不上别人了,而且每个人都在做实验,也没有人讲闲话了,课堂纪律大有转变。实践证明了实行“单人单座”优大于弊。首先,实行“单人单座”克服了学生的依赖思想,有利于养成学生独立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其次,实行“单人单座”有利于仪器和药品的管理。我们在每个实验桌上放上一个仪器、药品使用情况登记表,学生每次做实验前,都要认真清点仪器和药品,看是否有损坏或缺漏。填好登记表后才动手做实验。这样做加强了学生爱护公物的意识,使仪器损坏的现象大大减少。缺点也是有的,“单人单座”只适合条件较好的、学校规模较小的学校,当平行班级增多,班级人数也增多时就不太适合了。

第三阶段,2000~2012年,合肥十中新的科学馆建成并投入使用,学校的规模扩大了,平行班级由六至八个增加到十几个,每个班学生人数都在50人左右,化学实验室由原来的2个只增加到3个,而化学实验员却由2人减少到1人(不增反减,据说是受编制的影响)。实验的改革遇到了瓶颈,实验教学只能又回到传统的模式,两人一组,一个实验室28组,可以容纳50多个学生实验。问题暴露出来了,高一十几个平行班在一个实验室进行分组实验,时间需要1个多星期,会造成教学进度不一致,如果有重课现象一个实验室就不够用了,必须调课这很麻烦。若同时开两个实验室分56组实验,对仅有的一个实验员来说工作量实在太大了,根本无法完成。若高一和高二都有分组实验,问题就更大了。形成实验改革瓶颈的因素是多方面的,如何突破实验改革的瓶颈呢?

第四阶段,2012年~至今,随着教育形势的发展,加上教材的变动,课堂教学改革势在必行。合肥十中从高一到高三全面推行了具有十中特色的“高效课堂”的教学模式。所谓“高效课堂”对教师而言,就是课堂教学必须做到精讲精练,时间不超过25分钟,要把时间留给学生自主学习、分组讨论,要体现出以学生为学习主体的教学特点,真正做到“课堂高效”。对学生而言,各年级各班成立学习合作小组,学习资料使用本校各科老师自己编写的“导学案”和“固学案”。“导学案”就是“引导学生自主学习的方案”,用于新课之前或课堂上各学习小组成员互相讨论、共同完成(当然也可独立完成)然后在课堂上展示交流。“固学案”就是“巩固学生课堂上所学知识的方案”也就是作业,课后学生独立完成。那么自然学科的理化生实验课又如何改革呢?为了配合“高效课堂”的教学,化学分组实验也按照各班的学习合作小组来摆放实验仪器和药品,这样改进有什么优点呢?一是实验分组和学习小组接轨,便于讨论交流,二是每个实验室只要准备十组仪器和药品,两个实验室可同时上课,既减轻了实验员的工作量,也能缓解平行班的重课现象,实验时,小组成员分工合作,有动手做实验的,有观察记录实验的,有的实验还可交换分工做好几遍。缺点就是当一两个学生在做实验的时候,小组其他成员可能会分散注意力,做一些与实验不相干的事情。这种小组合作实验的模式,比较适合学校规模较大、平行班级较多的情况。

总之,只要积极开动脑筋想办法,困难总是可以克服的。合肥十中即将建成的新学校理化生实验课该如何改进,大家群策群力吧。

【本文系安徽省合肥市教学课题《教学“助理小组”促进化学学困生转化的实践研究》研究成果】

现代教育技术实验校工作汇报材料 篇4

立足经验建构,优化教学过程,拓展教育时空

硚口区红旗村小学

随着新一轮课程改革的兴起,作为支撑课程改革的核心力量之一,教育信息化成为学校面临新时期发展的突出课题。其中,加强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又是推进教育信息化的重中之重。我校作为桥口区现代教育技术实验学校之一,在以往长期实践的基础上,面对新时期发展的要求,确立“立足经验重组,优化教学结构,拓展教育时空”的整合发展思想,借此机会与诸君共享。

一、立足经验建构是推进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的基础

新一轮课程改革强调必须以学生发展为本,一切以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为根本,关注学生的自主经历和体验。这一精神突出了学习是学生自主建构的过程。我们认为,课程改革无论是课程内容还是课程实施途径、方式都必须围绕学生经验建构而展开。这成为我们课程研究的基础。

而信息技术则为促进学生经验建构提供了有利条件。主要表现在:第一,丰富的多媒体信息资源,为唤起学生经验刺激和自主探究提供资源支持;第二,信息技术的虚拟和模拟功能为创设多元化的学习情境提供可能,有利于促成学生直接经验和间接经验的有效迁移;第三,信息技术作为沟通交流的工具,为学生的开放、多元和个性化学习提供了充分条件。同时,网络技术也促进了学生与老师,学生与学生,学生与机器等学习共同体的形成。第四,信息技术本身的工具功能为学生拓展经验提供了支持。信息技术对时空限阈的突破,为保证学习的延续性和经验的连贯性提供了支持。

正是在经验构建的立足点上,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存在了巨大的发展潜力。

二、优化教学过程是推进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的关键

信息技术和学科整合本身的发展在经历从以课件为中心向以资源为中心的转变。但是,无论是课件还是资源,都必须面对教学优化的问题。这是学科实施的关键,也必然是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的关键问题。

1、信息资源是前提

信息资源是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环节的基本素材,它为教学内容提供了充分的补充和拓展。对信息资源,我们非常注意两个方面的,首先,资源必须符合小学生的特点,即加强趣味性和针对性。第一,我们非常注意多媒体资源(视频、图片和动画素材)的应用;第二,注重教师对信息资源的再处理,必须符合学生的认知经验结构和认知水平,粗糙的资源会导致粗糙的学习;第三,注重资源使用的针对性和适当性;第四,注意对保证学生对信息资源的充分利用。其次,作为小学生的基本能力之一,教学也必须注意到学生对信息资源的处理能力。我们在教学中也在不断尝试学科素养和信息素养的有机整合,有意识的培养学生信息处理能力。比如我们在语文教学实验中就非常注重将学生信息处理能力与语文能力培养有机结合。

2、教学流程是核心

我们针对信息技术的交互性,虚拟性和超文本的特点,对教学流程进行了更 充分的设计。

第一,增强情境创设。情境是教学流程设计中最重要的内容之一。因为从学 生自主经验建构出发的教学设计除了必须考虑到教学目标之外,更重要的是考虑学生达到自主经验建构所必需的条件和发展的可能性。而情境正是通过运用信息技术对这种条件和可能性做出设计的结果。通常,我们在语文、英语等学科强调贴近生活的学习情境的创设,比如,语文课《捞铁牛》,在现实生活中很难重现的捞铁牛的方法,通过课件展示,清晰明了的将捞铁牛的步骤一步一步展示出来,让学生了解课文中对捞铁牛的过程的了解。英语课中,通过小动物赛跑的游戏,让学生在激烈的竞争环节中,实现“脑力风暴”。而对于数学、自然常识等学科则多进行大量实例情境的创设。比如数学《相遇问题》中,通过多媒体展示的两人面对面行走的过程,让学生充分理解题意,掌握知识要点。因而,情境创设既可以是整体的情境创设,也可以是个别环节的创设,还可以是虚拟的外在激励环境的创设,从而优化教学流程。

第二,增强人机交互。人机交互是学生自主重整经验的过程,是学生学习自 主性的重要体现。人机交互可以体现在学习的各个环节。这种人机交互的形式包括练习、自主学习、游戏等多种方式。第三,提高教学模块设计。模块设计是提高学生学习自主性的客观要求。我 们在教学设计中,对教学模块的设计更强调是从学生的学习需要出发,在对教学环节进行模块化设计中,给学生提供学习新知、巩固练习、拓展学习和创造性学习的空间。比如,我们的《圆的周长》一课,就通过设计小试身手、自我修炼和网上纵横三大模块,将学习与提高置于学生的自主选择当中。

3、技术功能是补充

我们在强调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的过程中,一方面将信息技术作为一项学习工具,比如基本的文字处理、图片制作、网页制作、上网等技术在学科学习中的应用。另一方面,我们也在积极探索将学科内容纳入到信息技术教育的过程中,从而,达到内容与技术的相互运用和补充。

三、拓展教育时空是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的新领域

网络技术对学生学习方式的影响是不言而喻的。它突破了传统课堂的阈限,为学科与学生的自主经历体验提供了整合支持。我们在思考运用网络运用上,强调网络与实践的结合。下面我们主要通过三个案例来阐释我们在网络运用研究上的尝试和探索。

1、基于主题探究的网络学习

教师在上课之前,要做大量的准备工作,从各方面收集相关的学习资料。让学生了解这些老师收集的资料对学生掌握知识及教师开展教学工作有着巨大的作用。我校青年教师充分利用网络新技术,建立自己的网络日志网站(lengfei81.blogchinese.com),将收集来的各种资料在网上汇总公布,方便学生查阅。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理解回答问题或者提出自己的疑问,老师则可以根据学生提出的问题进一步改进自己的教学工作。例如冷菲老师在上《威尼斯的小艇》一课之前,利用各种途径收集了大量的图片和文字资料,学生在课前就上网查看了部分资料,对所学内容有了一定的了解,在课上,教学效果非常好。

2、基于网络的综合应用

学校建立自己的网络相簿,将开展的各项活动相片发布到网上,方便查阅,同时可以让更多的人了解学校开展工作的情况,扩大影响力。同时在武汉市教科院网站上申请了资源库,为广大教师提供了丰富的网上资源,对进一步推广现代教育技术起到重要作用。

家庭教育现代化实验工作总结 篇5

——秀屿区实验小学现代教育技术工作汇报

一、学校基本情况简介

我校坐落在莆田市秀屿区区政府所在地,是一所区直属小学。自2002年9月创办以来,学校坚持“实验立校,实验探路,实验训师,实验育人”的办学理念;坚持“以创建名校为制高点,以振兴科研为突破口,以团队精神为原动力”为工作出发点;以“抢占教育制高点,实现教育技术现代化”为抓手,加快教育装备的建设,努力改善办学条件。

近年来,在上级党委政府、主管部门、学生家长及社会各界的关心支持,在全体教师的不懈努力下,学校的办学条件、师资水平、教学质量等诸方面都有了突飞猛进的发展。学校现开设30个教学班,1665名学生。71名教师全部由各基层小学竞聘上岗,教师基本功扎实,专业素养高。目前,全校教师都通过了普通话及计算机等级考试,学历实现了大专化,其中本科学历21人;小学高级教师职称的48人,约占七成;市级以上骨干教师36人,约占五成;普通话水平二级甲等以上的有61人,近九成。

近年,学校在经费十分紧张的情况下,仍然加大装备的投资力度,信息技术学校信息教育技术装备日趋完备。现拥有一间多媒体教室、一间网络主控室、两间电脑室、四间电子备课室,开通了20M光纤宽带网,内部联接核心通过千兆交换机与多个分支交换机进行联接,可实现全校每一台电脑终端的上网和其它信息传输,构建较完善的校园局域网;先后添置了两台摄像机、一套高功率音响设备、7台打印复印一体机、一台高清扫瞄仪、多台实物投影仪及光盘刻录机等等,据不完全统计,学校现有的信息教育技术装备资产已达42万元。同时,学校现有学校网站(http:// xyqsyxx.ptjy.com)、校园信息管理系统、教学资源库、每位教师都在莆田教育信息网开通教育教学博客、学科齐全内容丰富的音像教材及电子资料 1

等以服务于日常教育教学;有一支热心于信息教育技术并具有较高业务水平的领导班子和教师骨干队伍。

二、近年来的工作回顾

近年来,我校在上级教育部门的领导、关怀,特别是在市区电教部门的直接关心、指导下,按照福建省“现代教育技术实验学校” 及市电教中心的要求,结合本校的实际开展了大量行之有效的工作,圆满地完成了各项工作目标,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加强管理,抓好制度建设

学校为适应信息教育技术的持续发展,从组织领导、骨干师资力量的配备方面予以加强和保证,并进一步健全了信息教育技术的各项规章制度。近年来,学校组建了新一届的信息教育技术管理领导小组,由校长亲自挂帅、副校长分管,并挑选了责任心事业心强,技术水平高的骨干教师参与课题实验。信息技术领导小组根据市区工作计划及学校信息技术发展的三年规划,每学年初制订出信息教育技术工作计划,并做到定期组织学习,实事求是地分析、讨论本校信息教育技术的发展情况及存在的问题。同时,还先后制定了关于技术教育的各项规章制度:《学校现代教育技术设备、设施的管理制度》《学校现代教育技术人员工作职责》《教师教育技术考核制度》等。教务处还把现代技术教育纳入《校本教研工作计划》和《教师培训计划》,每结合教育教学实际对教师进行现代教育技术培训与考核。

2.加大投入,充实教育装备

为了学校教育能适应不断发展的教育形势,为了使学校的现代教育技术能健康、持续的发展。学校在办学经费十分紧张的情况下,学校先后投资了 33.6万元,为每一位教师配备了一台电脑,建成教师电子备课室;购置了相应的教学仪器和设备;完善了学校网站建设、校园局域网,使学校的每台电脑实现机机联网。实践证明,良好的教学环境为学校教育教学管理提供了很大的便利,为教师的业务学习、多媒体操作技术水平的提高提供了物质基础,使课堂教学更生动活泼,促进了教育教学质量的稳步提高。

学校还利用中国移动公司的“爱贝通”网络平台,促进家庭、学校、社会的沟通和联系。这些,为学校早日实现教育教学网络化管理和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3.重视培训,提高师资水平

在不断增加经费投入加快装备建设的同时,加强师资队伍的建设,尽快提高教师信息教育技术的应用能力就越显得重要。为此,学校在师资培训等软环境的建设方面与硬件装备的建设做到同步进行,并做到两手抓、两手硬。主要表现在:

重学习,转观念。近年来,学校组织全体教师学习了领导的重要讲话及现代教育理论的文章,及时向教师介绍当前教育发展的形势。通过学习、讨论有效地提高了老师的现代教育意识和增强学习、运用信息教育技术的迫切感。同时也更深刻地认识了对“要深刻认识信息教育技术在教育教学中的重要地位及其应用的必要性和紧迫性;充分认识应用信息教育技术是现代科学技术和社会发展对教育的要求,是教育改革和发展的需要。”“各级各类学校的教师要紧跟科学技术发展的步伐,努力掌握和应用信息教育技术,以提高自身素质,适应现代教育的要求”等讲话精神。

学技术,勤操作。教师除了应有先进的现代教育理念外,还必须掌握相应的现代教育装备的操作技术。为此,学校十分重视输送骨干教师参加省市电教部门组织的各类培训,以提高骨干教师的技术水平。如选送唐金健、陈俊泉两位老师参加“福建省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省级骨干教师培训”、选送李密蓉老师赴莆田学院参加为期一个月的信息技术骨干教师培训,有八成教师参加了“因特尔未来教育”的培训、多媒体教学课件制作、计算机维护等培训活动。同时,我校根据多数教师的实际操作技术水平,有针对性地组织教师开展以计算机为核心的多媒体设备运用的校本培训。近年来,学校在利用假期集中培训的基础上,要求教师平时自行选择参加不同层次的培训学习,如计算机能力考级培训、网页制作培训、多媒体教学课件制作培训等,并对参加培训的教师在时间上给予方便。对各项培训工作,做到“内容、要求、人员、时间”等落实,学期末进行统一考核,并将考核成绩纳入教师的个人档案。

为使教师尽快提高教师的计算机操作及理论水平,2006年起学校就与青年教师签订的计算机等级考核协议,要求在三年内青年教师人人取得全国计算机等级考核一级以上的证书。此举措一直鼓励并促使着青年教师计算机操作技能的学习。2008年,全体教师均已取得了国家级或省级计算机等级考核证书,提前实现了既定目标。现在,教师们都能独立地创建自己的教育博客、自制多媒体教学课件了,其中李密蓉、唐金建、詹朝霞、林丽玲等骨干教师自制的课件,还多次获省市级的一、二等奖,所辅导的学生作品也多次获全国省市级奖。李密蓉老师多次指导学生电脑动画制作并荣获全国决赛一、二等奖,李密蓉老师因此荣获“全国中小学信息技术创新与实践活动”决赛优秀指导教师。

4.重在使用,发挥装备效益

加强装备及师资的建设,根本目的在于使用,在于服务于教育教学,服务于学生全面素质的提高。基于以上的认识,学校为适应教育形势的需要和家长的迫切要求,根据“福建省义务教育教学指导纲要”精神和学校的实际,从三到六年级分别增设了信息技术课。同时,全校四至六年级各班还挑选能力较强的学生自制、管理班级网页,有效地促进了学生全面素质的提高。另外,我们在如何盘活现有的信息教育技术装备,如何提高装备的使用率,使之在学校教育教学等中充分发挥其作用进行了积极的探索和实践,主要表现在:

以常规媒体为主体。投影仪、录音机、电视机等三机一幕常规媒体是学校信息技术教育媒体的主体。因此,引导并要求教师用好投影仪、录音机等常规媒体是学校信息教育技术的工作重点。平时学校能定时组织人员对常规媒体进行维护、保养,确保其完好率,以充分发挥常规媒体的作用。从平时的使用情况来看,投影仪等常规电教媒体在教师中还是很受欢迎的,使用得也比较好。据统计,上学期教师使用率、学科覆盖率均达100%,课堂使用率达70%以上。

以教学研究促应用。为使教师尽快地掌握及熟练地将现代教育媒体运用于日常课堂教学之中,做到学、用结合,更为了使教师们了解多媒体教育技术在优化课堂教学中的作用,学校明确要求每位教师每学年承担一堂

多媒体辅助教学研究课。同时,要求承担区级(或接待兄弟学校教师)教学公开课、观摩课的教师一律在多媒体教室授课。据统计,仅仅两年,学校累计为县、市等教研活动共开设了六十余节多媒体辅助教学课。通过教研活动大大地提高了骨干教师信息教育技术的实践应用能力,营造了良好的应用信息教育技术的氛围,也开阔了全体教师的眼界,提高了认识,有效地促进了信息教育技术在课堂教学中的实践与研究。

以教育科研求发展。为了促进学校深入开展信息教育技术的研究和实践,以真正实现省“现代教育技术实验学校”的创建目标。学校组织力量开展了省级重点课题“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有效整合”为龙头的研究,在课题研究过程中做到“经费、组织、人员、时间”落实,经过两年规范、有序的研究,取得了良好效果。唐金建老师的《小学数学与信息技术整合的优势》一文及许雪前老师的《多媒体在语文教学中的应用》都参加了省级汇编;李密蓉老师的论文《游戏在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应用》获得省级二等奖。科研成果的推广应用又促进了学校信息教育技术的不断发展,形成了良性循环。学生们在省级语文课题的带动下,利用信息技术进行搜集资源与分析、整理资源的能力大大提高,扩大了学习的渠道与途径,使学习真正走向生活。

以口语测试带普及。为了使每位教师都能重视学生的普通话、英语教学,我校开展了每学期一次的常规性学生口语面试工作,并将每班学生面试总体水平列入教师教学工作的核实内容之中。通过近年来的持续考查,教师对学生语音教学越来越重视,利用播音器、教学录音、点读棒等指导学生的晨读被越来越多的师生所接受。信息技术的使用与教育为我校顺利通过“福建省语言文字规范化示范学校”的评估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以综合实践促提高。信息技术教育作为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四个指定性领域中的指标之一,有着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我校要求教师在指导学生参加综合实践活动时,必须加强信息技术的指导和应用,要引导中年级学生根据研究主题应用信息技术进行资源搜集,高年级学生还要在此基础上学会对资源进行整理和分类。从学生们精彩纷呈的实践活动中,我们看到了信息教育技术给他们带来了无穷的快乐与欢笑。因学生在信息技术等领

域的突出表现,我校综合实践活动优质课在各类评比中成绩斐然:共获得分全国一、二等奖4人次,省级3人次,市级2人次。

以评价机制作保证。建立健全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对促进教师自觉运用信息教育技术于课堂教学中有着积极的保障作用。为了切实提高教师使用信息教育技术的自觉性,提高其实际操作和综合运用能力,提高信息技术在课堂教学中的使用率,我校进一步完善了相应的规章制度,把创建教师博客,实行网络教研,作为教师教学常规进行规范管理。学校以现代化信息媒体为依托, 凭借莆田教育信息网平台,要求每位教师都创建个人教育博客,积极推行网络教研活动。个人教育博客分公开教学、教学设计、教学论文、教学随笔、案例研究、书海探究、学习交流、美文共赏、我评我思、自我展示等十几个栏目,通过这个平台,促进了教师个人的专业成长,扩大了辐射范围, 增强了示范效果,构建起学习型校园,使学校管理往教学科研现代化、常规管理动态化、材料归档电子化发展,精美的教师专业成长档案袋显示了我校教师较好的综合素养。同时,我们将教师掌握信息教育技术的水平、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使用信息技术的情况皆列入《教师考核细则》之中,作为教师考核、评比先进的重要依据之一。

5.建校园网,发挥装备整体功能

2003年我校率先建立了校园网站,连接了以教育局为中心的“校校通”网络,与各校的资源达到共享,并且已建成完善的校园计算机网络和有限电视网络。我们的校园网站及学校资源库内容丰富,信息新颖,资源可视率高,其对外宣传功能、日常管理功能、家校互通功能、个性展示功能、校本培训功能等都得到了不断充实。同时,我们接受移动公司的赞助,引入“爱贝通”校园管理网络,扩大家校联系平台,使家校联系电子化、现代化,更加即时、方便、快捷地将课改信息、学生情况传送给家校双方,使教育更到位、更有针对性。

6.情系德育,发挥其在德育中的功能

信息教育技术在推进学校教育教学改革,加强学校德育工作,营造校园文化氛围、丰富学生课余文化生活等方面我们也作了积极尝试,也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我们认为:

信息教育技术是学校自我宣传的有机载体。为了能让学生家长、社会各界人士全面、真实、及时地了解我校的工作状况,了解学生的学习和生活,我们每年假期都会利用“告家长的一封信”,把学校的网站向社会公开,引导家长通过网络了解学校,实现家庭、学校、社会的教育合力,赢得了家长的广泛好评。同时,我们引入“爱贝通”校园管理网络,扩大家校联系平台,学校知名度进一步得以张扬,在社会上的知誉度也越来越高。

信息教育技术是创建校园文化的有效手段。自从学校“‘七彩童音’广播站”开播以来,我们利用中午学生休息时间定期开办了“校园新闻”、“音乐漫步、“科普之窗”、“文学天地”、“法治在线”等栏目,丰富了学生的课余文化生活,陶冶了学生的道德思想情操。为更好地对学生进行“自我教育”,学校还成立了“小记者站”,创办了校刊“原上草”,稿件的来源与刊物的打印、排版大多由学生完成,极大地激发了学生学习计算机技术的热情,有效地提高了学生综合运用信息技术的能力。

三、今后的工作设想

虽然我校在信息教育技术装备的建设和运用上已有了长足的发展,各种硬件设施在县、市范围内已属领先水平,已基本上能满足教育教学的需要,但学校离教育发展形势及上级的要求还有一定的距离,在提高装备的使用率等方面还需进一步加强。为此,经学校分析研究,下一步学校还要不断加强信息教育技术应用研究,在新学年中争取做好以下几件工作:

1.选拔、组织学生参加小学生信息技术等级考试。

2.加强教学研究,做好信息教育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整合。

3.进一步完善学校教育网站,发挥网络在学校教育教学管理中的作用。

4.筹集资金实现每间教室均配置“三机一幕”,完善电子阅览室,图书馆资料信息化等工程。

家庭教育现代化实验工作总结 篇6

-第二学期实验小学现代教育技术教研组工作总结

武安实验小学现代教育技术教研组6月实验小学现代教育技术教研组工作总结我校现代教育技术教研组主要成员是学校的教导主任、信息技术教师和各专用教室管理员教师。现代教育技术教研组和其它教研组不同,其它学科教研组的任务只有一个--教研,而现代教育技术教研组的任务有三个--服务、管理、教研,我们对今年现代教育技术教研组的较好地完成了如下工作:1、学校的现代教育技术工作,学校现代教育技术的管理、服务和教研三大任务。制定学校现代教育技术工作计划及发展规划。2、科学、规范的组织管理全校现代教育技术工作,努力更好地为教育教学服务。3、全校教育技术教育、信息技术设备、设施维护保养,协助各学科教研组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进行教育教学活动。4、个专用教室负责分工负责,是各室的管理井井有条,根据教育教学需要,收集、编制、电教教材和资料并完成各种教育教学资料的数字化工作。5、组织、参与、指导并实施现代教育技术理论和实践的研究。6、教师校本培训,帮助教师掌握和运用现代教育技术的基本知识和技能。团结就是力量。教研组作为一个整体,共同协作,共同进步,要采用行之有效的方法来促进教学,管理教学。我们在教研组建设中做到以下几点:一、加强沟通,取得信任。沟通--是指同组内教师沟通、与其它学科老师沟通、与领导沟通,只有沟通,才能信任。作为教研组长,要做好方方面面的工作。因为学校的很多任务都要本组教师承担,我们在课务没有减少的基础上,再要完成这些任务,谁都会有想法,因此要做好本组教师的思想工作,提高他们的服务意识。还有一些老师,对学校工作很多很好的想法、建议,但是不经过与领导、老师的沟通,就直接去做,致使其它老师产生意见。对此,我们也要做好沟通、协调工作。比如本学期在校园网上建了一个博客团队,我们让许多老师都建立了自己的博客,最初我的想法是摘抄可以不用笔去抄,而经过跟校长的.沟通,给校长看我们做好的博客,使校长非常感兴趣,因此发动所有教师都去做,并且除了摘抄,还要加入个人年度目标、教学随笔等栏目,经过培训,老师们的兴趣高涨,许多老师都做出了非常个性化的博客。二、立足实际,搞好教学。在这方面我做到“五抓”:1、抓计划关,促进教师熟悉《课程标准》,落实要求,以《课程标准》为依据,制定每个年级的教学计划。2、抓备课关。集体备课是共同提高的有效途径,它不仅有利于教师知识水平的提高,而且有利于教学经验的积累,教学方法的改良,使个人钻研和集体智慧得到充分的发挥。我们教研组每周到电子备课室集体备课,每次集体备课都指定老师上研究课,并进行评课,提高教师研究教材、分析教材及采用适当教学方法的能力。3、抓听课关。特别刚走上工作岗位的青年教师,他们热情高,干劲足,想把所学知识一下子全部教给学生,却往往不注意教法、学法和组织教学的能力,结果适得其反。这就要求教研组安排老教师指导新教师,形成“师徒”关系,要求“师徒”之间每周至少互听一节课。在工作过程中,要求师傅以身作则,多听课,多指导;青年教师要虚心好学,多请教,多提问。用以老带新的传帮带方式让青年教师迅速成长,成为学校的教学骨干。4、抓竞赛关。每年的信息学竞赛,我总要组织全组老师一起出谋划策,让他们有点子的出点子、有技术的出技术、有时间的出时间。因此每年都能取得较好的成绩,在取得成绩的后面,我们教研组的全体老师也付出了许多汗水。5、抓会课关。每年的会课,也是我们最关注的事情,因为通过会课,能够加速青年教师提高业务能力。我们通过各种教研课选拔教师参加竞赛,积极发挥群体力量,对教案仔细分析研究,对课堂结构仔细推敲,对板书精心设计。虽然近几年会课成绩不是很理想,但我相信,我们的老师都是有实力的。总之,现代教育技术教研组管理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学校的管理和教学质量。重视现代教育技术教研组建设,研究现代教育技术教研组管理的基本原则,使教研组管理迈上新台阶,是我们奋斗的目标。206月

 

家庭教育现代化实验工作总结 篇7

关键词:现代教育技术,数学教学实验,课堂教学改革

日常数学教学过程中,一直以来都处于教师讲,学生练的方式,学生都是被动的接受知识。那么数学能不能像物理、化学等科目一样,让学生自己动手“数学实验”呢?随着计算机的日趋普及和计算机技术的飞速发展,现代教育技术已在课堂教学中得以广泛的使用,学生通过计算机做数学实验已经不是梦想。比较著名的CAI软件有国内的“数学实验室”和国外的“几何画板”等。我们可以借助计算机的强大计算功能和演示功能,帮助我们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下面是师生一起尝试着用计算机来解决“等分圆”这一问题的实例。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有发现这样的问题:用圆的半径在圆上顺次画六道圆弧恰好可以首尾重合,刚好将圆六等份;如果将圆弧半径增大或减小一些,画首尾相连的圆弧,这些圆弧最终是否能重合呢?我们师生仔细分析并讨论了这个问题(作图过程如图1):

1、以任意圆O(半径为R)上任意一点O1为圆心,R'(0

2、以O2为圆心,R'为半径,作圆弧a2交圆O于O1、O3;

3、………………

这样一直下去,是否会存在某条圆弧会经过O1呢?如果存在,那么我们所选的半径R'刚好能够等分已知圆,半径R'与已知圆的半径R有联系吗?又有何联系?通过师生共同探讨,得出以下两种方案。

方案一:

以点O作为原点(如图2)。设圆弧a1的圆心O1坐标为(0,1),则由解析几何知识容易知道:

点On-1(xn-1,yn-1)和点On+1(xn+1,yn+1)满足方程组(n):

上面的方程组,我们可以用“迭代”的方法,计算(xn+1,yn+1)但是是否存在点On+1(xn+1,yn+1)与点O1(x1,y1)重合呢?如果有(xn+1,yn+1)=(0,1),则我们所选的半径R'能够等分已知圆。虽然上面这些方程组只是一些普通的二次方程,但实际上,解这些方程却远远比我们所想象的要困难得多,基本上无法完成。随后虽然我们借助计算机,但这些方程的解仍然是求解过程中遇到的最大障碍。

下面换一种思路求解问题。从上面的方程组容易得到Ok(xk,yk)和Ok+1(xk+1,yk+1)有如下关系:

第k段圆弧的圆心Ok(xk,yk)和Ok+1(xk+1,yk+1)满足方程组(k):

解得,

通过计算机,运用程序,能够很容易计算出Ok+1(xk+1,yk+1),然后判断Ok+1(xk+1,yk+1)是否等于(0,1)就能知道答案了!学生经过多次试验发现:基本上所有的R'作圆弧,都不能等分已知圆,真实情况就是如此吗?

方案二:

顺次连接圆弧与圆O的交点,显然一段弦对应着一个圆心角α。如果nα=2kπ(n∈N*,k∈N*),也就是n段弦所对的圆心角的和刚好等于圆周的k倍时,圆O被n等分。

即:当是有理数时,圆O被n等分(如图2)。

证明:若是有理数,则存在n∈N*,k∈N*,使

从而,nα=2kπ,圆O被n等分;

否则,任意取n∈N*,k∈N*,无理数

则nα≠2kπ,圆O不被n等分。

此时:

结论:当即是有理数时,圆O能被圆弧n等分,这些圆弧最终能够重合。

在此次数学教学实验的过程中,我们充分应用现代教育技术为教学服务,学生保持着浓厚的学习兴趣,不把学习数学看成负担,增强了学好数学的信心,享受着学习数学的乐趣,对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开发智力、促进素质教育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数学的结论来源于学生的制作,对现象的观察,对数据的度量、统计与分析。实验中,我们看到了学生的自主探究的能力是很有潜力的;学生认识到计算机在数学学习中的作用,可以利用计算机为自己的学习服务,同时也起到把部分学生从“电脑游戏”和“网络”中解脱出来。

“数学教学实验”打破了传统的数学课堂“讲、练、记”教学模式,学生可以更直接的参与到课堂教学中,老师更容易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充分发挥学生的才智,能取得很好的教学效果。在数学教学中要注重实践活动,强化动手操作,不要把学生的思维长期“禁锢”在书本上,要向广阔的大自然扩展。通过多种能力培养,把学生造就成适应社会发展的强能力人才;加强各种素质训练,使学生成为21世纪高素质人才。把“数学教学实验”引入到中学数学教学中来,对中学数学课程教育改革必将起到重要而深远的影响。

参考文献

[1]何克抗.现代教育技术[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8年.

[2]张君达、郭春彦.数学教育实验设计[M].上海教育出版社,1994.12.

浅谈素质教育下的现代实验教学 篇8

【关键词】 素质教育;实验教学;科学课程;教学评价

中小学实验教学是为学生科学实验的掌握打下一定的基础,实验本身就是自然科学教育的重要内容,而不仅仅是辅助的教学手段和方法,通过实验教学,最终实现用科学方法论武装学生的目标。实验教学的一个重要作用就是验证和加深理论学习的知识,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和严谨的科学态度,提高育人质量。其目的就是要让学生感受、理解知识产生和发展的过程,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和创新思维习惯,重视培养学生接受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实验是进行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之一,而且是其它教学形式无法与之相比的。

1.现代实验教学的内涵

实验教学是理科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根据教学目标而组织的教学活动,是科学实验在教学过程中的典型化的重现。科学实验作为科学方法论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其价值和意义已被人们公认。中小学理科实验教学是为学生科学实验的掌握打下一定的基础,实验本身就是理科教育的重要内容,而不仅仅是辅助的教学手段和方法,通过理科实验教学,最终实现用科学方法论武装学生的目标。因此,实验教学要兼顾科学实验的客观真实性和教学过程条件的限制性,要妥善处理客观知识的已认识和学生主观知识的待认识的关系,真正把实验教学由它的学科知识和技能的层次,上升到方法论的高度。

1.1实验教学是体现现代教育的重要方面。理、化、生、小学科学(自然)等学科的知识及体系本身是通过实验和实践而产生和建立起来的,实验教学是现代教育的重要方面。人类在认识自然世界的实验和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的知识理论及其体系,这种知识理论体系要发展,首先必须继承。实验往往选取知识的原理或方法而施以教学,这样既减除了人类探索的漫长历程,又弄清了人类探索和认识的途径、方法与结果。学生要取得长远的进步,只有在高效率、高质量地掌握某方面科学理论体系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基础上才可能求得深入与发展,这与现代教育追求的教育教学中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高效率地完成教学任务是一致的。

1.2实验教学是提高学生能力的重要途径。学习自然科学必须要有一定的实验能力,包括实验设计、实验操作、实验观察记录、整理记录资料等方面的能力。这种能力的培养,必须在相应的实验和实践活动中才能得到发展。在实验时,需要精细敏锐的感知和观察力去及时发现一些重要现象,从而培养了观察能力;通过设计实验、分析结果等,能锻炼和培养想象能力和分析能力;在研究原因、结果、形成概念的过程中,通过分析、比较、判断、推理等,能培养逻辑思维能力和归纳、分析能力;通过想象、假设,能锻炼和发展想象能力、创造能力;在实际操作中,还能培养组织能力、实际操作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等。实验能更好地培养和发展学生将来生存所必需的诸多能力。

1.3实验教学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手段。学生的素质主要由“知识因素”、“ 智能因素”、“ 非智力因素”三个方面的因素构成,它包括最基本的基础知识和建立在这个基础之上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实际操作能力以及浓厚的科学兴趣、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严谨细致的工作作风、坚韧不拔的意志等。素质是可以培养的,良好的素质对学生形成正确的观点、观念,优秀的思想品质、高尚的道德情操都有着无可比拟的巨大作用,使人终生受益。

2.实验教学改变单纯的理论灌输,通过探究实现过程式教学

传授给学生知识的同时,切忌死记硬背的被动学习。要展现事物变化发展的过程或思维活动的过程,揭示事物发展或变化的全貌,才能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与参与情绪。实验教学的特点就是运用形象直观的方法与手段,生动地再现事实的真相或事物发展变化的过程,发展学生的好奇心,激发学生对学习兴趣,使学习的内容与其原有的知识经验结构有机结合,建立起非人为的本质的联系。

传统的教学方式是教师讲、学生听的填鸭式方式,这种方式难以调动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实验教学为学生创造了一个探索和研究的学习、实践环境,让学生在生动有趣的实验、实践活动中自动学习、主动发展。

3.素质教育下的实验教学的主要特征

实践性:实验是利用仪器设备等让学生在实际参与中感知事物运动变化的过程,符合学生的天性,实践活动本身易使人感兴趣。

变化性:实验中出现的很多明显或不太明显的、变化的现象易引起人们不同的感知,使人注意观察并探究其中的原因。

社会性:实验过程中人与人的交往、心与心的沟通、思想与思想的碰撞,对学生的社会化包括道德意识、科学态度、行为观念与习惯的形成等有深刻的影响。

三化性:由于实践活动受时空局限,所以实验一般是简化、纯化和强化的自然规律的再现,它有利于扩大加深学生对自然界的了解,即用直接经验的方法获得更多的间接经验.

定向性:绝大部分的实验是有走向目标的活动,虽然问题可能有清晰模糊之分,但一般都是带着问题进行定向研究的。

整理性:实验都需要把各种实验现象通过思维进行加工、整合才能得出一定的认识,思维整理是实验的核心和重点。

实验教学不仅仅是完成课程标准和教材规定的教学任务,更重要的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物质手段,直接作用于素质教育。素质教育也将伴随实验教学的普及和提高不断发展和完善。实验作为进行素质教育的重要手段之一,可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功能,在“学育”中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理解能力,促進学生转化知识、应用于实际,从而促使学生综合素质得以提高。实验教学是理科教学必不可少的方法,是现代教育特别提倡的一种教学方法。为了培养社会需求的高素质人才,学校必须加大实验教学的改革力度,构建完善的实验教学体系,探索新的实验教学模式,改革实验教学内容,促进素质教育和学生创新精神、实验能力的全面提高。

参考文献

[1]李梦兵.实验教学管理的现状及思考[J].实验教学与仪器,2003(03)

[2]王健,张菁燕.中小学教学实验研究存在的误区分析[J].无锡教育学院学报,2001(01)

[3]唐建锋,卓文珊.对实验教学与素质教育之浅见[J].中山大学学报论丛,2001(01)

(作者单位:黑龙江省教学设备管理中心)

家庭教育现代化实验工作总结 篇9

现代教育技术实验是现代教育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现代教育的制高点和教育改革的突破口。我校一直非常重视现代教育技术实验工作,把它作为重点工作来抓,以适应当今的信息时代的现代教育的要求。特别是在2005年实施现代教育技术以来,我们进一步明确了方向,狠抓实验的各项工作,初步形成了我校的特点,概括为:理念超前、思路清晰、硬件充实、管理完善、队伍优质、应用广泛、效果优异。

一、统一思想,明确目标,进一步提高对开展现代教育技术实验的重要意义的认识

(一)加大宣传力度,统一思想认识

要进行广泛宣传,端正广大教师的思想,确立现代教育技术在学校教育整体中的位置:(1)现代教育技术是学校教育的基本要素;(2)现代教育技术是优化教学过程的重要手段;(3)现代教育技术是深化教育改革提高教育质量的重要途径。全体教师都充分认识到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实现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有机结合的重要性,并在实践中真切地体会到其实效性对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意义,从而积极参与探索,参与到该项目的教育教学活动进程中。

(二)明确实验目标,全面开展实验工作

根据区教育厅《全区现代教育技术实验学校实施意见》的要求,确立我校作为实验学校的目标。提出以现代教育技术实验为平台,建设数字化校园,以信息化带动学校的现代化,把信息化当作学校办学特色来重点建设,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开发优质的网络教学资源,实现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有机整合,探索新的教学模式,提高教师和学生的信息素养,全面提升教育教学质量。通过三年的努力,使我校成为优秀的示范学校。

二、健全机构,加强管理,建立适应现代教育技术实验学校的管理机制

(一)成立领导机构,组建实验队伍

1.按照上级主管部门的要求成立“凯里市冠英中学现代教育技术实验领导小组”,由校长担任组长,组织实验的开展。由教务处负责具体实施。

2.在以科组为研究单位,全员参与的基础上,成立以电教科组、各学科科组长、各科组骨干教师、优秀青年教师等共同组成的核心实验小组。针对各阶段的实际情况,分别制订相应的计划和管理制度,并付诸行动。

3.实行科组负责制,明确分工,层层落实。如电教科组负责教师培训、网络建设、网络管理,设备维护等。领导小组提出总体规划,各学科组根据本学科的特点,制定本学科的实验计划,确定实验目标、研究课题和负责人员。为充分发挥学生参与实验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成立电教管理小组,每班都设有一名电教员,负责本班电教设备的使用和维护等工作,每学期每学年初都会对他们进行培训,制定“凯里市冠英中学电教员管理条例”、“凯里市冠英中学电教器材管理操作说明”,每学期对电教员的工作进行评比,对表现优秀的电教员进行表彰。

(二)完善制度,制订实验规划

1.建立完备的科研制度

学校要十分重视电教科研工作,形成校长带头,教务处主抓,学科组和备课组为研究单位的良好局面。建立完善的激励机制和评价制度,学校成立专门的科研基金,在每年的“奖教奖学”中都设立科教研奖,对科教研工作贡献突出的教师给予奖励。并且将教师掌握现代技术教育的水平与教师评价挂钩,积极推进和鼓励教师开展现代教育技术实验活动。

2.制订实验工作规划

要按照区教育厅《全区现代教育技术实验学校实施意见》的要求,制定《凯里市冠英中学2005-2008年现代教育技术发展规划》、《凯里市冠英中学现代教育技术培训计划》等工作规划。明确工作目标、任务、措施和实施步骤,为实验工作的顺利开展打下良好的基础提供有力的保障。

三、加大投入,高标准建设学校的教学环境,构筑适应现代教育技术的平台

(一)构筑实用、高效的现代教育技术平台

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给传统的教育模式和教育方法注入新的活力。而新世纪的学校不再是传统意义上传授单纯书本知识的地方,应该在培养高素养、具有创新学习能力方面承担更多的责任。学校站在信息大潮前沿,高起点、大投入,在软硬环境建设上大踏步的向前走。争取建设一个颇具规模、规划合理、配套齐全、高效实用的现代教育技术平台。具体做法是:

1.建成基于10M光纤的计算机信息网络

考虑到信息的传输效率,我校计算机主干网将采用10M光纤接至教学楼、实验楼和各处室办公室;再由每栋楼内的配线间通过10M线缆传输至终端。达到技术成熟,维护方便,并易于今后进一步扩充。

2.教师办公教学电脑化,一线教学人员人将达到计算机高级水平,并能熟练操作应用;所有办公教学场合均配有联网的多媒体电脑。配有5座以上的多媒体网络教室10间、电子阅览室1间。终端信息点近100个。

3.建成点对点控制的校园低音广播系统

学校建成高标准的低音广播系统,该系统除提供平台让学生播放广播节目外,一些语言类的教学活动也能通过点对点的控制,大幅度提高教学效果。

4.简洁、实用的多媒体教学平台大面积使用

建立设备齐全的电化教学场室,其中计算机室10间200台,综合电教室6间,视听阅览室一间,软件教材库一间,装备能处理各种视、音频、图像等信息和输出打印的教师课件制作室1间。

所有教室、学科功能室均将配有计算机系统、实物展台、高清晰/大亮度数字投影机,为老师从备课至教学展示融入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创造优良的条件。

(二)注重实效,全力推进校园网络的应用水平

为了避免出现“有路无车”、重硬轻软的情况,学校将在校园网筹建之初就要确立“以教学为中心,以提高教学效果为目的”的校园网发展目标,确保校园网络在教学、管

理活动中发挥积极作用,真正把校园网的先进功能发挥出来。

1.利用网络,提高学校的办公信息化水平

学校将朝无纸化办公迈进,各种即时通知、网络论坛等资源,要方便师生的日常工作和学习,提高效率。

2.利用网络,为教师的教学活动提供高效工具

学校将通过中国电信10M,将校园网上联到宁夏教育信息中心和上级教育专网,使校园网全时连接在Internet上。Internet上浩瀚的信息以及信息中心的专项资源为老师们的教学活动提供取之不尽的素材。

(三)教学资源配置齐全,自制软件教材内容丰富

学校每学年将在全区中小学教材审查组推荐购置的电子教材的同时,根据满足广大教师的教学需要购买多媒体辅助教学软件,学校鼓励老师自制各种教学资源,自制资源是最有效果、最实用的资源。教师课件制作数量争取达到年人均10个以上,教师的课件能多次在全国、区、市、区比赛中获奖。学校在校园网上建设一个“动态资源(http://ziyuan.dongtai.net)”,保证老师最新、最实用的资源能及时添加到资源库中,为全校所共享。学校利用自身的技术优势,根据本校特点,有计划、系统地开发管理平台,如德育、教学、教研等管理平台。为教师教学改革提供良好的软件应用平台,更好地为教学服务,充分发挥网络的作用,实现资源共享。

四、加强培训,转变观念,建设适应现代教育技术的高素质教师队伍

为进一步适应现代教育技术实验的开展,通过宣传工作转变教师的观念,通过组织培训进一步提高教师的教育教学水平,信息技术素养和现代教育理论水平。

(一)改变教师观念,促进教师成长

在传统教学中,强调教师的主导作用,对学生是知识的拥有者和传播者,随着现代教育技术的发展,教师的角色从其特征、职能等方面都将发生变化。

教师应逐渐由知识的灌输者转变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和知识信息总量的增加,要求学生有更高的学习策略和学习能力。教师应加强对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使学生逐渐由被动消极的知识接受者转变为主动积极的知识探索者和能力进取者。在现代教育技术与课堂教学相结合的实践中,教师要认识到现代教育技术为教育带来的种种优势,我校计划以50%以上的课堂教学使用现代教育技术。对现代教育技术的熟练应用,既能改变教师的教育观念,也会促进教师素质的提高。

(二)、搞好培训,提高教师的信息技术素养

1.组织好校本培训

由校内电脑教师进行计算机培训、专题讲座。培训内容包括电教设备使用培训、计算机的软硬件知识、WORD文字编辑系统、数据库、WINDOWS操作、课件设计培训(PowerPoint、几何画板、Authorware)、Flash动画制作、网页制作、建立动态网站、建立自己的BLOG、网络运用培训、课堂设计培训(开展怎样说课、怎样上好一堂课、怎样评课等系列活动,在活动中充分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进行设计和评

价)。

教师要在运用中体会到现代教育技术的优越性,自觉学习、不断提高、积极探索现代教育技术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2.请进来、走出去

先后派多名老师出外学习,参加全国、省、市有关的各种培训。邀请有关专家学者到我校举办信息教育技术专题讲座,促使教师转变教育观念,提高教师对现代教育技术应用的认识水平。进行教学设计方法培训。组织学习优秀教师的多媒体录像课,学习现代教育理论。组织教师学习课堂教学设计理论,观摩网络优质课并进行评析、学习范例、网上教学资源学习、设计、实践、制成网页,供大家学习研讨等,使教师学会网络环境下的教学设计。

通过几年的努力,学校形成具有现代教育思想、掌握现代教育技术的新型教育队伍。任课教师都要学会在网络环境下办公、信息查询,会利用智能化平台备课,会编制简单实用的教学软件,进行网络环境下的教学,并使之具有常态性。80%的教师能够指导学生开展基于网络资源的问题解决学习,会开展基于网络的教学科研。鼓励教师具有较高研究水平的课件开发和基于网络资源的课程开发能力,并走在相关领域的前列。

3.领导带头,骨干突出,典型引路

由校长带头,全体行政领导都积极参加各种培训。管理教学的校长经常出外参加各种现代教育技术的会议及培训,争取成为信息技术教育方面的专家。

经过各种培训,涌现大批应用现代教育技术成果显著的骨干教师,要有10名以上教师参加未来教育全区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和intel未来教育培训班等。

五、科研引路,整合资源,构建适应新课改要求的教育教学模式

为了更好的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学校要积极申报研究性科研课题,认真开展课题研究,以教研推进现代教育技术广泛应用。

(一)以科研课题推进现代教育技术实验的全面开展

注重通过开展课题研究,促进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整合,提高教学质量。目前要尝试参与现代教育技术相关的研究课题有:全国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教育部重点课题“网络教学的设计与评价研究”、“国家级教育资源库建设研究项目”(NERRP)合作研究学校的课题:“信息技术与研究性学习的整合”、全国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实验区课题“资源库建设的共享与动态机制研究子课题”、参与区级课题“信息化条件下思想政治课教育教学改革实验与研究”的研究。争取所参与的这四个课题的研究早日立项并附注实践。

在校内要经常开展课题的阶段小结,组织专题研讨,经常参加设在各地的课题组阶段小结会,紧密联系总课题组,汇报课题的研究进展,请教课题的专家,使课题的研究能顺利进行。在课题开展的过程中,我们要不断总结实验的经验和教训,争取取得一定的成果。

(二)改变教学模式,丰富教学内容和手段

先进的现代教育技术设备、设施能为学生开展合作学习、互动探究构建良好环境,为检测教学效果、教学水平提供技术保证。要充分发挥信息技术便捷的特点和网络资源丰富的优势,极大地提高教学过程的信息含量、科技含量、教学效率和质量,从而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教学手段现代化,与新课改相结合突出课程开发这个重点,抓好资源利用。

1.注重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课改一线教师为了教学需要,要充分利用学校图书室、阅览室、多媒体网络,广泛参阅有关新课改书刊文献资料,进行课程资源开发,利用学校现有的现代教育技术手段进行教学,切实转变教师的教学方法和学生的学习方法,真正实现对学生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教学“三维目标”。

2.加大课改调研和实验研讨的力度。学校课改领导小组及督查小组的成员要经常深入课堂进行听、评课活动,指导教师在教学的实践性、开放性、生活性上下功夫。对照新课标对教师教学方式、学生学习方式、评价方式、利用多媒体优化课堂教学等几个方面进行重点研讨,及时整改。并根据调研中出现的一些新情况、新问题,学校及时召开新课改实验研讨会,共商实验困惑,提出解决问题的具体措施,对教师在实验过程中摸索出的一些好的经验做法及时交流、总结、推广、运用。

3.积极探索构建网络环境下学生自主探究的新方式。先进的现代教育技术设备、设施要为学生开展合作学习、互动探究构建良好环境,为检测教学效果、教学水平提供技术保证。要充分发挥信息技术便捷的特点和网络资源丰富的优势,极大地提高教学过程的信息含量、科技含量、教学效率和质量,从而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教学手段现代化。注重信息技术与新课程学科教学的整合,加强校本课程研发工作。要积极探索构建网络环境下学生自主探究的新方式。加强网络环境下的教与学的研究,通过不断探究新问题,探索新手段、发现新规律、寻求新突破。经过多年的探索和与同行的交流,将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归为以下环节来实施:课件制作,网络资源应用,专题性学习网站。这几种形式互相补充,有机结合,构建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课程体系。学生通过专题性学习网站进行自主学习,师生通过信息平台互相研讨教师教得轻松,学生学得生动。

要充分应用网络技术,在各个学科开展主题探究性学习。在课程内容选择、教学方式方法和教学评价中,都要分考虑现代信息技术的影响,为发展学生自主学习意识和能力创造适宜的环境。

(三)改变学生的地位,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在传统的教学中,学生依赖教师的组织、安排和要求学习,处于被动地位。现代教学媒体作为教学过程中的一个重要因素,要改变学生对教师的依赖程度。学生学习过程中有教学课件、录像带、录音带、光盘、资料库和计算机网络的帮助,知识来源渠道多了、丰富了,学习的时间、内容、进度就可以自己掌握,由被动接受变为主动探求,学生的主体地位就会得到进一步体现。

上一篇:声乐基本知识下一篇:护士长岗位竞聘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