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量经济学经典论文

2024-08-12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计量经济学经典论文(精选8篇)

计量经济学经典论文 篇1

关键词:消费、投资、经济增长、劳动力,实证分析

一、文献综述

(一)经济增长理论

经济增长是指一个国家生产商品和劳务能力的扩大。在实际核算中,常以一国生产的商品和劳务总量的增加来表示,即以国民生产总值和国内生产总值的(GDP)的增长来计算。经济增长是经济学研究的永恒主题。

古典经济增长理论以社会财富的增长为中心,指出生产劳动是财富增长的源泉。现代经济增长理论认为知识、人力资本、技术进步是经济增长的主要因素。

(二)影响因素的分析

从古典增长理论到新增长理论,都重视物质资本和劳动的贡献。物质资本是指经济系统运行中实际投入的资本数量.然而,由于资本服务流量难以测度,在这里我们用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亿元)来衡量物质资本。中国拥有全世界近1/4 的人口,为经济增长提供了丰富的劳动力资源。因此本文用总就业人数(万人)来衡量劳动力。居民消费需求也是经济增长的主导因素。

经济增长问题既受各国政府和居民的关注,也是经济学理论研究的一个重要方面。在1978—的31中,我国经济年均增长率高达9.6%,综合国力大大增强,居民收入水平与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居民的消费需求的数量和质量有了很大的提高。但是,我国目前仍然面临消费需求不足问题。因此,研究消费需求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并对我国消费需求对经济增长的影响程度进行实证分析,可以更好的理解消费对我国经济增长的作用。

二、数据收集与模型的建立

(一)数据收集

表2.1 中国经济增长影响因素模型时间序列表

(二)模型设计

为了具体分析各要素对我国经济增长影响的大小,我们可以用国内生产总值(y)作为对经济发展的衡量,代表经济发展;用总就业人员数(x1)衡量劳动力;用固定资产投资总额(x2)衡量资本投入:用价格指数(x3)去代表消费需求。运用这些数据进行回归分析。

采用的模型如下:

y= β1+β2x1+β3x2+β4x3+ui

其中,y代表国内生产总值,x1代表社会就业人数,x2代表固定资产投资,x3代表消费价格指数,ui代表随机扰动项。我们通过对该模型的回归分析,得出各个变量与我国经济增长的变动关系。

三、模型估计和检验

(一)模型初始估计

表3.1 模型初始估计结果

(二)多重共线性检验

表3.2 相关系数矩阵

根据多重共线性检验,解释变量之间存在着线性相关。

通过采用剔除变量法,多重共线性的.修正结果如下:剔除X3。

.

表3.3 修正多重共线性后的模型

(三)异方差检验

表3.4 ARCH检验

从上表可以得到数据:(n-p)R2=5.048272,查表得χ2(p)=5.9915, (n-p)R2=5.048272<χ2(p)=5.9915,则接受原假设,不存在异方差。

(四)序列相关检验

已知:DW=0.689221,查表得dL=1.270,dU=1.563。由此可知,存在相关性。

修正如下:

表3.5 修正序列相关后的模型

修正后的DW=0.9892。进行自相关检验,Q统计量的下图。

通过上图可以看出,修正后无自相关。

(五)Granger因果检验

表3.6 Granger因果检验

从上表可以看出:Pro(x1)和Pro(x2)大于0.1,说明X1和X2不是国内生产总值的Granger的原因。

(六)显著性和拟合优度检验

表3.5反映了模型的最终形式。X1的t检验不通过,二X2的t检验通过。F统计量值为1137.61,F检验通过。

对于F=840.5434>F(2,27)=3.35(显著性水平为0.05),表明模型从整体上看我国经济增长与各解释变量之间线性关系显著。修正的拟合优度量为0.9919,拟合程度很好。

四、结论分析和政策建议

(一)主要结论

1、固定资产投资是经济增长的重要原动力。

经济发展取决于投入资金的数量和资金的利用效率。固定资产投资是经济增长的重要原动力,它对经济运行具有先导作用,并以其乘数效应拉动经济增长。

2、劳动力对GDP有一定的促进作用但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却微不足道。

这是因为我国劳动力结构总量巨大、供给充足、流动性强, 对GDP 影响很大。但是劳动力的人力资本含量、高技术含量偏低,劳动力素质结构存在严重缺陷, 会直接影响了经济的增长。

3、消费需求对经济的拉动作用

消费需求是三大需求要素中所占份额最大、波动幅度最小的部分,是国民经济的重要支 柱和最主要的组成部分,同时也是最为明显地反映经济自发增长态势的宏观经济指标。

(二)政策建议

就业是民生之本,有效促进就业,保持经济增长良好势头成为我国当前乃至今后一段时期的重要课题。针对目前劳动力数量庞大且总体素质不高的现状,应通过多种途径,一方面加强就业培训的投入力度,提高劳动者就业及再就业能力,降低失业率;另一方面,加强各地区间人才交流及促进劳动力自由流动,并通过合理技术壁垒方式,阻止外来流动人员的无序进入。同时,鼓励灵活就业,以减轻就业压力。

劳动力的人力资本含量、高技术含量偏低,劳动力素质结构存在严重缺陷, 直接影响了经济的增长。因此应当控制人口数量,优化劳动力结构, 提升劳动力素质。物质资本对我国的经济增长也起到了一定的影响作用,应加强对投资的科学管理,提高投资效率。

五、参考文献:

[1]赵晓,消费中国经济增长主动力[J],

[2] 徐铮、张润清、李晓红,1990- 年我国经济增长因素实证分析[J],经济论坛,(04)

[3]綦国萍,我国经济增长影响因素的实证研究,安徽财经大学,安徽蚌埠233041摘

[4]吴沛, 李克俊,中国经济增长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西华大学,成都610039

[5]刘诗白.,2004.,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 西南财经大学出版社

计量经济学经典论文 篇2

一、计量模型的选取

构建计量模型的首要任务是从一定的经济理论出发, 针对特定的研究对象, 选择合适的经济计量模型;其次是选取具有代表性的相关指标作为模型的解释变量, 这些指标不能过多, 并且来源相对独立、可靠。如果相关指标过多即解释变量过多, 难以同时保证各个解释变量数据的质量, 容易对模型的估计造成极大的影响, 不利于正确评估被解释变量。而解释变量数据来源独立、可靠则可以保证模型分析的有效性, 便于客观的评估。例如, 以生产函数为基础, 可以分析在一定资本投入量和劳动投入量下产出的多少, 根据实际资本投入和劳动投入指标的数据, 衡量产出数据的准确性;也可以根据凯恩斯绝对收入假说下的消费函数形式, 研究消费者实际消费水平与实际收入之间的关系。

注:该论文系2010年度湖南省哲学社会

二、计量模型的统计诊断

基本思路:在上述具有经济意义的既定模型基础上, 在模型解释变量数据可靠的假定下, 通过计算模型的诊断统计量, 分析各个样本点对模型的影响, 找出所谓的异常点即与模型偏离的异常数据, 认为这些点是数据质量可疑的点, 需要进一步对这些数据点进行多方面的论证才能最后下结论。

统计诊断是20世纪70年代中期发展起来的一门统计学分支。因为任何统计模型都只能是对客观现象复杂变化过程的一次近似描述, 不可避免地要包含某些假定, 甚至连模型本身也是一种假定。所以, 在研究实际问题时, 常常要面对这样的问题:收集到的客观现象的数据的准确性如何, 错误数据对模型估计的影响有多大等等。模型的统计诊断就是针对上述问题发展起来的一种分析方法。为了克服既定模型与客观实际之间的不一致性, 通常有两种

途径:第一, 采用稳健估计方法, 避免统计推断受模型的微小变动或扰动的影响;第二, 找寻一种诊断方法, 判断实际数据是否与既定模型有较大偏离并采取相应对策, 这是统计诊断的主要内容。如果实际数据中仅有个别点与既定模型偏离较大, 则可以肯定模型, 并对这些个别点做进一步考察, 然而如果实际数据中许多点与既定模型偏差较大, 则需要采取更有力的治疗措施。

通过统计诊断, 可以找出严重偏离既定模型的数据点, 即所谓的异常点;也可以区分出对于统计推断影响特别大的点, 即强影响点;还可以找出远离数据主体的点, 即高杠杆点。为了将统计诊断用于数据质量的评估, 既定的模型必须具有合理的经济意义, 通过模型计算有关诊断统计量来判断某一数据点是异常点、强影响点还是高杠杆点。

在回归模型中, 异常点是指对既定模型偏离很大的数据点。只有在对误差项的分布有一定假设的前提下, 才能判断数据点的偏离达到何种程度才算是异常。尽管异常点的概念似很明显, 图形也很直观, 但是, 至今尚未有一个公认的定义。Bechman和Cook (1983) 指出, 对异常点的理解一般有两种情形:第一, 把异常点看成是那些与数据集的总体明显不协调的、小概率发生时所产生的数据点, 可解释为落在所假定的分布的单侧或双侧A分位点以外的极端点。第二, 把异常点视为杂质点 (contaminant) , 即被认为不是与数据集来自同一分布的而掺入到该数据集中的杂志。不论哪种情形, 异常点的异常之处是相对于数据集的总体或所假定的模型而言的。通常采用两种模型检验异常点:一种是数据删除模型, 另一种是均值漂移模型, 这两种模型分别通过不同的途径, 研究删除某个数据点前后对于模型估计量是否有显著的影响, 两者在检验效果上具有一致性。

强影响点是指对模型的统计量取值有非常大影响力或冲击力的数据点。在具体分析时, 首先要明确是对哪一个统计量的影响0。例如, 在线性回归模型中, 所考虑的是对回归系数B的估计量^B的影响, 还是对模型拟合优度统计量的影响。对于影响

三、计量模型法的特点及评价

1. 经典计量分析法建立模型的依据

是经济理论, 其在模型的形式及解释变量的选取上没有趋势模拟评估法那么随意, 必须遵循一定的经济理论, 选取相关的指标变量。借助与考察指标相关的其他经济指标的数据来研究考察指标的数据质量是该方法的一个主要特点。

2. 与已有研究不同的是, 本文认为计

量模型的质量受到所选取的指标的影响, 在所选取指标数据质量可靠的假定下, 若选取了过多的指标作为解释变量, 则当同时出现多个指标的数据质量问题时, 通过模型评估数据质量所冒的错判风险很大, 因此, 本文主张不要选取过多的指标作为解释变量, 只需要有代表性的几个相关指标就可以建立模型。在较少解释变量的情况下, 既可以通过控制解释变量的数据质量有效的控制评估效果, 同时也可以将模型简化。

四、结束语

在经济计量模型的基础上, 也可采用趋势模拟评估法中检验异常值的方法判断数据的质量。所不同的是, 后者只能对考察期的样本数据进行评估, 而运用诊断统计量, 则可以对各个样本点同时进行评估。

摘要:本文以经济理论为基础, 从整个经济系统出发, 对计量模型的选取方法和统计诊断原理进行细致介绍, 并在此基础上对经典计量模型法的特点进行分析评价。

关键词:统计数据质量,经典计量模型法

参考文献

[1]蔡志洲.支出法国内生产总值全国与地区数据的衔接[J].经济科学, 200 (34)

计量经济学经典论文 篇3

一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此句出自《左传·曹刿论战》。这里,曹刿所言与经济学中的“边际报酬递减规律”有异曲同工之妙。西方经济学家指出,在生产中普遍存在这么一种现象,在技术水平不变的条件下,连续等量地把某一种生产要素投入到生产过程中,最初带来的边际产出是递增的,一旦超过某一定值,每增加一单位投入所带来的边际产出是递减的。正如击鼓,却一鼓不如一鼓。

在生产中,边际报酬递减的例子十分常见。比如,在建房时,如果建材、建筑设备等其他投入不变,随着人工的增加,建造速度可能会加快;但人数增多到某一数量后,此时再增加人力,不仅不会加快建造速度,反而会“人多手脚乱”而延缓工期。又如,在农田里撒化肥可以增加农作物的产量,当向一亩农田撒第一个100公斤化肥的时候,增加的产量最多,撒第二个100公斤化肥的时候,增加的产量就没有第一个100公斤化肥增加的产量多,撒第三个100公斤化肥的时候增加的产量就更少甚至减产,也就是说,随着所撒化肥的增加,增产效应越来越低。再以国有企业劳动力要素的投入为例,当前国有企业职工总数远超国有企业本身所要求的适度规模,产出低,效益差,造成了劳动力资源的极大浪费与配置不合理。俗话说,一个和尚挑水吃,两个和尚抬水吃,三个和尚没水吃,粗放式的人力投入只会造成一个结果:边际报酬递减。

二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两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

该句出自《孟子》。孟子认为,鱼和熊掌不可得兼,欲取之必先与之,有所得必有所失。

这与经济学中的“机会成本理论”不谋而合。俗话说:天上不会掉馅饼;世上没有免费的午餐。任何经济活动必须消耗资源,而一切资源又都是稀缺的,在使用一种稀缺资源获得某种收入的同时放弃在其它方面所能得到的更高收入,称之为“机会成本”。通过比较机会成本的高低,可以使资源从效率低的用途转移到效率高的用途上。因此,以机会成本来估算生产中的各种成本,对于社会主义条件下的整个经济或单个部门,单个企业的资源配置,不管是理论研究还是实际应用都具有参考价值。有学者指出,目前我国大多数低效运行的国企所消耗的原材料,燃料,动力的机会成本是大得惊人的,应予以高度重视。

撇开“机会成本”不论,“鱼与熊掌不可得兼”的矛盾在经济上也是很普遍的,譬如银行业中“流动性”与“安全性”的矛盾,“安全性”与“效益性”的矛盾,经济活动中“效率”与“公平”的矛盾,等等。

三善者不来,来者不善

该句出自清·赵翼的《陔余丛考·成语》,含义为来的不怀善意,有善意的不会来,体现了经济学中的“逆向选择”原理。

2001年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美国加利福尼亚州大学伯克利分校首席经济学教授阿克劳夫(Akorlof)对二手车市场模型的分析,创立了逆向选择理论。该理论解释了保险市场上保险公司在信息不对称时所面临的经营困境。保险公司通过保险合同与投保人达成协议,发生保险事故时支付一定赔偿,投保人以支付保费作为代价。然而,每个顾客发生意外的可能性是不同的,那些最容易发生意外的人往往最愿意购买保险。比如,在医疗保险中,那些知道自己身体状况不好、随时都可能住院的人最有积极性购买保险;那些身体状况良好往往不愿意购买保险。如果保险公司提高保险费,很可能将风险小的顾客赶出市场,而留下来的客户需要赔偿的概率大大增加,从而迫使保险公司再次提高保费,如此恶性循环,最后使得所有身体健康状况良好的投保人(优质客户)全部退出市场,剩下那些健康状况非常糟糕、在高额保费面前仍然愿意购买保险的投保人(劣质客户)。劣质客户不断驱逐优质客户,保险公司从一开始所选择的总是那些最能使自己破产的劣质客户,正所谓“善者不来,来者不善”。

这种逆向选择告诉我们,凡是那些积极买保险的人都是容易出险的人,所以具有购买保险的最大意愿,以便出险之后能得到赔付。而出险概率较低的人则往往犹豫不决,如果保险价格提高了,反而会把他们拒之门外。经济行为中的逆向选择又叫“逆淘汰”,其实质就是广泛存在于经济生活中的劣币驱逐良币规律。400多年前,英国经济学家格雷欣发现,两种实际价值不同而名义价值相同的金属货币同时流通时,实际价值较高的货币,即良币,必然退出流通———它们被收藏、熔化或被输出国外;实际价值较低的货币,即劣币,则充斥市场。人们称之为格雷欣法则,亦称之为劣币驱逐良币规律。

四青出于蓝而胜于蓝;冰成于水而寒于水

该句引自《荀子·劝学》。青与蓝,冰与水的辩证关系体现在:因为卓越,所以超越。

在经济现象中,连锁反应与效用成倍扩大的情况叫做“乘数理论”,也是凯恩斯就业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根据该理论,在消费需求不足造成总需求不足而私人投资不力时,尤其要靠政府增加购买支出来解决。增加一倍的政府支出可带来多倍的国民收入。近年我国经济受金融危机影响,发展速度放缓,为扩大内需,政府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增加政府支出,投资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宏观经济,使国民经济逐步走上复苏之路。

五审堂下之阴,而知日月之行,阴阳之变;见瓶水之冰,而知天下之寒,鱼鳖之藏也

此句引自《吕氏春秋·察今》。该论述涉及到经济学中的一个重要理论———预期。

预期是人们对经济变量(如价格,利率)在未来变动方向与幅度的一种估计,预期可以支配人们的现实行为,通过对所有与决策有关的不确定的经济变量进行预测,决策者就能够采取合乎理性的措施,使未来的不确定性得到部分或全部补偿。预期日益成为左右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一些国际评级机构如英国的标准普尔(Standard & Poor’s),美国穆迪(Moody),惠威(Fitch IBCA),汤臣百卫(Thomson Bank Watch)在引导人们形成预期,对外汇市场波动预测方面作用重大。1997年4月25日,穆迪在降低泰国主权信贷等级后又降低了三家主要商业银行的信贷等级,并将降级归结为泰国经济金融形势恶化,由此造成投资者对泰铢贬值的强烈预期,加上国际投机机构大举进攻,从而推倒了东南亚金融危机的第一张“多米诺骨牌”。

六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出焉

原句引自《荀子·劝学》。荀子这一朴素辩证法思想反映到经济学中就是“规模经济效应”,即通过不断扩张生产和积累自身优势以达到最优规模,从而使经济效益得到提高,形成“滚雪球”式的赢利模式。当前全球一体化趋势掀起的企业并购高潮,越来越显露出大型跨国公司在世界经济舞台的主角地位。

七一夫不耕,或受之饥;一女不织,或受之寒。生之有时而用之无度,则物力必屈

原句引自《贾谊·论积贮疏》。贾谊在此指出,生产不足而消费过度,必然导致供给紧张,形成“短缺”经济。短缺是生产力不发达在经济上的表现,我国告别“短缺”进入买方市场也不过一二十年而已,长期以来,经济生活处于供给严重贫血状态,改革开放后,政府抓住增加供给这个“牛鼻子”,大力发展生产,引导合理消费,理顺各种经济关系,解放生产力发展的各种桎梏,才使我国逐步摆脱了“短缺”的困扰。

八圣王在上,而民不冻饥者,非能耕而食之,织而衣之,为开其资财之道也

原句引自《晁错·论贵粟疏》。不难看出,晁错实际上在此提出了国家在发展经济中应当承担的职能———非“耕”也,亦非“织”也,而是“开道”也,即国家应主要行使其对国民经济的宏观调控职能,通过制订方针政策,发布信息,协调利益关系,提供服务,进行监督,来指导经济运行,实行政企分开,避免既当“运动员”又当“裁判”的尴尬局面,大力缩小指令性计划的范围,更多地利用市场机制这只“看不见的手”的调节作用,促进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

九东家之子,增加一分则太长,减之一分则太短,著粉则太白,施朱则太赤,眉如翠羽,肤如白雪,腰如束素,齿如含贝

此句引自《宋玉·登徒子好色赋》。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东家之子,美得恰如其分,任何刻意的淡妆浓抹不仅毫无意义,反而有损她的天然魅力。从经济学的角度来考察就是所谓的“帕累托最优状态”。如果对于某种既定的资源配置状态,所有的帕累托改进均不存在,即在该状态上,任何改变都不可能使至少有一个人的状况变好而又不使任何人的状况变坏,则可以称之为帕累托状态。满足这一状态的经济就是有效率的。帕累托最优是评价一个经济制度和政治方针的非常重要的标准。从市场的角度来看,一家生产企业,如果能够做到不损害对手的利益的情况下又为自己争取到利益,就可以进行帕累托改进,换言之,如果是双方交易,这就意味着双赢的局面。

参考文献

[1]吴楚材,吴调侯,等.古文观止[M].中华书局,2008.

[2]高鸿业.西方经济学[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7.

[3]李健,唐五湘.微观经济学[M].机械工业出版社,2004.

[4]汪祥春.微观经济学[M].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3.

经济学经典名著读后感 篇4

《国富论》,全名为《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此书出版于1776年,标志着经济学作为一个独立学科的诞生。亚当斯密着眼于他所观察到的尚未出现的工业革命的世界经济。首次系统分析了国民财富产生分配于持续运转的内在规律。他认为人类利己的动机就像一只看不见的手,在暗中推动一切经济行为,同时强调政府应尽可能少地干预,并给予贸易自由的发展。

《国富论》全书共分五篇,囊括了政治经济学原理、经济史、经济学说史和财政学,可以说既是一部经济学的百科全书,也是经济学的一部奠基之作。虽然它体系庞大,内容广泛,但首尾一贯,结构严密。全书始终围绕的一个主题,就是如何促进国民财富的增长。在《国富论》中,亚当,斯密很详细的论述了分工的重要性。不管是对生产效率的提高还是管理的时效性或者生产设备的创新方面都有着很重要的作用。

在资本主义社会的发展方面,《国富论》起了重大的促进作用。《国富论》的编者马克斯?勒纳评论说:“这是一本将经济学、哲学、历史、政治理论和实践计划奇在《国富论》中,亚当,详细的论述了分工的重要性。不管是对生产效率的提高还是管理的时效性或者生产设备的创新方面都有着很重要的作用。

斯密很详细的论述了分工的重要性。不管是对生产效率的提高还是管理的时效性或者生产设备的创新方面都有着很重要的作用。怪地混合在一起的书,一本由有着高深学问和明敏见识的人所写的书。这个人有强大的分析能力,能对他的笔记本中所有的材料进行筛选;又有强大的综合能力,能按照新的和引人注目的方式将其重新组合起来,斯密对他当时的学术领域的各种思想是极为敏感的。他像后来的马克思一样,不是一个关在自己房子里的与世隔绝的学者,他仿佛全身装着天线,能收到并吸收所能接触到的一切信息。他在封建欧洲解体之末、近代世界开始之时写作,在这个世界中,封建制度仍以既得利益集团经常表现的顽固性在坚持。他正是为反对这种利益集团而写作的。结果是,他的书不只是为图书馆架藏而写的,它对经济意见和国家政策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它形成了我们今天住在其中的整个生活环境。”

斯密在《国富论》中要回答的最后问题是,感情与“公平的旁观者”之间的内在斗争,在社会的长期演进中究竟是怎样在历史本身的大舞台上发生作用的。这个问题的答案见第五编,他列举了社会发展的四个主要组织阶段,除非由资源的匮乏、战争或政府的坏政策予以阻止,否则这些阶段是会连续进行的。这四个阶段是:猎人的最初“野蛮”阶段,原始农业的第二阶段,封建或庄园“耕作”的第三阶段,商业上相互依存的第四阶段。每一阶段伴有与它的需要相适应的制度。例如,在猎人阶段中“没有任何财产……因此,也就没有任何确立的行政长官或正规的司法行政”。随着牛羊群的出现,产生了比较复杂的社会组织形式,不仅包括“可怕的”军队,而且有不可缺少的法律和秩序堡垒。斯密思想的核心是:这种制度是保护特权的工具,不能用自然法为之辩护。他说,“文官政府是为了财产的安全而设立的,实际上是为保护富人反对穷人而设立的,即为了保护有些财产的人反对根本没有财产的人而设立的。”最后,斯密将演进描述为从封建主义走向一个需要有新制度的社会阶段,这种新制度是由市场确定的而不是由同业公会确定的,是自由的而不是受政府限制的。这在后来称为放任自由的资本主义,斯密称之为完全自由的制度。这种物质生产基础的连续改变,将带来的上层建筑的必然改变,这和马克思主义的历史观有明显的相似之处。可是也有一个重大的差别:马克思主义体系中的最后动力是阶级斗争,而在斯密的哲学史中,主要的推动机制是“人性”,由自我改善的欲望所驱使,由理智所指导。

我认为这本书比较受重视的还有劳动价值,在这里作者基本阐明了资本家和工人自己的劳动关系就是吸收工人身体里面的体力,当工人自己的创造的价值和他们的劳动所得持平或者低于自己所创造的价值的时候,资本家肯定会裁员,作者把这种劳动关系理解成衡量一切商品的尺度,这也最贴切不过了。

经典文学、管理学、经济学著作 篇5

1张爱玲《倾城之恋》

2.马格利特·杜拉斯《情人》

3.考林·麦卡洛《荆棘鸟》

5.渡边淳一《失乐园》《男人这东西》

7.劳伦斯《虹》《爱恋中的女人》《查太莱夫人的情人》

10.米兰·昆德拉《缓慢》

11.西蒙娜·德·波伏娃《第二性》

12.雪儿·海蒂《性学报告》

13.德克旭贝里《小王子》

14.让我来成全你的幸福:小仲马《茶花女》

15.灵魂的哲学与博爱:司汤达《红与黑》

16.越过爱情,看见春暖花开:简·奥斯丁《傲慢与偏见》

17.我爱你,与你无关:茨威格《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

18.这简直像戏一样:威廉·莎士比亚《罗密欧与朱丽叶》

19.爱永远不用说对不起:西格尔《爱情故事》

20.山在那里,你的心碎了:岩井俊二《情书》

21.充满暗礁的爱情海洋:加西亚·马尔克斯《霍乱时期的爱情》

22.爱情终究成了一种传说:阿兰·德波顿《爱情笔记》

23.温柔而坚强:夏洛蒂·勃朗特《简·爱》

24.粉色的小爱情:堀川波《我就喜欢你这样的地方》

25.有天堂,但是没有道路:北村《玛卓的爱情》

26.美与爱是独立的:川端康成《雪国》

27.难得糊涂的爱情与婚姻:列夫·托尔斯泰《安娜·卡列尼娜》

28.战火中成长的美丽与坚强:玛格丽特·米切尔《飘》

30.奥德修斯式的传奇:雨果《悲惨世界》

31.二十四小时,路过爱,走过禁区:霍桑《红字》

33.值得付出一生的等待:帕斯捷尔纳克《日瓦戈医生》

34.唤醒生命的人:海伦·凯勒《假如给我三天光明》

35.只有渺小的人物,没有渺小的爱情:西奥多·德莱塞《珍妮姑娘》

37.生得寂寞,死得单调:萧红《呼兰河传》

38.爱上你的心:雨果《巴黎圣母院》

39.爱和欲的煎熬:福楼拜《包法利夫人》

40.我的成长与战争共呼吸:安妮·弗兰克《安妮日记》

41.沉重的枷锁:张爱玲《金锁记》

42.在自我面前忏悔吧:列夫·托尔斯泰《复活》

44.战争,让女人走开:瓦西里耶夫《这里的黎明静悄悄》

45.包容的爱还是彻底的恨:艾米莉·勃朗特《呼啸山庄》

46.从“黑暗意识"中苏醒:翟永明《女人》

47.溶解心灵的秘密:舒婷《舒婷诗集》

48.爱,我们曾共同拥有:叶芝《当你老了》

49.你最美的气质是自由:惠特曼《草叶集》

51.成长是目的,爱情是过程:张小娴《面包树上的女人》

52.用另一个角度来看婚娴:老舍《离婚》

53.一个女人的城市传奇:王安忆《长恨歌》

54.爱情与食物的辩证关系:徐坤《厨房》

56.跳来跳去,你跳得出生活吗:契诃夫《跳来跳去的女人》

57.棘心天天,母亲辛劳:苏雪林《棘心》

58.有时候,钱也是安全感:亦舒《喜宝》

59.一切只是私人生活:陈染《私人生活》

60.让它变成事实吧:王小波《黄金时代

《麦肯锡方法》(是麦肯锡合伙人所著,对训练条理的思维十分有帮助)《怪诞行为学》(活生生的案例深刻洞察人的非理性)《干法》(稻盛和夫著,稻盛和夫是日本商界4圣仅存的一位,是活宝,他生平一共打造了4家世界500强公司。)《洛克菲勒留给儿子的38封信》(对为人处事十分有益)《专业主义》(职场素质)《从菜鸟到销售总监》(销售心得)《定位》(营销宝典,无论是开公司、找工作还是追MM,定位都十分有用,能让我们学会快速脱颖而出)《富爸爸穷爸爸》(个人看过讲理财的最棒的书)《高盛帝国》(高盛历史)《管理十诫》《22条商规》(跟定位类似,是一本一级棒的营销书籍。单身的朋友可以尽快看看,学会推销自己)

《经济学原理》(未读,so,木有书评,但肯定是本好书)

《少有人走的路》(作者是一名心理医生,这书有好几部,对提升心理成熟度、克制消极情

绪非常有帮助)

《旁观者》(独特的视角讲独特的故事)

《消费者行为学》

《消费者心理学》

《赢》(作者韦尔奇是GE前总裁,管理大师)

《影响力》(不解释,你想比以前更擅长说服别人,更擅长推销自己,就看看这本书)

《长尾理论》(谷歌、百度、等等一些挣小钱发大财的公司都符合长尾理论)

《只有偏执狂才能生存》(intel创始人所著)

《货币战争·债务篇》(作者2004年对米国金融危机的预测在此书中全部应验,而且此书对

金融危机的预测可不止到2011年。)

《引爆点》(老罗推荐,想看)

《异类》(老罗推荐,想看)

《无价》(老罗推荐,想看)

《博弈论》(斯坦福公开课也有,值得一看)

《伟大的博弈》(讲华尔街的)

《美国宪政历程》(普世性的法律常识)

《致股东信》(巴菲特著)

《穷查理宝典》(巴菲特的合伙人查理芒格所著。)

《美国种族简史》(看这本书,不但对种族、美国历史有非常全面的了解,而且还能了解西

方国家的历史,还能自省中国人身上隐性的种族歧视)

余华系列丛书:

许三光卖血记、在细雨中呼喊、鲜血梅花、战栗、现实一种、我胆小如鼠、世事如烟、黄昏

里的男孩、温暖和百感交集的旅程、音乐影响了我的写作、没有一条道路是重复的管理学:

《科学管理原理》[美]弗雷德里克·温斯洛·泰罗

《工业管理与一般管理》[法]亨利·法约尔

《经济与社会》[德]马克斯·韦伯

《经理人员的职能》[美]切斯特·巴纳德

《工业文明的社会问题》[澳大利亚]乔治·埃尔顿·梅奥

《管理行为》[美]赫伯特·西蒙

《管理学》[美]哈罗德·孔茨

《管理备要》[英]林德尔·福恩斯·厄威克

《帕金森定律》[英]诺斯古德·帕金森

《普通企业管理学》[德]京特·沃厄

《管理决策新科学》[美]赫伯特·西蒙

《企业的人事方面》[美]道格拉斯·默里·麦格雷戈

《现代管理原理》[美]亨利·艾伯斯

《管理论的丛林》[美]哈罗德·孔茨

《管理的新模式》[美]伦西斯·利克特

《让工作适应管理者》[美]弗雷德·菲德勒

《工作与人性》[美]弗雷德里克·赫茨伯格

《渴求成就》[美]戴维·麦克利兰

《高度生产率的秘密——巴克制——工作效率分析与管理》[日]门田武治

《权力的两面性》[美]戴维·麦克利兰

《经理工作的性质》[加拿大]亨利·明茨伯格

《生产管理基础》[美]埃尔伍德·斯潘赛·伯法

《工业管理与组织》[美]亨利·西斯克

《管理思想的演变》[美]丹尼尔·雷恩

《组织行为学》[美]斯蒂芬·P·罗宾斯

《国际生产与跨国企业》[英]约翰·邓宁

《寻求优势——美国最佳管理企业的经验》[美]托马斯·J·彼得斯和小罗伯

特·H·沃特曼

《松下企业经营谈》[日]松下幸之助

《超前管理——管理方案的制定和决策》[美]L·普拉凯特和G·黑尔

《营销管理——分析、计划和控制》[美]菲利普·科特勒

《现代管理论》[日]占部都美

《有效的管理者》[美]彼得·德鲁克

《当代管理学》[美]戴维·R·汉普顿

《管理华尔兹》[澳大利亚]G·辛格和M·华菜士

《管理诀窍》[美]诺斯古德·帕金森和拉斯托姆吉

《乱中取胜》[美]汤姆·彼得斯

《开发科技人员的管理才能》[美]M·K巴达维

《现代企业的领导艺术》[美]约翰·科特

《非理性的时代》[英]查尔斯·汉迪

《合作竞争大未来》[美]尼尔·瑞克曼、劳伦斯·傅德曼、索察·鲁夫

《企业倒闭——原因和对策》[日]安田龙平

《董事》[英]鲍勃·特里克

《管理的新模式》伦西斯 《Z理论》威廉<战略管理>

计量经济学经典论文 篇6

C.W.柯布与P.H.道格拉斯著

本文研究了1899-1922年间美国制造业的资本、劳动与产出的关系,分析了这一时期劳动与资本两类要素对产出的影响,首次提出并使用了此后以其名字命名的不变弹性柯布-道格拉斯(Cobb-Douglas)生产函数,其一般形式为:P=α

β,式中,P、L、K分别为产量、劳动、资本,A、α、β为三个参数。当α+β=1时,α、β分别表示劳动、资本所得在总产量中所占份额。该函数以其简单的形式描述了人们所关心的一些性质,是经济学中使用最广泛的一种函数形式,被用于表示生产、效用函数以及理论与实证经济学其他方面。他们用机器、工具、设备与建筑量测资本,制造业工人数表示劳动,经过对1899-1922年间有关经济资料的分析与估计,得到美国制造业以1899年为基准的不变价格的产量、资本和劳动投入量的数据,并总结出生产函数:P=,该函数表明这一期间的总产量中,劳动与资本所得的相对份额分别为75%与25%。他还通过数理分析,探讨了该函数的基本性质。

《知识在社会中的利用》(1945)

本文主要阐述了经济体系的本质及其在资源配置中的作用。他认为经济社会的基本问题是社会中的知识利用问题。知识分为两类:科学知识与原理;特定时间与地点的特殊情况的知识。在经济活动中,众多参与者各自的经济活动产生了大量知识,分散在不同经济个体中。知识的分散使经济计划成为必要。

弗里德里希·冯·哈耶克著哈耶克认为计划体制有三种,即中央计划、分散计划与介于二者之间的行业计划,即垄断,这些体制的效率取决于哪种体制能更充分利用知识。由于知识障碍,中央计划当局不能做出有效决策,只有依靠分散计划才能保证特殊情况的知识迅速得到利用。同时,社会经济问题总是唯一来自变化,分散计划也不能仅仅依据关于直接情况的有限知识做出决策,这又产生了如何传递别人信息的问题。哈耶克认为分散信息通过价格机制传递,价格机制最显著的事实就是知识节约。价格体系是信息传递的媒介,通过价格体系的传导作用,分工与资源协调利用成为可能。价格制度是人们偶然发现的、未经理解就学会利用的体系,目前为止人们还没有设计出一种可以保留价格体系优点的替代体系。哈耶克的信息分散论把理解经济知识建立在哲学认识论的基础之上,论证了经济自由和市场机制的客观性。

《经济增长与收入不平等》(1955)

西蒙·库兹涅茨著

本文根据经验数据阐明了经济增长过程中收入分配不平等的变化趋势及其原因。他在分析说明经济发展早期(普鲁士)、经济发展后期(美国、英国、德国)及对比分析发展中与发达国家有限统计数据的基础上,提出了反映不平等长期变动特征的“倒U型”假说:在前工业文明向工业文明过渡的经济增长早期收入不平等扩大,经短暂稳定时期后,在增长的后期不平等差距逐渐消失。库兹涅兹认为,在经济发展过程中,一方面,存在着使收入分配不平等扩大的两个主要因素:一是储蓄和积累集中在少数富裕阶层,储蓄又成为其获得更多收入的手段,经济增长必然导致穷富两极分化;二是工业化与城市化水平持续提高,而城市居民收入比农村更加不平等,经济增长必然引起分配差距拉大。另一方面,随着收入差距的扩大,也出现了抑制不平等扩大的因素,如法律约束和国家政策干预、富裕阶层因低生育倾向而占总人口的比重降低、技术进步与新兴产业出现而引起的产业结构调整等。因此,在上述两方面因素的作用下,社会收入分配不平等呈现“倒U型”变化趋势,用图形表示即是著名的“库兹涅茨曲线”,该结果成了众多发展经济学实证与理论分析的主题。

《资本成本、公司财务与投资理论》(1958)

F.莫迪利亚尼与M.H.米勒著

本文采用无套利分析方法、建立新的理论框架阐述了资本结构、资本成本与公司价值三者之间关系,回答了公司融资方式如何影响公司资本成本与投资行为这一公司财务的核心问题,这也成为日后莫迪利亚尼与米勒分别于1985和1990年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的重要基础。MM理论认为存在不确定性的情形下,资本成本是资本投资者所要求的必要回报率即预期收益率的加权平均值,而不是获得某种特殊资本来源的成本。在没有企业和个人所得税、没有企业破产风险、资本市场充分有效等假定条件下,公司的市场价值和平均资本成本与资本结构无关,无论有无债务资本,公司价值等于公司所有资产的预期收益额按其综合资本成本率进行折现的现值,其平均资本成本等于权益现金流的资本化率。利用财务杠杆的公司,其股权资本成本随借入资本在总资本中所占比例提高而增加。为了股东利益最大化,公司应当在投资收益大于或等于其资本成本时才进行投资。同时,他们用无套利分析对此给予了证明,在假定条件下,投资者的套利活动必然引起债券与股票相对价格发生变化,最终使套利机会消失,进而抵消财

务杠杆作用对公司市场价值的影响而达到投资均衡。MM理论奠定了现代企业资本结构理论与金融经济学的基石,革命性地将企业财务目标转向股东利益最大化目标,首创的无套利分析成为金融经济学的基本方法之一。

《最优货币区理论》(1961)

罗伯特·蒙代尔著

20世纪60年代初,围绕浮动汇率与固定汇率之间最优汇率制度选择问题,学者们争论不休。蒙代尔在文章中提出了最优货币区理论,探讨了对经济区成员国而言,什么是其放弃主权国家货币、采用共同货币的最优区域问题。蒙代尔提出应以生产要素流动性为准则,以地理区域而不是国家为单位来确定最优货币区。他认为货币区就是要素自由流动、汇率固定的地理区域。当生产要素在每一区域内成员国之间能够完全流动,而区域之间生产要素不流动时,要素自由流动的每个区域就可采用共同或单一货币,建立货币区,而货币区之间保持浮动汇率。在货币区内通过劳动力要素流动就能纠正由需求转移造成的外部失衡,进而实现各成员国充分就业或价格稳定;而货币区之间的外部平衡通过汇率浮动就可自动实现,从而达到经济稳定,无任何区域产生通胀或失业,即只有在基于地理区域的货币区之间通过汇率浮动实行稳定经济的政策才有效。在此基础上,蒙代尔进一步指出最优货币地理区域规模的选择需考虑以下两方面因素的平衡:一方面,货币区规模越小,区内要素流动性程度相对于区外越高,成员国就越易实现宏观经济稳定,以至于每个要素不流动的失业地区都应独立成区;另一方面,货币区规模越小,交易费用、投机冲击越大,货币幻觉假设越无效,以至于整个世界应采用单一货币,建立最大的货币区,最优货币区规模即是这两方面因素的均衡。最后,他还分析了该理论在欧元起动30多年前欧洲国家的潜在应用。

《资本理论与投资行为》

戴尔·乔根森著

本文克服以往投资理论研究“重宏轻微”的缺陷,以新古典资本积累理论为基础,构建了企业投资行为分析框架。他认为企业资本存量需求不同于资本投资需求,短期投资需求取决于滞后的资本存量需求的变化,资本存量需求决定于企业净值最大化,企业净值是净收益的现值。通过考察企业的行为,乔根森首先给出了净值、总收益、直接税方程,并考虑融资成本与税收制度而引入资本使用者成本概念。其次,利用新古典经济学分析方法,结合资本使用者成本与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 得出了新古典投资理论的最优资本存量方程:

k*=γ pq/c

其中,k、γ、p、q、c分别表示资本存量、资本产出弹性、产出价格、产量与资本使用者成本。该式说明了企业的最优资本存量k取决于当期的产量、产出价格以及资本使用者成本。利用资本存量函数进而可导出投资经济计量方程:

It=w(L)[K*t-K*t-]

其中,I、w为实际投资与滞后函数。最后,乔根森还运用1948-1960年间美国制造业的季度数据对其投资行为理论模型进行了实证检验。最优资本存量函数已成为投资行为实证研究的标准方法,其资本的使用者成本被广泛运用于选择性税则影响的理论研究中。

《不确定性与医疗保健经济学》(1963)

肯尼斯·阿罗著

本文用现代微观经济学的方法和语言,建立了医疗保健经济学的分析框架,被视为卫生经济学的开山之作。阿罗认为医疗保健市场有显著的不确定性、外部性、信息不对称等特征,由此产生了逆向选择、道德风险、委托-代理等问题,医疗保健市场是不完全竞争市场,存在市场失灵。他依据福利经济学第一与第二最优原理,分析了医疗市场失灵的原因:主要是由于风险承担的不可销售性与信息的无法完全市场化导致了医疗保健市场偏离完全竞争状态。在确定性条件下,偏离表现在产品的不可销售性、供给规模递增、市场进入受限与产品差别定价等四方面;在不确定性条件下,偏离表现在针对所有可能风险的保险市场的缺失与医疗效果的不确定性两方面。医疗保健市场失灵会产生低效率。对此,阿罗指出,医疗保健市场最优状态没有实现时,社会在一定程度上会认识到其与最优状态之间的偏离,非市场补偿性制度就会出现,促进医疗市场向最优转化,旨在纠正由市场失灵产生的低效率。医疗保健市场不同于完全竞争市场的特殊结构特征很大程度上就是为了纠正其对完全竞争状态的偏离。如财政补贴、慈善行为等非竞争性行为就可用这种补偿性制度解释,医疗保障问题本质上就是这种适应性的表现。这些市场适应行为有时反而阻碍了竞争,无助于效率提高。阿罗在近半个世纪前关于不确定性与医疗保健福利经济学的开创性研究,对全球医疗保障制度改革产生了重要影响,所探讨的许多问题今天仍然是卫生经济学的核心内容。

《新古典增长模型中的国家债务》(1965)

彼得·戴蒙德著

本文在萨缪尔森代际模型的基础上,建立了世代交叠模型(overlapping generations, OLG),考察了经济长期均衡特征与政府债务问题。虽然戴蒙德是因劳动力市场领域的研究成就而被授予2010诺贝尔经济学奖,但使他声名鹊起,奠定其在宏观经济学、公共财政问题研究中学术地位的却是世代交叠模型。该模型构建了宏观经济学的微观基础,建立了具有普遍意义的分析框架,是继拉姆塞-卡斯-库普曼模型之后,具有微观基础的第二个宏观经济学动态模型。两者的核心差异是前者存在着人口的新老交替,不存在数量固定的永久生存家庭。模型沿袭新古典增长模型的基本假定,认为生命分年青与老年两期。在第一期内,企业租用老年人拥有的资本、雇用年轻人的劳动作为生产要素生产产品。老人消费其储蓄与利息,然后退出模型;每个年轻人提供1单位劳动,收入在本期的消费与储蓄之间分配。储蓄则带入下一期成为第二期资本。通过向模型引入资本品,比较中央计划经济与竞争经济的长期均衡,发现即使不存在传统意义上市场失灵来源,在竞争经济中,世代交叠模型中均衡资本存量可能会大于黄金率水平的资本存量,即时均衡可能是帕累托无效的,即动态无效率。通过引入国家债务,分析内外债务对个体消费决策的影响时发现,在没有外债、竞争均衡处于帕累托无效率时,国家债券发行会改善社会福利,但如果竞争均衡已处于帕累托最优时,债券发行会使利率上升,而降低福利。这作为结论解决了长期以来关于政府发行债券代际转移公共支出负担可行性的争论,导致李嘉图等价性失败,触发众多关于李嘉图等价性真实程度的探寻。

《货币政策的作用》

米尔顿·弗里德曼著

本文是弗里德曼在1967年美国经济学联合会上发表的会长讲演,和费尔普斯(E.S.Phelps)的相关论文一起构成了“长期垂直菲利普曲线”的来源。弗里德曼认为战后财政政策的失败与低利率引发的灾难性通胀,是政府采取干预经济的错误政策的结果;强调大萧条是货币政策悲剧性证明,而不是凯恩斯等人认为的是货币政策无效的证据。在反对凯恩斯主义财政政策的同时,他强调正确的货币政策在经济中的重要作用。他首先简要分析了货币政策的两个局限性:一是钉住利率,他认为最好以货币量增长率而不能以利率作为“紧缩”或“宽松”的货币政策目标;二是把就业作为货币政策标准。他指出菲利普斯曲线存在忽视通胀预期影响的严重错误,并引入自然失业率与预期通货膨胀率概念,证明菲利普斯曲线只是一个短期概念,通货膨胀与失业之间的替代只存在来自没有预期到的通货膨胀的暂时性替代,在长期,菲利普斯曲线是垂直的。通过扩张性政策增加就业的做法只会因增加货币供应量引起通胀。其次,他重点指出正确货币政策的三大作用。一是它能够防止货币本身成为经济波动的主要根源;二为经济提供稳定的环境;三有助于抵消经济中其他来源的干扰;最后,提出了“单一规划”的货币政策,即公开采取一种稳定货币政策,使货币供应量保持稳定增长率。

《移民、失业与发展:两部门分析》(1970)

建立在充分就业均衡基础之上的传统理论,无法合理解释许多欠

J.R.哈里斯与M.P.托达罗著

发达国家在农业边际生产率为正、城市失业率较高的情况下,农村劳动力却持续甚至加速向城市转移的现象。哈里斯与托达罗认为城市最低工资限制了工资调节机制的发挥,造成工业部门期望工资大于农业部门工资,诱使劳动力持续单向流入城市,不能实现迁入城市的劳动力充分就业,以此为基础,他们建立了存在失业的两部门模型规范分析阐释上述现象。模型中,经济被分为农业与工业两部门,假设农业不存在剩余劳动力,以保证劳动生产率为正,制度决定城市最低工资,工业部门期望工资为城市最低工资与就业概率的乘积。假如开始时,较高的最低工资或是较高的就业概率,使工业期望工资大于农业,农业劳动力将向城市转移,会引起城市失业率增加,就业概率下降,进而期望收入减少,与此同时,农业劳动力减少,引起农产品价格上升,从而导致农业工资增长。均衡时,边际劳动力选择向城市转移与否无差异,城市期望工资等于农业部门边际产品价值,工农业期望收入差异消失。因此,哈里斯与托达罗指出,最低工资的存在,使均衡就业人数与产出均低于充分就业水平,城市存在失业,均衡处于非最优状态。政府通过工资补贴与限制劳动力转移均可改善社会福利,但单独任何一种政策都不能使经济达到最优竞争均衡,而二者的结合才是最优政策,并建议欠发达国家应加快发展农业,发展城市工业只能使城市失业加剧。

《最优税制与公共产品》(1971)

本文分为“生产效率”、“税收规则”两部分连载于《美国经济评论》61卷第1、3期。文章通过建立数理经济模型,全面探讨了次优条件下的P.A.戴蒙德与J.A.米尔利斯著

最优税收问题,奠定了最优税制的理论基础。研究结果主要包括给定最优税收条件下的生产效率存在性以及最优税收结构两方面内容。与帕累托最优状态和生产效率相一致的一般认识相左,他们的研究结果表明,即使经济没有充分达到帕累托最优,生产效率也是最适宜的;在最优状态下,征收商品税使边际替代率与边际转换率不再相等,损失效率;总量税使收入再分配偏离最优状态,缺乏公平。政府通过设计最优税制,在增进公平与生产效率损失之间权衡,能实现社会最优收入再分配,增进社会福利。文章在第一部分,首先考虑一个消费者、两部门的交易经济,通过数理经济分析,证明最优生产效率点存在,且在生产可能性曲线边界上,并推导出最优税收结构的一阶条件。其次,将这种特殊分析拓展到更具一般意义上众多消费者的两部门经济,阐明并用一般均衡理论论证了最优生产的存在及其有效性。最后,文章将最优生产效率理论拓展至三部门经济,并简要论述了存在消费外部性、不完全竞争资本市场与外贸等情形下的应用。在第二部分,探讨了如何设计最优税制,利用税收工具实现分配公平与社会效率的均衡,增进社会福利。同时,戴蒙德与米尔利斯扩展了拉姆塞、萨缪尔森关于单个消费者经济中的最优税收结构条件,指出如果不存在总量税,政府可以通过对不同商品征税或补贴,实现收入再分配。他们的这一开创性探讨具有重要意义,明晰了税制设计对增进社会福利的作用,从而引发了大量关于税制设计以及最小化税收负担的研究。

《生产、信息成本与经济组织》(1972)

A.A.阿尔钦与H.德姆塞茨著

与科斯不同,阿尔钦与德姆塞茨在本文中根据偷懒投机行为,而不是交易成本,从企业管理激励角度提出了团队生产理论,解释了古典企业出现的原因及其内部组织问题。他们认为市场或企业都是促进专业化合作,提高生产率的组织经济。经济组织存在计量投入要素的生产率、计量产出与分配投资报酬两大问题。企业本质上是一种团队生产组织形式,这是企业区别于市场的主要特征。团队生产即指这样一种生产:若干投入资源的联合使用,其产出量大于投入资源单独使用产出的加总,团队中使用的资源并不属于同一所有者。团队生产中存在成员偷懒投机以及由此产生的投入要素的生产率与投资报酬计量困难。要客服计量困难问题,团队需指派专门监督者,赋予其完整的权利束,让其观测、监督团队成员的投入要素绩效,减少偷懒投机。而要克服监督者自身的偷懒投机,须赋予监督者剩余索取权,使其得到管理激励,减少投机。就这样,如果通过团队生产,扣除规范团队成员行为所增加的支出后,还能使生产率有较大提高,人们就会通过企业而不采取市场形式进行专业化合作。在此基础上,阿尔钦与德姆塞茨指出,团队生产能提高生产率,但要直接计量投入要素的边际产出,需付出很高成本;通过监督者观测或规范投入行为并计算边际生产率则比较经济。正是这两个条件的自发形成,导致“古典资本主义企业”的契约组织出现。

《代理经济理论:委托人问题》(1973)

文章认为代理是古老、普遍的社会交往模式之一。当事人中,如果一方(代理人)代表或为了另一方(委托人)做出谋取利益的决策活动时,就

斯蒂芬·罗斯著

产生了代理关系。当信息不完善、双方利益不一致时,如何借助于制度安排来约束或激励代理人为委托人利益行事,就是委托-代理理论要研究的道德风险问题。假设代理人与委托人均为风险规避或风险中性,各自拥有状态依赖的V-N-M期望效用函数,委托人问题就是设计一个报酬制度,根据可观测变量激励代理人。因此,他用“状态空间模型化方法”建立了包含委托人的期望效用函数、代理人参与和激励相容约束的道德风险模型。其中,代理人参与约束是代理人接受制度安排的最小期望报酬或期望报酬效用,代理人激励相融约束是由于代理人行动是不可观测的,给定任何制度安排,代理人总会选择最使自己效用最大化的行动。通过最优化均衡分析,利用一阶条件得出了最优的报酬制度安排,均衡显示,使委托人均衡达到帕累托最优状态的效用方程与收益结构无关,同样,使委托人均衡达到帕累托最优状态的收益结构也与效用方程无关。罗斯对委托-代理以及道德风险问题的开创性描述与分析,树起了微观经济学理论的一个里程碑,其所探讨的许多问题至今仍处于信息经济学研究的核心位置。

《产出-通胀替代的若干国际证据》(1973)

卢卡斯作为理性预期学派的创始人,发展并率先将理性预期学说成功应用于宏观经济分析,较好解释了上世纪70年代西方经济出现的滞胀现象,因而被授予1995诺贝尔经济学奖。卢卡斯曾在理性预期与自然率假说基础上,利用不完全信息数理模型,从理论上推导出了垂直的菲利普斯曲线,并指出不论在长期与短期,都不存在负斜率的菲利普斯曲线,产出与通胀无任何替代关

罗伯特·卢卡斯著

系。本文是卢卡斯运用18个国家1951-1967年间的时间序列数据,对此理论的经验性检验。他假设市场信息不完善,参与者决策是在不能确定其观察到的价格变化是相对价格或是总体价格水平变化的情形下做出的。价格水平由总供给变化决定,名义产出完全由总需求决定,存在自然产出率。定义击变量,等于可观测变量名义GDP对数,{Δ义GDP对数的变化,均值、方差分别为δ、σ通过数理分析,推导出了自然率模型:

为外生冲

是独立、正态的序列,表示名。在这些假设条件下,卢卡斯

式中,y表示真实产出,π、λ、β为参数。

方程(1)中,总需求冲击Δx通过弹性系数π对真实产出产生即期影响。平均名义GDP均值δ的系数与Δx的弹性系数相同,但符号相反。表明,可预期到的收入增长没有产出效应,而未预期到的货币增长才会有产出效应。因此,卢卡斯根据自然率假说预期,需求冲击波动越小的国家,真实产出效应π越大。方程(2)表明了总需求变动对真实产出影响的反映系数与可观测变量的方差的关系。以方程(2)为基础对其预期进行了检验,结果与预期一致。因此,他指出,政策要想有效,必须有欺骗性。理性预期理论的应用使卢卡斯的理论取得了迅猛发展,其政策无效的结论与不完全信息的建模技术对相关研究产生了重要影响。

《寻租社会的政治经济学》(1974)

安妮·克鲁格著

虽然很早人们就注意到租金及寻租行为对经济的扭曲,但克鲁格首次阐释了其重要性,用数理模型探讨了数量限制下寻租的福利效应。克鲁格认为经济中广泛存在的政府管制会产生各种形式的租金,而且人们会去竞争这些租金。寻租行为经常是高度竞争的,但印度和土耳其两国的数据显示,与许可证等经济控制制度有关的腐败已经普遍增加,扭曲了经济,造成福利损失,突显出寻租问题的重要性,她特别指出许可证下的竞争性寻租比通过关税方式实现同样进口限制造成的福利成本更大,强调要集中探讨寻租产生的额外成本。因此,她以竞争性寻租基本模型为基础,分别在自由贸易、无寻租关税进口限制以及存在竞争性寻租的进口限制条件下,对比分析了均衡特征。结果表明,从自由贸易到无寻租关税进口限制时,从事进口的劳动力将减少,农业产量增加,而从进口关税限制到许可证寻租情形时,劳动力又会增加,农业产量减少。对于任何特定数量的进口限制,关税都帕累托优于等额限制的竞争性寻租,前者可在不减少进口的情况下消费更多的商品。竞争性寻租限制的福利成本等于等额关税限制成本加上额外的寻租成本。印度和土耳其估计的租金就是数量限制引起的无谓损失,其值等于关税产生的福利成本之外的额外损失。因此,克鲁格指出,既然租金普遍存在,只有禁止寻租行为才能阻止损失发生。克鲁格提出的损失分析框架将政府政策的经济学分析从工具选择扩展到了目标实现领域。该文引发了大批学者从不同角度对寻租问题的研究。

《垄断竞争与最优产

品多样化》(1977)

A.K.迪克西特与J.E.斯蒂格利茨著

在张伯伦垄断竞争模型的基础上,迪克西特与斯蒂格利茨开创性地将规模经济与不完全市场竞争结构相结合,精妙地把规模报酬问题转化为产品数量与多样化种类的关系,建立了内生产品多样化与报酬递增的垄断竞争模型,用微观经济学的分析工具解决了这一两难问题。他们首先建立了一个含有子函数,且具有凸性无差异曲面可分的效用函数。该函数的凸性可以体现产品的多样性;通过把经济分为部门内与部门外经济两类(部门内产品有较高替代性,部门间产品则替代性差),将子函数定义在部门内产品上,以便分析产品数量与品种的均衡关系。其次,设定每种产品均以不变的固定成本和边际成本生产,将规模报酬递增模型化。最后,比较了不变、可变替代弹性以及非对称效用函数情形下的市场均衡与帕累托最优特征。结果表明,固定替代弹性情形下, 垄断竞争均衡和约束最优相一致,具有同样多的产品数量、种类,使用了较多的社会资源,垄断竞争均衡是次优的,但在不可避免的规模经济的约束下,实现了社会福利最大化。相反,无约束最优具有最多的产品种类。文章中通过一般福利均衡分析反映多样性偏好选择的方法,为内生产品数量与多样性研究提供了基础。所建立的迪克西特-斯蒂格利茨模型(D-S模型),成为新贸易理论、新增长理论与新经济地理学的起点。

《几近理想的需求系统》(1980)

A.S.迪顿与J.米尔鲍尔著

迪顿与米尔鲍尔追随斯通(Stone)的传统,假设消费者行为满足PIGLOG(Price Independent Generalized Log)偏好,即成本或支出函数满足PIGLOG型函数,利用鹿特丹(Rotterdam)需求模型与对数转换模型(translog model)的“逼近”函数方法,通过扩展沃金—莱塞(Working—Leser)的恩格尔曲线模型,开发并估计了几近理想的需求系统(Almost Ideal Demand System, AIDS)。

wi表示i类商品的预算支出份额;x表示给定效用下的总支出;pj表示j类商品价格;p表示价格指数;α0、αi、βj、γ

ij

均表示参数。

模型中,对于追求效用最大化的消费者,实现特定价格水平p下给定效用水平的最小支出就是其真实预算总支出。不同商品的预算支出份额是真实预算总支出的对数和相对价格的对数的线性函数。这个模型除了保持鹿特丹模型与对数转换模型的一般性外,估计与预测简单,非常接近线性;它可以一阶逼近任意一种需求系统;它的函数形式与家庭预算数据有较强一致性,能很好地满足选择公理,可检验需求理论的齐次性与对称性限制。他们使用1954-1974年间战后英国的数据对模型进行了参数估计与理论假设检验,结果表明,模型与数据拟合得很好,模型解释力强,但齐次性与对称性限制检验与以前相关研究发现相一致均被拒绝。总之,AIDS是一个结构简单、在普遍意义上与效用理论相符合的需求模型,被广泛运用于具体产品需求、政策福利影响分析等经济学领域,特别是福利经济学与计量经济学领域,产生了诸多重要成果,具有极强的实用性和政策导向性,后被称为迪顿-米尔鲍尔系统,已成为消费者需求实证分析的标准。

《论信息有效市场的不可能性》(1980)

S.J.格罗斯曼与J.E.斯蒂格利茨著

尽管人们认为信息分散的经济中,价格体系是配置资源的有效手段,但格罗斯曼与斯蒂格利茨却证明正是由于信息成本的存在,才使得信息从拥有者传递到无信息者。信息成本的存在,使价格无法完全反映信息,竞争均衡与有效信息市场相矛盾。首先,假设信息有一定成本,交易者是否是信息拥有者取决于是否花费成本获得信息。如果开始信息拥有者的期望效用高于无信息者的期望效用,部分无信息者将变成信息拥有者,反之亦然。由于随着拥有信息的交易者数量增加,信息拥有者的期望效用相对于无信息者的期望效用将下降,均衡时,边际交易者选择成为信息拥有者或相反是无差异的。其次,在完全不变风险厌恶假设下,通过建立数理模型进行了均衡与比较静态均衡分析。结果表明,噪声越多,信息拥有者比例越大。若不存在噪声或信息完全,价格传递了所有信息,均衡不存在。当拥有信息者人群所占比例为0或1时,市场变得贫瘠。因此,他们认为价格无法完全反映有成本的信息,竞争均衡与有效信息市场是相互矛盾的。如果市场创造不需要成本,均衡将就永远不存在。有效市场理论认为信息无成本是价格完全反映信息的充分条件是错误的。如果有效市场假设正确,且信息有成 本,那么竞争性市场将会瓦解,此时信息所有者所占比例为正的状态都不是均衡,因为竞争市场上信息所有者都不再花成本去获得信息,同时所有人都是无信息者也不是均衡,此时每个交易者都认为价格为给定的,那么都有动力成为信息拥有者。文章为研究信息不对称市场提供了全新的视角,被视为信息经济学的拓荒之作。

《规模经济、产品差异化与贸易方式》(1980)

保罗·克鲁格曼著

二战后,出现了许多新的国际贸易模式,无论是没有比较优势或资源禀赋相似的工业国家之间及产业内贸易量日益扩大,还是各国倾向于出口在国内占较大需求份额的产品,传统的贸易理论都不能予以很好的解释。本文对此进行了规范分析与阐释。克鲁格曼假设存在大量潜在产品、生产具有内生规模经济、厂商不增加成本即可差异化产品,垄断利润为零,消费者有多样化偏好。作者以D-S模型为基础,建立了内生规模经济与产品多样化的贸易模型。首先,克鲁格曼通过开放与封闭条件下的均衡对比分析发现,在两国偏好、技术水平与要素禀赋都相同,传统贸易条件不存在的条件下,在同一产业内贸易仍会发生并改进两国福利。这表明规模经济导致贸易产生,每个国家或厂商都进行专业化生产,没有两个国家生产同一种产品。世界市场比国内市场为消费者提供了更多种类的产品,提高了福利水平。其次,引入运输成本扩展基本模型后发现,运输成本没有影响任何国家的厂商数量与产量,但导致了国内市场较大的国家工资率较高。在封闭模型中,厂商尽可能在它最大的市场附近进行专业化规模生产。最后,克

鲁格曼将单一产业拓展为两个产业,发现不管分工完全与否,当两国进行产业间贸易时,每个国家都成了国内市场需求比较大的产品净出口国。克鲁格曼在垄断竞争、规模经济基础上对贸易模式的探讨构成了新贸易理论的核心内容,他也因“在分析贸易模式和经济活动的区位方面所做出的贡献”荣获2008诺贝尔经济学奖。

《股价过度波动能根据其后的股利行解释吗?》(1981)

罗伯特·希勒著

变化进

有效市场理论认为公司股票内在价值等于股票未来期望股利的贴现价值,但在资本市场上,人们经常认为,相对于股利,股票价格指数波动大,不能对任何客观的新信息做出反映,资本市场有效性受到质疑。为此,希勒利用方差边界检验方法,计量检验股价波动与股利变化的关系,以验资本市场的有效性。首先,假设存在理性预期,在完全有效市场上,p是p*的最优预测值,即p=E(p*),定义u=p*-p,那么,u与p不相关,根据统计学原理,可知var(p*)=var(u)+var(p),进一步可得var(p)≦var(p*),转化为标准差可得σ(p)≦σ(p*)。如果检验结果与此相反,则说明否定了有效市场假设,即可判定存在过度波动。希勒还发展了标准有效市场模型,度量了对未来股利不确定性影响,以便准确识别股票价格对股利新息(news)的反应。在此基础上,希勒通过美国1871-1979年间年标准普尔综合股价指数和相关股利数据的方差与公司支付股利的方差对比,发现美国1871-1979年间股价波动是已实现股利分配波动程度的5-13倍,存在过度波动特征,即使在考虑了预期实际贴现率的变化和未来股利不确定性的度量问题后, 股价过度波动问题仍然存在,股票股利变动不足以解释股票波动,且有效市场理论对数据解释的失败不能归因于数据误差、价格指数问题以及税法的变化。这一实证发现激发了大量关于股价股利关系的研究。

参考文献:

Alchian, A.A.& H.Demsetz(1972),“Production, information costs, and economic organization”, AER,62(5):777-95.Arrow,K.J.(1963),“Uncertainty and the welfare economics of medical care”, AER,53(5):941-

Arrow, K.J., et al(2011), 100 Years of the American Economic Review: The Top 20 Articles, AER,101(1):1-

Cobb,C.W.& P.H.Douglas(1928),“A theory of production”, AER,18(1):139-

Deaton,A.S.& J.Muellbauer(1980),“An almost ideal demand system”, AER,70(3):312-

Diamond,P.A.& J.A.Mirrlees(1971),“Optimal taxation and public production I: Production efficiency”, AER,61(1):8-

Diamond,P.A.& J.A.Mirrlees(1971),“Optimal taxation and public production II: Tax rules”, AER,61(3):261-

Diamond,P.A.(1965),“National debt in a neoclassical growth model”, AER,55(5):1126-

Dixit, A.K.& J.E.Stiglitz(1977),“Monopolistic competition and optimum product diversity”, AER 67(3):297-Friedman,M.(1968),“The role of monetary policy”, AER,58(1):1-Grossman,S.J.& J.E.Stiglitz(1980),“On the impossibility of informationally efficient markets”, AER, 70(3):393-

Harris,J.R.& M.P.Todaro(1970),“Migration, unemployment and development: A two-sector analysis”, AER, 60(1):126-Hayek,F.A.(1945),“The use of knowledge in society”, AER,35(4):519-

Jorgenson,D.W.(1963),“Capital theory and investment behavior”, AER,53(2):247-

Krueger,A.O.(1974),“The political economy of the rent-seeking society”, AER,64(3):291-

Krugman,P.(1980),“Scale economies, product differentiation, and the pattern of trade”, AER, 70(5):950-

Kuznets,S.(1955),“Economic growth and income inequality”, AER,45(1):1-

Lucas,R.E.Jr.(1973),“Some international evidence on output-inflation tradeoffs”, AER,63(3):326-

Modigliani,F.& M.H.Miller(1958),“The cost of capital, corporation finance and the theory of investment”, AER,48(3):261-Mundell,R.A.(1961),“A theory of optimum currency areas”, AER,51(4):657-

Ross,S.A.(1973),“The economic theory of agency: The principal’s problem”, AER,63(2):134-

计量经济学经典论文 篇7

一、阿里巴巴经营模式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的一种全新管理模式的探索, 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在我国经济领域的具体实例

阿里巴巴经营模式说明现代企业管理制度中工人也可以是合伙人, 和老板共同经营公司、管理公司, 使公司发展壮大而从中获益。合伙人制度可以让企业的决策变得更为客观及长远, 减少了企业走弯路、甚至于走错路的机会, 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的一种全新管理模式, 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在我国经济领域的具体实例, 归功于中国企业家开拓进取的创新实践。实际上目前我国绝大多数公司都在尝试这种模式, 2014年10月国庆假期期间, 笔者回乡探亲期间深入巩义某上市公司调查了企业运行和管理情况, 发现该公司创业之初就是由几个转业军人 (即合伙人) 集资兴建, 经过资本运作成功上市后大多数企业员工持有公司原始股票, 工人既是劳动者, 也是资本持有者, 他们既是公司员工出力干活拿工资奖金, 又参与公司的部分管理及利润分红, 这种工人既是劳动者又是管理者的模式, 把企业经营的好坏与他们切身利益紧密联系, 有利于充分发挥每一位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力, 企业更加有活力, 也能做得长。笔者认为这种经营管理模式既是对马克思主义经典理论的传承, 也是对马克思主义经典理论的创新和发展, 更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在当今中国经济领域实践的一个成功案例。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本国实际和时代特征相结合, 制定出正确的理论、路线、纲领和方针政策, 指导新时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不断迈上新台阶, 就有一个怎样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问题。因为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 运用马克思主义必须立足于中国的实际, 具体地分析和解决中国的实际问题, 才能得到马克思主义书本上没有的新结论、新观点, 才能使马克思主义不断中国化。

二、阿里巴巴经营模式既是对马克思主义经典理论的继承, 也是对马克思主义经典理论的发展创新

在马克思、恩格斯合著的经典著作《资本论》中, 认为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典型形式是机器大工业生产, 具体来说开始是用机器进行生产, 后来是用机器生产各种各样的设备, 这种生产方式是建立在以机器体系的合作和分工为基础上的企业管理模式。其主要表现特征一是比较普遍的实行个人业主制, 二是生产的品种和数量完全的自由化、市场化, 呈无政府状态、无计划性和发展规划的特征, 古典市场经济在社会生活方面的主要表现是没有一套完整的失业养老保险等保障制度, 所以, 就会经常发生社会动荡。按照马克思主义剩余价值理论, 传统资本主义社会里拥有资本财富的资本家实行家长制管理制度, 工人阶级完全没有管理工厂的权利和机会, 资本家残酷地压迫、剥削和奴役产业工人, 占有他们生产的剩余价值, 工人处于绝对贫困、饥饿、无奈状态, 一辈子处于社会的底层, 永远没有机会翻身做主, 10%的资本家拥有全社会90%的财富, 而90%的工人只拥有10%的社会财富, 整个社会处于严重的两极分化状态, 资本家与工人之间在利益方面呈完全对立的关系。随着工业化革命的发展, 近一百五十年来资本主义在生产方式方面也有了许多新的特征, 特别是20世纪70年代后期, 一些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产业工人中相对收入比较高的劳动者把维持基本生活后余下的钱购买股票, 身份一边成了部分企业里的小股东。到了20世纪90年代知识经济逐步形成, 出现了知识资本化倾向, 知识变成了资本, 参与到所在工厂生产利润的分成。人力资本产生又使一部分职业经理人、受过教育掌握知识和技能者通过股权分成成了所在公司的股东, 这样劳动者既是企业的生产者又是企业的管理者和主人。但从总体上看, 现代资本主义的阶级结构呈橄榄型, 表现为中间阶级越来越大, 资本家也不像马克思、恩格斯那个时期那样独占剩余价值, 而是一种分享制的分配制度, 工人以奖金、福利等形式分享其中部分剩余价值。社会在发展、人类在进步, 作为经典理论的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也应该跟上时代的步伐, 不断突破已有的结论和观点, 和当今火热的世界经济发展现状相结合, 在不违背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前提下不断创新与发展。阿里巴巴今日的成功归功于中国企业家开拓进取的创新实践, 归功于国际投资者的精明与远见。但更重要的是它借助于市场力量、中国需求和创新精神的巨大能量, 与新世纪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繁荣、中国需求不断扩大、营商环境优化紧密地联系在一起。马云及其企业对互联网技术有着深刻的理解。在他看来, 互联网不仅仅是一种技术, 一种产业, 更是一种思想, 一种价值观。它比以往更为开放, 更懂得分享, 更懂得承担责任, 它是对马克思主义经典理论的传承, 也是对马克思主义经典理论的发展和创新, 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在今日中国经济领域实践的成功案例。

三、理论界应该像阿里巴巴一样不断探索实践, 在理论上得出新观点和新思想, 实现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理论的进一步创新与发展

毛泽东同志曾经指出:中国一切政党的政策及其实践在中国人民中所表现的作用的好坏、大小, 归根到底它是束缚生产力的, 还是解放生产力的。改革开放以来, 以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习近平为代表的四代领导人, 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具体情况相结合, 突破了一些禁区, 对经济生活中的一些现象不再以姓社或姓资来判断, 但要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进程中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笔者认为正确的态度应该像阿里巴巴那样勇于创新和探索, 不断突破那些阻碍社会生产力发展的具体结论, 摒弃两种社会制度非此即彼、冰火不相容的错误思想, 实事求是, 从实际出发实现马克思主义经典理论的与时俱进和发展创新。我们欣喜地看到, 在毛泽东思想基础上发展而成的以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主题的邓小平理论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一大理论成果, 是中国共产党人对新时期社会主义建设经验的又一理论总结。在2000年, 江泽民同志又提出了“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 即中国共产党代表着中国先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要求, 代表着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 代表着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经过几年的摸索党的十八大对科学发展观又作了精辟阐述和高度评价, 强调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第一要义是发展, 核心是以人为本, 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 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这些都是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探索过程中得出的新理论、新思想、新观点。以习近平为总书记的新一届党中央领导集体深刻总结历史经验, 提出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努力奋斗, 正带领全国人民进行新一轮的全面深化改革, 包括:农村土地制度改革、考试招生制度改革、养老保险制度改革、司法体制改革等一揽子改革方案正如火如荼的进行, 这些改革举措又是对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经典理论的进一步创新、发展, 是我们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规律认识的一个新突破, 标志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进入了一个新阶段。我们也应该象阿里巴巴人一样走出国门融入到世界经济大潮中, 根据中国现实国情状况, 不断进行新尝试、提出新思想, 实现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经典理论的创新和发展, 使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在新的历史时期指导我们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参考文献

[1]于金富.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经典理论与现代观点[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2008.

[2]毛泽东.毛泽东选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 1991:543.

[3]许兴亚.中国共产党对于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四次重要创新[J].厦门特区党校学报, 2007, (3) :3-12.

[4]赵存生.论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整体性认识[J].毛泽东邓小平理论研究, 2007, (9) :30-38.

[5]王向清.学术层面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逻辑发展[J].马克思主义与现实, 2007, (6) :125-128.

[6]程恩富.经济学现代化及其五大态势[J].高校理论战线, 2008, (3) .

[7]潘石.论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现代化[J].长白学刊, 2007, (2) .

计量经济学经典论文 篇8

关键词:空间计量学;经济发展;应用

中图分类号:F224.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64X(2015)05-0189-01

引言

在上世纪70年代,一些欧洲的国家就对空间经济学进行了初步研究,到二十一世纪,由于对空间计量经济学进行了更加深入的研究,而其应用的领域也慢慢增大了,计量经济学逐渐变成了经济的主流趋势,而对于计量经济学的运用领域更是相当广泛,比如,在过去有区域经济、房地产以及经济地理等专业化的领域,现在有经济法,主要包括劳动方面的、资源环境方面的、国际学方面的、还有政治经济学等方面,都有了长足的应用。

一、空间计量经济学概念的提出和发展

对于空间计量学的相关概念最开始是在1979年被提出来的,但是只是进行表面上的划分,并没有具体的定义。等到1974年时,在荷兰的统计协会上,有人对空间计量的经济学概念进行了明确的概括。不久之后,1988年又有人提出了新的概念:在对区域进行模拟分析中,对由于空间的一些因素而导致的特性的变化的相关方法以及技术,对由于空间的一些因素变化而对研究的领域所产生的影响进行明确回答。由于国内外对空间计量的经济学进行研究,使得空间计量的软件进行新一轮的技术革新以及快速发展。

(一)对国外发展现状的研究。

早在上世纪60年代,国外就有对空间计量经济学的研究,而且他们的研究被称为是当时最早开始研究这个学科的。在1970年,又有几名地理研究学家,在前人的基础上又更加深入地对空间模型在设定以及评估方面的问题进行了研究。不久之后,在1999年,Rey又对美国的人口在将近七十年的时间内的人均收入的收敛性进行了深入研究,而且验证了空间的相关性对统计学的影响非常重大;然后就是到了2003年,又有人开展借鉴前人的研究结果,对欧共体在1980年到1995年这几年间的空间俱乐部进行了调查分析,以上在数据上显示,南区俱乐部和北区俱乐部是属于两种不同的分区俱乐部,而且还发现了由于空间的误差模型对南北俱乐部所产生了空间趋同性。

(二)对国外发展现状的研究。

最近几年,我国在空间计量上的研究成果可谓是硕果累累。在地理学方面有所研究的吴玉鸣学者,运用空间计量学的知识对我国的省市区域展开了数据分析关于集聚增长的原因方面;不久,陈晓玲等学者又对我国在改革开放后的经济增长的空间之间进行了相关性的数据分析,在此之后,对于空间计量的经济学研究又上了一个台阶。

二、对空间计量经济学的理论进行应用性分析

(一)对空间计量经济学的应用在国外的研究。

由于经济的快速发展,以及对空间计量经济的研究不断加深,在很多的领域度涉及到空间经济计量学,而且成果显著。

1.在公共经济学的领域:通过对空间概念模型的建立来对一个国家在另一个国家的环境下的条约参与度的博弈进行分析。

2.在區域和城市的经济学领域:利用空间计量经济学对德国的城市以及美国各大洲的财政的溢出进行了分析并对预算进行了研究。

3.在房地产商经济学的领域:利用空间计量经济学的原理研究了地理位置对房价的影响;对美国的一些海岸,进行住房空气质量的好坏与购买房子的消费者对于边际的支付意愿的影响进行了研究。

4.在劳动经济学的领域:分析和研究了欧盟地区的劳动参与比例的差异性,并提出国家和区域之间存在差异的主要原因。

(二)对空间计量经济学的应用在国内的研究。

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空间计量经济学开始在我国得到发展,并且依据我国的基本国情出发,在多个领域被应用:

1.对经济的增长方面进行分析:(2007)等人通过运用空间计量经济学的研究方法对我国区域经济增长的收敛性进行了详细的调查和检验,首次将空间计量经济学的分析方法应用到国内的实际研究中;另外,吴玉鸣(2007)等运用同样的研究方法对区域经济增长的空间相关性以及趋同和空间聚集模式做了详细的研究和分析;钱晓烨等(2010)对我国的区域经济增长与人力资本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分析和研究。

2.对公共的财政方面进行分析:在2008年,余可在运用空间计量经济学的基础上主要对地域性的财政支出的结构和区域性的经济做了对比研究;2008年,康锋莉也发现了,在地理上相似的省份在税收的竞争中表现出一定的空间相关性。

3.对产业的组织方面进行分析:柯善咨和姚德龙(2008)通过调查和研究证明了,在相邻的城市之间,工业集聚与生产效率存在明显的空间粘滞性和连续性,这项研究充分体现了空间计量经济学在产业组织方面的充分应用;张超(2010)主要对中国省域装备制造业进行了研究,证明了装备制造业之间存在一定的相互作用机理;任英华等(2010 )通过运用空间计量经济学的分析方法,研究了在中国大陆的28个省份的金融集聚影响因素及作用。

三、空间计量的经济学在未来的发展空间

由于经济的发展世界上经济全球化越来越普遍,因此经济体之间的影响的程度也加深了,而与此同时,经济数据之间的空间相关性也在不断增加,而对于处理一些和空间或者距离有关的经济数据,均离不开空间计量学,因此,对于空间计量经济学的发展空间还是相当乐观的。

结语

结合上文可知,最近几年来,空间经济学发展迅速,在很多领域都占据了很大的地位,在学术界,空间数据的数据更新的理论以及方法也在不断地更新,同时,由于在世界经济全球化的大背景下,在金融市场,空间经济学的发展空间也非常大,这将对研究以及分析金融市场带来有利的影响。

参考文献:

[1]孙久文,姚鹏. 空间计量经济学的研究范式与最新进展[J]. 经济学家. 2014(07).

[2]向永辉. 空间计量经济学的发展及其应用[J]. 浙江科技学院学报. 2014(02).

[3]杨开忠,冯等田,沈体雁. 空间计量经济学研究的最新进展[J].开发研究. 2011(02).

[4]李子奈. 我国计量经济学发展的三个阶段与现阶段的三项任务[J]. 经济学动态. 2010(11).

上一篇:小学英语教学案例及反思三下一篇:管理会计的基本职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