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数学必修五不等式提纲(精选10篇)
必修5 3.1 不等关系与不等式
一、教学目标
1.通过具体问题情境,让学生感受到现实生活中存在着大量的不等关系;
2.通过了解一些不等式(组)产生的实际背景的前提下,学习不等式的相关内容;
3.理解比较两个实数(代数式)大小的数学思维过程.二、教学重点:
用不等式(组)表示实际问题中的不等关系,并用不等式(组)研究含有不等关系的问题.理解不等式(组)对于刻画不等关系的意义和价值.三、教学难点:
使用不等式(组)正确表示出不等关系.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课题
现实世界和生活中,既有相等关系,又存在着大量的不等关系 我们知道,两点之间线段最短,三角形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两边之差小于第三边,等等.人们还经常用长与短,高与矮,轻与重,大与小,不超过或不少于等来描述某种客观事物在数量上存在的不等关系.在数学中,我们用不等式来表示这样的不等关系.提问:
1.“数量”与“数量”之间存在哪几种关系?(大于、等于、小于).2.现实生活中,人们是如何描述“不等关系”的呢?(用不等式描述)引入知识点:
1.不等式的定义:用不等号<、>、≤、≥、≠表示不等关系的式子叫不等式.2.不等式ab的含义.不等式ab应读作“a大于或者等于b”,其含义是指“或者a>b,或者a=b”,等价于“a不小于b,即若a>b或a=b之中有一个正确,则ab正确.3.实数比较大小的依据与方法.(1)如果ab是正数,那么ab;如果ab等于零,那么ab;如果ab是负数,那么ab.反之也成立,就是(ab>0a>b;ab=0a=b;ab<0a
1.用不等式表示下面的不等关系:(1)a与b的和是非负数;
(2)某公路立交桥对通过车辆的高度h“限高4m”; 解:(1)ab0;(2)h4.2.有一个两位数大于50而小于60,其个位数字比十位数字大2.试用
不等式表示上述关系(用a和b分别表示这个两位数的十位数字和个位数字).解:由题意知5010ab60,5010ab60,5011a260
ba2,ba2,43a5.11114811a5843.比较(a+3)(a-5)与(a+2)(a-4)的大小.解:(a+3)(a-5)-(a+2)(a-4)=(a22a15)-a22a6=-7<0, ∴(a+3)(a-5)<(a+2)(a-4).(三)提升训练
1.比较x23与3x的大小,其中xR.222233333解:x33xx3x3x3x3x
24422220,x233x.方法总结:两个实数比较大小,通常用作差法来进行,其一般步骤是:
第一步:作差;第二步:变形,常采用配方、因式分解等恒等变形手段,将差化积;第三步:定号.最后得出结论.2.小明带了20元钱去超市买笔记本和钢笔.已知笔记本每本2元,钢笔每枝5元.设他所能买的笔记本和钢笔的数量分别为x,y,则x,2x5y20,y应满足关系式xN,yN.3.一个盒中红、白、黑三种球分别有x个、y个、z个,黑球个数至少是白球个数的一半,至多是红球的,白球与黑球的个数之和至少
为55,使用不等式将题中的不等关系表示出来(x,y,zN*).yxz,解:32
yz55.(四)课后巩固
式及其解法 教案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分析
学生在初中已经学习了一元一次不等式(组)和二次函数,对不等式的性质有了初步了解。从心理特征来说,高中阶段的学生逻辑思维较初中学生来说更加严密,抽象思维能力也有进一步提升,所以要更加注重其抽象思维的训练,因对于这个阶段的学生来说,一元二次不等式的学习有一定的基础和必要。结合新课标对本节课的要求,我将本节课的重点确定为:从实际情境中抽象出一元二次不等式模型;一元二次不等式的解法;难点确定为:理解二次函数、一元二次方程与一元二次不等式解集的关系。理解一元二次方程、一元二次不等式与二次函数的关系;掌握象法解一元二次不等式的方法;培养数形结合的能力;培养讨论的思想方法;培养抽象概括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经历从实际情境中抽象出一元二次不等式模型的过程和通过函图象探究一元二次不等式与相应函数、方程的联系,获得一元次不等式的解法。激发学习数学的热情,培养勇于探索的精神,勇于创新精神,同时体会事物之间普遍联系的辩证思想。
课题 §3.1一元二次不等式及其解法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掌握图象法解一元二次不等式的方法
(二)过程与方法 培养数形结合的能力,培养分类讨论的思想方法,(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激发学习数学的热情,培养勇于探索的精神,勇于创新精神,教学重点 从实际情境中抽象出一元二次不等式模型;一元二次不等式的解法 教学难点 理解二次函数、一元二次方程与一元二次不等式解集的关系 教学方法 合作探究、自学指导法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学校要在长为8,宽为6 的一块长方形地面上进行绿化,计划四周种花卉,花卉带的宽度相同,中间种植草坪(图中阴影部分)为了美观,现要求草坪的种植面积超过总面积的一半,此时花卉带的宽度的取值范围是什么?
二、讲授新课
自主学习
1、阅读教材P84-P87
2、一元二次不等式的定义 象次不等式
合作探究
探究1:求一元二次不等式的解集。这样,只含有一个未知数,并且未知数的最高次数是2的不等式,称为一元二(1)二次方程的根与二次函数的零点的关系
容易知道:二次方程的有两个实数根:,二次函数有两个零点:,于是,我们得到:二次方程的根就是二次函数的零点。(2)观察图象,获得解集
画出二次函数的图象,如图,观察函数图象,可知:
; ; 当 x<0,或x>5时,函数图象位于x轴上方,此时,y>0,即当0 探究2:一般的一元二次不等式的解法 任意的一元二次不等式,总可以化为以下两种形式 的解集是,从而解决了本节开始时提出的问题。,一般地,怎样确定一元二次不等式>0与 学生展示: 1、从上面的例子出发,可以归纳出确定一元二次不等式的解集,关键要考虑以下两点:(1)抛物线=0的根的情况 (2)抛物线 2、(1)抛物线 由一元二次方程 的开口方向,也就是a的符号 (a> 0)与 x轴的相关位置,分为三种情况,这可以 =0的判别式 三种取值情况(Δ> 0,Δ=0,Δ<0) 与x轴的相关位置的情况,也就是一元二次方程<0的解集呢? 来确定.因此,要分二种情况讨论(2)a<0可以转化为a>0 分Δ>O,Δ=0,Δ<0三种情况,得到一元二次不等式与<0的解集 3、一元二次不等式(学生完成课本第86页的表格)的解集: >0 教师精讲 例1(课本第87页)求不等式的解集.解:因为.所以,原不等式的解集是例2(课本第88页)解不等式解:整理,得因为所以不等式从而,原不等式的解集是 巩固提高 ..无实数解,的解集是..课本第89的练习1(1)、(3)、(5)、(7) 四、布置作业 课本第89页习题3.2[A]组第1题 五、板书设计 §3.1一元二次不等式及其解法 第二章:数列 1、数列:按照一定顺序排列着的一列数. 2、数列的项:数列中的每一个数. 3、有穷数列:项数有限的数列. 4、无穷数列:项数无限的数列. 5、递增数列:从第2项起,每一项都不小于它的前一项的数列. 6、递减数列:从第2项起,每一项都不大于它的前一项的数列. 7、常数列:各项相等的数列. 8、摆动数列:从第2项起,有些项大于它的前一项,有些项小于它的前一项的数列. 9、数列的通项公式:表示数列an的第n项与序号n之间的关系的公式. 10、数列的递推公式:表示任一项an与它的前一项an1(或前几项)间的关系的公式. 11、如果一个数列从第2项起,每一项与它的前一项的差等于同一个常数,则这个数列称为等差数列,这个常数称为等差数列的公差. 12、由三个数a,,b组成的等差数列可以看成最简单的等差数列,则称为a与b的等差中项.若bac,则称b为a与c的等差中项. 213、若等差数列an的首项是a1,公差是d,则ana1n1d.通项公式的变形:①anamnmd;②a1ann1d;③dana1;④n1nana1aam1;⑤dn. dnm14、若an是等差数列,且mnpq(m、n、p、q*),则amanapaq;若an是等差数列,且2npq(n、p、q*),则2anapaq;下角标成等差数列的项仍是等差数列;连续m项和构成的数列成等差数列。 15、等差数列的前n项和的公式:①Sn ①唯物主义观点:物质是本原,先有物质后有意识,物质决定意识。 ②唯心主义观点:意识是本原,物质依赖于意识。 【常考方式】以选择题居多,常结合引文题进行考查 2、实践是认识基础的具体体现? ①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②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③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标准; ④实践是认识的目的。 【常考方式】以选择题和材料题居多,常结合体现型和解析型设问进行考查 3、辩证唯物论的基本原理及方法论? ①物质决定意识的原理要求我们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②意识具有目的性、自觉选择性和主动创造性,这要求我们树立正确的意识,充分发挥意识的能动作用。 ③规律是客观的,不以人的主观意志为转移,这要求我们尊重客观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 ④一切从实际出发要求我们把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结合起来,把高度的革命热情同严谨踏实的科学态度结合起来。 【常考方式】以选择题和材料题居多,常结合解析型设问进行考查 4、认识的过程? ①认识具有反复性,追求真理的过程不是一帆风顺的; ②认识具有无限性,追求真理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 ③认识具有上升性,从实践到认识,再从认识到实践,是一个波浪式的前进或螺旋式的上升。 【常考方式】以选择题居多,要求对三大特点进行辨别与区分 5、联系观的基本原理及方法论? ①联系的普遍性原理要求我们坚持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 ②联系的客观性原理要求我们要从事物固有的联系中把握事物,切忌主观随意性; ③联系的多样性原理要求我们注意分析和把握事物存在和发展的各种条件,一切以时间地点和条件为转移; ④整体和部分辩证关系原理要求我们树立全局观念,同时搞好局部; ⑤系统的整体性、有序性和内部结构的优化趋势要求我们掌握系统优化的方法。 【常考方式】以选择题和材料题居多,常结合体现型和解析型材料题进行考查 6、发展观的基本原理及方法论? ①发展的实质是事物的前进与上升,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 ②发展的普遍性原理要求我们要坚持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 ③事物发展的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要求我们既要对未来充满信心,又要做好充分的思想准备,勇敢地接受挫折和考验; ④量变与质变辩证关系原理要求我们积极做好量的积累,要果断地抓住时机,促成质变。 【常考方式】以选择题和材料题居多,常以体现型和解析型设问进行考查 7、矛盾观的基本原理及方法论? ①矛盾就是对立统一,这要求我们用一分为二的观点看问题; ②矛盾普遍性原理要求我们敢于承认矛盾,揭露矛盾,分析矛盾,解决矛盾; ③矛盾特殊性原理要求我们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④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辩证关系原理要求我们坚持共性和个性,一般和个别的统一; ⑤主次矛盾辩证关系原理要求我们抓重点,同时学会统筹兼顾; ⑥矛盾主次方面辩证关系原理要求我们把握矛盾主要方面又要注重次要方面; ⑦主次矛盾和矛盾主次方面辩证关系原理要求我们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 【常考方式】以选择题和材料题居多,常以漫画题和体现型、解析型设问进行考查 8、辩证否定观的基本原理及方法论? ①辩证的否定是事物自身的否定,是发展的环节,是联系的环节; ②辩证否定观的实质是扬弃,这要求我们树立创新意识; ③坚持革命批判精神和创新意识的统一。 【常考方式】以材料题居多 9、人民群众的历史作用? 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这要求我们坚持群众观点,群众路线。 ①人民群众是社会物质财富的创造者; ②人民群众是社会精神财富的创造者; ③人民群众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 【常考方式】以材料题居多,常以解析型设问进行考查 10、社会基本矛盾运动是? ①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关系对生产力具有反作用; ②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具有反作用。 【常考方式】以选择题居多 11、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 ①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 ②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 ③社会意识反作用于社会存在。 【常考方式】以选择题和材料题居多 12、如何实现人生价值? ①在劳动和奉献中创造价值; ②在个人与社会的统一中实现人生价值; ③在砥砺自我中走向成功。 高中历史必修一世界史知识点提纲 第一单元 中国古代的中央集权制度 一、了解宗法制和分封制的基本内容 1、分封制 (1)概念:分封制又叫封邦建国,周王将宗族姻亲和功臣分派到各地,广建封国,各诸侯国必须承认周王的权威,承担各种义务。即所谓的“封建亲戚,以藩屏周” (2)目的:巩固统治。 (3)分封对象:同姓亲族是分封的主体,还分封功臣、姻亲、殷商降族。 (4)作用: ①周人的势力范围扩大; ②确立了周王天下共主的地位,巩固了统治; ③分封制使西周贵族集团形成了“周王—诸侯—卿、大夫—士”的等级序列。 2、宗法制 (1)目的:巩固分封制形成的统治秩序,解决贵族之间在权力、财产和土地继承上的矛盾。 (2)内容:周王、诸侯还是卿大夫、士都实行嫡长子继承制度(宗法制的核心)。嫡长子为大宗,其他嫡长子的其他兄弟(次子、庶子)为小宗。大宗与小宗的关系是相对的。如诸侯对于周王为小宗,但在本国为大宗。 (3)作用: ①确立了一整套土地、财产和政治地位的分配与继承制度,保障各级贵族能够享受“世卿世禄”的特权。 ②有利于凝聚宗族,防止内部纷争,强化王权,“国”和“家”密切的结合在一起。 二、列举从汉到明清政治制度演变的史实 1、汉武帝集权:西汉的中、外朝制度;东汉“虽置三公,事归台阁”皇帝总揽大权 2、唐朝三省六部制: (1)结构: ①三省——中书省(起草诏令)、尚书省(负责执行)、门下省(封驳审议) ②六部——吏部、户部、礼部、兵部、刑部、工部 (2)作用:提高了办事效率;相权一分为三,有利于加强皇权。 3、宋初强化中央集权的措施(要注意分割相权、与削弱地方权力两方面) (1)措施: ①收精兵:原则是统兵权与调兵权分离,三衙(统兵)、枢密院(调兵)。 ②削实权:在中央把相权一分为三(实行二府三司制,设枢密院分割宰相的军权;设中书门下作为宰相的办公机构,用参知政事分割宰相的行政权;设三司使分割宰相的财权);在地方上州郡直属中央,州郡长官之下设通判,派文臣出任州郡长官。 ③制钱谷:由转运使把地方财赋运到中央,使地方失去割据的财政基础。 (2)影响:加强了中央集权,改变了唐末以来藩镇割据的局面。造成了“冗官”、“冗兵”、“冗费”的国家财政危机。 4、元朝:元朝废三省,实行一省制,即中书省。 5、明朝: 废除丞相,相权、皇权合而为一,专制皇权发展到高峰。 明朝设立内阁:明太祖设殿阁大学士,明成祖正式设内阁。仅备顾问,不参与决策。 6、清朝设立军机处: ①时间:雍正年间 ②原因:处理西北紧急军务 ③职权:处理军务,参与处理内政外交、制定军政大计、审理重大案件。只跪奏笔录。 ④影响:提高了行政效率;军国大事皆由皇帝裁决,专制皇权高度发展。军机处的设立,是专制皇权高度发展的重要标志。 第二单元 古希腊和古罗马的政治制度 一、了解希腊自然地理环境和希腊城邦制度对希腊文明的影响,认识西方民主政治产生条件。 1、西方民主政治产生的历史条件 ①多山、多港、多岛的地理环境 ②希腊城邦小国寡民(古代历史条件下,民主政治的前提); ③多山、多港、多岛的环境促成希腊商品经济发达和海外活动频繁,使希腊人较早接受平等、民主观念。 2、希腊城邦的主要特征是:小国寡民,各邦长期独立自治 3、希腊城邦中流行的政体是:贵族制、民主制 城邦政体的特点:公民政治(城邦自治权力或多或少的属于各邦公民。) 二、知道雅典民主政治的主要内容,认识民主政治对人类文明发展的重要意义。 1、民主制的确立:梭伦改革,将国家引上民主的轨道;克里斯提尼改革——最终确立(陶片放逐法) 2、雅典民主政治的基本特点:人民主权、轮番而治、法律至上、直接民主 3、体现:(雅典民主政治机构的组成) ①公民大会:最高权力机关,负责审议并决定一切国家大事;最重要的程序――就某项事务展开辩论。 ②五百人议事会:公民大会的附属机构,负责为大会准备提案;两次公民大会闭会期间,议事会是最高权力的代表,负责监督行政官员落实大会决议。 ③民众法庭:日常司法机关。最大限度保持公正,避免行贿舞弊现象的发生。 4、雅典民主制的意义: (1)雅典民主为人类提供了一种集体管理的新形式,创造出法制基础上的差额选举制、任期制、议会制、比例代表制等民主运作方式,这一伟大创举为后世民主政治发展积累了宝贵经验。 (2)政治决策通过多数人的认真讨论,会使问题考虑得更全面。 (3)公职人员由多数人选举产生,使公职人员对社会负责,处于群众的监督之下,减少了以权谋私的可能性。 (4)推动思想文化的发展。它重视公民的个体自由和责任感,铸就了希腊人渴求知识、乐于探究的民族性格,使古代希腊在众多文化领域取得辉煌成就,产生了一大批文化巨匠。 三、了解罗马法的主要内容及其在维系罗马帝国统治中的作用,理解法律在人类社会生活中的价值。 1、《十二铜表法》: 意义: ①罗马共和国第一部成文法典,是罗马法的渊源。 ②《十二铜表法》的条款虽然没有给平民带来多少好处,但法典的编篡仍是平民的胜利,因为有民成文法就得按律判决和量刑,贵族不能像过去那样任意解释习惯法。 2、查士丁尼法典/即《查士丁尼民法大全》:包括《查士丁尼法典》、《查士丁尼法学总论》、《查士丁尼学说汇纂》、《查士丁尼新敕》,标志着罗马法发展到完备阶段。 3、罗马法的影响: ①成为维系东罗马帝国统治的有效工具。 ②以《十二铜表法》为开端,《查士丁尼民法大全》为总结的罗马法,是世界上内容最丰富,体系最完备,对后世影响最广泛的古代法律。 第三单元近代西方资本主义政体的建立 一、了解《权利法案》制定和责任制内阁形成的史实,理解英国资产阶级君主立宪制的特点。 1、《权利法案》:1689年议会颁布——立法权向议会转移 意义: ①以法律的形式确立了议会主权,国王的权利受到议会的明确限制,它标志着英国确立君主立宪制政体。 ②“光荣革命”后,英国实行议会与国王集体统治,统治方式从人治转向法治,英国社会从此进入了长期稳定发展的时期。 2、责任内阁制的形成——行政权向责任内阁转移 ①“光荣革命”后,国王成为“统而不治”的国家元首,内阁承担实际行政职责。 ②1721年,罗伯特·沃波尔成为英国历史上第一任内阁首相。 ③19世纪中期,议会变成两大政党之间的权力角逐,大选中获胜的多数党上台组阁,首相由多数党领袖担任,有行政权和立法创议权。 3、责任内阁制特点 ①内阁全体成员对政府事务集体负责,并与首相在政治上共进退; ②责任内阁制是英国君主立宪制的核心,名义上是对国王负责,实际上是对议会负责。 4、英国君主立宪制特点: ①英国的君主立宪制以责任内阁为核心; ②英国国王“统而不治”,是国家元首,扮演仪式性的角色; ③英国的责任内阁制名义上是对国王负责,实际上是对议会负责; ④内阁行使行政权,首相是最高行政首长,首相由议会多数党的领袖担任,有行政权和立法创议权,事实上成为国家政治生活的最高决策者和领导者; ⑤整个政治制度以代议制民主为基础。 二、说出美国1787年宪法的主要内容和联邦制的权力结构,比较美国总统制与英国君主立宪制的异同。 1、1787年宪法的内容 ①联邦制原则:宪法规定了一个强有力的联邦政府(即中央政府),同时让各州保留了较大的自主权。 ②分权制衡原则:立法、行政、司法三权分立,互相制约。 ③民主原则:总统和议会由民选产生。保证政府代表广泛民意,具有一定的民主性。 2、美国政体为总统制共和制;国家结构形式为联邦制 3、比较美国总统制与英国君主立宪制的异同。 相同点:都属于资产阶级代议制,体现分权、制衡原则,实行资产阶级政党政治。巩固资产阶级革命成果,推动世界民主化进程。 第四单元 内忧外患与中华民族的奋起 中国近代史: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1840—1919年)、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1919—1949.9) 一、列举1840年至1900年间列强的侵华史实。 1、第一次鸦片战争 (1)根本原因:英国要打开中国的市场 直接原因:中国的禁烟运动 (2)时间:1840年6月—1842年8月 (3)结果:签订中英《南京条约》 ①中国被迫开放广州、福州、厦门、宁波、上海五处为通商口岸; ②割让香港岛给英国; ③允许英商进出口货物应缴纳的关税由中英双方协定; (此外通过条约附件,列强还取得了领事裁判权、片面最惠国待遇、居住及租地等特权。) (4)影响:中国的主权和领土完整遭到破坏;独立发展的道路被迫中断;中国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中国历史进程发生重大转变,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2、第二次鸦片战争 (1)根本原因:西方列强为了扩大在华利益,进一步打开中国的市场。 (2)1856—1860年:英法联合发动;1860年:列强攻入北京城并洗劫烧毁圆明园。 (3)结果:签订了《天津条约》和《北京条约》。 内容: ①增开天津等11个城市为通商口岸; ②外国商船可在长江各口岸往来; ③外国人可往内地游历、通商、传教; ④清政府赔偿英、法军费各800万两白银等 (4)影响: ①中国殖民地化程度加深; ②清政府的权力结构发生变化,设总理衙门、总税务司、同文馆; ③旨在推动王朝中兴的洋务运动兴起。 3、甲午中日战争 (1)根本原因:日本蓄谋已久(大陆政策)。导火线:朝鲜东学党起义。 (2)时间:1894—1895年,丰岛海战标志战争爆发。 (3)结果:签订了《马关条约》: ①中国割让台湾岛及其附属岛屿、澎湖列岛和辽东半岛给日本; ②赔偿日本军费2亿两白银; ③开放沙市、重庆、苏州、杭州为商埠; ④允许日本在华设厂。 (4)影响: ①《马关条约》的危害:《马关条约》是继《南京条约》以后危害最深的不平等条约,大大加深了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列强侵略势力深入中国内地;严重阻碍中华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巨额战争赔款使清政府不得不举借外债,使列强进一步控制中国财政。 ②中国在甲午中日战争中的失败宣告了洋务运动的破产。甲午中日战争后中国国势艰危,民生凋敝,中华民族陷入极其深重的危机。 ③日本的胜利大大刺激了西方列强,以“三国还辽”为开端,帝国主义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严重破坏了中国的主权。 ④甲午战败后,为挽救统治危机,清王朝进行了军事改革。 ⑤面对民族和生存危机,中国的知识界和各阶层民众始而震惊,继而奋起,以不同的形式展开了救亡图存的斗争。 4、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1)根本原因:帝国主义要瓜分中国。 直接原因:义和团反帝爱国运动。 (2)时间:1900—1901年 (3)结果:签订了《辛丑条约》 (4)影响: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最终形成。 二、了解太平天国运动的主要史实,认识农民起义在民主革命时期的作用与局限性。 1、根本原因:腐朽的封建统治,阶级矛盾尖锐。 2、简要过程: ①兴起:1851年金田起义 ②发展:1853年定都天京,颁布《天朝田亩制度》 ③全盛:北伐和西征,至1856年,太平天国在军事上达到全盛。 ④转折:天京事变,由盛转衰 ⑤挽救危局:提拔陈玉成和李秀成;洪仁玕提出了具有资本主义色彩的施政方案《资政新篇》 ⑥失败:1864年天京陷落 3、对两个方案的认识: 《田朝田亩制度》: ①革命性——主张废除地主土地所有制。 ②空想性——绝对平分土地无法实现。 ③落后性——把小农自然经济作为追求的理想化目标。 《资政新篇》: ①进步性——是中国第一个较为完整的资本主义改革方案。 ②空想性——未能反映农民最迫切的愿望和要求,缺少必要的社会条件。 4、失败原因: (1)农民阶级自身的局限性 (2)中外反动势力联合绞杀 如何学好历史 对历史的兴趣。历史是一门综合性比较强的科目,它所涉及的范围比较广泛。实际上,我们可以逐渐培养对这门科目的兴趣和爱好。在平时,我们可以讨论一些自己比较感兴趣的历史事件和人物,还可以锻炼自己思考问题的能力。 记忆和理解。历史科目需要我们去熟记和理解,以及应用学过的知识点去解决问题。当然,我们需要理解基础上去记忆,这样才能实现熟记的目的。当我们记忆一个历史朝代,其中还包含一些小的朝代,可以根据一些关键词来理解。如南北朝时代,这是一个比较特殊的时代,也是中国古代历史上民族融合的一个重要的时期,以及经济重心南移的一个关键时期。 思考问题。我们在学习这门科目的时候,除了要理解和记忆以外,还需要根据给出的材料问题,来思考和解答。这些材料一般都与一些知识点相关联。所以,我们要有灵活运用和解决历史问题的能力。有时候给出的材料难易程度不太一样,但是需要自己结合所学的知识点去理解和分析。 学习历史的窍门 需要一定的理解。很多时候,历史知识点不是不需要记忆,而是需要去理解。我们能够理解某个历史事件或者历史人物,往往并不是依靠硬记。但是,对于初学者来说,单独阅读书上的文字,还不足以真正理解了这些历史内容。我们可以借助地图、表格、绘画,以及改编的故事来理解。 历史比较法的运用。比较分析法在很多学科得到广泛应用。历史比较分析法可以能够更好的帮助你理解和分析历史现象、历史事件、历史人物,以及所起的作用和影响力。如古代两河流域和古代埃及文明的比较;唐代和宋代制度的对比;英国、法国、美国、德国资产阶级革命的比较。 地图和图表的使用。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很多历史读本都配有大量的地图、表格和绘画。这些设计有助于学习者理解和把握基本的历史。地图可以清晰的看出历史的地理沿革、关隘位置、行政区划。一般来说,历史表格主要是对某些历史事实的归纳和总结,有时候会采用经济学和统计学的方法。 对人名、地名的记忆。很多历史人物的名字不是很好记忆,或者记在后面,忘记前面了。我们可以把某一个历史人物与相关的事件联系起来,这样就好记忆了。如汉武帝,三次攻打匈奴;派遣张骞出西域;建立察举制。单一记忆人名、地名难以牢固记忆,需要我们把人物、地名、事件联系起来。这样记忆还比较全面些。 第一节、交通运输方式和布局 一、主要交通运输方式 2、当今交通运输方式正在朝着高速化、大型化和专业化方向发展。 3 、最终目的:缩短运输时间,降低运输成本,提高运输效率,保证运输安全。 二、交通运输布局 1、概念:各种胶用运输线、点纵横交织而成的网络。 2、形式:单一运输方式形成的运输网和两种以上运输方式形成的运输网。 3、层次:省级综合运输网、大区级综合运输网、国家级综合运输网。 4、交通运输网中的点和线是交通运输发生的基本要素。点:港口、车站、航空港;线:铁路、公路、航道。 5、影响因素: 山地:“之”字形分布的公路,避开陡坡 平原:少占用耕地 自然 技术(保证) 地形 地质:避开地震、滑坡、泥石流等多发地区 水文:尽量避开河流、沼泽地 意 义 经济:促进资源的开发,将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合理布局交通运输网,加强区域联系;带动沿海地区经济发展;促进旅游业及第三产业的发展;促进对外贸易和边境贸易的发展。 6、港口建设条件: 自然:水域:港阔水深、避风条件好、不冻不淤; 陆域:地形平坦开阔 社会经济:依托城市;经济腹地广阔,经济发达。 第二节、交通布局变化的影响 1. 交通条件对聚落空间形态的影响表现在聚落空间形态上往往沿交通干线(铁路、公路、河道等)扩展, 这些交通干线也成为聚落的主要发展轴。 2. 湖南株洲是沿铁路发展起来的―――“火车拉来的城市”。 日本科学城―――筑波市,决定了城市形态呈南北狭长的带状。 第13 / 15页 3. 商业是城市发展的重要标志。在大城市中,往往形成多个商业中心。这些商业中心的形成和布局,与交 通运输的发展和变化密切相关。 4. 相邻社区的若干个商店组成商业网点。交通最优为原则的商业网点,建立在市区环路边缘或市区边缘的 高速公路沿线。沈大高速公路边的服装市场以交通最优为布局原则。 5. 集镇也是在交通要道上发展起来的,交通线路的改变也会引起集镇的繁荣或衰落。 第六章 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 一、人地关系 1、历史回顾: 采猎时代—人类崇拜自然—人地关系基本协调 农业文明—人类改造自然—人地关系紧张—生态破坏 工业革命时期—人类征服自然—人地关系恶化—环境问题严重 后工业化时期-谋求人地协调 2、关系: 人类与环境的关系:一方面从环境中获取物质和能量;另一方面向环境排放废弃物。环境对人的影响:反馈作用 二、环境问题 1、环境问题的发生,与片面追求经济增长的发展模式密切相关。 2、全球性的环境问题,如气候变暖、臭氧层破坏、土地荒漠化、酸雨、热带雨林的破坏、国际河流等 三、人地协调——可持续发展 1、环境问题的是发展问题。 2、概念:既满足当代人的需求,又不危及后代人满足其需求的发展。 3、可持续发展的内涵包括:生态可持续发展是基础、经济可持续发展是条件和社会可持续发展是目的。 4.实现可持续发展,有三个原则:公平性原则(人与物种)、共同性原则(共同治理)、持续性原则(资源、 环境承载力)。 5.途径:①树立可持续发展观念 ②公众积极参与 第14 / 15页 清洁生产:A、减少污染物的排放,保护环境;B、提高经济效益;C、促进资源 的综合利用,提高利用率;D、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延长产业链,增加就业机会 措施:调整产业机构;实行综合循环利用;开发利用 沼气、太阳能等新能源 ③循环经济 意义:改善、保护农业生态系统,保护土地资源;调 生态农业 整农村经济结构,促进经济发展,增加就业机会;缓 解农村能源紧张状况;合理开发农业资源,实现社会 经济、环境、生态的可持续发展。 6 、中国的可持续发展 ①必要性:庞大的人口压力、资源短缺、深刻的环境危机 一、生活智慧与时代精神 1、哲学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 世界观:人们对整个世界以及人与世界关系的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 哲学:哲学家依据一定的自然知识、社会知识和思维知识,把不自觉的、不系统的世界观加以理论化、系统化而形成的思想体系。 2、哲学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 世界观决定方法论,方法论体现着世界观,有什么样的世界观就有什么样的方法论。不存在脱离世界观的方法论,也不存在脱离方法论的世界观。哲学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 3、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 (1)区别:哲学是人类对自然、社会和思维的各种知识进行概括、总结和反思的一门学问。具体科学揭示的是自然、社会和思维某一具体领域的规律和奥秘,哲学则对个别的规律和特性进行新的概括和升华,从中抽象出最一般的本质和最普遍的规律。 (2)联系:①哲学是对具体科学的概括和总结。具体科学是哲学的基础,具体科学的进步推动着哲学的发展。②哲学为具体科学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 4、哲学的基本问题及其两方面的内容 哲学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简单地说,就是意识和物质的关系问题。 两个方面:一是思维和存在何者为第一性的问题;二是思维和存在有没有同一性的问题,即思维能否正确认识存在的问题。 5、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唯物主义认为,物质是本原,先有物质后有意识,物质决定意识。 6、唯心主义的基本观点: 唯心主义认为,意识是本原,物质依赖于意识,意识决定物质。 7、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 思维和存在何者为第一性的问题,对这个问题的不同回答是划分标准。 8、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的阶级基础、自然科学基础和理论来源 阶级基础:无产阶级的产生和发展 自然科学基础:细胞学说、能量守恒和转化定律、生物进化论 理论来源:德国古典哲学,主要是黑格尔的辩证法和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 9、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三大理论成果 毛泽东思想:精髓是实事求是,活的灵魂是实事求是、群众路线、独立自主。 邓小平理论:主题是“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本质是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始终做到“三个代表”,是我们党的立党之本,执政之基,力量之源。 二、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 10、辨证唯物主义的物质概念:物质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 11、自然界的物质性和人类社会的物质性。世界是物质的世界,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就在于它的物质性。、哲学上的运动概念及物质和运动的关系 哲学上所讲的运动,是指宇宙间一切事物、现象的变化和过程。 运动→物质:任何具体的物质形态只有在运动中才能保持自己的存在,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世界上不存在脱离运动的物质。 限发展的。 方法论意义:坚持在实践中不断追求真理。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在实践中认识和发展真理,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是我们不懈的追求和永恒的使命。 三、思想方法与创新意识 ★联系的观点是唯物辩证法的一个总特征 25、联系的普遍性、客观性、多样性及其方法论 (1)联系具有普遍性。世界上一切事物都与周围其他事物有着这样或那样的联系。任何事物都处在联系之中。每一个事物内部的各个部分、要素之间是相互联系的。世界是一个普遍联系的有机整体,没有一个事物是孤立存在的。学会用联系的观看问题 (2)联系具有客观性。联系是事物本身所固有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切忌主观随意性。(3)联系具有多样性。世界上的事物千差万别,事物的联系也是多种多样的。联系的多样性要求我们注意分析和把握事物存在和发展的各种条件,一切以时间、地点和条件为转移。 26、整体与部分的辩证关系及其指导意义 整体和部分的关系,在一定意义上就是系统和要素的关系。 整体和部分是相互区别的: (1)整体是事物的全局和发展的全过程,部分是事物的局部和发展的各个阶段; (2)整体和部分在事物发展过程中的地位、作用和功能各不相同。整体居于指导地位,整体统率着部分,具有部分所不具备的功能;部分在事物存在和发展过程中处于被支配的地位,部分服从和服务于整体。 整体和部分又是相互联系、密不可分的: (1)整体是由部分构成的,离开了部分,整体就不复存在。部分的功能及其变化会影响整体的功能,关键部分的功能及其变化甚至对整体的功能起决定作用。 (2)部分是整体中的部分,离开了整体,部分就不能成其为部分。整体的功能状态及其变化也会影响到部分。 方法论:树立全局观念,立足整体,统筹全局,选择最佳方案,实现整体的最优目标; 重视部分的作用,搞好局部,用局部的发展推动整体的发展。 系统优化的方法要求我们用综合的思维方式来认识事物。既要着眼于事物的整体,从整体出发,把各个部分、各个要素联系起来进行考察,统筹考虑,优化组合,最终形成关于这一事物的完整准确的认识。 ★发展的观点是唯物辩证法的另一个总特征 27、发展的普遍性 世界是发展的,人类社会是发展的,人的认识是发展的。要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 28、发展的实质是事物的前进和上升,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 29、事物的发展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 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 我们既要看到光明的前途,对未来充满信心,又要做好充分的思想准备,不断克服前进道路上的各种困难,在曲折的道路上获得成功。30、量变、质变的含义 量变和质变是事物发展过程中两种不同的状态。 量变:事物数量的增减和场所的变更,是一种渐进的、不显著的变化。 质变:事物根本性质的变化,使事物由一种质态向另一种质态的飞跃,是一种根本的、显著的变化。 31、量变与质变的辩证关系及其指导意义(方法论) 辩证关系:事物的发展总是从量变开始,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 方面,后者是矛盾的次要方面。 辩证关系:事物的性质主要是要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决定的。矛盾的主要方面与次要方面既相互排斥,又相互依赖,并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39、两点论和重点论相统一 两点论:在认识复杂事物的发展过程时,既要看到主要矛盾,又要看到次要矛盾; 在认识某一矛盾时,既要看到矛盾的主要方面,又要看到矛盾的次要方面。重点论:在认识复杂事物的发展过程时,要着重把握主要矛盾; 在认识某一矛盾时,要着重把握矛盾的主要方面,要抓住主流。40、辩证否定的含义及实质 含义:辩证的否定,是事物自身的否定,即自己否定自己,自己发展自己。实质:“扬弃”。 辩证的否定是发展的环节,是实现新事物产生和促使旧事物灭亡的根本途径。辩证的否定是联系的环节,新事物产生于旧事物,它总是吸取、保留和改造旧事物中积极的因素作为自己存在和发展的基础。 41、坚持辩证否定观,树立创新意识 怎样理创新意识是唯物辩证法的要求? ①辩证的否定观要求我们,必须树立创新意识,做到不唯上,不唯书,只唯实。我们既要尊重书本知识,尊重权威,又要立足实践,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不断实现理论和实践的创新与发展。 ②辩证法在对现存事物的肯定的理解中同时包含对现存事物的否定的理解,即对现存事物必然灭亡的理解;辩证法对每一种既成的形式都是从不断的运动中,因而也是从它的暂时性方面去理解;辩证法不崇拜任何东西,按其本质来说,它是批判的革命的和创新的。 ③辩证法的革命批判精神和创新意识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创新是对既有理论、实践的突破,要创新就要有批判和发展。辩证法的革命精神和批判性思维要求我们,密切关注变化发展着的实际,敢于突破与实际不相符合的成规陈说,敢于破除落后的思想观念;注重研究新情况,善于提出新问题,敢于寻找新思路,确立新观念,开拓新境界。这是我们事业不断取得成功的关键。 42、创新对社会的作用:是民族进步的灵魂,推动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推动生产关系和社会制度的变革,推动人类思维和文化的发展。 43、自觉坚持唯物辩证法,反对形而上学 (1)唯物辩证法主张用联系、发展、全面的观点看问题。它要求人们在观察和分析问题时,要从事物之间的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人手,不能只看到一个个孤立的事物;要把事物的现状与它的过去和将来联系起来考察;既要看到事物位置的移动和数量的增减,更要看到事物根本性质的变化和发展;在分析事物发展的原因时,要着重抓住事物发展的内部矛盾(内因),又不忽视事物发展的外部矛盾(外因)。 (2)形而上学用孤立、静止、片面的观点看问题。只看到一个个孤立的事物,而看不到事物之间的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只看到事物的现状,看不到事物的过去和将来,或者只看到事物数量的变化和场所的变更,看不到事物根本性质的变化;只看到事物的某一方面,看不到事物的整体;只看到事物发展的外部条件,看不到事物发展的根据。 (3)唯物辩证法和形而上学对立的焦点和根本分歧在于,是否承认矛盾,是否承认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矛盾的观点是唯物辩证法的根本观点。矛盾规律即对立统一规律,是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矛盾分析法是认识事物的根本方法。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马克思主义活的灵魂,是正确认识事物和处理一切矛盾的关键。 (4)唯物辩证法的联系、发展、全面的观点和对立统一规律,要求我们把科学发展观的科学 革命胜利并成功地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保证。 52、哲学意义上的价值是指一事物对主体的积极意义,即一事物所具有的能够满足主体需要的属性和功能。 53、人的价值的内涵与评价 内涵:人的价值就在于创造价值,就在于对社会的责任和贡献,即通过自己的活动满足自己所属的社会、他人以及自己的需要。 评价:对一个人的价值的评价主要是看他的贡献,最根本的是对社会发展和人类进步事业的贡献。 54、价值观及其对人们行为的导向作用 价值观:人们在认识各种具体事物的价值的基础上,会形成对事物价值的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 导向作用:价值观对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活动具有重要的导向作用; 价值观对人生道路的选择具有重要的导向作用。 55、做出正确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必须遵循社会发展规律,站在最广大人民的立场上。 当个人的利益与他人利益发生冲突时,要善于从不同角度思考利益,理解和尊重他人的正当选择; 当个人的利益与社会、集体和他人没有冲突时,要把个人、集体、社会三者的统一作为自己选择的标准,两利相权取其重,两弊相衡取其轻。 1、盈盈荷瓣风前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长安回望绣成堆,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 ,无人知是荔枝来。 3、旋沉荔花蜂酿蜜,____________________ 4、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禁御新栽荔枝丹。 5、__________________,卢橘杨梅次第新。__________________ ,不妨长作岭南人。 6、__________________,从此江乡亦萌蘖。《南州六月荔枝丹》 7、臣少多疾病,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至于成立。 8、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形影相吊。 9、__________ ,____________。前守臣逵察臣孝廉,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诏书特下,______________ ,寻蒙国恩,________________。 11、郡县逼迫,________________;州司临门,________________ 。 12、臣欲奉诏奔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则告诉不许。 13、且臣少仕伪朝,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 14、今臣亡国贱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有所希冀! 15、但以刘日薄西山,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16、臣无祖母,______________ ;祖母无臣,______________ 。 17、母孙二人,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8、乌鸟私情,________________ 。 19、__________________,死当结草。《陈情表》 20、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总是离人泪。 21、恨相见得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 22、听得到一声“去也”,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 ,减了玉肌:__________ ? 23、下西风黄叶纷飞,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蹙愁眉死临侵地。 24、____________________,比司马青衫更湿。__________________,未登程先问归期。 25、未饮心先醉,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 26、__________________ ,恨压三峰华岳低。 27、青山隔送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8、夕阳古道无人语,____________________。 29、四围山色中,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 ,量这些大小车儿如何载得起? 30、盖文王拘而演《周易》;________________ ;屈原放逐,____________;左丘失明, __________;孙子膑脚,__________;不韦迁蜀,__________ ;韩非囚秦,________ 。 《诗》三百篇,______________________ 。 31、亦欲以究天人之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32、屈原既放,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33、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是以见放。 34、圣人不凝滞于物,________________。世人皆浊,__________________ ?众人皆醉, __________________ ?何故深思高举,__________? 35、吾闻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安能以身之察察,________________ ? 宁赴湘流,______________ 。安能以皓皓之白,____________________ ? 36、__________________,可以濯吾缨,________________,可以濯吾足。《渔父》 37、惨象,__________________ ;流言,______________________。 38、沉默呵,沉默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9、真的猛士,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 。《记念刘和珍君》 40、鹏之背,__________________;怒而飞,____________________ 。 41、野马也,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 。 42、天之苍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其视下也,______________。 43、______________________,则其负大舟也无力。 44、__________________ ,则芥为之舟;置杯焉则胶,________________ 。 45、故九万里,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而后乃今将图南。 46、________________ ,蟪蛄不知春秋。 高中语文必修五 一、本大题4小题,每小题3分,共12分。1.下列加点的字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A.玷辱(diàn) 酒馔(zhuàn)剜心(wān) 央浼(miǎn)B.憎恶(zēnɡ)蘸酒(zhàn)怅然(chànɡ)轻飏(yáng)C.棨戟(jǐ)闾阎(lǘ)雨霁(qí) 孤鹜(wù)D.颤栗(zhàn)夭阏(yū)蓬蒿(hāo) 矜育(jīn)2.下列句子中,加点的熟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A.“蛇头”自认为他们的计划天衣无缝,但是魔高一尺,道高一丈,在偷渡者到达青岛市的同时,我省公安边防总队办案人员早已布下了天罗地网。 B.张主任苦口婆心的工作触动了居民,此后,居民们再也没有随便扔垃圾的了,一楼下水道也再没有堵过。 C.英超第六名、获得联盟杯参赛资格,布莱克本获得这个成绩到底是“瞎猫碰上死耗子”,还是前威尔士队主教练马克·休斯真的改变了这支球队?这个疑问在本赛季结束的时候就会得到回答。 D.一边是县领导们的富丽堂皇的办公楼,一边是学生们上课的危房,我们的领导们怎么坐得下去,你们心安吗? 3.下列各句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这家高中虽然规模不大,建校时间不长,但却连续三年被授予“教学工作先进集体”称号,多次被评为“先进党支部”和“德育工作先进教学班”,为社会培养了大批人才。 B.我们必须抓住农村稳定这个大局,积极完善农村社会管理体制,促进农村经济发展,保证农民安居乐业,为实现国家长治久安打下坚实基础。 C.在北大中文系教授李零的新书中告诉我们,孔子要求他的弟子们精通“礼乐射御书数”六艺,将体育运动推到了很高雅的位置上。 D.为了露出琉璃瓦深蓝色的瓦体,去年盖的办公楼没有在屋檐外设墙体遮挡,这是成为楼顶覆冰融化时容易整体滑落砸到过路人的原因之一。 4、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任何国家在任何时候都不能忽视粮食安全问题。中国多年来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① 实现了粮食供应从长期短缺到总量基本平衡、丰年有余的历史性转变 ② 以占世界7 %的耕地养活了占世界22 %的人口 ③ 使粮食产量不断攀升 ④ 坚持以自力更生为主的粮食安全战略 ⑤ 推广良种、改善水利条件、精拼细作 ⑥ 在上世纪末突破5 亿吨大关 A .④⑥②⑤③① B .④⑤③⑥①② C .⑤①⑥④③② D .⑤④③⑥②① 二、本大题7小题,共35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5-9小题。王维右丞,年未弱冠,文章得名。性娴音律,妙能琵琶,游历诸贵之间,尤为岐王之所眷重。时进士张九皋,声称籍甚。客有出入于公主之门者,为其致公主邑司①牒京兆试官,令以九皋为解头②。维方将应举,具其事言于岐王,求庇借。岐王曰:“贵主之强,不可力争,吾为子画焉。子之旧诗清越者,可录十篇。琵琶之新声怨切者,可度一曲。后五日当诣此。” 维即依命,如期而至。岐王谓曰:“子以文士,请谒贵主,何门可见哉?子能如吾之教乎?”维曰:“谨奉命。”岐王则出锦绣衣服,鲜华奇异,遣维衣之,仍令赍琵琶,同至公主之第。岐王入曰:“承贵主出内,故携酒乐奉宴。”即令张筵。诸伶旅进。维妙年洁白,风姿都美,立于前行。公主顾之,谓岐王曰:“斯何人哉?”答曰:“知音者也。”即令独奏新曲,声调哀切,满座动容。公主自询曰:“此曲何名?”维起曰:“号《郁轮袍》。”公主大奇之。岐王曰:“此生非止音律,至于词学,无出其右。”公主尤异之,则曰:“子有所为文乎?”维即出献怀中诗卷。公主览读惊骇,曰:“皆我素所诵习者。常谓古人佳作,乃子之为乎?”因令更衣,升之客右。维风流蕴藉,语言谐戏,大为诸贵之所钦瞩。岐王因曰:“若使京兆今年得此生为解头,诚为国华矣。”公主乃曰:“何不遣其应举?”岐王曰:“此生不得首荐,义不就试。然已承贵主论托张九皋矣。”公主笑曰:“何预儿事,本为他人所托。”顾谓维曰:“子诚取解,当为子力。”维起谦谢。公主则召试官至第,遣宫婢传教。维遂作解头,而一举登第矣。 天宝末,禄山初陷西京。维及郑虔、张通等皆处贼庭。洎克复,俱囚于宣阳里杨国忠旧宅。崔圆因召于私第,令画数壁。当时以圆勋贵无二,望其救解,故运思精巧,颇绝其艺。后由此事皆从宽典至于贬黜亦获善地维累为给事中禄山授以伪官及贼平兄缙为北都副留守请以己官爵赎之由是免死。 累为尚书右丞。於蓝田置别业,留心释典焉。 (选自《集异记·王维》,有删改。) 【注】①邑司:唐代为公主管理财货和封地租税收入的官员。②解头:唐代州郡保举士子到京城应考叫“解”,被保举的第一名叫“解头”。旅:共同 5.下列句子中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错误的一项是()(3分)A.性娴音律 娴:熟习B.仍令赍琵琶 赍:携带 C.洎克复,俱囚于宣阳里杨国忠旧宅。克:能够 D.留心释典焉 释:佛教 6.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语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3分)A.吾为子画焉 留心释典焉 B.令以九皋为解头 子以文士,请谒贵主 C.岐王则出锦绣衣服 公主则召试官至第 D.本为他人所托 子诚取解,当为子力 7.以下各句句式不同的一项是()(3分) A.尤为岐王之所眷重 B.岐王谓曰 C.即令独奏新曲 D.升之客右 8.下列对文章内容的分析和概括,错误的一项是()(3分) A.与王维同年参加考试的张九皋名气很大,有个经常出入公主府上的客人,请 公主给京兆府的考官写了一封信,让京兆府推荐张九皋做第一名。B.王维按照岐王的吩咐,准备了自己写的诗歌和琵琶曲《郁轮袍》,并和众乐工一起来到公主府上,他的风姿和弹奏琵琶引起了公主的注意。 C.岐王在酒席间向公主推荐王维做京兆府的第一名,公主表示愿意帮忙,她派人向考官传达自己的命令,最终王维以第一名被推荐并考中进士。 D.“安史之乱”中,王维曾经做了安禄山手下的官员。叛乱平定后,他被崔圆召到府中作画,他发挥了所有的绘画才能,后来得到了宽大处理。9.翻译和断句。(10分) (1)用“/”线为文中加波浪线的文字断句。(4分) 后 由 此 事 皆 从 宽 典 至 于 贬 黜 亦 获 善 地 维 累 为 给 事 中 禄 山 授以 伪 官 及 贼平兄 缙 为 北 都 副 留 守 请 以 己官 爵 赎 之 由 是 免 死。 (2)翻译下面的句子。(6分) ①维方将应举,具其事言于岐王,求庇借。②维风流蕴藉,语言谐戏,大为诸贵之所钦瞩。 10、阅读下面诗歌,然后回答问题。(7分) 北山 王安石 北山输绿涨横陂,直堑回塘滟滟时。细数落花因坐久,缓寻芳草得归迟。 (1)试赏析“北山输绿涨横陂”句。 (2)有人说,诗的后两句是即景生情,试分析写了什么景抒了什么情。 11、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6分)(1)_____,泉涓涓而始流。_______,感吾生之行休。(《归去来兮辞》陶渊明)(2)云销雨霁,彩彻区明。__________,___________。(《滕王阁序》王勃)(3)若夫乘天地之正,________,__________,彼且恶乎待哉!(《庄子.逍遥游》)(4)相见时难别亦难,______,春蚕到死丝方尽,______。(《无题》李商隐) 三、本大题4小题,共16分。阅读下面文章完成12—15小题。 美和美的东西 蒋孔阳 什么是美?这个问题看似十分简单,一朵花、一片晚霞、一首诗、一曲音乐,我们觉得美;穿的衣服,用的家具,我们都会用审美的眼光,来说他们美不美。但是如果认真追问一下:究竟什么是美?我们却往往会瞠目结舌,不知所答。 在对美进行追问的过程中,首先碰到的,是把美和美的东西混淆在一起,把美的东西当成美。这是因为我们和现实发生审美关系的时候,差不多总是先碰到具体的美的东西,然后再将美的东西概括出来美的概念来。 古希腊柏拉图的《大希庇阿斯篇》是西方最早谈论美的专著。其中苏格拉底向希庇阿斯提出一个问题:“什么是美?”希庇阿斯就混淆了美和美的东西,用 一位漂亮的小姐、一批漂亮的母马、一只漂亮的汤罐等等,来回答“什么是美”。苏格拉底坚决反对这一回答,说他所要探讨的,不是“什么东西是最美的”,而是“什么是美”。“我问的是美本身,这美本身,加到任何一件事物上面,就使那件事物成为美”。苏格拉底与希庇阿斯探讨了许久,最后不得不感叹的说:“美是难的。” 这个讨论在美学史上具有重要价值:他要我们透过美的现象去探讨美的本质,从千千万万美的东西中,去寻找美的普遍规律。关于美本身,所要研究的是作为普遍规律的美,也就是美的本质,而不是芸芸总总的美的现象、美的东西.把美的东西当成美,会造成许多困难。 首先,任何美的东西都只能说明它本身的美,而不能说明其他都东西的美。例如漂亮的小姐,就只能说明漂亮小姐的美,而不能说明漂亮的母马的美、漂亮的糖罐的美。美的东西千千万万,但它们都各有其美,而不能用以相互说明,更不能相互等同。桃花的美不同于梅花的美,而《红楼梦》与《儒林外史》或是唐诗的美,也是各异其趣,迥不相同。美是从各种各样的东西当中所总结出来的普遍规律,它从现象上升到本质,它能说明任何美的东西之所以美的原因,但它本身并不就是美的东西。 其次,美的东西都是相对的,随着人们对现实的审美关系的变化而变化,当美的东西与人处在某种关系当中,它是美的;处在另外的关系当中,它就可能不美或是另一种美。例如两湖,当晴光潋滟或是山雨空前的时候,条件不同,它就具有不同的美。当时杜甫写到:“好雨知时见,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这时的美可以说是美的。可是当杜甫写道:“床头屋漏无干处,雨脚如麻未断绝。自经表乱少时眠,长夜沾湿何由彻!”这时的雨,你又能说是美的吗?因此任何美的东西的美,都顺着它与人的关系而变化,我们很难把美的东西永远当成是美的。 第三,美的东西不仅仅是漫无边际的,而且是自相矛盾的。从自然到社会,从物质到精神,从生活到艺术,无不由美的东西存在,在这样众多的美的东西中,你要把美说成是一种东西,当然不可能。同一种东西,可以是美的,也可以是不美的;不同的东西,它们却可以都是美的;甚至相互矛盾的东西,也可以都是美的。 第四,美不是事物的某一种物质属性,本来不是一种“东西”,我们又怎么能够把美和的东西呢?谈到味,它有酸甜苦辣;谈到色,它有红黄蓝清浊高低。凡此,都是一定的物质因素构成的,它们都表现为某种物质的东西,但是美却不然。你能说是由哪些物质的因素构成的呢?你只能说,美必须有一定的物质条件,但它又不仅仅只是某种固定的物质条件。例如美必须和味、色、声发生联系,但是又不在于味、色、声本身,而在于味外之味,色外之色,声外之声。这样,你又怎么能够用某种固定的东西,固定的味、色、声,来说明美呢? 美不是美的东西,它是什么呢?我们说它是构成美的东西之所以美得根本性质和普遍规律。(选自《美 学新论》,有删改) 12-13题为选择题,请在答题卡“选择题答题区”作答。(12题选对一项给2分,选对两项给5分。多选不给分)12.下列说法,不符合文意的两项是()(5分)...A.从美的本质上看,漂亮的姑娘本身就是美。 B.从美和一定物质条件的关系看,人的嗓音好,歌声不一定美。C.梅花的魅力与桃花的美丽虽不相同,但都包含着美得规律。D.在欣赏诗词时,不能用词的婉约美去衡量词的豪放美。E.斑马身上的黑、白两种颜色决定了它的美。13.下列说法,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3分)...A.美的概念需要根据美的东西来总结。 B.不能因为某一种东西是美的,就把与之相反的东西当成丑的。C.苏格拉底和希庇阿斯的对话并未解决“美是什么”的问题。D.美的东西人人都能欣赏,所以美的问题并不复杂。 14.指出画线部分“味外之味”的两个“味”字的不同意思。(4分)15.一群大学生探险进入一处原始森林,对所见景物的原始美十分赞叹。几小时后,他们迷路了。夜幕降临„„他们对周围的景物开始感到恐惧。请从美与人的关系的角度,结合文中的原理,对这种想象作简要分析。(4分) 四、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6-18题。每组试题3小题,共15分。 二月兰 季羡林 ⑴二月兰是一种常见的野花,花朵不大,紫白相间。花形和颜色都没有什么特异之处。我在燕园里已经住了四十多年,最初我并没有注意到这种小花,直到前年,也许正是二月兰开花的大年,我蓦地发现,从我住的楼旁小土山开始,走遍全园,眼光所到之处,无不有二月兰在。宅旁、篱下、林中、山头、土坡、湖边,只要有空隙的地方,都是一团紫气,间以白雾。小花开得淋漓尽致,气势非凡,紫气直冲云霄,连宇宙都仿佛变成紫色的了。 ⑵自从意识到二月兰存在以后,一些同二月兰有联系的回忆立即涌上心头。原来很少想到的事情,现在想到了;原来认为十分平常的琐事,现在显得十分不平常了。我一下子清晰地意识到,原来这种十分平凡的野花竟在我的生命中占有这样重要的地位。我自己也有点吃惊了。 ⑶我不记得从什么时候起注意到小山上的二月兰。这种野花开花大概也有大年小年之别的。碰到小年,只在小山前后稀疏地开上那么几片。遇到大年,则山前山后开成大片。二月兰仿佛发了狂。我们常讲什么什么花“怒放”,这个“怒”字下得真是无比的奇妙。二月兰一“怒”,仿佛从土地深处吸来一股原始力量,一定要把花开遍大千世界。 ⑷东坡的词说:“月有阴晴圆缺,人有悲欢离合,此事古难全。”但是花们好像是没有什么悲欢离合的。应该开时,它们就开;应该消失时,它们就消失。一 切顺其自然,自己无所谓什么悲与喜。我的二月兰就是这个样子。 ⑸然而,人这个万物之灵却偏偏有了感情,有了感情就有了悲欢。人自己多情,又把情移到花上,“泪眼问花花不语”,花当然“不语”了。如果花真“语”起来,岂不吓坏了人!这些道理我十分明白。然而我仍然把自己的悲欢挂到了二月兰上。 ⑹当年老祖还活着的时候,每到二月兰开花的时候,她往往拿一把小铲,带一个黑书包,到成片的二月兰旁的青草丛里去搜挖荠菜。只要看到她的身影在二月兰的紫雾里晃动,我就知道在午餐或晚餐的桌上必然弥漫着荠菜馄饨的清香。当婉如还活着的时候,她每次回家离开时,只要二月兰正在开花,她总穿过左手是二月兰的紫雾,右手是湖畔垂柳的绿烟,匆匆忙忙走去,把我的目光一直带到湖对岸的拐弯处。我曾套用宋词写过三句话:“午静携侣寻野菜,黄昏抱猫向夕阳,当时只道是寻常。”我的小猫虎子和咪咪还在世的时候,我也往往在二月兰丛里看到他们:一黑一白,在紫色中格外显眼。 ⑺所有这些琐事都是寻常到不能再寻常了。然而,曾几何时,到了今天,老祖和婉如已经永远永远地离开了我们。虎子和咪咪也不知钻到了燕园哪一个幽暗的角落里,等待死亡的到来。如今,天地虽宽,阳光虽照样普照,我却感到无边的寂寥和凄凉。 ⑻对于我这样的心情和遭遇,我的二月兰一点也无动于衷,照样自己开花。世事沧桑,于她如浮云。我想学习二月兰,然而办不到。不但如此,她还硬把我的记忆牵回到我一生最倒霉的时候。在十年浩劫中,我被管制劳动改造。有很长一段时间,每天到一个地方去捡破砖碎瓦,还随时准备着被红卫兵押解到什么地方去“批斗”,可是在砖瓦缝里二月兰依然开放,怡然自得,笑对春风。 ⑼在很长的一段时间内,我成了“不可接触者”,几年没接到过一封信,很少有人敢同我打个招呼。然而我一回到家里,老祖、德华他们,在每人每月只能得到恩赐十几元生活费的情况下,殚思竭虑,弄一点好吃的东西,希望给我增加一点营养。更重要的恐怕还是希望能给我增添点生趣。婉如和延宗也尽可能地多回家来。我的小猫憨态可掬,依偎在我的身旁。所有这一些极其平常的琐事,都给我带来了无量的安慰。 ⑽我感觉到悲,又感觉到欢。 ⑾到了今天,否极泰来,我一下子成为“极可接触者”。到处听到的是美好的言词,到处见到的是和悦的笑容。然而,一回到家,虽然德华还在,延宗还在。可我的老祖到哪里去了呢?我的婉如到哪里去了呢?还有我的虎子和咪咪到哪里去了呢?世界虽照样朗朗,阳光虽照样明媚,我却感觉异样的寂寞与凄凉。 ⑿我感觉到欢,又感觉到悲。 ⒀我年届耄耋,按说我早已到了“悲欢离合总无情”的年龄,应该超脱一点了。然而在离开这个世界以前,我还有一件心事:我想弄清楚什么叫“悲”,什么又叫“欢”?如果没有老祖和婉如的逝世,这问题本来是一清二白的,现在却是悲欢难以分辨了。我想得到答复,我走上了每天必登临几次的小山,问三十多年来 亲眼目睹我这些悲欢离合的二月兰,她却沉默无语,兀自万朵怒放,笑对春风,紫气直冲霄汉。 16、根据⑴⑵⑶⑷段的内容,概括“二月兰”的特点。(4分): 17、文章中说“原来以为十分平常的琐事,现在显得十分不平常了”,作者提及了二月兰让我回忆了哪些琐事?(5分) 18、阅读最后一段,联系全文,说一说季羡林先生从二月兰那里得出了怎样的感悟?(6分) 五、本大题2小题,每小题6分,共12分。 19.根据下面示例,从所提供的词语中任选三个,各写一句话,要求句子格式及表意逻辑要同例句相同。(6分)例句:啄木鸟:虽然也凭一张嘴吃饭,但是从来不说空话。提供词语:蜘蛛、蜜蜂、蝴蝶、猫头鹰、乌鸦。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假如以”知难行易/知易行难”为辩题展开辩论,请针对正方辩词中的某一点为反方写出辩词。(6分)正方(知难行易)辩词:“知”是“行”的认识、概括和总结,是长期艰苦探索的结果。我们一旦掌握了“行”的知识和方法,“行”起来必然如庖丁解牛般游刃有余。因而“知”比“行”显得更难。 反方(知易行难)辩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六、本大题1小题,60分。 21、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早在半个多世纪前,爱因斯坦就说过这样一席话:“不管时代的潮流和社会的风尚怎样,人总是可以凭着自己高贵的品质,超脱时代和社会,走自己正确的道路。现在,大家都在为电冰箱、汽车、房子而奔波、追逐、竞争。这是我们这个时代的特征。但是也有不少人,他们不追求这些物质的东西,他们追求理想和真理,得到内心的自由和安宁。” 读了这段话,你想说些什么?请以“追求”为话题,写一篇文章。 交头接耳:彼此在耳朵边低声说话。 碎琼乱玉:比喻洁白而凌乱的雪花。 2.《装在套子里的人》 六神不安:形容惊惶失措,心神不定。 战战兢兢:形容因害怕而微微发抖的样子。也形容小心谨慎的样子。 安然无恙:原指人平安没有疾病,后泛指平平安安、没有受到任何损伤。 大快人心:指坏人受到惩罚或打击,使大家非常痛快。 心慌意乱:形容内心惊慌,思绪纷乱。 筋疲力尽:形容非常疲劳,一点儿力气也没有了。 兴高采烈:兴致高,情绪热烈。 正大光明:形容襟怀坦白,行为正派。也说正大光明。 3.《归去来兮辞(并序)》 欣欣向荣:形容草木茂盛,也形容事业蓬勃发展。 迷途知返:迷途:迷失道路;返:回来。迷了路知道回来。比喻发觉自己犯了错误,知道改正。 4.《滕王阁序》 人杰地灵:人物杰出,山川有灵气。指杰出的人物出生或到过的地方成为名胜之区,也指杰出人物生于灵秀之地。 高朋满座:高贵的宾客坐满了席位,形容来宾很多。 钟鸣鼎食:敲着钟,列鼎而食,旧时形容富贵人家生活奢侈豪华。 命途多舛(chuǎn):舛:不顺,不幸。命运充满不顺。指一生坎坷,屡受挫折。 萍水相逢:比喻向来不认识的人偶然相遇。 老当益壮:年纪虽老,志向更高、劲头儿更大。 穷且益坚:穷:穷困;益:更加。处境越穷困,意志应当越坚定。 东隅已逝,桑榆非晚:东隅:指日出处,表示早年。桑榆:指日落处,表示晚年。早年的时光消逝,如果珍惜时光,发愤图强,晚年并不晚。 5.《陈情表》 茕茕(qiónɡ)孑(jié)立,形影相吊:孤零零一人站在那里。身体和自己的影子相互慰问。形容孤单,无依无靠。 日薄西山:太阳快要落山了,比喻衰老的人或腐朽的事物临近死亡。 气息奄奄:呼吸极其微弱,快要断气的样子。比喻情况已到衰颓的地步。 结草衔环:结草:把草结成绳子,搭救恩人;衔环:嘴里衔着玉环。旧时比喻感恩报德,至死不忘。 6.《咬文嚼字》 咬文嚼字:过分地斟酌字句,多用来指死抠字眼儿,也用来指对文字的使用反复推敲,十分讲究。 锱铢必较:对很少的钱或很小的事都要计较,原形容办事非常认真,一丝不苟,现多形容过于吝啬或气量小。也说锱铢必争、锱铢必计。 点铁成金:神话故事中说仙人用手指头一点使铁变成金子,比喻把不好的或平凡的事物改变成很好的事物。 学富五车:形容读书多,学问大(五车指五车书)。 才高八斗:形容文才非常高。 深恶痛绝:厌恶、痛恨到极点。 索然无味:没有意味,没有兴趣的样子。 变化莫测:变化多端,难以揣测。 粗枝大叶:形容不细致,做事粗心大意。 陈言务去:力去陈旧的言词,必求创新。 7.《说“木叶”》 不落言筌:筌,捕鱼的竹器。不在语言运用上留下用工的痕迹。 熟能生巧:熟练了就能产生巧办法,或找出窍门。 一言难尽:用一句话难以说清楚,形容事情曲折复杂。 8.《谈中国诗》 数见不鲜:数:屡次;鲜:新杀的禽兽,引伸为新鲜。本指对于常来之客,就不宰杀禽兽招待。后指常常见到,并不新奇。 空中楼阁:指海市屡楼,多用来比喻虚幻的事物或脱离实际的理论、计划等。 回肠荡气:形容文章、乐曲等十分动人。也说荡气回肠。 一蹴而就:踏一步就成功,形容事情轻而易举,一下子就能完成。 9.《中国建筑的特征》 喜闻乐见:喜欢听,乐意看。 草草了事:草草:形容草率、马虎;了:办完,结束。草率地把事情结束了。 10.《作为生物的社会》 天衣无缝:神话传说,仙女穿的天衣,不用针线制作,没有缝儿,形容事物(多指诗文、话语等)严密,没有一点儿破绽。 苦口婆心:劝说不辞烦劳,用心像老太太那样慈爱,形容怀着好心,再三恳切劝告。 富丽堂皇:形容富伟美丽、气势宏伟。 雄心勃勃:形容怀着远大的理想和抱负。 11.《宇宙的未来》 万无一失:绝对不会出差错。 模棱两可:对事情不置可否,这样也行,那样也行,没有明确的态度或意见。 臭名昭著:坏名声人人都知道。 【高中数学必修五不等式提纲】推荐阅读: 高中数学必修五总结10-18 高中数学不等式证明10-06 高中数学不等式证明题06-19 高中数学教案必修06-01 高中数学必修1优质课06-12 高中数学必修5导学案11-11 高中数学人教版必修三11-26 高中数学必修5过关题01-18 北师大高中数学必修三06-18 高中数学必修1课本pdf12-29高中数学必修五知识点总结 篇3
高中政治必修四提纲 篇4
高中历史必修一知识点提纲 篇5
高中数学必修五不等式提纲 篇6
高中数学必修五不等式提纲 篇7
高中语文必修一~~必修五名句 篇8
高中语文必修五期中试卷 篇9
高中语文必修五知识点 篇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