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建立健全作风建设长效机制的工作意见

2024-08-15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关于建立健全作风建设长效机制的工作意见

关于建立健全作风建设长效机制的工作意见 篇1

关于雁湖乡建立健全作风建设长效机制的意见

为全面贯彻党的十七大、十七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和省、市党代会关于加强党的作风建设的要求,巩固去年“作风建设年”活动成果,进一步推动党的作风建设经常化、制度化、规范化,结合我乡实际,现就建立健全作风建设长效机制提出如下意见。

一、着力思想建设,健全学习教育机制

1、完善学习制度。坚持理论中心组学习、办公室学习和支部学习制度,完善“机关学习日”、“专题报告会”、“学习夜”、“红五月”、金秋读书节等制度,建立健全机关干部述学、评学、考学制度,丰富学习形式,提高学习效

度,乡党委、基层各支部每年至少召开一次作风建设民主生活会,并将贯彻民主集中制情况列为重要内容。

5、实行民主恳谈制度。领导干部每年到联系村或其他基层单位参加一次以上的民主恳谈活动,广泛征求基层群众的意见建议,及时化解各类矛盾纠纷,帮助解决事关经济发展、社会稳定、民生改善等方面的热点、难点问题,切实为群众排忧解难。

6、健全重大决策社会公示和听证制度。有序扩大人民群众参与管理公共事务的范围,对与群众利益密切相关的重大决策,事前要公开听取社会各界的意见建议,保障决策符合最大多数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进一步完善党务、政务、事务公开程序,扩大政务听证范围,增强决策的透明度和公众参与度。

三、密切党群关系,健全为民服务机制

7、健全为民办实事制度。认真落实市委、市政府为民办实事项目,建立健全目标责任制,明确量化目标,确保落实到位。每年确定一定时间,集中开展面向社会、面向基层、面向群众的为民服务活动。健全便民服务机制,完善乡镇(街道)、村(社区)两级便民服务网络。

8、完善领导干部联系群众制度。落实领导联系村、学校、企业等制度,认真实施“双百结对帮扶”、“三帮一”工程,积极开展领导干部接待日、下访活动。领导干部每年

实机关节能降耗有关规定,加强机关建筑物、办公系统节能改造,推广使用节能用品,切实降低行政成本。

12、深化行政效能监察。加强对重点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工业项目的效能监察,推进项目建设,监督审批许可、检查收费等行政行为。进一步拓展人民群众和社会各界的监督渠道,充分发挥监测点作用,完善全市效能建设监督监测网络。建立对违反机关效能建设有关规定,影响创新创业环境行为的责任追究制度。

五、加强监督检查,健全考核评议机制

13、开展专项监督活动。采取交叉暗访、对口检查、随机抽查、电子监察等方式,加强对作风建设的监督检查,及时发现和解决作风建设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发挥好特邀监察员的作用,不定期组织明察暗访。每年组织开展作风建设专题调研视察,充分发挥党代表、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的监督作用。

14、建立健全作风建设考核机制。把作风建设纳入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考核范围,并将考核结果作为对部门目标责任制考核和领导干部综合考核的重要内容。完善机关部门绩效考核机制,每年组织开展群众评议机关活动。建立机关作风舆情预警机制,加强对新闻网站、网络论坛、网络博客的日常监测,有效收集、整理和分析有关作风建设领域的信息,了解和掌握社情民意,形成作风建设舆情的汇集和分析机

作出报告。

18、切实加强协调配合。各级纪检监察机关要充分发挥组织协调职能,加强作风建设日常的监督检查和工作指导。组织部门要把作风建设的状况列入领导干部综合考核的内容,作为干部选拔任用的重要依据。宣传部门要加强对作风建设的宣传,努力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其他各部门要各司其职,加强协调配合,形成作风建设的整体合力。

附:雁湖乡作风建设长效机制分解表

关于建立健全作风建设长效机制的工作意见 篇2

国务院总理温家宝2010年12月6日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研究部署建立健全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补偿机制的政策措施。会议指出,去年8月份以来,全国已有超过50%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实施了基本药物制度,实行药品零差率销售,明显减轻了群众用药负担,但同时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出现了较大收支缺口。因此,必须同步落实补偿政策,建立稳定的补偿渠道和补偿方式,保证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平稳运行和发展,调动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和医务人员积极性,确保基本药物制度顺利实施。会议确定:实施基本药物制度后,政府举办的乡镇卫生院、城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运行成本通过政府补助和服务收费补偿。基本建设和设备购置等发展建设支出由政府根据规划足额安排,人员经费由政府合理安排补助。2010年政府按照人均不低于15元的标准落实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经费,2011年起进一步提高。医疗服务价格按扣除政府补助后的服务成本制定并逐步调整到位,医疗服务收费增加部分由医保支付,不增加群众负担。落实政府补助和调整服务收费后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经常性收支差额,由政府在年度预算中足额安排。大力推进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综合改革。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主要提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和基本医疗服务,其诊疗科目、床位数量、人员和设备配备等要与功能定位相适应。完善人事分配制度,实行以竞聘上岗、合同管理为主要内容的聘用制度和岗位管理制度。推进基本医保门诊统筹和医保付费方式改革。建立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考核激励机制,坚持多劳多得、优绩优酬,保障基层医务人员合理收入水平不降低。多渠道加大对乡村医生的补助力度。对村卫生室主要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进行合理补助,安排一定比例的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由村卫生室承担并落实相应经费。将符合条件村卫生室的门诊服务纳入新农合报销范围。鼓励各地在房屋建设、设备购置以及人员培训等方面对村卫生室给予一定扶持。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等方式对非政府举办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承担的公共卫生服务给予合理补助,并将符合条件的机构纳入医保定点范围,执行与政府办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相同的医保支付和报销政策。

二、关于建立健全基层医疗机构补偿机制的意见——调动基层医务人员工作积极性

1、国家必须保证保证基层医疗机构采购的药品价格合理。(1)严格基本药物采购付款制度,要求从交货验收合格后30天内付款,而目前药品回款时间通常在6个月左右甚至更长,占用了企业大量流动资金,而新措施实行统一付款,将大大降低企业占压流动资金成本,从而进一步降低了药品价格。(2)采取分类采购的方式有针对性地合理确定价格。(3)量价挂钩,通过编制采购计划明确采购的具体剂型、规格和质量要求,明确采购数量(或实行单一货源承诺);这样,药品供应企业在投标前就能比较准确地计算供货的数量及市场份额,便于计算成本并合理确定报价。(4)招标结束后即签订购销合同,确保中标价即基层采购价,最大限度压缩流通环节,减少层层加价的空间。(5)加强基本药物市场价格调查,要求详细调查和掌握基本药物近三年社会零售药店零售价格以及基本药物制度实施前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实际进货价格,原则上集中采购价格不得高于市场实际购销价格。这样,保障了集中采购的价格在合理范围内。

2、基层医疗机构以药养医逐步转向以技养医。专家门诊的挂号费是14元,而随便理一次发就要20元。我国医疗服务价格偏低,“拿手术刀不如拿剃头刀”的现象长期存在。为维持生存,医院和医生将手伸向了“药片”,导致药费居高不下。《意见》明确,通过实行药品购销差别加价、设立药事服务费等多种方式逐步改革或取消药品加成政策,同时采取适当调整医疗服务价格、增加政府投入等措施完善公立医院补偿机制。药事服务费是指提供药品处方服务的固定收费,与处方上的药品金额无关。“这一政策将推动“以药养医”向“以技养医”转变,这是所有医务人员的期盼。医生的价值在于知识和技术,而不是推销药品。”煤炭总医院院长王明晓说,目前我国医疗服务的价格不能真实反映医务人员的劳动价值,严重挫伤医务人员钻研技术的积极性。在取消“以药养医”、政府投入又不到位的情况下,作为一种过渡补偿措施,增设药事服务费是必要的,但要避免分解处方的现象。设立药事服务费将让药剂师有机会走入公众的视线,“以药养医”的机制掩盖了药剂师的劳动,没有人为药剂师调剂配药付费。医疗服务价格的调整额度以及药事服务费的收费标准需要认真的研究和测算,既要保障医务人员的合理收入,又要解决患者“看病贵”问题。

3、专业公共卫生机构和基层医疗机构“吃皇粮”。我国许多基层疾控机构经费难以落实,甚至连人员工资和运转经费都无法保障,只能靠收费来维持生存,检验项目的设置偏重有偿服务。这极大地影响了疾控机构卫生防病的中心工作。对此,《意见》特别提出,专业公共卫生服务机构的人员经费、发展建设和业务经费由政府全额安排。同时还提出,对乡村医生承担的公共卫生服务等任务给予合理补助。

参考文献

[1]、http://www.gov.cn/ldhd/2010-12/06/content_1760287.htm温家宝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研究部署建立健全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补偿机制的政策措施

关于建立健全作风建设长效机制的工作意见 篇3

关键词:文明城市;长效机制;创建工作

中图分类号:C91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3)31-0109-02

文明城市创建工作是一个动态的、长期的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也不可能一劳永逸。“三年磨一剑”,创建无止境。一个城市要想真正获得“全国文明城市”,并争创“全国文明城市标兵”,必须不断总结经验,建立健全文明城市建设的长效机制,使文明城市创建工作走上常态化、规范化、制度化的良性轨道。

一、创建全国文明城市的基本情况

近年来,哈尔滨市全力推进全国文明城市创建工作。经过全市干部群众多年的艰苦奋斗,2012年哈尔滨的城市文明程度指数测评排名在公布的前7名省会和副省级提名资格城市中位列第三,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测评排名在公布的前26名省会和副省级城市中位居第八,成功实现了市委提出的“一年打基础,争取位次前移”的目标,为2014年哈尔滨市迈入全国文明城市行列奠定了良好基础。回顾多年来的创建工作,主要有以下经验和启示:

(一)领导重视、目标坚定是创建工作顺利推进的重要前提

哈尔滨市提出要在2012-2014三年中扎实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力争在2014年第四批全国文明城市评选中跨入全国文明城市行列。市委、市政府始终把创建全国文明城市作为新形势下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的有效载体,作为营造哈尔滨安居乐业、良好投资创业环境的重要举措。成立哈尔滨市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工作指挥部,下设两个办公室和十个工作推进组,在《哈尔滨市2012-2014年创建全国文明城市行动规划》的指导下,明确三年的任务、目标及责任分解,为全面做好创建工作统一思想、明确方向、提供组织保证。

(二)部门合力、市区联动是创建工作顺利推进的关键所在

每年制定《测评体系责任分解表》,把创建文明城市的各项指标任务层层分解落实到各职能部门,市创城办负责面上的综合协调、组织实施等,各专项组、各成员单位、各区之间则既分工负责,又紧密联系、协同配合,实现了点、线、面的有机结合,形成了整体推进的创建格局。

(三)正能量引领,志愿者活动扎实开展是创建工作顺利推进的有力保障

近年来,哈尔滨市志愿服务工作持续推进,“学习雷锋、奉献他人、提升自己”的志愿服务理念深入人心。截至2012年底,全市注册志愿者达75万余人,分布在青年、巾帼、老年、科普、红十字等18个志愿服务类别中,全市已初步形成“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纵横交错”的志愿服务体系。广大志愿者在创建全国文明城市的进程中发挥了生力军作用,积极进行创建工作宣传,并广泛开展各类志愿服务活动,不断掀起志愿服务热潮,传播正能量,引领社会风气。

(四)全面宣传、全民参与是创建工作顺利推进的重要基础

创建全国文明城市是一项群众性实践活动。创建中,市级媒体正确把握舆论导向,营造了良好的创建氛围。同时,活动宣传、环境宣传等迅速走向街头、走入家庭,调动起干部群众的参与积极性,提高了创建工作的知晓率,逐步形成了“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共筑幸福美好家园”的全民参与创建格局。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原因分析

哈尔滨市的创建工作取得了阶段性成效,群众看到了变化,工作获得了肯定。但是参照国家测评标准,通过实地考察,哈尔滨市距离文明城市还有一定的差距,呈现出的不足和问题亟待改进。

(一)城市环境易出现“反弹”,在精细化管理上有待加强

看一个城市的文明程度,首先要看它的市容环境。如果一个城市的市容环境靠大搞“突击战”来解决,那么它就没有找到科学的治理环境的方法。在某些城市,还在宣扬“奋战100天市容环境综合整治行动”等诸如此类的工作方式,哈尔滨市某些主要城管工作也在继续采用着突击战的形式。市容环境在综合整治后很容易出现“反弹”,城市发展“重建轻管”的现象在一定程度上仍然存在,以精细化管理为主要内容的城市管理长效机制需要进一步研究完善。

(二)社区基础工作相对薄弱,社区建设水平良莠不齐

一是社区负担加重。社区居委会承担了许多党政部门下派的工作,仅是创城需要,就要设立四、五块牌子,且都要求设立场所、建立档案、制度上墙、检查考核;二是社区硬件水平良莠不齐,社区建设投入缺口较大。条件好的办公区域是几层楼的新建办公区,条件差的是五六个工作人员挤在十平方米左右狭长形阴暗的房间里办公,更谈不上有条件设立社区老年人活动场所、未成年人文体活动室、志愿者服务站。三是社区工作力量相对薄弱。每个社区居委会一般只有三五个人的工作队伍,而要负责两千余户、万人左右的社区管理工作。

(三)市民参与积极性有待提高,常态化的市民参与机制有待建立

创建文明城市,市民是主体。某些创建活动和实际工作一边组织得热火朝天,一边是市民的不屑、不知晓甚至是反感。招募的市民志愿者,在组织开展活动上也多以阶段性活动为主,管理松散,激励不足,影响了市民参与志愿服务的积极性和持续性。如何建立常态化的市民参与机制,如何提高市民参与创建的积极性是有关部门值得研究的课题。

(四)创建工作中品牌意识欠缺,在全国有影响的品牌不多

林铎同志在市委十三届四次全体(扩大)会议上的报告中指出今年的创建工作“着力在形成品牌、打造亮点、扩大影响上下功夫”。 目前,品牌化的创建意识还没有延伸到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社区和学校等领域。哈尔滨市的创建活动总体上按照中央的部署和要求在全力推进,各方面做了大量工作,但品牌意识不强,总结推广不够,在全国有影响的品牌不多。

三、建立科学有效的创建文明城市长效机制

体制机制建设是具有根本性、全局性的问题,也是文明创建工作走向良性循环的重要保障。建立健全创建文明城市长效机制,必须立足当前,着眼长远,用科学管理强化创建。

(一)进一步健全创建工作的领导机制和责任制度,以制度保障规范创建

巩固和扩大文明城市建设成果,必须建立健全创建工作各级责任制。强化各级党委政府的责任意识,进一步健全“一把手”负总责制,定期定点联系制、督导制;完善分管领导负具体责任,层层抓落实的责任机制来确保文明城市创建活动得以持续推进。督导监察组要定期、不定期地对责任落实情况进行督查。创建文明城市的工作成效与各级党政领导的政绩考核体系挂钩,进一步建立和完善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目标管理制度、政绩公示制度、综合考核制度。

(二)创建以惠民为目的,着手构建实事惠民长效机制

针对全国文明城市测评中暴露出来的城市建设管理等硬件、软件薄弱环节和存在的问题,通过开展惠民实事项目的形式,把创建工作落到实处,全力推进教育、基础设施建设、社保、治安、绿化、出行、帮扶救助、群众文化体育生活等民生项目。遵循“创建为民、创建惠民”,提高市民对创建的满意率,使为民创建的理念深入人心。

(三)完善创建投入机制,为常态化的创建活动提供切实保障

创建文明城市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因此,有必要对创建投入保障机制进行进一步健全和完善,为常态化的创建活动提供切实保障。为此,要把创建文明城市工作纳入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完善和落实公共财政支持政策,广泛吸纳社会资金。各级财政投入要适当向公共管理、社会事业、基层社区倾斜,特别要加强基层社区文化公共设施建设。

(四)进一步深化城市管理体制改革,加快城管长效化机制建设

把日常化、精细化管理的理念渗透到城市管理的每个环节,不搞大会战、突击战,从“小”入手、以“实”求进。进一步深化城市管理体制改革,加快完善法制化、网络化、精细化、长效化管理机制。进一步推进“数字城管”建设,完善群众监督方式;进一步探讨城管工作考评机制,深入细化考评标准,并有效进行跟踪、督办。

(五)以全社会支持为追求,着力构建全民参与的创建格局

应紧紧围绕“三优”文明城市建设,精心设计载体,着手建立全民参与的长效管理机制。积极开展“做谦恭有礼的哈尔滨人”主题实践活动,切实让群众充当创建的主角,使文明成为全体市民的自觉行为。进一步利用各类媒体,开辟专栏专题,选择长效管理工作中的突出问题进行新闻追踪报道、专家评论和深度调查,市民参与曝光、监督和评议环节,问题责任部门主要领导做客演播室、网上论坛,与市民进行互动交流。

(六)创建要突出城市文化,实行品牌战略

突出文化特色,打造个性鲜明的城市文化形象,着力提升文化软实力,也是创建全国文明城市蕴涵的深刻要义。哈尔滨有特色的冰雪文化、移民文化、建筑文化,等等,特色我们不缺,关键是如何打造。当前,哈尔滨正抢抓机遇,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这些工作可以将“创城”容纳进来,在创城中,强化地方文化特色,创建活动中突出文化品牌,并结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进行宣传、引导,在打造品牌、扩大影响的同时,提升市民整体文明素质。

(七)创建要善于做好“结合”文章,把创城工作与日常工作紧密结合

关于建立健全作风建设长效机制的工作意见 篇4

为深入贯彻落实中共安徽省委办公厅、安徽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建立健全社会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工作长效机制的意见》(皖办发[2006]21号),进一步建立健全社会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工作长效机制,切实加强全市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工作,积极促进社会和谐稳定,结合我市实际,提出如下实施意见。

一、明确目标任务,进一步认清做好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工作的重要性

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工作是维护社会稳定的一项基础性工作,是建设“平安马鞍山”、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做好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工作对于维护群众利益、密切联系群众、巩固党的执政基础、促进社会和谐稳定,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当前,我市的改革发展正处于关键时期,社会利益格局不断调整,现实问题和历史遗留问题相互交织,信访总量仍在高位徘徊,越级上访和突发群体性事件时有发生,社会内部矛盾解决仍然存在许多困难和问题。各级党委、政府必须进一步提高认识,充分认清当前解决社会矛盾,特别是信访、维稳工作面临的严峻形势,在大趋势、新起点上严肃对待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工作,切实提高对做好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工作长期性、艰巨性、复杂性的认识,努力增强做好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工作的紧迫感和责任感,严格按照中央和省委、省政府的要求,真正把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工作摆上重要位置,紧密结合我市实际,按照集中决策、分散处理的方针,通过强化领导责任,整合基层力量,健全工作网络,加强制度建设,做到人性化和规范化,努力化解社会矛盾,真正将矛盾纠纷化解在当地、化解在基层、化解在萌芽状态,实现“小矛盾纠纷调处不出村(社居委)、单位,一般矛盾纠纷调处不出乡镇(街道)、系统,重大矛盾纠纷调处不出县(区)”的工作目标要求,为加速改革发展步伐,加快实现“两个率先”目标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

二、强化基层基础,进一步健全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工作网络

做好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工作,必须把着力点放在基层,要进一步整合资源,健全排查调处工作网络,确保层层有人负责、有人抓、有人干,形成纵向到底、横向到边的工作网络。

(一)健全市、县(区)、大单位矛盾纠纷排查调处领导机制。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工作在各级党委、政府统一领导下进行,各级综治委组织协调。市、县(区)要建立由党政领导挂帅,综治委牵头协调,信访、司法部门具体负责,相关部门负责人参加的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工作领导小组,研究处理、组织协调本辖区有关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工作,解决矛盾纠纷排查调处中的重要情况和重大问题。各企事业单位、市直各部门也要确定相关工作机构或建立矛盾纠纷排查调处组织,确立由主要领导负责、分管领导具体抓的领导机制。

(二)健全乡镇(街道)、单位、系统矛盾纠纷排查调处组织。各乡镇(街道)要建立党委、政府统一领导,维稳、综治组织协调,以司法所为依托,纪检、综治、信访、土地、妇联、共青团、武装、公安派出所等部门参加的矛盾纠纷排查调处中心,统一负责受理、调处辖区内的矛盾纠纷。各大单位、大系统要结合实际,建立矛盾纠纷排查调处中心,负责本单位、本系统的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工作。

(三)健全基层单位矛盾纠纷排查调处队伍。村(社居委)、基层厂矿、集贸市场、流动人口聚集区、居民小区等基层单位要依托各类基层群防群治组织,建立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工作站(小组)和信息员(调解员)队伍,努力把工作触角延伸到社会的各个角落,切实提高全社会矛盾纠纷信息预警和调处化解能力。

三、坚持防控并举,进一步完善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工作机制

按照关口前移、预防为主,把工作重点从事后处理转移到事前排查调处,建立和完善党委、政府统一领导、协调各方,属地管理、分级负责,上下联动、齐抓共管的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工作机制。

(一)畅通信息渠道,完善预警机制。坚持抓早、抓小、抓苗头,大力加强信息工作,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控制。下大气力抓好信息网络建设,把信息网络延伸到村(社居委)、车间、班组,保证信息网络的畅通和高效运转。进一步完善社情信息网络,切实做好决策预防、苗头预防、个案预防三个重要环节的预警防范工作,及时发现各种影响社会稳定的苗头性、倾向性的问题。重大节日、重要活动和敏感时期要实行24小时值班和“零报告”制度。

(二)落实排查制度,完善定期排查机制。实行县(区)、乡镇(街道)、村(社居委)矛盾纠纷排查调处三级例会制度,定期分析矛盾纠纷形势,研究解决突出问题。认真执行村(社居委)、基层单位每周,乡镇(街道)、大系统每半月,县(区)和马钢、十七冶、安工大等大单位每月排查制度。坚持普遍排查与重点排查、面上排查与内部排查的有机结合,并且坚持重点时期开展集中排查,及时了解群众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全面掌握本辖区、本单位、本系统内的各种矛盾纠纷情况。要把信访突出问题及群体性事件作为排查的重点,注意掌握新的利益群体因互相攀比可能形成群体性事件的苗头和隐患,不断增加矛盾纠纷排查的覆盖面,做到不留死角。对排查出的矛盾纠纷要及时进行梳理归类,逐项登记,建立台账,逐级上报。对一些苗头性、倾向性问题要提前介入,有针对性地提出对策和方案,妥善处置,及时化解。

(三)加强组织协调,完善联合调处机制。坚持“属地管理、分级负责,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切实加强组织协调,严格落实责任制,将矛盾纠纷的疏导化解责任落实到有关单位、领导干部和责任人。要将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和司法调解有机结合起来,真正将矛盾纠纷解决在当地、解决在基层、解决在萌芽状态。今后,凡发生在县(区)范围内的矛盾纠纷,由县(区)党委、政府负责解决;发生在大单位、大系统内的矛盾纠纷,由大单位、大系统负责解决;中央、省垂直管理单位的矛盾纠纷,由其主管部门负责解决,所在地党委、政府积极配合;跨地区、跨部门的矛盾纠纷,由上级党委、政府组织或指定相关部门协调解决。市、县(区)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工作领导小组要建立联席会议制度,定期召开联调会议,按照各有关部门的工作职能,分解落实任务,以事定责、人随案走,相互配合、密切协作,充分发挥综合优势。对影响社会和谐稳定的突出问题,县(区)、大单位和相关部门要组织专项治理,对重点人、重点事、重点单位要明确专门部门和人员负责,限时进行集中排查调处,确保不发生影响稳定的问题。

(四)实行分工负责,完善分级调处机制。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实行三级调解工作制度,村(社居委)主要以矛盾纠纷摸底排查为主,做到不漏人、不漏事,信息灵敏,摸排准确,报告及时;乡镇(街道)主要以调处化解为主,对一般性矛盾纠纷及时调处化解,确保不出乡镇和单位,对调处困难或涉及面广的矛盾纠纷及时报告;县(区)党委、政府和调解组织主要以矛盾纠纷终结为主,对已经排查出的矛盾纠纷,要抓紧研究决策,制定措施,落实责任,限期终结。对涉及人员多、领域广、情况复杂的重大矛盾纠纷,要协调有关部门进行“联动联调”,采取信访事项听证、复查复核等多种办法,实行终结处理。

(五)狠抓措施落实,完善督查指导机制。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工作重在调处措施的落实,必须加强对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工作的督查指导。市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工作领导小组要建立督查通报制度,定期通报县(区)、大单位、大系统工作进展情况和存在的问题。县(区)、大单位、大系统也要层层建立通报制度,分级通报工作情况。乡镇(街道)矛盾纠纷排查调处中心要定期跟踪回访当事人,及时掌握当事人的思想状况和行为动态,督促协调调处事项的落实,能够解决的问题要抓紧解决,不能马上解决的问题要对群众做好解释工作,防止激化矛盾,发生越级上访或

滋事情况。对容易影响社会稳定和容易导致重大治安问题的重大矛盾纠纷,市、县(区)两级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工作领导小组在必要时可实行挂牌督办,限期解决问题。

(六)坚持预防为主,完善应急处置机制。对群体性事件苗头和重大矛盾纠纷隐患,公安、信访等部门和主管单位要坚持预防为主的原则,科学应对,有效处置;对情况紧急、问题比较突出、可能引发群体性事件的,要组织力量全力做好疏导、教育工作;对有激化蔓延倾向的苗头性问题,基层党政组织和调解组织要负责掌控、疏导;对大规模集体上访,有关党委、政府和部门、单位负责人要亲自处理,依法妥善处置,并跟踪处理落实情况,坚决防止由集体上访演变成群体性事件。要不断修订、演练群体性事件处置预案,完善突发性事件应急机制,真正做到发现得了、控制得住、处置得好,确保一旦发生问题,领导指挥在一线,问题解决在一线。

四、切实加强领导,进一步落实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工作责任

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工作涉及面广、任务重、责任大。各级党委、政府必须加强领导,进一步落实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各项工作责任制。

(一)落实领导工作责任制。全市各级、各部门、各单位都要把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工作摆到重要位置,按照一把手负总责和班子成员“一岗双责”的要求,进一步落实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工作领导责任制。各级党政主要领导作为保一方平安的第一责任人,要高度重视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工作,要深入基层,认真调查研究,了解群众疾苦,倾听群众意见,变群众上访为领导下访,切实掌握社会不稳定因素,着力解决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对可能影响本地区、本单位、本系统稳定的重大矛盾和突出问题,要亲自过问,亲自解决。继续坚持市、县(区)两级领导包案制度,切实解决好涉及政策性强、群体性的各类重点问题。各级分管政法、综治工作的负责同志作为维护社会稳定的直接责任人,要经常分析社会稳定形势,定期听取社会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工作情况的汇报,关心支持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工作。

(二)落实部门和单位工作责任制。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工作涉及到党委、政府的许多工作部门。各级、各部门、各单位要从贯彻落实“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高度,严格按照群众利益无小事的要求,坚持“属地管理”、“谁主管谁负责”、“谁经营谁负责”、“谁调解谁落实”的原则,进一步明确各级、各部门、各单位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工作职责任务,把责任真正落实到部门、单位和个人,认真负责地做好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工作,维护群众的合法权益,维护社会稳定。矛盾纠纷排查调处中,不管是牵头负责的部门,还是协助配合的部门,都应切实履行各自的职责,坚决防止相互推诿扯皮,把本部门、本单位的矛盾推向社会,把应该本级解决的问题推给上级。

(三)落实考核和奖惩激励措施。各级纪检、组织、人事、监察部门要把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工作作为考察党政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工作作风和处理复杂问题能力的重要内容,作为干部提拔任用和奖励的重要依据。要把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工作绩效纳入市委、市政府对县(区)、部门、单位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和维稳、信访工作目标管理考核,严格考核奖惩。对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工作取得突出成绩的单位和个人要进行表彰奖励。对不重视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工作走过场,未认真进行排查调处,以及因漏报、瞒报、处置不及时或处置不当导致矛盾激化酿成事端的,实行责任倒查追究;对因工作不力或隐瞒情况,酿成重大群体事件,造成严重后果的,要坚决给予“一票否决”并追究有关领导和责任人员的党纪、政纪责任。

关于建立健全作风建设长效机制的工作意见 篇5

县文明委关于建立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长效机制的意见去年2月以来,全县各级党委政府认真贯彻中央、省委、州委和县委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重要部署,县文明委积极组织协调,各部门各单位广泛宣传发动干部群众关心、支持、参与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当前,我县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为巩固和发展良好局面,进一步形成党政群齐抓共管、全社会积极参与的工作格局,现就建立和完善我县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长效机制提出如下意见:

一、充分认识建立和完善长效机制的重要性为进一步贯彻《中共中央、xx关于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若干意见》,最近县委、县政府下发了《中共xx彝族自治县委、xx彝族自治县人民政府关于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实施意见》,全县各级各部门认真贯彻落实,我县未成年人成长的社会环境得到进一步改善,党委统一领导、文明委组织协调、有关部门各负其责、全社会积极参与的齐抓共管工作格局初步形成。但是,我们也应该清醒地看到,全县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还存在一些困难和问题。其中,长效机制尚未形成,是制约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向纵深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既要将贯彻落实县委、县政府《关于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实施意见》的各项任务落到实处,又要建立和完善长效机制。既要从群众反映强烈的问题入手,又要加强制度建设,形成长效机制。我县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开局很好,要把这个良好的工作态势保持下去,防止“一阵风”,力戒“走过场”,必须依靠长效工作机制。要克服和解决我县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面临的困难和问题,需要各级党委政府领导、相关部门干部和广大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者进一步提高思想认识,更需要依靠健全的长效机制作保证。各乡镇和各有关部门一定要充分认识长效机制建设的重要性,采取有力措施,尽快建立和完善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的长效机制。

二、建立和完善长效机制的基本目标和主要内容建立和完善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长效机制的基本目标,是努力形成县委、县政府《关于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实施意见》所提出的“党委统一领导、党政群齐抓共管、文明委组织协调、有关部门各负其责、全社会积极参与”的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主要内容包括:建立和完善统筹协调机制。各乡镇党委政府要加强领导,把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作为提高党的执政能力的重要内容,纳入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列入重要议事日程。文明委要把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作为精神文明建设的重中之重,每年通过定期召开文明委会议、不定期召开专题联席会议,作出统筹规划,进行全面部署,提出明确要求。文明办要切实履行文明委办事机构的职责,通过适时召开协调会议、专题研讨会议、情况通报会议等方式,联系协调相关部门,加强调查研究,提出工作建议意见;加强信息沟通,了解掌握工作进展态势;加强督促检查,确保文明委的规划部署的贯彻落实。建立和完善目标导向机制。各乡镇和各相关单位要认真贯彻中央《若干意见》和我县《实施意见》的要求,牢固树立“努力培育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人”的育人目标。在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规划部署和具体工作的各个方面、各个环节都要落实育人目标,体现“把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作为精神文明建设的重中之重”的要求。在精神文明各项创建活动中,都要突出育人目标,把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的成效作为重要考核内容。加强~引导,开展宣传教育,营造“全面育才,德育为先”,的社会~氛围。建立和完善投入保障机制。各级政府要对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给予必要的财力支持,并随着财政收入的增长逐步加大支持力度。设立一定数额的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日常工作经费,保证文明委有效发挥组织协调的职能。按照公益性文化事业由政府主导的原则,把面向未成年人的公益性文化设施建设纳入文化发展规划,作出相关规定。县级各有关部门、各乡镇要制定优惠政策,吸纳社会资金投入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事业,鼓励、支持社会力量投资兴办未成年人活动场所。建立和完善督促检查机制。文明委每年年底要向县委报告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情况和请示需要解决的重大问题。文明委成员单位每年要向文明委就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进行书面述职。文明办要根据文明委关于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的部署,拟定督促检查工作计划,并建立相关责任部门分管领导、主管处室负责人和联络员名单,定期或不定期安排全面督查和重点督查。各相关部门要建立本系统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的督促检查机制。建立和完善信息反馈机制。各乡镇、各相关部门要及时捕捉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中的倾向性、苗头性问题,掌握影响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的社会因素的变化趋势,增强工作的敏锐性和超前性。县委宣传部、县文明办、县教育、县文体局、县政法委、团县委、县妇联等相关部门要在本系统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信息工作,及时掌握情况,并确立一批信息直报点和信息直报员。各乡镇和各相关部门要及时将本地区本系统的有关未成年人的思想道德建设的计划、总结等书面材料抄送县文明办。建立和完善奖惩激励机制。逐步建立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年终考评制度,由县文明办牵头,就考评指标体系立项进行专题调研,形成科学全面、简要可行的考评办法,协调相关部门共同组织考评。积极开展“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模范乡”、“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先进集体”和“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先进个人”等评选表彰活动。各乡镇各相关部门也要对本系统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建立相应的奖惩激励机制。建立和完善政策保障机制。各乡镇党委政府要把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作为一项事关全局的

关于建立健全作风建设长效机制的工作意见 篇6

为了有力的提高信访局维护社会稳定、服务经济建设的能力,增强服务群众、服务民生的能力,大力发挥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模范带头作用,永葆党员的先进性和纯洁性。按照中央创先争优活动领导小组《关于各地区各部门各单位建立健全创先争优长效机制的指导意见》的要求,紧密结合我局工作实际,特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经济发展战略的决策部署,立足当前,突出重点,着力解决最迫切的实际问题,着眼长远,积极探索,努力建立和完善长效机制,使活动运动式、突击式开展向常态化、制度化管理转变,为全市信访工作再上新台阶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基本原则

一是坚持继承与创新并重原则。即坚持过去制定、行之有效的制度机制,又要积极探索新形势下推进本单位创先争优活动的措施和途径,及时把好经验、好做法用制度形式固定下来、坚持下去。

二是坚持突出重点原则。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经济发展战略主题,针对创先争优活动存在的薄弱环节,着力解决制约缺失

2要求,经过制定承诺、公开承诺、兑现承诺、督促落实承诺、民主评议承诺、奖惩承诺党员等程序,强化在党员中推选承诺制的实效。同时利用宣传栏、展示台、LED、座牌等载体公开为民服务承诺,随时向信访群众“亮相”并接受监督,使公开承诺成为党员干部的自觉行动,促进服务群众作风养成。

三是建立“四个一”联系点制度。每个班子成员联系一个成员,一个信访工作任务重的乡镇(办事处),一个重点村(社区),一个重点户(案件)。班子成员要定期到所联系县区、乡镇(办)、村(社区),了解信访工作开展情况,帮助制定完善信访工作机制体制,研判信访形势,督促和帮助解决重点信访问题,促进所联系点信访形势不断好转。对重点户(案件)要定期走访,建立双向联络沟通机制,帮助协调相关部门制定解决方案和工作措施。对反映的合理请诉求,要督促和协调有关部门尽快妥善解决到位;对反映无理的要做好深入细致思想工作,促其思想转变;对生活困难的,要协调有关部门求助帮扶到位。

四是健全督促检查制度。坚持定期检查与不定期抽查相结合,领导检查与自查、互查相结合,不断提高各级领导干部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执行力。

(三)建立健全督查评估机制

一是健全监督制度。坚持民主集中制原则,完善领导班子民主生活会,党支部组织生活制度。采取批评与自我批评的方式,不断加强党员干部的党性修养,增强党员干部自觉接受党内监督的自觉性和主动性。严格落实廉政承诺制度,党员联系群众制度,民主评议党员制度,组织群众定期对党员思想作风、履行职责和发挥作用的情况进行监督和评议。

二是健全实绩考评机制。根据信访部门不同岗位特点,以“群众满意不满意、高兴不高兴、答应不答应”为根本标准,进一步完善考评内容,改进考评方式,扩大考评民主,强化考评结果运用。

三是健全综合评价机制。改进和完善干部考核评价的方式方法,引导干部牢固树立创先争优的思想,把创先争优的实际成效作为考核干部政绩的重要标准,强化考核结果运用,把考核结果作为干部选拔任用、培养教育、管理监督、激励约束的重要依据。

(四)建立健全保障激励机制

一是建立健全组织领导机制。建立健全定期议事制度、分工合作制度,使长效机制建设任务有部署、工作有落实、进展有督查、结果有评价,把工作做实。

二是建立健全党员激励工作机制。把“组织创先进、党员争优秀”的创先争优活动常态化,牢固树立党员是党的事业的主体的思想观念,尊重党员的首创精神,深入挖掘党员的工作潜力,充分激发党员参与创先争优活动的热情。以开展“岗位练兵”、“技术比武”等活动为载体,推选创先争优标兵,为全体党员干部积极创先争优优质接访起到模范带头作用。

建立健全农机投入长效机制 篇7

一、应设立农机新机具、新技术推广资金, 且逐年增加

《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机械促进法》、《安徽省农业机械促进条例》都明确提出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把推进农业机械化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 采取财政支持, 加大金融扶持力度, 提高对农业机械化投入, 安排专项资金用于农机新机具、新技术推广。我市自“八五”以来一直安排少许资金, 一般在2~3万元。市农机局利用仅有2~3万元资金成功推广了水田耕整机、步耕机、微耕机、旋耕机等, 解决了我市田地耕整机械难题, 较好推动“以机代牛”工作;成功推广机动弥雾植保机, 解决主要农作物病虫防治机械化难题;成功推广化肥机械深施技术, 并在棉花、油菜、苗木、花卉、经果林、大棚地膜等农作物应用效果明显;成功推广水稻、小麦联合收割机及技术, 大大减轻农民劳动强度;引进棉花制钵打穴机在棉区进行试验;成功推广使用水稻直播机、播秧机机具及技术, 推广成效显著。但从实际情况出发, 全市2~3万元农机推广经费太少, 远远不能满足农机新机具、新技术推广、试验、示范要求。农机推广是农机化发展窗口, 设立农机推广资金, 且依法逐年增加投入十分重要, 对农机化推广意义也十分重大。

二、加大农机购机补贴力度, 不断调整购机补贴范围和补贴重点

这几年, 党中央、国务院每年都出台一号文件, 各级政府都制定一系列支农惠农政策, 农机购机补贴就是其中一项重要的支农政策, 且中央、省级政府逐年加大对农机购机补贴的力度。我市近5年每年财政计划安排20万元购机补贴。5年来, 通过实施购机补贴, 我市拖拉机及配套耕田机具、收割等农业机械发展迅速, 平均每年新增拖拉机、收割机不少于400台, 相比未实施购机补贴政策前拖拉机新增达4倍之多, 带动和促进广大农民、社会各界纷纷投资购机务农创收, 带动农机投资资金是政府补贴引导资金15倍以上, 大大增强农业生产活力, 机耕、机收率每年都提高5个百分点。通过实施购机补贴政策, 促进了农机快速发展, 同时也加速广大农民致富奔小康。广大农民购机热情高涨, 农机补贴起到巨大的“酵母”作用。然而近5年来, 我市每年购机补贴资金仍严重不足, 且年年都有30多万元缺口, 这与当前农业发展不相适应, 与新农村建设步伐不相适应。为加快农机发展, 壮大农机队伍, 进一步提高农业现代装备, 适应新农村建设需要, 必需加大购机补贴力度, 适机调整补贴重点, 除补贴主要农作物主要生产环节机具, 还应在经果林、特色农业、畜牧机械、农产品生产加工机具上实施补贴, 市级财政每年都应依法逐年增加购机补贴资金及工作经费, 每年安排购机补贴资金不少于50万元, 县区政府都相应配套, 同时还要安排一定工作经费, 确保政府补贴服务工作优质高效开展, 更好地为农机化发展。

三、设立农机富民工程项目资金, 加强农机富民工程考评, 确保农机富民工程的顺利实施

关于建立健全作风建设长效机制的工作意见 篇8

为民服务创先争优的重要意义

在窗口单位和服务行业开展为民服务创先争优活动,是贯彻落实胡锦涛总书记“七一”讲话精神,加强党的先进性建设,推动经济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稳定的重要举措。供电服务窗口与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息息相关、联系紧密。供电企业要全力提供安全可靠优质的电力服务,让电网发展成果惠及人民群众,体现中央企业的“顶梁柱”作用。作为关系国计民生的供电服务窗口,要树立民生为重、服务为先的导向,坚持把为民服务作为创先争优活动的重要载体,积极引导基层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履行职责、干事创业,着力解决群众关心的用电难题,大力提升“以客户为中心”的优质供电服务,建立健全长效机制,树立供电服务品牌。

为民服务创先争优的具体实践

在为民服务创先争优活动中,广州供电局用心做到党政工团责任到位,窗口服务优质到位,业务流程高效到位,故障抢修快捷到位,交费方式方便到位的服务“五到位”,集中力量解决关系群众用电的实际问题,扎扎实实开展好为民服务创先争优活动。

充分发挥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的先进性作用

广州供电局党委坚持把为民服务创先争优活动作为保持和发展党的先进性的最佳实践,不断增强党组织活力。158个党支部、2 997名党员积极亮身份、亮标准、亮承诺,自觉接受群众监督。687个党员示范岗在生产运行、营销窗口、综合管理等岗位发挥了先锋模范作用。各级党组织以“密切联系群众为民服务”为主题召开党员领导干部民主生活会、党员专题组织生活会206场。同时,大力开展党支部联建“牵手”行动,通过支部联建责任区、党员挂点农村和社区、“一名党员挂点一条线路”等主题实践活动,广泛走访了解群众用电需求,为群众解决用电难题。通过评选红旗党支部、“服务之星”、星级员工等活动和举办故障抢修、营销业务、综合服务等各种技术技能比赛,促进广大党员比技能、比作风、比业绩。

真情“六走进”,服务暖人心

在为民服务创先争优活动中,广州供电局成立了以党员为骨干的服务小分队,深入开展“六走进”活动2 689场次。

走进农村服务三农:开展“供电所长进农村,供电稳定送温暖”活动,供电所长挂点农村,向村民提供用电技术支持。重点整治农村电压低、供电能力不足等突出问题,投入1.5亿元,完成了153个自然村的农网改造。服务小分队走进农村1 451次,开展“流动营业厅”下乡服务182次。走进社区心系居民:创新社区供电服务模式,在保障性住房等216个大型社区派出社区客户经理,向25万社区居民提供点对点的24小时专人服务,实现进社区服务常态化。

走进学校关爱校园:对全市所有学校进行安全用电检查,并协助开展整改。重点关注农民工子弟学校,在业扩报装、用电安全教育等方面提供帮扶。开展“智慧用电小先锋”、“绿色电力、安全电力”进校园等用电科普宣传活动142次。

走进医院真诚服务:举办电气操作、设备检修等电工技能知识培训班,提高医院电工的运行维护管理水平。协助检查医院供配电系统,对关键设备进行带电测试,确保手术室、重症病房等重点区域的供电安全。

走进企业惠及客户:深入企业掌握用电需求,协助制定个性化错峰方案,最大限度满足企业的生产需求。对工商业客户开展节能诊断工作766次,提供节电建议28 915条,成功完成节能改造521户,为客户节省用电成本1 313万元。

走进困难家庭帮扶群众:积极为农村困难户寻求绿色生产基地的建设途径,帮扶困难群众脱贫致富。为贫困户免费检查、更换残旧用电设备,赠送节能电器,为行动不便的客户上门办理用电手续。

大力推行“五心服务”

供电服务窗口工作人员每天跟群众打交道,直接服务千家万户。广州供电局作为全国年供售电量最多的省会城市供电局,在实践中总结出“五心服务”准则,即“用心服务、称心服务、顺心服务、放心服务、省心服务。”倡导每位员工关注客户的需求,真正做到“以客户为中心”。积极落实“限时办结制”,对客户办理的每一项业务实行闭环管理,提供“一站妥”服务,客户只需要一个电话就可以解决问题。每月开展“供电所长咨询日”、“用电咨询进社区”等活动,重视做好与政府部门、用电客户的沟通工作,定期征询工作意见和建议,为客户排忧解难。

完善优质服务体系,提升社会满意度

按照惠民、为民、便民的原则,广州供电局重视创新服务方式,规范服务程序,提升服务标准,改善服务环境。去年以来,广州供电局举办客户座谈会96场,收集并解决错峰用电、用电安全、电压质量、业扩业务、抢修复电等有关问题2 604个。在供电形势紧张的情况下,加大电网安全运行管理力度,推行错峰用电措施,以“保民生”为重点,做好居民用电、重点商业、高附加值企业、重点区域的电力保障工作,确保了电网安全和电力有序供应。在提高抢修效率方面,实现对故障进行快速诊断、快速定位、统一指挥。加强故障抢修人员培训和演练,提升业务处理技能;积极运用发电车临时供电,切实减少客户停电时间。2011年广州城市用户平均停电时间大幅降低到1.84小时,同比减少3.49小时。

通过实践,广州供电局服务质量得到有效提升,真正让广大客户和群众感受到了为民服务创先争优活动带来的变化和实惠。2011年,广州市社情民意调查结果显示,电力供应市民满意度居城市发展类指标第一,广州供电局实现了“十一连冠”。世界著名的盖洛普公司对广州供电局进行的第三方客户满意度调查结果显示,客户满意度达78%,处于世界优秀企业行列。

从“四个机制”着手,建立健全为民服务创先争优长效机制

创先争优是党的建设的永恒课题,要始终保持党组织的先进性就要时时刻刻创先争优,不能只局限于一次活动,必须建立健全创先争优长效机制,坚持做到常抓不懈。对于供电服务窗口来说,建立健全为民服务创先争优长效机制应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建立运行规范机制,优化为民服务创先争优程序深化为民服务创先争优实效,必定要有规范的运行机制和操作程序。一是建立公开承诺制度。着力在规范工作程序、优化服务流程,完善服务体系、改善服务环境,创新服务举措、提高服务质量等方面亮承诺、亮标准。二是建立联系点制度。领导干部定期深入联系点了解开展党建、供电服务情况,进行现场指导、检查和监督。三是建立服务问责制度,把提升供电服务的内容,细化到为民服务的每个岗位、每个环节、每个流程,明确具体内容、时间进度和完成质量等,做到利于操作,易于监督,便于考核。

建立教育管理机制,增强为民服务创先争优意识。提高供电企业员工素质,是为民服务创先争优的前提。要深入开展党性教育和职业道德教育,切实提升广大党员的理想信念、思想觉悟、业务能力,变“分外服务”为“分内服务”、被动服务为主动服务、即兴服务为长效服务,努力建设一支政治强、业务精、服务优的职工队伍。

建立激励保障机制,激发为民服务创先争优活力。激励与约束并重,是保持基层党组织和党员活力的关键。建立健全供电服务窗口为民服务创先争优活动长效机制,可在干部任用、评先选优等与党员干部切身利益的事项建立竞争制度,在广大职工工作绩效考核、党员评议等方面建立奖惩制度,充分调动领导干部和全体职工干事创业的热情,形成人人参与为民服务创先争优的良好局面。

建立考核督促机制,增强为民服务创先争优动力。一是把供电企业为民服务、承诺践诺及服务质量情况作为评议监督的重要内容,推进自我监督、党内监督、社会监督的有机衔接,促进企业党风行风的转变。二是深入总结近年来供电企业的成功经验,在供电服务窗口广泛推行聘请形象监督员和行风评议员、开展社会满意度调查、组织群众评议等有效做法,主动接受社会监督。三是畅通群众意见反馈渠道,广泛设置意见箱,设立第三方满意度调查,在日常服务中设立“问需”制度,认真梳理汇总群众反映的用电难题,以整改的实际成效提升群众满意度,真正把为民服务创先争优活动打造成“群众满意工程”。

(责任编辑:郝幸田)

关于建立健全作风建设长效机制的工作意见 篇9

工作总结

近年来,XX国税局坚持务求实效、突出重点、集思广益、创新完善的工作思路,从部门的实际出发,按照创先争优的目标要求,把创先争优与中心任务和日常工作融为一体,深入实际调查研究,主动征求有关部门意见,凝聚各方面的智慧和力量,研究制定切合实际的制度规范,不断建立健全创先争优长效机制。

一是落实国税职责,推动科学发展。充分发挥税收职能作用,依法组织收入,为扩大公共服务,保障和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公平正义,提供强大的财力支持。贯彻落实各项税收优惠政策,吸引外来投资的同时扶持当地企业的发展,保持饶平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服务。切实提高纳税服务质量,认真落实《税收执法责任制》、《税务风险内部控制机制》、《税收管理员制等管理制度》,深入开展日常督查、半年检查和年终考核,通过一系列举措,进一步规范税收执法、优化纳税服务、提高办税效率,为企业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

二是预防征纳矛盾,促进社会和谐。主动做好政策公开宣传和纳税服务工作,先行疏导矛盾疑点,规定了文明办税“八公开”,即公开纳税人的权力与义务、公开税收政策法规、公开税务违法违章处罚标准、公开管理服务工作规范、公开受理纳税人投诉部门和监督举报电话、公开违反规定的责任追究,将工作的全过程至于纳税人监督之下,确保队伍廉洁勤政、务实高效。贯彻落实《信访工作细则》,畅通举报渠道,实现从被动应对来信来访和突发性事件向主动化解矛盾纠纷的转变,有效群众的信访上访事件。充分发挥《局长信访接待日制》了解民情、倾听民意的功能,搭建与纳税人沟通的平台,预防群体性上访事件和越级上访事件的发生。定期举办特邀监察员座谈会,传达国税工作情况,广泛征求意见,研究分析和解决国税工作中出现的问题,营造良好的社会舆论氛围。

三是提高工作效能,服务人民群众。制定税收宣传方案,定期开展税收宣传,在4月税收宣传月深入企业、学校、街道开展形式多样的宣传活动,并针对不同的宣传对象实施不同宣传方法,进一步加深了社会对税务机关的业务流程、办税措施、税收政策等内容的了解,不断提高社会纳税意识。制定《基层征收单位全程服务工作制度》、《首问责任制》、《一次性告知制》、《挂牌上岗制》等制度,不断规范窗口服务标准,提高服务效能,提升服务质量。加强企业纳税人培训,针对政策变化以及网上办税等便民措施的出现,举办内容丰富的培训班,帮助企业了解国家税收新政的具体操作流程,使企业用好、用足、用活国家的税收优惠政策和。

四是发挥党员作用,加强基层建设。局班子成员经常性深入联系基层分局,了解开展党建工作和开展创先争优活动情况,进行现场指导和检查,并指导基层分局解决重点难点问题,促进各分局在工作业绩上争创一流。通过召开创先争优活动点评会、集中汇报会、现场检查等方式,对基层分局和党员干部开展创先争优活动中取得的成绩、存在的问题和今后努力的方向等情况进行点评,以点评促改进、提高。大力学习宣传创先争优活动的先进典型,认真总结和挖掘例如詹松山等先进典型的感人事迹,用身边人、身边事教育党员和群众,增强典型的感染力、参照力和说服力,形成激励先进、带动一般、鞭策后进的良好氛围。

关于建立健全作风建设长效机制的工作意见 篇10

延政发〔2011〕34号

延安市人民政府

关于建立长效管理机制综合整治

城市违法建设的意见

各县区人民政府,市政府各工作部门、各直属机构:

近年来,我市城市规划、建设和管理工作取得了长足进步,城市面貌显著改观。但由于多种原因,目前规划批后管理中违反审批内容,擅自加层、扩建现象比较严重,城郊结合部私买私卖土地,违法用地、违法建设问题也十分突出。对此,群众投诉较多,社会反映强烈。为切实解决这些问题,改善城市整体形象,优化经济发展环境,提高市民生活质量,促进和谐社会建设,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等法律法规的规定,现就建立健全城市规划管理长效机制、综合整治市区违法建设工作提出如下意见:

一、统一思想认识,把握工作原则,明确整治违法建设的目标要求

(一)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是我市经济社会持续跨越发展,实现“十二五”工作目标的关键时期。进一步完善城市功能,提升城市形象,不断优化创业环境和人居环境,既是广大人民群众的共同心愿,也是各级政府的重要职责。各类违法建设的存在和蔓延,不仅破坏了城市规划管理秩序,影响市容市貌,增加城市改造和建设成本,而且败坏社会风气,损害公共利益,影响社会和谐稳定。各级、各部门和广大干部群众要统一思想,提高认识,齐心协力,以强烈的责任感和有力的工作措施,依法严肃查处违法建设,有效遏制蔓延之势。

(二)整治城市违法建设,必须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充分发挥各级、各部门的职能作用,紧紧依靠广大干部群众,形成综合整治的强大合力;必须坚持依法行政,切实提高执法效能,确保城市规划的严格执行和有序实施;必须坚持以人为本,堵疏结合,突出重点,完善长效管理机制,通过综合运用思想教育方法和法律、经济、行政等多种手段加大整治力度,坚决杜绝违法建设,为经济社会发展创造良好的环境。

二、加强宣传教育,严格法纪约束,落实整治违法建设的自纠机制

(三)各有关部门和市各新闻媒体要大力宣传有关城市规划管理、土地管理、建设管理等法律、法规,大力宣传整治违法建设的重要意义,教育引导公民、法人和其它组织自觉遵守相关法律法规,依法办事,依法建设;对违法用地、违法建设的典型案例,要及时曝光,公开批评,形成强大的舆论声势,为整治违法建设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

(四)党政机关、国有企事业单位及公职人员要带头执行有关法律法规。上述对象有违法用地、违法建设行为的,市、区纪检监察部门要切实履行监督管理职能,及时督促或责令其自查自纠;对拒不纠正的,应按党纪政纪管理的有关规定严肃处理。

(五)住建、国土、财政等有关职能部门应当加强守法诚信管理,建立健全不良记录制度。对有严重违法用地、违法建设行为的单位和个人,在土地招拍挂、新项目审批、建设工程招投标以及政府采购等市场准入方面予以必要的限制。

(六)各有关部门和单位在教育督促当事人自行纠正违法用地、违法建设行为时,要耐心细致地做好疏导工作。对住房和生活确有困难的特殊群体,要认真落实有关廉租住房保障、最低生活保障和就业扶持等措施,切实帮助他们解决实际问题。

三、突出规划管理,加强协调配合,健全整治违法建设的监管机制

(七)要建立完善市、区、街道办(乡镇)、社区(村组)违法用地、违法建设四级管理责任制度,落实宝塔区属地管理责任,加强行政执法与日常巡查,及时发现和查处违法行为。对社区、村组出现的违法用地和违法建设,涉及的街道办(乡镇)、社区(村组)要负责在第一时间责令停工、督促整改或上报并协助管理部门拆除。

(八)住建、国土部门要切实履行法定职责,充分发挥组织实施城市规划、土地规划和依法查处违法用地、违法建设的主体作用,严格规划、土地许可和后续监管,发现违法用地和违法建设立即责令停工整治并进行行政处罚,要通过严格管理和提高执法效能,有效遏制违法用地和违法建设的滋生蔓延。

(九)国土、住建部门在办理土地使用、建设施工、房屋初始登记手续时,要依法查验申请单位或者个人的相关批准文件,防止违法建设“合法化”。对未取得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的,国土部门不得向其发放国有土地使用证;对未取得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或者擅自改变许可内容进行建设的,住建部门不得向其发放房屋所有权证。

(十)环保、消防、卫生、文化、工商、烟草、食品药品监督等管理部门在办理建设工程环境影响评价、消防设计审核(验收)以及卫生许可、文化经营许可、工商登记、烟草专卖零售许可、药品零售经营许可等手续时,要查验申请单位或者个人的相关资料,对没有合法手续和不符合法定条件的建设工程,不得办理相关评价、验收许可,利用违法建设从事经营活动的,不得办理相关经营证照。

(十一)供电、供水、供气、有线电视等公用事业单位在办理电、水、气、有线电视等接入手续时,要查验申请单位或者个人的相关资料,对未取得土地规划许可证件或者擅自改变许可内容进行违法建设的,不得为其提供相关专业服务。要完善合同约束机制,对私拉乱接的要追究相关责任,并拒绝为其供电、供水、供气。

(十二)住建、工商、税务等管理部门对违法建设工程的施工承包人,要查验其施工资质、营业执照以及履行纳税义务等方面的资料,对违反相关法规和政策规定的,要严肃处理。

(十三)各有关部门和街道(乡镇)要向社会公开举报电话,鼓励群众举报投诉违法用地、违法建设;首接违法用地、违法建设举报投诉的部门和单位不得推诿扯皮,属于自己职责范围的应当认真组织查处,涉及其他职能部门的应当及时转交并配合做好查处工作。

四、加大执法力度,规范运作程序,完善整治违法建设的强拆机制

(十四)对经教育、督促拒不自行纠正违法用地、违法建设行为的单位和个人,住建、国土、监察等有关执法、执纪部门必须及时做出处理决定,并按有关法律规定直接组织行政强制拆除或者及时申请人民法院强制执行。

(十五)行政强制拆除违法建设要严格依照法定权限和程序组织实施,切实提高执法效率。各有关部门、单位和宝塔区政府要各司其职,共同做好强制拆除违法建设工作。住建、国土等部门要组织强制拆除的具体实施工作;公安部门要安排足够警力维持现场秩序,及时处置暴力抗法行为,严肃查处违法人员;拆除违法建设因安全需要关停电、水、气的,供电、供水、供气等单位要积极配合,及时停止电源、水源、气源供应。监察部门要加强现场执法监督,信访部门和宝塔区政府要切实做好有关的群众工作。

五、加强组织领导,严格考核评议,建立整治违法建设的奖惩机制

(十六)清理整治违法建设涉及方方面面的利益,社会影响广,工作难度大,必须加强领导、精心组织。市、区两级政府要将整治违法建设工作纳入目标责任制管理。各有关部门主要领导要亲自挂帅,分管领导专抓专管,坚持全面清理与重点突破相结合,专项整治与长效管理相结合,坚持不懈、扎实有序地推进。住建、国土、公安等执法部门,要建立操作层面的联动机制,定期会商、及时协调执法行动,提高综合执法效能。

(十七)完善工作考评奖惩机制。市、区两级和各有关部门对整治违法建设工作开展得好的单位和有功人员,要给予表彰奖励;对思想不重视、监管不到位、查处不得力的,要予以通报批评;对违反规定为违法建设办理相关批准手续、发放相关证照的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要依法追究行政过错责任。在目标考核和政风行风测评中,要对有违法用地、违法建设行为的单位及其工作人员整改情况及部门整治违法建设的工作效能加强考核评议,整治工作不力、纠错不到位的,要扣除考核分值,问题突出的取消评优评先资格。对机关及有关单位有违法用地、违法建设行为且态度恶劣、影响较坏的干部职工,要进行必要的处理。市住建、国土等部门要及时向有关单位通报相关人员违法用地、违法建设的行为及其整治情况,以便配合。

关于建立健全作风建设长效机制的工作意见 篇11

[关键词]国有企业;党的作风建设;长效机制

当前,国有企业发展任务十分繁重,面临的形势也非常紧迫,各种问题亟需解决,思想观念亟待转变。党员领导干部作为企业的中坚力量和骨干,是实现党的领导、巩固党的组织、调动广大党员员工积极性、充分发挥党的战斗力的决定性力量,更是国有企业和谐健康发展的排头兵、指南者。切实加强党员领导干部的作风建设,是国有企业党委近年来工作的重要内容,如何健全完善党的作风建设长效机制,对促进企业科学和谐健康发展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一、充分认识国有企业加强党的作风建设的重要性

(一)加强党的作风建设是充分发挥党组织政治优势的需要。国企非一般性经济组织,它是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是党执政的重要物质基础,是发展社会主义的重要力量。国企干部作风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党的形象,影响到干群关系和谐与否,影响到党组织作用能否充分发挥,所以,加强党的作风建设,有利于更好地发挥国有企业党组织政治核心作用,保证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在企业内部贯彻执行。作风形象是企业领导干部综合素质的直接表现,是企业领导干部做好各项工作的前提和基础,国有企业作为加强党的作风建设一个重要阵地,有义务有责任全力造就一支政治坚定、心系职工、作风过硬、清正廉洁的领导干部队伍,从而实现企业科学发展、社会和谐稳定。

(二)加强党的作风建设是全面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需要。“风清气正”,是企业“人和企兴”的重要标志,良好的风气形成良好氛围,良好的氛围形成健康向上的企业文化价值观。国有企业特殊的政治优势,更有利于将党的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本要求、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等融入企业核心价值观和价值理念体系,从而正确引导企业广大干部员工深刻认识和积极承担国有企业的经济、政治和社会责任,实现企业与员工、国家、社会的和谐多赢,进而提升企业的凝聚力,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所以说,国有企业领导干部作风建设,事关国有企业的科学发展。

(三)加强党的作风建设是切实改变当前不良风气的需要。理想信念动摇、宗旨意识淡薄、忽视群众利益、漠视群众疾苦;工作不能一抓到底,较真碰硬的决心不够大,解决问题效果不明显;想自己的事多,想集体的事少,存在名利思想;拼搏劲头不足,缺少进取意识,不能够创造性开展工作,缺少必要的担当精神。作风缥缈浮夸,做事不实;急功近利, 追求虚假繁荣,顶风违纪不收敛、不收手,这些不良作风和问题,严重侵蚀着党的肌体,损害了干群关系,对国家、企业、家庭、个人造成了极大的损失,产生了极坏的影响。切实加强国有企业党的作风建设,遏制企业内部腐败现象,是我们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二、充分认识建立长效机制的必要性

长效机制的定义:即能长期保证制度正常运行并发挥预期功能的制度体系。长效机制不是一劳永逸、一成不变的,它必须随着时间、条件的变化而不断丰富、发展和完善。机制有两个基本条件:一是要有比较规范、稳定、配套的制度体系;二是要有推动制度正常运行的“动力源”,即要有出于自身利益而积极推动和监督制度运行的组织和个体。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顺应形势发展和党的建设需要,深入开展教育实践活动、坚决反对四风、开展“三严三实”,强力推进反腐败斗争,推动党风政风呈现出许多新变化、新气象。就当前国有企业加强党的作风问题来讲,需要我们适应时代变化和实践发展的要求,紧密结合实际,积极寻找新的历史条件下改进作风建设工作的方法和途径,从加强干部作风建设的指导思想、目标任务、领导机制、形式方法、制度设计、监督检查、落实考核等各个方面综合研究,尽快建立一套既适应党员干部内部环境,又与外部环境相辅相成完整的规章制度和工作机制,有计划、按步驟实施,才能使干部作风建设长期化、制度化。

三、如何建立国有企业党的作风建设长效机制的思考

(一)盘活学习机制、提高素质修养。通过学习提高干部理论思想素质,是干部作风建设的一个源动力。一是提高学习意识。加强学习是提高政治理论水平的基本要求,是提高党性修养的必然选择,是自身生存发展的重要前提。党员干部尤其是领导干部要把学习作为一种政治责任、一种精神追求,一种坚定理想信念、提高政治素养、锤炼道德操守、提升思想境界的必须课,使思想和作风更加符合岗位工作的需要。二是严格学习制度。企业各级党组织要严格学习制度,制定培训计划,按时完成规定的学习内容,领导干部、党员同志更要提高学习的自觉性,带头学习,通过学习出思路、出举措,将学习的成效转化为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管理效率效益的推动力,切实增强工作的使命感和责任感。三是开展主题教育实践活动。结合党中央国资委等相关要求,创新形式,适时开展一些主题教育活动,引导全体党员及干部加强学习、加强实践、加强党内生活锻炼,自觉学习党章、遵守党章、贯彻党章、维护党章,增强党员意识、党性观念,使广大党员干部永葆蓬勃朝气、昂扬锐气、浩然正气,不负广大职工的信任与厚望,永做促进企业科学发展的领路人。

(二)坚持民主决策、打牢群众基础。作为国有企业的领导者必须正确理解“官职”是为人民服务的岗位,“权力”是为人民服务的工具,广大职工是企业的主人,是决定企业发展的根本动力。要充分发挥职工的主人翁作用,要深入基层、深入到生产第一线,倾听职工的呼声,关心他们的疾苦,要把求发展的愿望统一到职工的利益之中,让职工群众充分共享企业改革发展成果。切忌损害职工的切身利益去搞所谓的“政绩工程”、“形象工程”,去铺张浪费,以权谋私。建立健全重大决策调查研究制度、“三重一大”制度等,实行党政联签,完善决策方式,规范决策程序。要充分发扬民主,坚持民主集中制的根本原则,利用好职工代表大会的作用,充分发挥职工群众在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民主发展中的意见建议,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凝聚人心,集中民智,同心同德共谋企业发展。

nlc202309032152

(三)建立管理机制、强化执行力度。一是要创建“四好班子”。坚持民主集中制原则,充分发挥企业党组织的政治核心作用,形成补台不拆台、团结不空喊、谅解不埋怨、支持不旁观的和谐氛围。珍视团结,维护团结,相互信任,坦诚相待;大事讲原则,小事讲风格,互相补台,精诚合作,和衷共济,努力形成领导发展、服务发展的工作合力。加强企业班子能力建设,培养造就一批有凝聚力、战斗力,领导放心、职工满意、群众公认的企业班子。二是要完善用人机制。要坚持民主、公正、公开、择优的干部选拔任用机制,以好的作风选人、选作风好的人,不断优化企业领导班子结构,提高企业领导班子的整体效能。真正实现用一个干部就是树立一面旗帜,调动一批人的积极性,激发干部队伍的活力。同时,不断完善考核制度,在考核指标上,不仅考核生产任务完成情况,还要考核党建等工作,既要看群众评价,又要看工作实绩;既要看当前状态,又要看一贯表现,将考核成果与班子成员薪酬紧密挂钩。对考核成绩突出的提拔重用,不称职的及时调整,让更多政治上靠得住、工作上有本事、作风上过得硬、群众信得过的优秀人才集聚到党的事业中来。三是要建立制度体系。对过去已有的各项制度进行清理和规范,对制度建设的盲区和空白点,及时予以填补,结合实际对现有制度予以修改、充实和完善,逐步形成科学、规范、完整的作风建设制度体系。在制定实施每一项制度时,努力结合实际,搞好科学论证,广泛征求各方意见,实现制度的连续性、一致性和整体性。制度一旦出台,各部门要互相配合,搞好协调,党员领导干部要以身作则,做制度的忠实维护者,逐步形成上下联动、政令畅通、秩序良好的制度执行体系,切实构筑起保障干部作风建设的制度防线。

(四)健全运行机制 确保公开透明。一是加大监督检查力度。积极开展各种检查,对违反制度的行为坚决查处,形成确保制度落实执行的有效机制;加大财务审计监督力度,注重对项目完工审计和重点项目过程审计的监督,对在审计过程中发现的违规问题要及時纠正和制止,对违纪行为要坚决立案调查;建立议事决策、民主管理等机制,将基本制度、大额资金使用、项目重大事项、重大人事调整等提交党委会审议决定;加强成本管控力度,实行全年总量控制和季度节点控制,年初制定整年公车、接待、办公费用等各项开支计划,定期将实际发生的费用进行统计、公示、对比、分析;二是提升群众监督的地位。完善电子信箱、投诉电话等信息“绿色通道”。定期进行干部民主评议,召开征求意见会,完善群众来信来访制度等,抓好对群众反映的问题、所提意见和建议的处理和落实。三是发挥舆论监督作用。凡是涉及干部作风的问题,予以公开曝光,绝不姑息迁就。推进党务公开、企务公开,拓宽监督渠道,充分利用现有平台,加强民主监督、生活作风监督等,促使领导人员自觉做到慎微、慎独、慎始,凡因上级监督不力、下级出现问题的,要追究领导责任。四是建立岗位风险预警防控机制。对岗位职责、风险点进行梳理排查,从决策、执行、监督层面对权力部门和党员干部进行权力分解,实行相互制约和交叉制约,有效避免领导干部决策失误、权力失控、行为违规。五是建立领导联系重点项目建设机制。按照责任分工,经常深入联系项目调研指导,督促检查,及时了解和掌握项目的前期工作、实施进度、工程管理及存在的困难和问题,切实推进项目的顺利实施。

作风建设事关党的形象和生命力,事关国有企业的健康持续发展,国有企业加强党的作风建设,关键在于建立长效机制,实现常态管理,这关系到企业的长期发展和国家的长治久安,这是一项艰巨的任务,需要我们常抓不懈、坚持到底。

参考文献

[1]尚丽娜.加强国有企业领导作风建设之我见

[2]李萌.浅谈加强国有企业党员干部党性修养和作风建设

[3]李党生.论国有企业领导干部的作风建设

[4]程圆圆.新时期党员干部的作风建设的长效机制研究

[5]张鑫.领导干部作风长效机制研究《当代世界与社会主义》2012年第三期

上一篇:话题作文 陷阱下一篇:学习马克思主义新闻观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