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二年级语文《爸爸的老师》优质教案

2024-11-25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小学二年级语文《爸爸的老师》优质教案(通用10篇)

小学二年级语文《爸爸的老师》优质教案 篇1

1、理解诗歌中的“学问,鞠躬、数学家、新鲜、猜中“词意。

2、理解诗歌的内容,体会诗中情感,懂得一个人无论学问多大,都不能忘记曾经教导过自己的老师,要热爱和尊敬每一位老师。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 体会诗中的感情,培养学生热爱并尊敬曾经教导过自己的老师。

教学难点:

在朗读中启发学生抓住“我”的情感变化,读出不同的语气。

教学时间: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同学们喜欢节日吗?你们知道哪些节日?十一是什么节日?六月第一天是什么节日? 那九月十日是什么节日呢? 引出”教师” “爸”与“爸爸”的读音区别 “爸爸的”读法。 连起来“爸爸的老师”,让学生读课题。

二、新课:

(一)处理词语 “猜中”的多音字 “鞠躬”的动作以及字音 “新鲜”的双重意思,文中表示“新奇,少见”,另可表示“瓜果蔬菜很新鲜” “学问” “数学家”,延伸到大数学家、老数学家、并锻炼学生联系书本中“谁是什么家”

(二)朗读课文: 学生开火车朗读,老师给予点播。

教师指导:

1、用怎样的情感读下面的句子

(1)再难的题,他也会算。 对爸爸的敬佩、自豪。

(2)他的学问真好。

(3)一副严肃的样子,把我反复叮咛。(爸爸对老师十分尊重)

(4)你说多么新鲜!我倒真想见见。我一个劲儿求爸爸。 (要读出好奇的心情)

(5)他一定是胡子很长,满肚子的学问。怎能教我爸爸? (加强反问语气)

(6)开火车朗读。

(三)理解文章大意

(1)以“起先我认为,爸爸的老师-----”这样的句式让学生进行归纳总结文章中的描述。

(2)“后来才知道-------”这样的句式再让学生归纳总结文章中的描述。 两个句式连接起来一起说,概括文章大意。 “爸爸的老师讲的是教师节那天--------”

三、讨论:

我们从这首诗中受到了什么教育? 简单介绍给学生一些关于赞颂教师的比喻。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人梯、渡工。

小学二年级语文《宝镜》优质教案 篇2

1、认识生字9个,积累词语7个。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通过读文理解关键词句。

4、使学生懂得只有通过自己的努力取得的成绩才值得骄傲。

教学重点:

读文理解词句。

教学难点:

体会“我”为什么起先拿起宝镜轻轻抚摸,后来却往地上狠狠地一摔,将它砸碎。

教学准备:

生字卡片、课文录音、写有句子的幻灯片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设疑激趣。

1、猜谜:脸儿亮光光,坐在桌子上。妹妹要照相,先请它帮忙。

2、读一读,猜一猜。

3、出示课题,齐读

4、读了课题你想知道什么?

为什么称它为宝镜?有了宝镜,“我”是怎样对待它的?

二、初读课文,认识生字。

1、先自由读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争取多读几遍)

2、反馈自学效果

(1)出示词语:即将、传递、抢夺

(2)各种形式读词

(3)“将”是多音字,注意在不同的语言环境中不同的读音。

3、再读课文,读通句子。找找课文主要讲哪两个人物?说说他俩之间发生的事。

4、交流。

5、小结:课文主要是通过主要人物之间的语言来展开故事的。

三、细读课文,明白事理。

1、同桌分角色读读人物间的对话,想想为什么要叫它宝镜?

2、找到文中的语句说说,并读好语句。(出示语句,指导朗读)

(1)我在镜子里看到老师正在出考试题:第一题、第二题看得清清楚楚。

(2)“看到了吧,”她说:“有了宝镜,你将成为学习成绩的学生。”

(3)老婆婆见我又摇摇头,叹口气,说:“这也不要,那也不要。这两样东西总有人会要,特别是这面宝镜,孩子们抢都来不及哩!”

3、重点知道第三句

(1)联系上下文说说你对这句话的理解:抓住关键词:这、那、这两样东西分别指什么?

(2)读句理解:抢,读好句子。

(3)出示2——5节,读句理解、指名读、男女生分角色读。

4、“我”是怎样对待这面宝镜的?快速读课文,找到句子用曲线划出。

(1)出示句子:我拿起宝镜,轻轻地抚摸了一阵,往地上狠狠地一摔。将它砸得粉碎。

(2)学习生字:摔、砸(特别注意摔的书写)

(3)读好句子(指名读、齐读)

5、读句质疑:为什么“我拿起宝镜,轻轻地抚摸了一阵”?后来又为什么“往地上狠狠地一摔,将它砸得粉碎”?

四、小结课文。

1、齐读全文,注意读好对话

2、听记:只有通过自己的劳动获得的面包,吃起来才香甜。

五、布置作业

1、A:说一说:你还知道哪些神奇宝贝的故事?收集资料讲一讲。

2、B:想象作文:如果你有一面宝镜,你会怎么做?

五、复习巩固

1.复习生字,开火车读并组词

2.词语复习,小老师领读

小学二年级语文《爸爸的老师》优质教案 篇3

1、认读本课生字新词,练习正确书写;

2、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3、理解兔子最后说的话,懂得遇到问题,光凭着力气和发脾气是不行的,应该积极动脑筋,想办法解决问题。

教学重点:

正确识记生字,并加以书写。

教学难点:

1、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读懂课文,受到思想教育、养成动脑筋解决问题的习惯。

教学准备:

生字卡片,教学挂图、小黑板

教学课时:

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认读本课生字新词,练习正确书写;

2、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3、懂得遇到问题,光凭着力气和发脾气是不行的,应该积极动脑筋 想办法解决问题。

教学重点:

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并能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

学习本课生字,重点学习“蹲”“疲”“怒”“醒。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新课。

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两个新朋友,你们看,他们是谁?(出示图片:狮子和兔子)大家想和他们交朋友吗?他们之间发生了什么有趣的故事呢?让我们大家一起走进课文,读一读这个有趣的故事吧!(师板书:狮子和兔子)

二、初读课文,读中识字。

1、阅读要求。

(1)选择轻声读或者默读的方式,自由读课文。遇到生字词、长句子和自己感兴趣的词句多读几遍。

(2)标记出自己不认识的字,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识字,借助拼音、听记识字、问同学问老师、查字典、猜一猜……

(3)小组内分段轮流读课文,做到读准确、读通顺,小组内互相正音。

2、检查识字情况。

3、教师出示本课生字,词,指导认读,识记。

4、整体感知,齐读课文。想:这篇课文讲了一个什么故事?

三、识记字音形义,练习书写

1、抽读田字格中的生字,并扩词。

2、总结交流识字方法。

3、学生认真观察字形,提出书写难点,教师做重点指导。群:左上方中间的“-”要伸到右侧去。怒,右上方是“又”,不要写成“口”。

4、教师范写,学生描摹。

5.生独立完成生字。

四、小结: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了解狮子的表现,体会兔子的笑,从中明白道理。

教学重点: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

了解狮子的表现,体会兔子的笑,从中明白道理。

教学准备:

生字卡片、挂图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开火车抽读生字,练习扩词。

2、听写本课生词。

一群 叮咬 筋疲力尽 恼羞成怒 讨厌 提醒 解决

3、出示文中带有生词的句子,练习流利地朗读。

4、用自己的语言概括课文主要内容。

二、读懂课文,了解内容

1、师问:这一只凶猛的狮子遇到了什么麻烦?

(1)生答:狮子受到红蚂蚁的叮。

(2)引读课文第2自然段,理解词语“又疼又痒”。

2、小结:红蚂蚁的叮咬又疼又痒,实在难以忍受,面对自己遇到的麻烦,狮子是如何对待的?

(1)指名生反馈。

(2)引读课文第3自然段,启发学生展开想象,理解狮子的表现。

a.“蹦着”:狮子蹦着是为了什么?(希望红蚂蚁从身上掉下来)

b.“翻滚着”:狮子为什么不停翻滚着?(希望压死红蚂蚁)

c.“筋疲力尽”:狮子为什么会筋疲力尽?(理解狮子光凭力气和发脾气来解决问题,结果用尽气力也解决不了)

(3)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第2自然段。

3、讨论:狮子的这些表现被兔子看在眼里,兔子蹲在一边“哧哧”的笑。那什么是“哧哧”地笑?兔子在笑什么?

(1)理解:“‘哧哧’地笑”指的是忍不住笑出声来。

(2)联系上下文,懂得:兔子在笑狮子遭到红蚂蚁的叮咬,只顾着发脾气与花力气,根本就解决不了问题。

4、引导:看到兔子在一旁发笑,狮子又是如何表现的?

(1)学生发言。

(2)引读课文第5自然段。

(3)理解:“恼羞成怒”。

a.“恼”:狮子因什么而恼火?(甩不掉红蚂蚁而恼火)

b.“羞”:狮子为什么觉得羞愧?(拿红蚂蚁没办法而羞愧)

c.“怒”:狮子恼羞成怒时是怎么说的?(指导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第5自然段)

5、过渡:堂堂一只大狮子,却奈何不了去去一群小红蚂蚁,在兔子面前,狮子真是丢尽了面子。面对恼羞成怒的狮子,兔子又是怎么表现的?

(1)指名读课文第6自然段。引导理解

a.“笑嘻嘻”——对于狮子的蛮横无理,兔子并不与他计较。

b.“如果红蚂蚁叮在我的身上,我就跳到水里去。”——这是兔子在教给狮子赶走红蚂蚁的办法,帮助狮子解决问题。

c.生有感情的朗读课文第6自然段。

6、导读:那兔子说的这个办法管用吗?

(1)指导反馈。

(2)引读课文第7自然段。

(3)理解:“立即”——立刻、马上。体会兔子所说的办法十分有效。

7、讨论:兔子这样做,是想让狮子明白什么呢?引读课文最后一自然段。

说说:自己怎样理解兔子说的话。

8、小结:兔子这样做是为了让狮子明白,虽然他的力气很大,但遇到问题时,光凭力气和发脾气是解决不了问题的,关键还得认真动脑筋,想有效的办法才能真正把问题解决清楚。

三、总结全文

1、学生有感情地分角色朗读课文。

2、谈谈:学了这个故事,你有什么收获?

3、总结:是呀,一只凶猛威武的狮子虽然力大无比,可面对红蚂蚁的叮咬时,光凭着力气与发脾气,却奈何不了红蚂蚁,最后,还是兔子提醒他,用了一个十分简单的办法就轻易地把红蚂蚁赶走了。看来当我们遇到问题时,光着急、害怕是不行的,而应该积极懂脑筋,想处既简单又好用的办法才是最重要的。

四、布置作业

把这篇课文讲给爸爸妈妈听。

板书设计:

狮子和兔子

狮子: 吼 蹦 翻滚——赶不走

兔子: 跳到水里去 ——立即冲走

小学二年级语文《爸爸的老师》优质教案 篇4

知识目标:借助古诗和图画认识5个生字,会写会用6个生字。

能力目标:正确、流利、有感情朗读古诗,并能流利地背诵古诗,了解古诗大意,能对诗歌进行绘画想象。

德育目标:通过学习古诗,积累词句,体会诗人热爱山水的情感。

教学重点:感悟诗意,体会作者思想感情;学习生字,积累词句。

教学难点:在诗中理解重点字词的意思。

教学准备:生字卡片。

教学时数: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

师:秋天到了,同学们观察到大自然中是一种怎样的景象?(引导学生说出植物特点)

师:植物有着顽强的生命力,尤其是草。我想起一首诗:离离原上草……(学生跟着背)

师:同学们知道这首诗的作者是谁吗?(生答白居易)

二、探究新知

1、学习课题

师:白居易是一位很有才华的诗人,有一天白居易去一个叫遗爱寺的寺院游玩,一到那里就被美丽的景色陶醉了,便以《遗爱寺》为题写了一首诗。(板书课题)

学生读诗题,学习“遗、寺”(引导学生说说怎样来记这个字。师出谜语一字一尺长,不用仔细量,你要不相信,庙里问和尚)。

师:白居易来到遗爱寺,在这里坐了一会,走了走,又听到一些声音(板书坐、行、闻)就写下了千古流传的佳句,真令人佩服,我想先读一读这首诗可以吗?(师范读古诗)

2、学习第一行诗句

诗人在哪坐下了呢?生自读第一行,画出第一行中的生字。并找学生到黑板中圈出。

学生读字,并为生字注音。

学习“弄”

你怎样来记?为“弄”组词。师为学生讲弄的字理知识:“弄是会意字,原指双手捧一块玉,表示玩耍、戏弄之意,后引申为做、办、弄。本文中作者玩弄什么呢?请读第一行诗句。生根据诗句回答。

学习“临”

在哪见过这个“临”字(引导学生根据生活经验说出“欢迎光临”)师讲解“临”字字理知识。“临”也是会意字,原指人从高处向下看,并有居高临下一词,后引申为面对来临,本文中作者来到哪?(生再读第一行并回答)

引导学生想象作者为什么会坐在溪边玩弄着石头(可能路途遥远累了,或觉得石头好看)

3、诗人又向哪走去了?学习第二行诗句

生读第二行,画出“绕”字,师引导学生用家族识字法学习,说出“尧”字家族中其他的字,并为“绕”组词。

生再读第二行诗句,回答诗人绕寺院走。

师引导生想象那里的花会是什么样的呢?请学生根据诗中内容配上动作读古诗前两行,回答前两行是什么描写?(生回答动作描写,师板书)

4、学习后两行古诗

后两行又是描写什么呢?生自读后两行,回答是声音描写,听到什么声音?这些声音多吗?读诗句回答,从诗句中哪些词可看出,同学们想象小鸟会怎样叫,会有什么样的泉声。

5、指导朗读

这些声音如此美妙,如果你到那里会喜爱那儿吗?诗人也一样感叹于大自然的神奇,所以留诗一首,我们在读诗时,读出你自己的感情好吗?

(师指导注意停顿,指导学生采取个人读,男生读、女生读,男女从对读、师生对读的方式)

三、指导书写

指导书写“爱、寺”

“爱”和“受”区别开。

“寺”中“土”下横从左二线到右二线。

四、拓展创新

老师在刚上课时就画了一座寺院,和诗中内容比完整吗?你认为缺什么?找生到黑板上来补充画,不擅长画画的同学在下面朗读古诗。

五、总结回味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记住诗人白居易了吗?记住遗爱寺了吗?让我们带着对诗人敬佩之情,对大自然赞叹之情齐背这首诗。

第二课时

一、复习

(1)开小火车认读生字。

(2)生字朋友又结交了新朋友,你还认识它们吗?

绕远 临时 玩弄 遗失 寺院 卖弄

少林寺 光临 绕路

二、书写生字

字都认识了,看看怎样才能把它们写正确、写漂亮。

(1)本课要求会写的字。

(2)弄临绕语

说说你有什么发现?(结构不同)

(3)觉得哪个生字比较难写呢?我们共同来研究它的写法。仔细观察,想提醒同学们注意些什么?

(4)指导书写,教师范写。

临:左边两竖没有点。

绕:不要添点。

语:左窄右宽。

(5)学生书空,练习书写。

(6)写字展示,评议,交流。

设计意图:有意识地引导学生观察字的结构,调动学生写字的积极性。

三、处理课后习题。

1、读一读,会写的写下来。选择喜欢的词语说一句话。

2、欣赏:把这首诗读一读,然后背下来。

你能把这首诗用画画的形式表现出来吗?

说说你画的画。

四、背一背。

积累词句,培养学生学习古诗的兴趣。

五、布置作业:

1、搜集写景的诗。

北师大版语文二年级优质教案 篇5

【教材分析】

“1979年,那是一个春天。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画了一个圈。……”从那时起,祖国迈开了改革开放的步伐,展开了现代化建设的新画卷,走进了万象更新的春天。这位老人的“春天的故事”,传遍了长城内外、大江南北。

在北京天坛公园,邓小平爷爷亲手栽种的松柏,带着老人的希冀和心愿茁壮成长。“小平树”已成了天坛公园的一道风景。

在深圳仙湖植物园,邓小平爷爷亲手种下的高山榕,迎着南国的风,唱着春天的歌,长得枝繁叶茂。它向每一个驻足观看和拍照留念的游人,展示着春天的图画,诉说着春天的故事。

春天,是植树的季节;3月12日,是植树的好日子。当又一个春天到来的时候,当又一个植树节到来的时候,我们不要忘了邓小平爷爷说过的那句话:“植树绿化要世世代代传下去!”

读着课文,我们能清晰地感受到,邓小平爷爷用行动实践着他的话。你看,81岁高龄的他,“额头已经布满汗珠,仍不肯休息”;他“挑选了一棵茁壮的柏树苗,小心地移入树坑,又挥锹填了几锹土”;……那份认真,那份执着,让人感到他不仅仅是在栽树,而且是在播下一个心愿,在精心地描绘美好的未来。

我们应该用怎样的行动来描绘我们的未来呢?

学习目标

1.认识“邓、植”等13个生字。会写“爷、节”等6个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体会邓小平爷爷植树的

认真态度和他的心愿。

3.初步了解植树的意义,有植树绿化和保护环境的意识。

【教学流程】

一、激趣导入

1.分别出示邓小平画像和植树图。提问:

(1)这位爷爷谁认识?(他叫邓小平,是我们国家的老一辈领导人。为我们国家的繁荣富强做出过巨大的贡献。)

(2)再看着张图,邓小平爷爷在干什么?(植树)这是邓爷爷1985年3月12日植树节亲手栽种一棵小柏树时的照片。想知道邓爷爷是怎样种树的吗?好!我们一起来学习课文。

2.出示课题学生读好课题。

二、合作学习完成预习

1.小组成员轮流分段读课文段,其他同学在听时把自己不认识的字画下来。

2.互帮互学。向同组同学请教,读会所有不认识的字,再试着读读课文。

3.小组边读课文边思考下列问题:

(1)爷爷植树时多大年龄了?

(2)树栽好了邓爷爷满意吗?从哪里能看出来?

学习方法:在段中逐句找在画上记号。

三、反馈、质疑、自悟

1.全班器读课文

2.说说通过自己读书你知道了什么?

3.有什么不懂的问题?

四、朗读、感悟、体会

1.选择自己喜欢的段落,读给大家听,并告诉大家你为什么喜欢这一段。老师相机指导朗读。

2.指名读第3自然段其他同学按自己对课文的理解做做动作。

3.讨论交流:邓爷爷那么大年龄了,工作又非常忙还亲自参加植树活动我们同学该怎么样做?

五、学习积累词语

1.课文有很多用得非常好的词语,学着找一找,画出来,再读几遍。

优质课人教版小学二年级语文上册 篇6

息烽县第一小学教师:邓群 《从现在开始》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认识9个生字,会写出10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课文中蕴含的情趣和道理。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二)过程与方法:借插图识字、了解课文内容。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按时间顺叙的方法。使学生懂尊严别人的习惯,要尊重别人。

二、重 点:了解课文内容,使学生懂得要尊重别人的生活习惯,要尊重别人。

三、难 点:初步感受课文按时间顺序进行记叙的方法。

四、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生字卡片

图片

五、教学过程:

(一)导入课题

1、从现在开始我给大家上课,从现在开始你们要做什么?那从现在开始我们要学一篇新的课文,课题是《从现在开始》,师板书课题,我们班同学最好学了,老师一写字大家就会伸出自己的小指头跟着老师一起书写,重点书写“始”字,指名读课题,还有谁来读读开始的感觉,齐读。

2、从现在开始狮子大王有一个重要的命令要发布,是什么命令呢?请同学门打开书第96页,师范读课文。

(二)学习课文 学习第一自然段:

1、同学们坐在自己的位置上自读大王的命令,不齐读,不跟读,读出自己的节奏来。

2、同桌互相读,随时进行评价。师根据现象讲解什么叫互相读,谁得到的同桌的大拇指,那谁来读一读呢?(指名读)读得很好,大家一起找他们读的语气节奏来齐读。

3、不过这段话是是狮子发布的命令,那什么样的事情才叫宣布呢?(庄重、严肃和大声)指名读及时评价。这儿狮子大王说话还很有气势,谁再来读一读(及时评价),那大家想不想听我这狮子大王来读一读呢?师范读后,大家学着老师的样子读一读。

是呀,狮子大王发布了命令,这些小动物们就开始动着脑筋了,刚才大家都轮流读了这个自然段,理解词语:轮流在我们的生活中有没有轮流做着其他事呢?教师指导,学生自由回答。这就是轮流,那这些小动物们在轮流做啥呢?(万兽之王)我们这儿又称为新首领,理解:首领。

学习第二——四自然段:

1、哪些动物想做新首领,具体又是怎么做的呢?现在我们先来了解它们的生活习性(课件出示这几种动物了解)。自读课文,提出要求:从头到尾借助拼音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不指读。那哪些动物相当万兽之王呢?指名说后板书这几种动物。最后谁成了动物中的新首领呢?你能照着板书用“首先….然后….最后”来说说吗?指名说说。

2、下面我们来看看小动物们上任的过程,出示“第”一个上任的是谁呢?这就是第一次上任的“第”字,与“弟”比较学习,然后区别:第一天的第是什么头?小弟弟的弟又是什么头?第一个上任的是猫头鹰,谁来读读?理解:不得不。谁再来读读,要求注意句子之间的停顿,读后及时评价后理解:熬夜,在文中找到句子告诉我(白天做事,晚上熬夜),如果叫你白天做事,晚上熬夜你感觉怎么样?指名说说(很累、很难受、很辛苦、受不了)这就是叫苦连天,读读叫苦连天,这就是熬夜,学习:熬,指名读读这一自然段,感受天天熬夜,议论纷纷,叫苦连天(及时评价)。

3、猫头鹰上任叫大家天天熬夜,叫苦连天,你们还打算让它当下去吗?好,让它下台,第二个上任的又是谁呢?(袋鼠)指名读及时纠正字音,你们读的时候要让我只点头,不要让我直摇头,把这三个词语连起来说说:跳着、直摇头和苦练,让你们天天跳着感觉怎么样?

4、小动物们不喜欢袋鼠的命令,还要不要他做下去,最后一个是谁来当?齐读,要求:读整齐,注意停顿,看看哪只猴子读得好。把课文读正确、流利有节奏。小猴子只说了一句话,:每个动物都照自己习惯的方式过日子,说说:袋鼠怎么做?猫头鹰怎么做?大象怎么做?

小结:对,这样想干什么就干什么,按着自己的方式过着日子,那你觉得猴子的这个命令好不好?哎呀,我看到小动物们脸上,个个都笑眯眯的,不仅大家都是笑眯眯的,连狮子大王都是笑眯眯的,出示:眯,指导学习。

小学二年级语文《爸爸的老师》优质教案 篇7

文中所写的旧社会劳动人民的苦难与学生所处的幸福生活相去甚远,学生很难理解,因此,课前引导学生收集查找有关资料,教学中要引导学生多读课文,多感悟。

教学目的:

1、学习掌握本课12个生字,理解“万丈深渊、威胁、不声不响、匆匆忙忙、艰难、晃荡”等词语的意思。

2、理解“我”第一次挑煤的经过,体会作者的“劳动的开端”是怎样开始的,并从中得到了怎样的感受。

3、找出文中4个比喻句,体会这些比喻句的用法。

4、理解课文内容,了解旧社会劳动人民的艰难生活,感受我自强自立、刻苦磨炼自己的坚强意志。

教学重点:理解“我”第一次挑煤的经过,体会作者的“劳动的开端”是怎样开始的,并从中得到了怎样的感受。

教学难点:

找出文中4个比喻句,体会这些比喻句的用法。

教学方法:

以读代讲法、引导点拔法、指导朗读法

学习方法:

朗读理解法、合作探究法、自学法、

课前准备:

布置学生查阅一些有关旧社会穷人生活艰苦的小故事和有关作者的资料。 课文光盘

课时安排:

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的:

1、 学习掌握本课12个生字,理解“万丈深渊、威胁、不声不响、匆匆忙忙、艰难、晃荡”等词语的意思。

2、 初读课文,初步了解课文内容,给课文分段。

3、找出第一段中两个比喻句体会表达的意思及在文中的用法。

教学重、难点:初读课文,初步了解课文内容,给课文分段。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

教学方法:以读代讲法、朗读法体会法

学习方法:朗读理解法、合作探究法、

教具准备:小黑板

教学流程:

一、谈话创设情境

同学们,我们今天的生活不愁吃,不愁穿,非常幸福,可是,大家知道吗?在旧社会,许多穷人的生活却相当的艰难。这节课,让我们一起走进旧社会一个12岁的孩子,看看一个12岁的孩子是怎样开始艰辛的劳动,帮家里谋生的。

二、解题激疑,揭示新课

1、“开端”是什么意思?“劳动的开端”是什么意思?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劳动的开端》。

2、读了课题,你产生了哪些疑问?

这是一次什么样的劳动?作者什么时候去参加劳动的?为什么把这次劳动称为“劳动的开端”?通过这次劳动反映了什么……

三、学生交流作者的资料,了解背景

四、初读课文,了解大意

1、播放课文范读光盘,思考。

这篇文章写了一件什么事?作者先写了什么?再写了什么?最后又写了什么?

作者先写自己小时候家里穷得揭不开锅,为了解除饥饿的威胁,决心去挑煤。再写第一次挑煤的经过。最后写第二天又去挑煤,从此走上了艰难的生活道路。

五、再读课文,扫清字词障碍。

(1)、自由轻声地朗读课文后,指名认读生字新词。找出哪些是形声字便于记忆。对一些形近字进行比较学习。联系字义学习“歪”字。说说自己对“万丈深渊、威胁、不声不响、匆匆忙忙、艰难、晃荡”等词语的理解。

(2)、给多音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cang zang )

煤藏( ) 宝藏( )

(tiao tiao )

挑( )战 挑( )脚

(de de dei )

半夜得( )动身 得( )了吧

( luo la )

降落( ) 落( )在后头

讨论:

作者的“劳动的开端”是怎样开始的?课文从哪儿到哪儿写了“我”第一次挑煤的情景?画出表示时间顺序的词语,理出一个简要的提纲。引导学生给课文分段

半夜动身去挑煤,到了地方,办事的人还在睡觉;天亮后,挑煤赶路,越走越黑;

午后继续赶路,因为太累了,人被绊倒,煤撒了一地;

太阳落山了,挑着空筐回家。

3、作者参加的是怎样的一项的劳动?用文中的一个词来回答。

六、引导学生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自由读、指名读)

七、布置作业

1、熟读课文三遍

2、抄写词语。

板书设计:

劳动的开端

揭不开锅

第一次挑煤

第二天又去挑煤

教学目标:

1、围绕“艰难的挑煤之路”尝试探究,研读课文第一次挑煤,体会作者的“劳动的开端”是怎样开始的,并从中得到了怎样的感受。

2、激发学生用个性化的朗读来表现自己的感悟,培养语感。

3、根据“我”回家后与母亲的对话,揣摩人物的内心世界,体会“我”的坚强。4、通过学习,了解旧社会穷人的苦难。感受“我”自强自立、刻苦磨炼自己的坚强意志。

教学重点:

1、理解“我”第一次挑煤的经过,并从中得到了怎样的感受。

2、 联系上下文理文中的四个比喻句的用法。

教学难点:

在没有生活体验的情况下体会作者的苦难。围绕问题探究,读悟有关句子,体会“我”所受到的苦难,体会“我”的坚强。

教学方法:引读品悟、启发

学习方法:读中感悟,小组交流,探讨。

教具准备:

教学流程:

一、激趣导入

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劳动的开端》这篇文章,下面我们跟随作者一路挑煤,请看作者第一次怎样挑煤的

二、细读课文,学习第一段

1、轻声朗读课文第一段,思考:这一段先写什么?再写了什么?最后又写了什么?

作者家里穷得揭不开锅,要用劳动来解除饥饿的威胁最后写“我”去约小赵一起挑煤。

2、课文中哪些词语说明了劳动人民生活的艰难?用“--”划在文中。

重点读议比喻句,教师点拨。

(1)“看着一家人挨饿,我心里像油煎一样”

①如果不打比方,使句子意思不变,还可以怎样说?

看着一家人挨饿,我心里很难过。

②这两种说法到底哪种好?为什么?用打比方的说法写出了“我”心里的难过程度。说明才十二岁的吴运铎就已经感受到生活的艰难和有了为家庭分担忧愁的愿望。

③有感情的朗读。

(2)“工人进出……从窑里拖出来”

①变换说法。

工人进出连腰也伸不直,趴在地上爬进去挖煤,又趴在地上把煤挖出来。

②比较体会

用打比方的说法能突出挖煤工人劳动条件太差,干活太累,资本家简直不把工人当人待。

③感情朗读

(3)“得了吧……把你压扁了”

①变换说法

得了吧!你也挑得动煤?你这么瘦,不要让扁担把你压扁了。

②比较体会

用打比方的说法写出了“我”当时身体瘦小,无法承担挑煤的中获,但生活所迫,只好硬着头皮去挑。

③感情朗读

三、研究“第一次挑煤”

自由朗读课文思考。

1、说说作者是按什么顺序叙述第一次挑煤的经过。

2、课文中那些词句说明了挑煤劳动的艰难?用“--”划在文中。

重点读议比喻句,教师点拨。

(1)“睡的正熟……浑身疼痛”

①变换说法

睡得正熟,我忽然摔了下来,重重地摔在地上,浑身疼痛。“原来桌子被人抽掉了”这里的“抽掉”使你感受到了什么?

②比较体会比喻句

用打比方的说法进一步说明“我”被摔得很重,很痛,这反映了矿上办事员得冷酷无情,旧社会人与人之间关系的冷漠,穷人的孩子到处受欺侮。

③感情朗读

(2)“肩上的煤筐……打秋千”

①变换说法

肩上的煤矿来回晃荡,一会儿往前,一会儿往后。

②比较体会

用打比方的方法写出了人小体弱的吴运铎挑煤的不容易,反映出挑煤劳动的艰难。

③感情朗读

(3)“红肿的肩头……一样疼”

①变换说法

红肿的肩头很疼。

②比较体会

用打比方的说法写出了肩头疼痛难忍的程度,说明了挑煤劳动的艰苦。

③感情朗读

四、质疑想象、写话分析“坚强”

1、谈话质疑,引导想象。

出示对话:当 “我”带着浑身的伤痛一头倒在床上,细心的母亲给“我”打来洗脚水,我却怕被母亲见到伤口而不愿洗,反而说“我明天还去挑。”;母亲问“我”吃过饭了吗? “我”却答“我不饿。”同学们, “我”回家后与母亲的这番“平静”的对话。当“我”回答“我不饿。”后,对话戛然而止。随着这番对话的结束,母子俩的心情也随之而静了吗?

2、小组讨论后指名说:不平静的原因。

请认真读读刚挑完一天煤的“我”和母亲的这段看似平静的对话,感受一下这母子间不平静的复杂心理,体会一下这母子间的感情。你猜其实他们在心里和对方说着什么呢?

3、写话练习:(自由选择一个内容写一段话)

A、孩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B、妈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是啊,作者故意平静地、不加任何描绘地记叙了“我”挑煤回家后与母亲的对话,透过这简短的文字我们走进了母子俩“汹涌澎湃”的内心世界。你觉得小时候的作者是个怎样的孩子?(坚强、懂事)

五、学习第三段,加深认识

1、指名读第三段:思考:为什么作者的肩膀又红又肿,第二天还去挑煤?

作者年龄虽小,但意志坚强,困难再大也吓不倒它,一定要用劳动来解除一家人受到的饥饿威胁;可以看出万恶的旧社会穷人确实没法活,作者虽是一个孩子,正是在校读书的年龄,但也不得不挑起生活的重担。

2、读读“从此我走上了艰难的生活道路”,说说“从此”是什么意思,为什么把第一次挑煤称作“劳动的开端”?

因为挑煤是作者参加的第一次劳动,而且又以此走上了艰难的生活道路,所以把这件事叫做劳动的开端。

六、拓展延伸

1、了解作者及《把一切献给党》。

大家知道吗,那个个性坚强的少年名叫吴运铎。正是从小经受过这么多的磨难,锻炼出了顽强的意志,才使得他在抗日战争爆发时,英勇地参加了新四军;解放战争时期又参与制造武器,表现突出;解放后,他把自己的经历写成传记《把一切献给党》。《劳动的开端》就节选自这本书。这本书被称为“生活的教科书”,他本人也被称为“中国的保尔`柯察金”。

七、布置作业

1、推荐课外读物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

2、写一写学了《劳动的开端》一课后的感想。

板书设计:

劳动的开端

揭不开锅:决定去挑煤 用劳动解除饥饿的威胁

路远 滑

受 人 欺 负 艰难

第一天 肩膀肿 破 坚强

胳膊 脚 受伤 ↑

小学五年级语文《草原》优质教案 篇8

这篇精读课文是一篇叙事散文。文章主要记述了作者到内蒙古草原访问时所看到的美丽景色和蒙古族人民热情欢迎、盛情款待来访各族同胞的动人情景,反映了各族人民团结友好的深厚情谊。

全文按照访问的顺序可以分为两大部分。

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讲作者初次见到草原的美丽景色和感受。这一部分是写景,作者用简练、生动的文笔描写了草原的美丽景色。

第二部分(第2—5自然段),讲作者访问草原的经过。作者按照“远道迎客——蒙古包外——蒙古包内——联欢话别”的顺序,描写了蒙古族人民热情欢迎、款待远客的情景。这一部分是叙事,语言朴实、流畅,耐人寻味。

二、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9个一类生字,积累词语,运用关联词语造句。

2.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第1自然段。

3.理解课文内容,感受内蒙古大草原的美丽景色和蒙古族人民的热情好客,体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友好的深厚情谊,培养热爱中华民族大家庭的思想感情。

三、教学重点:

1.通过引导学生自主读书,用心感受和体会草原的美丽景色和蒙古族人民的热情好客。

2.背诵课文第1自然段。

四、教学难点:

体会文章按照空间位置、事情发展、思想感情三条叙述的特点。

五、课前准备:

1.布置同学搜集老舍先生的简历和他的作品。

2.搜集有关草原的文字资料、图片、歌曲等。

六、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1.同学们,你们看见过草原吗?谁想给大家介绍一下。(学生自由谈自己心中的草原)

2.草原辽阔无际、一碧千里、牛羊肥壮、野花遍地,现在,让我们一起走进草原吧。(出示草原美景图或放映草原的录像片)

3.看到片中的景色,你们有什么感受呢?

4.是的,我国现代的大作家老舍先生正是带着这种感觉写下了今天我们要一起学习的第十七课《草原》的。

5.板书课题:17 草原

(二)初读课文,理解大意

1.教师范读课文。

2.学生自由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还要注意读书姿势要正确。

3.指生读生字、生词,教师及时正音。(可采用指名读、轮读、齐读等方式)

4.你觉得哪个生词的意思比较难理解,而你已经理解了,介绍给大家。教师引导学生理解个别生词意思:翠色欲流、一碧千里、墨线勾勒等。

5.你觉得哪个生字容易写错,请提醒大家。

6.指生逐段朗读课文,及时纠正读错的字词。

7.默读思考:课文的每个自然段讲的是什么内容?一会儿把你读懂的自然段读给大家听。

8.学生读书思考后回答问题,教师及时板书:

第1自然段:草原美景和作者的感受(写景)。

第2—5自然段分别写:远道迎客、蒙古包外、蒙古包内、联欢话别(这部分叙事)。

(三)精读课文,理解和体会草原美景

1.初读课文后,草原给你留下怎样的印象?

2.围绕草原“景色美”学习课文第一自然段。你从哪些字词、句子和段落感受到草原的美丽景色。

3.引导学生从作者对草原景色的描写和自己的感受两个方面,品味草原美景。描写:天空、空气、一碧千里,而并不茫茫,小丘线条柔美,羊群,等;感受:总想高歌一曲,表示我的愉快,既使人惊叹,又叫人舒服,既愿久立四望,又……,骏马和大牛静立不动,好像……,等。

4,在引导学生理解内容的同时,进行朗读和背诵指导。

5.指导学生课上背诵课文第一自然段。

(四)学习课文第二部分(第2—5自然段),体会和感受蒙古族人民的热情好客

1.指生朗读课文。

2.默读思考、标划:你从哪里体会到了蒙古族人民的热情好客?

3.学生汇报,教师及时引导、归纳。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去体会:

(1)远道迎客——一群马,男女老少穿着各色的衣裳,几十里外欢迎远客,等。

(2)蒙古包外——许多匹马,许多辆车;也不知道谁的手,总是热乎乎的,握住不放,握手再握手,笑了再笑,等。

(3)蒙古包内——一点儿不拘束,不大一会儿,干部、七十岁的老翁向我们敬酒,再举杯,再回敬,鄂温克姑娘既大方,又有点羞涩,等。

(4)联欢话别——饭后,小伙子表演套马,摔跤,姑娘们表演民族舞蹈,太阳已经偏西,谁也不肯走,等。

4.面对蒙古族人民的热情好客,“我们”有哪些表现呢?(引导学生从课文的描写中,体会客人们的表现——有礼貌,亲热,一点儿也不拘束,依依惜别)。

5.指导学生朗读自己喜欢的段落。

(五)延伸拓展

1.引导学生理解“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的含义。

2.在话别的时候,主人会对客人说些什么?客人又会对主人说些什么?如果客人中有北京人,有新疆人,等等,他们会对主人说些什么呢?

3.本文只是表达蒙古族和汉族人民的团结互助吗?如果不完全是,那么,老舍先生还想表达些什么?(引导学生理解本文要表达的各民族团结互助,情谊深厚的主题)

七、教学结束:

作业

1.书写字词。

2.背诵第一自然段。

小学一年级语文《鞋》优质教案 篇9

1、学会“把、哥、都、依、安、享、受”8个字,会认“鞋、脱、船、静、港湾、温暖”8个字。认识3个偏旁“父、阝、宀”。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通过学习课文,使学生感受亲情,体会家庭的温暖,知道家庭的温暖需要大家共同营造。

教学重难点:学会8个字,背诵课文。

教学准备:生字词卡片、鞋柜图片

教学时间: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在文中标出生字,读准字音。

1、自由读课文,标出生字,并读准字音。

2、同桌互读,互相听听字音是否都读准了,互相帮一帮。

二、在“摆鞋子”游戏中巩固生字读音。

1、创设情境 出示生字卡片,读对一个字,就将这张卡片放到鞋柜里。

2、想一想鞋子一家会说什么?谁能说一说?

3、鞋子是一家人,我们一家人在晚饭桌上聊些什么呢?再读读课文。

4、出示图片,学生感受温暖的家,自己练习读第二节诗。

5、充分感受后,完整地读诗。

6、愿意把诗送给爸爸妈妈吗?请试着背下来,回家告诉爸爸妈妈。

四、巩固认读,指导书写。

1、抽读去掉拼音的生字,巩固生字认读。

2、在小组里识记要学会的字,代表在全班交流。

3、指导观察生字在田字格中的摆法,指导书写。

板书设计: 13鞋

大大小小 依偎

小学二年级语文《爸爸的老师》优质教案 篇10

我的爸爸非常大方。有一次,他的朋友向他借一些钱,说要开超市,爸爸豪爽的答应了,并祝他生意兴隆。至到今天也没还,我问爸爸:“爸爸,难道你不要债吗?“爸爸回答:“没事,大不了再赚回来。”怎么样,我的爸爸够大方吧!

我的爸爸很爱跑步。为什么呢,因为他最近很胖,快跟皮球一样了,所以他立志,一定要减肥。皇天不负有心人,经过他的努力坚持,他终于成功地从180斤减到了165斤。

我的爸爸有一个优点,那就是工作认真。有一次,爸爸从公司回来,就开始算账,9点时(晚上),卧室的摆钟打了9下,爸爸就整理好公文包,准备去公司,妈妈拦住他问;“你去于什么?”“去公司啊,都9点了;快迟到了。”妈妈扑哧一声笑了,爸爸问她:“笑什么啊?”妈妈强忍着笑说:“晚上9点你去干什么?”爸爸说:“晚上9点,我不信,我看看。”这不看不要紧,一看吓一跳!外面天黑的伸手不见五指。

妈妈说:“你呀,别人都是神魂颠倒,你是朝颠暮倒,服你了。”爸爸难为情地笑了。

上一篇:诗歌欣赏:月光下一篇:农业科技推广问题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