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水泥发展状况(精选9篇)
目前我国的水泥企业数量众多,但能和世界级水泥企业抗衡的则是凤毛麟角,从总体上来说其根本原因在于水泥生产工艺落后、整体规模较小。这样不仅难以实现对资源的充分有效利用,而且也难以实现规模经济。“提高自主创新能力,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发展循环经济,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走工业化道路。”是我国“十一五”期间制定的战略规划目标,“十二五”期间这一目标将继续贯彻并执行。因此,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产业,已经成为我国水泥工业发展的核心内容之一。所以作为水泥生产企业如何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通过技术创新、大力推广绿色制造技术并有效发展循环经济,使得企业不断提高市场竞争力、巩固竞争优势,从而进入良性循环、走上一条可持续发展之路。本文重点从水泥绿色制造的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来探讨这一问题。
水泥作为国民经济建设的重要基础原材料,目前国内外尚无一种材料可以取代。作为国民经济的重要基础性产业,水泥工业发展状况已经成为国民经济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建设规模不断扩大,也推动了我国水泥行业快速发展。据统计,1978年我国水泥产量为6千万吨,的水泥产量达到13.5亿吨。水泥产量的迅速增长,从数量上已经基本满足我国大规模经济建设的需要。但整体规模偏小,比如企业平均规模仅23.7万吨;生产集中度仅为16.19;产量大于300万吨的43家企业生产集中度仅占25。我国水泥行业的特点是总体利润水平偏低,波动性大。究其原因主要是由于我国水泥行业集中度低,企业规模偏小,局部区域产能严重过剩,市场过度竞争,以及落后生产力所占比重大,能耗高等诸多因素造成的。随着政策导向鼓励重点企业提高规模和利润率倾斜,未来行业集中度将明显提高,加大产业结构调整,新型干法工艺产量将明显提升,节能环保将达到新水平。另外水泥由于产品的特殊性,其销售受区域销售半径的影响,对企业的规模化生产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影响水泥销售半径的因素很多:企业生产成本的高低、地域内的交通条件、产品采用的运输方式和运输设备、地域内石灰石资源的分布状况、当地国民经济发展水平和居民消费水平等等。在我国东部沿海一带,水泥产品的销售半径可以达到500公里以上;而在中、西部地区,水泥产品的销售半径一般在250~300公里左右,最佳半径应在200公里以内的区域市场。销售半径的存在使水泥具有明显的`区域特征,这种竞争的区域性促使水泥企业在经营的有效经济区域内尽可能做大做强;而水泥产品较高的同质性又使水泥行业成为规模效益显著的行业之一,因此区域化竞争就有可能进一步演变为全国性甚至是全球性的竞争。
随着经济全球化时代的到来,一些国际大型水泥企业开始入驻,对我本土企业构成很大的威胁,那么我们如何做到水泥产业的绿色生产并合理发展循环经济和规模经济,已经成为我们的本土企业能否在这场竞争中取胜的关键砝码。
为此,国家水泥协会明确表示,将继续把产业结构调整作为今后的工作重点,发展培育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大公司、大集团。规模扩张的另一个特点就是新型干法生产线的建设。新型干法具有单条生产线的规模大,技术先进,生产效率高,产品质量高、环保性能好等优点,非常适合大型企业的规模化生产。在发展循环经济方面也有新举措不断出台:据不完全统计,20到现在建成投入运行和正在建设的余热发电项目有30多项,还有许多已签约准备开工的项目估计年内约有50个项目竣工投产。届时将大大促进水泥工业的节能减排。
而发达国家自1990年确立水泥工业可持续发展战略以来,已经把水泥工业发展循环经济看作是实施水泥工业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要途径。日本、德国、美国及欧洲等发达国家对水泥行业废弃物处理和资源再生利用作了具体规定,并相继付诸实施。具体做法就是首先要减少源头污染物的产生量,在生产、使用阶段就要尽量避免废弃物的排放;其次是对于源头不能削减又可以利用的废弃物要加以回收利用,使它们回到经济循环中去;只有那些不能利用的废弃物,才允许作最终的无害化处理。
另外纯低温余热发电是利用窑头窑尾排放废气的余热发电,无需消耗燃料。目前,国外水泥窑纯低温余热发电系统的比例不断提高。20世纪80年代以来,日本70%的水泥企业在新型干法生产线上都设置有余热发电系统,水泥工业余热发电量占自身用电量的比例,在1995年就已经达到43。美国水泥协会在1995年就提出,在降低水泥综合电耗的同时提高余热利用率,争取到新型干法水泥厂的余热发电量基本上满足自身用电的要求。
由此可见,水泥企业如何提高自身的绿色制造水平并有效发展循环经济是使企业能够生存发展、做大做强的必由之路,这就需要水泥企业紧密结合企业的自身发展状况,通过对自身产业结构的调整、加快发展新型干法水泥的同时,大力推行型绿色生产并发展循环经济。这些举措对公司进入高效良性循环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同时也顺应了世界水泥产业的发展趋势。
绿色建材又称生态建材、环保建材和健康建材等。绿色建材是指采用清洁生产技术、少用天然资源和能源、大量使用工业或城市固态废弃物生产的无毒害、无污染、无放射性、有利于环境保护和人体健康的建筑材料。在第十个五年计划中提到了,重点开发“生态水泥”等生态建材产品的生产工艺及装备,改造提升现有生产能力。
所谓生态水泥就是指采用高新技术,利用各种废弃物,包括各种工业废料、废渣以及城市生活垃圾污泥等作为原燃料制造的水泥。废弃物中对水泥工业最具挑战性的是城市生活垃圾和城市污泥,因其数量大且增长快而备受关注。
采用城市生活垃圾和污泥生产水泥能降低废弃物处理的负荷,节省资源、能源,达到与环境共生的目标,能够促进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是21世纪水泥生产技术的发展方向,是解决建材产量的持续增长与生态环境的协调发展问题的重要途径。
1发展生态水泥的迫切性和可行性
水泥窑炉具有燃烧炉温度高和处理物料量大等特点,且水泥厂均配备有大量的环保设施,是环境自净能力强的装备。而城市生活垃圾焚烧灰、污泥的化学成分与水泥生产所用的原料在一定程度上相似。目前的水泥回转窑处置城市垃圾和污泥具备“3T 原则”(足够高的温度T1,充足过量的氧气量T2,足够长的高温反应时间T3)。利用回转窑处理危险废弃物不仅是安全可行的,而且具有以下优势:
(1)有害有机物分解率高。回转窑内气体温度在1 350~1 650 ℃,甚至更高; 燃烧气体在高于800 ℃下停留时间大于8 s,高于1 100 ℃下停留时间大于3 s ,湿法回转窑中,气体在1 400~1 600 ℃下停留时间在6~10 s,燃烧气体在回转窑中总停留时间在20 s左右,并且窑内物料呈高湍流化状态;在燃烧过程中或过后有富余的氧存在,因而废料中的有害有机物成分焚烧率可达99.999 %以上,即使稳定的有机物也能被完全分解。
(2)回转窑内无论是耐火砖还是原料、窑皮、熟料,均为碱性,因而可有效吸收和抑制SO2,Cl2等的排放。还可将废料中可能存在的重金属元素转变成难溶的化合状态,固定在熟料的结构中,不需要对含重金属的焚烧灰渣再进行处理。起到了尾气净化和重金属高温固化的双重作用。
(3)完全回收利用了废物中的热值,节约了能源。
(4)湿法窑若用废弃物作为燃料可提高相对于用传统燃料的干法窑的竞争力。
(5)整体排放到大气中的CO2减少了,当废弃物在焚烧炉中燃烧时,CO2的排放是附加在水泥窑排放量上的。但当作为水泥窑废物衍生燃料燃烧时,由于同时起到了部分燃料的燃烧作用,节约了燃料,也就减少了CO2的排放量。
通过试验和测试,发现水泥回转窑在处置城市垃圾和污泥是可行的,不仅处置了城市垃圾和污泥,又节约了能源,并减少了CO2排放量,一举多得,是一种两全其美的水泥生产途径。达到与环境共生的目标,能够促进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2国外研究现状
自20世纪70年代开始世界上发达国家开始研究利用水泥窑处理废弃物生产生态水泥,拥有成熟的经验。
加拿大的Lawrence水泥厂在1974年进行了首次试验,试验表明聚氯苯基等化工废料在回转窑中焚烧是安全的。
美国的Peerless,Lonestar,Alpha等10多家水泥厂先后进行了试验。在试验中对排放的尾气的环境监测表明:主要有毒有害有机物的焚毁率99.99 %以上,颗粒物、HCl、SO2、NOx的排放量与不用替代燃料时没有多大区别;窑内碱性环境可中和氯化物废料燃烧时产生的氯化氢。通过试验表明,水泥窑焚烧可燃性废物不但节约了能源,且对环境、水泥质量均无影响。
瑞典Nordic水泥公司所属的Euroc废弃物回收治理公司有一条大型生产线,回收加工各种废油和化学溶剂以用作水泥窑二次燃料;Nordic公司已经在它的Slite水泥厂采用了废橡胶、废塑料为二次燃料,以替代部分煤粉。
瑞士的HCB Rekingen水泥厂1996年4月成为世界上第一家具有利用废料的环境管理系统的水泥厂,并得到ISO14001国际标准的认证,它为规划、实施和评价环境保护措施提供了可靠的框架。
日本有关研究人员将城市垃圾焚烧灰和下水道污泥一起作为原料来生产生态水泥,不仅减小了废弃物处理的负荷,还有效利用了资源和能源。日本的一条日产50 t 生态水泥的干法回转窑生产线,垃圾焚烧灰和污泥及含铝的工业废料占原料的60% ,烧成温度只在1 000~1 200 ℃,节省大量原料、燃料消耗。由于原料含氯量很高,在水泥生产中容易造成窑、鼓风机上挥发份的沉积,所以该厂采用了生料成球工艺,并安装了一种新型预热器以免料球爆裂,还可提高热交换率,尾气经过急冷后用熟石灰中和、活性炭吸收后毒性组分几乎完全被袋式收尘器收集,不会造成尾气污染 。日本已建成的另一座设计年产量为11万t的生态水泥厂,用0.6万t垃圾焚烧灰和0.8 t石灰石可制造1 t水泥。在垃圾焚烧灰用作水泥原料之前,该厂还通过重金属回收系统从中分离和回收铜、铅、锌等金属成分,经过回转窑1 350 ℃的高温烧结,其中的二恶英等有害物质被分解,将城市垃圾焚烧灰这种原本需要填埋的废弃物变成了有用的建设资源。垃圾焚烧灰中的Cl元素被吸收并固定于水泥的矿物骨架,不会轻易溶出。重金属也可通过旁路放风的方式分离出来,窑灰喷雾成浆,在浆体料库中经过处理得到铅和铜,分离出的重金属将进一步精练还原,剩下的废液经过中和后排放出厂。尾气急冷后,通过活性炭消石灰除掉SOx和HCl,然后通过收尘器排出。
近10年来,国外的水泥企业敏锐地意识到新经济时代的需求,采取积极策略,适时地进行了正确的自我定位与转型,成功地进行着对传统水泥工业的技术升级、创新、重组与整合,逐步实现了传统水泥企业向环保型企业的战略转型,广泛地与其它工业组成仿生群体或生态工业园,协同处置和再循环利用全社会的固态废弃物,包括各种工业废料、废渣以及生活垃圾等,为消解其对环境的压力作出了贡献。
3国内研究现状
虽然我国利用危险废弃物来生产水泥尚属起步阶段,我国的科研工作者在废弃物代用原料方面也作了一定的研究工作。
有研究人员将苏州河底泥全部代替粘土质原料进行了煅烧试验,烧成制度与普通熟料相同。生产出的熟料凝结时间正常,安定性合格。测试结果表明熟料以C3S,C2S,C3A和C4AF为主导矿物,岩相结构和普通水泥熟料基本相同,熟料中f-CaO和方镁石很少,具有优良熟料的特征。用等离子发射光谱仪进行了浸出液重金属浓度分析,表明浸出液中砷、铅、镉、铬的含量远低于国家标准规定。
上海建材集团水泥企业仅1998年和1999年就分别处理各类废弃物93万t和98 万t,为当年水泥生产总量的56%和70%。上海水泥厂用龙华水质净化厂污泥代替粘土生产水泥。水泥熟料的率值控制在与不掺污泥一样,熟料烧成制度与普通硅酸盐熟料也基本相同。采用水泥窑旁路放风打破窑内废气的循环富集,再将这些窑灰作为水泥混合材使用。对水泥进行的混凝土性能试验表明用掺污泥与不掺污泥所生产的水泥拌合的混凝土结果相近。对废气中部分污染物的浓度进行监测的结果表明排放浓度低于排放标准。对混凝土做重金属浸出试验表明:重金属离子的浓度未超出国家标准,这是因为熟料矿物的晶格、硬化水泥浆体及混凝土中致密的孔结构阻止了溶解在硬化水泥浆体孔隙中的重金属的释放。上海金山水泥厂成功利用水泥窑焚烧危险废物,现已取得“经营许可证”。
金隅集团北京水泥厂利用水泥窑焚烧处置有毒、有害废弃物也已取得了一定成果。目前北京水泥厂用水泥窑余热烘干污泥并通过回转窑把污泥做为原料和燃料生产水泥是一个很好的无害化和资源化方式,污泥经过预处理干化后,在水泥回转窑中焚烧,不但可做为水泥的燃料和原料,而且可彻底消除病菌、有机物、重金属的污染,是一种处理成本低,无害化彻底并充分资源化的技术。该项目的技术路线得到专家的认可并取得了市科委的支持。
4生态水泥的发展趋势
水泥是建筑材料的最大分支,每年要消耗大量的资源:石灰石,石膏等原料。实践证明,以大量消耗资源、粗放经营为特征的传统建材工业发展模式已经难以适应时代的发展要求,必须代之以资源节约、污染最低、质量效益高、科技先导型的可持续发展的生态环境建材工业模式。生态环境建材工业发展的核心在于,它把保护环境作为自身的内在要素,纳入其发展过程之中,而不是留给社会承担或留给专门的环境部门去处理,这是与传统建材发展模式的显著区别。当前,生态水泥发展的趋势可以归纳为以下三点:多功能化、复合化、多样化。单一建材的特性和功能往往难以满足生态建筑对建材综合性能的要求,应用材料复合化技术,通过加和效应、光催化效应和耦合乘积效应,开发出传统的建材中不存在的新功能,或获得远高于单一材料的综合功能。通过调整产品结构、提高产品质量、降低砼中水泥的消耗量及市场对水泥熟料的需求量;通过实现产品的多样性,满足不同工程要求、提高材料使用效率。如进行高性能生态水泥及高活性生态水泥的研究与生产,可以达到利用少量高性能生态水泥替代目前普通水泥的使用效果,应成为当前生态水泥产业发展中产品结构调整的发展重点。为此,生态水泥的发展应充分结合材料科学、环境科学、生物科学、健康科学等学科,不断开发出污染少(甚至零污染)、低成本、多功能、多品种、应用广泛的新型生态水泥。 [ID:6710]
参考文献
[1]徐永模.绿色建材的发展:从概念到实践[J].中国建材,2005,(6):18-21.
[2]高艳玲.我国生态建材研究现状与发展战略[J].中国建材,2006,(1):61-62.
[3]袁文献,何宏涛.以水泥工业处理废弃物促进循环经济发展[J].安徽科技,2006,(1):26-27.
[4]范方禄,陈益民.论利用城市污泥烧制水泥的迫切性[J].中国建材,2005,(6):76-79.
[5]刘群芳,信颖.生态水泥研究的现状和进展[J].辽宁建材,2009,31(6):29-30.
[6]李湘洲.国内外城市垃圾处理的现状与趋势.粉煤灰[J].2000,12(1):31-35.
在坐享大兴土木带动的经济增长的同时,大量水泥生产所带来的环境污染也与日俱增。传统水泥在生产过程中会导致温室气体的排放,每加工1吨水泥约产生0.8吨的二氧化碳。当最终与水混合用于建筑时,虽然每吨水泥能吸收约0.4吨的二氧化碳,但仍然少于生产过程中的碳排放,这意味着每吨水泥的碳足迹为0.4吨,由此而产生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占到了全球温室气体排量的5%。响应全球减排的热潮,英国、巴西和澳大利亚的三家公司分别发明了三种不同的“绿色”水泥,让水泥从制造二氧化碳的“刽子手”变身吸收二氧化碳的功臣。
英国Novacem公司发明的新型环保水泥以镁硅酸盐为基础原料,生产在约650℃的低温运行,比传统水泥需要的热量少,这使得每吨水泥在生产过程中只排放大约0.5吨二氧化碳。在随后的硬化过程中这种水泥则能吸收0.6吨二氧化碳,从而避免产生碳足迹。全球储量高达10万亿吨的镁硅酸盐资源让Novacem的环保水泥不愁原材料,而化学性质的生产工艺,更意味着各种含镁成分的工业副产品也可作为生产原料,这些都让这种新型水泥的全球推广具备了充分的可行性。
巴西卡莱拉公司则是从水泥的生产技术着手,采用催化而不是加热处理,不仅大大减少能量消耗,而且每生产1吨卡莱拉绿色水泥能吸收半吨二氧化碳,从而降低温室气体的排放。
1978年改革开放的实施为现代中国的崛起拉开了历史性序幕.然而,伴随着全球化浪潮,中国的崛起带来的不仅是正外部性,还有负外部性.因此,面向21世纪的中国国情是制定中国长期发展战略的依据.同时,中国的`发展模式经历了从计划经济时期、经济转轨时期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时期的三次重大调整,推进了由黑色发展到绿色发展的战略创新.实践证明,追求具有中国特色的绿色发展是21世纪中国崛起的必由之路.
作 者:胡鞍钢 门洪华 Hu Angang Men Honghua 作者单位:胡鞍钢,Hu Angang(中国科学院)
门洪华,Men Honghua(中共中央党校)
中国水泥工业的历史和发展(上)
我国水泥工业已有1的.历史,近20多年来取得了飞速发展并取得了巨大成绩,但是我国水泥工业仍存在着结构严重不合理的情况,随着新经济时代的到来,我国水泥工业不单有很大的发展机遇,同时也受到了资源与环境、国际竞争和社会进步的挑战.我国水泥工业正在大力发展新型干法水泥生产技术和装备,加速中国水泥工业结构调整,并将逐步纳入节能型、环保型和资源型的运行轨道,沿着绿色水泥工业的发展道路前进.文章介绍了中国水泥工业的历史情况,并对我国水泥工业现状和发展趋势进行了阐述.
作 者:韩仲琦 作者单位:天津水泥工业设计研究院,天津,300400 刊 名:中国水泥 英文刊名:CHINA CEMENT 年,卷(期): “”(8) 分类号:F407 关键词:水泥工业 历史 环境保护 新型干法水泥技术 可持续发展 发展趋势国经贸资源〔2001〕1022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计划单列市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经贸委(经委),国务院有关部门,有关协会,有关地方散装水泥办公室:
为贯彻落实党的十五届五中全会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纲要》精神,进一步推进散装水泥的发展,我委组织制定了《散装水泥发展“十五”规划》,现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情况贯彻落实。
国家经贸委
二○○一年十月十日
散装水泥发展“十五”规划
发展散装水泥具有节约资源,保护环境,促进水泥工业结构调整,改善劳动条件等多方面的综合经济效益。为贯彻落实“十五”计划纲要,促进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特制定散装水泥发展“十五”规划。
一、散装水泥发展现状
水泥散装量、散装率增长较快。“九五”期间,我国散装水泥继续保持了快速、健康的发展势头。2000年,全国散装水泥生产量为11,120万吨,比1995年增长190.64%,散装率由1995年的13.1%上升到19.07%,提高6.97个百分点。据测算,“九五”期间累计生产散装水泥4.28亿吨,是“八五”期间的1.9倍,年均增长13.7%。相当于节约木材1,412万立方米,节电31亿千瓦时,节煤334万吨,节水5亿多立方米,减少固体废弃物排放258万吨,减少水泥损失2,140万吨,创综合经济效益193亿元。
散装水泥综合配套能力明显增强。2000年,全国散装水泥设施的综合配套能力为1.2亿吨,比1995年的6,200万吨增长近1倍,其中,专用汽车1.4万多辆,专用火车4,861节,专用轮船1,017艘,发放库容量617万吨,固定接收库和流动罐总容量达到306万吨。“九五”期间散装水泥设施设备综合配套能力年均增速为14%。另外,预拌混凝土生产能力已达到1.47亿立方米,散装水泥和预拌混凝土联动发展格局正在形成。
政策法规建设有新突破。“九五”期间,国务院批转了原国内贸易部等六部委关于《进一步加快发展散装水泥的意见》(国函〔1997〕8号),成为指导我国散装水泥发展的纲领性文件,财政部印发了《散装水泥专项资金管理暂行办法》的通知(财综字〔1998〕157号),明确了散装水泥专项资金的性质、征收对象和标准,进一步规范了资金的管理;各项规章制度不断健全,先后制定了《目标管理责任制实施办法》、《统计人员岗位标准和评比奖励办法》、《铁路专用车辆管理办法》等;全国18个省、区、市结合本地实际,颁布了加快散装水泥发展的政府令。散装水泥管理工作开始步入科学化、法制化和规范化的发展轨道。
散装水泥示范市、县活动取得新进展。根据我国国情,大力发展预拌混凝土是大、中城市发展散装水泥的必由之路;普及散装水泥网点建设,实现生产、销售、运输一条龙服务,是推动农村使用散装水泥的基本途径。“九五”期间,各市、县按照《“九五”期间全国城市发展散装水泥示范市考核标准及验收办法》和《“九五”期间全国农村发展散装水泥示范县(市)考核标准及验收办法》,积极开展创建示范市、县活动,目前已有23个市、县验收合格,成为全国发展散装水泥示范市、县。直辖市散装水泥供应率超过70%,地级以上城市超过40%;农村示范市、县散装水泥使用率超过50%。通过总结推广这些市、县的经验,有力地推动了散装水泥的发展,起到了典型示范引路,带动全面发展的作用。
散装水泥发展仍处在初级阶段。与国际先进水平相比,我国水泥的散装率仍然很低,到2000年仅为19%,而工业化国家一般经过二十多年的发展,在二十世纪七十年代初就基本实现了水泥散装化(散装率达70%以上);目前我国每年生产袋装水泥4.7亿吨,如果采用纸袋包装,浪费的包装纸折合优质木材1,551万立方米,加上水泥损失,每年的经济损失达212亿元;每年排放固体废弃物283万吨,占全国固体废弃物总量的6%,进入空气中的水泥粉尘达236万吨,不但浪费水泥资源,而且对城市环境造成了严重污染,是城市主要的空气污染源之一。此外,人们的思想观念,管理水平,技术水平和人员素质等与实施可持续发展的要求都还有不小的差距。
二、“十五”散装水泥发展面临的形势
“十五”时期是实现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第三步战略目标和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关键时期,我国在近期还将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散装水泥面临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和挑战。
“十五”时期我国将全面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更加重视节约资源,保护环境,改善城市环境质量和加快城乡生态建设,这为散装水泥发展创造了良好的宏观环境,同时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以提高经济效益为中心,加快传统工业的改组改造和水泥工业结构调整,为散装水泥的发展创造了十分有利的基础条件;为扩大国内市场需求,拉动经济增长,国家将进一步加大水利、交通、能源等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城市化进程,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将为散装水泥的发展创造巨大的市场空间;随着全社会生态和环保意识的日益增强,对城市环境质量尤其是空气质量的要求将越来越高,国家将加强环境污染综合治理,为散装水泥的发展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北京“申奥”成功以及各地区、各部门采取措施支持北京举办2008年奥运会,将有效地拉动经济增长,同时也为散装水泥发展带来新的契机。
在看到发展机遇的同时,还要清醒地认识到“十五”发展所面临的巨大挑战。目前我国水泥的散装量、散装率还很低,与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要求差距很大。如何在较短的时间内,使我国散装水泥的发展上一个大台阶,是“十五”期间发展散装水泥工作面临的最大挑战;我国水泥企业生产规模小,产业结构不合理;建筑单位施工技术和手段现代化程度不高;散装水泥技术装备较为落后,技术开发能力不强;职工队伍观念更新相对滞后,思维方式和工作方法短期内难以适应市场经济条件下发展散装水泥的要求;我国即将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水泥企业将面临来自国外企业的激烈竞争。这些都是“十五”期间散装水泥发展面临的挑战。
三、指导思想与发展目标
(一)指导思想。
认真贯彻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以节约资源,保护生态环境为目的,以水泥工业结构调整,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和加快基础设施建设为契机,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科技进步为支撑,大力提高水泥散装量,加快发展预拌混凝土和干粉砂浆,实现散装水泥持续、快速、健康发展。
(二)发展目标。
到2005年,全国散装水泥生产量由2000年的11,120万吨增加到20,280万吨,水泥散装率由19%提高到31%;散装设施综合配套能力由2000年的1.2亿吨提高到2.34亿吨。
到2005年,预拌混凝土生产能力要达到3亿立方米,预拌混凝土占混凝土浇注总量的比例达到20%,其中大中城市要达到50%以上。直辖市、省会城市、沿海开放城市和旅游城市要积极发展预拌混凝土,2003年12月31日起,禁止在城区现场搅拌混凝土;其他城市2005年12月31日起,禁止在城区现场搅拌混凝土。预拌混凝土搅拌站和一、二、三级预制构件厂要求全部使用散装水泥。
四、主要对策与措施
(一)认真贯彻落实国家鼓励发展散装水泥的方针和政策。
国函〔1997〕8号文件,确立了散装水泥发展的方针和政策,是新时期散装水泥发展的指导文件。“十五”期间,要把贯彻落实现行方针政策作为首要任务,抓好现有政策的落实,用足用好优惠政策。并根据当地的具体情况制定实施细则。
同时,还要尽快研究出台《散装水泥管理办法》,积极争取将发展散装水泥的内容纳入《清洁生产法》、《劳动安全法》、《环境保护法》、《大气污染防治法》等相关法规之中;目前还没有出台政府令的省市,应认真研究并积极争取尽早出台政府令,运用法律、法规推动散装水泥发展。
(二)加强征管,提高专项资金收取率和使用效能。
设立散装水泥专项基金是发展散装水泥的一项重要经济政策,也是实现散装水泥发展“十五”规划目标的有力保证,必须认真落实好。散装水泥管理部门要按照国务院281号令的要求,建立必要的监督机制,积极协调有关部门,采取有效措施,加大专项资金的征管力度,提高基金的征收比例。同时要认真总结经验,研究改进基金的使用方式,引导社会资金加大对散装水泥的投入,提高基金的使用效率,充分发挥专项基金政策的宏观调控作用。
(三)提高技术装备水平和综合配套能力。
依靠科技进步,加大对发展散装水泥新技术、新设备、新产品的研制开发和推广应用的投入,加强标准化工作。根据我国国情,注重开发和研制适合中小城镇和农村建设需要的散装水泥和预拌混凝土装备。大力发展散装水泥水路运输设施装备。同时要加强软课题的研究,制定长远发展战略,提高科技对发展散装水泥的贡献率。大力发展预拌混凝土和干粉砂浆,提高散装水泥质量和技术含量。加大对散装水泥技术装备的投资力度,重点支持一些经济效益好,具有示范作用的项目。政策性银行贷款对发展散装水泥的基建与技改项目、专用设备应有所倾斜,在利率上应给予适当优惠,还贷年限上适当延长。还要研究制定有利于吸引外商投资散装水泥设施设备的相关政策措施。
(四)转变职能,提高管理、协调和服务水平。
继续做好散装水泥示范市、县的试点工作。结合建立市场经济体制,研究改进和完善散装水泥示范市、县的管理工作。在认真总结“九五”全国发展散装水泥示范市、县经验的基础上,研究制定“十五”期间发展散装水泥示范市、县的新标准,发挥示范市、县的典型引路作用,推动各地区均衡协调发展。
进一步加强对发展散装水泥的宏观管理,健全和完善各项规章制度,继续实行目标管理责任制,调动各个方面的积极性,共同推进散装水泥的发展。
积极探索市场经济条件下散装水泥管理模式,营造有利于散装水泥发展的市场环境。各级散装水泥管理部门要切实转变职能,提高自身素质和管理水平,为企业做好政策咨询、信息发布等服务工作,帮助企业协调解决发展散装水泥工作中出现的问题。加快信息化、网络化建设,提高管理水平和工作效率。充分利用协会等中介组织,做好政策宣传、技术咨询、信息发布、职工培训、经验交流等服务工作。
(五)强化宣传,进一步深化对发展散装水泥重要意义的认识。
一、“十一五”以来散装水泥产业取得的成效
1、节约能源资源, 减少了浪费。
6年共节约标煤3088万吨, 节约电285亿度。仅节约包装纸就减少优质木材消耗1.3亿立方米, 相当于增加森林覆盖面积约3575万亩。
2、减少污染排放, 保护了环境。
6年共减少大气粉尘排放3980万吨, 减少二氧化碳排放23 656万吨, 减少二氧化硫排放77万吨。
3、有效治理施工扬尘, 全面提高建筑工程质量。
由于通过专业运输车运至工地, 使用时根据施工作业需要, 只须按动开关, 拌合好的预拌混凝土和砂浆就可以直接使用了。对城市PM2.5粉尘治理和降低二氧化碳温室气体排放治理工作能够发挥重要作用。
4、提升劳动效率, 减轻工人劳动强度。
与使用袋装水泥相比, 可提高劳动效率83%;使用预拌混凝土, 施工工期可缩短一半, 降低人工成本50%;使用预拌砂浆, 平均每平方米建筑可节约人工成本15元。其品质高、性能稳定, 有助于提高工程质量。
5、带动相关产业快速发展。
2011年, 全国预拌混凝土产量达到14.2亿立方米;预拌砂浆产量增长3倍以上, 达到1546万吨。据测算, 2011年散装水泥、预拌混凝土和砂浆及相关物流配送行业的总产值达5000亿元以上, 行业增加值约1900亿元, 从业人员数量约70万人。
6、推动农村建设, 改善农民的生产和居住条件。
2011年, 全国农村散装水泥供应量39 630万吨, 使用率由2005年的6%提高到2011年的27%。农民使用散装水泥建房, 平均每平方米可节约15元, 对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落实中央关于加快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7、资源综合利用, 节能减排贡献巨大。
在生产预拌砂浆过程中可以综合利用大量的工业废弃物, 如粉煤灰、矿渣、尾矿, 有助于实现废弃物的减量化和资源化, 促进可持续发展。据统计, 每使用一万吨预拌砂浆可以节约能源90吨标准煤, 节约水泥430吨、石灰340吨、水700吨, 综合利用废弃物粉煤灰850吨, 减少碳排放900吨, 节能减排贡献巨大。
二、散装水泥产业面临的问题及发展方向
1、水泥产业能耗高, 节能降耗压力大。
目前, 在水泥的生产、流通、使用过程中存在许多“高碳排放”行为, 据统计, 2011年我国水泥产量为18.8亿吨, 全国水泥业共耗标准煤2.22亿吨, 排放CO2气体13.93亿吨、SO2和NOX气体139.3万吨以上。水泥的流通和使用是以袋装和现场搅拌为主, 袋装水泥需要大量包装纸和复合塑编包装袋, 消耗大量石油资源。袋装水泥在装卸、运输过程中不仅包装破损, 还会给周围环境带来粉尘污染, 而且在现场搅拌混凝土和砂浆, 不仅给周围带来噪音污染, 而且造成自然生态恶化、环境污染严重, 导致在水泥生产、流通和使用过程中“高碳”特征突出的“发展排放”, 成为我国可持续发展的一大制约。
2、砂石骨料资源供求矛盾加剧, 资源综合利用急需加强。
目前, 工程建设中应用最大量、最广泛的是混凝土, 其消耗的砂石骨料等天然资源也越来越多。一方面砂石已成为所有产品中重量最大的产品, 据估算, 混凝土现在正以每年约50亿吨的速度消耗天然骨料。天然砂主要从旱地和现河道采取, 还有开山破碎方式, 已不能满足需要。随着基本建设的日益发展, 以及环保和可持续发展政策的逐步落实, 在我国不少地区可采天然砂资源逐步减少, 资源短缺愈加成为制约发展的瓶颈因素。另一方面, 大宗工业固体废弃物和建筑垃圾产生量和堆存量不断增加, 目前, 我国每年工业固体废弃物的产生量已经达到近10亿吨, 累计堆存量超过67亿吨, 占用土地达到65 412万m2。同时, 我国是世界上每年产生建筑垃圾最多的国家。据统计, 我国每万平方米在建工程排出的建筑垃圾500~600吨, 拆除的旧建筑产生的建筑垃圾约7000~12000吨, 近几年来我国每年实际产生的建筑垃圾约10亿吨, 而其中45%是废弃混凝土。将工业废渣和建筑垃圾进行无害化、资源化处理, 才是最有效、最根本的解决办法, 而散装水泥产业是消纳各种工业固体废弃物和处置各种垃圾潜力最大的行业之一。
3、清洁生产促进工作需要进一步加强。
目前, 无论在生产控制还是在企业管理上, 水泥和散装水泥行业都具备更加完善的发展模式, 既科学又提高效益, 在保护环境 (减少砂石骨料在生产、贮存和运输过程中对空气和环境造成的污染) , 减少资源浪费 (科学开采, 配合政府有计划地改造利用山丘坡地、增加建设用地、保护自然景观) 方面, 具有科学的发展意识。因此, 促成水泥和散装水泥产业发展砂石骨料行业的融合, 无论对于资源优化配置还是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 都具有深远的意义。延伸散装水泥产业链, 推进水泥、混凝土搅拌站、砂石骨料三大行业有机结合起来联动发展, 形成统一的产业, 对提高混凝土质量及节约原材料, 实现经济增长方式转变都有重要意义。
4、散装水泥产业“十二五”发展方向及重点领域。
发展方向是延伸完善散装水泥产业和供应链, 满足现代建筑业发展的需要;往上延伸发展废矿渣、尾矿石做砂石骨料, 往下延伸发展预拌混凝土、预拌砂浆、水泥材料制品, 横向兼顾发展第三方物流服务等产业实现规模效益, 全面提升行业管理水平和产业实力。重点领域是提高资源综合利用水平, 进一步促进对工业废弃物的综合利用, 提高社会资源利用效率, 保护天然资源。着力促进人工砂的推广应用, 实现天然砂的部分或全部替代, 特别是利用废矿渣、尾矿石等制造细集料。积极利用城市建设、改造中产生的建筑垃圾进行工厂化处理, 以替代天然砂石料。
三、延伸完善散装水泥产业链对发展绿色低碳经济
的积极作用
1、散装水泥产业链建设是发展绿色低碳经济的重要措施。
散装水泥属于低排放、低能耗、低污染的低碳经济模式, 它是以资源的高效利用和循环利用为核心, 把清洁生产和废弃物综合利用融为一体以达到提高能源使用效益的目的。在生产过程中通过专用容器反复使用, 节约包装袋和减少水泥在流通过程中损耗, 以节省包装费用和降低水泥生产过程的资源消耗;在使用过程通过工厂化和集约化生产方式, 把分散粗放型的现场搅拌混凝土和砂浆传统生产方式, 集中起来实现集约型的预拌混凝土和预拌砂浆现代生产方式, 以带动固体工业废弃物的再利用;在流通过程通过发展培育现代物流的新产业, 加快构建与我国水泥发展要求相适应的专业化、社会化、规模化的第三方物流服务体系, 采用高效的现代物流技术, 以进一步降低从水泥生产到使用领域的物流成本。
2、加快水泥“预拌”使用步伐, 实现低碳绿色建筑。
绿色低碳建筑是指在建筑生命周期内, 包括由建材生产到建筑物规划、设计、施工、使用、管理及拆除等系列过程, 消耗最少地球资源, 使用最少能源及制造最少废弃物的建筑物。而水泥的“预拌”使用, 可以大量利用工业废渣作掺和料 (混合材) , 抵消工业废渣对环境产生的恶劣影响, 有效地减轻了环境负荷。如果进一步运用现代科技成果最大限度地提高资源综合利用率, 如对环境负荷最重的三种工业废渣粉工业城市灰、煤矸石、矿渣分别进行热活化、化学活化、机械力活化, 使其潜在的水硬性处在极致的介稳状态, 成为活化掺和料 (混合材) , 则可以使水泥混凝土生产发挥人类文明生产的“清道夫”作用。在经济和环境两方面, 有效利用现有资源, 进一步改善环境, 极大地减少对环境的影响。
3、加大水泥的“预拌”使用力度, 实现低碳生态建筑。
低碳生态建筑是尽可能利用建筑物当地的环境特色与相关的自然因素, 比如地势、气候、阳光、空气、水流, 使之符合人类居住, 并且降低各种不利于人类身心的任何环境因素作用。预拌砂浆可以全部使用人工机制砂石代替天然砂石, 对产品品质没有任何不良影响。人工机制砂石就是将一些矿山开采下来的下脚料或水泥厂尾矿废弃的石灰石或建筑垃圾、煤矸石、钢渣等工业固体废弃物进行破碎筛分, 达到预拌砂浆生产所需的粒度要求。这样既可以利废, 又可以减少环境破坏, 同时预拌砂浆文明的施工方式亦表现出绿色生态施工的特性, 而特种保温砂浆则因其保温、防水、防潮、隔热的特性体现了建材中节能降耗的优势, 因而作为第三大耗能产业———建筑业, 预拌砂浆作为墙体必备材料所表现出的节能降耗效果是十分惊人, 完全符合我国发展低碳经济的理念, 尽可能不破坏当地环境因素循环, 确保生态体系健全运行。
4、加大水泥“预拌”使用力度, 实现低碳可持续建筑。
低碳可持续建筑是指以可持续发展观规划的建筑, 内容包括从建筑材料、建筑物、城市区域规模大小等, 以及与它们有关的功能性、经济性、社会文化和生态因素。水泥“预拌”使用, 主要通过发展预拌混凝土和预拌砂浆来实现低碳可持续建筑, 减少混凝土工程施工过程的污染。混凝土工程施工过程对环境的污染主要是在现场搅拌造成的噪音、粉尘以及浇灌施工的噪声等。减少施工噪音的具体措施包括发展商品混凝土、减少现场搅拌、改进施工工艺, 降低环境负荷, 与环境相融合, 且有利于居住者健康。其目的在于减少能耗、节约用水、减少污染、保护环境、保护生态、保护健康、提高生产力、有益于子孙后代。
四、延伸散装水泥产业链政策导向及保障措施
促进散装水泥产业向绿色低碳发展是一个系统工程, 需建立长效机制。由于工业固体废弃物和建筑垃圾的利用和处理, 涉及到产生、运输、处理、再利用各个层面, 只有统一管理、协同配合、有效联动, 才能形成一个闭合的处理链, 真正实现工业固体废弃物和建筑垃圾的再生利用。
1、完善相关法律法规, 推动散装水泥产业节能、资源综合利用管理等法规制定, 尽快形成推进散装水泥产业节能减排的法制环境。
积极推动《工业固体废物资源综合利用管理条例》立法进程, 将大宗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纳入法制化轨道, 研究建立生产者责任延伸制度, 明确工业固体废物产生和利用企业的责任和义务。
2、健全税收支持政策, 积极推进资源税费改革。
完善和落实资源综合利用和可再生能源发展的税收优惠政策。再生利用企业消化的是城市发展过程中产生的垃圾。目前, 我国循环利用率低, 行业刚刚起步, 需要国家在税收、土地等方面给予优惠政策, 最重要的是保证建筑垃圾无偿送到再生利用企业手中, 降低再生建材产品成本, 提高其价格竞争力。出台政策, 例如减免使用再生建材建筑企业的税收、要求一般民用建筑使用至少15%的再生建材或要求申报绿色建筑使用30%以上的再生建材等, 加快产品的推广应用。同时, 通过设备租赁、融资担保、财政补贴等方式, 推进再生建材行业落后设备更新淘汰和升级改造。
3、强化引导建筑垃圾再生化。
综合利用建筑垃圾是节约资源、保护生态的有效途径。目前, 欧美等工业发达国家在这方面的许多先进经验和处理方法很值得我们借鉴。如将建筑垃圾视为“建筑副产品”, 将其作为可再生资源而重新开发利用。制定《再生骨料和再生混凝土使用规范》, 施行“建筑垃圾源头削减策略”, 即在建筑垃圾形成之前, 就通过科学管理和有效的控制措施将其减量化;对于产生的建筑垃圾则采用科学手段, 使其具有再生资源的功能, 不仅节约垃圾清运和处理等费用, 还能大大减轻城市的环境污染;对于已经过预处理的建筑垃圾, 则运往“再资源化处理中心”, 采用焚烧法进行集中处理, 使垃圾中的各种可再生材料十分干净地分离出来, 再回收利用。建议, 我国目前应抓紧立项开展建筑垃圾综合利用的深入研究与开发工作, 国家和建筑施工企业都应加大资金投入。有关部门应在全国建筑施工企业中, 对在施工过程中产生的建筑垃圾的数量状况, 进行一次大范围的定量定性综合调查统计, 依此制定相应的排放数量标准, 并将其作为衡量建筑施工企业管理水平和技术水平高低的一个重要考核指标。这样才能真正引起人们对于建筑垃圾进行综合利用的足够重视。
4、积极引导建筑垃圾再生行业健康发展。
当然,绿色经济发展过程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就是绿色采购。绿色采购是响应政策号召,促进企业开发绿色产品,实现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必要手段之一。以绿色采购为调控手段可以说是促进环境保护的长效机制。
绿色采购从公共利益角度出发,通过采购节能环保类产品,积极促进环保事业的发展。这是由采购本质所决定的必然责任和政策功能。
从相关规定上看,《政府采购法》也明确规定,政府采购要优先采购节能环保类产品,不节能环保或者生产过程不环保的都不能采购。对于政府绿色采购,财政部与环保部共同协作,相继颁布《环境标志产品政府采购实施意见》及《环境标志产品政府采购清单》。引导和促进绿色生产和消费,对推进“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建设发挥着积极重要的作用。
从执行现状来看,绿色采购的意识已经逐步深入到各个领域,绿色采购金额也在不断增加。如世界银行,据了解,2010年使用世界银行贷发资金进行的绿色采购达252亿美元。在世界银行自身的采购过程中,每年有5亿美元的金额与绿色采购相关。不仅如此,世界银行在项目采购过程中对项目提出了环境评估;在招标文件中制定相应的绿色采购条款,包括评标标准。
虽然绿色采购的执行力度和规模越来越大,但是也面临一些困难和阻碍。例如,国家层面的法律法规如何落实,绿色采购标准如何统一等问题。为此,我们只有改善大的政策环境,才能进一步要求大家提高绿色采购意识,进行绿色采购。我们认为,绿色采购应该注重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在采购时要制定绿色采购标准和采购门槛,让参与采购的供应商了解采购方的需求,并根据采购需求去改善产品的特性及功能;二是设立绿色补贴机制,企业在研制和生产绿色产品时的成本会比以前有所提高,如何调动企业的积极性,就需要一套完备的鼓励政策和资金,更好地促进企业发展绿色产品;三是完善电子化采购系统,通过电子化流程,对绿色采购进行透明式监督,并最终审核采购过程是否符合采购标准。
(供稿单位:中国金融学会金融采购专业委员会)
相关链接
****水泥集团有限公司在短短两年的时间里,创造出了骄人的成绩:2004年集团公司水泥总产量在桦南县水泥厂关停的情况下仍突破61万吨,比2002年增产15,实现销售收入12055万元,比2002年增长8.6,实现税金1709万元(全口径),比2002年增长19.77;集团所属的三厂一矿在十几年没有达产达效的情况下,2003年实现利润1322万元,2004年实现利润1500万元。2002年水泥生产规模与周边市的同行业还是同一起跑线,而到2004年,**集团的水泥产业无论是生产规模还是市场覆盖率均居全省同行业前三的位置,已经同牡丹江水泥厂、哈尔滨水泥厂比肩成为省内水泥行业的强势企业;在生产经营不断创造历史之最的同时,新项目建设更是令人瞩目。在宏观政策不利于水泥行业扩张、银行贷款只有1100万元的情况下,集团新开发了日产2500吨水泥熟料生产线、年产30万吨冶金焦炭、煤气发电等较大项目。在总投资2.7亿元的项目建设中,到2004年末已完成1.8亿元,占总投资的70;预计到2005年末这些项目可全部投产,新的项目群达产后,**水泥集团将进入全省水泥行业前列,成为我市重点财源项目。**水泥集团在短短的两年时间内快速崛起,后劲十足。那么企业的快速崛起凭借的是什么?在调查中我们的突出感受是:敢作为、快作为、善作为是**水泥集团快速发展壮大的关键所在。
一、知难而进求发展需要的不仅仅是一种愿望,它更要有一种不甘人后、敢为人先的胆识和精神,市场竞争,商海搏击,这种胆识和精神会成为一种强大的支撑力。**人正在用忠诚与勤恳诠释着他们的激情——群威群胆敢作为
走进**水泥集团的核心企业---**水泥有限责任公司,我们首先看到的是长长的正在装运水泥的车队。集团副总经理兼销售总公司总经理杨瑞楠介绍:如今在3月份水泥行业淡季就出现销大于产的情况是前所未有的。无论是深入车间实地调研,还是和公司员工座谈,我们都深深感受到,**人的创业激情十分高涨,谋求发展的氛围十分浓厚。
1、敢谋新思路。1998年组建的**水泥集团到2002年上半年累计亏损4000多万元。2002年8月集团公司党委书记、总经理赵君到任时面临着集团公司欠职工工资490万元、欠320万元的税款、欠260万元的电费、其它应付账款2300万元的困难局面。赵君没有被困难吓倒,他坚信:思路决定出路,出路决定财路。赵君围绕企业如何走出困境,下车间与职工座谈、出外考察了解市场、与班子成员反复研究论证,坚持用市场理念,很快廓清了**集团摆脱困境的思路。一是创新管理机制。1998年**集团组建以来,企业的管理机制没有做太大的调整,集团只是宏观管理,三厂一矿的生产经营仍独立运行,各进各的原料,各抓各的生产,各跑各的销售。**集团公司与其核心企业桦南水泥厂机构重叠,集团公司有的机构,水泥厂还有一套,不仅严重影响了工作效率,更重要的是限制了集团优势的发挥。赵君首先对集团公司管理机制进行了大刀阔斧的改革。2002年9月集团公司与桦南水泥厂合并管理机构,减少了管理层次。同时,集团公司强化了统的功能,实行原料采购、生产调度、水泥销售、产品运输、市场价格、销往方位等全部由集团统一负责,集团优势立即得到了显现。他们在桦南县政府支持下,理顺了矿山管理体制,解决了企业多年来一直没有解决的矿石原料面对多家矿主问题,在原料上实行集团统一采购,大大降低了成本。特别是在销售上,集团成立了销售总公司,统一市场、统一价格、统一制度抓销售,既降低了销售成本,又扩大了市场覆盖面。二是调整发展方向。集团明确了发展方向:“做大做强水泥产品主线,做大做长水泥产业延伸链,逐步建成以水泥生产为主,产业构成多元,技术装备先进和管理现代化的大型企业集团”。两年多来,**集团坚持按照这个发展方向新上了一批项目,新开发了一批产品,实现了水泥产量大幅度提升,产业链条迅速延长,改变了过去只生产“325”、“425”标号水泥的局面。新兴产业的发展,不仅项目本身为集团创造了效益,同时有效地接纳了企业改制精减的463名富余人员。更为重要的是,企业打破了单一水泥生产的格局,集团内部形成了联动促进的良性循环,规模和整体实力不断壮大。三是提升技术装备。产品要领先首先技术装备水平要领先。两年来,**集团在技术改造和装备上加大了投入。在2001年“七改一”工程技改基础上,先后投资200万元对原有生产线进行了技术改造,完成了水泥磨助磨机、窑尾提升机和煤粉燃烧器等一系列改造项目,使窑台产大大提高,创全省同窑型产量最好水平;投资210万元创建了高质量、高效率信息网络平台,达到了集团内各办事处及用户网络互连,协同互动,信息共享;投资近百万元,用国内先进的检测设备装备了化验室,达到了标准化管理,被评为黑龙江
省一级化验室。
2、敢瞄大目标。有关资料表明:目前发达国家人均水泥消耗150公斤,中国不到50公斤,而黑龙江还不到15公斤。**人由此看到了市场,看到了潜力,发展的欲望强了,目标大了。一是企业定位瞄准了省内同行业龙头的大目标。从省内水泥行业看,**集团与牡丹江、哈尔滨水泥厂相比,虽然目前设计规模上尚处劣势,但实际生产能
力已经不相上下。**集团把目标瞄在2006年成为省内行业龙头上,定位在这样大的目标有着充分的依据:资源上有条件。集团所属矿山石灰石储量可供扩张后的企业开采100年。质量上有保证。目前**集团的生产工艺和化验检测在全省是最先进的,生产高端产品的技术日趋成熟。市场上有空间。一方面国家的宏观政策限制了一批小型水泥企业的生产;另一方面处于黑龙江东部的区位优势,都将为**实施市场扩张形成有利因素。增产上有潜力。随着日产2500吨水泥熟料生产线和富锦、**、莲江口粉磨站项目的投产,年水泥生产能力可达150万吨,在全省就将处于龙头的地位。如果另一条国家已经批准的日产2000吨水泥熟料生产线在2006年开工建设,龙头的地位将更加巩固。二是项目建设瞄准了循环经济的大目标。在企业生产规模不断扩大的同时,**集团居安思危,他们清楚地认识到水泥是个资源消耗大,污染排放大的行业,如果不坚持走可持续发展之路,企业就难以长久兴旺。一个以项目为载体,实现企业裂变式发展、循环式生产的思路悄然形成。目前**集团依据项目扩张已经初步形成了水泥熟料、焦炭、煤气发电交织互动的新模式,既合理扩充了生产能力,又降低了生产经营成本,同时环境污染问题也得到有效治理。日产2500吨水泥熟料生产线是在建的核心项目,投产后既能拉动矿山采石,又能在扩张原有三厂粉磨能力的同时,为已经新建和即将新建的粉磨站提供熟料。焦炭项目和煤气电站可以在集团内部实现资源的重复利用和能源的内部循环消耗,年产30万吨焦炭项目附产品可为水泥生产提供2万吨的添充原料和10万吨生产焦炭时选洗后的烧成用煤,同时,焦炉煤气发电每年可发电5500万度,将会大大降低企业用电价格。新建的**机械安装工程公司、塑编包装生产线既实现了围绕主业配套,又为原“县水”成功转产奠定了基础。市主要领导在视察**集团时说:**已经走上了循环经济的轨道。三是经济效益瞄准了全市骨干财源企业的大目标。**集团作为**建材行业的重点企业,长期以来一直处于规模大、产出小,投入多、回报少的状况。身为集团总经理的赵君深感责任重大。他始终认为,市委、市政府确定了“全党抓经济、重点抓工业、突出抓民营、集中力量抓项目”的发展思路,作为工业企业必须要首当其冲地承担起责任来。**集团在对企业的生产能力、市场形势、项目进度进行分析后,确定了到2006年实现销售收入5.5亿元、利润6000万元、税金4500万元的目标,如果2006年另一条日产2000吨水泥熟料生产线顺利建设投产后,综合生产能力将大幅度提升,总体的利税水平有望实现更大的突破,他们有足够的信心使**集团跻身于全市的骨干财团的行列。
3、敢闯大市场。对于一个企业而言,没有市场可以说就没有了立足之地和生存发展之本。**人坚定地树立了抓市场就是抓发展的意识,并在实践中大胆创新。一是延伸触角抢市场。**人没有把自身的生存和发展局限于本地的狭小圈子里,而是眼睛向外,围绕黑龙江的大市场研究销售触角。他们的一项重要决策就是在原料产地生产熟料扩规模,在产品的市场销售地建粉磨站。这种做法首先是降低了生产成本,因为水泥成份有70左右为石灰石烧成熟料,而另30的附属料均可以就地取材。其次,也方便了销售,产品随产随销、运输便捷,降低了运输成本。这种在有市场的地方建立加工厂,在有资源的地方扩大原料生产能力的战略打法,不仅稳稳将企业置于市场竞争的优势地位,还为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在富锦投资1500万元建设的粉磨站已于去年8月投产,是今后占领建三江等市场的前沿阵地。**集团还计划在七台河、汤原、宝清、**、大庆等地采取合作经营或控股经营形式建设福庆水泥粉磨站,部分项目已经启动。二是配制套餐争市场。**集团着眼于市场需求,认真研究和把握市场变化趋势,准确预测市场发展的前景和潜力,及时制订占领市场的经营策略,快速组织生产市场有需求的高中低端水泥套餐产品,力求扩大市场覆盖。除原有的“325”、“425”标号水泥产品外,目前已新开发了新型复合水泥、散装水泥,水泥产品的型号已经遍及了高中低端领域,市场所需的各种用途的水泥在**集团可以一次性配齐,形成了多品种、多价位、多应用的格局,扩大了市场的占有层面。三是主动出击铺市场。**集团按照“不做市场的跟随者,只做市场的开拓者”的市场开发理念,建构“大营销”运作平台,不断强化市场扩张。实施了以佳市为中心,东扩西进,南北辐射的销售战略,在稳固**区域内市场主导地位的同时,进一步收复了依兰等老市场,开辟了哈尔滨、大庆、双鸭山等新市场。在销售上采取了淡季储存、旺季上市的调控措施,实现了产销率、货款回收率两个百分之百,增加了销售的收益。在管理环节上,健全了销售全过程的相互制约、相互监督的风险防范体系。产品销售全部实行了合同管理,做到订单统一管理,产品统一配送,提高了市场的竞争力。四是突出重点挤市场。**集团放宽视野,开始把眼睛盯在了公路建设这一过去从未进入过的水泥需求的大客户。2003年初,他们主动出击,宣传产品,跟踪服务,终于结束了公路建设上拿不到订单的历史,并很快垄断了全市通县(乡)公路建设市场。今年,已与公路工程签约20万吨,签约金额达6000万元,冬储水泥签约3000多万元,呈现了淡季旺销的好形势。随着市场占有率的不断提高,“福庆”水泥已成为我省东部地区建筑业首选产品。预计2005年末,实现水泥和熟料销售95万吨,实现销售收入3亿元。
二、机遇之所以珍贵,就在于它稍纵即逝、失不再来。争得时间,争得主动,抢占先机,机遇就会变为财富。**人就是在以时不我待、只争朝夕的劲头尝试着他们的冲动——旦种暮成快作为
在经济社会大发展、大变革时期,**人牢固树立了快进则生、慢进则衰、不进则亡的意识,他们处处抢占先机,步步争取主动,打下了**迅速发展壮大的坚实基础。
1、抓改制转型快。**集团由桦南水泥厂、桦南县水泥厂、**第一水泥厂、石灰石矿等“三厂一矿”组建而成,组建集团后,管理体制仍为国有。市委、市政府对企业转制给予了积极支持。2003年3月21日,市政府领导亲自到**集团研究确定改制盘子后,集团迅速操作,规范运行,整体到位。快速改制的新**集团本着靠改革增添活力,靠民营增加亮点,靠招商借力发展的经营策略,通过引入民营资本1000万元、职工募股488万元,组建了新的民营股份制公司——**市**水泥有限责任公司。新公司成立后,立即成功回购了国企有效资产债权人的债权,实现了国退民进。集团所属企业**一水也一并进行了改制,组建了鸿福公司,并于2003年11月开始运营。桦南县水泥厂关停,组建了**机械安装工程公司、**塑编公司,为各企业生产配套产品。按照现代企业管理要求,他们结合自身实际,采取公司与车间基层单位扁平式垂直管理的模式,精减203名员工,达到了精干高效的目的,又增强了在岗人员的危机感和责任心。现有的管理人员,坚持每天必写管理工作日志,总结经验,查找不足,使管理工作更加细化。集团坚持向人为可控因素要效益,以成本控制为主线,挖潜增效,降低成本。仅白石的成本就由两年前的最高时每吨24元下降到现在的9元;工艺上利用替代品,每年就可节省120万元;推行了日成本核算、无障碍沟通、零距离接触,每天成本一目了然,日清日结,使成本管理更加及时有效。两年来,**人向人为可控因素要效益就达1000多万元。2004年,**的生产经营刷新了六项历史纪录,**集团的核心企业桦南水泥厂水泥、熟料产量首次突破40万吨大关,超设计能力5万吨,创历史新高。同时,也创造了全省同类型窑产量最好水平,回转窑设备运转率88.7,台时产量达43吨,又创**历史之最。
2、争政策动作快。如果习惯于等待,等别人先走一步,等支持、等政策、等资金,那么,**集团一定不会有快速发展的今天。以赵君为核心的集团领导班子,善于洞察国家大政方针的大趋势所带来的机遇,善于潜心研究各种困难和挑战中所蕴涵的商机,他们把每一个政策机遇都抓住、抓紧、抓实,为我所用。在得知国家实施宏观调控政策,对日产4000吨水泥熟料生产线以下的水泥项目将不再给予批复时,赵君立即抛开手头的工作赶赴省里求得支持,又急忙奔赴国家经贸委,把周围的朋友都发动起来帮助他跑项目,十几天昼夜不分、马不停蹄,通过大量细致的工作并亲自在北京和省城跟踪落实,终于使两个日产2000吨水泥熟料生产线得到了批复。批复下来的那天已是大年三十。省经贸委的同志说:要是等到春节后再想批这样的项目是绝对没戏了。**集团的员工反映:赵总跑政策、跑项目、跑资金就像着了迷一样,一连几天、甚至十几天奔波是常事。为了煤气发电项目及时到位,赵君去年大年初八就“拱”到了胜利油田。正是凭借着这种锲而不舍的韧劲和抢抓机遇的快劲,**集团踏踏实实地走着自己特有的发展之路。
3、建项目实施快。2004年,是**集团以项目建设为依托,实现超常规跨越式发展的一年。在这一年里,着力推进了日产2500吨水泥熟料生产线、年产30万吨冶金焦炭、年发电5500万度煤气电站和年产20万吨富锦水泥粉磨站4个新建项目。到去年末,日产2500吨水泥熟料生产线土建工程基本完成,进入了主机安装和非标设备制作阶段,完成了60的投资任务,按计划进度要求取得了决定性的进展;富锦水泥粉磨站于当年8月实现了投产运营,并全部完成了当年的水泥生产任务;焦炭生产项目已全部完成建设,一号炉于2004年11月开始生产焦炭,并保持了良好运行态势;焦炉煤气发电项目已完成发电机组和煤气管线安装铺设,进入变送电设施安装阶段,已完成工程量90。在短短的一年多时间里,四个项目累计完成了1.8亿元的投资建设任务。同时,矿山改造、“县水”转产项目均顺利完成。为了加快项目建设进度,赵君总经理把家从**搬到了桦南,爱人的工作也转到了桦南,他每天凌晨3点钟左右就出现在项目建设工地,查质量、督进度。正所谓:错过建设最佳时期,就会失去一个时代;抓住分分秒秒搞建设,必然会赢得一次又一次的新跨越。
三、善弈者谋势,市场的复杂性要求企业必须善于谋求成事之道。**集团在快速发展的实践中展示了**人的智慧——善断精谋巧作为
**集团的快速崛起不仅表现在企业规模的快速发展壮大,更令人惊喜的是企业经营理念、文化、形象的快速提升,这是一种内在的、根本的崛起。
1、资金筹措善破瓶颈。资金是项目建设的基础,也是项目建设的瓶颈问题。很多企业苦于没有资金,千辛万苦寻来的好项目被迫中途流产。**集团依靠稳健、灵活的四步棋,把资金压力成功化解。一是“指山卖磨”吸资金。在日产2500吨水泥熟料生产线土建工程建设上,他们根据企业的水泥产品与建筑施工单位生产关联紧密的独有优势条件,经过公开招标,与施工单位达成了有利于项目建设的土建工程款分期支付协议,即:项目建设期间先期投入2万吨水泥,其余款项在日产2500吨水泥熟料新线上马后,3年内用水泥产品向施工单位分期支付。这就意味着用2万吨水泥的前期投入就解决了5800万元的土建工程项目投资。二是“预收彩礼”活资金。在矿山设备投资方面,对2000万元的矿山配套生产建设投资,除自投200万元购置矿石破碎设备外,其余1300万元投资的2台潜孔钻、3台电铲和8台矿山运输专用车等设施,以及总值500万元的矿石破碎站、运输储料仓的建设,均是采用开采工序整体发包的方式,由鞍钢采矿公司投资建设和经营。在设备调试安装费用方面,对尚未落实的整体工程安装费用,变电所建设及电器、电缆购置款总计4000万元的缺口资金,利用水泥产品市场持续走旺的大趋势,将原有生产线生产的冬储水泥以及日产2500吨水泥熟料新线建成后生产的水泥产品,以优惠价格采取期货交易方式预先收取货款,收回的资金再用于支持项目建设。而且水泥熟料预售工作落实到鹤岗、黑河、大庆等地的水泥粉磨生产厂家,进一步扩大了预售量。三是“掏空腰包”注资金。通过现有生产线2003年至2004的利润积累落实了2000万元;实行产品全额现款回收,清缴外欠陈帐及紧缩各项开支,动用企业周转金等办法,又挤出1000万元,靠自身挖潜共注入项目建设资金3000万元。四是“借鸡生蛋”活资金。在日产2500吨水泥熟料生产线主机设备投入方面,对5000万元的主机设备投资,经过反复与供货商家协商,争得了少交首付款、分期预交进度款、按安装进度分期提货的有利条件,减轻了资金压力。又通过向桦南县财政借资2000万元,解决了设备进货首付款和部分进度款。在解决煤气发电2300万元建设资金上,他们与胜利油田动力机械厂达成了投资协议,由动力机械厂投资,三年内**集团以每度电0.28元购得,三年后煤气发电厂由**集团按投资价格全额收购。这些破解资金难题的做法看似平常,但其中蕴含着**人超常的智慧。他们总是用最少的投入获取最大的收益,他们总是能够在资金受限的困境时迅速找到出路,实现“少米时节巧为炊”。
2、塑造企业文化善聚人心。一个现代企业若没有先进的企业文化作为支撑,就不可能有发展的内在动力。经过多年市场经济的洗礼,**集团逐渐认识到,经济竞争的实质是人力资源的竞争,谁拥有一批高素质、懂经营、会管理、善创新的人才队伍,并通过企业文化建设将其紧密凝聚在企业的各个岗位,谁就会在市场竞争中处于优势地位。为此,在2003年改制后,**集团就确定了创建学习型企业的目标,提出了“我靠**生存,**靠我发展”的命题。以提高全体员工的学习力、执行力为目的,积极开展员工培训工作。他们开展了“学‘山水’(山东水泥厂)、找差距、抓管理、上水平”活动。总经理赵君自费购买了200本《致加西亚的信》、《没有任何借口》和《细节决定成败》这三本当今世界十分畅销的书,赠送给企业员工学习,在集团上下引发了如何忠于职守,做优秀**人的大思考,使员工的主人翁意识得到了增强。在企业资金紧张时,一些员工主动要求暂缓发放工资,全力支持项目建设。为把充沛的人力资源转化为人力资本,两年来,一批年富力强、工作认真负责、知识水平高、具有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的年轻同志走上领导岗位;一批懂管理、懂技术、有经验的同志充实到管理岗位;一批具有专业知识的人才,担任起主要技术管理。这些知识型人才与企业原有的经验型人才的结合,改变了企业员工队伍的文化知识结构,提高了企业参与市场竞争的综合实力。**集团正朝着人才素质高水准、人才结构高对应、人才流动高活力、人才产出高效率的目标迈进。与此同时,为了充实企业文化载体,丰富员工精神生活,**集团又于2003年末创建了《**人》周报、举办了“交通、**杯”篮球赛、开展庆“七一”表彰大会、庆“十一”文艺汇演,以及征文书画展、板报展等活动,在潜移默化中弘扬了企业精神。**集团坚持以人为本,稳人心的策略常思、聚人心的工作常为、暖人心的事情常做。不仅将过去拖欠职工的工资进行了补发,每年还对特困员工进行走访慰问,给予经济补助;老干部过生日,集团领导亲自把慰问品送到家中;员工子女上大学,集团领导将奖学金送到手中。通过这些人性化的做法,使员工对企业有了“家”的感觉,激发了员工爱岗敬业的热情,企业的凝聚力和向心力显著增强。也正因如此,“忠诚敬业、勤奋自强”的企业精神深深印刻在每名**人的脑海中,汇聚成推动**集团快速崛起的强大动力。
【绿色水泥发展状况】推荐阅读:
水泥用耐火材料市场发展趋势06-21
绿色发展讲稿07-10
创新驱动绿色发展07-14
我国绿色物流发展探析10-21
绿色创新发展讲话稿06-11
建设美丽中国,实现绿色发展10-20
水泥成本分析10-11
水泥材料购销合同06-26
水泥土搅拌桩10-27
砂石水泥购销合同1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