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高三英语卷

2025-01-22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上海高三英语卷

上海高三英语卷 篇1

攒钱(zǎn)半身不遂(suì)翘楚(qiáo)宽打窄用(zhǎi)央浼(měi)隔三差五(chā)青苔(tái)泉水淙淙(cóng)

2.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A.在王维的诗歌创作中,有相当一部分是山水诗,这些诗多以悠远的意境而迷人,《鸟鸣涧》就是其中的代表。

B.一想到自己别无长物,应聘时总处于下风,章勇就心烦意乱;思来想去,他决定参加恃长培训班,以增加应聘的筹码。

C.审计部门在揭露挤占挪用财政资金问题、制止国有资产流失的过程中,必然要触及一些部门和个人的经济利益、政治利益,难免有人蜚短流长。

D.王寒激动地说:“经过我的努力,问题终于解决了!”大家都很高兴,纷纷夸奖他的办事能力,李冰却不赞一词:“哼,是他一个人的功劳吗?’’

3.填入下面文段中①一⑥处的标点符号,最恰当的一组是

胡杨树是二千五百万年前由热带、亚热带辗转来到新疆的。它是如何移居新疆的呢?那时还没有人类,最大的可能是由禽兽移植①一种是由飞禽叼籽播种,一种是由走兽衔枝移植。胡杨树具有惊人的抗干旱能力、御风沙能力、耐盐碱能力②生长繁殖于沙漠之中,与土地生死相酬,令风沙难肆虐,使沙漠变绿洲。人们热爱胡杨树③呵护胡杨树,不折挠它,不砍伐它,任其生长④悠悠千年间,胡杨树矫矫挺挺,郁郁苍苍,人们衷心赞美它⑤生而不死一千年⑥

4.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陶渊明在当时只以隐士身份著称,文学创作并没有得到高度的评价,是因为他平淡自然的风格与时人崇尚的华丽文风不合造成的。

B.巴滨路樱花大道上,粉红的花瓣随风轻舞,翩翩落下;浪漫的花瓣雨,将地面也染成了粉色如此柔美的春日胜景,让人驻足流连。

C.在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背景下,环境保护这场战役能否打好,会影响到碧水蓝天的重现和“美丽中国”建设的进程,这需要引起政府和个人的高度重视。D.有关专家表示,将“重庆一成都城市群”建设成为引领西部地区发展的国家级城市群,对于全面建成小康目标、确保国家安全和生态安全具有战略意义。

二、(本大题共3小题,共11分)阅读下文,完成第5~7题。

托尔斯泰年老的时候,一个美国女作家去拜访他,问他为什么不写作了,托尔斯泰回答说:“这是无聊的事。书太多了,如今无论写出什么书来也影响不了世界。即使基督再现,把《福音书》拿去付印,太太们也只是拼命想得到他的签名,别无其它。我们不应该再写书,而应该行动。”近来我好像也常常有这样的想法。看见人们正以可怕的速度写书、编书、造书、“策划,”书,每天有无数的新书涌入市场,叫卖声震耳欲聋,转眼间又都销声匿迹,我不禁想:我再往其中增加一本有什么意义呢?

可是,我还是往其中增加了一本。

我如此为自己解嘲:我写作从来就不是为了影响世界,而只是为了安顿自己——让自己有事情做,活得有意义或者似乎有意义。所以,对于我来说,写作何尝不是一种行动呢?

托尔斯泰晚年之所以拒斥写作,是因为耻于智识界的虚伪,他决心与之划清界限;又愤于公众的麻木,他不愿再对爱慕虚荣的崇拜者说话。然而,事实上,托尔斯泰始终不是一个真正的社会活动家。他从前的文学创作也罢,后来的宣传宗教、上书沙皇、解放家奴、编写识字读本等所谓行动也罢,都是为了解决他自己灵魂的问题,是由不同的途径走向他心目中的那同一个上帝。正像罗曼•罗兰在驳斥所谓有前后两个截然不同的托尔斯泰的论调时所说的:“只有一个托尔斯泰,我们爱他整个,因为我们本能地感到在这样的心魂中,一切都有立场,一切都有关连。”

但我还是要庆幸托尔斯泰一生主要是用写作的方式来寻找和接近他的上帝的,我们因此才得以辨认他的朝圣的心迹。我想说的是,我要庆幸世上毕竟有真正的好书,它们真实地记录了那些优秀灵魂的内在生活。不,不只是记录,当我读它们的时候,我鲜明地感觉到,作者在写它们的同时就是在过一种真正的灵魂生活。读了这些书,我仿佛结识了一个个不同的朝圣者,他们走在各自的朝圣路上。是的,世上有多少个朝圣者,就有多少条朝圣路。每一条朝圣的路都是每一个朝圣者自己走出来的,不必相同,也不可能相同。然而,只要你自己也是一个朝圣者,你就不会觉得这是一个缺陷,反而是一个鼓舞。你会发现,每个人正是靠自己的孤独的追求加入人类的精神传统的,而只要你的确走在自己的朝圣路上,你其实并不孤独。

我给这本书取现在这个名字,一是因为其中我自己比较满意的文章几乎都是读了我所说的那些朝圣者的书而发的感想,二是因为我自己写作时心中悬着的对象常是隐藏在人群里的今日的朝圣者,不管世风如何浮躁,我始终读到他们存在的消息。当然,这个书名同时也是我对自己的一个鞭策,为我的写作立一标准。假如有一天写作真成了托尔斯泰所说的无聊的事,我就坚决搁笔,决不在这个文坛上瞎掺和下去。

(周国平《<各自的朝圣路>序》,有删节)

5. 下列说法不属于“我还是往其中增加了一本”的原因的一项是(3分)A.写作可以使我活得有意义或者似乎有意义。B.写作是我的灵魂生活方式和朝圣之路。C.写作是我对那些朝圣者行走的记录。D.写作可以给予今日的朝圣者以影响。

6. 下列说法最符合托尔斯泰观点的一项是(3分)

A.出版的书籍太多,造成人们阅读疲劳,精神难以受到影响。B.书籍出版的泛滥,已经冲击了人们对经典著作价值的认识。C.写作不能解决自己的灵魂问题,只有行动才能够接近上帝。D.当社会陷入虚伪和麻木的时候,写作难以实现精神的启迪。

7.“每个人正是靠自己的孤独的追求加入人类的精神传统的,而只要你的确走在自己的朝圣路上,你其实并不孤独”表达的观点是什么?并请联系生活实际谈谈你的感想。(5分)

三、(本大题共3小题,每小题3分,共9分)阅读下文,完成第8~10题。

王冕,字元章,绍兴诸暨人也。父力农。冕为田家子,少即好学,长七尺余,仪观甚伟,须髯若神,通《春秋》诸传,尝一试进士举,不第,即焚所为文,益读古兵法,有当世大略。着高檐帽被绿蓑衣履长齿木履击木剑行歌会稽市或骑黄牛持汉书以读人或以为狂生。同里王公止善甚爱重之,为拜其母。王后为江浙检校,君往谒,衣敝,履不完,足指践地。王公深念,遗草履一緉,讽使就吏禄,君笑不言,置其履而去。时高邮申屠公酮新任绍兴理官,过武林,问交于王公。公曰:“越多传先君子,非所敢知。吾里人有王元章者,其志行不求于俗。公欲与语,非就见不可。”駉至,即遣吏以自通。君曰:“我不识申屠公,所问者他王先生耳。”谢不与见,吏请不已。君斥曰:“我处士,宁与官府事!毋扰乃公为也。”君又善写梅花竹石,士大夫皆争走馆下,缣素山积。君援笔立挥,千花万蕊成于俄倾。每画竟,则自题其上,皆假图以见意。为歌诗,雄浑跌宕,以古豪杰自居久之。复游金陵,诸御史虽新贵,皆加敬待。遂北上燕蓟,纵观居庸、古北之塞。至正戊子南归,过吴中,谓予言:“黄河将北流,天下且大乱。吾亦南栖以遂志,子其勉之。”于是择会稽山九里买山一顷许,筑草堂,读书其中。服古衣冠,或乘小扁舟日“浮萍轩”,自放于鉴湖之曲,好事者多载酒从之。岁己亥,君方昼卧,适外寇入,君大呼曰:“我王元章也。”寇大惊,重其名,与君至天章寺,其大帅置君上坐,再拜请事。君曰:“今四海鼎沸,尔不能进安生民,乃肆虏掠,灭亡无日矣。汝能为义,谁敢不服;汝为不义,谁则非敌?越人秉义,不可以犯,吾宁教汝与吾父兄子弟相杀乎?汝能听吾,即改过以从善;不能听,即速杀我。我不与若更言也。”大帅复再拜;终愿受教。明日,君疾,遂不起,数日以卒。众为之具棺服,敛之。葬山阴兰亭之侧,署曰“王先生墓”云。

(选自《稗史集传》,有删节)

8.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有当世大略 B.讽使就吏禄 当:掌管

讽:规劝

C.公欲与语,非就见不可

就:前往 D.我处士,宁与官府事

与:结交

9. 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部表现王冕“志行不求于俗”的一组是 ①仪观甚伟,须髯若神,通《春秋》诸传 ②不第,即焚所为文,益读古兵法 ③君笑不言,置其履而去

④谢不与见,吏请不已。君斥曰…… ⑤每画竞,则自题其上,皆假图以见意

⑥服古衣冠,或乘小扁舟曰“浮萍轩”,自放于鉴湖之曲 A.①②④ B.①③⑤

C.②③⑥ D.④⑤⑥

10.下列对原文的理解和分析,不准确的一项是

A.王冤在乡里颇为知名,申屠駉上任绍兴理官时曾经过杭州,虚心向王冕请教问题,并请求和他交往。

B.王冕擅长画梅花竹石,他的画作在当时便备受追捧;他喜欢画梅花竹石,与其高洁傲岸的品行有着密切的关系。

C.王冕虽有当世大略,但怀有归隐之心,在北上游历之后,选择南归,在山水之间过起了放逸自适的隐居生活。

D.在危急关头王冕自报家门而免于杀身之祸,可见其名气之大;寥寥数语而让敌寇大帅心悦诚服,显示了他非凡的口才。

四、(本大题共3小题,共23分)

11.(1)把第三大题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7分)①黄河将北流,天下且大乱。吾亦南栖以遂志,子其勉之。(3分)

②今四海鼎沸,尔不能进安生民,乃肆虏掠,灭亡无日矣。(4分)

(2)用斜线(/)给第三大题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加曲线的部分断句(限6处)。(3分)

着高檐帽被绿蓑衣履长齿木屐击木剑行歌会稽市或骑黄牛持汉书以读人或以为狂生 12.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7分)初归石湖 [南宋]范成大

晓雾朝暾绀碧烘①,横塘西岸越城东。行人半出稻花上,宿鹭孤明菱叶中。信脚自能知旧路,惊心时复认邻翁。当时手种斜桥柳,无数鸣蜩翠扫空。[注]:日光初出为暾,青中透红为绀。

(1)诗歌前四句的景物描写采用了哪些方法?(3分)

(2)有人认为,从“惊心时复认邻翁”一句起,诗歌情感发生了变化。你认为呢?请谈谈理由。(4分)

13.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的空缺部分。(6分)(1)忧心烈烈,载饥载渴。我戍未定。(《诗经•采薇》)

(2)引壶觞以自酌。(陶渊明《归去来兮辞》)(3)谢公宿处今尚在。(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4),初为《霓裳》后《六幺》。(白居易《琵琶行》)

(5)秦爱纷奢,人亦念其家。,用之如泥沙?(杜牧《阿房宫赋》)(6)念去去,千里烟波,五、(本大题共5小题,共23分)阅读下文,完成第14~18题。冬花 贾平凹

①我把这幅画挂在房子中央,我认为是上品妙物。那画儿描绘的是一个冬夜。天上有一轮月亮,满满圆圆的,又在中天,可见是十五夜晚的子时。没有一点儿杂云,也没有一颗星星,占去了画面的二分之一的空间。月亮却是不亮,淡极,白极,不是小说里常常描写的是一个玉镜儿,或者是一个灯笼:妥妥切切的应该是一个气球,也不实在,或者只是虚幻着的一团白光吧。冬天的夜

。(柳永《雨霖铃》)是童话的世界吗?整个画面的颜色是种昏黄。那二分之一的下面盈盈地是一棵老树,或是核桃树,或是七八十年植的苦楝,树冠呈着扇形,隆地而起的半圆。树枝一动不动,没有一片叶子,没有一个小花小果,连一只栖鸟儿也没有;枝条错综复杂,有点像中国农民画的“连理枝”。全树一色灰白,虽然不是晶莹般的透明,但比夜色亮多了,不知道是落了银粉,还是挂了傲霜? ②画面上再没有什么了,朦胧而又安静,虚空而又平和,我只能说出它的物理成分,却道不出它的情调:或许我意会了,苦于用语言不能表达。恐怕最伟大的文学家也说不出来。可任何一个平凡的人却能感觉出这是冬夜。

③多么冷的一个夜晚呵,月亮欲明未明,世界在朦胧中虚去了,淡去了,只有树存在。我突然间觉得:这个地方,我是熟悉的,但是什么地方,什么时间,我却又不知道。我已经发冷,瑟瑟地抖动起来,感到衣裳太单薄了,似乎不能忍耐了。④这是什么缘法啊,画儿,我一见到你,我就想哭呢。

⑤那是几年前的一天,我正烦乱,心绪不收,到大街上去了。行人是匆匆的,他们像似都找到了快活:我站在热闹之中,却显得更加孤独和寂寞,就逃进那画册店去。这画是挂在墙上的,我一眼就看见了,停下脚步,痴痴呆呆,像在千里之外遇见了知音,像浪迹的灵魂突然寻到了归宿,一时气沉丹田,膝腿发软,双手松松地垂下来了……

⑥这正是我思我想的冬天!我真想就睡在这树下,像树枝儿一样僵硬,让大地就在身下,让霜泛在身上,月光照着,一起蛰去,眠过这整整的一个冬天,直到来春的“惊蛰”的那声响雷。⑦这幅画儿挂在我的房中,我把它像佛殿的菩萨一样供着,每每心烦意乱,就面画而坐,它似乎是安宁我的神灵,我于是得到了慰藉,得到了解脱;我觉得我是唯一能理解它的了。有这么一回,我正看着,偶然间在画的左角,发现了小小的两个字:冬花。这是画的题字,却竞使我大吃一惊,而且从此陷于疑惑了。那题字笔画了了,而且我一直未能注意;它怎么是“冬花”呢?冬天是不可能有花的,画面上又没有画花,何以是花呢?

⑧我是不知道的了。我苦闷了三天,终于看出这树是长在河畔的,那么,这几步之外,该是有村有人的了。这得要去问那人了。

⑨人呢?在这沉沉夜里,人恐怕掩了柴门,埋了炭火,已经睡了。昨日里刮了一天风,飘走了树上最后一片叶子,今夜里才冷得这么干,这般清;那人如何消得长夜,推开了那扇窗子,看着这树了。他是在想:今夜里有月亮了,这么的满圆;白天里发光的叫太阳,月亮是夜的太阳吧?夜本来是极黑的,夜的太阳出来了,黑里才有了白光。这树,是枯了吗?但昨天的风里,它并没有掉下来,静静的在冬夜里,沉思了,默想了,或许真正在做一个长长的梦,梦见春天的花,春天的叶,春天的果呢。⑩啊,冬天并不是死寂的,冬天有花呢。这是那人看见的,也是他告诉我的。这个不知名儿的人,不见脸儿的人,揉着睡眼,打着呵欠,伸舒了身骨,怕要走下炕来,步出门去;而他终没有时间走进这画里来,又去忙他的事儿了;去修理春耕的农具,去精选春播的种子……

○11啊,我真想唤出那个人来了!尊敬的,你肯出来吗?带我一块度过冬天,说给我些冬天的童话,教给我春耕的劳作,我一定要叫着你是老师,好吗?

(有删节)

14.请理解“说给我些冬天的童话,教给我些春耕的劳作”在文中的含义。(2分)

15.第⑨段中写到“我突然间觉得,这个地方,我是熟悉的”,根据文章内容来看,我感到“熟悉”的原因有哪些?(6分)

16.文章叙写了作者观看一幅画的过程,请分析作者在这一过程中的心理变化。(5分)17.文章第①段详细描写了画面内容,其作用是什么?(4分)

18.从作者观画的过程中,你能得到哪些启示?并请结合你的生活经验具体阐述。(7分)

六、(本大题共3小题,每小题4分,共12分)

19.将下面的长句改为4个短句。要求:保持原意,语句通顺,语意连贯,可适当增减个别词语。201 3年3月10日在巴渝文化会馆展出的取材于乾隆年间巴县知县王尔鉴以一个外地人的视角总结出来的巴渝山水十二处美景的由重庆著名书法家魏功钦和画家郭俊根合作并用诗画结合的方式创作的一组作品《巴渝十二景》备受好评。

20.下面的文字是对朝天门的介绍,请用四个词语概括介绍的角度。

朝天门位于重庆城东北长江、嘉陵江交汇处,襟带两江,江面广阔,百舸争流;壁垒三面,地势中高,两侧渐次向下倾斜,人行石阶沿山而上,气势极为雄伟。朝天门是公元前314年,秦将张仪灭亡巴国后修筑巴郡城池时所建。明初戴鼎扩建重庆旧城,按九宫八卦之数造城门1 7座,其中规模最大的一座城门即朝天门。门上原书四个大字“古渝雄关”。朝天门,为历代官员接皇帝圣旨的地方,因古代称皇帝为天子,故此而得名。

朝天门是两江枢纽,也是重庆最大的水码头,自古江面樯帆林立,舟楫穿梭,江边码头密布,人行如蚁。门外沿两边江岸有不少街巷,虽以棚户、吊脚楼居多,可也热闹成市,商业繁盛,门内则街巷棋布,交通四达。所以直到今天,这一带仍是城内最繁华的商业批发零售区。21.班会上,将进行是“做小河里的大鱼”还是“做大河里的小鱼”的辩论赛。请你替其中一方写一段辩词,对对方的观点加以辩驳。要求:字数50~80字。

我选择的观点:

辩词:

七、写作(本大题60分)

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材料一:香港电影《麦兜当当伴我心》中一位教音乐的校长说:“小孩子的歌声是上帝赐给我们的一朵朵初开的花朵。”

材料二:电影《西游降魔篇》中陈玄奘带着一本《儿歌三百首》降魔,屡试屡败,但他坚信凭此定能感化妖魔。最后《儿歌三百首》在被女寨主撕毁重新拼接后变成了威力无穷的《大目如来真经》,降服了世间最厉害的妖王——孙悟空。

材料三:据《中国文化报》目前报道:现在的孩子,大多还是唱着父辈甚至是祖辈传下来的儿歌,真正让孩子们喜欢又流传很广的新儿歌并不多见。与此同时,流行歌曲却“乘虚而入”,《嘻唰唰》、《老鼠爱大米》在小学校园中的传唱率相当高,很多小学生歌舞活动的音乐采用流行音乐…… 请结合材料和自己的体验与感悟,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自选角度,自拟题目,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

②自选文体(诗歌除外),不少于800字;

③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2013年(春)高三考前模拟测试卷 语文 参考答案

1. D/A碳-炭 遂suí B灿-璨 C差chà

2. C/A悠远:①离现在时间长;②距离远。这里该用“幽远”。B别无长物:没有多余的东西,形容贫困或俭朴。不能理解成“自己没有什么长处”。C蜚短流长:造谣生事,搬弄是非。D不赞一词:原指文章写得很好,别人不能再添一句话;现也指一言不发。不能理解为“不说一句赞成的话”。3. B

4. C/A杂糅,删去“因为”或“造成的”。B“美”与“胜”语意重复,删去“柔美”。D“建成”和“目标”搭配不当。5. C/我并非记录那些朝圣者的行走。

6. D/A托尔斯泰话中无“书籍多引起阅读疲劳”之意。B“冲击了人们对经典著作价值的认识”无依据。C托尔斯泰话中未涉及“解决自己的灵魂问题”。

7. 观点:①个体有意义的追求都能成为人类的精神财富;(1分)②个体融入社会,生命就有意义,就不会孤独。(1分)

感想示例:面对社会问题需要行动和坚守,而不是抱怨甚至绝望。(1分)联系生活实际:略。(2分)8. D/与:参与。

9. C/①写其长相与才华,非“志行”;⑤作画题诗抒发情怀,不是“不求于俗”。10.A/申屠駉是向王子善询问可以交往的人,非向王冕请教。

11.(1)①黄河将要往北流,天下即将大乱。我也要回到南方居住来实现心愿,你好好努力吧。(3分)

②现在天下大乱,你不能够站出来安抚百姓,却大肆抢掠,灭亡的日子不远了。(4分)(2)着高檐帽/被绿蓑衣/履长齿木屐/击木剑/行歌会稽市/或骑黄牛持汉书以读/人或以为狂生。(每处0.5分)

12.(1)色彩渲染、动静结合、映衬(烘托、衬托)。(3分)(2)(4分)

答案一:发生了变化。前边几句描写石湖美景,抒发初归石湖的欢快、愉悦之情;“惊心时复认邻翁”起则写原本熟悉的邻翁需要辨认、亲手种植的柳树已经绿荫蔽天蝉声满耳之“惊心”,表达出久别归乡的今昔之感。

答案二:没有变化。前边几句通过描写石湖美景,烘托初归石湖的欢快愉悦之情。后边则通过辨认出了邻翁、寻得了旧日手种之树等情景表现了重归故里的亲切和惊喜。喜悦之情一以贯之。13.(1)靡使归聘(4)轻拢慢捻抹复挑

(2)眄庭柯以怡颜

(3)渌水荡漾清猿啼

(5)奈何取之尽锱铢(6)暮霭沉沉楚天阔

14.让我在艰难处境中看到生活的希望,帮助我找到走出困境、走向希望的路径。(2分)15.①画面的景象我似曾见过。(1分)②画上凄冷孤寂的景象与我的境遇契合。(2分)③画面表现的安静平和气氛与我追求的心境契合。(2分)16.①偶遇画作,产生共鸣;(1分)②面画而坐,得到慰藉和解脱;(1分)③发现题字,陷于疑惑;(1分)

④读懂画意,心怀敬意,充满希望。(2分)17.①表现自己对画作的喜爱之情。(1分)

②写我只懂得了画面的物理成分,为下文读懂画的真正寓意蓄势;(2分)③画面无花,设置悬念,引发阅读兴趣。(1分)18.启示:①对事物的认识不能停留于表面; ②遭遇挫折与困境应该平和面对;

③在困境中要充满希望,并积极行动,超越困境。

具体阐述:略。(任意答到1点并阐述给3分,2点并阐述给5分,3点并阐述给7分)19.(4分)

短句:①2013年3月10日在巴渝文化会馆展出的一组作品《巴渝十二景》备受好评。②这组作品取材于巴渝山水的十二处美景。

③这十二处美景是乾隆年间巴县知县王尔鉴以一个外地人的视角总结出来的。④这组作品是由重庆著名书法家魏功钦和画家郭俊根合作并用诗画结合的方式创作的。20.地理位置、历史沿革、得名原因、功能价值。(各1分,共4分)21.评分提示:①以驳论的方式写作; ②辩驳的是观点;

③言之成理即可。(观点1分,辩词3分)

文言文参考译文:

上海高三英语卷 篇2

一、试卷的特点

今年上海高考历史试卷秉承了“稳中求变”的精神,巩固了近几年来高考历史命题在命题技术、评价方式等方面积极有益探索的各项成果,坚持“回归历史”,在注重时间、空间、人物等历史运动的基本要素,强调史料和证据,严格遵循“史由证来”“论从史出”的原则,形成历史学科独特的思辨方式和表达方式,彰显史学知往鉴来的社会功能等方面,都有不少可圈可点之处。

1. 关注社会现实,发挥“史鉴”功能

历史既具有不可复制的过去性,又有其鲜明的时代性,任何历史都会打上时代的烙印。中国共产党第十七届六中全会做出了《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战略目标。在今年的试题中,可以看到文化史占的比重比较大,内容涵盖春秋战国诸子百家的思想精髓、古代希腊荷马史诗的史料价值等中外优秀文化遗产。尤其是第40题“伏尔泰眼中的中国”,提供了法国启蒙运动思想家伏尔泰眼中的中国古代文化的史料,从一个外国人的视角,一定程度反映了中国古代文化对世界历史发展的影响,引导考生正确认识本民族文化,确立人类文明共享的价值取向。

2. 强调历史核心概念,注重史学基本能力

近年来,上海高考历史试题评价借鉴了联合国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所主持的大规模的国际性教育调查研究理念,采用PISA评价法,十分重视学生对历史核心概念的掌握。今年的试卷加强了对考生这一方面的考查,如第32题英国君主立宪制下国王和议会权力分配表现,第33题美国联邦体制中联邦政府和地方分权的内涵,第35题欧盟发展进程中成员国部分主权的让渡等涉及制度文明史中的核心概念。

今年的试卷还十分重视考查学生从材料发现历史信息、解读历史信息的能力。第15题“南都繁会图卷”图片中的“老人的眼镜”,第20题漫画“俾斯麦的香肠”,第19题中的中国领水外轮吨位数据统计曲线图等,比较全面地考查学生解读分析不同类型的材料(文字、图片、表格等),判断史料价值,从史料中提取有效信息,运用已有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由此可见命题者努力引导中学历史教学走出死记硬背误区的用意。

3. 贯通历史时空,凸显整体史观

历史不是由孤立、单一的碎片所组成的松散的集合体,而是由相互联系、交相互动的鲜活的历史事件、人物等要素组成的有机整体。地理大发现后,不同文明间接触、交流、融合以及主流文明的拓展,推动着世界由相对孤立、分散的地区史走向相互联系、影响的整体化历史。试卷正是以中外历史时空贯通的形式,体现整体史观。第38题“鸦片战争”要求学生站在世界大势(如世界走向工业化、现代化;资本主义世界体系开始形成)的高度来宏观地审视历史,用联系的眼光(从中、英两国当时的发展状况)来辨析鸦片战争爆发的必然性,用现代史观来分析以英国为代表的现代工业文明对以中国为代表的传统农业文明的冲击和深刻影响。最典型的仍为第40题“伏尔泰眼中的中国”,着力展现了新航路开辟以后,在西学东渐的过程中伴随着的东学西传,借助中国古代文化对17~18世纪的启蒙运动的影响来展示不同时空、不同性质的多元文化的贯通和交融。

4. 考查思辨能力,重视思维品质

今年的试题着重考查考生以下思维品质:在特定的历史情境分析评价历史人物和事件;用发展的、联系的眼光看待历史;多视角、多层面地审视历史。如第37题“开国议政”,强调考生在发表自己决策依据的时候,要兼顾另外一种决策的可取之处,体现多元历史解释、多维度历史评价并存,辩证地看待历史事件的精神;第39题“妇女与教育”,展示了社会转型时期进步与落后激烈博弈的社会发展状况,考查学生把历史事件、历史人物放在时代背景下去分析的思维方法。

今年历史小论文的评价,进一步强调“论从史出”“证史一致”的原则,体现了从2007年SOLO评价模式引入上海高考以来的又一次重大改变。近年来,对于历史小论文的撰写,由于部分教师和学生的误解,陷入了片面注重观点的新颖,忽视论述过程的怪圈,历史小论文几乎变成了“只要骨架,不要血肉”的空壳。笔者有幸参加今年高考阅卷工作,对此亦有深切感受。今年的历史小论文评分,在继续保持SOLO评价模式的基础上,在赋分方式上有所改变,十分重视考查学生围绕中心观点运用材料和史实进行论述的能力,彰显“论从史出、证史一致”科学态度。这不能简单地视为分值分配上的改变,更应该被视为2007年前后的小论文两种模式优势的整合。

二、对高三历史教学的启示

受2012年上海高考历史试题新特点的启示,笔者认为,新一届的高三历史教学应该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 关注时事热点,培养公民意识

基于上海高考历史试题不回避热点的特点,在高三历史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关注国内外的重大时事热点,深刻领会和把握社会发展的主旋律,理解国家的核心价值观。关注热点,并不意味着就热点考热点,而是用历史的眼光来审视时事热点,用历史知识来解释时事热点,培养学生关心国家大事的公民意识,体现历史学“以史为鉴”的育人功能。如就当前中日关于钓鱼岛领土问题的争端,引导学生运用所学史实阐述我国对钓鱼岛领土主权的史实依据。

2. 突出重点,适度拓展

高三教学时间紧、任务重,教学中对很多知识点的学习不免有些蜻蜓点水、浮光掠影,学生对这部分知识往往处于一知半解的状态,考试时一遇到历史情境变化就会束手无策。因此,教师在教学中既要关注历史的“树干”(核心知识和历史发展的基本脉络),也要关注历史的“树叶”(围绕核心知识的历史细节)。如何在突出重点知识和适度拓展课本知识之间寻求最好的一个平衡点,需要教师在实践中不断摸索、总结。

3. 把握整体历史观,培养时空观念

近年来,上海高考历史更加注重对学生整体历史观的考查,教学中教师应着重培养。在学习世界历史重大事件时,教师不能忽视其对中国的影响。特别要引导学生重视在向工业社会迈进以后,不同地区、不同民族之间的接触、联系、交流、互动的相关史实,以便更好地把握不同民族、不同国家历史的特殊性及其在人类历史总体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从而体现历史教学中的“蝴蝶效应”。

在教学中,教师应引导学生注意对有关时间术语的掌握和运用。更加重要的是要加强对学生空间概念的培养,要求学生熟练掌握历史地图的使用技能。在教学中,教师最好使用动态地图,辅之以醒目的标识,发挥动态图像的优势,帮助学生形成立体的、具象的空间概念。

4. 重视史学思想方法,提高思维品质

上海《历史课程标准》(修订稿)从历史信息的获取、历史信息的解读、历史信息的表达等三大方面明确规定了中学生应该掌握的史学方法。上海高考历史手册依据《历史课程标准》,根据选拔功能需求,也做了高考历史在史学方法方面的若干具体规定。对此,笔者建议教师在自身深刻领会的基础上,帮助学生进行一次细致的解读,并把方法论的训练贯穿于高三整个学年。

基础层面:精读教材,注意教材中相关史实联系、比较、归纳与综合,培养基本技能。

提高层面:选择典型材料说明典型问题。材料要多样、短小精悍、通俗易懂,最好有中心词和关键语句的提示。材料要辅以一定数量的、有层次性的思考题,培养学生发现并运用历史信息解决问题的能力。

对上海市英语中考卷的评价 篇3

整份试卷注重学生实际所学,覆盖面广,体现了课程标准的要求,重视对基础知识的识记与基本技能运用的考查和对各种语言能力实践能力的考查,试题内容关切学生生活实际,折射时代信息和社会热点,配图不做作、不夸张,无偏题、怪题,是考量学生在初中学习英语成效的很好的工具,这一份质量上佳的试卷。

阅读部分的语篇皆颇有代表性:A篇是一封感谢信,内容体现遵守规章制度和倡导助人为乐的思想,试题选项设置合理,涉及和语篇相关的人物、情感、原因、目的、行为和地点信息,难度适中。B篇介绍了一个名为Tiffany的心理成长轨迹,反映了参加体育运动对人的健康成长、建立自信心等的积极作用,题目考查考生对语篇的通篇理解和上下文的联系,考查信息丰富,其中第81、83、85题更好地考查了学生的语言应用能力。C篇提供了一篇体现社会热点的语篇,以伦敦奥运会为背景,介绍城市交通,传达语言文化。作为首字母填空,难度有所下降。但考生必须考虑句意、句群、词性、词形等,这个题目还是能较好拉开差距的。D篇是一篇反映未来生活的家庭生活记录,内容新颖、信息丰富,应该能吸引考生,试题设置合理,有较高的区分度,第94、96和97题需要考生对文章作进一步信息处理后才能正确回答,第98题是半开放式题目,鼓励考生表达个人思想情感。四个语篇从思想和内容上对学生成长都有积极的意义。

9选8的新题型很好地体现了该题型的考查特点,突出词性的合理分类,题目设置强调考生对语篇上下文的理解。内容新颖,对学生成长有借鉴意义。

本次中考命题为初三教学工作和中考复习工作起到了很好的导向性作用,尤其在词汇语法部分,突出了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考查,考的都是些常识性的东西,但要告诫学生养成认真读题的好习惯,起到了风向标的作用。能力部分:听力难度尚可接受,但不能掉以轻心;本卷进一步突出了读和写要求,很好地给我们传达了一个信息:没有足够的阅读摄入量,很难写出好的文章来,平时就应要求学生做好积累、做足阅读和写作的训练。

以上纯属个人观点。

上海高三英语卷 篇4

第一节完形填空(共15小题;每小题2分,满分30分)

阅读下面短文,掌握其大意,然后从11—25各题所给的A、B、C和D项中,选出最佳选项,并在答题卷上将该项涂黑。

The western world has always been divided into two types of people—the cool and the uncool.It is a11that starts in school.The cool kids are good at sports.They are popular with the opposite sex.They are good-looking and people want to12their style.They can do their homework but they don’t make a big effort.That would not be cool.The13kids are in the other corner of the playground.They are very bright, but they don’t have great14skills, not popular with the opposite sex and they are15at sports.When they are not programming computers or doing calculus(微积分), they are watching shows like the “X Files”.They are known as the geeks.But the geeks are taking over.Make friends with them now or they will put virus in your computer and16your maths homework to ruin.Geeks might not be popular at school, yet they do pass their examinations.They17good degrees, though they might not be too popular at university.The most important18of the 21st century, computers and IT, has been at least partly created by geeks.Geek heroes like Bill Gates19others to follow their examples.Being a geek is a way of earning good money.And the creation of the Internet gave them a20of their own to work and play in, making them a global force.21, the effect of the geeks on popular culture has started a new trend.It is now cool to be22.Geek culture is becoming an important part of general popular culture, in which what you23is more important than what you look like.But there are also24.Geeks were often bullied(欺侮)or laughed at in school.Now a geek may be your25.Perhaps it is time for punishment.【小题1】 A.timeB.divisionC.groupD.part

【小题2】 A.showB.actC.copyD.represent

【小题3】A.uncoolB.unimportantC.cleverD.strange

【小题4】A.personalB.attractive1

C.experimentalD.social

【小题5】 A.tastelessB.carelessC.hopelessD.helpless

C.【小题6】 A.introduceB.bring

preferD.add

【小题7】A.scoreB.lackC.takeD.save

【小题8】A.discoveryB.industryC.progress

D.improvement

【小题9】A.exciteB.discourageC.demandpromise

【小题10】A.worldB.challenge

D.heaven

【小题11】A.HoweverB.ThereforeC.Still

D.Besides

【小题12】A.imaginativeB.uncoolC.attractiveD.cool

【小题13】 A.rememberB.understand

know

【小题14】 A.dangersB.questions

possibilitiesD.wonders

【小题15】A.secretaryB.trainee

friendD.boss

【答案】

【小题1】B

【小题2】C

【小题3】A

【小题4】D

【小题5】C

【小题6】B

【小题7】C

【小题8】B

【小题9】A

【小题10】A

【小题11】D

【小题12】B

C.chanceC.receiveC.C.D.D.【小题13】D

【小题14】A

【小题15】D

【解析】

试题分析:本文描述了西方社会的两种人,一种是很酷的,一种是不怎么酷的,后者是描述的重点。不酷的孩子在校园的另外一个角落里。他们很聪明,但是他们没有很棒的社交能力,他们在运动上没有希望的。但是他们有可能成为怪人奇才。现在怪人文化正在成为一般流行文化的重要的一部分。

【小题1】考查名词及语境的理解。A.time时间; B.division分类,除法,部门; C.group 组; D.part分离。根据They are good-looking 可知这里叙述的是分类。学校里的分类就开始了,故选B。

【小题2】考查动词及语境的理解。A.show显示; B.act 行动; C.copy 复制,抄袭;

D.represent代表。因为They are good-looking,他们是好看的,人们想要模仿他的风格,故选C。

【小题3】考查形容词及语境的理解。A.uncool 不酷的,不冷静的; B.unimportant 不重要的; C.clever聪明的; D.strange奇怪的。根据上文The cool kids are good at sports.酷的都爱好体育,所以这里指不酷的。不酷的孩子们在操场的另一角落,故选A。

【小题4】考查形容词及语境的理解。A.personal个人的; B.attractive吸引人的;

C.experimental 实验的; D.social社会的。根据常识可知他们没有社会技能。他们很聪明但是他们没有社会技能,故选D。

【小题5】考查形容词及语境的理解。A.tasteless无味的; B.careless粗心的; C.hopeless 无希望的; D.helpless无助的。他们很聪明但是他们没有社会技能,不受异性的欢迎,并且对于体育是绝望的,故选C。

【小题6】考查动词及语境的理解。A.introduce 介绍; B.bring带来; C.prefer喜欢; D.add增加。这里是bring„to ruin带来损害。是固定短语。和他们做朋友不然他们会把病毒放进你的电脑里毁坏你的家庭作业。故选B。

【小题7】考查动词及语境的理解。A.score 获得; B.lack缺乏; C.take 拿走; D.save挽救。take good degrees拿到学位;怪人也许在学校不受欢迎,但是他们仍然通过考试,他们可能在大学里仍然不受欢迎但是他们拿到学位。故选C。

【小题8】考查名词及语境的理解。A.discovery 发现; B.industry工业;

C.progress 进步; D.improvement提高。根据常识可知电脑和IT是工业。电脑和 IT做为21世纪最重要的工业,至少一部分是由怪人创造的。故选B。

【小题9】考查动词及语境的理解。A.excite激动; B.discourage 阻止,泄气; C.demand要求;D.promise允诺。excite sb to do激励某人做某事。像比尔盖茨那样的怪人英雄激励人们以他们为榜样。故选A。

【小题10】考查名词及语境的理解。A.world 世界; B.challenge 挑战; C.chance 机会; D.heaven天堂。某人的领域用world。成为怪人是一种挣大钱的方法,并且网络的创造给了他们一个属于他们的工作和玩的世界。故选A。

【小题11】考查副词及语境的理解。A.However 可是; B.Therefore 因此; C.Still 仍然; D.Besides并且。根据上文可知它们是递进关系。并且,怪人在流行文化的努力开始了一个新的趋势。故选D。

【小题12】考查形容词及语境的理解。A.imaginative 虚构的,富有想象力的; B.uncool 不冷静的; C.attractive吸引人的; D.cool冷静的。根据短文的大意可知就是现在酷的成为不酷的。故选B。

【小题13】考查动词及语境的理解。A.remember记得; B.understand 理解; C.receive 收到; D.know知道,了解。根据常识可知文化应该是了解怪人文化正在成为一般流行文化的重要的一部分,在这部分里你知道的比你看上去的更重要。故选D。

【小题14】考查名词及语境的理解。A.dangers危险; B.questions问题; C.possibilities可能性; D.wonders奇观。根据but可知这是对上文的转折。但是仍然有危险者。故选A。

【小题15】考查名词及语境的理解。A.secretary 秘书; B.trainee 实习生;C.friend朋友;D.boss老板。怪人在学校经常被欺负或者被嘲笑,现在那个怪人可能就是你的老板,也许是时候该惩罚你了。故选D。

第二节 语法填空(共10小题;每小题1.5分,满分15分)

阅读下面短文,按照句子结构的语法性和上下文连贯的要求,在空格处填入一个适当的词或使用括号中词语的正确形式填空,并将答案填写在答卷标号为26—35的相应位置上。

“American Dreams in China,” a comedy based ___【小题1】__the story of real-life company New Oriental Education Group, is now the weekly champion of China’s box office(票房)__【小题2】(beat)Hollywood blockbusters(大片)“Iron Man 3” and “The Croods(疯狂原始人).”

The movie,【小题3】 cost $9 million to produce,has taken in(收入)over $34 million in ticket sales【小题4】it was released on May 17,according to media research.The main character in this movie is believed to resemble Yu Minhong,【小题5】 chief executive and co-founder of New Oriental.【小题6】 Mr.Yu said on his Sina Weibo that he has no【小题7】(invest)in the movie and he was against the idea in the first place.Heated discussion on the definition of real successes【小题8】(arouse)after more and more audience came into the cinema for this movie.【小题9】some among the Chinese

audience are cheering for the entrepreneurial spirit the movie conveys,others say skeptically that 【小题10】equates(等同)success with wealth and fame.【答案】

【小题1】on

【小题2】beating

【小题3】which

【小题4】since

【小题5】the

【小题6】However/Nevertheless

【小题7】investment

【小题8】was aroused

【小题9】while

【小题10】it

【解析】

试题分析:本文叙述了中国合伙人这部电影非常火爆,它是根据新东方教育集团的创业史而改编的一个真实的故事,但是对这部的电影成功存在着争议。

【小题1】考查固定短语。be based on以„„为根据。这里是非谓语动词,所以用的是based on。

【小题2】考查非谓语动词。句意:中国合伙人这部电影是根据一个实实在在的公司—新东方教育集团为依据而制成的,这部电影打败了好莱坞大片—钢铁侠和疯狂原始人。这里整个句子的主语与beat之间是主动关系,故用现在分词beating。

【小题3】考查定语从句。这里是which引导的非限制性定语从句,它在从句中作主语,不能省略,先行词是movie,故用which。

【小题4】考查连词。句意:自从5月17日放映以来,这部电影共收入3400万美元。这里根据谓语动词has taken in 用的是现在完成时可知这里应该用since,因为since常与现在完成时连用,故用since。

【小题5】考查冠词。这部电影的主要人物是认为像俞敏洪是新东方首席执行官兼联合创始人。这里逗号后是Yu Minhong的同位语,用the表示唯一的,表特指,故用the。

【小题6】考查副词。但是他在他的新浪微博上说他没有投资这部电影。这里根据上文表示转折,故用However/Nevertheless。

【小题7】考查名词。这里因为空格前有no修饰所以后面用名词investment。

【小题8】考查动词。根据后面的谓语动词came 可知空格处也应该用一般过去式,又因为主语与arouse 之间是被动关系,故用一般过去式的被动语态was aroused。

【小题9】考查连词。当中国人在欢呼电影中所表达的企业的创业精神时,其他的人却持怀疑地态度说它同样是名利双收。这里根据句意故用连词while。

上海高三英语卷 篇5

II.Grammar

Directions:Beneath each of the following sentences there are four choices marked A,B,C and D. Choose the one answer that best completes the sentence.

25.   After studying chemistry for years, I can only say I have _____ general knowledge of this subject.

A. /         B. a little           C. a                D. some

26.   She ____ the hospital so soon, for she has not yet recovered.

A. wouldn’t have left             B. shouldn’t have left

C. mustn’t have left              D. hadn’t had left

27.   Even at the narrowest of the Pacific, it is about 3,200 km ____________.

A. widely    B. with cross       C. crossing          D. in width

28.   The ______ student standing at the gate speaks very good Chinese.

A. tall  young American         B. young tall American

C. American tall young           D. American young tall

29.   Our English teacher had us all _______our names on a card.

A. written     B. to write        C. write            D. for writing

30.   They ______ be at home. You see, the door is locked from the outside.

A. can’t       B. may          C.  must           D.  mustn’t

31.   The farmer who admitted ______ the tiger was severely punished.

A. to kill      B. killing        C. killed            D. to have killed

32.   So often ______ in recent years that it has almost become a rule.

A. has this happened              B. this has happened

C. is this happening               D. for this to happen

33.   A reward of 1,000 dollars will be given ________ can find the  lost child.

A. whomever    B. whoever that      C. to whomever    D. to whoever

34. I thought it a pity __________ him to the tea party.

A. being not invited               B. not to have invited

C. to not have invited              D. not to have been invited

35.   After they were given several terrible blows, the enemy did not _____ out after dark.

A. dared to come  B. dared come    C. dare to come      D. dare coming

36.   I seated myself in the front row so as to make myself ______ the speaker.

A. understand   B. understood      C. understanding    D. to understand

37.   Where was ______ the traffic accident happened last night?

A. it          B. the place that    C. the place        D. it that

38.   I haven’t the slight idea _______________.

A. where does he live              B. that he lives where

C. where he lives                D. that where he lives

39.   Don’t forget to bring the dictionary when you come next time, _________ ?

A. do you      B. will you        C. don’t you       D. mustn’t you

上一篇:如何撰写企业财务状况分析报告下一篇:你不知道的大案第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