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高考作文真题:空谷

2024-10-18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福建高考作文真题:空谷(精选5篇)

福建高考作文真题:空谷 篇1

阅读下面一首诗, 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作文, 文体不限 (诗歌除外) (70分) :

我仰望着夜空,

感到一阵惊恐;

如果地球失去引力,

我就会变成流星,

无依无附在天宇飘行。

哦, 不能!

为了拒绝这种“自由”,

我愿变成一段树根,

深深地扎进地层。

【题解】

这次高考作文题延续近几年的“新材料作文”题型, 考题材料选自顾城的诗歌《忧天》。诗歌关键的意思是, 假如地球没有引力, 人就会在天上自由飘浮;为了拒绝这种“自由”, 诗人愿变成一段树根, 深深地扎进地层。在自由与现实的矛盾中, 诗人把矛盾的主要方面确定为现实, 为了现实, 宁愿牺牲自由。这个题目想象的空间很大, 不仅是情感的空间, 还是理性的空间。

此类材料的审题关键在于抓意象, 析主旨。诗中的“流星”、“树根”实际上呈现了两种不同的生命状态;诗歌的重点是在后面几句:“我要拒绝这种‘自由’, ……深深地扎进地层。”它体现了“我”的人生价值取向, 抓住它就可以把握诗歌的主旨和命题者的意图;如果考生忽略了后面这几句, 就很容易离题或偏题。

对考生来说, 能否透彻、到位地理解材料的深层意义, 决定了其作文水平的高下。一般考生会关注到流星与树根、天空与地层、理想和现实的这几组“二元对立”矛盾冲突。层次高一些的考生会关注到流星如果没有地球引力, 在空中就会无依无附, 没有束缚 (“自由”) 的代价是没有归属等更深层次的内容。

考生可以顺向从“树根”的角度写脚踏实地, 落叶归根, 精神皈依, 文化之根等等;也可以逆向从“流星”的角度写自由的代价;还可以从“无依无附”、“深深扎进”等关键词联想到“无根”与“有根”、“自由”与“束缚”、“理想”与“现实”的选择取舍等等;更可以合二为一, 融自由于扎根、坚守之中。如“有一种自由叫坚守”。

【范文】

真正的自由

福建考生

我是一朵云, 在天空中自在地飘着, 阳光总是从我的身体里穿过, 格外的温暖。我去过很多地方, 有人说我像棉花糖, 也有人说我是一张雪白的帘幕, 我喜欢别人这样说, 我接受着所有人的赞美。我总在别人的照片中定格, 哪怕是给别人带去一瞬间的美好。我想我是自由的, 无边无际的天空任我翱翔, 世间万物尽收眼底, 广袤大地都有我的身影。我无时无刻不在享受着这一切, 这或许就是我所想要的生活。

可是, 突然有一天, 上帝右手一挥, 顿时风起云涌, 一阵大风直扑我而来, 我躲闪不及, 瞬间烟消云散。就这样, 我从这个世界消失了。我见到了上帝, 一个慈祥的老人, 可是现在这一切在我眼中都变得异常的丑恶。我哭着对他咆哮:“你凭什么拿走我的生命?我还这么年轻!你凭什么毁掉我的生活?对!你是上帝, 可是你根本就不懂爱!”

他依然很慈祥地看着我, 走过来轻抚我的脸庞, 说:“孩子, 你还太年轻, 很多挫折都没有经历, 这个结果也许对你来说是最好的。”

“可是这不是我想要的结果, 我原来的生活是多么自由, 多么快乐!你根本就不懂!”

他淡淡地一笑:“孩子, 这样吧, 我再给你一次机会, 让你再活一次, 你想变成什么?”

“云。”我斩钉截铁道。

我又变成了一朵云, 可是皮肤没以前白了, 体重比以前重了, 阳光再也没给我带来温暖, 再也没有人喜欢我, 因为我变成了一朵乌云。我不再开心, 整天闷闷不乐, 总觉得上帝那老头儿在耍我, 我每天拖着疲惫的身体慢悠悠地在天空中徘徊, 体内的东西一点点的在聚集, 我知道我快支撑不住了, 我索性闭上眼睛, 一股劲, 体内的东西喷涌而出。就这样, 我变成了一滴滴的雨水, 滴落在了这片我每天俯瞰的土地上, 我在它的身体里流动着, 滋润着它每一寸肌肤, 我能感受到它的兴奋与愉悦。我看到它怀抱着一颗种子, 我走过去, 将它干枯的身体拥入怀中, 它贪婪地吮吸着我, 我很开心, 我要紧紧地抱住它, 直到永远。我要看着它发芽、开花, 虽然我不知道它是树的种子还是花的种子。

我又被带到了上帝的身旁, 看着这个慈祥的老人, 我对他咧嘴一笑。

我想我已经明白了。前世的自由都是我臆想出来的, 每天漫无目的地飘在空中, 接受别人转身就忘的赞美;每天俯瞰大地却不曾给它留下痕迹。这并不是真正的自由, 而是虚度光阴。

福建高考作文真题:空谷 篇2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60分)

语文学习关系到一个人的终身发展,社会整体的语文素养关系到国家的软实力和文化自信。对于我们中学生来说,语文素养的提升主要有三个途径:课堂有效教学、课外大量阅读、社会生活实践。

请根据材料,从自己语文学习的体会出发,比较上述三个途径,阐述你的看法和理由。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

【题意审读】

在本道任務驱动型作文题中,“任务”集中体现为“从自己语文学习的体会出发,比较上述三个途径,阐述你的看法和理由”。这自然是没错的,但我们往往会忽视综合思考。就这道题来说,需要哪些综合性思考呢?

一是语文素养的构成。什么是“素养”?词典解释为“平日的修养”。何为“语文素养”?教育部语文课程标准研制组召集人、修订组召集人之一的巢宗祺教授给出的答案是:“语文素养”指“学生平时在语文方面的修养,包括对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语言的积累、语感、思维,也包括一些语文能力,如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口语交际能力和习作能力,另外还有品德修养、审美情趣等。这些都涵盖在语文修养的范围内”。他还着重指出,“我们的语文教学如果能重视语言的积累和语感的培养,对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将会起到不可低估的作用”。作为学生作文(又是限时写作),可以不作如此专业性表述,但必须知道什么是“语文”的“素养”,以及语文素养涉及的主要方面。

二是语文素养与提升途径的关系。两者表现为结果与路子的关系。语文素养靠日积月累,往往厚积薄发,因此提升素养的快捷途径是没有的。在对三个提升途径的阐释时,要尊重这一学科规律。

三是语文素养提升三途径的“比较”。这是中心“任务”——必须“比较”(具体论述时三条途径可有详略之分),如果只写其中一个,那就违背了最基本的写作要求。“比较”未必就得是比差异、高下、优劣,落实这里的“比较”还是可能与可行的:

其一,可比较三个途径“不同的作用”不妨这样拟写分论点:从语文教学的作用来看,课堂有效教学可以培养基本技能,为提高语文素养提供方法;从学习语文的规律来看,课外大量阅读可以实践课内的方法,还能为提高语文素养打下扎实的基础;从学习语文的原则来看,课内语文学习要联系直接和间接的生活体验,课外生活实践也离不开语文,同时更要用好语文。

其二,可就自我语文学习的体验切入,阐述其中某个途径更有效,也更有话可说(即“对我来说何者最有效”)。

看似寻常最奇崛

阅读右面的漫画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60分)

要求:结合材料的内容和寓意,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题意审读】

从图中可以明显地看到两个变化,一是分数的变化,二是奖惩的变化,而且后者的变化源于前者。这里的变化即是漫画的讽刺点,也是立意的方向:

1.分数问题。(1)“考满分的就被奖励,考55分的就被惩罚”:这样的做法显然是不对的。立意①:教育学生(孩子),奖罚不能只看分数。立意②:满分并不代表完美,分数不及格并不代表其他方面也不及格。立意③:教育不是只有分数(分数不是衡量教育效果的唯一标准)。(2)“考了满分就奖励,退步到98分就被惩罚”:这样的做法是不对的。立意①:对学生(孩子)不要苛求完美。立意②:对于受教育者来说,退步时更需要理解。立意③:教育者不能只关心分数的变化(更要关注学习的过程、分数背后的汗水)。(3)“考了55分就被惩罚,进步到61分就给奖励”:这样的做法似乎合理,其实需要细加斟酌。立意①:对于受教育者来说,进步确实需要鼓励;但联系前面的“掌掴”,这里所谓的“欣赏”“鼓励”实为“唯分数论”的另一种表现。

2.奖罚问题。(1)“奖励就亲吻,惩罚就掌掴”:这样的做法要慎重乃至规避。立意①:爱的方式有很多,不能过于简单化。立意②:惩罚不能简单粗暴(暴力教育要不得)。立意③:教育者要选择恰当的教育(奖惩)方式。此外,还可考虑“赞赏子女也要看情况”“学生(孩子)的喜与忧由谁来决定”,等等。

我们应注意,作文要求中有这么一句——“结合材料的内容和寓意”,什么是“寓意”?就是寄托或蕴含的意旨,那么,离开教育话题谈其他社会现象,只要符合“寓意”,也是合乎文题要求的。立意①:漫画中人物的分数变化耐人寻味,与自己比有退步,但与别人比仍是优秀的;与自己比有进步,但与别人比仍有明显差距。这种进步与退步的相对关系,可以超越具体的生活、社会情境,升华到诸如要全面看问题、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等高度;同时,又暗含传统文化中“盈极必亏”的道理。立意②:由“都是比较惹的祸”,可引申出评价中存在的“简单化思维”的问题,进而批判现实中的“唯GDP论”,突出评价体系多元化建设的重要性与紧迫性。比如可论及工作考量有一个标准把握的问题,对待复杂的问题,必须谨慎等。对于同一个考评对象,可纵比,看到进步,但也不能作夸大性奖励,因为两次考量的内容、标准或有不同,难度系数值或许不对等。立意③:现实生活中的优秀者,对自己的要求高,希望能够尽善尽美;只求合格者,对自己的要求不高,但是依旧希望能达到自己的目标。

鲜明地指向精神领域

从下面两个题目中任选一题,按要求作答。不少于700字。(50分)

①《白鹿原上奏响一支老腔》记述老腔的演出每每“撼人胸腑”,令人有一种“酣畅淋漓”的感觉。某种意义上,可以说“老腔”已超越其艺术形式本身,成为了一种象征。

请以“‘老腔何以令人震撼”为题,写一篇议论文。

要求:从老腔的魅力说开去,不要局限于陈忠实散文的内容,观点明确,论据充分,论证合理。

②书签,与书相伴,形式多样。设想你有这样一枚神奇的书签:它能与你交流,还能助你实现读书的愿望……你与它之间会发生什么故事呢?

请展开想象,以“神奇的书签”为题,写一篇记叙文。

要求:表现爱读书、读好书的主题;有细节,有描写。

【题意审读】

两道大作文均为命题作文,前一题“‘老腔何以令人震撼”规定写议论文,其指向明确,要求由果推因(“何以”是題眼),探求像“老腔”这样的民间艺术、文化遗产令人震撼的缘由。这道题最大的难点在于确定观点——它要求学生对像“老腔”这样的民间艺术有所了解,还要有自己的感悟与思考。可以确定如下观点:“深厚的地域文化积淀让民间艺术绝美绝佳”“土气的外表下面往往是扎根大地的深厚神韵”“历经历史的淘洗,跨越时空,古老的民间艺术留下的是精粹”“越是自然、越是纯净的原生态艺术,越是动人心魂”“艺术的内涵往往重于形式”“民族文化里,埋藏着我们精神的深度眷恋”。

后一题“神奇的书签”限定写记叙文,必须“表现爱读书、读好书的主题”,而且要“有细节,有描写”——主题与手法都规定好了。不过本文题依然有较大的开放空间——最紧要的自然在凸显“神奇”二字;要写出“神奇”,联想与想象不可或缺。理想的构思是让书签“活”起来、“动”起来、“神”起来,让它牵引着“书痴”从今越古,漂洋过海,甄别优劣,与东方圣贤对话,与西方巨擘悟面,从交谈、感受与领悟中体会书本世界的美好。具体可考虑谈“神奇的书签”帮助我们一目十行,帮助我们更内在地登上书中的精神高地,帮助我们改变书中重要的情节,帮助我们与遥远的作者展开丰富的对话,帮助我们续写那些未竟的名著,等等。

秀出e时代的“青春阅读”

请根据下面的材料,写一篇文章。(60分)

在阅读方式多元化的今天,你可以通过手机、电脑等电子设备,在宽广无垠的网络空间中汲取知识;你可以借助多媒体技术,“悦读”有形有色、有声有像的中外名著;你也可以继续手捧传统的纸质书本,享受在墨海书香中与古圣今贤对话的乐趣……

当代青年渴求新知,眼界开阔,个性鲜明,在阅读方式的选择上不拘一格。请围绕自己的阅读方式,结合个人的体验和思考,谈谈“我的青春阅读”。

要求:①自选角度,自拟标题;②文体不限(诗歌除外),文体特征鲜明;③不少于800字;④不得抄袭,不得套作。

【题意审读】

“阅读”这一话题对高中生来说并不陌生,前些年高考作文也多有涉及(如2006年全国乙卷、2010年全国乙卷分别考查了“国民图书阅读率持续走低与网上阅读率迅速增长”“浅阅读与深阅读”),但今年天津卷围绕“阅读方式”设题,引导学生反观自身的阅读行为,颇具匠心。综合来看,这道文题可概括为“一个核心”“两层限制”。

“一个核心”,就是必须写有关“阅读方式”的“体验和思考”。就这方面,作文材料提及三种方式:手机、电脑阅读;多媒体阅读;纸质阅读。省略号表明还有其他阅读方式(例如碎片化阅读)。这众多阅读方式,概括起来不外两种,一是传统纸质阅读,二是现代新媒体阅读(或称数字阅读)。两种阅读各自适合不同的内容,其区别主要在于:纸质阅读是叙述性的,新媒体阅读是读者寻找所需答案;纸质读物有一种亲切感,更易于反复读甚至可以做批注,阅读时很少受到干扰,读者更易进入内容深处,与作者展开精神对话(这就是我们常说的“书香”),而数字读物储存量大,占用空间少,可以把大量资料聚合在一起,浏览非常便捷,且有音频和视频助力阅读;纸质读物更能提高个人想象力和思考能力,有利于对文化的传承,数字读物则更环保,内容更新速度和传播速度也更快。

空谷之中亦有桥梁高考作文 篇3

空谷之中亦有桥梁提到空谷,有人想到悬崖,而有人想到栈道桥梁。这两种截然不同的看法反映了两种人生态度,即把空谷拟作人生的低谷,悲观的人想到的是悬崖绝境,而乐观的人则想到希望的桥梁。

纵观古今,历史上不乏著名的悲观主义者。如竹林七贤之一的阮籍,由于对现实的失望和深感人生无常,他采取了蔑弃礼法鸣教的`愤激悲观态度,转到以隐世为旨趣的道家思想轨道上来。还有鬼才李贺,因无法参加科举而报国无门,由此抑郁终生,悲观处世。他们壮志难酬,报国无门,便意志消沉,永远地困于人生的空谷之中,令人叹惋。

然而世间也不乏乐观主义者,如诗仙李白,以上积极入世,一曲《将进酒》便将盛唐气象展露得淋漓尽致,虽不满于黑暗的现实,却也洋溢着豪情逸兴,奔流激荡,浩浩汤汤。他虽处于人生的空谷,却勇于架起栈道桥梁,开辟走向巅峰的道路。因此,面对人生的低谷,我们应敢于化逆境为顺境,有所作为,架起属于自己的桥梁栈道。

那么该如何去构筑希望的桥梁呢?处于人生的低谷,还需要外力来帮助构建栈道桥梁。

王安石在《游褒禅山记》中曾有言:“有志矣,不随以止也,然力不足者,亦不能至也。”如《复活》中的聂赫留朵夫,最后因得到了《福音书》的指示,才完成了真正意义上的复活。因此,仅靠个人力量不一定能够逃离人生的低谷,我们还需要来自他人的鼓励与支持。

然而,只要努力并有外力相助,就能走出人生的空谷吗?若是无计可施,无法架起那希望的栈道桥梁呢?

在古希腊神话中,西西弗斯以狡猾机智闻名,多次激怒众神。于是诸神便处罚西西弗斯不停地把一块巨石推上山顶,而石头又会由于自身的重量而滚下山去。所以西西弗斯只能做着徒劳无益的苦役,深陷在人生的空谷,无法逃离。因

此,若无计可施,也应像西西弗斯那般不断努力,即使不能走出人生的空谷,也演绎出了生命的伟大与悲壮。

现实也是如此,现代人无时无刻不陷在空谷之中,面临着近乎谬误的生存环境,在城市与自然、物质与精神的矛盾中踽踽前行。因而我们更需要努力尝试,去构建栈道桥梁,突破我们面临的困境与谬误,通往更光明的未来。

福建厦门中考作文真题解析:品 篇4

一,“品”字从造字来说,由三个“口”组成,便是告诉人们,品尝、品味......品尝美食是一种享受,品评事态是一种情怀……以“品”为话题,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

二,我的世界。加适当的词或词语,补足题目。

要求:1、文体不限。2、不少于500字。3、文中不能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

【优秀作文】

品故乡

品味果汁的香甜,那是对青春的追寻;品味咖啡的苦涩,那是对逆境的憬悟;品味泉水的甘纯,那是对故乡的难以释怀。

“呜~呜~”火车的声音在耳边响起,车厢里,我怀着思念拧开了手中的矿泉水瓶。透明的瓶子将故乡的景象放大,对家乡的想念在在那一刻化作泪水流入心底,汩汩流淌。

拖着行李箱,我走下火车,面前是依旧美丽的故乡,轻呷一口矿泉水,甘纯的滋味滴入心脾。依然下着细雨,雨水仿佛掌间有灵性的纹路,在湖面荡漾起层层涟漪。江南是如此,仿佛一位女子般雅气,连雨水都如此温柔。许多人觉得泉水无味,但细细品,就好似雨一般,充溢着我对家乡思念的味道。只是如此吗?

走到石桥上,那是回家的`必经之路,坎坷的青石板砌成的石桥,给人一丝清凉的感觉,凭着对泉水味道的依恋,再畅饮几口。偶然想起,桥头有一棵桃树,曾经,爷爷牵着我小小的手,对我说:“囡囡你看,那桃花的瓣跟你的小脸儿一个样。”我抬起头,看着雨中的桃花,笑着对爷爷说:“以后我要天天来这看,可美极了。”谁又能知,孩子总是孩子,永远不知道未来会发生什么 ,故乡不是永远的住地,但却是心灵的港湾。此刻,再走到桥头,依旧是美得质朴的桃花,雨落在花瓣儿上,仿佛婴儿腮上透明的眼泪,花儿的香惹得江南孩子们都醉了。言及故乡,三生石畔泥土的芬芳固然清新的,手中的泉水仿佛染上了桃花的味儿,再品味一番,那是童年纯真的味道。

远处撑起竹篙划过夕阳的妇女,口中唱着故乡的名谣,耳边又萦绕着熟悉的歌声,渐渐伴歌而行,终于到家了,豪爽的饮完手中的矿泉水。爷爷缓缓走来,像儿时般拉起我的手,花甲的脸上绽放着孩童样的笑,开心得说不出话来。炊烟袅袅中,家人们准备着桌桌可口的饭菜,江南人,总是几家人一起吃,久违了毫无防备的话语,江南人们的热情将城市的面具击垮,此时,我感受,品味到了另一种味道,那是家乡人质朴,热情的味道,如泉水般甘纯,清澈得看不见一丝杂质。

盛夏蝉儿的鸣叫,田间声声的蛙鸣,老牛“哞DD哞DD”的叫声,远处几个野丫头卷起裤管,淌在雨后的水洼上,水花四射,划过一道道优美的弧线。江南,真让我怀念。我打江南走过,在品故乡的同时,也愿它保留那一份泉水般的质朴……

品汉字之美

一横一竖,一撇依娜,汉字,我永远追随你。请允许我用心,去品味你的绝代风华。

――题记

小时候,我爱你笔划间的风韵。

那是我初识汉字之时。我在母亲的带领下,看“山”字挺拔成巍峨雄壮的高峰,在天际享受轻云的环绕;看“水”字摇着婀娜的腰,在山林之间舞蹈;听“风”字摆动张扬的外壳,呼啸着从我耳边穿过;望树木聚集成“森”,显出繁茂而整齐的姿态……最令我惊叹的便是“人”了!“人”以优美的姿势稳稳地站立,有卓然不凡的气度,那脚踏实地的撇与捺,仿佛告诉着我“人的坚忍不拔”。

我在笔划间穿行,细细地品味笔划构筑成汉字的美。

后来,我爱你字字句句的精妙。

那是我爱上散文之时。我捧着书,拼读一个个铅字间藏着的思想。简o的一句“山峦要来取水,远处的河川便扭着腰逃走了”,便把我哄得如痴如醉,直叹汉字的奇妙。这几个字挨着坐在一起,便把宏大的山水之景描摹得活灵活现。龙应台的《母亲》以寥寥数千字便将一位母亲深深的爱子情勾勒了出来,让我几乎要掉下泪来。汉字是这样奇妙,这样美好,虽只是简单的排列组合,却能说出曲折的故事,撼天动地的感情,广阔的无边的景色。

我在字里行间徜徉,细细地品味汉字拼凑出文章的美。

现在,我爱你传承千古的伟大。

我沉迷于古诗词之中。苏轼在《念奴娇・赤壁怀古》叹“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令我看到失意的苏轼的独自落寞;李清照轻吟“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是那样无忧无虑,悠然自得,让我几乎忘记了她丧夫后“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的哀伤;岳飞在《满江红》中高呼“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的豪情壮志仿佛出现在我眼前……汉字穿越了千百年的时间,划开时空的界限,将千百年以前的诗人送到我面前。诗人们的情感被压入汉字之中,最终得以流传下来。

我在古诗词中沉醉,细细地品味汉字穿越千百年传承文化的美。

一笔一划,一字一句,汉字,你就这样走进了我心里,将你的倩影留在我心中,让我慢慢品味你那无与伦比的美丽。

品爱之无言

我仍记得那个黄昏,那个背影,那个男人,那天,空气中弥漫着爱的味道,那么深沉而浓烈。

――题记

黄昏的灯光摇曳不定,一如男人摇摆不定的心。

男人蹲在水泥地上。昏暗的平房里,充斥着浓烈的烟草味儿。轻轻地,男人熄灭手中零星的火光,吐出最后一缕烟雾。

他缓缓地,缓缓地背起那不轻不重的背包,发干的嘴唇想说些什么,却什么也没开口,只是摇了摇头,无奈地踱出了家门。

这个男人,便是我的父亲。我不曾想过那些外出打工的人会是我身边的任何人,更别提父亲。不是觉得他们无能,而是不能忍受亲人受苦的心酸。

父亲走了,我搀扶着年迈的外婆立在门口,望着父亲渐行渐远的背影,此刻短短的小巷,却变得那么漫长。

落日的余晖洒在他的肩上,父亲那抹坚强又带着沧桑的身影,在秋风的萧瑟中融化了我那颗叛逆的心。父亲走得很慢,每走几步就会留恋地停下脚步注视着我和奶奶,他饱含风霜的脸皱得像久旱的老树皮一样干燥而没有水分。然而时间总是趁人不备的,偷偷爬上双肩。任何事物都躲不过时间的炙烤,时间让青春的小树越发枝繁叶茂,让车轮的辅条越发生锈,让一座老屋驼了背,却压不垮父亲坚实的背。

终于到了转角,父亲放下背包,深深凝视着我们,而后干脆地走了。转身之际,我分明看到他泛红的泪花。原来这个坚强的男人,也有如此感性的一面。

奶奶曾说过,父亲的一生是极少哭泣的,这样一个能屈能伸的男人,为了照顾这个家,毅然选择了离别。他也曾矛盾过,挣扎过,也曾放不下,舍不得,可他从没说过,怨过。

奶奶颤抖的手抚摸着我,呆呆地望着拉长的背影,我不知用怎样的方式去抚慰这个白发苍苍的老人,只能用力握紧她干枯孱弱的手。

我遥望远方夕阳,恍如那个背影仍在余晖中晃动,如我那怦然跳动的心脏,久久不能忘却。

也许我们曾茫然,未曾领略泪下所藏的情感。也许我们总是忙碌,未曾体会手边温水所含的情感。而此刻,少女明了!

最是那无言的父爱,恍如空气一般,时时围绕在我们身边,却不曾留意。

高考英语作文高考真题 篇5

请用英语写一篇100词左右的短文,简要描述漫画内容,并结合生活实际, 就漫画主题发表感想,题目自拟。参考词汇:公民道德civic virtue

本文要求描述漫画内容,结合生活实际,就漫画主题发表感想。体裁为议论文,人称为第三人称,时态为一般现在时。先读懂漫画含义,抓主体;然后展开合理想象,揭寓意;最后根据实际,谈认识。

1.细心审阅画面,包括提示文字,描述漫画。本文写清以下要点⑴随地吐痰;⑵乱扔香蕉皮;⑶孩子手拿《公民道德》,询问谁丢了公民道德⑷发表议论。

2.联系实际,揣摩画面寓意。

3.遣词造句

①see sb do sth

②throw sth on the ground

③The boy handing the book, shouted, Who lose civic virtue?

④I wish

4.根据画面构思,连句成文。

Who Lose Civic Virtue?

One day, a child went home after class. On his way home, he saw some adults spit on the ground. On the other side of the road, a man threw the garbage on the ground after eating a banana. The child found a book Civic Virtue, lying on the ground. So he picked up the book and shouted, Who lose civic virtue?

上一篇:小学教师年度考核方案下一篇:“学校离退休计划”学校工作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