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与子课外阅读

2024-05-24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父与子课外阅读(精选11篇)

父与子课外阅读 篇1

1948年,在一艘横渡大西洋的船上,一位父亲带着小女儿,去和在美国的妻子会合。

一天早上,男人正在舱里用水果刀削苹果,船突然剧烈地摇晃,男人摔倒时刀子插进胸口,他全身都在颤抖,嘴唇乌紫。6岁的女儿被父亲的瞬间变化吓坏了,尖叫着扑过来想要扶他,他却微笑着推开女儿的手:“没事,只是摔了一跤。”然后轻轻地拔出刀子,很慢很慢地爬起来,不引人注意地用大拇指揩去了刀锋上的血迹。

以后三天,男人照常每晚为女儿唱摇篮曲,清晨为她系好美丽的蝴蝶结,带她去看蔚蓝的大海。仿佛一切如常,而小女儿没有注意到父亲每一分钟比前一分钟更衰弱、苍白,他看向海平面的眼光是那样忧伤,抵达纽约的前夜,男人来到女儿身边,对她说:“明天见到妈妈的时候,请告诉妈妈,我爱她。”女儿不解地问:“可是你明天就要见到她了,为什么不自己告诉她呢?”他笑了,俯身在女儿额上深深刻下一个吻。

船到纽约港,女儿一眼便在熙熙攘攘的人群里认出母亲,她大喊着:“妈妈!妈妈!”

就在这时,周围一片惊呼,女儿一回头,看见父亲已经仰面倒下,胸口血如井喷,染红了整片天空……

尸解的结果让所有人惊呆了:那把刀无比精确地洞穿了心脏,他却多活了三天。

这是医学史上的一个奇迹。医学会议上,有人说要称它大西洋奇迹,有人建议用死者的名字命名,还有人说要叫大奇迹……

“够了!”那是一位坐在首席的老医生,须发俱白,皱纹里满是人生的智慧,此刻一声大喝,然后一字一顿地说:“这个奇迹的名字,叫父亲。”

他要感谢那只手

感恩节的前夕,美国芝加哥的一家报纸编辑部向一位小学女教师约稿,希望得到一些家境贫寒的孩子画的图画,图画的内容是他们想感谢的东西。

孩子们高兴地在白纸上描画起来。女教师猜想这些贫民区的孩子们想要感谢的东西是很少的,可能大多数孩子会画上餐桌上的火鸡或冰淇淋等。

当小道格拉斯交上他的画时,女教师吃了一惊,他画的是一只手。

是谁的手?这个抽象的表达使她迷惑不解。孩子们也纷纷揣测,一个说:“这准是上帝的手。”另一个说:“是农夫的手,因为农夫喂了火鸡。”

女教师走到道格拉斯——一个皮肤棕黑色、又瘦又小、头发卷曲的孩子桌前,弯腰低头问他:“能不能告诉我你画的是谁的手?”

“这是你的手,老师。”孩子小声答道。

她回想起来了:在放学后,她常常拉着他黏糊糊的小手,送这个孩子走一段。他家很穷,父亲常喝酒,母亲体弱多病,没工作,小道格拉斯破旧的衣服总是脏兮兮的。当然,她也常拉别的孩子的手。可这只老师的手对小道格拉斯却有非凡的意义,他感谢这只手。

我们每个人都有要感谢的,其中有物质上的给予,也包括精神上的支持,诸如得到了自信和机会。对很多给予者来说,也许,这种给予是微不足道的,可它的作用却常常难以估量。因此,我们每个人都应尽自己的所能,给予别人。

拐弯处的回头

一天,弟弟郊游时脚尖被尖利的石头割破,到医院包扎后,几个同学送他回家。

在家附近的巷口,弟弟碰见了爸爸。于是他一边跷着扎了绷带的脚给爸爸看,一边哭丧着脸诉苦,满以为会收获一点同情和怜爱。不料爸爸并没有安慰他,只是简单交代他几句,便自己走了。

弟弟很伤心,很委屈,也很生气。他觉得爸爸一点也不关心他。在他大发牢骚时,有个同学笑着劝道:“别生气,大部分爸爸都这样,其实他很爱你,只是不善于表达罢了。不信你看,等你爸爸走到前面拐弯处的地方,他一定会回头看你。”弟弟半信半疑,其他同学也很感兴趣。于是他们不约而同停下脚步,站在那儿注视着爸爸远去的身影。

爸爸依然笃定地一步一步向前走去,好像没有什么东西让他回头……可是当他走到拐弯处,就在侧身左转的刹那,好像不经意似的悄悄回过头来,很快地瞟了弟弟他们一眼,然后消失在拐弯处。

父与子课外阅读 篇2

长久以来, 我国语文教学的宝贵经验, 其中最重要的一条就是“多读”“读书百遍其义自见”“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读万卷书, 行万里路”, 无不强调了阅读的重要性, 这是我国传统教育的精华。《语文课程标准》也提出:学校要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 扩大阅读面, 增加阅读量, 提倡少做题, 多读书, 好读书, 读好书, 读整本的书。让学生遨游书海, 与大师为友, 与知识为友, 与真理为友, 用最静心的阅读, 来充实心灵, 陶冶情操, 开阔眼界, 增长知识。对小学生来说, 多读一些课外书, 不仅可以拓宽他们的视野、提高他们的语文能力、写作能力, 还可以丰富他们的人文涵养, 塑造良好的品质和健康的人格。因此, 教师应该把指导小学生课外阅读作为一项重要的教学任务。学生会对哪些课外书感兴趣呢?怎样指导学生选择课外书呢?如何点燃学生课外阅读的热情呢?

一、营造阅读氛围, 培养阅读习惯

培养小学生的课外阅读习惯已成为我们适应新课程实施、探索学校发展的有效途径。小学生的兴趣、爱好比较广泛, 好奇心比较强, 只要对这件事情感兴趣, 他们就会想尽一切办法去完成这件事。要想让他们多读课外书, 就应该先让他们对课外书感兴趣。从物质环境和精神环境两个方面营造校园阅读氛围, 培养学生的课外阅读习惯, 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 通过不断的阅读, 使心灵充实、思想深刻, 并修身养性, 熏陶气质;书籍是学校中的学校, 每天不间断地读书, 跟书籍结下终生的友谊, 就是一种真正的备课。爱好读书应该是教师的职业素养和习惯。读教育名著, 与大师对话, 和名校交流, 拜专家为师, 以学者为友, 学大师们的理论精髓和实践经验, 但更重要的是学习他们不迷信权威的创新精神, 学习他们不懈追求探索的人生境界和献身事业的人格力量。把学习内容转化积淀为自己的综合素养和创造能力, 才能提升自己和事业的境界。

作为教师, 我们要尽可能多地营造良好的读书氛围, 从物质环境和精神环境两个方面打造“书香校园”“书香班级”, 使学生受到情感的陶冶。相信, 一个喜欢阅读的教师定能带出一批喜欢阅读的学生。我提倡“师生共读”, 对于一个教师来说, 读书也是最好的备课, 也是真正的备课。例如, 在教学朱自清的《匆匆》一课前, 我先给学生介绍一些朱自清的文章, 将学生分成几组, 让学生自己去想办法阅读, 他们有的去图书馆借, 有的去书店买, 还有的在网上阅读, 然后利用一节课的时间, 进行汇报, 有的学生找到的资料, 我也很生疏, 我们就一起来学习、了解。等到真正学习《匆匆》这篇课文时, 学生们理解得很快, 对于文章所蕴含的内容, 也理解的很透彻。

二、利用阅读资源, 培养阅读习惯

一名语文教师应充分开发和利用各种阅读课程资源, 实现课内外阅读教育的衔接与整合, 加强对学生课外阅读兴趣的激发、阅读方法的指导、课外阅读的评价、合理安排课外阅读的时间等方面的研究, 积极倡导课外阅读理念, 开辟课外阅读的阵地, 逐步探索适合我校学生发展的课外阅读操作模式, 培养学生的课外阅读习惯, 激发学生的课外阅读兴趣。着力构建学生课外阅读能力的自主性, 促进教师教学思想和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 使课外阅读成为学生精神生活的一部分, 成为学生成长的动力。

教师在教学中要充分利用教材, 指导阅读方法, 拓宽阅读渠道。如在教学《触摸春天》一课时, 当学生还在为盲童安静能够在花丛中穿梭、能够捕捉蝴蝶感到惊讶、佩服的时候, 我便出示了海伦·凯勒的图像, 向学生进行了简单的介绍, 同时推荐了她的一本书《假如给我三天光明》, 此时能够从大多数的学生的眼中看出来他们急切地想读这本书, 因为他们从我的介绍中知道了海伦·凯勒是残疾人, 他们从心里想知道海伦凯勒利用这三天能够做什么。课下, 学生讨论的话题就是如何能找到、买到、读到那本书, 我们班利用两周的时间读完了这本书。接下来的一段时间里, 学生讨论的最多的也是这本书中的内容, 我的目的也达到了。

三、教师推荐课外读物, 培养阅读习惯

课外阅读不仅能够扩大学生的知识容量, 丰富人生阅历, 更是积累文学知识、提升文化素质的重要手段。就小学阶段而言, 阅读是每个学生在语文学习过程中都要经历的一个重要环节, 也是学生掌握和积累语文知识的一种有效途径。

小学阶段的阅读教学往往被忽视, 教师们只重视字词的教学, 让学生反复抄写字词, 背词义, 考试的时候成绩就不会太低;只注重课本内的文章, 在教学时的确是通过阅读来理解课文内容, 但仅仅是理解此篇课文而已。并没有教学生学会读书、学会运用, 学生缺乏学习语文的兴趣, 就别提读书了, 更不要提读课外书了。教师在教学中应该利用适当的机会营造良好氛围, 激发学生对课外阅读的兴趣。如在教学《嫦娥奔月》以后, 我要求学生先去收集古代的神话故事, 再到课堂上讲给同学听, 如果哪位同学讲的故事跟老师找到的视频是一致的, 在他讲故事的时候, 我就会放着视频, 跟他一起合作。这样一来, 他们阅读的兴趣被激发起来了, 第二天, 同学们找到了许多神话故事——《女娲补天》《后羿射日》《开天辟地》等等, 有的学生还把书拿到了学校跟同学互换着看。当然, 我也费了很大功夫, 找到了很多视频, 跟同学们一起合作, 带着他们又学到了很多。这样有目的的进行课外阅读, 既能增强学生对课外阅读的兴趣, 又能提高他们课外阅读的质量。以后我再安排类似的任务时学生们的积极性都很高。

四、通过成果展示, 培养阅读习惯

通过阅读, 能够让学生理解、鉴赏文学作品, 培养学生的高尚情操。但现在的小学语文课堂阅读量远远无法满足学生语文学习的需要, 我便利用小学生课余时间充沛的优势, 指导学生进行适量的、合适的文学作品阅读, 然后写一写自己的读书感悟、读后感, 先在班上互相传着看一看, 再进行评论, 把评论较好的文章报送到学校的广播室。这样不仅提高了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 也全面提高了学生的读写能力。既满足了学生的成就感, 也让学生切实感受到课外阅读带给他们的快乐, 从而使更多的学生主动参与到课外阅读的行列中来。

父与子课外阅读 篇3

一、激发学生阅读兴趣

在基础教育改革向纵深推进的今天,我们怎样来看待课外阅读呢?新《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丰富的人文内涵对学生精神领域的影响是深广的……语文又是母语课程,学习资源和实践机会无处不在,无时不有。因而,应该让学生更多地直接接触语文材料,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掌握应用语文的规律。”依据新课程的理念,教师要掌握应用语文的规律。语文不仅仅是一门单纯的教授文字章法的学科,语文世界的内涵是丰富多彩的,有语言文字的训练,有语文学习习惯的培养,有人文情怀的陶冶,有精神世界的奠基等。作为语文学习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的课外阅读当然是一种综合性的活动,它所关注的不是一个单纯方面,而是要注重孩子整体语文素养的提高,尤其是激发孩子对阅读一生的向往。

教师要努力激发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让他们愉快地进行课外阅读,快乐地接受自己想要学习的语文知识。可以采用以下做法:

1.讲故事,诱发阅读兴趣

故事人人都爱听。一听到老师说要讲故事,孩子个个精神抖擞,喜悦之情溢于言表,迫不及待地想一听为快。随着教师声情并茂的讲述,被渲染了的故事情节早已把孩子带入了一个或有趣、或惊险、或奇特、或令人感动,或悬念百出的情感世界里。正当孩子们期待结局之际,教师戛然收声,并无不动容地告诉孩子:故事情节交错复杂,后面的更精彩,欲知后事,请自读原文。此时教师不失时机地向学生推荐出相关的读物。

2.逛书城,写感受,激发兴趣

为进一步引导学生读有益的书,教师还可组织学生开展交流读书活动。如利用双休日让学生逛书城,写感受,周一及时反馈交流。通过这一活动,不仅让学生在课余时间主动地进行广泛的阅读尝试。而且能检查学生的阅读效果,不断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和阅读能力。

二、指导学生选择读物

教师要重视学生的课外阅读,就要有计划地做好指导工作。指导工作的关键是要经常向学生推荐有益的读物。推荐的方法很多,可根据教学需要而定。

1.配合阅读教学

教师可介绍与课文相关的读物,进一步充实阅读内容,丰富学生的知识。如教了《吃虫的植物》一文,学生在了解会吃虫的奇异植物后,对植物方面的知识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教师就及时推荐《叶绿花红》这本书。如此,既满足了学生的求知欲,又激发了学生阅读自然知识读物的兴趣。又如在学完《小交通员》之后,教师推荐《我的一家》,使学生读后对“我”有一个全面的了解,从而完整地树立起一个机智勇敢的革命战士的形象。再如教完与中国四大古典小说有关的课文,教师就可引导学生去阅读四大名著。

2.阶段教学的需要

一年级学生在学完汉语拼音后,教师可推荐一些纯拼音读物,如《格林童话》让学生阅读。这样,既复习了汉语拼音,又激发了学习兴趣,丰富了知识。

3.配合习作

如要求二年级学生用一段话写一种植物。有的学生写得简单,缺乏具体内容。教师在指导学生仔细观察的同时,可向学生推荐描写景物的读物、文章。经过重新观察并阅读推荐的读物后,学生再自改其文,结果会有明显进步。

小学生活泼好动,易受感染。因此,在课外阅读中教师要把学生对课外阅读的浓厚的兴趣引导到健康发展的轨道上。如有些学生爱读武侠小说和言情小说,教师得相机诱导,提高学生的辨别能力和认识水平,并及时推荐有益读物。同时,引导学生在广泛阅读中扩展视野、获得知识,以训练和培养学生的智力和能力。

三、教给学生阅读方法

为了使学生的阅读更有效,教师就得教给他们一些常用的阅读方法。常见的阅读方法有:

1.选读法

这种方法一般是根据学生在课内学习或写作的某种需要,有选择地阅读有关书报刊的有关篇章或有关部分,以便学以致用。如学习了《只有一个地球》一课,为了让学生更全面、更深刻地了解人类与地球、自然的密切关系,可指导学生有目的地阅读《人与自然》一书。

2.精读法

所谓精读法,就是对书报刊上的某些重点文章,集中精力,逐字逐句由表及里精思熟读,要求学生全身心投入,调动多种感官,做到口到、眼到、心到、手到,边读、边想、边批注,逐渐养成认真读书的好习惯。

3.速读法

速读法就是对所读的书报刊,不发音、不辨读、不转移视线,快速地观其概貌。这就要求学生在快速的浏览中,要集中注意力,作出快速的信息处理和消化。因此,教会学生根据自己的阅读需要采用速读法,不失为明智的选择。

地震中的父与子阅读题答案 篇4

2.(6分)人们认为这位父亲因失去孩子而精神失常,对他深表同情;(3分)但断定孩子绝无生还的可能,继续挖下去还会有危险。(3分)(意思对就得分)

3.(4分)责任感 信任

4.(5分)突出父亲挖的时间长;(2分)表现父亲的执著(坚毅、坚韧、顽强),对孩子的深挚的爱。(3分)(意思对就得分)

父与子课外阅读 篇5

现行的《语文课程标准》在总目标中前所未有地提出“课外阅读”的重要地位。其中还明确规定了课外阅读的量:小学第一学段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5万字,第二学段不少于40万字,第三学段不少于100万字。这就对学生的阅读能力有了很高的要求。我在教学的过程中觉得应以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入手,才能达到最终提高学生课外阅读的能力。

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对课外阅读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他才会积极主动去阅读。作为一名语文教师,首先要弄清楚学生想要读什么。

在教学中我们常常看到,教师为了完成课程标准中对学生要求的阅读量,采取了很多措施。如规定每天读什么书,要求学生读了课外书后,填读书卡,摘抄很多优美词句,写读书笔记等。但教师往往容易忽略的是教师布置的阅读篇目是不是学生喜欢的,而且这样多的阅读作业,让学生对阅读产生畏惧心理。崔峦曾说过:“学生的阅读兴趣比对对阅读材料的认识及最后的结论更为重要。”因此,语文教师在向学生提出阅读量的要求前必须先了解学生读阅读内容的要求。只有符合儿童心理的读物,才能真正激发他们阅读的欲望,满足他们的阅读需求,使他们在如饥似渴的阅读中增长知识,提高语文素养。崔峦曾说过:“学生的阅读乐趣比对阅读材料的认识及最后结论更为重要”。因此,语文教师在向学生提出阅读量的要求之前,必须首先了解学生对阅读内容的需求,这是提高阅读质量的前提。

那什么样的读物才是学生喜欢的呢?应该说,学生的阅读兴趣随年龄的变化、知识的增长 和阅历的增长而有所不同。如低年级的学生想象力丰富,他们不仅生活在现实世界,还生活在童话世界里,他们大多喜欢阅读能够引发他们美好想象的童话类作品。而中高年级学生随着知识和阅历的增长,喜欢的阅读的作品类型不断丰富并呈现个性化倾向,有的甚至可以读懂部分中外名著或比较深奥的作品。如果教师不认真研究学生的阅读心理,尊重学生的阅读 需求,只是一厢情愿地把自己以为好的东西强加给学生,那么难免会引起学生对课外阅读的反感和排斥。从另一个角度说,如果一个教师连学生自己选择课外读物内容的权利都试图剥夺的话,那么很难说这个教师在教学中能做到让学生自主学习。当然,这并不是说我们就不能向学生推荐号的读物,因为我们有责任作学生阅读的引路人,而不是让他们在茫茫书海中去瞎撞。但是这种引领不是强加,如果把阅读比作采摘果实的话,那么我们是要引领学生避开那些有毒的或者他们根本无法摘到的果子,而走向那些成熟味美的果子。但是他们摘到的是苹果还是梨子,我们就大可让他们自由选择而不必去强求。

我们除了了解与尊重学生的阅读兴趣,还应该有意识地去培养和激发他们的阅读兴趣。因为小学生的身体和心理都正处于可塑性极强的阶段,他们的兴趣爱好在这个时期最容易受到人的影响,所以教师要利用好这个时期从多方面激发学生的课外阅读兴趣。

1、加强课内指导,激发阅读兴趣。

小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都比较旺盛,教师可以结合学生已学的或正在学的知识,引导学生从横向上和纵向上扩展阅读,借机点然他们求知欲望,使其既可巩固知识,又可进一步延伸拓展知识,使他们真正“得法于课内,得益于课外”。如,学习了台湾作家林海音的文章《迟到》,然后我给学生念她的小说《爸爸的花儿落了》,学生很感兴趣。趁机我问孩子们,你们还想读林海音的作品吗?一石激起千层浪,孩子们非常想了解这位作家的事情,很快就在课外找到了她的小说《童年 冬阳

骆驼》,有的还找来了《城南旧事》,在班上传阅。真是让我有意想不到的收获,这都是兴趣使然。

2、开展课外活动,培养阅读兴趣。

对小学生而言,最喜欢也是最易被他们接受的莫过于多姿多彩的活动。为了进一步激发学生读的兴趣,可开展丰富多样的活动,给学生提供展示的舞台,使他们享受收获与进步的喜悦。比如,每隔一段时间,在班上开展一次交流会,学生可把自己最近读的书讲给其他2学生听,可讲书中内容,可讲精彩片段,可朗诵,可谈心得体会。形式不限,学生畅所欲言。还可办手抄报,自制手鉴,演课本剧,知识擂台......让学生在动手、动脑、动口中兴趣盎然,充分感受阅读的乐趣。

3、尊重学生个性,刺激阅读兴趣。

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文化,一代人有一代人的阅读特点,作为引导者的教师不能以自己的固有思维,死板经验,以“推荐”为名,将自己的阅读个性强加给学生。应注重学生阅读资源的丰富与更新。如,现代作家杨红樱的小说和童话就很受现在的小学生欢迎,不少小学生都看她的小说》淘气包马小跳》、《五.三班的坏小子》等。又如,《夏洛的网》、《窗边的小豆豆》、《草房子》、《苏菲的杰作》这些现代气息很浓,贴近小学生生活,体现时代特色,所以小学生喜欢看。作为教师,首先要跟上时代,随时了解学生喜欢看什么书。其次,要尊重学生个性,做好一个正确的引导者,引导孩子正确理解看待书中的人物。这样教师与学生的距离拉近了,学生的阅读兴趣也提高了。

父与子课外阅读 篇6

2.开展读书比赛。本学期年段组织学生进行语文知识能力竞赛,目的是促进学生进行课外阅读,提高学生的课外阅读能力。我们还将《同步阅读文库》中文章的内容做为竞《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鼓励学生自主选择阅读材料。”学生应“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注重情感体验,有较丰富的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能初步理解、鉴赏文学作品,受到高尚情操与趣味的熏陶,发展个性,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在今天这个信息时代,阅读可说是一个人生存所必备的本领,尤其是课外阅读,对小学生起着极其重要的意义。“书中自有黄金屋”、“读书百遍,其义自见”、“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无不强调了多读书广集益的好处。因此教师在努力提高课堂阅读教学效率的同时,必须重视学生的课外阅读,使课内外阅读有机结合起来,取长补短,互相促进。这个学期,我们备课组开展了《小学高年级课外阅读能力提高的策略研究》课题研究,旨在通过加强课外研究,让学生开阔视野、增长知识。下面就谈谈本人课题研究中一些做法。

—、营造读书氛围,激发阅读兴趣。

一位教育家说过:“兴趣意味着自我活动。”要让学生乐于读,自愿读,把课外阅读作为自己学习、生活的需要,才能使其成为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有效途径。为了使学生乐读,我首先通过在班级中营造读书氛围,激发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我发现,学生课外阅读的时间早被一些搞笑的漫画书所占领,他们读那些书时总是津津有味,屡禁不止。为了帮助学生学会选择好书,结合校本课程的学习,我们向学生推荐了曹文轩的书。首先我们指导学生认识曹文轩:他首先是诗人,他写小说,时常以美好的幻想、优雅的韵味,编织美丽的梦境。因此,他的儿童文学作品,能够组合成为“纯美小说系列”……接着,我满怀深情地向学生诵读了《青铜葵花》的一个片段。学生听得十分入神,被作品的内容深深地吸引了。下课了,同学们蜂拥而上,想抢先借到这本书,好一睹为快。家长会上,我向家长们介绍了这学期我们校本课的计划,同时向他们推荐了一组适合这个年龄段的孩子读的好书,得到了家长们的支持。几天后,班上许多学生人手一本曹文轩的书,他们都已深深地沉浸在那美的世界中了,不用再禁止,搞笑的漫画书也没再“现身”教室里了。的确,兴趣是学生阅读的动力,枯燥之物谁也不肯品尝,只有营造良好的读书氛围,让学生接触到能真正吸引他们的读物,才能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二、有效指导阅读,教给读书方法。

要提高课外阅读的效率,必须教给学生阅读的方法。首先,我依据教材,指导学生阅读课外书的方法,努力达到“得法于课内,得益乃至成长于课外”的目的。我引导学生在整体感知文章内容的基础上,要学会边看边想,在读中自悟,在读中自得,作上批注,不懂之处画上相应的符号。读时要集中精力,逐字逐句由表及里精思熟读。要全身心投入,调动多种感官,做到口到、眼到、心到、手到,边读、边想、边批注,逐渐养成认真读书的好习惯。对于一些欣赏精彩片段,还要体会作者怎样观察事物、积累材料、合理表达。同时,引导学生将学会的方法运用于课外阅读。

如果学生都只运用“精读”的方法的话,就不可能达到“博览群书”的目的。为帮助学生提高阅读速度,扩大阅读量,我还引导学生在阅读中结合采用不同的方法,如:浏览、略读、精读、跳读、默读、诵读等等。略读能扩大阅读量,有利于知识的积累,读时要要集中注意力,注意不发音、不辨读、不转移视线,这样才能做到用最少的时间获取尽量多的信息。

同时,对于自己在阅读中遇到的问题,我还引导学生要学会上网查阅资料解决。掌握正确的读书方法,才能激发起学生自主阅读的兴趣以及大量阅读的渴求,真正达到活跃思维、开阔视野、陶冶情操的目的。

三、重视读写结合,提高读书效益。

“不动笔墨不读书”。读是知识的积累过程,是提高对语言文字的理解和认识能力的过程,读对学生语言的表现力有很大的促进作用,是写的基础,写以读为前提。同时写又加深学生对所阅读的内容的认识,因此,重视读写结合,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的作文和阅读的能力。

这个学期,我引导学生在读懂文章的基础上,学习进行仿写和续写,让他们用自己亲身经历的事情或真实的感受,借鉴别人的某些写法,写出富有个性的文章。在学生读懂课文,体会到文章主要内容,弄清文章所表达的中心后,我指导学生学习文章中语言的运用以及表达方法的突出特点,找出自己生活中与范文相类似的事进行仿写,写出自己实际生活中的真情实感,从而逐步提高学生作文水平。如在学习了《鸟儿的侦察报告》后,我引导学生查找相关的资料,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并展开合理的想象,借鉴课文的写作方法,也写一篇“侦察报告”,仿写的内容自然仍以“环保”为主题;在学了《成吉思汗和鹰》之后,为了帮助学生更深刻地理解成吉思汗的“后悔”,我让学生做了个续写的练习:“后来,成吉思汗含泪厚葬了这只自己的宠鹰,在埋葬的过程中,成吉思汗可能会对死鹰说些什么?在鹰的墓碑上,成吉思汗可能会写些什么?请展开合理想象予以描述。”学生很感兴趣,做到既想象丰富,而且想象的内容合理,同时加深了对文章内容的理解。读写结合,有效地提高了学生的理解和表达的能力。

四、交流读书心得,展示阅读成果。

“好表现”是学生的天性。在教学实践中,对学生作出正确的评价,尤其是表扬和鼓励,可是增强学生内心的成就感,从而更好的激

发学生积极学习和主动阅读的动力。这个学期,我们经常组织学生进行读书交流和读书竞赛。主要方法是:

赛内容的一部分,以检查学生的阅读情况。这样的竞赛效率高,效果好。

3.组织学生进行读书经验介绍,对好的经验、方法给予充分肯定。

4.组织学生进行读书心得交流,既交流自己的读书心得,又向同学推荐好书。

父与子课外阅读 篇7

一、相同题材对比读

任何一套教材在编排时, 内容上都会注意上下的连贯。如苏教版教材中, 同样表达了深厚的亲情, 从一年级到六年级都有选文呈现。一年级下册《奶奶的白发》《陈毅探母》两篇;二年级下册《母亲的恩情》《沉香救母》;五年级上册《高尔基和他的儿子》, 下册《月光启蒙》《爱如茉莉》;六年级上册《姥姥的剪纸》……学习这类课文时, 应引导学生体会亲情有各种不同的表达方式, 进一步感悟亲人间深入骨髓的是不能割舍的爱。

仅对教材中的情感有所体会, 毕竟是不够的。课外读物中, 以家人之间血肉亲情为题材的文章还有很多, 推荐学生阅读上个世纪著名翻译家傅雷的《傅雷家书》、现代作家史铁生的《我与地坛》、新生代作家叶细细的《让我许个愿》……通过对比, 可以体会出同样是父母之爱, 因为不同的切入点、不同的目光, 会带给我们不同的情感经历。通过大量的课外阅读, 结合自己的实际生活, 学生的感情像蓄势待发的活火山。课堂教学中, 将这些情感有机融合展开, 点燃学生的激情, 不仅可以加深学生对文章的理解和感悟, 还可以使学生的同一情感领域更加丰富。

二、同一文体联系读

小学语文教材中的几种典型文体包括:诗歌、科普小品文、文包诗、童话等。其中诗歌中的儿童诗内容新颖, 富有童心童趣, 节奏鲜明, 在一、二年级教材中约占30%的篇幅。学生掌握了儿童诗的学习方法, 再阅读教材中、课外读物中出现的相关内容就很容易了。以苏教版一年级下册的《鲜花和星星》为例, 谈谈怎样教会学生阅读儿童诗。

重视读。初读时, 引导学生渐渐地读出整首诗的节奏、音调、韵律;读通诗句后, 想一想诗歌告诉了你什么, 读诗中的句子你感受到什么。初读是学生自我感悟的阶段, 也是个性化生成的起步阶段。在正确流利朗读的基础上, 再给予朗读方法的指导, 结合多媒体课件, 引导学生想象画面、感情朗读、移情美读。

重视理解。全诗熟读后, 体会诗中两个句子:第一节末句说鲜花“真比天上的星星还多”;第二小节又说星星“真比地上的鲜花还多”。辨析讨论:这样写是不是前后矛盾?通过这样的提问, 使学生深入地走进文本, 提升理解力。同时, 反复朗读中自觉地发现本课独特的句式特点, 让儿童诗的最大特点——反复, 在学生心中留下深刻的印象。

重视写。读写迁移始终是阅读教学的难点, 也是儿童诗教学常见的策略, 因为儿童仿写儿童诗具有先天的优势。本课课末可以先仿写诗人的诗句, 再自己创作一首类似结构的新诗。课后将自己创作的小诗写下来, 并配上合适的插图。

课堂上领略了儿童诗的魅力, 获得了一些阅读方法, 在课外提供一些儿童诗的篇目或书目, 将课堂教学的效益指向课外, 相互联系进行阅读, 便有机地促成了阅读教学的终极目标“学会阅读和大量阅读”的达成。

三、名家作品深入读

名家的作品也是教材编排时较为青睐的。为了领略名家的艺术特色和迷人风采, 在学了他的一篇或几篇文章后, 就可在课外读读他的其他作品。如:学了季羡林的《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和《夹竹桃》后, 不妨再看看《听雨》《清华梦忆》《母与子》《三个小女孩》等等, 体会季羡林作品清淡隽永的风格, 感受季先生文章的平白如水。先生平白朴素之中, 有对造化的感恩、对弱小的怜悯、对悲苦的达观, 博爱慈悲一往情深。虽不可能要求小学生的理解直达如此渗透的境界, 但这样一种阅读的过程必定是一种积淀、一种涵养的过程, 是不断地了解作者, 走进作者内心的过程, 并终将提高语文的素养。

当然, 阅读名家作品时, 也不必提出同一要求。有的文章必须细细研读, 好的段落甚至可以背诵积累;有的文章教学时可以不求甚解, 留出大量的空间待学生们今后用自己的人生阅历和学习经历使之越发丰满起来。

四、节选文本串起读

四大经典中的《西游记》最适合小学生阅读。《西游记》曾被拍成电影, 改编成电视剧, 书中的人物、情节家喻户晓。苏教版六年级下册第八课《三打白骨精》的内容就选自《西游记》。

为了让学生近距离地接触名著, 在学习课文内容的精彩片段时, 适时提供原著的相应片段, 让学生体会经典的妙处。例如:“师徒们吃了桃子继续赶路。山坡上闪出一个年满八旬的老妇人。”这是课文中的描写, 简单、直白。呈现原著:“好妖精, 按落阴云, 在那前山坡下, 摇身一变……那怪物:假变一婆婆, 两鬓如冰雪。走路慢腾腾, 行步虚怯怯。弱体瘦伶仃, 脸如枯菜叶。颧骨往上翘, 嘴唇往下撇。老年不比少年时, 满脸都是荷叶摺。”两段文字先后呈现, 学生很容易便悟出了原著的细致、生动。学习完课文后, 对学生进行口头测试:三变、三责、三打之后, 孙悟空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你认为白骨精与其他妖精有什么不同?三打白骨精之后, 师徒四人各有什么遭遇?……这一系列的问题均有利于学生形成对原著的阅读期待。

父与子课外阅读 篇8

一、变课外阅读为作文阅读

应该说,通过课外阅读可以让孩子积累大量的词汇,在潜移默化中提高写作水平,这是不争的事实,也是课外阅读的一大目标,但是,这是一个日积月累的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无奈很多家长(包括a一些语文老师)过于急功近利,把提高作文能力看成了课外阅读的唯一目的,总是希望通过课外阅读来迅速提高孩子的作文水平。于是,在此目标的引导下,片面要求孩子多读作文书,更有甚者,索性把课外阅读变成了作文阅读。

二、变课外阅读为应试阅读

近几年来,小升初考试如火如荼,这些民办学校的语文卷子范围广,内容深,难度很大。为了能让学生在这样的考试中考出好的成绩,一些老师针对考试的内容为学生的课外阅读划出了范围。大量的成语、谚语、百科知识等方面的读物占领了学生课外阅读的阵地,挤走了小学生原本爱读的童话、故事、小说、人物传记。更有甚者,有些“有经验”的语文老师还把自己辛苦整理出来的资料印发给学生,让他们反复阅读,机械记忆,通过这种“填鸭式”的课外阅读来迅速提高学生的考试成绩。

事实上,上述做法的危害是很大的。首先,扼杀了学生的阅读兴趣,不利于知识的消化吸收。课外阅读应该本着尊重学生阅读兴趣的原则,在此基础上教师加以适当的引导。作文能力的提高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不是一朝一夕的事。大量的作文书只能让学生对课外阅读产生厌倦,久而久之,便会失去阅读的兴趣,无法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而对于那些为了应付考试的大量的知识背诵,更是索然无味,学得囫囵吞枣,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更无从提起阅读的兴趣了。

其次,增加了学生的心理负担,不利于身心的健康发展。将课外阅读与提高写作能力过分联系在一起,学生在阅读时满脑子都是写作方法、好词好句之类的东西,读起来味同嚼蜡,分外费劲,无形之中就会让学生觉得读书是一种负担。兴趣阅读与应试阅读是完全不同的,前者是轻松活泼的,后者却是一个沉重的负担。这种负担既是生理上的,加重了孩子眼睛的负担,不利于学生的健康发展;同时,又是心理上的,让学生觉得读书就是为了考试,无论什么书都会关系到自己的考试成绩。因此,无论什么书到了他手里都会变得异常沉重。这是一个相当恶劣的后果,最终导致一部分学生为了逃避读书而沉迷于无聊的漫画和虚幻的游戏世界,严重损害了身心的健康发展。

五下(课外阅读) 篇9

(一)小区里的部分居民爱拖欠物业费,为此物业公司伤透了脑筋。他们几乎每天都要在公告栏出一份公告,催缴费用,在公告栏“曝光”那些拖欠费用的业主的名字,那些业主仍然我行我素。物业公司对那些拖欠户无可奈何,长此以往,那些按时缴费的业主也不乐意了,也开始拖欠,物业公司收不了钱,只得走人,小区因此已经换过几家物业公司了。后来,另一家物业公司进驻小区。走的那几家物业公司都准备看着家公司的笑话,可没想到,这家公司()站住了脚,业主也很少有拖欠费用的现象。几个经理都很奇怪,新公司的服务质量和他们差不多,可他们使用什么绝招把费用收上来的呢?

几个经理去取经,新经理把他们带到公告栏前。几个经理仔细一看,公告栏与原来的略有不同——原来的公告栏全是指令,但现在的公告栏成了温馨提示,比如如何节约用水用电,如何教育孩子,如何保护家人健康之类的常识。还有一大块公布的是业主的名单,但“上榜”的那些拖欠费用的业主,缴费的业主名字!在名单的前面和后面都加上了诸如“感谢支持”、“祝愿小区居民家庭幸福”之类的话。

新经理说;“我只是换了一种方式公布名单,你们公布那些拖欠费用的,我却公布那些缴纳费用的。你们只注重那些拖欠费用的,当然忽略了那些按时缴纳费用的业主,等于两头的都得罪了,结果只能是恶性循环。而我更尊重那些遵章守纪....的业主,奖励他们,赢得他们的支持,同时避免了拖欠户得难看。人都有向好之心,‘光荣榜’还能唤醒那些拖欠户的自觉缴费意识,交费的人()越来越多。” 原来,换一种方式,就是两重世界。

1、联系上下文,解释下列词语(2分)我行我素: 向好之心:

2、在括号里填入带有“然”的词语(2分)

3、在横线上填入合适的关联词。(3分)

4、请在文章开头给本文取个题目。(2分)

5、联系上下文解释倒数第二个自然段中“恶性循环”的具体表现。(3分)

6、在本文中,“换一种方式,就是两重世界”具体指什么?(3分)

(二)赤壁之战 东汉末年,曹操率领大军南下,想夺取江南东吴的地方。东吴的周瑜调兵遣将,驻在赤壁,同曹操的兵隔江相对。曹操的兵在北岸,周瑜的兵在南岸。曹操的兵士都是北方人,坐不惯船,可是要渡过大江,非坐船不可。曹操叫人用铁索把船一条一条连起来,铺上木板,就像平地一样。他只等兵士练好了在水上打仗的本领,就下令渡江。

周瑜手下有一员老将,叫黄盖。他对周瑜说:“曹军号称八十万,我军才三万,相差太远了。跟他们长期相持下去,对我们没有好处。我看他们船尾接船头,船头接船尾,只要用火攻,他们想逃也逃不了。”

周瑜说火攻是个好主意,可是这一仗怎么打,还得想个计策。黄盖说计策已经有了,向周瑜说了一遍。周瑜听了非常满意,叫他这么办。

黄盖给曹操写了一封信,说东吴兵少,抵挡不住八十万大军。周瑜自不量力,硬拿鸡蛋去跟石头碰,哪有不失败的。他愿脱离东吴,带兵士和粮草,投降曹操。曹操接到黄盖的信,欢喜得不得了。

这一天,东南风很急,江面上波浪滔天。曹操正在船头迎风眺望,忽然有个兵士报告说:“江南隐隐约约有些船帆,趁着东南风向北岸驶来。”曹操定睛一看,果然有一队帆船直向北岸驶来,不一会儿已经来到了江心,船头上分明写着一个“黄”字。曹操笑着说:“黄盖没有失信,果然来投降了。”

不错,趁着东南风来的正是黄盖的船,一共二十条,都用幔子遮着,里面不是兵士,也不是粮食,而是芦苇,上面铺着火硝、硫磺。还有几条小船拴在大船后面。

黄盖的船把帆扬足,快得像离弦的箭。周瑜带着兵船跟在后面。曹操只道是黄盖来投降了,高兴还来不及,哪儿想到防备。

黄盖的船离曹操的船队不到二里了,黄盖叫兵士把二十船芦苇一起点着,大家上了小船,解了缆绳,让这二十条火船趁着东南风冲进曹操的船队。曹操的战船被铁索连着,没法散开,一下子都着了火。火又窜上岸去,岸上的兵营也烧了起来。

火光照得满天通红,浓烟封住了江面,分不出哪里是水,哪里是岸。哭声喊声混成一片,曹操的人马烧死的,淹死的,不计其数。

曹操坐小船逃上江岸,忽听得背后鼓声震天,周瑜的兵追来了。曹操见手下的兵将丢盔弃甲,无心应战,只得带了他们从华容道逃跑。1 联系上下文,解释词语:2分

不计其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调兵遣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用加点的词语造句。2分 里面不是兵,也不是粮食,而是芦苇,上面铺着火硝,硫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根据“火烧赤壁”的经过,整理下列句子(把序号写在括号里)。5分

()周瑜带了兵船跟在后面。

()选择有东南风的一天作为进攻的时间,并在船上装上引火用的东西。()黄盖率兵追杀,曹军兵将狼狈逃跑。()黄盖写信,假意投降。

()黄盖下令点火,火船乘风冲进曹营,曹军惨败。赤壁之战,东吴只有三万人,却能打败曹军八十万人,原因是什么?3分

(三)我的童年,是用竹子和河水编织起来的。我的家掩藏在一片毛竹林中,离家不远的地方,有一个渡口,摆渡的人是一个干干瘦瘦的聋哑老人,乡亲们都管这儿叫哑巴渡。

没有谁知道哑巴有多老,在这儿摆渡有多少年。在每一个过河人最初的记忆里,哑巴老人就是这个样子:爬满皱纹的脸,深沉的眼睛,一条跛腿,一双粗大布满了老茧的手不知摆过了多少岁月。

但哑巴老人的船总是干净而清爽,船舷擦得亮亮的,闪着桐油的光泽,一点也不像他皱巴巴的脸。哑巴老人的船摆得又快又稳,无论是白天还是黑夜,只要在岸上一吆喝,他就会从船舱里出来,再稳稳当当地把过河人送到对岸去,春夏秋冬,从不间(jiānjiàn)断。在这里过河的人,不用担心会(耽误耽搁)行程。

哑巴老人是孤独的。听人说,他曾经有个女儿,叫丫丫,是从河边捡来的。他用米汤一口一口把她养大。在她长大成人,即将要做母亲的时候,却不幸死于难产。从此,哑巴老人就变得更孤独了。没有人会注意到他,他太平凡而微不足道了,人们似乎把他(遗忘

淡忘)了。

河水在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地流淌着,哑巴老人在这里默默地把船摆过来,渡过去,人们已经习惯了河水、渡船和哑巴老人的存在,好像这一切都是理所当然的。

直到有一天,哑巴老人生病被送进了医院。接替他的后生摆的船又慢又不稳,大家才怀念起以前只用一双粗大的手说话的哑巴老人。人们想起他摆船的稳当。想起了他一毛钱的渡河钱。想起了他冬天半夜里穿衣解缆就为了送一个行人过河。哑巴不在了,人们觉得船上空落落的。

好几个月过去了,正当人们快要把哑巴老人(遗忘

淡忘)时,乡里突然来了个当官的。乡长说,他是一位老将军。他手里捧着个盒子,那是哑巴老人的骨灰盒。哑巴老人得的是肝癌,死在医院里。他把一生摆渡的钱全捐了出来,想在这条河上建一座新桥。

就在新桥建成剪彩的那天,老将军含泪讲述了一件让人(震撼

震惊)的往事:在红军长征的一次战斗中,为了拦截追击的敌人,还是“红小鬼”的老将军奉上级的命令配合班长炸掉石桥。班长冒死炸桥,身负重伤成了跛子。他知道自己不能再上战场了,请求留下来。后来,他找了条渡船,默默地开始了哑巴摆渡的日子,直到走向生命的终点。

老将军眼里闪着泪花,举起手中的骨灰盒说:“摆渡的哑巴老人就是我的班长!„„”河水忘记了流动,鸟儿忘记了飞翔。

乡亲们哑了,渡河哑了,天和地都哑了。

风中扬起骨灰,漫天飞舞着一位红军战士的忠魂,缓缓地落入了河水中,落入这条他摆渡四十多年,记载(zài zǎi)他一生默默奉献的母亲河。

阳光下,洁白的桥身闪烁着三个大字:哑巴渡。悠悠的河水在向你诉说一个永恒的故事,有位老红军生前在这里炸掉一座桥,摆了一辈子渡,死后又留下了一座桥。

1.给文章加上一个合适的题目。(2分)

2.请用“√”从文中括号里选择正确的读音和词语。(3分)3.给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选择恰当的解释。(2分)

(1)微不足道.A.说B.方向;方法;道理 C.用语言表示(情意)(2)日复.一日A.重复B.恢复C.再;又 4.用横线画出文中描写哑巴老人外貌的句子。(2分)

5.“„„好像这一切都是理所当然的。”句中的“这一切”指什么?(6.哑巴老人生病住院后人们为什么会怀念起他?(3分)

7.读了这篇文章,你觉得哑巴老人是个怎样的人?(3分)

初二课外阅读测试 篇10

K J.CO

M 4

初二课外阅读测试

香蕉又名甘蕉,属芭蕉科植物。它果肉甜软,风味芳香,深受人们A_,是著名的岭南四大佳果之一。

香蕉不仅甘香可口,而且营养十分全面、丰富,从营养价值来看可称水果之王。营养化学的实验研究证明,香蕉所含的维生素B1、维生素B2、尼克酸分别是苹果的3倍5倍7倍;葫萝卜素和铁含量分别是苹果的3倍;磷的含量是苹果的4倍,而蛋白质和脂肪的含量高达苹果的6倍。英国谚语说:“每天吃一个苹果,不用找医生。”说的是多吃苹果有益健康;但是营养成分与香蕉一比,苹果就_B了。香蕉也富含碳水化合物和维生素C,能供给人体活动的能量和提高对疾病的抵抗力。现今非洲、亚洲一些热带地区,人们常年以生、熟香蕉为食,体格普遍健壮。

①香蕉还有较高的药用价值。②明代《本草纲目》说甘蕉“气味甘,大寒,无毒。主治止渴润肺。”③《本草本原》说它“止渴润肺,解酒,清脾滑肠,牌火盛者食之反能止泻止痢。”④民间用香蕉根、茎、叶捣烂绞汁外用治牙痛、市肿,用香蕉花治“心痹病”。⑤国人一向把香蕉当作止咳润肺,治便秘、痔疮出血,预防和治疗糖尿病、高血压、动脉硬化和冠心病等的食疗佳品。

在外国,也早已有人进行用香蕉治疗疾病的研究。美国迈尔斯和罗斯医生研究证明香蕉食疗法可以限制摄取含氮素的成分,减轻肾脏的负担,是肾脏病人的理想食品。美国爱德医生还用香蕉和牛奶按适当的比例混合,做成一种完全营养的食物,治愈了儿童的败血病。

香蕉易手栽培,产量高。岭南香蕉不仅种植面广,而且常年结果,四季不断。为了你的健康,诸多食用香蕉。

1、为文段中A、B空白处,选择最恰当的词语。(2分)

A:_a喜欢b喜悦C喜爱d喜好 B:_a原形毕露b不言而喻c是非分明 d相形见绌

2.为全文划分段落层次(标在原文),并概括段意。(4分)答:

3、第二自然段用什么材料说明香蕉“营养十分全面、丰富”?请分别从营养“全面”和“丰富”两个方面概括有关材料的内容。(6分)

答:(1)说它营养“全面”,是因为______(2)说它营养“丰富”,是因为_____

4、第二自然段中主要运用了哪几种说明方法?(3分)答:

5.按第三自然段的语句顺序划分层次,解析说明顺序,选择恰当的一项。()(2分)A.1/2345;由概括说明到具体说明。B、12/345;由原因说到结果。

C.①234/5;从古代说到现代。D.1/234/⑤;由几种价值说到多种价值。

6.选出对文段的内容表述错误的一项。()(3分)

A、香蕉甘香可口,营养全面而丰富。B、香蕉治愈了儿童的败血病。

C、多吃香蕉和苹果,均有益健康。D、古今中外的人们都重视香蕉的药用价值。

[参考答案] l、A c B d 2.①第一自然段为第一段。说明香蕉甘香可口。

②第二自然段为第二段。说明香蕉的营养价值。③第三、四自然段为第三段。说明香蕉的药用价值。④最后一段为第四段。说明香蕉易栽高产。

3、(1)香蕉含有维生素B1、维生素B2、尼克酸、胡萝卜素、铁、磷、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维生素C等多种营养成分。(2)香蕉不仅含有多种营养成分,而且各种成分的含量比其他水果高。

4、作比较,列数字,举例子。5、A6、B

莲山 课件 w ww.5 Y

K J.CO

父与子课外阅读 篇11

一、 制定考级方案,落实考级要求

1. 建立考级网络。全县小学课外阅读考级由县教研室具体负责,各镇教办、各学校建立相应的领导小组,落实专人负责本单位阅读考级的组织、发动、指导、督查等工作,形成全县阅读考级三级管理网络。

2. 明确考级办法。阅读考级是手段,不是目的,目的是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形成自主阅读的习惯。因此,根据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水平,我们将阅读考级内容分为六个级别,每个级别都规定了必读书目和选读书目,凡是读完相关书目的学生便可申请考级。考级一般从一级开始,逐级提高。不过,我们在试行阶段,要求中高年级学生读相应年级的书籍,考相应的级别。具体考级办法是:

(1) 考级内容包括必读书目和选读书目,其中必读书目内容不少于90%。具体题型包括:古诗背诵(一、二级)、填空、判断、选择、简答。

(2) 一、二级以口头测试为主,三至六级以书面测试为主。考级采用百分制,分三个等级:其中60~74分为C等,为达标等级,75~89分为B等,90~100分为A等。

(3) 考级不达标者,可申请补考,并与下期申请考该级别的学生同时进行考试。

(4) 阅读考级时间一般集中安排在每年6月份及12月份。由教育局统一安排,统一制卷、阅卷(口头测试由镇教办或学校组织,各测评组至少由2名教师组成,教育局派专人巡视监督)。

3. 考级纳入评估。为了让考级真正发挥它的促进作用,我们将考级结果纳入评价体系。一是将考级结果纳入学生成长记录袋。凡考级达标者,在其考级证书相应级别上予以记录,并由教育局教研室盖章予以确认,学期结束时学生阅读考级情况须填入学生素质报告书。二是将阅读考级情况纳入学校办学水平绩效评估体系,从制度上规范学生的课外阅读。

二、 丰富阅读机制,提升阅读实效

1. 重视阵地建设,保证阅读时间。要想提高学生的阅读水平,首先要确保学生手中有读物。因此,我们提倡各校因校制宜,创新举措。比如“经典漂流行动”,学生只要购买一本书,就可以在班级或年级内通过交换看到该年级所有的考级书;“跳蚤书市”则是全校性活动,生生之间相互调剂图书,享受购书的实惠和阅读的快乐。为了保证阅读时间,要求各校在“地方和学校安排的课程”中每周安排一节阅读课;二是坚持每日一诵,鼓励学生每晚在家自主阅读20分钟,并借助“家校联系卡”及时表彰在家庭阅读中表现出色的同学。

2. 开展专题活动,营造阅读氛围。为了阅读考级的顺利推进,鼓励各学校结合校情开展专题系列活动。一是与名家面对面。我们建议各校邀请学生喜欢的作家进校园作读书、写作辅导报告,用名家的感染力来激发学生的阅读热情。二是“读书节”中展风采。我们要求各校开展读书节专题活动,活动有时间、有方案、有扎实的内容。比如开展“读书信息卡片展”“书签制作”“读书知识竞赛”“读书演讲比赛”“自办读书小报”“读书征文”“自主阅读汇报单”等多样的阅读成果展示活动。三是“信息晨会”我播报。建议学校有创意地每周利用一次晨读时间,引导学生就时令节气、自然世界、新闻时事、生活见闻以及与教材相关的话题创编成主题,开展阅读活动,并进行交流汇报。专题活动,有效地营造了读书氛围,推进了阅读考级。

3. 师生携手共读,同筑精神家园。学生的阅读需要教师的引领。因此,凡是要求学生读的书,教师必先读,边读边指导,注重阅读的双向生成,在学生阅读中适时予以指点,以促进学生阅读能力的发展。一是充分利用学校丰富的图书资源,给师生办理借书证并凭证进行电子借阅。图书管理员摘录图书报刊上的目录,编成目录索引,印发给教师,利用橱窗和广播站将最新的书讯传递给师生。二是设立专门的师生共读日,师生同读一本书,一起写读书卡,举行师生读书交流会、读书沙龙。三是建立“我读书,我快乐”师生阅读专题网站,定期下载相关图书挂到网站上,开展网上读书专题讨论,实现师生之间、学生之间、老师之间网上即时对话,及时交流读书感受,共享图书资源,同筑精神家园。

4. 加强有效指导,提高阅读质量。一是多法并举,取长补短。指导学生掌握多种阅读方法,并学会根据不同文体灵活运用,以达到取长补短,提高阅读效率的目的。二是强调思考,内化吸收。没有思考的阅读,是没有价值的阅读。因此,鼓励学生在自购书籍的空白处写上阅读感悟和体会,这样就可以看出自己对作品的理解和把握的程度,继而提升阅读质量。三是提倡学生对文学作品进行再創作,如续写、改写、扩写等的运用,亦是提升阅读质量的有效途径。

三、 正视存在问题,完善考级方案

通过阅读考级活动,学生的课外阅读能力明显增强,但我们也看到了一些存在的问题。

一是课外阅读指导存在“三重三轻”现象。① 重教学研究,轻兴趣培养。教师仍然比较关注阅读指导等多种类型的课堂教学研究,但对如何培养学生阅读兴趣的思考和研究不深,还没有真正回归到阅读的原点——“学”的问题上。② 重知识记忆,轻阅读感悟。阅读考级仅是为了推进课外阅读,并不是最终目的。然而有些学校为了提高考级成绩,竟采用单一的知识考查的方式,学生的阅读只是停留在知识层面上,教师指导学生阅读,不去关注对阅读内容的理解和感悟,而是让学生了解一些知识性的内容,让阅读成了应付考试的形式。③ 重考级结果,轻阅读过程。少数学校为了提高考级的通过率,把学生读书活动变成了一项“政治任务”,搞试题应对术,即把阅读内容分解成考试中可能出现的知识题型,让学生去背,这是有违阅读考级初衷的。

二是课外阅读质量存在不平衡现象。这主要表现在家庭阅读环境有差异、学生阅读书源较少、阅读习惯不理想三个方面。为了阅读考级,少数学生在较短时间内进行突击性诵读,阅读中未能养成动笔读书、自觉写心得的好习惯。

为了使阅读考级扎实有效地推进学生的课外阅读,我们还将继续加强研究。首先,要处理好两种关系:一是知识积累与阅读感悟的关系。日常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开出阅读“菜单”,让学生进入阅读“超市”,自主选择。不仅关注学生阅读知识的获取,还要让学生借助阅读获得的知识,深入感悟作品,促进学生的精神成长。二是阅读方法与阅读过程的关系,提高课外阅读实效也需要学生掌握一定的方法。阅读考级也应关注学生的阅读方法,逐级进入自觉阅读状态。但阅读方法的获得不是教师教给的,而是让他们在阅读过程中习得的。因此,让学生在阅读过程中获得阅读方法显得尤为重要。其次,进一步完善阅读考级方案。一是结合新教育实验,不断调整阅读考级必读和选读书目,促进“晨诵、午读、暮省”活动的全面展开。二是丰富阅读考级形式,即形成笔试与口试相结合的多样化考级方式,力求全面反映学生的阅读综合素养。三是建立阅读考级质量评估制度,将学生读书活动列入学校办学质量综合考核评估指标,建立健全激励机制,推进全县各校书香校园建设的力度,使阅读成为学生的一种习惯。

上一篇:舒城县发改委双拥工作情况汇报下一篇:党员承诺书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