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英语练习课的教学反思

2025-02-25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对英语练习课的教学反思(共13篇)

对英语练习课的教学反思 篇1

教学几年来,在英语课堂教学中总是觉得学生应该掌握的知识内容并没有把握的很好。尤其是在上练习课的课堂上,让学生用学过的单词词组翻译句子时,没有多少学生能够正确地翻译出来;在做一些知识单项选择题时,也总发现学生或多或少犯一些不应该犯的错误。就其原因,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说。

一、学过的单词,老师要求背出,学生总是借口其他作业太多,没时间背,往后一拖再拖,即便能背出来,也是临时死记抢记出来的。等到其他需要的时候又忘了已学过的知识。

二、上过的新课,相应的配套练习,不自觉去独立完成,总希望老师和他们一起来做。有的甚至只是为了应付老师布置并要上交的作业的任务,就直接抄袭他人的答案,不管正确与否。

三、在英语学习中,必须死记硬背的东西有点多,关联的东西不多,因此表面上看感觉还可以,但真正一考起来,问题就出来的`很多,而且差距也很大。每次考试,问题就明显出来了,尖子生不是很多,落后面比较大。

针对以上情况,要改变这种局面,我觉的要做的事很多。

首先,要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课前多预习,课堂40分钟让学生集中注意力听讲,把老师讲的内容真正听懂,不是似懂非懂。课后认真完成配套练习,不懂的地方,多向老师或成绩好的学生请教。并且多多督促成绩较差的学生自己主动完成作业,而不是去抄袭他人的答案。

其次,学生学习要主次分明,主要学科课后时间分配相应的应当多一些,特别是对英语学科,因为它毕竟不是自己的母语,在学习过程中多少有点困难。但是如果现在基础不打好的话,以后想要提高的话就更难了。

第三,要让学生灵活掌握学过的知识点,学习要讲究方法,举一反三,融会贯通,只有这样,学生才能把所学的知识串联起来,不容易忘记。

作为小学英语教师更是背负着艰巨的任务:小学英语,主要是激发他们的兴趣与动机;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使学生获得一些英语的感性知识;打下较好的基础,学习一定量的词汇,接触一定量的日常交际用语,从而具有以听说能力为主的初步交际能力;使学生在英语学习中受到良好的思想品德教育,个性得到健康和谐的发展。所以这时的我们是他们的启蒙星,如果在这个阶段误了他们,那么以后就难以改正,有可能导致一辈子的后遗症!

对英语练习课的教学反思 篇2

所谓教学时机是指在教学过程中可以获得最佳效能的一段时间的契机以及对这段时机的创设、捕捉、利用和转换。教学时机在教育中有十分重要的的作用。教师要根据学生的身心特点, 善于发现、及时把握教学时机, 引导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是提高教学效率, 保障教学效果的有效途径。尤其是在大学英语口语教学中, 由于学生逐渐开始张口“说”英语, 教学内容多为对话游戏或其他活动, 教学组织形式多为小组或团队训练, 因此教学环境较为开放、宽松, 容易受到非教学因素的干扰。因此, 积极创设, 及时把握恰当的教学时机, 是有效教学的良好保障。

2 教学时机的类型

把握教学时机, 在最佳的条件下开展教学, 这就需要教师对教学时机有敏捷的辨识能力, 并科学、迅速做出选择和行为决策, 再付之行动。教学时机根据其出现是否符合预期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预设性教学时机, 一类是偶发性教学时机。预设性教学时机一般由教师根据教学设计的需要, 预先创设能够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的教学环境, 引发学生的认知心理产生冲突以开展教学, 教学过程和教学主客体的行为都有一定的计划性。偶发性教学时机一般具有偶然性和易逝性, 它是在师生教学过程中意外出现的教学契机, 能够对教和学的双边活动都起到更好的促进作用。把握偶发性教学时机就要求老师要有良好的时机意识, 及时、有效、准确地捕捉时机, 并充分有效发挥时机的效能, 以免错失良机。在大学英语口语教学中, 教师应该积极创设预设性教学时机, 有效开展教育教学, 保证教学的基本质量;此外, 教师更不能忽视偶发性教学时机的利用, 应该因地制宜、因时制宜地发挥时机的效能, 引导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促进英语口语教学目标的充分实现。

3 大学英语口语课堂教学时机的把握

大学英语口语课是一门让大学生开始适应英语语言环境, 体验英语交际语言, 适度掌握英语语言文化的必修课程, 是学校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在大学英语其他课程 (如精读、阅读、听力等) 的基础上, 创设英语交流语境, 开展英语初步交流, 并突出交际英语目标的课堂乐园。要真正把口语课变成学生的乐园, 就必须透彻领悟新课改的理念, 坚持课堂教学改革, 从教师教、学生学或教师示范、学生练习的单一教学模式转变以游戏等活动为主, 学生可以动手动脑, 发挥自己的特长, 激发自己的兴趣的课堂模式。在这一转变中, 发现和有效利用最佳机会开展教学, 是引发学生学习主体性, 促进教学生动活泼开展的有效途径, 尤其是善于把握偶发性教学机会, 其作用非常明显。

笔者在大学一年级的一堂口语课中就有一次这样的教学体验:这堂课的教学内容是“纠正爆破音和连读”。在基本讲解了学习内容和发音要领以后, 突然一位同学的手机响了“Hiding from the rain and snow, trying to forget but I won’t let go, looking at a crowded street, listening to my own heart beat, so many people all around the world...”这时, 学生的注意力都不约而同的转向了那个同学, 哼唱声一片……片刻安静后, 教师及时更改了教师示范、学生模仿的教学思路, 打破原有的设计, 利用偶然出现并引发所有学生兴趣的这一场面向学生们提问。

师:刚刚你们听到了什么?

生1:手机响。

生2:《Take me to your heart》这首歌.

师:有会唱的同学吗?

生齐:这么经典的歌当然会。

生1:Take me to your heart take me to your soul...

师:请大家一起唱一段?

这时学生的注意力完全回到教师身上, 集体唱起了这首歌。

师:请同学们说说哪些有爆破和连读的?

生1:Give me your han (d) before I’m old.

生2:Don’ (t) nee (d) too much talking without saying anything.生3:trying to forge (t) but-I won’ (t) le (t) go

生4:show me wha (t) love is haven’ (t) got-a clue

生5:listening to my own hear (t) beat

……

学生们一边回答问题一边进行口语模仿, 教师进行有针对性的纠正和指导, 并选出口语较标准的学生进行示范, 学生自行探索, 相互观摩, 在教师的指导下逐步掌握了爆破音和连读正确方法。

教学反思是指教师在教学实践中批判地考察自我的主体行为表现, 通过观察、回顾、诊断、自我监控等方式或给予肯定、支持与强化, 或给予否定、思索与修正, 将“学会教学”与“学会学习”结合起来, 从而努力提升教学实践合理性, 提高教学效能的过程。教学反思是反省、思考、探索、解决教育教学进程中各个方面存在的问题、总结经验教训的过程, 因此是教师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这堂口语课结束以后, 笔者也进行了深入的教学反思, 发现口语的练习本来比较枯燥, 学生的参与兴趣不高, 但是这堂课由于教师充分利用了最佳的教学时机, 把一个课堂干扰因素变成很好的教学情境, 灵活的转变教学思路, 有序的组织学生, 通过模仿和相互观摩, 自己学习和掌握教学内容, 既调动了全体学生的积极性又发挥了学生的个性特长, 达到较好的教学效果。

因此, 教师应该充分利用恰当的教学时机引导学生进行学习, 不仅在教学设计时要积极创设教学时机, 更要善于把握偶发性教学时机, 灵活地开展教学, 不拘泥于单一死板的课堂模式, 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体性, 保障教学有序高效地进行。

参考文献

[1]章晋新.大学英语口语教学实践研究[J].大学教育科学2005 (01) .

[2]杜利红.论英语口语教学中合作学习的组织策略[J].鸡西大学学报, 2011 (08) .

对英语练习课的教学反思 篇3

【关键词】 高中英语 Reading板块教学 反思

【中图分类号】 G633.4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067X(2014)08-082-01

牛津高中英语Reading板块包含本单元的主要话题、重要生词以及高考知识点,所以Reading板块教学一直以来都是单元教学的重中之重。笔者结合自身的教学实践,从Reading板块教学的意义、教学的现状、课堂教学的策略三个方面,浅谈牛津英语模块2Unit1Reading Boy missing, police puzzled 展示课的一些想法。

一、高中英语Reading教学意义

1. 承上启下,是连接前后板块教学的桥梁。上一板块Welcome to the unit中讨论的话题是有关一些科学上难以解释的现象。教师通过课上讨论自然引出本单元的话题Tales of the unexplained,并且吸引学生探讨更多科学未解之谜。接下来教师通过设问“Why was the boy missing, why were the police puzzled, what was the result?”顺利展开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在Reading中失踪男孩的妹妹说看到了奇怪的灯光和外星人。那么外星人怎么来到地球呢?在接下了的板块Word power中就谈到了Space exploration。因此,我们不难发现Reading发挥了承上启下,连接前后板块教学的作用。

2. 激发兴趣,促进课堂互动,拓宽学生的视野。Reading的标题Boy missing, police puzzled是一个省略句,当中包含的信息量丰富,能够吸引学生的兴趣、引发学生的想象;再看故事的叙述,文章的开头Police in America have stepped up their search for a fifteen-year-old boy who went missing three days ago in Dover, New Hampshire直接开门见山讲出了一则新闻;接下来通过失踪男孩妹妹的所见所闻和Mrs Marvis的亲身经历设置悬念;最后,故事结尾警方的观点也是模棱两可。以上故事情节的巧妙安排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 增加词汇,完善语法、句法结构,进一步培养英语语感。文章里包含了如missing、witness、alien、spaceship、possibility等与单元话题紧密相关的一些词汇,学生在理解文章的过程中结合特定的情景加深对词汇的理解和掌握。此外,While we have not dismissed the idea, we are looking into other possibilities as well,又有I haven’t been sleeping well since I returned home,正是单元Grammar and usage的重点。

二、高中英语Reading教学现状

1.片面追求教学进度,随意删减压缩Reading板块教学课时。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往往忽略课文的理解,把新授课和语言疏通课混为一谈、压缩在1到2课时之间,甚至干脆就省略了课文的理解。笔者认为对于文章的理解不但不能删减反而更要精心备课,结合多媒体手段,适当运用ppt力求让学生充分理解故事情节。

2. 任务模糊,缺少对学生预习的指导,课堂无法及时调整教学方法因材施教。部分教师不重视文章的预习,简单地布置一下今天的作业是预习Reading,任务模糊,不提出具体的要求或者进行指导;最后,在实际课堂教学当中,部分教师只是按照自己的备课思路死板的进行教学,完全不顾课堂反映。

3. 备课考虑欠妥,课堂效率低下,无法完成正常的教学任务。就模块2Unit1Reading Boy missing, police puzzled文章而言,题材新颖,很具有吸引力。部分教师疏于精心备课,沿用过时的备课笔记,不去仔细阅读文章,发现与以往的教材不同之处。此外,传统教学方法的合理使用、现代教学方法的课堂渗透以及两者的融合运用,在实际的课堂教学中得不到很好的展现,这就导致课堂枯燥、效率低下。那么备课考虑不周、课堂效率低下很多情况下,教师无法正常完成教学任务。

三、高中英语Reading教学策略

1. 保证课时,合理安排教学进度。俗话说“欲速则不达”,教师应根据自己的教学特色,参考教学计划合理安排教学进度。Reading文章的理解通常需要一课时,因为时间得以保证,教师才有充分的时间引导学生理解课文。Boy missing, police puzzled文章题材新颖,所包含信息量丰富,而且是一篇新闻报道,更需要教师耐心、细致地帮助学生理清文章结构,弄懂文章大意。

2. 明确作业,指导学生如何预习文章,课堂因地制宜适当调整教学方法。文章是一篇新闻报道,多数学生是第一次接触这种题材的文章,教师更应该课前明确布置预习任务并指导学生预习课文。比方说,教师可以让学生先通读全文,理清文章结构,总结文章大意;第二,以文章情节为基础,完成书本page2partA、page4partC和partD的内容;第三,把全班分成几个小组,不同的小组布置不同的任务;最后,根据学生课上反映,及时发现学生的理解问题以及思维的闪光点,因地制宜适当调整教学方法。

3. 精心备课,提高课堂效率,努力完成教学任务、实现教学目标。精彩课堂离不开教师的精心备课。如何做到真正的精心备课?首先,研读文本,准确把握文章的重难点,并制定出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其次,还要备好学生的课,对文章的深度、词汇的辨认、句子结构的理解等可能影响学生理解的因素,教师事先要做好预判,做到有备无患,课堂就得以顺畅、自然地进行;最后,为提高课堂效率,笔者认为教师要从丰富的图片、视频信息,流畅的课堂教学用语,充分的小组活动等方面着手,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调动学生参与课堂的热度,确保完成教学任务、实现教学目标。

英语听说课的教学反思 篇4

英语听说课的教学反思

英语听说课的教学反思正文:英语听说课的教学反思Unit 2 what’s the matter? 乐东联合中学 林琳本次周末培训的内容为英语听说课教学,教学内容是Unit2 What’s the matter?(2a-2c),这一课我刚上完,但听了海师陈老师的课以后,我发现我在英语听说课的教学中还有许多需要学习,不断反思,不断改进的地方,下面是我结合自己的课堂教学谈的两点体会:一、在听力教学中,我们教师应该在课前认真的备学生,备听力内容,在备课的同时,可通过对课本上“听”的活动进行改编,减少学生听的难度。陈老师对这一环节考虑的非常周到,她在上2a的听力材料时,并不急于让学生立刻去听,而是在复习了上一课的`内容What’s the matter ? I have a cold /sore throat…后,才让学生根据所听的内容Tick the illness that is mentioned。这样对课本上的听的活动进行了合理的改编,由易到难,难度成阶梯状递进,降低了学生听时的难度,不同层次的学生都可以轻松地找到答案,无形中培养了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相比之下,我上这一课的时候,就没有考虑的那么细,我只是让学生把2a左边和右边的听力材料读了之后,就让学生根据听力内容Match the problems with the advice,抓起课本内容就听,没有考虑在听前给学生布置听的任务,所以我在上这一堂课时,学生在课堂上显得不活跃,听的兴趣不高,部分学生由于注意力分散听不出来。于是我便责备学生没有用心去听。现在才发现主要问题是出在我的教学方法上。在听前没有给学生布置听的任务,这样处理教材的结果造成了学生不知道为什么去听,听的目的不明确,学生听起来就会感到很被动,听起来就会有一定的难度,学生的积极性就很难调动起来,如果长期以往,学生就会觉得听力越来越难,对英语学习也会渐渐失去兴趣。因此陈老师处理教材中听力的方法很值得我借鉴,听了这堂课之后,我在备课时会仔细的去考虑、注意这一环节,把它应用于自己的教学中,让学生知道自己为什么要这么做。第二、听之前的课堂管理相当关键陈老师整一堂的听说课,听前的课堂管理相当出色,听之前,她给学生介绍了听的现场,Where are they ? They’re in the hospital.又能根据听的现场让学生预测所听材料的内容,学生预测完以后,又告诉学生这四副图的顺序是打乱的,并给学生布置了第一个任务:听录音给四幅图排序,第二个任务让学生带着刚才的预测去听材料,看看和预测的是否一样中国大学网()

高中英语阅读课的教学反思 篇5

Module 1 Life in the future—Reading 本节课目标明确,重点突出,条理清晰,同时在活动设计上充分考虑了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兴趣所在,因此整个课堂学生都能积极参与,真正做到融入课堂,融入课文,仿佛大家跟着作者到未来一游。

“热身”部分的活动可以从假期的旅行开始,十分贴近学生的实际生活,让课堂一开始就处于轻松愉悦的氛围中。又如利用分组形式讨论未来的生活怎样,让学生思维活跃,激烈讨论,使得课堂气氛更加热烈,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参与热情,活跃了学生的思维,真正发挥了热身的作用,为顺利开展后续的活动做好准备。

在阅读环节中先向学生展示一些有关未来生活的影像资料,使学生向往和阅读文章的内容,于是就自然过渡到了对文章的进一步阅读。因此,在阅读教学中,恰当地使用多媒体有利于开阔学生的视野,引起学生的阅读兴趣,提高课堂教学效果。接着在“阅读”部分,依次采用了“略读”,“跳读”到“细节阅读”三个基本步骤,以达到训练学生阅读技能的目的。其中,最值得反思的是“略读”部分,因为在学生快速阅读过程中,同时播放了录音,让学生边听边读,目的是为了培养其快速阅读的能力的同时,增加听力的训练。但是这样做究竟效果如何,什么样的情况更适合用这样的方式都还有待于进一步的探索。最后利用关键信息,试着让学生复述了课文,然而由于之前的时间分配上有所欠缺,因此这一环节完成地太过匆忙,没能给予学生充分的锻炼机会和展示空间。

通过这节阅读课,我意识到在今后的阅读教学中应更加注意以下几点: 1.阅读前的热身活动应尽量贴近学生的实际生活,认真考虑学生的认知水平和情感态度,以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真正发挥热身的功能。

2.教学中应不仅注重阅读内容,更应注重阅读方法的培养,让学生学会如何了解文章大意,理清文章思路,把握文章思想。另外对于“以读促写”的方式也值得在今后教学中探索与运用。

3.学生有无限的创造力和活跃的思维,因此教师应当尽可能为其提供锻炼和展示的机会。

对一节高中英语阅读课的教学反思 篇6

摘 要:根据学校的教学理念“非线性主干循环活动型单元教学模式推广性研究”设计本节英语阅读课。此教学理念提倡重新整合教学内容,分层教学,使教学过程更符合学生认知规律,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及分析能力。高中英语阅读教学中,提倡 “头脑风暴”激活学生的已有知识,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点。同时,阅读中通过提问引导,设计难易程度不一的问题教学,引导学生自主探究,优化英语阅读的教学模式。

关键词:阅读教学模式优化 提问引导 分层教学

“非线性主干循环活动型单元教学模式推广性研究”用建构主义理论去认识学生的学习过程,用人本主义的理念去看待课堂的师生关系。高中英语阅读课NSEFC Module4 Unit 5 阅读课Theme parks----Fun and More Than Fun的教学就基于此模式,通过提问引导,开展分层教学,引导学生自主探究,使不同学习水平的学生的英语综合能力都得到了提高。依据“非线性主干循环活动型单元教学模式推广性研究”,本课的教学思路如下:步骤一通过问题what do they think is a theme park?导入本课的学习,活跃课堂气氛,学生讨论的过程中通过图片展示,学习部分生词,感性认识单词及词组;步骤二skimming快速阅读、通读全文找出主题句,目的是训练学生获取有效信息的阅读能力;步骤三scanning仔细阅读课文,完成mind-map思维结构图,旨在深入理解课文内容,同时提高学生能通过找动词的方式找出每个主题公园的活动;步骤四角色扮演,四人为一小组,向同伴推荐其一主题公园,目的是利用mind-map有效地复述课文;步骤五作业:1. 口语作业:跟录音朗读课文至少三遍,模仿语音语调2. 笔头作业:A. 找出文中所学词组;B.利用所学词组完成课文70页的翻译练习、复习文本信息。

一、利用“Brainstorming”(头脑风暴)激活学生的已有知识,为学生获取新知识打好基础

“非线性主干循环单元教学模式”即是让学生学习新知识时先讨论、先思考、开动脑筋;通过讨论活动,交流所学知识,激发已学知识,激发自身学习新知识的动力与兴趣。在英语阅读教学中,利用头脑风暴,围绕话题展开讨论,激活学生的已有知识,讨论中帮助学生发现教学内容与自身的认知最近发展区的结合点,为学生获取新知识打好基础,即是“我要学”的学习过程。在进行Module 4 Unit 5 Theme parks----Fun and More Than Fun 阅读课的教学中,设计了“Brainstorming: what do they think is a theme park?”,让学生讨论思考a common park 和theme park两者的异同,并以此为知识铺垫,结合“Mind -Map”,帮助学生在文中有目的地搜寻细节信息,找出文中三个theme parks的特色,获取有意义的信息,目的是为了在教学过程中将教学内容与学生的已有知识紧密结合,降低阅读的难度。

二、开展分层教学,用人本主义的理念开展课堂教学过程

教学理念“非线性主干循环活动型单元教学模式推广性研究”的基本操作原则64字口诀中“精选训练、重视局部、个别提点”等充分体现分层教学的思想,强调对学生要因材施教,为每一位学生的发展尽可能提供适合其发展的教学方式,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最大可能的知识习得与发展。

1. 分层次设计教学目标:重视局部、注重细节

在英语阅读教学过程中,教师备教案时要认真分析文本的知识结构,同时基于学生自身的知识认知差异,在充分分析教学两方面的的前提下分层次设计教学目标及采用相应的教学方式。在Module4 Unit 5 阅读课的教学中,我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制定了共同教学目标:会找出theme park区别于普通公园的特别之处,即是了解文章标题:Fun and more than fun中more than的真正含义。同时,针对学习水平不同的学生设计不同的教学目标:低水平学生:能了解theme park的与普通公园的区别;中水平学生:能找出文本每段段落大意与主旨及每个theme park的主题与公园的活动内容;高水平学生:能复述三个theme parks的特色。

2. 分层次制定学案和作业:围绕主题、精选训练

教师应分析及根据不同层次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学习能力的差别编写学案,围绕主题,精选训练。在进行Module4 Unit 5 阅读课的教学中,我发现阅读材料结构是典型的总分总,且材料由典型的主题句+证据信息构成。为此,在学案中我围绕主题,设计了 “Mind Map”,通过问题设问引导学生通过skimming了解文章文体结构特点并找出各段主题句,同时通过scanning针对性地地搜寻信息,找出三个主题公园(Disneyland、Dollywood、Camelot Park)各具特色的活动与内容。这两部分主要是培养学生的阅读微技能,大部分学生都能完成学习任务,学习困难生经过努力也做到。同时,针对中、高水平学生,我设计了“Attraction of Each Theme Park”,鼓励学生通过小组合作、自主探究的方式,用文中信息重组信息及分析theme park 的特色内容;设计了高难度练习“Retelling”和“Role Play”,培养学生利用“Mind Map”用英语复述阅读材料的能力。教学过程中我鼓励不同层次的学生努力挑战自我,鼓励小组成员互相帮助、互相讨论,提高自身的英语综合运用能力。

同时,教师应分层次设计课后作业。在Module4 Unit 5 阅读课这节课中,我设计了两个作业:1. 口语作业: 跟录音朗读课文至少三遍,模仿语音语调2. 笔头作业:A. 找出文中所学词组;B.利用所学词组完成课文70页的翻译练习、复习文本信息。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水平选做相应作业。

3.分层次处理课堂教学环节:课内点评、个别提点

教师应分层次设计问题。适当的课堂提问既能帮组教师及时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又能启发学生积极思索。同时,教师要有层次性地进行课堂提问。在进行Module4 Unit 5 阅读课的教学中,我在“Brainstorming(头脑风暴)”部分,先提问学习水平较低的学生,鼓励他们说出学生最熟悉的“Have you ever been to any theme park?”内容,再提问中等水平学生,引导学生说出“the difference between theme park and a park”的信息,最后才提问高水平学生,引导他们说出学生最不熟悉的“the activity of theme park”的内容。通过这样的教学,增强了水平较低的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而水平较高的学生也体验到攻克学习任务大的成就感。

教学过程中应注重及时反馈,课内批改、个别提点,灵活处理各个教学环节。“非线性主干循环单元教学模式”要求教师讲课的`时间累计不超过 20 分钟,只作适当点拨和辅导,要留给学生大量的时间进行自主探究,形成能力。在进行Module4 Unit 5 阅读课的教学中,我及时巡查学生学习情况,当堂点拨,根据学生不同情况进行个别辅导,重点关注学习困难生的学习,做到分层施教、分层训练、分层提高。

三、“非线性主干循环活动型单元教学模式推广性研究”指导本课的意义

“非线性主干循环活动型单元教学模式推广性研究”优化了高中英语阅读教学模式。本课的英语阅读教学中,激活了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不同水平的学生都能利用结合新旧知识有效地获取与重整知识,在老师适当的提问与辅导下,提高了学生自主学习的动力,从而提升自身的英语综合运用能力,使不同层次的学生在不同的英语课堂实现最大可能的发展。通过本文的教学,大部分学生能通过阅读微技能skimming、scanning寻找细节信息的方法,并培养了学生预测和概括段意的能力,例如在brainstorming环节让学生讨论标题“Fun and more than fun”的内涵。同时教学过程中,有些学生不愿表达自己的想法,教师应及时通过简单的问题提问对这些同学进行适当的指导。为了培养他们的阅读习惯,教师应通过简洁的教学指令,帮助学生找出段落大意及找文本信息,例如第四个段落是关于英国主题公园Camelot Park的描写,学生对这类主题公园感到陌生,教师可以在brainstorming教学环节时,通过照片或视频的素材帮助学生了解其的特色是围绕knight英国骑士而写的,从而激发学生愿意了解此类特色主题公园的欲望,挖掘文本更多实用的信息点。最后,英语教师在实际教学中应自觉转变过去以应试为目的的教育思想,充分备教材,以突出教材的交际功能为主线来培养学生初步运用英语交际的能力。为此,我设计了Role Play,四人为一小组,让学生选择文本中最喜欢的主题公园推荐给同伴,在进行复述过程中,学生可以根据mind-map的关键词,复习已学知识,进一步巩固文本内容。

同时,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应该有意识地了解各个主题公园的文化与历史,提高人文素养。通过这节Module4 Unit5阅读课,我认为教师应巧妙地设计问题,培养学生猜词的能力,如生词fantasy,指导学生通过语境及上下文的联系推测该词的意思。通常,部分学生会在复述文本时遇到困难,教师应指导学生紧紧围绕关键词的方式重组信息,从而不断提高学生的知识水平。

参考文献:

[1] 张婷. 以人为本――谈高中英语分层教学实施策略. 读与写(教育教学刊),,(10).

[2] 王晓娟,王蕾. 最优化课堂教学模式研究. 考试周刊,,(12).

[3] 蒋军海. 综合高中英语分层教学的实验研究. 基础教育外语教学研究,,(6).

[4] 鲁春燕. 浅谈初中英语阅读课堂教学模式. 新课程(教研),2011, (6).

对批注式阅读课的教学反思 篇7

一、生成的语文课堂

经过一周的准备, 我给新高一三班上第一节批注式阅读课。之前通过王老师了解过这个班级的学生上课比较稳, 不是很活跃。所以, 我想在上课的时候, 除了向同学们作自我介绍外, 让学生自备一张座签, 目的有两个:一是便于我熟识他们, 二是我怕学生上课时不配合我, 有了座签我就可以直接叫他们回答, 被动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而且, 在一开始我还准备了一个相声的节选《歪批〈三国〉》, 以便活跃课堂气氛。实际效果是, 由于紧张, 我忘记了让学生准备座签, 在自我介绍完之后, 直接讲了那个笑话。

基本上一堂课是按我的设计思路顺下来的, 可是到批注方式探讨这一环节时, 通过学生的发言发现, 同学们所说的内容和我所设计的不相符, 于是, 我就针对学生的发言开始在否定中指导, 直至有同学所说的与我涉及的大致相符为止。因为这个过程是比较难以掌控的, 所以我开始着急, 同时发现学生也比较困惑, 几个小组回答过之后, 感觉课程成了有奖竞猜似的, 虽然课堂中并没有奖品。因为这个环节耽误了不少时间, 后面的设计自然就开始压缩, 以至于下课时我都忘记了留作业。这就教师执教来说是个很大的失误, 至少这不是一堂完整的课。

第二天上午, 我给新高一一班同学上同样的课。吸取昨天的经验教训, 根据课下王老师的指导, 我对教学作了一些改进。针对昨天忘记让学生自备座签的情况, 在这节课中, 我让每一位回答问题的学生在回答问题之前先自报姓名, 这样我和学生交流起来就亲近了很多。事实上, 当我在一个环节问题结束后作总结, 说出同学姓名并给予表扬时候发现那位同学是非常兴奋的。尤其因为之前向王老师了解过几个学生的学习情况, 所以上课能直接叫出姓名, 这让整个班集体的学生显得很意外, 也很高兴。还有就是关于批注方式探讨这个环节, 根据王老师的建议, 我不再急于等待预设答案的出现, 而是真正地和同学们一起思考, 不再否定某个同学的回答, 而是把每一个回答都写在黑板上, 在这个过程中再适时地给学生一些指导, 学生都很积极地思考, 这样反而更接近了之前的预设。之后, 我再用多媒体展示出规范的术语, 整个环节自然而流畅。看看时间, 刚刚好。这也让我明白语文课不同于其他课程, 所谓的答案其实只是一个参考, 并不是绝对的是非, 重要的在于思维的过程, 在于老师在把握课堂基础上的正确指导。总之, 这节课是比较完整的, 虽然还是避免不了有些失误, 但我开始放开自己, 真正把目光投在学生身上, 根据他们的回答来调整自己, 掌控整个课堂, 不再小心翼翼地“围追堵截”学生的思路。

此外, 这节课我做了一个最大的尝试, 就是和同学们用了一样的上课材料, 舍去了头一天那份准备得满满的材料———根据昨天的经验, 那份材料让我忽略了学生, 束缚住了我的思路。这一次, 我毅然决然地放弃了材料, 意外的是原来那些知识我早已熟识, 早就存在于大脑当中, 反而学生的回答激发我运用自如, 甚至于调动了更多之前所学的知识。当我的目光开始关注学生后, 同学们也减少了对我的陌生感, 也和我一样积极融入到课堂中来。

这让我受到的启发是, 这类讲方法的课和课文讲解的课是不一样的, 这类课重在方法的传授, 注重的是学生的实际体验过程, 以及在这个过程中潜移默化的指导。学生体验过了, 有了对方法掌握的成就感, 就会积极运用, 逐步形成习惯。而课文的讲解, 是教师对学生思维的激发, 是知识的传授。所以针对什么样的课程运用什么样的方法执教对于一个初入职的教师来说是非常重要的。

还有就是上课时间的把握, 第一次课的情况是时间不够, 第二次课的情况是时间虽然够用了, 但有些环节有点走马观花, 没有效率。所以我想如何在有限的时间内发挥课堂的最大效率是我终身从教都应该时刻要关注解决的问题。

二、大学和中学两个课堂的接轨

经典文学作品是语文课程需要特别关注的教学内容, 而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应试教育的影响, 经典的地位和价值已经开始逐步下降。虽然“百家讲坛”之类的解说节目如火如荼, 但毕竟是他人的品读, 更多人的大脑是做了这些大家思维的“跑马场”, 尤其是对于正处于求知阶段的中学生而言, 这无疑是过犹不及的。这也就决定了高中语文教学担负着提升学生思维和思想深刻性的使命。所以, 语文老师要授之以“渔”, 传之以“术”, 善于帮助学生搭建阅读“桥梁”。

此次经典阅读教学课, 我采用的是“批注式阅读”的方法, 以四大名著之一的《水浒传》中的两篇节选为例, 教会学生这种阅读方法。批注式阅读所探索的是以“问题为中心、自主探究为支点、读写结合为主线”的教学结构。引导阅读教学从以分析情节为主转向以分析语言为主、以分析语言的内容为主转向以分析语言的特点为主、以专题写作训练为主转向以读写结合训练为主, 形成以读写结合为导向的语言文字训练型的阅读教学模式。让学生从阅读学的角度来体验文本, 多元解读突破思维定势, 培养发散思维和求异思维。比如, 学生在批注“不信你一个人如何杀得四个虎?便是李存孝和子路也只打得一个”这一句时, 想到《论语》中孔子的评价, 想到暴虎冯河, 这就是很好地调动学生思维的表现, 其实学习的真谛莫过于此。

从两个班级学生上课回答问题的思维角度来看, 学生运用阅读批注方法较多地集中于比较、人物性格分析、环境描写、描写方法、表现手法等几方面, 这是文学批评的基本方法, 而且学生掌握得也很好。但从我自身学习知识的角度来考虑, 发现其实文学批评的方法有很多, 我也学过不少, 但在中学的应用却是少之又少。比如精神分析批评、文体学批评方法、文化学批评、女性主义批评、符号学分析法等。上大学时所学习的这些文学批评方法实例大都是国内外名著, 从这个角度的解读当时是让我很受启发的。那么, 如果把这些方法以简明的语言生动地介绍给中学生, 将文学批评方法渗透于学生课内外鉴赏中, 让学生在这种实践中掌握文本解读的方法, 效果应该是非常好的。如何合理运用文学批评方法, 让学生每人拥有自己打开文本之门的新钥匙?这对教师提出了新的挑战, 教师需要深入理解文学理论, 特别是善于把前沿的文艺理论思潮转化为课堂教学的具体措施, 能够将深度的理性阐释转换成深入浅出的课堂实践。

而且, 在近百名学生分享批注内容和总结批注方法时没有一位同学从质疑的角度来分析文本。“尽信书不如无书”, 但如今的教育已经离这句话太远, 似乎都在追求一种完美, 而完美的评价所参照的评价标准也就是分数和荣誉。我想除了这个客观原因外, 更多地从阅读教学考虑, 还是阅读方法的问题。所以学生应储备相应知识, 完成文本意义建构。新课程背景下的语文教材, 淡化了过去的语法逻辑、字词句篇方面的知识, 但这并不意味着不传授必要的语文知识。鉴赏能力的提高, 离不开以知识为基础。在多元解读文本中学生需要有适当的文学知识来构建, 包括文学体裁的相关知识、作品的背景材料、鉴赏术语知识、各种批评方法和相关的文学史知识。如让学生回溯文本创作时代语境, 来反观文本的深刻涵义, 抓住有效的历史细节, 联系与文本关系重大的历史语境, 完成意义建构。学生对文本创作主体性要有起码的尊重, 才会主动感受和理解文本。另外, 学生需要多朗读文本, 在对文本充分熟悉的基础上, 才能有自己独到的精辟认识。学生重新创造的前提是必须走进文本, 走近作者, 否则就无法对话。也只有这样才能实现学生对文本的深度体验和有效避免多元解读的误区, 抛弃无意义解读, 防止多元解读滥化, 保证课堂教学质量。

实习经历带给我的思考还有很多, 我要学习的地方也还有很多。随着实习的深入, 我更加明确了, 课堂是预设和生成的统一, 应以是否有利于促进学生内部积极学习、主动发展, 是否有利于学生认知、能力和情感的有机生成为依据作及时、有机的调整。而教师备课也不仅仅是要充分掌握知识, 更重要的是备学生。尊重学生, 反省自我, 是我最大的收获。

摘要:理论与实践结合是教育硕士的培养特色, 在新课程教学中建构新型的、富有活力的语文课堂是他们所面临的实践难题。作者在实践中, 不断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 并逐渐明确自己的定位发展, 以促使自身成功实现由学生到教师的角色转变。

关键词:全日制教育硕士,阅读课,教学反思

参考文献

[1]陈日亮.我即语文[M].福州:福建教育出版社, 2007.

[2]钱梦龙.导读的艺术[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1997.

对英语练习课的教学反思 篇8

一、教材分析

牛津英语教材在每个单元之初都安排了Welcome to the unit,所谓设计巧妙。该板块的图片、文字和问题的设置都紧靠单元的话题展开,让学生在正式进入Reading之前对相关信息有充分的掌握,以便减轻对Reading材料的理解。

笔者所执教的一堂展示课是牛津英语必修5Unit3Science and nature的Welcome to the unit部分,其中安排的话题是关于clone的。如何巧妙设问展开讨论,让学生了解clone的相关知识,进而激发学生表达欲望,提高其口语表达能力,是教材的重点。难点在于,第一,学生对clone相关的信息缺乏,无法开展课堂互动;第二,即便是对clone了解一点,与之相关的词汇也不足以支撑其进行正常的英语交流。

二、学情分析

从学生的角度去考虑该板块,笔者以为,第一,学生对clone的话题非常感兴趣,符合青春期学生对新鲜事物充满了好奇心;第二,clone是属于科学前沿的技术,学生多少了解一点,但不是很多;第三,对于与clone相关的词汇的缺乏,又加深了学生表达的难度。

笔者所执教的班级是艺术生班,班级人数少,总共只有20人;艺术生本身英语水平有限,更增加了英语表达的难度;此外,对于新颖的话题,学生本身充满了交流愿望,但是无奈,有时候心有余而力不足。

三、备课体会

首先,如何通过设问引出Welcome to the unit的话题。笔者想到了clone的既然是两个一模一样的,那就不妨让学生猜一猜,教室里面有没有两个看上去一模一样的,进而启发学生想想东西能有一样的,那么我们人能不能也一样、怎么能一样呢?通过以上一系列的设问,最终巧妙地引出clone的话题。

一堂精彩的展示课光有好的开始还不够,课堂还要有一定的深度。为此,笔者以“Is cloning technology good or bad, why or why not?”为题展开小组辩论,最终得出结论“We should make good use of cloning technology to benefit mankind.”

四、教学过程

在Lead-in环节,笔者创设了两个情景譬如说“My dog died many years ago; I loved it very much; I only kept a hair of it. How can I get my dog back?”巧妙地情景创设让学生很快进入课堂积极思考。

在Picture-talking环节,笔者让一个学生模仿动物的样子,其他学生猜测是什么动物,学生的积极性很高,课堂气氛再度迎来高潮;让第二个学生跟着第一个学生的表情或者语言,问班级其他学生“Are they looking alike, why do they look alike?”通过一系列的问题,激发学生思考,达到师生共鸣。

在Group-discussion环节,笔者设计了两个问题“1. In your opinion, Can cloned humans lead a normal life as regular ones? 2. Suppose one is a copy of yourself, you two meet in the school campus, what will you two talk about?”通过小组讨论,学生对clone有了更进一步的认识,此时,笔者不失时机地提出了一个话题“Would it be a good idea to clone humans some day?”让学生进行分组辩论。

在Summary和Homework阶段,笔者结合辩论,鼓励学生思考“How should we make use of cloning technology?”进而得出结论“We should use cloning technology to benefit mankind.”鉴于clone信息的新颖,笔者让学生课后上网搜集相关的图片和文字说明,并做好下一节课Reading的准备。

五、课后总结

总之,Welcome to the unit板块的设计不同于单元的其他板块教学。该板块为开阔学生视野、增加学生知识面、加强学生间的互动交流,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平台;同时也为锻炼学生英语思维能力、激发学生英语学习兴趣、促进学生英语口语表达能力,做了一个很好的铺垫。因此,笔者以为,开展好Welcome to the unit 板块的教学,应该得到同仁们的高度重视。

对英语练习课的教学反思 篇9

引言

阅读不仅是人们获取信息的重要手段,更是学习英语的主要任务之一,是高考的重中之重。新课标高中英语教学大纲要求在英语教学中,听、说、读、写要进行综合训练,在进一步提高听说能力的同时,侧重培养阅读能力。阅读能力是理解和吸收书面信息的能力,有助于扩大词汇量,丰富语言知识,了解英语国家的社会文化背景。要指导学生查阅词典,语法等工具书,鼓励学生根据上下文猜测词义,使学生逐渐获得独立阅读的能力。根据这一要求,为了使阅读课能有效的进行,并实现提高学生阅读能力的目的。本文结合多年的教学经验针对在新课标下如何进行高中英语阅读课的教学设计这一问题进行讨论,以引起读者的共鸣。

一.目前高中英语阅读课普遍存在的问题:

1、阅读课依然是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尽管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积极思考,但教师与学生的一问一答是否真实有效?教师在牵着学生的鼻子走,学生的学习过程还是被动的,学生的思维活动局限在教师设计的思维层面里。

2、阅读技能没有得到有效的培养与提高。虽然阅读能力和技巧的培养在教师设计的活动中有渗透,但是学生运用这些技能的时间和机会有限,对于训练阅读技巧习题的功能并不了解,无法体会教师设计课堂活动的目的与意义,教学效果并不理想。

3、学生个体差异没有得到有效照顾。课堂教学时间有限,教师很难在照顾每个学习者个体差异的同时,圆满完成教学任务。教师往往只能从大部分学生的学习能力方面出发备课,进行教学设计,少部分学困生的积极性始终得不到照顾,久而久之,他们失去了学习兴趣。

如何改变阅读课教学的现状,有效进行阅读教学,解决问题的关键是将课堂真正还给学生,以学生为中心,让课堂成为他们自主学习的场所,变成他们自主学习结果展示的舞台。

如何构建以学生为中心的课堂,指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本人利用BOOK 3,Unit 10 American Literature中话题的阅读内容,根据“以学生为中心”的理论,尝试进行了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一次探索,结合上课采取的教学步骤以及课后反思谈谈关于阅读课如何设计才能有效提高课堂效率,最终实现教学教学目标。

(一)课前热身及新课导入

教师先跟学生谈论有关话题,并与本课题相关的材料,通过提问、讨论、表演、视听欣赏等形式自然地导入话题,作为引领阅读活动的主线。

(二)开展阅读活动

一堂阅读课的活动环节不止一个,但每个环节的活动情境都要与本课话题有关,以突出中心,达到层次阅读(词语识别、句法分析、语境知识等)与整体阅读相结合。教师在设计时要注意阅读活动步骤之间的过渡自然流畅,给人一气呵成,浑然一体的感觉。阅读理解可分为以下几个步骤:

1、Pre-reading(读前);

2、Reading(阅读);

3、Post-reading(读后)。

(三)进行迁移拓展

这是一个让学生用英语自由表达观点、交流思想的真实交际过程。教师引导学生谈论与本课话题有密切联系的课外话题,让学生用英语各抒己见。可将学生分成小组,学生与学生交谈或老师与学生交谈,然后选出各小组代表陈述自己的观点,以达到语言输出的目的。

英语阅读课的反思心得体会 篇10

影响阅读理解的因素很多,在这一认知活动中,学生的语言基储学习方法、文化背景知识、阅读习惯、智力水平、兴趣爱好和个性特征等都是影响阅读理解的因素。语言知识包括词汇、语法、语篇等不同层次,是理解语言的基矗要教给学生在阅读时不能一个词一个词地理解,有效的阅读,应该更多地关注关键词和语意群。背景知识是影响阅读理解的另一个重要因素。学生的已有知识、经历、概括能力、理解模式、情感、情绪以及其他种种非智力因素构成了学生的认知模式,这些因素相互影响,从而使学生在阅读理解能力方面存在着差异。我们教师就要通过有效教学逐渐缩小这种差距,我在教学中总结出以下几点体会:

一、教学中帮助学生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

传统的教学模式一直把重点放在词汇意义上,课文常常被看作是用来教给学生词汇及其用法的,读文章就是为了记住所有的单词、词组以及语法结构,结果学生形成了在阅读中一个个词、一句句话读的习惯。这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学生的阅读效率,老师需要做的就是要改变这种状况,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首先,使学生不要过多地关注每个单词的词义,而是要引导学生识别意群和关键信息。这样,在阅读中,他们才能读得很快,更好地记住关键的信息。老师可以教学生练习划分意群或拿一些已经划出意群的短文给学生读,关于基本句型的知识也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把握长难句中的重要信息。英语基本句型的知识在高中开始阶段应教给学生,并在平时的教学中反复强化巩固,这是能够准确分析理解长难句的基本前提,而近几年的高考题中长难句的增多越显示出这一点的重要性。另外,长难句的分析也离不开主从复合句的相关知识。我们教师在课文教学中要多设置针对性较强的阅读理解题帮助学生强化这种阅读技巧,当然,一定量的词汇是阅读的前提,只有在扫清词汇障碍的前提下才能讲求方法和技巧,但只有词汇短语句式的理解与记忆是远远不够的。

其次,强化指示词、连接词的知识和练习也是必要的,这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句与句、句与篇的关系。教师必须想办法让学生了解到一篇文章是怎样通过不同方式使众多的句子以及多个段落构成一个完整的、有一定主题的篇章。掌握了这些,对高考题中的段落大意、主旨大意题就会迎刃而解,也有利于做阅读填空题,即七选五这类题,同时有利于学生们写作水平的提高,一举三得。

再次,语篇知识对阅读的作用也不可忽视,老师应通过讲授或练习教给学生常见的篇章结构和模式,平时教学中多练习写纲要或缩写,这是一个比较有效的方式。高中英语课本中有许多的对话形式的文章,多要求学生改写也是一个不错的途径。

最后,学生应学会识别文章的功用即作者的写作意图,作者写作此文章是为了描述、议论、劝说还是仅仅是为了娱乐?他是在摆事实还是发表个人看法?是直截了当地表明观点还是通过正话反说或双重否定等方式?所有这些问题对于理解都是很关键的。老师必须教给学生常用的标识符号以及怎样通过各种暗示识别作者的意图。

总之,老师应该通过各种手段改变学生拘泥于一词一句的习惯,将注意力更多地放在更高的语言层次上,学会从客观上把握文章的意思。

二、教学中注重阅读技巧的训练

阅读没有固定的模式,需要依据不同的情况灵活变化,一个高水平的读者能根据不同的阅读目的调整自己的阅读技巧和速度。一成不变的阅读方法只会在很多时候浪费过多的时间,而且会由于是眉毛胡子一把抓而抓不住真正重要的信息,久而久之学生也会失去阅读的信心和兴趣,导致无法有效提高阅读理解能力。因此,老师有必要教给学生不同的阅读方法和技巧,并引导学生灵活应用,运用不同的策略应对不同的文章。

常提到的阅读方法有预读、略读、浏览、依上下文猜测、推测等等。教师不仅要教学生怎样依据不同的阅读目的或阅读任务选择不同的策略,而且要使学生自如地进行策略的切换和综合运用。也要教给学生不同的文章使用不同的阅读技巧,比如带有小标题的文章的阅读技巧在平时的教学中要灌输给学生,因为我们的课本中有许多这样的文章,这类文章也是高考常见的文章之一。再比如阅读细节题可用找关键词法返回原文中找依据或答案本身。另外,理论要和实践相结合,方法和技巧不能只是停顿在理论层次,要有大量的实践,即多练习,尤其注重限时阅读才能真正地运用一定的方法技巧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三、阅读教学中要把背景知识融入

背景知识在阅读中的作用是至关重要的,它可以由老师来灌输,也可以通过阅读材料本身给出。背景知识是一个复杂的概念,包含专业知识、社会文化知识等。因此,在教学中除了要介绍相关专业、文化知识以外,社会背景也不能忽视,因为阅读中造成误解的往往就是由于欠缺相关背景知识引起的。同时要求学生在平时要阅读不同领域的书籍来拓宽知识面,多积累文化背景知识。

在进行阅读教学时,教师可在讲课前为学生提供一些背景知识,增强学生的感性经验。如高中课文中涉及中美文化交流所碰到的问题,围绕着中国人和英美国家的人在访友、道谢、恭维时的不同做法,谈到美国人习惯于从小到大、从特殊到普遍的思维方式,如写信就是一个例子。另外美国人个性独立、不拘礼节、言谈直率也是众人皆知的,以及英国人的绅士风度等。学生头脑中有了这些感性认识再理解相关文章就比较容易了。

四、教学中融入情感、社会等其它非智力因素

新课标要求学生之间的相互合作、相互讨论、相互竞争等,老师要在教学中适时鼓励并组织小组活动,使学生在合作竞争的同时努力提高自己,与此同时,老师也有必要引导学生进行自我评价、自我调节。比如,告诉学生遇到生词或难句时不要慌张,保持冷静,也不要急着查字典,应该采取恰当的猜测、断句、推断等技巧来解决具体问题;同时也可以引导学生设定阶段性的学习目标,记录自己的学习成绩,适时地从正反两面鼓励自己等等。

初中英语练习课的导入策略 篇11

教师要了解学生,应该从他们感兴趣的方面着手,了解学生的学习心理,从而进行教学。练习课对学生来说尤为重要,练习课是新授课的延续和补充,练习课一般以练习的形式为主,抓住学生的心理,进行开放式的教学。在练习课中,教师应做到目标明确,一定要从学生感兴趣的方面入手,不可盲目地让学生做练习,否则会让学生产生枯燥无味的感觉。因此,老师在研究练习课环节的时候,要做到有的放矢:从兴趣入手,让学生从自己感兴趣的课题入手,对于学生需要了解什么,教师要心中有数,这样才能做到直奔主题,有目的地进行练习。例如,在练习课“adverbs of frequency and time”的导入时教师可以告诉学生: Today we are going to do some exercises about “adverbs of frequency and time”. 在实际练习中教师可以适当增加练习难度,选取学生不大常见的警示牌。重要的是了解学生心理,从兴趣入手,让英语课堂的练习更加有趣,了解“时间和频率副词”。最后教师总结,学生掌握。

二、 生动新颖,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枯燥无味的学习生活会引起学生的抱怨,有的学生是逼着自己在学习,很多学生对英语一点兴趣也没有,觉得学起来没有什么用,他们对于学习英语就很散漫。所以教师就应该在教学过程中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让学生对英语产生好奇,并且愿意去尝试学习英语。教师如果能够把现实中的一些事例或语言的应用情境作为练习课的导入部分,有效把课堂问题和生活中的问题结合在一起,可以大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练习效果也一定会很好。如练习课“imperatives”的导入,教师就应该从回顾开始说起: “Imperatives are used in our life every day. Last week,we learnt imperatives. Now let’s do some exercises”. “首先,你们谁能帮我解释一下什么是‘祈使句’,并且举例说明。”这样的问题一般就能激发学生的竞争意识,能够踊跃地参加到老师的提问中来,能达到预期的教学目的。能够更好地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不需要更多的言词,学生可以主动地学习知识,并且掌握知识技能。

三、 挖掘潜能,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

学生既是教育的对象又是教育的主体,了解和研究学生的本质,是老师的重要工作之一,教师要想方设法发挥学生在教育过程中的主观能动性,包括他们的独立性、选择性、调控性、创造性,确定他们在教学过程中的地位。在练习课的时候老师应该积极培养对英语感兴趣的学生,引导他们正确地学习英语,从而带动身边的同学也对英语感兴趣,这样循序渐进,发挥他们的潜能,使学生由被动学习英语变成主动学习英语,这样就可以事半功倍。如在练习情态动词的时候老师可以这样引导学生: “Today we will review the modal verb ‘used to’. Before the exercise, I want to ask all of you to make a sentence about your change. May be in the past, you or your friends had some bad habits, but now, you get rid of them. You can use ‘used to’ to describe the change. I will give you 30 seconds to think about it, and then we start from here.”

S1: I used to get up late on weekend.

S2: I used to eat a lot of junk food every day.

S3: My father used to smoke,but now he gives up smoking.

S4: I used to drink a lot of soft drinks. Now I drink much water every day.

“你们了解到了吗?在这几个句子之间有几个共同之处是什么呢?是不是都是过去常常做什么?或者说过去做什么现在不做了呢?同学们,你们有没有过去常常做什么事情而现在不再做了呢?和我们分享一下吧。”这样的练习结合生活实际,学生对自身的情况最了解,英语就从身边的练习开始。学生既进行了语法练习,也不感觉到枯燥无味,他们不仅掌握了一种轻松的学习技巧,也受到了良好的思想教育,真是一举两得。

四、 利用错误,激发学生的反思能力

学习英语,对学生而言是一门从零开始的语言,当然在学习过程中一些错误的出现是难免的,出现错误的时候不及时纠正就会让学生丧失对英语学习的积极性,以至于厌烦英语。所以老师要利用错误,激发学生的反思能力,更好地引导学生在英语学习的过程中,找到正确的方式。老师应该着重讲一下容易出现错误的地方,比如最容易出现的两类错误:一类是学生理解不够导致的错误,例如时态的用法容易混淆,情态动词运用错误等。还有一类就是粗心所致的错误。这些都是在英语学习中不可避免的,为了减少这种错误的发生,老师应该将这些作为重点来处理,使学生了解这些错误的成因并且知道应该如何改正这些错误。

对英语练习课的教学反思 篇12

在具体教学中, 我作为一名年轻教师对教材及学情的把握存在一些问题。

在教学人教版五年级下册第39页《解决问题》根据实际需要用“进一法”或“去尾法”取商的近似值时, 有这样一个练习题:美心蛋糕房特制一种生日蛋糕, 每个需要0.32千克面粉, 李师傅领了4千克面粉做蛋糕, 他最多可以做几个生日蛋糕?学生大都根据4÷0.32=12.5 (个) , 考虑用去尾法得到12个。但有的学生认为还剩下0.5千克面粉, 能再做一个蛋糕, 应该可做13个。显然, 学生把12.5个分成了12个和0.5千克面粉, 没有理解结果12.5表示的含义。

其实, 学生出现这样的错误也不是偶然, 这是对商和余数的含义没有真正理解。归结原因是我没有吃透教材也没有分析学情, 对教材的难点把握不到位造成的。当时我觉得这样类型的题目在三年级已经出现过, 学生不会存在什么问题, 以至于没有认真钻研教材。在三年级学习整数除法时也有类似的习题, 而那时没有学习小数的除法, 学生根据“被除数÷除数=商……余数”能解决这样的问题, 知道商和余数的含义不同, 所以会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商+1”或者“商-1”, 也就是现在的“进一法”和“去尾法”。但这个解决问题是在学生学习了小数除法之后设计的, 显然层次上要拔高, 商是小数, 那商的整数部分和小数部分的含义是什么?若商是整数, 那余数又是什么?这才是教学中的难点。

教材中第一个问题是这样的:小强的妈妈要将2.5千克香油分装在一些玻璃瓶里, 每个瓶子最多可盛0.4千克。需要准备几个瓶子?

在学生自主思考列式得出2.5÷0.4=6.25 (个) 后, 有的学生直接说出6.25个, 有的学生说7个。在思考瓶子必须是整数个时, 最后他们意见统一成需要7个瓶子。这时, 我只是顺着学生的思维解释:瓶子个数必须是整数, 若用6个瓶子则装不完, 又不能把余下的香油扔掉, 所以需要7个瓶子。这里就需要用进一法, 将6.25中的小数点后面的尾数舍去, 向个位进1, 变成7。

这样的解释只是停留在三年级学习基础上, 没有相应的引导及拔高, 实在太肤浅了。教师如没有吃透教材, 学情分析得不准确, 各环节都不能适应学生的现状, 最终影响学生的理解。如果教师能分析到学生原有的与所要学的知识相关的知识基础, 在学习新知识的过程中可能遇到的困难, 那么教学中就少了课后的遗憾!

教学后反思。我认为备课时应该这样设计引导:列完算式后, 问:装满6瓶后还剩多少香油?把学生的思维落在实处, 而不止去凭空想象。学生会用6×0.4=2.4 (千克) , 2.5-2.4=0.1 (千克) , 算出还剩0.1千克, 所以还需要1个瓶子, 用“进一法”。之后教师再追问, 你能在除法竖式中找到剩下的香油数量吗?以此引导学生重新审视竖式中每个部分的意义。有的学生观察竖式会说还剩1千克, 显然是不对的。又引出一个容易出错的问题, 被除数和除数同时扩大相同的倍数, 商不变, 余数也扩大相同的倍数。所以2.5÷0.4=6 (个) ……0.1 (千克) , 这样一来就不会出现练习中那样的错误了。

在教学中教师只有整体把握教材, 吃透教材, 并对教材中的难点和编者的意图认真地钻研及揣摩, 同时了解学情, 我们才能不断地总结得失, 积淀智慧, 促使自己在专业成长的道路上不断完善, 使课堂中少有遗憾。愿吃透教材、了解学情与我们的教学永远相伴!

基于高中英语听力课的几点反思 篇13

----基于高中英语听力课的几点反思

在高中英语学习中听力对于大多数学生来讲较难,每次考试或者放录音做练习,学生总是抱怨录音读的太快,听不懂。许多学生认为,平时不用练听力,考前突击一下就行了,结果学生的听力成绩总是上不去。原因在哪里呢?因为听力强调的是能力,不是知识。知识也许可以在短时间内靠突击而掌握,而能力则要经过一定的训练才能提高。鉴于此,作为教师就要思考在平时学习中有效提高学生的听力水平。

根据《英语课程标准》中对听力所要达到要求的规定,结合英语高考中听力的考查内容和趋势,在高中英语听力教学过程中,如何提高学生的听力水平,是当前广大师生共同关心的问题。经过听力技巧和方法不断尝试和改进,本人总结了几条提高听力的方法。

一.语音、语调

准确的语音和语调有利于学生对听力内容的整体理解,尤其是掌握一定的连读、爆破、重音、节奏。教师平时可以选择英美人士的录音,让学生大声模仿朗读来培养语感,同时分析说话者如何利用不同的语调表达态度、情感和隐含的内容。例如:What’s the man’s attitude towards gardening? What’s the woman’s opinion about the party? What do they think of the journey? 等等有关“观点和看法”类话题的题目,此类题目多属于推理判断题。更多情况下要求同学们在听懂材料的基础上,站在说话者的立场和角度去考虑问题,不但要通过听力材料中的重要细节、具体事实,揣摩、推断说话者的观点和态度,还要根据说话者的语气、语调等进行判断。因此,强化语音、语调训练对提高听力水平尤其重要。

二.扩大词汇知识

词汇量是提高英语听力的基础,若没能掌握一定的词汇量,即使在听的过程中模仿出听到的声音,但却无法理解它的意思,就会影响整体听力理解的水平。例如:How long is the woman approved to be off ? A.Four weeks.B.Three weeks.C.Two weeks.听力材料:W: I want to go back home for the Spring Festival.Would you let me have four weeks off? M: Four weeks? No, what about a fortnight? 解该题的关键就是学生要知道fortnight 的意思是“两星期”,“十四天”,否则,就无法做出判断。所以,只有熟练掌握《英语课程标准》中要求的必备词汇的发音和意义,在听的时候才能做出准确反映。

三.掌握文化背景

了解英美国家的文化背景对提高听力理解能力有很大的帮助。老师要有计划、有步骤地介绍一些文化习俗和背景知识,有意识地培养学生观察语言环境,引导学生留心积累社会文化方面的材料,在听力过程中避免出现由于文化障碍导致的错误。例如:西方人在劝说别人或者给别人提建议时,通常都是比较委婉的,不会直接地要求别人去做某事。考试中考生要着重理解说话者的内在含意,而不仅仅是话语的表面。

因此,要提高听力理解能力,不仅要具备一定的语言知识,还应尽可能多的了解西方国家的风土人情、生活习俗、人们的思维方式和价值观念等。

四.掌握听力应试技巧 1.审清题意,预测内容(1).对话预测

在听第一节时,考生可以按照下例wh-问题进行预测:(1)Who are the two speakers?

(2)What is the possibl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m?(3)When did they have the conversation?(4)Where did the conversation take place?(5)Why do they have the conversation?(6)What did they plan to do?(2).语篇预测

在听第二节的过程中,考生可以按下列问题展开预测:(1)What is the topic of the passage?(2)Who is the speaker?

(3)What facts did the speaker offer?

(4)What facts did the speaker fail to offer?(3).根据开篇句预测

英语听力的第一句话通常会透露整篇的主题,所以考生要善于抓住听力材料的首句信息。例如:Americans have a popular saying“Time is money。”

从这一句开篇句我们可以预测的信息范围:首先,这是一篇关于时间的话题。其次,涉及的对象是美国人。

(4).根据选项内容预测

根据听力试题,考生可以预测到该对话肯定是侧重于对话人的身份,所以在听力过程中抓住透露双方关系的关键词即可。例如:(A)Husband and wife.(B)Waiter and customer.(C)Student and teacher.(D)Receptionist and guest.2.识别关键词

(1)说话人身份的关键词,如果考生可以通过关键词很快判断对话者的关系和身份,将有助于考生有目的地集中注意力,并在脑海中搜索相关背景知识,进一步加深对听力材料的理解。例如:常见的对话者关系有:husband—wife,teacher—student,boss—employee,waiter—customer,doctor—patient,parents—kid,classmates,roommates,shop assistant—customer。

(2)地点场合的关键词,考生如果善于捕捉听力材料中的关于地点或场合(即语言环境)的关键词,也有助于他们判断听力材料的主题、说话人之间关系等等。例如有关旅馆的关键词:Check in入住登记check out结账porter搬luggage行李book a room预定房间double room双人房等等。

(3)数字

许多听力材料中涉及数字,例如年代、日期、价格、数量等,并会以基数词、序数词、分数、小数、百分比等形式出现,这就要求学生不仅能辨别各种形式的数字,还要熟悉数字之间的关系。

3.巧用速记

(1)运用速记符号,例如:大于 >,小于 <,意味着=,不同意 N,同意 Y,上升、增加 ↑,下降、减少 ↓等等。

(2)运用字母的缩写形式,例如:m(man)、w(woman)、ys(yesterday)、lg(large)等等。4.集中精力,稳定情绪

心理素质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对所听内容的理解,在听力测试的20分钟内,对学生要求是精力要高度集中而不是高度紧张,只有镇定自若、头脑清晰、沉着冷静、全神贯注,才能成功。

上一篇:步入新时代心得体会下一篇:市领导在全市农村工作会议上的讲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