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地行政执法

2024-10-21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土地行政执法(精选8篇)

土地行政执法 篇1

作 者:编委会

出版社:法律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9年6月

开 本:16开精装

册 数:全四卷

光盘数:0

定价:998元

优惠价:499元

进入20世纪,书籍已成为传播知识、科学技术和保存文化的主要工具。随着科学技术日新月异地发展,传播知识信息手段,除了书籍、报刊外,其他工具也逐渐产生和发展起来。但书籍的作用,是其他传播工具或手段所不能代替的。在当代, 无论是中国,还是其他国家,书籍仍然是促进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发展必不可少的重要传播工具。

详细介绍:

第一篇土地信息系统的建设

第一章概述

第二章土地信息系统数据获取

第三章土地信息的表达

第四章土地信息数据库

第五章土地信息技术发展趋势

第二篇土地信息的分析与电子政务

第一章土地信息分析概述

第二章土地信息分析方法

第三章土地信息成果输出

第四章国土电子政务概述

第五章系统设计框架

第六章系统建设内容和主要功

第七章能国土电子职务系统平台建设

第八章国士电子政务的实施设计

第三篇地籍管理信息系统

第一章地籍管理的主要业务

第二章地籍管理信息系统的主要功能

第三章地籍数据库设计和建立

第四章地籍管理信患系统若干关键问题

第四篇土地定级、基准地价和宗地地价评估系统

第一章土地市场的主要业务

第二章土地定级

第三章基准地价测算与自动更新系统

第四章宗地地价评估

第五章网上房地产管理系统实现的关键技术

第六章城市地价动态监测系统

第五篇土地规划信息系统

第一章工地利用规划业务分析

第二章土地利用规划管理信息系统

第三章工地利用总体规划编制子系统

第六篇土地行政执法管理

第一章概述

第二章土地行政管理体制

第三章土地行政决策

第四章土地行政执行

第五章土地行政效率

第七篇地权、地籍与低价行政执法管理

第一章地权行政管理

第二章地籍行政

第三章地用行政管理

第四章地价行政管理

第五章地税行政管理

第八篇土地利用动态遥感监测

第一章土地利用动态遥感监测概述

第二章土地利用动态遥感监测系统

第九篇土地利用/覆被变化监测

第一章土地利用/覆被分类

第二章基于遥感数据的全国土地利用/覆被分类体系

第三章土地利用/覆被遥感分类技术

第四章土地利用/覆被变化信息图斑提取方法

第十篇土地卫片执法检查违法行为查处标准

第一章土地利用违法厅为查处标准

第二章土地承包违法行为查处标准

第三章破坏耕地的违法行为

第四章非法占用土地的违法行为

第五章土地复垦违法行为查处标准

第六章土地审批违法仔为窒处标准

第七章违法占用土地

第八章买卖或非法转让土地

第九章侵犯土地权属

第十章闲置撂荒土地违法行为查处标准

第十一章非法出让、转让、出租集体土地使用权

第十二章土地变更违法行为查处标准

《土地卫片执法检查工作规范》贯彻实施与土地行政执法卫星遥感全 《土地卫片执法检查工作规范》贯彻实施与土地行政执法卫星遥感全

《土地卫片执法检查工作规范》贯彻实施与土地行政执法卫星遥感全

第一篇土地信息系统的建设

第一章概述

第二章土地信息系统数据获取

第三章土地信息的表达

第四章土地信息数据库

第五章土地信息技术发展趋势

第二篇土地信息的分析与电子政务

第一章土地信息分析概述

第二章土地信息分析方法

第三章土地信息成果输出

第四章国土电子政务概述

第五章系统设计框架

第六章系统建设内容和主要功

第七章能国土电子职务系统平台建设

第八章国士电子政务的实施设计

第三篇地籍管理信息系统

第一章地籍管理的主要业务

第二章地籍管理信息系统的主要功能

第三章地籍数据库设计和建立

第四章地籍管理信患系统若干关键问题

第四篇土地定级、基准地价和宗地地价评估系统

第一章土地市场的主要业务

第二章土地定级

第三章基准地价测算与自动更新系统

第四章宗地地价评估

第五章网上房地产管理系统实现的关键技术

第六章城市地价动态监测系统

第五篇土地规划信息系统

第一章工地利用规划业务分析

第二章土地利用规划管理信息系统

第三章工地利用总体规划编制子系统

第六篇土地行政执法管理

第一章概述

第二章土地行政管理体制

第三章土地行政决策

第四章土地行政执行

第五章土地行政效率

第七篇地权、地籍与低价行政执法管理

第一章地权行政管理

第二章地籍行政

第三章地用行政管理

第四章地价行政管理

第五章地税行政管理

第八篇土地利用动态遥感监测

第一章土地利用动态遥感监测概述

第二章土地利用动态遥感监测系统

第九篇土地利用/覆被变化监测

第一章土地利用/覆被分类

第二章基于遥感数据的全国土地利用/覆被分类体系

第三章土地利用/覆被遥感分类技术

第四章土地利用/覆被变化信息图斑提取方法

第十篇土地卫片执法检查违法行为查处标准

第一章土地利用违法厅为查处标准

第二章土地承包违法行为查处标准

第三章破坏耕地的违法行为

第四章非法占用土地的违法行为

第五章土地复垦违法行为查处标准

第六章土地审批违法仔为窒处标准

第七章违法占用土地

第八章买卖或非法转让土地

第九章侵犯土地权属

第十章闲置撂荒土地违法行为查处标准

第十一章非法出让、转让、出租集体土地使用权

第十二章土地变更违法行为查处标准

作 者:编委会

出版社:法律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9年6月

开 本:16开精装

册 数:全四卷

光盘数:0

定价:998元

优惠价:499元

土地行政执法 篇2

近年来,潍坊市以实施“双保工程”为总抓手,以规范土地执法监管为目标,以落实共同监管责任为重点,在建立健全共同监管“五项机制”的基础上,采取“三扣三停三禁”综合施治措施,对土地违法案件发现不及时、报告不及时、整改不到位的县市区和乡镇街道动真的、来实的,采取组织、经济、政策“三管齐下”,从根本上解决各级党政领导和部门主要负责人责任不明晰、履职不到位的问题,增大了土地违法单位或个人的风险、成本,做到预防与惩治并举,收到了明显成效。

“三扣”。一是扣减建设用地指标。潍坊市委、市政府规定,对违法用地面积大、不能按时整改到位的县市区,严格按照15号令实施问责,同时扣减建设用地指标,违法占用耕地1亩扣减1亩,违法占用基本农田1亩扣减2亩,把扣减的指标优先安排使用到重点项目和依法集约用地先进单位。近四年全市扣减建设用地指标2900亩。二是扣减财政办公经费。立足管住、管好土地,积极运用经济手段遏制违法用地行为发生。2012年,安丘市政府出台办法,将国土资源执法监管、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工作与乡镇财政经费使用相联系,按增减挂钩项目补助标准的2倍扣减财政经费,即镇街每发生1亩违法用地扣减财政经费42万元;对违法用地整改不力、违法问题突出的镇街,由纪检监察部门给予相关负责人党纪政纪处分。峡山生态发展区出台规定,对因违法用地问题被上级扣减建设用指标的街道,每扣减1亩计划指标从财政拨款中扣减20万元经费,同时对列入全市违法用地重点街道的主要负责人实行约谈问责,一年内不得提拔使用。三是扣减村干部工资。村(居)是遏制违法违规用地的最前沿,也是薄弱环节。去年以来,潍坊市积极探索将违法用地责任分解到包片干部和村“两委”成员,从源头上杜绝违法用地发生。昌邑市各镇街与包村干部、各村(居)支部书记或村主任签订《土地使用管理责任状》,将土地违法情况与干部使用、工资相挂钩。近三年,昌邑市根据“责任状”规定,因为制止违法用地不力,共有10名、5名和2名村支书(主任),分别被扣发1到6个月的工资,在全市起到了很好的警示教育作用。峡山生态发展区王家庄街道出台办法,规定街道年度工作千分考核中,出现违法占地的实行一票否决,并扣减村“两委”干部工资1000元、扣减包村干部500元。

“三停”。一是停止申报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试点项目。凡是发生土地违法问题的县市区和乡镇街道,一律停止增减挂钩试点项目申报;二是停止土地综合整治项目市级验收。对违法用地案件查处不力、整改不到位的,坚决停止土地综合整治项目申报和市级验收;三是停批一切土地审批业务。对违法用地问题突出、整改不力的县市区和乡镇街道,停办一切土地审批业务。

“三禁”。一是禁止用地项目观摩点评。凡纳入观摩点评项目的用地必须经过市、县两级国土资源部门审查,未经审查或审查不合格的项目,一律不得列入观摩点评。潍坊市委市政府下发了《关于严格审查观摩点评项目用地严禁弄虚作假行为的通知》,把制止违法用地作为确定观摩点评和招商引资项目认定的前置条件。二是禁止招商引资项目认定。在招商引资项目认定中,凡无合法用地手续或手续不全的项目,一律不得纳入招商引资项目考核。近三年,分别有74个项目因用地审查不合格被取消。三是禁止干部提拔重用。对市县党委管理的干部,在任职期间违法批地、违法占地被立案处理的情况,作为选拔任用的重要依据。潍坊市委组织部、潍坊市国土资源局等十二个部门联合下发了《干部监督信息沟通暂行办法》,因涉嫌土地违法和整改不到位的干部,一律不得提拔,不得评先树优。近三年,因涉嫌土地违法和整改不到位先后有6名县级干部、74名科级干部受到处理,取消了提拔使用资格,起到了良好的警示作用,促进了监管责任的落实。

二、注重管理方式创新,全面提升执法监管水平

土地行政执法 篇3

【关键词】土地调查 应用 土地监察 证据

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在日常土地执法监察工作中,对土地利用现状调查成果(本文所述“土地利用现状调查成果”特指全国土地调查成果农村部分,以下简称“土地调查成果”)能否作为土地执法监察证据问题,存在不同观点,一种观点认为土地调查成果,是国土资源部门依据《土地调查条例》,组织专业队伍,综合运用卫星遥感等技术手段,实地调查而来,具有权威性和法律效率,可以直接作为证据;另一种观点认为不能直接作为证据。现就农村土地调查成果能否作为土地执法监察证据问题,试作分析。

一、土地调查有关规定和要求

土地调查是指对土地的地类、位置、面积、分布等自然属性和土地权属等社会属性及其变化情况,以及基本农田状况进行的调查、监测、统计、分析的活动。土地调查包括全国土地调查、土地变更调查和土地专项调查。

土地调查的目的,是全面查清土地资源和利用状况,掌握真实准确的土地基础数据,为科学规划、合理利用、有效保护土地资源,实施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提供依据,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土地调查采用全面调查的方法,综合运用实地调查统计、遥感监测等手段。一般采用传统方式,即利用DOM和已有的调查成果开展全野外调查。由于各地技术条件不同、经济状况又有明显差异,《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技术规程》未作明确规定。

关于地类的调查,《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技术规程》中规定,利用DOM和已有土地调查成果等资料,实地调查地类及其界线现状。地类调查至《土地利用现状分类》的二级类。由于农村土地调查和城镇土地调查的独立性,农村土地调查时,城市、建制镇、村庄、采矿用地、特殊用地等按单一图斑调查,在城镇土地调查时进行细分。

《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技术规程》中规定,农村土地调查以1:10000比例尺为主。调查底图制作,DOM的平面位置精度要求: DOM地物点相对于实地同名点的点位中误差,1:10000比例尺DOM,平地、丘陵地不得大于5.00米;山地、高山地不得大于7.50米。特殊地區可放宽0.5倍。规定两倍中误差为其限差(其他规定参见《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技术规程》)。

二、土地执法监察有关规定和要求

土地监察,是指土地管理部门依法对单位和个人执行和遵守国家土地法律、法规情况进行监督检查以及对土地违法者实施法律制裁的活动。

查处土地违法案件,必须做到事实清楚、证据确凿、定性准确 、处理恰当、手续完备、适用法律、法规准确、符合法定程序和法定职责权限。土地管理部门查处土地违法案件,应当依照受理、立案、调查、处理、送达和执行规定的程序进行。

案件承办人应当全面、客观、公正地调查、收集有关证据。 承办人可以向当事人、证人或者关系人提出询问,并应当制作询问笔录,承办人在必要时,可以勘验物证或者现场,勘验物证或者现场,勘验人员应当邀请有关组织或者人员参加,勘验人员勘验时,可以对物证或者现场进行拍照和测量。

三、对比分析土地执法监察与农村土地调查成果的特点及其相关规定

县级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日常土地执法监察的重点区域,主要是在城镇郊区及其以外的农村部分,即在农村土地调查的覆盖范围内,查处的重点是擅自占用农用地进行建设、破坏耕地等违法行为。众所周知,土地违法案件查处中,当事人不配合,案件承办人员又不能即时采取有效强制措施,调查取证难度较大,调查取证的过程较长,以致案件无法及时办结,甚至造成案件承办人员工作不力的误解。基于上述情况,为了缩短案件调查时间,快速完成调查,提高案件办结率,案件承办人员认为,农村土地调查成果是国土资源部门依据《土地调查条例》,组织专业队伍,综合运用卫星遥感等技术手段,实地调查而来,具有权威性和法律效率,可以将违法用地实际位置与土地调查成果图件上位置对应,直接判定违法占用的地类,并在土地调查成果图件上标注后作为确定土地违法案件类型的证据。笔者认为这种做法不妥。

1998年修订后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一个显著改变就是国家实行土地用途管制制度。国家编制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规定土地用途,将土地分为农用地、建设用地和未利用地。严格限制农用地转为建设用地,控制建设用地总量,对耕地实行特殊保护。对违反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擅自将农用地改为建设用地的,情节严重的,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占用耕地建窑、建坟或者擅自在耕地上建房、挖砂、采石、采矿、取土等,破坏种植条件的,或者因开发土地造成土地荒漠化、盐渍化的,,情节严重的,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由此不难看出,土地土地违法案件定性的关键点在于是否符合利用总体规划,而不是与土地调查成果是否相符。

另外,从农村土地调查所采用的方法以及调查底图的比例尺,也可以看出,土地调查成果的精度不高,远低于土地勘测定界成果的精度。土地违法案件查处时,对违法用地的面积、四至界线要求精确确定。显然,土地调查成果的精度不能满足土地执法监察中对违法用地面积和位置认定的精确要求。

四、结论

土地执法监察制度 篇4

1、建立预警机制。为进一步加强全区国土资源管理工作,坚持两个“最严格”的土地管理制度,维护“土地执法模范区”的良好形象,真正形成土地“一家用、大家管”的`氛围,落实各级责任,保证全区土地使用合法规范,根据《违反土地管理规定行为处分办法》(监察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国土资源部第15号令)和《江苏省党政领导干部违反土地管理规定行为责任追究暂行办法》(苏纪发 []10号)的文件精神,建立实施全区土地违法预警、约谈、问责工作机制。通过国土所日常巡查发现、通过局监察大队、市局监察支队督查和抽查发现及社会监督,各类信访、信箱反映等渠道,局对全区各镇(区、街道)土地使用和耕地保护情况每月进行红、黄、蓝三级预警。一是红色预警:当月侵占基本农田进行非农建设项目或违法占用农用地进行非农建设项目超过2宗的,累计用地面积超过5亩的。二是黄色预警:当月违法占用农用地进行非农建设项目2宗以下,累计用地面积5亩以下的。三是蓝色预警:当月未发生违法用地行为,土地管理规范良好的,预警平台显示蓝色。根据每月通报公布出现红色、黄色预警的镇(区、街道),对相应国土所进行考核。

2、建立上下联动执法机制。强化国土所和监察大队、监察中队执法监察动态巡查职责,建立“早发现、早报告、早制止、早查处”工作机制。一是坚持“属地管理”原则,明确国土所长为第一责任人,国土所负责对辖区巡查,要做到巡查到边,不留死角。二是国土所发现问题应及时制止,积极主动与镇(区、街道)联系,会同有关部门和村(社区)将问题处理到位,重大问题应在第一时间内报告局监察大队。三是局监察中队巡查发现问题会同国土所及时处理,对出现的问题二天内能处理到位的,进行结案并跟踪监督,二天内不能解决的,3个工作日内由监察大队、国土所联合书面报告镇政府和局领导。四是实行“零报告”制度。监察大队、监察中队、国土所实行巡查报表和跟踪情况报告,每月上报书面分析报告。

3、建立土地违法共同执法责任机制。局(所)与区政府(镇、街道、管委会)及相关部门、行政村(社区)建立土地执法共同责任制度,对土地动态巡查、信访举报、上级转(交)办等发现的土地违法行为,国土部门采取措施未能制止、纠正的,在三个工作日后书面报告区政府(镇、街道、管委会)及纪检、监察等相关部门所在行政村(社区),建议予以制止、纠正,同时上报苏州市国土资源局监察支队。

4、建立卫片执法检查工作机制。局、所成立领导小组和工作机构,明确专人负责,图斑数据核对准确,批文等台账资料收集齐全,数据按规定、按时上报。认真做好卫片发现违法用地的查处及整改工作,落实责任、专人跟踪,按时查处及整改到位。

5、建立建设用地全程监管平台。国土所要有专人负责对监管平台内的建设用地进行日常跟踪,并在每月10日前填写跟踪管理卡按局规范要求进行信息录入,监察科将监督各所项目跟踪监管情况,作为考核依据。

6、建立健全基本农田保护机制。落实基本农田保护责任制制度、保护规划制度、保护区制度(有保护牌等)、基本农田保护执法监察巡查责任制、动态巡查工作考核奖罚制度等;向社会公布基本农田保护监督电话,与下属单位定期签订基本农田保护责任书、开展基本农田的动态巡查监测,采取切实有效措遏止乱占滥用基本农田的现象以及卫片遥感监测图斑和处理结果,并建立相关台帐资料;严格履行占用基本农田审批程序、及时进行补划;及时、准确更新基本农田保护的台帐、图、表、册等资料。

7、巡查责任制度。健全土地执法监察网络并定期活动。局组织全区土地动态巡查每季度不少于一次,局监察大队组织人员坚持每季度全区一次执法大检查,监察中队坚持对分片辖区实行每月一次全方位巡查,对出现土地违法行为和执法重点的区域每周进行重点跟踪。国土所坚持对辖区每周不少于二次的巡查,对发现有违法苗头和有土地违法行为的重点区域必须及时制止、纠正并每天跟踪监管。

土地执法先进事迹材料 篇5

――关于?同志的先进事迹

?同志于?年7月大学毕业到?局工作,?年10月被提拔为?长,先后被评为??优秀共产党员,?先进劳动者。综合?同志在执法监察岗位的工作表现,其主要事迹如下:

一、积极做好文稿起草工作,努力当好领导的参谋助手。

近年来,国家实行违法用地问责制,各级国土资源执法工作者都面临着巨大的工作压力。为按时完成工作任务,他常常废寝忘食、通宵达旦,经受了许多严峻的考验,完成了大量的工作任务,仅经他负责起草的工作报告、领导讲话、会议纪要、工作方案、土地执法监察周报等文件就有600多篇,形成文字材料达几十万字。每次上级来检查土地执法监察工作时,都能看到厚厚的一本文件汇编,它是?同志多少心血的凝聚!?年6月,为迎接领导到我市检查土地执法工作,他彻夜加班整理汇报材料,并对450多个档案卷宗逐一进行核查,确保不出现工作差错。第二天,他仍坚持参加汇报会并做好其他相关工作,一直到检查结束后才回家。平时,他积极地为领导出谋划策,认真跟进执法工作,及时反馈工作进度,主动协调解决工作中出现的问题,为推进我市违法用地整改工作的深入开展作出了应有贡献。

二、刻苦钻研业务,完善各项制度,促进依法行政。

在国土资源执法监察工作中,?同志刻苦钻研业务知识,对法律法规的融会贯通,不仅使他会解释、会宣传,而且在执法中达到了驾轻就熟的程度,知识和经验的积累使他成为国土资源执法方面的行家里手。根据执法监察工作实际,他进一步规范了违法用地案件查处、重大案件会审、涉嫌刑事案件移送以及信访案件受理等多项工作制度,建立了《执法监察大队内部十项管理制度》和《动态巡查岗位责任制度》,规范了国土资源行政执法行为,使国土资源行政执法工作逐步走上制度化、规范化的轨道;他还建立和完善了《违法用地案件行政处罚登记表》、《信访案件登记表》《违法用地案件查处情况跟踪表》以及《巡查况登记表》等统计台帐,使土地执法监察统计、分析、汇总等工作效率有了大幅度地提高。在国土资源执法监察工作中,?同志开拓创新、不畏艰难、不徇私情、严格执法,始终坚持认真履行保护国土资源的神圣职责,工作认认真真、兢兢业业,无怨无悔,将全部心血都奉献给了国土资源管理事业。

三、坚持公正、公平,严格执法。

近年来,市违法用地一直居高不下,形势十分严峻。为有效遏制违法用地,确保整改到位,?和其他土地执法工作人员一起顶着巨大的压力,主动放弃休息日,加班加点、夜以继日、全力以赴地投入到违法用地整改工作当中。特别是近三年来,在各级领导的高度重视和正确领导下,他和同事们共查处违法用地案件?多宗,面积?多亩,上交罚款?多万元,拆除违法建筑物达?万平方米。同时按照既查事又查人的原则,移送纪检监察部门追究党纪政纪责任?人,移送司法机关追究刑事责任?多人。通过铁腕整治,我市有效地遏制了违法用地蔓延的势头,顺利地通过了国土资源部的检查验收。

四、加强宣传教育力度,着力提高群众依法依规用地意识。

在严厉打击违法用地的同时,他针对我市违法用地主体多为村、合作社干部的特点,着力增强村级干部依法依规用地意识。一是积极与电台、报社等新闻媒体进行沟通,请新闻媒体对我市土地执法情况进行采访和跟踪报导,保持舆论的高压态势。二是积极参加各镇街组织召开的村干部普法会议,先后对?多名村、合作社干部进行国土资源法律法规知识宣讲教育,并向他们发放了?多本土地管理书籍和?多张普法材料。三是积极挤时间撰写新闻稿件、宣传稿件。他先后在报刊上发表土地执法相关报道达50余篇,编辑《土地执法监察周报》10余期等等。通过开展形式多样的宣传教育活动,为我市开展土地执法工作营造了良好的社会氛围。

五、热情接访,认真解决群众反映的难点问题。

信访工作的重点就是听民生,解民意,为老百姓解决实际困难,让群众息诉摆访。?同志在办理信访案件中始终坚持实事求是的工作方法,以解决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为重点,以依法办事、促进和谐为目的,认真对待群众的每一个投诉,做到事事有回音,件件有结果。在具体的接访中,他严格要求自己,做到来有迎,走有送,让座倒水,热情相待,对反映的问题耐心听、认真记。能当场解释的给予解释;能讲明政策的讲明政策;需要调查处理的及时立案,承诺办案期限。用热情可亲的态度,朴素温和的语言,让来访人带着忧愁来,面带笑容归。在当前土地执法监察工作头绪多、工作量大的情况下,他尽职尽责、不怕麻烦、任劳任怨,为群众排忧解难,受到了群众的一致好评。

土地权属纠纷行政代理词 篇6

尊敬的审判长、审判员:

xxxx律师事务所依法接受原告的委托,指派我作为原告的代理人参加本案的诉讼,开庭前我认真查阅了卷宗,并进行了必要的调查,通过今天的庭审,本人对案件的事实有了更深的理解,应当强调的是:【1998】14号文件(下称14号文件)是终局的行政裁决案件,为了维护法律的尊严和政府的权威,同时也为了稳定行政管理关系,在没有损害社会公共利益的情况下,原则上是不能撤销的;

2、本案被告作出的【2011】3号文件(下称3号文件)是对申诉案件的处理,审查申诉案件与行政初裁案件的处理程序是有原则性区别的,被告没有认清以上两点,没有把握好前提和大局,其认定的结果必定是错误的,本代理人认为,被告作出的3号文件没有事实理由和法律依据,结论缺乏证据证明。法院应予撤销,具体理由如下:

第一部分 原告起诉没有超过法定期限

一、原告对起诉期限作以下合理说明。

2011年10月12日xx市人民政府邮寄向原告代理人送达了该案的复议决定书。原告于2011年10月25日向xx市中级人民法院提交了行政起诉书,原告是在复议生效后15日内起诉的,没有超过起诉期限。另外,原告在2011年10月25日去xx中级法院送起诉书时,本代理人和原告组长张根怀一起进去的,当时进门时在门卫处有登记,把起诉书交给了法院安排的行政庭405房间的赵琳(内勤),另外,本代理人虽才疏学浅,但复议后15天内起诉还是知道的。

本案是中院指定管辖案件,本身就隐含了中院已对原告起诉的期限进行过审查,是否超过起诉起限是法院审核起诉条件的第一步,也是最基本的义务。如果原告起诉超过了法定期限,中院也不会接受,程序也不可能走到指定审理这一步。

二、被告认为原告起诉超过法定期限的,应由被告承担举证责任。

原告已对起诉期限问题作出了合理的说明,如果被告仍有异议,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行政诉讼证据若干问题的规定》第四条规定,被告认为原告起诉超过法定期限的,由被告承担举证责任。

原告是在法定期限内起诉的,开庭审理时间推迟不是由原告自身原因引起的,《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依法保护行政诉讼当事人诉权的意见》特别指出,法院要全面正确审查起诉期限,对不属于起诉人自身原因超过起诉期限的,应当根据案件具体情况依法提供有效救济。

据此,被告辩称原告起诉超过法定期限没有证据和事实依据,法院不应采信。

第二部分 被告撤销14号文件没有证据和法律依据

一、被告撤销14号文件没有法律依据,也没有合理的证据支持。

《行政复议法》第二十八条规定 具体行政行为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决定撤销、变更或者确认该具体行政行为违法;……:1.主要事实不清、证据不足的;2.适用依据错误的;3.违反法定程序的;4.超越或者滥用职权的;5.具体行政行为明显不当的,本案中,尽管被告在3号文件中强调xx市政府《行政复议意见》建议对14号文件的合法性和有效性进行审查处理,这也正是被告作出【2011】2号文件(下称2号文件)撤销【2011】1号文件(下称1号文件)的原因所在,但被告在3号文件中并没有对14号文件的合法性和有效性进行实质审查,也没有指出14号文件违反了法律规定的哪一条或哪几条,将其直接撤销显然没有法定依据。从被告作出的3号文件中,也看不到撤销14号文件的合理证据。

二、被告撤销14号文件的理由错误。3号文件裁决结果缺乏证据证明。

被告仅依据14号文件无出处案卷(原始卷宗材料无从查考),该文件格式与同期文件不符,无公章(3号文件第4页第二段和第4页倒数第5行)将14号文件撤销,显然理由是错误的,对3号文件的裁决结果显然缺乏证据证明。找不到卷宗与裁决书的效力没有关系。如果按照被告的逻辑,若法院对诉讼档案保存20年,那么20年以后,败诉方找不到档案卷宗,难到败诉方就可以据此要求法院撤销原判决吗?显然很荒唐。被告提供的证据反而显示,14号文件被告已与1998年10月3日已申请法院强制执行,该文件已发生了法律效力,被告不应当将其撤销。

第三部分 被告滥用职权,超越法律授权 违背了行政法的基本原则

一、被告接受申诉是滥用行政监督权的行为,违背了合理行政的原则。

从被告提供的证据可知,在1999年7月份和12月份,14号文件生效和强制制行以后,被告对xx村三组的申诉和对xx镇政府、xx县民政局、xx市土地规划局、市政府等政府部门的多次申诉建议,被告依然选择了拒绝。但11年后,xx村三组基于同一个事实,面对相同的情况再次提出申诉,这次被告却欣然接受,当天就立案受理,这充分表明了,被告没有在历史、现实的客观判断中得出唯一的结论,没有做到思想自信、行为自信、实践自觉的有机统一,作为被告的人民政府,我们想不出任何理由被告不坚持自己当初的选择,被告的做法,充分说明了被告言而无信、反复无常、朝令夕改,相同的情况,不同的选择,被告一定没有考虑与案件相关的因素,反而考虑了与案件不相关的因素,对行政相对人没有做到不偏私、不歧视的公正公平,没有做到具有一个正常理智的普通人所能达到的合法与适当,是典型的滥用行政监职权的行为,违背了合理行政的原则。

尽管被告的作法在形式上似乎合乎法律的规定(行政机关有自我监督权),但却违背了法律授于其职权的目的,政府的权力是人民通过法律的形式授予的,因此,政府只能依法合理履行法律赋予的职责,不能因领导人意志的改变而改变。

二、被告委托相关机关调查收集证据,没有法律授权,违背了合法行政原则。

合法行政的原则,要求政府必须做到“法无授权不可为”。要求行政府机关必须遵守现行有效的法律;必须依照法律的授权进行活动。后者是指:第一,行政机关采取的措施必须有立法性规定的明确授权;第二,没有立法性规定的授权,行政机关不得做出影响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权利义务的行政措施《摘自2013年国家司法考试第二卷537页),对于民事案件、刑事案件和行政案件进行审判监督都有法律的明确规定,但对于政府作出的行政裁决案件的行政监督法律并没有作出明确的规定,这就要求,政府在处理公民的申诉案件中,最基本的要求不能违背行政法的基本原则,不能损害行政相对人的合法利益。本案中,被告在申诉处理中,委托森林公安局第二派出所和xx县林业局收集证据,没有法律依据,违背了合法行政原则,三、11年后,被告撤销自己作出的终局裁决,违背了信赖保护原则

行政机关对行政相对人作出授益行为后,事后即使发现有违法情形,只要这种情形不是因为相对人过错(行贿、提供虚假证据信息等)造成的,行政机关也不得撤销和改变,除非不撤销和改变此种行为会严重损害国家、社会公共利益(摘自姜明安主编的《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第三版70页)。何况本案中,14号文件是被告作出的终局裁决,被告没有事实理由和法律依据认定14号文件有违法的地方。14号文件早已产生法律效力。但11年后,被告言而无信,草率的将其撤销,被告任意行使法律赋予的职权,辜负了原告对被告的信任,损害了原告的合法利益。违背了信赖保护原则。

第四部分 被告的证据不能作为认定3号文件合法性的依据

一、被告在3号文件中没有采用的证据,法院不能作为认定被告作出3号文件行为合法性的依据。

从法律规定看,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行政诉讼证据若干问题的规定》第六十条规定,原告或者第三人在诉讼程序中提供的、被告在行政程序中未作为具体行政行为依据的证据。不能作为认定被诉具体行政行为合法的依据。本案中,被告作出的3号文件中,采用的证据仅《林权证》和承包给xx村三组孙xx、孙xx、孙xx三户的证明,再没有采信其它的证据,因此,本案中,被告提供的其它证据,不能作为认定被告作出3号文件合法性的依据,但可以作为认定被告作出3号文件违法性的依据。因此,原告采用被告提供的证明证明了14号文件已申请了强制执行,该文件合法有效(与之冲突的林权证自然失去了效力),原告及第三人包括被告都应当遵守。同时原告依据被告提供的证据,证明了被告滥用行政职权等违法行为。

二、被告在复议过程中收集和补充的证据,法院不能作为认定被告作出3号文件行为合法性的依据。

从法律规定看,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行政诉讼证据若干问题的规定》第六十一条规定,复议机关在复议程序中收集和补充的证据,或者作出原具体行政行为的行政机关在复议程序中未向复议机关提交的证据,不能作为人民法院认定原具体行政行为合法的依据。本案中,被告提供的证据,绝大部分都是被告在复议过程中收集和补充(理由是3号文件中没显示采用)的,该证据不能作为认定被告作出3号文件合法性的依据,但可以作为认定被告作出3号文件违法性的依据。

三、被告违背了“先取证,后裁决”的断案规则,被告提供的证据不能作为认定被告作出3号文件合法性的依据,从逻辑关系上和被告提供的证据时间来看,除了70-73页原告提供的证据时间是在14号文件作出之前形成的以外,其它所有证据都是在14号文件作出之后形成的,事后的证据不能证明之前14号文件认定的事实是错误的、违法的,也就不能进一步证明被告作出的3号文件是合法的。

四、被告提供的证据不符合证据的形式要求。

从证据的合法性来看,被告提供的证人证言和询问笔录,人员都没有出庭,不符合证据的形式要求,因不能当庭核实证言的真伪,故被告提供的所有证言和询问笔录法院不能采信。

第五部分 被告认定《林权证》有效没有证据

一、被告认定83年《林权证》有效,没有证据和事实依据

被告仅仅从形式上查明83年《林权证》属实,但从实体上并没有提供相应的证据和事实材料,众所周知,《林权证》仅仅是村民拥有林权的证明,颁发证之前一定有一个政府对林木的确权登记行为,被告并没有提供原始的确权登记材料。被告也没有对将林木确权给xx村三组的行为合法性提供相应的证据,从历史的真实来看,62年、65年及98年三次对同一土地的争议都确权给了原告所有。为什么83年被告会将争议土地上的林木确权给xx村三组呢?为了消除人们的疑问?经得起历史的考验,被告也应当对为什么给xx村三组颁发《林权证》,从实体上提供证据材料和事实依据,否则直接说其真实有效让人难以信服。

二、3号文件的理由推理不够周延,存在逻辑错误。

从3号文件的内容来看,被告仅在第3页第3段查明《林权证》属实,之后再没有别的相关论述,最后直接得出《林权证》真实有效的结论,从“属实”到“有效”,此演绎推理不符合逻辑要求,理由推理不周延。理由是:

1、撤销14号文件与《林权证》有效不存在必然的逻辑关系,撤销14号文件与认定《林权证》真实有效均是3号文件中裁决的结论部分,两者不能互为证明;

2、尽管《林权证》属实,但事实与之后生效的14号文件确认的内容相冲突。在14号文件具有法律效力的前提下,《林权证》属实不能直接得出其有效的结论,例如,以前失效的法律也都属实,但属实不等于是有效的。

可见,被告作出的3号文件认定《林权证》有效,没有证据和事实依据且论证逻辑错误。

第六部分 关于举证责任的问题

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行政诉讼证据若干问题的规定》第六规定,原告可以提供证明被诉具体行政行为违法的证据。原告提供的证据不成立的,不免除被告对被诉具体行政行为合法性的举证责任。本案中,原告提供了相关证据证明被告作出的3号文件是违法的,这是原告行使举证权利的表现,但被告更应为自己作出3号文件的合法性提供证据。如果被告提供的证据不能证明或者不能充分的证明被告的主张,就应当认定被告作出的3号文件是违法的。

综上,原告认为,原告的起诉符合条件,法院应依法审理,被告滥用职权,作出的3号文件证据不足,没有事实理由和法定依据且逻辑推理错误,论证空洞,没的指出14号文件究竟何处违法,也没有提供颁发《林权证》合法、有效的证据,故法院应依据《行政诉讼法》第五十四条第二款之规定,依法撤销被告做出的3号文件,作出经得起历史考验的判决。

土地行政执法 篇7

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是我国农民的伟大创造, 我国法律也因此认可全世界独一无二的权利——土地承包经营权。由于不同的制度安排会产生不同的生产积极性, 土地承包经营权的保障是我国农村生产发展和农民生活宽裕的关键所在。在“走向权利的时代”, 我国基本上沿着将土地承包经营权物权化的思路解决土地承包经营权的保障问题。在实行农村联产承包经营责任制之际, 王利明教授呼吁土地承包经营权应当物权化, 使土地承包经营权具有对抗第三人的效力, 推动土地承包经营权的流转。[2]随着《农村土地承包法》的颁布, 丁关良教授认为, 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成为一种新型用益物权, 可以流转。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侵害农民土地承包经营权, 否则应当承担侵权责任。[3]《物权法》进一步明确规定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是物权, 是一种长期稳定的财产权利。土地承包经营权也因而可以理所当然地对抗包括地方政府在内的任何组织和个人的不法侵害。

周伟教授认为, 上述法律对于土地承包经营权物权性质的确认, 要求行政法做出相应的改变。具体说来, 《物权法》相关规定确定土地承包经营权的平等保护原则, 因此, 国家行政机关不能强迫、阻止农民进行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如果国家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侵犯农民土地承包经营权, 应当按照侵权行为给农民造成的损害给予全额赔偿;《物权法》相关规定也确认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法定原则, 国家行政机关不能用行政法规创设土地承包经营权的种类, 改变土地承包经营权的性质, 将土地承包经营权作为债权处理;《物权法》相关规定也确定土地承包经营权的公示原则, 因此, 国家行政机关应当依法做好土地承包经营权登记和土地承包经营权证发放工作。[4]杨一介教授指出, 《农村土地承包法》为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的流转提供法律依据, 根据该法相关规定, 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最终应以承包方 (也就是农民) 的自愿为基础。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的流转是民事权利的转移, 因此, 其前提是当事人的意愿而不是行政意志。我们应当坚持以民法规范为基础的制度保障, 立足点应当是根据意思自治原则来确定土地流转收益的分配。[5]胡亦琴教授根据调研得出结论, 当前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仍然存在很多问题, 非常重要的原因是政府失灵, 主要表现为行政指导指令化、管理目标自利化, 在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过程中存在严重的“越位”现象。为此, 她主张将政府在农村土地流转过程中的职能限定为完善土地产权制度、构建农地运作机制、规范农地市场流转、强化农地市场化相关法制建设以及健全农村社会保障体系。[6]

以上研究成果表明, 我国学者已经对于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的性质, 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的性质和法律依据有清醒的认识, 对于国家行政机关在土地流过程中应当履行的职能有正确的认识, 也已经意识到国家行政机关对于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的行政干预应当受到规制。然而, 法学类学者往往没有深入实践, 不知如何解决实践中存在的具体问题;初步获得解决问题的具体办法的往往不是法学类学者。因此, 在设计相对完善的相关法律制度方面的研究尚待加强。

不能不承认的是, 农民对于政府在农地流转方面的服务的确存在需求。然而, 一旦地方政府行为超越合理边界, 往往会违背农民的意愿, [7]进而违背《物权法》和《农村土地承包法》相关规定。因此, 研究地方各级政府在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过程中的行政干预问题, 设计具体可行的法律制度将地方政府在农村土地流转过程中的行政行为纳入法制化轨道, 对于保障农民的合法权利, 保障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的正常有序流转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我国立法者基于保障农民土地权利的考虑而将土地承包经营权设定为物权, 期望农民可以据以抵制包括地方政府在内的任何组织的不法侵害。然而, 立法是一回事, 法律实施又是另外一回事。依照流行的法律理论, 如果行政权力超越边界侵犯公民的合法权利, 公民有权反抗以及要求赔偿, 这是西方发达国家行政法律制度得以有效实施的重要保障。然而, 我国农民却不怎么可能“为权利而斗争”。这是因为, 自开展农业合作化运动和建立人民公社以来, 农民一度因为土地改革所拥有的土地逐渐归集体组织所有, [8]在实行改革开放以后, 我国制定的相关法律对此予以确认。[9]由于国家法律体系缺乏连贯性和一致性、人民法制观念淡薄等原因, 农村土地所有权实际上掌握在地方政府手中。在实践中, 地方政府可以通过种种途径决定村民委员会干部的前途和命运。比如, 某省出台文件规定, 地方政府可以在指标限制内将村干部录用为公务员。如此一来, 地方政府对村干部具有足够影响力自不待言。在此情况下, 如果地方政府侵犯农民的土地权益, 村委会干部往往协助政府处理相关事务, “那些在土地上生活和耕作的村民, 他们根本无力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不受侵害。”[10]

从另外一个角度而言, 根据一项在全国10省30县开展的相关调查显示, 受访农民认为自己耕种的承包地所有权属于国家的平均占41.91%;认为承包地所有权属于乡 (镇) 集体的平均占3.56%;认为承包地所有权属于村集体的平均占29.57%;认为承包地所有权属于村小组的平均占6.23%;认为承包地所有权属于个人的平均占17.62%。[11]由此可见, 大多数农民认为承包土地的所有权属于国家。既然如此, 在他们心目中的“国家” (也就是各级地方政府) 处置他们承包的土地之时, 他们自然无从产生维护自己的权利这样的想法, 也就更无从实施维护自己合法权利的行为。

从理论上而言, 在地方政府无意干预、或者虽有意干预但是预期收入远低于预期成本的情况之下, 地方政府在农村土地流转过程中的行政干预也不会发生。实际情况却经常与此恰恰相反。长期以来, 各级地方政府财政压力非常之大, 在实行“分灶吃饭”的财政体制之后, 地方各政府必须自己设法增加收入, 减少支出, 才能维持正常运转。在中央政府全面推行农村税费改革, 乡镇政府不能像以往那样干预农户生产经营、撕毁承包合同以及侵占农民土地之后, 行政干预农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可能成为地方政府特别是乡镇政府可以采取的一项重要措施。

此外, 我国在选拔任命地方各级领导干部之前, 上级政府会进行考核, 其中非常重要的指标是在执行中央大政方针方面取得的实际成绩。在当前考核制度不太健全的情况下, 很多干部通过在短期内采取一切可能的措施做出政绩、搞政绩工程得以升迁。因此之故, 不少干部加入到大搞形式主义的行列之中。这就是中央大政方针出台之后在各地往往容易产生“刮风”问题的根源所在。在中央全会鼓励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的情况下, 如果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的数量或者规模成为党政干部政绩考核的重要指标, 在地方干部追求短期内利益最大化的理性选择氛围中, 农村土地流转过程中的行政干预问题是不是会像当年合作化运动一样大面积发生呢?这样的可能性值得引起高度重视。

由于土地承包经营权事关农民个人和家庭成员生活保障, 在地方政府的侵权行为发生之后, 他们难免像以往一样通过信访乃至比较极端的方式与进行抗争。[12]因此, 我们应该及时出台配套措施, 主要从约束地方政府方面解决已经或者可能出现的地方政府行政干预农村土地流转问题。根据我国国情和政治法律实际状况, 我们可以采取下述措施加以解决:

1.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过程中行政干预的法律依据之消除

(1) 修改《土地管理法》相关规定, 消除地方政府实施行政干预的法律依据。具体地说, 我们有必要将《土地管理法》十四条和十五条 “报乡 (镇) 人民政府和县级人民政府农业行政主管部门批准”修改为“由乡 (镇) 人民政府和县级人民政府农业行政主管部门办理相关手续。”这样, 地方政府的批准权被撤销, 其职能由管理转变为服务。

(2) 明确地方政府在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过程中的职责范围, 摈除地方政府实施行政干预的法律依据。

(3) 鉴于地方政府可以通过地方性法规获得行政强制的法律依据。为此, 我国可以中央政府为起点, 各级政府逐级控制下级政府出台地方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制度, 避免地方性法规赋予地方政府在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过程中行政强制权;对于已经出台并且赋予地方政府在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过程中行政强制权限的地方性法规, 上级政府报请同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撤销, 或者逐级上报, 由省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撤销。

2.上级政府对于下级政府在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过程中行政干预之行政规制

(1) 上级政府完善对于下级政府领导干部政绩考核的指标体系, 不单纯以下级政府所辖区域内农村土地流转的数量为依据, 而是综合考虑农村土地流转的数量、农民利益保障情况以及农民的满意程度。换句话说, 上级政府从政绩考核指标体系设置上将地方政府干部的行为引导到在农村土地流转中尊重农民意愿、维护农民利益。

(2) 上级政府加强对于下级政府的定期或者不定期巡查工作, 接受下级政府辖区区内农民对于土地流转中不法行为的投诉和举报, 及时发现和责令改正下级政府在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过程中的行政干预。

(3) 上级政府对于下级政府因为非法干预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而导致农民申请行政复议、起诉、信访乃至发生群体性事件的应及时依法追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的法律责任。

3.地方各级政府在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过程中行政干预之司法规制

在我国现行法制环境中, 这样一些措施值得考虑:①在地方政府发出行政干预的意思表示或者实施初步行政干预行为之后, 土地承包经营者和任何利害关系人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行政诉讼。②如果行政机关申请人民法院强制执行, 土地承包经营者和任何利害关系人可以向人民法院提出进行审查的要求, 人民法院可以裁定不予执行。③土地承包经营者和任何利害关系人可随时向人民法院主张地方政府及其成员超越其职责范围实施的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的行政干预无效。④地方政府及其成员因在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过程中实施行政干预而导致人民法院裁决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无效的, 相关责任人必须恢复原状、赔偿损失。⑤充分考虑农民的特点和条件, 以“司法为民”思想为指导, 在简易程序适用领域增加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相关事项, 降低农民举证责任, 方便农民通过司法途径获得救济。

4.以行政计划、行政指导以及行政调解等方式实施的行政干预的法律规制

实践中, 农民往往将各级政府实施的任何行政行为理解为行政干预;各级政府也有可能因为这类行政行为不需要法律授权, 具有更大的灵活性和隐蔽性, 从而以行政计划、行政指导和行政调解等方式强制农民流转土地承包经营权, 损害农民利益, 对社会稳定和社会和谐造成威胁。为此, 我国有必要以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为契机, 推动诸如行政计划、行政指导和行政调解之类等行政法律制度之制定, 遏制地方政府可能变相适用的行政干预。[13]

四、结语

行政权力和土地保护的博奕 篇8

2007年12月11日,广东开平市机关大楼,很多同事甚至跑出办公室用公用电话拨打市委书记的手机,发现一直处于关机状态。

在这一天,开平市委书记赵瑞彰要被撤职的事儿,传遍小城。次日,当地甚至有媒体将“赵可能已被双规”的传闻写入报道。

在开平市引起如此大震动的,是当地非法批地案的披露,12月10日,被监察部、国土资源部点名批评。

广东省纪委、监察厅给出的建议是:给予开平市委书记赵瑞彰撤销党内职务处分;给予江门市发改局局长施昭平(前开平市市长)撤销党内职务、行政撤职处分。

一同被提请处分的还有该市一副市长及两名国土资源局原局长。

违法批地和欺瞒的窍门

开平市大规模违法批地最早源于2002年,当时和赵瑞彰无关。

按照监察部、国土资源部两部委的联合通报,当年,开平市政府在水口镇设立水暖卫浴生产基地,为解决审批难和规避缴纳新增建设用地相关费用,时任开平市国土资源局局长建议:可以分拆审批建设用地。

他们这样做的依据是,按照《广东省实施<土地管理法>办法》规定,县级政府有一公顷(15亩)以下的国有未利用地的审批权限。

此建议被当时的开平市委、市政府领导采纳。

“把上百亩土地,分批拆开成15亩以下的面积审批,这个做法一直沿袭下来。”开平市国土资源局副局长邓建洪说。

2003年4月,继任开平市委书记的赵瑞彰继续采用这种方法,并在两年后,成立开平市工业建设用地审批领导小组,专门负责批地。

监察部副部长屈万祥称:开平市明知没有农用地专用及征收土地审批权,仍采取“化整为零”的手法批地,是“有组织地不执行甚至对抗党中央、国务院和广东省委、省政府的有关决定”。

据查,三年间,开平市共将29785.05亩土地“化整为零”,违规审批。

同样让屈万祥“恼火”的是,在两部委督办期间,开平市有关部门拿出了一套又一套“虚假的土地利用规划图”,“以欺骗手段应对上级的调查”。

据当地一知情人士透露,开平市占用耕地一事,首先是在国家有关部门的卫星监控中被暴露的。而在国家检查人员到来前,当地政府马上组织人栽树、种红薯苗。

事实上,当时并非种树季节,树种下后,死了不少。

知情人士透露,正是这一系列隐瞒事实真相的举动,激怒了监察部和国土资源部联合调查组,明确提出对于赵瑞彰等官员撤职处分的意见。

“三大战役”战略

“搞经济要像打仗一样,军令如山倒。”在赵瑞彰的军事化口号下,西北战场,创造10天征地1万亩的奇迹。

3万亩土地在4年内被征用,这样快的速度“得益”于市委书记赵瑞彰全面推行的“三大战役”。

“三大战役”是赵上任后提出的经济发展战略,把全市15个镇、办事处按地域划分为西南、西北和中部三片。

“三大战役”即是在此基础上的西南战役、西北战役和中部战役,集中人力、物力、财力进行镇级经济建设。

按照在开平市投资的商人谭雄伟的理解,“三大战役”主要是为了招商引资。那么,镇一级的政府招商引资的资本是什么呢?

“土地,没有土地根本不可能招商。”开平市民营经济管理局调研股负责人和该市招商局一官员给出了同样的答案:“有些乡镇就是靠比较廉价的土地吸引客商。”

“搞经济要像打仗一样,军令如山倒。”在赵瑞彰这种军事化很强的口号下,开平市的“西北战役”战场上,创下了10天征地1万亩的奇迹。

此“战斗奇迹”,已被永久载入《江门日报》。其报道称,地处开平市西北的马冈镇为了新建金碗工业新城开始征地,面积是一万亩。该镇镇长曾表示,这一征地计划“仅用10多天时间就完成了”。

政绩和压力

在各地争夺投资中,能顺利征得土地变得尤为重要,没有工业用地,农民的耕地就成为争夺目标。

当地招商局的官员也解释,大规模征地,是为了发展镇级经济。

开平市国土局副局长邓建洪称,开平市大面积的违法征地,政府成为利益获得者,卖地的所得都成为政府财政收入。

据介绍,珠三角如东莞等地,因为已没有土地,很多项目和资金开始向经济落后但土地富裕的粤西转移。在江门,开平市的经济发展只能排在中间。而作为开平市的上级政府江门市,也属于珠三角落后地区。

“江门,要努力成为珠三角当之无愧的一员。”一知情人士称,广东省一位领导曾在公开场合,这样鼓励江门市的官员。

“招商招得好不好,地方经济发展的快慢,是考核官员的硬指标。”开平市招商局的上述官员表示,虽然没有下任务,但是各个地方政府其实都在暗暗比较一些数据。“你经济发展的速度慢了,那就是你的工作干得不如人家好”。

2002年,开平市为了吸引投资,开出的优惠条件第一个就是土地。

在开平市当时的文件中出现这样的描述,“外商、个体私营业主在该市投资新办各类型企业所需的基建用地,保证优先安排。投资工业生产项目,土地使用权出让价直接按当地的土地开发成本价。投资总额在人民币亿元以上的高新技术项目,免费提供土地使用权。”

2003年该市一份政府文件显示,有个别乡镇为了吸引投资,甚至开出零地价的优惠条件。

据当地官员介绍,在各地争夺投资中,能顺利征得土地变得尤为重要,没有工业用地,农民的耕地就成为争夺目标。

反对征地农民被判刑

在开平市征用农耕地时,冲突发生多起。

水口镇,因招商引资全市做得最好,这个被上级领导多次表扬的乡镇,因为征地,与农民的冲突也最多。

水口镇沙田冈村村主任张德连还记得,几年前为了强行把耕地征走,地方政府派出了持枪的武警。

据张德连及其他村民回忆,2003年,有次当地政府要征90多亩水田,给别人开办工厂。这个行动遭到全体村民反对。在此之前,村里已被征去了200多亩,剩下耕地已经不多。

那一天一大早,村民们扛着锄头等农具,赶往填地现场。“没有想到来了很多拿枪的,锄头怎么干得过枪呢?”张德连和村民们记得,当时有持枪武警,守在地头维持填地。

看着自己耕种了一辈子的地,被机器一点点掩埋,村里不少老人哭了。已82岁的武美玉老人,说起这件事仍情绪激动。

“我挨了一个男的三耳光。”在阻止征地施工队的对抗中,村妇何梅被打了。

2007年6月16日,因为征地遗留的问题,与沙田冈村相距不远的高田村村民小组试图与村委会干部交涉。坐在路边树底下的村民们打出横幅,等待村干部的出现。

上午11时,村干部带领十多辆警车,开始抓捕村民。拉扯中,9名村民受伤。

另据《新快报》报道,2006年4月,因为抗议把农耕地发展为房地产开发用地,2000多名村民奋起保护耕地,“结果几十个村民被打伤,8人被抓,5名村民被判刑”。

如今,沙田冈村453口人,剩下的土地只有36亩。据村民们反映,他们获得的征地补偿,根本不够维持生活。

2003年补偿的征地款是2.5万 / 亩。这些钱,并非都能给村民。

沙田冈村村主任张德连介绍,征地款是由乡镇、村委会、村民按照3 ∶ 3 ∶ 4的比例分配的,这样,十多年,沙田冈村368亩地已经被征去了330多亩,而征地款发到各家各户的,最多也就只有一两万。

性情市委书记

“要发展经济,难免要有人做出牺牲。”此前,赵瑞彰曾在一次会议上这么解释发展经济中出现的问题。

在牺牲农民利益的同时,赵瑞彰也将火引到自己身上。

但在和赵瑞彰较为亲近的一位知情人看来,赵瑞彰违法批地,主要是为了促进地方经济发展,只是手段用错了,但不能因此全盘否定。

开平市内,碉楼星罗棋布,2007年6月28日,“开平市碉楼与村落”被批准加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成为中国第35处世界遗产。

不久后的一次招商会上,赵瑞彰公开说:“今后大家就叫我‘碉书记’。”

据当地知情人士讲,赵瑞彰爱喝酒,而且爱喝6斤装的洋酒,故此得“赵六斤”的绰号。

“他经常中午喝酒后开会,满脸通红,台下的人一眼就看得出他喝酒了。”开平市政府一位官员说,赵瑞彰还经常开会拍桌子发火。

除了爱酒,赵瑞彰还爱唱卡拉OK。

但在赵瑞彰的好友看来,赵以前是个很有理想的官员。

恢复高考后,赵瑞彰考取了华南师范大学,后到暨南大学经济学系就读政治经济专业研究生,毕业后留校任教。

1991年2月,已被评为副教授的赵瑞彰步入政界,先后挂任顺德市副市长、台山市市长助理,2003年4月,由台山市委书记一职调任开平市委书记。

“他放弃广州安逸的生活,是希望通过自己的经济学知识,为地方做点实事。”亲近赵瑞彰的官员说,赵因此才离开高校从政,与妻女分居两地。

江门市政府外宣办副主任邓灿晖介绍,赵瑞彰和原市长施昭平的撤职决定已上报省有关部门,其他12名级别较低涉案官员,处理已经到位。

链接

保住十八亿亩耕地

需大家一齐努力2008年3月14日下午,国土资源部副部长贠小苏等有关部门负责人在两会新闻中心就土地管理和保护等问题接受了中外记者的集体采访。

针对记者质疑中国现在是否还有18亿亩耕地的问题,贠小苏说,中国农村耕地到2006年底的数据为18.2亿多亩。应该说,通过大家的努力,保住18亿亩耕地大有希望。

上一篇:多媒体技术未来发展与应用的展望下一篇:煤矿安全管理的几点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