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工程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共15篇)
所谓建设工程对生态环境的影响是指人们在改造和利用客观物质世界的同时,不断克服由此所产生的对人和社会的负面影响,积极改善和优化人与自然、人与人的关系,建设有序的生态运行机制和良好的生态环境所取得的物质、精神、制度方面成果的总和。科学发展观在立足现实、面向未来以及顺应当代国际社续利用和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上,提出了 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会重视生态保护、资源可持观。明确了生态文明建设在整个社会文明发展中的基础性地位和作用,为我们进一步建构生态文明建设的基本原则和行为规范,实现人、自然与社会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指出了正确的方向。
1.工程建设实行工程化管理是集约经营的具体体现
工程建设是一项公益性事业。我国在以往的建设中,对每个项目都进行规划,有的项目做到作业设计,大部分是根据规划的估算进行资金投入,由各级政府组织施工,最后由国家管部门进行检查验收。果是资金流失投资效果差资金利用率低。由于没有实行工程管理 我们的生态环境建设项目重复建设、多次投资等现象时有发生这种弊端是不可避免的。现在国家要对生态环境建设实行工程化管理,这就要求严格按照工程管理程序进行,完全纳入工程化管理轨道。
由于这项改革刚提出 在认识上没有统一,在操作规范上又没有规程可依,甚至对工程的内涵意义还认识模糊,把政策当成工程的现象也时有发生。作为一个工程管理项目,从工程本身而言,首先它是一个具体的项目,有设计文件、编制施工文件、投资预算等资料。工程建设实行招投标制,工程管理合同制、监理制,工程竣工要由代表业主方进行验收,施工单位及监理单位对工程实行终身负责制。这就保证了工程建设第一的质量投资目标的实现。
2.建设工程与生态经济学理论
生态经济学理论是我们一切经济工作的理论基础,特别是林业工作更是如此。森林是陆地生态系统主体,从人类社会有 了经济活动开始 地球的陆地就产生了经济系统 任何一个经济系统都脱离不了生态系统,即融入生态系统之中,并依附于生态系统的存在而存在。开生态的经济系统是不存在的,反过来,任何一个生态系统都存在着经济价值,当人类进入一个生态系统从事经济活动的时候,这个系统也就成了生态经济系统。当今世界(地球陆地)纯生态系统可以说已经不存在了。
人类在生态经济系统中的经济活动,超负荷地破坏了生态系统,也就是使生态失去平衡。因此,我们搞生态环境建设工程的目标就是要调节这种经济活动与生态系统之间的平衡。目前我国政府实行的“退耕还林”就是这种调整的政策措施, 目的是恢复森林的陆地生态系统主体的地位。
我们搞生态环境建设工程,恢复陆地生态系统的主体,是不是就脱离经济活动了呢?我们说不是的,搞生态环境建设不是不要经济。从整个生态经济系统而言 其目的是要保证经济稳定、健康、安全地发展,生态县建设就是一个事例。从生态环境建设而言,也是离不开经济,我们所进行的种树、种草也都存在着经济效益,没有经济效益的生态环境建设工程是不存在的。因此,我们认为把生态环境建设与经济建设对立起来的观点是错误的,是不符合生态经济学理论的。当今世界存在一个错误的倾向,把陆地生态系统主体———森林给分开了,分经济
林、生态林,这是一项最有害的举措,我们在《为森林正名》的文章中已做过论述。
3.我国建设工程与生态环境的系统整合前面我们论述了生态与经济是不能截然分开的。目前在生态环境建设工程分类中由于依据不统一而比较混乱。生态环境建设工程依据结什么理论进行整合,这是必须讨论清楚的。从系统论看来,世界一切事物都是由系统和系统的组合构成。我们所要进行的生态环境建设工程也必然是一些系统的组织。那么在我国所实施的生态环境建设工程中有哪些系统、如何进行分类、怎样整合是我们要解决的主要问题。
我国生态环境建设遵循的基本原则是:坚持统筹规划,突出重点,量力而行,分步实施,优先抓好对全国有广泛影响的重点区域和重点工程,力争在短时期内有所突破;坚持按客观规律办事,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讲求实效,采取生物措施、工程措施与农艺措施相结合,发挥综合治理效益;坚持依法保护和治理生态环境,依靠科技进步加快建设进程,建立法律法规保障体系和科技支撑体系,使生态环境的保护和建设法制化,工程的设计、施工和管理科学化;坚持以预防为主,治理与保护、建设与管理并重,除害和兴利并举,实行“边建设、边保护”,使各项生态环境建设工程发挥长期效益;坚持把生态环境建设与产业开发、农民脱贫致富、区域经济发展相结合;坚持依靠亿万群众,广泛动员全社会的力量共同参与,建立多元化的投入机制,多渠道筹集生态环境建设资金。
我们认为系统分类要根据灾害的种类划分,根据这一观点,我国的灾害主要划分以下5 个类型。
(1)保护物种、防止物种灭绝、建立保护区系统。
(2)防止水土流失、进行国土整治、建立水土保持系统。
(3)防止风沙灾害、保护农田、防风固沙系统。
(4)改善城镇环境、防止大气污染、防止城镇环境污染系统。
新中国建立至今, 为了经济和人民生活水平的发展, 国家先后组织建设了大量利民型的大型水利枢纽工程, 随这这些工程的完工, 我国已经形成了一个比较完备的多种功能水利工程体系, 这些水利工程在改善民生和促进经济发展方面发挥了相当重要作用。但是, 这些水利工程在给国人带来福祉的同时, 也对我国生态环境产生深远的影响。所以合理的分析出水利工程对工程兴建地的自然环境的各种负面影响, 是建立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不可少的重要研究课题, 是人类社会与自然和谐发展的重要保障。
2 水利工程建设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2.1 对降雨量的影响
增加降水量:引起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因为一般的大型水利工程都会伴随这出现一些大型蓄水水坝, 根据物理学原理, 在自然条件不变的情况下, 水的面积增加必然会引起当地空气中水蒸气的含量, 同理也就会影响到工程兴建地的降雨受到一定的影响;
降雨范围改变:引起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因为水库低温效应的影响。一般呈现的变化为水库范围内的降雨量有明显减少, 相反的, 在外围一定距离内的区域降雨则明显增加;在地势高的地区呈现出的是迎风面降雨增加, 背风面降雨减少;
2.2 对水文情势的影响
自然水文情势的形成是经过成千上万年的水流自然形成的, 但是由于水利工程的兴建, 很多自然水文情势受到了极大的改变, 这种改变的影响有利有弊。一般的大型水利枢纽工程中的大型蓄水库蓄水后, 都将原来的河流强行变成了人工湖泊, 这一方面增加了大气中的水蒸气含量, 加快了自然界中水成分的循环速度;另外, 由于蓄水降低了自然河流的水流速度, 河流中的水通过地下岩层渗入地下水的量必然会有所增加, 这就肯定会引起地下水水位的上升。蓄水能力大的水库, 水位幅度必然大。与自然形成的水流相比, 水库的水流速度变化也明显更大。
2.3 对水温的影响
一般情况下, 所有的水库都会不同程度的引起水温的变化, 这个是一个完全不可能回避的情况。水库由于功能需要而形成的特殊水温结构导致入流和出流之间会出现明显的温差, 这种情况就是所谓的水温变化。在建有大型蓄水水库的河流一般呈现出的特征, 水流流速由上游到坝址处呈现逐渐减小的趋势, 由于水流速度的变化, 水体性质也随之发生相应的改变。
2.4 对泥沙的影响
不论什么水利工程项目, 只要它开始动工建设, 就必然会改变工程选址处河道泥沙的传统沉降模式。水库建成后, 直接导致河流上游流速减小, 由上游水流携带的泥沙会沉积在水库的底部, 长期的沙土淤积必然会导致水库容量的不断减小, 使水库的运行效益收到影响, 这也是最让水利工作者们头疼的一个大问题。
大型水坝的兴建一定会截断原有的自然水道, 由于水流速度减小, 必然会影响到河底泥沙的运动, 这些都直接导致了整条河流水文情况的整体改变, 这是拦河建坝最大的问题, 处理起来一定要特别慎重。
2.5 对土壤的影响
一般的大型水坝都会长时间的大量蓄水, 这将会直接引起河流沿岸土壤中水分的含量的极具上升, 随着水含量的超标, 地下水会逐渐的浸没原有耕地或自然操场, 导致土地荒废, 逐渐形成沼泽地带或盐碱地带。工程兴建初期, 地下水浸没土地下层, 导致土壤中微量元素失衡, 严重影响土壤肥力, 使得农作物生长受到限制;如果地下水位上涨导致土壤过分湿润, 就很容易导致植物根系呼吸困难, 这样这片土地将不能种植作物, 人们也会放弃打理这些土地, 随着荒废的持续, 这些地区将会逐渐沼泽化;由水库的蓄水会通过渗入效应进入地下水, 再经过毛细管作用升至地表, 在通过正常日照的蒸发, 会使这些水中盐分逐渐集中到土壤表层, 使土地逐渐盐碱化。
2.6 对环境地质的影响
正常情况下, 重大水利大坝的修建, 理论上可能会触发工程当地的多种地质灾害, 如地震、滑坡、塌岸、水库渗漏等等。水库诱发地震的主要原因是由于大型水库的巨大蓄水量大大增加的水压, 在这种强力水压力下, 岩石裂隙逐渐光滑, 导致岩层原有的平衡性遭到了根本的破坏, 使岩层稳定性降低。
2.7 对河道的影响
治理河道从古至今都是我国国家水利建设的重要课题, 河道是天然形成的生态环境的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现代大型水利工程的兴建对天然河道的影响也是十分明显的, 具体体现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 一般水利工程项目中的河道顺治作业的目的为了增加流速, 但是人工形成的笔直的河道必然要破坏原有的自然河道, 同时由于整个河流的水文受到影响, 直接导致河流中原有的生态环境受到了严重破坏, 自然状态下生长的水生植物和动物物种逐渐减少, 又由于河水成分的逐渐单一化, 使得河水失去了原有的净污能力, 河水污染逐渐严重, 这些都会导致沿河地区的自然生态退化;
(2) 水利工程项目中的河口整治工程会造成河岸线和河床等部分的大范围高程度结构变化, 这些都可能会影响到这一地区的潮位, 进而改变整个河流的排涝总量, 于此同时, 人工改直河床的工程项目会改变河床原有的历史演变过程, 强行改变河道形态, 引发河道冲刷, 导致河道水位下降。
3 结语
在当代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大背景下, 生态环境恶化已经成为人类面临的重大国际性问题。随着经济社会建设的需要, 自然资源开发严重过度, 生态环境受到了严重破坏。因此, 水利工程的生态影响问题, 应当受到我国水利专家们的直接关注。从根本上说, 水利工程的生态影响问题, 就是人与自然的关系。不论目的如何, 任何的水利工程的根本性质都应该是一个生态工程, 要做到改变自然而不破坏生态。我国正在努力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按照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理念, 正确的认识水利工程与生态环境的关系, 是一个关系到社会发展方方面面的原则性问题。
参考文献
[1]汪恕诚.水利建设与生态保护要协调发展[N].经济日报, 2005, 08, 02 (02) .
[2]张伟, 龚爱民.浅谈水利工程对环境的影响[J].水利科技译文集, 2005 (03) :7-13.
[3]雷晓琴.水工程水环境安全问题浅析[J].人民长江, 2005 (04) :58-59.
关键词 水利工程;生态环境;影响;解决方法
一、前言
水利工程的建设主要是为了抵御洪水的侵袭以及避免干旱的发生,以保证地方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现如今,水利工程的建设已经取得了良好的成绩,促进了地方经济的发展,而且在保持水土上面也有一定的作用,可是水利工程的建设不可避免的还是对周围的环境产生了影响,因此,要如何在建设水利工程项目时尽量保持周围的生态环境平衡,降低工程对环境的破坏已经成了水利工程建设中应重点考虑的问题。
二、水利工程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不可否认,水利工程的建设是造福人类的一大创举,但是在建筑施工的时候往往施工工期长,施工技术难度大,而且为了避免工程造价过高,施工企业通常会选择就地取材等,这些在无形中破坏了当地的生态环境,应该引起我们重视。
1、对物种多样性的影响
物种的多样性是当地所有生物的组合统称,是形成地方生态特色的重要组成,然而因为水利工程的建设本身已经改变了原本的地方环境,从而在一定程度上也对当地的物种多样性造成了影响,使得大量的水生和陆生生物迁移他方,可以说,当一个地方的生物结构发生改变则一定是因为人为的原因。
1.1对水生生物的影响
在水利工程的建設中,受影响最大的主要还是水生植物,因为在水利工程的水库建设时水位往往会升高,改变了河流原本的生态系统,而水生植物又无像鱼群那样可以迁徙到别的地方,就导致大批的水生植物死亡。再者,迁徙对于鱼群来说也未必是好事,因为鱼群已经习惯了当地的生态环境,被迫去往另一个环境时往往会有游鱼因为无法适应新的环境而死去,而且原本产在河流里没来得及孵化的鱼卵在水利工程的建设下也会全部覆灭,导致了水生生物的大量锐减[1]。
1.2对陆生生物的影响
在水利工程建设中,因为工程的本身已经占用了当地大量的土地面积,不仅使得陆地的植物收到毁灭性的打击,减少了动物的食物,还直接改变了当地的土质结构,无论是土壤盐碱化还是沼泽化,无疑使得当地的生物生存更加艰难,在水库的建设时还会使的大量的河水淹没陆地,让动物的栖息范围更加小,不管最后动物是否迁徙离开,水利工程建设对当地陆地环境造成的灾难性打击还是事实。
对气候降雨的影响
水利工程的建设势必会改变当地的空气湿润程度,因为水利工程完成后,水库的影响会导致当地的积水量不断增加,而积水经过阳光的蒸发之后会成为云,最后再以雨水的形式重新回到地面,这一套循环使得当地的降雨量骤增,同时,因为雨水的产生通常是大气与地面接触,以蒸发地面水汽,但是水利工程的建设致使大气改为与积水接触,使得当地的气温在一定程度上有所提高,改变了当地的气候。
对水文环境的影响
3.1对附近地区的水文影响
水利工程的建设不仅仅会对当地水文产生影响,还会影响附近地区水域的水文情况。因为工程的建设会直接影响到当地河流的流速、深度和边界等情况,倘若河岸的土质结构属于渗水性强的土质,那么在工程的施工中很容易使得河岸出现滑移塌陷的现象,让当地附近地区水位抬高。
3.2对水质的影响
水利工程的建设对于地方的水质影响有好有坏,好的方面是因为水库的水经过长时间的运输与储存,加上大气的接触,其中所含的含氧量十分丰富,有利于水资源容量的提升。但是因为在水库的建设中,地方的水位会被提高,因为水库里的水流速十分缓慢,使得了淤泥以及污染物的堆积,影响水质[2]。
解决措施
1、重视生态环境
在水利工程的建设当中,施工企业应该重视当地生态环境的保护,认识到生态环境的重要性,特别是在工程施工当中,应该尽量避开鱼卵的繁殖地区,不影响鱼群的迁徙路线。而在建设材料的选取时也应该尽量避免就地取材,减少工程对陆地植物的破坏范围,保证当地的动物有足够的觅食空间以及生活空间。
2、健全生态环境评价机制
生态环境的评价机制主要是指工程人员对当地的生态环境进行勘测,监督以及做出评价,分析工程对生态环境的影响,以针对性的做出改正。评价机制有利于水利工程在规划设计时能根据实际情况尽量将当地生态环境的影响降到最低,确保工程建设的顺利开展。在工程建设过程中还可以通过评价机制发现之前没有考虑到的环境影响,调整方案以降低破坏程度,保护当地的生态环境,让建设与环境同步发展走向和谐[3]。
完善对生态环境的补偿机制
水利工程的实施本就会占据大量的资源空间,如果说工程的实施能完全不影响到生态环境的变化是不可能的,因此,为了将水利工程建设的影响降到最低,施工企业应该完善生态环境的补偿机制,毕竟生态环境一旦遭到破环,在很长的一段时间内都难以恢复,这严重影响着当地的环境发展,所以在水利工程建设中施工企业应该尽量减少工程对于生态环境的影响,在工程完工后积极的对生态环境进行修复,将当地的环境结构尽可能的恢复到最初的样子,让受到破坏的环境得到补救,以缓解生态环境的压力。
四、结束语
水利工程的建设本就是利国利民的建设项目,但是如果建设是以破坏生态环境为代价,那么这个代价我们将无法担负的起。因此在水利工程的建设过程中施工企业应该重视生态环境的保护,健全生态环境的评价机制,将工程可能对环境产生的影响列入其中供设计者参考,尽量减少工程施工对生态环境造成的破坏,而且在工程完工后应该尽量恢复当地生态环境的结构,实现和谐的发展之路。
【参考文献】
[1]蔡松年,水利工程建设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分析及保护对策探讨[J],中国水能及电气化,2014,06(09);76-77
[2]尚勇杰,任杰,试论水利水电工程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及应对策略[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4,03(05);120-121
关键词:水利工程;生态环境;影响;分析
水利工程的主要职责是水源调动、管理以及防洪、抗旱等工作,是城市建设体系当中的核心构成部分,为保证对城市周遭水源的合理管控,水利工程的建设是十分必要的,也是至关重要的。所以国家亦十分重视,但水利工程毕竟不属于自然本体的一部分,是增设的设施,因此多少会对周遭生态环境产生一定程度的影响,为最大程度削减负面的影响,企业必须要更深入的思考环境需要,改善工程施工理念,才能保证水利工程的质量得到提升。
1水利工程概述
,中央政府发布的一号文件,对于我国未来五年的发展状况做出了详尽的规划。在一号文件中,国家着重强调了加强水利工程的建设。在现实生活中,水利工程的修建虽然对我国的防洪、除涝、灌溉、发电等方面均有重大的影响,促进了地方经济的发展。但是,其对生态环境的消极影响也不容我国居民忽视。
1简述水利工程
水是人类生产和生活必不可少的宝贵资源,但其在自然界存在的状态有时并不符合人类的需要。此时,应修建水利工程。水利工程是防洪、除涝、灌溉、发电、供水等工程及其配套和附属工程的总称,主要是为了控制水流、防止洪涝灾害、对水量进行调节和分配等,以满足我国居民对水资源的需要。一般具有以下几个方面的特点【1】:(1)很强的系统性和综合性。各水利工程既相互促进,又相互制约。因此,规划水利工程必须从全局出发,对水利工程进行全方位的综合性研究,才能得出最佳的实施方案。(2)对环境的影响较大。水利工程项目对其建设任务所在地区的江河湖泊、地理面貌等都会造成不同程度的影响。因此,规划时必须考虑到这种影响,尽力做到充分发挥水利工程的积极作用,避免其消极作用。(3)工作环境复杂。水利工程各项目的实施工作都是在难以预测的天气、水质、地理位置等情况下进行的,因此,工作条件与工作环境具有很大的不确定性。(4)效益的随机性。水利工程的施工范围广、影响面大,既有兴利除害的一面,又有移民、迁建等不利的一面。因此,水利工程的收益水平具有较强的不稳定性,这就要求在对该项目进行规划的过程中,应统筹全局,以减少不利影响,增加经济效益。(5)水利工程一般涉及范围较广、规模大,所使用技术复杂,工期较长。因此,修建水利工程时,应严格遵照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及行业有关规定。
2.1污染
水利工程对于周边环境的.污染一般都集中在施工过程中,其主要污染包括:(1)水污染:水利工程施工过程中排放的污水、废水以及施工人员生活中排放的污水,是导致水污染的主要原因,山于施工条件、施工环境、资金等因素的限制,这些污水往往没有经过处理直接排放到环境中,不仅能会污染地表水环境,同时还可能渗透到地下,污染地下水环境。例如,在对水利工程中的水坝进行施工时,如果混凝土的浇筑处理不当,就可能出现人量的废水和污水,这些污水排入河流中,会引起河流水质的变化。又如,在对工程设备的使用过程中,或多或少都会出现一定的废油,如果这些废油排放到河流中,不仅会造成水域环境的污染,还可能影响下游居民的健康。(2)空气污染:空气污染一般是在对施工材料进行运输,或者对地基进行平整的过程中,产生的灰尘或者部分废弃物,又或者是工程设备在运行过程中产生的废气、扬尘等,会对周边的环境造成一定的影响
2. 2对局部气候的影响水利工程的建设,会在一定程度上改变局部的气候环境条件,这些改变在气温和降水方而表现的尤为显著。
(1)气温:在水利工程建设完成后,山于水库和人坝的蓄水功能,会人人增加水体而积,改变空气中的能量交换方式,从而引起气温的变化。一般来说,水深在7m以上的人型水库,与陆地相比,在冬季的平均气温要高出1.8-2.90C。而在夏季则具有降温的作用,可以降低局部区域约1 -4℃的温度,同时,对于地区的年平均气温也有着较人的影响。
(2)降水:水利工程对于降水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三个方而:首先,水而强烈的蒸发作用,会造成空气湿度的增人,从而为降水的增加提供基础保障:其次,气流在进入水域范围后,山于风速的增加和流线辐射,会产生下沉运动,从而减少降水:然后,在暖季,水而温度会低于陆地温度,其人气层的结构也更加稳定,对流不易产生,同样会在一定程度上抑制降水。而对于我国而言,降水多集中在暖季,因此水利工程的将是会减少周边区域的将降水量。而对于干旱地区,决定降水的主要因素,在于空气的湿度或者水汽来源,因此水域相对于陆地具有更好的降水条件,会使得区域降水增加。
2. 3对土地的影响
水利工程的建设对于周边土地的影响是十分巨人的,表现出来的问题包括水土流失、地貌改变、土地盐碱化、河道冲刷等。在对水利工程进行建设的过程中,需要进行人量的土石方工程,而在开挖土石方的过程中,不仅会造成地形地貌的改变,还会对地而的植被造成破坏,进而引发水土流失现象:同时,水库蓄水后,库区周围的地下水而会有所提高,将人量的盐碱带到地而,造成严重的土地盐碱化问题等。
2. 4对水质的影响
在水利工程完工后,会在人坝上游形成宽阔的水域环境,造成库区水动力条件的变化,不仅水深人人增加,而且水流的速度也会变得缓慢。在这种环境下,库区水体的水质和水环境会出现较人的改变,引发水体富营养化、泥沙含量增加、重金属沉降等问题。同时,受库区水质以及大坝下游河道水量变化的影响,下游的水体水质也会发生变化,影响水体的自净能力。通常情况下,如果河道水体自身的水质条件较好,则水利工程的建设虽然会对河道水体的水质造成一定的影响,但是这个影响并不明显:而如果河道水体的水质条件较差,或者有污染源的排入,水利工程自身的调蓄作用所造成的河道水量减少,会极大的加剧水污染的程度。3应对措施
经过人量的调查分析发现,水利工程对于生态环境的影响是不可避免的,因此在建设过程中应该充分考虑工程的生态效益,分析水利工程对于生态环境可能造成的近期和远期影响,并采取相应的措施,确保有利影响的充分发挥,对不利影响进行改善。同时,要建立相应的环境监测部门,对环境进行跟踪评价,尽可能减少水利工程对于生态环境的破坏。
3结语
1气候及大气方面的影响
调查研究表明,水利工程对区域气候环境有一定影响,主要是气温、降水等方面。有数据显示,和陆地比较,水面上空紫外线辐射要超出近30%,气温要低3~5℃,湿度也会提升10%左右[1]。具体表现在:
(1)降水。一是降水量增多,原因在于水库工程建设有很大面积的水域,蒸发量会明显增加,进而使降雨增多。二是降水分布变化,水利工程会产生一定低温效应,这就导致降水分布出现变化;水利工程区域和周边区域的降水量减少,有一定距离的外周区域降水增加。三是降水时间变化,夏季降水量少,冬季降水量增加[2]。
(2)气温。水利工程建成之后,工程区域和空间接触从陆面转变成水面,则和空气间能量交换方式及强度都有所改变,进而引起气温该病,水利工程区域的年均气温略微升高。
2水文情势及水质方面的影响
2.1水文情势
水陆工程的建设,特别是水库工程建设,必然要截断河流,如此该流域本身天然水文特性就会出现变化,水文特征主要是水流量、水位及地下水位等方面。在截流之后,上述水文特征均会改变,这样必然会对工程区域的生态环境调节功能带来影响。本将蓄水防洪做为水利工程建设的重点,但水库水位的变化和自然水位变化属于两个极端,下游水量减少,则会导致下游地下水位的升高,进而减少下游地下水量,影响导致水质。
比如:河南境内某水库工程,在建成后水库经管道往漯河市均供水量大约是2.91m3/s,经渠道输灌溉用水。农灌最大水量需引水流量达10.60m3/s,在非汛期为保证下游河道不断流,下泻流量必须是0.5m3/s,水库90%保证率最枯月均流量是0.5m3/s。45%年份汛期河道下泻流量是0.5m3/s,55%年份汛期在弃水下泻流量高出这一水平。此外,该水库建成运行后大大消减洪峰,即便上游发生百年一遇洪水,入库洪峰可达300m3/s,消减其8511m3/s,可以看出水库有着消减洪峰效用。
2.2流域水质
修建水利工程会把大部分水流截至大坝以上,工程水源形成一个整体,而此整体在理化方面会有一定改变,此种改变必然导致水质变化,对人们的生活带来影响[3]。具体表现在:(1)地下水含盐量改变,水库大面积蓄水,水动力减小,在夏季,太阳蒸发量增大,水量降低,盐分会积压于水库,导致盐分上升,下渗之后与地下水汇合,进而导致地下盐分升高。(2)工程区域气温变化,水具有维持水温作用,因水库区域气温会温差减小,水库放水基本上是深处水,在夏季下游上层水温低,冬天上层水温高。(3)工程区域内的藻类生物大量增加。
通常依照《地表水质量标准》对水质开展评价,把水质级别分成5个级别,如图1:
3流域生态方面的影响
3.1水陆生物
水利工程建设对陆生生物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1)永久及直接影响,主要是水库区淹没与永久水利工程建筑物会对以往区域内的陆生动植物带来直接性破坏;(2)间接影响,主要是区域气候改变、沼泽化、盐碱化等对陆地生物的种类、结构、生活环境等带来影响。水利工程的建设、蓄水必然要淹没大面积陆地,如此对陆生生物的栖息地和觅食地带来破坏。具体而言,此种影响表现为河滨、河流等植物减少,微生物多样性减弱,、动物、昆虫等生物栖息地受破坏或消失,使得物种数量骤减和一些物种的直接消亡。
水利工程建设还会对流域内的水生生物带来影响,具体表现在:(1)阻隔鱼类洄游。大坝拦截流域,导致洄游鱼类无法能顺利达成其生活和繁殖周期,尤其是流域梯级开发利用影响最明显。(2)鱼类区系结构变化。水利工程建成后,水体、水文均有显著变化,进而对鱼类栖息和生长环境带来影响。鱼类的多样性,决定其栖息环境的差异,所以,水利工程区域内的鱼类构成有显著改变。(3)鱼类繁殖变化。水利工程的建设及其运行会对鱼类产卵场及产卵带来影响,工程蓄水后区域水流会变缓、水深增大、泥沙沉积,这对于喜急流河流底部产卵鱼类是极为不利的[4]。
3.2土壤土质
水利工程在建成蓄水后,必然会造成沿岸地下水的性状出现变化,一般在水库近坝区域的地下水位会明显升高,而这种情况会浸没周边土地,并改变土壤性质,使其沼泽化、盐碱化。此外,水利大坝在建成后,有可能会触发滑坡、渗漏、地震等地质灾害,尤其是大型水利水库工程建成蓄水后会诱发地震、滑坡,原因在大体积蓄水会使水压大幅增大,且在此种水压作用下岩层裂隙与断裂面会产生明显的润滑效用,进而破坏岩层与地壳内既有的地应力平衡而出现上述地质灾害。
4流域泥沙方面的影响
水利工程在建成之后,上游水域流速明显降低,水利工程来水带沙则咋库区会大量淤积,而此种情况在一定程度上减小库容,进而减小工程运行效益。而泥沙淤积是水利工程建设最为突出的一个环境问题。在河流建设水利工程,会对天然河道予以阻断,使河道流态有所改变,流域泥沙运行规律发生变化,进而造成整个流域的上下游及河口水文出现变化,这是对于此种影响及带来的问题必须给予高度重视[5]。
此外,水利工程建成蓄水后,流速会明显降低,河水带沙的能力显著变弱,水体内的悬浮物有一定沉积,不但对航道运行带来影响,还会使库容降低,对工程寿命带来不利影响。水库的回水沉积同样对河道形态有较大影响。河流在拦截之后,泥沙沉积于库底,逐步形成回水三角洲,其朝水坝向逐步升高,会减弱泄洪能力。
摘要:水利工程功能主要是灌溉、防洪、供水、发电等,在社会生产和经济建设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是重要的战略性工程。但水利工程的建设和运行在一定程度上会对生态环境带来影响。本文主要对水利工程建设对生态环境的影响进行分析和总结,以期正确处理生态环境和水利工程间的关系。
关键词:水利工程,生态环境,影响
参考文献
[1]司源.水利水电工程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及保护对策[J].人民黄河,2012,02:126-127+130.
[2]方子云.水利建设的环境效应分析与量化[M].北京: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1993,1:355-356.
[3]孙晓岩.浅议水利水电工程建设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分析[J].中国水运(下半月),2012,10:125-126.
[4]杨志义.水利工程施工建设对生态环境的重要影响[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1,29:253.
【关键词】水利工程;水利建设;生态环境;生态影响
水利工程建设,不但在发电、防洪、灌溉、等方面起到促进作用,而且在资源的合理利用方面也起了很大作用,所以,促进中国的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水利项目虽然重要,但实际上,水利工程建设中不可避免地对生态环境造成破坏。主要有以下几点:
1.对水生生物和陆生生物多样性的影响
生物多样性是指在一定时间和空间内所有生物物种及其变异的生态系统。生物多样性的减少主要是由于人类各种经济和社会发展活动造成的。水利工程建设的大发展,淹没了成片的森林草地,是不容忽视的重要原因。水利工程建设对生物多样性产生的影响通常可分为对陆生生物和水生生物产生的影响。
生物多样性被定义为对所有生物在一定的时间和空间进行变异的生态系统。由于人类经济和社会发展,造成生物多样性的减少。水利建设的大发展,涌入一片片草地森林,并造成破坏,这是一个不可忽视的重要问题。水利工程建设对生物多样性的破坏及影响,一般分为水生生物以及陆生生物的影响。
1.1对水生生物的影响
因为进行水利建设项目主要涉及到水的问题,所以,受工程的影响,水生生态系统遭到了最直接的破坏。水库的建设,不但使水位提高,并且使河流水生生态系统受到改变,水生生物的产卵以及生长环境必要的水文条件遭到破坏。此外,将增加水库淹没区和淹没面积死亡的原生植被和土壤的氮和磷溶于水的盐含量,加上水库周围的森林、农田以及草原的养分与降雨直接进入水内,从而创造有营养的有利条件。
水利工程建设对水生生物鱼类资源造成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①阻断鱼类的迁徙路线。大坝建设切断了河流,使洄游鱼类不能成功地完成它的生命周期,河流梯级开发将增加这种影响。②对鱼类的栖息环境造成改变。水库建成以后,水文环境发生了很大变化,同时对鱼类的栖息环境造成改变,因为不同的鱼类,它们的栖息环境不同,所以,库区建成好,鱼类组成经常发生比较大的变化。③对鱼类繁殖造成影响。水库的存在以及运作,影响鱼类产卵场地以及鱼类产卵活动,水库蓄水以后,减缓水库的水流量,增加水的深度和泥沙淤积等等这些现象,对于喜欢在急流中产卵的鱼类造成不好的影响;水库运行水位变化不利于在草地上的鱼产卵繁殖,这是因为水库水位的消落,经常把它们的卵暴露在水库岸边,导致鱼卵的死亡。
1.2对陆生生物的影响
对陆生生物的影响包括直接影响和间接影响,直接影响是永久性的影响,一般是指建设水库和一些永久性的工程,对陆生动物和植物造成的直接破坏;而间接影响,则是指一些土壤被沼泽化、局部的气候变化以及土壤的盐碱化,对一些动植物在其结构、种类以及生活环境造成的影响。
水库的建设,造成了水对大片土地的淹没,也对陆生生物的觅食地和栖息地造成破坏,所以,水库的建设,给陆生生物带来很大负面影响,比如,河流及河边的植被减少,减少了微生物的多样性,两栖类动物、鸟类和昆虫,它们的栖息地遭受改变或破坏,造成没有栖息之地,这样势必造成物种数量减少和一些物种的灭绝。不仅如此,水利建设还会对周围的庄稼、农田造成影响,所以,对农业生产也会有一定的影响。水利工程建成后,会使水库周围空气湿度加强,可以减少周围火灾的发生,另外,水利工程的建设会增加一些沼泽地和湿地面积的增多,对生活在这里的一些生物带来好处,可以使它们有一个很好的生存和繁殖场所。
2.水利建设对河流生态的影响
大多数水利建设是在天然河流上进行,这是一个长期损害河道改变环境的直接结果,对河流生态环境的多样性进行改变,导致河水深度、泥沙等方面的变化,进而影响河流泥沙,上游和下游的水文变化。水文、泥沙的变化直接影响着河流环境的变化,从而影响了河道的水質、水温、地质环境和一些地区的气候。首先,水利工程建设特别是水库建设会使天热河道的水质和水温发生改变,水库的特点是水量大、水流缓慢,再加上水库的水受到太阳照射,必然会影响到水库的水温。水库蓄满水以后,因为陆面对太阳的反射率比水面对太阳的反射率要高,使得水面的水温增高,水温增高,必然影响到鱼类的繁殖,使它们推迟产卵期。其次,水利建设肯定会对河流的水质造成影响。在该地区的河流的水利项目建设将导致水流速度降低,一方面,减少水、气体交换率和污染物扩散的界面迁移,导致减少水体自净能力。最后,在该地区的水利项目建设,将影响到气候和地质。水利工程建设会对区域气候变化造成影响,特别是水库的建设,将使水域辽阔,致使蒸发量比水库还没建成的时候要大,到大气中的水蒸气增加,从而增加在该地区的降水,雾日数的增加,原有的气候发生变化。水利工程建设,同时也可能是地质灾害形成的原因。
3.对社会环境造成的影响
对人体健康的影响。
许多疾病,比如疟疾、伤寒、霍乱、血吸虫病等直接或间接与水环境有着关联。如丹江口水库建成以后,原来的陆地变成了湿地,这将有利于蚊虫滋生,引起疟疾。由于三峡库区处在血吸虫病流行的地区,水库建成以后,流速减慢,水面增大,钉螺会不会就在此滋生以及繁殖,都是我们需要考虑的重点问题。
4.为了进一步加强水利工程建设与环境的和谐发展,所以,需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4.1能源的发展,应该把眼光看得更远,而不能只盯着眼前的一些利益,要对整个生态系统担起责任。水利建设时,要做出规划,小至工程的选择、大至工程的建设以及运营,不但要考虑经济效益,更要考虑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
4.2要对一些有关法律进行完善,有些项目不适合建立在自然保护区以及风景名胜区,对一些森林公园、地质公园等一些保护区,应该禁止在周围建设水利工程或者一些大型工程,要把地方的生态建设以及环境保护放在首位,对一些严重损害和影响生态环境的行为,有关部门要进行重新 评估,再次审查。
4.3要树立和落实生态补偿机制。以防止和减轻水利工程建设对这块区域在经济上以及生态平衡上造成的破坏。由于在该地区的水利项目建设造成巨大的经济影响,特别是对当地的生态环境造成了极大的损害,而且仅靠当地自身的能力,其实很难使他们的经济得到发展,生态得到平衡。所以,在水利建设的施工方面,应实施生态补偿机制,使有关人员明确“谁破坏,谁负责”的原则,清楚生态补偿以及赔偿范围。在水利工程进行建设的时候,水利建设资金应保留一些资金作为当地的生态补偿,以对当地的生态环境进行改善,对当地的生态平衡起促进作用。可以这样说,对生态补偿机制进行建立,恢复生态价值,不仅可以缓解水利工程建设对环境的破坏过程,也有利于地方经济的发展与构建和谐的社会。
【参考文献】
[1]汪恕诚,水利建设与生态保护要协调发展[N],经济日报,2005,08.
[2]方子云,水利建设的环境效应分析与量化[M],北京: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1993.
[3]曹永强,倪广恒,胡和平. 水利水电工程建设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分析[J].人民黄河.2005.
[4]何强,环境学导论[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4.
[5]汪恕诚,论大坝与生态[J],水力发电,2004,4.
随着水利水电工程建设的步伐加快,其对生态环境的影响日益明显,水电工程的建设和水电资源的利用所引发的相关环境问题已逐渐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重视。因此,在社会主义发展的新时期,必须本着“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观念,妥善处理好水电资源开发和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在确保生态环境不受到破坏的基础上积极建设水利水电工程,从而形成水电资源开发和生态环境维护的“双赢”局面。从能源归属的角度来说,水电资源隶属于可再生能源的范畴。近年来,世界各国都存在“能源危机”问题,因而将希望寄托于开发水电资源上。众所周知,我国作为世界上水电资源较为丰富的发展中国家,在水利水电工程建设的逐步推动下,水库功能不仅可以防涝防旱,而且还可以减少生态环境污染,节约其他不可再生能源。然而,就当前情况而言,我国水电资源利用率比世界各国要低,所以提高水电资源利用率是目前水利水电工程建设的关键,这就需要专业人员从技术层面进行改进,解决水电资源开发过程中出现的难题,在保护生态环境的基础之上,进一步加大对水利水电工程的建设,从而推动经济的快速发展。
其实这是个老问题,也是国家一直以来都很重视的问题。关于南水北调工程对沿途土地的利用和风景景观的影响,国家是有规划的。要回答这个问题,先要了解南水北调这个工程是什么样的。
这个工程所涉及的河流达到三四十条,工程所走的线路要么是从河流上跨过去,要么是从河床下潜过去,因为它要求绝对封闭,不能与其他的水系混合起来。也就是说,遇到河流需要穿过,则要么架高架桥,要么打涵洞。另外,工程沿路都要把底部的土硬化,否则土地的盐碱会进入到水里面,就满足不了生活用水的要求。既然要动土,必然会对生态和环境造成影响。世界上有许多大规模的调水工程,像巴基斯坦的西水东调,也是这样的,生态系统和环境肯定会受到影响。但要说成灾难,还远远达不到那样的程度。
在工程设计过程中,政府和科学家对工程会给生态环境带来的影响已有考虑。比如在东线,江苏和山东两省就制定了—些治污方案,水质得到大规模改善,再加上人工湿地建设,对生态和环境的影响是可控的。所以,工程对环境有影响是不可怕的,关键是如何处理。
其实,我们现在更需要思考的问题,是还有没有水可调?现在全世界都在说水资源危机,在中国表现得尤为明显。目前北京和天津的生活用水大部分还是来自周边地区。南水北调工程还在建设,还未投入正式使用。因此在考虑生态问题的同时,我们还应该把着眼点放在水资源的合理利用上。
南水北调工程本身有没有水,这会成为较长时间内的一个大问题。如果没有水怎么调呢?如果把南方的水全调过来,汉水流域的用水就有问题了。原先人们还有过一个设想,即在重庆渝东的开县有3条长江支流,水量非常充沛,这个设想就是打400千米到500千米的直线隧道,从开县把长江支流的水引到丹江口去。这个工程浩大的方案且不说可不可行,但它反映了大家的一个担心,就是丹江口的水资源是很紧张的。
1.1 水利工程是一类非污染型的生态化建设项目
1) 水利工程并不会直接带来环境污染等影响生态环境的问题, 建设项目可以为周边区域提供航运、发电、灌溉、供水、防洪防涝以及水产养殖等多项综合性功能, 给水利工程的周边环境及居住者带来较好的综合性效益。
2) 水利工程建设的完成可以实现在洪汛期之内的蓄置洪水以及削减洪峰的功能, 可以增加流域内枯水期时的流量, 提高周边地区在抵抗洪涝灾害、盐碱灾害等自然灾害过程中的抵御能力, 同时降低自然灾害发生的频率以及灾害的危害程度, 为水利工程的周边居民创造了较为安稳的生活、生产环境, 为提高城区的防洪、发电、灌溉能力, 改善城乡的生活用水、工业用水困难的现状, 以及改进周边的生态环境等提供了较为安全的保障。
1.2 水利工程建设的核心部分是水库建设
具备了调节功能的水库, 通过对枯水期采用下泄流量的调节措施, 可以: (1) 提高工程下游的水体所具备的自净能力; (2) 改善下游水域中水质的状况以及供水条件等; (3) 促进下游周边地区依托水利工程开展渔业养殖, 或者是采用开发旅游景点来大力发展旅游等第三产业。
1.3 基于水电开发目的的建设工程优势
1) 水电是一种可再生的清洁型能源, 具有着相对较低的开发成本, 如果完全取代生产、生活中的化石燃料来作为主要的能源来源, 具有较高的生态效益。2) 水利工程中水电工程项目的建成使用, 与传统的火电厂相比, 具有明显的优势, 在减少环境污染、降低温室效应、降低化石燃料燃放带来的酸雨危害等多个方面, 对于保护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具有积极的作用, 同时还可以减少北煤南运等运输工程的压力。3) 水利工程中的水库可以改善水库上游水运运输系统, 使得水运系统的运输成本低、占地少等。
2 水利工程建设给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带来的负面影响
在太阳辐射以及水的理化特性的影响下, 会形成不同于自然河流的水域环境, 不可避免地会给水库周边的自然环境、社会环境等带来负面影响。1) 多数深水水库的水质指标, 尤其是其中的水温, 会沿着水深呈现出较为明显的季节性的分层分布, 在水库的较深水层中, 水温较低、溶氧量较少、含有的游离态的CO以及还原态的物质相对较多, 使得水的浑浊度较大。2) 水库蓄水如果控制不合理, 可能造成水库上游被淹没, 给周边的土地、景观、自然文化遗产、动植物的栖息地以及生物的多样性等带来一定的威胁。3) 水库在发挥蓄水功能的同时, 会对周边地区的地下水位、地质构造以及气候环境等造成影响, 如果控制和管理不善, 将有可能引发地震、地下水位提升、山体滑坡等地质灾害, 或者是土地盐碱化、沼泽化以及水体的富营养化等问题。4) 工程水坝对河流的拦截和阻隔, 势必会引起江河水原本的自然流态发生变化, 打破了河流附近原有的生态环境的平衡, 使得回游生物的迁徙途径被改变, 造成周边湿地或者是林地遭受损失, 也可能会给周边及水库下游居民的生命和财产带来安全隐患, 引起居民的大规模转移。
3 水利工程建设中保护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的措施
3.1 建立生态环境影响评价体系的设计
我国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执行水利工程建设过程中开展工程建设对生态环境的影响评价, 该项工作内容已经成为了水利工程建设项目在立项之前就该开展的工作内容, 相关的文件也是水利工程立项前的必需文件。现行的水利工程建设中的生态环境管理等工作主要集中在决策阶段以及竣工阶段, 工程对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的评估和控制也主要集中在这两个阶段, 相关单位要加强水利工程建设过程中包括立项决策、工程设计、工程施工、投产运营等整个工程周期内, 工程对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的影响, 在各个阶段加强保护生态环境的措施和设计的研究与落实。
3.2 建立并完善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的评价体系
1) 评价体系要能科学全面地反映出人们现有的认识水平, 建立生态环境综合评价方法和影响生态平衡的关键要素的承载能力的相关评价手段, 制定出水利工程中下属各类工程对生态环境造成的影响的量化和评估标准。2) 对生态环境的价值进行适当的、科学合理的考核, 研究水利工程建设给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带来的积极作用和负面影响的程度, 在综合的考量了生态效益、社会效益以及经济效益之后, 分析水利工程建设的可行性。3) 在水利工程具体的设计及建设过程中, 要从工程的规划、建设及管理的各个环节落实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保护要求和标准, 落实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标准和保护措施强制性、规范化的落实。
3.3 建立并健全基于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的补偿机制
1) 积极的探索出符合水利工程开展现状的生态环境损失的成本计算方法以及补偿办法, 尤其是水利工程建设前移民等方面的机制。2) 科学调研生态环境要素中各个元素的需水特点, 充分利用水利工程调水、蓄水的优势功能, 对工程周边地区以及水库上游进行补水和调水, 保护工程周边的生态环境。3) 在利用水利工程对水资源进行开发利用的过程中, 要强调科学合理的利用, 而不是一味追求最大程度的充分利用, 在考虑周边地区的经济发展和生活用水等对水资源需求的同时, 要兼顾生态环境和水环境, 为其预留出足够的水流量, 维持生态环境平衡以及水循环平衡对水源的基本需求。
3.4 建立起多种学科和技术高效融合的支撑体系
1) 充分研究并全面掌握河流的演变状况、河流中泥沙的运移规律、周边动植物繁衍和迁徙的规律、气候的改变状况等, 创新出更为科学完善的水利工程建设方案, 探寻出更为合理的移民安置方案, 通过技术和相应的保障措施的创新, 合理控制和规避水利工程建设给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带来的负面影响。2) 提高水利工程建设过程中决策阶段的公开化和透明度, 建立健全公众群体参与水利工程建设, 以及保护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等各项工作中的相关机制, 尽快建立起水权等相关制度, 落实用水量控制的相关制度, 提高水资源的使用效率和效益, 以水资源及水环境的自身承载能力为约束条件和管理工作的出发点, 调整水利工程周边地区的经济布局以及产业结构等。
3.5 健全法规体系, 创新执法机制, 为辽宁水利可持续发展提供法制保障
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直接关系到建设生态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实现。因此, 水资源的合理开发、水环境的保护、水利事业的发展以及围绕除害与兴利、开源与节流、保护与管理等一切水事活动都必须依靠法律作保障。要加强依法治理, 创造水利发展的良好环境, 认真贯彻水利法律法规, 通过多种形式, 认真宣传国家的法律法规, 在全社会努力营造水利法制的氛围。加快产业化、市场化、法制化步伐, 进一步强化水利工程生态环境建设, 改善水利环境, 发展生态水利, 创建产业特色, 形成规模经济, 营造良好的水利生态环境。
4 结语
水利工程建设过程中不可避免地要对原已形成的生态环境带来一定的干扰, 甚至是破坏, 研究水利工程建设给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带来的积极作用和负面影响, 在工程的设计及施工过程中因势利导、因地制宜、合理规划、科学施工, 将水利工程建设给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带来的积极作用放大, 并尽量控制和规避工程建设给保护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带来的负面影响, 真正实现水利工程建设的经济效益、环境效益、社会效益的最大化。
摘要:分析水利工程建设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目的是协调两者的关系, 促进社会可持续发展。水利工程的生态影响问题实质上是人与自然的关系在水利工程上的具体体现, 水利工程建设应当正确认识和处理水利工程的各种生态影响, 实现水利工程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
修建水利工程的过程中,工程建设的规模程度大小应该符合总体流域的水资源开发规划目标,但工程的规模程度大小又对该工程影响环境的程度起了决定作用.因此,如果完成整个流域的水资源开发规划,也就相当于对各个流段的开发目标进行了确定,这就无形地影响了这些地方的生态环境,并且对以后的规划实施阶段也会产生非常重要的影响,应该重视.
1.2在水利水电工程施工阶段的影响
在修建水利工程的过程中,对环境影响的问题主要包括土地问题、水污染、空气污染、噪声污染、固体废弃物污染和危害人体健康等.
(1)土地问题:料场开采和工程弃渣堆放会将大量土地占用,导致植被破坏和水土流失,损害了自然土壤和地貌景观.
(2)水污染:施工开挖、冲洗骨料、灌浆、填筑围堰等施工过程都会产生大量的生活污水和施工废水,并且这些生活污水和施工费水悬浮物的含量非常高,如果不处理直接将其排入河道,就会导致下游水质出现污染.
(3)空气的污染:修建水利水电工程的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粉尘,粉尘会污染周围空气质量,还有生活与生产燃煤废气和施工车辆尾气也会污染周围的空气质量.
(4)噪声污染:在修建水利水电工程的施工时期,会大量地使用大型施工机械,这些机械日以继夜会产生很多噪声,开挖山体的过程中使用爆破技术也会产生大量噪音.
(5)固体废弃物污染:修建水利水电工程的施工过程中会产生大量固体废弃物,堆放这些废弃物,容易导致泥石流和局部水土流失,不利于河道正常流通,若放任堆积不做清理,这些废渣会严重危害当地生态.
〔摘要〕针对水利工程施工对环境带来的影响,提出具体的实施方法和具体保护措施。
〔关键词〕环境污染;保护措施;水土流失;改善环境;责任和义务
1工程概况
黄河内蒙古河段堤防的改造工程从内蒙古准格尔旗出境,穿越内蒙古6个地区20个旗,县(市、区),流程843.5km。黄河内蒙古段两岸土地辽阔,引黄灌溉历史悠久,是本地区主要产粮区,也是西部地区经济较为发达地区。堤防保护范围内有耕地69.3万hm2,人口332.67万人,多处引黄取水口。
2水利工程施工的不利因素
水利堤防工程施工工期比较短,对环境造成一定的影响,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水利工程工程施工造成尘土飞扬粉尘对周围环境和人群健康均带来不利影响。二是水利工程施工废水排放量大、悬浮物含量较高。如果不经过处理直接排入江河,造成下游水质下降,影响城镇和居民用水质量,有时还可造成局部河道淤塞。三是水利工程施工弃渣和料场开采占用大量土地,施工结束后又未进行复垦和绿化,对地貌景观和植被破坏很大。随意弃渣,极易造成局部水土流失,淤塞河道,抬高下游河道水位等。四是对人群健康的影响,施工人员的聚集引起传染疾病的变化等均可能对人群健康产生不利的影响。
3水利工程施工过程中环境保护措施
3.1环保制度的设立
在黄河内蒙古防洪工程第八标段得施工中,我们为了不破坏环境,达到国家有关环境保护法律法规要求,专门组建了环境保护得机构,设环境主管一名,环保员3~5名负责施工过程得环境管理并接受环境状况得检查。
3.2施工过程中环保措施
(1)施工过程中空气质量的保护,对施工道路进行养护,采用铺砂,洒水的方式,防止道路扬尘,对于易引起粉尘的细料或散料予以遮盖或适当洒水,运送散料和淤泥渣土的车辆必须装载适量,严禁沿途漏洒污染路面,运送易被风吹落的粉状料时,如水泥,粉煤灰等,应进行必要的覆盖。(2)施工水,油污染防护,施工排水采用渠道衬砌和管道输送,防止污水跑漏,施工用水采用管道连接,阀门控制,避免管道水发生渗出和跑漏等现象。施工污水严禁未经处理直接排放,施工过程中严禁将含有污染物的物质或可见悬浮物的水排入河渠,水道。(3)现场垃圾的管理。办公室,生活区设专人保洁,经常清理垃圾废物,在办公生活区及施工现场设置垃圾箱,每天的生活垃圾收集在垃圾箱内。(4)施工生态保护:生态保护,生态恢复和工程施工同步进行,合理取土,规范弃土,保护耕地和良田。地下工程完工后,及时回填且不改变土壤的属性和结构。若有破坏的植被完工后按原样恢复。
4水土流失的治理措施
4.1工程措施
本工程水土保持工程措施的实施对象主要是工程裸露开挖面和渣场边坡等。这些措施的实施均应与主体工程建设同步进行,故其施工条件与设施利用主体工程已有施工条件和设施。
4.2植物措施
植物措施主要包括部分挖填边坡植物护坡,周边绿化,施工临时占地植被,种草,植物措施的实施应与水土保持,林业部门协调合作,同时这些种植的种苗和草籽尽量在本地采购,来减少成本费和运输费,同时要选择有经验的专业队伍进行施工,以保证林木的.成活。除此以上几项的保证措施外,我们还要对参与项目的施工人员进行环境意识的培训和定期的学习。
5总结
1 水利水电工程建设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1.1 在水利水电工程规划阶段的影响
修建水利工程的过程中, 工程建设的规模程度大小应该符合总体流域的水资源开发规划目标, 但工程的规模程度大小又对该工程影响环境的程度起了决定作用。因此, 如果完成整个流域的水资源开发规划, 也就相当于对各个流段的开发目标进行了确定, 这就无形地影响了这些地方的生态环境, 并且对以后的规划实施阶段也会产生非常重要的影响, 应该重视。
1.2 在水利水电工程施工阶段的影响
在修建水利工程的过程中, 对环境影响的问题主要包括土地问题、水污染、空气污染、噪声污染、固体废弃物污染和危害人体健康等。
(1) 土地问题:料场开采和工程弃渣堆放会将大量土地占用, 导致植被破坏和水土流失, 损害了自然土壤和地貌景观。
(2) 水污染:施工开挖、冲洗骨料、灌浆、填筑围堰等施工过程都会产生大量的生活污水和施工废水, 并且这些生活污水和施工费水悬浮物的含量非常高, 如果不处理直接将其排入河道, 就会导致下游水质出现污染。
(3) 空气的污染:修建水利水电工程的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粉尘, 粉尘会污染周围空气质量, 还有生活与生产燃煤废气和施工车辆尾气也会污染周围的空气质量。
(4) 噪声污染:在修建水利水电工程的施工时期, 会大量地使用大型施工机械, 这些机械日以继夜会产生很多噪声, 开挖山体的过程中使用爆破技术也会产生大量噪音。
(5) 固体废弃物污染:修建水利水电工程的施工过程中会产生大量固体废弃物, 堆放这些废弃物, 容易导致泥石流和局部水土流失, 不利于河道正常流通, 若放任堆积不做清理, 这些废渣会严重危害当地生态。
(6) 对人体健康会产生危害:修建水利水电工程时期产生的一系列污染如空气污染、水污染和噪声污染, 都会对周围居民正常的工作和日常的生活产生极大的危害。施工工地上卫生条件相对来说很是简陋, 很大程度会导致当地的流行病、传染病得到发散和传播, 施工人员的健康造成危害[2,3]。
2 水利水电工程对生态环境造成影响的一系列应对措施
水利水电工程不仅能够对国民经济的发展壮大起到促进作用, 而且也为改善人们生存、工作、生活状况提供了有利条件, 但问题出现在水利工程建设项目的过量, 这免不了会对生态环境、人文环境产生不利的影响, 所以我们应该考虑采取必要的措施, 把水利水电工程对环境的负面影响缩小到最小范围。水利工程建设成败与否的重要标志之一就是水利工程能否把对环境的负面影响缩小到最小范围并且带来环境效益。所以, 我们应该从各个层面采取科学的方案措施来解决水利工程对生态环境的危害
2.1 完善相应的法律法规
(1) 要对相应的法律法规进行完善。比如和环境有关的《风景名胜区管理暂行条例》、《自然保护区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等法律法规, 对建设单位和工程设计进行法律的约束, 彻底贯彻生态建设与环境保护法。严格评估和审查严重影响破坏世界遗产和国家自然保护区、国家风景名胜区、生态环境的水电建设项目。
(2) 结合实际情况, 确定合理的开发目标。以往传统的水力资源规划, 往往会忽视工程开发对生态环境带来的危害, 追求百分之百的开发率。因为移民和耕地的补偿费用会越来越高, 所以考虑社会稳定和保护耕地资源, 在规划时应结合当地的实际情况、选择合理的开发目标, 坚持保护生态和工程建设相结合的原则, 例如对于生态环境问题少、移民和淹没耕地少的河流, 采取百分百开发的方案;而对那些生态环境问题比较大、移民与淹没耕地较多的河流, 可以适度的开发。以达到水利水电工程社会效益、经济效益、环境效益三者统一的效果。
(3) 创建区域环境监测系统。创建区域环境监测系统可以促进对工程附近区域生态环境的认识和了解, 预防即将发生的风险, 一旦发现风险, 能够及时的采取措施应对, 将损失降到最低[4]。
3 结束语
综上所述, 水利水电工程不仅对国民经济的发展壮大起到了促进的作用, 并且更加有利于改善人们生存、工作、生活状况。但问题出现在水利工程建设项目的过量, 这免不了会对生态环境、人文环境产生不利的影响, 所以我们需要对相应的法律法规进行完善, 并且因地制宜, 确定适当的开发目标, 创建区域环境监测系统, 合理的保护环境, 促进水利水电工程社会效益、经济效益、环境效益三者和谐统一, 促进我国水利水电事业的发展壮大。
摘要:自改革开放以来, 我国社会经济水平不断的飞速发展着。农业、工业的迅猛发展, 对于电力需求量也相应越来越多。在此时, 我国的水利水电事业也进入了高潮阶段, 大坝建设技术的飞速发展, 已然达到了国际的水准。水利工程的大规模建设, 不仅对国民经济的发展壮大起到了促进的作用, 并且更加有利于改善人们生存、工作、生活状况。但问题出现在水利工程建设项目的过量, 这免不了会对生态环境、人文环境产生不利的影响。如水库移民的生态与社会影响, 江河湖泊的水文情势变化, 水库的泥沙淤积和坝下的河道冲刷, 对生物资源和物种多样性的影响、淹没与阻隔对人群健康的影响、对水环境质量的影响、对大气的影响、对环境地质影响等等。我国的水利水电建设肩负着重大的任务。
关键词:水利水电工程建设,保护生态环境思想,制约性因素
参考文献
[1]曹晨野, 曹晨波.水利水电工程建设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分析[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 (电子版) , 2015, 11 (06) :1420-1420, 1421.
[2]刘正军.新时期水利水电工程建设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分析[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 (电子版) , 2014, 12 (34) :1367-1367, 1368.
[3]胡丰慧.水利水电工程建设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分析[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 (电子版) , 2014, 12 (36) :4405-4405, 4406.
我国水利工程的建设不仅对于促进我国的防洪、发电、灌溉、航运等具有重要的意义,而且在促进资源合理利用也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因此,搞好水利工程对于我国的经济经济和社会发展都有重要的意义,但是在现实中,水利工程在建设过程中对于生态环境的破坏很大。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水利工程建设对于河流生态环境的影响
水利工程建设大多数就是在天然河道上修建水利工程,这样做的直接结果就是破坏了河流长期演化成的生态环境,使的河流局部形态均一化和非连续化,从而改变了河流生态环境的多样性。天然河流上需、修建水利工程会改变河流的自然形态,引起局部河断水流的水深、含沙量等的变化,进而影响河流上游及下游的水文泥沙发生变化。而水文、泥沙的改变是影响河流生态环境变化的原动力。进而影响到河流的水温、水质、地质环境以及局部地区的气候。首先,水利工程的建设会改变天然河道的水质水温,尤其是水库的建设。因为水库具有水面宽、水体大、水流迟缓等特点,再加上水体受太阳辐射等作用,使的水库具有特殊的水温结构。当水库蓄水以后,由于水面对太阳辐射的反射率要小于陆面的发射率,从而使得水面热量辐射值增大,造成水库蓄水后的坝前水温比天然河道水温高,水温的变高就会对于鱼类的繁殖不利,尤其是对于下游的鱼类繁殖不利,导致推迟鱼类产卵期。其次,水利工程的建设也对河流的水质产生一定的影响。水利工程的建设会导致该区域的河流水速减小,一方面,降低了水、气界面交换的速率和污染物的迁移扩散能力,导致水质自净能力下降。另一方面也会使沉降作用加强,导致水体重金属沉降加速,导致水质重金属污染严重。最后,水利工程的建设也会对该区域的气候及地质产生影响。水利工程的建设会影响该区域的气候变化,尤其是水库的建设,会形成广阔的水域,导致蒸发量将比水库建成前明显增大,进入大气的水汽增多,导致该区域的降水增多,雾天增多,改变原来的气候。同时水利工程的建设也可能引发地震等地质灾害的形成。
2.水利工程建设对陆生生态环境的影响
水利工程在建设过程中对陆生生态环境的影响是最显著的,其主要是在水利工程建设过程及运行过程中。一方面,在水利工程建设过程中往往会破坏大量的林地、草丛、农田等植被。随着水利工程建设的进行,施工方要进行工程占地等行为,结果就会造成大量的植被被破坏,可以说大量的植被破坏影响了陆生动物的栖息地,同时建设过程中所产生的工业废水、生活污水等大量的不经处理直接向河道排放,从而改变了河道的理化性质,恶化了河道岸边的爬行动物的生存环境。水利建设过程中所产生的种种污染使大量的动物被迫迁移,结果导致该区域生态系统失去平衡。而另一方面,在水利工程运行期内,也会导致大量的植被被水利工程(尤其是水库建设)所破坏。在河流区域周围,植被种类多样,而破坏这些植被使得这些植被生存环境丧失,造成物种群居减少,使得该区域的植物与动物之间的结构发生变化。同时水利工程的建设运行也使该区域的湿度增大,导致栖息于低于该区域湿度的鸟、兽的生活范围遭到破坏,被迫向其他地区迁移。而且水利工程的建成也会阻碍动物的迁移,大大影响了动物的生活习性。
3.水利工程建设对社会环境的影响
水利工程对社会环境的影响主要包括对淹没区和工程范围内土地占用和居民迁移安置,工矿交通等基本设施的拆迁重建,以及文物古迹的保护和迁移等的影响。水利工程的建设往往都是以牺牲该区域的土地、房屋、森林、城镇、工厂甚至文物古迹等,给该区域造成很大的损失。由于水利工程的建设,会导致该区域水位上升,该区域附近受到水利工程的影响,使耕地盐碱化,甚至可能成为沼泽地。同时,水利工程的建设,会导致该区域的气候发生变化,造成生物性和非生物性的疾病传播,影响人群的身体健康。可以说,为了水利工程的建设,该区域的人们就要搬迁,而对这些移民进行安置,就要进行新城规划及建设,并且利用新城的现有资源来兴办一些工厂、企业,促进移民生活,但是如果这些建设不合理,就可能造成第二次污染,产生一些新的环境问题。
在我们大力建設水利工程的同时,我们应该认识到水利工程建设对于环境所造成的影响,因此,我们要本着和谐发展的理念,正确处理水利工程建设与环境二者之间的关系,促使二者和谐发展。
3.1 建立环境影响评价制度
环境影响评价制度是指在某地区进行可能影响环境的工程建设,在规划或其他活动之前,对其活动可能造成的周围地区环境影响进行调查、预测和评价,并提出防治环境污染和破坏的对策,以及制定相应方案。在进行水利工程建设时,实行环境影响评价制度,是实现经济建设、水利建设和环境建设同步发展的主要手段,水利工程建设项目不但要进行经济评价,而且要进行环境影响评价,科学地分析开发建设活动可能产生的环境问题,并提出防治措施。通过环境影响评价,可以为水利工程建设项目合理选址提供依据,防止由于布局不合理给环境带来难以消除的损害。在进行水利工程建设前,首先要进行环境状况调查,对当地的气候环境、水文、水质、土壤、水生生物、人口等进行调查。其次就是根据调查的结果进行环境影响预测,对拟建水利工程建设可能对当地的环境能造成的影响进行预测,并预测造成影响的程度。最后对拟建水利工程建设进行综合评价,对水利工程建设进行综合评价就是通过一定的原则和方法,从整体上评价拟建工程的各要素和过程可能对环境和社会环境的改变及改变程度,为比较选择方案提供依据。
3.2 把生态环境保护融入到水利建设工程的各个环节之中
在水利工程建设中,我们要把生态环境保护融入到水利建设工程的各个环节之中。在水利工程的设计阶段,我们应本着和谐发展的理念,为植物生长和动物栖息创造条件,同时为鱼类产卵提供条件以及为鸟类和水禽提供栖息地和避难所。在工程的建设阶段,应优先考虑采用环保的技术措施,在水利工程建设时,要采用有利于植物生长、动物成长的环保材料。在水利工程完成阶段,应建立水利工程环境影响监测和反馈机制,及时进行环境跟踪评价,发现有明显不良影响的,应及时采取改进措施,把破坏程度降到最低水平。
3.3 尽快建立和实施生态补偿机制
为防止和缓解水利工程建设对该区域的经济及生态平衡的破坏,应尽快建立和实施生态补偿机制。由于水利工程的建设对该区域的经济造成很大的影响,尤其是对当地的生态环境造成很大的破坏,而且依靠当地自身的能力很难使生态得到平衡、经济得到发展。因此,在水利工程建设建设方面,应实行生态补偿机制,坚持“谁损害,谁补偿”的原则,明确生态补偿的主体及补偿的范围。在进行水利工程建设时,应在水利工程建设资金中提留一部分资金,用于对当地的生态进行补偿,来改善当地的生态环境,促进当地的生态平衡。可以说构建生态补偿机制,还原生态以价值,不仅是缓解水利工程在建设过程中对环境的破坏,而且也有利于促进当地的经济发展,符合构建和谐社会的精神。
【建设工程对生态环境的影响】推荐阅读:
绿化工程对高速公路环境保护的影响分析论文07-22
价值工程对工程造价的控制作用影响论文07-09
工程造价咨询对控制工程造价的影响论文07-04
论三峡工程的环境影响09-10
建设项目环境影响的经济评价研究11-10
舞蹈学科建设对当今社会发展的影响10-09
道路建设生态环境影响10-02
韩剧对当代大学生文化建设影响的调查问卷05-24
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06-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