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我县返乡农民工情况的调查报告

2024-09-21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关于我县返乡农民工情况的调查报告(共8篇)

关于我县返乡农民工情况的调查报告 篇1

定远县政协机关调研课题组

(2009年4月29日)

根据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的统一部署,县政协机关组织有关人员对我县返乡农民工情况开展了专题调研。就如何再就业、政府应采取哪些措施扶持等问题,先后到县劳动保障局、藕塘镇、华润苏果、吴圩镇等单位召开专题座谈会,同时又深入到返乡农民工创办的企业和农户家中实地走访。对返乡农民工文化程度、务工时间、从事职业、经济收入、返乡原因、今后打算、再就业培训、自主创业、有何设想等问题有了初步了解,现将调研情况汇报如下。

一、基本情况

我县是农业大县,人口近百万,农村人口占80%以上,在外务工经商者22万多人,占全县总人口的22.5 %。通过外出务工经商,确实给农村带来了一些变化,一些村庄出现了小别墅,有的甚至建成了别墅群。但是自去年底,世界性金融危机的发生,对我县外出务工人员造成了一定影响。针对金融危机影响农民工返乡的情况,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县委定办发„2009‟4号关于印发《定远县农民工返乡创业就业工作实施方案》的通知,成立了领导小组,在县劳动保障局设立办公室。劳动局出台关于开展《消除零转移农户活动实施方案》的通知,在各乡镇设立了劳动保障事务所,还配齐人员,专抓此项工作,收到很好效果。从调研情况看,我县农民工主要集中在珠江三角洲的一些劳动密集型企业,从事电子、服装加工等行业,没有多少技术含量。因

受金融危机的影响,一些企业倒闭或停产,一些农民工不得不返乡。截止3月底,我县返乡农民工为4300多人。从性别上看:男2700多人,女1600多人;从文化程度上看:大专以上文化100多人,高中500多人,初中以下3700多人;按技术熟练程度上分:熟练工200多人,较熟练的800多人,一般工3200多人;从返乡项目上看:受企业关闭影响700多人,停产减产1100多人,轮休800多人,其他1700多人;从就业身份上看:从事管理者100多人,个体经营1000多人,当企业员工2000多人,其他1100多人;从就业形式上看:季节工1100多人,长期工3200多人;从就业行业上看:餐饮服务400多人,建筑安装800多人,商业贸易400多人,工矿企业1400多人,其他1100多人;年龄均在20-40岁之间。从调查来看,男性比女性农民工多,学历偏低,初中以下文化程度占85%,有熟练技术的人员占25%,返乡农民工因技能低工作不好找,就业重点是从事服务业和粗壮工,管理者和技术人员较少,大部分凭劳动力谋生活。

二、返乡的原因

(一)金融危机的影响。我国沿海发达地区部分企业,特别是纺织服装、加工制造、电子、鞋业等劳动密集型和外贸出口型企业,由于对国外市场依赖程度高,当全球性金融危机发生时许多企业订单减少,产品出现滞销导致企业倒闭破产或大量裁员,致使许多农民工失业。还有部分企业为降低生产成本,对农民工大幅采取降薪或取消加班使得农民工收入明显减少。而城市生活费用较高,被解雇的农民工在城市生活出现困难,便有大部分选择返乡。华润苏果去年七月份开业时招工比较难,但今年元月份第二次招工时,报名踊跃,很快招齐了理想的员工。

(二)国家惠农政策的出台和落实。国家近年来陆续出台了一系列支农惠民政策,如粮食补贴、退耕还林、粮食综合补贴、能繁母猪等共有十几项,农民人均补贴220多元,对农民返乡具有很大的吸引力。经过盘算后,农民工认为回乡种粮或搞养殖等产业,比在城里打工收益更高,风险也小,于是便选择返乡。

(三)利用一技之长回乡创业。外出打工使一部分农民工掌握了相关生产技术,积累了一定资金,有一定经营之道,熟悉了市场行情。于是他们利用多年打工积累下来的资金、技术等创业资源回到家乡创业,实现自我价值。又因长期在外地打工,部分农民商品意识较强,创业精神足,掌握一定生产技能,于是一部分农民工选择返乡自主创业。如藕塘镇返乡农民工涂家琴,掌握了熟练的服装技术,返乡办起创业服装厂,招收返乡农民工46名,大部分都是缝纫熟练工,有的在外打工十几年,裁剪、缝纫样样精通,现在企业生产红红火火。吴圩镇方倪村返乡农民吴晓波,有一定的养猪技术,后在浙江义乌等地从事运输行业,去年下半年收入大幅下降,于是决定利用积累资金,回乡投资养猪事业。现在养猪厂正在兴建之中,也吸收了当地农民工20多名。

(四)恋乡顾家观念的存在。许多打工农民在外地就业,家乡观念重,时刻想到家乡,不忘家乡,总想过着老婆孩子热炕头生活。还有的考虑到家庭子女上学、就业,担心老人身体健康,既考虑到子女前途,又考虑父母生活照顾,情愿少挣钱,也要回到家乡创办企业或就业。

三、返乡农民工就业中存在的问题

返乡农民工,由于在外多年受沿海和发达地区影响,思想较为活跃,有一定经营理念,总想在本地找到一个合适的栖身之地,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寻求一条生活门路,但在就业过程中却受到方方面面的束缚。

(一)自身素质不高。返乡农民工大部分的文化程度不高,85%的返乡农民工为初中以下文化程度,而且大多数从事的是体力活,技术熟练程度低,又没有什么特殊技能。比如有的从电子流水线下来的,其它的什么也不会做,在本地电子企业又少,发挥不了特长,就业机会就很少。

(二)就业资金缺乏。有的返乡农民工积累了一点资金,想自己创业,可是一个农民工一般每月工资在1500元左右,一年20000元,除去开支外,节余甚微,还要负担父母和子女,所积累的资金与创办一个企业所需资金相比,只是杯水车薪,创业比较艰难。即使是企业运营了,也举步维艰。如藕塘的创业服装厂,生产经营一个多月了,由于缺少流动资金,无法给工人发工资,所有工人都担心服装厂不能办长久。农民工返乡有三怕:一怕企业倒闭,二怕工作难找,三怕工资太低。

(三)就业信息不灵。有的返乡农民工依靠原来的同事提供就业信息,在家等电话,可没有一个有效的就业信息提供给他们,一等就几个月也没有信息。县里有关单位针对返乡农民工就业工作发了几个文件,由于宣传不到位,农民工了解或知道的很少,在调研中我们询问的农民工都说不知道。

(四)税收负担重。由于地方增收途径少,可用财力不多,而一些地方税收任务又较重,要完成年初预算任务,就加大税收征缴力度。有一个企业刚开工建设,税务部门就去谈征税,这叫蛋还没下,鸡就被搞死掉了。

(五)土地难以落实。由于我县用地指标多数用于工业园区建设,一些创业者资金少,企业规模不大,很难到工业园区创业,多数只能在居住地投资兴业。而乡镇几乎没有用地指标。为此,创业者很难有创业的土地,只好租房作为企业厂房,面积小,很难形成规模。

四、几点建议

农业丰则基础强,农民富则国家盛,农村稳则社会安。而返乡农民工问题更是重中之重,因为返乡农民工是新型的特殊群体,许多困难需要解决。

(一)要认真贯彻省委皖发〔2009〕7号《关于切实做好当前就业工作的意见》,特别是促进高校毕业生、返乡农民工和就业困难人员就业。各级组织要将文件上的措施及优惠政策全部落实到位,尤其是返乡农民工就业问题,更要高度重视,充分发挥农民工返乡创业就业工作领导小组和办公室以及乡镇劳动保障事务所的作用,要细化扶持农民工就业的政策,组织督查组一项一项加以落实。对领导不重视、抓得不力,要进行批评;对抓得好的,要给予表扬,确保农民工就业落到实处。

(二)要及时掌握农民工思想动态。农民工返乡后,有的闲逛,有的打麻将,有的甚至赌博,这很容易引起社会不稳定。因此,各级组织要关心他们生活,尊重他们人格,鼓励他们就业、创业,并在政治上、经济上、家庭生活及孩子上学等问题上给予解决,使之感到党组织温暖,家乡的温暖,促使他们精神振奋,干劲十足,决不灰心丧气,以使再创新业绩。同时还要注意把好两个问题。一要掌握好动态实情。提到农民工返乡,许多报道多是紧张情绪,有关农民工返乡的传言不绝于耳,最基础、最迫切的工作是掌握准确的、动态的信息,以备决策部门作出相应对策;二要帮助他们维护好合法权益,鼓励他们增强维权意识,自我保护意识,当自己合法权益受到侵害时,懂得用法律来保护自身利益。

(三)要抓好就业援助,完善培训服务。针对大多数返乡农民工技能单一的特点,应加大培训力度,提高返乡农民工的技能,以帮助返乡农民工提高市场就业能力,增强技能储备。劳动保障部门要会同农业、财政、扶贫等部门,按照统一制定培训计划、认定培训机构、出台培训标准、培训补贴标准、开展技能鉴定、检查考核验收“六统一”的原则,积极开展返乡农民工转岗培训。结合市场需求调整职业培训机构,利用11家培训基地,大力开展订单培训、定向培训、品牌培训,积极落实培训补贴,努力提高培训后转移就业率。加强择业观念教育,帮助返乡农民工认清当前经济形势和就业形势,树立正确的择业就业观,积极投入到市场就业中去。

(四)要加大招商引资力度,扩大就业量。尤其要招引劳动密集型、就业容量大的上规模、上档次入园企业,扩大返乡农民工就业岗位,最大限度吸纳劳动力就业。如招商引进的华润苏果超市,吸纳社会人员163人,其中返乡农民工占50%以上,工资在750元左右,还给工人买了保险,稳定收入和职业,并照顾了家庭,社会反响很好。工业园区许多企业也可公开向社会招收返乡农民工就业;劳动保障部门要积极宣传招工信息,为企业和农民工提供服务。

(五)要落实激励措施,注重政策引导。这次全球性金融危机,虽然给部分进城务工农民就业带来负面影响,但从推进现代

关于我县返乡农民工情况的调查报告 篇2

农民工返乡无论对政府还是对个人, 都是一个巨大的挑战。但是, 如果政府部门特别是劳动力输出地积极行动起来, 给予有力扶持和恰当引导, 发挥好农民工的资金、视野、技术、观念等优势, 就有可能在劳动力技能培训、农村产业发展等方面获得效果, 为推动农村经济发展作出新贡献。

一、农民工返乡现状分析

(一) 农民工返乡特点。

一是返乡时间提前。较之往年, 农民工返乡时间多在元旦后春节前, 而近期农民工提前返乡, 大多成因是由于企业关闭、停工、歇业所致。二是回流数量骤增。农业部数据调查, 农民工提前回流量占农民工总量的6.5%, 以此回流量估计, 全国1.3亿外出农民工中已有780万人提前返乡。三是回流成因复杂。因企业降薪、土地流转和其他原因, 导致许多农民工回乡办理土地流转手续、参加村委会选举、回乡自谋发展或自主创业。四是流转安置迅速。在各级政府部门的努力下, 目前, 已有不少回流农民工重新上岗。

(二) 农民工返乡的原因分析。

一因世界金融危机影响, 沿海地区许多劳动密集型企业生产不景气, 开工不足, 用工需求急剧下降, 有些企业甚至歇业停产。二因新农村政策激励。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后, 国家最近陆续出台了一系列支农惠农政策, 如新的粮食收购政策, 在农村实施允许农民以转包、出租、互换、转让等形式流转土地承包经营权以及发展多种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等政策, 对农民工返乡务农具有较强吸引力, 增强了农民工回乡种粮的积极性。地方政府实行创业优惠政策, 引导鼓励农民工回乡创业。三因产业转移引导。沿海产业向内地转移, 带动农民工回乡就业。随着科技的进步和用工成本的提高, 沿海发达地区加快了产业升级的步伐, 将劳动密集型企业逐渐向内地转移。四因自身素质不高。有些农民工因文化素质过低, 不能适应岗位技能要求;还有些人因为结婚、盖房, 或赡养老人、照顾子女, 或解决夫妻分居, 或不习惯外地生活、思念亲人、心理成本大等原因而选择回乡。

(三) 农民工返乡影响。

一是直接影响农民增收。金融危机造成农民工失业返乡和就业不稳定, 直接导致工资性收入明显下降, 直接影响农民工及其家庭的生活水平。目前, 我国1.3亿农民工中, 有5%至7%提前返乡, 农民工外出就业率在保持多年高增长的局面下, 出现拐点, 呈下降趋势。而农民收入结构中, 45%为外出务工的非农业收入, 农民新增收入中, 有70%来自于非农业务工增收。农民工大量回流, 直接导致工资性收入下降。二是影响内需政策。农村是拉动内需的主体。虽然农民工收入比较低, 但人数众多, 对低附加值的产品和服务的需求总量比较大。农民工的大量回流, 无疑会影响到农民收入水平, 进而间接影响到内需政策的实施效果。三是增加就业压力。农民工回流, 将增加就业压力。中小企业倒闭潮引致数百万农民工失业, 加上目前已失业仍滞留原地讨薪、待业的农民工陆续回流, 导致就业压力将进一步加大。四是影响社会稳定。农民工回家后无业可就, 可能产生一系列社会问题, 特别是部分失业返乡农民工存在年龄偏大、劳动能力下降、社保缺失、心态不平等问题, 极易激化社会矛盾, 形成社会不稳定因素。

二、对策建议

正视和解决农民工回流问题, 必须多管齐下, 多措并举, 努力推进回流农民工实现就业、创业, 成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

(一) 统一思想认识。

要从深化农村改革发展、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促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的高度, 充分认识解决好农民工回流问题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以人为本, 趋利避害, 切实把解决好农民工回流问题作为当前的一项重要工作来抓。要及时研究出台相关政策, 为回流农民工创造良好再就业环境, 建立促进返乡创业的服务体系和组织保障体系。要抓住中央出台扩大内需的政策机遇, 通过招商引资, 抢上项目, 大力发展经济, 增加就业岗位, 安置回流农民工。

(二) 深化回归创业。

要鼓励回流农民工以创业促进就业, 创办经济实体。要制定并认真落实农民工回归创业优惠政策, 搭建农民工回归创业平台。要积极引导土地向能人集中, 引导回归农民通过租赁、承包等合法方式, 利用闲置土地、闲置厂房、农村撤并的中小学校舍、荒山、荒滩等场地进行创业。加大农民工回归创业投入, 建立政府回归创业基金, 重点用于支持回归创业项目开发、劳动者培训和创业奖励。通过信贷担保、小额贷款等措施, 解决回流农民工创业融资困难。有关部门要窗口前移, 深入基层为返乡创业农民工提供法律、法规、政策、证照办理等方面的服务。

(三) 引导就近转移。

各地要对当地返乡农民工情况进行调查摸底, 力求全面了解和掌握返乡农民工的就业需求, 将其就近转移纳入城乡统筹就业规划。同时, 要全面掌握各企业用工需求, 在电视、报刊等媒体上公布、更新用工信息。要抓住广大农民工回家的机会, 利用劳动力市场、车站和广场公共电子显示屏等, 为返乡农民工提供劳务信息、印发宣传资料、开展咨询服务, 使部分农民工克服过去“舍近求远”的观念, 帮助他们在家乡找到合适的工作岗位。

(四) 强化技能培训。

农民工返乡给予农民工技能培训提供了契机。农民工科技文化水平普遍偏低, 缺乏职业技能。以往因为组织不够到位、经费投入不足、农民工没时间、不重视等问题, 导致农民工技能培训一直跟不上。此次农民工回流是农民工“充电”, 由“体力型”向“技术型”、“智力型”、“复合型”转变的绝佳时期。有关部门要加强协调与合作, 充分利用各类培训机构, 为返乡农民工接受职业教育培训提供支持和帮助。要以农村服务业、农产品加工业、特色效益农业、农民工外出就业、农民工自主创业为重点, 开展有针对性的培训工作, 提高回流农民工的技能水平和就业竞争能力, 确保农民工既“留得下”, 又“走得出”。通过培训促成农民工掌握一技之长, 从而克服过去靠劳动密集型企业务工的现象, 增强就业的竞争力, 增强就业岗位的科技含量。

(五) 加快农村发展。

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为加快推进农村改革发展指明了方向, 国家相继出台了一系列支农惠农政策, 广大农村赢来了新一轮发展机遇。要紧紧抓住这一机遇, 引导、鼓励部分回流农民工扎根农村, 参与新农村建设, 推动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本次回流农民工年龄大多集中在26-40岁之间, 大都具有初中以上文化程度, 相当一部分农民工年富力强、见多识广。农村发展非常需要这样一批有精力 (年龄优势) 、有实力 (资金优势) 、有能力 (管理优势) 的农民, 各级党委、政府及基层党组织应科学合理地引导鼓励这些在市场经济中开阔了视野、学到了本领、积累了资金、掌握了信息的回流农民工扎根农村, 积极参与农村经济社会发展, 让其在就业、创业的同时, 为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贡献才智与力量。

(六) 切实关注民生。

关于我县返乡农民工情况的调查报告 篇3

一、全县返乡农民工基本情况

寻乌县位于赣、闽、粤三省交界处,全县共辖15个乡镇,总人口31万,其中农业人口25万。2008年全县外出务工人数约3.73万人,其中90%以上为跨省外出务工。截止目前,全县失业返乡农民工达0.48万人,其中,近90%的失业返乡农民工已实现再就业,从事个体户经营的700人,到县内或省内企业就业的2041人,正在创业的320人,重新务农的186人,从事种植、养殖业的951人,未实现再就业的返乡农民工为578人。据调查分析,我县失业返乡农民工主要呈现出以下三个特点:一是从人员结构看,低学历低技能占大多数。近95%的农民工学历均在初中以下,97%的农民工不具备专业技能。二是从输出范畴看,地域行业比较集中。我县农民工输出地主要集中在珠三角、江浙等沿海地区,这次返乡农民工的高潮也出现在这几个地区;大量返乡农民工主要集中在建筑、餐饮、服装加工等行业。三是从待业人数看,就业压力仍然存在。目前我县有578名农民工待业在家,存在一定的就业压力。

二、返乡农民工自身面临的问题

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四偏现象”突出。即文化素质偏低、年龄偏大、职业技能偏差、对工资待遇要求偏高。二是创业能力较弱。部分返乡农民工有创业愿望,但又害怕创业风险,处于“想创业、怕创业”的进退两难境地。绝大部分返乡农民工了解市场、熟悉市场的窗口较少,很难掌握波动较大的市场行情和抓住发展项目的机会,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较差,加之缺乏创业的胆量和信心,自主创业举步维艰。三是消极思想严重。少数返乡农民工存在“等靠要”思想,消极等待政府出台适合自己情况的就业政策,希望在劳动部门帮助下安排就业。

三、应对返乡农民工的措施

对农民工大量返乡及其可能带来的影响,我县积极研究相应对策措施,促进全县经济平稳较快发展,最大限度地为返乡农民工创造就业、创业机会。

1、创新举措,为返乡农民工“铺路”。一是大力完善政策。制定了我县返乡农民工和城镇困难企业下岗职工新创业若干措施,着重在税收优惠、规费减免、降低成本等方面予以扶持。二是加强资金扶持。设立了专门窗口为农民工服务,全年计划放贷1500万元贴息贷款用于解决500名返乡创业人员的资金周转问题。三是开展帮扶活动。县就业部门积极开展了“一对一”帮扶活动,制定了培养百名小老板创业、千人再就业计划,切实解决返乡农民工的再就业问题。

2、树立典型,为返乡农民工“带路”。积极发挥返乡农民工思想较开放、眼界较开阔、具有一定经验头脑和资金的优势,鼓励和支持返乡农民工创业。一是培育生产大户。鼓励他们依托本地自然优势,兴建特色种养基地。目前,项山乡的新西兰种兔养殖基地、龙廷乡的土鸡养殖场、菖蒲乡的园艺育苗场及生态种养立体开发基地等基本成型。二是兴办二、三产业。如鲜果加工、服装加工等行业,其中留车镇刘秀霞、文峰乡王水长等人创办的一些毛织厂共带动本地返乡农民工就业200余人,效果显著,为返乡农民工创业、就业点亮了“启航灯”。

3、免费培训,让返乡农民工“上路”。一是积极开展了农用技术培训。县新农民培训学院着重加强了橘橙种植、土鸡(种兔)养殖等实用技术的培训。二是积极开展了企业定单培训。县就业局、各乡镇劳动保障事务所与县内协调合作,围绕企业用工需求,开展定单、定向、定点培训,提高农民工的技能水平。据统计,1-4月份,共培训返乡农民工1200余人次。

4、现场招聘,让返乡农民工“走路”。 为帮助返乡农民工拓宽再就业途径,积极引导农民工在家门口就业。通过举办招聘会等形式,鼓励本地企业和联系外地企业招聘返乡农民工,据统计,在年初的招聘会上,求职应聘登记的返乡农民工达1250人,供求双方达成意向的有820人,现场录用的有413人。

四、对返乡农民工就业工作的几点建议

1、搞好调查研究,摸清自身家底。一是要迅速建立台账。及时掌握农民工返乡动态信息。建立农民工返乡回流基础台账,加强动态监控和统计分析。二是要积极开展调研。认真组织开展全面调研,对返乡农民工情况进行摸底登记,掌握情况和趋势,了解数量和分布,以及各自的特长、想法、要求等基本情况,积极为他们解疑释惑,帮助他们解决一些实际困难和问题。三是做好引导服务。结合当地二、三产业发展、劳动力需求、农业生产特点等情况,提出对返乡农民工培训、再转移务工、创业的对策意见,为返乡农民工做好服务奠定基础。

2、完善平台建设,加强就业服务。一是坚持程序简化、服务周到的原则,进一步规范程序及收费行为,提高办事效率,为返乡农民工开通“绿色通道”。二是通过“就业直通车、送岗下村、召开专场招聘会”等形式,为返乡农民工提供免费就业服务;加强与劳务输入地区的联系和衔接,掌握劳务输入地区的用工数量、行业工种、工资待遇等需求情况,通过信息引导,促进返乡农民工根据市场需求有序外出务工。

3、加大培训力度,扩大就业空间。一是加强针对培训。要坚持市场需要什么就培训什么,农民工需要什么就培训什么的原则,整合人力资源开发、劳动就业、教育、扶贫等培训资源,加大财政投入力度,免费开展返乡农民工技能培训,重点围绕当前返乡农民工转岗就业需要开展新技能培训,围绕回乡创业开展创业培训,围绕新农村建设开展农村实用技术培训,提高培训针对性、实用性和实效性,帮助返乡农民工变“暂时失业”为“调整充电”,提升其就业、创业技能,增强其发展后劲。二是扩大就业空间。加大社会服务、公益性岗位开发力度,鼓励和支持本地企业吸纳返乡农民工就业;在县内基础设施等项目建设中,尽量满足返乡农民工就业,力争让返乡农民工“回县不回乡”,尽快在家门口再就业。

关于我县返乡农民工情况的调查报告 篇4

——县人大常委会农业和农村工作委员会

为全面了解掌握我县返乡农民工创业就业的基本情况,更好地推动创业就业工作。根据县人大常委会2009年工作安排,县人大常委会农工委于6—7月组织相关人员对全县返乡农民工创业就业情况进行了一次专题调研。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基本情况

1、我县返乡农民工创业就业现状

根据调查统计显示,受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自2008年下半年以来,截止2009年5月30日止我县返乡农民工人数达3369人,占全县输出总数的1/8,返乡的原因:有1317人受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企业停产、倒闭而返乡;有982人因企业裁员、收入水平下降而返乡;有503人因回家过春节或探亲而返乡;另有567人因用工合同到期或回家创业等原因而返乡。返乡农民工初中及以上文化程度2571人,其中,高中、中专712人,大专以上186人。年龄结构大多数都在26—50岁之间,原就业地主要分布在广东、福建、浙江、上海和省内。每月劳务收入一般为1200—1500元左右。返乡的农民工中,已实现就业创业的有2537人,其中:返乡自主创业405人,推荐就业302人,培训就业294人,自行就业549人,继续外出务工987人,还有837人存在再就业压力,主要集中在龙勾、上堡、横水、思顺等乡镇。根据就业创业意愿调查统计,龙勾、上堡等乡镇30%返乡农民工,有意在家从事农业生产或发展种植养殖业。返乡农民工的特点:从务工地点来看,珠三角、长三角等沿海地区返乡的多,省内地区返乡的少;从技能水平来看,普工返乡的多,技工返乡的少;从文化结构来看,初中及以下的返乡的多,高中及以上的返乡的少;从年龄结构来看,年龄大的返乡的多,年龄小的返乡的少;从输出形式来看,自发外出的返乡的多,组织输出的返乡的少。

2、对返乡农民工创业就业出台的政策和采取的措施

为应对目前的就业形势,县政府及有关部门实施五项工程推动返乡农民工就业创业。(1)培训提升工程:一是实施职业技能提升,培训552人;二是实施青年见习计划,提升实操能力;三是及时将返乡农民工纳入培训券发放范围,投入资金19.96万元。(2)创业扶持工程:一是政策扶持,根据上级文件精神,结合崇义实际相继出台三个文件,2008年12月24日由县政府办公室下发《关于认真做好返乡农民工就业服务工作的通知》(崇府办字[2008]167号)文件,2009年3月10日县政府《关于印发扶持返乡农民工和城镇困难企业下岗职工新创业的实施意见的通知》(崇府发[2009]11号)文件,2009年4月14日《崇义县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做好促进就业工作的通知>》(崇府字[2009]27号)文件。二是资金支持,为自主创业的返乡农民工提供5万元以内的担保贷款,并按规定享受财政贴息;为合伙办企业的返乡农民工提供20万元以内的贴息贷款;对企业新增岗位吸纳返乡农民工和下岗失业人员达到职工总数30%以上,并与其签订一年以上劳动合同的劳动密集型小企业(含再就业基地),可给予200万元以内的担保贷款。三是创业支持,成立创业服务中心;税费优惠,按规定享受全面税收和各项行政事业收费。四是场地支持,继续建设创业孵化基地,继续延伸免租廉租店面一条街;与中小企业局联合在古亭设立中小企业和返乡农民工创业园;把城北大市场建设成赣州西部最大的廉租大市场。(3)载体建设工程:一是稳定三支队伍,人力资源市场队伍,乡镇劳动保障事务所队伍,村级劳动保障协管员队伍。二是实施信息延伸,在32个重点村建设信息公开栏,在县有线电视台开辟用工信息专栏。三是加强两大平台建设,加强人力资源市场和劳动保障平台信息网络及相关设施建设。(4)资金保障工程:一是2009年投入100万元,用于返乡农民工和困难企业下岗失业人员的免费就业再就业培训(包括创业培训和技能提升培训);二是新增小额贷款担保基金100万元;三是设立100万元返乡农民工和下岗职工创业扶持基金,主要用于引导激励返乡农民工和下岗职工创业补助和贴息。(5)就业优质服务工程:一是倡导“以人为本、人本服务”的服务理念;二是实施一对一帮扶返乡创业的农民工,为其提供政策帮扶、技术帮扶、项目帮扶、资金帮扶等;三是实施三送活动,送岗位,送技能,送政策。四是实施岗位对接。

3、返乡农民工创业就业政策得到进一步落实

半年多来,县委、政府高度重视,相关部门积极工作,返乡农民工创业就业和上级扶持政策得到了进一步落实。3月份,在县城、过埠镇、扬眉镇召开返乡农民工专场就业招聘会3场,提供就业岗位2600多个,现场报名263人;截止3月份,开办各类培训等培训班10期,培训552人;3月份第二周开展政策宣传周活动,为965人提供了政策咨询,为324人提供就业服务,共发放宣传单16856张;到6月底小额贷款贴息81万元。通过与县内11家企业实施岗位对接,签订青年见习计划,帮助412人实现就地就近转移就业。如:红杉木业、华森公司等企业县内招收返乡农民工工人,并保证人平月工资在1000元以上。县农村信用社重点扶持了一批返乡创业的农民工,截止6月底,已发放由县就业局担保的贷款69笔,金额228万元,返乡农民工自行担保贴息贷款559笔,金额1039万元,减轻了返乡农民工创业负担。如:关田镇关田村钟声在外闯荡二十几年,办过服装厂、林场、挖过钨砂。去年年底,他回到家乡无事可做,恰逢县委、县政府出台了大力扶持茶叶产业发展的政策,于是他决定创办福江长飞生态茶场,租田300多亩种植茶叶;过埠镇朱小敏夫妇在广州市海珠区一家服装厂务工多年,公司效益不好,工厂倒闭,朱小敏夫妇也因此失业。今年年初,朱小敏夫妇俩决定回到家乡,自已创业。他们租用过埠街的店面,向信用社申请小额农贷2万元,自资6万余元,在过埠开了福乐家超市。税务部门积极开展返乡农民工税收优惠政策宣传,兑现税收优惠政策,到目前为止,受理了5户经就业局核定的返乡农民工创业税收优惠个体户。

二、返乡农民工创业就业存在的主要问题

目前,我县返乡农民工就业创业存在的问题,既有返乡农民工自身的原因,也有政府引导服务方面的问题。从自身方面:一是就业缺乏一技之长。统计数据显示,崇义经培训输出的农民工仅占10%,主要是崇义职专的学生和少数经过劳动保障部门进行技能培训的农民工。其余90%的农民工靠自发外出谋求职业,对技能培训不看重,也未参加过任何培训。由于知识素质和技能水平不高,文化水平低,很多技能型岗位就业无望,一旦失业,很难实现再就业。二是创业条件不充分。许多农民工有创业意愿和热情,但受资金、项目、自身能力及管理经验的限制,创业条件不成熟;如:创业返乡农民工普遍反映,尽管小额贷款很多,但创业融资仍然比较困难,因农民已在外打工多年,回乡后,贷款担保资产很少,致使贷款难。也有部分农民工具备创业条件,但受思想观念影响,开拓意识不强,缺乏创业勇气,瞻前顾后,空有想法不见行动,如:返乡农民工黄××在东莞合伙办企业,因金融危机的影响,导致企业关停,去年返乡后本想在县城办一家竹工艺厂,自已能够利用的资金有100多万元,但想来想去还是没有勇气,怕亏本。从政府职能部门作用发挥方面:一是培训职能分散。涉及农民教育培训的部门,包括人事劳动、农业、教育等多家单位。由于缺乏统一领导、协调组织的有效机制,难以形成强大的工作合力,宣传面不广,知晓率不高,培训效果不理想,在调查了解中,很多农民工不了解培训地点和时间,没有参加培训。二是乡镇劳动保障平台不够健全。虽然各乡镇已经按要求建设了劳动保障事务所,但人员变动频繁,作用不够明显。三是创业引导不到位。尽管成立了农民工创业培训指导服务中心,但其职能侧重于创业辅导培训、备案登记等方面,在解决创业资金项目、跟踪服务上还没有形成有效机制,致使农民工创业基本处于自主自发状态。四是有些培训机构对返乡农民工培训的实效性,针对性不够强。据反映,有些培训机构对技能培训没有严格要求,对返乡农民工培训认为是一种形式,没有达到返乡农民工培训的效果。

三、返乡农民工创业就业的建议

做好返乡农民工就业创业工作,应按照“鼓励创业,促进就业,以创业带动就业”的思路,双管齐下,多措并举,扎实推进。

(一)拓展劳动力市场。重点是加快信息化建设,架设劳动力市场供求之间的桥梁。应抽调专门力量,深入农村,扎实开展农村劳动力状况专项调查,全面掌握年龄结构、技能专长、就业需求等信息,建立健全农村劳动力信息库,实行分类管理。要充分发挥劳务输出部门职能优势,加强与本地用工单位、外地劳务输入地区的联系与合作,多渠道、多途径掌握各地用工情况,及时发布信息,不断拓宽就业渠道,积极开展宣传返乡农民工的有关政策,使农民工更好地创业就业。

(二)扎实开展技能培训。针对劳动力素质偏低和技能水平整体不高的状况,建议按照“眼前抓就业,长远抓培训”的思路开展培训工作。就当前而言,应结合返乡农民工意愿和需求,抓好分类培训。对技能水平不高、希望继续外出务工的,着重在提高技能水平上下功夫;对于具备创业条件、有志回乡创业的,抓好创业培训辅导,提高创业能力;对年龄偏大、不愿外出的,可开展农业实用技术培训,提高生产技能,增强创业能力。从长远讲,应整合农业、教育等部门培训资源和项目,以崇义职业中专为重点的技能培训基地,围绕钨产业、竹木加工业、种养业和食品加工业等优势产业,进一步加大返乡农民工的培训力度,推动更多的“技术型”农民工在崇义创业再就业,积极开发公益性岗位,安置失业返乡农民工就业,稳定增加农民收入。

(三)加大政策扶持。今年初,省、市、县各级针对返乡农民工创业,出台了一系列扶持政策。政府部门应加强政策宣传,抓好贯彻落实,充分调动农民工创业积极性。放宽信贷审批政策,为条件成熟、可行性高的项目提供信贷担保,解决农民工创业资金难题。同时,将返乡农民工创业项目与招商引资项目同等对待,在用地上给予优先、在税收上予以优惠,工商、卫生等部门应进一步强化服务意识,本着特事特办的原则,为创业农民工办理证照开设“绿色通道”,减免相关费用,全力促成项目早日建成投运。

村返乡农民工情况调查报告 篇5

秘网免费公文网

本文采用深入实地调查、与返乡农民工座谈、查阅有关资料等调查方法,对位于中西部地区,xx市xx乡xx寺村返乡农民工的情况进行了调查。调查显示,外出就业对农民的生存发展,起着不容忽视的作用,对近80%的农户有着决定性作用,但农民工在外务工期间大量存在合法权益受侵犯的问题,造成农民工外出打工的积极性受挫。

一、基本情况

xx位于省会郑州西南40公里处,总面积1001平方公里,辖13个乡镇、3个街道办事处,人口万。xx是全省26个加快城镇化进程重点县(市)、35个扩权县(市)和23个对外开放重点县(市)之

一。

xx历史悠久,文化灿烂。早在8000多年前,我们的祖先就在这片富饶的土地上生息繁衍,人文始祖轩辕黄帝在此出生,立宫建殿、建都定国,开创了华夏一统基业,缔造了华夏五千年文明历史。西汉高祖刘邦始置密县,迄今已有2000余年。境内名胜众多,风光秀美,轩辕丘古城寨城址、黄帝宫、郑公墓、汉墓锺华夏之灵,青屏山、神仙洞、香峪寺、桃花源毓溱洧之秀。轩辕丘古城寨址的发掘,被评为2000年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之一,2001年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文物重点保护单位,已被专家考证为黄帝古都轩辕丘。

xx资源丰富,物阜品优。矿产资源遍布全境,已探明矿藏有25种,煤炭、铝钒土、石灰石、硅石等储量大、品位高,为工业发展奠定了雄厚的物质基础,由此逐步形成了煤炭、耐材、造纸、建材四大支柱产业,超化镇是闻名国内外的耐火材料专业镇,大隗镇被誉为全国造

纸第一镇。农特产金银花、桑杈、大蒜、密香杏等品质优良,享誉海内外。

xx区位优越,环境优良。xx地处以郑州为中心的中原城市群隆起带和“郑州半小时经济圈”内,已纳入大郑州建设规划,交通网络四通八达,紧临京珠高速公路和郑州国际机场,郑少高速横贯东西,基础设施完备,电力、水资源充足,综合通信能力已跨入全国百强。城市建设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城市功能更加完备,人居环境更加和谐,一座现代化的中等城市正在崛起。

二、农民工提前返乡情况

xx乡xxx村位于xx市北部山区,面积9平方公里,距离县城10公里,是一个省级重点扶持的典型山区农业贫困村。2008年底,全村总人口256户,954人,耕地面积900亩,人均耕地 不足1 亩,常年以种植玉米、小麦为主,没有特色支柱产业,附近没有任何厂矿企业。外出务工人员300人,占总人口的34%,约占农村劳动力总数的51%,人均纯收

入750元,其中务工收入占农民人均纯收入的65%。举家外出务工的有10户,外出务工人员中,输入到乡外省内占25%,省外占75%;男性占80%,女性占20%; 16—25岁的占70%,25岁以上的占30%;初中及以下文化程度的占60%,高中文化程度的占25%,中专以上文化程度的占15%。输出务工地点主要集中在郑州、广东等地。目前,农民工返乡200人,有10对夫妻同时返乡,在返乡的农民工中有100人准备过完年继续出去打工,有50人准备就在xx附近打工,有15人准备在乡自主创业,有20人决定不出去打工在种地,剩余15人暂时不确定自己来年的计划。

三、农民工提前返乡原因

xx村外出务工人员返乡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部分在耐火材料企业打工的,由于上游钢铁企业受到铁矿石价格波动影响停产或者减产,造成耐火材料企业停产放假;二是部分企业经济效益差并停工停产、减员减薪,昂

贵的城市生活花费使部分农民工在务工地留不下来;三是临近年关,建筑行业疲软,建筑工地停工,少数技能偏低、年龄偏大的农民工 没有活干,自己又不能够胜任其他工种而被辞退;四是个别在外务工人员利用国家针对中小企业和个体工商户的优惠政策,决定返乡自主创业、自谋发展。

四、农民工返乡后存在的问题

xx村作为省级贫困村,位于山区,缺乏资源,主要是靠劳务输出支撑。从目前情况,xx村返乡农民工带来的影响还不大。一是春节临近大家主要集中在过年;二是大部分返乡农民工是领到工资返乡的,暂时手头宽裕,还不急于寻工作。

将来可能带来以下几方面的影响:一是影响社会稳定,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工厂倒闭、破产或企业裁员,外出务工的农民提前返乡,由于临近年关在本地难再找到工作,而青年农民工不懂耕作也不愿耕田,以至返乡后无所事事四处

农民工返乡子女入学情况调查报告 篇6

在目前中国经济社会结构深刻变革的背景下,农民工返乡子女群体规模并没有因~间的农民工“返乡潮”结束而缩小,相反正呈现持续性增长、常态化存在以及多样性转化的特征。在笔者看来,农民工返乡子女群体绝非短时期的存在,农民工返乡子女就学政策也不应该局限于应时性的政策目标。

笔者所在的“农民工返乡子女的文化冲突与社会支持系统构建研究”课题组,在调查了四川省的237位教师,走访观察数十位返乡子女的就学和生活情境,以及对7个孩子长达半年左右的深度追踪研究的基础上认为:在农民工子女教育政策系统中,应该通盘考虑返乡子女就学政策的价值定位和政策效能,并仔细分析政策背后潜藏的制度基础,特别是户籍制度的深层影响,尽力推动农民工返乡子女就学政策实现制度重构。

农民工子女从二元划分悄然转向三类结构

据国务院最新数据显示,截止到年底,我国农民工总量已达2.69亿人,其中外出的农民工1.66亿人。面对如此大规模的劳动力转移流动,社会结构、阶层、文化冲突与融合等重大问题都需要我们从全局角度深入思考。

笔者认为,首先,应该注意到近年来中东西部大范围跨省劳务输出趋势的变化。据全国妇联20发布的我国农村留守儿童、城乡流动儿童状况研究报告显示,目前全国流动儿童中县内跨乡流动的儿童占全部流动儿童的比例最高,跨省流动儿童比例位居第二。具体情况是,跨省流动儿童占全部流动儿童的30.11%,省内跨市占18.80%,市内跨县占12.83%,县内跨乡占38.25%。部分省份的流动儿童则是以省内流动为主,如山西、安徽、江西、河南、湖南、四川和贵州等省份,省内流动儿童比例占90%以上。

这一农民工子女“社会漂移”的新趋势,必然带来农民工返乡子女呈现多类型转化特征。其中,返乡再流动学生的持续增加即是这种“漂移”新趋势下的直接反映。“跨省流动——返乡——省域内流动”逐渐成为农民工子女“社会漂移”的重要模式。

其次,应该思考农民工“引返”抑或“促融”政策的价值选择及政策效能对农民工子女结构性变化的深刻影响。就整个农民工政策而言,是促进其更好的融入城市,还是引导其返乡创业?这是农民工整体政策的核心价值选择。从这些年的政策走向来看,“引返”抑或“促融”政策,似乎是一个两难困局,且摇摆不定。近年来,政策的天平似乎倾向于引导农民工返乡创业。在总体性、高密度返乡创业政策的引导下,农民工返乡创业已经成为一股潮流,农民工随返子女越来越多已经成为客观事实。

尽管农民工返乡创业的政策执行效果尚需客观评估,但有几点事实必须予以注意:第一,引导农民工返乡创业政策将会促使更多的农民工及其子女“走在返回家乡的路上”;第二,一旦“引返”政策执行效果不力,将很有可能让这些带着返乡创业愿望,但又耗不起的农民工再次选择外出社会漂移;第三,带有“返乡印记”的农民工子女的绝对数量持续增长已是客观事实,并且正在改变着农民工子女的整体结构。

在本课题组看来,传统的农民工子女二元划分(留守儿童和随迁子女)已经向农民工子女三类结构(留守儿童、随迁子女、返乡子女)悄然转变。

借此,笔者认为,面对农民工子女三类结构变化,政府需要进一步完善其顶层制度设计,充分考虑三类农民工子女在当前“社会漂移”中的类型转化以及带来的文化适应和制度障碍。

孤立政策不能解决“漂移”带来的综合社会问题

笔者认为,由“返乡潮”牵扯出来的返乡子女问题以及政策,其实是农民工子女的一个综合问题。它既是一个“他乡”与“故乡”文化冲突在农民工子女身上的直接体现,也是流动、留守以及正常农村孩子身份的一个关联性节点。在一定程度上,它仍是一种“漂移”所带来的综合社会问题,也绝非孤立政策所能解决的。

本课题组在长期的调研中发现,为数不少的返乡再流动子女往往在学校办学条件差、师资水平低、经费投入不足、校园安全存在隐患的民办学校就读;有幸进入公办学校的返乡再流动子女大部分无法进入优质资源校;即便进入公办学校,也存在着单独编班或者在座位上实行划块管理的情况。

总体而言,返乡再流动子女和大部分进城务工人员子女一样,在教育过程中受到的显性或隐性不公平待遇十分突出。所不同的是,这部分学生较之非返乡流动的孩子而言,在社会的漂移中经受着更为频繁且持续的文化冲突和适应。而农民工返乡子女的就学政策边界实际上并没有涵盖或者延伸到返乡再流动子女这一分化的群体中去。

从政策对象的精细化、政策边界清晰程度、政策网络成熟度等影响政策效能的诸多因素综合考量,返乡再流动子女的就学问题应该放置在返乡子女就学政策网络中加以优化。这也正如学者段从荣所言:“今天我们的城市化是只见劳动力,不见‘人’的城市化,是只见孤零零的个体,看不到家庭的城市化。”

所幸的是,目前,不少省份已在实质性推进削减户籍制度的深层制约。比如,四川省已对义务教育招生入学工作提出相应要求,全面实行单校划片或多校划片,切实保障农民工随迁子女平等接受义务教育的权利,所有义务教育公办校对随迁子女“开门”,稳步提高接收比例,避免将随迁子女限定在少数学校。

笔者建议,应该在遵循人口迁移、人口城市化的.内在规律的基础上,基于“儿童优先”的原则,进行流动儿童、留守儿童以及本课题重点关注的返乡子女的整体性的顶层制度设计。

努力消除就学中的户籍障碍或利益捆绑

从更为宏观的农民工政策系统来看,户籍制度仍将持续且深刻地影响着“引返”“促融”政策效能,继而导致为数不少的农民工子女在“留守”“流动”之外,将长期存在着“欲走还留”“且走且留”的社会漂移和持续的文化适应问题。

据3月国务院农民工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杨志明提供的数据显示,全国返乡创业的农民工已达200万人左右。各地政府也在返乡创业政策方面,大力宣传和努力推进。

从世界各国发展历史来看,现代化进程都伴随着大量的人口转移与流动,也一定会带来社会发展和城市管理的压力。但由于大多国家并不存在中国这样的城乡“二元结构”户籍管理体制,所以,国外户籍制度改革并没有造成户籍对人自由流动的阻隔以及身份等级的区隔。而我们的情况是:长期存在的城乡“二元结构”户籍管理体制使得诸多教育政策的执行效能受其掣肘,返乡子女就学政策也深受此制度影响。户籍制度将会与返乡子女的就学政策,乃至与整个农民工子女就学政策网络产生更为频繁的摩擦和冲突,影响着相关政策的执行效能。

发达国家大多是通过法律政策的创新和实践来形成对流动人口及其子女教育的制度化管理。美国自1966年推行至今的“流动学生教育计划”( Migrant Education Program,简称MEP)影响最大,成效显著。联邦政府的强力介入和干预、充裕的专项资金支持与完善的流动儿童登记制度挂钩所形成的激励机制值得借鉴。日本基于“住民基本情况网络登记制度”搭建自由的户籍迁徙制度,以此保障流动人口子女教育不分地域自由择校。欧盟以高效的管理协调机制,全面的社会融合政策来确保欧盟区域内成员国人口享有平等的受教育权等。另外,非政府组织参与应对流动人口子女教育方面也有大量的经验。

具体到返乡子女就学政策而言,笔者建议,首先需要加大异地高考(精品课)政策执行力度,解除就学中的户籍障碍或利益捆绑,最大程度地消除因升学原因造成的被迫返乡现象,最大程度地减少因升学原因造成的返乡子女亲情疏离。同时,针对返乡子女再次流动,特别是省域内的省内跨市、市内跨县、县内跨乡流动态势,我国政府应该切实加快推动户籍制度改革,逐渐剥离户籍上的利益捆绑,回归户籍的登记功能。

就学政策动力不足直接影响政策效能

纵观大多数省份,在农民工返乡子女就学政策的执行上,仅仅体现了政策的逐级传达和一般性的政策宣传。从更为基层的政策执行方式和推进思路来看,几乎没有超越上述政策主体所搭建的政策框架。可以说,农民工返乡子女就学政策动力不足直接影响着该政策的效能。

针对返乡子女就学政策目标执行表浅、执行动力不足等问题,笔者认为,在接下来的工作中,需着力加强该政策的执行动力系统,特别是对基层执行主体的激励和监督机制建设。

首先,需要清楚认识:农民工返乡子女的就学政策需要末端执行主体积极主动的行动,方可实现。如何防止基层政策执行者对于该政策的窄化理解,从而导致“返乡潮”后农民工返乡子女政策的沉寂和淡化?如何避免学校管理者的无区别甚至消极对待,调动学校各级管理者细致、有针对性且充满爱心的工作?这都需要对返乡子女群体的拓展及转换等情况在政策中有进一步的清晰界定和表达。

其次,要切实在国办发[]130号文件“将返乡农民工子女入学情况列入当地教育督导、评估的重要内容”精神的基础上,建立健全返乡子女就学质量公平的绩效考核指标,以此培育政策利益群体积极、多频的互动,推动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基层学校对返乡子女群体就学问题的切实关注,防止基层政策执行者对该政策窄化、静态的理解。同时,针对返乡子女与留守儿童和流动子女的转化特点,引导各级政策执行主体(特别是基层学校)整合、优化农民工子女的管理事务,以监督促激励,最终实现管理的针对性和科学性,以保证农民工返乡子女就学政策执行动力的持续提升。

总之,在充分认识到农民工子女返乡的持续性、常态性及转化性的基础上,推动基层教育行政部门及学校各级管理者的保障激励和监督机制建设,现在必须提到议事日程上来了,我们要在大的农民工子女教育政策系统中去思考返乡子女就学政策的问题指向、价值指向和发展趋向,提升农民工返乡子女就学政策的执行效能。

如何建立返乡子女支持系统

数量不小的返乡子女该如何平稳过渡、回归家乡,即便在再次成为留守儿童后,依然能够获得情感上的关爱和心智上的健康发展?

笔者建议,可以采取以下思路:

由当地政府牵头,建立农民工返乡子女信息登记采集制度。对于农民工返乡子女的具体数量、家庭背景、年龄、性别、返乡原因、回乡居住及生活状况进行详细登记。如有可能,建立以县为主的返乡子女基本情况网上登记制度。可以和留守儿童、流动子女登记制度联通,从而在信息采集方面做到心中有数。

对于返乡子女的不同类型进行区别对待。比如,对于成为留守儿童的农民工返乡子女,可以建立结对子帮扶机制,四川省眉山市青神县的“青神模式”就是一种有意义的探索。必须强调的是,各地既要有效地将返乡子女的就学等问题区别对待,同时,也要看到返乡子女向留守儿童和随迁子女以及正常家庭孩子的转换,在整体性农民工子女关爱网络的大战略下思考返乡子女的关爱系统。对于再次流动的返乡子女,要将其纳入流动子女就学政策的框架中去。

建立以政府为主导、学校为主体、家庭为依归、社区为依托的基层关爱网络和安全预警机制。比如,可以考虑返乡子女占一定比例以上的学校增设生活和心理辅导教师编制,专职从事此方面工作。可以在各村、社区建立农民工返乡子女互助关爱服务站。在该公共活动空间中,以书籍阅读、游戏、亲子网络联系小屋、“外面的世界”视窗等功能分区构建返乡子女、留守儿童、普通孩子的公共交流空间。同时,针对返乡子女的个人安全等问题,在关爱网络搭建的同时,也应在信息采集系统的配合下,建立返乡子女个人安全监护人责任制度,并以此构建安全预警网络。

我国农民工返乡创业调查报告 篇7

一、农民工返乡创业的基本状况

1. 农民工返乡创业较为普遍,返乡创业人数超千万。

调查显示,在受访农户中,共有2142人在外打工,有375人选择打工返乡,有95人选择返乡创业。可见,农民工总体创业率为4.43%,返乡创业率为25.3%.如果按照全国2.42亿农民工计算,全国返乡创业的农民工数量达到1072.1万人。可见,农民工返乡创业已经成为当前农村地区的一个普遍现象,农民从打工到返乡,从就业到创业的转变过程正趋于常态化。这从另一个方面也凸显了当前农民非农就业的新趋向和新特点,同时也预示着未来农民工返乡创业问题将越来越突出,必须引起相关部门的高度重视。

2. 农民工返乡创业区域差异较为突出,西部地区创业率最高。

农民工返乡创业呈现较为明显的区域差异。从总体创业率来看,西部地区的总体创业率最高,达到7.0%;中部地区其次,为5.2%;东部地区最低,仅为1.0%。再从返乡创业率来看,同样是西部地区最高,超过了返乡人数的1/3,达到35.4%;中部地区的返乡创业率也接近1/4的水平,达到了24.2%;东部地区相对较低,仅为11.3%。也就是说,无论是总体创业率还是返乡创业率,西部地区都居于各地区之首,东部地区最低。通常而言,东部地区经济较为发达,创业条件相对较好,但返乡创业状况却并不突出。在实地调查中我们了解到,造成这一反差的原因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东部地区返乡农民就业机会较多,农民往往选择就业而不是创业,西部地区就业困难,农民更多选择个体经营的方式创业;二是农民的支付能力有限,在东部等经济发达地区的农民创业成本太高,农民难以承受,反而西部地区经济发展水平低,农民的创业成本也低。由于西部地区农民工返乡创业现象的普遍性,国家未来应重点关注西部地区的农民工返乡创业问题。

3. 创业是农民工返乡后的重要选择,本地就业仍占据主导地位。

调查显示,在打工返乡的375个有效样本当中,选择返乡就业的农民工数量最多,达到203人,占比超过有效样本总数的一半以上,达到54.2%;选择返乡创业的农民工数量相对较少,有95人,占比略高于有效样本的1/4,为25.3%。选择就业或者创业以外的农民工数量并不太多,只有77人,占比为20.5%。由此可见,现阶段农民工返乡之后最为重要的出路仍以本地就业为主,创业是农民工返乡后的第二选择。从相对比重来看,农民工返乡就业创业比为2.14。也就是说,每2.14个农民工返乡就业的同时,就有1个农民工返乡创业,这从侧面反映出当前农民工返乡创业的规模在不断扩大,并日益成为农民工返乡后最为重要的选择之一。

4. 农民返乡创业较为多元,建筑业是农民工创业首选。

调查数据显示,返乡创业农户中选择建筑业的农民工数量最多,占比超过有效样本的两成,达到21.2%;其次为运输业,占比约为15.4%;创业行业为制造业、养殖业的占比相当,均为13.5%。从事零售业的相对较少,占比仅为9.6%。其中,建筑业、运输业的资金投入需求不高,技术要求较低,对于农民来说风险相对较小,也成为农民返乡创业的首选。餐饮、零售、制造业等都需要相对较多的资金投入,难度较大,且农村地区消费需求较小,收益相对受到约束。养殖业对农民的农业科技水平要求较高,进入门槛也非常高,普通农民进入这一行业的难度很大。总体来看,农民工返乡创业的行业较为多元,差异性并不太大,选择建筑业、运输业创业的农民工数量相对较多。

5. 农民返乡创业资金以亲戚朋友借款居多,银行贷款极少。

调查显示,农民工返乡创业的资金来源主要是靠自己的积蓄和向亲戚朋友借,分别为22例和24例,占的比重分别为38.6%和42.1%,两项合计80.7%,而向银行贷款的人只占到总数的10.5%。也就是说,只有一成的农民能够得到贷款。由此可见返乡创业得到银行贷款支持的人数很少,大多都是靠原有的打工储蓄或者向亲戚朋友借款,资金来源较为狭窄。由于缺少金融机构的支持,农民工返乡创业的总体投入力度受到较大限制,不利于农民工创业活动的展开。

二、返乡创业难度与成效

1. 超过2/3的创业农民工认为返乡创业比在外打工更难。

在返乡创业的62个有效农民工样本中,当问及“与在外打工相比,返乡创业的难度是否更大?”这一问题时,有14位农民工认为相比外出务工,返乡创业要“难很多”,其占比超过有效样本总数的两成,达到22.6%;有28位农民工认为返乡创业“难一些”,占比超过有效样本总数的四成,达到45.2%;认为返乡创业与外出打工“差不多”的农户有13人,占比为20.9%;认为返乡创业比外出打工“容易一些”的农民数量较少,只有7人,占比为11.3%;认为返乡创业比外出打工“容易很多”的农民为0。通过上述分析不难发现,有高达67.7%的创业农民工认为返乡创业比在外打工更难,只有11.3%的创业农民工认为返乡创业比在外打工更容易。总体来看,超过2/3的创业农民工认为返乡创业难度比较大。

2. 农民认为返乡创业要远远难于就业。

通过与外出打工情况的比较,可以对返乡创业和返乡就业的相对难易情况进行分析。数据显示,与外出打工相比,农民工认为返乡创业和返乡就业更为艰难的农民比重分别为67.8%和37.3%,返乡创业的比重超过返乡就业比重一倍以上,也就是说,受访者认为农民工返乡创业要比返乡就业更难;认为返乡创业和返乡就业比外出打工更容易的农民比重分别为11.3%和41.3%,返乡就业的比重超过返乡创业的比重2倍以上,同样说明受访者倾向于认为农民工返乡创业比返乡就业更为艰难。总体上来看,从返乡创业和返乡就业的相对难易程度来看,农民认为创业难度要远远大于就业难度。

3. 逾七成返乡创业农民工对其创业经济收益不满意。

在返乡创业的62个有效农民工样本中,当问及“与外出打工相比,您对您创业的经济效益是否满意”这一问题时,只有2人认为“好很多”,占比仅为3.2%;有14人认为返乡创业比在外打工效益要好一些,占比超过有效样本总数的两成,达到22.6%;有18人认为返乡创业与外出打工的经济效益差不多,占比接近有效样本的三成,达到29.0%;认为返乡创业效益不如外出打工的农民工很多,达到22人,占比达到了35.5%;还有9.7%的创业农民工认为返乡创业收入要远远低于在外打工。总体上看,只有1/4的创业农民工认为返乡创业的经济效益要好于在外打工,而有45.2%的创业农民工则认为返乡创业的经济效益要低于在外打工。由此来看,逾七成返乡创业农民工对其创业经济收益不满意,这从另一方面也凸显了当前农民工返乡创业的难度。

4. 返乡创业的经济效益相对差异更大,突显创业的风险特征。

通过与外出打工情况的比较,可以对返乡创业和返乡就业的相对经济收益情况进行分析。数据显示,与外出打工相比,农民工认为返乡创业和返乡就业经济效益更好的农民比重分别为25.8%和10.3%,返乡创业的比重超过返乡就业比重1.5倍以上,也就是说,受访者认为农民工返乡创业要比返乡就业经济效益更好;认为返乡创业和返乡就业比外出打工效益更差的农民比重分别为45.2%和41.2%,返乡就业的比重超过返乡创业的比重略高。可见,返乡创业农民工认为效益更好或者更差的农民比重都要高于返乡就业,返乡创业的风险收益特征更为明显。但总体而言,返乡创业的效益是要优于返乡就业的。

5. 超过三成农民工创业成功,约一成五农民工创业失败。

在返乡创业的116个有效农民工样本中,当问及“您认为您返乡创业是否成功”这一问题时,有37人认为自己创业成功,占比略高于有效样本总数的三成,达到32.2%;有18人认为创业没有成功,占比为15.7%;认为创业“有些起色”的创业农民工有12人,占比为10.4%;还有48位返乡创业农民工表示“说不清”,占比超过有效样本的四成,达到41.7%。总体上看,当前农民工返乡创业的成功率超过三成,超过四成农民工对创业状况不置可否,创业失败率并不太高。

三、创业政策反响与效果

1. 农民工获得创业政策扶持比重不高,东部地区最低。

根据101个有效样本数据,当问及“您返乡创业,当地政府是否有政策支持”时,有21人给出了肯定的答案,占比为20.8%;有80人表示没有得到过政策支持,占比为79.2%。也就是说,每5个人当中只有1个人得到过创业政策的扶持。农民获得政策扶持的比重相对较低。同时,不同区域的农民工获得政府创业政策扶持的比重存在较大差异。其中,东部地区为13.0%,中部地区为14.6%,西部地区为36.7%。由此可见,西部地区对农民工返乡创业的扶持力度最大,东部地区相对较最低。

2. 1/4强返乡农民工知晓创业优惠政策。

根据186个有效返乡农民工样本,当问及“您是否听说过支持农民工返乡创业的优惠政策?”,只有48人表示听说过,占比略高于有效样本的1/4,达到26.5%;有138人表示没有听说过有创业优惠政策,占比达到了73.5%。也就是说,每4个人当中只有1人听说过创业优惠政策,农民对创业优惠政策的知晓度处于较低水平,明显不利于发挥创业优惠政策的应有效果。

3. 农民工返乡创业优惠贷款申请率较低,成功率更低。

根据141个有效返乡农民工样本,当问及“您有没有申请过返乡创业优惠贷款?”,只有17人表示申请过,占比略高于有效样本的一成,达到12.1%;有124人表示没有申请过,占比高达87.9%。也就是说,每10个返乡农民工中只有1个人申请过创业优惠贷款,贷款申请率处于极低水平。在申请过优惠贷款的128个有效返乡农民工样本,当问及“您有没有获批过创业优惠贷款?”,只有36人表示获批过,占比不足有效样本的三成,为28.1%;有92人表示没有获批过,占比高达71.9%。也就是说,每10个申请者中能够获批贷款的比重不足三成,贷款获批率并不高。

四、基本结论

基于对全国246个村庄3690户农民的返乡创业状况调查,课题组得出以下结论:

第一,调查显示,目前全国返乡创业农民工已突破千万,创业已经成为返乡农民工仅次于本地就业的重要选择,农民工返乡创业呈现常态化发展趋势。从区域上来看,西部地区农民工返乡创业现象最为明显,其次是中部地区,再者是东部地区。在行业选择上总体较为多元,其中建筑业是农民工返乡创业的首选,其次是运输业。调查同时显示,超过八成的农民工返乡创业资金来源于自己的积蓄和向亲戚朋友的借款,而向银行贷款的比重仅略高于一成,农民工返乡创业资金较为单一。

第二,调查显示,超过2/3的创业农民工认为返乡创业比在外打工更难;只有1/4的创业农民工认为返乡创业的经济效益要好于在外打工,有四成五的创业农民工认为返乡创业经济效益不高;与返乡就业相比,农民工返乡创业的收入差异显著提高,表明返乡创业的风险收益特征更加明显。在调查中课题组发现,目前有超过三成的农民工返乡创业获得成功,约有一成五的农民工表示创业失败。

第三,调查显示,只有略高于二成的农民在返乡创业过程中得到过当地政府的政策支持,农民工获得创业政策扶持的水平较低,其中尤以东部地区最为突出。在受访的返乡农民工中,只有约1/4的返乡农民工知晓创业优惠政策,只有约1/10的返乡农民工真正申请过创业优惠贷款,其中最终获批的返乡农民工仅占三成。总体来看,返乡农民工获得政府创业优惠政策扶持的比例很少,政府的政策扶持力度明显不足。

综合以上研究,现阶段我国农民工返乡创业趋势正处于不断扩大的阶段,农民工返乡创业的人数越来越多,但与此同时,农民工返乡创业也存在创业收益少、创业风险大、创业资金来源单一、政府政策扶持不到位等一系列问题。面对未来农民工返乡创业的常态化趋势,政府部门应当针对以上问题出台有针对性的政策措施,逐步形成覆盖全社会的公共创业服务体系,为农民工返乡创业提供足够的政策支持。

参考文献

[1]瘐德昌,王化信,外出农民回乡创业的理论与实践.中国农业出版社1999年版.

[2]张茂林.民工潮“逆潮回归”现象的理论思考.经济研究.1996年第7期.

[3]林斐.对安徽省百名“打工”农民回乡创办企业的问卷调查及分析.中国农村经济.2002年第2期.

[4]程春庭.重视“返乡创业”增强县域经济整体发展能.中国农村经济.2001年第4期.

[5]刘光明,宋洪远.外出劳动力回乡创业:特征、动因及其影响—对安徽、四川两省四县71位回乡创业者的案例分析.中国农村经济.2002年第3期.

[6]王西玉.崔传义.赵阳.打工与回乡:就业转变和农村发展—关于部分进城民工回乡创业的研究.管理世界.2003年第7期.

[7]林斐:对90年代回流农村劳动力创业行为的实证研究.人口与经济.2004年第2期.

[8]韩俊.崔传义.我国农民工回乡创业面临的困难及对策.经济纵横.2008年第11期.

[9]农民工回乡创业问题研究课题组.农民工回乡创业现状的调查与政策建议.人民日报2009年2月5日.

寿县返乡农民工就业意向调查 篇8

关键词:农民工;就业意向;调查;期望;寿县

中图分类号 F8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7731(2015)21-16-02

寿县作为安徽省农业大县,拥有农业人口122.2万,占全县总人口的88.1%。近年来,寿县农民生活水平稳步提升,2014年全县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1 571元,同比增长10.7%,作为农民收入的重要组成部分——外出务工收入呈现逐年上涨态势。寿县是农民工流出大县,外出打工的农民工数量庞大,每年春节返乡,相当数量的农民工面临重新就业的选择。为了解当前返乡农民工就业意向,寿县农委联合寿县调查队深入农民工监测调查点开展实地调研。总体看,当前农民工外出就业形势相对稳定,外出打工数量保持平稳,就业地点多为江浙沪(以上海居多),就业仍以制造业和建筑业为主,年后基本都继续外出打工(绝大多数愿意回到原单位继续工作)。

1 调查点农民工基本情况

据农民工监测调查近两年的调查数据显示:2013年,监测调查的8个乡镇80户农村居民中就业劳动力204人,从外出人员流向构成来看,全年有外出从业人员共计57人,其中外出流向省内7人,流向省外50人;从外出从事行业来看,从事二产29人(其中制造业19人),三产28人(其中批发零售业10人,交通运输业7人,住宿餐饮业3人);外出人员月平均收入2 924元。2014年就业劳动力206人,全年有外出从业人员共计57人,其中外出流向省内12人,流向省外45人;从事一产1人,二产25人(其中制造业19人),三产31人(其中批发零售业10人,交通运输业7人,住宿餐饮业7人);外出人员月平均收入3 214元。

2 调查村返乡农民工情况

此次选取农民工监测调查点中的安丰镇观音村和茶庵镇精神村,实地了解当前调研村的农民外出务工形势,准确把握返乡农民工的就业意向。

安丰镇观音村耕地面积520hm2,全村总人口6 305人,其中男性占比55%,2014年外出务工人员约4 200人,举家外出约2 800人,外出从业地点以江浙沪为主,进厂、工地等打工和自谋职业人数各占1/2,进厂、工地等打工月工资基本在3 000元以上,自谋职业月工资在5 000元以上;茶庵镇精神村总人口4 092人,2014年外出务工人员约1 000人,近几年外出人员基本稳定外出从业地点多为上海,占90%以上,从事行业中进工厂、工地打工及餐饮运输服务业占绝大多数,多以体力劳动为主,月工资标准在3 000元以上。通过与返乡农民工、村干部的交谈了解,当前返乡农民工就业呈现如下特点:

2.1 除举家外出人员外,外出务工人员每年会短暂返乡 据调查,当前外出务工农民工可分为2类:季节性外出和长期性外出。季节性外出即为农忙时种地农闲时外出务工,这类农民工外出打工周期多为5~6个月,农忙时节返乡;长期性外出即为全年在外务工,这类农民工基本在过年过节返乡,返乡周期多为7~15d,家中土地交由老人或亲朋耕种,除过年过节、家中有临时性事务外,基本很少返乡。据对2个村的调查了解,除举家外出人员外,绝大多数外出务工人员每年都会在过年期间短暂返乡。

2.2 外出务工人数稳定,在外打工年限基本在2a以上 2个村当前外出务工人数稳定,近几年变化不大,年龄适宜且常年外出务工人员基本还是选择外出务工,而常年以种植业为主的农民大多也不会外出就业,每年返乡后不继续外出打工的情况基本没有。据观音村村支书介绍,该村当前外出务工者多为常年在外打工,在外打工年限多在2a以上,经过多年在外已有务工、赚钱打工经验。家中耕地面积有限,种地收入不及外出打工收入,因此每年返乡后不继续外出打工人数占比不足1%,较少不继续外出打工者多为年龄、健康状况、子女上学等影响不适宜外出,返乡后多为留守看家,耕种土地,照料子女。

2.3 返乡农民工绝大多数愿意回到原工作单位 针对季节性外出务工者,由于春节后又到了一年的农忙季节,大多还继续留在家中务农,等到农闲时节外出谋生。而针对长期性外出务工者,大多数农民工表示愿意回到原单位,因为对原来工作较熟悉,可避免重新上岗培训、重新从试用期干起工资较低现象发生。

2.4 农民工外出就业多为亲朋带动,裙带性明显 据对2个村的调查,当前80%外出从业人员工作岗位都是由亲朋介绍,且在建筑业、制造业尤为突出。特别是针对季节性外出务工者,因为是短期务工,在行业选择上以建筑工地小工居多,有一技之长的多从事技术工作。他们往往都是以亲朋好友带动进入建筑工地,工资按天计算,返乡时一并结清。

2.5 农民工从事行业以建筑、制造、交通运输业居多 由于当前外出务工者大多文化素质不高,以初中居多,因此在从事职业上大多以技术含量较低、从事体力劳动为主,主要为建筑工地、小微制造企业、交通运输业居多,少数从事住宿餐饮业和批发零售业,从事电商物流等新兴就业领域的人数仍然较少。而在就业地点上多为江浙沪,由于东部沿海地区经济发达,就业岗位多,工资水平相对较高,对外出务工人员具有较大的吸引力。

2.6 外出务工工资水平有所上涨,农民工期望涨薪 据农民工监测数据显示:2014年外出农民工月平均收入3 214元,同比上涨9.9%。据调研了解,当前各行业工资水平均呈逐年上涨态势,以从事较多的建筑行业为例,5a前建筑队以从事搬转、上灰、工地杂货等体力劳动为主的小工每天工资在60~80元,2015年基本都在100元以上,月平均收入在3 000元以上,带有技术含量的大工月平均收入在4 000元左右,工资水平明显上涨。针对短期工来说,在管吃住的情况下,当前的工资标准他们基本满意,同时他们也表示当前以体力劳动为主的工作工资水平上涨空间已不大;而针对长期在外务工的农民工来说,大多认为工资没有达标,对涨薪的期望值较高,受物价上涨因素影响,农民工除了日常开销和负担子女教育费用外所剩无几。

2.7 多数农民工认为今后找工作不容易 通过交谈了解主要原因有几个方面:(1)受文化素质不高,年龄因素影响,工作选择面较窄,特别是短期外出务工人员,还受到工作时间的限制,找工作就更不容易;(2)由于就业信息不通畅,了解的工作岗位不多,对满足自身条件,工资高的岗位不知晓,往往只能靠亲朋带动,而亲朋带动岗位相对较少且单一。据了解2村中通过自主应聘谋职的比例很少,往往在应聘过程中都会遇到工资高的不满足条件,满足条件的工资达不到预期标准的窘境。

3 农民工外出打工的几点期望

3.1 期望政府相关部门和第三方服务机构提供更多就业信息 返乡农民工外出打工面临的主要难题是找工作难,由于农民工外出具有较强的裙带性,择业选择面较少。通过调查数据显示,当前多数农村劳动力转移是通过亲戚朋友、熟人介绍或引导而实现,通过政府或社会中介服务机构组织的人数相对不足。外出务工方式主要是依靠亲朋带动的传帮带,而不是通过政府相关部门和正规的第三方服务机构获得就业机会,绝大部分人就业存在一定的盲目性。因此期望政府劳动部门组织如“春风行动”等类似的招聘活动,提供更多的就业信息。

3.2 期望政府部门、企业和职业技校加大职业技能培训力度 据调查了解,每年政府和企业都会组织相关的职业技能培训,但由于周期短往往质量难以保证;而受资金、工作时间影响,依据职业特点的专门技能培训相对较少,不少农民工表示应将职业技能培训与就业挂钩。建议政府、职业技校能与企业做好对接,充分了解当前企业紧缺的技术型人才,做到职业技能培训有的放矢,训则有效,同时强化技术工定向签约、职业对口推荐制度,解决当前农民工找工作难、企业招工难的问题。

上一篇:小二班家长开放日安全预案下一篇:音乐会活动总结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