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一上生物复习资料

2025-02-22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初一上生物复习资料(通用10篇)

初一上生物复习资料 篇1

生物多样性(3点):物种多样性,遗传多样性,生态系统多样性。生物特征:(4点):生长,发育,繁殖,新陈代谢。环境因素(2点):生物因素,非生物因素。

植物细胞(4项):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动物细胞(3项):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

植物组织(4项):保护组织,营养组织,分身组织,输导组织。动物组织(4项):上皮组织,结缔组织,肌肉组织,神经组织。人的结构层次(5项):细胞,组织,器官,系统,人体。植物的结构层次(4项):细胞,组织,器官,系统。叶片结构(3点):表皮,叶肉,叶脉。主要的无机盐(3个):氮,磷,钾。根吸收水分和无机盐的主要部位:成熟区。导管的作用:自下而上,吸收水和无机盐。筛管的作用:自上而上,运输有机物。双子叶种子的结构(2点):子叶,胚。单子叶种子的结构(3点):子叶,胚,胚乳。营养器官(3个):根,茎,叶。生殖器官(3个):花,果实,种子。花的主要结构(2个):雄蕾,雌蕾。

胚珠发育成种子,子房发育成果实,子房壁发育成果皮。

种子萌发的自身条件(2条):完整的胚,有足够的营养储备(不处于休眠状态)

初一上生物复习资料 篇2

一、利用教材中的辅助资料导入新课

教材中有许多辅助资料是紧扣教材较为简单而且和生活联系较紧的小问题, 这类资料可以引起学生头脑中知识的冲突, 点燃学生思维的火花,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进而导入新课。例如:讲到“组成生物体的化学元素”时, 引用教材中的小问题“生活在沙漠中的仙人掌和海洋中的鲸组成它们的化学元素是否相同?各种化学元素在这两种生物体内的含量有没有差别?”导入新课, 这个问题把两种差别很大的生物放在一起比较, 引起学生极大的学习兴趣和好奇心。

二、利用教材中的辅助资料突破教学重难点

有些教材资料是专门为学生理解重点、解决难点和培养探究思维能力而设计的, 教师如果在讲新授课时巧妙利用, 可以降低知识的难度、梯度, 开拓学生的思维。例如, 讲“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时, 可利用教材中的问题“为什么选择35S和32P这两种同位素分别对蛋白质和DNA作标记?用14C和18O等同位素可行吗?”及下面的小资料“在T2噬菌体的化学组成中60%是蛋白质, 40%是DNA。对蛋白质和DNA的进一步分析表明:硫仅存在于蛋白质分子中, 99%的磷都存在于DNA分子中”。这个小问题的思考和小资料阐述就进一步证明了DNA是噬菌体的遗传物质而蛋白质不是, 使抽象的问题具体化, 很容易度过遗传物质是DNA而不是蛋白质这一难点。

三、利用教材中的辅助资料培养学生发现、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过程中要想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必须让学生把握解决问题的规律和思维方法,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小栏目在这方面可以起到“授渔”的作用。如:为什么人体选择脂肪而不选择糖元作为贮存能量的主要物质呢?这本来是一个很复杂的问题。教材中的小资料“脂肪和糖元氧化释能比较”又为教师找到了解决这个问题的捷径, 在教师的引导下, 学生对小资料进行分析, 发现尽管脂肪和糖元都能贮存能量, 但由于1g脂肪所在体内储存所占的体积是1g糖元所占体积的1/5, 而1g脂肪释放的能量 (约38.91KJ/g) 比1g糖元 (约1 7.1 5KJ/g) 大1倍多, 然后再结合生物进化的知识展开讨论, 学生很容易就明白了其中的道理。引导学生探究:两者都是由C、H、O组成, 为什么在能量的释放上差异这么大?教师写出脂肪的分子式, 比较C、H、O的个数比, 再引导学生分析有氧呼吸全过程中每一步能量的释放差异, 能量产生的多少主要取决于[H]与氧结合释放的能量。学生就会明白有机物中H的个数比越大分解过程中产生的[H]越多, [H]与氧结合释放的能量越多。这样让学生自己参与知识的形成过程, 并最终得出结论, 既让学生体验到学习的乐趣, 尝到求知的甜头, 同时也培养了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利用教材中的辅助资料加强理论与生产生活间的联系

蛋白质代谢时, 氨基酸通过氨基转换作用生成新的氨基酸必须有转氨酶的参与。什么是转氨酶, 教材中没有详细介绍, 但教材小资料介绍了GPT (谷丙转氨酶) , 教师指导学生学习该小资料, 学生了解谷丙转氨酶的作用以及该酶在人体血液中含量作为诊断是否患肝炎等疾病的一项重要指标, 这样不仅对学生进行卫生健康教育, 同时也有利于学生对教材基础知识的理解。

五、利用辅助资料培养学生实验创新能力

发展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 提高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是新课程的基本理念。教师利用小资料, 可以引导学生分析、设计生物实验, 这对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有很大帮助。如“植物的矿质营养”一节中提供小资料是“科学家用42K证明矿质元素在植物体内运输途径的实验”, 仔细阅读后, 教师指导学生分析问题:本实验运用了什么技术手段?此技术手段在教材哪些内容出现过?你认为此项技术还可以用于哪些方面的研究?这里学生很快会联想到美国科学家鲁宾和卡门采用同位素标记法研究光合作用释放出的氧到底是来自H2O中的氧, 还是来自CO2中的氧的实验;按照科学家们的思路, 请同学们设计一个实验证明:有机物是通过植物体的哪个部分运输的?再联系到实验设计证明DNA是遗传物质时, 为什么要选择标记35S和32P两种元素?从T2噬菌体的化学成分及含量小资料就得到答案。

当然, 在利用小资料时要处理好教材主体部分与小资料的关系, 小资料与教材主体部分是有机的整体, 教师只有紧紧围绕教学目标, 根据教学实际需要, 适时适度地运用小资料, 才能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 才有利于学生主动参与学习, 获取知识, 培养能力。

摘要:倡导探究性学习, 这就需要教师合理整合教材资源, 创设探究环境, 尤其是教材中各种辅助小资料。要利用教材中的辅助资料导入新课, 突破教学重难点, 培养学生发现、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加强理论与生产生活联系, 培养学生实验创新能力。

初一英语复习课教学案例及反思 篇3

关键词:初一英语;复习课;教学案例;教学反思

中图分类号:G633.4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5)12-004-01

一、案例描述

T: Boys and girls, I’m sorry it’s so hot today. I know you don’t like to have an English class, right?(我满有把握且十分同情地说)

Ss: Yes. (学生一起大声说,也不知老师的葫芦里卖什么药)

T: OK! Boys and girls, today I won’t give you a lesson. We will have a competition to see which group is the best.

Ss: Oh, yeah! (学生异口同声地说,开始有点兴奋)

T: Boys and girls, do you want to be actors/actresses if it is possible?

Ss: Of course! It’s great to be an actor.(学生来劲了)

T: OK!Today I will give each of you a chance to be an actor/actress.But you must try your best to be a good actor or actress. I’m sure you can make it . (老师期许的目光无疑为学生增添了动力,他们一个个摩拳擦掌﹑信心百倍。)

Ss: No problem! We want to have a try. (学生异口同声地说,并表现出万分欣喜。他们可能真的以为老师不上课只演戏了。)

T:(为使人人听懂我用汉语说) 同学们,你们知道吗?要想成为一个称职的好演员,必须要有十分的敬业精神。今天咱们就近水楼台先得月,演一场顽强战斗在高温下师生们的戏。

Ss:It’s too easy.

Ss:As easy as ABC. (大部分学生已经热情高涨,迫不及待)

接下来我开始分配任务:我给每组(我班六人一个学习小组)布置分配了所谓的台词(内容:讲解两大项练习题)。要求他们先进行彩排,以免出现错误。如果有不懂的问题可小组讨论解决,倘若答案还不肯定的话可以向老师请教。

竞赛原则:

1.讲解不能只说答案,必须尽可能分析原由;

2.错一题,将被扣一分;

3. 一个小组表演时,其他小组当好群众演员给与配合;

4. 必须人人参与才能得满分(六分);

5.第一个表演的小组可额外加五分。(目的为了提高彩排效率,节省时间)重奖之下,必有勇夫,果然五分钟后第二小组(基础相对较好)登场了。他们每人轮流讲两道题(5人),有答案也有解题原由分析,另一人则在黑板上写答案,并不停地提示单词不会写的同学请看黑板,俨然一副严师样子,让我万分窃喜。

(第二小组出色完成任务)

T:第二小组怎么样?给个评分吧。

Ss:Wonderful!Six points!( 大部分同学观点一致)

S1:Five points!(后排一个男生认真严肃地说)

T:Why?(我也满腹狐疑)

S1:Because Miss Tang spoke in a low voice and we couldn’t hear clearly in the back row.(他振振有词,有理有据。)

T:Oh, yes! You’re a very careful boy. Next time we will pay attention to this. Do you agree?(我小心翼翼地和他商量)

S1:Well, that’s OK.(他还表现挺有一点大度风范)

接下来的表演可谓精彩纷呈,发言声音比平时高了,字写得更加端正了,就连平时从不举手的Miss Li也勇敢地站起来不折不扣地完成了自己的任务。我毫不吝啬地大肆表扬了她(尽管我知道同伴帮了她很多)。从来都三心二意的Mr Gan竟然也能安心修改答案,认真听讲,生怕给自己的小组丢分。英语最薄弱的钱同学居然也上台发言了!虽然有些读音错误,还有点急急巴巴,但是我带头为其鼓掌,全班同学也跟着使劲鼓掌,向他表示祝贺。他也很激动,害羞地却又很流利地说一句“Thank you.”看着满头大汗的学生早已忘记难耐的酷暑,如此投入到表演和学习中,我心中有着说不出的感动。不知不觉下課铃声响了,最后一小组还没登台,十分沮丧。我连忙承诺下节课一定让他们表演,他们这才让我宣布下课。课后,我和一些同学交流,发现这样一节课让学生体验多多:“当演员也不容易,我就几句台词一紧张差点忘了。”这是一个薄弱学生为了解释答题原由在努力不已呀!“为了表演,我都忘了炎热了”。这是一个学习投入者的肺腑之言。“只要我努力,我也能完成自己的任务,演好自己的角色。”这是一个经常作业拖拉者顿悟的心声呀!

二、教学反思

1. 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如果教师不想方设法使学生产生情绪高昂和智力振奋的内心状态,就急于传授知识,那么这种知识只能使人产生冷漠的态度,而不动感情的脑力劳动就会给人带来疲倦”。对于学生一开始的抵触情绪,我没有责骂而是表示同情,并及时调整教学方案,重新唤起了学生的兴趣和信心,为本节课顺利完成打好了前提。

2. 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指出:“学习的最好动力就是对学习材料产生兴趣”(布鲁纳,1989)。现代心理学研究表明,兴趣能引起学生的求知欲,而求知欲可以打破原有的心理平衡,促进心理活动的加速。兴趣是学习最好的老师,培养学习兴趣也是教师责无旁贷的任务。本节课学生由反感排斥---欣然接受---乐此不疲,就充分表明了激发学生兴趣的重要性。

3. 教育心理学家皮亚杰提出:“儿童的活动受兴趣和需要的支配,好奇、好胜、好玩是孩子的天性” (皮亚杰,1997)。对于学生而言,快乐与学习相比,前者更为重要。我想本节课的成功还在于学生对在课堂上演戏既感到好奇又万分欣喜,所以才会兴趣大增,对他们来说,这是一种快乐,而远不止学习。

初一下册生物期末复习提纲 篇4

一、人的由来

1、人类的起源和发展

现代类人猿与人类的关系接近

人类的进化过程主要特征: 起源森林古猿 运动方式:臂行、半直立行走、直立行走 使用制造工具:不使用工具、使用天然工具、制造和使用简单工具、制造和使用复杂工具,生活习性以及语言的产生自己总结:

2、人的生殖

1)概念:产生生殖细胞,繁殖新个体的过程,也是种族延续的过程。

2)男性生殖系统的结构和功能:

睾丸:产生精子和分泌雄性激素 内生殖器 附睾:贮存和输送精子

输精管:输送精子 精囊腺和前列腺:分泌黏液 外生殖器 阴囊:保护睾丸 阴茎:排精、排尿

3)女性生殖系统的结构和功能:

卵巢:产生卵细胞和分泌雌性激素 内生殖器 输卵管:输送卵细胞,受精的场所

子宫:胚胎发育的场所 阴道:月经流出,胎儿产出的通道 外生殖器:即外阴

4)精子、卵细胞和受精 精子:小,似蝌蚪,有长尾,能游动 卵细胞:球形,人体内的细胞,细胞质中的卵黄为胚胎初期发育提供营养 受精:精子与卵细胞结合形成受精卵的过程。受精场所:输卵管

5)胚胎的发育和营养:

发育:受精卵、胚胎、胎儿 、婴儿

营养:胚胎发育初期所需要的营养来自卵黄;胚胎在子宫里的发育所需要的营养通过胎盘从母体获得。

3、青春期

青春期发育:

形态特点:身高、体重迅速增长 ;大脑 :功能特点 心脏 结构、功能完善化 ;

性器官的发育:性发育和性成熟是青春期发育的突出特征 ;性发育 :主要受到促性腺激素和性激素的调节

第二性征的发育:除性器官以外的男女性各自所特有的征象,主要受到性激素的调节。

青春期形态发育的显著特点是身高和体重迅速增长;青春期发育的突出特征是性发育和性成熟。

4、青春期的卫生:

1)遗精:男子进入青春期以后,在睡梦中精液自尿道排出的现象。

精液是由精子和精囊腺、前列腺所分泌的黏液组成,呈乳白色

2)月经:女子进入青春期以后,每月一次的子宫出血现象。形成原因:卵巢和子宫内膜的周期性变化有关。

形成过程:卵巢分泌的雌性激素使子宫内膜增厚,血管增生,卵细胞发育成熟从卵巢排出,若未受精 雌性激素分泌减少 子宫内膜坏死、脱落。

出血 :脱落的子宫内膜碎片连同血液一起从阴道流出,形成月经。

5、计划生育

晚婚:提倡比法定年龄晚2到3年结婚; 晚育:提倡婚后推迟2到3年生育 ;

少生:一对夫妇只生一个小孩,稳定低生育水平;优生:婚前体检、孕妇定期检查。科学分娩、禁止近亲结婚

二、人体的营养

1、食物中的营养物质

1)蛋白质:构成人体细胞的基本物质,为人体的生理活动提供能量;

糖类:人体最重要的供能物质,也是构成细胞的成分;

脂肪:供能物质,单位质量释放能量最多;但一般情况下,脂肪作为备用的能源物质,贮存在体内;

维生素:不参与构成人体细胞,也不提供能量,含量少,对人体生命活动起调节作用,

维生素A:促进人体正常的发育,增强抵抗能力,维持人的正常视觉。 缺乏时,皮肤粗糙,夜盲症

维生素B1:维持人体正常的新陈代谢和神经系统的正常生理功能。 缺乏时,神经炎,脚气病

维生素C:维持正常的新陈代谢,维持骨骼、肌肉和血管的正常生理作用,增强抵抗力。

缺乏时,坏血病,抵抗力下降

维生素D:促进钙、磷吸收和骨骼发育。 缺乏时,佝偻病(如鸡胸、X形或O形腿等)、骨质疏松症

水:约占体重的60%~70%,细胞的主要组成成分,人体的各种生理活动都离不开水。

无机盐:构成人体组织的重要材料,如:钙、磷(构成骨骼和牙齿)、铁(构成血红蛋白)

2、消化和吸收

1)消化系统功能::消化食物和吸收营养物质等

消化系统的组成 :消化道和消化腺。

消化道:口腔、咽、食道、胃、小肠、大肠、肛门 ;

消化腺:(唾液腺、胃腺、肝脏、胰腺、肠腺 )分泌消化液,肝脏是人体的消化腺,分泌胆汁,参与脂肪消化

2)小肠的结构特点:

功能:消化食物和吸收营养物质的主要场所。

小肠适于消化、吸收的特点:a最长;b内表面具有皱襞和小肠绒毛(大大增加了消化和吸收的面积);

c小肠绒毛内有毛细血管、毛细淋巴管,绒毛壁和毛细血管、毛细淋巴管的管壁都很薄,只由一层上皮细胞构成,这种结构有利于吸收营养物质;而且小肠中含有各种消化液。

3)食物的消化:在消化道内将食物分解成为可以吸收的成分的过程。

物理性消化:牙齿的咀嚼、舌的搅拌和胃、肠的蠕动,将食物磨碎、搅拌,并与消化液混合。

化学性消化:通过各种消化酶的作用,使食物中各种成分分解为可以吸收的营养物质。

淀粉的消化(口腔、小肠),参与的酶:唾液淀粉酶,消化过程:淀粉、麦芽糖、葡萄糖 。

蛋白质的消化(胃、小肠):消化过程:蛋白质、氨基酸,参与的酶(胃液、胰液、肠液)

脂肪的消化(小肠):消化过程:脂肪、脂肪微粒、甘油+脂肪酸胆汁(肝脏),参与的酶(肠液、胰液)

4)营养物质的吸收:营养物质通过消化道壁进入循环系统的过程。

消化道各段对营养物质的吸收:

胃:少量的水、酒精(非营养)

小肠(主要的吸收场所):葡萄糖、氨基酸、甘油、脂肪酸、大部分水、无机盐和维生素

大部分脂肪成分从小肠绒毛的毛细淋巴管( 淋巴管 血液循环)吸收;其他从小肠绒毛的毛细血管进入血液循环。

大肠:少量水、无机盐和一部分维生素

3、关注合理营养和食品安全

1)合理营养 按时进餐

不偏食、不挑食、不暴饮暴食 ;均衡摄入五类食物(平衡膳食宝塔);

2)食品安全 蔬菜瓜果必须清洗干净

不吃有毒的食物(馊饭菜、发芽的马铃薯);买经检疫合格的食品;保持厨房和炊具的干净

三、人体的呼吸

1、呼吸道对空气的处理

1)、呼吸道的组成:呼吸道和肺

呼吸道:鼻腔 咽 喉 气管 支气管; 肺:气体交换的场所。

呼吸系统 气体进出肺的通道,清洁、湿润、温暖吸入的气体

2)、肺

(1)位置:胸腔内,左右各一

(2)结构:肺泡外面包绕着毛细血管,肺泡和毛细血管的壁都很薄,只由一层上皮细胞构成,适于气体交换。

(3)功能:气体交换

2、发生在肺内的气体交换

a呼吸运动包括吸气和呼气两个动作。

b人在平静呼吸时,肋间外肌、膈肌、肋骨、胸骨、胸廓和肺的变化:

c原理:呼吸肌收缩和舒张 胸廓扩大和缩小 肺被动地扩大和回缩 形成压力差

2) 体内气体的交换:

(1)原理:气体的扩散作用, 顺着浓度低的方向流动。

(2)肺泡内的气体交换:血液 肺泡 (3)组织里的气体交换:血液 组织细胞

3、空气的质量与健康

1)空气的质量影响人体健康 大气中的污染物危害人体健康极大,有害物质能引起呼吸系统的疾病

2)测算空气中的尘埃粒子(五点取样法)

四、人体内物质的运输

1、流动的组织-血液

1)血液的组成和功能

血浆 成分:水、蛋白质、葡萄糖、无机盐等 ;功能:运载血细胞,运输养料和废物

血细胞:血细胞、白细胞、血小板

血红蛋白:红细胞中含有的一种红色含铁的蛋白质。特性:在含氧高的地方与氧结合,在含氧低的地方与氧分离

血液的功能:运输、防御保护、调节体温

2、血流的管道—血管

1)血管的种类、结构与功能如何判断:动脉(离心,流速快,逐渐分支,变细);静脉(向心,分支逐渐合并,变粗,流速慢)。毛细血管(壁薄,单层细胞组成,只允许红细胞单行通过)

3、输送血液的泵-心脏

1)心脏的结构和功能:位于胸腔中部,偏左下方,由心肌构成。(四腔、八“心眼”——血管)

有四个腔:左心室 主动脉 ;右心房 上、下腔静脉;右心室 肺动脉;左心房 肺静脉

瓣膜:房室瓣(位于心房和心室之间,只朝向心室开);保证血液按一定的方向流动 ;

动脉瓣(位于心室与动脉之间,只朝向动脉开)

心脏的功能:血液循环的动力器官

血液循环:

(1)血液循环的概念和途径:

概念:血液在心脏和全部血管所组成的管道中进行的循环流动。

分为体循环和肺循环:

体循环:左心室、主动脉、各级动脉、身体各处、各级静脉、上、下腔静脉、右心房到毛细血管到肺循环:左心房、肺静脉、肺部的毛细血管、肺动脉、右心室。

(2)出血的初步护理:

毛细血管出血:血液呈红色,自然止血,应消毒;

动脉出血:血色鲜红,血流猛急,在受伤动脉近心端进行止血;

静脉出血:血色暗红,血流缓和,在受伤静脉远心端进行止血。

4输血与血量

1) 血型的发现:1900年,兰德斯坦纳发现了ABO血型 ;2)血量:占体重的7~8%

3)输血:血型:A型、B型、AB型、O型; 输血:以输同型血为原则

五、人体内废物的排出

1、尿的形成与排出

1)概念:体内物质分解时产生的二氧化碳、尿素和多余的水分等废物排出体外的过程。

途径:1)皮肤:以汗液的形式排出水、无机盐、尿素 ;2)呼吸系统:以气体的形式排出二氧化碳、水

3)泌尿系统:以尿液的形式排出水、无机盐、尿素

2)泌尿系统的组成 (肾脏、输尿管和膀胱)

肾脏:形成尿的场所;输尿管、尿道:排尿的通道,膀胱:有贮尿的作用

3)肾单位的结构与功能

肾小球:由入球小动脉分出的数十条毛细血管弯曲盘绕而成,另一端汇集成出球小动脉;

肾小囊:肾小管的盲端膨大部分凹陷而成,囊壁分内、外两层,内层紧贴肾小球,外层与肾小管相连

肾小管:肾小囊内外两层之间的囊腔与肾小管相通

4)尿的形成

(1)肾小球的滤过作用:

除了血细胞和大分子的蛋白质以外的血浆成分都可以滤过,形成原尿

(2)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对人体有用的物质,包括大部分水、全部葡萄糖和部分无机盐

(3)肾小管的分泌作用:肾小管上皮细胞分泌氨等物质,形成尿液

尝试通过液体成分区别:血液、血浆、原尿和尿液

2、人粪尿的处理

1)人粪尿的价值:作为农家肥。特点是:肥源广、养分全、肥效持久、能改良土壤。

2)人粪尿的无害化处理 方法: 建沼气池、高温堆肥、建生态厕所

作用:杀死各种病菌、虫卵,分解有机物和其他有害物质。

六 、人类生命活动的调节

人体堆外界环境的感知

1、人的视觉和听觉

(1)眼球的结构与功能

外膜:角膜:外膜的前部,无色透明,可透光

巩膜:白色,保护眼球内部的作用

虹膜:中膜的前部,有颜色,中央是瞳孔,通光

中膜:睫状体:虹膜稍后部,内有平滑肌,能收缩舒张,调节晶状体的曲度

脉络膜:占中膜2/3的后部,有血管(营养眼球)、色素细胞(遮光并使眼球内部形成“暗室”)

内膜:视网膜,内有大量感光细胞

内容物:晶状体:双凸镜,依靠韧带与睫状体相连,玻璃体、房水。

附属结构:眼肌、眼睑、睫毛、结膜、泪器(泪腺、泪点、鼻泪管)

(2)视觉的形成:

外界光线经反射在视网膜上成像,产生神经冲动传递到视觉中枢(形成视觉)

(3)眼的卫生保健:

近视:由于眼球前后径过长,或晶状体曲度过大,物像落在视网膜的前方,矫正:戴凹透镜

远视:由于眼球前后径过短,或晶状体曲度过小,物像落在视网膜的后方,矫正:戴凸透镜

沙眼:由沙眼衣原体感染眼睑内面的结膜

2、耳的结构和功能:

外耳:耳廓 收集、传导声波,外耳道:传导声波。

中耳:鼓室:有咽鼓管与咽部相通,保持鼓膜内外大气压的平衡;鼓膜:接受声波,产生振动。

听小骨:三块,将鼓膜的振动传导至内耳。

内耳:半规管,前庭,耳蜗:内有听觉感受器,能接受刺激产生神经冲动

(2)听觉的形成

声波、鼓膜产生振动、耳蜗产生神经冲动 听觉中枢 骨传导 有关的神经 (形成听觉)

3、神经系统的组成

1)神经系统的组成

中枢神经系统:脑、脊髓

周围神经系统:脑神经、脊神经

2)神经元的结构、功能:

(1)结构 细胞体、突起

轴突:一条,长而分支少 ,树突:数条,短而呈树状分枝,

轴突 集结成束,外包上结缔组织膜,髓鞘 神经纤维(末端的细小分支为神经末梢),多条神经纤维组成神经

(2)功能:感受刺激,产生兴奋,传导兴奋(兴奋是以神经冲动的形式传导的)

4、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

反射的概念:动物(包括人)通过神经系统,对外界或内部的各种刺激所产生的有规律的反应反。

射弧的概念:参与反射的神经结构 ,组成: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书P81)

例如:膝跳反射的过程:扣击部位:膝盖下位的韧带 现象:小腿突然跳起 ,

感受器:股四头肌及肌腱内的感觉神经末梢 ,神经中枢:位于脊髓灰质中

效应器:(下肢的)股四头肌及其内的运动神经末梢

3)反射的类型

简单的反射(非条件反射,先天具有的,一般不会消失,反射中枢在脊髓)

复杂的反射(后天经学习获得的,可以建立也可以消失,反射中枢在大脑)

激素调节

1)、人体主要内分泌腺的位置和名称:垂体、甲状腺、胰岛、肾上腺、性腺、胸腺

2)、激素:由内分泌的腺细胞所分泌的、对身体有特殊作用的化学物质。

3)、垂体:分泌生长激素、促甲状腺激素、促性腺激素,可以调节其他内分泌腺的活动。

4)、生长激素、甲状腺激素、胰岛素:

5)神经调节和激素调节的关系:人体的生命活动的调节主要受到神经系统的调节,但也受到激素的调节

七、人类活动队生物圈的影响

分析人类活动破坏生态环境的实例

人类活动改善生态环境-“三北”防护林 ,人类活动破坏生态环境 森林遭到严重滥伐

沙尘暴危害严重 ,大量捕杀野生动物 ,何时还太湖清澈秀美的原貌

环境污染: 概念:指人们在生产或者生活中排放的有害物质,对环境的影响

酸雨对生物的影响 ,类型 大气污染 温室效应和臭氧破坏

水污染:太湖水出现水花

固体废弃物污染:废旧电池对生物的影响

土壤污染:白色垃圾、工业废渣 、噪音污染

初一生物下册重点知识预习资料 篇5

10.花的主要结构是雄蕊和雌蕊,雄蕊包括花丝和花药(产生花粉);雌蕊包括柱头、花柱、子房【子房壁、胚珠(珠被、卵细胞、极核)】

受精过程: 花粉落到雌蕊柱头上,在粘液的刺激下萌发长出花粉管,花粉管穿过花柱,进入子房,最后到达胚珠,胚珠里的卵细胞和跟来自花粉管中的精子结合,形成受精卵.

11.果实和种子的形成过程中,须经过传粉和受精两个重要过程。子房发育成果实,子房壁发育成果皮,胚珠发育成种子,珠被发育成种皮,受精卵发育成胚,受精极核发育成胚乳。

12.气孔是植物蒸腾失水的“门户”和植物气体交换的“窗口”,是由一对保卫细胞围成的空腔。

13.在营养供应充足的情况下,有些向日葵的果实仍然是空瘪的。这主要是由于传粉不足引起的,要想减少瘪籽,可以用人工辅助授粉的方法。

14.木本植物的茎可以不断长粗,因为木质部与韧皮部之间有形成层,向外分裂产生新的韧皮部,向内分裂产生新的木质部,所以嫁接时,要确保接穗与砧木的形成层紧密地结合在一起,接穗才能成活。

15. 水分在植物体内的运输: 木质部中的导管,自下向上运输. 有机物通过韧皮部中的筛管,自上向下运输.

16. 蒸腾作用的定义:水分从活的植物体表面以水蒸气状态散失到大气中的过程。散失的水分占根吸水量的95%-99%。

蒸腾作用的意义:促进植物体对水分和无机盐的吸收和向上运输,并能降低植物体的温度,提高大气湿度,增加降水。

17. 绿叶在光下制造有机物: ①暗处理---将叶片中的淀粉全部转运和消耗; ②选叶遮光-----设置对照实验,见光部分和遮光部分; ③酒精脱色----酒精的作用是溶解叶片中的叶绿素.酒精由无色→绿色,叶片由绿色→黄白色; ④碘液染色----淀粉遇碘变蓝色,见光部分变蓝色,遮光部分不变色〈黄白色〉.

叶绿体既是生产有机物的车间,也是将光能转变为化学能的能量转换器.

18.光合作用的定义:绿色植物利用光能,在叶绿体内将二氧化碳和水合成淀粉等有机物,并将光能转化为化学能储存在有机物中,同时释放出氧气的过程。

公式:二氧化碳 + 水 有机物(储存能量)+ 氧气

(二氧化碳、氧从气孔进出,水由根吸收后通过导管运输到叶; 氢氧化钠溶液吸收二氧化碳)

光合作用原料:二氧化碳和水;光合作用的产物:有机物和氧气

光合作用的实质:制造有机物,储存能量

光合作用的意义:为生物圈的生物提供食物来源、维持碳氧平衡

光合作用的应用:合理密植(光照强度);合理灌溉(水);大棚通风换气或人工施气肥(二氧化碳浓度).

19.呼吸作用的定义:细胞利用氧,将有机物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并且将储存在有机物中的能量释放出来,供生命活动的需要。

公式:有机物+氧气 二氧化碳+水+能量

(发生在动植物细胞的线粒体)(二氧化碳具有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的特性)

呼吸作用原料:有机物和氧气;呼吸作用的产物:二氧化碳和水

呼吸作用的实质:分解有机物,释放能量

呼吸作用的意义:为生命活动提供能量

20.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不断消耗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制造的氧超过自身的需要,其余的氧就会以气体的形式排放到大气中,维持了生物圈的二氧化碳和氧气的相对平衡,简称碳-氧平衡

初一上生物复习资料 篇6

一、前置学习整合学习目标

宋元时期对于初一学生的认知能力来说, 历史时间空间跨度较大、教学内容多且较复杂, 极容易混淆。针对这种情况, 教师应首先让学生明确复习目标和范围。即展示课标要求:列举宋代南方生产发展和商业繁荣的史实, 了解中国古代经济重心的南移;了解宋代的社会生活;知道辽、宋、西夏、金等政权的并立;简述成吉思汗统一蒙古和忽必烈建立元朝的史实, 说明民族关系的发展。在课标要求的基础上, 教师根据学生平时的学习情况合理把握复习的重点、难点, 科学设计前置学习的复习题 (以填空题为准) , 让学生先做到夯实基础知识, 并能及时地查漏补缺并巩固记忆。

明确学习目标这一环节看似仅仅体现在“协进课堂”模式前置学习板块之内, 实际上它却是教师根据课标要求结合学情的优化和整合, 是融汇贯穿在整节复习课中的。

二、协进学习整合线索脉络

在学生对本单元复习目标明确后, 教师可以通过设计出的若干主问题引导学生回忆宋元时期的基本知识点, 梳理宋元时期的历史线索和脉络。如:宋朝有哪些少数民族政权与之对立存在?他们与两宋之间的关系如何?你们知道世界上最早的纸币是什么时候出现的吗?宋朝在与少数民族的战争中少有胜绩, 但它的经济发展水平和科技水平却领先世界。你能举例说明吗?在这个板块中, 可以让学生以学习小组为单位先巩固记忆再合作探究, 充分发挥学习小组的作用, 以学生为主体达到生教生、生帮生的目的。在学生对这一单元的基本知识点比较熟悉的基础上, 教师再对本单元的线索脉络进行归纳概括, 即两宋与周边少数民族政权的关系。也可让学生从其它角度找出宋元时期的历史脉络, 这样既符合学生的历史认知水平, 也成功规避了复习课上教师满堂灌的“填鸭式”教学模式, 从而通过学生的“口”整合了历史的线索脉络。

三、提升学习整合阶段的特征

通过前面两个环节的复习, 学生已对宋元时期的线索脉络、知识框架有了清晰的认知。接下来, 教师可利用导学案上的有一定难度且较综合的复习题, 让学生能够及时巩固提高, 做到知识点的迁移和提升。如通过让学生分组讨论“请从政治、经济、民族关系三方面分析宋元时期的时代特点并列举史实说明。”让学生对宋元时期的历史阶段特征有一个科学的认识, 并根据基本史实归纳概括、整合出这一时期的阶段特征, 即由分裂割据到局部统一到大一统的过程。最后, 教师根据学生的完成情况有侧重点地点评, 让学生及时查漏补缺。

初一上数学复习计划 篇7

一、复习目标

1、通过复习使学生在回顾基础知识的同时,掌握“双基”,构建自己的知识体系,掌握解决数学问题的方法和能力,从中体会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2、在复习中,让学生进一步探索知识间的关系,明确内在的联系,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以及计算能力。

3、通过专题强化训练,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快乐,激发其学习数学的兴趣。

4、通过摸拟训练,培养学生考试的技能技巧。

本学期的知识内容涉及的面比较广,基本概念比较多,也比较抽象,很多内容都是今后进一步学习的基础知识。通过总复习把本学期知识内容进行系统的整理和复习,使学生对所学概念、计算方法和其它知识更好地理结合掌握,并把各单元内容联系起来,形成较系统的知识,使计算能力和解答应用题的能力得到进一步的`提高,圆满完成本学期的教学任务。

另外,通过总复习,查缺补漏,使学习比较吃力的同学,能弥补当初没学会的知识,为今后的进一步学习打好基础。

二、复习重点

1、《第二章有理数的运算》:抓住有理数、数轴、相反数、绝对值、大小比较等这些重要的概念极其相关知识,以判断的形式为主进行复习,强化训练有理数的加减乘除乘方极其混合运算。

2、《第三章字母表示数》:重点是同类项及合并同类项,求代数式的值,难点是列代数式和去括号,让学生清楚的掌握同类项和合并同类项,经过填空,判断练习,提高学生的熟练程度。强化训练化简求值。

3、《第四章平面图形及其位置关系》:掌握与线段、角、平行线、垂线相关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知道三个定理和线段中点、角平分线等定义的三种语言的相互转化。熟练地结合图形进行线段及角的和差倍分的简单计算,会用量角器和三角板画角。

4、《第五章一元一次方程及应用题》:重点在于使学生能够根据具体问题中的数量关系列出一元一次方程,掌握解一元一次方程的基本方法(去分母、去括号、移项、合并同类项、化系数为1),能运用一元一次方程解决实际问题。

三、复习方式

1、总体思想:分单元复习,同时综合测试三次。

2、单元复习方法:学生先做单元练习题,收集各学习小组反馈的情况进行重点讲解,布置适当的作业查漏补缺。

3、综合测试:严肃考风考纪,教师及时认真阅卷,讲评找出问题及时训练、辅导。

四、时间安排

第一阶段:单元复习

12月20日--12月28日,复习本学期各章知识内容。

第二阶段:综合测试

1、1月4日,综合测试,讲评;其目的增强学生期末考试的信心。

2、1月6日,考前心理疏导,介绍解题的方法,学生自己复习,老师答疑。

五、复习措施及注意事项

(一)分单元复习阶段的措施:

1、复习教材中的定义、概念、规则,进行正误辨析,教师引导学生回归书本知识,重视对书本基本知识的整理与再加工,规范解题书写和作图能力的培养。

2、在复习应用题时增加开放性的习题练习,题目的出现可以是信息化、图形化方法形式,或联系生活实际为背景出现信息。让学生自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题目有层次,难度适中,照顾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

3、重视课本中的“数学活动”,挖掘教材的编写意图,防止命题者以数学活动为载体,编写相关“拓展延伸”的 探究性题型以及对例、习题的改编题。

(二)综合测试阶段的注意点

1、认真分析前两年的统考试卷,基本把握命题思想,掌握重难点,侧重点,基本点。

2、根据历年考试情况,精心汇编一些模拟试卷,教师给学生讲解一些应试技巧,提高应试能力。

初一上学期生物第四单元试卷 篇8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1.植物由根系吸收来的水分,大部分用于

A.分解有机物B.吸收作用C.蒸腾作用D.合成有机物

2.植物体内促进水分和无机盐向上运输的动力是()

A.运输作用B.光合作用C.呼吸作用D.蒸腾作用

3.导管输送的物质和输送的方向是()

A.有机物、从上往下B.有机物,从下往上

C.水和无机盐,从上往下D.水和无机盐,从下往上

4.(山东滨州)下列做法不属于运用蒸腾作用原理的是()

A.选择阴雨天移栽植物B.移栽植物时剪去部分叶片

C.对移栽后的`植物进行遮阳D.夏天早上和傍晚给植物浇水

5.有人形容植物像个喷泉,能将土壤中的水带到大气中,这是因为植物能进行()

A.光合作用B.呼吸作用C.蒸腾作用D.吸收作用

6.下列有关植物蒸腾作用意义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A.促使根从土壤中吸收水分B.散失热量,降低植物体的温度

C.增加大气温度,调节气候D.促进水分和无机盐在植物体内的运输

7.下列有利于植物叶片快速蒸腾失水的因素是()

A.保卫细胞吸水,气孔口径增大B.保卫细胞吸水,气孔口径缩小

C.保卫细胞失水,气孔口径增大D.保卫细胞失水,气孔口径缩小

8.植物生活离不开水,其原因不包括()

A.环境中水越多,植物生长得越好

B.干种子必须吸足水才能萌发

C.植物进行光合作用需要水

D.土壤中的无机盐必须溶解在水中才能被根吸收

9.下列各项中能正确描述水分在无机环境中和生物界中的循环途径的是()

A.大气→植物根系→植物叶片→大气

B.大气→自然降水→植物根系→植物茎、叶→大气

C.植物叶片→植物根系→大气

D.自然降水→植物茎、叶→植物根系→大气

10.下面是观察叶片结构实验的几个方法步骤,正确的排列顺序是()

①将新鲜的叶片平放在小木板上②横向迅速切割叶片③右手捏紧并排的两个刀片④选用最薄的一片制成临时切片⑤把刀片夹缝中存在的薄片放入水中

A.⑤④③②①B.①⑤④③②C.①③②④⑤D.①③②⑤④

11.控制气孔开闭,调节植物体内水分蒸腾的是()

A.表皮细胞B.叶肉细胞C.保卫细胞D.叶脉细胞

12.下列关于陆生植物叶片上气孔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一般情况下,上表皮气孔少,下表皮气孔多

B.一般情况下,上表皮气孔多,下表皮气孔少

C.保卫细胞吸水膨胀时,气孔缩小

高三生物备考复习策略 篇9

一、总体方针

加强集体备课, 注重整体作战, 我们生物组在高考备考中, 认真研究课标、教材、考纲, 以及近几年的高考题。坚信只有吃透考纲, 才能把握住教学方向。只有吃透《考试说明》和近几年高考试题, 才能抓住复习的重点和难点, 才能准确把握高考的考点。学校要求在开学一周内拿出全学期的教学计划, 这种计划必须具体细化到每一章、每一节, 具体到重点、难点, 并要求人人心中有数。我们高三生物组始终做到“五统一”, 计划统一、进度统一、基本教学内容统一、作业和练习统一、考试统一。

二、巩固双基

双基教学是一轮复习的重中之重, 没有基础就没有能力, 只有打好了基础, 能力才会提高。在一轮复习中我们立足课本, 利用自组题、自编题, 以大多数的学生已有知识水平为教学起点, 面向全体学生, 做到小台阶、快步走。复习内容细而全, 根据考纲的要求, 实行拉网式清理, 覆盖所有知识点, 不放过任何一个死角, 不放过任何一个学生, 对重点性的基础知识, 逐人、逐章、逐节地过关 (我们把这个叫“挨个过筛子”) 。从近几年高考试题看, 基础题仍占主要地位, 做好了基础题就拿到了基本分, 失去了基础题就失去了一切。

复习中我们注重抓好学生以三个方面能力的培养:

1. 审题能力。

在平时的授课中, 要求学生深刻理解每个概念的内涵、外延和形成过程, 将概念中的重点字词圈点出来, 明确运用范围, 使学生遇到问题时能迅速通过圈点提取出问题中的重要信息, 过好审题关。

2. 分析综合能力。

我们备课组每人定期寻找新题型, 以自组题的形式及时提供给学生。再通过一定量的解题训练, 让学生熟悉各种题型, 教会学生对各种题型的解题技巧、解题方法, 提高学生的分析综合能力。

3. 表述能力, 即能用准确的生物学术语表述答案, 这一能力的考查在高考中体现得尤为突出。

三、教学模式

我采用的是“讲—练—考—练”的教学模式。“讲”指教师要有针对性地讲解, 这一环节非常重要, 教师的讲授直接影响学生对知识和技能的掌握。教师在讲授之前应熟悉教材、精心设计, 内容上要实现科学性与思想性的高度统一;结构上要求有系统性、条理性、层次分明、重点难点突出;还要重视课堂教学中情感目标的实现水平,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求知欲望, 调动学生思维的积极性。

“练”, 即在教师指导下, 运用当堂所学知识及时做练习, 让学生动口、动脑、动手, 做到当堂消化、当堂吸收, 它不仅是理解巩固知识的活动, 而且是化知识为能力的过程。“练”不仅是为了对所学知识加以巩固深化, 而且是为了培养学生的探索能力。设计练习要注意纵横联系、前后贯通、多方考虑, 既要考虑教学内容的重点和难点, 又要根据学生实际, 设计出难易程度不同的题, 每一道习题要能承担一定的训练任务, 巩固课堂教学效果, 培养学生举一反三的知识迁移能力。同时应注意习题设计的新颖和形式的多样, 激发学生完成作业的兴趣, 让他们在轻松愉快的心境中, 巩固知识、发展智能。

“考”, 每周同步检测 (40分钟) 、学科组半月一测 (40分钟) 、年级每月一考 (90分钟) 相结合。

考后“练”的是“练和考”的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和疑难点。由每位教师轮换负责找题, 以自组题的形式灵活巧练。

三、分层教学

尖子生的培养历来是教学工作的重中之重, 对于尖子生, 我通过进行有效的思想工作和方法指导, 使这些学生首先树立起考取名校的信心, 鼓励他们学有所长, 学有进步。提高尖子生的生物成绩是高三乃至全校的重要目标, 是提高我校声望, 促使学校教育长远发展的工作重心。

促进临界生的发展和提高是高三一轮复习的重要工作, 我结合几次考试成绩, 综合分析, 圈定人选, 分析他们的具体情况, 建立临界生档案, 进行跟踪帮扶, 定期找这些学生谈话、交流和沟通, 肯定成绩, 指出问题, 帮助他们树立信心、改进方法。事实证明, 这八年我们采用这种有针对性的敦促方法, 为高考本科达线数作出了不小的贡献。

针对后进生, 我强调以本为本, 抓课本, 抓基础, 拿基础分。首先, 在课堂上不放松, 经常在课堂上提问, 让他们感到老师时刻在关注他们。其次, 我认为校长提出的学生考试试卷张张过关, 题目条条过关的方法, 虽然工作量大, 但是从事实情况看, 效果显著。这样, 既能带动后进生, 又能促进尖子生, 也能提升中等生, 真正做到推中补差拔尖三到位。

初一上生物复习资料 篇10

一.选择题

(C)1.我国原始社会末期,因治水有功而被推选为部落联盟首领的是

A黄帝 B荛 C禹 D舜

(C)2.下列制度中哪一项存在于原始社会

A分封制 B世袭制 C禅让制 D均田制

(C)3.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奴隶制国家是

A西周 B东周 C夏朝 D商朝

(A)4.以下哪一项制度在我国产生的时间最早

A禅让制 B世袭制 C分封制 D宗法制

(A)5.世袭制代替禅让制实际是

A禹传位给儿子启 B公有制代替私有制 C封建制代替奴隶制 D私有制代替公有制

(A)6.“武王伐纣”中的纣王是哪一朝的君主

A商朝 B西周 C东周 D夏朝

(D)7.商朝的开国之君是

A桀 B启 C纣 D汤

(B)8.我国的封建社会开始于

A公元前4世纪 B公元前5世纪 C公元4世纪 D公元5世纪

(A)9.春秋时期,周天子依附于诸侯,主要是因为

A诸侯的强大 B周天子不喜欢管理国家 C周天子是由诸侯选举产生的 D周天子喜欢依附于诸侯

(B)10.战国时期的下列四国中,地理位置在最东面的是

A楚 B齐 C秦 D燕

(C)11.春秋五霸中首先建立霸业的是

A宋襄公 B晋文公 C齐桓公 D楚庄王

(C)12.经过变法,成为战国后期最富强的国家是

A楚 B齐 C秦 D燕

(D)13.春秋战国时期有很多改革和变法,其中比较彻底而又确立封建制度的是

A李悝变法 B吴起变法 C管仲变法 D商鞅变法

(A)14.甲骨文的书写方式是

A用刀刻 B用毛笔写 C用铅笔写 D用炭笔写

(C)15.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始于

A荛舜禹时代 B夏朝 C商朝 D西周(B)16.李冰修建都江堰主要是为了

①造旅游景点 ②防洪 ③给缺水的成都平原供水 ④灌溉

A①③ B②④ C①② D③④

(C)17.都江堰位于今天的

A广西省 B重庆市 C四川省 D陕西省

(B)18.下列几种主张,哪一种是孟子的思想

A历史是向前进步的,后代总是胜过前代 B“民贵君轻”,人民的力量不可轻视

C各种事物都有对立面,对立的双方不能转化 D主张“兼爱”、“非攻”,反对不义的战争

(C)19.我国古代著名的大思想家、大教育家是

A老子 B孟子 C孔子 D韩非

(C)20.端午节吃粽子、划龙舟相传是为了纪念

A黄帝 B孔子 C屈原 D李白

(B)21.秦朝开始,在全国统一使用

A金币 B圆形方孔钱 C银币 D纸币

姓名

班级

(60分钟完卷,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选对得2分,共50分)

1.含羞草受到碰触时,展开的叶片会合拢,这说明生物的什么特征(A)

A.能对刺激作出反应

B.能进行光合作用 C.能产生运动 D.能进行呼吸

2.水稻田中的稗草与水稻争夺营养物质、生存空间,二者的关系是(B)

A.合作关系

B.竞争关系

C.捕食关系

D.寄生关系

3.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是(C)

A.农田生态系统

B.城市生态系统

C.生物圈

D.森林生态系统

4.若要将位于显微镜视野中左下方的物像移到中央,应该朝哪个方向移动装片(A)

A.左下方

B.右上方

C.左上方

D.右下方

5.用光学显微镜观察玻片标本时,对观察的生物材料的要求是(C)

A.有平面结构

B.形态不规则

C.薄而透明

D.有生命力

6.人们在切西瓜时,流出的汁液来自细胞的(C)

A.细胞膜

B.细胞质

C.液泡

D.细胞核

7.在大蒜根尖细胞核中,储存遗传信息的结构是(D)

A.蛋白质

B.叶绿体

C.线粒体

D.染色体

8.在植物细胞和动物细胞都具有的结构是(D)

①细胞膜 ②细胞壁 ③细胞质 ④细胞核 ⑤叶绿体 ⑥线粒体

A.①②③⑤⑥

B.①③④⑤

C.①②③④⑤ D.①③④⑥

9.绿色开花植物跟人体结构层次相比较,没有的结构层次是(C)

A.细胞

B.组织

C.器官

D.系统

10.根尖中细胞具有很强的分裂能力的区域是(D)

A.成熟区

B.伸长区

C.分生区

D.根冠

11.下列单细胞生物中,能净化污水的是(D)

A.酵母菌

B.草履虫

C.疟原虫

D.变形虫

12.下列叙述不属于病毒特点的是(C)

A.只能寄生在活细胞里

B.离开活细胞通常会变成结晶体

C.没有细胞结构

D.个体较小,用光学显微镜才能看见

13.人们常当作监测污染程度的指示植物是(B)

A.藻类植物

B.苔藓植物

C.蕨类植物

D.种子植物

14.一株细小的苹果树苗能长成枝繁叶茂的苹果树,主要原因是(D)

A.营养状况好

B.细胞数目的增多

C.细胞体积的增大

D.细胞的分裂和体积增大

15.如果在开花前把桃花A去掉雄蕊,桃花B去掉雄蕊后人工授粉,桃花C不作任何处理;将A、B、C三朵花分别用透明塑料袋罩上,扎紧袋口,不能结果的桃花是(A)

A.桃花A

B.桃花B

C.桃花C D.桃花A和B

16.雌蕊中将来发育成果皮的结构是(B)

A.子房

B.子房壁

C.胚珠

D.受精卵

17.玉米、水稻和小麦的茎不能增粗的原因是茎里没有(C)

A.韧皮部

B.木质部

C.形成层

D.筛管

18.将带叶枝条的下端浸入稀释的红墨水里,一会儿被染成红色的结构是(B)

A.韧皮部

B.木质部

C.韧皮部和木质部

D.筛管

19.夏天的森林里空气湿润,凉爽宜人,主要的原因是植物进行(C)

A.呼吸作用

B.光合作用

C.蒸腾作用

D.吸收作用

20.实验“绿叶在光下制造有机物”中,把盆栽天竺葵置于暗处一昼夜,其目的是(C)

A.验证光合作用需要光

B.让叶片积累淀粉

C.使叶片中的淀粉运走或耗尽

D.便于对照

21.玉米收成后留下的茎杆之所以能够作为燃料,是因为其中含有(D)

A.光能

B.二氧化碳

C.氧气

D.有机物

22.将绿色水草放在鱼缸里的主要作用是(B)

A.增加养料

B.增加氧气

C.保持水清洁

D.美化生活环境

23.给植物松土,是为了促进植物根的(B)

A.光合作用

B.呼吸作用

C.输导作用

D.储藏作用

24.早春播种后,农民常用“地膜覆盖法”来提早出苗,其主要作用是(A)

A.提高地温

B.防止雨淋

C.防止虫害

D.防止风沙

25.由于我国人口众多,人均森林面积仅相当于世界人均水平的(C)

A.12.8%

B.16.55% C.20%

D.27%

二、非选择题(每题10分,共50分。除特别注明外,其余各题每空1分)

26.回答与实验“观察人的口腔上皮细胞”有关的问题:

⑴在“制作人的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中,有两个操作步骤需往装片上滴加液体,第一次滴加的液体是 ;第二次滴加的液体是,并用吸水纸从盖玻片的另一侧吸引。

⑵请在右边空白处画一个在显微镜下所

观察到的口腔上皮细胞图。(8分)

绘图要求:

①用铅笔绘图,图的大小适当;

②用水平指示线注出各部分名称;

③在图的下方写出图形的名称。

27.右图分别表示菜豆的种子和幼苗,据图回答问题(“[ ]”中填序号,“

”上填文字)

⑴菜豆种子中将来能发育成一个植物体的是,它是由[

]部分组成 ⑵菜豆种子中具有保护作用的结构是[

]

;储存营养的结构是[

]。

⑶幼苗的结构a是由种子中[

] 发育而来的,幼苗的结构c是由种子中[

] 发育而来的,幼苗的结构e是由种子中[

] 发育而来的,区别 光合作用 呼吸作用

部位

条件

原料 产物 能量变化

⑷种子萌发需要的环境条件是适宜的温度、一定的生存空间和充足的氧气。28.。填充下表,比较 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

29.设计实验探究黑暗对西瓜种子的萌发是否有影响。(每空2分)

⑴提出问题:。

⑵作出假设:。

⑶实验方案:①取两个大小相同的玻璃瓶,编号A和B;②在两瓶中分别放入适量的水和等量的西瓜种子;③将A瓶遮光,B瓶不遮光,两瓶放在相同且适宜条件下培养一段时间后,观察结果为A瓶内的种子发芽,B瓶内的种子不发芽。

此实验过程中的变量是

,B瓶的作用是。

⑷实验结论:。

30.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1、生物入侵,也称生态入侵,是指外来物种因为偶然的机会进入某一适宜其生存和繁衍的地区,其种群数量不断增加,分布区逐步扩展的过程。

生物入侵的危害已经成为当今世界最为关注的环境问题之一。大部分外来物种成功入侵后往往呈大爆发趋势,难于控制,对生态系统产生的破坏性不可逆转,危及本地物种的生存,破坏当地生态环境。如水葫芦自1901年作为牲畜饲料引进我国以来,现已分布在从华北到华南17个省份的河道、湖泊和池塘中,覆盖率可达100%,导致大量水生动植物死亡。云南的滇池,其水面被水葫芦无情地侵占,湖中68种原生鱼种已有38种面临灭绝;16种高等植物到20世纪90年代只剩下3种,滇池周围日益干旱,气候调节功能大减。目前我国每年因水葫芦造成的经济损失接近100亿元,光是打捞费用就高达5亿至10亿元人民币。

生物入侵的途径是多种多样的,主要途径是:①人为有意识的引进,如水葫芦、福寿螺等;②随轮船压舱水进入,如分布于我国沿岸海域的有害赤潮生物血红裸甲藻等;③人无意识带入,如加拿大一枝黄花、北美车前草等;④贸易产品中夹杂植物种子或繁殖体,如一年蓬、毒麦等;⑤植物种子或繁殖体借风或动物的力量实现自然扩散,如飞机草、紫茎泽兰等。

⑴水葫芦在我国泛滥,说明了生物在生存发展中不断地

环境和

环境。

⑵在一定地域内,生物与环境所形成的统一整体叫做

。其组成成分包括非生物部分生产者、消费者和,水葫芦属于其中的。

2、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包括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实验;得出结论这四个步骤。某海鲜馆里有一道菜叫“西施舌(一种软体动物)炒九层塔(一种香料植物)”媒体报道九层塔含有黄樟素。小明对此做了如下实验探究:

①小明认为微量黄樟素会导致癌症;

②于是,他准备了两组老鼠,一组长期喂含有微量黄樟素的食物,另一组喂正常食物;

③一年后,两组老鼠都没患癌症。

根据以上叙述回答下列问题(2分)

(1)上文①应属于科学探究方法的哪一步。答__________________

(2)当实验结果不符合假设时,说明假设是_______(填正确或错误)

(3)步骤_______采用的是科学探究活动中常用的对照实验。

(4)科学探究的方法很多,下列方法中①观察②调查③收集和分析资料④推理和判断,属于科学探究方法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填写序号;有几个选几个)

(5)由于受到某种不利因素的作用,正常细胞可能发生癌变变成癌细胞,引起细胞癌变的因素很多,请举出其中的一例,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07年元月四川省青神县七年级生物期末检测卷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选对得2分,共50分)

1、A

2、B

3、C

4、A

5、C

6、C

7、D

8、D

9、D

10、C

11、B

12、D

13、B

14、D

15、A

16、B

17、C

18、B

19、C

20、C

21、D

22、B

23、B

24、A

25、C

二、非选择题(每题10分,共50分。除特别注明外,其余各题每空1分):

26、(1)生理盐水 稀碘液(2)图示见课本P48图II-5“动物细胞模式图”

评分标准(8分):①用铅笔绘图,图的大小适当;(1分)

②画出细胞膜(1分)、用细点的多少表示出细胞质(1分)和细胞核(1分),用指示线正确指示并注明三个结构的名称(各1分、合3分);

③在图的下方写出图形的名称。(1分)

27、(1)胚1、2、4、5

(2)[3]种皮

[5]子叶

(3)[4]胚芽

[4]胚芽

[2]胚根

(4)温度

水分

空气

28、区

别 光 合 作 用 呼 吸 作 用

部 位 含叶绿体的细胞 所有的活细胞

条 件 光 有光、无光均可

原 料 二氧化碳、水 有机物、氧

产 物 有机物、氧 二氧化碳、水

能量变化 将光能转变成化学能,贮藏在有机物中 将有机物中的能量释放出来

29、(每空2分)(1)黑暗对西瓜种子的萌发有影响吗

(2)黑暗对西瓜种子的萌发有(或没有)影响

(3)黑暗(或光)对照

(4)西瓜种子只有在黑暗条件下才能萌发。

30、(1)适应

影响

(2)生态系统

分解者

生产者

(3)(每点1分,共5分)①人为有意识的引进;②随轮船压舱水进入;③人无意识带入;④贸易产品中夹杂植物种子或繁殖体;⑤植物种子或繁殖体借风或动物的力量实现自然扩散。

(每空2分,共10分)

(1)作出假设

(2)错误

(3)②

(4)①②③④(答不全给1分)

(5)油炸、腌制、霉变食品;射线;化学药剂等其它合理答案即可

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是正确的,请将正确选项填在答题卷中,每题2分,共50分)

1、自然界中,有的物体属于生物,有的物体属于非生物。下列属于生物的是()

A、机器人

B、钟乳石

C、蘑菇

D、珊瑚礁

2、“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你认为造成这一现象的主要非生物因素是()

A、光

B、水

C、温度

D、湿度

3、生物进化论的创始人是()

A、达尔文

B、哈维

C、林奈

D、拉马克

4、“仓充鼠雀喜,草尽狐兔愁”直接说明了()

A、非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

B、人为因素对生物的影响

C、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

D、环境因素对生物的影响

5、在显微镜下观察一滴河水,发现了一些能动的绿色颗粒。下列哪项不能作为判断这些小颗粒是生物的依据()

A、有细胞结构

B、能生长和繁殖

C、能对环境的变化作出相应的反应

D、体小且绿色

6、地球上现存的生物,绝大多数都是具有相似的结构和功能单位。生物体的这个结构和功能单位是()

A、细胞

B、系统

C、组织

D、器官

7、在分裂的细胞中能被碱性染料染成深色的物质是()

A、染色体

B、蛋白质

C、DNA

D、细胞核

8、每个生物体都有一定的结构层次,高等植物体的结构层次是()

A、植物体→组织→器官→细胞

B、细胞→组织→器官→植物体

C、细胞→组织→器官→系统→植物体

D、细胞→器官→组织→植物体

9、通常情况下,植物的根能从土壤中吸收水分,这时根毛细胞液浓度与土壤溶液浓度的关系是()

A、细胞液浓度小于土壤溶液浓度

B、细胞液浓度等于土壤溶液浓度

C、细胞液浓度大于土壤溶液浓度

D、细胞液浓度大于或等于土壤溶液浓度

10、观赏植物滴水观音的叶片会“吐水“,这些水分是根从土壤溶液中吸收来的,将根吸收的水分运输到叶的结构是()

A、叶脉

B、根毛

C、筛管

D、导管

11、大气中某种物质含量的升高能引起“温室效应”,这种物质是()

A、二氧化碳

B、二氧化氮

C、二氧化硫

D、一氧化碳

12、根吸收水分和无机盐的主要部位是根尖的()

A、根冠

B、分生区

C、伸长区

D、成熟区

13、我国有不少举世无瞩的珍稀特有树种,其中誉为植物界的“大熊猫”的是()

A、珙桐

B、银杉

C、水杉

D、桫椤

14、下列各项中,属于器官的是()

A、胃组织和胃

B、肝脏和心脏C、血液和肺

D、血液和心脏

15、将来既能发育成枝和叶,又能发育成花的芽叫做()

A、花芽

B、叶芽

C、混合芽

D、枝芽

16、用来做家具的木材主要是茎的()

A、韧皮部

B、形成层

C、木质部

D、髓

17、单性花是指()

A、不长雄蕊的花

B、只有雄蕊或雌蕊的花 C、既无雄蕊也无雌蕊的花

D、无花萼和花冠的花

18、对维持生物圈中氧气和二氧化碳的平衡起重要作用的生理活动是()A、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

B、绿色植物的呼吸作用 C、绿色植物的蒸腾作用

D、动物的呼吸作用

19、面粉的形成是加工小麦种子的()

A、子叶

B、胚

C、胚乳

D、种皮 20、下列不属于生态系统的是()

A、一片农田

B、一块草地

C、生物圈

D、一条河中的所有的鱼

21、植物细胞数目增多的方式是()

A、细胞生长

B、细胞分裂

C、细胞交换

D、细胞分离

22、下列各种植物中,我们食用部分属于有贮藏作用的根是()A、甘薯

B、马铃薯

C、孛荠

D、藕

23、小柳树遭破坏,茎的基部被剥去一圈树皮,一段时间后,该柳树死亡,这是因为()A、切断导管,根缺少无机盐

B、切断导管,根缺少有机物 C、切断筛管,根缺少无机盐

D、切断筛管,根缺少有机物

24、移栽幼苗时要尽量带些土,其主要原因是()A、避免损伤根毛

B、减少土壤无机盐的丢失 C、可以促进根毛的生长

D、可减少水分的蒸发

25、下列结构中属于组织的是()

A、一个西瓜

B、一粒西瓜籽

C、一块洋葱表皮

D、一根西瓜苗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答案

题号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答案

二、连线题:(每线1分,共8分)

26、请将下列细胞的结构与其对应的功能用线段连接起来:

细胞核

储存糖分、色素等多种物质在 细胞壁

进行能量转换

线粒体

支持、保护细胞

控制细胞活动

27、请将大豆种子的胚与将来发育成幼苗的哪些部分用线段连起来:

胚芽

发育成茎、叶

胚根

发育成根

胚轴

提供营养后逐渐萎缩

子叶

发育成根和茎的连接部分

三、简答题:(每空1分,共42分)

28、光合作用是地球上植物、动物和人类生命活动的基础,请仔细观察下图,回答有关光合作用的问题:

(1)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主要器官是______;

(2)光合作用的原料是______、______,产物

是______和______。

(3)生命活动都需要动力,为光合作用提供动

力的是______。

29、下图是桃花的结构示意图,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1)花中最主要的结构是______和______。(2)花粉是在______中产生的。

(3)将来发育成果实的结构是______,将来 发育成种子的是______。

30、将两个大体相同的枝条按图中所示进行处理后插入两个试管中(试管内有等量的水,水面上滴有少量的植物油)。然后,用透明的塑料袋分别套在两个枝条上,袋口扎紧。将这些装置放在有阳光、温暖的地方。数小时后发现:

(1)______塑料袋内壁上有小水珠;

(2)植物体内的______会向体外散失,是主要通过______这种器官散失的。

(3)这个生理过程我们称为______作用。

31、回忆所做的“观察植物细胞”和“观察人的口腔上皮细胞”的实验。

(1)实验中用洋葱鳞片叶表皮细胞和人口腔上皮细胞制作的玻片标本叫______。

(2)在制作洋葱鳞片叶表皮细胞和口腔上皮细胞实验中,开始在载玻片上分别用滴管滴一滴______和______。

(3)在“观察植物细胞”和“观察人的口腔上皮细胞”的实验中染色使用的染料都是______。

(4)在显微镜下观察到的细胞都是平面的。你认为在真实情况下,细胞是平面的还是立体的。答______。

32、有胃病的人会出现胃痛、胃痉挛,甚至胃出血等症状,这些说明胃可能有哪几种组织?

(1)胃痛说明可能有______组织;

(2)胃痉挛说明可能有______组织;

(3)胃出血说明可能有______组织。

33、为探索种子萌发的外界条件,孙纪同学按右图所示将三粒菜豆种子按放:①号种子置于空气中,②号种子一半置于水中,③号种子完全浸没于水中。将该装置于温暖的环境中一周,发现:②号种子萌发了,而其余的种子均未萌发。

(1)比较①②号种子,得出种子萌发

的一个条件是______;

(2)比较③②号种子,得出种子萌发

的另一条件是______;

(3)你知道种子萌发的第三个条件吗?

请回答______。

34、下图是呼吸作用的实验装置示意图,瓶中放有萌发的黄豆种子,请据图回答:

(1)该实验装置可用于检测

呼吸作用释放的是______;

(2)释放出的气体能使澄清

的石灰水变______;

(3)萌发种子进行呼吸时吸

收的是______。

35、右图是叶片表皮细胞与气孔的模式图:(1)从图上可以发现______细胞中 有叶绿体而______细胞中没有叶绿体,在叶片中还有哪些细胞含有叶绿体。答______;

(2)图中______表示气孔关闭;图中 ______表示气孔张开。

A

B

36、某同学想要验证“植物的生活是否需要无机盐”,于是将两株同样大小的玉米苗分别放在盛有等量蒸馏水和土壤浸出液的试管中培养。实验结果如下图,请根据图回答问题:

(1)设计本实验时提出的假设是

(2)蒸馏水与土壤浸出液在物质成分上的最大区别是

(3)实验中,设计盛蒸馏水试管的目的是;

(4)通过观察

试管中的幼苗长势弱;

(5)通过这个实验现象,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A

B

37、观察是科学探究的一种方法,科学观察需要工具,显微镜就是其中一种工具。

(1)实验室使用显微镜观察的顺序是:取镜和安放,,放置玻片标本,观察,收放,整理实验台。

(2)如果观察到物象在视野的右下方,要想把物象调到视野中央,应将标本向

______移动。

(3)某显微镜目镜有10×和20×,物镜8×和45×,用这台显微镜观察,最大放大倍数是

倍。

七年级生物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50分)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答案 C C A C D A A B C D A D B

题号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答案 B C C B A C D B A D A C

二、连线题:(每线1分,共8分)

26、细胞核

储存糖分、色素等多种物质

细胞壁

进行能量转换

线粒体

支持、保护细胞

控制细胞活动

27、胚芽

发育成茎、叶

胚根

发育成根

胚轴

提供营养后逐渐萎缩

子叶

发育成根和茎的连接部分

三、简答题:(每空1分,共42分)

28、(1)叶(2)二氧化碳;水,有机物;氧气(3)光

29、(1)雌蕊、雄蕊(2)花药(3)子房、胚珠 30、(1)a(2)水、叶(3)蒸腾作用

31、(1)临时装片(2)水、生理盐水(3)碘液(4)立体

32、(1)神经(2)肌肉(3)结缔

33、(1)水(2)空气(3)温度

34、(1)二氧化碳(2)浑浊(3)氧气

35、(1)保卫、表皮、叶肉细胞(2)B、A

36、(1)植物的生活不需要无机盐或植物的生活需要无机盐(2)蒸馏水中无无机盐(3)对照(4)A(5)植物的生活需要无机盐

上一篇:供电所考试题下一篇:大赛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