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吸虫病防治条例(推荐10篇)
第一条 为了预防、控制和消灭血吸虫病,保障人体健康、动物健康和公共卫生,促进经济社会发展,根据国家有关法律、行政法规,结合本省实际,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 血吸虫病防治(以下简称血防)实行预防为主的方针,坚持防治结合、分类管理、综合治理、联防联控,人与家畜同步防治,重点加强对传染源的管理。
血防工作实行政府统一领导、部门分工负责、专业机构技术保障、社会广泛参与的工作机制。
第三条 有血防任务的地区(以下简称血防区)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制定血防规划并纳入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规划,有关部门应当制定和实施本部门血防专项工作计划。
第四条 血防区县级以上人民政府血防工作协调机构负责对有关部门承担的血防工作进行综合协调和考核监督,其办事机构应当做好有关日常工作。
血防区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卫生、农业(畜牧兽医、渔业、农机)、水利、林业、交通等主管部门依照各自职责,负责本行政区域内的血防及其监督管理工作。
血防区乡镇人民政府负责本行政区域内的血防工作。
血防区村(居)民委员会协助当地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做好血防工作。
第五条 血防区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将血防工作纳入目标管理考核内容,督促有关部门和下级人民政府切实履行血防工作职责。
第六条 省人民政府应当将血防经费列入同级财政预算并逐年增加。血防区设区的市、县级人民政府应当按照省人民政府规定的标准安排血防经费,列入同级财政预算。
乡镇人民政府承担履行血防职责所需的费用有困难的,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予以补助。
血防经费应当专款专用,依法接受审计监督。禁止截留或者挪用血防经费。
第七条 血防区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根据国家血吸虫病预防控制标准,将血防区划分为重点血防区和一般血防区,进行分类指导,科学防治。
第八条 血防区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加大血防科研投入,组织有关部门和大专院校、科研机构开展血防科学研究,引进、推广血防新技术和新成果。
第九条 新闻媒体应当开展公益性血防宣传教育。重点血防区新闻媒体应当在血吸虫病易感季节、学校暑假和较大洪涝灾害等时期,集中开展公益性血防宣传教育。
第十条 洞庭湖水系相连的血防区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按照国务院《血吸虫病防治条例》的规定,建立联防联控机制,同步实施血吸虫病防治措施。
第十一条 血防区新建、改造城市公共厕所,实施农村改厕、沼气池建设,应当按照无害化要求和血防技术规范进行建设,使其具备杀灭粪便中血吸虫卵的功能;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建设、卫生、农村能源主管部门应当加强指导和监督。
血防区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卫生、交通(海事或水运)、渔业主管部门应当在船员医|学教育网整理、渔民集中休憩地按照无害化要求和血防技术规范修建公共厕所,督促水上运输业主和渔民在运输船、渔船上配备和使用粪便收集容器并将收集的粪便送至公共厕所。
禁止向血防区水体排放未经无害化处理的粪便。
第十二条 血防区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农业(畜牧兽医、渔业、农机)主管部门应当在血防区引导和扶持农业种植、养殖结构的调整;推行以机械化耕作代替牲畜耕作;推行有钉螺水田逐步改种旱作物或者实行水旱轮作;推行封洲禁牧、家畜舍饲圈养,加强对圈养家畜粪便无害化处理。
第十三条 血防区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水利主管部门应当结合血防区的江河湖泊治理、灌区改造和新建、改建血防区引水涵闸,同步建设血防设施,防止钉螺扩散。
血防区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林业主管部门应当结合植树造林、野生动植物保护、湿地保护以及自然保护区建设等工程项目兴建抑制钉螺设施。
血防区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国土资源主管部门应当结合土地整理实施沟渠硬化、水田改旱地等杀灭钉螺措施。
第十四条 血防区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卫生主管部门应当对村(居)民及流动人口进行血吸虫病检查、免费发放抗血吸虫基本药物,做好药物杀灭钉螺、血吸虫尾蚴工作。
血防区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组织卫生、交通(海事或水运)、渔业主管部门开展对运输船员、渔民血吸虫病的检查,向船员、渔民免费发放抗血吸虫基本药物。
第十五条 血防区县级人民政府应当及时公告有钉螺地带,督促有关部门和单位在有钉螺地带采取设置围栏措施防止人畜感染。在设置围栏的区域禁止下列行为:
(一)放养牛、羊、猪等家畜;
(二)开展旅游、体育、休闲、娱乐以及游泳、砍草、剥芦叶、割藜蒿、捕散子鱼等活动。
血防区乡镇人民政府应当在有钉螺地带设立警示标志,加强宣传教育,协助县级人民政府有关主管部门及血吸虫病预防控制机构做好血吸虫病预防控制工作。
第十六条 血防区县级人民政府有关主管部门组织实施药物杀灭钉螺时,乡镇人民政府应当在施放杀灭钉螺药物七日前,公告施药的时间、地点、种类、方法、影响范围和注意事项,有关单位和个人应当予以配合,有关部门应当采取保护人畜安全、生态环境等措施。
第十七条 血防区村(居)民委员会应当向村(居)民及流动人口宣传血防知识,采取一事一议等办法组织村(居)民完成药物杀灭钉螺前的清淤、铲草和垸内硬化灭钉螺沟渠的维护等血防工作;督促卫生血防室医务人员开展有关血防活动。
第十八条 血防区所有单位应当做好本单位及周边地域的查灭钉螺工作。
血防区水池、鱼塘及农作物种植场所的杀灭钉螺工作由其经营者负责,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卫生主管部门应当免费提供杀灭钉螺药物和技术指导。
第十九条 血防区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加强血吸虫病公益性专科医院和预防控制机构医|学教育网整理、动物防疫监督机构和植物检疫机构建设,保障必要的设备设施和人员、工作经费。
血吸虫病预防控制机构、动物防疫监督机构和植物检疫机构在各自职责范围内负责血吸虫病的监测、筛查、预测、流行病学调查、疫情报告及处理、血防技术指导等血防工作。
血防区的动物防疫监督机构、植物检疫机构应当加强对家畜血吸虫病和植物携带钉螺的检疫,对感染血吸虫病的家畜实施药物治疗,对植物携带的钉螺予以杀灭。
第二十条 在有钉螺地带兴建水利、交通、旅游、能源等建设项目,建设单位应当事先提请设区的市级以上血吸虫病预防控制机构对施工环境进行卫生调查,根据设区的市级以上血吸虫病预防控制机构的意见,采取血吸虫病防治措施,并接受当地血吸虫病预防控制机构的监测。
第二十一条 血防区的农业、水利、林业等工程项目,应当将有关血防工程及设施所需经费纳入项目预算,统筹安排。
第二十二条 血防区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制定血吸虫病应急预案。急性血吸虫病暴发、流行时,应当根据应急预案,依法采取紧急应急处理措施控制疫情。
血吸虫病疫情的报告、通报和公布,依照传染病防治法和动物防疫法的有关规定执行。第二十三条 血防区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根据血防工作需要和血吸虫病流行趋势,储备血防药物、杀灭钉螺药物和有关防护用品。
血防区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组织有关部门根据国家和省人民政府的规定,对符合救助条件的血吸虫病病人进行救助;对晚期血吸虫病病人、经济困难农民的血吸虫病治疗费用给予减免。
第二十四条 血吸虫病应当纳入医疗保险或者农村合作医疗。
因工作原因感染血吸虫病的,依照《工伤保险条例》的规定享受工伤待遇。
血吸虫病纳入医疗、工伤保险范围的具体办法,由省人民政府另行制定。
第二十五条 已经达到国家规定的血吸虫病控制或者消灭标准的地区,当地人民政府应当组织有关部门、机构定期进行监测。
非血防区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组织有关部门加强对血吸虫病的监测,防止发生血吸虫病疫情。
第二十六条 血防区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卫生、农业(畜牧兽医、渔业、农机)、水利、林业、交通等主管部门应当切实履行血防工作职责,加强监督检查,及时纠正和查处违法行为。
血防区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有关部门在履行血防监督检查职责时医|学教育网整理,可以进入被检查单位和血吸虫病疫情发生现场调查取证,查阅、复制有关资料和采集样本;有关单位应当予以配合,不得拒绝、阻挠。
第二十七条 违反本条例规定的行为,法律、行政法规规定了处罚的,由有关主管部门依照有关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进行处罚。
国家工作人员在血防工作中玩忽职守、滥用职权、徇私舞弊,尚未构成犯罪的,依法给予行政处分。
第二十八条 本条例自2008年2月1日起施行。1999年9月28日湖南省第九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一次会议通过的《湖南省血吸虫病防治条例》同时废止。
1 病原分析
从全世界范围来看, 导致发生血吸虫病的病原主要有3种, 分别是日本血吸虫、曼氏血吸虫和埃及血吸虫, 我国国内最为常见的当属日本血吸虫, 该虫呈线状, 为雌雄异体, 常呈合抱体态。腹吸盘大于口吸盘, 两吸盘相距较近。雄虫乳白色大小为9~18mm×0.5mm。雌虫暗褐色大小为15~26mm×0.3mm。虫卵椭圆形, 呈淡黄色, 大小为70~100μm×50~80μm。除日本血吸虫外, 埃及血吸虫和曼氏血吸虫也可以见到, 埃及血吸虫为雌雄异体, 但雌雄经常呈合抱状态。虫体呈线状。雄虫为乳白色大小为4.2~8mm×0.36~0.42mm。雌虫大小为3.4~8mm×0.07~0.12mm。虫卵呈椭圆形, 无色, 大小为72~74μm×22~26μm。曼氏血吸虫体表有结节。雄虫大小为3.12~4.99mm×0.23~0.34mm。雌虫大小为2.63~3.00mm×0.09~3.00mm。虫卵大小80~130μm×30~50μm。
2 发育史和发病规律
2.1 发育史
日本分体吸虫与东毕吸虫的发育过程大体相似, 其不同之处是日本分体吸虫的中间宿主为钉螺, 而东毕吸虫的中间宿主为椎实螺;此外, 它们的宿主范围、各个幼虫阶段的形态及发育所需时间等方面也有区别。其发育过程如下:
雌虫交配受精后, 在血管内产卵, 产出的虫卵一部分顺血流到达肝脏;一部分逆血流沉积在肠壁形成结节。虫卵在肠壁或肝脏内逐渐发育成熟, 进入肠腔, 随宿主粪便排出体外。虫卵落入水中, 孵出毛蚴, 毛蚴钻入钉螺体内, 经胞蚴、子胞蚴形成尾蚴。尾蚴离开螺体在水中游动, 当遇到羊等终未宿主时, 尾蚴即钻入羊皮肤或通过口腔黏膜进入体内。然后脱去尾部成为童虫, 经小血管或淋巴管随血流经右心、肺、体循环到达肠系膜静脉内寄生, 以宿主血液为食。体内的虫体也可经胎盘感染胎儿。一般从尾蚴侵入到发育为成虫需30~50d, 成虫生存期3~5a以上。
2.2 发病规律
本病在我国大部分省区均存在。日本分体吸虫主要发生在南方;而东毕吸虫主要发生在北方。感染途径主要是经皮肤感染, 本病的发生主要与中间宿主的活动有关, 多呈地方流行性。急性病例多见于夏秋季节, 而慢性病例多见于冬春季。
3 临床症状和诊断要点
3.1 临床症状
日本分体吸虫大量感染时, 病羊表现为腹泻, 粪中带有黏液、血液, 体温升高, 黏膜苍白, 日渐消瘦, 生长发育受阻, 可导致不孕或流产。感染东毕吸虫的羊多呈慢性型, 主要表现为颌下、腹下水肿、贫血、黄疸、消瘦、发育障碍及影响受胎, 发生流产等。
3.2 诊断要点
根据粪便检查和剖检发现虫体可确诊。粪便检查可用水洗沉淀法或毛蚴孵化法。现在也有用环卵沉淀试验、间接血凝试验和酶联免疫吸附试验等进行诊断的。
4 防治方法
4.1 治疗
常用的药物有:
4.1.1 硝硫氰胺 (7505)
4mg/kg体重配成2~3%水悬液, 静脉注射。
4.1.2 敌百虫
绵羊70~100mg/kg体重, 山羊50~70mg/kg体重, 灌服。
4.1.3 六氯对二甲苯 (血防846)
200~300mg/kg体重, 灌服。
4.1.4 吡喹酮
30~50mg/kg体重, 一次口服。
4.1.5 硝硫氰醚 (7804)
20~60mg/kg体重, 灌服。
4.2 预防
定期驱虫及时对人、畜进行驱虫和治疗, 并做好病羊的淘汰工作;粪便处理人畜粪便经发酵处理后再作肥料或制造沼气;饮水卫生管好水源, 保持清洁, 防止污染;不饮地表水, 必须饮用时, 须加入漂白粉, 确信杀死尾蚴后方可饮用;安全放牧全面合理规划草场建设, 逐步实行划区轮牧;消灭中间宿主结合水土改造工程或用灭螺药物杀灭中间宿主, 阻断血吸虫的发育途径。
摘要:羊血吸虫病近年来有在全国范围内蔓延的趋势, 山东地区已经开始越来越多的出现相关病例, 潜在危害巨大。本文对本病的病因、诊断与防治进行了总结, 目的是进一步加强人们对该病的认识, 积极预防和治疗该病, 防止其对本地养羊产业造成大的冲击。
关键词:养羊业,血吸虫病,诊断
参考文献
[1]刘铁男, 赵秋红, 于克江, 董莉.牛羊东毕血吸虫病的防治[J].中国兽医杂志, 2002 (10) .
本刊坚持贯彻预防为主、面向防治、面向全国、面向基层,为血吸虫病和其他寄生虫病防治科研服务的宗旨,主要刊载反映血吸虫病等寄生虫病防治、科研和管理等方面最新成果与动态的学术论文,主要栏目有特约专稿、专家述评、论著、短篇论著、防治经验、防治管理、学术争鸣、综述、病例报道、信息等,是广大血吸虫病、寄生虫病防治研究专业技术人员、管理工作者和医学院校师生有益的参考资料。
本刊为大16开,每期刊载页码为120页左右,逢双月15日出版,自办发行,每期定价仍为18.00元,全年108.00元(免邮费)。欢迎广大作者、读者投稿、订阅。具体要求请参阅本刊网站。
单位地址:江苏省无锡市梅园杨巷117号《中国血吸虫病防治杂志》编辑部
邮政编码:214064,电话:0510-68781022、0510-68781023,传真:0510-85510263,
一、什么叫血吸虫?
答:凡是寄生在脊椎动物血管内的吸虫称为血吸虫。脊椎动物指哺乳类如人类及哺乳动物(牛、羊、马、猪、犬、猫及鼠等)。血吸虫种类繁多,已为人类认识的86种,有19种与人类致病有关。其中有5种血吸虫(即日本、埃及、湄公、间插、曼氏血吸虫)致使人畜患血吸虫病。日本血吸虫致病严重,分布很广,包括日本、中国、菲律宾及印度尼西亚等国家。根据发掘出土的西汉古尸解剖分析证实:早在2000多年前就有日本血吸虫寄生在我国人体内了。
二、血吸虫病是怎样传播的?
答:人、畜接触了含有血吸虫尾蚴的水,尾蚴就会很快钻进人、畜体内,经过37天左右发育成血吸虫成虫,寄生在肠系膜血管里,以吸血维持生命。
雌虫在肠系膜静脉的内管里产卵。卵内含有毛蚴,每条雌虫每天产卵1000个左右,卵很小,要用显微镜才能看见。卵要放出毒素,影响健康;卵随血流到肠壁,能使肠壁破溃而进入肠腔内,随大便排除。
含有血吸虫卵的大便污染了水源,在水温大约25℃情况下,经4小时左右虫卵内毛蚴破壳而出,在水中快速游动,遇到钉螺,很快就会钻入钉螺内,在钉螺体内不断繁殖,形成大量尾蚴。含有尾蚴的钉螺遇水,尾蚴就不断逸入水中,人、畜下水接触到尾蚴而受感染,这样就得了血吸虫病。
血吸虫就这样周而复始地循环生存,不断地危害着人民生命与健康。
三、血吸虫生活史
血吸虫的发育和繁殖包括成虫、虫卵、毛蚴、尾蚴和童虫五个阶段。血吸虫成虫寄生于人或哺乳动物的肠系膜静脉中,部分虫卵随粪便排出体外,在水中孵出毛蚴,后钻入螺体,发育成尾蚴。尾蚴遇人或哺乳动物,侵入其皮肤后形成童虫,再移至肠系膜静脉寄生,发育为成虫。
四、人被感染上血吸虫病的主要途径有哪些?
答:感染途径主要有两方面:一是生产性感染。如在田间从事农活、育秧、栽秧、收割、放水灌田、防洪排涝、捕鱼、捉虾、割草等。二是生活性感染。如在有血吸虫的疫水中洗衣服、洗蔬菜、游泳、洗手、洗脚等。
五、什么是疫水?
答:疫水是指在血吸虫病疫区沟渠、田、塘水中有感染人畜患病的含有血吸虫尾蚴的水。
六、什么是钉螺?
答:钉螺是血吸虫唯一的中间宿主。它是雌雄异体,水陆两栖的螺狮。形状呈圆锥形,长度一般不超过1cm,宽度不超过4mm,螺壳表面有纵肋,螺旋一般为6~9个,人们俗称“七转半”,主要分布在沟渠(农毛小沟渠为主)水线上下1m的范围内。稻田中钉螺主要分布在进水口和田埂附近,我市除沟田外个别旧水塘及养鱼塘也都发现有钉螺。
七、什么钉螺才会在感染血吸虫病中起作用?
答:同样的钉螺有两种情况:一是未感染的钉螺。另一种是感染钉螺,又称阳性钉螺。后一种钉螺是指血吸虫尾蚴寄生在螺体随时可能逸入水中,进入人畜体内,使人畜感染上血吸虫病。
八、血吸虫病对身体有什么危害?
血吸虫病是一种严重危害我国人民身体健康的主要寄生虫病。从西汉古尸发现的血吸虫感染者来算,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解放前,许多人惨遭血吸虫病的危害而丧生,有的村舍也因血吸虫病而被毁灭。患了血吸虫病的病人,早期可以不出现症状,或者可以出现腹痛、腹泻、大便带血和乏力等症状,但是,一般没有引起人们的重视,如果得不到及时的检查和治疗,天长日久,重复感染,逐渐形成慢性晚期血吸虫病;小孩患了血吸虫病则影响生长发育,长不高,智力低下,看起来就象小老头一样;妇女患了血吸虫病则月经不调,影响生育,并缺乏生活乐趣;如果发展成晚期血吸虫病,则腹腔里就会长腹水,肝脾肿大,表现出肚大如鼓,骨瘦如柴,有的还会大呕血,真是吃得做不得,严重影响劳动生产和生活,靠劳动致富是根本不可能的。血吸虫病的危害性就是影响生命、生产、生活、生长、生育之“五生”。
九、怎样防治血吸虫病?
血吸虫病防治,首先是防,其次是治。防就是想办法预防血吸虫感染,防止人和牲畜得血吸虫病;治,就是治疗已经患血吸虫病的人或畜。
1、避免与含有血吸虫尾蚴的水接触。在血吸虫病流行季节,人畜不要到有螺的河,堰,沟渠,池,塘等处洗衣物,中、小学生特别要注意不要到这些地方戏水、洗澡。如非得要到这些有螺环境去劳动生产,应采取一定的防护措施,如穿胶靴、戴手套或在身上涂抹防蚴霜等等,避免皮肤与水接触。
2、积极消灭钉螺。消灭钉螺是预防血吸虫感染最根本的措施,没有钉螺,就不会引起血吸虫病传播。消灭钉螺,一是用药杀;二是结合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开新沟,填有螺旧沟;三是人工捕捉。在具体应用时,应因地制宜,采用不同的方法。
3、积极检查治疗血吸虫病。要知道自己是否患血吸虫病,应积极接受血吸虫病检查。中、小学生在学校接受检查,成人在住家所在地接受防疫人员上门检查。目前,检查的方法很多,常用的有皮内试验、间接凝集试验、环卵试验、粪便沉孵检查等。经过检查确诊有血吸虫病后,无论自己有无症状或体征,均要及时进行治疗。目前治疗用的药物叫吡喹酮,此药毒性低,疗效好,服用方便。
十、血吸虫病在我省哪些地方流行?
1924年Faust首次报告仁寿县存在血吸虫病例,其后相继查获病牛和钉螺,至1949年解放,已报告成都平原及其周围17个县流行血吸虫病。建国后,经大规模调查,证实钉螺分布于11个市(州)的 62个县(市、区),隶属岷江、沱江、涪江和安宁河流域。经40多年防治,至今,已有27个县达到传播阻断标准,20个县达到传播控制标准。目前尚有15个县未达到传播控制标准。而且,在20个传播控制县中有8个县近年来由于疫情反复,出现了本地感染的病人和急性血吸虫病。
相关信息:
小学阶段相关信息
(1)血吸虫病:是由于人或牛、羊、猪等哺乳动物,感染了血吸虫所引起的一种疾病。
(2)血吸虫病的危害:人得了血吸虫病可引起发热、拉肚子等,严重损害身体健康,重者影响青少年生长发育。
(3)了解血吸虫生活简史:通过标本或挂图了解血吸虫的一生,认识钉螺。(4)感染血吸虫的途径:人在有钉螺的湖水、河塘、水渠里游泳、戏水、洗手,就可能得血吸虫病。牛、羊、猪等家畜也能得血吸虫病。
(5)预防血吸虫病的方法和措施:
①不在设有血防警示牌的湖水、河塘、水渠里游泳、戏水。②劝告家长不要在有钉螺的湖水、河塘、水渠里洗衣、洗菜等。③接触疫水后要及时到当地血防部门进行检查和治疗。中学阶段相关信息
(1)血吸虫:凡寄生在脊椎动物血管内的吸虫称为血吸虫。
(2)血吸虫病:是由于人或牛、羊、猪等哺乳动物,感染了血吸虫所引起的一种疾病。
(3)血吸虫病的危害:人得了血吸虫病可引起发热、拉肚子等,严重损害身体健康,重者影响青少年生长发育。
(4)了解血吸虫生活史:通过实物标本或挂图,了解钉螺形态和血吸虫的一生。
(5)感染血吸虫病途径:人、畜接触含有血吸虫尾蚴的疫水而感染,接触疫水10秒钟尾蚴即可侵入皮肤而感染。
(6)预防血吸虫感染的方法和措施:
①不在有钉螺分布的湖水、河塘、水渠里游泳、戏水。
②因生产生活不可避免接触疫水者,可在接触疫水前涂抹防护油膏,预防血吸虫感染。
③接触疫水后,要及时到当地血防部门进行必要的检查和早期治疗。(7)控制血吸虫病方法和措施: ①改造钉螺孳生环境,消灭钉螺。
++市++区人民政府
2011年11月29日
++是省会++新城区,总面积969平方公里,总人口54万,辖15个乡镇。2010年以来,我区血吸虫病疫区范围8个乡镇22个疫区村,目前没有一、二、三类疫区村,仅有四病类村13个,五类村9个,疫区人口约6.8万。全区现有钉螺面积约359万平方米,2009年以来,本地居民感染率为零,牲畜感染率为零,未发现阳性钉螺。2005年以来,现已连续六年无急血病例发生。我区血吸虫病防治的主要做法是:
一、加强领导,血防工作保障有力
血吸虫病是一种严重危害人民身体健康,影响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传染病。血防工作关系疫区群众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关系农村发展和稳定,关系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全局,关系和谐社会的构建。近年来,尤其是2006年国家颁布《血吸虫病防治条例》以来,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上级业务部门的精心指导下,区委、区政府清醒地认识到血防工作的重要性、艰巨性、紧迫性,切实将血防工作当作头等大事来抓。2008年,全区22个疫区村已通过国家血吸虫传播控制标准的评估验收,全面达到传播控制标准。为确保2014年全区22个疫区村全面实现 1
传播阻断达标任务,区委、区政府始终坚持“预防为主,标本兼治,综合治理,群防群控,联防联控”的方针和“综合治理,联合防治,突出重点,分类指导,以人为本”的原则,将血防工作纳入政府实事工程和绩效考核体系,建立由区政府主要领导牵头、各成员单位党政一把手亲自抓、负总责的血防机制,每年召开两次以上血防领导小组成员单位会议,定期研究血防工作,主要领导深入疫区现场办公,对防治措施、经费保障、宣传培训等及时作出部署,为血防工作取得良好成效提供了坚实的保障。
二、齐抓共管,综合治理统筹推进
我区血防领导小组成员单位严格按照《血吸虫病综合治理重点项目规划纲要(2010~2015年)》,积极配合,扎实履职,“联防联控,综合治理”的强大合力逐步形成。财政部门切实将血防工作经费、人员经费纳入财政预算,本共安排血防专项经费280余万元,其中查、灭螺、灭蚴开支240万元,查病、化疗、健教开支40万元,设立专帐,做到专款专用。畜牧部门积极配合血防部门开展疫区牲畜查病和人畜同步化疗工作,三年来对疫区村的耕牛进行全面查病,并给予吡喹酮化疗,化疗率达100%。教育部门切实将血吸虫病知识纳入教学计划,扎实开展血防知识宣传教育,有效提高了疫区学生血防意识。水利部门认真落实水利血防工作,将++镇的++村、++镇++洲社区、++乡等重型疫区纳入国家水利血防项目,改造钉螺孳生环境,消除血吸虫病传染环节。交通部门认真落实水域作业人员的查病、化疗工作,联合相
关部门采取入户、上船的方法,对区域内湘江水域作业人员进行查病和化疗,共完成查病114人,化疗441人。区血防领导小组的其他成员单位和疫区乡镇人民政府都对血防工作给予大力支持,为推进血防事业进程做出了积极贡献。
三、突出重点,血防工作成效显著
为达到国务院《血吸虫病综合治理重点项目规划纲要(2010~2015年)》提出的疫情、传播控制标准,我区以控制急性血吸虫病和实施中央补助地方公共卫生项目为重点,全面开展血吸虫病防治综合治理。
1、扎实完成查、灭螺工作。采取系统抽样和环境抽样方法,对全区有螺环境和相邻水系可疑环境进行钉螺调查,调查面积1900多万平方米,其中系统抽样调查面积约660万平方米,环境抽样调查面积约1250万平方米,完成全年查螺任务的102.86%;采取除草剂除草清障,氯硝柳胺药物配比喷洒法药物灭杀钉螺等方法重点对++镇++村的砣洲、++镇++洲等6处洲滩进行了药物灭螺工作。药物灭螺总面积约250万平方米,共投放氯硝柳胺药物5005kg,完成全年药物灭螺工作计划100%。
2、全面落实急血防控措施。成立++区急血防控工作领导小组,层层落实急血防控紧急处理预案,加强急血防控工作的组织领导;在++镇++村、+=镇++村、++镇++洲社区等重点疫区地段设立哨卡,聘请血防巡查员,加强劝诫和教育,减少疫区村民和学生接触疫水的机会;组织区动监站及所在的乡镇兽医站加强洲滩
敞放耕牛的化疗投服工作,化疗率达100%,有效切断牲畜传染源;按时完成有螺地带洲滩的药物灭杀和易感地带的水体灭蚴工作,减少疫区居民接触疫水的频率,降低急血隐患;加强水上流动人口管理,提高血防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
3、深入开展健康教育。区血防站及有关医疗机构开通血吸虫病防治咨询电话,随时接受群众咨询,做到有问必答,解释清楚;采取出动宣传车,设置警示牌、张贴宣传标语、发放宣传资料等形式,结合国家《血吸虫病防治条例》和湖南省《血吸虫病防治条例》,深入疫区村组、农户宣传血防知识,宣讲血防政策,浓厚疫区血防工作氛围;通过集中授课、发放致家长信、开展血防知识测试、发放血防知识课本等形式,大力加强疫区学校中、小学生健康教育,有效增强了疫区中、小学生血防健康意识。
4、深入推进疫情达标工作任务。根据国家《血吸虫病综合治理重点项目规划纲要(2010~2015年)》及《湖南省2011年血吸虫病防治项目实施方案》的相关精神,我们已制定切实可行的疫情达标方案及实施细则,召开了区血防领导小组成员和疫区乡镇、村会议,对疫情达标工作进行全面部署安排,同时,对本血防资料整理归档和查病前基础性资料摸底,逐步进入微机管理;联合各疫区乡镇的主管负责人、血防专干、乡村医生对6个乡镇12疫区村的螺情、病情情况进行了全面细致的考核评估,均达到了传播阻断标准,较好完成了今年的达标工作任务。
根据《血吸虫病防治条例》的有关规定和《全国预防控制血吸虫病中长期规划纲要(2004-2015年)》确定的目标任务,为规范血吸虫病防治地区达到疫情控制、传播控制、传播阻断标准的考核与评估工作,特制定本方案。
一、组织形式
(一)血吸虫病流行县(市、区,以下简称县级)达到传播控制、传播阻断标准实行考核制;血吸虫病流行市(设区市,以下简称市级)、流行省(以下简称省级)达到传播控制、传播阻断标准实行评估制。
(二)县级和市级达到传播控制、传播阻断标准的考核或评估工作由省级人民政府血吸虫病防治工作领导小组(以下简称血防领导小组)负责组织。省级达到传播控制、传播阻断标准的评估工作由卫生部负责组织。
(三)县级以上达到疫情控制标准的评估工作参考卫生部、农业部办公厅联合印发的《关于开展血吸虫病疫情控制达标考核评估工作的通知》(卫办疾控发〔2008〕98号)组织实施。
二、程序
(一)考核程序。
1.提交申请。县级达到传播控制、传播阻断标准的考核须由县级血防领导小组向市级血防领导小组报告,由市级血防领导小组向省级血防领导小组提交书面申请。2.审查书面申请。省级血防领导小组收到书面申请后,经审核认为符合条件的,即安排考核工作;对不符合条件的,应予批复补充相关资料或暂缓考核工作。
3.现场考核。省级血防领导小组负责组织卫生、农业、水利、林业等有关部门的工作人员及专家成立考核小组,进行达标考核。考核小组在完成考核工作后应当及时向血防领导小组提交报告。
4.确认。县级达到传播控制、传播阻断标准考核结果由省级血防工作领导小组确认并予批复,报卫生部备案。
(二)评估程序。
1.提交和审查申请。市级、省级达到传播控制、传播阻断标准的评估工作必须在辖区内所有县级流行区完成相应的达标考核工作后,由市级、省级血防领导小组分别向省级血防领导小组和卫生部提交书面申请。省级血防领导小组或卫生部收到书面申请后,对经审核符合条件的应当及时组织开展评估工作;对不符合条件的,应予批复补充相关资料或暂缓评估工作。
2.评估和确认。市级达到传播控制、传播阻断标准由省级血防领导小组办公室负责组织卫生、农业、水利、林业等有关部门及专家进行综合评估,由省级血防工作领导小组对评估结果予以确认并批复,报卫生部备案。省级达到传播控制、传播阻断标准由卫生部负责组织卫生、农业、水利、林业等部门及有关专家进行综合评估,由省级人民政府根据评估结果予以确认,并报卫生部备案。
三、内容与方法
(一)考核时间。县级达标考核时间应当在当年血吸虫病感染季节后(10-11月)进行。市级和省级达标评估时间原则上应当在当年感染季节后进行,各地可根据实际情况酌情安排。
(二)资料审核。
1.内容。凡申报达标考核的县均应当具备以行政村为单位,能反映当地达到各个防治阶段标准的病情、螺情变化的各种图、卡、册、报表等数据资料以及反映防治措施落实情况的文字材料。达到传播控制标准的考核重点审核近2年病情和螺情资料;达到传播阻断标准的考核重点审核近5年病情和螺情资料。
2.方法。县级达标考核要求对县级、乡级和抽样村的档案资料进行审核;省、市级达标评估要求对省级、市级和抽样单位的档案资料进行审核。
(三)现场考核与评估。1.县级达标考核。
(1)传播控制。根据疫情资料随机抽取3个乡,每个乡随机抽取1个行政村进行现场考核。人群查病以村民组为单位整群随机抽样,对6-65岁的常住人口,先采用血清学方法检查,阳性者再采用尼龙绢袋集卵孵化法(一粪三检)检查,每个行政村血检和粪检受检率均在90%以上,检查的总人数不少于400人。家畜查病采用粪便毛蚴孵化法(一粪三检)检查,对该村最主要的家畜传染源调查100头,不足100头全部检查。对近3年查出钉螺且人、畜活动频繁的环境,采用系统抽样结合环境抽样调查法查螺,抽查不少于500框。查获的钉螺均需采用压碎镜检法进行解剖,观察有无感染性钉螺。
(2)传播阻断。根据疫情资料随机抽取3个乡,每个乡随机抽取1个行政村进行现场考核。人群查病以村民组为单位整群随机抽样,对6-65岁的常住人口,先采用血清学方法检查,阳性者再采用尼龙绢袋集卵孵化法(一粪三检)检查,每个行政村血检和粪检受检率均在90%以上,检查的总人数不少于1000人(不足者从邻近村补充)。家畜查病采用粪便毛蚴孵化法(一粪三检)检查,对该村最主要的家畜传染源调查100头,不足100头全部检查。对历史有螺环境、可疑有螺环境采用全面细查法查螺。
2.市级达标评估。市级达标评估工作在辖区内所有县级流行区完成相应的达标考核工作后,由省级血防领导小组办公室组织省内有关部门和专家进行综合评估,随机抽查2个县进行现场考察、资料审核等评估工作。
3.省级达标评估。省级达标评估工作在辖区内所有市级流行区完成相应的达标评估工作后,由卫生部组织有关部门和专家进行综合评估,随机抽查1-2个市,每个市抽查1-2个县进行现场考察、资料审核等评估工作。
近日, 农业部在江苏召开全国农业血防工作会议, 贯彻落实全国血吸虫病防治工作座谈会精神, 研究谋划“十二五”期间工作思路和重点。会议强调, 各级农业部门要按照国务院关于血防工作的总体部署, 以家畜传染源控制为核心, 以降低家畜感染率为目标, 大力实施家畜血吸虫病防疫工程、血防区家畜规范饲养工程、血防区养殖结构调整工程、家畜粪便无害化处理工程等4项核心工程, 农业灭螺工程和农业血防能力建设2项辅助工程, 全力保障公共卫生安全。
近年来, 各级农业部门按照党中央、国务院的总体部署和血防部际联席会议制度的要求, 坚持“预防为主、标本兼治、综合治理、联防联控”原则, 切实落实以传染源控制为主的综合防控策略, 着力建设农业系统各部门职责清晰运转高效的血防工作体系、灭螺防病与农业生产紧密结合的农业血防工程项目体系、科学系统实用的农业血防技术体系。大力实施重疫区村农业综合治理、沼气池建设、“以机代牛”、牲畜传染源管理。农业血防工作成效显著, 一是全国达到疫情控制标准。全国164个血吸虫病流行县全部达到疫情控制标准。二是各地不断强化家畜圈养、替代养殖、封州禁牧等各项措施, 传染源得到有效控制。三是农业综合治理项目的实施使垸内易感地带钉螺孳生环境得到进一步改变, 有螺面积明显下降。2009年家畜血吸虫病阳性率为1.02%, 达到历史最低水平。同时, 水改旱、水旱轮作和农机推广使用, 提高了土地产出率和生产效率, 增加了农民收入;家畜圈养、户用沼气建设, 改善了农村人居环境, 提高了农民生活质量。
会议强调, 血吸虫病防治是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重大公共卫生问题, 血防工作是1项重大的民生工程, 要以对党、对人民高度负责的态度认真做好农业血防工作。下一步, 各级农业部门要紧密结合现代农业建设, 大力推进农业生产方式转变, 增强疫区综合防治能力, 推进农业血防工作科学化、规范化和制度化。
吸虫是一种扁平、叶片样的寄生虫,鸭鹅在接触自然湖泊或池塘时可能会感染,大部分吸虫以水蜗牛或螺蛳为中间宿主,很多情况下鱼、蛙和昆虫(如蜻蜓)作为第二中间宿主。吸虫可以侵入禽类的各个体腔和组织,多在死后剖检发现。
吸虫生活周期:感染的水禽通过粪便排出吸虫卵,条件合适虫卵孵化,产生一期幼虫;幼虫在中间宿主内成熟,中间宿主将成熟幼虫排在草上,通过采食中间宿主或草类,鸭重新感染吸虫。其中对鸭鹅危害较大的有鸭棘口吸虫、鸭鹅次睾吸虫、鸭眼睛吸虫等。
1 鸭鹅棘口吸虫病
棘口吸虫病是由棘口吸虫科各种吸虫等寄生于鹅、鸭小肠、盲肠和直肠中所引起的一种寄生虫病,对幼禽危害最大。
1.1 病原 寄生在鸭鹅体内的有卷棘口吸虫、宫川棘口吸虫等,虫体呈长叶状(图1)。棘口吸虫发育的第一二中间宿主均为小土蜗螺、椎实螺、凸旋螺等淡水螺类。水禽通过吞食含有囊蚴的螺类而感染(图2)。
1.2 临床症状 患鸭精神不振,不愿起立行走(图3)。少量感染时危害不严重,雏禽严重感染时,可引起食欲不振、消化不良、腹泻。粪便中混有粘液。禽体贫血,消瘦,发育停滞,最后衰竭死亡。
1.3 剖检变化 鸭体严重脱水、消瘦,出血性肠炎,肠腔充满卡他性粘液;空肠盲肠内可见黑褐色内容物,在盲肠、直肠发现粉红色细叶状的虫体,虫体一端埋入肠粘膜内,且吸附部位有溃疡,用剪刀稍用力即可将其刮下,刮下的虫体可蠕动蜷曲。其他脏器无肉眼可见病变。
1.4 防治
1.4.1 预防措施 本病流行地区,应做好消灭淡水螺的工作;每年应对家禽进行有计划的驱虫,并对驱虫后的粪便严格处理。每天应及时清扫禽舍,粪便发酵无害化处理。
1.4.2 治疗 硫双二氯酚,按150~200mg/kg体重用药,拌料饲喂。氯硝柳胺,按100~120mg/kg体重,一次口服。
2 鸭鹅次睾吸虫病
2.1 病原 寄生于鸭、鹅、鸡、野鸭的胆管和胆囊的一种吸虫。虫体呈叶状,体表有小刺,大小为长2.4~4.7mm,宽0.5~1.2mm。主要为东方次睾吸虫(图4、图5),此虫需要两个中间宿主,第一中间宿主为纹沼螺(图6),第二中间宿主为麦穗鱼(图7)及棒花鱼,虫卵在鱼体内发育为囊蚴后集中于肌肉和皮层,鸭鹅吞食含囊蚴的鱼类而感染本病。
主要流行于鸭群中,一月龄以上的雏鸭感染率较高,鹅感染较少。
2.2 临床症状 轻度感染不表现症状,较重感染表现食欲减退,逐渐消瘦,精神委顿,在水中游走无力,缩颈闭眼,两腿无力,卧伏不起。随着病情加剧,羽毛松乱,废食,眼结膜发绀,有粘液性分泌物,呼吸困难,贫血,消瘦,粪便呈草绿色或灰白色,多数因衰竭而死亡。
2.3 剖检变化 胆囊肿大,囊壁增厚,胆汁变浓或消失。肝脏肿大,质地坚实,有不同程度的炎症和坏死,肝常呈橙黄色,肝功能被破坏,细胞变性萎缩,引起肝硬化。
2.4 防治 在流行季节不要将禽类放养到水塘和稻田里,流行地区不以生鱼类作饲料。
定期进行驱虫,粪便应堆积发酵处理从而杀灭虫卵。结合农业生产进行灭螺。
治疗可采用吡喹酮:每千克体重15~20mg,一次口服。丙硫咪唑:每千克体重75~100mg,一次口服。硫双二氯酚:每千克体重150~200mg,一次口服。
3 鸭鹅眼睛吸虫病
3.1 病原与流行病学 病原为嗜眼吸虫,属嗜眼科。新鲜虫体为淡黄色,半透明,前端较狭呈纺锤形,体表粗糙,虫体大小(3~6)mm×(0.9~1.9)mm。
嗜眼吸虫病主要分布于有中间宿主淡水螺(图8)存在的区域,除鸭鹅外,自然条件下还可以感染鸡、火鸡、珍珠鸡等多种禽类。各种日龄的鸭鹅都可以感染,引起鸭鹅的结膜或角膜炎,甚至失明,造成生产性能下降。
3.2 临床症状 病初患鸭鹅流泪,并不断用蹼挠眼部或转头将眼睛揩擦背部,以后逐渐消瘦,食欲不振,生长发育不良,生产性能下降。大多数病鸭鹅为单侧性眼发病,一只眼出现严重症状,而另一只眼虽有感染而无明显症状,只有少数为双侧性眼发病,严重的病例可失明,行走困难,跛行或瘫痪,最后死亡。眼结膜内有浅黄色脓性分泌物,眼瞬膜下的穹隆部结膜和球结膜均附有寄生虫。从眼内挑取可疑物,置载玻片上,滴加生理盐水1滴,压片,置10×10显微镜下检查,如发现淡黄色,半透明虫体,即可确诊。
3.3 防治 加强环境卫生工作,对鸭鹅的生活和活动区内灭螺以消灭中间宿主。发病后,应对鸭鹅舍和放牧场地用生石灰或1:3000抗毒威喷洒。
患病的鸭驱虫可用75%酒精滴眼,方法是由助手将鸭固定,另一助手固定鸭头,右手用钝头金属细棒或眼科玻璃棒,从内眼角扒开瞬膜,用药棉吸干泪液后,立即滴入75%酒精4~6滴。用此法滴眼驱虫操作简便,可使症状很快消失,驱虫率可达100%。
国务院血吸虫病防治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卫生部副部长王陇德在全国血吸虫病防治工作会议上的总结讲话
同志们:
为期两天的全国血吸虫病防治工作会议今天就要结束了,受国务院领导的委托,下面我对会议作简要小结。
这次会议得到了国务院的高度重视,吴仪副总理参加会议,并作了重要讲话。卫生部、农业部、水利部、林业局、发展改革委、财政部的负责同志就下一步工作进行了部署;法制办的负责同志就《血防条例》进行了说明,江西省、安徽池州市、湖北汉川市的负责同志就探索血防新策略、新思路在会上作了经验介绍,各地各部门交流了执行血防规划的进展情况。代表们普遍反映本次会议有如下几个特点:一是会议召开非常及时。这次会议是在全国上下认真学习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意见的大好形势下,也是在力争实现《全国预防控制血吸虫病中长期规划纲要(2004-2015年)》确定的近期目标(即2008年目标),工作时间过半的关键时刻召开的。本次会议对于统一思想,认清形势,提高认识,把握机遇,增强责任感、使命感和争取完成近期目标具有重要意义。二是内容新。在试点的基础上,本次会议提出了从传统的以消灭钉螺为主的策略向以控制传染源为主的防治策略的转移,为今后的防治工作开启了新思路;《条例》的颁布实施为血防工作提供了法律保障,注入了新的活力。三是指导性强。3个大会经验介绍内容具体、内涵深刻,既有措施介绍,也有经验、体会的总结,可操作性强;现场参观,使代表深入了解了试点工作,增强了感性认识。许多代表们认为,血吸虫病绝大多数是农民,解决三农问题,必须把血防摆到重要日程,如果劳动力得不到
响和改变其流行规律呢?从以上的传播规律中,我们已经了解到以下一些特点:血吸虫病病人、病畜不会直接传染人、畜,必须通过钉螺这一中间环节;钉螺也是“受害者”,是被血吸虫毛蚴感染和寄生的对象;所有的感染环节都与水有明确的关系:即没有水,虫卵不能孵化;没有水,毛蚴不能钻入钉螺体内;没有水,钉螺体内的尾蚴不能逸出,人、畜也就不会感染。另外,还有一个非常值得我们重视的特点,就是钉螺的平均寿命只有1年;寄生有血吸虫幼虫的感染性钉螺的平均寿命仅为214天。
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水是流行链中的关键环节之一。但人、畜不可能离开水,不可能不接触水。第二个关键环节就是钉螺。那么,钉螺有无可能完全被除掉呢?实践证明,在小范围内,特别是在丘陵地区,消灭钉螺还是可行的。但钉螺是一种生物,要完全消灭它,特别是在湖沼地带,是根本不可能的。至此,我们似乎走进了一个死胡同,陷入了无可奈何的绝境。但只要再认真细致分析就会发现,一是人不能不接触水,但可以不接触含有尾蚴的疫水;二是钉螺不能被完全消灭,但可以采取控制措施,使虫卵不孵化为毛蚴,毛蚴不感染钉螺。自然界中无感染性钉螺的存在,水中就不会含有尾蚴,水就不再是“疫水”,人和家畜就不会被感染。因此,钉螺的“感染”与“被感染”是血吸虫传播链中的一对主要矛盾,感染方(也就是血吸虫毛蚴这一病原体)就是矛盾的主要方面。抓住了不产生血吸虫毛蚴这一关键环节,也就是抓住了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其他问题也就迎刃而解了。
在控制血吸虫病的工作中,我们以往采取以灭螺和化疗为主,辅以其他综合措施的战略,如对患者、病牛的查治,疫情和螺情的监测,在感染性钉螺密度高的地区实施药物灭螺,在一定范围内河提护坡、实施沟渠硬化等,这些措施适应我国当时的经济社会发展状况,在疫
多地区农民的经济收入已达到一定的水平,只要政府加以引导,并给予适当的扶持,群众会支持搞农业机械化。湖区的菜牛都集中在极少数养殖户手中,尽管对于养殖户来说,成本非常低,但是对国家、对社会成本非常高。如果采取“封洲禁牧,圈养舍饲”措施,影响面非常局限,但产生的效益却非常巨大。
3、农业、财政部门已经考虑调整政策,对疫区的小型农机具进行补贴,小地块的耕作问题将逐步得到解决。
4、《条例》已明确规定不得在有螺洲滩放牧家畜,且已开始实施。今后再存在这种现象即是违法。这也给各地加强管理,加大血吸虫病治本力度,提供了法律保障。因此,可以说实施“以机带牛、封洲禁牧”的条件已经成熟。
二、认真学习、加快推广试点经验。
刚才,江西省、安徽池州市、湖北汉川市人民政府分别介绍了他们的做法、经验和体会,有很强的代表性和典型性,对今后各地开展防治工作有很好的指导作用。从3个点的介绍可以看出,尽管在具体做法上有所区别,但只要牢牢抓住了以“控制传染源”为主的防治策略,防治效果就会很快显现。
总结这几个试点的经验,主要是认真做好了以下几方面工作:一是统一认识,加强领导。首先是党委、政府领导要统一认识,主要领导要关心、支持这项工作,及时研究、解决防治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困难;二是加大宣传,做好组织发动。一定要让群众意识到是我们自己没有管理好人、畜的粪便,才导致血吸虫病的流行,增强群众的责任意识和主人翁的精神,形成良好的舆论氛围。联系点的成功经验证明:只要突出重点,宣传到位,把道理向群众讲清楚,就会得到群众的支持和拥护;三是扶持和引导措施的到位。老百姓是最现实的。只有让老百姓实实在在地尝到甜头,他们才会积极参与,推行的措施才有生命力。为此,地方各级政府要在把各项目安排好,实施好的同时,业局下达农业、水利、林业血防专项规划。这些项目的实施将对控制疫情,巩固和扩大防治成果有举足轻重的意义。各地要认真组织实施,有关部门要加强督导,确保项目产生应有的效果。各地要尽快作出2008年以前三年中分的工作规划,报国务院血防办。
四、切实开展联防联控,提高防治效果。
这也是我们这几次会议一直强调的血防工作的一个重要方面。血吸虫病流行区水系相通,有螺环境相连,疫情相互影响,加之近年来人口、牲畜流动频繁,孤立地开展预防控制工作效果不好,且不容易巩固。必须加强毗邻地区血防工作的协调、配合,切实开展联防联控,确保防治工作效果。为了保证此项措施落到实处,《血防条例》明确要求:处于同一水系或者同一相对独立地理环境的血吸虫病防治地区各地方人民政府应当开展血吸虫病联防联控;血吸虫病防治地区两个以上的县、市需要同步实施血吸虫病防治措施的,其共同的上一级人民政府应当制定血吸虫病联防联控方案;血吸虫病防治地区两个以上的省、自治区、直辖市需要同步实施血吸虫病防治措施的,有关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应当共同制定血吸虫病联防联控方案,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组织实施。希望大家明确联防联控目标,推进联防联控。
2010年06月11日来源:湖南日报
6月10日,湖南省与卫生部在长沙市举行省部联合防治血吸虫病行动签字仪式,提出2014年全省所有血吸虫病流行县以行政村为单位全部达到传播控制标准的目标。卫生部部长陈竺,湖南省委常委、常务副省长于来山出席签字仪式并讲话。
湖南省于2008年以村为单位达到了血吸虫病疫情控制标准,按照《全国预防控制血吸虫病中长期规划纲要(2004-2015)》的要求,全国疫区要在2015年以行政村为单位达到血吸虫病传播控制标准,主要指标为:居民感染率降至1%以下,牛感染率降至1%以下,全省在适宜的垸外洲滩全部实现围栏封洲,有效控制家畜进入有螺洲滩,结合家畜圈养、建设安全牧场、以机代牛等措施,安全放牧率达到95%以上。为了推进血吸虫病防治进程,湖南省积极向卫生部争取了省部联合防治行动项目,将提前1年,于2014年达到国家要求。
陈竺表示,实施部省联动工作是探索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落实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的重要实践。此次行动的正式启动,将对全国血吸虫病防治工作具有重要意义。卫生部将积极协调有关部门进一步加大对湖南血防工作的支持力度,联合湖南省全面推进以控制传染源为主的综合防治策略,为其他流行省的血防工作树立榜样,推动全国血防工作的进一步开展。
于来山代表省委、省政府向卫生部长期以来给予湖南省的关心和支持表示感谢。他说,近年来,在卫生部等国家部委的大力支持下,湖南省血防工作不断加强,钉螺面积和流行区域进一步压缩,人畜感染率进一步降低,血防工作已由“疫情控制”向“传播控制”转变。他要求各有关部门特别是疫区各级党委政府,认真落实防控责任,统筹抓好联动项目,全面推行综合防治,建立健全群防群控体系,在全社会形成关心、支持、参与血防工作的良好局面。
【血吸虫病防治条例】推荐阅读:
林业局血吸虫病防治工作总结06-17
包虫病防治技术方案09-07
尘肺病防治条例09-06
《艾滋病防治条例》05-28
上海大气污染防治条例07-14
江西大气污染防治条例09-16
北京市水污染防治条例09-23
防治船舶污染海洋环境管理条例 题11-02
新法规-江苏省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条例11-09
防治水宣传资料06-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