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所得税的税前扣除

2024-07-24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企业所得税的税前扣除(精选9篇)

企业所得税的税前扣除 篇1

准予扣除项目

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准予扣除的项目,是指与纳税人取得收入有关的成本、费用和损失。

[摘自《条例》]

(一)成本、费用和损失

与纳税人取得收入有关的成本、费用和损失,包括:

1、成本,即生产、经营成本,是指纳税人为生产、经营商品和提供劳务等所发生的各项直接费用和各项间接费用。

2、费用,即纳税人为生产、经营商品和提供劳务等发生的销售(经营)费用、管理费用和财务费用。

3、税金,即纳税人按规定缴纳的消费税、营业税、城市维护建设税、资源税、土地增值税。教育费附加,可视同税金。

4、损失,即纳税人生产、经营过程中的各项营业外支出,已发生的经营亏损和投资损失以及其它损失。

[摘自《细则》]

(二)扣除项目和标准

下列项目,按照规定的范围、标准扣除:

1、利息支出

纳税人在生产、经营期间,向金融机构借款的利息支出,按照实际发生数扣除;向非金融机构借款的利息支出,不高于按照金融机构同类、同期贷款利率计算的数额以内的部分,准予扣除。

[摘自《条例》]

2、职工工资

纳税人支付给职工的工资,按照计税工资扣除。计税工资的具体标准,在财政部规定的范围内,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规定,报财政部备案。

[摘自《条例》]

3、工资附加费

纳税人的职工工会经费、职工福利费、职工教育经费,分别按照计税工资总额的2%、14%、1.5%计算扣除。

[摘自《条例》]

注:江苏省职工教育经费按照工资总额的2.5%计算扣除。

4、公益、救济性的捐赠

纳税人用于公益、救济性的捐赠,在年度应纳税所得额3%以内的部分,准予扣除。

[摘自《条例》]

不得扣除的项目

(一)资本性支出

资本性支出,是指纳税人购置、建造固定资产,对外投资的支出。

(二)无形资产转让、开发支出

无形资产转让、开发支出,是指不得直接扣除的纳税人购置或自行开发无形资产发生的费用。无形资产开发支出未形成资产的部分准予扣除。

(三)违法经营的罚款和被没收财物的损失

违法经营的罚款、被没收财物的损失,是指纳税人生产、经营违反国家法律、法规和规章,被有关部门处以罚款以及被没收财物的损失。

(四)各项税收的滞纳金、罚金和罚款

各项税收的滞纳金、罚金和罚款,是指纳税人违反税收法规,被处以的滞纳金、罚金,以及除前款所称违法经营罚款之外的各项罚款。

(五)自然灾害或者意外事故损失有赔偿的部分

自然灾害或者意外事故损失有赔偿的部分,是指纳税人参加财产保险后,因遭受自然灾害或意外事故而由保险公司给予的赔偿。

(六)超过国家规定允许扣除的公益、救济性的捐赠,以及非公益、救济性的捐赠。

超过国家规定允许扣除的公益、救济性捐赠,以及非公益、救济性的捐赠,是指超出条例及细则规定的标准、范围之外的捐赠。

(七)各种赞助支出

各种赞助支出,是指各种非广告性质的赞助支出。

(八)与取得收入无关的其它各项支出

与取得收入无关的其它各项支出,是指除上述各项支出之外的,与本企业取得收入无关的各项支出。

[摘自《细则》]

企业所得税税前扣除项目报批要求

企业财产损失、技术开发费以及总机构提取管理费等项目的税前扣除审批,严格按照省局及园区地税局的有关规定执行。

(一)企业财产损失报批要求

按照园区地税局苏园地税发[1999]020号、苏园地税政[2001]2号文件规定审批。

纳税人应在年度终了后五日内上报主管税务机关审批。

报批企业资料中须包含:

1、财产损失税前扣除书面申请;

2、相关项目损失税前扣除申请审批表;

3、有关部门、机构鉴定确认的财产损失证明资料;

纳税人在一个纳税年度内发生的财产损失在50万元(含50万元)以上或税务机关认为有必要的,纳税人提供的有关财产损失的证明材料必须由会计师事务所等社会中介机构出具。

4、税务机关需要的其他有关资料。

(二)总机构管理费报批要求

按照江苏省地税局苏地税发[1999]104号文件规定审批。

纳税人应在11月10日前上报主管税务机关审批。

报批企业资料中须包含:

1、书面申请报告;

2、上年度(决算年度)的情况;

(1)上年度管理费摊提情况;

(2)上年度管理费收支结余情况;

(3)上年度企业所得税纳税申报表;

(4)上年度会计报表;

(5)税务机关要求提供的其他资料。

3、本年度(预算年度)的情况:

(1)税务登记证(复印件);

(2)所有下属单位名称、地址、注册类型、上年度利润总额、控股比例。其中,本年度计划摊提管理费的企业还要填列本年度预计的营销收入、提取比例、摊提金额;

(3)本年度上半年会计报表;

(4)管理费收支情况。包括本年度上半年管理费收支实绩及全年预计收支情况;

(5)本年度管理费预计提取及支出数额比上年增减情况的说明;

(6)税务机关要求提供的其他资料。

(三)企业技术开发项目审核报批要求

按照江苏省地税局苏地税发[1999]095号文件规定审批。

纳税人应及时提出申请,主管税务机关应及时审核并报园区地税局审批。

报批企业资料中须包含:

1、书面申请;

2、营业执照副本(复印件);

3、技术开发立项书、开发计划、技术开发费预算等有关资料;

4、县(市)以上科技行政主管部门或计经委等部门出具的技术开发项目确认(鉴定)书或批准件。因特殊情况纳税人无法提供此类资料的,应在申请报告中说明原因。

5、地税机关要求的其他资料。

待年度终了后1个月内,纳税人凭省局下达的技术开发项目确认书及要求提供的其他资料,报征管分局审核抵扣。

(四)技术改造国产设备投资抵免企业所得税审核报批要求

按照江苏省地税局苏地税发[2000]038号文件规定审批。

实施技术改造的企业申请抵免企业所得税,应在技术改造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经有权部门(含授权自行审批的企业)批准并经国家经贸委或省计经委确认后,向主管地税机关递交申请报告。 企业递交申请报告时,须提供如下资料:

1、《技术改造国产设备投资抵免企业所得税申请表》。

2、企业技术改造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及有效批复(原件)。

3、盖有有效公章的《符合国家产业政策技术改造项目确认书》(原件);对不需经国家经贸委或省计经委审批、但符合《当前工商领域固定资产投资重点》等国家产业政策的技术改造 项目,也应提供国家经贸委或省计经委出具的确认书(原件)。

4、税务机关要求提供的其他资料。

企业所得税的税前扣除 篇2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法实施条例》(国务院令第512号)的有关规定,现就企业资产损失在计算企业所得税应纳税所得额时的扣除政策规定如下:

一、本规定所称资产损失,是指企业在生产经营活动中实际发生的、与取得应税收入有关的资产损失,包括现金损失,存款损失,坏账损失,贷款损失,股权投资损失,固定资产和存货的盘亏、毁损、报废、被盗损失,自然灾害等不可抗力因素造成的损失以及其他损失。

二、企业清查出的现金短缺减除责任人赔偿后的余额,作为现金损失在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扣除。

三、企业将货币性资金存入法定具有吸收存款职能的机构,因该机构依法破产、清算,或者政府责令停业、关闭等原因,确实不能收回的部分,作为存款损失在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扣除。

四、企业除贷款类债权外的应收、预付账款符合下列条件之一的,减除可收回金额后确认的无法收回的应收、预付款项,可以作为坏账损失在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扣除:

(一)债务人依法宣告破产、关闭、解散、被撤销,或者被依法注销、吊销营业执照,其清算财产不足清偿的;

(二)债务人死亡,或者依法被宣告失踪、死亡,其财产或者遗产不足清偿的;

(三)债务人逾期3年以上未清偿,且有确凿证据证明已无力清偿债务的;

(四)与债务人达成债务重组协议或法院批准破产重整计划后,无法追偿的;

(五)因自然灾害、战争等不可抗力导致无法收回的;

(六)国务院财政、税务主管部门规定的其他条件。

五、企业经采取所有可能的措施和实施必要的程序之后,符合下列条件之一的贷款类债权,可以作为贷款损失在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扣除:

(一)借款人和担保人依法宣告破产、关闭、解散、被撤销,并终止法人资格,或者已完全停止经营活动,被依法注销、吊销营业执照,对借款人和担保人进行追偿后,未能收回的债权;

(二)借款人死亡,或者依法被宣告失踪、死亡,依法对其财产或者遗产进行清偿,并对担保人进行追偿后,未能收回的债权;

(三)借款人遭受重大自然灾害或者意外事故,损失巨大且不能获得保险补偿,或者以保险赔偿后,确实无力偿还部分或者全部债务,对借款人财产进行清偿和对担保人进行追偿后,未能收回的债权;

(四)借款人触犯刑律,依法受到制裁,其财产不足归还所借债务,又无其他债务承担者,经追偿后确实无法收回的债权;

(五)由于借款人和担保人不能偿还到期债务,企业诉诸法律,经法院对借款人和担保人强制执行,借款人和担保人均无财产可执行,法院裁定执行程序终结或终止(中止)后,仍无法收回的债权;

(六)由于借款人和担保人不能偿还到期债务,企业诉诸法律后,经法院调解或经债权人会议通过,与借款人和担保人达成和解协议或重整协议,在借款人和担保人履行完还款义务后,无法追偿的剩余债权;

(七)由于上述(一)至(六)项原因借款人不能偿还到期债务,企业依法取得抵债资产,抵债金额小于贷款本息的差额,经追偿后仍无法收回的债权;

(八)开立信用证、办理承兑汇票、开具保函等发生垫款时,凡开证申请人和保证人由于上述(一)至(七)项原因,无法偿还垫款,金融企业经追偿后仍无法收回的垫款;

(九)银行卡持卡人和担保人由于上述(一)至(七)项原因,未能还清透支款项,金融企业经追偿后仍无法收回的透支款项;

(十)助学贷款逾期后,在金融企业确定的有效追索期限内,依法处置助学贷款抵押物(质押物),并向担保人追索连带责任后,仍无法收回的贷款;

(十一)经国务院专案批准核销的贷款类债权;

(十二)国务院财政、税务主管部门规定的其他条件。

六、企业的股权投资符合下列条件之一的,减除可收回金额后确认的无法收回的股权投资,可以作为股权投资损失在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扣除:

(一)被投资方依法宣告破产、关闭、解散、被撤销,或者被依法注销、吊销营业执照的;

(二)被投资方财务状况严重恶化,累计发生巨额亏损,已连续停止经营3年以上,且无重新恢复经营改组计划的;

(三)对被投资方不具有控制权,投资期限届满或者投资期限已超过10年,且被投资单位因连续3年经营亏损导致资不抵债的;

(四)被投资方财务状况严重恶化,累计发生巨额亏损,已完成清算或清算期超过3年以上的;

(五)国务院财政、税务主管部门规定的其他条件。

七、对企业盘亏的固定资产或存货,以该固定资产的账面净值或存货的成本减除责任人赔偿后的余额,作为固定资产或存货盘亏损失在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扣除。

八、对企业毁损、报废的固定资产或存货,以该固定资产的账面净值或存货的成本减除残值、保险赔款和责任人赔偿后的余额,作为固定资产或存货毁损、报废损失在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扣除。

九、对企业被盗的固定资产或存货,以该固定资产的账面净值或存货的成本减除保险赔款和责任人赔偿后的余额,作为固定资产或存货被盗损失在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扣除。

十、企业因存货盘亏、毁损、报废、被盗等原因不得从增值税销项税额中抵扣的进项税额,可以与存货损失一起在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扣除。

十一、企业在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已经扣除的资产损失,在以后纳税年度全部或者部分收回时,其收回部分应当作为收入计入收回当期的应纳税所得额。

十二、企业境内、境外营业机构发生的资产损失应分开核算,对境外营业机构由于发生资产损失而产生的亏损,不得在计算境内应纳税所得额时扣除。

十三、企业对其扣除的各项资产损失,应当提供能够证明资产损失确属已实际发生的合法证据,包括具有法律效力的外部证据、具有法定资质的中介机构的经济鉴证证明、具有法定资质的专业机构的技术鉴定证明等。

十四、本规定自2008年1月1日起执行。

企业差旅费税前扣除实务解析 篇3

【关键字】所得税税前扣除;出差补助;发票;个人所得税

大连某一新设立的企业,准备派业务员到北京进行市场考察,在“出差申请”批复过程中,该企业的财务总监查询了大连当地政府规定的出差补助标准,认为根据目前经济发展及企业自身的状况,该标准有些偏低,于是制定了一套完善的“差旅费报销制度”,规定一般员工到一类地区出差的补助标准为每天200元。该财务总监将新制定的“差旅费报销制度”在总经理办公会上进行了报告,后又经过了董事会的决议,并将该制度在当地工商局和税务局进行了备案。于是,业务员从北京出差回来后,进行差旅费报销时按照每天200元领取了出差补助,该现金补助员工没有提供发票,企业也未将其并入当月“工资薪金”代扣代缴个人所得税,在申报纳税时企业将该费用进行了全额所得税税前扣除。如此实务处理是否符合相关法规的规定呢?

企业差旅费主要是指企业员工到异地出差过程中因公所发生交通费、住宿费、餐费以及发放给员工个人的出差补助。这些费用在实务中,哪些可以据实在企业所得税税前扣除,哪些不能扣除?是否需要凭“票”报销?出差补助是否需要缴纳个人所得税呢?下面我们一一进行分析。

一、允许在企业所得税税前扣除的差旅相关费用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63号)、《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法实施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第512号)的相关规定,企业实际发生的与取得收入有关的、合理的支出,包括成本、费用、税金、损失和其他支出,准予在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扣除。因此,企业发生的差旅费若想在企业所得税税前扣除,必须满足“相关”和“合理”两个必要条件,其中“相关”是指与企业取得收入“直接相关”,“合理”是指“符合生产经营活动常规、必要、正常”的费用。

企业发生的差旅费若想证明是与企业取得收入“相关、合理”,最好有一定的“证据”。企业员工出差,一般都会有一定目的,即出差任务。因此,员工在出差前,应该先提交《出差申请》,并通过一定的审批流程,确定最终的出差任务。《出差申请》或《出差任务单》就能够证明员工出差是因“公”行为,是与企业取得收入“直接相关”的。至于“合理”性,就需要企业有“合理”的《差旅费报销制度》。在《差旅费报销制度》中,至少需要列明员工出差应乘坐什么样的交通工具,住宿费的最高标准是多少,每天的出差补助是多少,目的是使差旅费中的往返交通费、住宿费、出差补助能够满足“合理”的条件。需要特别注意的是,《差旅费报销制度》作为企业财务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需要在工商部门和税务部门进行备案。另外,出差补助标准,企业出差补助一般包括员工个人在异地的交通费和餐费。原《企业财务通则》第四十八条规定“差旅费标准由企业参照当地政府规定的标准,结合企业的具体情况自行确定”,所以出差补助标准可以按照财政部门制定的标准执行,也可以经企业董事会决议自定标准。自定标准的企业为证明其标准的“合理”性,应将制定出差补助标准的企业董事会决议和内部控制文书报主管税务机关备案。

只有在执行与企业取得收入直接相关的出差任务时所发生的,并且在已经备案的《差旅费报销制度》和出差补助标准内的差旅费,才允许在企业所得税税前扣除。

二、凭“票”报销

宁夏回族自治区地方税务局、宁夏回族自治区国家税务局在2012年6 月21日发布的“关于印发《企业所得税税前扣除凭证管理办法》(试行)公告”第十五条规定:企业差旅费的税前扣除,根据实际情况区别对待,交通费和住宿费以收款方出具的发票和付款单据为税前扣除凭证;差旅费补助费和公杂费等一般按出差天数在合理的范围内予以扣除。对差旅费补贴一般应同时具备以下条件:

1、有严格的内部财务管理制度;

2、有明确的差旅费补贴标准;

3、有合法有效凭证(包括企业内部票据);

4、差旅补助支出需提供出差人员姓名、出差地点、时间和任务等内容的证明材料。

无独有偶,河北省国家税务局在2013年7月18日印发的《企业所得税若干政策问题解答》的通知中明确规定,企业发生的与其经营活动有关的合理的差旅费,主管税务机关要求提供证明资料的,应能够提供证明其真实性的合法凭证,否则,不得在税前扣除,差旅费的证明材料应包括:出差人员姓名、地点、时间、任务、支付凭证等。

因此,差旅费必须凭“票”报销,其中能够取得外部发票的交通费、住宿费应该采用实报实销的方式。出差补助可以采用《差旅费报销单》等企业内部票据作为报销凭证。当然,如果企业没有将明确的差旅费补贴标准在主管税务机关备案,出差补助也只能凭合法合规的外部发票进行报销。

三、个人所得税

根据《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印发〈征收个人所得税若干问题的规定〉的通知》(国税发[1994]089号)规定,差旅费津贴不属于工资、薪金性质的补贴、津贴或者不属于纳税人本人工资、薪金所得项目的收入,不征税。

需要注意的是,如果企业没有自行制定出差标准或者没有到主管税务机关进行备案,企业采用内部票据的方式为员工“报销”的出差补助,是需要并入该员工当月工资、薪金所得,依法缴纳个人所得税的。因为此种方式“报销”的出差补助不能证明其“合理”性。而企业每一纳税年度支付给在本企业任职或者受雇的员工的所有现金形式或者非现金形式的劳动报酬,包括基本工资、奖金、津贴、补贴、年终加薪、加班工资,以及与员工任职或者受雇有关的其他支出,都是工资薪金。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所得税法》,工资、薪金所得,以每月收入额减除费用三千五百元后的余额,为应纳税所得额,采用超额累进税率的形式计征个人所得税。

综上,企业在处理差旅费相关业务时,需要重点注意以下几点:

1、企业应有完备的《差旅费报销制度》,并已经在工商部分和税务部门进行了备案

2、企业差旅费补助标准可以按照财政部门制定的标准(比较低)执行或经企业董事会决议自定标准。自定标准的应将企业董事会决议和内部控制文书报主管税务机关备案。

3、能够提供出差人员姓名、出差地点、时间和任务等内容的证明材料,例如《出差申请》、《差旅费报销单》等企业内部票据是非常必要的入账依据及纳税备查资料。

针对差旅费这样的涉税争议焦点问题,企业应采取了积极的“应对”措施,自行制定“合理”的标准,报有关部门备案,为将来费用的所得税税前扣除提供合法有效的依据,最大限度防范税务风险。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63号)

[2]《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法实施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第512号)

[3]宁夏回族自治区地方税务局、宁夏回族自治区国家税务局关于印发《企业所得税税前扣除凭证管理办法》(试行)公告(2012年6月21日)

[4]《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所得税法》(根据2011年6月30日第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一次会议《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所得税法〉的决定》第六次修正)

[5]葛长银.《税往低处流——中国企业减税方案设计》.第一版.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 2012

项目名称

企业所得税的税前扣除 篇4

近日,广西天气进入“烧烤模式”,一些单位开始给员工发放夏季高温津贴、清凉饮料,那么,企业的高温补贴在企业所得税上如何处理?6月30日,广西国税12366呼叫中心提醒,高温津贴属于工资的一种。根据相关规定,企业发生的合理的工资薪金支出,准予在企业所得税税前扣除。

据了解,每年6月~10月,南宁市用人单位安排劳动者在高温天气下工作的,应当向劳动者支付每月100元至200元之间的高温津贴。广西国税12366工作人员表示,该项补贴属于企业“应付工资”项下列支,作为单列工资统计入企业工资总额。根据相关规定,企业发生的合理的工资薪金支出,准予在企业所得税税前扣除。因此,企业为员工发放的高温津贴,若在该额度内,可进行税前扣除。

除了高温津贴,一些企业还会为员工发放清凉饮料等祛暑食品。那么,这部分支出是否也能在企业所得税税前扣除呢?

据广西国税12366工作人员介绍,按规定,发放高温津贴后,企业可以继续安排好工作场地的清凉饮料供应,以保证安全生产,确保劳动者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

根据相关规定,企业发生的合理的劳动保护支出,也准予在企业所得税税前扣除。不过,“合理”的支出需要满足三个条件:其一是必须是确因工作需要,如果企业发生的所谓的支出,并非出于工作的需要,那么其支出就不得予以扣除;其二是为所在企业雇员配备或提供,而不是给与企业没有任何劳动关系的`人配备或提供;其三是限于工作服、手套、安全保护用品、防暑降温品等,如高温冶炼企业职工、道路施工企业的防暑降温品,采煤工人的手套、头盔等用品。

假如企业的清凉饮料供应超出了“劳动保护支出”的范围,应作为职工福利费列支。对于职工福利费,企业所得税税前扣除的标准是不超过工资薪金总额的14%,一旦超过则需要进行纳税调整,按调增后的利润总额计算应缴纳的企业所得税。

★ 关于企业加强职工福利费财务管理的通知

★ 企业所得税汇算清缴会计分录

★ 今年江苏困难企业可缓缴社保费期间职工待遇不变

★ 江西省教师证考试应届师范毕业生是否免考

★ 企业文明职工个人总结

★ 国企企业先进职工事迹材料

企业所得税的税前扣除 篇5

《企业所得税税前扣除管理办法》(国税发[2000]84号)第四十六条规定,除另有规定者外,坏账准备金提取比例一律不得超过年末应收账款余额的5‰。

最后,对于坏账准备计提的范围,《国家税务总局关于执行〈企业会计制度〉需要明确的有关所得税问题的通知》(国税发[2003]45号)规定,为简化起见,允许企业计提坏账准备金的范围按《企业会计制度》的规定执行。

《企业会计制度》第十八条规定,企业应于期末时对应收款项(不包括应收票据,下同)计提坏账准备。也就是说,企业应于期末对除应收票据以外的应收款项计提坏账准备。此外,《企业会计制度》第五十三条规定,企业的预付账款,如有确凿证据表明其不符合预付账款性质,或者因供货单位破产、撤销等原因已无望再收到所购货物的,应当将原计入预付账款的金额转入其他应收款,并按规定计提坏账准备。企业持有的未到期应收票据,如有确凿证据证明不能够收回或收回的可能性不大时,应将其账面余额转入应收账款,并计提相应的坏账准备。

坏账准备的计提方法有“余额百分比法”、“账龄分析法”和“销货百分比法”,这三种方法的计算如下:

(1)余额百分比法:根据会计期末应收账款的余额乘以估计坏账率即为当期应估计的坏账损失,据此提取坏账准备。

例:甲公司采用余额百分比法计提坏账准备,2002年末甲公司应收账款的余额为20000元,提取坏账准备的比例为5%,2003年发生了坏账损失500元,当年末应收账款的余额为30000元,计算甲公司在2002年和2003年应计提的坏账准备以及2002年和2003年末坏账准备科目余额(假设甲公司2002年初坏账准备账户余额为0)。

解:2002年末甲公司应计提的坏账准备为20000×5%=1000元;

借:管理费用 1000 贷:坏账准备 1000

2002年末坏账准备科目余额为1000元;

2003年甲公司发生了坏账损失500元;

借:坏账准备 500 贷:应收账款 500

2003年末甲公司的坏账准备余额应为:30000×5%=1500元;

应计提的坏账准备为:1500-(1000-500)=1000元。

借:管理费用 1000 贷:坏账准备 1000

甲公司2003年末坏账准备科目余额为:1000-500+1000=1500元,即会计期末应收账款的余额乘以估计坏账率。

(2)账龄分析法:根据应收账款入账时间的长短来估计坏账损失的方法。

例:2003年末乙公司的应收账款账龄及估计坏账损失如下表:

单位:元

应收账款账龄 应收账款金额 估计损失(%)估计损失金额 未到期 20000 1% 200 过期6个月以下 10000 3% 300 过期6个月以上 6000 5% 300 合 计 36000 - 800

假设甲公司2003年初坏账准备账户余额为贷方100,计算出2003年乙公司应计提的坏账准备以及2003年末坏账准备科目余额。

解:2003年末坏账准备账户余额应为800元,2003年年初有坏账准备贷方余额100元,因此在本年中应计提坏账准备800-100=700元。

借:管理费用 700 贷:坏账准备 700

2003年末坏账准备科目余额为:100+700=800元,即根据应收账款入账时间的长短来估计坏账损失。

(3)销货百分比法:根据赊销金额的一定百分比估计坏账损失的方法。

例:丙公司2003年赊销金额为20000元,根据以往资料和经验,估计坏账损失率为1%,2003年初坏账准备账户余额为贷方200元。计算2003年应计提的坏账准备和2003年末坏账准备科目余额。

解:丙公司2003年应计提的坏账准备为:20000×1%=200元,借:管理费用 200 贷:坏账准备 200

2003年末坏账准备科目余额为:200+200=400元。

注意:以上三种坏账准备计算方法中余额百分比法和账龄分析法计算的都是当年末坏账准备科目的余额,只有销货百分比法计算的是当期应计提的坏账准备数额,即在用前两种方法计算时需要考虑坏账准备的期初余额,而在用后一种方法计算时不用考虑坏账准备的期初余额。

企业医疗费用税前扣除差异浅析 篇6

医疗费用在企业所得税的税前扣除上, 应区分不同情况分别处理。

一、职工基本医疗保险费的税前扣除

根据《企业所得税法实施条例》第三十五条规定:“企业依照国务院有关主管部门或者省级人民政府规定的范围和标准为职工缴纳的基本医疗保险费、工伤保险费、生育保险费等基本社会保险费准予扣除。并且对企业按规定缴纳的医疗保险、补充医疗保险均不挤占福利费14%的指标, 而应当按规定直接税前扣除。而对超过规定标准缴纳的社会保险, 既不允许直接在税前扣除, 也不允许作为福利费14%的基数计算扣除。

在会计处理上, 《企业财务通则》第四十三条规定:“企业应当依法为职工支付基本医疗、基本养老、失业、工伤等社会保险费, 所需费用直接作为成本 (费用) 列支。已参加基本医疗、基本养老保险的企业, 具有持续盈利能力和支付能力的, 可以为职工建立补充医疗保险和补充养老保险, 所需费用按照省级以上人民政府规定的比例从成本 (费用) 中提取。超出规定比例的部分, 由职工个人负担。”

对中央企业以及事业单位实行医疗统筹企业的医疗保险费应当在“应付职工薪酬———工资薪金”科目核算, 但并不是说中央企业及事业单位按规定缴纳的基本医疗保险及补充养老保险可以按工资薪金进行税前扣除。财企[2009]242号文明确规定, 在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 企业职工福利费财务管理同税收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不一致的, 应依照税收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计算纳税。

二、职工补充医疗保险费的税前扣除

《企业所得税法实施条例》规定, 企业依照国务院财政、税务主管部门规定的范围和标准缴纳的补充医疗保险费允许税前扣除, 超过范围和标准的不允许税前扣除。而《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关于补充养老保险费补充医疗保险费有关企业所得税政策问题的通知》 (财税[2009]27号) 文规定, 自2008年1月1日起, 企业在为本企业任职或者受雇的全体员工支付的补充医疗保险费, 在不超过职工工资总额5%标准内的部分允许税前扣除。

三、未参加社会统筹等其他情况医疗费用的税前扣除

根据国税总局《关于企业工资薪金及职工福利费扣除问题的通知》 (国税函[2009]3号) 文规定:职工福利费用的支付范围包括“企业向职工发放的因公外地就医费用、未实行医疗统筹企业职工医疗费用、职工供养直系亲属医疗补贴、供暖费补贴、职工防暑降温费、职工困难补贴、救济费、职工食堂经费补贴、职工交通补贴等。”所以, 对未实行医疗统筹企业所发生的医疗费、企业向职工发放的因公外地就医费用以及职工供养的直系亲属医疗补贴, 属于职工福利费用范围中的一部分。对职工福利费用的总支出在工资总额14%的部分允许税前扣除, 对超过工资总额14%的部分不允许税前扣除。

对于企业参加医疗统筹后, 另外支付给在岗的、已参加医疗统筹人员的医疗费用不允许税前扣除。

四、离退休人员统筹外医疗费用的税前扣除

根据《财政部关于企业加强职工福利费财务管理的通知》 (财企[2009]242号) 文规定, 离退休人员统筹外费用纳入企业职工福利费开支范围。另外, 根据《财政部关于企业重组有关职工安置费用财务管理问题的通知》, 按规定从重组前企业净资产中预提离退休人员统筹外费用, 由重组后企业承担人员管理责任的, 重组后企业发放或支付的离退休人员统筹外费用, 从预提费用中直接核销, 不作为企业职工福利费;企业实行分立式重组, 将离退休人员移交存续企业或者上级集团公司集中管理, 并将按规定预提的统筹外费用以货币资金形式支付给管理单位的, 管理单位发放或支付的离退休人员统筹外费用, 从专户中列支, 也不作为管理单位的职工福利费;企业在《财政部关于企业重组有关职工安置费用财务管理问题的通知》实施前完成重组, 重组后企业将离退休人员移交上级集团公司集中管理, 但当时未预提并划转相应资金的, 重组后企业定期向上级集团公司缴纳费用, 应当纳入职工福利费;上级集团公司代为支付的离退休人员统筹外费用, 不纳入上级集团公司职工福利费。

五、商业医疗保险税前扣除

商业保险是在基本社会保险的基础上, 有经济能力和保险意愿的社会主体, 为了进一步保障自身的权益, 自主决定所投保的险种。虽然国家也提倡和鼓励社会主体投保商业保险, 但基于国家税收利益上的考虑, 以及实践中的可操作性等角度出发, 若允许企业对其为投资者或者职工向商业保险机构投保的商业保险费支出税前扣除, 将造成不同盈利水平等状况下的企业扣除范围不一, 税负不均, 因此, 企业为其投资者或者职工向商业保险机构投保的人身保险、财产保险等商业保险, 不得扣除。但对企业按国家规定为特殊工种职工支付的法定人身安全保险费, 以及国务院财政、税务主管部门规定可以税前扣除的商业保险费, 准予税前扣除。

一是企业按照国家规定为特殊工种职工支付的法定人身安全保险费。依据《企业所得税法实施条例》第三十六条规定:“除企业依照国家有关规定为特殊工种职工支付的人身安全保险费和国务院财政、税务主管部门规定可以扣除的其他商业保险费外, 企业为投资者或者职工支付的商业保险费, 不得扣除。”在一些特殊行业的企业中, 从事特定工种的职工, 其人身可能具有高度危险性。为了减少这些职工工作的后顾之忧, 国家会强制性规定企业为这些职工投保人身安全保险, 且从企业角度来看, 通过保险能分散和减少其所承担的责任, 是其取得经济利益流入所发生的必要与正常的支出, 也符合税前扣除原则。为了鼓励企业为特定工种职工投保人身安全保险费, 落实国家有关规定的精神, 有必要允许企业发生的这部分支出税前扣除。此类保险费, 其依据必须是法定的, 即是国家其他法律法规强制规定企业应当为其职工投保的人身安全保险, 如果不是国家法律法规所强制性规定的, 企业自愿为其职工投保的所谓人身安全保险而发生的保险费支出则不准予税前扣除。

二是国务院财政、税务主管部门规定可以扣除的其他商业保险费。考虑到情况的复杂性, 如企业因其职工出差而为职工购买的航空意外险费用支出等, 目前也无法一一明确, 而且需要根据实际情况的发展变化, 作灵活调整。所以, 法律可授予国务院财政、税务主管部门相应的权力, 根据实际情况的需要, 决定企业为其投资者或者职工投保商业保险而发生的哪些商业保险费, 可以税前扣除。

除上述两种商业保险费外, 企业为职工购买的其他商业保险既不允许直接在税前扣除, 也不允许作为福利费14%的基数计算扣除。

六、外商投资企业和外国企业境外缴纳医疗保险的税前扣除

外商投资企业和在中国境内设立机构、场所的外国企业按照有关国家 (地区) 社会保险制度的要求, 或者作为企业内部的福利或奖励制度, 直接或间接为其在中国境内工作的雇员 (含在中国境内有住所和无住所的雇员) 向境外保险机构 (包括社会保险机构和商业保险机构) 支付人身意外伤害保险费、医疗保险费等其他名目的境外保险费不允许税前扣除。因为《企业所得税法实施条例》第三十五条规定, 企业依照国务院有关部门或者省级人民政府规定的范围和标准为职工缴纳的保险准予扣除。相对应不是依照我国法律缴纳的医疗保险不允许税前扣除。即企业不得列支其在中国境内工作的职工的境外社会保险费。但境外保险费作为支付给雇员的工资、薪金的, 可以根据《企业所得税法实施条例》第三十四条规定, 在企业应纳税所得额中扣除。

参考文献

企业所得税的税前扣除 篇7

上海市浦东新区国家税务局xx税务所:

我单位江苏省xxxxxx上海分院,企业性质属全民企业,经营范围:承接甲级以下建筑工程勘察设计业务。企业注册资金200万元。2011,发生应帐帐款坏帐损失400000.00元。具体情况如下:

我单位于2006年4月与上海xxxxx咨询有限公司、东营市xxxw公司订立建设工程设计协议,设计完成后依约于2007年9月开具服务发票400000.00元,并作营业收入处理,但上海xxxxx有限公司(法人孙建庆)、东营市xxxw公司一直未能按期支付设计费。

我公司向上海市金山区人民法院起诉上海xxxxx有限公司(法人孙建庆)、东营市xxxw公司,根据上海市金山区人民法院(2009)金执字第xxxx号执行裁定书的要求,被执行人xxx应给付我单位本金40万元及利息28836元、案件受理费3866元。但因xxx去向不明,故本案已不具备继续执行的条件,故执行程序终结。

截止2011年11月我单位仍然未收到该笔款项,根据股东会研究决定,该笔应收款项于2011作坏帐处理。

为此,我单位2011,发生坏帐损失400000.00元,根据财税[2009]57号和国税发[2009]88号规定,向贵所申请我单位坏帐损失400000.00元,在2011所得税税前扣除。

特此报告

江苏省xxxxxxxx上海分院

企业所得税的税前扣除 篇8

现将《企业资产损失所得税税前扣除管理办法》予以发布,自2011年1月1日起施行。

特此公告。

二○一一年三月三十一日

企业资产损失所得税税前扣除管理办法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法》(以下简称企业所得税法)及其实施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税收征收管理法》(以下简称征管法)及其实施细则、《财政部 国家税务总局关于企业资产损失税前扣除政策的通知》(财税〔2009〕57号)(以下简称《通知》)的规定,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所称资产是指企业拥有或者控制的、用于经营管理活动相关的资产,包括现金、银行存款、应收及预付款项(包括应收票据、各类垫款、企业之间往来款项)等货币性资产,存货、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在建工程、生产性生物资产等非货币性资产,以及债权性投资和股权(权益)性投资。

第三条 准予在企业所得税税前扣除的资产损失,是指企业在实际处置、转让上述资产过程中发生的合理损失(以下简称实际资产损失),以及企业虽未实际处置、转让上述资产,但符合《通知》和本办法规定条件计算确认的损失(以下简称法定资产损失)。

第四条 企业实际资产损失,应当在其实际发生且会计上已作损失处理的申报扣除;法定资产损失,应当在企业向主管税务机关提供证据资料证明该项资产已符合法定资产损失确认条件,且会计上已作损失处理的申报扣除。

第五条 企业发生的资产损失,应按规定的程序和要求向主管税务机关申报后方能在税前扣除。未经申报的损失,不得在税前扣除。

第六条 企业以前发生的资产损失未能在当年税前扣除的,可以按照本办法的规定,向税务机关说明并进行专项申报扣除。其中,属于实际资产损失,准予追补至该项损失发生扣除,其追补确认期限一般不得超过五年,但因计划经济体制转轨过程中遗留的资产损失、企业重组上市过程中因权属不清出现争议而未能及时扣除的资产损失、因承担国家政策性任务而形成的资产损失以及政策定性不明确而形成资产损失等特殊原因形成的资产损失,其追补确认期限经国家税务总局批准后可适当延长。属于法定资产损失,应在申报扣除。

企业因以前实际资产损失未在税前扣除而多缴的企业所得税税款,可在追补确认企业所得税应纳税款中予以抵扣,不足抵扣的,向以后递延抵扣。

企业实际资产损失发生扣除追补确认的损失后出现亏损的,应先调整资产损失发生的亏损额,再按弥补亏损的原则计算以后多缴的企业所得税税款,并按前款办法进行税务处理。

第二章

申报管理

第七条 企业在进行企业所得税汇算清缴申报时,可将资产损失申报材料和纳税资料作为企业所得税纳税申报表的附件一并向税务机关报送。

第八条 企业资产损失按其申报内容和要求的不同,分为清单申报和专项申报两种申报形式。其中,属于清单申报的资产损失,企业可按会计核算科目进行归类、汇总,然后再将汇总清单报送税务机关,有关会计核算资料和纳税资料留存备查;属于专项申报的资产损失,企业应逐项(或逐笔)报送申请报告,同时附送会计核算资料及其他相关的纳税资料。

企业在申报资产损失税前扣除过程中不符合上述要求的,税务机关应当要求其改正,企业拒绝改正的,税务机关有权不予受理。

第九条 下列资产损失,应以清单申报的方式向税务机关申报扣除:

(一)企业在正常经营管理活动中,按照公允价格销售、转让、变卖非货币资产的损失;

(二)企业各项存货发生的正常损耗;

(三)企业固定资产达到或超过使用年限而正常报废清理的损失;

(四)企业生产性生物资产达到或超过使用年限而正常死亡发生的资产损失;

(五)企业按照市场公平交易原则,通过各种交易场所、市场等买卖债券、股票、期货、基金以及金融衍生产品等发生的损失。

第十条

前条以外的资产损失,应以专项申报的方式向税务机关申报扣除。企业无法准确判别是否属于清单申报扣除的资产损失,可以采取专项申报的形式申报扣除。

第十一条 在中国境内跨地区经营的汇总纳税企业发生的资产损失,应按以下规定申报扣除:

(一)总机构及其分支机构发生的资产损失,除应按专项申报和清单申报的有关规定,各自向当地主管税务机关申报外,各分支机构同时还应上报总机构;

(二)总机构对各分支机构上报的资产损失,除税务机关另有规定外,应以清单申报的形式向当地主管税务机关进行申报;

(三)总机构将跨地区分支机构所属资产捆绑打包转让所发生的资产损失,由总机构向当地主管税务机关进行专项申报。

第十二条 企业因国务院决定事项形成的资产损失,应向国家税务总局提供有关资料。国家税务总局审核有关情况后,将损失情况通知相关税务机关。企业应按本办法的要求进行专项申报。

第十三条 属于专项申报的资产损失,企业因特殊原因不能在规定的时限内报送相关资料的,可以向主管税务机关提出申请,经主管税务机关同意后,可适当延期申报。

第十四条 企业应当建立健全资产损失内部核销管理制度,及时收集、整理、编制、审核、申报、保存资产损失税前扣除证据材料,方便税务机关检查。

第十五条 税务机关应按分项建档、分级管理的原则,建立企业资产损失税前扣除管理台账和纳税档案,及时进行评估。对资产损失金额较大或经评估后发现不符合资产损失税前扣除规定、或存有疑点、异常情况的资产损失,应及时进行核查。对有证据证明申报扣除的资产损失不真实、不合法的,应依法作出税收处理。

第三章 资产损失确认证据

第十六条 企业资产损失相关的证据包括具有法律效力的外部证据和特定事项的企业内部证据。

第十七条 具有法律效力的外部证据,是指司法机关、行政机关、专业技术鉴定部门等依法出具的与本企业资产损失相关的具有法律效力的书面文件,主要包括:

(一)司法机关的判决或者裁定;

(二)公安机关的立案结案证明、回复;

(三)工商部门出具的注销、吊销及停业证明;

(四)企业的破产清算公告或清偿文件;

(五)行政机关的公文;

(六)专业技术部门的鉴定报告;

(七)具有法定资质的中介机构的经济鉴定证明;

(八)仲裁机构的仲裁文书;

(九)保险公司对投保资产出具的出险调查单、理赔计算单等保险单据;

(十)符合法律规定的其他证据。

第十八条 特定事项的企业内部证据,是指会计核算制度健全、内部控制制度完善的企业,对各项资产发生毁损、报废、盘亏、死亡、变质等内部证明或承担责任的声明,主要包括:

(一)有关会计核算资料和原始凭证;

(二)资产盘点表;

(三)相关经济行为的业务合同;

(四)企业内部技术鉴定部门的鉴定文件或资料;

(五)企业内部核批文件及有关情况说明;

(六)对责任人由于经营管理责任造成损失的责任认定及赔偿情况说明;

(七)法定代表人、企业负责人和企业财务负责人对特定事项真实性承担法律责任的声明。

第四章

货币资产损失的确认

第十九条 企业货币资产损失包括现金损失、银行存款损失和应收及预付款项损失等。

第二十条 现金损失应依据以下证据材料确认:

(一)现金保管人确认的现金盘点表(包括倒推至基准日的记录);

(二)现金保管人对于短缺的说明及相关核准文件;

(三)对责任人由于管理责任造成损失的责任认定及赔偿情况的说明;

(四)涉及刑事犯罪的,应有司法机关出具的相关材料;

(五)金融机构出具的假币收缴证明。

第二十一条 企业因金融机构清算而发生的存款类资产损失应依据以下证据材料确认:

(一)企业存款类资产的原始凭据;

(二)金融机构破产、清算的法律文件;

(三)金融机构清算后剩余资产分配情况资料。

金融机构应清算而未清算超过三年的,企业可将该款项确认为资产损失,但应有法院或破产清算管理人出具的未完成清算证明。

第二十二条 企业应收及预付款项坏账损失应依据以下相关证据材料确认:

(一)相关事项合同、协议或说明;

(二)属于债务人破产清算的,应有人民法院的破产、清算公告;

(三)属于诉讼案件的,应出具人民法院的判决书或裁决书或仲裁机构的仲裁书,或者被法院裁定终(中)止执行的法律文书;

(四)属于债务人停止营业的,应有工商部门注销、吊销营业执照证明;

(五)属于债务人死亡、失踪的,应有公安机关等有关部门对债务人个人的死亡、失踪证明;

(六)属于债务重组的,应有债务重组协议及其债务人重组收益纳税情况说明;

(七)属于自然灾害、战争等不可抗力而无法收回的,应有债务人受灾情况说明以及放弃债权申明。

第二十三条 企业逾期三年以上的应收款项在会计上已作为损失处理的,可以作为坏账损失,但应说明情况,并出具专项报告。

第二十四条 企业逾期一年以上,单笔数额不超过五万或者不超过企业收入总额万分之一的应收款项,会计上已经作为损失处理的,可以作为坏账损失,但应说明情况,并出具专项报告。

第五章 非货币资产损失的确认

第二十五条 企业非货币资产损失包括存货损失、固定资产损失、无形资产损失、在建工程损失、生产性生物资产损失等。

第二十六条 存货盘亏损失,为其盘亏金额扣除责任人赔偿后的余额,应依据以下证据材料确认:

(一)存货计税成本确定依据;

(二)企业内部有关责任认定、责任人赔偿说明和内部核批文件;

(三)存货盘点表;

(四)存货保管人对于盘亏的情况说明。

第二十七条 存货报废、毁损或变质损失,为其计税成本扣除残值及责任人赔偿后的余额,应依据以下证据材料确认:

(一)存货计税成本的确定依据;

(二)企业内部关于存货报废、毁损、变质、残值情况说明及核销资料;

(三)涉及责任人赔偿的,应当有赔偿情况说明;

(四)该项损失数额较大的(指占企业该类资产计税成本10%以上,或减少当年应纳税所得、增加亏损10%以上,下同),应有专业技术鉴定意见或法定资质中介机构出具的专项报告等。

第二十八条 存货被盗损失,为其计税成本扣除保险理赔以及责任人赔偿后的余额,应依据以下证据材料确认:

(一)存货计税成本的确定依据;

(二)向公安机关的报案记录;

(三)涉及责任人和保险公司赔偿的,应有赔偿情况说明等。

第二十九条 固定资产盘亏、丢失损失,为其账面净值扣除责任人赔偿后的余额,应依据以下证据材料确认:

(一)企业内部有关责任认定和核销资料;

(二)固定资产盘点表;

(三)固定资产的计税基础相关资料;

(四)固定资产盘亏、丢失情况说明;

(五)损失金额较大的,应有专业技术鉴定报告或法定资质中介机构出具的专项报告等。

第三十条 固定资产报废、毁损损失,为其账面净值扣除残值和责任人赔偿后的余额,应依据以下证据材料确认:

(一)固定资产的计税基础相关资料;

(二)企业内部有关责任认定和核销资料;

(三)企业内部有关部门出具的鉴定材料;

(四)涉及责任赔偿的,应当有赔偿情况的说明;

(五)损失金额较大的或自然灾害等不可抗力原因造成固定资产毁损、报废的,应有专业技术鉴定意见或法定资质中介机构出具的专项报告等。

第三十一条 固定资产被盗损失,为其账面净值扣除责任人赔偿后的余额,应依据以下证据材料确认:

(一)固定资产计税基础相关资料;

(二)公安机关的报案记录,公安机关立案、破案和结案的证明材料;

(三)涉及责任赔偿的,应有赔偿责任的认定及赔偿情况的说明等。

第三十二条 在建工程停建、报废损失,为其工程项目投资账面价值扣除残值后的余额,应依据以下证据材料确认:

(一)工程项目投资账面价值确定依据;

(二)工程项目停建原因说明及相关材料;

(三)因质量原因停建、报废的工程项目和因自然灾害和意外事故停建、报废的工程项目,应出具专业技术鉴定意见和责任认定、赔偿情况的说明等。

第三十三条 工程物资发生损失,可比照本办法存货损失的规定确认。

第三十四条 生产性生物资产盘亏损失,为其账面净值扣除责任人赔偿后的余额,应依据以下证据材料确认:

(一)生产性生物资产盘点表;

企业所得税的税前扣除 篇9

超过部分, 不得扣除。

1. 保险企业:

财产保险企业按当年全部保费收入扣除退保金等后余额的15% (含本数, 下同) 计算限额;人身保险企业按当年全部保费收入扣除退保金等后余额的10%计算限额。

2. 其他企业:

按与具有合法经营资格中介服务机构或个人 (不含交易双方及其雇员、代理人和代表人等) 所签订服务协议或合同确认的收入金额的5%计算限额。

二、企业应与具有合法经营资格中介服务企业或个人

签订代办协议或合同, 并按国家有关规定支付手续费及佣金。除委托个人代理外, 企业以现金等非转账方式支付的手续费及佣金不得在税前扣除。企业为发行权益性证券支付给有关证券承销机构的手续费及佣金不得在税前扣除。

三、企业不得将手续费及佣金支出计入回扣、业务提成、返利、进场费等费用。

四、企业已计入固定资产、无形资产等相关资产的手

续费及佣金支出, 应当通过折旧、摊销等方式分期扣除, 不得在发生当期直接扣除。

五、企业支付的手续费及佣金不得直接冲减服务协议或合同金额, 并如实入账。

六、企业应当如实向当地主管税务机关提供当年手续

费及佣金计算分配表和其他相关资料, 并依法取得合法真实凭证。

七、本规定自印发之日起实施。

新税法实施之日至本规定印发之日前企业手续费及佣金所得税税前扣除事项按本规定处理。

上一篇:生之呓语的诗歌下一篇:村官十一月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