货币供给量

2024-07-18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货币供给量(共7篇)

货币供给量 篇1

摘要:近年来,我国银行同业业务快速发展,对公业务、对私业务、同业业务“三足鼎立”的局面隐现。本文就此热点进行研究:首先,运用大量统计数据从业务规模、业务结构、资金流动三个方面对银行同业业务的发展现状与特点进行了分析和概括,并勾勒出金融同业间资金流动的轨迹;在此基础上,结合对银行资产负债表变动的考察,研究探讨了银行同业业务对我国货币供给的影响;最后,从宏观、中观和微观三个层面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关键词:银行 同业业务 货币供给

银行同业业务是商业银行与金融同业间的各项业务往来。其范围广,种类多:从参与主体看,包括银行与银行之间以及银行与证券、租赁、信托等非银行金融机构之间的同业业务;从发生场所看,包括银行间市场交易和场外交易;从业务性质看,包括同业存放、同业拆借、债券回购等传统业务,以及转贴现、受益权信托、信贷资产转让与回购、同业代付等创新业务。广义的同业业务还包括代理资金清算、代理签发汇票、代销基金和保险等不具有资金融通功能的代理业务,以及银行对金融同业的股权投 资等。本文只论述狭义上的银行同业业务,即银行与银行或非银行金融机构之间,在银行间市场或场外市场上,进行的有资金融通性质的各项业务。

一、我国银行同业业务的发展现状

银行同业业务能有效融通信贷、货币、证券、保险等几乎所有的金融市场,在我国分业经营的大环境下,这一复合性、联通性和交叉性使之成为深具创新活力和发展空间的业务领域。尤其是在近年银行资本约束加强、信贷规模偏紧、息差收窄、不良反弹、盈利压力增大的背景下,同业业务风险小、资本占用少

1、综合收益高的优势凸显,获得了快速发展,并在当前银行业务结构中占据了越来越重要的地位。

(一)业务规模快速增长,同业已成为银行资产运用和资金来源的重要渠道

从总量增长角度,同业业务的发展突出表现在银行同业资产和同业负债2快速膨胀,占比显著提升。

如表1所示,2011年6月至2012年6月,十二家上市银行同业资产总规模突破万亿元,平均同比增长60%;同业资产在总资产的占比提升4.1个百分点,已接近20%。其中,建设银行和中信银行同业资产增长最快,规模分别增加118%和112%,占比分别提升90%和63%;兴业银行同业资产的占比最高,达到39.6%,12 如计算资本充足率时,同业资产的风险权重为20%,而贷款资产的权重为100%。

银行同业业务所形成的资产主要体现在资产负债表中“存放同业款”、“拆出资金”和“买入返售金融资产”这三个科目,我们将三者之和定义为“同业资产”。相应的,“同业存放款”、“拆入资金”和“卖出回购金融资产”三个科目构成同业负债。比同期均值高20.5个百分点,北京银行、华夏银行、光大银行等中小股份制银行同业资产的占比均在25%左右,已接近‚三分天下‛的格局。

表1 十二家上市银行同业资产规模、占比和增速

银行工商银行农业银行中国银行建设银行交通银行招商银行华夏银行民生银行光大银行兴业银行中信银行北京银行总计同业资产规模(亿元)2012年6月2011年6月同比增长14181819573%***%***3%102504708118%6538374676%5789320886%327931086%6120458334%5088334852%11017627475%66983158112%2987155992%1000606273560%在总资产中的占比(%)2012年6月2011年6月同比增长8.35.551%11.48.731%10.49.59%7.6490%12.78.648%17.412.144%24.227.2-11%23.621.211%24.320.121%39.63032%2314.163%27.119.142%19.11527%数据来源:根据各行定期报告整理

同业间的负债业务亦快速发展。如表2所示,银行同业负债规模也突破了万亿元,平均同比增长37%;同业负债在总负债中的平均占比达19.3%,同比增加3.3个百分点。其中,中信银行和北京银行同业负债业务发展最快,规模分别同比增长167%和105%,占比分别同比提高106%和53%;兴业银行同业负债的占比最高,有近四成负债来自同业金融机构;此外,除中国银行外,其他三家国有大型商业银行的同业负债业务也有较快发展,平均增幅达36.9%,远高于同期其总资产、贷款资产的增速。表2 十二家上市银行同业负债规模、占比和增速

同业负债规模(亿元)在总负债中的占比(%)2012年6月2011年6月同比增长2012年6月2011年6月同比增长工商银行***2%11.19.616%农业银行10472776635%8.67.120%中国银行***1%15.415.5-1%建设银行11396776247%9.07.028%交通银行10503778735%21.619.014%招商银行5478303680%17.412.243%华夏银行2737221024%21.320.44%民生银行4403397311%18.119.4-7%光大银行4892324851%24.620.619%兴业银行10316660356%38.933.217%中信银行43641636167%16.07.8106%北京银行31091516105%30.119.753%总计1039767569437%19.316.021%银行数据来源:根据各行定期报告整理

(二)业务结构以买入返售和同业存放为主,呈现较明显的差异化特征

从同业业务的内部结构看,其资产业务以买入返售为主,负债业务以同业存放为主;同时,在横向比较和变化趋势上也呈现出较明显的差异化特征

如图1和图2所示,2009年12月至2012年6月3,上述十二家上市银行买入返售、存放同业和拆出资金分别占同业资产的50.7%、31.9%和17.4%,买入返售资产占同业资产的半壁江山;而卖出回购、同业存放和拆入资金分别占同业负债的9.1%、80.6%和10.3%,同业存放为绝对主体。横向比较来看,同业存放始终大于当期存放同业,说明上述十二家银行是同业存款的净流入方;而买入返售一直大于当期的卖出回购,表明银行通过买入返 3 此前,农业银行、光大银行尚未上市,缺乏可比数据。售将资金净投放于同业。从变化趋势看,银行同业负债的业务结构变化不大,始终以同业存放为主;而同业资产的业务结构有平均化趋势,尤其表现在存放同业与买入返售的资产比例日趋接近。

图1 十二家上市银行同业资产结构图(单位:亿元)

数据来源:根据各行定期报告整理

图2 十二家上市银行同业负债结构图(单位:亿元)

数据来源:根据各行定期报告整理

(三)资金流动方向上,呈现出同业存款的资金净流入与拆出、回购的资金净流出并存的格局

资金融通是同业业务的核心,不同的资金流向决定了同业业务对货币金融运行的不同影响。总体来看,银行同业业务资金流动的主线是:非银行金融机构的发展壮大,使部分原来的企业或个人存款转化为非银行金融机构在商业银行(尤其是中小银行)的同业存款;这些同业存款中的一部分在银行间市场中通过资产回购(买入返售)、同业拆借等方式回流到非银行金融机构和部分中小银行。以下,我们结合资产负债表、信贷收支表等公开的统计报表来具体说明。

1.在银行与非银行金融机构的业务往来中,后者的资金净流入商业银行

从其他存款性公司资产负债表中‚对其他金融机构债权‛和‚对其他金融机构负债‛这两个科目,可以大致判断银行与非银行金融机构业务往来中的资金流向。如图3所示,2010年以来,银行对非银行金融机构的负债一直大于债权,始终呈净负债状态,这说明相对于非银行同业,银行是总体上的资金净融入方。另一方面,从变化趋势看,银行净负债与债权的比例整体呈下降趋势,从2010年1月的1.75下降至2012年7月的0.43,说明银行对非银行金融机构的资产业务正相对加强,资金从非银行金融机构净流入商业银行的态势有一定程度的缓解。图3 其他存款性公司对其他金融机构债权、负债比较图(单位:亿元)

数据来源:根据人民银行金融统计数据整理

2.从银行内部考察,中小型商业银行正逐步取代大型银行成为非银行金融机构资金的主要净流入方

根据中资全国性大型银行和中小型银行信贷收支表中‚同业往来(来源方)‛和‚同业往来(运用方)‛科目,我们可以刻画出非银行金融机构资金在大型银行与中小型银行流动的差异。如图4 所示,2010年至今,大型银行和中小型银行基本都是非银行金融机构资金的净流入方6,但两者呈现不同的变化趋势:大型银行资金净流入量震荡下行,中小型银行则震荡上行,尤其2012年以来,这一差异持续扩大,至2012年7月,非银行金融机构对大型银行和中小型银行的资金净流入分别为1252亿

445 根据人民银行统计指标释义,全国性大型银行本外币资产总量大于等于2万亿元的银行(以2008年末数据为参考标准),包括工、农、中、建、交、国开和邮储银行;相应的,全国性中小型银行指外币资产总量小于2万亿元且跨省经营的银行。5“同业往来(来源方)”科目反映银行业金融机构通过回购、拆借、存放等方式吸收的保险业、证券业金融机构资金;“同业往来(运用方)”科目反映银行业金融机构通过回购、拆放、存放等方式提供给保险业、证券业金融机构的资金。详见人民银行网站《金融统计指标释义》。6 除2012年6月外,该月大型银行出现了小量的资金净流出。元和21569亿,前者的净流入量不到后者的6%,之间差异已非常显著。

图4 大型和中小型银行同业往来资金净流入比较图(单位:亿元)

数据来源:根据人民银行金融统计数据整理

3.从银行间市场考察,四大商业银行是主要的资金提供方 银行间市场中7,中小银行、财务公司以及证券、保险等非银行金融机构是主要的资金借入方,而四大商业银行呈资金净流出态势。如表3所示,2009年以来,四大行在银行间市场中表现为资金净融出,是主要的资金提供者;而证券(基金)、保险及其他金融机构表现为大量资金的净融入,是主要的资金借入方。其中,四大行以外的其他银行自2010年开始,从原先的资金提供方转变为资金的净融入方,且融入资金量快速增长,在部分时点甚至超过证券、保险业的资金融入量。

银行间市场以同业拆借和债券回购(逆回购)为主,还有规模相对较小的贷款买卖以及债券远期、利率远期、利率互换等衍生品交易;其参与主体包括四大行、其他商业银行(中小银行、城商行、农商行、信用社等)、证券和基金公司、保险公司以及其他金融机构(租赁公司、信托公司、财务公司、货币经纪公司等)和外资金融机构。表3近年来银行间市场各主体回购、拆借净融入的资金(季度累计值,亿元)

指标名称2009-032009-062009-092009-122010-032010-062010-092010-122011-032011-062011-092011-12四大行-81368-163692-223441-271666-72299-99869-204863-260999-47261-84636-118304-144814其他银行-3843-1815-2077-***76579***512689223859证券及基金其他金融机外资金融机保险公司公司构构***1***5001436652***0******820361******0844235***04***3768242***4674***2362867323401******02-219***120447508 数据来源:万得数据库

4.从场外市场考察,证券、财务公司等非银行金融机构是银行同业存款的最大提供者

场外市场是一个虚拟的概念,泛指官方银行间市场之外的同业交易市场,同业存款和票据回购是其主要活动。根据监管要求,证券、基金、信托、保险等非银行金融机构因代理、经纪、受托而收到的客户资金应存入银行,成为同业存款,因此,非银行金融机构是银行同业存款的最大提供者。另外,随着财务公司的普遍设立以及集团资金归集度的不断提高,财务公司所提供的同业存款快速增长,已成为银行同业存款的重要来源之一。

二、银行同业业务对货币供给的影响

商业银行是货币创造的主体。同业业务的发展拓宽了银行资金来源的渠道,丰富了银行资产运用的手段,改变着银行经营发展的模式。这些变化必将通过资产负债表的传导作用于传统的货 币创造机制,并最终影响全社会的货币供给。

(一)同业业务通过优化资金配臵,创造出‚高效的‛货币供给

对于银行与银行之间的同业业务,就单个银行来说,缺乏有效贷款需求而头寸较充裕的银行可以通过同业业务,暂时让渡资金使用权并获得相应收益;有较多贷款需求而头寸短缺的银行可籍此扩大贷款规模,增加派生存款。就整个银行体系来说,尽管银行之间的同业往来将相互抵消,似乎不会对整个社会的货币创造有所影响。但事实上,同业业务的发展使资金盈余银行和资金短缺银行的需求能得到及时融通和调剂,部分银行闲臵资金能重新进入信贷领域,从而提高了信贷资金的配臵和周转效率,并最终增强了整个银行体系的货币创造能力。

对于银行与非银行金融机构的同业业务,当资金从非银行金融机构净流入商业银行时,银行可贷资金增多,货币创造能力增强;当商业银行对非银行金融机构融出资金时,这些资金或由非银行金融机构投放到非金融部门,或仍以同业存款形式存放于银行体系中:前者创造了存款货币,表现为企业或个人存款增加;后者也创造了存款货币,表现为同业存款增加8。因此,银行与非银行金融机构之间的同业业务在提高资金配臵效率的同时,也提高了整个金融部门的货币创造能力。

由此,银行同业业务的发展带来了资金在整个金融体系内配 8 中国人民银行规定,自2011年10月起,非存款类金融机构在存款类金融机构的存款纳入货币供应量统计。参见人民银行网站。臵效率的提升,使资金的供求得到更及时的撮合与调剂,信贷的供求得到更有效满足,并进而间接地提高了银行体系的货币创造效率。而这一效率的提高,也就相当于创造出了‚高效的‛货币供给。

(二)同业业务发展能够规避某些对货币创造的管制,创造出‚额外的‛货币供给

目前,对货币创造的管制可大体分为两类:以信贷限额为代表直接管制和以动态差别存款准备金率、存贷比、资本充足率为代表的间接管制。近年,从紧的货币政策与旺盛的投资需求之间的矛盾使信贷供需缺口不断扩大,从而引发了一轮以规避管制为直接目的,发端于票据、理财、信用证等银行表外领域,并通过同业业务的对接来实现监管套利的金融创新浪潮。于是,这些业务创新在规避管制,弥补信贷供需缺口的同时,在受限的规模之外,创造出了‚额外的‛货币供给。下文以部分创新为例9,在银行贷款规模已达上限等假设下,分析阐述这些‚额外的‛货币是如何通过银行同业业务创造出来的。

1.银行与农信社的票据转贴现—回购业务

即银行把已贴现的票据转贴现给农村信用社,再将此票据回购的一项业务创新。在此过程中,对企业而言,获得100亿元票据贴现融资,企业存款增加100亿元;对银行而言,原本占用信贷规模的‚票据贴现‛减少,转化为不占用信贷额度且较低资本 9 这些创新,有的已被叫停,如银行与农信社的票据转贴—回购业务、票据信托;有的已进行规范,如要求转入表内的银信合作理财、同业代付。但这些都不影响我们所进行的理论分析。占用的‚买入返售资产‛;对农信社而言,报表的不同使其可以将票据的转贴和回购都记入信贷规模之外的票据科目,隐藏了票据(转)贴现的规模。如图5所示,最终在已受限的规模之外,创造出了100亿元‚额外的‛货币供给。

图5 银行与农信社的票据转贴现—回购业务带来的银行资债表变动(亿元)

初始情况法定准备金100企业存款有价证券投资200个人存款贷款700500500与农信社票据转贴—回购法定准备金110企业存款有价证券投资190个人存款贷款700买入返售资产100600500注:假设银行已无贷款规模、法定准备金率10%、每笔同业业务100亿元、资金最终投向企业、不考虑银行资本变动。

2.买入返售信托受益权

买入返售信托受益权是一种新的同业合作理财业务。银行理财的快速发展为同业业务提供了广阔的平台,由早期的银信合作理财

10、票据信托11,到银证合作12以及通过理财产品受让信贷或票据资产等,直至当前崭露头角并渐成规模的买入返售信托受益权。该业务先由资产管理公司、财务公司等非银行金融机构以单一信托方式投资一个信托计划,再将此信托计划的受益权转让给银行发行的某个理财产品。其实质就是银行借助非银行金融机构的‚通道‛为企业进行规模外的融资,与之类似的还有买入返售应收租赁款等。2012年中报显示,部分银行这一创新业务的规模已经不小,如兴业银行买入返售信托收益权达到了2125.51亿 10 指银行将发行理财产品所募集的公众资金通过信托合约交给信托公司,由其通过信托计划或信托贷款的形式为资金需求者融资,其实质是银行籍由信托这一“通道”为客户进行不占用信贷规模的表外融资。11 即银行将已贴现但未到期的承兑汇票,转让给特定的信托计划,该信托计划的投资者,作为委托人和受益人,获得相应的收益。12 即银行将理财资金委托给证券公司,通过后者设立集合理财或定向投资计划提供给有资金需求的客户。元,占同业资产近三分之一;招商银行达到351亿元,其规模仅次于买入返售票据。如图6所示,当银行发行保本理财产品与信托受益权对接时,个人购买理财产品而使个人存款减少的100亿元转化为企业得到融资而增加的100亿元企业存款;同时,保本理财产品对应的‚结构性存款‛增加,银行的同业资产‚买入返售信托受益权‛增加,最终产生100亿‚额外的‛货币供给。此外,当银行以非保本理财产品与信托受益权对接时,由于非保本理财在表外核算,因此尽管企业得到了规模外的融资,企业存款增加100亿元,但总货币供给不变,只是货币结构发生了变化,即个人存款通过表外理财转变为企业存款。

图6 买入返售信托受益权带来的银行资债表变动(亿元)

买入返售信托受益权(保本理财)买入返售信托受益权(非保本理财)法定准备金110企业存款600法定准备金100企业存款600有价证券投资190个人存款400有价证券投资200个人存款400贷款700结构性存款100贷款700信托受益权100注:初始情况及假设条件同图5

3.同业代付

同业代付是指甲银行(委托行)根据客户申请以自身名义委托乙银行(受托行)为其客户提供融资,受托行在规定的付款日根据委托行的指示直接付款给客户,委托行在约定还款日向受托行代付款项的本息的一项业务。它包括国内信用证结算项下、国内保理项下、票据项下的同业代付。同业代付始于2009年,由于其能够使委托行、受托行和企业共同获利,近年获得快速发展。据一些机构测算,2011年全国同业代付业务增长了4000-5000亿元,截至年末总规模约1万亿13。

图7 同业代付带来的银行资债表变动(亿元)

同业代付(开证行)法定准备金100企业存款有价证券投资200个人存款贷款700注:初始情况及假设条件同图5

同业代付(代付行)500法定准备金110企业存款500有价证券投资190个人存款贷款700同业代付100600500以国内信用证下的同业代付为例,如图7所示,对开证行而言,开立信用证属于表外业务,不受贷款规模和存贷比约束,且可以获得存款(保证金存款)沉淀和手续费收入;对代付行而言,由于有开证行的担保,其代付资金不列入贷款目核算,而是归口在‘应收账款—同业代付’科目,也不受贷款规模限制和纳入存贷比考核,代付行可以在承担较低风险(同业风险)下获得利息收益,并有利于其快速扩张规模;在此过程中,企业得到了较贴现利率低得100亿元融资,企业存款增加。最终,整个银行体系增加了100亿‚额外的‛货币供给。

(三)同业业务的发展如果悖离实体经济,将创造出‚虚拟的‛货币供给

同业业务的核心是金融同业间的资金融通。因此,如果悖离了实体经济的需求,同业业务将更容易导致资金游离于实体经济之外的自我派生、自我循环和自我膨胀,产生或加剧金融的泡沫 13 刘兰香.同业代付新规落地 数千亿入表冲击贷款规模[J].21世纪经济报道:2012年8月30日 化和经济的虚拟化。

以个别银行通过反复‚开票—存入保证金—贴现—再开票......‛的过程来虚增存款为例,如图8所示(初始情况同图5),企业在甲银行存入保证金50亿,银行开出承兑汇票100亿,企业将此票据向乙银行贴现100亿(不考虑贴现率),取得融资后再存入银行作为保证金开出新的承兑汇票,再贴现.....由于非百分百保证金制度,以及不占用开票行贷款额度、贴现行不必承担兑付风险等因素,使得合作各方都能受益:企业得到了融资,开票行增加了保证金存款,贴现行得到了低风险的利差收入。于是,整个银行体系净增200亿元存款。

图8 承兑汇票循环开票—贴现带来的银行资债表变动(亿元)

票据循环开票-贴现(甲银行开票)票据循环开票-贴现(乙银行贴现)第法定准备金105企业存款500法定准备金110企业存款600一有价证券投资195个人存款500有价证券投资190个人存款500轮贷款700保证金存款50贷款700票据贴现100票据循环开票-贴现(乙银行开票)第法定准备金110企业存款550二有价证券投资190个人存款500轮贷款700保证金存款50票据贴现100注:初始情况及假设条件同图5

票据循环开票-贴现(甲银行贴现)法定准备金115企业存款600有价证券投资185个人存款500贷款700保证金存款50票据贴现100在上述过程中,尽管社会货币供应量增加了200亿元,但这一增量是在银行忽视‚票据业务必须具有真实的贸易背景‛这一要求,悖离实体经济的需求下产生的;新增的货币只是在银行体系内自我派生、自我循环、自我膨胀,而没有进入到实体经济中,也未履行货币所应承担的职能,难以起到对经济增长的推动作用,我们将这样的货币供给可称之‚虚拟的‛货币供给。

四、结论和相关建议

综上所述,银行同业业务在我国近年流动性偏紧、银行资本约束强化、信贷资源趋紧的大环境下,以风险低、资本占用少、方式灵活、创新踊跃、综合效益高等特性而日益受到国内银行业的青睐,其规模不断增长,重要性持续提升。

同业业务拓展了银行负债来源的‚资金池‛,丰富了银行资产运用的‚工具箱‛,并籍由银行业务模式的变化而对货币供给产生影响。这一影响既有优化资金配臵,提升货币创造效率的方面;也潜藏着脱离实体经济需求,存款自我派生、自我循环、虚假膨胀的风险;同时,灵活多变的操作手法和层出不穷的创新,也使得同业业务往往能够突破监管当局对货币创造的管制,创造出‚额外的‛货币供给,从而削落宏观调控的成效。

货币供给量 篇2

一、数据的选取与处理

我国的货币政策工具主要有公开市场操作、再贴现率、准备金率、窗口指导等。由于公开市场业务包括发行央行票据、购回央行票据等多种类型, 此外中央银行对国债的回购和在外汇市场上对外汇的买卖也会影响基础货币的投放。因此本文以2007.02-2012.09月的相关数据为样本, 选择外汇占款, 法定存款准备金利率, 隔夜的shibor, 以及用央行发行的票据与持有的国债之差作为净回笼额, 用中国境内各项贷款总额作为信贷规模, 用这些指标来作为货币政策工具的代理变量。本文所有的数据均来源于国泰安数据库和中国人民银行网站。

由于净回笼量, 法定存款准备金、shibor这些指标的值越大反映的是一种紧缩型货币政策, 而贷款规模和外汇占款越大反映的是一种宽松型货币政策, 所以为了保持政策的一致性, 我们先对这些数据进行Z值标准化, 然后命名M=1-Z境内贷款总额, N=1-Z外汇占款。

二、因子分析

(一) KMO和Bartlett`s检验

本文借助社会经济统计软件SPSS18.0, 依据因子分析方法, 对5个指标的标准化指标进行分析。首先对数据进行KMO和Bartlett's检验, 以检测样本是否适合进行因子分析, 结果显示, KMO统计结果为0.586, 大于0.5, 同时Bartlett球形检验的卡方统计值显著性概率为0.000, 小于0.05, 说明数据适合做因子分析。

(二) 因子的提取

运用SPSS18.0对标准化后的数据进行相关系数矩阵的因子载荷估计, 得到特征根和方差贡献率。分析结果显示, 变量的相关系数矩阵有2个数值较大的特征值, 即分别为3.775、0.729, 它们累计解释了原始数据反映信息的90.077%, 这两个成分基本上反映了原始数据提供的足够信息。

(三) 建立因子载荷矩阵

首先对提取的二个主因子分量F1、F2建立因子载荷矩阵, 并对因子载荷矩阵按照方差极大法进行旋转。没有旋转前, 因子变量在许多变量上都有较高的载荷, 那么它的实际含义就比较模糊。经过旋转后, 因子变量反映的实际含义就比较清楚, 根据正交载荷矩阵中的高载荷, 将指标分为两类公共因子, 并对各公共因子命名。其中, 净回笼量、境内贷款总额、外汇占款额三个指标在主因子1上有较大的载荷;存款准备金率、隔夜的shibor利率二个指标在主因子2上有较大的载荷, 因此本文将这两个主因子分别命名为量因子 (F1) 和比率因子 (F2) 。

(四) 因子得分

本文在因子分析的基础上, 以主因子特征值的贡献率为权重来加权计算因子的总得分F, 即F= (0.60765F1+0.29313F2) /0.90077, 同时根据因子得分系数矩阵, 得到各因子的评分模型如下:

F1=0.220Z (净回笼量) -0.130Z (存款准备金率)

将各变量带入因子得分模型, 即可得出量因子型和比率因子型货币政策工具变量的得分以及货币政策工具的综合得分。如图1所示。

由于本文在进行因子分析时对数据进行了标准化处理, 各主因子得分与综合得分的均值均为零, 因此可以均以0为参考基准。从图1可以看出在2007.02-2012.09期间, 各月的量因子F1得分和综合得分F一直持续下降, 这与自金融危机以来我们国家实行的适度宽松型货币政策相吻合, 而比率因子F2的得分变化幅度较大, 说明央行比较趋于调节其准利率来实现经济的调整, 这也与我们国家频繁调节准备金率的现实相一致。

三、回归分析

货币中介变量处于货币政策最终目标和操作指标之间, 是中央银行通过货币政策操作和传导后能够以一定的精确度达到的政策变量。通过检验各种货币政策工具对中介变量的动态影响不仅可以推测中国货币政策的传导渠道而且可以在不同因素驱动的经济形势下有针对性地提出相对应的货币政策工具使用建议。

基于各种货币政策工具的特点, 本文以上面的量因子型货币政策工具和比率型货币政策工具为基础, 采用单位根检验、协整检验和向量自回归模型对我国广义货币供应量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

(一) 序列的单位根检验

利用Eviews6.0软件对变量进行ADF检验, 原始序列中M2、F1、F2未能通过平稳性检验, 因此, 对所有序列进行一阶差分处理后再次进行单位根检验, 结果显示, △M2、△F1、△F2在5%的显著水平下拒绝原假设, 可以确定是平稳序列。

(二) 协整检验

由于M2、F1、F2均为I (1) 序列, 如果它们的线性组合是协整的, 则存在着长期稳定关系。因此本文采用EG二步法对变量进行协整检验。结果显示M2和F1、F2序列的回归方程的残差序列为平稳序列, M2和F1、F2间存在协整关系。

(三) VAR模型的建立

由上面的协整检验可以看出, M2与F1、F2间存在协整关系, 故它们之间存在着长期的均衡关系, 因此可以对M2与F1和F2构建的VAR模型进行进一步的分析, 同时根据SC和AIC最小化原则确定VAR模型的最佳滞后阶数为2阶, 所以我们选择VAR (2) 的模型。

(四) 脉冲响应函数及方差分解技术

1. 脉冲响应函数

本文试图通过脉冲响应函数分析量因子 (F1) 和比率因子 (F2) 的冲击会给广义货币供给带来什么样的动态影响。图2是基于VAR模型的脉冲响应函数图, 它们描述了广义货币供给对于量因子和比率因子一个标准差正向冲击的响应情况。

左图是量因子型货币政策工具F1的冲击引起的广义货币供给变化的脉冲响应函数图。当F1调高一个单位标准差后, 两个月内广义货币不断下降, 在第二个月下降到谷底, 然后广义货币供给反弹上升, 并在第四个月至第六个月恢复到原有水平, 基本在第六个月之后国民经济消化了这一货币政策的冲击, 量因子型货币政策工具执行的紧缩型货币政策的作用消失。

右图是比率因子型货币政策F2的冲击引起的广义货币供给变化的脉冲响应函数图。从该图可以看出, 紧缩状态下的比率型货币政策工具的实施对广义货币的增长有显著的抑制作用。当给F2一个冲击时, 广义货币量从第一期开始大幅度下降, 第二期之后又开始上升到第三期回归到冲击前的均衡水平。相比较而言, 量因子型货币政策工具的作用效果更为持久, 作用力度比较大。

2. 方差分解技术

方差分解技术提供了另一种描述系统动态变化的方法, 它是将系统的预测均方误差分解成系统中各个变量冲击所做的贡献。通过方差分解, 我们可以进一步定量分析量因子 (F1) 和比率因子 (F2) 的冲击对于广义货币供应量的贡献度, 进一步了解量因子型货币政策和比率因子型货币政策冲击的相对重要性。

从图3可以看出, 无论是从短期还是长期来看, 量因子型货币政策和比率因子型货币政策都不是对广义货币供给形成冲击的主要来源, 处于广义货币供给动态变化支配地位的始终是其自身的冲击。这也就是说我们可以认为从2007年2月到2012年9月, 中国广义货币供给的变化总得来说并不是由货币政策所造成的。其中量因子型货币政策工具F1比比率因子型货币政策工具F2的方差贡献率相对较大, 尤其在第三期之后效果更加明显。在第三个月之后F2的冲击对广义货币供给变化的贡献几乎维持不变, 而F1冲击对货币供给的的贡献一直缓慢增长直至第六期后稳定下来。上面的分析和用脉冲响应函数得到的结论是一致的, 即量因子型货币政策工具的作用比较显著, 持续时间比较长。

四、结论与政策建议

货币供应量是我国中央银行重要的中介目标, 其影响因素多而且复杂多变。本文首先对多种货币政策工具进行因子分析, 然后在得出的两种因子型货币政策工具变量得分的基础上, 建立VAR模型, 进一步分析这两种类型的货币政策工具对货币供应量的影响。实证结果表明, 量因子型货币政策工具是影响我国货币供应量的主要因素, 且其持续性明显长于比率因子型货币政策工具。为了实现我国货币政策宏观调控目标, 必须明确以下几点: (1) 公开市场业务、外汇市场调控等量因子型货币政策工具的调节效果比较好, 可以通过提高中央银行的独立性、完善债券等金融市场、改革汇率制度等来实现。 (2) 法定存款准备金率等比率型货币政策工具在一定阶段内仍有其重要的作用, 但必须意识到随着金融创新的不断涌现及影子银行的不断发展, 存款准备金率等比率型货币政策工具的调控效果会逐渐下降, 因此央行可以创新其他种类货币政策工具以实现经济的调节。 (3) 在实施货币政策工具的进程中, 注重不同货币政策工具的搭配使用, 使其能更加有效地实现宏观经济目标。

摘要:本文将因子分析法引入对货币政策工具变量的有效性分析中, 在得出两种政策工具的因子得分后, 通过建立VAR模型的脉冲函数来构造货币政策对货币供应量冲击的反应模型, 在实证分析的基础上分析两种政策工具因子变量的冲击导致的广义货币供给量波动的情况。与此同时利用方差分解技术考察了两种因子对货币供应量的影响及其贡献率的大小。从而对我国未来货币政策的实施提出一些参考性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因子分析,VAR模型,广义货币供给量,方差分解技术

参考文献

[1]高铁梅.计量经济方法与建模[M].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9.

货币供给量 篇3

【关键词】通货膨胀率;货币供给量增长率;GDP增长率CBR指数;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

一、引言

2008年美国次贷危机的爆发,对于虚拟经济和实体经济产生强烈冲击,各主要经济体国家为挽救危机采取了宽松的货币政策,以此来刺激经济发展。中国在本次危机中也受到冲击,中国政府采取了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货币供给量迅速增加。自2010年开始,我国的通货膨胀率快速提升,2011年维持在高位运行,一部分学者认为本轮通货膨胀与国内货币供给的迅猛增加有着密切的联系,又有部分学者认为与国际市场全球货币泛滥引发国际大宗商品市场投机爆炒有关。本文在费雪交易方程中影响物价水平的货币供给量和GDP增长率指标之上,将国家大宗商品市场CBR价格指数变化率以及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指数纳入考察范围,综合国内和国际两方面探究影响我国本轮通货膨胀的原因。采用1999年一季度至2011年二季度数据,运用协整分析、因果检验等方法考察通货膨胀率与货币供给增长率、GDP增长率、CBR指数变动率、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之间的相关性。

二、文献综述

研究货币供给量与通货膨胀之间的关系,是宏观经济学的一个重大课题。传统的货币数量论认为通货膨胀是一种货币超发现象,是货币供给的增长率超过实体经济的需求而产生的超额货币供给现象。McCandless和Weber(1995)通过分析长期货币供给量和实体经济之间的关系,认为货币在长期中为“中性”,在短期内“非中性”。Walsh(2003)通过分析两者之间的对应关系认为,把货币本身作为通货膨胀的原因的解释过于简单,需要结合经济环境等其他因素加以分析。国内学者对于通货膨胀也有大量的研究,部分学者认为通货膨胀是货币超发现象,应该采取紧缩的货币政策加以治理,部分学者认为我国经济的快速增长和实体经济的繁荣是根本原因,从需求拉动、成本推动和结构方面分析我国的通货膨胀原因。赵留彦和王一鸣(2005)认为通货膨胀与货币供给量之间存在相关性,张国洪,曾永平(2005)通过实证分析,认为货币供给是通货膨胀的原因。程建华,黄德龙,杨晓光(2008)认为货币供给量是CPI的因。部分学者认为货币供给与通货膨胀之间不存在显著相关性,如刘霖,靳云汇(2005)利用1978~2003 年的数据进行实证分析,未发现货币供给影响CPI。陈彦斌,唐诗磊,李杜(2009)的研究同样也没有发现两者之间显著的相关性。

三、实证分析

本文的CPI数据、GDP数据、货币供给量M2数据来自财新网数据库,CBR指数来自大智慧数据库,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数据来自国际清算银行(BIS)数据库,数据经过X11加法模型季节调整,消除季节性影响因素。各时间序列经过季节调整后走势图如下:

(一)单位根检验

在进行协整检验之前需要保证各时间序列是同阶单整的,因此需要对时间序列进行单位根检验,ADF检验结果如下:

C,代表常数项;T,代表趋势项;L,代表滞后阶数。

由此可以看出,各时间序列在5%的显著性水平下均不拒绝原假设为非平稳时间序列,在进行一阶差分之后均为平稳时间序列,即同为一阶单整时间序列,可以建立协整方程。

(二)建立协整方程式

CPISAt=C+β1CBRSAt+β2 M2SAt+β3REERSAt+β4GDPt, t=1,2…

综合考虑到数据的数量以及AIC、SC准则和LR值,本文采用时间序列的四阶滞后建立VAR模型,采用有常数无趋势的协整方程形式进行三阶滞后协整检验得到协整检验结果如下:

迹统计量结果:

迹统计量显示在5%的显著性水平下有五个协整方程,最大特征值检验如下:

最大特征值统计量检验显示在5%的显著性水平下有三个协整方程。

(三)对协整方程形式的稳定性进行检验

采用AR根图法,结果如下

所有的AR根值位于单位圆以内,协整方程的形式是稳定的。

(四)Granger因果检验

由于运用Var 模型对时间序列进行分析是,只能得出时间序列之间的相关性,并不能判定变量是自变量还是因变量,因此需要对变量之间的因果关系进行检验。对VAR模型变量在10%的显著性水平下进行Granger因果检验,结果如下:

从Granger因果检验可以得出国际大宗商品价格指数CBR变动对CPI影响并不显著,GDP增长率、货币供给量增长率M2、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指数REER都是CPI的Granger因。

(五)本文采用标准化的第一个协整方程形式

CPISAt=0.004346CBRSAt+0.212640M2SAt-0.003323REERSAt+0.915335GDPt

从协整方程的参数估计量看,国际大宗商品价格指数CBR变动率与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指数REER对CPI影响并不显著,但是CBR指数与CPI正相关,reer指数与CPI负相关,符合理论预期。而货币供给量的增长率M2与GDP增长率对CPI有显著影响,M2提高1%,CPI提高0.213%,而GDP增长率每提高1%,CPI提高0.92%,GDP增长率与CPI的相关性强于货币供给量增长率。

四、政策建议

本文通过建立协整方程考察通货膨胀率与GDP增长率、货币供给量M2增长率、国际大宗商品价格指数CBR、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指数REER之间的相关性,发现通货膨胀率与GDP的增长速度有高度相关性,同时与货币供给量增速相关性也较高,但与国际大宗商品价格变动和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变动相关性不显著,国内因素是通货膨胀的根本原因。因此治理通货膨胀建议从国内经济入手控制货币供给量的增长速度和优化产业投资结构入手,防止投资过热导致的通货膨胀对我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造成影响。

参考文献

[1]张国洪,曾永平.通货膨胀及紧缩与货币供应关系的实证分析[J].西业大学学报.2005(6)

[2]王宏伟.货币供应量与通货膨胀的相关性分析[J].企业导报.

2010(9)

货币供给量 篇4

2014天津银行招聘考试货币银行:学习货币银行学的重要性

欢迎来到天津银行招聘网(农村商业银行招聘网)为您整理天津银行招聘信息(农村商业银行),并为您提供免费备考资料、备考视频、试题真题等资料,欢迎大家收藏(ctrl+D),天津中公金融人预祝众考生应聘成功!

1、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

经济的金融化是现代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特征。

经济的金融化:金融工具或金融资产与国民财富的比率,即金融相关比率(Financial Interrelation Ratio)。

2、金融的基本载体是货币

货币化程度的指标——货币化率也可以反映一国金融发展的水平。货币化程度是一国经济中通过货币交换而实现的商品与服务价值占GNP的比重。

2015年天津市银行招聘考试笔试辅导课程

更多天津银行考试招聘信息欢迎访问天津银行招聘网

供给侧改革含义 篇5

如果用一个公式来描述人们口头上所说的“供给侧改革”,那就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其含义是:用改革的办法推进结构调整,减少无效和低端供给,扩大有效和中高端供给,增强供给结构对需求变化的适应性和灵活性,提高全要素生产率,使供给体系更好适应需求结构的变化

中国的结构性问题主要包括产业结构、区域结构、要素投入结构、排放结构、经济增长动力结构和收入分配结构等六个方面的问题。这六个方面的结构性问题既相对独立、又相互叠加,需要通过结构性改革去有针对性地解决。产业结构

产业结构问题突出表现在低附加值产业、高消耗、高污染、高排放产业的比重偏高,而高附加值产业、绿色低碳产业、具有国际竞争力产业的比重偏低。为此,需要加快推进科技体制改革,促进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产业的发展;需要加快生态文明体制改革,为绿色低碳产业发展提供动力;需要通过金融体制改革、社会保障体制改革等去淘汰落后产能和“三高”行业等。区域结构

区域结构问题突出表现在人口的区域分布不合理。目前,我国城镇化率尤其是户籍人口城镇化率偏低,且户籍人口城镇化率大大低于常住人口城镇化率。为此,需要加快户籍制度改革、福利保障制度改革、土地制度改革等,推进农民的市民化进程,提高户籍人口城镇化率。区域结构的另一个问题是区域发展不平衡、不协调、不公平。例如,有些地方享有很多“特权”政策,有些地方发展严重滞后。为此,需要推进行政管理体制改革、财税制度改革、区划体制改革等,加快建设全国统一市场,解决不同区域发展不平衡问题,使人口和各种生产要素在不同地区自由流动、优化配置。投入结构 中国经济发展过度依赖劳动力、土地、资源等一般性生产要素投入,人才、技术、知识、信息等高级要素投入比重偏低,导致中低端产业偏多、资源能源消耗过多等问题。为此,必须要加快科技体制、教育人才体制等改革,优化要素投入结构,更多地实现创新驱动。排放结构

中国排放结构中废水、废气、废渣、二氧化碳等排放比重偏高。这种不合理的排放结构导致了资源环境的压力比较大。为此,必须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制度改革,特别是推进自然资源资产产权制度、自然资源用途管制制度、资源有偿使用制度、生态补偿制度,以及用能权、用水权、排污权、碳排放权初始分配制度等方面的改革。动力结构

中国经济增长过多依赖“三驾马车”来拉动,特别是过度依赖投资来拉动。其实,“三驾马车”只是GDP的三大组成部分,是应对宏观经济波动的需求边短期动力,只是经济增长的结果而非原因,制度变革、结构优化和要素升级(对应着改革、转型、创新)“三大发动机”才是经济发展的根本动力。我们要更多地依靠改革、转型、创新,来提升全要素增长率,培育新的增长点,形成新的增长动力。分配结构

中国城乡收入差距、行业收入差距、居民贫富差距都比较大,财富过多地集中在少数地区、少数行业和少数人中。因此,有必要加快推进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社会福利制度改革、产权制度改革和财税制度改革等,促进收入分配的相对公平,缩小贫富差距。[9] 供给侧改革的逻辑与路径:

供给侧改革如何落实?化解产能过剩、降低企业成本、消化地产库存和防范金融风险是最为关键的4 个“歼灭战”,我们认为供给侧改革将分别在劳动力、资本、创新、政府4 条主线上推进。

如何优化劳动力配置?具体路径有三条:一是放开生育政策,补充人口红利;二是户籍制度改革并发展服务业,促进劳动力跨地域、跨部门流动,同时也能消化地产库存、稳定就业;三是促进扶贫注重教育,从而提升人力资本。

如何优化土地和资本配置?土地制度改革的核心在于确权和加速农地流转,从而提高土地使用效率,抑制地产泡沫。而资本要素改革的核心在于降低企业成本、提升企业盈利:资源品价改降低原材料成本,减税降费加速折旧降低财税成本,利率市场化结合降息降低财务成本,养老保险体系改革降低人力成本。而提升企业盈利的另一项改革是淘汰落后产能,国企是主要承担者。

如何提升全要素生产率?首先是构建激励机制,提升创新意愿,这有赖于资本市场的建设和直接融资的发展。其次是为企业营造宽松的成长环境,提升创新转化率,具体措施包括推进产学研结合、提供资金便利和税费减免。

货币供给量 篇6

1.1 研究背景

根据我国国家统计局的相关数据, 在过去的2011里, 全国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同比上涨5.4%, 远超年初4%的目标。其中7月份CPI同比增长高达6.5%, 而在年底回落至4.1%。按照改革以来中国以3%作为通胀严重与否标准的算法, 近几年我国民众深受通胀困扰。

为了抑制通胀已经手段用尽, 2011年CPI的回落来自于色彩浓重的政府导向, 譬如一系列的楼市限购令, 房价自2003年开始的迅速攀升得到了有效的遏制。除房地产市场, 政府对其他产业的宏观调控中采取的行政干预都十分明显。那么除了政府的强制干预, 还有什么方法能够有效地调节我国目前的通货膨胀?本文将从实证角度探讨这个问题。

1.2 文献综述

对于货币供给量和通货膨胀之间的关系, 理论界的看法并不统一。19世纪末20世纪初, 古典货币数量论最早指出货币供给与通货膨胀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关系。弗里德曼的现代货币数量论则认为货币在短期内非中性, 可以影响实际经济变量, 而在长期内是中性的, 只能影响价格。

就我国的经济环境来说, 张玮、苏珺 (2010) [1]运用了VAR模型, 针对我国1978~2008年的年度数据进行了实证分析, 他们指出货币供应量无论是在短期亦或是长期, 都始终是影响通货膨胀率变化的主要因素。李军 (1997) [2]在利用协整模型进行实证分析后, 指出货币供应量与通货膨胀在短期内是不存在正向相互关系的, 而在五年期的中长期变化中却是存在显著正相关关系的。贾凯威、马树才 (2009) [3]运用了VAR模型、方差分析以及脉冲响应的分析方法, 对我国2000年3月至2008年2月的月度数据进行了实证检验, 分析出通货膨胀是由工业增加值、通货膨胀自身以及货币供应量共同引起的。针对我国数十年存在大量超发货币, 货币供应量增速远超经济增速, 但物价平稳甚至下降的“中国之谜”, 一些学者如易纲 (1995) [4]甚至通过实证分析得出了货币供应量与通货膨胀反向变动的结论, 并进而对我国央行以货币供应量作为中介目标来进行宏观调控提出了质疑。

2 实证研究

2.1 变量的选择与模型设定

通货膨胀主要表现为一段时间内价格总水平的持续上涨, 本文选取国际上最常采用的指标CPI, 该指标反映了城乡居民购买并用于消费的消费品以及服务价格水平的变动情况。

目前我国的货币供应量共划分为三个层次, 分别为M0、M1、M2, 其中M2不仅反应了现实的购买力, 还反应潜在的购买力, 为广义货币。本文选取1991年至2011年CPI与M2同比增长率的年度数据, 采用计量经济学软件EViews6.0对数据进行处理, 数据均来源于国家统计局网站以及中国人民银行网站。

2.2 单位根检验

时间序列分析需要各变量是平稳的, 否则通常的统计推断标准将会失去意义。我们首先使用ADF法对各变量进行单位根检验, 以判断各序列的平稳性。

注: (1) D (序列) 为原序列的一阶差分序列, (c, t, n) 分别为单位根检验中截距项、时间趋势和滞后阶数;

(2) ***表示统计量在1%临界水平显著, **表示统计量在5%水平显著, *表示统计量在10%水平显著。

通过检验我们发现, 各变量的ADF检验值是不平稳的, 即存在一个单位根。但是其各自的一阶差分构成平稳的时间序列, 因此通货膨胀率和货币发行量增长率为同阶单整数据, 均为Ⅰ (1) 序列。

2.3 协整检验

由于CPI与M2同比增长率均为一阶单整序列, 因而这两个序列的某种线性组合可能是平稳的, 即它们存在长期均衡关系。本文采用E-G两步法进行协整检验, 来验证通货膨胀率和货币投放增长率之间是否存在显著的长期均衡关系。对残差序列进行单位根检验, 结果如下表所示:

注:***表示统计量在1%临界水平显著, **表示统计量在5%水平显著, *表示统计量在10%水平显著。

残差序列在1%的显著水平上拒绝了原假设, 即不存在单位根, 因而是Ⅰ (0) 平稳序列。

2.4 基于VAR模型的时间序列分析

2.4.1 滞后阶数的确定

滞后阶数若过大, 则自由度会过小;滞后阶数若过小, 则会致使误差项存在严重自相关。

五个评价指标均认为应建立VAR (2) 模型, 则确定建立VAR (2) 模型。

2.4.2 VAR模型平稳性检验

VAR模型适用前提是其必须具备稳定性, 下表为我们所建立的VAR模型的单位根检验结果:

结果显示此VAR模型中不存在大于1的根, 是一个平稳的系统。

2.4.3 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

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适用于分析平稳时间序列, 一个变量如果受到其他变量的滞后影响, 则称它们具有Granger因果关系。我们对CPI和M2增长率进行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

由表5可知, 假设“GM2不是CPI原因”被拒绝, 而假设“CPI不是GM2原因”被接受, 表明GM2是引起CPI变化的原因, 亦即说明我国的货币供应量是影响通货膨胀的原因。

2.4.4 脉冲响应

脉冲响应是反应当其他变量保持不变时, 源自某个变量一个标准差的冲击对该变量的当前值和未来值所造成的影响。图1为CPI对M2增长率一个标准差冲击的脉冲反应。

图1表明, 当系统给M2一个正向冲击之后, CPI产生了正向的动态响应轨迹, 并在第三期达到相应的最大值, 然后随着冲击的减弱, 响应也逐渐减弱, 收敛于横轴。这与我们之前分析的结果一致, 即当货币供应量增加时, 会造成通货膨胀。

3 结论及政策建议

由上述实证分析, 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 在我国, 货币供应量与通货膨胀存在着长期稳定的均衡关系。M2的增长会加速CPI的上涨, M2发行量的减少也会在一定程度上遏制CPI的上升。通货膨胀在一定程度上, 仍然是一种货币现象。我们可以通过CPI这个指数来看当今的经济发展情况, 重视加强对货币供应量的监管与调控, 有效地将通货膨胀率控制在一个较合理的水平上, 以实现国民经济长期平稳较快地发展。

中国目前所面对的通胀究其根源自然是我们所研究的货币过多。与前几次通胀的原因譬如滥印钞票以及权利贷款等不同的是, 我国现在的经济正大规模融入全球市场, 人民币升值带来的贸易顺差、外资直投以及涌入逐利的热钱, 使得我国货币流动性过强。

我国的短期货币需求并不稳定并且难以预测, 通过各种货币政策有效地利用货币供应量来控制通货膨胀效果十分显著, 政府需要控制好我国的货币供应量。一方面需要控制基础货币, 防止流动性泛滥;另一方面需要加强对商业银行贷款的窗口指导, 引导资金流向, 优化产业结构。总之, 我们需要合理地制定货币政策, 恰当地运用好货币工具, 来有效地应用宏观调控, 从而保证我国经济平稳、健康地度过金融危机并实现积极稳定地增长。

参考文献

[1]张玮, 苏珺.中国货币供应量的产出、通货膨胀效应实证分析[J].经济问题, 2010 (5) .

[2]李军.货币供给与通货膨胀长期与短期关系分析[J].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1997 (11) .

[3]贾凯威, 马树才.产出、通货膨胀、汇率及货币政策互动关系的实证检验[J].统计与决策, 2009 (9) .

货币供给与经济增长的相关性研究 篇7

关键词:货币供给;经济增长;相关性

一、前言

自从改革开放,随着市场经济体制改革不断深化,为完成经济平稳、快速增长目标,政府必须要通过财政货币政策对宏观经济的发展调控。市场经济存在着特殊的发展规律,在社会经济发展过程中一些经济波动时有出现。货币供给在经济增重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长期以来,货币供给和经济增长之间的理论以及实证方面研究作为经济学界所关注的热点,国内外的专家学者对其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取得了很大的进展。本文主要阐述了货币供给与经济增长的内涵,并对国内外货币供给与经济增长之间的的关系的研究情况进行了综述,最后提出怎样控制货币供给实现我国经济的健康持续发展,以期为理论界与实业界提供借鉴。

二、货币供给与经济增长的内涵

1.货币供给的内涵

货币供给就是一定时期内某一国家的货币供给主体向经济系统中投入货币、创造货币、扩张或者收缩货币的整个过程。

中国货币供给的内涵主要分动态与静态两个方面。所谓动态的货币供给就是一定时期某国银行系统向经济中投入、创造、扩张或者收缩货币的整个过程。而静态的货币供给是说在一定时点上处于流通中的货币存量,即平时说的货币供给量。

2.经济增长的内涵

一般来说,经济增长就是在一个较长的时间内,某一国家人均产出或者人均收入水平的不断增加。经济增长率的大小是对国家或者地区在一定时期内经济总量的增长速度的体现,也是对国家或者地区总体经济实力增长速度进行衡量的标志。

三、货币供给和经济增长的相关性

对货币供给和经济增长关系的研究,学术界主要有推动论、中性论和抑制论3种观点。曾令华发现我国名义经济增长率和货币供应量增长率存在显著的线性关系,且实际经济增长率亦随货币供给的增加而增加。说明货币供应量是推动经济增长的主动力。姚远发现货币供应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存在滞后性,长期内货币非中性,而经济增长并不对货币供应有影响。在经济增长中货币供应量的改变会对经济增长产生影响,而经济增长的变化却并非货币供应量变化的原因。米咏梅、王宪勇研究发现我国经济波动的根源是总供给的冲击,总供给冲击产能对出波动的90%进行解释。

增加货币供给会提高均衡时的资本存量,推动经济增长,但就长期而言,货币供给增长率对经济增长率具有有限的影响,经济增长的最终动力是制度变迁和技术进步等非货币条件。杨柳和李力利用Calvo模型研究发现我国通货膨胀是需求拉动型的,货币非我国经济波动的根源。潘李剑研究货币供给与经济波动,短期看来,广义货币供应量与货币流通速度的变化会明显造成国内生产总值的波动,然而长期来说二者不会影响经济波动。傅伟力持有货币中性论,认为货币供给量不能对GDP的变动进行很好的解释。同时,还有研究认为中国实际货币供给量和实际经济增长具有长期稳定的均衡关系;中国实际经济增长率为实际货币供给增长率的格兰杰原因,而实际货币增长率并非实际经济增长率的格兰杰原因。

综上所述,货币供给对经济增长的作用目前尚无定论,有待于进一步的深入研究。中国经济增长是诸多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从短期来看,货币供给是其中最主要的一个原因。在今后发展中加快金融体制改革,货币政策应重视稳定物价,突出货币政策的主体地位,中国货币供给必须与经济增长的速度相适应,从而推动中国利用货币政策对宏观经济进行有效地调控与管理。

参考文献:

[1]曾令华:论我国M2对GDP的比例[J].金融研究,2001,6.

[2]张 奇:货币供应量与经济增长方式转变-基于EMC模型分析[J].中国社科研究生院学报,2006,1.

[3]姚 远:中国货币供应、通货膨胀、经济增长关系实证研究[J].经济与管理,2007,2.

[4]黄忠民 高 珂:中国货币供给与经济增长关系的实证分析基于1986-2007[J].中国经贸,2009,16.

[5]米咏梅 王宪勇:供给冲击、财政冲击、货币冲击与中国经济波动——基于SVAR方法的分析[J].2011,3.

[6]杨 柳 李 力:货币冲击与中国经济波动--基于DSGE模型的数量分析[J].当代经济科学,2011,5.

[7]潘李剑:货币供给、货币流通速度与经济波动[J].哈尔滨商业大学学报,2012,1.

[8]傅伟力:我国货币供给对经济增长物价水平的实证研究[J].现代商业,2011,14.

上一篇:新闻采访策划与选题下一篇:老战友短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