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元节作文:中元节(精选8篇)
离过节还差几天,大伯就提前通知我们中元节这天在他们家过节。
今天刚好是七月十五中元节。上午我和爸爸早早地就到了大伯家,礼貌地和大家打完招呼后,爸爸就带我走进一个房间。
一进房间就看见一张桌子,桌子上面供着爷爷、太公、太奶的肖像。相片上爷爷坐在凳子上,太公和太奶头发白了,看起来像是七十多岁的样子,但是面容十分慈祥。我和爸爸在香炉里上了一品香,在肖像前跪了几跪,就离开了。
午休以后没什么事,我正在菜园里摘油菜花,远远就听见大伯在喊我: 聿坤,过来帮忙,要烧贡品(纸钱)。 我赶紧过去,大伯先报把火砖垒起来。底下放好柴火,打火机一点,那些贡品不一会儿就烧起来了。
之后,我同妈妈和大婶就把它用桶装好,提到不远的小河边,倒入河里,这时听旁边也在倒纸钱的人喃喃自语:太公、太奶会在这条河的某一处等着收。相传目犍连的母亲做了很多坏事,死后变成了饿鬼,目连知道后十分伤心,就运用法力,将一些饭菜拿给母亲吃,可饭一到口边就化为灰焰,佛祖释迦牟尼告诉他,必须集合众人的力量,于每年七月中以百味五果,置于盆中,供养十方僧人,其母方能济度,目犍连依佛主之意行事,其母终得解脱。后来这一传说形成一种民间习俗,并逐渐演变,从供养僧人演变成供养鬼魂。每年到了农历七月中,人们都会宰鸡杀鸭,焚香烧衣,拜祭由地府出来的饿鬼,用以化解其怨气,不致于为祸人间。久而久之,就有了盂兰盆节(中元节)这一节日。
可见中元节的传说还真不少呢,你们知道这些传说吗?
不知你们家乡会怎么过这个节日呢,如果你知道,请你告诉我,让我多学点知识。
我国中元节 (农历七月十五道教节日名称) 历史悠久并且蕴含着深厚的文化传统, “中元”源于道家的“三元”之说。道教经典称正月十五为上元, 七月十五为中元, 十月十五为下元。中元节又称“鬼节” (道教以及普通民众对于七月十五的常见称呼, 侧重节日的祭鬼内涵) , 民间俗称“七月半” (民间群众对七月十五节庆的笼统称呼, 一般指七月十五之前数日至当天晚上) 。另外, 中元节和佛教的孟兰盆斋有密切的联系, 因此又叫“孟兰盆会” (农历七月十五佛教节日名称) 。民间的传统说法是七月半祖先灵魂必归家一次, 每年的这个时候就是已过世老人们的盛大聚会 (相当于阳间的春节) , 后世子孙不仅需要祭奠祖先, 而且要进行驱逐疫鬼之礼。中元节因其与宗教的紧密联系显示出它的特殊性, 但中元节又并非宗教组织下专有的仪式庆典, 是民间传统的祭祀祖先的活动之一。
黔城位于湘西沅水上游, 是一座建置两千二百多年的千年古镇, 自西汉建置谭成县以至民国, 一直是县志所在地, 现为湖南省怀化市洪江市市治所在地。黔城三面环水, 风景秀丽, 镇上居民多为汉族, 每年农历的七月十三 (中元节) 都会“烧包”祭祀祖先。当地祭祀祖先的节日每年有四个, 即除夕、清明节、中元节和寒衣节。除夕请祖先回家一同过年;清明节是要去祖先坟头扫墓;中元节要给祖先烧包;寒衣节要给刚去世的先人烧去纸质的冬衣御寒, 一般烧三个年头。
二、中元节仪式结构:请祖先-拜祖先-送祖先
仪式是一种文化地建构起来的象征交流的体系它由一系列模式化和序列化的言语和行为组成, 往往是借助多重媒介表现出来, 其内容和排列特征在不同程度上表现出礼仪性的 (习俗) , 具有立体的特征 (刚性) , 凝聚的 (融合) 和累赘的 (重复) 特征”。中元节仪式有自身特定的结构。
请祖先。农历七月十三, 各家在请祖先前, 需要将家里进行大扫除, 参与请祖先仪式的人需要洗澡换上干净的衣服, 以示对祖先的敬意。十三的早上, 农村的习俗是在堂屋的门口摆放一张桌子作为祭台, 上面放有一个猪头、一只公鸡 (尾巴上留有三根毛) 、一条鱼, 这些祭品都是经过一些加工的半成品。另外, 还需要倒上三杯白酒 (每杯小半杯) , 点上两根蜡烛和一炷香, 烧香作揖。在祭台下面, 焚烧少量的钱纸, 边烧边小声唤着先人们的名字, 请他们进屋。等钱纸完全燃烧后, 将三杯酒祭奠在堂屋门口。
拜祖先。七月十三接来祖先灵魂以后, 全家族 (共同祖父) 的人聚集在一起, 人人需顶礼膜拜, 需要准备丰盛的晚餐来祭拜祖先。晚餐里一定有炒鸭子、炖鸡、红烧全鱼等菜式, 餐桌上的主位不能坐人, 是留给先人的, 另外主位上需摆放三杯酒和三副碗筷, 且盛上饭 (每碗一饭勺) 将筷子架于碗上。准备就绪, 燃放鞭炮, 预示着可以开饭, 阖家一起用餐。用餐结束后, 收拾完毕, 就该准备送祖先用的祭品了。
送祖先。天完全黑了之后, 全家人拿上之前准备好的“包” (钱纸包成的包裹, 外面是包封, 写上亡人称呼、烧纸钱人的落款, 与没有进行包装的“散钱”相对) 、“钱山” (锥子型竹制框架, 外面用长条钱纸包裹住, 顶部插有一面写着先人称呼、后人落款的黄色旗子) 、散钱纸 (祭祀所用的冥币之一, 黄纸上盖有一排排铜钱式样) 、蜡烛、香、糖果、芽板 (一块半熟的五花肉) 、米酒和杯子。按照当地习俗, 焚烧祭品需要在河边找一块空地 (说是先人容易得这些钱) , 地上铺木屑 (防潮、引燃用) 将“包”一个个垒成空心圆柱, 中空地面放些易燃的干柴 (取谐音预示着“财”) , 在包垛的正前方摆好糖果、芽板及酒。若是带伤死去的老人, 则需要将烧给他的“包”放在“钱山”里面一块烧。其他先人的“包”可以放在一堆烧。点燃垒好的包垛, 鸣炮用以告知祖先们, 后人们给他们寄钱过去用了。在“包”燃烧的过程中, 用香圈地的方法, 把自家的包垛围起来, 烧散钱要在此香圈之外进行。俗说散钱是烧给那些没有后人的老人们, 以及孤魂野鬼。后人们要等到纸钱全部烧完之后才可以离开, 当地人们普遍认为在焚烧的过程中, 火越旺表示财运越旺。
三、中元节与地域认同的关系
1、中元节是居民地域认同的一种表现形式
“地域认同”可以理解为“同一个地域的成员相互之问包含着情感和态度的一种特殊认知, 是将他人和自我认知为同一地域的成员的归属性。”居民是指当地居民, 不包括后来的移民。地域不仅仅是一个地理空间, 也是一种社会与文化空间。地域内的人群及其社会文化具有极大的相似性以及地域与地域之间存在着明显的差异性, 导致人们形成地域意识、地域情感与地域归属感, 于是形成地域认同。中元节在这个历史悠久的小镇上沿袭了上千年之久, 当地的人们都是在七月十三那天进行祖先祭祀和“烧包”的习俗, 而外来的居民有些是七月十四或者七月十五, 甚至在过了七月初七以后至七月十五之间的某一天都是可以“烧包”的。七月十三这天过中元节正是本地人们地域认同的一个强有力的表现形式。
2、居民地域认同在中元节中得以强化
地域认同是人类认同意识中具有恒久价值的意识, 特别是在中国这样一个安土重迁的传统农业社会或乡土社会, 人们对祖居地和出生地具有特殊的情感, 人人怀有强烈的故乡、家乡、同乡的意识。而作为传统民俗的中元节也有其地域性, 不同的地域在节日仪式、过节的时间及场域的选择上都会有所不同。黔城人过中元节的时间选择在农历七月十三, 场域包括家中和河边两处, 这天同祖父的一家人聚集在一起祭祀祖先, 而其他地方的人们焚烧钱纸只要找到一块空地方, 以三口之家的小家为单位方可, 这就使得由于地域之间有明显的差异性而形成的地域认同通过中元节的形式在当地居民之间而得以强化。
四、结语
中华民族有着悠久的节日传统, 丰富多彩的节日体系, 不同地域、不同民族往往有着不同的节日文化特色。以孝道为核心的中元节, 是汉族人民祭祀的传统节日之一, 它体现了人们对祖先的怀念与崇拜, 寄托了人们关于祖先的在天之灵可以庇佑后嗣的希望与信仰。在现代化冲击下, 人们置身于快节奏的忙碌生活中, 中元节使人们稍歇脚步, 给了亲人们一个相聚的理由, 更好地维系了几代人的亲情。另外, 笔者认为中元节与地域认同的关系为中元节是当地居民认同的一种表现形式, 而居民地域认同也在中元节中得以强化。因此, 我们不应该将中元节简单地视为一种封建思想的残余, 而应该将它看作一种民俗节日, 一种值得人们世代传承的非物质文化现象, 加以关注和研究。
参考文献
[1][英]菲奥纳·鲍伊.宗教人类学导论[M].金泽, 何其敏, 译.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4:178.
[2]庄孔韶, 主编.人类学通论[M].太原:山西教育出版社, 2002.
[3]彭兆荣.人类学仪式研究评述[J].民族研究, 2002 (2) .
[4]柏贵喜.民族认同与中华民族认同浅论[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 (人文社会科学版) , 2011 (11) .
我们的到来,表哥一家很欢迎,但他的一个朋友却露出不解的神色。后来表哥解释说,由于中元节鬼魂与人混杂,因此有很多禁忌,不搬家、不结婚,也尽量不出游,虽然天气炎热,人们甚至不敢去游泳,害怕被“水鬼”拉走。我下午带儿子去游泳,果然泳池稀稀落落没几个人,跟咱们国内酷夏时泳池里人满为患的情景有着天壤之别。
晚上晚饭也没吃,表哥就拉着我们参加社区的祭拜活动,与泳池里寥寥几人截然不同,参加的人数众多。空地上搭着一个很大的歌台,台后的幕布上写着大大的“盂兰盆会”的字样,离歌台不远的地方是供人们拜祭的供台,层层叠叠摆着烤全猪、鸡、鸭、鱼、水果、点心等各种供品。香案前面巨大的高香有碗口粗细,足有三米高,令我与儿子惊讶不已。祭奠完毕,社区会餐,食物种类很多,大家可以随着自己的口味享用,这时我才知道为什么表哥不招待我们晚饭的原因。虽说是祭拜活动,但人们脸上并没有悲伤之情,反而是欢声笑语,仿佛参加的是一个联欢会。接下来的歌舞表演把人们的欢乐带到了高潮,参加演出的演员众多,表演也很卖力,还不停地跟台下观众互动,有着非常融洽的气氛。给我的感觉,有点像东北二人转的表演。
在表演的间歇,标福物也很有意思。福物是一些民间艺术品,有的被镀成金色,投标者热情高涨,竞相叫价,最后的价格有时高得离谱。我对此有些不解,那些东西看上去很普通,为什么人们有此热情?表哥告诉我,投标者就是想把好彩头带回家,而那些投标所得的钱,都捐给公益事业,是人们乐善好施的一种体现。
虽说第一次过这样的节日,我却感受到它神奇的魅力,更感受到新加坡人乐观、热情、友善的品质,以及把传统文化继承与发扬到极致的精神。
文秘助手之中元节作文200字:中元节的由来与佛教
中元节还是一个佛教节日,称为“盂兰盆节”,也称“盂兰盆会”、“盂兰盆斋”、“盂兰盆供”。盂兰盆节缘于佛经故事《目莲救母》。盂兰,梵语音译,意为“倒悬”,盆意为“救器”。目莲是当年释迦牟尼佛的一个弟子大目犍莲。他是个大孝子,他在修证佛法的过程中开发出了智慧和身体的潜能,有“神通第一”的美称,能够用“天眼”观察世界。他发现自己过世的母亲一直在地狱里吃苦,却无力救赎。便在释迦牟尼佛跟前悲泣和求法,佛便告诉他,须集天下佛弟子的慈悲和智慧功德的和合之力,感召他母亲回心向善才行。在佛典《佛说盂兰盆经》里,佛还对目莲说,你仅救度这一世的父母是不够的,要生起菩提心,还应救度自己生生世世的父母和一切苦难众生。佛为目莲念诵《盂兰盆经》,并嘱咐他于七月十五日作盂兰盆,备百味饮食,以祭其母,并供养十方僧众,以此可解脱母难。佛教徒便据此神话传说兴起盂兰盆会,并逐渐传为追荐祖先的常例。近代民间在七月十五献瓜果,陈禾麻以祭先祖,这不能不说是佛教盂兰盆祭的遗风。据《佛祖统记》载,七月十五日设“盂兰盆斋”开始于南朝梁武帝时期。唐宋时期,此日已经成为民间祭祀祖先的一个重要节日了。
七月十五为中元节,这一天虽不很喜庆,但那氛围却很隆重——我们那儿许多人都齐聚河沿,可不热闹吗?那为什么要聚在河边呢?为的是祭拜河中判官。这一天,奶奶买了许多瓜果糕点,就是为了这件事。在七月十五的下午,老老少少赶至河边,老人们要摆好供品菜肉,还要预备蜡烛纸元宝之类的东西,小孩子们并不是很在意这种祭拜,而老人们这种事却一向很是重视,在那之前还要念经念佛。
在做好了一系列准备之后,祭拜才正式开始。人们点上蜡烛与香,开始祭拜河判官。一堆火在河沿熊熊燃起,祭拜前所备好的纸元宝之类的统统放了进去,熊熊的火光与隆重的仪式吸引了不少他乡之人甚至外国人驻足观之。
祭拜仪式结束后,人们先回家休养并准备湖灯。据奶奶说她小时候,虽然也放湖灯,但用的却是河蚌壳加香油。以前的湖灯多么朴素哇!随着生活条件之变,湖灯之状也有所变了,如今之湖灯较以前精致之许多呀。
许多人家都拿着自家制的湖灯赶来了,此时天还未黑,如若天黑了下来,那时便有更多人了。所以一些人在这一天傍晚会早早吃完饭便赶去河边。
这湖灯先前全得靠人推动水才能移动,有的运气差的湖灯飘到桥的另一边,偏离航向,则无法挽救;有的好运的湖灯顺着风与浪一路向前,火力全开,便一帆风顺。据说,在放时飘得越快越远越好。
比如这个“孝”字——重阳快到了,自然要说到孝——上面半个“老”字,下面一个“子”字,意思就很明显了:老人已是身子入了半截土的人了,在生活上失去了许多能力和本事,就需要他的子女来为他打好基础,提供各种生活资料,才能把他顶起来,立起来。
还有一句老话,叫做“老吾老以及人之老”。读起来虽然有点拗口,但意思也是很明显的——每个人都有老的那一天,今天你没有老,不等于你将来不会老。所以,在很多时候,也要设身处地多为老人想一想他们的处境,尽自己所能,为老人创造各种便利。将来等你老了的时候,你自己也就能够同样享受到这些便利了。
写个“孝”字很容易,但要真正将字所蕴含的意思落实到实际行动中去,恐怕就有些难度。毕竟,生活中各种各样的利益纠杂在一起,各种各样的困难也像一张网一样罩着我们每一个人,使我们逃无可逃……
于是,有些人就有了很多的借口。更有甚者,还做出了令人不齿的事情——前段时间就看到有新闻说某村一老妇活活饿死在家中……
再过几天就是重阳节了。
一、元认知及阅读策略的相关理论
元认知 (Metacognltion) 属于认知心理学的范畴, 它的实质是主体对认知活动的自我意识和自我调控。在实际的认知活动中, 这种调控主要表现为主体能根据活动的要求, 选择适宜的认知策略, 监控认知活动进行的过程, 不断取得和反馈信息, 评价每一认知策略的有效性, 坚持或更换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手段, 及时调节自己的认知过程。美国心理学家J.H.Flavell (1981) 认为元认知有三个成分组成, 即元认知知识, 元认知体验和元认知监控。元认知知识是主体通过经验而积累起来的, 关于认知活动的一般知识, 即对影响认知活动的因素, 各个因素之间的相互作用以及作用的结果等方面的认识, 包括对认知主体、认知任务和认知策略的知识。从元认知理论的角度看, 英语学习的过程不是单纯地对所学材料的识别、加工及理解的认知过程, 而且也是对上述过程进行调节监控的元认知过程 (包括选择策略、监控认知过程、对策略执行效果的评价、对认知过程的进度、方向和采用的策略的反馈及修改等) 。元认知体验是主体在从事认知活动时所产生的认知热情, 调动认知主体的认知潜能, 从而提高认知的速度和有效性。元认知监控是指主体在进行认知活动的过程中, 将自己正在进行的认知活动作为意识对象, 不断地对其进行积极而自主的监视、控制和调节的过程, 包括制订计划、实际控制、检查结果、采取补救措施等具体环节。认知心理学家Sternburg认为这三者既相互区别, 又相互联系, 有机结合在一起, 完成对逻辑思维能力的整合, 达到理解的目的。
Johnson认为阅读策略是指“学习者为解决阅读中的困难而采取的行为过程”, 是学习策略研究领域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阅读策略研究以心理语言学、认知语言学、第二语言习得等学科的相关理论为基础, 研究阅读心理机制以及受其影响的信息传递和信息处理过程, 并通过对阅读行为的分析展示阅读能力的构成。主要包含四种阅读模式:自下而上模式、自上而下模式、交互模式和图式理论。这四种阅读模式为阅读策略研究提供了坚实的理论基础。国内外研究者认为对于阅读策略有不同定义, 但阅读策略其本质就是阅读者在阅读活动中进行有效阅读或解决阅读问题而采取的方式、技巧或行为。阅读者只有积极主动地运用阅读元认知策略 (预测、猜测、推理) , 才能收到良好的阅读效果, 达到增强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因此, 教师应注重阅读策略在教学过程中的应用。
二、教学中讲授元认知策略的方法与途径
在英语学习过程中, 阅读是学习者使用最为频繁的语言技能, 使用阅读策略来理解大量的阅读材料是尤为重要的。Palincsar和Brown提出的几种策略有利于阅读理解: (1) 建立阅读目标以便确定合适的阅读策略; (2) 激活相关的背景知识, 识别阅读重点; (3) 用已有的知识来评价阅读材料是否连贯及其难度等各种因素; (4) 自我监控; (5) 对自己使用的策略进行校验。因此, 要培养学生成为有效的自主学习者就应该培养学生的元认知意识, 鼓励学生自我提问, 使用自己的策略。本文根据教学实践具体提出以下几个方法来培训策略。
1.讲授学习策略的心理准备过程
阅读理解是一个复杂的心理过程, 是运用上文涉及的四种阅读模式的认知和解码过程。由于学习者的心理准备状态与学习效果成正比, 因此在开展有效教学之前, 教师要使学生认识学习任务、制订计划、准备学习条件, 具体可以通过调查问卷、座谈等方式进行。根据问卷的统计分析数据, 教师应对学生已有的元认知策略的有效性做出相应的反馈与评估, 使他们了解原有的状态与现有状态的差距, 引导学生全面反思自己的学习策略。并且认真考虑在培训元认知策略时各种心理因素, 如学生的学习态度、动机等, 帮助学生克服焦虑心理, 纠正对策略的错误理解, 建立正确的学习观念, 即一个成功的学习者必须能够独立自主地完成学习任务。继而探讨进一步的学习计划、学习的目标和重点。这样才能使学生在每一学习阶段都有良好的心理准备, 在阅读中的元认知策略学习才能方向明确, 有的放矢。
2.引导学生有意识地使用元认知策略
Baker和Brown认为“阅读理解包含了很多涉及元认知的技能和活动”。成功的阅读者必须把自己的阅读过程作为意识对象, 积极地加以监控, 并且能够采取适当的补救策略去解决阅读中出现的问题, 反思自己的阅读过程。这是一个长期的过程, 不是一蹴而就的。一次学习表现或测验成绩来评价某种学习策略的有效性或某一个学习阶段的收获, 导致监控的被动和盲目。因此, 在创造性、多层次的教学过程中, 教师要帮助学生有序地定义、理解和使用策略, 进而培养他们的自我指导与独立学习的能力。
首先, 由于元认知能力的培养不能游离于英语教学之外, 所以教师应重视元认知知识的传授和学习。在阅读教学过程中, 教师在明确阅读任务的基础上, 即阅读本质和要求——有效阅读, 针对学生的具体情况, 为他们制定一个系统的、多样化的阅读策略, 从内容和方法上保证给元认知知识的传授和训练以充分的地位。教师在教授阅读策略、思维方式和学习方法时, 不仅要直接明确地讲解这些策略和方法的内容, 而且还要讲授怎样应用这些策略和方法的具体信息, 并结合教学实际过程让学生知道这些策略和方法是相互作用的。在培养策略时, 教师尽可能让训练材料丰富多样, 可以对共性的策略集中练习, 对具有特殊性的策略个别指导训练。元认知知识只有在反复的练习中, 学生才能将阅读能力要事协调起来, 组成策略, 在日常学习中融会贯通, 将认知知识转化为认知能力, 所以在教与学的方法上要保证元认知训练有充分的机会。
其次, 成功的阅读者不仅是自身阅读过程的认知, 而且能对阅读整个过程进行“反省”。这样读者既可以随时进行认知结构重组, 又能够找到新问题, 也就构成了创造性的阅读。在创造阅读过程中, 读者充分调动元认知, 对自身的阅读行为施行行之有效的监控将对阅读活动起着极为重要的活动。阅读理解中元认知监控的内容是非常丰富的, 并且影响阅读理解中元认知监控的因素也很多, 在这种情况下教师应加强对学生控制与调节自身阅读行为的训练。 (1) 在阅读教学中, 教师不断提醒学生通过自我提问和释义的方法来监控阅读目的。这指的是读者根据不同的目的任务, 积极发挥主观能动性监控调节自身上阅读行为, 寻求有效的策略。 (2) 对阅读材料重要信息意识的监控。阅读材料中的信息对读者而言并不都是同等重要的, 教师应引导学生识别重要信息。排除材料中不相关信息的干扰, 使读者具有良好对阅读材料中信息的阅读监控能力。阅读结束之后, 要求学生对自己的阅读情况做出自我评价。 (3) 培养学生阅读过程中的自我校正意识。学生通常还会发现一些由文字生涩所引起的理解方面的困难, 造成一种混乱。实际上, 这并非由于监控失败, 而是由于在解决所遇到混乱的时候, 没有应用修补校正的策略, 教师应在教学中指导, 帮助学生们或者做出推论, 从而补充材料的信息;或者运用重新阅读和向前看的策略去寻求对问题的解答;或者并不修补而是运用了一定的标准去评价自己的理解。教师按照这些方式, 才能使学生掌握英语语言特性和英语学习规律的知识, 开展顺利的阅读。
总之, 在元认知理论的指导下, 教师应帮助阅读者有意识地、主动地、能动地去阅读, 调动各种策略去完成对阅读任务, 控制与调节阅读状态和阅读行为, 形成有效阅读, 真正发挥教师的引导者、组织者、解惑者的作用。同时也可以将元认知能力延展到学习的其他方面, 有助于学生独立地完成高校的学习任务, 受益终生。
参考文献
[1]Baker&Brown, A.L., Metacognitive skills and reading, New York:Longman Press, 1984.
[2]J.H.Flavell, Cognitive Monitoring.In:W P Dickson (Ed.) , Children’s Oral Communication Skills, New York:Academic Press, 1981.
[3]Peter Skehan, A Cognitive Approach to Language Learning,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1998.
[4]陈英和.认知发展心理学[M].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 1996.
[5]高文.学会学习与学习策略[J].外国教育资料, 2000, (1) .
[6]武和平.元认知及其与外语学习的关系[J].国外外语教学, 2000, (2) .
[7]张钦.针对阅读活动的元认知研究[J].首都师范大学学报, 1999, (4) .
北宋时代,“太平日久,人物繁阜”,“时节相次,各有观赏”,元宵就成为最隆重的节日之一,尤其是在京师汴京。这首词就描写了汴京上元之夜灯节的情况。
词的开篇从天空景象和季节入手,表现元夕的自然季候特征。上元之夜,明月正圆,银河显得明而淡。此时春虽已至,但余寒犹厉,时有反复,故春意忽深忽浅。
“红莲”句转入写灯。“红莲”即扎成莲花状的灯。满城尽是手持红莲灯的人,可见节日之热闹。“开”字又从莲花本身生出,花与灯两意相关,给人以欢快的美感。
“禁街行乐”二句,写京城观灯者之众,场面之热闹。“禁街”指京城街道,元夕夜,老百姓几乎倾城出动,涌到街上去行乐看热闹,弄得到处灰尘滚滚;而仕女们的兰麝细香,却不时扑入鼻中,使人欲醉。此时词人把视线移向天上,只见一轮皓月,似多情的伴侣,“随人近远”。这种现象,常人亦有所感觉,但经词人灌入主观感情,出以新巧之笔,便见不凡。它与上句“暗尘香拂面”结合起来,写出兼有人间天上之美的元夕之夜的丰富色彩。
下片又转回写灯节的热闹,而笔墨集中于君王的游赏。“天半鳌山”句,写皇帝坐在御楼上看灯。“鳌山”是元宵灯景的一种,把成千上万的灯彩,堆叠成一座像传说中的巨鳌那样的大山。“天半”形容其高。“凤楼”就是宣德楼,“两观”就是它的东西两“阙亭”。《东京梦华录》载:“大内前自岁前冬至后,开封府绞缚山棚,立木正对宣德楼。”皇帝坐在楼上观看,鳌山上千万盏熠熠发光的彩灯,璀璨辉煌,使他感到十分悦目赏心,故曰“光动凤楼两观”。皇帝是垂下帘子来观灯的,“朱帘不卷”句,就是说的这种情况。而有了“东风静”三字,则自然与人事相融洽的境界全出。
“玉辇将归”三句,写皇帝回宫。《东京梦华录》又云:“至三鼓,楼上以小红纱灯球缘索而至半空,都人皆知车驾返内矣。”这时候,楼上乐队高奏管弦,乐声鼎沸,仿佛从云外传来。《东京梦华录》“驾回仪卫”节说:“驾回则御裹小帽,簪花乘马,前后从驾臣僚,百司仪卫,悉赐花。”因此皇帝回宫时,臣僚们帽上簪着宫花,在彩灯映照下,花影也就跟着转动了。这样写臣僚跟着归去,是很生动的。
这是一首写节序风物的词。它提供了北宋都城汴京的元宵风俗画面,特别是皇帝观灯的画面,富于认知价值。继承前人处亦能有所变化,描写也比较生动。
【中元节作文:中元节】推荐阅读:
关于描写中元节的高分作文12-04
中元节诗句05-28
中元节的来历故事10-02
2022年七月中元节文案07-08
潮汕中元节七月半习俗11-21
小学六年级中元节的文章11-01
上元节优秀作文06-03
七月十五中元节的由来07-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