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管理学心得

2024-08-28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经济管理学心得(精选8篇)

经济管理学心得 篇1

《目标—简单而有效的常识管理》是以小说的形式介绍企业管理知识的一本书。主人公罗哥是一家工厂的厂长。罗哥本人虽然每天辛辛苦苦工作到很晚,以至于妻子也不能原谅他,家庭关系非常紧张。但是工厂就是不景气,不断出现亏损,总公司决定如果他的工厂三个月内不能扭亏为盈的话,就会关闭这家工厂。客户的抱怨和来自上级的压力以及家庭关系的紧张使他很苦恼。苦苦思索如何解决遇到的麻烦的罗哥遇到了大学期间的老师钟纳。在他苏格拉底式的提示下,罗哥逐渐找到了问题的关键,一步一步解决掉一系列麻烦。三个月后不但工厂扭亏为盈,避免了被关闭的危险,而且罗哥的家庭关系也得到了转机。读这本书最大的心得就是一定要明确自己的目标,一定要把眼光放在整个组织上,不着眼于局部效益,解决问题要围绕目标抓住关键点。

我们在工作中经常会遇到复杂而且多变的问题,这时候我们如果把目光紧紧盯在所遇到的具体问题上,而忽略了全局的思考就有可能陷入被动。《目标》这本书就告诉我们一个道理,越复杂的问题越需要化繁为简的智慧,而确立目标就是最重要的一步。就像书中主人公的老师钟纳问罗哥的一个最简单的问题一样:“对一个制造业的工厂来说,他的目标是什么?”主人公罗哥,脑子里会有很多答案,但他的老师告诉他,目标只有一个,就是“赢利”。只有纵观全局,系统思考,明确了目标才知道做事的方向,接着才会想到如何去做事。

在我们的日常工作中也经常陷入诸多复杂的流程和惯例之中不能自拔。一种情况就是典型的本位主义,整个集体的目标与每个部门和单位的目标不一致,导致局部最优却不能保证全局最优。另一种情况就是复杂问题的复杂化,甚至简单问题的复杂化,以至于与目标背道而驰。把目标量化和分解为具体的衡量指标是解决问题行之有效的方法,但也要求我们要时刻关注组织本身的变化和组织所处环境的变化,时常将量化指标与目标相对照,始终保持量化指标与目标一致。

一个组织中每个局部环节的最优不一定意味着全局的最优!书中罗哥的工厂里使用了机器人之后,确实在个别工序中得到了优化,但是却没能解决效率最低的工序,即瓶颈工序的效率问题,因而不但不能带来全局性的优化,凡而损害了整体的最优,只有当他解决了瓶颈工序的效率问题后才达到了“赢利”这一目标。这使我们认识到,那些认为“只要所有环节各自能做到最好,企业整体必然会有最大改进”的观点并不正确,而单单个别改进每个环节,往往事与愿违。大多数局部环节的改善无助于全局的改善,须围绕目标迅速找到问题的关键点,即书中所指的“瓶颈”,将有限的资源集中应用于全局中的关键环节,只有关键环节得到了解决,才能达到最大的效益,达成目标,问题才能迎刃而解。越复杂的问题越需要简单的解决方法!所谓提纲挈领就是这个意思,千头万绪之中如何以目标为导向,迅速找到问题的关键点并解决之,不仅是一个管理者必备的能力,也是一个人在日常生活中需要的一种能力!

经济管理学心得 篇2

西方经济学是伴随着西方国家市场经济体制的产生和发展而建立起来的经济学科, 具有如下特点:

1. 西方经济学理论体系具有一定的客观性, 西方经济学是伴随着资本主义制度产生而产生的, 并不断发展完善。

从古典经济学到新古典经济学, 再到凯恩斯经济学, 最后到当代西方经济学, 具有很长时间的发展、修正和完善过程, 其基本理论经历了资本主义市场经济的检验, 具有一定的客观性。

2. 西方经济学理论体系具有综合性。

西方经济学由众多西方经济学学派中占主流地位的经济理论和学识观点构成的。如按其对市场机制作用认识上的不同可分为新旧古典经济学派和新旧凯恩斯学派;按其研究对象的不同可分为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在众多的西方经济学派、经济著作、代表人物及主要观点中, 有些是相互补充的, 有些则是相互对立的, 如持基数效用论和序数效用论观点在分析方法上不同, 但最终却得到相同的结论。

3. 西方经济学研究对象具有普遍性。

西方经济学研究的是经济运行的一般规律, 具有普遍性。其中的供求理论、生产理论、成本理论和市场理论等对所有的消费者和生产者都具有普遍的指导意义。

4. 西方经济学研究方法具有多样性。

西方经济学的分析方法广泛运用数学推导和数学模型来加以论证, 多为实证分析。在基本理论的论述中多将预言逻辑分析方法与数学分析方法相结合, 既有抽象的概念, 又有形象的图像;既有定性分析又有定量分析, 特别是边际分析和均衡分析。

5. 西方经济学课程具有很强的应用性。

西方经济学研究的是资本主义制度下如何解决资源配置与资源利用的问题, 进一步地说, 它研究的是市场机制条件下经济运行状态及政府、厂商和消费者的经济行为, 并提出一些宏观经济和微观经济的管理方法。因此, 西方经济学具有很强的应用性。学习西方经济学可以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服务。

二、学习西方经济学应该避免的误区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化, 中国高等学校经济系以及工科院校的管理系陆续开设了西方经济学课程, 这有利于开拓学生的视野, 增加学生的知识面, 但中国现行的西方经济学教科书, 大多是以现行的西方主流经济学为基础编写而成, 只包括整个资产阶级经济学学说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 由此导致了中国大学生学习西方经济学时产生一些误区。比如:忽视西方经济学的阶级性和忽视西方经济学的局限性等等。中国在改革开放以前, 相当长一段时间内, 认为西方经济学等于资产阶级理论, 等于反动的理论, 而采取一概否定, 一概排斥的态度, 往往在没有弄清问题情况下, 就不加分析地进行批判, 严重阻碍了人们的学术视线, 败坏了马克思主义的优良学风。这不是科学的学习态度。然而, 如今, 却又出现了另一种倾向, 即本文提出的两个误区。更有甚者, 有的教师和学者认为西方经济学是唯一的现代经济学, 应以西方经济学来改造、代替马克思主义经济学, 主张全盘地接收, 全盘照抄, 完全成了西方经济学说的俘虏。这同样不是科学的态度。在学习西方经济学时, 应该以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为指导, 实事求是地对待西方经济学, 只有这样, 才能认清什么是正确的, 什么是错误的, 什么是可以借鉴的, 什么是应该摒弃的, 避免走入学习的误区。

三、西方经济学的课程特点与课堂教学中所遇到的主要问题

1. 学科流派众多, 学生难于区分差别。

西方经济学是中国高校经管类学生的专业基础课之一。经济学在产生之后在各个方面取得长足的发展, 各个领域的理论研究和现实发展得以紧密结合, 关于同一经济问题, 不同的学派也给予不同的解决方案。但是对于中国传统教育培养的高校学生, 也很难理清思路去辨别哪种理论是主导的, 这就对学生的课后阅读和对理论体系的把握提出了很高的要求。

2. 研究方法多样, 学生难于理解掌握。

与其他经管类课程不同, 西方经济学的研究方法多样, 它包括:实证分析、规范分析、数理公式分析、几何模型分析等等。实际上, 该门学科大体上分成三种层次:经济学原理或经济学基础、中级微宏观经济学、高级微宏观经济学。层次越高理论体系中包含的数理知识和模型说明就越多, 历届的诺贝尔经济学奖大多产生在经济学模型的建立与分析领域。这对首次接触到经济学的高校学生同样是个考验, 因为同学们在从前的学习中已经习惯文和理的区别, 把二者有机的结合是一个大的挑战, 一旦对数理模型失去信心, 经济学是学不好的。

3. 理论体系庞杂, 初学者难于分清脉络。

西方经济学涉及到微宏观两个大的门类, 而两个主要门类之下有划分成诸多的章节, 实际上作为专业基础课, 该课程涵盖了几乎所有其他专业课的基础知识, 比如:微观经济学包括消费者需求理论、生产者理论、效用论、成本理论、市场理论、微观经济政策等;宏观经济学包括宏观经济总量理论、经济增长理论、就业理论、通货膨胀理论、国际金融和国际贸易理论等。如此多的理论体系让学生在一次的教学周期内掌握, 融会贯通, 分清知识脉络, 学生的学习压力是非常大的。

4. 知识体系更新迅速, 教师难于及时调整。

由于经济学的学科特点, 要求相关的理论知识必须和现实的发展紧密结合, 才具有生命力, 所以该门课程的理论体系相比其他学科更新较快。国外的西方经济学的教材几乎每一两年就要再版, 例如, 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萨缪尔森的经济学, 已经发行到了第十七版;哈佛大学教授格利高利·曼昆1995年的《经济学》著作, 被称作“最受欢迎的西方经济学教材”已经发行了第五版, 几乎两年就会改换版本。这种版式的调整包含了案例的不断更新和理论知识的改动与补充。任课教师必须要及时掌握知识点的更新、新理论的补充及案例的调整。

四、改进西方经济学教学的想法:

1. 充分利用好网络资源。

网络里面有丰富的资源, 有大量的西方经济学学习资料和各种各样的案例, 充分利用好网络资源可以使枯燥的西方经济学理论和生动的经济实践联系在一起。

2. 加强和完善中国经济学案例教学体系。

经济学是一门应用性和实践性都很强的学科, 其教学目的就是要培养学生学以致用的能力。因此, 经济学教学不但要使学生具有扎实的经济学理论知识和分析技巧, 而且, 更重要的是, 要使学生能用所学的理论知识分析现实经济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解决方案。建立科学合理、并能给予案例教学以充分重视的经济学教学体系, 是全面完成经济学教学目标和培养经济学高素质人才的重要保证。因此, 对加强和完善中国经济学案例教学提出如下设想:一是明确经济学案例的选编原则;二是科学划分经济学案例的不同类型;三是科学组织经济学案例教学。

3. 素质教育与西方经济学教学结合:

(1) 素质教育要求西方经济学教学树立新的教学理念。 (2) 素质教育要求西方经济学教学方法与手段的创新。 (3) 素质教育要求西方经济学课程考试制度的改进。

4. 西方经济学教学中既要进行静态分析又要进行动态分析。

静态分析和动态分析的基本区别在于, 前者不考虑时间因素, 而后者考虑时间因素, 换句话说, 静态分析考察一定时期内各种变量之间的相互关系, 而动态分析考察各种变量在不同时期的变动情况。静态分析主要是一种横断面分析, 不涉及时间因素所引起的变动。把均衡分析与静态分析和动态分析结合在一起就产生了三种分析工具:静态均衡分析、比较静态均衡分析和动态均衡分析。静态分析要说明各种经济变量达到均衡的条件, 比较静态均衡分析要说明从一种均衡状态变动到另一种均衡状态的过程, 动态均衡分析则要在引进时间因素的基础上说明均衡的实际变化过程。

五、注意西方经济学与相关学科的关系

西方经济学与众多相关学科之间存在紧密的联系, 而且它与其他很多学科的交叉融合使得西方经济学不仅仅成为经济管理类专业课的基础课, 对其他很多学科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1. 西方经济学与数学:

西方经济学以数学为工具, 大量采用数学的分析方法, 尤其是边际的分析方法。所以, 在教学过程中一定要把“边际”讲清楚了, 这样所有边际的概念, 像边际效用、边际成本、边际收益、边际产量等核心概念就很容易理解了。

2. 西方经济学与心理学:

西方经济学是一门研究人的经济活动的社会科学, 人的心理在经济决策中占有重要地位。比如, 微观经济学中的效用论、宏观经济学中货币市场关于货币的需求动机理论等等都和人的心理密切相关。讲清楚人的心理特征对于理解这些内容具有很大的帮助。

参考文献

[1]白韬哲.经济学教学改革探讨[J].辽宁工学院学报, 2004, (3) .

[2]刘西平.西方经济学教学方法探讨[J].辽宁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01, (1) .

经济管理学心得 篇3

关键词:经济转型期;农业经济管理;发展

中图分类号: F32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0432(2013)-22-15-1

1 农业经济转型期的主要特点

1.1 工农产业结构的性质变动

由原来传统的牺牲农业发展来促进工业的发展转变为当前的工业反哺农业。为了促进产业结构的平衡发展,减少农村和城市的差距,国家必须加强农业经济的宏观调控力度,极力推动我国农业经济的发展,来完成工业反哺农业的目标。当前我国的工业得到了迅猛的发展,并且已经具备了城市反哺农业的各项条件,目前我国正处于城市反哺农业的初级阶段。

1.2城乡二元结构的性质变化

我国经过几十年的城市化建设,不仅创造出了繁华的城市,同时在一定程度上加大了城乡之间的经济差距,使得城市在经济发展水平、社会福利、教育水平等各方面都高于农村。现在我国在各方面已经具备了以城市带动农村经济发展的条件,国家也为此提供了诸多可行性的发展战略。城乡经济发展的模式由二元结构发展成转化为城乡一体化的结构,这一经济结构的变化转变了农村生产要素的流动模式,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经济转型期间农业经济管理学科的发展,极大地提高了农业经济生产各要素之间的组合效率,最终促进了我国农业经济的发展。

2 经济转型期间农业经济管理学科研究的新变化

2.1 当前我国经济结构的调整为农业经济管理学科的发展带来了新变化

农业经济管理学科在经济转型期间的研究重点应该放在农业产业链上,特别是随着工业反哺农业的开展,农业经济管理学科打破了传统的农业学科研究,而更加重视对农业经济生产全过程的研究。产品的精加工、绿色生态林业、农产品的安全质量、农产品的再加工等方面都将成为以后农业经济研究的重点。

2.2 城乡二元结构的质性变化为农业经济管理学科发展带来的新变化

农业经济管理学科必须对这一质性的改变引起足够的重视,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传统的城乡经济发展结构逐渐瓦解,城乡一体化成为了当前城乡结构的主要趋势,农业经济管理学科必将在经济转型期间得到高度的重视,这样才能够促进农业经济的发展,伴随着我国城乡一体化的发展及普及,城乡生产要素的大循环将成为当前我国农业经济管理学科的一个重点。

2.3 农业现代化战略性驱动为农业经济管理学科发展带来了新的变化

这种变化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在农业经济管理和发展的过程中,我国提出了可持续农业经济发展的战略,这直接导致了在经济转型期间农业经济管理学科发展将重点放在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环境保护上,并且直接导致农业经济管理思维方式革命式的颠覆和再生。另一方面,由于当前我国农业经济的发展还比较缓慢,和目前国际上农业比较发达的国际相比缺乏一定的竞争力,在这种情况下如何应对国家化带来的挑战,这将成为目前我国农业经济管理学科研究发展的一个重要课题。

3 积极面对新特点、应对新变化,促进农业经济管理学科发展

3.1 差异化学科战略

考虑到上述笔者所阐述的农业经济转型期间的两大特点以及给农业经济管理学科研究带来的三方面的新变化,在农业经济管理学科发展研究的过程中要认识学科之间的差异性,实施差异性的学科战略,即将研究的重点放在农业经济结构的调整、农业现代化战略调整、城乡结构的质性变化三个方面。还要对经济转型期间农业经济管理学科的过程进行系统的分析,加大城乡之间各要素的研究力度,加大对农业生产中对环境的保护和经济可持续发展的维护。

3.2 科研人才战略

在经济转型期间农业经济管理学科的发展要根据学科之间的差异性进行因材施教,根据学科的实际内容和需要有选择地按照农业经济管理学科研究需求进行有相对性的人才培养。对农业经济管理学科方面的教材进行不断的更新与调整,同时也要根据研究的重点转变而对科研人才的培养方向进行适当的调整,从而将研究重难点的新知识和新技术融入到具体的科研人才的培养上。同时国家也要不断加强对农业经济管理人才的培养力度,出台更多有关的扶持政策,加大科研人才培养的力度。

3.3 学科互补性战略

农业经济管理学科是融合了经济学和管理学以及数学、金融学、环境科学等多门学科的综合性学科。在农业经济管理的研究过程中不能够将这些学科进行分割研究,将农业经济管理学科涉及到的重难点知识作为核心内容来进行综合的研究分析,在长期的农业经济管理现象的过程中达到理论联系实践的目的。

综上所述,农业经济管理学科在经济转型期间的发展是一个系统复杂的过程。笔者从农业经济管理的理论出发进行分析,要想解决一些经济转型期间对农业经济管理学科的发展制约的问题,就必须集合广大农业经济研究者的才能,并在生产实践的基础上不断的总结经验,从而为农业经济管理学科在经济转型期间的发展指明道路,促进农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经济管理学心得 篇4

姓 名 班 级 学 号

上半学期,我们学习了《经济管理基础教程》,接受了有关经济管理基础方面的学习,受益匪浅。通过学习,我了解了很多有关经济上的一些问题,加深了对一些经济学名词的理解,并了解到企业管理方面的知识及注意点,以及一个优秀的企业家或基层员工应具备的基本能力与素质。

任何一门学科的产生和发展都不是偶然的,都是来自人类社会实践活动的需要,经济学尤其如此。经济活动是人类最重要的实践活动之一。每一个时代、每一个地区的人们在生产、消费过程中都会遭遇到这样或那样的问题,因此需要一种系统的理论对其进行解释和指导。这正是经济学产生的根源。

在第一章导论中,我了解到经济学可以分为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两大类。微观经济学是主要研究个体决策单位的经济行为的一门科学。而宏观经济学则是研究宏观经济总量的一门学科。我还了解到经济学研究的基本方法也多种多样,有实证分析、规范分析、均衡分析、边际分析、动态分析、静态分析、经济模型等。此外,从第二章,我也了解了很多关于消费者行为方面的理论,消费者应如何选择以及消费者的行为会对经济有何影响等等。这些教会我们作为一个成功的企业,应如何从需求的一方,也就是从消费者偏好和选择方面来研究市场。而作为进入市场的另一方,也就是从供给的角度来说,第三章又讲了作为一个厂商应如何有效地组织生产、如何有效地控制成本以获得最大效益。而第四章又介绍了有关国民经济的基本变量,包括国民经济如何统计核算、GDP如何计算、国家财富与储蓄的含义、价格指数、通货膨胀、利率、失业率等,这些又加深了我对一个国家国名经济的了解。而第五章讲了一些宏观经济政策,从中,我了解了国家为达到宏观调控目标可采取的政策及具体措施有哪些。

而第二篇讲了管理学的基础知识,从中,我了解到很多关于企业与管理的知识。企业在提高人们生活水平上起着关键的作用,人们生活水平的高低,取决于企业所提供的产品及服务的总量,标志着国家的富裕程度。而管理则是伴随着人类共同劳动而产生的,是人类社会不可缺少的活动。从古至今,人类社会所有杰出的工程项目无一不是在严密的管理之下进行的。越来越多的有识之士认为,管理是社会经济不断发展过程中最基本、也是最关键的组成部分,是组成生产的第四要素。“三分靠技术,七分靠管理”已为多数高速发展的国家的实践所证明。而我国企业经济效益的低下,有技术的原因,而更多的则是管理水平的落后。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努力学习管理学的有关知识,并将其应用于企业的管理实践中,以求得经济效益的进一步提高。

其实,经济管理的知识含盖诸多方面,以上只是我在本次学习中的一点点体会,写出来是一种收获,一种可以和别人分享心得的体验。管理,尤其是企业管理是一门很深的学问,需要在理论的指导下逐步完善,需要在实践中不断地探索,从而达到实践和理论的有机统一。

XXXXX

经济管理学心得 篇5

会计实习心得

经济管理学院会计2班

经济法心得 篇6

心喜之余我们又结束了大学专业中的一门课程,对于我来讲我是代写论文非常喜欢用一篇论文来结束一门专业课程的。在写论文之际犹豫许久的我再一次将我们《经济法》的课本再读了一遍,为了配合自己写这篇论文我也跑了跑图书馆上了上网借鉴了许多相关的书籍和代写论文。同时在再一遍阅读领悟的时刻对许多地方仍然提出了自己的疑惑。然而在这课程结业和认可自己学习效果之间我将从两个大的方面来写论文,一、课程感悟;

二、自我理解。从大标题中不明思议在第一部分我将从各方面来讨论我的课程学习,在第二部分则阐述在学习过程中对一些问题的疑惑、对一些感兴趣的经济法案例的分析同时提出自己的见解。

一、课程感悟(1)读书

经过了一个学期每周两个课时对我们专业课程《经济法》的学习,到现在结课之际自己感觉在经济法知识领域建立了自己一生学习的初步框架,同时在学习这课程之时我也对照了完整的经济法和阅读了许多在这领域地专家对一些经济纠纷案例的分析,以是代写论文我想在“读书”这小点中介绍一下有关于《经济法》框架的一些内容。

我们的书籍是代写论文由刘军、楚风华两位主编机械工业出版社出版的普通高等教育代写论文《经济法》规划教材,在书中他是代写论文这样对“经济法”定义的:

经济法是代写论文调整国民经济运行过程中形成的经济关系的经济法律规范的总称。这一概念包含了“国民经济运行”、“经济关系”和“经济法律规范”三个要素,这三个要素是代写论文经济法概念的核心要素,是代写论文经济法区别于其他法律的主要标志。

(刘军、楚风华.经济法.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9)

从这定义中可以看出经济法涉及的领域和规范的范围,然而我想重点提出的是代写论文关于大陆法系与英美法系对经济法定义的区别。

经济法是代写论文大陆法系国家特有的部门法概念。考察大陆法系经济法近百年的发展历程,可以总结出其演进规律及特征:大陆法系经济法具有英美法系所不具备的概念和学说体系;其发展演变是代写论文经济学领域的两大原则“自由主义”与“国家主义”交替作用乃至逐步融合的结果;在经济法的立法实践中,先有市场规制法,后有宏观调控法,最终形成完整的经济法体系;在欧洲“一体化”和经济“全球化”的推动下,欧盟区域内的经济法在逐步走向统一,同时世界范围内两大法系的经济法也在相互影响中呈现出一定的融合趋势。

(陆静.试论大陆法系经济法的演进规律及其主要特征.北京人民大学.2008)

借助我们课本上的定义和这篇大家的论文我也可以说说我在经济法学习中对大陆法系与英美法系给的我不同的感触,按照划分我们国家是代写论文属于大陆法系国家,两大法系产生的渊源是代写论文不同的,大陆法系产生的渊源只是代写论文制定法,判例在法律上不被认为是代写论文具有正式意义代写论文上的渊源,法被理解为抽象规范;英美法系制定法和判例法都是代写论文正式的法的渊源;法典编纂不同,大陆法系一般采用法典形式;英美法系往往是代写论文单行法律、法规;同样在在适用法律的技术方面不同;法的分类也是代写论文不同;诉讼程序和判决程式不同。最为核心的不同则是代写论文内心、人心与本质的不同,法律的制定不仅仅代表的是代写论文统治者的意愿更多的是代写论文体现出了一个民族甚至一个国家人民的价值观、世界观。在学习《经济法》课程中最为深入的并不是代写论文对这个别问题的探讨与学习,更为重要的是代写论文我在学习过程中写下了一生学习经济法的框架。

(2)读法 在这第二小点中我是代写论文想在第一小点的“读书”的基础上“读法”,最为原始的意思就想说说关于我们中国经济法的发展历程。

经济法是代写论文经济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第一个阶段(1978-1992),是代写论文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初始阶段,这段时期中国经历了从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的转变过程,是代写论文经济法产生和初步发展的时期。第二阶段(1992年至今),这是代写论文中国经济法勃兴和走向成熟的时期。

(周昌发.中国经济法发展历程的回顾与反思.2010)

和我们中国国经济一样从改革时期正式发展,然而现在已经经历了三十年发展的历程了。中国经济法的发展也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在不断探索中前进的中国经济法现在也正在朝着更高的人性、人文、社会发展,与时俱进的同时也赋予了新时代的意义代写论文。虽然说法制健全是代写论文利弊性的问题,现代的社会渴望的是代写论文自由发展,但规范是代写论文前提,规范了之后人们心中才形成守法、规范的意识,之后才能更多的依靠人治和自律。中国经济法在不断的发展同时我们国家的经济实力也在不断的提升。

(3)读人

我在大一刚入学的时候就有这样一个大学的价值观:“读人”将会是代写论文我大学学习过程中一个很为重要的的组成部分,读人不只读大学中的老师还有身边的同学和一些想象中的名人。在这一个学期学习经济法过程中,项老师是代写论文为我们授业解惑的老师,然而我们同学在这个经济法的课堂中也展现了与其他课程中不同的状态。先说说我们这位老师,可以用这个几个词来形容:责任、激情、感人。专业知识的高超就不必多说,然而他的责任让我体会到什么才是代写论文正真的大学老师;他的激情点燃了我们班级许多同学已经沉寂的心;感人不是代写论文说什么事情很感人而是代写论文项老师的作为让大家感到敬佩和尊敬,他就是代写论文这样一个老师,不仅是代写论文良师更是代写论文益友。我们的同学在经济法的课堂上也一改原来上课不良的习惯,大家认真听讲、大胆发言、敢于思索,通过这课堂上也让我重新认识了身边许许多多的同学。

经过几周的学习,我们把《经济法学》这门课基本学完了,但我说的“学完”仅仅是指本学期我们不用再课堂上学习《经济法学》了,而真正掌握了多少、会应用多少,这是因人而异的。《经济法学》作为一门实用性较强的学科,我们不能仅停留在课本的理论知识上,先积累理论知识,以便以后能够实际运用才是我们学习它的主要目的。这就要求我们不仅要珍惜课堂上的学习,还要在今后的生活、工作和学习中时刻关注经济法。

以前,我们大多只是简单地学习了一些法律常识,了解到法律作为一种无形的“鞭子”无时无刻伴随在我们身边,它约束了我们一些权利并规定一些指责,但同时它赋予了我们很多权利,它促使着整个社会健康有序地发展。但是,真正第一次学习一门专业化的法律学科是从学习《经济法学》开始的。

我认为学习《经济法学》这门课的过程是一个愉快、享受的过程,原因有二: 第一,个人兴趣。说实话,对它产生兴趣首先是因为我对学习法律知识一直有较浓的学习兴趣,古语云:“王子犯法,与庶民同罪。”虽然在封建社会,很多情况下这是一

句空话,但是在民主制不断完善的当今社会,法律已经成为真正的“王”,任何人不能凌驾于法律之上。同时,在现实生活中,我们每天关注各种法律案件,看法律是如何打击邪

恶、维护正义的,法律的制定与实施是联系国家与人民的桥梁,是维护个人及社会利益的“通行证”。《经济法学》作为一门法的学科,并且贴近我们的工作与生活,这就更加让

我有信心学好这门课。

第二,老师多样的教学方法。法律是一种解决实际问题的工具,如果仅仅按照课本

学习理论,我认为是极乏味的。而老师采用一节课讲理论,一节课看相关视频—《大国崛

起》或《激荡三十年》的方法让我感觉学习这门课既轻松又有意义。并且老师在讲课本理要把经济法学好不是一个简单的过程,因为对于我们来说它是一门新学科,行政法等有区别也有联系,因此我们应该对经济法的概念、作用范围、具体实施等认真分析与比较。在短短的几周学习过程中,让我受益匪浅印象最深的有三方面:

1)课本知识教会我很多经济法常识,其中给我印象更深的是第二编经济组织法中的公司

法律制度、第三编市场监管法中的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律制度和老师补充的《劳动合同法》;

2)看视频《大国崛起》后的心得体会;

3)看《激荡三十年》回顾中国企业发展。

(一)温故而知新

公司法:学习公司法之前,我一直错误地认为公司与企业是并列关系的,都是营利性经济组织,只是在规模上不同而已,现在我明白原来两者存在包含关系—凡是公司必然是企业,但企业不一定是公司。之前,我对公司的分类也很模糊,只是知道有无限公司、有限责任公司和股份有限公司,但不知道它们具体的区别,现在我才豁然开朗了,并且知道了另外两种公司—两合公司和股份两合公司。我们将来都要面临同样一件事—找工作,而工作与公司是密切相关的,因此,认真学好公司的相关法学知识就显得尤为重要了。

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律制度:“消费”作为社会再生产的一个重要环节,是生产、交换、分配的目的与归宿。在法学上,消费者是各国的消费者保护法的最重要主体,也是经济法的重要主体。而作为个人,我们在社会上扮演最频繁、最主要的角色正是消费者因此,不管是从个人还是社会角度出发,我们都很有必要去学习和了解消费者的权利与义务和经营者的权利与义务以及国家、社会维护消费者权益的具体办法。比如,去年的奶粉事件中,经营者严重侵犯了消费者的人身安全权,这时,消费者就可以自己或求助相关政府部门依法向销售商或生产厂家求的赔偿。但是,有部分消费者却宁可“省事”自己承担后果,也不向相关部门举报或投诉。还有好多生产厂家完全不顾消费者的利益和国家及社会的制止,照常违法生产,最终以宣告破产并被判刑而告终。这些都是遵法的表现。

《劳动合同法》:下面先看两则有关劳动合同的案例,案例一:刘先生被一家网络公司聘为部门经理,转正后月薪6000元,一年后,他的薪水被降到了3100元,这让他无法接受,他与单位发生了争执,又过了一个月,单位以“工作不负责任、消极怠工”为由通知他待岗,待岗工资600元,刘先生愤而辞职,很快这起纠纷闹到了法院。

案例二:柯先生在南京一家电子设备公司从事销售业务,这些年来他的业绩在公司一直名列前茅,可是去年单位的一纸调令让他感到无法理解。原来,单位声称要拓展外地业务,将柯先生调往河南担任销售负责人,并且每年给300万元的销售任务。

案例一种月薪突然打对折和案例二种不服调动被解职的侵害劳动者合法权益的现象比比皆是。因此,2008年1月1日起正式施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是国人关注的焦点。这部法律对用人单位实施就业歧视的行为来了个明确否定,用人单位违反就业促进法实施就业歧视的,劳动者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新劳动合同法和就业促进法之下,以减少劳动争议纠纷或其他纠纷,减轻企业管理成本的抉择。

新劳动合同法进步不少,但是也有不少人认为仍需更大的进步,比如处罚的力度太轻;合同期满后,单位继续使用却迟迟不签合同的情况没有明确规定;虽然《劳动合同法》还存在这样那样的一些缺憾,但我仍相信,《劳动合同法》的颁布实施,对于更好地维护劳资双发的合法权益,特别是维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构建和发展和谐稳定的劳动关系,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劳动合同法的立法目的和立法宗旨,劳动合同法的立法目的是完善劳动合同制度,明确关于劳动合同双发当事人的权利和义务,保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劳动合同法的立法宗旨是侧重于对劳动者合法权益的保护,有利于构建和发展和谐稳定的劳动关系。在劳动关系中,用人单位处于强势地位,劳动者处于弱势地位,《劳动合同法》在维护用人单位合法权益的同时,侧重于维护处于弱势一方的劳动者的合法权益,以实现双发利益的相对平衡,从而促进劳动关系和谐稳定,促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

(二)劳动合同法的调整范围,劳动法第二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的企业、民办非企业单位等组织与劳动者建立劳动关系,订立、履行、变更、解除或终止劳动合同,适用本法。”劳动合同法将民办非企业单位及员工、事业单位与实行聘用制的工作人员纳入劳动合同法调整,改变了目前这些单位和员工的劳动管理、劳动争议无法可依的状况,使这些员工的权益维护有了明确的法律依据。

(三)劳动合同法的原则,订立劳动合同,应当遵循合法、公平、平等自愿、协商一致、诚实信用的原则,依法订立的劳动合同具有约束力,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应当履行劳动合同约定的义务。

(四)劳动合同法规定用人单位应当依法建立和完善劳动规章制度,保障劳动者享有劳动权利、履行劳动义务。企业是劳动者和投资者的利益共同体,企业在制定、修改或决定有关劳动报酬、工作时间、休息休假、劳动安全卫生、保险福利、职工培训、劳动纪律以及劳动定额管理等直接涉及劳动者切身利益的规章制度或重大事项时没,应当与劳动者充分协商确定,不能由企业一方说了算。

《劳动合同法》明确了企业和劳动者的权利和义务,它是劳动者捍卫自身利益的有效手段,是企业完善劳动规章制度的基本依据。因此,签订《劳动合同法》、明确劳企关系不仅有利于个人、组织,更有利于社会的和谐健康发展。

(二)看《大国崛起》后的感想

《大国崛起》解读了15世纪以来世界性大国崛起的历史,探究其兴盛背后的原因。整部纪录片揭示了大国崛起之路上在于改革个发展这一基本规律。让人们在领略了世界经济史和文明发展史魅力的同时,感受到了世界文明成果给全人类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带来的巨大变化。

首先,看《大国崛起》就是看九国历史的兴衰风云变换,这些足以让人感慨万千。同时,其中的一些细节也感动、教育着我们。比如,荷兰载物船出海,遇到大风暴被困,在生命垂危之际也坚决不动用客户的商品,拼死把客户的商品安全送到了指定地点,树立了良好的信誉,铸就了荷兰大国的崛起,也告诉了我们什么叫“人无信不立”。还有德国总理的一跪,让我们看到了一个大国领导人风范,更让我们感受到一个大国的责任感,从那一跪开始,德国得到了全世界的谅解。德国的经历告诉我们,人只有正视自己的错误,勇于承认自己的错误,才能不断强大自己,赢得对手的尊重。

每一个经历过风风雨雨的大国,都可以当做我们的老师。西班牙和葡萄牙告诉我们:要有勇于探索未知世界的勇气和好奇心才能使我们拥有别人不会拥有的东西;荷兰告诉我们,无穷无尽的资本力量可以创造奇迹;英格兰告诉我们,一个国家的崛起还得需要科学与文化思想的支持;法兰西告诉我们,以武力征服世界不能使征服者长时间地站在王者的位置上;德意志则用第一次与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失败更加深刻地证实了法兰西的教训,德意志还告诉我们只有统一完整的国家才能走上强国之路;日本告诉我们,要使国家崛起就需要不停地学习,不停地完善自己;前苏联的兴衰告诉我们,伟大的社会变革不仅需要勇气还需要智慧;美利坚合众国告诉我们,要寻找最适合自己的前进道路。

有人说:“在不同的时期,只有那些根据自己的国情和时代的需要做出了正确的战略判断的国家,才能获得历史的青睐。”或许这可以作为为什么像人口和面积都占很大优势的中国、加拿大、澳大利亚等大国不能进军九国之列,而像荷兰那样的小国却被列入九大国之列的最好解释吧。还有,《大国崛起》展现了世界强国崛起之路的路线:海外扩张—国际贸易—海上霸权;商业信用—商业规则—商业繁荣;科学技术—工业革命—自由竞争;法国革命—民主平等—独立自主;全民素质—国家主导—经济腾飞;明志维新—现代化—经济奇迹;新经济政策—计划经济—工业化;市场经济—国家干预—世界霸主。

这些不仅仅是为了向我们展示九个国家曾经在世界历史舞台上各领风骚,主要的还是为了告诉我们不管是从个人还是国家的角度来看,都要牢记信用与创新。

再次,看《大国崛起》的同时,我们应该对自己的国家进行深刻地反思:反思我国为什么不能成为大国之列,反思我国今后如何从它们的历史成功与失败中吸取教训,寻找适合自己的发展道路以缩短与大国的差距。

经过阅读、感叹这些国家的历史,我们或许可以推测该纪录片对“大国”作定义是依据以下几点的:曾经有过(或正在经历)对外扩张的历史;曾经或正在称霸世界,或进行殖民统治;曾经经历推翻封建王权或殖民统治的资产阶级革命;在工业、科技、教育、文化、军事和社会改革方面有过突出表现;对世界近代史的发展曾经发生过重大影响。相比之下,我们中国在过去的几百年间,几乎不曾具备上述大国标准中的任何一条,而只是大国列强的蹂躏对象和殖民地。

从政治体制来看,中国的封建制度根深蒂固,“金字塔”形的等级压迫制使阶级矛盾日益尖锐;从经济来看,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使中国人安于现状;从科技来看,中国有四大发明,但是我们花太多时间停留在回味“首次发明”的骄傲中,并没有运用、创新;从文化教育来看,严重排外使得中国缺乏创新、实践性人才。这些足以让我们承认这个不争的事实。

关于大国的话题也许是一个永远无法穷尽的讨论,在和平与发展成为当今时代主题的前提下,我们中国该从九国的兴衰成败中吸取怎样的教训,走怎样的发展道路呢?我认为可以从以下三点来分析:

(一)在学习先进国家经验的基础上,将本国文化和现代文明进行融合,寻找到国家主导工业的发展方向和改革模式。经济的飞速发展,能够创造贸易、科技、工业、市场经济等文明成果,而内外文化成果的交流碰撞反过来又会极大地促进经济的发展;

(二)与时俱进、解放思想,英国工业革命成功的一个重要因素是新教在英国确立了统治地位,它解放了人们被禁锢的僵化思想。诞生了一批伟大的科学家,瓦特、牛顿是他们的杰出代表;

(三)改革体制是关键,在任何时期,经济飞速发展的保证是新技术,而新技术的诞生是需要有一个提倡创新、重视科学的社会体制。比如英国相对比较开放、自由的宗教环境位优秀的科学家的诞生提供了宽松的环境。

我们国家正处于发展的一个重要时期,要向真正有影响了的大国迈进仍然需要几代人的努力,我们应该以一种广阔的心胸去承认他国的成就,并虚心地向大国学习并借鉴成功的经验。

(三)《激荡三十年》——看1978—2008中国企业的发展

1978—2008年是中国企业变革的草莽时代,《激荡三十年》描述着一个拥有13亿人口的大国里,僵化的计划经济体制日渐瓦解了,一群小人物把中国变成了一个巨大的试验场,以不可逆转的姿态向商业社会转轨。

阅读《激荡三十年》步鑫生、袁庚等早期中国改革历史上的风云人物一一重现。经过不断创新与改革,尽管我国完善并建立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并在这一经济体制下经济得到了飞速发展,国际地位也不断提高,但我们仍然不要忘记过去的企业发展史。

本书以真切而激荡的写作手法描绘了中国企业在改革开放年代走向市场、走向世界的成长、作者不是将一些事件、人物孤立地展现在读者面前,他笔下的历史是可以触摸的,是可以被感知的,它充满了血肉、运动和偶然性。他把人物和事件放在一个国际和国内的政策、社会和当时的现实这样的大背景中,以整体和个别相结合的描述手法,将一部中国企业的曲折发展历程清晰地呈现在读者面前。

给我印象最深的要数步鑫生的事迹了,他以敢为人先的精神,解放思想,大胆改革,在企业里推行了一套独特的经营管理办法,还有他的“日算月结,实超实奖,实欠实赔,奖优罚劣”分配原则、“人无我有,人有我变,人变我新,不断创新”生产方针、管理要上严”管理思想,这些观念在现在虽然算不上什么,但在当时,它们对于无数白手起家的民营企业主算得上是一堂最生动的启蒙课,让他们第一次接受了市场化商业文化的洗礼。

经济管理学心得 篇7

关键词:经济管理,经济管理软件智能化,划小经济管理范围

1 我国经济管理工作的发展进程

受我国长期封闭状态的影响, 一些先进的经济管理理念无法走进或带回来, 这种状况维持的时间相对较长。改革开放带来了各种各样的先进经济管理理念, 迅速的融入到我们的经济管理工作中。我国的经济发展模式受到国土面积的制约, 在我国经济管理过程中, 需要从多个方面多角度考虑问题。例如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能源分布情况等都是需要考虑的因素。我国的经济发展呈现出地域性差异, 不均衡发展。一些地理环境复杂的区域在经济上明显落后于地理环境简单的区域。针对我国广袤的区域以及经济发展不平衡的情况, 我们在我国的经济管理上需要学习国外的先进的管理办法, 但同时又不能完全复制人家的做法, 我们需要组建自己的经济管理专家队伍, 需要结合我国的实际国情, 总结出一套创新的、适合我国经济发展的管理办法, 并通过管理办法的实施, 来促进我国经济的平稳提升。

在进行我国经济管理过程中, 我们要不断的收集、了解世界经济发展的轨迹及趋势, 不断吸取其他国家在经济管理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分析产生原因, 在我国经济管理过程中要尽量避免类似问题的再次出现。我们只有在不断的积累学习的情况下, 在分析掌握世界经济发展的趋势下, 才能使我国的经济管理不断进步, 经济水平逐步加强。我国的经济在加入世贸组织以后有了飞速的提升, 加入世贸组织使得我国的经济与全球的经济迅速而安全的融合在一起。历史的发展都具有相似性, 从历史发展的长河中可知, 一个国家是否能成为强国, 关键不在土地面积大小, 不在人口多少, 而在于他的国家经济实力。比如说, 荷兰从占地面积及人口来说都是一个小国家, 但是由于其创建了证券等具有世界性影响的经济制度, 使得其成为经济上的强国。所以我们对我国的经济管理需要在实际中不断的总结、改进、创新, 并最终应用于我国的经济管理, 促进我国的经济发展。

2 智能经济管理软件的应用

以前企业使用传统的管理软件, 软件引进后是固定的模式, 不能根据企业实际运行的变化需求进行改变, 这就导致企业要么对已购买的高价软件弃之不用, 要对软件进行二次开发, 但是二次开发的费用也相对比较高, 给运行企业带来了经济上的负担。

现代化的高科技软件考虑了企业长远需求以及使用需求。可以做到软件不断的来主动适应企业, 真正的成为为企业服务的工具, 增强软件的实效性。CISS跨网通正是这样的软件。在设计之初, 考虑到了不同类型企业的差异, 以及同一类型企业大小企业之间也存在差异的事实, 有针对性的开发了企业个性化需求的软件工具。CISS跨网通的模块化设计, 既可拆分又可整合, 实现了根据企业需求选择性购买相关功能软件。这就有效的解决了传统软件无论企业对于软件的功能需求有多少都要整体购买的尴尬情况, 避免了资源的浪费。目前市场上有很多OA办公、NC办公等, 但却没有一个开发商具有能将这些系统进行整合的方案, 造成企业需要向不同的开发商购买系统, 而多套系统间的数据整合和流程整合问题就成了企业的困扰, CISS跨网通是唯一能够解决这个问题的整体解决方案。当传统软件给企业带来的困扰时, CISS跨网通就对其市场进行了精准的高定位, 实现企业简单快捷的操作需求。企业不需要专业的计算机人员, 也不用自己购买服务器, 只需打开浏览器, 输入账号和密码就可使用。先进软件的应用, 可大幅度的降低企业的投入成本, 为企业及经济划分区域的经济发展提供有力支持。

3 划区管理的意义

我国实行划区域经济管理。在一个经济管理区域内, 各种经济的协作关系比较强、结构上也比较紧密、区域内的各企业之间保存着长期的竞争平衡状态。在这样的经济管理区域内国家进行宏观调控相对比较容易, 调控效果也会比较显著。

不同经济管理区域相互关联发展, 又需根据各自区域的实际生产及经济发展状况, 摸索出适合自己区域的经济管理策略, 各经济划分区域在各自的区域内自行进行经济的管理与调控, 促进各自经济的发展。各区域由于地域的差异, 管理的区别, 会存呈现不同的发展状态, 各区域的不同经济发展状况又能给我国的经济管理带来多样性因素, 国家需要通过税收来调节各区域之间的差异, 从而保证我国经济全面健康的发展。

4 划小经济管理范围

经济的发展是一个解决就业、稳定、分配、增长、资源等多方面因素的复杂系统工程, 因此至今全球经济的管理中, 仅欧美一些人口少的国家的经济管理可以提供借鉴, 其他规模较大的国家则不能体现出一定的规律性。但是实践证明对于欧美经济理论的照搬照抄, 拿回来直接用, 成功的机率几乎为零。以GDP计算的规模相近于西方国家的时候, 需充分地考虑到这种人1:51规模与人类一般经验的适应性。国外没有现成的经验可以借鉴, 就需要我们形成改进的思路, 采取划小经济管理范围的做法。现如今, 欧盟的经济发展趋势比较劲猛, 主要是因为整个欧洲分裂成多个国家, 多个国家之间为了自己的需求而不断的进行相互竞争, 多个经济体共同存在产生的。我国划分多个经济管理区域, 也可以使国内经济存在类似的关系。同时划分多个经济管理区域后, 国家在大局上整体掌握着评价和管理权限, 保障各区域之间能够长期的存在良性竞争。近年来, 国家针对各经济管理区表现出的经济特点, 制订有效的管理方案, 促进每个经济划分区的经济的发展。在此基础上, 国家增加了经济发展区的划分, 期望以此带动我国经济的飞跃式发展。这种经济管理理念的实施, 从实际情况来看, 经济推拉作用比较明显, 是我国经济迅猛发展的重要举措, 也是未来我国经济发展的高效保障措施。

5 结束语

影响我国经济管理的因素众多, 但在众多因素之中, 如何平衡经济增长与经济发展之间的矛盾成为焦点因素。分析我国现在经济发展情况, 我国需要分别让各经济划分区域分别经济发展起来, 再带动其他的经济区域的经济发展, 最终促进全国经济的均衡长足发展。

参考文献

[1]徐晨斐.论小范围效应与大国经济管理[J].经营管理者, 2012, 10.

[2]蔡册华, 姚焕金.市场经济与政府干预[J].牡丹江师范学院学报, 1997, 2.

[3]汪阳红.我国经济区域规划范围划分原则及方案研究[J].宏观经济管理, 2008, 7.

经济管理学心得 篇8

关键词:传统经济管理思想;当代经济管理;实践;启示;研究

一、前言

对于任何企业而言,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是其存在的根本目的,也是促进其发展的核心力量所在,因此,经济管理成为了企业发展中的重点管理工作内容之一。为了确保企业在发展的过程中能够在不断提升自身经济效益与竞争实力的基础上,促进自身的可持续发展,就需要基于当前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趋势下,实现现代化经济管理模式的搭建。而将传统经济管理思想理念在实践中所呈现出的优势与现代经济管理理念进行结合,能够为当前我国企业更好的适应市场竞争形势并促进其稳健发展奠定基础。

二、传统经济管理思想概述

基于经济管理学科是对传统经济管理理念下相应实践经验的总结,进而促使传统经济管理思想中凝聚了社会历史与文化,而中国上下五千年的悠久历史促使我国传统经济管理思想展现出了自身的特点。而传统经济管理思想下,凸显出了政治制度的影响作用,具体而言为:第一,家国同构思想观念凸显。基于中国封建社会时期下,农业成为了国家的立足之本,并且是以自给自足的方式为基础,而基于封建等级制度下,家国同构理念随之凸显,强调的是权利的集中化,中央集权政治管理体系随之形成。第二,重农抑商。这一思想观念诞生于春秋战国时期,其是这一时期下经济政策的主要思想内容之一,同时因该思想得到儒法两家的支持,而其中尤其是儒家思想在当时的社会中可谓是具有着一定的权威性,因此,这一思想也就对当时社会经济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第三,教化理念。在中国古代社会,儒家思想中凸显强调的是教化思想,并且这一思想对这一时期社会经济的发展带来了深远影响。而到了先秦时期,基于水贫富差距的不断拉大,致使很多政治思想家提出均等、平均的原则,以试图实现对当前社会现状的改变,太平天国运动的核心主张便是均等思想,而这一运动的失败不仅没有实现理想社会的创建,反而使得经济与现实间的差距越拉越大。

三、传统经济管理思想给当代经济管理所带来的影响

(一)对当代农业经济所产生的影响

作为一个农业大国,农业作为发展国民经济的基础,这一基础性地位与影响作用并不会因产业结构优化升级而受到影响,因而,农业经济管理就成为了社会经济管理的重要构成内容。但是,基于传统农业经济管理理念下,相应的管理模式与方法等都凸显滞后性,需要实现创新。而基于现代经济管理思想下,所强调的是理论,脱离了实践,但传统经济管理思想则强调的是实践的重要性,因此,将传统经济管理理念进行融入能够为促进农业发展奠定基础。

(二)对当代货币金融所产生的影响

无论是在古代还是在现代,货币承担着商品交易的媒介职能,而基于传统经济管理思想下,其将货币与金融进行了融合后,以供求关系为核心打造了货币金融思想,并围绕粮食价格这一核心来定位货币的价值,此种思想下,对于农民而言,粮食价格直接决定了其生活的能力水平,而相应的农民与商人间的矛盾随之凸显。基于现代货币金融管理下,货币则逐渐发展成为了一种经济行为,所以这就意味着在货币金融管理中无法以传统货币金融管理理念与方式来进行管理,其已无法满足当前社会经济发展趋势之需。

(三)对现代企业发展所带来的影响

在上个世纪初,企业采用的是基于传统经济管理思想下的相应管理模式与管理方法,而在当前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传统经济管理思想已经无法满足企业实际发展之需,很多企业当前的生产效率与效益明显偏低,进而阻碍了企业发展步伐,而要想突破这一发展瓶颈,企业就需要基于现代经济管理理念下,结合社会实际发展趋势,实现对传统经济管理思想的深入剖析。

四、传统经济管理思想对当代经济管理实践的启示

(一)以传统与现代经济管理理念的深度融合来促进农业经济的发展

“民以食为天”充分印证了无论是在任何一个时代都无法改变农业在社会经济发展中的地位,中国作为农业生产大国,要想确保实现国民经济的稳健发展,进而促进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稳步前行,首要问题便是在明确农业基础性地位的同时,以农业经济管理思想的创新为指导,以促进农业经济的发展。而在实际践行的过程中,基于农业中庸思想下致使当前农业经济发展受到束缚,而现代农业经济管理理念的形成,既要吸取传统农业经济管理下强调实践这一内容,又要集合当前国内农业发展产业发展的实际,针对现代农业经济管理实现下片面强调理论重要性的弊端进行完善,进而才能够借助传统与现代农业经济管理思想优势的结合来促进我国农业经济发展的步伐。

(二)健全货币金融下的法律制度体系

基于货币与金融二者间本身所呈现出的关联性,货币金融思想随之诞生,而在实际落实这一经济管理内容的过程中,主要是基于供需关系基础上,从管理角度出发,实现对货币的管理,进而也就促使相应的金融管理体系随之诞生。而基于传统的货币金融管理理念下,商农间的矛盾呈现,这也是到了秦始皇时期以制度来实现货币统一的目的所在。因此,针对现代金融管理工作的开展而言,借贷活动的开展同样需要得到有效的控制,以避免社会矛盾与问题的发生,而这就需要以相应法律制度体系的健全为基础,借助法律的约束力与强制性来实现对所存在矛盾隐患的规避,为金融行业的发展营造出良好的社会环境。

(三)将传统与现代企业经济管理思想进行融合以强化企业经济管理力度

对于现代企业而言,企业经济活动的开展需要以强有力的管理为基础,以确保经济活动的规范性,通过提高经济管理效率与质量为促进企业的稳健发展奠定基础。而基于知识经济时代下,市场经济运行环境下需要企业实现现代化管理理念的融入,这就需要基于传统经济管理思想下实现与企业自身发展相应的创新,进而保留传统经济管理思想下的优势,结合企业发展实际来打造现代化管理制度、管理模式以及管理方法与手段的创新,进而才能够确保在提高企业管理质量的基础上,提高企业的效益,为促使企业实现自身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

五、总结

综上,传统经济管理思想是对实践经验的总结,所彰显出的是社会历史的变迁,所凝聚的是人类的智慧,基于现代社会发展态势下,需要客观对待传统与现代经济管理思想。要在深入明确传统经济管理思想对当代经济管理所带来影响的基础上,结合当前社会经济发展实际,积极的汲取传统经济管理思想中的精华,使其与现代经济管理思想进行优势融入,进而确保所搭建的经济管理体系能够服务于社会主义经济建设事业之需。(作者单位:军事经济学院)

参考文献:

[1]吴月云,刘香娟,甘丹丹.探讨传统经济管理思想对当代经济管理实践的启示[J].商场现代化,2015,06:119.

[2]赵秀平.传统企业经济管理思想对当代经济管理实践的启示[J].商场现代化,2014,06:104.

[3]李俊鹏,颜娟.我国传统经济管理思想对现代企业管理的影响与启示[J].商业时代,2014,14:111-112.

[4]杨琳.浅议传统经济管理思想对当代经济管理影响[J].现代商业,2014,23:74-75.

上一篇:党章党规知识网络测试题及答案下一篇:信息系统设计分析题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