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雷质量管理制度(共13篇)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了贯彻“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加强雷电灾害防御工作,防止或减少因雷击造成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特制定防雷管理制度。
第二章 适用范围
第二条 本制度适用于地面生产系统全部防雷设施。
第三章 职责
第三条 本制度主管部门为生产技术部,负责制度的编制以及地面生产系统内防雷装置的管理和定期报检工作。
第四条 本制度使用部门为检修部,负责防雷设施的日常检查和维护。
第四章 防雷管理
第五条 地面生产系统内部所有设备必须有接地措施,箱变内应有避雷器并保证其完好。
第六条 严禁在独立避雷针(塔)的支柱上悬挂电话线、广播线及低压架空线等。
第七条 电气设备的金属部分,除加有规定外,均应接地或接零。
第八条 通用电器设备的保护接地线必须采用多股裸铜线,并符合截面和机械强度要求,利用串接的金属构件、管道作为接地线时,应在其串接部分另焊金属跨接线。
第九条 接地装置材料应采用具有防腐保护。
第十条 电气设备的接地部分必须用单独的接地线与接地装置可靠连接,不得将多台电气设备的接地线串联接地。严禁用金属管道以及电缆铅护套作为接地线。
第十一条 户外通信与安全监控设备应处在接闪器保护范围之内,设备外壳及接闪器的接地电阻应符合现行国家防雷标准。
第十二条 生产技术部及检修部需设有专(兼)职人员负责防雷工作。
第十三条 生产技术部在检测报告、合格证失效前提前十五个工作日向有关检测部门提出检测申请,并积极配合做好防雷设施定期检测工作。
第十四条 检修部在雨季应每月对防雷设施进行检查维护,如发现防雷设施损坏的,应做好相应记录,并及时上报部门领导或主管部门,由主管人员告知防雷检测所,尽快排除防雷安全隐患。
第十五条 对于新建、改建、扩建工程须符合本制度的规定,如有不符合项不予验收。
第十六条 发生雷击事故后,如有人员伤亡的,应及时将伤亡人员送往医院,并向公司汇报事故情况(如事故地点、伤亡情况等)。如影响安全生产的,应立即停机,并向公司汇报事故情况(如事故地点、造成的损失、导致的结果等),待确保无危险后方可进行抢修。
第五章 附则
第十七条 生产技术部在汛期结束后,对防雷电管理情况进行回顾与总结,对不足之处提出改进意见。第十八条 本制度自下发之日起实施。
本溪市防雷中心自从2001年成立以来, 在全国率先打破身份管理实行岗位管理、绩效考核的现代化企业管理模式, 吸收了国内先进的管理思想和理念, 始终把防雷技术服务的水平和质量放在第一位, 在辽宁省气象局的组织下自主研发建立了辽宁省统一的防雷业务综合管理平台, 统一了全省防雷检测机构的检测报告。为了进一步提升服务品质, 建立了完整的质量控制体系并于2012年取得了国家CMA认证, 实现了所有防雷检测项目纳入认证范围, 目前是辽宁省唯一一家具有CMA认证的防雷装置检测机构。多年来的规范化管理, 具备了对大型石化企业、冶金企业、医药企业等各行业的检测作业能力, 成立了专门的质量监督检查部门, 对检测质量严格控制, 检测规范性、服务质量、覆盖领域居辽宁省之首, 得到了省、市气象主管机构和当地政府的高度认可, 目前正在制定辽宁省危险化学品场所的防雷装置检测地方标准。随着防雷体制改革进程的加快和防雷检测资质的放开, 防雷装置检测质量的评定工作显得十分重要, 是气象部门进行防雷行政监管的重要技术措施和保障, 没有科学、合理的检测质量评定方法, 防雷监管工作难以真正落到实处。因此, 笔者以本溪市防雷中心多年来的规范化管理为基础, 对防雷装置检测质量评定方法进行探讨[1,2]。
1 防雷装置检测质量评定的基本原则
一是检测质量评定应遵循依据充分、方法科学、公正客观的原则。二是检测质量评定应采取报告抽查、管理运行资料审查和检测现场核查相结合。三是检测质量评定结果作为防雷装置检测机构信用评价和防雷主管机构监管的主要依据之一。四是检测质量评定中报告抽查宜每月进行1次, 综合性评定宜每6个月进行1次。
2 影响防雷装置检测质量的因素
一是管理体系的建立和运行情况。没有建立有效的管理体系或虽然建立管理体系但是没有各项工作运行的记录, 由此可以断定没有有效的质量控制措施, 将会严重影响检测质量。二是检测人员的资格条件、作业能力。这是确保检测工作得以有效开展的重要条件之一。三是检测仪器装备的配备、检定、使用过程管理与记录。这是确保检测工作得以有效开展的重要条件之一。即使配备了齐全的检测装备, 但是没有出入库的管理记录和使用记录, 检测数据的真实性就无法验证。四是检测依据的充分性和适宜性、检测方法的有效性。检测依据不充分将会导致检测结果的判定错误。五是检测项目的完整性、计算的正确性。其影响检测结果判定的准确性。六是检测现场记录的真实性。检测现场记录应有检测人员和受检单位负责人的签字确认, 多页原始记录要有骑缝章, 涂改要有当事人的签章, 否则即使现场记录的项目和内容齐全也无法验证数据的真实性。七是检测报告与现场记录的一致性[3,4]。八是检测结果判定的正确性和有效性。九是检测相关资料的保存。检测相关资料是检测质量真实性的客观证据, 也是监管部门监管的有效依据之一。
3 检测质量评定的方法和指标
防雷装置检测质量的评定包括报告抽查、管理运行资料审查和检测现场核查3个方面, 三方面既可以单独进行也可以组合进行。
3.1 管理体系的建立和运行情况
查阅有无质量管理体系、内容是否覆盖所有检测活动, 查阅管理体系的运行记录, 验证管理体系的运行情况。
3.2 人员的资质情况
根据检测报告中的签字查阅相应人员有无法律法规规定的作业资格证, 查阅检测人员的培训记录、考核记录。
3.3 检测仪器装备的配备、检定、管理情况
检查检测仪器装备的数量、种类能否满足检测工作需要, 检测仪器是否在检定有效期内, 检测仪器是否有出入库管理的运行记录、是否有仪器定期核查记录、是否有仪器的使用记录。
3.4 检测依据和方法的有效性
根据检测报告中的检测场所类别查阅检测规范依据是否明确、充分, 根据检测项目查阅检测仪器的选择和使用是否正确。
3.5 检测数据的真实性和检测项目的完整性
查阅原始记录内容和项目是否完整, 接闪器、引下线、接地装置、等电位连接、电涌保护器等各项内容是否符合相关规范的要求, 数据修改是否有当事人签章标记, 是否有检测人员和受检单位人员的签字确认。
3.6 检测报告和结果的完整性和有效性
检查检测报告内容与原始记录是否完全一致, 是否有检测示意图并标记各个检测点, 检测结论是否准确, 存在隐患的隐患内容是否清晰、依据充分。检查检测报告中检测员、审核人、批准人是否为本人签字, 印鉴是否有控制措施。
3.7 检测现场核查
到检测现场对检测报告内容和实际进行比对, 核查报告内容是否完整和报告的真实性。
3.8 归档资料的完整性
查阅归档资料中原始记录、检测正式报告、检测示意图是否完整对应。
4 检测质量评定结果和等级
根据质量评定得分将质量等级划分为优、合格、不合格3个等级。95分以上的为优, 80~95分的为合格, 低于80分的为不合格。
5 结语
防雷装置检测质量与检测机构的管理体系运行情况、软硬件条件、作业能力等多方面都有直接和间接的联系, 因此防雷装置检测质量评定工作是一项系统性工作, 应涵盖对检测机构管理体系运行、软硬件条件、作业能力、检测报告文书、检测现场等多方面的评定, 除了建立科学有效的检测质量评定方法外, 气象部门还应将检测质量评定工作标准化、常态化, 真正落实防雷监管职责, 促进防雷检测工作健康、有序进行。
摘要:防雷装置检测质量直接影响着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阐述了防雷装置检测质量评定的基本原则及影响防雷装置检测质量的因素, 并结合防雷装置检测质量评定的方法和指标, 介绍了检测质量评定结果和等级。
关键词:防雷装置,检测质量,评定,原则,方法,结果
参考文献
[1]魏帅, 张卫星, 张春龙, 等.防雷装置检测职责及常见问题提示[J].黑龙江气象, 2016 (1) :38-39.
[2]马敏荣, 白永坤, 杨晶, 等.新建建筑物防雷装置检测的实践[J].广西气象, 2006 (增刊2) :120-121.
[3]杜连书, 黄建萍.防雷装置检测常见的几个问题[J].气象研究与应用, 2012 (增刊2) :117.
关键词:防雷业务;管理;系统
随着防雷事业的发展,防雷检测机构管理日渐规范,防雷技术服务内容不断增加,客户群体不断扩大,业务信息数量日益增加,以往的管理方式存在着手工重复工作,效率低下、错误率高、信息保密性差等缺点。因此,对业务信息及时的进行处理,对整个业务流程进行监控,更好的开展风险防控工作,将全所数据组织成统一的数据平台并采用信息化管理显得尤为迫切。本系统是基于肇庆市防雷业务现代化水平不断提高,业务量不断增大,提高检测服务效率,加强业务过程监控,紧密结合肇庆市防雷业务运行管理现状,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开发完成的。
1、系统特点
本系统采用JAVA语言开发,遵循J2EE规范,多层结构体系,MySQL数据库,WINDOWS操作系统,是跨平台网络化的文件、档案及资料综合管理系统。系统采用了多层结构的设计原理,具有集中的请求和访问控制,以数据驱动实现业务应用,基于MVC模式灵活的页面合成技术,使内容存储与表相分离,具有强大的安全和事务处理能力。同时,软件具有较强的自构建能力,可以很方便地定义库结构、增加功能、设置界面、设计报表,以及增加各种文档类型,以适应较广泛业务的个性化需求。
2、系统组成
本系统主要针对防雷检测机构管理内部各项业务设置,包括新建建筑物技术服务、防雷装置定期检测、雷灾事故调查、仪器设备管理、行政办公、档案管理、系统维护几大模块,其中新建建筑物技术服务包括新建建筑防雷装置设计技术评价、雷电灾害风险评估、新建建筑防雷设施分层检测、新建建筑防雷设施竣工检测四项业务。每个技术服务机构人员根据权限不同可以办理不同的业务,系统框图如下:
3、系统功能
3.1系统管理模块
3.1.1用户、用户组管理:用户注册,管理员审核批准,包括添加、修改、删除、检索用户组名称及组内用户信息,查看、增加、删除组内用户等功能。
3.1.2权限管理:系统管理采用权限分级管理,第一级为所领导和系统管理员,可以浏览、更改所有内容,第二级为检测组长,可以浏览、操作本组范围内的内容,第三级为检测员,只能浏览、操作与自己相关的内容。
3.1.3 系统参数维护:包括添加、修改、删除系统参数等功能,该功能只能由系统管理员来操作。
3.1.4主表维护:包括新建表、修改表、删除、检索表。系统将数据表分为三类:一是系统模板表;二是系统业务表;三是系统提示数据表。该功能只能由系统管理员来操作。
3.2新建防雷装置技术服务模块
该模块主要分为新建建筑物防雷设计技术评价、雷电灾害风险评估、新建建筑防雷设施分层检测、新建建筑防雷设施竣工检测四项业务,模块功能主要管理新建项目从报送资料开始一直到竣工检测的业务流程、业务数据统计、分类查询、进度查询、业务超时报警等功能,将以往的工作流程固化在信息系统内,并加入风险防控内容,全程监控业务动作,严格各项业务完成时限。
3.3防雷装置定期检测模块
该模块主要将众多检测单位相信信息记录在系统,并按照检测时间的顺序排列,提前一个月提醒所长安排当月检测任务,新建建筑竣工检测完成一年以后自动转入定期检测,系统自动监控到期未检测项目,并提醒接受任务的组长尽快安排检测业务,检测人员现场检测完成后输入检测数据并自动生成检测报告。
3.4雷电灾害调查模块
该模块要求雷灾调查人员录入每次雷电灾害相关信息,系统自动分类统计雷电灾害类型、雷灾数量、财产损失情况、意见建议等数据。
3.5仪器设备管理模块
该模块负责管理全所全部仪器,包括计量检定仪器和非计量检定仪器,从设备采购、检定、使用、维修、直到报废,全程监控设备情况,定期提示未检定设备送检,定期提示设备维护、校准、比对等工作。
3.6档案管理模块
本模块负责全所各类归档档案的类型、密级、保管期限、输入待归档案卷宗的全宗号、目录、借阅情况记录,方便全部档案资料分类统计、查询。
3.7行政办公模块
此模块包含固定资产管理、人事管理、公章管理、考勤管理、消息管理、首页信息发布6个子模块,负责全所行政办公管理
4、结束语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防雷接地装置是石化企业的重要装置是保障安全生产的有效手
段。为贯彻执行“预防为主”的方针和《电力设备预防性试验规程》保证电力 系统和生产装置的安全运行特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 设备处、动力处是防雷接地工作的管理部门按金陵公司人
[2004]10号文职责划分全面负责防雷接地装置的技术管理检查督促各车间、维修公司执行管理制度和相关的国家规程。
第三条 各单位是防雷接地装置的具体管理部门必须按照分公司管理制度 和相应规程编制预试和检修计划制定设备更新改造方案并组织实施组织 预试检修和改造工程的验收检查和督促维修公司电气车间完成各项工作。各有 关单位每年应对防雷接地工作进行技术分析完成总结报告分别报设备处、动 力处备案。
第四条 维修公司全面负责防雷接地装置的维护、预试工作并将防雷接地 工作列入电气专业管理重点统一规范分公司防雷接地装置的检修和预试技术档 案制定检修计划并对各车间的检修预试工作定期组织检查和考核。维修公司 每年应汇总全分公司的预试资料协助分公司设备处、动力处对分公司防雷接地 工作进行总结分析。
第五条 设备处、动力处、维修公司分管领导和电气车间的主管领导是防雷 接地装置管理的主要责任者必须重视防雷接地装置的配置、运行和预试工作。设备处、动力处、电气车间应将防雷接地装置包括避雷针、避雷器和各类 接地装置运行维护列入电气管理工作考核范围按规程完成车间每年防雷接地 装置检修预试工作并负责对其工作进行质量验收。
第六条 设备处、动力处电气管理专职工程师必须按本制度要求负责制定 职责范围内的防雷接地装置的定期巡回检查、定期预试、定期检修制度。第七条 电气车间负责按计划和规程对防雷接地装置进行正常运行维护和 预试检修发现问题及时汇报和处理。
第八条 所有新增防雷接地装置的设计、施工和安装验收要符合防雷接地规 范。工程竣工后分别由设备处、动力处负责电气车间参加验收并收齐需要存档的实际施工图纸、安装记录包括隐蔽工程检查记录、试验记录接地电阻 测试记录等资料。
第二章 防雷接地装置技术要求
第九条 生产厂区建筑物和构筑物及突出屋面的物体为防直接雷应装设独 立避雷针或避雷线并使其处于避雷针或架空避雷线的保护范围内对排放有爆 炸危险的气体、蒸汽或粉尘的管道其保护范围高出管顶不小于2m。
第十条 防止直接雷的独立避雷针或架空避雷线应有独立的接地装置。其冲 击电阻不宜大于10Ω。
第十一条 为防止静电产生火花建筑物和构筑物内的金属设备、管道、构 架等和突出屋面的金属物均应接到防雷电感应的接地装置上。
第十二条平行铺设的长金属管道、构架和电缆外皮其净距离小于100mm 时应每隔2030m用金属线跨接交叉净距离小于100mm时其交叉处也应 跨接以防止电磁感应产生火花。
当管道连接处如弯头、阀门、法兰盘等不能保持良好的金属接触时在 连接处应用金属线跨接。
第十三条 防直接雷和雷电感应宜共用接地装置其冲击电阻不应大于10 Ω并应和电气设备接地装置以及埋地金属管道相连。
第十四条 为防雷电波从低压架空线路侵入低压线路宜采用电缆直埋敷
设在入户端应将电缆的金属外皮接到防雷电感应的接地装置上。若为低压架空 线用电缆过渡引入在电缆与架空线连接处还应装设避雷器。避雷器、电缆金 属外皮和绝缘子铁脚等应连在一起接地其冲击电阻不应大于10Ω。架空金属管道在进入建筑物处应与防雷电感应的接地装置相连。
第十五条 建筑物和构筑物所装设的防雷装置引下线不应少于两根。露天装 设的有爆炸危险的金属封闭气罐和工艺装置其接地点不应少于两处。第十六条 避雷针线、带与引下线之间的连接应采用焊接建筑物上的 防雷设施采用多根引下线时为便于测量接地电阻以及检查引下线、接地线的连 接状况宜在各引下线(距地面1.8m以下处)设置断线卡。
第十七条 为防止雷电波侵入严禁在独立避雷针、避雷线支柱上悬挂电话 线、广播线及低压架空线。
第三章 防雷接地装置的运行与检修
第十八条 防雷接地装置在每年3月1日至10月31日必须投入运行。第十九条 避雷器巡回检查应列入电气设备巡回检查范围各类接地装置每 季至少检查一次。在每年雷雨季节来临前要做重点巡回检查。
第二十条 雷雨季节前要重点检查避雷器外部应完整无缺相色正确接地 可靠放电记录器密封良好指示在零位。接地装置地面引出线接触良好不能 有腐蚀、松动和断线必要时要作相应处理。
第二十一条 当本单位发生雷击事故后运行检查人员必须详细记录雷击时
间、地点、现象、损失、运行方式及避雷器动作情况。并在每次雷击后检查避雷 器外部有无放电痕迹记录器是否计数。
第二十二条 对运行中发现的设备缺陷和隐患设备处、动力处与电气车间 要及时配合抓紧整改。
第二十三条 避雷器如有冒烟、着火、爆炸或套管破裂应立即退出运行。第二十四条 防雷接地装置的检修周期
第二十五条 各单位防雷接地装置定期检修预试工作必须安排在每年三月
份前全部结束。四月十五日前将预试报告分别报至设备处、动力处。对存在问题 要有处理意见和计划完成时间。
第二十六条 电气车间对防雷接地装置的检修试验必须建立详细台帐。并将 每年定期检修预试工作向维修公司汇报。
第二十七条 报送分公司设备处、动力处《防雷接地预试报告》。第二十八条 名词解释
接闪器:避雷针、避雷带、避雷网、架空避雷线的直接接受雷击部分以及 用作接闪的金属屋面和金属构件等。
引下线:连接接闪器和接地装置的金属导体。接地装置:接地体和接地线的总和。
接地体:埋入土壤中或混凝土基础中作散流用的导体。接地线:从引下线断线卡或换线处至接地体的连接导线。防雷装置:接闪器、引下线和接地装置的总和。
直接雷:直接击在建筑物和构筑物上产生电效应、热效应和机械力的雷电。雷电感应:雷电放电时在附近导体上产生的静电感应和电磁感应它可能 使金属部件之间产生火花。
静电感应:由于雷云先导的作用使附近导体感应出与先导通符号相反的电 荷雷云:主放电时先导通道中的电荷迅速中和在导体上的感应电荷得到释放 如不就近泄入地中就会产生很高的电位。
电磁感应:由于雷流迅速变化在其周围空间产生瞬变的强电磁场是附近导 体上感应出很高的电动势。
第八条 应建立健全防雷、防静电设施档案资料和管理台帐。
第九条 为避免信息通讯和电子仪表等弱电设备遭受雷击侵害,公司在安装防直击雷防雷设施的同时,还应有防雷电波侵人措施。
第十条 每年三月以前应委托有资质的检测站对公司防雷、防静电设施进行安全检测。委托时先行自查整改,检测中发现的问题和隐患及时整改,并经检测站复查确认。
第十一条 新建、改扩建工程以及技改项目中的防雷、防静电设施,应委托有资质单位进行设计、施工。设计方案须组织审核或技术论证。工程竣工应按规定组织验收,并要有验收、测试的详细资料,防止留下隐患,确保安全可靠。
第十二条 防雷装置的被保护物(如建筑物、露天堆场等)发生变化,超出防雷设施原设计保护范围时,应参照第七条规定相应增加防雷设施。
第十三条 防雷、防静电设施的报废、更新,应及时向公司办理报批手续。
为了防止计算机雷击事故的发生,保障人身生命安全,特制定此制度:
1、雷电时,必须关闭电视、音响、影碟机、计算机等室内的用电设备,并断开电源及信号线路。
2、雷电时,不要触摸水管、铁丝网、金属门窗、建筑物外墙,远离电线等带电设备或类似金属装置。紧闭门窗,防止雷电侵入。
3、定期由有资质的专业防雷检测机构检测防雷设施,评估防雷设施是否符合国家规范要求。
4、设立防范雷电灾害责任人,负责防雷安全工作,建立各项防雷减灾管理规章,落实防雷设施的定期检测,雷雨后的检查和日常的维护。
5、应采用技术和质量均符合国家标准的防雷设备、器件、器材,避免使用非标准防雷产品和器件。
6、新增加建设和新增加安装设备应用时对防雷系统进行重新设计和建设。
关键词:综合防雷,防雷产品选择,防雷检测与监测,智能管理
5T探测站防雷从产品选择, 到建设交付及后续使用、维护、管理是一个系统化工程, 对于5T探测站系统防雷的综合智能管理是按照按铁道部5T系统统一标准、统一制式、统一结构的总体部署。通过总结历年来对于探测站防雷产品选型、综合防雷实施、防雷设备维护、管理等经验, 提出一套探测站防雷系统化、智能化的方案。
一、电源防雷产品的选择
全路5T探测站站房分布广泛, 各探测站环境复杂, 从电源防雷箱的箱体选择上应考虑采用结构稳固、结实耐用的工业级机箱。
电源防雷箱内产品设计按照最新的《建筑物电子信息系统防雷技术规范》 (GB50343-2012) 相关要求:“当电压开关型电涌保护器至限压型电涌保护器之间线路长度小于10m、限压型电涌保护器之间的线路长度小于5m时, 在两级电涌保护器之间应加装退耦装置。电涌保护器应有过电流保护装置。”通过以上要求, 可以看到规范对电源电涌保护装置提出两点要求:1) 两级电源电涌保护应具备退耦功能, 以保证两级保护之间的配合启动;2) 电涌保护器前端应安装过流保护装置, 以防止电涌保护装置因泄放雷电涌后产生的供电线路对地续流能够切断, 保证电源线路不会因续流发生短路事故。
二、信号防雷产品的选择
信号防雷产品对于从室外产生的过压、过流可以有效的防御, 信号防雷设备的可靠选择是5T设备正常工作的重要保障, 选择信号防雷产品要从箱体结构、防雷模块选取、箱内布线等多个方面进行考虑, 在箱体选择上也应采用结实耐用的工业级箱体。信号防雷箱及箱内的信号防雷模块选择同样应考虑通过铁道部评审的防雷产品, 此类产品在评审前均按照铁路行业规范在铁科研试验室进行测试, 产品使用具有极高的可靠性及安全性。信号防雷整箱设计应考虑布线的合理性及如何降低布线导致的干扰, 通过笔者多年5T系统的设备维护经验, 信号防雷箱设计存在两点基本原则:1) 已防护线缆与未防护线缆及地线应严格分离。2) 信号防雷箱内的信号对线应进行绞合处理。铁路沿线电磁环境复杂, 室外线缆极易受到干扰。信号箱体内信号线路往往是成对出现, 对于成对出现的线路应采用将成对线路绞线处理, 通过绞线处理可以有效降低线与线之间的干扰问题, 从而降低整箱的干扰问题。
三、5T探测站综合防雷选材及工艺
5T探测站综合防雷设计按照铁道部有关要求, 分别对建筑物部分、等电位连接、地网部分、通讯部分、低压配电部分、5T设备部分的选材及工艺进行说明。通讯部分、低压配电部分文中已作详细说明, 以下对建筑物部分、等电位连接、地网部分、5T设备部分的选材及工艺进行说明。
(一) 建筑物部分
通过多年综合防雷实施的实例, 在铁道部运装管验[2007]633号文 (以下简称633号文) 的基础上整理出更加完善的工艺。主要包括以下几点:1) 天网采用水泥墩支架固定安装, 这种设计提升天网整体的抗风强度, 同时又保证天网建设期间不会损伤探测站已有的屋顶防水设施;2) 引下线采用醒目的安全提示标进行警示, 提示探测站附近人员在雷雨天气注意防雷安全;3) 在探测站室外, 沿探测站外墙增设一圈均压环, 更加有利于雷电涌的对地泄放。
(二) 等电位连接
按照633号文要求, 等电位连接线缆均引入等电位联接箱, 由于安装时等电位线缆较多, 事后维护人员往往无法分清各线缆的径向, 给维护人员造成不小的麻烦。因此, 等电位联接箱内应设置有明显预留标示位置, 用于各等电位连接线缆径向标示。同时, 等电位连接线缆也是雷电涌泄放的途径, 对等电位连接线缆采用规范的金属线槽进行屏蔽, 降低雷电涌对线缆可能产生的二次污染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三) 地网部分
按照633号文要求, 探测站接地网选材可选用钢材及铜包钢材料。通过现场实际应用的情况分析, 现场较多钢制地网在敷设完成后几年内发生较大腐蚀。众所周知, 正常情况下空气中含有0.03%的CO2, 当CO2溶于H2O后, 则会形成弱酸性的H2CO3, 钢材在酸性环境下的腐蚀速率远高于铜材 (按照元素活动性周期表, 铜材在弱酸环境下几乎不发生腐蚀) 。从5T系统考虑, 一般5T设备大修期为7至8年, 而埋地线缆更换年限一般为2个大修期, 采用钢制地网在有些地方往往存在一个大修期未到就需要进行更换的情况, 从长远考虑增加了5T探测站的维护成本及维护难度。因此, 5T探测站地网建设宜采用铜包钢材料结合纯铜离子接地极, 地网连接辅以纯铜的热熔焊接技术, 这样可以有效延长地网的使用寿命。
(四) 5T设备部分
按照633号文要求, 未提及室外设备金属壳体连接金属线缆的尺寸, 通过现场技术支持情况考虑, 室外设备金属壳体较之室内设备更易遭受雷电感应影响, 因此, 室外金属壳体与室内等电位联接箱连接线缆宜采用不小于25mm2的多芯铜线进行连接, 以保证室外设备金属壳体有良好的电涌泄放通道。
四、防雷设备的检测、监测及管理
通过采用THNETSPD-II型电涌保护器智能检测仪进行检测, 大幅降低测试现场5T防雷设备的测量复杂程度, 并通过数据保存, 实现探测站防雷测试数据的统一化管理。5T探测站由于分布广阔, 管理复杂, 对探测站实行远程实时监控显得尤为重要, THNETP2型M1采用多信道数据传输模式, 实现对探测站电压、电流、雷击、雷击能量的采集, 实时上传至指定服务器内, 并通过构建的后台管理软件, 可以实现探测站过压、停电、雷击等信息通过短信的形式, 实时送达指定人员手机。5T探测站通过综合防雷建设, 加之防雷设备智能检测系统及监测系统的运行, 同时给一线维护人员配以管理用PDA, 即可以实现在THNETP2型M1后台的基础上, 构建车间级防雷设施管理OA服务体系, 通过局域网的连接实现探测站电压、电流、雷击、防雷模块更换、防雷模块使用状态等信息的一体化管理, 从而实现5T探测站的智能化管理。
五、结论
本文通过5T探测站防雷设备选择、探测站综合防雷建设、综合防雷施工质量管理、探测站检测与监测及构建智能化OA服务体系, 在633号文的基础上, 提出一个更为智能, 及便于管理的5T探测站系统防雷方案, 旨在保证5T探测站管理更加简易及便于一线人员维护。
参考文献
[1]运装管验[2007]633号.铁路车辆运行安全监控系统5T系统探测站综合防雷方案, 2007.
[2]GB50057-2010.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中国计划出版社, 2010.
[3]肖稳安, 张小青.雷电与防雷技术基础.北京:气象出版社, 2006.
【摘 要】本文总结了近年来高安市防雷管理工作方面的基本情况,分析了当前基层防雷工作中存在的一些困难与问题,并就如何进一步加强基层防雷管理工作,促进基层防雷减灾工作又好又快发展,分别从思想认识、队伍建设、制度建设、依法行政、规范管理等方面提出了一些想法,与大家一起进行探讨。
【关键词】防雷 行政 管理
【中图分类号】P42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5158(2013)02-0412-01
防雷减灾管理是法律赋予气象部门的行政管理职能。近年来,各级气象部门在不断完善气象法制体系的基础上,努力提高气象行政执法能力和水平,把防雷管理作为气象依法行政工作的重点来抓。那么,如何才能开创县市局防雷管理工作新局面呢?下面,结合当前高安市防雷减灾工作中存在的困难与问题,就该问题与大家一起探讨。
1、近年来防雷管理工作基本情况
气象部门开展防雷减灾工作,始于上世纪九十年代初。近二十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城市高层建筑物的大量增加,各种现代化通信网络、计算机信息网络、办公自动化系统的建立等原因,雷电灾害给社会造成的损失和影响越来越大,日益引起社会各界和广大人民群众的高度重视,防雷减灾工作也从单一的安全检测服务逐步发展到行政许可、安全检测、审核验收、灾害评估等系列化服务。
高安市气象局从80年代就开展了防雷减灾工作。特别是近十年来,为认真履行法律赋予的防雷减灾社会管理职能,县级以上气象部门全部建立防雷减灾组织管理机构,通过气象执法开展了对社会的防雷减灾管理工作;逐步健全了防雷技术队伍,装配了先进的仪器装备,全面开展了对高大建筑物、通讯机房、计算机房及其设备的防雷装置检测工作。建筑物防雷图纸审核、分阶段检测验收、防雷工程安装等工作也相继开展。涉及的范围从单一的建筑物防直击雷到通讯、计算机房、电子信息系统、电力等的信号防雷和电源防雷。涉及的行业单一的从建筑业拓展到石油化工、易燃易爆、通讯电力、交通运输、医疗卫生等各行各业。雷电灾害防御工作已经被社会公众所认可,并在社会减灾防灾、经济健康发展、人民福祉安康等方面发挥着愈来愈重要的作用,其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日益突出。
2、当前防雷管理工作中存在的困难与问题
《中国气象事业发展战略研究成果》把防雷减灾工作纳入气象防灾减灾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强化气象对国家安全保障作用的内容之一,进一步明确防雷减灾是气象部门拓展业务服务领域、造福人民和社会、关注民生的一项气象业务工作,在切实履行好国家和政府赋予的防雷安全管理职能的同时,将把防雷业务纳入气象业务加以管理。可以说,防雷减灾工作已进入一个全面发展的时期,但是当前防雷管理工作中仍然有一些困难与问题在不同程度制约着工作的发展。
2.1 对防雷减灾工作的认识还要进一步提高。当前存在的认识问题有两个方面:首先是气象部门干部职工把防雷工作仅仅等同于“创收”、“产业”,认为是挣钱的工具和渠道,只注重经济效益,忽略了社会效益,缺乏减灾重要性意识和履行管理职能的责任意识;其次是社会公众和部门对防雷减灾重要性的意识存在盲区和空挡,防雷管理的社会认可度不高。
2.2 防雷队伍建设亟待进一步加强。防雷专业技术人员素质相对较低,高级专业人员较少,相当一部分防雷技术人员没有经过正规的理论学习和技术培训;防雷执法人员大多数为兼职,不可能把主要精力放在执法上,难以保证时间,致使执法检查活动不能经常化和全面展开。
2.3 防雷安全管理的依法行政工作亟待进一步规范。主要表现在:审核、验收、检测等方面存在不规范、不按规定程序操作的现象;重收费,轻检查和服务;收费标准不规范等等。
2.4 行政执法装备不足,使得防雷管理工作滞后;防雷检测、工程施工的科技含量不高,只注重短期效益,缺乏长期发展的思想。
2.5 防雷行政执法缺乏必要的强制措施,执法效果不尽理想。
3、加强防雷管理工作的几点思考
新时期新阶段,做好防雷减灾工作对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促进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等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和深远的意义。如何更好地履行《气象法》等相关法律和国务院、各级政府赋予的防雷减灾行政管理职能,使防雷减灾工作逐步走向法制化、规范化,个人认为要做到以下几点:
3.1 从提高思想认识入手。雷电灾害具有突发性、毁灭性,涉及到各行各业与千家万户,一旦发生灾害,将给人民生命财产造成严重危害,影响社会稳定与经济发展。因此,各级气象部门必须提高对防御雷电灾害重要性的认识,增强防灾减灾意识,牢固树立法制观念,做好依法行政工作,严格执法,做到思想到位、认识到位、工作到位,切实履行好防雷的职责和义务。
3.2 加强对防雷减灾工作的组织领导和协调配合。要将防雷减灾工作纳入当地经济社会发展的计划和目标,纳入安全生产的重要组成部分,纳入安全生产检查的重要内容。在政府的统一领导下,气象主管机构要进一步加强管理、督察和指导,安监、建设、公安、电力、电信、交通、文教、旅游、消防等主管部门要密切配合,形成齐抓共管的领导机制和管理体制。
3.3 严格防雷工程专业设计、施工、检测的资质管理,认真落实防雷工程设计审核和竣工验收的行政许可及安全许可制度。对未取得气象主管机构颁发的资质,擅自对外开展防雷装置设计、施工和检测的单位和个人,对出现防雷安全责任事故的单位和有关责任人,要依法加大查处力度。
3.4 加强宣传,强化管理。要加大防雷法律法规、防雷科普知识的宣传力度,提高全社会尤其是广大农村对防雷减灾工作重要性的认识,大造声势,广泛宣传,消除麻痹侥幸心理,使防雷减灾意识深入人心。要强化机关、企事业单位的安全生产主体地位,进一步落实防雷安全责任制。重点单位要配备防雷安全专职或兼职人员,加强对防雷装置的维护和管理。
3.5 加强督查,消除隐患。气象主管机构要尤其加强对易遭雷击的高层建筑、电力设施、信息网络、监控系统,易造成群死群伤的烟花爆竹和化学危险品生产、储存场所,以及重要文物、重要景区、学校、医院、车站等重要单位和场所的监督检查,督促上述单位和场所及时整改雷击灾害隐患。对应当安装防雷装置的单位和场所以及防雷装置的检测,要按照国家防雷技术规范标准和法规规定,督促安装到位,定期检测到位。
3.6 依法行政,规范管理。组织管理雷电灾害防御工作是《气象法》赋予气象主管机构的职权,各级气象主管机构既要敢于理直气壮地按照法律授权和法定程序行使职权,又不能利用职权之便谋取部门、单位和个人利益。执法过程中一定要做到真实、公正、科学,绝对不能弄虚作假,谋取私利。
参考文献
以“xxxx”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科学发展观,切实落实国家、省、市防震防雷减灾工作的精神要求,把学生的生命安全放在首位,大力开展防震防雷减灾科普教育活动,增强广大师生的防震防雷减灾意识和自觉性,提高地震雷击灾害防御和自救和互就能力,达到“教育一个孩子,影响一个家庭,带动整个社会”的目的。
(二)规划目标
普及防震防雷减灾基本知识,提高自救自护能力,建立健全地震雷击应急和救援保障体系,增强紧急救援力量,增强我校学生的防震减灾意识,提高综合防震能力。
(三)主要任务
1、加强校园基础信息调查提高学生对于地震雷击灾害防御能力;完善突发地震雷击事件处置机制,提高教师、学生应急处置能力,制定并实施学校地震雷击安全方案,推进避难防灾场所建设。
2、充分利用各种渠道进行宣传防震雷击减灾避险知识,对学生进行地震、地质灾害等内容的防范自救教育,从小培养学生防震避险的理念、常识和心理素质等,保证每两周举行一次及以上的演练,掌握应对地震雷击发生时采取的防护措施和方法,最大限度地降低地震雷击带来的损失,从而提高学生紧急避险、自救自护和应变以及师生自救互救技能和应对突发地震雷击的能力。
3、将防震防雷减灾教育纳入学校教育内容,提高全社会防震防雷减灾知识受教育程度;充分发挥校园网在防震减灾教育中的作用。
(四)具体计划
1、加强组织领导,明确责任分工,健全工作机制:成立以校长为组长的防震防雷减灾安全工作领导小组,形成校长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班主任齐抓共管的格局,形成一套强有力的安全管理网络。
2、建立畅通无阻的防震防雷减灾安全信息渠道。建立“教师通讯联络网”和“学生安全通讯联络网”,确保校长、各责任人、班主任、学生之间的信息畅通。
3、加强安全检查工作,学校严格执行定期的安全检查制度,时刻留心校舍安全,发现问题及时上报、补救、整改,防患于未然。
4、开展形式多样的防震防雷减灾安全教育活动
1、加强组织领导,明确责任分工,健全工作机制:成立以园长为组长的安全工作领导小组。
2、建立畅通无阻的防震减灾安全信息渠道。建立“教师通讯联络网”和“幼儿安全通讯联络网”,确保园长、教师、家长之间的信息畅通。
3、加强安全检查工作,园所严格执行定期的安全检查制度,时刻留心校舍安全,发现问题及时上报、补救、整改,防患于未然。
4.经常组织教职工学习消防知识,参加消防安全知识培训,增强消防安全意识。不定期向幼儿传授简单、基础的消防安全知识。
5.教师要以幼儿为中心,关注幼儿在各项活动中的安全,幼儿园教职工要认真学习安全防火知识,学会消防栓、灭火器的操作,学会保护孩子。
6.课间时,幼儿教师要勤巡视,细心观察,防止幼儿发生意外。各活动室的门口、通道要保持畅通,孩子在室内时,不准上锁。
7.发生火灾.地震事故时,教师、保育员要沉着冷静,按照本园应急预案要求,迅速从安全通道疏散幼儿
8.重要部位(如食堂、幼儿午睡室、活动室等)安排专门人员定期检查电器及电路设备,及时更换破旧的消防器材,防止因电路老化引起事故。
1 当前防雷工作中存在的不足
虽然当前人们对雷电危害的认识已经在不断提高, 同时也在不断落实各项防雷措施。但从当前的反馈情况看, 不少单位和个人在实际防雷工作中, 无论在思想上, 还是行动上, 还存在着一些不足之处, 严重影响了防雷工作的效果。这些不足之处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部分单位和厂家在对待防雷工作时思想松懈, 心存侥幸, 总是认为雷击发生的概率很小, 而一旦发生重大雷灾事故时, 却又极力推卸责任, 经常将其归为“天灾”。 (2) 很多单位虽然思想上对防雷工作很重视, 但由于对雷电了解不够, 在采取措施时常常出现不到位的情况。这方面最典型的就是认为安装避雷针就能完全避免雷击风险, 实际上这种认识是很片面的, 因为避雷针本身的作用是有限的, 它只能防直击雷, 也就是只能防止建筑物本身被雷击。由于雷电往往会产生电磁感应并形成高电压冲击波, 然后顺着各种导体击坏各种电子设备, 这种雷叫做“感应雷”, 是防雷工作的重要防范对象, 所以必须改变轻感应雷的防雷观念。 (3) 防雷工作重点就在于“防”, 然而, 不少单位并没在“防”字上下足功夫, 对防雷装置必要的季度、年度检测很多时候只是做做形式, 甚至直接忽略掉, 导致防雷隐患的出现, 且这些隐患往往随着时间的推移越积越多。如果建筑物所安置的避雷针 (带、网) 受损后没有及时察觉, 雷雨天就很容易诱发雷击事故。另外, 部分居民擅自在屋顶上增设天线、广告牌或者私拉铁丝、电线, 也会引发雷击。同时, 部分小区居民楼顶部所安装的太阳能热水器等装置由于没有通过必要的防雷检测, 同样极易引发雷击, 而且雷电会顺着这些装置进入家中, 导致电器被毁, 甚至会造成人员伤亡的严重后果。 (4) 目前国内大部分农村住宅都未安装必要的防雷设备, 导致雷击事故不断。农村居民一般防雷意识很淡薄, 建筑物在选址时也没有进行必要的雷击风险评估, 有时候就直接选在雷灾多发区, 而在建设过程中也极少安装相应的雷电防护装置。同时, 各种用电线路架设不规范, 且同样未采取防雷措施。这些都埋下了不小的安全隐患。另外, 农村雷击事故频发, 死伤人数占总死伤人数的90%以上, 最主要的原因就是雷雨天农民习惯选择在树下避雨, 由于通常随身携带有锄头等金属物件, 因此很容易遭受到雷击。所以, 目前迫切需要做好农村地区的防雷安全防护和宣传工作。
2 防雷工作规范化管理的措施
2.1 构建规范的防雷制度体系
规范的防雷制度体系是防雷工作规范化的必要保障。规范的防雷制度体系必须包含三个部分: (1) 雷电监测预警预报。通过科学的预警预报可以了解哪些地方会发生雷电、雷电的程度等, 为防雷工作的开展提供必要的参考。 (2) 雷击后的救援工作。雷击后的救援非常重要, 可以最大程度地减少生命财产损失。 (3) 防雷装置的定期检测。通过定期检测可以知道各建筑物的防雷能力, 及时发现潜在的安全隐患, 并及时弥补防雷工作中的漏洞。
2.2 防雷检测流程规范化
防雷检测工作是防雷工作的核心, 能够起到防患于未然的作用, 然而, 当前国内各地在防雷检测方面各有一套自己的标准, 流程各不相同, 很不规范, 且大多并不完善。为更好地对雷击危害进行防控, 必须将防雷检测流程规范化。通常而言, 科学规范的防雷检测流程至少要包括以下几个步骤: (1) 仔细查阅受检单位相关的防雷技术资料、防雷工程设计和建造图纸, 以便完整了解该单位防雷系统的分布和构造, 然后与受检单位一起协商制订检测方案; (2) 在正式检测前, 必须仔细检查相关的防雷检测仪器, 了解它们的工作状态是否正常, 确保能够正常使用; (3) 检测完后要将所有的检测数据和资料详细、完整地记入检测报告中, 并由检测人员和相关负责人共同签名确认。
2.3 不断加大防雷工作宣传力度
大部分雷击造成的伤亡和财产损失其实是可以避免的, 只要了解了足够的防雷常识, 然后采取对应的措施, 就可以有效避免雷击灾害的发生。因此, 相关主管部门应当重视加大防雷工作的宣传力度, 不断普及防雷知识。通过宣传, 使相关单位和个人深入了解和掌握必要的防雷知识和有关的法律法规, 从思想上重视防雷工作, 并懂得如何更好地处理安全、发展和稳定这三者的关系。
进行防雷宣传时, 时机和方法的选择很重要。应充分利用世界气象日、安全宣传月等重要的时间点, 开展多形式、多渠道的宣传活动。例如, 通过印发防雷安全宣传材料、在相关单位的公告栏上张贴宣传单、开办讲座或者通过各种平面和网络媒体进行宣传, 对于那些经济条件差的单位可酌情为其免费提供防雷技术服务。只有综合采取这些措施, 才能够有效提升防雷工作的效果, 也能为防雷工作营造更好的社会氛围。
2.4 提高防雷工作人员业务水平
当前防雷工作质量一直上不去的一大原因在于防雷工作人员的专业水平不高, 业务素质普遍较低, 导致很多先进、有效的防雷措施得不到很好的落实。为了有效提高工作人员的业务素质, 保障防雷工作的水平, 必须长期开展业务知识讲座和相关的知识、技能培训, 使防雷工作人员的防雷意识、理论水平和实践能力得到不断提高和更新, 更好地应对日趋复杂的防雷工作。同时, 还要组织他们加强对相关法律法规及技术规范的学习, 特别是随着当前新检测规范的出台, 更是要加紧采取措施进行落实贯彻。随着防雷检测服务的日趋规范和服务的不断精细化, 在进行防雷检测时, 工作人员要严格要求自己, 努力做到吃苦耐劳, 细致地检测每个角落;科学求实, 完整地记录每个数据;精益求精, 严格规范所有的操作流程;有理有据, 认真填写每份检测报告书并将其保存好, 以备将来查用。不管面对什么单位和防雷装置, 防雷工作人员都要耐心了解和仔细勘察, 不放过每个细节和角落, 用实际行动和高超的业务水平确保建筑物及相关设备的防雷安全。
3 结束语
防雷工作的规范化管理随着雷电灾害的频发和防雷工作管理的杂乱无章、效率低下已经受到了越来越多的重视, 也是当前及未来防雷工作主要的努力方向。当然, 防雷工作的规范化管理是一项长期的工作, 无法在短时期内完成和见效, 因此相关各方应当加大资金投入和研究力度, 以便更好地推进防雷工作的规范化管理。
摘要:当前, 我国每年因雷电灾害造成的伤亡和财产损失是惊人的, 造成这一情况的主要原因是防雷工作管理不规范, 为此, 有必要采取措施不断进行规范。结合当前的实际情况, 有效的措施包括构建规范的防雷制度体系、防雷检测流程规范化、不断加大防雷工作宣传力度以及切实提高防雷工作人员业务水平。只有坚持不懈地从这几个方面入手, 才能最终建立起切实有效的防雷工作规范化管理体系。
关键词:雷击事故,防雷工作,规范化管理,防雷宣传
参考文献
[1]李明霞.关于气象防雷工作的几点反思[J].科技创新与应用, 2013 (09) :37-39.
[2]贺建华.新时期防雷工作新思考[J].农业开发与装备, 2013 (09) :65-66.
1、油罐进行防雷接地,且接地点不少于两处。
2、当加油站的防雷、防静电接地、电气设备的工作接地、保护接地及信息系统的接地等共用接地装置时,其接地电阻不大于4Ω。
3、当加油站的防雷、防静电接地、电气设备的工作接地、保护接地及信息系统的接地等各自单独设置接地装置时,油罐的防雷接地装置的接地电阻、配线电缆金属外皮两端和保护钢管两端的接地装置的接地电阻不大于10Ω;保护接地电阻不大于4Ω;地上油品管道始、末端和分支处的接地装置的接地电阻不大于30Ω。
4、埋地油罐与露出地面的工艺管道相互做电气连接并接地。
5、当加油站内的站房和罩棚等建筑物需要防直击雷时,采用避雷带(网)保护。
6、加油站的信息系统采用铠装电缆或导线穿钢管配线。配线电缆金属外皮两端、保护钢管两端均接地。
7、加油站信息系统的配电线路首、末端与电子器件连接时,装设与电子器件耐压水平相适的过电压(电涌)保护器。
8、供电系统的电缆金属外皮或电缆金属保护管两端均接地,在供配电系统的电源端安装与设备耐压水平相适应的过电压(电涌)保护器。
9、地上或管沟敷设的油品管道的始、末端和分支处设防静电和防感应雷的联合接地装置,其接地电阻不大于30Ω。
10、加油站的汽油罐车卸车场地,设罐车卸车时用的防静电接地装置。
11、在爆炸危险区域内的油品管道上的法兰、胶管两端等连接处采用金属线跨接。当法兰的连接螺栓不少于5根时,在非腐蚀环境下,可不跨接。
12、防静电接地装置的接地电阻不大于100Ω。
为加强对防雷、防静电的安全管理,减少火灾、爆炸事故的发生,确保员工生命和国家财产的安全,特制定本规定。
本规定适用于公司防雷、防静电的安全管理。2 管理职责
2.1 设备部是防雷防静电工作归口管理部门。负责防雷防静电设施建设、维护、保养的管理;牵头负责防雷、防静电接地的检查、检测及其隐患督促整改工作。
2.2 HSE管理部负责防雷防静电的监督检查工作。2.3 分厂、车间负责防雷、防静电设施的日常管理工作。3 管理流程 3.1 防雷防静电措施 3.1.1 防雷措施
3.1.1.1 应采用技术和质量均符合国家标准的防雷设备、器件、器材,避免使用非标准防雷产品和器件。
3.1.1.2 以避雷针作为接闪器的防雷电措施,安装的避雷针和导线通体要有良好的导电性,接地网一定要保证尽量小的阻抗值。
3.1.1.3 以避雷线作为防雷电措施,避雷线的截面积应满足要求。3.1.1.4 为防止雷电感应产生火花,生产场所的高层建筑物、高压架空线路设备(炉、塔、贮罐等)、管道、构架、钢窗等金属物,均应通过接地装置与大地作可靠的连接,以便将雷云放电后在建筑上残留的电荷迅速引入大地,避免雷害。
3.1.1.5 电气设备、机修设备等带有电源的设备不论其电压大小和安装位置的高低,正常不带电的金属均须进行可靠的保护接地或接零,电缆的金属保护层应接地或接零。
3.1.1.6 新建筑使用前,应进行防雷检测,合格后方可投入使用。3.1.1.7 雷电发生时,人身安全防护措施
在室外工作的人员,应及时进入有避雷设施的场所,不要在孤立的电杆、房檐、烟囱下躲避;不要靠近室内的金属设备如暖气片、水管、天线、铁丝网、金属门窗、建筑物外墙;减少使用电话和手提电话;远离电线等带电设备或其它类似金属装置。
在雷暴天气巡检中,穿防护鞋,这样可以起到绝缘的作用。 雷暴天气时,人体离开可能传来雷电侵入波的线路和设备1.5米以上。
雷暴天气时,严禁在气化装置100米及以上处停留,禁止站立于楼顶上或其它接近导电性高的物体(厂房的避雷针或高大的塔器设备)。
切勿处理开口容器盛载的易燃物品。
在雷雨中,若感到头、颈、身体有麻木的感觉,这是即将遭受雷击的先兆,应立即躺下。
如遇到被雷电击昏者,应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和外部心脏挤压按摩,并及时送往医院抢救。3.1.2 防静电措施
3.1.2.1 对易燃介质,尽可能采用不可燃介质代替易燃液体和有机溶剂。3.1.2.2 为消除人体静电,在储罐、火车汽车装卸站台的扶梯进口处,应设置接地金属棒,或在已接地的金属栏杆上留出1米长的裸露金属面。3.1.2.3 设备部在选用生产设备与配件时,应采用导电性好的材料,并对管道、储罐、过滤器、离心机、机械真空泵等能产生静电的设备设置良好的接地装置,以保证所产生的静电能迅速导入地下。
3.1.2.4 应正确使用各种防静电防护用品(如防静电鞋、防静电工作服、防静电手套等),在生产区域内不得穿戴合成纤维及丝绸衣物。3.1.2.5 新安装设施,经接地检测合格,方可投入使用。3.2 日常管理 3.2.1 检测管理
3.2.1.1 每年,设备部组织对防雷接地、防静电接地、工作接地、保护接地进行测试试验,测试试验单位应具备检测资质,并将测试结果反馈到HSE管理部及相应的分厂、车间。3.2.1.2 检测、试验不合格的,由设备部组织进行维修、整改。3.2.2 日常检查内容
3.2.2.1 接地体和接地线检查。3.2.2.2 防静电接地检查。3.2.2.3 防雷接地检查。
3.2.2.4 电气设备的保护接地与保护接零检查。3.2.2.5 电气设备的工作接地检查。
3.2.2.6 携带式和移动式电力设备的接地检查等。
3.3 施工中所拆除或损坏的接地装置,施工单位应及时恢复,恢复后的接地装置必须符合相关管理的规定要求。4 相关文件
4.1 GB50057-94《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2000版)4.2 SH3097-2000《石油化工静电接地设计规范》 5 记录
防雷防静电测试结果单(外来)6 术语和定义
6.1 雷电冲击全波:一种非周期瞬态电压波。6.2 放电:液体或气体介质中的介质击穿现象。6.3 接地:利用直接埋入地中或水中的自然接地体。6.4 固体静电
固体材料通过接触起电而带电,此类固体材料绝缘性能较好,主要危害是化工工业生产环境中存在有可燃气体的场合,静电放电可成为引燃、引爆的点火源。6.5 液体静电
液体静电产生的原因是液体在运动状态下产生电荷,主要方式有: 单相液体在管道中流动;
液体和液体混合物或液体和固体混合物在管道中的流动; 液体穿过滤网和过滤器的流动; 固体或液体向液体内的注入; 液注的飞溅; 喷嘴的液滴喷射;
搅拌和混合,液体物质电导率越少,产生的电量越大,就越危险。6.6 粉体静电
粉体与不同的表面相接触,例如在搅拌、研磨、筛滤、倒入过程中,以及空气输送过程中,都可能起电,粉粒较小的粉体能携带较大的电荷量。6.7 气体静电
纯净气体或空气混合物的运动,产生静电的量较小,但气体中夹带液体或固体颗粒能产生和携带较多的静电电荷。6.8 人体静电
合成纤维衣服摩擦,衣服与人体摩擦,将可能发生放电。7 附则
本规定主要起草单位:大唐内蒙古多伦煤化工有限责任公司HSE管理部。
本规定起草人:王彦海 本规定审核人:李 锋 本规定批准人:张瑞兵
本规定编号:Q/GL-HSE-032-2011。
【防雷质量管理制度】推荐阅读:
学校防雷安全工作管理制度01-05
消防、防雷、防震安全制度10-21
《防雷减灾管理办法》07-18
防雷防静电设施安全管理规定07-20
广东省防雷产品登记备案管理办法09-07
防雷检测仪器规范化管理研究论文11-08
防雷建筑标准06-24
建筑防雷验收规范06-30
防雷行政执法07-06
防雷整改验收报告07-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