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格制作公开课(推荐9篇)
《制作通讯录》是浙江摄影出版社四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9课的内容。表格是一种可视
化交流模式,能将复杂的信息清晰、准确、高效的呈现出来,是信息重要的整理和传递手段。这一课学生将首次系统的认识表格及相关知识,学会根据信息内容设计简单的表格并且使用Word文本编辑软件制作简单表格。掌握本课知识,不仅可以让学生对Word文本编辑软件有更加深刻的认识,也为今后表格的学习打下基础。
本课的教学目标为:
1、知识与技能
1)、了解表格的作用。
2)、认识表格的组成。
3)、学会根据信息内容设计简单表格。
4)、学会操作Word文本编辑软件制作简单表格。
(包括在插入表格,表格中输入文本,设置表格中文字格式)
5)、学会表格中简单的操作指令。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自主学习、探索操作、讲解演示的过程,掌握使用Word文本编辑软件制作简单表格的操作方法。
2)、通过发现问题、纠正问题的过程,认识制作简单表格的原则。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自主探究学习,培养学生的学习意识,提高学习能力。
2)、通过主题任务的完成,感受使用计算机解决问题的思想。
教学重点:
1、表格的编辑(插入表格和文字录入)
2、 解决表格中的简单操作指令。
教学难点:解决表格中的简单操作指令。
二、 说教法:
为了帮助学生掌握重点,突破难点,同时紧扣培养学生信息素养这一宗旨,我重点采用了以下教学方法:
1、任务驱动法
信息技术作为一门相对抽象、应用性较强的学科,单纯的知识学习是乏味和难以记忆的。所以我将“表格插入操作”等重点知识隐含到了相应任务中,让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学习知识,提高学习效果。
2、自学指导法
学生自主探索学习,是培养学生获取信息,学会学习、减轻学习疲劳的重要手段。所以相关任务引导下,让学生自主探索学习相关知识,充分参与到学习中。同时根据学生自学情况,我相应进行点评指导,让学生充当小老师讲解示范,在相互促进中突破重点知识。
3.问题导学法
设计简单表格这部分内容相对的抽象,不仅是本课的重点也是本课的难点,如果只是单一讲授,学生往往难以产生共鸣,不利于学习。所以使用问题导学法,让学生观察自己制作的表格所存在的问题,通过问题的分析和改进反推总结出设计表格的原则,完成表格设计这一重难点知识的`学习。
三、 说学法:
为了配合以上教学方法的开展,考虑四年级学生普遍存在遇到难题不肯思考,容易放弃,学习持久性差的毛病。教学中我引导学生使用以下学法进行学习:
1、 自主探究法
将学习交还给学生,让学生为了解决问题而去学习,淡化枯燥的学习,增强学生的学习动力。
2、 角色扮演法
学生充当小老师、决策者等角色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分享学习成果,提升学生在课堂中的地位,感受学与教的乐趣。
3、示范促进法
学生的能力参差不齐,能力强的学习快,容易自高;能力弱的易遇到阻碍,常灰心放弃。面对这样的问题,使用示范促进法,让学的快的学生讲解演示,释放内心的成就感,学的慢的学生观看演示,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感受成功带来的喜悦。
四、 说教学过程:
1、 流程对比引入 → 认识表格→插入表格→美化表格(解决表格中的简单操作指令)→ 评价→ 总结
2、 导入(2分钟)
对比教师自我介绍,一种是文字形式,一种是表格形式。让学生阐述喜欢哪一种?为什么?得出表格呈现的信息更加清晰更有条理,引出课题《设计制作表格》
3、 学习新课
1) 认识表格的组成
以学生阅读学习材料并向同学介绍表格组成的自主学习方式认识表格的组成(行线、列线、行、列、单元格),同时教师通过课件展示辅助学生认识,请学生数出行、列数,最后老师表格形式的照片,说出想看老师几行几列的爱好才能进行正确的翻转表格,检验巩固学习成果。
2) 插入表格
任务一:尝试在Word中插入课前设计好的自我介绍表。请注意你的表格是几列几行。
请其中一位学生上台演示在Word中制作表格操作过程。提醒可参考学习任务卡。并注意插入时是几列几行,列在前行在后。教师板书总结插入表格的具体操作方法:“插入”→“表格”→列数行数。
(由于本课表格制作相关操作内容并不难,所以通过学生自学探索完成任务,总结归纳知识,完成教学重点制作表格中插入表格的学习)
3)输入文字(9分钟)
请完成表格插入的同学在表格中输入相应的文字信息来完成任务二。没有插入表格的同学先插入表格再输入文字内容。
任务二: 在表格中输入相应的文字信息。可参考学习卡第三节内容。
这里的时间空余会比较多,所以,教师在学生输好文字内容后,提醒学生尝试调整表格布局来美化表格。
(个别学生往往会很茫然,在插入表格后就想着调整表格,所以教师必须提醒学生先输入文字完成任务二,不要急着去调整表格布局,因为我们要根据文字内容和表格大小调整表格布局。但是不要忘了在5分钟后提醒学生调整表格布局来美化表格。这是一个承上启下的环节。)
4) 尝试美化表格,解决表格中简单的操作指令
表扬打字速度快的孩子,特别要奖励完成任务二后很专注用心的在研究调整表格布局的孩子。
用老师或者孩子制作的一个不合理的表格来引入调整表格布局。看看存在那些问题?如何解决?
任务三:合理调整表格布局,并美化表格。
温馨提示:1、可以从字体字号、行高列宽、底纹的设置来调整美化表格,不要忘记插入标题
2、也可参考学习卡第四节内容,或者桌面文件接收柜里的制作表格视频。
(因为在上一阶段给了学生充分的时间在完成任务二后自主探究如何调整表格布局,所以在第4阶段教师可以直接提问学生发现了什么以及如何解决。当然,这一阶段的任务是一个难点,教师除了给学生提供学习卡辅助学习之外,还提供了微视频。通过自主学习和讲授完成任务的方式,培养学生自学能力,减少因为教师单一讲解带来的学习疲倦,同时通过任务分段,做到及时总结学习成果和纠正存在问题,兼顾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从而牢固掌握制作表格这一重难点知识。)
5、展示作品,师生共评。(10)
观察、欣赏、评价作品是巩固学习的重要一环。所以在最后一个环节我要展示学生作品,引导学生从作品的完整度、创意、色彩三方面相互评价,让学生学会赞美、欣赏和发现问题。
评价也是以表格的形式,让学生对表格有更深入的了解,而且能真正做到学生自评、互评、教师评价三方面的评价。
6、回顾总结(3分钟)
1.1 教材内容
本次说课内容“Word表格制作”选自《信息技术基础》[1]第四章第九节“表格制作”中的内容。
1.2 教材分析
表格制作是在Word排版中继文章排版后的第二部分内容, 在技能鉴定考核中占有较大比重, 且具有一定的实际应用价值。本节课内容在学生掌握Word排版的基础上进行, 为后面更高层次的排版奠定基础, 并对卫校学生以后的电子办公和职称考试等有较高的实用价值。教师计划将第九节内容分3个学时完成, 本次说课内容是要在第一学时完成的。本学时主要讲授两部分内容: (1) 插入表格的两种方法; (2) 编辑、修改表格和单元格, 单元格区域选定, 表格移动和缩放, 表格插入, 改变表格行高和列宽。其中绘制表格、合并和拆分单元格、对齐方式和表格边框、底纹的设置调整到第二学时。
增加两个知识点: (1) 表格的元素; (2) 表格数据的输入。
1.3 教学目标
根据上述教材与内容分析, 考虑到学生已有的认知结构和心理特征, 制定如下教学目标。
(1) 知识目标: (1) 通过实例认识表格中的元素。 (2) 学会用工具栏中的“插入表格”按钮和“表格”菜单中的“插入表格”对话框建立表格。 (3) 学会对表格进行简单的编辑 (行、列的插入、删除) 和格式化的操作。
(2) 能力目标: (1) 具备在文档中建立表格的能力。 (2) 能对表格进行格式化操作。
(3) 情感目标: (1) 通过学生对表格的修饰, 激发学生对美的追求, 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2) 通过成果展示培养学生的自信心。 (3) 体会自己动手操作的乐趣和由此获得的成就感。 (4) 在合作学习中体验与人合作、表达交流、尊重他人劳动成果的新理念, 增强与他人合作的意识。
1.4 教学重点
利用“表格”菜单插入表格。将其确定为重点的依据为只有掌握制作表格的方法, 才能在Word中很方便地生成各种表格, 完成更复杂的排版。采用任务驱动法和小组讨论教学法来讲解并突出重点。
1.5 教学难点
掌握表格的调整及增删行列的方法。因为表格在调整操作时容易错位, 通过教师演示、请个别学生上台操作、学生动手操作并总结3个层次来化解难点。
1.6 教学环境
多媒体教室。
2 说教法
针对本节课的内容、教学目标、重点和难点, 主要采取以下3种教学方法。
2.1 任务驱动法
通过展示表格提出任务。在实际制作过程中, 了解插入表格的方法, 熟悉制作表格的过程。通过任务驱动教学法的使用, 逐渐培养学生自学能力, 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培养学生创新意识, 提高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2 讲授法
由教师讲解表格的基本组成, 插入表格的一般方法和对表格的简单编辑。讲授法的优点在于能用学生易懂的形式有效概括教学内容, 可用不同词语陈述相同内容, 从而有助于学生理解;在讲授中师生进行交流, 相互作用, 相互强化。
2.3 演示法
配合讲授法演示表格制作的过程和对表格的编辑操作, 使学生通过观察获得感性认识, 以便更正确、更深刻、更牢固地掌握操作方法。另外, 通过演示, 可增强学生学习兴趣, 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
3 说学法
3.1 学情分析
授课对象是我校一年级护理班学生。
(1) 由于在多媒体教室上课, 学生一人一机, 兴趣较浓, 教师讲解后, 学生练习的积极性很高, 课堂练习效果很好, 接受能力也较强。
(2) 在学习本课前, 学生已较系统地学习了Word文字录入、编辑、格式化、简单排版等基本知识, 能较快地输入汉字, 对工具栏、菜单的使用有一定基础, 为本节课的学习做了知识和技能上的铺垫。
(3) 本班共有学生57人, 在中学开设过信息技术课的有53人, 占93%;学习过表格制作方法的有17人, 占30%;能做出表格的有8人, 占14%;知道Word表格制作基本概念的有47人, 占82%。由此可以看出: (1) 该班虽开设过相关课程, 但关于表格制作的授课较少; (2) 学生具有一定的基础, 但水平不高。
(4) 学生运用知识能力较差, 不能学以致用, 且学习方法欠妥。
3.2 学法
(1) 小组讨论法:以基础较好的8名学生为主, 全班分成若干小组, 在完成课堂任务时互相讨论, 互相帮助, 共同学习, 以达到相互交流, 增强与他人合作意识的目的。
(2) 体验探索法:在完成课堂基本任务的前提下, 能运用已学知识对表格进行美化, 体验由此带来的美感。
(3) 练习法:本堂课的主要教学任务是培养学生运用已学知识制作表格的技能。学生一旦对技能学习有了初步的理解后, 就要转入练习阶段。
4 说教学过程
根据大纲要求, 结合本节课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 教学时间安排1学时, 具体教学过程如下。
4.1 组织教学 (1 min)
师生问好—检查人数—开始上课。
4.2 复习提问 (3 min)
提问、评价。
(1) 键盘上有个Tab键, 它的名字是什么, 有什么作用?
(2) 对文档中的字符进行格式化时应如何操作?
设计思路:巩固旧知识, 同时新授课内容涉及以上两个知识点, 为本节课内容做准备。
4.3 导入新课 (讨论, 2 min)
展示制作精美的表格两幅:课程表、学生基本情况表, 讲述表格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教师由此引出本节课的内容, 给出本节课任务。
设计思想:
(1) 通过欣赏精美的表格, 培养学生对美的欣赏能力。
(2) 营造氛围, 用“任务”来调动学生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引起学生注意, 激发学生求知欲和制作表格的欲望。
4.4 新课教学 (30 min)
(1) 教师直接讲解表格元素 (行、列、单元格, 约2 min) , 并引导学生分析表格, 得出表格的组成元素;学生判断给出表格有几行几列 (巩固基本概念) 。
设计思想:因为这几个概念较简单, 直接结合一张表格讲解即可。
(2) 教师讲解并演示创建表格 (插入) 的操作步骤。方法1:使用工具栏中的“插入表格”按钮创建表格;方法2:使用对话框创建表格。主要使用的教学法有任务驱动法、演示法、小组讨论法 (约12 min) 。学生:自己制作、分组交流, 完成课程一开始给出的任务。教师巡视了解学生情况, 解疑、辅导, 对学生发现的典型问题及时做出反馈, 或播放相关的视频。
设计思想: (1) 先完成较规则表格的制作, 然后再制作较复杂的表格, 符合由易到难的教学规律。 (2) 本环节是利用任务驱动法的主要教学过程, 亦为本节课重点内容之一。 (3) 播放视频, 对辅导过程中发现的典型问题再进行讲解, 突出重点。 (4) 体会自己动手操作的乐趣和由此获得的成就感。 (5) 通过分组交流与合作学习方式, 增强与他人合作的意识。
(3) 教师提问:在空表中应输入什么内容?学生回答 (定位—转换输入法—输入内容) 并输入表中的数据 (约1min) 。
设计思想:文字输入是以前要求掌握的内容, 大部分学生都能完成, 只需对个别提醒。
(4) 授课的主要内容是编辑和修改表格内容, 其中包括: (1) 选定; (2) 表格的移动和缩放; (3) 表格的插入; (4) 改变行高和列宽。主要使用到的教学法有任务驱动法和总结反思法, 约需要15 min。教师讲解并演示操作步骤, 请学生上台操作, 对其做出肯定评价, 指出不足, 提出修改意见, 并布置新任务。同样可以根据情况播放相关操作视频。学生对表格进行调整, 教师巡视了解学生情况, 解疑、辅导。最后学生作总结, 教师对不足之处进行补充。
设计思想: (1) 通过教师演示操作步骤, 请学生上台操作, 学生操作总结3个层次化解难点。 (2) 本环节亦是利用任务驱动法的主要教学过程, 为本节课难点内容之一。 (3) 体会自己动手操作的乐趣和由此获得的成就感。
4.5 应用拓展 (6 min)
(1) 对课程表进行格式化操作, 样式不定。小组内、小组间展示, 比较哪个小组做得最好。采用体验探索法 (约4 min) , 教师不指定具体格式, 让学生自由发挥, 互相评价。
设计思想: (1) 本环节为掌握情况较好、操作较快的学生设计。 (2) 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和综合运用所学知识独立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通过自己美化表格来巩固前面所学知识, 同时激发学生对美的追求。
(2) 作品展示, 教师进行总结 (约2 min) 。小组间、小组内成员互相评价, 互相学习, 找出不足, 共同进步。
设计思想: (1) 展示各自作品, 进行课堂评价。 (2) 通过成果展示培养学生的自信心。 (3) 体会自己动手操作的乐趣和由此获得的成就感。
4.6 课堂练习
完成教师针对每个知识点布置的任务。
4.7 新课小结 (2 min)
通过板书, 师生共同总结所学知识。了解如何创建表格, 通过使用工具栏上的按钮和“插入表格”对话框来完成。另外, 我们还学习了表格的移动、缩放, 行、列、单元格的选定、删除、插入, 以及如何调整行高和列宽。
4.8 课后作业 (1 min)
(1) 理论作业: (1) 写出插入表格的几种方法。 (2) 增加、删除表格中的行列数时应如何操作?
(2) 上机练习:制作本班课程表并保存至本人文件夹中。
4.9 教学后记
从得、失、改3方面进行反思。
设计思路: (1) 对教学效果进行预设。 (2) 从得、失、改进措施3方面进行反思, 目的在于解决教学实践中出现的问题, 总结经验, 努力提高自身业务能力, 改进课堂教学效果。
5 板书设计
因为教学环境为多媒体教室, 板书较为简单, 只列出教学内容框架, 方便学生梳理新知识, 便于教师进行新课小结。
关键词:Word,表格制作,说课设计
参考文献
关键词 视频公开课 拍摄技巧 后期制作 非线性编辑
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A
1 公开课的背景与意义
随着时代发展与科学进步,教学视频经历了不同形式的演变。近年以来,国际上也涌起一股开放教育资源的运动,包括哈佛大学、耶鲁大学和斯坦福大学等在内的国际一流名校纷纷推出如公正、幸福课等名师主讲的精品课程,引起如潮好评。优质资源不仅仅由在校学生独享,它将担负起社会的责任,突出“知识共享理念”,使更多的学习者受益。
因此,作为学校技术部门,必须同步跟进,为我校视频公开课提供有力的技术保障。本文将通过对本校视频公开课的实际拍摄与制作,与各位分享一些经验与教训。
2 公开课拍
(1)场地准备。在实际拍摄视频公开课时,光线问题需要引起注意。课程录制必须考虑到色温统一,只留室内日光灯作为照明光源。为保证足够照度,所有的室内灯光必须开启。
同时要求录制现场光线充足、环境安静整洁,避免在镜头中出现广告嫌疑或与课程无关的内容。
(2)人员协调。首先是与教师的协调。可先和上课老师聊聊录制流程。一方面帮助老师放松,克服面对镜头的紧张与焦虑。同时也了解老师的上课安排,提前做好准备。
其次便是与上课同学的协调。提醒同学们注意以下事项:关闭手机、课桌上不放与课程无关的东西,不在课内时间喝水、精神面貌饱满等。
(3)器材准备。根据课程内容及中心设备情况,拍摄时使用松下P2高清摄像机。三机位作为主场景,全景,与学生场景同时拍摄。主场景作为最重要的景别,记录课程大部分的授课过程。全景作为交待镜头,同时作为对主场景的备用镜头。学生场景捕捉同学上课状态,同时作为反打镜头。
(4)其他注意事项。视频与音频合成也是需要关注的一个重要问题。在多机位拍摄时,镜头需要切换才能最终输入到一路视频信号中。这里可以简单分为两种切换方式。一种为ENG的多机位后期切换,另一种为ESP的多机位现场切换。受场地限制等因素,普通教室中安排ESP的难度较大。
而在拍摄的过程中,工作人员需对PPT的切换、教师严重口误、不宜在视频中公开传播内容等突发情况进行记录,以便后期编辑能迅速处理。
3 公开课编辑
3.1 软硬件环境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非线性编辑对于硬件设备的门槛不再高不可攀。以英特尔I7酷睿二代处理器搭配8G内存已经能够作为编辑精品视频公开课的硬件平台。软件方面,考虑到公开课并不只有视频编辑,因此我们最终使用Adobe Creative Suite 5 Master(目前最新已到CS6版本)。这套应用软件能够解决非线性编辑(Premiere)、视频特效制作(After Effects)、图像编辑(Photoshop)等多方面的问题。
3.2 唱词
字幕文件与视频文件相互独立,字幕以.srt格式保存,我们使用一款名为SrtEdit的srt字幕编辑软件。srtEdit通过时间点来控制字幕时间位置,在导入视频文件后便可拍唱词。
3.3 文字处理
对于高标准的公开课视频来说,教师自己提供的PPT等课件有些篇幅过长,有些图片模糊,而且演示文稿中的动画不能简单用于视频中。
一般在Photoshop中对各元素的静态位置确定以后,再导入After Effects等动画特效软件进行动态制作。在技术方面,首先对课件PPT进行总体风格设计,贴切教师上课主题,然后对课件上的文字重新安排,在教师口头讲到的部分同步进行突出,并加入活跃静态文字的视频元素,此外对于教师讲到的重要部分但他自己的课件中没有相关内容的部分进行补充,突出课程知识性与整体感。
3.4 课程包装
作为开门见山的第一印象,课程片头不但需要逻辑上的内容呈现,还要在短短十秒内把学校信息,课程信息,教师信息展现出来,同时不失艺术性。
我们在制作时以四个镜头来构成最基本的部分。四个镜头分别为课程内容、教师上课镜头、学校信息和课程信息。其中既有视觉元素又有文字信息,用一气呵成的配乐及用after effects搭建的虚拟舞台作为贯穿,使得片头在视觉效果与信息传递上达到很好的平衡。
3.5 时间线编辑
后期编辑的主要部分就在这里。这部分在技术上没有太大难度。但不同的工作流程会对后期编辑时间造成巨大的差别。
首先,将拍摄记录卡中视频文件拷贝到电脑上,在本地硬盘与Premiere项目面板中建立同样目录,以便统一管理,提高工作效率。新建一个Premiere的项目文件,注意帧率、分辨率、像素宽高比、场设置等参数与摄像机参数保持一致。时间线上同步三轨视频,统一色温。
在PR CS5中,有一项多机位编辑的功能。它能同时查看四个视频源,随视频播放,不断从四个同步源中做出选择,进行视频源之间的镜头切换。
将三轨视频位置确定的同时,为之后需要添加的文字动画打上出入点,因为在AfterEffects中,这些时间点也完全可见。有了动态链接,就不需要对于第一步中的Premiere时间线过于斟酌,我们完全可以即时修改,并在After Effects的合成中立刻体现。
3.6 渲染与输出
无论是在Premiere或After Effects中,都能对格式进行更改以符合国家精品视频公开课技术标准的输出参数。选择H.264作为视频编码,AAC作为音频编码,根据实际情况设置码流。在After Effects中裁剪视频尺寸以符合1024*576分辨率的标准,经过耐心等待后,公开课便制作完成。
4 遇到的问题和未来的发展
国家精品视频公开课是目前高校教学资源的重点发展方向。和过去相比,它将面向更多的学生,面向社会大众。因此,从课程安排到上课教师再到编辑制作,都需要应对与改进。我们在此与大家分享笔者的经验与不足。
首先从前期拍摄来说,我们使用的摄像机与拍摄场景不能算最好。由于在普通教室中进行拍摄,光照条件便成为比较明显的缺陷。在使用H.264压缩后情况有明显好转,但我们终究需要在前期就把此问题解决,提高室内光源质量或许是最直接也是最有效的解決方法。
可以发现,在此次视频编辑输出时,我们选择After Effects作为最终输出软件。当在AfterEffects中做完文字动画导入Premiere输出时,就会出现明显的质量损失。由于文件编辑的复杂性,常常需要嵌套时间线,而这些都会影响到最终的输出效果。经过进一步的研究,我们发现使用Premiere第三方的视频输出增效插件可以对此不足有较大改观。
由于起初人手不足,许多工作由单人负责完成,这样严重影响工作进度。明确分工职责势在必行。经过摸索与实践,可以将工作人员分为拍摄、唱词、文稿整理与协调、非编、特效等五类。
5 结束语
国家精品视频公开课创建新高校的素质教育模式,服务对象向社会公众衍生,为社会提供了精神食粮,有效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
作为技术人员,一方面加强自身业务水平毋庸置疑,另一方面培养一定的文化修养,与课程内容相融合,这样才能编出知识性艺术性兼具的优质视频公开课,而不只作为技术支持,游离在课程之外。
参考文献
[1] 潘彩霞,徐有平.国外名校网络公开课的教学应用探索[J].软件导刊,2011(7).
【设计思路】
冬天到了,漫天飞舞的雪花,银装素裹的白色世界,亮晶晶的冰雪给孩子们带来无数的新奇和惊喜。堆雪人、打雪仗是孩子们非常熟悉且喜爱的活动,给孩子们的生活增添了许多的欢乐。恰逢新年快到了,我们在开展布置新年的环境,要有新年的气愤,所以我选择了这次活动制作雪人新年贺卡,可以把我们制作好的贺卡用来布置班级的环境,让我们慢慢地迎接新年的到来,也可以将新年贺卡送给自己喜欢的好朋友或家人,感受节日的热闹气氛以及好朋友之间相互关爱的情感。
活动分为三个环节,第一环节情境导入,通过青蛙和小熊的故事,使幼儿初步了解贺卡的意义;第二环节师生共同参与讨论与尝试,在故事情景中了解雪人的表现步骤;第三环节幼儿通过实际操作制作贺卡在大小圆形连接成雪人的基本造型上添加材料加以表现。
【活动目标】
1、按自己的想象在大小圆形连接成雪人的基本造型上添加各种材料加以表现。
2、初步了解制作贺年卡的意义,体验朋友间友好交往的快乐。
3、培养幼儿良好的作画习惯。
4、尝试将观察对象基本部分归纳为图形的方法,大胆表现它们各不相同的特征。
【活动准备】
贺卡图片若干、炫彩棒、彩纸、绒球等装饰物
【活动过程】
一、情境导入——初步了解贺卡的意义
1、青蛙和小熊是一对好朋友,冬天来到的时候,他们钻进地洞去冬眠了。快过年了,青蛙非常想念小熊,(它能怎样对小熊表示祝贺),最后决定为小熊寄上一张贺年卡表示祝福与慰问。
2、于是它来到了礼品商店,想看看贺卡是怎么做的。
观察有雪人的贺卡,谈论:这几张贺年卡有什么一样的地方?都有雪人,但有哪些不同?
二、参与讨论与尝试——在故事情景中了解雪人贺卡的表现步骤
1、可是,青蛙除了会画圆,什么也不会,于是他真心诚意地画了一个圆,把颜色涂得满满的,表示自己,又在这个圆球的下面真心诚意地画了一个大圆,把颜色涂得满满的,表示小熊,这两个圆相亲相爱地连在一起,变成了一个大雪人。
2、青蛙再也不会画了,就把这张贺卡寄了出去。
3、邮递员小松鼠见了,自言自语地说:“啊,青蛙虽然只会画圆,可也是对朋友的真心诚意呀。让我也来表示一下。”它给雪人添上自己最爱吃的两颗松果做眼睛。兔子小姐也见了很感动,又给贺卡上添上了藏在树洞里的一根胡萝卜做鼻子,小鹿见了又送上一片最新鲜的叶子做嘴巴。小鸟看见了衔来了自己最喜欢的树枝,插在雪人身上做手。(以上部分可由师生共同操作完成)
4、贺卡在送往小熊家的路上,许多小朋友们又不停地送上自己心爱的礼物:围巾、帽子、糖果、灯笼等(欣赏教师制作的贺卡,观察画面的内容和材料),最后,终于到了小熊的手中。第二年春天,青蛙和小熊又在河边相遇,小熊拿出贺卡对青蛙表示感谢,青蛙说:“我只是画了两个圆,怎么现在变得这么美丽呢!”他俩忽然明白了,一起对着树林大声地说:“谢谢你们啦,真心诚意的朋友们。”
从此,每年新年来到的时候,人们都会学青蛙那样为朋友寄上一张有雪人的贺年卡,表示自己真心诚意的祝贺。
三、制作贺卡——在大小圆形连接成雪人的基本造型上添加材料加以表现
1、像青蛙那样认认真真的画两个圆,涂上厚厚的白色。
2、按自己的经验想象雪人的形象。
3、选用各种材料和方式加以表现。
4、真心诚意地进行制作,表示自己对朋友的真诚。
四、交流——欣赏同伴间的雪人贺年卡
1、了解各自准备把贺卡送给谁。
2、贺年卡带回家送给自己的朋友和亲人。
教学反思:
孩子们学习积极性高。但在开始作画时,相当一部分孩子不敢下笔,在老师的鼓励和引领后才纷纷动笔画。分析原因,平时锻炼机会不足,缺乏自信心所致,大家认为,活动时间太长,在这次活动中,教师的活动程序清晰有序,过程生动、有趣,方法得当。富于启发性、探究性,更重要的是教师的教态、语言、语气始终充满感染力,深深吸引着孩子们情绪愉快地积极、主动参与到活动中,因此,整个活动过程气氛活跃,效果理想。
在这次培训活动中,我听了一节七年级下册《在WORD中制作表格》的视频课,在教学法过程中,教师始终坚持以人为本,注重学生全面发展,力争让学生学会学习。
一、巧妙导入学习内容
教师通过请学生帮忙找一找报纸上第一栏有什么,干什么用的,让同学们小组合作讨论。教师从学生的实际生活入手,让学生找出表格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开始,让学生能够了解学会了插入表格可以有很多用途,这样学习起来就动力十足。而且教师采取请学生帮忙的口吻,这样学生会想:老师都请我帮忙了我一定要好好表现一下,同时体验帮助他人的乐趣,也会认真学习本课的内容。
二、采用“任务驱动”教学模式
“任务驱动”法是一种使学生变被动学习为主动愉快学习,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的一种很好的教学方法。从开始教师让学生找报纸上的第一栏有什么,干什么用的,给了学生第一个任务,让学生进行探究。接下来教师让学生自己边看书边学习在电脑上实践,再演示总结出制作表格的步骤。在教学中,学生自学体现学生的学习个性,避免个性的压抑;通过学生的自学,自己解决问题,合作解决问题来达到我们相应的教育活动目的。同时解放教师,让教师在课堂上有更大的教育活动时间和空间,更好地了解学生学习动态。
三、悉心指导,大力组织操作
对于表格的制作,学生有着强烈的动手创作欲望,在教师讲解了制作的具体步骤后,就让学生动手操作练习,自己置身学生当中,巡视,发现问题,及时指导,在操作练习中,组织学生互相交流。教师适时点拨明确制作表格的步骤,让学生掌握知识且清楚明了。
四、让学生采用多种方法
在制作表格时,教师以一种方法为主的基础上,鼓励学生采用不同的方法制作表格。如可以用绘图工具中的画表格,也可以利用表格工具栏绘制表格,还可以插入表格。
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教师教态自然,亲切,课堂设计比较合理、得当,能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这节课是一堂成功的课,以下是我对这节课提出的建议:
1、教师在课堂中较为随意。主要体现在教学过程中有时在巡视时老师想起什么没讲就补充讲,发现问题也顺着讲出来。这过程中,老师讲时学生忙于操作根本没有听进去。在上课时老师可以把一些重点或流程记在书上,或者在多数学生操作的差不多时让学生停下来,教师运用 多媒体演示学生中有的问题,让其他学生找出问题所在,并提出改进的方法进行演示操作进行集中讲解。
2、教师的作品评价时用了过多的“嗯,好”、“很好”。教师在对学生进行评价时,尽量不要使用好或很好这类词,因为你用好作评价时学生会认为你已说好了,会打击学生的积极性。教师应对学生作品请其他学生作出评价,然后再作评价,或对学生作品作出具体某一方面给予评价。
一、公开课的发展
伴随着网络技术的不断发展和教育资源共享的理念,在现代教育技术的支持下,公开课的出现和发展成为了现代高等教育的必然趋势, 并推动着高等教育不断进步。2001年美国麻省理工学院首先启动“开放式课件”项目,他们把教师授课的视频资料公布于网上,免费提供给各类学习者学习,随后耶鲁、哈佛、剑桥、斯坦福等世界名校也相继公开了最受欢迎的、优质的课程视频资料。这些课程主要以互联网为基础,将课堂教学过程以视频的形式进行传递,实现了教育资源的共享与互动, 这正是高等教育与现代教育技术完美结合的体现。
经过近些年的尝试和改革, 我国的大学视频公开课也走上了自己的发展轨道, 在全国重点高校内选择社会影响力大、受众面广的课程作为中国大学视频公开课, 想要参与学习的人员可以自主学习的方式, 各类学习者不再局限于传统课堂和专业的限制,可以自主地学习各个优秀的课程,随时参与到任何一个课堂中, 学生可以在专业领域以外扩展知识面,普通学习者则可以不断地提升自身文化素养,加强职业竞争力,实现再培训。
二、公开课的现状
根据《教育部关于国家精品开放课程建设的实施意见》, 为了更加有力地推动高等教育的共享发展,教育部精品视频公开课项目计划在2015年末共建设完成1000门以上的视频公开课,基本完成“十二五”期间精品视频公开课建设计划。那么在这样高密度课程建设的时期就出现了新的课题, 视频公开课的视频资料质量必须达到更高的要求, 才能从真正意义上提升文化知识传播的力量和效果。
目前大多数高校将多媒体教室和学术报告厅作为主要拍摄场地,那么就存在着以下问题,主要表现在这些场地是否经过了高质量的设计与布局, 包括光线是否经过了合理的设计, 在设计不充分的情况下就会出现画面曝光过度, 色彩失真等影响画面质感的问题;隔音收音效果是否令人满意,由于是同期声录制, 但是教室的顶面、墙壁均未经过有效的处理,会出现环境噪音大,音频、电平不稳定等问题。制作拍摄视频公开课的工作人员是否经过了专业的培训,拍摄手法及各种推、拉、摇、移的掌握是否稳定,景结合有无构图美感设计, 不合理的拍摄技巧将影响观看者的视觉感官; 编辑人员对教学流程和讲授内容不能很好地把握, 从而出现镜头切换与课堂讲授脱轨,不能很好地配合老师进行合理的镜头互动,以更好地体现课堂的主旨。后期制作的精细程度,主要表现在对景别的切换是否恰当, 对画面的过渡处理是否美观,对教师个别口误剪切是否准确,对“嗯、啊”等影响整体效果的语气助词是否删减到位等。以上这些问题都是目前视频公开课制作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分别从不同的角度影响着视频公开课的网络教学效果, 使得原本精彩纷呈的课堂因为录制技术而受到限制, 减缓了我国视频公开课与国际水平接轨的步伐。那么作为现代教育技术工作者,就应该找出问题所在, 从根本上提高公开课的摄录制水平,把最精彩的课程完美地呈现在广大学习者面前。
三、公开课的制作环节
1.充分做好前期准备
视频公开课的制作主要分为前期准备阶段、录制阶段、后期制作阶段三个部分,只有在前期将各类可能出现的问题都充分考虑到, 找到更加完善的解决方案,才能从根本上为公开课的制作提供保障。
(1)录制环境的光线处理
合理的光线运用, 可以给整个课堂以柔和的色调、清晰的层次感,使得授课过程更加真实生动。例如在上午和下午拍摄或者晴天和阴天拍摄, 光照强度就完全不一样, 拍摄人员必须在上课之前就对现场进行合理的评估和调试, 检查遮光窗帘对不均匀的室外光线是否能够实现有效的遮挡, 防止色差的产生;提前调试好辅助光的强弱,选择柔光灯作为辅助灯光,以保证更好地还原课堂的真实画面;选择好光线的补给位置设置, 弥补自然光的不平衡及不断的变化。
(2)录制摄像机机位的合理布置
公开课的拍摄应能够真实全面地反映课堂教学全部过程, 展现互动环节, 正确传递讲授的所有内容。我校现采用四机位同时录制,包括全景机、教师机、屏幕机和学生机,四个机位随时切换以全方位地反映课堂实景。同时还要结合特写、中景和全景各种景别才能更好地体现出课堂教学的生动性和画面感。其中,以拍摄授课老师和PPT屏幕的两台机器为主要机位, 辅以后方的教室全景机位和前方的学生机位调节画面反映课堂互动性。应注意教师机和屏幕机必须分开调节白平衡及光圈, 因为实体人像和投影的亮度差别很大, 分别设置才能保证两台机器画面的柔和过渡,不出现明暗交替的画面。
在拍摄景别的选择中还应注意教师机主要以中景为主,反映教师的讲授过程,包括表情、手势引导、板书内容等,穿插教具展示的特写镜头,不同画面和景别的切换使得课堂展示过程更加丰富饱满, 给学习者以身临其境的感觉,学习效果更加突出。PPT的背景和字体大小、颜色均应提前进行设置,如黄蓝对比、黑白对比等,避免出现红色、翠绿等荧光色,以避免授课讲义虚化、反光、水纹的现象出现,保证文字信息在经过后期压缩制作后仍然可以清晰地反映教学内容。全景机应固定机位不变焦,在课程开始和结束以宏观的全景形式展现课堂全貌。学生机位应通过推、拉、摇、移等手段更好地反映学生的精神面貌,运用特写、中景补充课程画面,展现学生对课堂内容的理解、互动。
(3)授课教师的准备
在拍摄前, 授课教师应与拍摄制作人员进行一次全面的沟通,包括授课内容、运用的教具、与学生的互动等各个环节, 使得拍摄能够最大程度地配合教师的授课进行安排和准备。讲授教师的衣着应大方得体,色彩搭配美观,不穿着带条纹或者无法佩戴话筒的衣服,并与课程内容有一定的呼应,展现出教师的个人风采。PPT教案应仔细核对,做到色彩搭配恰当,内容精炼,插入图片清晰,没有错别字,链接的视频格式正确可以正常播放。准备充分的教师应进行一次试讲,包括服装、语速、音量、教案、教具都可以在试讲过程中有所调整,并且更好地适应灯光、摄像机等设备的干扰,做到自然大方、不紧张,音量控制稳定、语调抑扬顿挫,能够以合理的节奏控制教学内容的进度,能够自如地进行沟通互动,展现授课风采和良好精神风貌。
课堂环境、授课人员、摄录人员积极准备、充分合作,才能将课堂环节成功、优质地记录下来,并为后期制作提供优质全面的素材。
2.严格控制拍摄过程
拍摄过程是记录整个教学过程的重要环节,只有全过程把握、注重细节才能全面真实地反映授课过程,将最优质精彩的内容传递给观众。
授课开始和结束两处应以全景来展现课堂,为了交代教学环境、师生教学关系,给学习者宏观的感受,直观感受课堂的氛围,帮助他们更真实地与现场学习者一起进入到学习听讲的最佳状态。授课过程中应以各个景别进行变换,中景为主,全景、近景、特写穿插变换,动静结合、过渡平缓,避免给观众造成视觉上的冲击,力求多角度、生动地展现授课过程。录制中尽量避免中途打断教师授课, 小的问题在后期进行处理,这样可以有效地减缓教师的紧张情绪,保持课堂的完整性,帮助课程顺利开展。因为教师已经习惯了传统课堂的教学方式, 对镜头会有自然的恐惧感,出现不敢面对镜头、语句不连贯、表情僵硬等问题,因此拍摄人员的鼓励,学生的积极配合都可以帮助他们提高自信,免除环境干扰,高质量地完成课程的讲授。
教师机位和屏幕机位都是重要的主机位, 记录了课堂讲授的全部内容,要配以专人随时检查,以固定的机位连续不断地拍摄,全程记录。流动机位作为辅助机位应灵活移动,各种角度、景别、拍摄手法相结合,主要记录学生听课活动、回答互动环节、小组讨论等场面, 丰富的画面将有助于后期编辑对课堂教学过程进行补充,多角度地展现课堂内容,提高课堂的互动性。
同时,所有参与拍摄的教师、学生、工作人员都应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不做与课程无关的事,不讨论与课堂无关的话题, 在授课过程中关闭各类移动设备,避免突如其来的声音、信号干扰录制现场。拍摄人员还应维持拍摄现场周边秩序, 避免无关人员的大声喧哗、走动,做到轻拿轻放,不给拍摄现场制造噪音,确保拍摄过程顺利进行。
3.精细把握后期制作
视频公开课的后期制作以非线性编辑为主要编辑平台,对所有素材进行整合、搭配、优化,更加全面、真实地反映教学全过程,给学习者传递最真实、有效的教学信息。编辑时可根据授课教师前期提供的课程目录、教学计划等等对素材进行编辑加工,在加工过程中注意授课画面的连续性, 做到动接静,静接动,全景、中景、特写交替衔接的编辑技巧,避免一个画面长期固定不变使观看出现倦怠,杜绝画面过度跳跃的问题。在进行画面剪辑、错误删减时应注意课堂整体的连贯性,注意替代画面的合理性,过渡的美观性,可以搭配一些视频特技充实画面遮盖录制瑕疵。在声音方面由于是同期声录制,需仔细监听教室声音是否清晰,出现杂音或声音电平变化幅度过大要进行适当的调整,给观众以最舒适的听讲环境。
一、巧妙设计、吸引学生
《表格的使用》一课中,首先出示4月12日,在市运会的开幕式上,我校学生表演的团体操《盛世春潮》的照片,从而引出团体操训练学生的名单。怎样使信息直观、整齐、一目了然?自然地过渡到了表格的学习,从而揭示课题。使学生在情景中主动、积极地接受任务,从而乐学。
二、创设情境,体会信息技术的趣味性和实用性
比如说,马老师首先通过讲述自己的梦来吸引学生:“梦见慢羊羊村长来找我,他说最近灰太郎又要进攻他们羊村了,为了保卫羊村他想做一个羊村值班表,可是他不会使用电脑制作表格,想请我帮他制作值班表”。
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形成学习动机。使要我学变为我要学。
所举的例子贴近学生的学习和生活,是学生所熟悉和感兴趣的。调动了学生学习积极性,有利于培养学生创新精神、自学能力和实践能力的课堂教学方式。
三、自主探究,灵活机动
马老师在学生练习阶段突出了自主性学习特点。
首先,学生通过学习网站中“锦囊五”的自学,按照关键字、类型对此
表进行排序操作,教师适时点拨。通过此任务的学习,学生不仅领悟了排序的好处,还能将之用于生活之际之中。
其次,给予学生充分发挥想象的空间和机会。可以在掌握已有的知识基础上中选择自己喜欢的样式进行创作,通过插入不同的图片和设置底纹来达到对所学知识的灵活运用。 四、注意事项:
1、对学生掌握知识情况的反馈不到位。
2.建议采用分组协作式学习。这样使学生之间保持融洽的关系、相互合作的态度,共同完成作品。有利于提高学生自我协调的能力,培养与人共事的协作精神、利于学生健康情感的形成。
动态图表一般是函数公式配合窗体控件来完成的。
材料: 一张分月份的销售报表
制作步骤:
1、添加辅表并设置公式
公式:
=INDEX(C3:G3,C$9)
2、根据辅助表添加图表
3、添加下拉选择框。
开发工具 - 插入 - 点击组合框,拖放到图表上部。
(开发工具选项卡添加方法:文件 - 选项 - 自定义功能区 - 选取开发工具,在选项窗口的常用里)
4、设置填充的内容和链接单元格。
在K列输入1月,2月..数据源区域选取该区域。单元格链接选取C9,将来在下拉框选取时,会把选取的数字输入到C9里(选取第几个选项就输入数字几)。
设置完成后,就可以实现本文开头的动态图表效果了。
如何用Excel制作简易动态对比图
前面提到如何在同一个图中对不同部门不同月份的销售数据或者绩效数据进行对比,即在同一个图表中实现同一月份不同部门间的横向比较和同一部门不同月份间的纵向比较,这是许多数据分析人员刚入门的时候都想解决的一个问题。比如给出以下原始数据,大部分人作出的数据图,可能都是如图一这样子的。
数学之美——手把手教你用Excel画心(动态图)(关键词:画心)
当比较的部门或者月份很多时,这样的图就会显得很拥挤,也不便于比较。今天我们就一起来解决这个问题,原来用Excel也可以作出如此高大上的动态对比图。
Excel版本为2007,需要用到的工具有:窗体控件中的“选项按钮”×2、“组合框”×1、“按钮”×1,Offset函数和Choose函数,还有“名称管理器”。
在这里要考虑的依旧是如何实现数据的变化,主要通过两个选项按钮和Choose函数实现部门数据和月份数据的切换。大致思路如下:首先通过两个选项按钮、组合框、Choose函数和名称管理器实现部门名称和月份名称及其对应数据的切换,接着通过Offset函数分开部门数据和月份数据,然后通过名称管理器定义X轴和Y轴显示的数据内容,最后在数据的系列值和轴标签中输入已经定义的名称得到数据图。具体步骤如下:
第一步,调出窗体控件。从“开发工具”中调出窗体控件“选项按钮”2个和“组合框”1个,并对两个选项按钮根据要对比的数据内容进行重命名,选中选项按钮,点击右键,再点击“编辑文字”即可。
第二步,设置控件格式。
首先,设置按钮控件格式:选中“选项按钮”—>点击右键,再点击“设置控件格式”—>在“单元格链接”中选中“$L$2”,点击“确定”,这时会发现选中“部门”按钮,L2单元格的值为1,选中“月份”按钮,L2单元格的值为2。其次,设置组合框控件格式:
1、A9-A13的单元格分别输入各部门名称,B9-B14分别输入月份;
2、点击菜单栏“公式”—>点击“名称管理器”—>点击“新建”,在“名称”输入“下拉列表”,“引用位置”输入“=CHOOSE(sheet1!$L$2,sheet1!$A$9:$A$13,sheet1!$B$9:$B$14)”—>点击“确定”“关闭”;
3、选择“组合框”—>点击“右键”,“设置控件格式”—>在“数据源区域”输入“下拉列表”,“单元格连接”输入“$M$2”,点击“确定”。此时会发现“组合框”中会出现相应的部门名称列表和月份列表,当选中某个项目时,M2的值也会发生相应变化。
第三步,设置显示数据。在对数据进行处理时,应注意对原始数据的保护,故可把原始数据复制到另外一个工作表进行处理。
首先是单个部门每月销售数据:在A16输入“=OFFSET(A1,$M$2,)”,并选中该单元格,当指针变成黑色十字时,往右拖至G16。
接着是各个部门某月份的销售数据:在A18—A22的区域内输入各个部门名称,在B18输入“=OFFSET(A2,,$M$2)”,并选中该单元格,当指针变成黑色十字时,往下拖至B22(在这里也可以尝试用Vlookup函数实现)。
然后定义数据名称:启用“名称管理器”,点击“新建”,“名称”输入“X轴标志”,“引用位置”输入“=CHOOSE(sheet1!$L$2,sheet1!$B$9:$B$14,sheet1!$A$9:$A$13)”;再点击“新建”,“名称”输入“Y轴数据”,“引用位置”输入“=CHOOSE(sheet1!$L$2,sheet1!$B$16:$G$16,sheet1!$B$18:$B$22)”。至此数据的准备工作完成。
第四步,制作数据图。
把指针移到空白位置,在菜单栏点击“插入”,选择“簇状柱形图”得到空白的数据图—>选中该图,菜单栏出现“图表工具”,点击“设计”,点击“选择数据”,出现“选择数据源”界面—>在“图例项(系列)”中点击“添加”,在“系列值”输入“=销售数据对比动态图1.xls!Y轴数据”点击“确定”—>“在水平(分类)轴标签”中点击“编辑”,在“轴标签区域”中输入“=销售数据对比动态图1.xls!X轴标志”,连续两次点击“确定”,便得到数据图草图。此时,我们再选择选项按钮和下拉列表中的项目,便会发现图表也跟着相应变化。
第五步,美化图表。
在AutoCAD环境下用画线方法绘制表格, 再在表格中填写文字, 不但效率低下, 而且很难精确控制文字的书写位置, 文字排版也不方便。2005以后版本的AutoCAD具有了绘制表格功能, 并在此后的版本中逐步得到完善。通过合理的设置和编辑命令, 可以方便、快捷地绘制机械明细表等通用表格。
1表格样式
在AutoCAD“表格样式”管理器中, 右侧有3个功能按钮, 其中的“新建”和“修改”按钮任务不同, 但下一级对话框的内容是完全一样的。“新建”是根据已有的基础表格样式建立新的表格样式, 必须使用不同的表格样式名称; “修改”是对现有的表格样式进行修改, 不必改变样式名称。
1.1 文字样式设置
一般在表格样式设置前, 先设置文字样式。AutoCAD默认的文字样式是“txt.shx”字体样式, 文字字体可设定为gbcbig.shx大字体, 字体高度为0 (否则表格中所有的字高都默认为设定值) 。这样只建立一种文字样式, 就可既满足书写汉字, 又满足书写字母和数字的要求, 避免了不同字体间的切换, 提高了绘图速度。机械图样规定选用长仿宋体, 则可将字体宽度比例设置为0.666 7。图1为文字样式设置图。
1.2 表格单元特性设置
字体高度根据GB/T17450-1998《机械工程CAD制图规则》中的规定, A0、A1图幅的字体高度为5, A2、A3、A4图幅的字体高度为3.5。文字颜色和填充颜色可采用默认值, 对齐方式根据要求选择, 一般选为正中。
列标题单元特性、标题单元特性可分别在相应的对话框中设置, 设置方法与数据单元特性基本相同。
1.3 其它设置
边框特性设置:用以控制表格边框线的显示、线宽和颜色。设置栅格线宽或颜色时, 先选择宽度值或颜色值, 然后选择它们的适用范围。数据、列标题、标题的边框特性设置基本相同。
表格方向和单元边距:从下向上读取的表格, 标题行和列标题行位于表的底部, 设置为“下”方向, 插入表格时, 插入点在左下角;反之, 设置为“上”方向, 插入点在左上角。单元边距用于设置字符到边框线之间的距离, 一般采用默认值即可。
页眉行和标题行:如果不想包含页眉行或标题行, 则在列标题或标题选项卡中将“包含页眉行”或“包含标题行”选项中的对勾 (√) 勾掉。
2创建表格
完成了表格样式的设置后, 便可调用“表格”命令创建表格。表1是一张用表格命令绘制的明细表。
2.1 列和行的设置技巧
在插入表格对话框中, 先设定列数和行数, 再设定列宽和行高。列宽表示宽度值, 行高则是指用字符行数来确定的高度值, 如图2。此高度值是最小高度值, 在单元垂直边距一定的情况下, 除非减小字符高度, 否则不能减小行高, 其计算公式如下:
行高=字高×字符行数+单元垂直边距×2 +字符行间距× (行数-1) 。
其中:字高为字符高度, 是以英文大写字母高度为标准的, 其它象汉字、小写英文字母等高度值略有变化, 填入字符后行高也有所变化;单元垂直边距为字符到上、下边框线的距离;字符行间距为字符行之间的距离, AutoCAD默认值为“字高/1.5”, 当字符只有一行时, 此值规定为0.5倍默认值, 即“0.5×字高/1.5”;行数为在单元格里准备放置的字符行数。
行高为3×3以上的单元格, 在填充文字前和填充文字后行高是不一样的, 差距为“字符行间距× (行数-2) /2”。
2.2 列宽和行高的调整
列宽和行高可以通过夹点编辑和右键快捷菜单进行调整。
(1) 表格中的列宽和行高可通过夹点拉伸来均匀调整。选中整个表格, 在表格的栅格上显示一些控制表格的夹点, 此时单击选中有关夹点, 移动鼠标到某点或由鼠标指定调整方向, 输入调整距离, 再单击或回车完成调整。如果夹点位于外边框上, 则各行或各列按相同的量进行调整;如果夹点在边框之内, 则只能调整单列列宽。在输入调整距离之前, 要用正交模式, 否则会因倾斜影响调整距离。调整某列宽度时, 若要维持表的总宽不变, 在使用列夹点拉伸时按住Ctrl键即可。
(2) 对单行或单列的调整可以通过行或列所在的单个单元格调整完成。选中行或列所在的单元格, 夹点的位置在被选中的单元格边界的中间, 选择夹点进行拉伸即可改变单元格所在行或列的大小。也可用鼠标指定拉伸方向, 输入拉伸距离完成拉伸, 但这种方式只能输入个位数。用单元格调整行或列时, 不能保证总宽和总高的距离。
(3) 在合并、均布、插入、删除单元格时采用右键快捷菜单命令完成, 重复上一操作可用Ctrl+Y组合键完成。图3是3次合并相应单元格的过程。
表格调整完毕后, 就要在单元格中输入相应的文字, 按键盘上的Tab键确认并转入下一个单元格继续输入文字, 或者按方向键选择单元格, 输入内容。
3在表格中使用公式
在表格中输入公式可以进行运算, 其计算结果显示在表格单元中。
3.1 插入公式
选定表格单元后, 可以从快捷菜单中插入公式。其具体操作为:选定单元格, 单击右键调出快捷菜单, 选择要计算的公式类型;然后选择要计算的单元格, 单元格中就显示出计算公式, 确定后显示计算结果。在公式中, 可以通过单元的列字母和行号引用单元, 单元的范围由第一个单元和最后一个单元定义, 并在它们之间加一个冒号。例如, 范围A5:C10包括第5行到第10行A、B和C列中的单元。
也可以打开在位文字编辑器, 然后在表格单元中手动输入公式。公式必须以等号 (=) 开始。用于求和、求平均值和计数的公式将忽略空单元以及未解析为数值的单元。如果在算术表达式中的任何单元为空, 或者包含非数字数据, 则其它公式将显示错误 (#) 。
3.2 复制公式
在表格中将一个公式复制到其它单元时, 其范围会随之更改, 以反映新的位置。如图4所示, G3中的公式是对D3和F3求积, 将其复制到G4时, 单元的范围将发生更改, 从而该公式将对D4和F4求积。
如果在复制和粘贴公式时不希望更改单元地址, 就要在地址的列或行处添加一个美元符号 ($) 。例如, 如果输入$G10, 则列会保持不变, 但行会更改。如果输入$G$10, 则列和行都保持不变。
3.3 编辑显示结果
通过公式计算出来的数值, 在显示的时候带有底色, 会影响观察和打印。因此, 可以在输出前将表格分解, 底色就消失了, 见表1。
4结束语
通过预定义表格样式, 正确地使用表格编辑命令, 可以方便快捷地创建准确的表格, 轻松地修改表格及表格属性, 给绘图带来极大的方便。
参考文献
[1]杨雨松, 刘娜.AutoCAD2006中文版实用教程[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 2006.
[2]沈凌, 王建洲.AutoCAD标注机械图样尺寸的实用对策[J].现代制造工程, 2005 (12) :63-65.
【表格制作公开课】推荐阅读:
WPS表格倒计时制作教程11-25
网页效果图的制作公开课教案11-30
党支部公开承诺书表格10-22
微课制作培训简报06-02
微课拍摄制作流程06-25
微课制作培训方案10-03
初中化学微课制作心得11-04
小学英语微课制作培训心得体会06-08
内审报告表格09-08
优秀学生表格09-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