议论文写作结构模式训练
(一)——总分式
一、写作步骤:
“总——分——总”式,这是总分式的完整式。这类文章往往在序论部分首先提出中心论点,而在本论部分将中心论点分成几个基本上是横向展开的分论点,一一进行论证,最后在结论部分加以归纳、总结和必要的引申。简言之,即是“提出论点——用论据证实论点——做出结论”。
二、范文借鉴
阅读下面材料,自选角度,写一篇文章,题目自拟,字数800字左右。
有一个农村女学生以优异成绩考上了一所名牌大学,但因交不起学费而苦恼。一家生产健脑口服液的企业愿出万元资助,条件是让这个学生为他们在电视上做广告,说是因服了他们生产的补脑液才思敏捷,考出了好成绩。这个学生断然拒绝,因为她家庭贫困,从未喝过什么补脑液。
诚实就是财富
成绩优异但交不起学费的女大学生,断然拒绝了一家生产健脑液的企业愿出万元资助但要为其做虚假宣传广告的要求,原因很简单,因为她没有喝过。“我从来没有喝过!”这句简单的话反映了这位女学生诚实洁白的内心世界。那么,什么是诚实呢?我认为诚实就是言行与思想的一致。它既表现为对人的真诚,也表现在办事与求知过程中的实事求是。(总)
诚实是做人的根本。(分)每个人都是组成社会整体的细胞,他不可能脱离整体而孤立地存在,这就决定了一个人要在整体中最大限度地发挥自己的作用,就必须处理好相互之间的关系。而处理好这种关系的关键便是以诚待人。我们都无法想象如何与一个满嘴假话的人共处;同样,我们付出自己真诚的同时也会赢得别人的信任与友谊。而当今,许多人在金钱的冲击下,为物欲所蔽,为达到个人目的,整日戴着虚假的面具。当他们为日益鼓起的腰包沾沾自喜时,却不知已经失去了诚实——这做人的根本,这最宝贵的财富。
诚实是处事的原则。(分)解决问题的第一要素就是承认问题的存在和理清问题的脉络。离开了这一点,就解决不了任何问题,更谈不上把问题解决好。一个实事求是、脚踏实地的人才可能是一个成功的人;相反,歪曲事实、隐瞒真相就等于一事无成。对于一个要生存、图发展的人来说,实事求是地对待一切事物就显得尤为重要。
诚实也是求知的惟一途径:(分)我们求取知识的目的就是服务社会,而社会需要的是真正的知识,并不是没有真才实学的高学历。而诚实便是获得真知的惟一有效的途径。古今中外,凡是在学术上有所建树者无一不是实事求是的。爱因斯坦小的时候成绩不好、但他却勇于提出任何一个别人看来近似愚昧的问题。东晋文学家左思对于自己的文章也有着实事求是的评价。对照他们,我们有些同学作业靠抄袭,考试靠作弊,对于疑难问题,不肯钻研,强不知以为知。这种行为显得可悲可笑。爱因斯坦说过:“对真理和知识的追求并为之奋斗,是人的最高品质之一。”这也是人类社会不断进步的动力之一。
诚实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它造就了一代代炎黄子孙。我们只有用诚实才能换得友谊,赢得成功,获得知识。那位诚实的女学生也许无法踏入大学的殿堂,也许一生都很贫穷,但她拥有诚实,从这个意义上说,她便是个富翁——因为,诚实就是财富。(总)
思路点拨
本文作者采用了总——分——总式的结构方式,从材料中抓住“我从来没有喝过!”这一关键句子,引出所要论述的话题——诚实,从几个不同的方面去诠释诚实的涵义。
首先,诚实是做人的根本,这是最宝贵的财富;其次,诚实又是处事的原则;诚实也是求知的唯一的途径。最后,总结“只有用诚实才能换得友谊,赢得成功,获得知识,诚实就是财富!
文章从第二自然段开始,每一自然段先提出分论点,层次分明,步步推进,让人一目了然 写作训练
根据下面材料,自选角度,自拟题目,联系实际,写一篇文章。
有个洋人要做西服,他拿西服样子给中国裁缝,几天后新西服做好了。西洋人一看,中国裁缝仿造得惟妙惟肖。但翻到后面,突然发现挖去一块,又补了一块。西洋人感到奇怪,问道:“为什么要这样做?”裁缝说:“我是完全照你的样式做的呀!”西洋人听了恍然大悟,原来旧西服后面有个补丁。
要求:结合材料写一篇结构为总分式的议论文,字数800字左右。
议论文写作结构模式训练
(二)——并列式
命题人:何龙
一、并列式模式结构
(一):分论点并列式 写作步骤:
1、首先提出一个论证总题却不确定论点
2、在本论部分围绕总题列出几个平行的具体论点,分别予以论证,从各个方面阐释总题,做出结论 具体要求:
1、选择的分论点从数量上说,至少是三个方面或更多的方面。
2、分论点1+分论点2+分论点3+„„=中心论点。各分论点之间处于同等地位,但不能重复,不能相互包括,也不能相互交叉。
3、要避免从同一角度选择论据;从同一角度选择论据,就缺乏广度,导致论据复沓单调,论证也就显得以偏概全、苍白无力;而从不同角度选择论据,既丰富全面,使论证广泛展开,又典型精练使文章严谨有力。
4、并列式议论文特别要注意的是避免给人有泛泛而谈的感觉,要注意点题。例文:
我心目中的幸福人生
他是个亿万富翁,他有个幸福快乐美满的家庭,他有权有势有名有利„„多么令人羡慕。一般人认为所谓的幸福人生,总是如此,却忽略了故事背后往往都是那么矛盾、无奈、无助。我心目中的幸福人生又是怎样的,让我们互相探讨一下。(不确定论点)
由于世间没有一件东西是十全十美的,所以我们穷一生之力去追求的「幸福」也是一样,故此我心目中的幸福人生,首要条件就是知足。(分论点1)虽然我百病丛生,面对着人生的种种障碍,但我有温饱,在家有父母疼,在校有老师爱,无论处于任何角落,都有人支持和爱护。这一切均令我感到庆幸和满足,因为这些并不是每个人都可拥有的。所谓人到无求品自高,知足常乐,何尝不是幸福呢!
正因为幸福不是必然的,所以我们要懂得珍惜,(分论点2)尽管一切美好的事物,我能听得见,但并不等于永恒,因为我的病情会恶化,也许世界上可能又多了一位海伦凯勒。我要把握现在,珍惜每个现在,尽情去听去看,把世上所有最好的全记在脑里,留在心里,才不会虚度,枉过一生。若真是成了聋子、瞎子,还有美好片段回忆着。
然而,人生苦短,不如意的事的确十常八九,如果我们能不斤斤计较,不执着,(分论点3)那该多好。正如李白所言:「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我心目中的尽欢是指无忧无虑,陶醉在亲情和师生情里,做自己最喜欢的事,例如听文章录音带、写作、放开肚皮大吃母亲做的菜,简直是人生一大享受。
我经历过大小不同的手术,才领悟到要克服和战胜障碍,(分论点4)背后一定要有莫大的勇气和坚持,当痛苦过后,得到一份成功和满足感,这才是真真正正的幸福。总的来说,知足者,高枕无忧;珍惜者,无遗憾;不斤斤计较,不执着及有颗克服困难和痛苦之心者,人生可以过得多姿多采啊!
还有许多因素都足以令人生幸福,例如,尽责尽心、爱自己、只问耕耘不问收获等。幸福人生操纵在我们手上,我不容许我的人生过得不快乐、不幸福。要不然生存又有何意义?我心目中的幸福人生就是这样,你们又如何呢?(总结)
二、并列式模式结构
(二):分论据并列式 写作基本要求:
主体部分是横向展开的,各层次之间是并列关系。在论证过程中,为了充分摆事实,讲道理,把几个论据并列起来,这几个论据之间的关系是平行的。例一 题目:《谈骨气》
中心论点:中国人是有骨气的。
并列论据:(1)齐人不食嗟来之食;
(2)闻一多拍案而起,横眉怒对国民党的手枪,宁可倒下,也不屈服;
(3)文天祥面对威逼利诱,宁死不屈。例二:题目:专心致志是成功的秘诀。中心论点:专心致志是成功的秘诀。
并列论据:(1)、波兰诗人密茨凯维支一次在旅馆里向肖邦学习演奏,突然发生火警,人们夺路而逃。大火扑灭后,人们重返室里,一个仍在演奏,一个仍在凝神倾听,他们对刚才的一切一无所知。
(2)、物理学家安培一天傍晚在街上散步,忽然想到一个题目,他掏出粉笔,在前面的“黑板”上演算起来。“黑板”动起来,他就追随着演算,直到追不上了,才发现“黑板”是马车车厢的背面。
(3)、陈毅元帅某次在亲戚家做客,大家闲谈时,他躲到主人书房里读书。主人捧来糍粑和砂糖给他吃,他用糍粑沾墨吃,直到大家发现他满嘴是墨时,他才恍然大悟。例文:(略)
三、作文训练:
题目:
1、生命的价值(分论点并列式)。
2、逸豫可以亡身(分论据并列式)。要求:
1、任选其中一个题目,完成作文。
2、文体:议论文。
3、结构模式:并列式。
4、800字左右。
议论文写作结构模式训练
(三)——对照式 对照式的基本结构:
1、在序论部分提出中心论点
2、在本论部分从正反两方面提出分论点或摆去正反两方面的论据,加以论证,最后进行结论。它的特点是两种看法或论据之间为一正一反的关系,或通过正反对比明辨事非,或通过正反衬比突出其中一个方面的正确性。这种结构方式能起到对比鲜明、突出深化观点的作用
一、基本结构
(一):正反对比:先从正面论述,再从反面论述(或顺序相反)。例一:题目:《有感于五十年前的今天》 中心论点:不团结就要被欺侮。
正面:内耗惨重,一盘散沙,致使泱泱大国惨糟日寇蹂躏。
反面:全民族空前团结,打败了侵略者,使我们的民族获得了新生。总结:只要我们能够精诚团结,就永远不会受人家欺侮。例二:题目:《苦难是一种财富》 中心论点:苦难是一种财富。
正面:人需要苦难,需要苦难的磨练。(勾践卧薪尝胆)
反面:温室的幼苗是经不起风吹雨打的。(可以联系现实生活材料)总结:苦难能磨练出坚强的毅力的超人的勇气。例文: 在人生的岔路口
没有人在笔直的大路上迷路,让我们失去方向的都是岔路,站在人生的岔路口,决定我们是否迷失的,是我们心灵的选择。(序论部分提出中心论点)
为了到达明天,现在就要启程,当我们在人生的道路上迈开蹒跚的第一步,就注定有许多岔路口在往后的岁月里等待着我们。人生的路很长,面对选择,我们的心灵要坚强。
有些人能一直做出正确的选择。当母亲把“精忠报国”刺在岳飞背上,这烙印便一直引领他走向光明的方向。岳飞不为外物迷惑,他短暂的一生里有坚如磐石的信念,(甚至)面临苟活与真理的选择,他也毫不犹豫地踏上后一条路。透过历史的明镜,我们看到他心灵高贵的选择。(正面论据)
有些人也许一念之差误入歧途,却得幸有人拉他回头。当蔺相如选择了“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不仅自己踏上正确的路途,也让廉颇一度迷失的心幡然醒悟。将相和的故事让后人在两个岔路口看见熠熠生辉的足印。(正面论据)
有些人却不幸在失足的泥潭里越陷越深。商纣王选择了美人的笑靥而弃江山于不顾,慈禧太后为了王朝的苟延残喘而将民族的尊严送给外族去践踏,那些短视的人们作出的选择,留给后世的,除了一个轻蔑的嘲笑,更有太多沉痛的思考。(反面论据)
是非对错,全在心灵的一个选择,我们看着前人的选择,也在思索着自己该如何选择。选择的标准在每个人的心中,其实人人心中都有一枚指南针,它告诉我们应走的方向。可怕的是心中太多割舍不下的东西掩埋了它,让我们找它不到,又或是名利的沙砾模糊了它的刻度,让我们分辩不清。不要让太多无关紧要的东西羁绊自己的脚步,也不要让浮名小利的沙子钻进自己的眼睛。人生的旅程坎坷而又漫长,不要被装点得富丽堂皇的歧路迷惑,也不要畏惧正道上满布的荆棘,站在人生的岔路口,记得拿出心中的指南针,它会指明通往真理的方向,那个方向,就是我们心灵最睿智的选择。(总结)
那么,就迎向人生所有的岔路口,大步流星地奔向辉煌吧。
二、基本结构
(二):破立结合:先论证正面的观点,再批驳反面的观点。例:题目:《知足常乐》
中心论点:知足常乐。
1、知足常乐这句话常受世人错误的非议,现在我要为它昭雪了。(先正面论述)
2、驳“不知足常乐”:“不知足”者在物质和精神成功之后,享受的是一时之乐而非“常乐”。(反驳)
3、界定“知足者”的内涵:“知足”不是无所追求,“知足”是忘我,忘我则“常乐”。(辨证分析肯定“知足常乐”)
5、虽然能做到“知足常乐”的人并不多,但“知足常乐”的确是至理名言。(总结)例文(略)作文训练
一、题目:节俭是一种美德
二、话题:我国已经加入世贸组织。我们既要懂得拼搏与竞争,又要学会交流与合作。这无论对个人还是对国家,都是一个新的课题。请以“合作”为话题写一篇800字左右议论文(题目自拟)。要求:任选上面其中一题进行作文,文体必须是对照式的议论文。
议论文写作结构模式训练
(四)——层进式 层进式的基本结构:
文章各层次之间是层层深入,步步推进的,前后顺序有严格要求,不能随意改动。
一、基本结构
(一):论述了“为什么”后,进一步指出“怎么样”。例:《谈克制》 中心论点:要克制。(1)为什么要克制?
在广泛的人际关系中,随时保持克制的态度能够创造和谐的气氛,顺利进行交往,有效解决问题。
当人们发生利害冲突时,克制常可以显出其独特的魅力。(2)怎样做到“克制”?
沉默,是克制的妙法。例文(略)
二、基本结构
(二): 由此及彼,由近及远,由易到难,由特殊到一般(或由一般到特殊)。
例: 《十九年的启示》
(1)晋文公逃亡奔波十九年,磨练了意志,开阔了视野,增长了政治才干,成为五霸之一。
西汉苏武出使匈奴被扣,在北海牧羊十九年,备极煎熬仍然手持汉节。
司马光花了十九年的时间才写成资治通鉴。
归纳:崎岖本是征人路,怀志无须怕磨难。
(2)在建设四化的管理征途中,艰难困苦在所难免,有志者应不怕磨难。参照例文:
贵在坚持
有两个人结伴横过沙漠。至腹地,一人中暑了,又没水喝,不能行动。同伴给他一支手枪,五颗子弹,嘱咐他过了三小时后,每隔一小时鸣一枪,以让他能辨别方向,回来会合。过了8小时,同伴提着满壶清水带着骆驼商旅循枪声找来。结果只见到一具尸体,其头部被一颗子弹穿透了,手枪和五个弹壳草散落在死者周围。他自杀了,没有坚持到还有被救希望的最后一刻。他的沙漠之旅的悲剧结局,从反面向人们提出了一个警示:坚持,再坚持。
(定向引述材料,提出本文中心。)
不论做什么事情,可以说没有坚持就没有成功。因为无论大小事情,从开始到终结都有一个过程,只有把全过程都按规定完成了,才是成功。不坚持就意味着半途而废,就必然到达不了成功的终点。大事要坚持,小事要坚持;耗时长的要坚持,耗时短的也要坚持。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打了8年,解放战争打了3年,没有坚持就没有胜利;每个人的学业,小学6年,中学6年,有的上了大学还需4年,没有坚持就不能毕业。不说这些大事,就说简单得如烧一壶开水,需要5分钟你烧了3分钟就熄火,春天去踏青,要走10里,你走了8里就回程,开水喝不上,美景也赏不成。
(初论坚持的重要意义。先说事理,再举例子。选例有大有小,综合起来就能说明所有的事。)
坚持,在接近成功的最后阶段显得尤为重要。一是因为越接近成功越艰难;二是因为已经到了最后阶段,如果因不坚持而失败,前功尽弃,尤为可惜。水烧到了99度,不坚持就不能沸腾;万米赛跑,跑了9999米不能计算成绩。这位沙漠探险者,已经熬过8个钟头,放弃了最后的坚持,终成戈壁冤魂。我们看过女排惊心动魄的世界比赛,她们在0∶2失利、第三局又处于劣势的情况下,靠了坚持到最后的精神,反败为胜,结果以3∶2夺得胜利;也看到过以2∶0领先,又先得14分把对手逼到绝境的情势下因没有坚持拿到最后1分,结果痛失战机。欢笑与泪水,荣誉与失落,都只隔着一层障碍--坚持。面临险恶,坚持有时能化险为夷,绝处逢生;面临顺境,大意则功败垂成,痛失荆州。坚持可贵,在危险中坚持更可贵,在最后关头坚持,则是最成熟的表现。只有坚持,才没有“为山九仞,功亏一篑”的遗憾。
(这一段把论证推进一层:从一般地说坚持,说到在危险情境和最后关头要坚持。)
坚持是对人的意志力的考验,坚持靠希望来支持。没有毅力就无法坚持。中途生厌倦,见异思迁,改弦易辙,当然无坚持可言。在时间和艰险的考验面前,第一批被击倒的就是那些意志薄弱者。这些都是不言而喻的道理。而一旦失去了希望,就等于砍倒了坚持的双腿,意志再强也得倒下。这位沙漠探险者,在放了最后一枪后,他觉得再也没有招来同伴的希望了,死神逼来,生机断绝,与其多受一阵煎熬再死去,不如自杀快捷而少痛苦,他是在泯灭了希望以后才出此下策的。王安石在游褒禅山记里把至于险远的条件归纳为志、力、物,他把“志”放在极重要的位置。这里的“志”是心理、意志的总和,希望就是其中的重要部分。竞技没有希望争先了,也就失去了坚持的力量,有的人会逃下阵来;高考,没有录取的希望了,有的同学就放弃努力„„人总是在希望中生存,为希望而奋斗。一旦绝望,坚持就失去了精神的支柱。谁要不屈不挠地坚持,就必须充满信心和希望,哪怕只有百分之一的希望,也要作百分之百的努力。
(再推进一层,论证坚持从何而来。两个源:一是意志力,一是希望。)播种希望,收获坚持,播种坚持,收获胜利。
(简短作结,概括有力。)作文训练
读下面的材料,写一篇议论文。要求层层深入地论证,水到渠成地归结出文章的观点。树上有一只很诱人的苹果熟了。因为太高,踮起脚都够不着,只好搬来木梯,就在我伸手欲摘的一瞬,苹果突然脱枝而落,摔在地上,“啪——”,成了一团果泥。
关键词:图书,资料职能,可行性,建议
图书资料应该是一个什么摸样?每个学生对图书资料的描述都不尽相同。但博尔赫斯对图书资料的描述是对每个人都适用, 那就是“我心里一直都在暗暗设想, 理想的思维空间应该是图书资料的模样”。在我看来, 这句话可以理解为图书资料是一个能够满足社会需要, 让人心灵得到满足的东西。对于学生的写作来说, 图书资料的应用是其写作过程所必然用到的利器。
一、图书资料的职能
图书资料的职能, 即指图书资料应该发挥的作用。进入21世纪以来, 图书资料的实体发生了很大变化, 逐渐从借、藏为主的传统图书资料过渡到传统图书资料与数字图书资料相结合的“复合图书资料”时代。当前, 以泛在网络为基础, 信息技术服务无所不在的泛在图书资料也正在研究发展之中。然而无论实体如何演变, 都承担着收集、整理保存、服务的职能, 担负着保存人类文化遗产, 开展社会教育, 传递知识与科学信息, 开发智力资源的责任, 尤其是对学生的思维与写作的锻炼。
对于比较优秀的图书资料, 还可以开辟其专属的固定的的领域, 以供学生进行学习与应用。例如科技图书资料的专属职能就是把科技信息最快的提供给学生。少儿图书资料担负着少儿的培养任务, 其专属职能就是甄别并提供有益的少儿资源给儿童。高校图书资料则需要为本校的科学研究等提供专题学科知识服务等。
图书资料作为一个公益机构, 还应该具有其公益职能。图书资料要能充分传递民众的均等, 并可以通过各种手段和活动来提醒社会对弱势群体进行关注和帮助。同时, 图书资料还应该具有信息功能。即提供公众需要的各类信息或者是查询信息的方法, 让图书资料成为立体的百科全书。因此, 在写作的过程中, 教学人员应用考虑到图书的应用与思维的结合。
二、影响学生写作过程学生应用图书资料职能发挥的因素
目前, 影响学生对图书资料职能发挥的应用的因素, 有以下几个方面:
(1) 管理理念滞后。许多图书资料的管理者, 满足于现状, 对于图书资料的发展趋势不敏感。只要图书资料有书看, 有人来, 就万事大吉。对于图书的利用率, 学生的流失率, 信息资源覆盖率没有进行统计分析并给予足够的重视, 导致图书资料的发展跟不上学生的需求或者使图书资料的职能能不能很好的展现给学生。还有, 就是图书资料出于本身利益考虑, 制定了各项规章制度, 例如有的区域需凭身份证进入, 办理登记手续, 有的藏书为了减少破损, 设置了种种条件来限制学生使用等, 降低了学生的兴趣和吸引力, 也影响了图书资料职能的发挥。
(2) 学生需要的信息长期得不到供给。图书资料的迷人之处就在于信息的迅速攫取。无论是从图书文献中得来, 还是从网络服务中获取, 甚至从“真人图书资料”中学习到的, 都在于学生在这里方便快捷的找到了他们需要的信息。然而, 目前很多图书资料或由于经费不足无法采购, 或是采访和流通过程中周期过长, 学生需要的一类最新资料往往一年甚至更久都不能得到采访、流通。另外参考咨询项目建设浮于表面, 不能为学生提供有价值的信息, 导致学生长期得不到自己关注的信息, 逐渐对图书资料失去信心。学生的流失, 也影响了图书资料职能的发挥。
(3) 信息不对称。有的情况是, 人们不了解馆藏情况, 甚至是不了解图书资料的功能, 因此远离图书资料, 导致图书资料门庭冷落车马稀。也有的情况是, 学生对纸质图书的分类及排架不了解, 即使在检索机上检索到了图书, 也无法在书架上找到自己需要的图书, 从而导致无法借阅到自己所需的图书。还有的情况是, 在复合图书资料、泛在图书资料中, 提供了大量的数字资源和信息服务。学生需要通过相应的数字终端查找所需的资源, 然而不是所有人都能够掌握和驾驭这些新技术和新资源。学生在图书资料的利用过程中, 由于信息的不对称, 也妨碍了图书资料职能的发挥。
三、如何充分发挥图书资料职能, 利于学生写作的培养
要想充分发挥图书资料的职能, 必须加强对图书资料的功能认识, 努力创造图书资料功能发挥的条件。
(1) 图书资料全面开放及免费服务。图书资料的全面开放, 就是任何人都能自由的出入图书资料, 并有权利享受图书资料提供的服务, 包括图书阅览、网络服务等;学生在图书资料里可以自由使用图书资料提供的设施和场地;免费服务就是图书资料所能提供的绝大部分的服务均是免费的, 例如, 免费的wifi网络, 免费的办卡服务等等。这些举措都能够吸引更多的学生来到图书资料, 并体验图书资料服务。
(2) 加快图书资料的信息更新速度, 提供专业负责的信息参考。如果每个人有信息方面的需求, 首先想到的是图书资料。那么, 在学生的心中, 图书资料一定是获取最新而且可靠的信息的地方。图书资料根据学生的问题和环境, 对各种信息资源加以收集、整理、过滤、筛选, 为学生提供优质的信息参考, 并及时更新所需信息的当前进展。分析学生需要的信息, 待数据积累到一定程度时, 可以提供个性化信息参考服务。
(3) 对学生进行资源介绍及相关培训。针对信息不对称的现象, 馆员需要做好学生和馆藏资源的桥梁。可以对学生开展馆藏资源介绍, 让学生了解馆藏资源, 并对学生进行指导和帮助, 满足学生的需求。通过开展数据库培训等方法, 让学生了解数字资源等新资源, 提高数字资源的利用率。
(4) 创造良好的图书资料环境。优雅的环境总能带给人沉静、舒适的感觉, 读书也不例外。图书资料环境的好坏也是影响学生阅读的一个重要的因素。当处在一个宽敞明亮、采光充足、色彩柔和、摆放有序合理的环境时, 心里和生理上都会处在一个祥和安静的状态, 更容易激发阅读的兴趣。即使不读书, 也能作为一个身心休憩的场所。这样的地方, 无疑是极具吸引力的。
参考文献
[1]李国新.图书资料权利的定位、实现与维护.图书资料建设, 2005 (1) .
一、遵循因材施教,循序渐进的原则
我们都知道,要想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首先要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让他们享受学习成功的喜悦,而不要使他们产生对学习的畏惧心理,英语的写作教学和训练也是这样。教师首先要了解学生的英语基础,要根据学生的不同水平,在不同的学习阶段,提出不同的适合学生水平而学生又容易达到的目标要求,然后采取各种方法进行训练。在写作训练时,教师要采取由易到难的办法,循序渐进,逐步推进。教师先训练学生学会用单词和词组造句,在力争写好单句的基础上,再写复合句,在此基础上,再训练写简单的应用文或短文。
针对不同基础的学生,在训练时,教师提出不同的要求,让学生都能动笔,都能逐步看到自己的进步。值得一提的是,这种训练应该从初中学生一入学就进行,并且将这种训练渗透到每一个单元的教学之中。我通常的做法是:根据每单元的单词、语法、功能项目等具体情况,设计一些有关写作内容的练习,如用所给词的正确形式填空,用所给词造句,连词成句,读短文回答问题,根据图表、提示写短文等。
二、熟练掌握英语基本句型及词汇,正确使用过渡词
在初级阶段,我注重让学生掌握英语中的五个基本句型,从简单的句法结构训练入手,再过渡到较复杂的句法结构,最终过渡到较高层次的句子结构。
词汇是英语学习的基础,是说英语和写英语的必需材料,初中英语大纲要求学生掌握的单词、短语有近2000个。学生如果掌握了这些词汇,则为写作提供了基础。对大纲中的基本单词,教师不仅要求学生掌握单词的读音、词性、词形和词义,还要求学生掌握其基本的用法。与此同时,教师应要求学生正确区分和使用近义词、同义词,要求学生平时应多记住一些词的固定搭配和常见句型,以免写句子时犯望文生义的毛病。此外教师还应要求基础好的同学适当阅读课外资料,如《英语周报》《学苑新报》《少年智力开发报》等,以补充和丰富自己的词汇库,这对写出好的文章也有很大帮助。我平时在集中(分单元)教学英语单词时,就注意强调重点词汇和基本词汇的正确运用,并布置一些用单词造句的作业。
此外,教师还要学会运用一些过渡性词语,如and,but,however,instead,besides等,正确地使用过渡词,能使上下文有机地联系在一起,使全文结构紧凑,浑然一体。
三、范例引路,限时训练
在对学生进行短文写作训练时,教师应提供各种文体的范文,讲明各种文体的要求,如日记、书信、通知的格式,并给予必要的提示。教师在训练时,当场发题,限时交卷,促使学生瞬间接受信息,快速理解信息,迅速表达信息,提高实际应用和应试能力。这一步是关键,也是难关。教师要让学生明白英语写作不像汉语作文,不可任意发挥,必须按规定整理内容,展开思维,目的在于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的英语知识,准确地表达意思的能力。
四、背诵课文和有代表性的佳作,锦上添花
要想有较高的写作水平,必须有扎实的基本功,除了掌握一定的词汇和最基本的词法、句法外,还要背诵一些有代表性的短文,这也是写出高水平作文的办法和途径。如学生可通过多听录音,多模仿录音磁带的语音语调来提高自己的听力能力,适量背诵课文中的一些佳作。现行英语教材,每单元基本上都有一些写作方面的范文,如七年级教材中有写遗失和招领内容的应用文,八年级教材中有写请假条之类的范文。我们稍加研究发现,初中教材给学生提供了诸如写人、写物、记事以及说明文、议论文等范文。有些短文虽然可以让学生试着去写,但写出的文章毕竟不如范文那样地道,在布局谋篇、遣词造句方面与范文也存在很大差距,学生只有先背诵一些代表作,才能更快地提高自己的写作水平,才能写出合乎英文习惯的好文章。
五、重视批改和讲评
抓好写作讲评课,及时反馈信息,是提高学生书面表达能力不可缺少的一项工作。为此,教师要采取当面批改或采取学生互改的形式,针对不同学生的特点把问题讲清、说透,从而取得良好效果。
同时,教师还应对学生的作品多加讲评,指导和提醒学生从以下方面加以注意:
1.体裁、格式是否合乎要求,如书信,电子邮件等;
2.要点是否遗漏,因为考试一般是踩点给分,若遗漏要点,则意思未表达完整;
3.时态、语态使用是否正确,句子的主谓是否一致;
4.名词的单、复数,形容词和副词的三级,动词的几种形式,人称代词的主格和宾格,物主代词的形式等是否有错;
5.句子成份是否完整;
6.单词拼写是否有错;
7.字数是否达到了要求,甚至包括大小写和标点符号等。
综上,英语写作能力体现了学生的英语综合运用能力的高低,它的提高不是一蹴而就的,它需要学生持之以恒地努力,不断地练习,才能使学生的能力得到提高。所以,作为教师,我们就要坚持以生为本,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兴趣,让学生多练笔,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进而提高学生的英语整体水平。
纵观目前的我们农村初中语文写作教学,既缺乏教本的参考,亦缺乏梯度的设置,更少高效的教学训练模式,作文教学往往重视训练学生作文的技巧而忽略了学生写作积累和写作心理过程的分析,学生写作能力也是不能有效提升。
作文的心理过程及其特点决定了作文能力发展的规律,具体表现为三方面:一先积累后表达的规律;二由摹仿到创造的规律;三从量的积累到质的突破的规律。基于以上认识,我把初中阶段的写作训练优化整合为“五步阶梯式”的导写模式。首先,每学期我要求每位学生都准备一本专门的“作文素材搜集本”、至少一本初中优秀作文书,按每学期训练六篇制定作文教学计划确定阶段习作主题,每篇训练历时三周按以下五个步骤依序开展:
第一步:选定话题,积累素材。老师按教学计划确定阶段写作话题,然后指导学生积累素材。这种积累来源有两种:一为读书积累,一为生活积累。我让学生用一个星期左右的时间在平时的生活、学习中随时随地收集整理与写作话题相关的自己感兴趣的写作素材。谈话笔录、观察日记和生活感想是生活积累的好办法,摘抄名言警句、歌词或好词好句、写读书笔记和心得体会是读书积累的好办法。积累写作素材解决了写作空洞无物的病根。这一环节的要点在有目标有落实,坚持不懈。
第二步:范文引领,提升认识。即在学生有目标的积累的基础上进一步引导学生在优秀作文选中找出契合阶段写作话题的优秀作文尝试研究分析其用到的素材和写作特点。首先让学生课外在优秀作文书上找自己喜欢的契合阶段写作话题的优秀作文,提高对写作的认识。其次给学生讲清写作训练话题的意义、教给学生分析优秀作文的方法,让学生掌握分析的角度,引导学生掌握分析的重点,再次让学生小组讨论,教师个别辅导答疑,帮助学生认识优秀作文的可借鉴学习之处和不足可优化处,如立意、选材、结构、语言。学生感到自己写作的不足是什么就侧重什么。
第三步:仿写套用,表情达意。即在前两个阶段训练的基础上,就确定的阶段写作话题让学生尝试动笔表达,着重让学生仿照优秀作文的样子选择运用积累的写作素材,可用别人的语言写自己的生活有感而发写出真情实感。强调仿写套用这一点,学生主要考虑自己写作中仿的像不像,套用的多不多。在此要求下,大胆动笔,学生完成习作。
第四步:修改点评,优化表达。这一阶段先将学生交来的仿写习作按写作水平每四人组成一小组并随机发给小组集体评,要求写出评语;接着生生交换互评,也写出评语。随后课外让学生自评写出反思后上交,最后再由教师批改。这一过程重点也是引导学生理解写作与生活、写作与语言、写作与思维、写作与情感的关系。学生的修改点评重点不是“评”而是“改”,以优化语句表达为目的。教师的批改重点是“评”而不是“改”,以总结学生收获进步、发现学生写作中的问题不足为主,以便将在下一篇训练过程中予以纠偏矫正。
第五步:反思总结,推陈出新。这一阶段是在完成第四步的基础上讲评学生的习作,重点指出立意构思、选材构思、语言运用方面存在的不足,并教给学生作文升级的方法,然后引导学生反思从积累到成文的全过程,总结经验教训,在此基础上鼓励学生课后不做任何参照再次独立完成一篇作文力求推陈出新,充分体现自己阶段写作学习成果。
以上“五步阶梯式”写作训练模式基本观点是重视对学生写作兴趣的培养,关注写作目的和对象,重视写作过程的指导,重视培养学生良好的写作态度、写作习惯及创新意识。其关键是:一训练量要到位,特别是练笔、美文抄写和典型文章的特点仿写;二是修改要到位。抓住缺点反复修改,一定要改到完美为止。
这种写作训练模式,不是一般意义上的技巧指导,而是怎样让作文回到现实生活中。所以,老师的任务应该侧重于两个方面:一是通过课内分析讲解、课外观察示范、范文的评析引路等引领学生关注身边的生活,认真去观察,用心去领悟;二是通过各种途径改变学生对作文的误解,尽快让学生的作文从“假”“大”“空”的编造中回到现实生活,回到他们丰富多彩的精神世界,让他们用自己眼光自己的头脑观察身边生活、认识生活。
参考文献:
[1]叶圣陶.《论写作教学》.[2]张大均.教与学的策略[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3]现代语文教育学[M]甘肃教育出版社1998年1月.主编:靳健石义堂(218-243页).[4]娄胜文.构建序列,愉快导写[J].语文教学通讯,2008(7-8B).本文系甘肃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课题(课题名称:初中语文写作教学有效性研究 课题批准号:GS[2013]GHB0222)科研论文
俗话说:“文似看山不喜平。”这是说文章似名山胜景一般,要层峦叠嶂,峰回路转、曲折回环,方可引人入胜。很多人写记叙文时,往往只注意叙事条理、线索结构的分明清晰、完整清楚,因而平铺直叙、水平如镜,看不到曲折错落、起伏回环。这种文章虽然也使用了相应的叙事手法,叙述能概括具体,但缺乏点情趣,少了点波澜,仍不能算好文章。
所谓“波澜”, 是指叙事时有张有弛,有起有伏,如波如澜。只有这样才能使文章起伏错落,一波三折,吊起读者紧张的心情,以吸引读者。例如《水浒传》中写武松景阳冈打虎一段,可谓波澜起伏。作者写武松打虎过程时,先如平地一声惊雷,“乱树背后扑地一声响,跳出一只吊睛白额大虫来”,局势何其紧张;随后写武松惊出一身冷汗,躲过老虎的一扑、一掀、一剪,气氛暂时得到些缓和;然后波澜又起,当武松抡起哨棒直打老虎时,却将哨棒劈在树枝上,以致断为两截,这险至极处可令读者紧张至极。当赤手空拳之时,读者为武松也提心吊胆到了高峰;乃至武松与老虎最后殊死搏斗,令人跟随武松经历了一场生死斗。这一波一伏,如浪撞礁石,似海波叠起,真正扣人心弦。
总之,文章的曲折起伏:一是来自生活本身的复杂多变,曲折起落,因此,写作时一定要研究生活;二是作者对所描写事件的参差错落、跌宕起伏要深刻地体验,尤其对处于事件情节中心的人物形象有全面的感受,才能写得合乎生活和艺术的逻辑;三是作者叙事时既要考虑生活的逻辑,又要合乎读者的接受心理。平铺直叙固然令读者松弛,而一味地风风火火,脱离生活逻辑的紧张也令读者疲倦。
三岔口
三个我分别守在三个不同的岔道口,前两个渐渐绝望,只能选择逃避,一起逃向第三个岔口,三个我同时汇合,去作出郑重的抉择。 ─题记
一
“快考试了吧?”老妈坐在沙发上询问我。
“明白!”我起身回到自己的房间,重重关上门,背靠着门,深呼吸。
为什么我可以不做自己喜欢的事,而偏偏学习是个例外呢?
我总对自己说,既然不喜欢,难道就不能选择放弃?时间上的距离,使我除了彷徨,还是彷徨。我变得固执偏激,抉择着前行的路口。我喜欢文学和音乐,夜深人静的时候,戴上随身听,伏在我一个人的书桌前,放飞心情,让灵魂徜徉,享受自由的我的快乐;但这并不能长久,岔路口上的“我”总被现实中的我拉了回来,走向比我还高的作业。我只好祈求幸运之神,可是在学习上,一直是被动、消沉的我,总是抱有能够侥幸过关的心理,但哪能每次都那么幸运啊!
我变得莫名的恐慌,来自无形的压力。
我开始选择逃避,逃窜出第一个岔口,我变得不像是本我了……
二
“很久没见了吧……现在怎么样了?”渐渐我害怕听到从前的老友的这句话,总是觉得彼此的距离越来越远了。我恨透了那个叫作距离的抽象的东西,它让我们彼此变得陌生,变得不再像从前的我们自己。
“改天一起出去玩吧?”
“嗯。”
没过几天又是一个短信,“对不起,那天我们不休息了,去不了”。“呵──没事。”其实长大后,越来越觉得约定有时候不太需要遵守,不再像小时候一样,两个小拇指勾在一起,就允诺一百年不许变,现在想想的确可笑。
落寂的心情没人理解,我黯然地离开第二个岔口,漫无目的,就那样游走。
三
一个人的时候,变得出奇的安静,害怕吵闹,觉得吵闹后隐藏着的都是一个个空虚的灵魂。
我游走到三岔口,看着三个失落的自己,一样的`感伤,一齐的抱怨,与平时每一个守在不同岔口的自己似乎总有差距。我面向三岔路口,尽量让三个我归于平静。
如果要真正走出那个彷徨、绝望的三岔口,必需先认清不同的自己。我再次来到三岔口的中心,审视着其他的岔口,我不再让那两个我游走,我似乎看到用书籍铺就的道路上,长满了知识之树,盛开着睿智之花,哦,那才是我的抉择,闻着书香,伴着动听的音乐,我迈步前行……
点评:
文章有三个片断,每个片断上标有一个数字作标志。层次非常清晰,形式非常美观。这是文章结构上的特点。当然,它首先是一篇记叙文,突出了记叙文的文体特征——善于描写。每个片断都有生动细致的语言描写和心理描写,这是另一个关键所在。
②文字小标题标志
这类记叙文在组成记叙文的每个片断前都有一个文字小标题作标志,使得文章层次更加清晰,形式更加美观。对文字小标题的要求:语言简洁,结构一致。对组成记叙文的每个片断的要求:夹叙夹议。“叙”要用描写的表达方式,力求描写生动具体、语言形象优美;“议”要承担两个任务:一方面要揭示所叙片断的中心意思,另一方面要用简洁的语言,议论或抒情的表达方式,把“叙”的内容和话题恰当挂钩。这类文章的结尾要有总评,将几个片断所写的分散的内容统一到一个主题上来,并再次巧妙照应话题或命题,既做到形散神聚,又做到符合话题或命题。举例说明。
爱是什么
(“答案是丰富多彩”话题优秀作文)
也许,当亚当和夏娃从伊甸园中走出的那一天起,爱就与人类结下了不解之缘。人从诞生的那一天起,他的成长,死亡、与爱都如影相随。爱是人类永恒的话题,但是这一个简简单单的字,却很难给它一个准确的定义。因为,不同的人会见有不同的理解。
公园里
草地上,一个小宝宝正在学走路。他蹒跚地向不远处正伸开双臂的妈妈走去。一不小心。宝宝跌倒了,妈妈飞快地跑过去,将宝宝紧紧地抱在怀中,轻轻地揉着他的痛处。轻轻地安慰着他。不久,宝宝用挂着泪珠的小脸冲着妈妈乐了。妈妈将他抱得更紧了……
也许,在妈妈看来,爱是一种无私的给予,全心的奉献。
捐款处
的洪水来势迅猛。前方的人民抗洪抢险,后方的人们用捐款捐物来尽自己一份绵薄的力量。一大早我就来到捐款处,谁知门口已经排起了长长的队伍。这其中有白发苍苍的老者,也有天真活泼的孩子;有衣着鲜艳的青年,也有衣着朴素的中年;有“大款”,也有下岗职工。大家为了共同的愿望,走到一起。只愿我们的心意能够快快送到远方受灾的亲人手里。
也许,捐款的人们认为,爱是一种及时,无私的援助。
深夜里
灯下,妻子正不停地织着毛衣。她的眼睛里布满了血丝,她已经连续几天几夜了。丈夫明天就要出差了,她想赶在丈夫走之前为他织好御寒的衣服。丈夫心疼她,让她不要织了,旧的还能穿。可妻子却依旧坚持,她要把无尽的关怀和浓浓的思念织进衣服里,伴他远行,盼他早归。
也许,妻子觉得,爱是一种不尽的关怀和无悔的付出。
爱,是一个具体而又抽象的概念。一千个会对它有一种不同的解释。但,我们没有必要为它下一个固定的定义,因为不同的心灵对爱的体会也不是相同的。
点评:
这篇块状结构的记叙文有文字小标题作标志,三个小标题“公园里”、“捐款处”、“深夜里”,语言非常简洁,结构保持一致,使得文章层次更加清晰,形式更加美观;夹叙夹议,三个片断中的斜体红字部分的“叙”是生动具体的描写,三个片断中与正文字体相同部分的“议”能够揭示片断中心,照应话题;总评,最后一自然段将三个材料母子之爱、友爱、夫妻之爱——“形”统一到本文主题“爱的答案是丰富多彩的”“神”上来了,做到了形散神聚。这是一篇内容丰富充实,又符合题意的成功的考场记叙文。
③空格标志
给块状结构的记叙文加数字标题或文字标题也许考场功利色彩太浓,有时也让有的阅卷老师反感。怎样做到既让记叙文层次结构清晰,读者一目了然,易于接受,又不让读者因文章结构的功利色彩太浓形式主义色彩太重而产生反感呢?有办法:既让记叙文的块状结构有标志,又不那么明显,不那么功利。片断与片断之间有内在的、相似的、大致同一的结构形式,又以“空格”将各片断自然分开,形成相对清晰的块状结构层次。从标志的角度讲,显得含蓄,有分寸感,度拿捏得好。适合更多不同个性和年龄特点的人的欣赏口味。
八·十八·二十八
(福建漫画材料优秀作文)
啪!”一巴掌猛地打在屁股上。我大哭起来。“老师怎么教你的,小草是绿的,太阳是红的。看看你,怎么画的?”我透过泪眼,看着那张被撕掉的画:小草是黄的,太阳也是黄的。为什么非要把小草画成绿的,把太阳画成红的?我戴爸爸那个太阳镜,看到的小草和太阳就是黄的。我不解。
“还有你的作文,”老师的喊声把我拉回现实,“让你写爸爸、妈妈,你怎么写的?妈妈是书童,爸爸是车夫。”“本来就是嘛,妈妈陪我读书,爸爸背我上学,不是书童、车夫,是什么?”我不服,和老师顶嘴。(语言描写和心理描写)
那年我八岁,还是一个不规则的多边形,新颖、多变,极富想象力。周长长,面积小,人生阅历浅。(议论)
“太过份了。”我回到家,把书包一扔,坐在沙发上生闷气。“怎么了?”爸爸关切地问。“今天考试,居然有人作弊,老师也没看到。”“他有没有抄你的?你有没有受影响?”说到作弊,父母如临大敌,紧张地问。“那倒没有。只是这样对努力学习的同学太不公平了。我要去举报。”“别傻了,没影响到你不就行了。举报,万一人家报复怎么办?再说了,那么多作弊的,你举报得过来吗?”听听父母的话,有道理,于是打消了举报的念头。
回到房间,我想起刚刚被老师读过的作文.写友情的.只是我所描述的友情与我遇到的相差甚远。文中用了很华丽的辞藻,而我拥有的友情都是简简单单,平平淡淡,却又很温馨的。“文章很唯美,但很违心。”我苦笑着对自己说。(语言描写和心理描写)
那年我十八岁,已经被渐渐改造成规则的图形,只是棱角还在,不新颖也不规范,不多变也不稳定。周长不长,面积也不小。(议论)
“我的这件衣服怎么样?”女伴向我展示她新买的衣服.“很不错,和你很配,你穿上它年轻了十岁.”我赞不绝口,其实那件衣服很难看,但我在‘赞美’的时候,竟没有任何感觉。全然没有第一次说违心话时的慌张.老板刚刚批评了我,说我工作的方法不对,并告诉我另一种工作方法。于是我很听话地按老板介绍的方法去工作,尽管方法更不对。但管他那么多,这是老板交待的工作方法,出了问题不关我的事。再说了,和老板顶嘴没好下场.多年的经历,已经让我有经验了。(语言描写和心理描写)
这年我二十八岁,已经被打磨成了一个圆了,我稳定,我周长短,我面积大。我的人生阅历丰富了,我变得世故圆滑了……(议论)
一天,去幼儿园接女儿,女儿哭着扑过来。“老师说太阳是红的,小草是绿的。可我戴爸爸那个黄黄的眼镜看到的太阳和小草就是黄的,老师说不行,还打我。”女儿哭哭啼啼地讲完。这些话猛地击中我的心,尘封已久的记忆大门猛地打开。我想起了那黄的草,黄的太阳,妈妈是书童,爸爸是车夫,想起那个未经世俗打磨的不规则的多边形。我的泪水悄然滑落,为不再拥有的那个不规则的多边形……
点评:
这篇块状结构的记叙文的结构标志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方面是题目的提示“八、十八、二十八”,提示主体内容有三块构成;另一方面是夹叙夹议,各片断内在的、相似的结构提示;再一方面是作者有意识在各片段之间设置的“空格”提示。当然,这篇文章首先是记叙文,有鲜明的记叙文的文体特征,描写生动具体,议论简洁精当,照应话题巧妙活泼细致贴切。(注:文中括号部分是点评老师加的)
④过渡句标志
这种块状结构的记叙文的标志形式是最美的记叙文结构形文。过渡句或领起句的标志有一石三鸟的作用:既在文章内容上有过渡作用或领起下文的作用,又在结构上有标明层次、美观形式的作用,还有统一主题、增加文学意蕴的作用,再次就是有娱人耳目,悦人身心的美妙的艺术效果。举例说明。
人与路
小时候,路是一条羊肠小道,你在这头,我在那头。
还记得么?那时的我,小小的,瘦瘦的,你从我妈手中接过我说:“这孩子,瘦成这样难养啊!”于是,你省吃俭用,把攒下来的钱给我买奶粉,买糖葫芦。渐渐地,我胖了,会走路了,一张小嘴甚是乖巧,一有空就跟在你后面,一个劲地叫“奶奶,奶奶”。而你却瘦了,村上人见了说:“老太婆怎么这么瘦啊?”你笑呵呵地抚摸着我的脑袋说:“千金难买老来瘦啊!”每到周末,你牵着我的手,走过那条羊肠小道来到村口等我妈来接,把我“归还”后你折身就走;奈不住我一再对你的呼唤,在小道的尽头,你转身再朝我挥挥手。我模糊地看到,你用袖子使劲地擦着自己的脸。
那条羊肠小道,如今已铺上水泥了罢?那些你踩过的脚印,早已不在了,可是,却深深地刻在我的心里。
再大些,路是一根电话线,你在家里,我在远方。
就像鹰要成为翱翔苍穹的使者,就必须离开母亲的怀抱,用双翅开拓出属于自己的蓝天,我离开了家,去远方念书,独自一人。背着沉甸甸的书包和你早就准备好的大袋水果,还有更沉的,是你的千叮咛万嘱咐。身处异地,成绩的不理想,以及同学关系的难处,让我屡次垂泪。于是打电话给你,向你倾诉,你的话语如涓涓细流,洗涤着我浮躁的、不安的心灵。慢慢的,我适应了环境,也很少想起你。偶尔打电话给你,听你用高兴而微颤的声音,叫我注意身体云云。我呢,总是用不在乎的口气应和着,老忘了提醒你不要吃热过几遍的菜。我知道,你一直在攒钱,为我。我听到你对隔壁的李婶说过:“俺孙女聪明着,俺现在多攒点钱,供她上大学!”
那根电话线,也许是天下最“窄”的路吧,可它却承载着天下最阔大的爱。
后来啊,路是一张张冥币,你在天上,我在地上。
你说,你要等我回来再走,可是你忍了三天三夜,念叨了一个礼拜,我还是没回来。看到你时,你那双在田间耕作了半个世纪的手凉了。我问自己,上哪找你?唯有借着这些冥币,让它们为我铺一条“心路”,寄托我的深情,问候天堂里的你……
点评:
关键词:自我经验,文学创作,模式
关于写文章,在我国古代历史上就已经形成了一个十分明确的写作观,并且在今天,这个写作观也一直在为世人所推崇,那便是“我手写我口,我手写我心”的写作宗旨。这就是要减少对学生写作的束缚,淡化指导的痕迹,把生活中观察到、体验到的东西无拘无束、自由自在地表达出来。在这里,本人提出的以“自我经验”为中心的写作训练体系,也是对这个写作观的进一步继承和发展。
一、此模式的现实意义
基础写作课程的教学处于大一阶段。刚从高中升上来,许多学生对作文怀有一种恐惧感。持着这种心态,自然地把写作当成一种负担,不到迫不得已,不轻易动笔,即使写了,也是在应付,形式化严重;而且我们也可以看出,高中教学是应试教育,许多学生的作文都严重模式化、标准化,没有真实情感,思维严重异化。在这种情形下,我们必须改进作文教学方法。
二、自我经验模式的理论基础
自我经验是指自我经历人生沉淀后的体验,是对经历的抽象。以“自我经验”为中心的写作体系,指的是强调写作者应以自己的人生经验为写作内容与对象。它包含两个方面的意思:
一是指写作只能使用自己的人生经验。“一切严肃的作品说到底必然都是自传性质的。而且一个人如果想要创造出一件具有真实价值的东西,他便必须使用自己生活中的素材和经历。”
第一,写作者只有在依赖于他个人经验的前提下,才能在写作过程中找到一种确切的感觉。个人经验化的写作,使人有话可讲,从而可以避免写作陷入生疏与空洞,在行文中保持着一种自信心。
第二,由于强烈的真实性,他的作品对于读者而言,就自然获得了一种亲和力。这种写作方式,使写作者成为一位可靠的,能够给予信任的人,读者成为一个倾听者。
二是指写作者只有依赖个人经验的前提下写作,才能写出独特的价值。“每一个人都应当珍视自己的个人经验。由于每个有的命运、不同的关系网络、不同的文化教育以及天性中的因素,所有这一切交织在一起,使得每个人都作为一种特色,作为异样而在于世,我与唯一永远是同义词,因而每个人的经验都是独特而又新奇的。”写个人经验的意义也正在于此:“它使我们看到了丰富无极的世界,我们在即相似又不同的景观与感觉中获得了这种可以增加自身生命重量的丰富性。”
三、写作中自我经验的详细分类及可能转化的部分与内容
在内容上,应该将一个人的全部“自我经验”细化,具体化各个组成部分,让学生沿着这个细化的自我经验一步步地完成。
(一)科学细化并观察以“我”为中心的各组成部分,将之分为以下部分,分步骤完成
我的体型观察(颀长、粗壮、丰满、纤秀等)
我的脸型观察(圆脸、方脸、三角脸、甲型脸、心型脸等)
我的表情观察(冷面王、深沉脸、甜甜脸、楚楚可怜脸、淡定脸等)
我最喜爱哪类型的衣服(为何喜欢这种衣服,与自己的性格有什么关系)
我的语言观察(语速口头禅语气是极端或平和的哪种类型,所配手势等)
我的动作观察(坐姿走姿睡姿等)
我的朋友类型(单一固定、灵活多样等)
我的人格观察(完美型、给予型、实干型、丰富活跃型、能干型、和平型等)
(二)科学细化并感受过去的“我”的各个部分,转化成具体的写作内容
1. 过去的我——童年经验(童年经验是一位写作者宝贵的永不枯竭的资源,处于潜伏状态)
童年经验是指从儿童时期的生活经历中所获得的体验。完整的童年经验不仅仅是指原本的童年生活的纪录,还指主体对自身童年生活经历的心理感受和印象,带有很强的主观性。
(1)属于“我”的独特的心理事件:关于“吃”的记忆,“玩”的记忆,最难忘的、最爱的、最恐惧的等。
(2)属于“我”人生的密码重要人物:我的父亲(我与他的关系,他对我影响,他自己的命运构成);我的母亲(我与她的关系,她对我影响,她自己的命运构成)。
(3)儿童经验中的“创伤记忆”会成为写作的源泉:所谓缺失性经验,即童年生活的不幸。人生的缺失性(与个体出生有关)经验或者儿童阶段的创伤性记忆,常常需要用一生来恢复,成为只要人生出现痛苦便去反复回忆的内容,与写作形成重要关系。
(4)故乡记忆:一个人对于自己出生长大的地方,抱着永久的感情;故乡记忆也成为童年经验中相当重要的部分。
2. 过去的我———上学经验(这个阶段的特点是对世界的认识变化得很快,并逐渐清晰,要抓住这些认识产生与变化的过程来写作)
漫长的小学,初中,高中的成长过程中,是一切还未成形,一个人意识朦胧的阶段。身体在成长,而思维的成长较慢,反而跟不上身体的成长。所以,这时候的事情就不如童年经验般如此清晰。但还是可以将此部分经验细分为以下部分:
(1)学校学习记忆:这部分人生最重要的是在学习中度过的,这种学习过程是一种相当内化的经验,只有自己能体会到,但会对人生产生至深影响。
(2)除学校以外的地方的学习记忆:人是社会的动物,在学习成长过程中,外界事物的不断涌入与刺激,会产生新的认识。
(3)校园记忆:一个学生长期学习的地方,会留下一些深刻记忆的,比如校园的景物,校园里的学友,校园里的老师,校园里的斗争,甚至校园里看门的阿姨。
(4)亲友记忆:在这个阶段,对于亲戚及友人的命运的变化会产生一些不能理解与不能接受的恐惧感,会对人生产生到深影响。因为少不更事,反而因太惊奇印象更深。
3. 现在的我———大学经验
大学生活是人生中一个人成熟成长的重要阶段,思想活跃,朋友众多,作各方面素质全面形成。
目前正在经历的大学生活也最易成文,最鲜活,信手拈来。
大学经验可以细分为以下经验:
恋爱经验———两性世界的经验是鲜活的,最引人思考的,最有内容可写。
对自我的认识与成长———对于成长时期的人,每一点成长都值得写。
对世界形成自己固定的看法———大胆地表达这种看法。
生活各个层面:食堂、宿舍、校园等;交友、旅行、课堂、大学各种活动。
四、写作中自我经验转化的逐层训练要求
(一)在自我经验式的写作过程中,要求对事对物对景的量的准确性精确性感觉,要恢复众多细节
我经常会挑两端的位置站,可以避免被撞到或被踩到,也可以缓解点完菜后出来的困难。有时为了拿到合胃口的菜色,我会挑战中间的人群。首先,毫不客气地由外面闪进中间,这个容易。接着,无论你怎样挤,也挤不进去了。只能踮着脚或像猴子一样动来动去地寻找突破口。当前面的同学终于转身了,包围在他后面的几个人不约而同地往前挤,有时因挤得太紧,几个人并排着,谁也前进不了,连出来的同学也被挡住,其中一个人必须妥协,牺牲这次机遇。否则,会形成对峙局面。好不容易占有了前席地位,才知道一样受罪,后面是令人害怕的驱前推力,而前面是菜汁淋淋的窗台。那一刻,所有的食欲都被生气覆盖,气也无奈,最敏捷的应对就是来个乱点鸳鸯谱。
———学生作品《挤饭堂》
(二)在自我经验式地写作过程中,能恢复一件事情的主要且细致的过程与层次
吃第一个,爽快极了。吃第二个,也是一种享受。到了第三个,拿在手里,舍不得立即吃,眼看我的享受就要结束。此刻,已莫名地萌发了一种反抗使我心里澎湃地斗争起来。吃完这个,就不吃了,这一定要是最后一个!我把荔枝的外壳轻轻剥掉,把外皮小心地一圈圈拉开。我们很喜欢这种吃法,如果能把外皮从头拉到尾都保持不断,就有成就感。然后拿着一颗珍珠似的荔枝肉靠近嘴边,伸长舌头舔一舔,好像咬一口就会化了,不愿动用锋利的牙齿。
当第三个只剩下一个硬得发亮的核,我开始发誓的那股决心早已荡然无存。吃五个跟吃三个差不多,干脆吃多几个也无妨。“吃多几个”成功了,还是不满足。“反正不吃都吃了,不吃白不吃。说不定这次交上好运不发病呢。”于是抱着侥幸的心理继续吃,还想起了苏东坡的诗句“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为自己辩护。“不管了,大吃一顿。病就病,病了再说。就这一次,下不为例。”拼命地吃,直到吃饱了也不愿停止,只抱怨自己的小肚鸡肠不争气,吃量这么少。
———学生作品《吃》
(三)每个人恐惧与喜欢的东西都千差万别,那为什么会有这种千差万别?必须在自我经验式的写作中,找到并分析这种原因,那么写作会变得真正具有意义
我是中国人,喜欢喧哗吵闹,中国的锣鼓是不问情由,劈头劈脑打下来的,再吵些我也能够忍受,但是交响乐的攻势是慢慢来的,需要不少的时间把大喇叭钢琴小喇叭凡哑林一一安排布置,四下里埋伏起来,此起彼应,这样有计划的阴谋我害怕。
我最喜欢的古典音乐家不是浪漫派的贝多芬或肖邦,却是较早的巴赫,巴赫的曲子并没有宫样的纤巧,没有庙堂气也没有英雄气,那里面的世界是笨重的,却又得心应手;小木屋里,墙上的挂钟滴答摇摆;从木碗里喝羊奶;女人牵着裙子请安;绿草原上有思想着的牛羊与没有思想的白云彩;沉甸甸的喜悦大声敲动像金色的结婚的钟。
———张爱玲作品《谈音乐》节选
(四)从自我经验与感觉的起伏与复杂性交织中显示深刻性
世上的事情万般错综,包括人的情感。主题设立上,应避免非善即恶,二元对立的模式,应多维地去写,发现自我经验与感觉中的矛盾之处,抵达人性的深度,折射出思想的光泽。
(五)通过自我经验的不断总结分析,真正明白事情与世界的真相,总结出人生的秩序与真相
这不仅使学生成熟而认识深刻,还使他们信服,因为是他们自己的经验总结出来的,从而为自己建立一个精神家园。
参考文献
[1]托马斯·沃尔夫.一部小说的故事[M].三联书店,1991.
农民工老王突发胃穿孔,被送进医院。为救治这名医患者,医院开通“绿色通道”给他做了手术,又进行了十天治疗。虽然老板主动送来5000元,老王仍欠下4000多元医药费,而医院默许他出了院。老王刚一出了医院就回到了工地:“哪怕打工还钱再难,我也得努力,是医院和老板救了我。”可欠款还是像石头一样压在他心上。最终,老王鼓足勇气找到医院,说出了想在医院打工抵债的心思。院方深受感动,聘他为陪检员。老王也特别敬业,作为曾经的患者,他格外懂得怎样帮助别人。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以及含义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审题训练|(分对象审题法)可以划分为两大对象——施救方和被救方,也可以细分不同人物对象。1:(从医院的角度)胃穿孔,被送进医院。为救治这一名贫困患者,医院开通‘绿色通道’,给他做了手术,又进行了十天治疗——医院(医生)的天职是“治病救人,救死扶伤”,必须有医德,决不能利益至上,见死不救。
2:(从老板和医院主动施救的角度)老板主动送来5000元,医院默许他出了院——为弱势群体伸出援助之手,主动施救。3:(老王角度一)——老王刚一出了医院就回到了工地:“哪怕打工还钱再难,我也得努力,是医院和老板救了我。”可欠款还是像石头一样压在他心上——心怀感恩,知恩图报;承担责任,诚信为人,这些都是做一个有风骨的大写的人的必备素质。4:(老王角度二)老王也特别敬业,作为曾经的患者,他格外懂得怎样帮助别人——将心比心,爱岗敬业,热忱的服务他人,回报社会。
5:老王和医院的角度)老王鼓足勇气找到医院,说出了想在医院打工抵债的心思。院方深受感动,聘他为陪检员。老王鼓足勇气找到医院——医患关系并非水火难容,完全可以达成一种和谐。在这里,“院方”为何深受感动呢?原来是在医院欠费后一走了之的患者大有人在,何况王秀光还是外地人,当时根本没指望他能还账。
由此可以得出一下参考拟题:施恩感恩报恩;信任是相互的;传递美好正能量;互助才能前进;良心在上;让世界更美好等等。你也可以试试你的拟题呀。写作思路训练:(以下为唐老师设计,学生也可以自己设计自己的写作思路,如果觉得有难度,可以学学老师的思路写作)假如拟题为——点亮心中那盏灯
思路设计为:开头紧扣题目材料,首段请用诗意语言引出文章观点:用爱点亮心中那盏灯,照亮人世界黑暗的角落。
接着对老王的故事加以分析。接下来试试引用孟德斯鸠的名言:“对一个人的不公,就是对所有人的威胁。”来反驳时下流行的怪罪于医疗保障不足的观点,将文章拓展开来,写出深度。
接下来请用多个实例强化文章中心,表达对现实生活的关注。最后试试排比手法以怎么做结尾。
课堂按思路训练试试,40分钟左右写完作文。写完后对照范文,看看哪些地方有待提升。
范文参考:点亮心中那盏灯
爱是一种奇妙的东西,无形,无声,却有着抚慰人心的力量与潜能。如果每个人的心中都能够孕育一份爱——对世界的挚爱,对他人的关爱,那么这一份爱汇聚、集合起来的温暖和光明,就足以填补世界上冰冷的空缺,照亮人世界每一个黑暗的角落。
因为心中有爱,所以暗里有光。
我们对因突发疾病而送进医院的老王感到担忧和同情,同时,也为医院的“绿色通道”、老板的慷慨解囊而倍感欣慰。面对工人的突发状况,老板没有逃避推脱,医院也没有因诊费不足而冷眼旁观拒绝施救,他们用自己的爱心与良心,为身临绝境的老王在黑暗中点亮一盏盏明灯,挽救了他的生命。事后,老王自愿打工抵债的行为更是让我们眼中有泪,心怀感动。感于他人的恩,报以自己的情,爱的传递和循环,温暖了彼此,驱散了阴霾,照亮了黑暗。
孟德斯鸠说:“对一个人的不公,就是对所有人的威胁。”为什么?因为一个人的不公所显示的是制度的逻辑,无人能保证自己幸免。也许有人会说,是因为社会体制对想老王这样的穷人的医疗保障不足,才会发生这样一连串的事情。毋庸置疑,他们的说法有一定道理。当今社会上的确有这样那样的不公,让弱势群体没有足够的能力来谋求自己的利益。但是。我认为制度是需要不断完善的,道路是需要不断探索的,而我们国家正在努力谋求发展,实现社会公平。实际上,制度只是一种外在的表现,追求文明的实质应该在于心灵的转变。多一些善意和宽容,少一些恶意和冷漠,有了团结的心,有了无私的爱,还怕没有公平的体质吗?还怕没有和谐有爱的社会吗?
纵然当今社会仍有某些不安因子恣意横行,可是我们仍能看到人们的爱的行动,携着正义和光明。黄旭华投身核潜艇建设三十余年,用青春和热血浸染对祖国对人民的爱;龚全珍一生秉持为人民服务的信仰,年近半百,衷情不减,爱心不变。越来越多的人热衷于公益事业,着眼于弱势群体,公益事业的创办如火如荼,《想合唱团》《梦想星搭档》等音乐公益节目前者还未平息,后者又已唱起。爱在人们心中层层叠起,光明不会给黑暗留下任何余地。
【议论文写作结构模式训练】推荐阅读:
高中议论文结构训练09-19
议论文并列式结构模式范文10-31
议论文写作训练07-25
并列式结构议论文训练学案教案06-20
议论文结构典型范文11-18
议论文主体段落结构12-12
高考议论文结构例说07-13
议论文段落模式11-03
议论文结尾训练07-24
高三议论文训练一09-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