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下复习教案(共6篇)
教学目的:复习本单元的字词句,背诵本单元的古诗和课文。教学重难点:巩固单元重点字词句。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板书课题。
二、内容回顾。
三、字词复习。
(一)学会字
1、出示学会字。
2、自由读准每个字的音。
3、指名领读。
4、完成练习。
“洒”共有()笔,第八笔笔画名称是(),组词()。“满”是()结构的字,第6笔是()。
写笔顺:排(),第4笔是()。
(二)会认字
1、出示会认字。
2、自由读准每个音。
3、分排轮读,男女生读,齐读。
4、“倒”是()结构的字,它有两个读音,组词:为dǎo(), 为 dào().(三)复习词语,句子。
1、出示词语。泉水 小溪 江河 海洋 海洋波涛汹涌 填一填: 小草()()()()辽阔无边
花瓣()()()()()紫()自己练习读,分组读。
2、读拼音写词语。
3、比一比,组词。
4、读读《对子歌》,说说哪些词相对?在生活中,还有哪些词句是相对的?
5、、看图,照样子说一说,写一写。
四、课文复习。
2、背诵《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自由背,指名背,齐背。
3、背诵1、3课课文,男女合作背。
五、回顾总结。
第二单元复习
教学目的:复习本单元的生字词及句子,背诵本单元的古诗和课文。教学重难点:巩固单元重点字词句。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板书课题。
二、内容回顾。
三、字词复习。
(一)学会字
1、出示学会字。
2、自由读准每个字的音。
3、指名领读。
4、完成练习。
“桌”的读音是(),音序是(),声母是(),韵母是(),部首是(),组词()。
“劳”是()结构,共有()笔,第4笔是()。组词()。写“印”的笔顺()。
(二)会认字
1、出示字。
2、自由读准每个音。
3、男女生读,齐读。
4、多音字组词:着、结、累。
(三)复习词语,句子。
1、出示词语。
2、自己练习读,分组读。完成练习二。读拼音写词语。
形近字组词。莺()鹃()鸦()鹊()鸵()鸽()鹤()
3、写近义词。凉爽——()()——漂亮()——盼望
愉快——()()——急忙()——依然
4、读句子:蝴蝶倒是很漂亮,但是蝴蝶都活不长久。这句话讲了蝴蝶的优点,也讲了它的缺点,加入了但是以后把这两个意思很好的连起来了。像这样的词就叫关联词,类似的句子我们就叫他关联句。你能用“但是”说句子吗?
5、读成语:毛遂自荐。
6、想一想,写一写:桥洞可以方便小船通过。笛子的孔可以()。耳朵的孔可以()。
五、课文复习。
背诵《杂诗》。自由背,指名背,分排背。
练习:按课文内容填空。君()()()(),()()()()事。()()绮 窗(),寒()著()未?
五、回顾总结。
第三单元复习
教学目的:复习本单元的生字词,背诵本单元的古诗。教学重难点:巩固单元重点字词句。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板书课题。
二、内容回顾。
三、字词复习。
(一)学会字
1、出示学会字。
2、自由读准每个字的音。
3、指名领读,齐读。
(二)会认字
1、出示字。
2、自由读准每个音。
3、指小组读,齐读。
4、多音字组词:担。
(三)复习词语,句子。
1、出示词语。
2、自己练习读,男女生读。
3、读背48面的词语和成语:闻鸡起舞。完成练习二:读拼音写词语。形近字组词。填空。
4、出示句子:今年,傣族人民格外高兴,因为敬爱的周恩来总理要和他们一起欢度泼水节。句中傣族人民为什么很高兴呢?用上了因为这个词语,别人一读就明白了。同样,这句话在关联词“因为”的帮助下,把作者要表达的意思表达完整了。谁能用“因为”说句话?
四、课文复习。背诵《竹石》。自由背,指名背,同桌背,齐背。练习:()()青山()()(),()()()()()()()。
()磨()击()坚 劲,任尔()()()()()。
第四单元复习
教学目的:复习本单元的生字词和句子,背诵本单元的古诗和课文。教学重难点:巩固单元重点字词句。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板书课题。
二、内容回顾。
三、字词复习。
(一)学会字
1、出示学会字。
2、自由读准每个字的音。
3、指名领读。
4、完成练习。
“古”的音序是(),部首是(),共有()笔,它的笔顺是(),给它加上()旁,变成了新的字是(),组词()。
(二)会认字
1、出示字。
2、自由读准每个音。
3、分排轮读,男女生读,齐读。
4、多音字:没、发、答、应。指名组词。
5、读66面第一题,做做一字开花的游戏。
(三)复习词语,句子。
1、出示词语。
2、自己练习读,分组读。完成练习二。读拼音写词语。
3、读背66面的成语,找出藏着的反义词。还有哪些成语也藏有反义词?
4、出示句子:深山里有一股“快乐的泉水”,人们只要喝上一口,就可以快乐地过一辈子。读句子,找出关联词,再用“只要„„就„„”造句。
四、课文复习。
五、背诵《赠花卿》自由背,指名背,齐背。练习:锦()()管()()(),半()()()半()()。
()()只应()()(),人 间 能 得()()()?
六、回顾总结。
第五单元复习
教学目的:复习本单元的字词句,背诵本单元的古诗和课文。教学重难点:巩固单元重点字词句。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板书课题。
二、内容回顾。
三、字词句复习。
(一)学会字
1、出示学会字。
2、自由读准每个字的音。
3、指名领读。
4、完成练习。
“亏”共有()笔,第三笔笔画名称是(),组词()。“单”是()结构的字,第4笔是()。
写笔顺:丑(),第3笔是()。
(二)会认字
1、出示会认字。
2、自由读准每个音。
3、分排轮读,男女生读,齐读。
4、“的”是()结构的字,它有两个读音,分别组词。
(三)复习词语,句子。
1、出示词语。
2、自己练习读,分组读。完成练习。读拼音写词语。
3、比一比,组词。
4、读背84、85面的成语。
5、出示85页的3个句子:他们有什么共同点?都有“被”字,我们把这样的句子叫被字句。被字句还有一个好朋友,上学期,我们还学过把字句,这两个句子是可以互换的,这3个句子怎样变成把字句呢?请大家想一想。请大家自由的把这它们改成把字句。
练习:① 岚岚的指纹已经被指纹锁记住了。② 战士们悄悄地把朱德的扁担藏起了。谁来改第一个句子?(提示:我们在互换句子的时候,不能掉字、多字,不能改变标点符号。)把字句,被字句我们已经会改了,并把它牢牢记在心中了。在写句子的时候,我们有时用把字句,有时要用被字句。句子的意思没有变,词语的顺序颠倒了,形式发生了改变。下面请男生读把字句,女生读被字句。
老师这里还有一些有趣的句子呢!快来读一读吧!
6、出示:⑴ 只见江面上波涛汹涌,一只渔船像一片树叶,随着风浪起伏。
⑵ 镜子似的湖面,映出了一个漂亮的影子,雪白的羽毛,长长的脖子,美丽极了。⑶ 原先长的水灵灵、黄灿灿的果实,如今也变得像石头那样硬了。齐读句子。同学们,这些都是什么句式?
想一想,在这三个句子中,分别把什么比作什么?指名说一说。你们看,这三个都是打比方的句子。句中都是用哪个打比方的词语来把两个事物连起来的呢?
练习:选择其中的一个来写打比方的句子。用上了这些打比方的句子,你们把事物写得更加形象生动了。我们在写话的时候都可以用上他们,使你写的内容更加吸引人。
四、课文复习。
1、背诵古诗《小儿垂钓》。自由背,指名背,齐背。
2、写给他们的话:丑小鸭、玉米、蜘蛛
五、回顾总结。
第六单元复习
教学目的:复习本单元的字词句,背诵本单元的古诗和课文。教学重难点:巩固单元重点字词句。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板书课题。
二、内容回顾。
三、字词句复习。
(一)学会字
1、出示学会字。
2、自由读准每个字的音。
3、指名领读。
4、完成练习。
“匠”的读音是(),音序是(),声母是(),韵母是(),第4笔是(),部首是(),组词()。
“够”是()结构,共有()笔,第8笔笔画名称笔是(),部首是(),去掉部首有()画,组词()。写“吸”的笔顺()。
(二)会认字
1、出示字。
2、自由读准每个音。
3、男女生读,齐读。
4、练习:
(1)丰+色=()
衣+谷=()
工+力=()(2)多音字组词:奔、难。
(三)复习词语,句子。
1、出示词语。
2、自己练习读,分组读。
完成练习:读拼音写词语。形近字组词。
扩词:亮()()()()活()()()()神()()()()整()()()()
3、出示句子: 圆圆的月亮上有松树,有星星,还有熊先生和小松鼠自己。读句子,仿写句子。
四、课文复习。
背诵《花影》。自由背,指名背,分排背。
练习:()()叠 叠()瑶(),()()呼 童()()()。
刚被()()()()(),()教()()()将()。
五、回顾总结。
第七单元复习
教学目的:复习本单元的字词句,背诵本单元的古诗。教学重难点:巩固单元重点字词句。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板书课题。
二、内容回顾。
三、字词句复习。
(一)学会字
1、出示学会字。
2、自由读准每个字的音。
3、指名领读,齐读。
(二)会认字
1、出示字。
2、自由读准每个音。
3、指小组读,齐读。
(三)复习词语,句子。
1、出示词语。
2、自己练习读,男女生读。
3、读背121面的词语、122面的成语。
4、读句子: 它不仅形状特别,而且功能也很棒。仿写句子。
四、课文复习。背诵《采莲曲》。自由背,指名背,同桌背,齐背。练习:()罗裙()裁,芙蓉()。乱入(),闻()始觉()。
第八单元复习
教学目的:复习本单元的生字词和句子,背诵本单元的古诗和课文。教学重难点:巩固单元重点字词句。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板书课题。
二、内容回顾。
三、字词复习。
(一)学会字
1、出示学会字。
2、自由读准每个字的音。
3、指名领读。
4、完成练习。
“能”的音序是(),部首是(),去部首还剩()画,它的第7笔是((二)会认字
1、出示字。
2、自由读准每个音。
3、分排轮读,男女生读,齐读。
4、多音字:漂。指名组词。
5、给下面的字加“木”字,变成新字再组词。木、林、兰、几、广、才、巨、此、口
(三)复习词语,句子。
1、出示词语。
2、自己练习读,分组读。
完成练习:读拼音写词语。比一比,再组词。
3、读句子:画家刚一画完,森林里的青蛙就叫起来了。找出关联词并造句。
四、课文复习。背诵22课自己喜欢的部分。
五、背诵《赋得古原草送别》自由背,指名背,齐背。
六、回顾总结。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唐)李白,这是一首送别诗,表达了诗人与朋友依依惜别的绵长情谊。
《杂诗》(唐)王维,反映了诗人对故乡的思念之情。
《竹石》(清)郑燮,感受竹子的坚韧、挺拔和不畏风霜的品格。 《赠花卿》(唐)杜甫 ,感受诗中描绘的乐曲的美妙及诗人对他的赞美。 《江上渔者》 (宋)范仲淹 体会渔民捕鱼的辛苦,生活的艰难。 《小儿垂钓》 (唐)胡令能,感受孩子的天真可爱、聪明机灵。
《花影》 (宋)苏轼 感受诗中描述的美景。
《采莲曲》 (唐)王昌龄,了解古诗大意 ,感受人与自然的和谐、恬静之美。 《赋得古原草送别》 (唐)白居易,“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这是流传千古
的名句,形象生动的表现了野草顽强的生命力。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依依惜别之情。
以下是要背诵的课文
《让我们荡起双桨》《色彩的游戏》《树真好》
《友谊桥》背诵第8自然段
教学内容:
1.演唱歌曲《天天好心情》。2.参加集体舞《快乐小舞曲》。教学目标:
1.能学会演唱歌曲《天天好心情》这首歌,表现乐观、积极向上的情趣。
2.能积极参与《快乐小舞曲》的集体舞活动,在创编集体舞的活动中能与他人合作创编简单的动作,并从中体验创造的愉悦。课时安排: 两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请学生说出何时何地遇到什么事情会开心。
二、学唱歌曲
1.播放录音范唱,学生聆听歌曲。2.再次播放录音范唱,学生听一听歌曲唱了什么内容。3.播放录音范唱,学生轻生跟唱。4.学生按节奏朗读歌词。
5.教师引导学生归纳三段歌词的意思。6.学生跟琴用“la”模唱歌曲旋律。7.学生跟琴小声唱歌词。8.学生跟琴放声唱歌词。9.每一组唱一段,共同完成歌曲。
三、创编歌曲 1.分组自由创编。2.各组进行汇报表演。3.各组互相评价,教师点评。4.综合各组展示情况创编表演唱。5.全班同学进行表演唱。
四、课堂小结
第二课时
内容:能积极参加集体舞《快乐小舞曲》的创编与表演的活动 一、复习歌曲
全班齐唱歌曲《天天好心情》。
二、集体舞《快乐小舞曲》 1.播放录音范唱,学生聆听歌曲。2.再次播放歌曲,学生跟唱。3.学习舞蹈动作。4.跟音乐做动作。5.学生自由练习。6.分组比赛。7.跟琴唱歌曲。
三、课堂小结。
第二课 绿色之歌
教学内容:
1.听赏童声合唱曲《绿色的祖国》。2.听赏《绿色的小兵》。3.歌表演《小树快长高》。教学目标:
1.能认真聆听童声合唱曲《绿色的祖国》,能随着清新优美的旋律,感受绿化祖国带来的美。
2.在听赏《绿色的小兵》时,能模仿小兵的样子走步;乐于拿起笔,为荒山添上绿色,初步了解植树造林,绿化祖国,保护环境对人民生活的重要性。
3.能学会演唱《小树快长高》,并能与他人一起合作,边唱边表演。课时安排: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能够积极、大胆地演唱歌曲《小树快长高》,并从中享受音乐的乐趣。、根据自己的理解,富有表情地演唱并配以得体的动作,做到不喊唱。重难点:
1.能够演唱歌曲《小树快长高》 2.能结合音乐形象表现歌曲。
一、复习导入:
1.师:下雨了,种子苗苗在说什么呢?(复习歌曲《小雨沙沙》)2.师:树宝宝喝饱了水,长胖了,长高了,长成了一片美丽的小树林。我们一起去交郊游吧!(复习歌曲《郊游》)
3.师:小树林实在太美了,可爱的小动物们都来玩耍。小动物们玩累了,就在树林里休息,和小树成了好朋友,它们高兴地对小树说:“小树小树快长高,去抱那春风去抱那小鸟; 小树小树快长高,去抱那小星星挂在树梢。”
二、学唱歌曲《小树快长高》 1.播放歌曲,学生聆听。2.播放歌曲,学生跟唱。3.学生跟琴模唱。4.学生跟琴小声唱词。
5.引导学生用富有弹性的声音演唱歌曲。6.师:有哪些动作能表示小树长高的? 7.学生边唱边做动作。
8.二人一组上台合作表演唱歌曲。9.互相评价,教师点评。
10.和自己的伙伴合作,全班边唱边表演歌曲。
三、拓展歌曲
1.启发:我们为什么要让小树长高呢?小树长高以后对我们有何益处呢?
2.学生讨论后回答。3.画一幅关于树的画 4.图画作品展示。
四、课堂小结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1.听赏《绿色的祖国》,养成认真聆听音乐和观看别人表演的习惯,懂得如何当一名文明、热情的小观众。2.听赏《绿色的小兵》,并模仿走路的样子。
一、复习歌曲
全班同学齐唱歌曲《小树快长高》。
二、听赏童声合唱《绿色的祖国》 1.播放录音,学生初听全曲。2.说说听了乐曲仿佛看到了什么? 3.复听全曲,做自己喜欢的动作。
三、听赏《绿色的小兵》
1.出示图片(荒凉的山坡,没有树木,唯一的一条河也是乌黑的),学生观看后说说自己的想法。2.播放录音,学生初听全曲。3.复听全曲。4.为课本上所画的荒山添上绿色。
四、课堂小结
第三课 阿里里
教学内容: 听赏乐曲《阿细跳月》 节奏接龙游戏《彝家娃娃真快乐》 3 演唱歌曲《阿里里》
教学目标:
1.能学会演唱歌曲《阿里里》。
2.学会聆听民族合奏《阿细跳月》时,感受云南彝族人们欢歌竞舞的热闹情境,并能随着音乐自主、有创造性地参与音乐表现活动 3.在《彝家娃娃真快乐》的节奏接龙游戏中,体验与他人合作表演的乐趣。
4.喜欢参与上述音乐活动,能感受到云南少数民族音乐的特点,喜爱民族、民间音乐。
课时安排: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1.播放少数民族生活片段,学生观看。2.你还知道哪些少数民族?
二、学唱歌曲《阿里里》 1.播放录音,学生初听歌曲。2.你听到了哪些歌词? 3.有节奏地朗读歌词。
4.播放录音,学生轻声跟唱歌曲。5.学生跟琴模唱歌曲。6.学生跟琴小声唱歌词。7.学生跟琴放声唱歌词。8.学生练习拍节奏。9.学生边拍边唱歌曲。
10. 请一名同学领唱,其他同学合唱,并拍节奏。
二、课堂小结
第二课时
内容:1.能认真听赏民乐合奏《阿细跳月》,并随乐参与表演活动。
2.参与节奏接龙游戏《彝家娃娃真快乐》,体验与他人合作的乐趣
一、复习歌曲
全班边拍节奏边唱歌曲《阿里里》。
二、听赏民乐合奏《阿细跳月》 1.播放音乐,学生整体聆听。
2.师:听到音乐你最想做什么事情?为什么? 3.引导学生说出音乐情绪。4.播放音乐主题,学生聆听。5.师生合作接龙唱主题音乐。6.师示范在唱到5 2 1的位置动起来。
7.学生讨论唱到5 2 1的位置还可以用什么形式动起来,并练习。8.分组请学生上台表演自己设计的动作,其他同学和老师接龙演唱。9.师生接龙唱音乐主题,在5 2 1的位置动起来。
三、表现乐曲 1.学习基本动作。
2.播放音乐主题,师生尽情歌舞
第四课 春天来了
教学内容:
1.演唱歌曲《春天来了》。2.听赏管弦乐《春天悄悄来临》。3.唱一唱视唱曲《布谷》。教学目标:
1.在听赏《春天悄悄来临》时,能想象并表达乐曲表现的基本情境,积极参与学习活动并从中体验快乐。
2.能用比较和谐的声音与同学合唱《布谷》,在唱第一、二、四、九、十、十二小节时能边唱歌谱,边做相应的手势。3.能学会演唱歌曲《春天来了》。
课时安排: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1.出示布谷鸟的图片,问:同学们,今天我们的音乐课上来了一位特殊的朋友,名字叫“布谷鸟”,它想和大家交个朋友,你们愿意吗?不过,它有一个要求:只和能回答出问题的同学交朋友。2.提出问题:你们知道布谷鸟是怎样叫的吗?你们知道当布谷鸟叫起来使,表示什么吗?
4、师:布谷鸟来了,春天来了,可是春天究竟在哪里呢?今天,让我们跟着布谷鸟的歌声一起去找找春天吧!
二、听赏《春天来了》 1.播放音乐,学生初听歌曲。2.说说听后的感受。
3.再次播放,学生边听边想象美丽的春天。4.播放音乐主题,学生认真聆听。5.学生随琴模唱音乐主题。6.播放音乐,学生可以自由舞蹈。
三、课堂小结
第二课时
一、导入:
师:小朋友们,你们知道现在是什么季节吗?(春天)
二、学习歌曲《春天来了》 1.播放录音范唱,学生聆听歌曲。2.听了春天的歌曲,你想到了哪些景物? 3.再次播放歌曲,学生轻声跟唱。4.有节奏地朗读歌词。5.随琴声模唱歌曲旋律。6.分句学唱歌词。7.学生完整唱歌词。8.男女比赛唱,看谁唱得好。
三、创编歌曲
1.学生分组自由创编。
2.分组进行表演,汇报创编结果。3.学生互相评价,教师点评。
第五课 小企鹅
教学内容:
1.歌表演《小企鹅》。
2.音乐游戏《南极电波传北京》。教学目标
1.了解南极的气候与景色,愿意和小企鹅交朋友,能充满情趣地演唱歌曲《小企鹅》,并能即兴地、自由地进行歌表演,将小企鹅可爱的形象表现出来。
2.能积极参与“传电波”的节奏游戏活动,能听辩并模击和拍击出“X”和“XX”组合的节奏。
教学课时:两课时
第一课时
内容:1.学会演唱歌曲《小企鹅》,并进行歌表演。
2.体验小企鹅威风的神态以及热情好客、不怕困难的优秀品质。
重难点:1.指导学生流畅地演唱歌曲。2.充分调动学生的表现欲望,让每孩子都能大胆的尝试、积极的投入表演,而且想方设法表现的与众不同。
一、导入
1.师:今天,老师为同学们邀请了一群可爱的朋友来做客,你们猜猜它是谁?(学生回答)
2.播放小企鹅的影音片段,学生观看。
二、发声练习
1.师:看了影片,你知道小企鹅是怎么打招呼的吗?
2.学生模仿小企鹅的声音用歌声互相打招呼。(歌曲的其中一乐句,先随琴学唱,再分组互相打招呼。)
三、学唱歌曲《小企鹅》
1.播放录音范唱,学生聆听后回答问题:小企鹅长什么样?外貌有什么特征?它们的家在哪里? 2.有节奏地朗读歌词。3.学生跟音乐跟唱歌曲。4.重点练习歌曲中的难点节奏。5.随琴唱歌词。
四、歌表演
1.请学生自己设计动作。2.分组表演,互相评价。3.老师带领学生表演。
五、课堂小结
第二课时
内容:
学生能积极地参与到“南极电波传桂林”的节奏游戏活动中,并能听辩、模击和拍击出“X”和“XX”组合的节奏。
一、复习歌曲《小企鹅》 全班同学进行歌表演。
二、节奏游戏《南极电波传桂林》 1.听南极小企鹅发来的电波节奏。
2.学生模击电波节奏,并想象电报内容说出来。3.提出游戏要求: ①以组为单位人人参加电报传送工作。②比一比哪组传得又快又轻又准。4.分组传电波开展比赛 5.评比传送结果
6.检查各组传送电报的结果,评出最佳传电波小组 7.全体学生跟老师模击电波节奏。
8.每组派一名同学拍击电波的节奏,并解释电波的内容向企鹅说出最想表答的一句话。
三、课堂小结
第六课 大鹿
教学内容:
1.能学会演唱歌曲《大鹿》。
2.能根据音乐戏剧表演的要求,分角色进行表演,在表演中自信地担任一个角色。
教学重点:1.在表演中能主动与其他同学协作,体验与他人合作表演的快乐。
课时安排: 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情境导入
1.师:今天我将带同学们到大森林里,那里有许多小动物:小鸡、大鹿、白兔、灰熊、山羊„„当然还有凶狠的大灰狼。2.教师以故事的方式介绍大鹿:大鹿是个品德高尚的动物,有一天„„
3.点出课题,引出歌名。
二、学唱歌曲《大鹿》 1.播放录音范唱,学生初步聆听。2.师:听了歌曲,你觉得大鹿勇敢吗? 3.再次播放范唱,学生跟唱。
4.学生随琴分句唱歌词,注意唱准难点句子。5.学生随琴完整演唱。
6.教师引导学生根据歌词创作动作。
三、戏剧表演的准备
1.师:这个故事那么有趣,如果编排成音乐剧让同学们一起来表演一定更加精彩。„„ 2.共同制作道具。3.分析剧情。4.分析角色。
四、课堂小结
第二课时
一、复习歌曲。全班同学边做动作边演唱歌曲《大鹿》
二、进行音乐剧的表演
1.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音乐角色:大鹿、白兔、大灰狼、房子、树木„„
2.学生自己设计台词。3.进行表演,教师念旁白。4.点评。
三、课堂小结
第七课 叮叮咚
教学内容:
1唱歌《布娃娃弹琴》 认识和学习演奏铝板琴。制作和试奏玻璃琴杯。教学目标
1认识和学习演奏铝板琴,并能熟练的奏出do re mi fa sol 五个音。
1、能自己独立制作或与同学合作制造玻璃琴杯,积极参与试奏,并能奏出自己喜欢的较简单的歌曲。
2、能学会演唱《布娃娃弹琴》,并能用铝板琴 或玻璃琴杯为歌曲伴奏。
3、在声音表现这一环节,能积极参与,大胆表现,勇于创新,进行探索与创新活动,发展自身创造性思维,培养良好的合作意识和在群体中的协调能力。教学重点
1、能学会演唱《布娃娃弹琴》,并能用铝板琴或玻璃琴杯为歌曲伴奏
2、声音表现这一环节,能积极参与,大胆表现,勇于创新,进行探索与创新活动,发展自身创造性思维,培养良好的合作意识和在群体中的协调能力。教学难点
在声音表现这一环节,能积极参与,大胆表现,勇于创新,进行探索与创新活动,发展自身创造性思维,培养良好的合作意识和在群体中的协调能力。教学课时:二课时 教学准备
音响、碰铃、沙锤、易拉罐或塑料瓶一个玻璃杯或瓷杯七个、铁勺或瓷勺两个、木块一个、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
1、伴着快乐的音乐,老师、学生手牵手跑跳进教室。
2、师生问好。
二、引导探索 师:小朋友们,今天你们都带来了什么呢?让我参观一下,好吗?(老师饶有兴趣的参观孩子们自带的各种物品)
师:我们一起来比较一下,先听一听木块的声音——师生敲听。再来听听玻璃瓶或瓷杯的声音——师生敲听。这两种物品敲出的声音相同吗?你比较喜欢听哪一种声音呢?为什么?
师小结:通过比较,我们知道了不同的物品敲击出来的声音各不相同,在我们音乐课中经常使用的打击乐器也是一样,演奏出来的音色各有特色。今天这节课,我们将要自己动手自制打击乐器,大家说好吗?(板书课题:做一做)
首先我们来认识铝板琴,简要介绍铝板琴的构造、音色、用法等。听赏 《布娃娃弹琴》,教师引导学生边看边唱边律动。
一、演练实践 1 听一听,想一想
教师把装着不同的水量的玻璃杯拿出来,请学生敲一敲,说一说自己的感受。2 敲一敲,想一想
添水实验,反复敲击,教师引导得出结论:水越多,声音越低,水越少,声音越高 3 教师范奏 4 学生试奏 全班一起演奏并视唱 1|2 2|3 3|4-|5 5|6 6|7 7|1-| 1 1|7 7|6 6|5-|4 4|3 3|2 2|1-|| 6演奏《小星星》 全班演奏 个别演奏 四 下课
学生随音乐出教室
教学过程: 一 律动进教室
第二课时 二 创设情境,引导想象
白龙 马|蹄朝 西|马蹄 得得|跑得 快| 小黄 莺|爱唱 歌|歌声 赛过|百灵 鸟| 小青 蛙|顶呱 呱|是个 捕虫的|小能水里 游|岸上 跑|高兴 就唱|噶嘎
二、接触乐器,熟悉音色 1、你的乐器为谁伴奏最合适 2、比一比,谁的伴奏最棒 舞板------鸭子 双响筒------马 蛙鸣筒------青蛙 碰铃------黄莺
3、用手上的乐器结合儿歌,边敲边说 4、看图谱,敲乐器
三、自选乐器,再现情节
手| 嘎|| 1、听音看图
2、用语言描绘天气的变化过程 3、用乐器表现天气的变化情景
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分工。讨论、选择乐器,编配声响 各组展示,表现天气变化的过程 教师指导
小雨------雨渐大-----打雷-----闪电-----雨渐小-----云开日出 沙球轻轻的摇--------渐强-------击鼓--------打拨--------沙球渐弱------碰铃------三角铁
鼓励学生不同的方式表现这一情节,对表现好的小组给以奖励。五、拓展空间 自由创编 你能用乐器讲出更精彩的故事吗 分小组创编 分组展示
(第1课时)
教学目标
1、了解自己家乡的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激发热爱家乡的情感。
2、交流自己眼中家乡的美景和自己对家乡的感受。
3、能运用观察、访问、拍摄、调查资料等方式,了解家乡的故事和家乡的 文化生活。
4、家乡的美丽和家乡人对家乡的热爱和家乡人的努力分不开的,鼓励学生 为家乡做贡献。教学重难点:
了解家乡的风景名胜,风土人情,描述风景区的特点。
课前准备:
搜集家乡的图片、录相带、民间故事、名人事迹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家乡重庆有许多山水秀丽的风景区,你知道哪些呢?我们来召开一个“继续风光美”的图片展示会吧!
二、学习新课
1、缙云山
位于北碚,它是国家级自然风景区,有“小峨眉”之称。
2、武隆的芙蓉洞
它像一座漂亮的地下宫殿,有几处特别神奇的自然风光:珊瑚瑶池、方解石晶花、巨幕飞瀑、天坑、地缝。
3、你还知道哪些自然风景区?
4、旅游小常识:
(1)、出游前要检查有关的景点介绍或景点资料。
(2)、准备好适合旅游的服装、药品、证件等(3)、旅游中注意安全,爱护文物古迹,爱护大自然,讲文明礼貌等
5、说一说,你还知道哪些旅游常识?
6、想一想,怎样作一名文明游客呢?
三、小结:老师感觉到小朋友个个都很棒,搜集和了解到这么多家乡的自然风光。老师相信你们长大后一定会把自己的家乡建设得更美好的。
教学后记:
《重庆生活》第1课:家乡风光美
(第2课时)
教学目标
1、了解自己家乡的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激发热爱家乡的情感。
2、交流自己眼中家乡的美景和自己对家乡的感受。
3、能运用观察、访问、拍摄、调查资料等方式,了解家乡的故事和家乡的 文化生活。
4、家乡的美丽和家乡人对家乡的热爱和家乡人的努力分不开的,鼓励学生 为家乡做贡献。教学重难点:
了解家乡的风景名胜,风土人情,描述风景区的特点。课前准备:
搜集家乡的图片、录相带、民间故事、名人事迹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快来讲讲旅游中的小故事吧!
二、难忘的旅游故事
1、我在金佛山旅游时„„
2、我和爸爸在渝北统景风景区
3、拍下了猴王开会的镜头„„
4、我和妈妈去北京„„
5、我去云南丽江„„
三、美景欣赏
永川箕山竹海、北碚金刀峡、黔江小南海、大巴山、万盛石林、武隆仙女山
四、朗读儿歌
家乡的山绿,家乡的水情,家乡的花香,家乡的人亲,家乡风光好,家乡美景多,家乡养育我,我爱我家乡。
五、画一画你喜欢的家乡美丽风光
六、作业:把你旅游时拍的照片,保存的明信片、门票或纪念章收集起来,和同学们一起办一个小展览。
教学后记:特别的朋友
(第1课时)
活动目标:
1、感受动植物的生命现象,知道它们是人类的好朋友,维系着大自然的生态平衡,给人类营造了一个良好的生存环境。
2、懂得要爱护动植物,对破坏植物、残杀动物的行为表示气愤,在日常生活中能自觉做到爱护动植物,不做破坏动植物生态环境的事,积极参加保护动植物的公益活动。活动重点:感受动植物的生命现象,懂得爱护动植物。课前准备:
学生课前寻找生命现象,并记录最让你感动的或认为最美丽的生命现象。教师准备课件。
课前活动:介绍一种你最喜欢的动物或植物,用动作、声音或语言来描述一下,介绍给大家。教学过程:
1.出示照片。
照片1:在西长街农贸市场,一位店主正在屠杀小羊。
照片2:数十只小狗被关在笼中运到西长街农贸市场,等待屠杀。
照片3:某饭店门口,摆放的招牌上印有“穿山甲每500克108元”,“娃娃鱼每500克198元”,“活猴脑每500克308元” 等字样。
照片4:百货商店女士大衣柜台,竖有标明“珍稀动物水貂皮大衣”字样的销售牌。
2.请同学闭上眼睛,感受一下照片中小动物的感觉。
生1:我觉得小羊会很恐惧。
生2:被关着的小狗一定很伤心,它们的妈妈一定很想它。生3:也许这只小狗一家三口都被关在里面了!生4:小羊流了许多血,一定很痛。„„
3.实践参与。
师:这样的情景我们多久看见一次? 生:每天都能看见。
师:假设西长街农贸市场一天屠杀小羊20只,屠杀小狗20只,一个月30天共屠杀多少只?
生:将有600只小羊和小狗被屠杀。
4.教师引导。
同学们,这只是我们在课堂上做的一道假设题,咱们班有几位同学就住在农贸市场附近,大家都知道在实际生活中被屠杀的小动物远远不止这些。
(四)这样下去会怎样
师:让咱们来看一段资料。
播放录像。
录像一:大草原上牧民以放牧为生,但是经常有狼叼走羊只,牧民们对狼进行围捕,消
灭了草原上所有的狼群。但是人们发现,羊群在疯狂繁殖,很快草被羊群吃光,偌大的草原成为一片荒漠。
录像二:美丽的大水塘,鱼儿时而跳出水面。但是渔民过度捕杀,特别是用电捕鱼,所有的大鱼、小鱼、鱼苗都死亡了,塘里的水藻失去天敌,疯狂生长,占满整个水面。不久,美丽的水塘变为又脏又臭的一塘死水。
师:假如所有的动物消失了,世界将会怎样?
生1:假如动物真的都消失了,我们人类也无法生存。
生2:假如动物都消失了,水会成为死水,空气将不再清新。
师:动物与人类一样生活在地球上,它们的生命也和人类一样宝贵。动物是人类的朋友,是地球卫士,是生态环境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五)爱护动物行动
1.分小组讨论:可以用什么方法影响大家共同保护动物?
2.动手制作“爱护动物倡议书”、“爱护动物宣传小报”、“爱护动物宣传画”。
3.组织学生走上西长街街头,散发制作好的倡议书,张贴宣传小报和宣传画。
教学后记: 特别的朋友
(第2课时)
活动目标:
1、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动手,动脑,使学生能自己操作,独立思维,以及能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2、面向全体学生,让每一个学生都愿意参与其中,尽量发展每个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3、实行课内外,校内外相结合,充分运用社会和家庭教育的优势,使学生广泛接触社会,增长能力。
活动成果形式:
1、将学生所画的最优美的风景画、所拍摄的各种花木的照片、所收集的有关花木知识方面的材料进行收集整理,形成资料袋。
2、开展交流活动,谈谈活动心得。活动准备:
1、学生每人画一幅最美的风景画。
2、每人准备自己收集的有关花木方面的知识材料。
3、每人种植一种花卉或苗木。活动过程:
一、表扬—吸引兴趣
1、(学生出示“我眼中的校园”风景画)请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描述画的内容。
2、从一张张绚丽多彩的画中,你认为同学所画的校园怎样?
3、教师小结:
(1)我们的 校园清洁美丽。
(2)评出班中几位画得棒的“小画家”。
(具体活动目标:通过学生的绘画、描述感知风景的美,形成初步的审美观,激发对美的事物的向往。)
二、比拼—提高积极性
1、出示各种花木图,看谁能快速说出花木名称。
2、同学们知道的花木真多呀!除了老师出示的花木你都认识了,你还知哪些花木?
3、这些植物你是怎样认识的?
(具体活动目标:通过课堂信息反馈,如比赛形式激发学生认识花木的兴趣,展示一段时间内认识花木的数量。并且懂得获得信息有多种途径如观察自然、阅读书报等,从而教会学生收集信息的方法。)
三、讨论—拓宽知识面
1、你最喜欢什么花木?
2、你了解这些花木的特性吗?
(学生出示相关图片,剪贴画,手绘画,照片等)
3、根据自己所收集的花木信息相互交流。(具体活动目标:学生进一步展示自己的研究成果,通过补充交流让学生从多层次、多角度、全面完整地了解自己感兴趣的花木,共享劳动成果。)
四、思考—培养能力
1、过渡:老师这儿有许多有关花木的故事,这些故事可有趣了。
2、听故事。
3、听后你有什么体会吗?
4、自己试试用你最喜欢的花木来编个故事?
5、自己思考编故事。
6、分组口述给同学听。(四人一组)
7、推荐好故事说给全班同学听。
8、选 “故事大王”。
(具体活动目标:编故事旨在让学生先模仿再独立编出故事花木,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创造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五、展示—体验成果
1、导语:我们同学不光懂得许多花木知识,还学会了种植花木。
2、学生展示种植花木,并请学生说说自己的种植过程。
3、评出几位“种植能手”。
(具体活动目标:展示自己劳动技能及实践活动的成果,同时体验劳动的快乐。)教学后记:
《重庆生活》3 家乡的山和水
教学目标
1.了解自己家乡的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激发热爱家乡的情感。
2.能用画笔记录下自己眼中家乡的美景和自己对家乡的感受。
3.能运用观察、访问、调查资料等方式,了解家乡的故事和家乡的文化生活。
教具准备
1.多媒体课件:《谁不说俺家乡好》歌曲、《我的家乡》录像及相关的自然景观图片、资料。
2.学生准备图画纸和彩笔。
3.课前收集家乡的相关资料:图片、故事、歌曲或戏曲等。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活动一:说说我的家乡。
听音乐,引出课题。
1.放音乐《谁不说俺家乡好》,学生边听边唱。猜一猜:这首歌的歌名是什么?这首歌主要唱出了什么?
2.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第一单元的第一课(板书课题)。
3.指导看图:看课文第2、3页插图,通过引导学生仔细观察画面,继而提出让学生说说图中有谁?他们在干什么?他们的表情如何?心情如何?他们喜欢自己的家乡吗?
4.带领学生有感情地朗读书中的小诗。
5.启发谈话:图中的小朋友的家乡多美呀!那么你们的家乡在哪里?你们家乡美吗?老师很想到你们的家乡去游览观光,你们欢迎吗?
那就当当小导游,把家乡最美的地方介绍给老师,好吗?
永川竹海 北碚金刀峡 黔江小南海 大巴山 万盛石林 武隆仙女山风景区
6.学生扮导游介绍并赞美自己的家乡。
7.请扮演导游的学生谈自己的感想,请观看的小朋友发表自己的意见。
8.猜一猜。请学生描述他最喜欢的家乡的某个地方,其他学生猜猜是哪里。
活动二:画画我的家乡
师:听了同学们的介绍,我看到同学们对家乡非常的了解,对家乡非常的喜爱。瞧!(放图片)这些小朋友正在画家乡的风光呢!同学们,你们是否也想展示一下呢?来,让我们画画自己美丽的家乡吧!
1.出示具有代表性的反映家乡景观的──街道、公园、树林等──图片,放映《我的家乡》录像片段,让学生欣赏,并提问:大家喜欢图中的美景吗?能说出这是哪里吗?谈谈自己的感受。
2.想一想自己居住地周围,哪里景色最美而且最熟悉,用彩笔把它画出来。
3.小组内展示交流,并推荐出比较好的作品,粘贴在黑板上。
4.请被选的同学介绍自己的作品。
5.出示第5页插图,让学生读读画中描写家乡的小诗,然后观察自己画的家乡,把观察的结果编成小诗填写在画面中。
6.师生共评最佳创作奖。
小结:
教学后记:
第二课时
活动三:家乡的故事、家乡的歌
1.师:家乡的山美、水美、人更美,家乡还有很多美丽动人的故事、戏曲、舞蹈。我们一起说一说、唱一唱吧!
2.老师讲《殷墟申遗成功》的故事,并告诉学生这个故事的来历,以引发学生探索家乡人文景观的兴趣。
3.请学生听一段家乡的豫剧《花木兰》,并介绍河南豫剧的由来。
4.你还知道家乡的哪些歌曲或戏曲,表演给同学们看好吗?
5.组织学生展示课前收集的家乡的人文景观方面的资料,或以歌舞、或以讲故事等形式展示出来,大家共同分享对家乡的热爱。
6.家乡如此美丽,今后你准备怎样美化和建设自己的家乡呢?
7.发表自己的见解。
8.总结:同学们说得真好,相信大家会把我们的家乡建设得更加美好。教学后记:
第四课 好书伴我行
教学目标:
1、通过学习,明白书是我们生活中不可少的伙伴,真切感受读书的好处。
2、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让学生喜欢读书,和书成为好朋友,让他们的童年浸润在沁人心脾的书香里。
3、教给学生正确的读书方法,让学生在阅读中养成爱书、爱读书的习惯,陶冶情操,获得快乐。
教学过程:
一、引入:
小时候,我常常缠着妈妈给我讲故事听,我问妈妈:您为什么会讲这么多好听的故事呢?妈妈对我说:长大了,你可以去书中寻找答案。长大了,我终于明白了妈妈所说的答案,那就是——在读书中寻找快乐。
二、读书好
1、读书长知识,读书乐趣多。
2、“重庆读书月”(每年8月)开展的活动
3、世界读书日:每年的4月23日
目的是:让世界每一个角落的每一个人都能读到书。
4、交流:说一说读书有哪些好处?
三、好读书
1、喜欢与书交朋友的孩子会越来越聪明。
2、交流:我们除了在学校读书外,还可以到哪些地方去读书?(1)图书馆
(2)新华书店或书城(3)上网读书(4)社区图书室
3、交流:说说你去过哪些场所读课外书?
四、读好书
1、在书的海洋里我们应当学会选择。
2、展示台:你读过哪些书?给大家讲讲书中的故事和读书的收获
3、小格言:如果你读了一本好书,会受益终身。如果你读了一本坏书,一定会“受恶无穷”
4、探究天地:你认为哪些书是好书?恐怖小说、搞笑漫画是好书吗? 教学后记:
第五课 文明礼貌重庆行
教学目标:
1、通过学习,使学生对“文明礼貌”有更深的体会,认识到日常生活中文明礼貌的重要性。
2、树立正确的日常行为意识,培养学生自我监督、从小事做起的良好行为习惯。
3、提高自身的文明修养,为创建重庆文明城市做出自己的贡献。教学过程:
一、引入:
我们中华民族素有“礼仪之邦”的美称,她有五千年悠久的历史。她不但创造了灿烂的文化,而且也形成了古老民族的传统美德。在改革开放的今天,我力争做一个讲文明,懂礼貌的好学生,让文明之花常开心中,把文明之美到处传播!们应该弘扬民族优良传统。
二、不和谐的音符
1、我们生活在重庆这座现代化的大都市里,每天都感受着家乡的变化。
2、辨析:你看见过这些不文明的情景吗? A、轻轨上大声说话。B、乘坐电梯不先下后上。C、上车拥挤。
D、电影开演后打手机。E、在超市里疯打。
3、交流园地:生活中你还见过哪些不文明的现象?
三、现代文明大家说
你见过书28页图中的情景吗?说说你的看法。
四、影剧院里的文明
影剧院是我们观看各类演出的地方。我们要怎样做才是一位文明的观众呢?
1、去观看演出,要注意衣着整洁。
2、进影剧院时主动出示门票并尽早入座。
3、如果自己的座位在中间,应当面向就座者示意让自己通过。
4、在剧院内不可大呼小叫,笑语喧哗。
5、演出开始后,尽可能不接打电话,不随意走动。
6、演出结束后,应向演员鼓掌致谢,并有秩序地离场,不要推挤,不要提前退场。
五、厕所里的文明
1、不乱扔垃圾。
2、及时冲洗。
二下教案 识字2
识字2 教学要求: 1、学会本课8个生字,会读、会写、会默。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词语,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初步了解桂林的自然山水美景,陶冶学生的审美情趣和对美的感受及领悟。 教学重难点:1、正确识字、写字。 2、读懂词义,感受词境,激发热爱祖国山水之情。 教学时间: 2课时 第一教时 教学要求 1、学会本课8个生字,正确、流利地朗读词语。 2、认真观察图画,能把图上描绘的事物与所学的词语联系起来。 2、初步了解桂林的自然山水美景,陶冶学生的审美情趣和对美的感受及领悟。 教学过程: 一、看图 1、图上画的是什么地方?你是怎么知道? 2、谁去过桂林的,当个小导游,也带大家到那里好好欣赏欣赏那里的美丽景色。 3、他们常说“桂林山水甲天下”。我们来看看书上都向我们介绍了桂林的哪些美景。 二、借助拼音自读词语 1、指名借助拼音认读词语,正音(注意前后鼻音,平翘舌音) 2、开火车读 3、齐读 4、你有哪些词是不怎么理解的? 谁能帮助他理解 (1)那里的山都是拔地而起,书上第一幅图上画的`就是非常有名的象鼻山,第二幅图上画的是骆驼山,它的驼峰又给人像笔架的感觉。这些山的名字都是人们通过丰富的想象起的。 (2)那里生活着一个少数民族,壮族,这个民族的人们特别擅长唱歌,在节日里或者是在赶集的日子里,他们一问一答地唱歌,这就是对歌。 (3)坐在船上顺漓江而下,看到两岸的风景就像穿行在画廊中。 三、看图再自读词语后,告诉大家现在桂林山水给你什么感觉? 1、你能把你自己体会到的这些感觉通过读告诉大家吗? 2、比赛读词 3、齐读 四、这篇课文后你是不是和那些去过桂林的同学一样爱上了哪里呢?课后你可以再查找些有关桂林的资料,当你有机会和爸爸妈妈去那里的时候你就可以当他们的导游了,多神气呀! 五、作业 朗读词语 第二教时 教学要求: 1、学会本课8个生字的书写。 2、用课文中的词语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教学过程: 一、朗读词语 认读去掉拼音的生字 说说这些生字哪些地方特别容易写错 二、指导书写 1、仔细观察田字格里的生字,如果按结构分,这8个生字可以分成几类 左右结构的字有:峰、影、骆、驼 上下结构的字有:碧、鼻、架 半包围结构的字:廊 2、仔细观察每个字在田字格里的关键笔画 3、师范写 4、描笔顺 描红 三、创设情境,练习说话。 1、读着文中优美的词语,看着文中迷人的图画,我们似乎走进了桂林的山水之间,现在就请你们展开想象的翅膀,当一回导游,介绍一下这个迷人的桂林山水。 2、学生准备,并再同桌交流。 3、上台说,反馈。 四、作业。 1、写出下列风景在什么地方。 壮乡( ) 故宫( ) 西湖( ) 长城( ) 黄山( ) 泰山( ) 2、选词填空。 3、架 驾 ( )驶 笔( ) 书( ) 劳( ) 峰 蜂 山( ) ( )鸟 秀( ) 蜜( ) 3、家作:习字册 [板书] 碧水 秀峰 倒影 对歌 榕树 壮乡 象鼻 骆驼 笔架 竹筏 鸬鹚 画廊
单元教学内容:数据收集整理 课本P1——6页。
单元教材分析:本单元教学内容主要有:(1)学习收集数据的方法----调查法。教材以选校服颜色的情境入手,促使学生产生用统计解决问题的需要,并确定用调查的方法收集数据,进而确定调查对象、调查内容、调查方式、呈现数据的方法,最后对数据进行简单分析,涵盖了统计的各个要素,也使学生体验了完整的统计过程。(2)重点学习记录数据的方法,体会用“正”字记录数据的优点。同时,通过多种记录数据方法的比较,突出用“正”字记录数据的好处,体现了多样化与优化的思想。单元教学要求:
1.在贴近生活的情境中经历简单的数据收集和整理的过程,使学生学会用调查法来收集数据。学会在分类的基础上用写“正”字的方法记录数据,认识简单的统计表,会用给定的统计表呈现和整理数据。
2.通过对数据进行简单的分析,使学生初步体会运用数据进行表达与交流的作用,感受数据中蕴含的信息。
3.通过对周围现实生活中有关事例的调查,使学生初步体会调查所得的数据的作用,培养初步的数据分析观念。
单元教学重点:学习记录数据的方法。单元教学难点:对数据的简单分析。单元课时安排:
数据收集整理 „„„„„„„„„„„„„„„„„„1课时左右 简单的数据分析 „„„„„„„„„„„„„„„„„„„1课时左右 练习课 „„„„„„„„„„„1课时左右
课题 数据收集整理
教学内容:课本P2页,例1。教学目标:
1.使学生初步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过程,体会统计的意义和作用。
2.在了解多种记录统计结果的方法同时,使学生初步认识简单的统计表,能根据统计结果回答一些简单的问题。
3.通过活动,培养学生的合作、交流意识,使学生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教学重点:经历简单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数据的过程。教学难点:体会数据收集整理的意义和价值。教学准备:各种图片若干、实物投影等。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课件出示红、黄、蓝、白四种颜色的校服
师:同学们,学校要给同学们订做校服,有4种颜色,选哪种颜色比较合适呢? 生1:选红色。生2:选黄色。
师:看来每个人喜欢的还都不一样。到底该选哪种颜色呢?你有什么好办法能知道啊? 【设计意图】:新课的引入,贴近学生生活实际,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将学生引入了积极主动的学习情境,调动了学习情感、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为新课的学习营造了很好的气氛,有利于学生主动参与学习活动。预设一:用举手的方法。师:怎么举手啊?
生:喜欢红色的举手,再数一数。然后喜欢黄色的举手,数一数„„ 师:哦~大家听明白了吗?请你上来试一试。生:(数出)喜欢红色的有*人。
师:哇,这个办法可以吗?接着这三种颜色也象这样通过举手的方法数出各有几人,就能知道哪种颜色喜欢的人最多了。还有别的办法吗?
预设二:可以喜欢每种的人为一组排队,再数一数。
师:恩,排队也可以啊,让喜欢红色的小朋友排排队,再数一数有几人就可以了。预设三:用投票的方法。师:怎么投呢?
生:给每人一张纸,每个人把喜欢的写下来放在一起,最后只要数一数票就行了。师:你觉得这种办法可以吗?那它有什么好处呢?
生:不用像排队,数人数那么麻烦,而且人多的时候也可以用。
师:对呀,如果现在学校领导想知道全校同学最喜欢的颜色,也用排队举手好不好? 生:不好,太麻烦了。
师:是啊,投票这种办法就可以不用点人数那么麻烦,只要数一数大家交上来的选票就可以了。那我们就来试试看!【设计意图】:创设了学生主动探索的教学情境,积极地引导学生亲自经历收集、整理数据方法的过程,体现了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的作用,倡导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保护学生的自主发展的积极性,尊重学生的选择。
二、探索方法,体会过程
(一)统一投票。
师:每个小朋友桌上都有4种颜色的选票。请每个小朋友选一种种你最喜欢的颜色,想好了吗?好,拿起代表这种颜色的选票。放到老师这个盒子里。多余的三张放在一边。师:好,现在全班小朋友的选票都在这个盒子里,那接下来我们该做什么呢? 生:要把颜色相同的放在一起,看谁多。师:怎么才能知道谁多。生:要数一数。
师:对啊,数一下就可以了。好办法。那不数行吗?如果我们不数怎样看出谁最多呢? 生:摆起来,看谁长。
师:对呀,小朋友真能干,想出了投票的方式来收集喜欢颜色的人数。其实其它班的小朋友也有这样的想法。瞧,老师从全校各个级段抽取了8个班级的选票带来了。我们也帮他们整理一下好吗?请每组小组长上来领一份。然后先回到位置上。
师:好每组小朋友都拿到了一份。先请你们小组声音轻轻的讨论一下,用你们喜欢的方法把这些选票整理在这张白纸上,然后再动手整理,看那一组合作的又快又好又安静。
(二)反馈。
师:同学们,刚才每个小组都把选票整理在白纸上了,老师收集了几种,我们来评一评,哪一种摆法既简单又能让大家一下子就比较出谁多谁少,看的很清楚。预设: 1.师:(无序摆放)我们先来看看这种摆法,你觉得怎么样? 生:不太好。有点乱,我看不出谁多谁少。2.师:(无序摆放有标数字)那这一种呢? 生:这种好,看的很清楚。
师:对呀,你觉得这种可以吗?(争取意见)生:可以。师:那你觉得它比刚才那种好在哪里?
生:每个数字对这一样颜色。每种颜色有几人喜欢看的很清楚。
师:对啊,如果老师给它加上一个表格,和小朋友桌上那张粉红色的表格一样了,这就是一张统计表。(板书)从这张统计表中,你能获得什么信息呢? 生:我知道了喜欢红色的有几人„„
师:这张统计表能让我们一目了然地看出每种颜色有几人喜欢。哪种颜色喜欢的人最多。
3.师:(统计图式的摆放)这种摆法可以吗,能不能很清楚地看出谁最多? 生:能。师:谁最多?你是怎么看的? 生:蓝色最高嘛。
师:不仅要看谁最高,还要看看起点,你看,他们把开始部分对齐了,这样我们就很容易比较了。只要看谁最高就可以了。那觉得这种摆法好在哪里啊? 师:对啊,可以让我们一目了然地看出谁最多,多的程度怎么样。
师:但有的小朋友说,这样我如果想知道每种颜色有几人喜欢,我还要去数,真不方便。为了方便大家看,我们就把这些收集起来的数据填在这样一张表格里,这就是一张统计表了。表中的第一栏告诉我们统计的内容,第二栏则是对应内容的数量。看懂了么? 【设计意图】:尊重学生的自主选择,并将每种方法加以演示。通过学生自己的比较,教师再适机地进行归纳,巧妙地出示统计表,使学生更加清晰深刻地认识统计表。
(三)巩固整理。
师:那我们把刚才自己组整理的数据也做成这样的统计表,好吗?
师:好,我们来欣赏一下完成的统计表,从这张我们班小朋友的统计表中,你知道了什么?你能获得什么信息呢? 1.全班共有()人。
2.喜欢()色的人数最多,喜欢()色的人数最少。师:如果只给我们班同学订校服,选择什么颜色合适?全校选择这种颜色订校服合适么?为什么?
师:小朋友,通过这个统计表我们能一目了然地看出我们班的小朋友喜欢蓝色的人最多。其实啊,统计在我们日常生活中用的非常多,你还在哪里用到过统计呢? 【设计意图】:在认识会看统计表之后,积极地引导学生经历收集信息,处理信息的过程并根据收集到的信息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设计的开放性问题“你能提一些数学问题吗”,鼓励学生大胆质疑,培养学生提问的意识和能力。
三、课堂总结,归纳提升
师:是啊,我们现在学的还只是比较简单的统计,以后我们还要学习复杂的统计。老师希望小朋友在学习这些知识后能解决生活中遇到的问题。
课题 简单的数据分析
教学内容:课本P3页,例2及练习一中相应的习题。教学目标:
1.使学生初步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过程,会用自己的方式记录数据,并体会用写“正”字的方法记录数据的优点;继续用统计表整理、呈现所收集的数据。
2.通过对数据进行简单的分析,使学生初步体会运用数据进行表达与交流的作用,感受数据中蕴含的信息,初步培养数据分析观念。
3.通过活动,培养学生的合作、交流意识,使学生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教学重点:学会用写“正”字的方法记录数据。
教学难点:感受数据中蕴含的信息,产生统计的需求。教学准备:各种图片若干、实物投影等。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师:学校要举行讲故事大赛,要从以下两名同学中选取一名,我们班该让谁去呢? 教师组织学生讨论,达成一致意见,用投票的方式解决问题,票数多的同学参加比赛。
二、收集数据,记录数据 1.收集数据
教师发放纸条,组织现场投票。
根据两位同学的表现,你认为谁能代表班级参赛,就写下他的名字,注意每人只能写一个人的名字。2.记录数据 师(收好投票):接下来我们该怎么做呢?请静下心来好好想一想。
学生交流后汇报:为了保持公正,一人读票,一人监督读票的同学,一人写票,全班同学监督写票的同学。
教师请几位学生分别读票、监票和写票,其余学生在本子上写票。
师:在写票之前,有什么问题吗? 师:对呀,用什么方式写票呢?
学生交流讨论出写票方式:写数、符号、写“正”。
师:用什么方式记录数据大家可以自由选择,但是有一点要注意,就是要记录的正确,准备好了吗?
学生进行数据记录。3.交流反馈
(1)展示学生作品,优化记录方法。
师:大家的记录方法各不相同,比较一下,更喜欢哪种方式? 交流反馈:用“正”字比较好,清晰还便于计算。(2)反馈数据
反馈至发现数据记录不一样,引导孩子明确:在统计数据时要注意不能出现差错。数据不准的话,需要再记录一次。
三、分析数据,解决问题
师:现在根据我们的选票,选谁代表我们班参加学校的比赛呢? 师:解决了这个问题你有什么感受?
师:现在请翻开书本,看第3页的例2.你能根据他们班的统计表,帮助他们解决问题么? 师:他们班有两名同学生病没来,也没参加投票。如果他们也投了票,结果会怎么样?为什么? 师:看来大家都很善于发现数据背后隐藏的信息!这非常好!下面我们一起来完成一些练习。
四、巩固练习1.第3页做一做
学生自主完成,教师组织交流汇报,反馈订正。2.完成练习一第3题
学生自主完成后,教师组织交流。
比较这两个表有什么不一样,哪个表更有利于解决问题?
五、课堂总结
今天这节课就结束了,说说你有什么收获? 通过今天的学习,相信大家对统计有了更多的兴趣,请在课外调查一下本班同学最喜欢参加哪个课外小组?完成练习一第1小题。
课题 数据收集整理练习课
教学内容:课本P4--6页,练习一中相应的习题。教学目标:
1.使学生初步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过程,会用自己的方式记录数据,用统计表整理、呈现所收集的数据。
2.通过对数据进行简单的分析,感受数据中蕴含的信息,初步培养数据分析观念。3.培养学生的合作、交流意识,使学生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点:学会用统计表整理、呈现所收集的数据;对数据进行简单的分析。教学难点:感受数据中蕴含的信息,初步培养数据分析观念。教学准备:各种图片若干、实物投影等。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师:上节课我们调查了本班同学最喜欢参加哪个课外小组?现在我们一起来看一看。请一生汇报,根据统计表提出并解决问题。
(1)参加()小组的人数最多,参加()小组的人数最少。(2)我们班参加计算机小组的有()人。
(3)我喜欢()小组,喜欢这个小组的有()人。
二、复习旧知、练习巩固 1.练习一第4题
师:几个同学在统计一个路口10分钟内所通过的各种交通工具的数量,请你仔细观察,把他们的统计结果填在相应的统计表中。学生自主完成,汇报交流。
师:我们一起来看这个统计表,说说你了解到了什么信息? 师:你了解的信息可真不少,那我们一起来解决问题吧!(1)这个路口10分钟内所通过的哪种车最多?哪种车最少?(2)如果再观察10分钟,哪种车通过的数量可能最多? 2.练习一第5题
师:这是本周图书馆借阅情况,请你根据这个统计表,来解决以下问题。(1)借阅童话书的有()人。(2)借阅()书的人最多。
(3)图书室要新买一批图书,你有什么建议? 学生自主完成,交流汇报,反馈订正。
三、提升训练 1.练习一第7题
师:看来大家对统计都有了一定的了解,也能根据统计表解决问题。接下来我们一起来看看这个统计图。你了解到了什么?
根据了解到的信息,学生自主解决问题。交流汇报,反馈订正。
五、总结延伸
相信大家经过这几节课的学习,对数据收集整理也有了一定的了解,现在就让我们用所学到的知识调查一下本班小朋友最喜欢哪一种水果吧!第二单元:单元教学计划
单元教学内容:表内除法
(一)课本P7~27页。
单元教材分析:本单元教学内容主要有:除法的初步认识、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解决实际问题。除法的初步认识分两个层次:第一,以生活中常见的“每份同样多”的实例和活动情境,让学生建立“平均分”概念。第二,在“平均分”概念的基础上引出除法运算,认识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用口诀求商遵循由易到难的原则。解决问题是结合除法计算出现的。首先在除法的初步认识教学中孕伏解决问题的内容。然后在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之后编入了解决有关平均分的实际问题和需要用乘法和除法两步计算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内容。
单元教学要求:
1.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体会除法运算的含义。会读、写除法算式,知道除法算式的各部分的名称。
2.使学生初步认识乘、除法之间的关系。能够比较熟练地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3.使学生初步学会根据除法的意义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4.结合教学使学生受到爱学习、爱劳动、爱护大自然的教育。培养学生认真观察、独立思考等良好的学习习惯。
单元教学重点:让学生体会除法运算的意义,在理解的基础上掌握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的方法及解决问题。
单元教学难点:除法的含义,用除法运算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单元课时安排: 1.除法的初步认识
平均分„„„„„„„„„„„„„„„„„„2课时左右 除法„„„„„„„„„„„„„„„„„„„3课时左右 2.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7课时左右
整理和复习„„„„„„„„„„„„„„„ 1课时左右
课题平均分
教学内容:课本P7~9页,例
1、例2及练习二中相应的习题。教学目标:
1.在具体情境与实践活动中,建立“平均分”的概念。
2.让学生充分经历“平均分”的过程,明确“平均分”的含义。初步形成“平均分”的表象。
3.引导学生感受“平均分”与实际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学重点:理解掌握平均分的含义,方法。教学难点:掌握平均分的方法。
教学准备:各种图片若干、实物投影等。教学过程:
二、创设情境,感受“平均分” 1.谈话导入,实际操作
(1)过年时,每次有客人来小朋友们都会拿出糖果招待客人。有一位小朋友遇到问题了,他们家来了三位小客人,可是他只有6颗糖,要求把糖果分完,该怎么分呢?你猜他会怎么分?自己拿出图片试着分一分。(2)学生自主动手操作
(3)交流汇报情况,教师板书。生1:我分的是1个1个4个; 生2:我分的是1个2个3个; 生3:我分的是2个2个2个。2.观察问题
(1)请小朋友观察这几种结果,你认为那种分法可以让大家都满意?(2)学生观察汇报。
(3)像这样每份都是2个,我们就可以说每份分得同样多。3.出示课题
(1)在数学上我们把每份分得同样多,叫平均分。(板书课题)(2)小朋友相互之间再说说什么是平均分。4.移多补少,理解平均分
黑板上不是平均分的这两种分法,你们有什么办法使他们平均分?(4)学生交流、汇报 【设计意图】:让学生在分糖果的情境中自主发现平均分。尊重学生的学习自主性、创造性。教师引导学生积极思维,通过问题的引申帮助学生认识平均分。
二、实际操作,学习习近平均分
1.教学例2:把18个橘子平均分成6份,怎样分?有几种分法?(1)讨论分配方案。(2)各小组动手分一分。(3)学生汇报分法。
(4)你喜欢哪种分法?为什么?
2.分一分:把8根小棒平均分成4份,每份应是多少根?(学生动手分一分)3.完成课本第9页的做一做,把10盒酸奶平均分成2份。(让学生圈一圈,并说出自己的分法。)【设计意图】:体现分法的多样化;开放题拓展知识,开拓学生思维。
三、应用拓展,理解平均分 1.练习二第1题。
(1)肯定第二种分法是符合题义的分法。
(2)引导学生观察第3种分法是不是平均分?要使它符合题意应该怎样做?(3)学生交流讨论汇报。2.实践活动:插花活动
3、列举生活中平均分的实例。【设计意图】:从多方面加深学生对平均分的认识;开放性的活动使学生多角度认识平均分,为以后学习有余数的除法打下基础。
四、体验成功,回味平均分。
学了这节课你有什么想法和收获? 【设计意图】: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喜悦,进一步拓展学生的思维和创造能力。
课题
用“平均分”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内容:课本P10页,例3及练习二中相应的习题。教学目标:
1.让学生在丰富的实践活动中建立起“平均分”的概念。
2.通过操作、交流,自主探索解决问题的办法,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3.初步感受“平均分”在生活中的作用,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应用的意识。教学重点:
1.在实践中建立平均分的概念。2.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意识。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意识。教学准备:学具、主题图等。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谈话引入
1.小朋友你们喜欢吃果冻么?我这儿有8个果冻,你会将他们平均分吗? 2.出示爸爸个果冻平均分成4份,每份几个?(不显示解决问题的办法)3.学生用圆片摆一摆,汇报交流信息。
4.8个果冻,每2个一份,它是平均分吗?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内容。
二、探求新知,解决实际问题 1.学习例3。出示例3主题图。2.分组探讨解决“每份几个”。
师:你能应用你收集的信息帮他们解决问题吗?你有什么办法?
学生四人小组讨论后交流本组解决问题的办法和结果。3.全班交流反馈,及时评价。
生1:我每2个摆一份,一共摆了4份。生2:我每2个圈一圈,一共圈4份。生3:我是用画图的方式来表示的。
师:刚才我们通过摆一摆、圈一圈、画一画,你有什么发现? 4.那它是平均分么?说说理由。对,每几个一份地分也是平均分。(板书:每几个一份地分)【设计意图】:充分体现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过程,在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过程中解决问题。具体感知“每2个一份的分也是平均分。进一步理解平均分的方法,感知平均分在生活中的应用,使学生感受到生活中的数学,感受数学在生活中作用。
三、联系生活,学以致用
1.课本第10页的“做一做”第1题。
引导学生用小棒代替筷子动手分,并说说怎么分。2.课本第10页的“做一做”第2题。
每2个、4个一盒,学生上台展示圈的过程,8个一盒独立完成。3.练习二第5题。
师:仔细观察画面,你获得了什么信息和问题? 学生独立完成,然后展示分的过程和结果。4.练习二第4题。
师:你们知道小猴子爱吃什么?请小朋友帮忙分香蕉,要做到公平。
把24支香蕉平均分给3只小猴,每只小猴分到()个; 把24支香蕉平均分给8只小猴,每只小猴分到()个;
学生借助学具动手分一分,并边说分的过程和方法。【设计意图】:设计帮助小动物分食品的故事情境,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自然渗透爱护动物的教育。引导学生学会自己收集解决问题所需要的信息、独立解决问题,加深对平均分的认识,又培养学生应用知识的能力。
四、开放题。
1.学生独立操作。
(1)用15个方木块摆5个一样的长方体,每个长方体用()个木块。(2)每个长方体用3个木块,可以摆()个长方体。思考:这两题有什么相同和不相同的地方?
2.学生在生活中找出用平均分的例子,在小组里交流分享。【设计意图】:提供具有思考性的问题情景,如“这两题有什么相同和不相同的地方?”引导学生观察比较,以突出平均分的实质是“每份分得同样多”,加深对“平均分”方法的了解。利用开放题提供给学生广阔、自由的学习空间,鼓励学生大胆思考,深入探究,鼓励学生尽量说出与别人不同的例子,训练学生的求异思维和发散思维。课题
除法的初步认识
教学内容:课本P13页,例4,练习三第1、2、3题。教学目标:
1.在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温故知新,引入除法运算。2.通过教学活动,使学生理解除法的意义。
3.让学生认识除号,了解除法算式的写法和读法。教学重点:
1.理解掌握除法算式表示的意义。
2.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教学难点:理解掌握除法算式表示的意义。教学准备:情景图等。教学过程:
一、设置问题,引导参与 1.谈话,出示情景图。2.提出问题:大熊猫想把12个竹笋平均放在4个盘子里。每盘放几个?请小朋友想一想。3.开展活动,解决问题。
(1)指名请学生上台演示。鼓励学生有多种分法:可以是一支一支分的,也可以是两支两支分的或三支三支分的。但无论怎样分,结果都是一样的,每个盘子里放(3)个竹笋。(2)学生回答教师板书。【设计意图】:在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设置问题引导学生自主参与,通过观察、操作、交流、解决问题等活动,强化应用平均分的意识,温故知新,为引入除法运算奠定基础。
二、学习新知 1.引入除法 谈话:刚才我们通过平均分帮助大熊猫解决了一个大问题。这样的问题能不能用一种方法直接计算呢?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这种方法。揭示课题:除法
问:把12支竹笋平均放在4个盘子里,每盘放3支,每盘放得同样多,是平均分吗?像这样的情况我们可以用除法来计算。2.介绍除法算式的读写。
(1)以前我们学过加、减、乘法,它们都有各自的符号,今天老师再给大家介绍一个符号,它就是“÷”,读作:除号。写时先画一条横线,再上下各一点,横线要直,两点要圆且对齐。
(2)学生练习书写除号。
(3)解决熊猫分竹笋的算式写法。12÷4=3,读作:12除以4等于3。3.分一分,写一写,读一读
让学生把12个竹笋分别平均分成两份,平均分成三份,并一一写出除法算式,再读一读。【设计意图】:在引导学生灵活应用平均分的基础上,提供“能不能用一种方法直接计算呢?”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在引入除法的基础上让学生参与“分一分,写一写,读一读”学习活动,给学生提供做中学的机会。让学生通过操作进一步感受解决问题的过程,领悟除法意义。
三、应用,加深理解
1.课本第13页的“做一做”(1)明确要求
(2)学生动手操作,教师巡视。(3)交流汇报。(4)小结。2.挑战园地:
(1)第一关(练习三第1题):“魔法卡片”
出示算式卡片背面,请6名学生来抽卡,谁抽到哪一张就读哪一张。(2)第二关(练习三第2题)“小帮手”。学生动手摆学具并填写算式,教师巡视。(3)第三关(练习三第3题)“分西瓜”。学生先独立思考并解决,然后交流。【设计意图】:结合学生追求快乐的天性,好胜的心理,设计形式多样,富有挑战性的练习形式,营造出充满生气和激情的学习氛围,满足孩子们成功的喜悦心理需求,维持学习新知的兴趣。
四、课堂总结。
今天我们有什么收获?
课题
除法的初步认识
教学内容:课本P14页例5,练习四第4、5、6题。教学目标:
1.在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温故知新,继续学习除法运算。
2.通过教学活动,使学生进一步理解除法的意义。认识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3.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教学重点:
理解掌握除法算式表示的意义,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教学难点:
理解掌握除法算式表示的意义和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教学准备:情景图或课件等。教学过程:
一、设置问题,引导参与 1.谈话,出示例5情景图。
(1)要求仔细观察,看看需要解决什么问题?
(2)熊妈妈是怎样分竹笋的?你能用算式来表示吗?
(3)学生动手操作后教师课件演示熊妈妈分竹笋的过程,再列出算式。
2.这个算式表示什么意思?
3.为什么这个分法也能用除法算式来表示?(是平均分)【设计意图】:在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设置问题引发学生自主参与,通过观察、操作、交流、解决问题等活动,强化应用平均分的意识,温故知新,为进一步学习除法运算奠定基础。
二、学习新知
1.认识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
(1)除法算式中的三个数你认识它们么,请你来介绍一下?(2)请学生看书学习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
2.请学生对照算式与情景,说说算式中各数所表示什么?
3.思考:看看例4和例5,小熊和熊妈妈的这两个问题为什么都可以用除法来计算?
学生思考、比较、讨论。【设计意图】:在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设置问题吲哚发奥学生自主参与,通过思考、比较,让学生知道把一些物体或一个总数平均分成相等的几份,就用除法来计算。
三、应用,加深理解
1.课本第14页的“做一做”。(1)明确要求
(2)学生动手操作,教师巡视。(3)交流汇报。(4)小结。2.挑战园地:
(1)练习三第4、5题。先让学生画圈一圈进行平均分,分后再填写算式。(2)练习三第6题:学生读题,根据题意写出算式。【设计意图】:设计形式多样,富有挑战性的练习形式,让学生动手分一分,圈一圈等活动,营造出充满生气和激情的学习氛围,满足孩子们成功的喜悦心理需求,维持学习新知的兴趣。
四、课堂总结。今天有什么收获?
课题
练习课
教学内容:课本P16、17页练习三第7、8、9、10、11题。教学目标:
1.进一步体验除法算式与生活实际的密切练习。
2.通过开展多种形式的“分一分”活动,让学生进一步体会除法的意义。3.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初步的抽象能力,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教学重点:
查漏补缺,反馈出现的问题,进一步理解掌握除法的意义,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难点:
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初步的抽象能力,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教学准备:图片、题卡或课件等。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
1.谈话:数学源于生活,生活中处处有数学,让我们从身边找一找数学,用我们学过的知识解决一些实际问题吧!想想生活中哪些地方有数学,能否举出例子来? 2.学生举例。
3.自己能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吗?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从身边去发现除法问题,激发学习兴趣。
二、展开学习
1.引导学生完成第17页练习三第10题。
(1)请学生仔细观察图,了解到哪些信息?说给同桌听一听。(2)要求学生独立完成。
(3)指名回答,教师板书算式。说说算式表示的意思。2.引导学生完成练习三第8题。(1)教师巡视
(2)学生交流汇报算式的意义。【设计意图】:通过让学生看图,进一步理解图意,正确写出除法算式,重点区别两种不同的分法和得数后面单位名称的写法。
三、拓展应用,加深理解
1.引导学生完成练习三第7题。(1)学生独立完成,教师巡视。(2)指名汇报是怎样计算的?
2.引导学生完成练习三的思考题(第11题)。(1)同桌互相说一说自己的想法,算式的意义。(2)全班交流汇报。
3.引导学生完成练习三第9题。要求学生仔细观察,独立思考完成。【设计意图】:让学生用圈一圈物品的方法进行平均分。让学生在独立操作中理解除法算式,熟悉除法算式的读法及算式各部分的名称,加深对除法意义的认识。
四、课堂总结。
【二下复习教案】推荐阅读:
二下八单元新教案10-15
2018年二下美术教案06-30
新二下第六单元教案12-15
新湘教版二下美术教案12-18
美术二下07-16
二下句式练习11-28
二下数学假期作业07-17
二下语文词语积累11-25
二下组词过关07-24
二下《推理》教学设计09-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