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看教学课例学习心得

2024-12-05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观看教学课例学习心得(通用11篇)

观看教学课例学习心得 篇1

庞述霞

1、向常态课回归。没有过多华而不实的修饰,剔除了表演成分,还语文最本色的教学,教学识字写字,教学用心朗读,教学品味词句,教学口头和书面表达。令人感受到语文课堂的真实、扎实、朴实。

2、字词基础训练扎实。进入中高年级,不少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渐渐淡化了字词教学,只是让学生进行自学,教师仅仅是蜻蜓点水式地检查一下就算了事。中高年级阅读教学不再以识字写字教学作为重点,并不意味着教师的主导作用可以缺席,而是教师的主导作用与低年级发生了变化。我们在这次的学习中认识到:中高年级的学生仍然需要在教师指导难理解或难写字,同时在识字写字过程中积淀语感,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3、突出品味关键词句。特级教师王崧舟在《语文三味》一文中这样说:语文味表现在“动情诵读,静心默读”的读味,“圈点批注,摘抄书作”的写味,“品词品句,咬文嚼字”的品味。品词品句是小学阅读教学中感悟活动的一项重要内容,它是指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品味、揣摩课文中的一些重点词句,理解其内涵,理解课文,感受文中思想情感,领悟语言文字的表达方法和技巧。这四节课,教师都把对关键词句的赏析、品味作为重点环节,指导学生读中感悟,培养学生对语言文字的感受能力。学生在对文字的感受中如无声春雨般接受着情感的熏陶、浸润。继而小结出圈划重点词句,联系上下文,展开想象的品细节方法,指导学生自主学习,自主研读课文,自主感受文本。

4、板书的设计让人眼前一亮。以前我们把重点的词语写在黑板上就是板书。这次听《秋天的怀念》,被老师的板书设计吸引了。她有两个板书设计,一是词语的板书,二是表格板书。词语板书是三竖栏,左边一栏写上“我”因为瘫痪心情不好时的动作,分别是“砸”、“摔”、“捶”;右边一栏写上母亲看到孩子的暴怒难过伤心的动作,分别是“躲”、“挡”、“哭”这几个词语没有引起我的注意,关键词语当然板书,我以为这就是全部了。但巧妙的设计出现了,在学习最后一段时,老师把第三次看菊花时作者看到了“菊花的淡雅、高洁、热烈而深沉、烂漫”这句看似不经意的话提炼出来,突出“淡雅、高洁”这些词语,并把它们板书在中间一栏,然后郑重地擦掉左边和右边那两栏词语,这时在黑板上赫然出现的是这几个词语:淡雅、高洁、热烈而深沉、烂漫。多余的东西去掉了,这意味着老师在理解这课时并只不是着力在孩子因瘫痪而导致的失望以及母亲对孩子隐忍深沉的爱,老师留下在黑板上的才是最重要的,那就是怀念秋天里菊花象征的力量:淡雅、高洁、热烈而深沉、烂漫,这是母亲对孩子的殷殷期盼,是更丰富的母爱。这种减法的板书突破常式,它让我感觉到在学习课文时有些东西可以大胆删掉,有些东西必须刻意保留,不是一切都要增加的。

老师设计的表格板书是关于三次看菊花“我”和母亲的不同语言。精彩之处在第三次,老师直接空白,“我”到底会说什么,母亲会怎样,老师并没有写上去,而是让学生自己去想象。这个空白就像书法上的留白,言尽意不尽,把学习的主动和想象的个性全部给了学生。它的空白,可以包含很多很多内容,学生根据自己在这节课的理解,写上不同的结局,不同的领悟。这是一种很好的教育,走出课文的局限,领悟课文之外更复杂丰富的情感。

5、具备课程资源开发意识,扩展延伸教学内容,补充课外阅读资料,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诚然,仅靠读12本薄薄的教科书,学生是难以具有较强的语文能力的。语文教材只不过是个例子,它好比于一把钥匙,让学生去开启其他的书库。语文教材是教学的出发点,而不是终点,以语文教材入手,目的在引导学生阅读种种的书,语文教材实际上成了通向课外更多的阅读的桥梁。阅读得以扩展,能力才得以提高。故此我们要有意识、有系统地进行课内外阅读结合,拓展学生课外阅读面,让学得法于课内,得益于课外。

三、根据课文内容到课外查找相关的时代背景,作者生平、人物故事等。如:王小红老师在执教《为中华崛起而读书》时将课内外的语文学习资源整合起来,让学生了解周恩来生活的时代背景,使学生深入体会周恩来立志的原因,并在体验成长经历的同时,思考自己成长中的问题,学习如何立志。

此外,我们可以引导学生阅读作者系列作品。我们在课内教学了某一作家的作品后,可利用课外阅读的时间阅读该作者的其他作品,这样既可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增加阅读量,又可以加深对这位作者作品内容的理解和他写作风格的把握。

观看教学课例学习心得 篇2

一、我手写我心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要使学生具有“能具体明确、文从字顺地表达自己的见闻、体验和想法”的能力。写作要感情真挚,力求表达自己对自然、社会、人生的独特感受和真切体验;要多角度地观察生活,发现生活的丰富多彩,捕捉事物的特征,力求有创意地表达。

而当前的学生作文普遍存在一种弊端,就是抄袭范文或者瞎编乱想,写作时东拼西凑、套用模式、人云亦云、空话连篇,我们每每读到这些文绉绉的、缺乏真情实感、毫无新意的文字,便感到肉麻和悲哀。但静思之后,又觉得不能一味地指责学生这个主观因素,应该从客观上去分析问题。作文教学中应引导学生注意选择真实而新颖的材料进行写作,教育学生只有这样的作品才有真情实感,也只有这样的文章才有生命力。

教学经历中印象最深的一次,是在学习了朱自清先生的《背影》后,我让学生写一写自己的父母,完成一篇写人叙事的作文。班里有个孩子,从小父母离异,他和父亲的关系又一度紧张,可他那次却写了一篇讴歌父亲的作文,一看就知道不是原创。我将孩子找来,和他聊起了他的家庭,他的父亲,他的爷爷奶奶,孩子的话逐渐多了起来,我适时翻开了他的作文,孩子一笑说,是抄的,我问,为什么呢?“文中的父亲太好了,我很羡慕。”听了孩子的话,我内心竟然隐隐地一疼。孩子,老师理解了你,只是,让我们将眼光聚到自己的父亲身上,他的缺点和不足都是最真实的,没有人说父亲就必须得是伟大的形象,任何人都是平凡的,我们应该写出人的本真面目。我还引导孩子看了朱德的《我的母亲》,胡适的《我的母亲》等。孩子之后很认真地写了一篇《我的父亲》:“每天我放学回到家,都是奶奶在做饭,饭做成了,他也打牌回来了,就跟别人上班一样准点;饭好吃了,他就吃上两碗,不好吃了,还埋怨奶奶。看着他瞪着眼,凶奶奶的样子,我就恨不得冲上去揍他两下,可奶奶直给我使眼色,不让我掺和,我只好气恼地站在奶奶身边,也瞪着他。”从文字中,我看到了一棵风雨中的小苗。所幸有奶奶的呵护,我不至于太为孩子揪心。由这件事,我让孩子们懂得了“文乃心之声”,写作是一人由内而外迸射出来的思想火花,写作就是倾诉,就是对话,就是“我手写我心”。

二、用心体悟生活

生活是作文之源,生活即作文,作文即生活。

学生对社会接触较少,他们的生活范围主要是学校和家庭,但这并不能成为他们缺乏作文素材的理由。“世界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为了让学生能有一双慧眼和一颗慧心,让他们能从平常人、平常事中感悟到不平常,从司空见惯的人和物中,努力找出一点使自己心动的东西来,我经常提醒学生要细心观察,思考品味生活,用一颗敏感的心去感受生活,就会发现生活中到处是写作素材。有次课间,我坐在班里小憩,看着穿梭在教室的学生,听着叽喳的话语,感受着活力四射的生命。不知是谁不小心将同学挂在桌边的雨伞碰掉了,有几个学生轻盈地一跃而过,熟视无睹。这时,有个小男生蹲下去,无声地捡起,挂回桌边,跑出去玩了。这短暂的一幕深深地定格在我的脑海中,成为我向学生必讲的一个生活素材的例子。那天,我让学生就这一幕来个材料作文,有学生命题为《于细微之处见精神》,并由此联系生活中的其它事例,诸如狂风中安放垃圾筒的小学生,跑操中及时搀扶同伴的同学,甚至是同学考试失败后的安慰等,彰显人性的真、善、美。学生一旦打开了生活的宝库,就有了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素材,何愁没东西可写呢?联系生活,写有“我”之文,将自己放于生活的汪洋大海中,信手拈来皆为“有米之炊”。

生活中处处留心,逐渐磨砺出能发现美的眼睛;更要多思考,善于问为什么,就往往能层层剥开事物的表象,使事物蕴含的思想和哲理渐渐显露。想到时间如流水一去不复返;看到飘落的花瓣,想到“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看到蚂蚁运食,想到“人多力量大”;看到孩童嬉闹,就想到“天真”“可爱”……茅盾说:“应当时时刻刻身边有一支铅笔和一本草簿,把你所见所闻所为所感随时记下来……”平时多记日记,多写片段,将自己的情感淋漓尽致地表达出来,可以大大提高自己的作文水平。

从生活出发,感悟生活,用生活中生动有趣的事来激发学生的作文兴趣,引导学生写真实的事情,作文水平才可得以提高。

三、心系教材文本

教材,是巨大的写作资源库。她是一座富矿,是一口深井。

学生从小学到初中,在教材中接触到的人物形象、历史事件、自然风物非常丰富,只要学生对它们有较充分的理解,平时加强积累,作文时思接千载,笔触古今,发挥创造性思维,让它们替学生说话,就是很好的素材。在平时的语文教学中,教师应注重引导学生从教材中积累写作素材,倡导学生立足教材和语文读本,搜集整理,创造性地对一些素材加以想象推演,在作文中巧妙利用,会得到较好的成效。

首先,对教材进行归类:关于成长的有《走一步,再走一步》《孤独之旅》《丑小鸭》《爸爸的花落了》等;关于理想的有《理想》《我的信念》《在山的那边》等;关于环境保护的有《喂——出来》《罗布泊,消逝的仙湖》《敬畏自然》等;还有关于亲情的,关于奋斗的,关于写景的……。在不同主题的文章中,积累一些优美的语句,比如以朱自清的《春》为代表的写景散文单元,就有很多语句值得我们积累。积累写作技法,如体现友情的文章《羚羊木雕》运用插叙的写法,《爸爸的花儿落了》中也运用了插叙的写法,都使文章波澜起伏,富于韵味。其次是借鉴,在归类的基础上,对相应的文章学会借鉴,“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对课本中的材料进行移花接木,就可以在自己的习作中发散出醉人的芳香。如玛丽·居里夫人终其一生献身于科学研究事业,邓稼先在危急时刻“我不能走”的身先士卒的献身精神,贝多芬“扼住命运的咽喉”奏出生命的最强音,都可以作为习作中的论据;《邓稼先》一文小标题的篇章特点,也是谋篇布局时很好的借鉴形式……学生能够灵活地运用教材,借鉴教材,在写作时就会情到文至,思到笔随。

四、注重阅读与写作的联系

元代程瑞礼曾说过:“劳于读书,逸于作文。”杜甫也说:“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语文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认为:“阅读是吸收,写作是倾吐,倾吐能否合乎法度,显然与吸收有密切联系。”这里说的读,是指认真阅读并活学活用。阅读是知识积累的有效途径之一,学生通过阅读开阔了视野,丰富了思想,积累了素材,如此,写作时才能左右逢源,信手拈来,充分客观地表达自己的思想和观点。由读到写,由写到读,相依相生,相得益彰。阅读是积累,写作是运用;阅读是延伸,写作是提高;阅读与写作永远是相辅相成,相互促进,就如一对比翼鸟,如影随形。作为语文教师,必须注重阅读与写作的相关性,大力提倡学生广读博览,厚积薄发。在日常学习中,除了引领学生熟读教材之外,还向学生推荐好的课外读物,诸如经典名著、时文小品、名家作品;注重教给学生阅读方法,并推崇个性化阅读,培养他们养成阅读的习惯。苏霍姆林斯基说:“让孩子变聪明的办法不是补课,不是增加作业,而是阅读、阅读、再阅读。”

“文本体裁与学习方式”教学例谈 篇3

关键词:文本体裁——剧本 学习方式——自主、合作、探究 表演

《负荆请罪》它相当于人教版教材中《将相和》第三个故事“负荆请罪”的扩写,但写作体裁不同,是两幕历史小话剧。从尊重文体的角度出发,在教学方式的选择上是否应该有新的考虑呢?回答应该是肯定的!

我指导教研组内一位教学骨干从《负荆请罪》“剧本”体裁出发,以话剧表演形式为依托,尝试运用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方式,共同设计了教学预案,并在教研组内执教了第二课时。教学过程显得开放有度,动态实足,生成有效,给人耳目一新之感。

现将该教师执教的《负荆请罪》(第2课时)作回放:

一、复习导入,明确学法(用时3分钟)。

师: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对剧本这一种文体有了些了解,能来谈谈吗?

生:剧本的开头先要写明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和人物。

生;剧本有独幕剧和多幕剧。

师:你能举出例子吗?

生:能。四年级的《公仪休拒收礼物》是独幕剧,剧情比较简单;现在学的《负荆请罪》有两幕,情节稍微复杂一些。

师:学得很认真,确有收获。那么,剧本中“方括号”和“圆括号”内的内容有什么作用呢?

生:“方括号”内主要交代舞台上的布景和人物的一些活动情况。

生:“圆括号”内的内容提示我们剧中人物说话时的动作和表情等。

师:上节课我们通读了课文,又重点学习了第一幕,通过对话,我们知道:蔺相如受到廉颇的侮辱,都不与之计较,,表现了蔺相如以国家利益为重,顾全大局的伟大情怀。我们在学习第一幕时,主要采用了什么方法呢?

生:抓住蔺相如和韩勃的对话,通过分角色朗读的方法来学习的。

生:在分角色朗读时,老师还要我们注意括号中内容给了我们什么提示。

师:是的,学习剧本必须抓住人物的对话,并结合括号内的提示,只有从人物的语言、动作、表情的综合表现中,才能真正体会出主人公的内心和精神境界。这节课,我们也用这种方法来深入学习第二幕。

同学们,剧本是用来表演的,你们肯定不会满足于一般的分角色朗读,想不想也来像演员一样进行表演呢?

生:(兴奋地齐说):想,太想了!

二、学生个体自学和小组合作探究(用时15分钟)。

师(清晰、稍慢地):有积极性就好!首先,请大家按上节课的方法独立学习“负荆请罪”第二幕,个体自主学习5分钟。(停顿)有了体会之后,再用合作表演的方式进行探究学习。(教师适时出示小黑板,明确要求。)具体要求是:⑴结合插图,具体理解什么叫“负荆请罪”。⑵选择自己喜欢的角色,说出喜欢的理由。⑶试着选用身边材料做道具。⑷把握人物的身份和思想内涵,根据情节发展,展开丰富而合理的想象,尤其是“负荆请罪”的场面。认真讨论每个人的语言、动作、表情等。⑸丰富剧本,达到能演的程度,尝试用文中的好词佳句,可以作有益的拓展。⑹时空安排:小组合作学习10分钟,表演时可以充分利用教室空间。⑺注意协调,合理分工,安排好导演、解说、两个主角、随从等。

(教师巡视了解学情,并适时作指导。)

三、表演交流,深入探究(用时18分钟)。

师:(鼓励地)大家学习很投入,准备较充分,很多小组很有创意。那,哪一小组来“公演”一下!

生:(跃跃欲试地)我们小组,我们小组来……

师:哎呀,都想来演,真让老师为难。据老师教往届学生的经验,同学们在括号内容的启发下,达到有感情地朗读基本没问题,可是要想演好、演活,还得把人物对话时的动作、神情、语气揣摩透彻才行。你们想不想我这个“艺术总监”来帮你润色润色?

生:(急切地)想!想!

师:细心的同学都知道,廉颇被相如扶起后说了两段话,想想根据这样的语言,如果在这两段话前加圆括号,那圆括号内可以分别写上什么样的内容恰当呢?

生;第一段话前可以加上:双手抱拳,仍然低着头。不好意思看着蔺相如。

师:为什么会如此动作和表情呢?

生:因为他认为自己“老迈昏庸”,不该“在别人面前侮辱相如”,犯了错误。

师:很好,你用到了“老迈昏庸”和“侮辱”这两个词,看出读书很认真。是的,看来他的确是个“知错就改”的人。第二段话前的括号内应添什么内容呢?

生:廉将军应该又抬起了头,脸对着相如说话。

师:为什么?一个犯错误的人怎么敢抬头?

生:因为廉将军毕竟已认过错,他正在夸赞相如是一个“深明大意”、“宽容大度”的人。

师:是的,相如是一个有气度有胸襟的爱国者,廉将军应该是“真诚”夸赞相如,括号前建议用上:抬着头,目视相如,真诚地握着相如的手……

看来大家读懂了剧本,添加的内容不错。当然还可以加别的内容,但有一个原则,首先要用好剧本中原有的提示内容,添加的内容又都必须与人的语言相吻合,有助于表现人物的个性品质。

好,现在,我们可以请一个“剧组”来表演了,请“观众”注意欣赏,根据以上提出的要求,看他们的表演好在哪里,有什么地方还需要改进!

(一组学生表演后,教师引导全体学生进行评议改正,尤其是人物的动作和语言是否大方得体,符合身份,鼓励有不同的意见。最后又请一组根据评议后的方案完整地表演了一遍。)

师:(衷肯地)每位演员总体表现很好,从表演中,看出你们刻画的人物形象鲜明,真正体会到了蔺相如的爱国之情和宽容之心,廉颇一心爱国和知错就改的可贵品质。由于时间有限,其他小组的同学只能到班队活动中去展示了。

四、拓展延伸,布置作业(用时4分钟)。

师:同学们,剧本一定给你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想不想也来尝试着写一写?

生(多数惊讶,少数有惊喜而露有难意):……

师(鼓励地):看样子,大家想写又觉得有困难。别担心,我们来降低一点难度——老师发一些小故事的材料,尝试着把小故事改写成小剧本,行吗?

生(多数人舒了一口气):行!

(教师发放《完璧归赵》、《渑池之会》、《小稻秧脱险记》三则小故事的记叙材料,要求学生阅读材料,选择一例改写,努力设计好人物对话和提示语,尤其注意人物的动作、神情和语言匹配是否得体,符合人物身份。)

(接着学生阅读材料作选择,此时下课铃声已响,教师要求学生课后完成拓展作业,准备到班队活动中朗读自创的剧本,或尝试与他人合作表演。课毕。)

案例解读

1.教材解读必须尊重文本特质,如体裁、题材等;教学策略的选择必须尊重学生的特点,做到真正有效整合教学资源。

“戏剧本是排演、演出的依据”,对它的解读必须尊重其剧本特性,紧扣其通过“戏剧冲突刻画人物性格的方法”和“通过个性化、动作化的人物语言展开剧情塑造形象”的特点。对于小学生而言,戏剧冲突带有故事性,较容易掌握,可以较多地借鉴以前的学习经验,而个性化、动作化的人物语言的理解感到新鲜,但解读经验确实较少,是教师尤其要关注的。

过去,我在教学人教版教材中《将相和》一文中“负荆请罪”部分时,也是采用先解读文本后组织表演的方式,效果还可以,但总有”穿鞋戴帽” 样的感觉。而苏教版《负荆请罪》一文,就是用剧本的形式写的,应遵循其文本提供给我们不可多得的资源——整个小学阶段也没有几个剧本,学生平时接触也极少,它既是学生的难点又是知识能力的生长点。我想采用解读文本和组织表演的整合策略,开放教学过程,大胆运用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方式,可以把难点转化为解读剧本和培养语文素养的一个抓手。

2.教学过程不应该是封闭的,而应是开放的、灵活的、动态生成的。

任何一种有目的的教学活动,要想达到预期的目标和获得理想的效果,必须进行“预设”。

但是,传统教学过于强调“预设,上课就是一心演绎教案。如:“负荆请罪”这件事的起因是什么?经过如何?结果如何?为什么会有这样的结果?蔺相如、廉颇各是什么样的人?等等。在这样的演绎活动中,教案是无形之手,教师成了主角,学生是配角,有些学生甚至成了“看客”。这样的教学是僵化的,封闭的,学生主体性丧失,有时简直是心灵上的折磨。

其实,课堂教学绝不是一种理想状态,不出“差错”的课是不存在的,否则就是不真实的。新的课程理论昭示我们,课堂应该是开放而灵活的,是动态生成的,一定要树立以“人”(学生)为本的观念。

3.而新的学习方式是扫荡这些传统流弊的利器。

在展示的课例中,一开头,教师引导学生由总结策略性的学法,而导入自主学习,既创设了情景,又提示了学习的方向,毫无思维上的限制,是开放灵活的。

课例中的合作学习要求很具体,但也都是策略性的。如,规定了时间(10分钟)和空间(合理利用教室),合理选择道具,发挥想象等,导向性和操作性强,强制性预设较弱,思维创造空间极其广阔。合作是更是开放学习的需要,小学生之间缺乏权威,人人都有发言权,学生对文本的不同解读都能生存下来,不一定性和不确定性增强。在全班交流表演中,教师根据反馈,及时点拨、指导,把探究引向深入,促使学生对主人公的动作、语言和内心作了细心入微的感悟;在教师指导下的合作表演更是“体验式的表达”。这才是真正地自主地动态式生成,尊重了主体,张扬了个性。

观看《力量》和《永恒》学习心得 篇4

为贯彻落实党的群众路线实践教育的深入开展,我们全体党员集体观看了《永恒》《基石》等纪录片,使我深深感受到在革命斗争年代无数革命先烈为了革命的胜利抛头颅洒热血,他们是我们幸福生活的缔造者,是我们党的事业取得胜利的坚强基石.我在今后的工作中要不怕吃苦认真完成上级领导交给的各项任务,在工作过程中端正态度,多与群众沟通帮助群众解决实际困难,做到及时准确真实的反应情况。

上世纪八十年代末九十年代初,东欧巨变、苏联解体、西方反共浪潮甚嚣尘上,社会主义阵营面临着空前的挑战,中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社会主义国家也成为国际关注的焦点。而我们党内、党员队伍中也存在着一定的问题。一部分人“信仰危机”、“信念危机”、“信心危机”理想信念发生动摇,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缺乏信心,不信马列信邪教,不信科学搞迷信,一部分人宗旨意识淡薄,背离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私心重,做事不是从党的利益、人民的利益出发,而是千方百计地维护和谋取自己的“名利”,还有一部分人不能严格遵守党的政治、组织纪律,不讲党性原则,自由主义、好人主义盛行,难以发挥先锋模范作用,更有极少数党员思想政治变质,腐败堕落,受到党纪国法的严惩。我们党是在马克思列宁主义指导下建立起来的,她从诞生之日起,就是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代表中国社会发展方向、完全新型的无产阶级革命政党。以毛泽东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把马克思主义建党理论同我们党的自身建设实践相结合,探索出一条着重从思想上建党的成功之路。毛泽东同志强调,保持党和党员的先进性,根本途径是加强党内马克思主义理论和无产阶级思想教育,不断提高党员的思想觉悟,把党员教育和锻炼成坚定的共产主义战士。可见,背离了马克思主义,我们党就失去了力量之源,偏离了共产主义的信念,我们党就失去了奋斗目标。崇高的理想信念,始终是共产党人保持先进性的精神动力。共

《榜样》观看学习心得体会 篇5

一句话、一个村、一场18年的逆行;

一颗星、一个梦、一次不后悔的选择……

《榜样3》的播出让我们认识了宋书声,遇见了贺星龙,了解了王淑芳,走近了8个可亲可敬的时代楷模,并不可避免地再一次被榜样的力量所感,为榜样的无私所动。

每一次观看《榜样》,总会有一股股热流涌上心头。但霎时的心潮汹涌,并不是榜样的故事带给我们的全部。《榜样》专题片更像是一面镜子、一把钥匙,让我们照见自己、打开心门,进而引导千千万万个“我们”走上对榜样精神的续写之路。

有人说,榜样高高在上,离我们很远,平凡如我延续不了。但我却想,那些我们并不熟悉的人或事,之所以让我们肃然起敬又心绪万千,不正是因为他们与我们一样普通而选择又如此不凡。同样是儿子、同样是丈夫、同样是母亲,但在这些人的眼中,还有另一个身份让他们更放不下,那就是——共产党员。

因为党员的信仰,宋书声把一生都献给了马克思著作的编译事业;因为党员的宗旨,贺星龙从没拒绝过老百姓的任何一次出诊要求;因为党员的担当,李元敏把一家一档都投入了曾经的“空壳村”;因为党员的勇敢,印春荣从安逸的军医岗位毅然走上危险的缉毒一线;因为党员的执着,一批批新队员来到国测一大队,踏上前辈们没有走完的山山水水,用生命持续践行着使命。

岁月无声人有声,榜样不语自照人。榜样的力量在于,它向我们诉说故事,却不是冷冰冰的故事;向我们介绍英雄,但不是走不近的英雄。它让我们意识到:穿越革命年代的纷飞炮火而走来的中国共产党人从来没有侥幸,带领中华民族在世界上站起来强起来的党的领导正是一种必然。因为这些苦难辉煌的历史,并不是一些时间、地点和数字的简单组合,而是由一个个活生生的人,一个个看似渺小却可歌可敬的人所构成。他们,是这个时代的榜样,也是照亮一代又一代共产党人前进的力量。

时代需要榜样,当代的中国更需要榜样。当历史虚无主义抬头,西方自由主义横行,各种过分崇尚自我,盲目追逐“鲜肉”的思潮侵蚀着我们的年轻一辈,我们还有什么理由不去打开真实的画面,为时代真正需要的人正名,为值得传承的初心发声?

2015年观看事故案例学习心得 篇6

为进一步增强煤矿安全管理人员的责任感,紧迫感和使命感,认真吸取煤矿各种事故的沉痛教训,提高安全管理人员的安全防范意识。**煤业集团制作了三维动画“焦煤煤矿安全警示教育片”视频。1月1日至1月30日矿井利用每天下午调度会前15分钟组织全体管理人员观看。在活动过程中,全体参加活动的管理人员观看学习积极、态度认真。通过本次教育活动,对矿井安全管理人员的安全思想起到了很好的警示作用,进一步增强了我矿井安全管理人员的安全意识、责任意识。全面提高了我矿井安全管理人员杜绝事故和处理事故的能力。现将观后感总结如下:

第一、针对煤矿典型事故案例进行了分析、总结。

通过观看学习,结合我矿井工作实际,开展了安全大反思、大讨论。全体管理人员结合自身实际和自身岗位,深刻反思每一次事故,分析原因,举一反三,总结经验教训。观看的视频中对每个案例事故发生的原因、经过和防范措施进行了清晰的描述和说明,通过焦煤煤矿安全警示片的事故案例分析可知,事故的发生原因,无外乎监管不力、管理人员和操作人员责任意识薄弱、现场管理不到位、技术水平低下,管理人员不严格执行各种安全规章制度,严重违章指挥,工作人员未严格执行安全操作规程、不按章程作业、安全意识淡薄等。

第二、各区队、各班组积极组织了职工反违章、查隐患活动。结合实际和自身岗位,深刻反思每一次事故,分析原因举一反三,总结经验教训。确保了矿井各项安全措施的有效实施,切实使全矿干部职工能够做到“时时、事事、处处”讲安全,杜绝安全事故的发生,积极消除安全隐患。总之,安全工作不能只停留在宣传片的观看体会上,最终是自始至终,长期坚持要在自身岗位上切切实实履行自己的职责,在各项工作中认真做到位。通过煤矿典型事故案例警示教育活动,结合我矿实际,我矿井在今后的安全生产方面必须做好以下几点: 一、一定要吸取血的教训,按章作业,杜绝“三违”,要摒弃“图一时之快、心存侥幸、怕麻烦”的思想。认真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做到用制度管人,用制度督促管理,保证人人有事干,事事有人管,层层落实到位。

二、事故的发展是一个由小到大的过程,发现微小的、安全隐患时,如果不给予足够的重视和正确及时处理,就会留下无穷的后患。因此必须坚持隐患排查治理长效机制,隐隐患排查治理必须做到“横向到边、纵向到底”全面覆盖,不留死角。真正把隐患消灭在萌芽状态。

三、煤矿主要领导及各级管理人员必须努力学习,不断提高自身的理论知识和业务管理能力,深刻领会“想不到就是失责,做不到就是犯罪”的思想内涵,在抓安全工作时,严格落实各部门、各岗位、各工种的安全生产责任,认真解决管理上存在的问题和漏洞,有效防止和遏制各类事故的发生。严格执行跟班制度,与工人同上同下,认真巡查各个作业地点及工作环节,做到重点部位,重点跟踪排查,现场指挥处理解决各种安全隐患,确保安全维修。

观看教学课例学习心得 篇7

一、在生活中观察积累, 感受汉字的价值

汉字教学应从小学低年级学生的生活兴趣出发选择识字内容, 把主动权交给学生, 唤起学生对生活的亲切感、好奇感, 培养学生好学、乐学的学习态度。汉字在日常生活中随处可见, 让学生养成留意周围事物和学习生字的习惯, 对其生字的认知大有帮助。

鼓励学生人手一本“小记者本”, 把平日随处看到的生字词记下来, 教师定期检查, 及时鼓励表扬。让学生把自己在课外书上、电视上、商标上、街道招牌上等处认识的字写在卡片上, 装入识字袋中。也可以把书报、杂志食品包装盒上不认识的生字剪下来装入识字袋中。定期进行交流, 将生字卡贴在展示台上, 比一比一段时间内谁认识的生字最多, 作为“识字大王”评比的依据。通过“生活化”的识字策略, 不仅增加了学生的识字资源, 又培养了学生关心生活、观察生活、认识生活的好习惯, 学生的积极性非常之高。这些措施不但可以使学生和字词反复见面, 巩固识字效果, 还能让学生深刻体会到识字的用处之大, 进而提高识字积极性和自觉性。

引领学生走出凝固的课本、封闭的教室, 走进校园、家庭、社会, 关注生活中的汉字, 认识身边的汉字, 在生活中识字。为学生的阅读能力和语文素养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在教学中创设情景,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在游戏中学习是低年级学生最愿意接受的方式。根据低年级孩子的这一年龄特点, 我总会在教室里营造出一个愉快的习字氛围, 让孩子在你追我赶中提高习字的兴趣, 并逐渐爱上习字。为此我设计了以下游戏教学环节:

(1) 猜字谜、编字谜。由教师出谜或学生自编谜语, 互相猜谜, 在游戏中评比“猜谜大王”和“编谜大王”。刚开始的时候, 教师可以编一些帮助学生识记的字谜, 以后就可以让学生自己试着编一编。如“午”字, 可编成这样的字谜:“远看像头牛, 近瞧没有头, 要问是啥字, 看看日当头。”猜谜时, 学生无论猜得出或猜不出, 往往都会开怀大笑, 易感受到成功的喜悦。

(2) 编故事、儿歌、顺口溜。把枯燥的文字联想成一幅幅具体形象的图画或一个个生动有趣的故事, 变机械识记为意义识记。如“滚”字, 可想象成:下大雨了 (氵) , 一位老公公 (公) 穿着雨衣 (衣) 出门, 一不小心摔了一跤, 在地上打了个“滚”。编儿歌、顺口溜等, 不仅能提高学生的识字能力, 其间学生的说话能力和想象能力都会有很大的提高。

还有其他多种游戏, 如“加减法识字”, 女 - 马→妈、虫 - 马→蚂、晴→清→情→睛→蜻。还有“贴字”“连故事”“盖楼房”“搭火车”等。

识字对于低年级的学生来说, 重要且艰巨。学生习作能力是建立在阅读和写字的基础上的, 低年级学生识字量不足, 将严重制约其语文能力发展。识字教学的速度和质量, 直接影响着语文教学的速度和质量。如何让学生在原本枯燥的识字教学中学得更有趣、主动, 记得更牢固、扎实?营造氛围、创新方法、转变观念是极其重要的。

三、在阅读中识字, 增强学生语用意识

在阅读中识字, 就是我们常说的“随文识字”, 也是一种很不错的识字方法。有好多适合儿童识字的、带拼音的童话、儿歌等, 都可以让学生尝试着去阅读。

阅读和识字实际上是相互促进的。学过拼音之后, 有些学生就能够借助拼音阅读浅显的故事书了。每次当学生读完之后, 都找两个学生说一说自己所读的故事, 以及在读故事的过程中又认识了哪些新字之类。最好有意识地培养几个比较聪明的学生, 借用他们的积极表现带动班里其他的同学。学生在相互竞争的过程中, 识字能力就提高了。孩子读字或许会很慢, 但他们在阅读中能认清楚字形, 思考字词表达的意思, 遇到不认识的字思考如何去解决等, 其间的作用是老师们无法替代的。“识字”走向了“用字”, 培养学生正确使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能力, 重在“用”, 而不仅仅是“识”。语文教学的终极目标, 不正是培养能灵活使用文字的人吗?

低年级学生学习汉语词语教学例谈 篇8

关键词:对外汉语 词语教学 例谈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3)04(c)-0100-01

在教学《美丽的内蒙古草原》一文的新词时,学生们毫无生气,懒洋洋的跟老师学念每一个生词,机械的重复让课堂气氛很沉闷,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注意力真让我心焦。这时,我在思考:怎样让学生集中注意力,记住生词,提高他们识记词语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呢?

生词表中有“摔跤”一词,在讲解词意的时候,看着恹恹欲睡的课堂,我灵机一动:不如让学生来表演一下这个词。

师:“摔跤”是什么意思?

生:(齐)不知道。

师:示范了一个“摔跤”的动作,“哎呦”一声。就是这个意思,明白吗?

生1:老师,痛吗?“哎呦”……

生2:倒在地上,“哎呦”……就是“摔跤”?

师:这位同学很爱动脑筋,“摔跤”就是,跌倒了,没站稳。

生:还是一脸疑惑。

师:这位同学,你理解了“摔跤”的意思,能不能来表演一下“摔跤”的动作?

生2:来了一个趔趄。生笑。

师:是的,他摔跤了。哪位同学再来表演一下“摔跤”的动作。

学生们瞪着眼睛看着我,生怕老师叫到自己的名字,嘴角露出羞涩的笑容。没人愿意举手表演。于是,我叫了一个经常迟到的男同学上来,他羞答答的上到讲台,傻乎乎的站着笑。

师:(用稍慢的语气)上学快迟到了,你跑步去学校,跑得非常非常快,突然,一不小心,踩到一块香蕉皮,会发生事情?请你表演一下。

生:“嘭”一声响,只见他两脚一蹬,屁股一顿倒在讲台的木板上。顿时,全班同学拍着手,哈哈大笑起来。同学们的注意力集中在了这个同学的身上。

师:对,他表演的很好,这就是“摔跤”的意思。

师:“摔跤”还有一层意思,请同学们看。(我出示课前准备好的“摔跤”图片)

师:图片上有几个人?他们在干什么?

生:两个人,手搭在别人的肩上,他们在打架。

生:不是,他们在比谁的力氣大。

生:他们想把对方压倒在地上。

师:对,同学们观察得很仔细,图片上的两个人在“摔跤”。摔跤是一种运动项目,指两个人徒手相搏,按一定的规则,以各种技术、技巧和方法摔倒对手,摔跤被公认为是世界上最早的竞技体育运动。

师:(环视课堂):“摔跤”还是一种运动项目,是竞技体育运动。明白吗?

生:哦,老师,还要表演!(学生们希望来表演“摔跤”)

师:好,请两个同学上来试试比赛“摔跤”,比比谁的力气大?谁来?

学生们经过讨论,推选出班上经常瞌睡,不爱学习的两位体型稍微胖点的男同学进行“摔跤”比赛。两人来到讲台上,相互压着对方的肩膀,使劲的推挤着,下面的同学拍手大呼“加油”……

师:(这时候,我发现打瞌睡的现象没有了,全班同学的注意力都集中在他们身上了,马上示意表演停下)问,谁明白了“摔跤”的意思?

班上不少学生举手了。

生:走路时,跌倒在地上。

生:是体育项目。

生:跌倒在地上,还是体育项目。

……

孩子们学习汉语的兴趣得到激活,学习的积极性也提升了。

接下来,我教学生学习写“摔跤”一词。交上来的生词抄写作业中,居然没有一个同学写错。

课后,我对这个教学情境进行了回顾和总结。

首先,教学理念在课堂教学中更为重要。这节课,我积极渗透把课堂还给学生的课堂教学理念,积极关注教学个体,尽可能地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综合运用看想听说做等多种学习要素完成学习,起到较好的教学效果。

其次,我综合运用了多种教学方法。在“摔跤”这个词语教学中,我积极地运用了肢体语言、图像演示、情境表演等教学方法。让学生把“摔跤”词义与字形联系起来,完成了摔跤的意义构建。摔跤的义项一用上了肢体语言,义项二用上了图片演示和学生情境表演两种教学方法。

再次,我在“摔跤”词语教学时,还积极注意了教学对象,注意了个案。上台表演上学路上踩香蕉皮跌倒情境的那位学生因为家离学校远,有时难免迟到,最能体会赶时间急的心理。课后与这位同学交流,理解了他迟到的原因,也鼓励他尽可能按时到校,没想到,自己的一个无心插柳,那位学生再也没有迟到的现象。还有表演摔跤运动的两个“胖子”,平时在班上最不爱学习汉语,注意力很难集中,让他们以优秀的表演方式学习理解“摔跤”一词,在全班同学面前很好地表现了一回,得到了老师的表扬。之后两位“胖子”学生居然对汉语学习产生了兴趣,读书时的声音最响亮。

此外,教师的正确表达,标注发音也很重要。因为学生学习汉语,没有母语的支持,老师的每一句教学语言对他们来说就是一个视听挑战。听的语言不能建立意义关系时,肢体语言可以做一个很好的补充。教师语言信息输出,要简单规范和不断重复。学生接受了信息指令,明白了学习要求,才有可能转化为自己的学习行为。刚开始教学对外汉语,学生还不能用汉语直接思维,所以,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有更多的说练的时间和空间,是提高词语教学的一个好策略。

观看山海情个人学习心得感悟 篇9

2月10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春节团拜会上强调,“前进道路上,我们要大力发扬孺子牛、拓荒牛、老黄牛精神”。时隔一个多月,总书记再提“三牛”精神,不仅寄托了对全体党员干部“俯首甘为孺子牛”的殷切希望,也是对全国各族人民“不用扬鞭自奋蹄”的强力号召。作为基层小白,我立志在新的一年做一头快乐的小黄牛,在学习和工作的洗礼中茁壮成长。

惜光阴常反刍,做一头热爱学习的小黄牛。“力学如力耕,勤惰尔自知”,学习上下没下功夫,效果骗不了人。基层小白刚到新单位,本领恐慌肯定少不了,就像初出茅庐的小黄牛,才学耕田时可能也会因把握不到窍门而一味使用蛮力,工作效率自然不够高,甚至经常把自己搞得手忙脚乱却事倍功半。这个时候就需要停下来静一静,不要总想着一口吃个胖子,要认准方向对标提高,通过勤学善学补齐短板、练就本领。学习过程要像牛反刍食物一样,时时对学到的知识反思总结,做到既要把新思想学得进去,也能把新方法用得出来,在学思践悟中提升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

勤耕耘能吃苦,做一头踏实肯干的小黄牛。常有人说基层苦、基层累,以至于很多人一听到“基层干部”这个词,脑子里就浮现出发际线后移的沧桑大叔形象。的确,基层工作千头万绪,事事关乎群众切身利益,忙一点累一点是事实;但是,科技工作者们夜以继日攻关高精尖科技,医疗工作者们星夜集结冲上抗疫前线,人民教师呕心沥血在三尺讲台挥洒汗水,快递小哥们哪怕春节期间都不放假不休息,各行各业都在为了祖国的建设、为了创造新时代的新辉煌而加班加点发光发热,与之相较,我们的这点苦、这点累又算得了什么呢?牛自古就是勤劳、奉献、奋进、力量的象征,对于一头快乐的小黄牛而言,基层的摸爬滚打不过是田间地头的寻常嬉戏,工作的历练也都在为小黄牛的蜕变成长积蓄力量。

积跬步至千里,做一头志存高远的小黄牛。生活有目标,人生才有方向。要做业务精良的人民公仆,小黄牛当然也有大梦想。前段时间追热播剧《山海情》,电子厂车间主任对宁夏女工们说的话让我印象深刻,“流水线是一个整体,任何环节都不许落下,我会找最好的师傅带你们,第一次是教,第二次是帮,第三次是罚。”对基层小白而言,刚来对工作不熟悉,偶尔出现小错误在所难免,但是要迅速学习适应岗位,犯了错不懂不会不是借口。如果说成长是跌跌撞撞的过程,前进的路就是一个不断制定目标、不断实现目标的循环往复。基层工作环环相扣,偷不得懒,更耍不得小聪明,只有一步一个脚印向着目标勇毅前行,才会有朝一日“但使书种多,会有岁稔时”。

观看十八大报告学习心得体会 篇10

党的十八大,是在我国进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定性阶段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大会。大会的主题是: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解放思想,改革开放,凝聚力量,攻坚克难,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大会全面回顾、总结党的十七大以来的实践经验,进一步明确今后一个时期的发展目标和宏伟蓝图,进一步动员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大会选举产生新一届中央委员会和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意义重大,影响深远。必将有力地指导和激励全党全国人民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全面推向前进。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伟大征途上,党领导着全国人民一定会赢得新的更大胜利。

胡总书记代表党中央做的报告,全面总结了十七大以来我们党取得的成就。总的来说就是坚持了以马克思主义、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为指导,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将党的各项事业都推进到了一个新的阶段。在过去的五年,党带领各族人名克服了美国次贷危机给国民经济带来的巨大影响,克服了在08年年初的冰雪灾害遇到的困难,以及在512汶川大地震中取得抗争救灾的伟大胜利。这些成就的取得,说明中央的路线方针是正确的,得到了人民群众的拥护和肯定。

在观看开幕式的过程中,所有支部成员聚精会神,认真听取胡总书记做报告。很多同志在观看开幕式的过程中不时拿出笔做记录,听到精彩处不约而同都鼓起掌来。整个观看过程气氛时而肃穆,时而热烈。

收看完直播后,支部成员们都很振奋,纷纷发表观后感。邹xx说:“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核心,报告明确指出我国仍然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虽然我们目前已经取得了世界第二的经济总量,但是经济发展仍然存在着发展区域不平衡、发展方式粗放、经济结构不合理等问题,今后我们还应继续艰苦奋斗,努力提高发展质量”。鲍岩说:“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听取报告我得知党中央对社会主义政治制度改革高度重视,对基层党组织建设非常关心,我们要建设好自己的支部,为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出一份力”。刘海军说:“我比较关心报告提出的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和大力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的大发展这两个主题,这也是离我们学生最近的两个话题。总书记所阐述的科学发展观和社会主义文化,让我从一个全新的高度,更深刻更全面的了解了中国科学文化的发展”。张献忠、杨金双等也就社会主义分配制度建设、以及医疗卫生制度建设方面发表了自己的看法。由于时间有限,很多成员在会上没有表达自己的想法,但为了满足支部成员发表自己感想的愿望,支部特在支部博客中开辟了“十八大开幕式主题感想回复贴”的回复空间,各支部成员积极响应,纷纷发表了自己的感想,掀起了学习胡总书记十八大报告的高潮。

认真学习贯彻十八大精神,是全党和全国人民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首要政治任务,我们要积极响应党中央的号召,认真学习、理解、领会和实践十八大精神。通过十八大精神的学习,我深刻的体会到:中国的兴旺发达关键在党,民族的全面振兴关键在党。在实际工作中认真贯彻落实十八大精神,尤其作为学生党员,要进一步增强自身的政治意识和责任意识,要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全会精神上来,解放思想,改革开放,凝聚力量,攻坚克难,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在以后的学习工作中要始终坚持党的性质和宗旨,永葆共产党人政治本色,立足本职工作,取得更好成绩,作出更多业绩,为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为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观看教学课例学习心得 篇11

在多年的教学经历中,我发现只有体验式的学习,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才能帮助学生更容易、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政治观点和道理。为什么会这样呢?因为体验式学习具有主动学习、寓教于乐、学以致用的特点。

对于一个问题,如果教师只进行口头讲解,学生会很难理解。解决这一问题的最好办法就是让学生在体验中领悟知识。如何让学生在体验中领悟知识呢?对于不同的学科,教师可采用不同的办法。例如,对于化学、物理学科,教师可以通过实验让学生在体验中领悟知识;对于语文学科,教师可以通过创设情境让学生在体验中领悟知识;对于政治学科,教师可以通过联系社会生活实际让学生在体验中领悟知识。

1.基于生活,让生活经验成为体验学习的基石。

政治理论源于生活,且能在生活中得到验证和深化。教师在讲课时如果能联系生活实际,就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更加深刻地理解政治理论。例如,我在讲“存款储蓄和商业银行”的相关知识时,为了让枯燥的理论知识变得有趣,就提出了一个基于学生生活经验的问题:“你是否有过存款的经历?存款的目的是什么?”这极大地激发了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积极性,取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

2.创设情境,让学生在情境体验中领悟知识。

情境教学法是中小学课堂教学常用的一种方法。情境教学法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有目的地创设生动具体的情境,以引起学生的情感体验,从而帮助学生理解教材,并使学生的心理机能得到发展。

随着现代教育技术的发展,情境教学法被更多的教师采用,成为帮助学生进行体验式学习的一种重要方法。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教学设备,从生活中选取某一典型情境,并辅以语言描绘,将情境鲜明地展现在学生面前,把学生带入情境。例如,我在讲“影响价格的因素”的相关内容时,就把我在不同时期拍摄的蔬菜价格的图片呈现给学生,并适时地提出问题:“为什么同一种蔬菜在不同时期的价格会有那么大的差别?”学生经过热烈的讨论,不仅找出了影响价格变化的几大因素,如生产成本、运输成本、供给量等,还得出了“供求影响价格”的结论。

3.走入社会,让学生在亲身体验中领悟知识。

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和发展动力,也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教师在教学中引领学生走入社会、了解社会,不仅有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教材知识,而且有助于学生培养理论联系实际,以及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师引领学生认识社会、了解社会可以采用多种方式。一是通过报纸、电视、网络等新闻媒介,让学生认识社会、了解社会。二是根据教学需要,让学生直接接触社会。例如,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我国商业银行的基本业务,我带领学生考察了学校附近的中国农业银行和中国银行的营业部,并事先拟定了考察要点:①仔细观察,银行的窗口都在办理什么业务?②观察一下,银行工作人员的服务态度是否令你满意?③留意一下,银行的电子显示屏上都有哪些内容?

考察结束后,我组织了一场交流活动,让学生把自己看到的告诉给大家,并谈谈自己的感想。伴随着学生的热烈交流,我适时提出了以下两个问题:

问题一:银行通常都办理哪些业务?为什么要办理这些业务?

问题二:银行为什么视顾客为“上帝”、服务质量为“生命”?

经过探究,学生顺利地得出了以下结论:

(1)银行的主要业务是吸收存款、发放贷款、转账结算等,开展这些业务的直接目的是为了赢得利润。

(2)银行之所以视顾客为“上帝”、服务质量为“生命”,是因为只有高质量的服务才能赢得顾客的信赖,才能使自己的业务做大、做强,从而获得更高的利润。

上一篇:中国高速铁路发展规划下一篇:幼儿园教案水果拼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