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节生态系统教学设计(精选10篇)
生态系统教学设计
一、教学内容分析
生态系统是人教版七年级生物第一单元第二章的第四节,站在生物圈的高度,把生物与环境相互作用形成的生态系统,以及最大的生态系统——生物圈都作为一个整体来考虑,所以本节课起到一个承上启下的作用。
二、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说出生态系统的组成。
2、描述生态系统中的食物链和食物网。
3、认同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是有一定限度的。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分析归纳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
增强爱护生物、保护生物的情感。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
1、生态系统的组成2、食物链和食物网。
难点
理解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是有一定限度的。
四、教学策略
本校学生家住农村的占大多数,所以学生对动物、植物的种类及它们之间的关系知道的很多,针对这一情况,我采用的教学方法主要是让学生举例,让学生通过分析活动自己找到答案,学生在此过程中主要是通过举例、分析、讨论等方法学习本节课内容。
五、教学资源准备
1、准备一个小型水族箱,里面生活着水生生物
2、课件
六、课时
2课时
七、教学过程
1、情境导入
观察水族箱,听一段优美音乐,朗读一段充满诗情画意的文章,学生思考:生物与环境之间是什么关系?
2、学生对课本资料进行分析,找出生态系统的组成,并且讨论他们之间的关系。
3、组织学生分组扮演动物、植物、细菌和非生物,并寻找四者之间的关系。
4、把最近一段时间所吃的食物通过一系列箭头连接成食物网,观察自己在食物网中的位置。
5、观察录像,讨论分析动物与植物之间吃与被吃的关系。
6、学生进行资料分析,通过分析了解食物链中各环节之间的关系,同时了解营养物质在食物链中的流动。
7、播放课件,引导学生分析淡水生态系统中的一条食物链,并且讨论: A、如果这些积累了很多有毒物质的鱼被人吃了,会产生什么样的后果。? B、为什么在食物链中营养级别越高的生物体内有毒物质越多?
8、学生观看课件讨论分析环保的意义。
八、板书设计
第四节
生态系统一、生态系统的概念
二、生态系统的组成
三、食物链和食物网
四、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动调节能力
九、巩固练习
生态系统的组成
十、教学反思
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
(1)了解变阻器的构造、在电路中的符号,理解变阻器的工作原理。(2)通过探究怎样用变阻器改变灯泡的亮度,知道正确使用变阻器的方法。
【过程与方法目标】
(1)在探究变阻器原理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2)在学习滑动变阻器使用的过程中,用推理再实验验证的方法,体验物理实验意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通过对变阻器的设计过程,体验发明创造的科学情趣。(2)培养学生的实验技能和良好的实验习惯,在实验中形成良好的合作意识,通过提出猜想、动手操作,在探究实验中学习变阻器的使用,掌握其规律,建立“实践出真知”的观念。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滑动变阻器的使用方法以及滑动变阻器的构造和原理。教学难点:正确分析电路中滑动变阻器滑片移动与引起电路中电流变化之间的对应关系。
教学用
器材:电阻丝,滑动变阻器、电流表、小灯泡、电源、导线、开关、电阻箱、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
引入新课
采用演示实验引入新课。应用演示实验,把要研究的物理现象生动地展现在学生的面前,使其感到惊奇,产生疑问,引起思维,激发兴趣,从而顺利引入新课。具体做法是:教师演示灯光由暗变亮,再由亮变暗。接着引导学生运用学过的知识推出在电压不变的情况下,灯泡亮暗的变化是由于电路中的电阻发生改变。这时,便于学生带着问题进入所设计的物理情景中。
引入课题:变阻器——阻值可调节的装置
(二)新课教学
1.变阻器原理的学习(1)提出问题
教师引导:灯泡亮度的变化是由通过的电流变化引起的,而电流的变化则是由电阻的变化引起的。启发学生猜想:调光台灯的电阻变化是由改变导体电阻的什么因素引起的?
(2)实验探究
用电阻丝使电路中的电流连续的变化。如图所示,在导线间夹入一段电阻丝,使一端在电阻丝上自由滑动,通过改变接入电路中电阻丝的长度来改变接入电路中的电阻大小,观察并记录小灯泡的亮度变化,并加以比较。
(3)交流评价
让学生动手完成并在小组相互交流,归纳筛选出结果:改变导体的长度能改变小灯泡的亮度。我们学习一种能改变电阻的器件──变阻器。其实,实验室所用的变阻器也是通过改变接入电路中电阻线的长度来改变电阻的器件。
原理:变阻器就是通过改变接入电路中电阻线的长度来改变电阻的器件。
2、认识变阻器
教师首先要求学生结合实验桌上滑动变阻器的实物认识变阻器的主要造,并重点强调观察4个接线柱和表面涂有绝缘漆的合金线所绕成的线圈。
教师结合投影片介绍其构造,理解铭牌上数据的物理意义并要求学生学会画滑动变阻器的结构简图和电路符号。
结构:瓷筒、电阻线、金属棒、金属滑片、接线柱
符号:
3、使用滑动变阻器改变灯泡的亮度(1)提出问题(投影)
①要使灯泡和变阻器中的电流大小相同,变阻器应该与灯泡串联还是并联?
②要能控制电流的大小,应该使用变阻器上的哪两个接线柱?
③要使灯泡由暗变亮,接通电路前应将滑片放到什么位置上?
④滑动变阻器上有4个接线柱,怎样把这些接线柱接入电路?共有几种接法?
(2)实验探究
学生相互讨论,首先,设计出实验电路如图所示,接着根据各自制定的计划进行操作,尝试控制灯泡的亮度。同时,教师巡视,并指导各实验小组将变阻器的实物连接、电路图连接、及电路符号连接进行对照,研究电阻变化的原理和规律。
(3)交流评价
各小组分别结合各自的实验结果相互讨论,共同归纳总结:
①能使变阻器电阻变化的接法有4种(“一上一下”);
②不能使变阻器电阻变化的接法有2种,其中“同下”电阻总是很大,而“同上”电阻总是很小。
③滑片越靠近下端的接线柱,接入电路的电阻越小。变阻器的正确使用方法:
串入电路,调流控压;
一上一下,作用最大;
同上同下,没有变化;
接入电路,拨到最大。
4、介绍其它变阻器
变阻器除了滑动变阻器,还有电位器、变阻箱等。(课件简介)
5、课堂总结
讨论:这节课学到了什么? 板书设计
变阻器
1、原理:利用改变连入电路中电阻线长度来改变电阻
2、滑动变阻器的构造:
结构示意图
电路中的符号
3、探究滑动变阻器的正确连接方法:
串入电路,调流控压;
4、作用:①保护电路
一上一下,作用最大;
同上同下,没有变化;
接入电路,拨到最大。
—田小刚
细胞的生活这一节课的内容比较多,正常全部老师交的话一课时时间太仓促,所以设计小组合作探究学习;学生能够积极参与,有时间认真思考。
带着问题去阅读自学课本5分钟。带着问题去阅读,学生的自主学习就更加有目的了。
由于备课时间比较匆忙,制作的课件不是很理想,主要是借鉴他人的课件。其中的主要知识点梳理得不是清晰,但是练习部分比较好。有机物和无机物的区别,学生容易理解,在容易掌握的知识点上,及时给学生鼓励评价,学生更积极大声回答问题了。
细胞中的能量转换器比较抽象难懂。我化难为易,在讲明能量可以由一种形式转变成另一种形式并举例后,询问能量转换器有哪两个?植物有而动物没有的是哪一个?引出叶绿体,再诱导他们讲出叶绿体和线粒体。总体提问,连环提问,并及时评价鼓励,学生在学的过程中充满了欢乐。
细胞核是控制中心,我先简单介绍了克隆羊多利。然后让他们辨别ABC羊,它们分别有什么作用。引导学生讲出克隆过程,再让它们总结出这使用了什么技术,然后再问,它是不是由受精卵发育而成的?拓展了克隆技术方面的知识,学生聚精会神。
整体来看,学生的学习情趣比较浓厚,设计的问题跟生活紧密相关,学生容易发动脑子去寻找答案,也能独立思考问题,教学设计新颖,教学手段新颖能极大的提升学生学习的兴趣。在大部分学生的基础上设计深难度的题型,也设计简单题型,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学到知识,“跳一跳,就能摘到桃子”真的是一个非常好的教学方法。小组合作学习是一个很好的教学方法,在今后的教学当中要坚持使用,在使用过程中需要加强的地方很多,如:在自由讨论,各自发表意见的时候,要加强组织教学;对学生小组的评价要鼓励,树立榜样。
[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掌握氢氧化钠和氢氧化钙的化学性质及物理性质,了解用途,了解碱的通性和碱的命名。
2.技能目标:进一步提高学生正确书写化学方程式的能力。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严谨求实、认真仔细的优良品质。
[教学重点]氢氧化钠的化学性质及有关的化学方程式。科学方法的运用。
[教学难点]氢氧化钠的化学性质及有关的化学方程式。
[教学方法]实验归纳法
[教学程序设计]
[复习]什么是碱?写出氢氧化钠、氢氧化钙的`电离方程式?
[引入]我们已经通过实验认识了几种常见的酸,今天我们同样通过实验来认识几种常见的碱氢氧化钠。
[板书]
一、氢氧化钠
1、组成:化学式NaOH,溶于水电离:NaOH = Na+ + OH-
俗名:苛性钠,火碱,烧碱。(腐蚀性)
[实验] 展示氢氧化钠固体,观察颜色、状态、潮解现象。
将氢氧化钠溶解于水,观察放热情况。
[归纳板书]
2、物理性质:
(1)白色固体
(2)极易溶于水,溶解时放出大量的热,水溶液有涩味和滑腻感,固体氢氧化钠暴露在空气中易吸收水分,表面潮湿,而逐步溶解,这种现象叫潮解,因此氢氧化钠可做某些气体的干燥剂。
[设疑] 氢氧化钠是碱,它能使酸碱指示剂发生什么变化?
[实验] 氢氧化钠溶液分别与紫色石蕊试液、酚酞试液作用
[板书]
3、化学性质:
(1)紫色石蕊试液遇氢氧化钠溶液变蓝,无色酚酞试液遇氢氧化钠变红。
[实验] 向氢氧化钠溶液中通入二氧化碳气体,观察现象
[板书]
(2)与非金属氧化物反应
2NaOH + CO2 == Na2CO3 + H2O
2NaOH + SO2 == Na2SO3 + H2O
[设问] 它是否属于基本反应类型复分解反应?
[讲解] 由于NaOH在空气中可以吸水,还可和CO2反应而变质,所以NaOH必须密封保存。
[复习] 在学习酸的通性时,我们就已经了解到酸和碱可以发生中和反应。
[板书]
(3)与酸起中和反应
2NaOH + H2SO4 == Na2SO4 + 2H2O
NaOH + HNO3 == NaNO3 + H2O
[演示实验] 氢氧化钠与硫酸铜溶液反应,观察现象
[设问] 看到什么现象,蓝色沉淀是什么?尝试写出化学方程式
[板书]
(4)与某些盐发生复分解反应
CuSO4 + 2NaOH == Cu(OH)2↓+ Na2SO4
[教学目标]:1.学会运用地图说明西亚的范围、位置及位置的重要性;
2.了解西亚的主要国家,知道中东的来由及与西亚的关系;
3.根据图表资料,掌握西亚石油资源在世界上的地位、分布特点和主要产油国。了解西亚石油输往西欧、美国和日本的路线。
[教学重点]:1.西亚地理位置的重要性;
2.西亚的石油资源。
[教学难点]:西亚3条石油输出路线。
[教学过程]:
[新课导入]:由一组图片导入:图片从西亚的石油资源、宗教、战争、趣闻等引入西亚。[读图]:读《西亚范围图》和《亚洲地理分区图》,确认西亚的范围以及位置: [活动]:让学生在地图上指出西亚“五海三洲”之地的位置。[展示]:展示“丝绸之路”的基本路线。
[归纳]:西亚位置极其特殊,我们可以将其概括为“三洲五海”之地,自古以来就是东西方交往的交通要道。
[讨论]:阅读课文:1.西亚的主要国家有哪些?2.区分西亚、中东的范围。
[承转]:西亚本地区蕴藏的一种极其重要的矿产,被誉为“黑色的金子”——石油。下面我们一起了解西亚的石油状况。
[读图]:《世界石油分布图》、《世界主要国家石油储量扇形统计图》了解西亚的石油在世界的地位、分布、以及主要的产油国。
[读图]:《西亚石油海上运输路线图》,讨论:
1.西亚石油输出的海上路线主要有几条?
2.西亚石油输出的目的地主要是哪些地区和国家?
3.各条路线都经过哪些重要的海洋、海峡、运河?
4.输往西欧、北美的航线中,为什么不是所有的油轮都选择最短的航线? [小结]:
[板书设计]:
第四节
世界石油宝库——西亚
一、位置及重要性
亚洲西部——“五海三洲之地” P23图7.41
二、国家众多
三、世界石油宝库
1.地位:储量、产量、出口量最多 2.分布:波斯湾及其沿岸 3.主要产油国:P25.1
一、课前系统部分
(一)课标分析
.俄罗斯的地理位置.俄罗斯的地形,河流,气候.了解俄罗斯的自然环境对其经济带来的影响.巩固运用地图学习描述一个地区或国家的地理位置特点.理解俄罗斯的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善于归纳对比,俄罗斯与日本的异同
(二)教材分析
本节内容选自地理新教材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第七章第四节。因为俄罗斯为地跨亚欧两洲的国家,由此可为接下来第八章第二节欧洲西部的学习埋下伏笔,所以本节内容在教材中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又因为俄罗斯为世界上面积最大的国家,而且经济比较发达,所以学好本节内容对学好其他国家的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内容在地理思维方法上具有代表性和借鉴性。
(三)学生分析
本节授课对象是七年级的学生,通过亚洲、日本、印度的学习,他们对学习区域地理的方法已有所掌握;经过将近一个学期的试验,对学案教学的基本模式也有所了解;而且好奇心强、乐于表现,但是抽象思维和综合分析能力较弱,学习思路不够清晰。尤其是在理解俄罗斯的气候特征,以及该气候对其它地理要素的影响方面较为困难。这种因果关系的分析比地理事物空间分布的理解难度更大,需更强的逻辑思维和判读能力。因此,探究温带大陆性气候的特征及成因,以及分析温带大陆性气候对其它地理要素的影响作为本节课的教学难点。
(四)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
通过阅读教材内容的能够说出俄罗斯是世界上面积最大的国家,地跨亚欧两大洲的欧洲国家。学生通过俄罗斯政区图、位置图,能够准确指出俄罗斯的半球位置、海陆位置、纬度位置。
学生通过读俄罗斯地形图,找到俄罗斯的四大地形区、四条河流、湖泊等地理事物的名称及位置,总结地形、地势、河流的特征。(2)、过程和方法:
学生通过动手制作俄罗斯各地形区轮廓图、拼出俄罗斯地形图,分析俄罗斯地形地势的特征。通过数据的对比,分析了温带大陆性气候在不同地区产生差异的原因。提高分析地理信息的能力。(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贝加尔湖文化的内涵,帮助学生了解文化是一个国家的精神产物,是协调人地关系重要组成部分,进而树立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的理念。
2.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 1.俄罗斯的地理位置特点.2.俄罗斯的地形,气候特点及对自然环境要素之间的影响.教学难点:1.读图分析俄罗斯自然环境要素之间的相互影响
2.分析俄罗斯的气候特征及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五)教学策略
1读图分析法2类比法3竞赛法4小组合作探究
(六)教学用具
东南亚地图;自制CAI课件教学方法:CAI教学(谈话﹑ 讨论﹑活动等)
二、课堂系统部分——教学过程
(一)课前探究部分
1﹑指出俄罗斯的地理位置﹑ 领土组成和首都。
2﹑找出北冰洋﹑ 黑海﹑里海﹑贝加尔湖 ﹑太平洋﹑ 白令海峡。
3、找出俄罗斯的主要陆上邻国:芬兰 ﹑白俄罗斯﹑乌克兰﹑哈萨克斯坦﹑中国﹑ 蒙古 ﹑朝鲜,并说出这些国家分别位于俄罗斯的什么方位。
4﹑找出俄罗斯的主要地形区和主要河流:东欧平原﹑ 乌拉尔山﹑伏尔加河﹑ 叶尼塞河﹑勒拿河。
(二)新课导入部分
通过2018俄罗斯世界杯宣传片导入新课
(三)师生互动部分 [活动一:读图训练] 1﹑指出俄罗斯的地理位置﹑ 领土组成和首都。
2﹑找出北冰洋﹑ 黑海﹑里海﹑贝加尔湖 ﹑太平洋﹑ 白令海峡。
3、找出俄罗斯的主要陆上邻国:芬兰 ﹑白俄罗斯﹑乌克兰﹑哈萨克斯坦﹑中国﹑ 蒙古 ﹑朝鲜,并说出这些国家分别位于俄罗斯的什么方位。
4﹑找出俄罗斯的主要地形区和主要河流:东欧平原﹑ 乌拉尔山﹑伏尔加河﹑ 叶尼塞河﹑勒拿河。[活动二:读图理解]
1﹑ 俄罗斯大部分地区位于五带中的哪一带?以哪种气候类型为主? 2﹑ 分析俄罗斯气温和降水从西到东 ﹑从南到北的变化趋势。3 ﹑描述北半球“寒极”——雅库茨克的气候特征。[板书]二﹑俄罗斯的工业
[活动三:读图练习] 1﹑ 找出库尔斯克铁矿﹑ 第二巴库油田﹑秋明油田﹑ 库兹巴斯煤矿 2﹑找出俄罗斯主要工业区,说出各工业区主要的工业部门或产品。[活动四:讨论]根据下面两段材料,讨论俄罗斯工业的特点及形成因素。材料一:俄罗斯主要工业产品产量在世界的地位(1997年)工业产品 在世界上的位次 工业产品 在世界上的位次 钢 第四位 发电量 第四位
煤炭 第四位 化肥 第五位 原油 第三位 天然气 第一位 材料二:关于俄罗斯工业的对话:
爸爸要去俄罗斯出差了。爸爸说:“俄罗斯工业发达,许多产品产量居世界前列。它的核工业和航空航天工业在世界占有重要地位。”
爸爸刚从俄罗斯回来,给我带的衣服﹑ 食品和玩具都是从其他国家进口的。爸爸说:“俄罗斯这方面的工业部门比较薄弱,要想给你带俄罗斯本国生产的商品还真不容易。”
[小结]俄罗斯重工业发达,这与其资源状况 发展历史等有很大关系。[反馈练习]收集图片、资料,介绍俄罗斯民族的文化特色和生活习俗。
(四)课堂总结部分
纬度位置:俄罗斯位于北纬50至北纬70之间,大部分处于北温带小部分位于北寒带地区,北极圈穿过俄罗斯北部,是一个地处高纬度的国家(国旗颜色)
经度位置:东西跨经度很广(同于亚洲),实地东西距离相差近10000千米,是世界上跨经度最广的国家
海陆位置:俄罗斯北面濒临北冰洋,西北面是大西洋,东面是太平洋,主要邻国有西北面的挪威,芬兰,西南面的乌克兰,东南面的哈萨克斯坦,中国,蒙古等国家。通过俄罗斯的地理位置,地形,气候 认识了俄罗斯的自然环境。同时,我们也认识到了气候受到其他因素的影响,进而导致在俄罗斯这个地域辽阔的国家不同地区的自然环境有着较大的差异,这对俄罗斯的工农业发展都有较大影响。
(五)课后作业部分 地图册以及课时练
三、课后系统部分——教学反思
因为俄罗斯为地跨亚欧两洲的国家,所以本节内容在教材中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又因为俄罗斯为世界上面积最大的国家,而且经济比较发达,所以学好本节内容对学好其他国家的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内容在地理思维方法上具有代表性和借鉴性。俄罗斯这一课的重点在俄罗斯的位置、疆域、资源优势和经济基础、俄罗斯气候和经济的地区差异。通过在三个班级的授课,有成功之处也有改进的地方。
一、导入:如果一开始就介绍它的位置,讲起来一定显得很枯燥,无法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如何让学生一下子把学习的注意力集中起来,我在第一个班采用谈话方式问:“同学们,谈谈你印象中的俄罗斯?”,同学们能畅所欲言。在第三个班,当我刚提俄罗斯时,一位学习地理的“精英”已举手说“老师,我知道俄罗斯的一个民俗,俄罗斯人用面包和盐迎接他们的客人,是向客人表示最高的敬意和最热烈的欢迎。在喜筵、寿筵和其它隆重的场合,他们还特意打碎一些碟盘表示庆贺,如果打碎杯、碟、盘则意味着富贵和幸福”,接着其他同学补充,气氛活跃起来,能吸引学生的导入是一节课好的开始。
二、教学环节的设计:通过集体备课,在讲解《俄罗斯》一节时感觉知识点之间的转折比较好,有一气呵成的感觉。如从国土辽阔到“气候”与“资源”之间的联系;从资源过渡到工业的介绍,从资源过渡到科学技术,这样学生在听课时似乎是自然而然的过渡,不感觉到突然。
三、教学方法:本节很多知识点都采用对比手法,印象更深刻。如在介绍完资源分布在亚洲后,让学生联想前面介绍的印度和日本,印度的工业分布遵循就近原则,靠近原料地的,于是请学生对比俄罗斯是不是也是遵循就近原则呢?而日本做为一个岛国,是否也是靠近原料产地呢?通过对比学生很容易掌握这三个国家资源和工业的配置关系了。再比如说在资源分布上,对比我们中国,中国的资源多在西北,而工业多分布在东部沿海,所以中国实施了西部大开发,于是接着提示学生思考“俄罗斯应该怎么办呢?”,这个问题答案“开发东部地区”也就水到渠成了。
1.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了解人体必需的维生素的主要来源和摄入途径,2.了解维生素C的结构和作用,通过简单实验了解维生素的一些性质特征; 3.了解维生素的种类及营养作用,知道人们熟知的几种维生素的名称、来源和作用,从哪些食物中可以摄入维生素。
过程与方法
通过学生动手实验培养操作技能与观察能力,使之正确进行实验分析,从而加深对概念的理解,并形成规律性认识,再辅以习题训练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在了解维生素的知识的基础上,懂得营养物质的重要性。
2.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维生素C的性质和人体内的功能 课题难点
维生素C的还原性的实验探究
3.教学用具
教学课件
4.标签
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设计
一、新课导入 在20世纪,科学家发现只用糖类、脂肪、蛋白质和水的饲料喂养,实验动物不能存活。但如果在饲料中加入极微量的牛奶后,动物正常生长。科学家反复实验后认为,动物膳食中除含糖类、脂肪、蛋白质和水外,还必须含有微量维生素、矿物质等。
[板书]第四节
维生素和微量元素 [阅读]资料卡片---维生素的发现
荷兰营养学家艾克曼。首先发现脚气病因缺乏某种微量物质引起,从而导致维生素B1的发现。英国化学家霍普金斯1912年提出维生素学说,他发现酵母汁、肉汁中都含有动物生长和代谢所必需的微量有机物,称为维他命,也就是维生素。由于这一发现,他们于1929年获得诺贝尔生理学和医学奖。[问]你知道的维生素有那几种?它们各有什么性质? [板书]
一、维生素(vitamin)
1、维生素的作用
[讲]维生素是参与生物生长发育和代谢所必需的一类微量有机物质.这类物质由于体内不能合成或者合成量不足,所以虽然需要量很少,每日仅以毫克或微克计算,但必须由食物供给。绝大多数维生素作为酶的辅酶或辅基的组成成分,在物质代谢中起重要作用。[板书]
2、维生素的分类
[讲]维生素都是小分子有机化合物,在结构上无同性,通常根据其溶解性质分为脂溶性和水溶性两大类。[投影]
[板书]
(1)脂溶性:维生素A、维生素D、维生素E、维生素K;(2)水溶性:维生素B族(维生素B1、维生素B2等)、维生素C [资料]著名探险家雅克·卡蒂尔的历险故事。
卡蒂尔在1534年11月至1535年4月间率一队船员在考察圣劳伦斯的加拿大湾。当时有数周的时间,他们被坚冰困在海湾里出不去,渐渐的他们都出现了以下症状:牙龈出血、皮肤反应性青紫、身体虚弱、易怒、肌肉隐隐作痛、关节痛。幸运的是他们遇到了一位魁北克印弟安人,印弟安人让他们喝一种由当地生长的一颗大松树的叶子和皮制成的茶,这种茶竟然神奇的治好了他们的病。马斯魁勒(Masquelier)博士受此启发,开始研究该树种的树皮于1951年提取OPC成功,并应用于心脑血管疾病的治疗中,19年后,即1970年,他成功的从葡萄籽中提取了纯正的OPC,含量高达95%以上,而且无论浓度还是抗氧化作用都优于松树皮提取物,患者服用后都感觉更有效。[板书]
3、维生素C [讲]维生素C,其化学名称为:L-抗坏血酸。其结构式为: 分子式:C6H8O6,是水溶性维生素,溶液显酸性,有可口的酸味。维生素C广泛存在于水果、蔬菜中,水果中又以柑桔类含量较多,蔬菜中青色者含维生素C较多。人工不能合成维生素C,必须从食物中获得。
又叫抗坏血酸,是人体中新陈代谢不可缺少的物质,它维持牙齿、骨胳、血管肌肉的正常功能、具有解毒作用。能增强人体对疾病的抵抗力,促进伤口愈合,并能预防肿瘤。在新鲜蔬菜和水果中含量丰富,尤其是绿叶蔬菜,西红柿等酸性水果和豆芽中含量较高,缺乏时使人得坏血病表现为骨胳脆弱等症状。中学生每天需要补充60mg维生素C。
[板书] 维生素C,其化学名称为:L-抗坏血酸。分子式:C6H8O6。
结构:
[思考与交流]根据维生素C结构推断它具有那些性质? 加成、氧化、水解等。[研究性学习] 研究性试题:维生素C是一种水溶性维生素(其水溶液显酸性),它的化学式是C6H8O6,人体缺乏这种维生素可能得坏血病,所以维生素C又称抗坏性血酸。维生素C易被空气中的氧气氧化。在新鲜的水果、蔬菜、乳制品中都含量较高,如维生素C在新鲜的橙汁中含量500mg/L左右。学校课外活动小组测定了某中品牌的软包装橙汁中的维生素C的含量。下面是测定实验的分析报告。I、测定目的:测定某中品牌的软包装橙汁中的维生素C的含量。II、测定原理:C6H8O6+I2= C6H6O6+2H++2I-III、实验用品及试剂 ①仪器和用品(自选)②试剂:指示剂
3mol·L-1)标准碘溶液、蒸馏水等。IV、实验过程:
⑴洗涤仪器,检查滴定管是否漏水,润洗后装好标准碘溶液。
。维生素C溶液(浓度7.50×10-⑵打开:软包装,目测:颜色——橙黄色。澄清度——好。用剂。
V、数据记录与处理:
仪器向锥形瓶移入20.00ml待测橙汁,滴入2滴指示
根据以上数据,计算此橙汁中维生素C的含量VI、问题讨论
⑴橙汁和碘溶液分别盛放在何种滴定管中? ⑵滴定时能否剧烈摇动锥形瓶?为什么?
⑶从分析数据看,此软包装橙汁是否是纯天然橙汁?[
] A、是
B、可能是
C、不是 ⑷制造商可能采取的的做法是[ ]
A、加水稀释天然橙汁 B、橙汁已被浓缩
C、将维生素C作为添加剂 ⑸你是否同意这种做法[ ] A、同意
B、不同意 C、调查后再作结论 分析: ①根据题意信息维生素C水溶液显酸性,所以把它放在酸式滴定管中,碘溶液具有氧化性同样应放在酸式滴定管中。
②反应原理是用碘氧化维生素C,维生素C溶液中滴入淀粉溶液,当维生素C被碘氧化后继续滴入碘溶液使淀粉溶液变蓝。
③由于维生素C易被空气氧化,所以滴定时不能剧烈摇动锥形瓶。
④维生素C溶液的体积为20.00ml,与之反应的贷内溶液的体积为两次滴定的平均值15.00ml。由反应原理:C6H8O6+I2=C6H6O6+2H++2I-维生素C的浓度C=5.6×10-3mol·L-1,即每升溶液中含有C6H8O6 质量为985.6mg/L。⑤信息中新鲜橙汁维生素C的含量500mg/L左右,计算结果远大于此数据,说明此橙汁肯定不为天然橙汁。对于制造商而言需要作调查后才能下结论。[科学探究]P20
1、了解维生素C药片的主要化学成分 维生素C和淀粉
2、查询维生素C有哪些性质
维生素C是白色结晶粉末,无臭,味酸;溶于水,稍溶于乙醇,不溶于氯仿、苯、石油醚、油类和脂肪;具有还原性。维生素C用于治疗缺乏维生素C引起的病症(如坏血病)及过敏性皮肤病、口疮、感冒等,能促进伤口愈合,增强急慢性传染病人的机体抵抗能力;可作食物、药物的抗氧化剂;也可用作食品添加剂。
3、维生素C在人体中的功能 [科学探究]P20
1、了解维生素C药片的主要化学成分 维生素C和淀粉
2、查询维生素C有哪些性质
维生素C是白色结晶粉末,无臭,味酸;溶于水,稍溶于乙醇,不溶于氯仿、苯、石油醚、油类和脂肪;具有还原性。维生素C用于治疗缺乏维生素C引起的病症(如坏血病)及过敏性皮肤病、口疮、感冒等,能促进伤口愈合,增强急慢性传染病人的机体抵抗能力;可作食物、药物的抗氧化剂;也可用作食品添加剂。
3、维生素C在人体中的功能 A、参与体内的氧化还原反应,维持细胞间质的正常结构; B、促进伤口愈合,维持牙齿、骨骼、血管和肌肉的组成; C、帮助无机盐和某些氨基酸的吸收; D、增强对传染病的抵抗力,有解毒作用; E、有助于防癌,降低胆固醇,防止坏血病等
[阅读教材]指导学生阅读教材P21~P22内容,并思考下面的问题。[投影] ①组成人体自身的元素约有多少种?人体中含量最多的非金属元素是哪一种?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是哪一种?这些元素是以什么形式存在的?
②常量元素和微量元素划分的依据?它们对人体有什么作用?(学生阅读和课堂交流)
二、微量元素
1、人体中微量元素
[阅读]人体中微量元素的存在形式
[讲]地球上生命起源于海洋,构成生命的元素在自然界都能找到,并且与地球表层元素的含量大致相当。微量元素在人体内的含量虽然极微,却具有巨大的生物学作用。其生理功能主要有:
微量元素能协助宏量元素的输送,如含铁血红蛋白有输氧功能。
②微量元素是体内各种酶的组成成分和激活剂。已知体内千余种酶大都含有一个或多个微量金属原子。如锌能激活肠磷酸酶,肝、肾过氧化酶,又是合成胰岛素所必需;锰离子可激活精氨酸酶和胆碱酯酶等;钴是维生素B12的组成成分之一,等等。
③可参与激素作用,调节重要生理功能。如碘是甲状腺激素的重要成分之一,环境缺碘则机体不能合成甲状腺激素,就会影响机体正常代谢和儿童的生长发育。
④根据体外实验,一些微量元素可影响核酸代谢。核酸是遗传信息的载体,它含有浓度相当高的微量元素,如铬、钴、铜、锌、镍、钒等。这些元素对核酸的结构、功能和脱氧核糖核酸(DNA)的复制都有影响。
微量元素摄入量过低,会发生某种元素缺乏症;但摄入量过多,微量元素积聚在生物体内也会出现急、慢性中毒,甚至成为潜在的致癌物质。[板书]作用:
(1)维持生命活动,促进健康生长和发育有着重要作用。(2)缺少或摄入过多,可能导致各种代谢疾病
[过] 下面着重讨论铁、碘对人体健康的影响。
[交流展示] 碘元素对人体有哪些重要作用?学生展示课前收集的有关资料,教师将其实物投影到屏幕上。
[讲]碘有“智力元素”的美誉,碘和蛋白质、脂肪、糖类、维生素等一样是作为一种营养素而存在于人体,它在人体内的含量仅有25~50毫克(平均35毫克),为身体重量的两百万分之一,属于70余种微量元素的一种,尽管含量极低,却是人体各个系统特别是神经系统发育所不可缺少的。碘是合成甲状腺激素不可缺乏的重要原料。甲状腺激素具有影响肌体代谢、生长发育,特别是脑发育的生理作用。因此,如果甲状腺功能异常,分泌激素过量或不足,势必对机体的代谢、生长发育和智力发育造成很大影响,导致种种疾病的发生,如较常见的甲状腺肿大。[板书]
2、智力元素---碘
(1)作用:碘是人体各个系统特别是神经系统发育所不可缺少的。(2)存在:在食物中,海产品(如:海带、海鱼等)的含碘量较高。[问]预防碘缺乏病最根本的措施是什么?通过讨论得出补碘的有效途径是食用含碘食盐。
[讲]我国在食盐中加碘,以前用KI,因为KI易被氧化成I2挥发,因此降低效能。而碘酸钾KIO3的化学性质稳定,不易挥发、不吸水、不流失、易保存。所以现在的加碘食盐,用的是碘酸钾。
[交流展示]铁元素对人体有哪些重要作用?学生展示课前收集的有关资料,教师将其实物投影到屏幕上。
[阅读]资料卡片
[板书]
3、铁
(1)功能性铁和血红蛋白一起参与氧的运输。(2)储存铁与各种酶结合,分布在身体各器官
[小结]能够调节人体的新陈代谢,促进身体健康,而且有些元素是构成人体组织的重要材料。
[知识拓展]各种重要的微量元素
[课堂练习]
1、人体内所必需的下列元素中,因摄入量不足 而导致骨质疏松的是()
A、K
B、Ca
C、Na
D、Fe
2、关于加碘食盐,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密封、防潮和避光保存
B、加碘食盐即加入了少量单质碘的食盐 C、菜炒熟出锅时再加碘盐 D、多加点醋,可以提高碘的利用率
3、关于维生素的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维生素是生物生长发育和新陈代谢所必需的物质 B、维生素容易在体内积存,主要积存在肝脏
C、维生素容易被人体吸收,多余的随尿排除体外,不易在体内积存,所以容易缺乏
D、维生素都是较强的还原剂
4、关于维生素C的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易溶于水,水溶液显酸性 B、受热易分解
C、在水溶液中容易被还原
D、新鲜的水果和蔬菜中含有维生素C
5、微量元素摄入量的多少,会直接影响人体健康,导致成年人出现甲状腺肿大的原因是缺乏下列元素中的()A.铁
B.碘
C.钙
D.锌
6、微量元素是指在人体内总量不到万分之一,质量总和不到人体质量的千分之一的二十多种元素,这些元素对人体正常代谢和健康起着重要作用。下列元素不是微量元素的是()
A.I
B.F
C.H
D.Mn
7、在人体所需的十多种微量元素中,有一种称为“生命元素”的R元素,对延长人类寿命起着重要的作用。已知R元素的原子有四个电子层,其最高价氧化物分子式为RO3,则R元素的名称为()
A 硫
B 砷
C 硒
D 硅
8、人体血红蛋白中含有Fe2+,如果误食亚硝酸盐会使人中毒,因为亚硝酸盐会使Fe2+转化为Fe3+,生成高铁血红蛋白而丧失与O2的结合能力,服用维生素C可以缓解亚硝酸盐的中毒,这说明维生素C具有
()A.酸性
B.碱性
C.氧化性
D.还原性
9、维生素C的结构简式为关于它的叙述错误的是
A、是一个环状酯类化合物
B、易起氧化还原反应和加成反应 C、可以溶解于水
D、在碱性溶液中能稳定地存在 参考答案: 1.B 2.BD 3.A 4.C 5.B
6.C
7.C
8.D
9.D
课堂小结
一、维生素(vitamin)
1、维生素的作用
2、维生素的分类
(1)脂溶性:维生素A、维生素D、维生素E、维生素K;(2)水溶性:维生素B族(维生素B1、维生素B2等)、维生素C
3、维生素C 维生素C,其化学名称为:L-抗坏血酸。分子式:C6H8O6。
结构:
二、微量元素
1、人体中微量元素作用:
(1)维持生命活动,促进健康生长和发育有着重要作用。(2)缺少或摄入过多,可能导致各种代谢疾病
2、智力元素---碘
(1)作用:碘是人体各个系统特别是神经系统发育所不可缺少的。(2)存在:在食物中,海产品(如:海带、海鱼等)的含碘量较高。
3、铁
(1)功能性铁和血红蛋白一起参与氧的运输。(2)储存铁与各种酶结合,分布在身体各器官
课后习题 P23
板书
第四节
维生素和微量元素
一、维生素(vitamin)
1、维生素的作用
2、维生素的分类(1)脂溶性(2)水溶性
3、维生素C,其化学名称为:L-抗坏血酸。分子式:C6H8O6。
结构:
二、微量元素
1、人体中微量元素作用:
(1)维持生命活动,促进健康生长和发育有着重要作用。(2)缺少或摄入过多,可能导致各种代谢疾病
2、智力元素---碘
(1)作用:碘是人体各个系统特别是神经系统发育所不可缺少的。(2)存在:在食物中,海产品(如:海带、海鱼等)的含碘量较高。
3、铁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使学生知道水中生活的动物类群有哪些,并能总结出鱼类的主要特征。2.说出脊椎动物和无脊椎动物的主要结构特点。3.举例说明鱼和人类生活的关系。过程与方法:
1.通过对鱼的观察,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发现问题的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2.探究鱼类的外形和呼吸方式,概述鱼类的主要特征。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1.通过对本章引言的学习和了解水中生活的动物引发学生对美好大自然的热爱,陶冶情操。2.关注我国渔业资源的现状及保护
教学重点
1.观察鱼类的运动和运动方式。2.探究鱼鳍在游泳中的作用。3.能够总结概述鱼类的主要特征。
教学难点
探究鱼的外形、运动和呼吸方式,并概述鱼的主要特征
教法及学法指导
谈话式、启发式、探索实验式。
教具学具准备
鱼的外部形态教学挂图或各种鱼外部形态的影像资料或图片以及水生动物资料。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同学们喜欢吃鱼吗?鱼的生活环境是怎样的?人为什么不能生活在这种环境中呢?展示鱼的骨骼图片:问:那些动物是有脊柱的?那些动物是没有脊柱的?脊柱与鱼的运动有关吗?引入新课。了解多种多样的鱼。学生探究了解:
1、鱼的种群数量
2、鱼的生活环境、食性……
3、四大家鱼:列举淡水鱼
4、列举常见的海水鱼
四、认真观察课本图片,归纳一下鱼适于水中生活的特点有哪些?[成果展示质疑深化]
一、鱼的主要特征
1、身体分部:
请学生观察水槽中的鲫鱼,找出身体各部分的界限。然后告诉学生正确的身体分部。
2、鱼的体形:
学生仔细观察,鱼的体形像什么?这样的体形对水生生活有何意义呢?引导学生联系船只、舰艇的造型特点进行思考并得出鱼的体形呈梭形,有利于减小游泳时的阻力。
3、鱼的体色:
请两位同学配合观察鱼的背面和腹面,会发现什么?这样的体色与水生生活有何关系? 通过分析得出:背深腹浅的体色有利于保护自己,不易被敌害发现。体现了生物适应环境的特性。
4、鱼的体表:
引导学生用手触摸鱼的体表,较粘滑。因为鱼体表覆盖鳞片,上有粘液。鳞片和粘液对鱼的身体有保护作用,粘液可减小游泳时的阻力。
5、鱼的侧线:
鱼如何感觉外界的各种变化呢?请学生仔细观察鱼的两侧,发现了什么?用放大镜仔细看,还会发现它们由鳞片上的小孔组成。这两条线是鱼的侧线,它们与神经相连,有测定方向和感知水流的作用。
6、鱼的鳃:
请两位学生配合,轻轻掀开鳃盖,对发现的结构进行描述。教师重点分析鳃呈鲜红色的原因和鳃的作用。通过用吸管吸取一些墨汁慢慢滴在鱼口前方的实验观察,使学生掌握鱼的呼吸器官是鳃。
7、鱼的鳍:
提问:鱼靠什么运动?
请学生找一找鱼的背面、腹面及尾部的一些结构,观察它们在水中的摆动。使学生分清偶鳍和奇鳍,掌握鳍的稳定和游动作用。如果剪去鱼鳍,鱼的游动会怎样,如果用筷子和线绑住鱼的躯干部和尾部,会怎样呢? 师生共同总结鱼的主要特征。探究总结:鱼的主要特征4个点
鱼的外形:大多呈流线型,有利于减少水的阻力。
鱼的体表:鱼的体表有鳞片和黏液;既能保护身体又有利于克服水的阻力 鱼的运动:鱼通过躯干部和尾部的摆动以及鳍的协调作用完成游泳运动 鱼的呼吸:鳃
二、探究鱼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1、展示图片:蛋白质重要来源
2、明确《渔业法》相关规定:养殖、捕捞 拓展反思:
1、水如何进入鱼鳃,又从什么地方流出?进入鳃和流出鳃的水中,溶解的气体成分会有什么变化?
2、哪些特点对水中的呼吸是至关重要的?鱼离开水后,很快就会死亡,原因是什么? 小结:
一、单选题
1.财政部门对会计人员遵守职业道德情况进行检查,并根据检查结果进行表彰或惩戒。这种机制属于()
A自律机制
B行政管理机制
C他律机制
D服务机制
2.负责管理本行政区域内会计工作的国家行政机关是()
A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工商行政管理部门
B县级以上人民政府财政部门
C县级以上人民政府人事部门
D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税务部门
3列各项中,不属于不相容职务的是()
A财物保管与记账
B业务经办与记账
C出纳与现金保管
D出纳与记账
二、多选题
1.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的规定,下列各项中,属于财政部门实施会计监督检查的内容有()
A是否依法设置会计账簿
B是否按时足额缴纳税款
C是否按实际发生的经济业务进行核算
D是否按时进行纳税申报
2.下列表述中,正确的有()
A单位应当建立货币资金支付业务责任追究制度
B严禁未经授权的机构或人员办理货币资金业务或直接接触货币资金 C对于重要的货币支付业务,单位应当实行集体决策和审批
D经办人员应当及时将审批人越权审批货币资金的行为上报给上级授权部
3.下列关于会计机构和会计人员在单位内部会计监督中的职权的说法中,正确的有()A发现会计账簿记录与实物款项及有关资料不相符的,应当立即向单位负责人报告 B对违反《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和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规定的会计事项,有权拒绝办理或者按照职权予以纠正
C发现会计账簿记录与实物款项及有关资料不相符的,按照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的规定有权自行处理的,应当及时处理
D发现会计账簿记录与实物款项及有关资料不相符的,按照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的规定无权自行处理的,应当立即向单位负责人报告,请求查明原因,作出处理
4.单位负责人应当保证()
A会计机构依法履行职责
B经济预测报告真实完整
C会计人员依法履行职责
D财务会计报告真实完整
5.单位内部会计监督的主体包括()
A会计人员
B单位负责人
C注册会计师
D会计机构
6.根据《财政部门实施会计监督办法》的规定,财政部门依法对各单位会计凭证会计账簿财务会计报告和其他会计资料的真实性完整性实施监督检查,其内容包括()
A财务会计报告的内容是否符合有关法律行政法规和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的规定 B其他会计资料是否真实完整
C应当办理会计手续进行会计核算的经济业务事项是否如实在会计凭证会计账簿财务会计报告和其他会计资料上反映
D填制的会计凭证登记的会计账簿编制的财务会计报告与实际发生的经济业务事项是否相符
7.会计师事务所依法承办的审计业务包括()
A办理企业合并分立清算事宜中的审计业务,出具有关报告
B验证企业资本,出具验资报告
C咨询业务
D审查企业财务会计报告,出具审计报告
8.某会计师事务所甲注册会计师2007-2008年一直为乙公司做审计业务,并负责在审计报告上签字。甲注册会计师的下列行为中,可能损害其独立性的有()
A2007-2008担任乙公司的财务顾问
B2006年曾担任过乙公司的独立董事
C2007-2008持有乙公司股票并连续交易
D2008年曾为乙公司推销过产品
9.下列关于财政部门实施会计监督的对象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有()
A财政部门实施会计监督检查的对象是会计行为
B财政部门实施会计监督检查的对象是单位的所有违法行为
C财政部门实施会计监督检查的对象是经济行为
D财政部门实施会计监督检查的对象是单位的一切行为
10.单位内部会计监督制度的基本要求包括:记账人员与经济业务事项和会计事项的相关人员的职责权限应当明确,相互制约。前述的“相关人员”包括()
A经办人员
B财物保管人员
C审批人员
D会计人员
11.财政部门履行的会计行政管理职能主要有()
A会计市场管理
B会计监督检查
C会计专业人才评价
D会计准则制度及相关标准规范的制定和组织实施
12.下列关于单位负责人在内部会计监督中的职责的表述中,正确的有()
A必须保证内部监督制度的建立和健全,并发挥其有效的作用
B必须事事参与,严格把关
C不能授意指使强令会计人员办理违法事项
D对会计资料的真实性完整性负责
13.下列各项中,可能影响会计师事务所独立性的有()
A会计师事务所受到客户降低收费的压力而缩小工作范围
B会计师事务所因客户不足面临生存危机
C会计师事务所在重大会计问题上与客户存在意见分歧而受到解聘威胁
D会计师事务所受到有关单位或个人不正当的干预
14.下列表述中,正确的有()
A出纳与稽核属于不相容岗位
B单位不得由一人办理货币资金业务的全过程
C出纳入员不得兼任对外财务报表编制工作
D出纳入员必须取得会计从业资格证书
15.对会计工作的社会监督包括()
A口单位和个人检举违反会计法律制度规定的行为
B口注册会计师对委托单位的资本进行验证
C口财政部门对单位会计机构和会计人员的会计行为的监督
D口注册会计师对委托单位的财务会计报告进行审计
16.各单位应当建立财产清查制度,其主要内容包括()
A口财产清查的范围
B口财产清查的组织程序
C口对财产清查中发现的问题的处理办法
D口财产清查的期限和方法
17.在办理货币资金支付业务过程中,支付复核的内容包括()。
A口货币资金支付申请的批准范围权限程序是否正确
B口支付方式支付单位是否妥当
C口支付金额的计算是否准确
D口货币资金支付的手续及相关单证是否齐备
18.下列各项中,应由单位负责人承担的责任是()
A保证会计资料的真实性和完整性
B保证会计机构和人自依法履行职责
C代替会计人自办理会计事务
D认真组织和管理本单位的会计核算和监督工作
19.某会计师事务所为维护其独立性所采取的下列措施中,符合注册会计师职业道德要求的有()。
A口制定有关维护独立性的政策和程序
B口调换与客户存在关联关系的注册会计师
C口建立能使员工向更高级别人员反映独立性问题的机制
D口定期轮换项目负责人及签字注册会计师
20.根据《财政部门实施会计监督办法》的规定,财政部门依法对各单位会计账簿设置所实施的监督检查包括()
A口应当设置会计账簿的是否按规定设置会计账簿
B口是否存在账外设账的行为
C口是否存在伪造变造会计账簿的行为
D口设置会计账簿是否存在其他违反法律行政法规和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的行为
三、判断题
1.会计人员从业资格管理办法由各地财政部门自行规定。
2.获准进入会计市场的机构和人员还应当持续符合相关的资格条件,并主动接受财政部门的监督检查,不符合时,原审批机关可以撤回行政许可
一、文书质量管理
㈠文书质量管理的含义
主要指文书在记载、表达信息内容方面的准确性和有效性。
文书质量管理的目标就是要每一份文书在主体思想、政策界限、措施方法、文字表达格式安排等方面的正确性、鲜明性、科学性、规范性和可操作性。
㈡文书质量管理的具体要求
⒈提高拟稿水平
具体要求:⑴符合国家的法律、法规及其他有关规定。
⑵文种应当根据行文目的、发文机关的职权和主送机关的行文关系确定。⑶拟制紧急文书,应当体现紧急的原因,并根据实际需要确定紧急程度。⑷人名、地名、数字等要引文准确。
⑸应当使用国家法定计量单位。
⑹文内使用非规范化简称,应当先勇全称并注明简称。
⑺文书用书必须按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公布的《简化汉字总表》执行,不
得使用繁体字、异体字和任意简化字。
⑻标点符号应按国家语言文字委员会和国家新闻出版署发布的《标点符号法》
执行。
⑼文书中的数字,除了成文的时间、部分结构层次序数和 词、词组、惯用语、缩略词、具有修辞色彩语句中作为词素的数字,必须使用汉字外,应当使用
阿拉伯数码。
⒉加强发文审核
⒊保证缮印质量
⒋规范文字书写
二、文书数量管理
㈠文书数量管理的含义
指一个机关或单位发文总量进行控制,其目标是精简文件、克服文牍主义。
㈡文书数量管理的具体要求
⒈内容空洞、无实际意义的文件坚决不发
⒉可用电话、面谈或现场办公等方面解决的问题,可做好书面记录,不必另外专门行文 ⒊能够通盘解决或综合处理的问题,可发一次性文件,不要零星行文
⒋只要求少数单位执行的文件,不要普遍下发
⒌面向基层的文件可采取多级行文或直达行文的法师,不要层层转发
⒍面向基层或群众且不涉及秘密的文件,可采取公开行文的方式,无需另外行文 ⒎外单位发来的抄送件,不再转发下级机关
三、文书时效管理
㈠文书实效管理的含义
指对文书运行的周期进行控制,其目标在于缩短文书处理每道循环所花的时间,加快行文运转速度,提高行为效率。
㈡文书管理的具体要求
⒈紧急文书必须在拟稿之前就确定紧急程度,做到急件先拟、先审、先印、先发。⒉拟办和批办紧急文书应当提出明确的办理时限。
⒊对不属于本单位职权范围或者不应由本单位办理的文书,应当迅速退回原来发文机关或转寄应当收文的机关并说明理由,以免延误其他机关的办理时机。
⒋认真做好文书处理过程的催办工作,如催拟、催签、催印、催发、催阅、催批等等。⒌在确保秘密的前提下,尽可能运用自动化办公设备拟写、修改、校对、打印、传递文书。
四、文书物质要素管理
㈠文书物质要素的含义
包括书面载体和显字材料两个方面。
㈡文书物质要是管理的具体要求
⒈文书拟稿用纸和印刷用纸,以及其他需要立卷归档的文书处理用纸等,其质量必须符合《国家行政机关公文格式》的规定。
⒉文书的拟写、修改、审核、签发、缮印、拟办、批办、留注应当使用钢笔或者毛笔,不得使用圆珠笔、铅笔等。
⒊传真机收到的文书,以及复印机复制的文书,其显字材料不能永久保存。
⒋做好文书的平时维护工作。
五、文书的借阅和翻印管理
㈠文书借阅管理
⒈含义:文书借阅是文书利用的基本方式,文书借阅管理就是通过控制借阅范围、强化借阅手续、督促按时归还来保证出借文书的安全,提高文书的利用率。
⒉文书借阅管理的具体要求
⑴确定借阅范围
⑵履行借阅手续
⑶遵守借阅制度
㈡文书翻印复制管理
⒈文书翻印复制的含义:按照文书正本的内容和格式原因复制称为文书的翻印复制。⒉文书翻印复制管理的具体要求。
⑴上级机关发的绝密级和注明不准翻印的文件,下级机关一律不得翻印复制
⑵上级机关发的绝密级和注明不准翻印以外的文件,下一级机关经负责人或者办公厅(室)主任批准,可以翻印复制。
⑶下级机关上报的文件,收文机关经本级领导人批准可以翻印复制。
⑷下级机关经上级机关委托可翻印复制指定的文件。
⑸经批准或委托翻印的文件与原件具有同等的效力,并按原件的管理进行管理。⑹复印件作为正式文件使用时,应当加盖复印机关证明章。
六、文书的清退和销毁管理
⒈文书清退管理的含:文书办理完毕后,将承办部门和承办人员暂存的文书收回到秘书手里就是就是文书清退。
⒉文书清退的范围。需要清退的文书包括:
⑴属于国家秘密的文书
⑵发现有重大错误、必须防止扩散的文书
⑶征求意见用的各种稿本,如讨论稿、征求意见稿、草案等
⑷送领导人或有关人员传阅的文书
⑸未经本人审阅的讲话稿、发言稿
⑹转交有关部门办理但必须又秘书部门立卷存档的文书
⑺需要又秘书部门集中销毁的文书
⒊文书清退管理的具体要求
⑴事先通知
⑵加强催退
⑶清点核对
⑷交接签字
㈡文书销毁管理
⒈文书销毁管理的含义:在清退的基础上,通过对文书保存价值的鉴定,有选择地销毁无保存价值的文书,提高文书管理的效率,同时有效地防止秘密的丢失和泄露。
⒉文书销毁的范围
⑴归档文书的重份件
⑵无保存价值的文书
⑶上级授予或指定要销毁的文书
⒊文书销毁的具体要求
⑴广泛收集
⑵鉴定造册
⑶领导签批
【第四节生态系统教学设计】推荐阅读:
生态系统教案设计07-14
《生态系统的结构》的教学案例02-24
生态系统生态学作业12-14
生态系统概述教案05-24
生态系统调查表格11-05
生态水利工程与河流生态系统保护探讨论文01-24
优质课教案,生态系统的结构05-31
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免费06-28
高中生物必修三生态系统能量流动教案1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