敬老孝星事迹材料(精选10篇)
最近一段时间,常瀚仁的爷爷生病住进了医院,为了不影响孩子的学习,除了双休日时间爸爸妈妈都不让瀚仁去医院探望,但每次爸爸妈妈从医院回来,常瀚仁都不会忘记问一问爷爷的病情。上星期六晚上,常瀚仁同学一家三口去医院看望老人并准备去医院吃晚饭,他们去买了常瀚仁最喜欢吃的烧饼。来到医院,碰巧老人正在吃饭,常瀚仁也拿出烧饼正要吃,忽然听见躺在病床上的爷爷说了一声:“瀚仁给我块饼吃。”常瀚仁听了爷爷的话,立刻把正要往自已嘴中送的烧饼改向送进了爷爷的嘴里,由于爷爷生活不能自理,吃饭需要别人喂,常瀚仁便把饼一点一点的撕下来,又一点一点的送到爷爷口中,看着他那专注的样子,在场的人不仅感动得热泪盈眶……
还有一次,常瀚仁的爸爸出差不在家,碰巧妈妈又感冒发烧得厉害,看见妈妈躺在床上难过的样子,常瀚仁说了一句让妈妈到现在仍记忆忧新的话:“妈妈,爸爸不在家,还是让我来照顾你吧!我去帮你买药!”看着他那坚定的样子,俨然就是一个“顶天立地”的男子汉,妈妈没再说什么,于是给楼下单位诊所的李医生打了个电话,告诉了她自已的病情,并告诉她常瀚仁将帮妈妈去拿药的事。不一会儿,常瀚仁便取药回来,把药放到妈妈的床前,并为妈妈端来了水,看着妈妈把药吃下去,常瀚仁又忙着去看厨房的饭好了没有,还不时过来关切的.问妈妈是不是感觉好点了……大约过了半个小时的时间,妈妈感觉好多了。后来妈妈把这件事告诉了常瀚仁的爸爸,为此,爸爸还送了常瀚仁一个“小小男子汉”的称号呢。
—孝星李洪云事迹材料
在台子镇沙窝村,经常可以听到这样一个感人故事:一个55岁的妇女照顾着两位年近9旬的老人,一个卧病在床,一个行动不便。这位55岁的妇女叫李洪云,是台子镇沙窝村的一名普通妇女,但她却做出了不平凡的事迹。
1955年李洪云出生在一个贫苦农民的家庭,勤劳朴实,善良厚道,为人和蔼,是典型的中国传统女性。1977年,22岁的李洪云嫁给了丈夫李秀荣,结婚后自立家业勤俭持家,承担了家庭重担和内外事务。33年来从未与公婆吵过嘴、红过脸,从未让公婆受过半点委屈。在日常生活中,重活累活自己干,好饭好菜公婆吃。丈夫是一名普通的人民教师,为了不影响丈夫的工作,她独自一人主动承担起照顾老人起居生活的重任。
1993年婆婆患上白内障眼疾,为了给婆婆筹钱治病,李洪云做起了小百货生意,经过一年多的努力筹集资金3000多元,为婆婆在章丘明水医院治疗眼疾,换上当时最先进的眼内膜镜片。
2002年婆婆患上了脑梗塞,她一直在医院守护在婆婆身边近3个多月,端屎端尿,直到婆婆康复,以后的日子她自己为婆婆购买治疗血压、血栓的药物维持,俗话说:“病起如山倒,病去如抽丝”。那时治疗脑梗塞尚无良方,只能靠吃吃丹参,充充血管,来延缓脑梗塞病情的蔓延。她就用自行车驮着婆婆,访遍了当地知名的内科专家,请教了许多老中医,请人查阅了许多脑梗塞的资料,希望通过中西医结合的方法,使婆婆的病情得以好转。经过大夫的治疗和她的精心护理,婆婆的病情逐渐好转,肢体活动能力有了很大提高,人们又可以在村路口的树荫下看到李
1洪云搀扶婆婆一起散步的身影。在这期间,李洪云胜似亲生女儿,喂老人吃喝,帮她接屎接尿,长达一年之久。
2003年8月的一天傍晚,婆婆由于感冒躺在卫生室床上输
液,突然全身抽搐、口吐白沫、嘴歪眼斜,还拼命地咀嚼自己的舌头。李洪云见状,连忙用毛巾塞进婆婆嘴里,以免她继续咀嚼舌头,造成更大的伤害。但是,又害怕引起窒息,只好抽出毛巾,用手指抠开婆婆牙齿,让呼吸系统保持通畅。婆婆不自主的咀嚼还在继续,李洪云的手指很快就被咬破了,手指上的血和婆婆的血混在一起,染红了枕巾。十指连心,痛彻心扉,可是再痛也抵不过对婆婆的孝心爱意,她坚持着,支撑着,直到“120”救护车呼啸着赶来。“功夫不负有心人”,在李洪云的精心呵护下,老人竟然又奇迹般的站立起来了。
2006年,丈夫因心脏病去世,一向健康的公公身体每况愈下,痪脑萎缩四处求医无效导致瘫痪,从此照顾公公的饮食起居又落在了李洪云的身上。除了照顾86岁的婆婆,还要照顾85岁的公公。在公公瘫痪的几年来,时常大小便失禁,尾骨患上褥疮,李洪云没有嫌脏臭,每天数次给公公翻身擦洗,按摩、上药等等,晒台上每天都挂满了衣裤、被褥和尿布等。在李洪云的精心照顾下,公公的尾骨褥疮好了,但胃口还很差,她就绞尽脑汁地烧制开胃口的菜肴,糕点、水果常备。劳累使李洪云头上增添了缕缕白发,躺在床上的公公心痛的说:“我这把年纪了,你就马虎一点,多照顾照顾孙女吧。”可李洪云却说:“爹,只要您健康长寿,开开心心,就算再苦再累,我也心甘情愿。”李洪云丈夫的姐妹也经常来看望陪护老人,看着父亲每天都开心,她们都非常感激李洪云,都说:“有您照顾父亲大人我们一百个放心。”
李洪云为调理好公公的身体,每次事先用锅煮好一锅米粥,蒸饭时总在馒头中间放一团白米饭,这是她特意为公公做的。即使自己几月吃不上一顿肉,也要省一点钱,从街上买点肉来给老人补充营养,每次吃饭时炒一点放在公公的碗里,家里实在没肉时也要给公公炸上两个荷包蛋。老人手抖不听使唤,李洪云和儿子便轮换着一口一口的喂老人,从没一句怨言。
在平时,李洪云舍不得多花一分钱,可在孝敬公婆身上,她却非常的大方。公婆经常便秘,要想大便通畅,调节饮食很重要,李洪云就经常去杂粮店购买含有大量的纤维素的食物,象荞麦、糙米、绿豆、蚕豆、胡萝卜、集市上的芹菜、韭菜、白菜等等,总之她心中总是想着公婆的健康,想着公婆的生活质量,心里就是没有自己。婆婆每当和左邻右舍谈论起儿媳妇的事情时,总是深情地说,“我能有这样一个好儿媳妇,是我前世修来的福啊!”。正因为如此她赢得了大家的赞誉和好评,也因为她的孝心,她们家连续三年获得村“五好家庭、文明家庭、好媳妇”等光荣称号。受到母亲的熏陶,李洪云的儿子也非常孝顺爷爷奶奶,在单位上班打电话回来,总要问候老人的身体,每次回来,都要给他们带一些营养品和一些零花钱。
敬老爱老不言悔
婚后,XXX把一颗心都拴在了老人身上。为照顾好老人,她嫁到婆家前,就了解清楚了婆婆的嗜好。老人不喜欢吃面条、豆腐,喜欢吃红烧肉、鸡肉、糖糕,她下班后哪怕多绕点路也要千方百计为老人买来这些东西。夏天随买随吃,冬天她就买些生肉储放起来,做给老人吃。
去年冬季的一天,大雪纷飞。XXX推着自行车刚回到家,老人就迎了出来。原来,老人久等不见媳妇下班归来,非要顶着风雪外出寻找不可。为劝阻老人,公公扯掉了老人的棉袄扣子也拦不住。当XXX从自行车上拿出鸡肉和糖糕时,老人眼里噙满了泪花,她知道这是XXX从超市上买来的。
尊老爱幼为楷模
XXX懂得“百善孝为先”的含意和言传身教的育人环境对孩子的影响。在家里,她对儿子寓教于乐,经常穿插一些名人的道德修养轶事和身边孝敬老人的感人事迹,使儿子也养成敬老爱幼的良好习惯,她为让儿子从小养成敬***惯,常用自己敬老爱老的言行教育儿子。儿子淘气时,XXX就把儿子当成故事里的主人公。她对儿子说,有个淘气的孩子,聪明又漂亮,可是大家都不喜欢他。儿子歪着脑袋不解
地问:“妈妈,为什么?”XXX因势利导地说:“就因为他淘气,嘴巴馋,给老奶奶买的东西他也争着吃,不知道孝敬老奶奶。如果他能像孔融让梨那样,从小养成孝敬老人的好习惯,谁见了都喜欢他。”儿子受到启发,懂事地说:“妈妈,我要学孔融,当个孝敬老人的好孩子。”从此,XXX每当给婆婆洗衣端饭、铺床叠被时,儿子也会来帮忙。
在老师和家长的教育下,他在学校是一个认真学习讲文明有礼貌的学生,课前她能认真收集资料做好预习,上课积极思考,踊跃发言,课后认真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还能抽出时间认真阅读一些有益的课外书。不管何时,她见到老师总能热情礼貌的打招呼,平时与同学团结友爱,热心帮助有困难的同学。学校组织的献爱心活动,他都踊跃参加。因为他出色表现,每学期都被评为“优秀学生”。
他从小就会孝顺大人,虽然没有惊天动地的感人故事,却从生活的点点滴滴中表现出来。在生活中他很懂礼貌讲孝心,每次出门,进家门总是和家人打招呼,和兄弟姐妹友好相处;经常把学校发生的趣事和大人说说,遇到困难时也能主动和家人交流寻求帮助。在家能听从父母长辈的教导,关心父母、爷爷、奶奶的健康,能分担父母家人的忧虑。家中如果有人生病了,他都知道端茶倒水,嘘寒问暖,又一次奶奶生病了,医生说要打几天吊针才可以痊愈,那几天,他每天放学回家第一件事就是和奶奶一起去医院打针,打针时,他总是关心地问:“奶奶,打针疼不疼?有没有不舒服?”还不时地给奶奶倒水喝,等奶奶打完针后一起回家。回到家里他还给奶奶捶背洗脚,等奶奶睡后才去写作业。在奶奶生病的日子里,他每天坚持如此,知道奶奶病好。平日里,他还积极参加力所能及的家务活,如擦桌子、洗碗、洗衣服、做饭等。受父母的影响,他对爷爷奶奶和外公外婆也很孝敬,有空时陪爷爷奶奶聊聊天,因为外公外婆离得远,所以平时也经常打电话去问候他们。如果家里遇到为难的事,家长讲给他听以后,他也会一
起出主意想办法,负起自己对家庭的责任。他会从细小的事情入手,向爸爸妈妈表达对自己的关心和热爱,有时是一句轻声的问候,一个细微的动作或者是一句真诚的谢谢。妈妈生日那天,他早上主动给妈妈做好早餐,在学校里一有时间就给妈妈精心准备礼物,为了给妈妈准备这份礼物,他花了很多心思,四处搜集材料,请同学帮忙,终于在放学时完成了一幅精美图画,并在这幅画上写上给妈妈的祝福,回家后他将这份特殊的礼物送给妈妈,大声地说:“妈妈,您辛苦了,今天是您的生日,我祝福您!”妈妈激动的流下了热泪。
尊老敬老事迹材料
——巴音镇蒙汉十社张彩玲
巴音镇蒙汉十社的张彩玲是个诚实守信,讲文明、懂礼貌,乐于帮助别人,多年以来,在孝敬公婆,兄弟姐妹和睦,邻里团结,遵纪守法等方面事迹感人,赢得了乡亲们的认可。张彩玲和丈夫是2000年结的婚,至今已有13个年头,一直和公公、婆婆同住一起,同吃一锅饭。大多数人都认为:婆媳关系是天底下最难交往的。而在张彩玲的眼里,公公、婆婆岁数都大了,他们一辈子经历的苦难不可胜数,可想而知,随着改革开放给农村带来了勃勃生机,我们的日子是越过越好、越来越红火,但我们绝不能因为生活好了而忘记我们的亲人,丈夫的亲人,也是我的亲人。现在,他们的岁数都大了,生病长灾是必然的,不可遇测的,这时候,他们最怕的就是孤独,最需要的就是子女的关怀,虽然丈夫是抱养的,但是养育之恩胜于亲生,精心赡养他们是我们子女最基本的义务。张彩玲的公公现在是88岁高龄了,在04年就检查出冠心病,经常吃药看病,08年又得老年痴呆症,不认识人,四处乱跑,砸东西,好不容易把公公住进了医院,十多天后按公公的要求出院回家,当时,公公因病已全身瘫痪不能下床,丈夫虽有兄妹四人,多半在外工作或忙于农活不能长时间服侍自己的母亲,丈夫当时外出打工,为了公公的早一日康复,张彩玲没想什么就独自站了出来,一心一意的服侍着公公。在服侍公公期间,不怕苦、不怕累,坚持每天给公公按时吃药、擦身翻背、洗脸、洗脚、端屎端尿,为了维持家庭的正常生活,期间:还要给家中的丈夫、女儿煮饭、洗衣服、做饭等家务活。公公因为上了岁数,话多唠叨是经常的,有的时候言语还很难听,每当这个时候,张彩玲从不跟公公计较。就这样,一下来就是四个年头,功夫不付有心人,公公的病情有了好转,已能下床走路,有时也可以做一些基本的体力劳动。婆婆被儿媳的孝心所感动,换取了对张彩玲和丈夫、儿孙的疼爱之情,每当她们有事很忙的时候,婆婆总能想尽办法给她们烧好开水、做好饭菜,照顾好上学的儿子,同时,张彩玲也能把精力投入到自己家庭中。可没有想到的是,老天爷再一次跟这样幸福的家庭开了一个玩笑,前年,80多岁的婆婆脑梗病犯了,令原本贫困的家庭更雪上加霜,张彩玲又投入到服侍婆婆的生活当中,邻居朋友劝她说:“你只是儿媳妇,这样做值得吗?” 张彩玲说:“作为儿女,谁都会有老的时候,赡养老人是我们的义务”。隔壁邻居刘大娘已经70多岁了,还种的6亩地,每次看到刘大娘那么大岁数还在劳动,她就跑去帮忙。她经常说看到刘大娘,就想起母亲的辛苦,小时候父亲赌博输的家里很穷,是母亲含心如苦的把她们四个拉扯大,她太心疼母亲,就没有读书帮助母亲种地供弟弟妹妹读书。在村里不管哪里都有她的帮助,哪家白事宴有她在那缝孝,哪家红事宴有她在哪里掌勺。
谁说久病床前无孝子,留誉镇杜家庄村王补元十几年如一日为瘫痪在床的母亲尽孝的事迹在方圆十几里,妇孺皆知,传为美谈。
五十多岁的王补元,憨厚朴实、就像黄土高原上一杯黄土,一位普普通通的农民,黑瘦的面颊,深深的皱纹印记着他饱经风霜的艰辛人生历程。王补元其实并非高氏所生,1959年王补元出生在刘家圪达一户贫穷人家,出生仅六个月的他便从襁褓中送给杜家庄王家,1992年父亲早逝,全家中的重担就压在了他的肩上,1982年母亲又做了肿瘤手术,这对王补元来说无疑是雪上加霜,使得贫困的家庭又背上沉重债台,偏偏老天不佑穷苦人,,母亲突然瘫痪在床,一瘫痪便是几年,至今卧床不起。
真是屋漏又遭连阴雨,而对如此困境,王补元没有倒下去,他倔强地支撑着这个摇摇欲坠的家庭。而更令人感动的是他尽心竭力,无微不至,十多年坚持不懈地俸久病在床的母亲,以自己的行动,倾注了全部的爱,写下了一个字“孝”,受到人们的称赞。
也许是家贫出孝子的缘故、也许是养老敬老的美德已成为他的一种本能。自从生活日程式表上又添了新的事项内容,每天早晚为母亲脱衣穿衣,整理被褥,端屡倒尿,擦身洗衣,饮水喂饭,尽管家里贫困,还总要设法给母亲调剂好吃一点、易消他一点的。每天要为母亲翻几次身,晒一会太阳,不管外出回家,总要先向母亲问安,身体是否舒服,是否有事,每逢赶集上会,从来未忘记为母亲买一点好吃的,而自己的孩子从未有过这样的待遇,去年政府照顾他在灶上做饭,每天下班,不管有多晚,他总是要回家侍奉母亲,他知道母亲离不开他,他心里更放不下母亲,一次雨天的晚上,一片漆黑,大家都不用回去,可他硬是坚持要回去,他说“我妈一定在等着我,我不回去,她今晚是不会睡的,几里地,一会功夫就到家了”说罢,一头钻进雨夜中,难怪有人说,收养的儿子比亲生儿子都孝啊!村里有一位老人羡慕地说:“别说我不愁吃穿,孩子们都在外地工作,可我那比得上人家,有个三灾苦难、生疮害病,谁知道啊!”王补元说“咱家穷,没什么好的物质条件,只能是尽自己的一片孝心,能在老人身上积一点德,积一点善,就心满意足了”王补元无华丽的语言,闪烁着大德大善的光华,十多年坚持不懈,几千个日日夜夜,浓缩了几千年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人老心还小,尤其是越过古稀之年的老人,常常表现出儿童的某些特点,挑剔,易怒,不听话,爱耍孩子脾气,有时嫌饭食不合口味,有时抱怨照顾不周,有时心事窝在肚子里不说让你猜,一不如意,就爱发脾气。每遇到这种情形,王补元从不嫌弃,总是笑着向母亲解释、认错。一次,母亲嫌饭迟了,就乱摔东西,骂家里人不孝敬,把妻子端来的饭一下条翻,饭泼了一炕,可王补元一点也不恼火,夫妻俩陪着笑脸向母亲承认自己侍候不周到,请母亲原谅,再做好饭哄母亲吃。老人的脾气就像孩子的脸说变说就变。有时甚至撒屡泼尿,而王补元总是默默忍受,从无一句怨言。他说:“母亲虽没有生我,但她从小抚养我成人也不容易,我要拿出对孩子那样的爱回报母亲”是的,有谁不爱自己的孩子呢?可有谁又能像爱自己孩子那样爱自己的老人呢?王补元做到了,他就是我们的楷模,是我们学习的榜样。
王补元还经常教育自己的妻子儿女孝敬老人,他常说,家家有老人,人人都会老,你对老人不孝敬,当你老的时候谁会孝敬你呢?“羊有诡乳之恩,鸦有反哺之义”,禽畜都懂这样的道理,都能做得到,何况人呢?他的妻子每天为老人梳头、洗脚、端水送饭,家里有点好吃的总要留给母亲吃,每顿饭总要亲自端来让母亲先吃,王补元不在家的时候,老人就由她来侍候,老人怕孤独,她就常和老人聊天,左邻右舍,家长里短,谁家发生什么事,谁家婚娶出嫁,村里发生什么事,她都要向母亲说,孩子放学回家总要围在奶奶身边逗奶奶开心,这个唱,那个跳,讲个笑话,扮个鬼脸,看着围在身边的孙子,奶奶常常笑得合不拢嘴。在父母的影响证,孩子们常常为姐姐端水递饭,端屡倒尿,洗衣洗脚,孩子们从小就懂得了孝敬老人是一种美德,养成了自觉孝敬老人的习惯。
就是这样的一个家庭,虽然他们生活艰苦些,可家中常常充满着欢乐的气氛,谁说他们不富有呢?如果要说他们的物质物质生活,他们并不富裕,可他们的精神生活却是那样的充裕,这是用金钱买不到的,这才是真正的富有。
孝星先进事迹材料二:
桑子灿,今年10岁,是父母的好女儿,爷爷奶奶的好孙女,她是老师的小帮手……
她和爸爸、妈妈一起生活在一个普通而又特别幸福的三口之家,从小就体会着爸爸、妈妈一边上班、一边照看她的不容易,懂得了父母养育他的艰辛。
爸爸喝醉酒吐了,她忙给爸爸递水,不怕脏打扫卫生;
周末时,她有时主动的早起做早餐,用电饼铛煎鸡蛋、烙饼,吃着孩子这么小就给父母做的饭,心中的滋味无语言表。
一次爸爸妈妈陪她参加“锵锵校园行”的节目,站了一上午,很累,回来后爸爸妈妈都躺在床上不愿动。灿灿回到家先烧水,递给父母,然后自己洗澡,洗衣服,还把爸爸的.臭袜子给洗出来了,一会儿又忙着炒菜、烧汤。吃着十岁的女儿做的饭菜,既高兴又感动。
受父母的影响,灿灿对爷爷奶奶和外公外婆也很孝敬。有空时陪爷爷奶奶聊聊天,因为外公外婆离得远,所以平时也经常打电话去问候他们。和邻居奶奶一起上楼,主动帮奶奶那东西。见到熟人,主动打招呼。
在学校她讲文明、懂礼貌,被评为“文明礼仪之星”“爱心小状元”等。她尊敬老师,把老师看作亲人。有一次老师带病上课,一下晕倒了,她可急坏了,赶紧去喊医生喊领导。一放学就对妈妈说:“我们老师太辛苦了,今天晕倒了。” 妈妈说以后你们不要惹老师生气,好好学习,少让老师操心。
灿灿孝顺父母,关爱长辈的行为已经感染了她身边的人。这种孝心,也是一种发自于内心美好的情感―――单纯的、甜美的、自然的。它给予我们的是生活的阳光,生活的雨露。
孝星先进事迹材料三:
xx,今年10岁,昌乐县育才双语学校六年级学生,她是班级的文娱委员,是父母的好女儿,爷爷奶奶的好孙女……
都说女儿是妈妈的贴心小棉袄,可是,李子坤却不单单是妈妈的贴心小棉袄,对家中每一位长辈,或者是来家中作客的每一位朋友,她都是体贴入微,关怀备至,就象寒冬腊月里一件贴身小棉袄,带给身边人阵阵温暖。她的一些举动,甚至让我们这些作父母的都自愧不如……
爷爷奶奶年纪大了,身体又不好,逢周末或节假日,她总是主动地打去电话问候。奶奶的耳朵背,电话里经常听不清,她总是不厌其烦的一件事说上两三遍,直至奶奶听清为止。
每年姥姥或姥爷的生日,她总不忘自己制作一张贺卡送去,用稚嫩的话语祝姥姥、姥爷生日快乐。切蛋糕时,她总是先拿给姥姥姥爷、舅舅舅妈、表哥表姐,最后才是自己的。
有件事让我记忆犹新。由于工作原因,我常常下班后肩膀就很酸痛。有一天我觉得肩膀很痛,还有点酸,就自己捏着,李子坤看见了就问:“妈妈,你在干吗?你怎么了?”我说:“我的肩很痛。”她说:“我帮你捏捏吧!”一双小手捏呀捏。我说你这样太轻了,你用手掌或拳头拍吧。她就用手掌拍一会儿,再用拳头敲一会儿,嘴里还数着:1、2、3……100,然后再从1数到100.这样一停不停地拍了600下,我看了心疼,就问她痛不痛?她说:“不痛,只有一点痛。”还问:“妈妈,你好点了没有?”我看了看她的手,两只小手都拍得有些红了。伸手抱起了她:“我们坤坤的小手真能干,拍了那么多次,妈妈现在好多了。”“那我以后放学回来,天天帮你拍,这样你就会完全好了。”此时此刻,从不轻意哭的我眼眶中充满了泪水,一把把女儿紧紧抱在怀里。女儿长大了,懂事了,我从未感觉如此幸福过。文章 来源中华励志网范文 w ww.zh Lz w.com来源
今年的五月,我要去云南出差,一直担心从未离开过我的女儿跟爸爸在家能否适应。从我走的第一天,一直到我回家,整整九天,每晚七点,女儿一定准时给我一个电话,告诉我今天她在校的表现,晚饭爸爸给做了什么好吃的……事无巨细,一一“汇报”,最后总不忘一句,“妈妈,爸爸做的饭很好吃,真的。”我为女儿的细心乖巧所感动,也为女儿的懂事而自豪。
当然,女儿的孝顺故事还有很多很多,不胜枚举。比如吃饭时她无论多饿,总是等爸爸妈妈坐下后再吃;吃完饭后帮妈妈收拾碗筷,擦桌子;有好吃的东西,她总是一分为三,等爸爸妈妈吃完后自己才吃;经常帮父母做力所能及的家务事,象折被子,收拾书柜,自己穿衣服,把玩具分门别类,把门口的鞋挨次放好等等。
黄英,今年12岁,是新河明德小学六乙班的学生,我是父母的好女儿,爷爷、奶奶的好孙女,老师的好帮手,同学们的好榜样,村里的好少年。
很小的时候我就懂得了自己能做的事要自己做。刚刚升入二年级我就已经开始学习自己洗小件衣物了,并学习着自己整理房间。从小就知道使用礼貌用语,向长辈问好,深受小区居民的喜爱。我的父母出外打工,经常不在家,我就和爷爷奶奶生活在一起,成了一名“留守儿童”。
百善孝为先,自从班级学习弟子规以来,我受益匪浅,使我充分认识到了孝敬父母尊敬长辈是中华民族的一种美德。生活中的点点滴滴都体现了我对长辈那份真真切切的孝敬之心。平时,我虚心听从长辈的教诲。有好吃的,总是先让长辈吃,然后再自己吃;每逢吃饭时,也总是等爷爷奶奶坐下了,自己才坐下动筷子,吃饭从不挑食,也不掉一粒饭,总是把碗里的饭吃得干干净净才完事。饭前主动摆放餐具和桌椅,饭后帮助奶奶收拾碗筷。能帮助奶奶做的事,总能主动伸出手来去做。自己的事情就更不用奶奶插手了,如:洗菜、收拾房间等等这些事情都能自己去做。所以成了爷爷奶奶的精神支柱,是爷爷、奶奶的“贴心小棉袄”。
我是一个懂得感恩的学生。在学校,我对工作认真负责,是老师得力的小助手。我忠于职守,积极帮助老师管理班级,关心集体荣誉。学习上认真完成各科作业,并能提前预习各门功课,上课认真听讲,积极动脑思考,主动举手发言,学习上不懂就问,成绩优异。是老师心目中的好学生。善于团结同学,热心助人、人缘很好,和同学关系密切,同学们都愿意接近我。在同学中很有威信,只要有人遇到困难,我都会伸出热情之手竭尽全力地帮助他们,从不推辞拒绝。我还喜欢活动,运动场上,经常我和同学们活跃的身影、清脆的笑声和欢呼声。老师也非常欣赏我的聪明和为人,时时刻刻关心呵护他的成长。我尊敬师长,说话温和有礼貌。能助人为乐,工作负责,成绩优异,全面发展。我自上学以来,一直勤奋好学,因此获得了骄人的成绩和荣誉。
我不仅上进心强,在学习上严格要求自己,还是为人正直,做事踏实,礼貌待人的孩子。见到村里的爷爷奶奶总能主动地打招呼,问:爷爷奶奶好!见到年轻人也能问叔叔阿姨好!在小区里经常受到人们的夸赞。和邻居家的孩子们做游戏,从不打闹说脏话。无论大一点的、小一点的孩子都愿意和我玩。用自己良好的行为影响着我身边的孩子们。别人为我做了什么事,我也总是不忘记说声谢谢。
我诚实、善良、认真,无论是老师交给的工作,还是爷爷奶奶交代的事情,都能认真去做,用心去做。从不在困难面前叫苦。能自己做的事从不麻烦别人。在校、在家都表现得非常突出。凡是认识我的人,无不为他优良的品行和勤奋好学的精神竖起大拇指。
舜帝复旦示范小学四三班 王子怡
王子怡,今年10岁,是盐湖区复旦小学四年级的学生,她是父母的好女儿,爷爷的好孙女,妹妹的好姐姐,老师的好帮手,同学们的好榜样。很小的时候她就懂得了自己能做的事要自己做。刚刚升入二年级她就已经开始学习自己洗小件衣物了,并学习着自己整理房间;还能帮父母照顾妹妹。从小就知道使用礼貌用语,向长辈问好,深受长辈的喜爱。
百善孝为先,自从在学校学习弟子规以来,王子怡受益匪浅,使她充分认识到了孝敬父母尊敬长辈是中华民族的一种美德。生活中的点点滴滴都体现了她对长辈 那份真真切切的孝敬之心。平时,她虚心听从爷爷、父母的教诲。有好吃的,她总是先让长辈或者妹妹吃,然后再自己吃;每逢吃饭时,也总是等长辈坐下了,自 己才坐下动筷子,吃饭从不挑食,也不掉一粒饭,总是把碗里的饭吃得干干净净才完事。饭前主动摆放餐具和桌椅,饭后帮助妈妈收拾碗筷,打扫卫生。能帮助妈妈做的事,总能主动伸出手来去做。最让妈妈欣慰的是她把妹妹照顾得非常好。只要她在家,妹妹总喜欢缠着姐姐陪她,就连村里的许多长辈都夸她。自己的事情就更不用妈妈插手了,如:穿衣、洗脸、收拾房间等等这些事情都能自己去做。有时,和妈妈一起回家,看到他们拎的东西太多,她总是主动地帮助拿上一些;烧菜时少了油盐酱醋什么的,她也总是欣然前往…… 他对爷爷、爸爸妈妈十分孝敬,从来不顶撞他们。有时爷爷身体不舒服,她总能问寒问暖,服侍在床前,给爷爷端水拿药;父母不在家的时候,他能帮爷爷做饭,能照顾好爷爷。所以她成了爷爷的精神支柱,是爷爷的“贴心小棉袄”。
她是一个懂得感恩的学生。在学校,她对工作认真负责,是老师得力的小助手。她忠于职守,积极帮助老师管理班级,关心集体。学习上认真完成各科作业,并能提前预习各门功课,上课认真听讲,积极动脑思考,主动举手发言,学习上不懂就问,成绩优异,是老师心目中的好学生。她善于团结同学,热心助人、和同学关系密切,同学们都愿意接近她,更因为她乐于助人。在同学中很有威信,只要有人遇到困难,她都会伸出热情之手竭尽全力地帮助他们,从不推辞拒绝。她尊敬师长,说话温和有礼貌。她时常面带微笑,一脸书生气,一眼望去并没什么特别,然而就是她这样一位普通的学生,却能助人为乐,工作负责,成绩优异,全面发展。她自上学以来,一直勤奋好学,因此获得了骄人的成绩和荣誉。
她不仅上进心强,在学习上严格要求自己,还是为人正直,做事踏实,礼貌待人的孩子。见到熟悉的长辈总能主动地打招呼,问:爷爷奶奶好!见到年 轻人也能问叔叔阿姨好!在村里经常受到人们的夸赞。和邻居家的孩子们做游戏,从不打闹说脏话。无论大一点的、小一点的孩子都愿意和她玩。她用自己良好的行为影响着她身边的孩子们。
诚实、善良、认真的她,无论是老师交给的工作,还是爷爷和父母交代的事情,都能认真去做,用心去做。她性格刚强,从不在困难面前叫苦。能自己做的事从不麻烦别人。在校、在家都表现得非常突出。凡是认识她的人,无不为她优良的品行和勤奋好学的精神竖起大拇指。
爱心无涯 孝心不悔
××同志是××平安财险公司一名业务主管。她作为一个儿媳,十多年来始终用孝心伺候公婆,用爱心呵护每一个家庭成员,用真心营造了一个温馨、和谐、幸福的家庭。
××同志于92年结婚至今,一直和公婆生活,刚走进这个家庭时,由于生活习惯的不同,曾和公婆产生过矛盾
和分歧,但她不计较,不记仇,象对待自己的亲生父母一样照顾他们的起居,在说话的声音上尽量放低一些,用商量的口气、和言悦色地和他们开诚布公的交谈,经过一段时间心与心的交流,公婆彻底的接纳了她。15年来她和公婆的和谐程度如同身体的左手和右手,感情如同自己的亲生父母,公婆一直视她如己出,从未把她当作儿媳看待,有些话宁愿说给她也不愿意告诉自己的女儿,××同志成了他们生活中的贴心人。
95年冬,××同志的公公患上了严重的忧郁症,悲观厌世情绪严重,多次吞吃安眠药、触电自杀。最严重的一次是97年冬天,公公趁着家里人中午睡午觉的时候跑到厨房用菜刀将自己的喉管割开了四分之三,场景让人惨不忍睹。当时婆婆吓得手足无措,根本无法照顾公公,我的两个大姑姐,一个远在千里之外,一个正在生小孩。只有我和妯娌两个人轮流在公公身边看护。公公脾气暴躁,一心求死,拒绝治疗,不断用手拨掉输液管,推翻医疗器具,××同志只好日夜握着公公的手,怕公公再次拒绝治疗。在急症室半个月时间里,公公大小便从不吭声,裤子里又是屎又是尿,还不时从口中、鼻中咳出大量血块,好多次都喷到她的脸上和衣服上,只好换下来洗好晒干,并为公公擦洗身体。病房里的人以为她是公公的女儿,明白后都说:“这个老头,整天拉个脸子训斥人,只有儿媳来了才有笑脸。”因为喉管割开了,发不了音,××同志怕公公心里烦闷,就每天在纸上写字和公公交流,把每天家里高兴的事写给公公看,让他的心情逐渐开朗起来,用行动让老人发出了开心的笑。
在公公住院三十天后,××同志的爸爸因脑血栓也住进了医院,两个老人一个住在三楼一个在二楼,她只好轮流在二楼三楼来回跑。父亲全身不能动弹,大小便失禁,床单、裤子、被罩每天都换几次,每天必须把父亲和公公换下的衣服带回家,一遍又一遍的洗,这种日子持续了三个月,那时她总是闻着家里臭烘烘的,因此冬天不管多冷的天总要开窗通风。那年公公住院住了65天,父亲住了48天,××同志几乎没有睡过一个成宿觉,吃过一次安稳饭,但从未对公婆有过抱怨,使过脸色。
公公出院后,精神变得特别呆滞、多疑和脆弱,对家中的任何事都不感兴趣,稍不遂心就想死。为治病××同志和丈夫跑到石家庄、北京等各地求医问药,并在生活上处处小心谨慎,白天让婆婆寸步不离地看着公公。每天晚上睡觉前,她都得把剪子、菜刀、绳子之类的东西藏起来,家里电器开关也得关好,晚上睡觉也不敢关上房门,公公夜里上厕所时间长一点就赶紧出去看看,怕有丝毫闪失。由于公公被疾病困扰,对××同志产生了依赖性,不愿意她到外面吃饭、开会、旅游等。有一次,公司组织去香港旅游7天,××同志提前把家里吃的用的都买好了,可和公婆两人一商量,老人都哭了,他们不愿意她去,说她一去家里冷清,吃饭不香,最后××同志只好放弃了这次千载难逢的机会。××同志在公司担任业务经理,由于工作任务完成出色,多次荣获省市县奖励,公司每年都组织奖励人员到全国各地旅游,可她十多年来一次也没去过,但她从未后悔过。
98年,婆婆又患上了脑血栓,躺在医院里昏迷不醒,使原本脆弱的公公变得更加无助,他天天又哭又闹。当时××同志的女儿正上一年级,她只好每天接送孩子、伺候婆婆、看着公公,当她从医院回到家里看着愁眉不展、长吁短叹的公公,除了象哄小孩一样不停的安慰他,还从生活上关心备至,不让他感觉到婆婆不在家给他带来的不便。那几年××同志真是累得心力交瘁,但在公婆面前从未有过任何怨言,始终让他们看见永远是快言快语,把笑挂在脸上的儿媳。
近年来,XX村始终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针,将尊老敬老列入重要议事日程,紧紧依靠党组织和村民群众,围绕老年人“老有所养、老有所乐、老有所教、老有所学、老有所乐、老有所为”这个目标,急为老人所急,想为老人所想。以服务老人、提高老人生活质量为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为老年人精心打造爱的港湾,用真情营造了温馨和谐的幸福家园。
一是加大基础设施投入,为老年人健身休闲创造优越条件。该村从人性化的角度,切实为老年人提供活动的场所。修建了3处健身文化广场,总面积达2000平方。安装了各种健身器材,为老年人健身休闲创造出了优越条件。为了丰富村民的文化生活,修建中老年活动室,改选了活动中心,购买桌椅、象棋、扑克、羽毛球拍等活动器材,供大家活动娱乐,为老年人开展各项活动提供了物质保障。
二是营造干净、舒适、优美的居住环境,为老年人提供幸福温馨的生活家园。该村为老年人创造优良的居住环境,新建了居家养老服务中心,经民政部门验收合格。号召村民大搞爱国卫生,拆除私搭乱建、清除卫生死角,有效地治理了环境。为了革除陈规漏习,约束不文明行为,培养良好的卫生习惯,该村进一步完善管理制度,建立了各种垃圾日产
1日清制度,使管区的卫生环境发生了根本变化。在搞好净化的前提下,又在绿化、美化上大做文章,种植、栽植各种苗木花卉,形成了共建美好家园的良好氛围。老年人生活在绿树成荫、鲜花盛开的环境里,陶冶情操,延年益寿。
三是加强老年协会队伍建设,满足不同层次老年人的文化需求。为了满足不同层次老年人的文化、健身需求,成立了健身歌舞队,开展了形式多样的活动,每年对老年人开展不少于6次的知识讲座,成为精神文明建设的组成部分。依托这些老年协会组织开展了庆祝“建党90周年红歌会”、“庆七一座谈会”和“迎国庆书画展”。活动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精彩纷呈,活跃了村民文化生活,而且弘扬了社会主义文明新风,抒发了对党和祖国的热爱,歌颂了今天的幸福生活,陶冶了老年人情操。
四是注重发挥老年人的作用。该村选举了责任心强、威信高、善于做群众工作的十余名同志担任了离退休职工代表、退伍军人代表、村民代表、家属代表,协助村干部工作。定期召开各种形式的座谈会,广泛听取大家的意见和建议,老党员发挥余热,担任义务巡逻员、宣管员,维护村治安,劝阻不文明行为,教育未成年人。老年团体不断充实提高自己,服务社会。主动参加义务劳动,栽花、种树、清理垃圾,村民的卫生意识不断提高,营造了人人爱护环境的良好氛围。
五是切实关心老年人的身体健康。在XX村居住的老年人居多,其中不乏子女长年在外的空巢老人,该村从基础工作做起。关心困难老人,多方联系协调办理低保,开展了送温暖活动,特别关注鳏寡孤独的老年人,积极开展志愿者奉献爱心行动,实行与困难老人结成“一助一”对子,逢年过节为他们送去生活必需品,带去精神上的关怀。为60岁以上的老年人逐一填写了老年健康情况登记表,对每名老年人的年龄、职业、曾患病、子女情况、联系电话等9项内容逐一调查清楚,及时了解和解决他们的生活困难。成立了广播站,根据季节特点,对冬季安全用电、防火、防煤气中毒,夏季防水、防暑常识进行专题讲座。聘请有经验的医生到该村开展义务咨询、免费查体,开展了老年病预防、保健专题讲座。不但关心老年人的身体健康,而且重视老年人的心理健康,印发了《致全村老人子女的一封信》,告诫大家从多方面关心和爱护老年人。针对老年人的容易上当被骗的事实,进行了老年人防骗知识的宣传,形成了尊老、敬老、助老的良好风气。
【敬老孝星事迹材料】推荐阅读:
助老敬老典型事迹材料06-13
孝亲敬老典型事迹材料03-18
社区居民敬老孝亲事迹材料09-19
敬老院院长事迹材料02-28
孝星事迹材料06-03
十佳孝星事迹材料06-23
感恩小孝星事迹材料12-05
爱老敬老先进事迹10-09
重阳节敬老院慰问材料07-02
敬老院入住须知,敬老院收费价格12-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