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级医院综合改革实施情况报告(提纲)

2024-11-19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县级医院综合改革实施情况报告(提纲)(共11篇)

县级医院综合改革实施情况报告(提纲) 篇1

3XXX县级医院综合改革实施情况报告

(提纲)

一、基本情况(结合《吉林省县级医院基本情况调查表》的相关指标进行分析)

1、医院规模

包括:设备配置、房屋等基础设施配置、床位数、资产情况等。

2、人力资源配置

包括:医护人员数量、学历层次、职称结构、编制余缺、执业时间、岗位学习和技能培训情况等。(改革前后对比)

3、服务能力评价

包括:医院科室设置、可开展的医学技术项目、医疗业务量、服务效率与经济效率指标等。(改革前后对比)

二、综合改革的进展和成效

(结合《吉林省县级医院改革进展情况调查表》的相关指标进行分析)

1、县级医院综合改革的工作进展

包括:对口支援工作开展情况、信息化建设、临床路

径管理实施等内容。

2、所取得的成效(改革前后对比)

三、主要做法

1、管理机制(建立院长任职资格、岗位职责、选拔任用、考核评价、教育培训、激励约束和问责奖惩

机制)

2、运行机制(完善医务人员职称评审制度,实行岗位绩效

工资制度;探索注册医师多地点执业的办法

和形式)

3、补偿机制(取消药品加成,增设药事服务费等补偿;对

公立医院承担的公共卫生服务任务政府给

予专项补助)

4、监管机制(建立以公益性为核心的公立医院绩效评估

管理体系和医疗质量安全评价管理体系)

四、存在的主要问题

五、政策建议

县级医院综合改革实施情况报告(提纲) 篇2

1. 总体要求和主要目标

①总体要求。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二中、三中、四中全会精神, 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 把深化公立医院改革作为保障和改善民生的重要举措, 全面推开县级公立医院综合改革。②主要目标。坚持公立医院公益性的基本定位, 落实政府的领导责任、保障责任、管理责任、监督责任, 充分发挥市场机制作用, 建立维护公益性、调动积极性、保障可持续的运行新机制。

2. 优化县域医疗资源配置

明确县级公立医院功能定位;编制县域医疗卫生服务体系规划;明确县级公立医院床位规模、建设标准和设备配置标准;落实支持和引导社会资本办医政策。

3. 改革管理体制

建立统一高效、权责一致的政府办医体制;落实县级公立医院独立法人地位和经营管理自主权;建立科学的县级公立医院绩效考核制度;健全县级公立医院内部管理制度。

4. 建立县级公立医院运行新机制

破除以药补医机制;理顺医疗服务价格;落实政府投入责任。

5. 完善药品供应保障制度

降低药品和高值医用耗材费用;加强药品配送管理;加强药品采购全过程监管。

6. 改革医保支付制度

深化医保支付方式改革;总结推广支付方式改革经验;充分发挥各类医疗保险对医疗服务行为和费用的调控引导与监督制约作用;逐步提高保障绩效。

7. 建立符合行业特点的人事薪酬制度

完善编制管理办法;改革人事制度;合理确定医务人员薪酬水平;完善医务人员评价制度。

8. 提升县级公立医院服务能力

加强县级公立医院能力建设;加强信息化建设。

9. 加强上下联动

推动医疗资源集约化配置;建立上下联动的分工协作机制;推动建立分级诊疗制度。

1 0.强化服务监管

强化卫生计生行政部门 (含中医药管理部门) 医疗服务监管职能;强化对医务人员执业行为的监管;严格控制医药费用不合理增长;发挥社会监督和行业自律作用。

1 1.强化组织实施

关于县级公立医院综合改革的思考 篇3

【关键词】 县级医院;综合改革;成效;困难

【作者简介】 李莉,苏州市吴江区第一人民医院医务科助理研究员。研究方向:医院管理。

【中图分类号】 R19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5103(2015)06-0048-02

苏州市吴江区第一人民医院是江苏省第一批县级公立医院改革试点单位之一。一年多来,医院结合“十二五”规划目标和综合改革实施方案的要求,全面贯彻落实医疗改革政策,不断提高医疗技术水平和精细化科学管理水平,加快重点科室建设,增强核心竞争力,严格控制药占比,进一步完善绩效考核分配方案,提高了医院服务效率、运行活力和社会效益,增强了可持续发展能力,初步达到了县级公立医院综合改革的预期目标。现结合医院综合改革实践,就取得的成效、存在的问题作分析,以提出应对对策,为医院的改革发展提供参考。

一、县级公立医院综合改革初见成效

1. 取得经济指标“一升两降”的初步效果

吴江区第一人民医院医疗改革取得初步成绩,医疗改革后的门诊、急诊、住院、手术、体检人次和业务总收入较医疗改革前均有所增加;而门诊均次费用、出院人均费用、平均住院天数和药品收入占总收入比例都有一定程度下降,初步取得了“业务量上升、均次费用下降、药占比下降”的预期效果。

2. 促进公立医院自身工作价值的实现

医院严格执行“药品零差价”的改革政策,制定《关于进一步控制药占比的暂行规定》,加大药占比考核与奖惩力度,通过信息系统来实时监管高值耗材的规范使用。同时医院完善绩效考核分配方案,采取精细化管理策略,充分调动全体医务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全院员工面对药品零差价、大型设备检查费用下降、卫生材料严格控制等医疗改革要求,从改善服务质量、提高医护水平、增强工作效率着手,使业务总收入增长了5.7%,这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医院自身工作价值的实现。

3. 医院收入结构得到优化

经过一年来的价格综合改革,医院收入结构得到优化。所有药品实行零差率销售,切断了医院药品加成收入来源,增加了医疗服务收入,彻底改变了传统的“以药养医”结构模式。全年药占比从改革前的44.90%下降到改革后的36.50%,下降幅度达到8.40%,这也同步促使门诊均次费用和出院人均费用的下降。这反映医院的业务总收入主要依靠医务人员的技术改进和劳动效率的提高。

二、县级公立医院综合改革中存在的困难

1. 医护人员的工作强度明显增加

在取消药品加成收入后,为确保全年业务总收入的增加,医院不断改善医疗环境,采取多种挖潜增收措施。例如,医院加快信息化进程,在重点推进电子病历系统更新升级的同时,对医院的信息系统进行了270多项功能完善和改进。又如,医院与吴江有线合作开发“一院挂号”栏目,实现电视预约挂号;在江苏省内率先开通支付宝服务窗,实现掌上预约挂号、缴费、报告查询、住院清单查询,方便患者就医。再如,医院通过增加专家、专科门诊的出诊人数,增加床位数和提高床位利用率,增加体检人次数等措施,满足不同层次患者的需求。所有这些使得医院处于超负荷运转,医护人员处于超强度工作状态,在短期内可以坚持,但长此以往缺乏持久动力。

2. 医院生存发展存在很大压力

综合改革后,县级医院收入仅有业务收入和财政补助两条途径。在财政补助不足的情况下,给业务收入增加很大的压力。应该看到,目前医院的收入增长是建立在维持比较高的门急诊和住院数量、控制用工成本、促使医务人员超负荷工作的基础上的。超负荷运转增加了医疗安全隐患、医疗风险和医疗纠纷。医务人员的付出与回报不对应,医务人员的劳动价值并没有得到应有的补偿。如果财政补偿政策不明朗、不到位,就会挫伤医务人员的积极性,影响医院的基本建设和持续发展。

3. 医疗保险政策有待进一步完善

医疗保险制度在保障公民基本医疗权利,缓解“看病贵”“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等中起重要作用。但是医疗保险政策在有效解决有病不就医、住不起院等情况的同时,也逐渐显现医疗消费不合理拉动、医疗资源有所浪费的弊端。例如,有些病人可以门诊解决却选择住院,有些病人可以出院时还选择压床等;又如,医院作为经营性单位,在切断药费收入后必须保持较高的门诊和住院业务量才能维持医院的生存发展,这会促使医院和患者联合起来共同助推医疗保险费用的增长。再如,医生面对医院的奖惩制度和绩效考核办法,可能会采取选择性收住病人的对策,这不利于医疗水平的提高、新技术新项目的开展、疑难病人的救治,也会造成医疗保险资源的浪费。

4. 病人费用“零增长”难于坚持

改革第一年的出院人均费用和门诊均次费用虽有所下降,但难于坚持。由于涨价因素会导致材料与用工等成本的增加,加上新技术新项目的应用,病人对健康服务的质量需求在不断增加,所以医疗费用增长在所难免,关键是看能否控制在合理的水平。“零增长”不但制约了新技术、新项目的开展,而且会出现医生选择病人、选择病种的现象。如果政策得不到及时修正,可能还会出现医院业绩“造假”的情况。

5. 县域就诊率难于提高

大医院名医效应及群众固有的“就高不就低”的就医习惯仍然会长期存在。面对市改区后医疗保险政策与苏州市区已经接轨,市民更倾向于到苏州市三甲医院就诊。这使得县级公立医院的吸引力难以增强,要达到“至2015年实现90%左右就诊率在县域内解决”的改革目标,难度极大。

三、关于县级公立医院综合改革的思考

1. 統筹协调,增强医疗改革政策保障

县级公立医院综合改革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各相关部门要统筹协调,为医疗改革保驾护航,尤其是要确保财政投入的可持续性增长。因此,要不断完善财政保障、医疗保险和医疗服务监管等相关配套政策。

2. 立足本职,加强医院服务能力建设

县级公立医院要立足本职,加强专职队伍和重点学科建设,同时加大人才培养和引进力度,按业务量发展配足医务人员数量、提高服务质量。医院要强化单病种质量控制、临床路径管理与处方点评、“医疗服务阳光用药”工程等措施,引导医务人员规范医疗行为,坚持合理检查、治疗、用药,以增加患者的满意度。医院还可与临近的大医院协作,求得技术、人才、设备的援助和对医护人员进行定期培训。同时,县级医院还可依托熟悉区域群体的优势,为大医院输送病人,并为出院病人做后续建档和跟踪治疗服务。

3. 积极探索,促使医务人员“减负增效”

县级公立医院要改变超负荷运转的状态,促进医务人员“减负增效”。医院在推进绩效工资改革的过程中,要积极探索科学合理的薪酬制度,调节基础性和绩效性工资比例,完善体现医务劳动价值的收入分配机制。同时,医院要关心医务人员的切身利益,尊重医务人员的劳动价值,努力改善他们的工作条件,激发医务人员的工作热情,为医院的改革发展创造更好的内部环境。

4. 改善服务,提高群众满意度

医院可以围绕医疗改革开展多种形式的宣传教育和主题活动,例如,开展降低就医费用、改善服务质量、优化服务流程、方便患者就医、改善就医感受等活动,以提高群众的满意度。通过错峰服务、分时段服务、自动叫号服务以及门诊刷卡付费等便民举措,缩短群众就诊等候时间,努力缓解医患之间就医矛盾。积极推行预约挂号诊疗及双向转诊服务,加强便民简易门诊,方便群众看病就医。通过各种便民惠民措施的实施、流程的优化、医疗服务质量的改进等,来改善群众就医感受,让群众感受到医疗改革带来的变化。同时,医院应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积极宣传改革的成效,合理引导社会预期,争取社会各界和广大人民群众的理解、支持和参与,确保改革平稳有序推进。

参考文献

[1] 卫生计生委等.关于推进县级公立医院综合改革的意见[EB/OL].http://www.gov.cn/xinwen/2014-04/08/content_2654774.htm.

县级医院综合改革实施情况报告(提纲) 篇4

基本情况

一、资源配置机制

(一)现有医疗资源:

(二)县级公立医院床位规模及开设科室。

二、管理体制

(一)建立和完善法人治理结构。1.主要组织架构、职责及其运行情况:

2.政府办医主体和医院管理者的责权配置,改革后对双方责权的调整情况:改革后具有独立法人地位和经营管理自主权。

3.所有者和管理者的责权界定方面存在的问题:

县级政府均未建立合理的补偿机制,政策性亏损补贴未落实;对医疗机构基础建设、设施设备投入不足,医院为设施配备承担的债务负担重。

(二)院长聘用。

1.院长选聘、任命程序:通过公开竞聘、组织选拔。2.院长的责、权主要有哪些: 职责: 主持制定、健全医院的医疗业务管理制度;督促、检查各科室医疗制度、医疗常规和操作规程的执行情况;深入科室,了解和检查有关诊断、治疗、护理、院感等情况,定期分析医疗指标完成情况,纠正医疗护理工作中出现的偏差,不断提高医疗护

理质量;主持、指挥全院性的会诊、大型抢救、学术交流、新技术项目开展等医疗技术活动,并做出科学决策;负责组织实施临床科研、教学、员工医疗保健等工作;经常深入科室,了解病人的就诊情况,征求病人意见,督促医护人员不断改进服务工作;组织检查转诊、会诊、疫情报告、预防保健和卫生宣教工作;对医疗业务部门和临床医技科室的职业道德建设、医疗服务措施等进行例行检查,发现问题及时处理,保证医疗工作的正常有序开展;实施员工学习新技术、新业务,创造条件开展医疗技术新项目,不断提高医疗技术水平和服务质量;处理医院的医疗纠纷等突发事件。

权力:对医疗业务系统员工的管理权;对医疗业务科室主任、护士长任用权;对所各科室的监督、检查权 ;对所单位的考核权、奖励、处罚的建议权 ;对工作争议的调解与裁决权;对医疗用品采购的审批等权力。

3.院领导是否兼任卫生计生行政部门负责人:未兼任。

(三)落实县级公立医院独立法人地位

医院在用人、分配方面具备哪些自主权:可自行招聘医护卫生技术人员, 可自主聘任医院科室领导干部,对医护人员进行管理。

(四)县级公立医院绩效考核制度

1.考核主要内容和方式:考核内容为医疗质量考核、护理质量考核、院感管理考核、财务考核、辅助科室考核,分为29个考核单元。按照科室职责任务制定考核指标,通过科室、医院考核、患者评价等形式,运用考核结果。

2.考核结果应用:考核结果与被考核科室的绩效工资挂钩,依据“按岗取酬、按工作量取酬、按服务质量取酬、按工作绩效取酬”的分配办法,下发至各科室。

3.考核存在问题及其原因:

绩效考核指标设置不够合理;考核结果确定及应用体系不完善。一是部分指标被过于强调,导致考核结果导向出现偏差。如医院重视经济效益,将科室收入作为重要的指标,并且赋予了较大的权重,这就容易导致医院由公共服务转变为追求经济效益。其次,部分指标被弱化或者虚化。如医患关系类别的指标,只要未遭到投诉则被置于无视的状态,再如临床一线科室工作量比医技科室的工作量大、工作压力大,但未在考核指标中未予全面量化反映。二是从考核结果计算来看,对于权重的确定存在较大的主观性,部分指标权重过大,如经济收入等,容易导致考核结果与激励的目标不一致。其次,从考核结果应用来看,医院一般采用绩点的方式确定各级别医护人员绩效工资,没有根据单个职员的工作业绩予以确定,表明考核结果未得到全面的应用。

三、补偿机制

(一)补偿机制建立情况。

2013年使用基本药物目录内药品,对基本药物实施取消药品加成,基本药物销售量随着业务开展不断逐年增加,2013年基本药物零差价293万,县级财政紧张,未对次部分进行补偿,上级补偿资金也未落实到,县综合收入相应降低,压力随之加大对。

(二)医疗服务价格调整情况。

1.价格调整权限未下放至县里,按照自治区物价规定执行价格政策。

(三)财政投入情况。

2013年县财政安排预算1228万元,实际支出1181万元,安排上级专项资金支出234万元,2014年县财政安排预算1178万元,截止到9月份实际支出1075万元,占当年预算的91%。安排上级专项支出48万元。

1、建设投入情况

2013年上级财政专项安排210万元用于 县急救中心建设。

2、离休人员费用投入情况

对公立医院符合规定的离退休人员费用,我县财政按100%核拨,2013年拨付离退休人员经费272.55万元,2014年截止到9月底拨付离退休人员经费 231.71 万元。

3、对承担公共卫生任务救助、支边、支农投入情况

拨付公立医院重大公共卫生服务专项资金72万元其中:2013年用于公立医院支援乡镇卫生院人员经费补助24万元,2014年拨付公立医院支援乡镇卫生院人员经费补助48万元。2014年县财政对突发交通事故投入4.2万元,县级财政对公立医院承担的公共任务按照实际支出给予拨付。(目前开展的项目有结核病、二级支医)

4、取消药品加成投入情况

我县公立医院对国家基本药物目录内药品取消药品加成,其他尚未取消药品加成。由于我县财政困难,对此项资金补贴财政还未投入。

5、基本支出落实情况

我县财政保障按照“财政保基本”的原则。确保公立医院人员经费发放,用于发放人员经费(包括公立医院职工的基本工资、阳

光津贴、社会保障缴费、住房公积金及离退休人员的工资、阳光津贴、遗属补助)。

6、政府卫生投入占经常性财政支出比重

2013年我县政府卫生投入

万元,我县经常性财政支出

万元,卫生投入占经常性财政支出的8%。2014年政府卫生投入

万元,我县经常性财政支出

万元,卫生投入占经常性财政支出的9.6%。

四、药品供应保障制度

(一)药品招标采购机制建立情况。

1.当前药品采购在自治区网上药品采购平台采购。患者反应部分药品价格比与市面销售价格高。

2.与药品销售企业的谈判议价情况:药品价格按照网上药品采购价格统一执行,未开展谈判议价。

(二)监管情况。

1.切断药品及耗材等生产流通领域与医院、医生之间利益链条的举措:一是对临床使用的抗生素等价格较贵的药品实行月销售金额排名,在药品的销售过程中,如果某种药品连续三个月销售金额或数量处于第一名者,则终止该品种销售三个月;严禁医药代表进入各临床科室进行与药品促销相关的活动,否则,一经查实,将清退其推介的品种;严禁医院任何工作人员担任医药代表;严禁医院任何工作人员为药品推销商提供药品销售明细;任何人不得收受、索要药品回扣;不得要求药品供应商为个人谋取私利,违者按相关政策严肃处理。

2.发现并治理药品及耗材方面商业贿赂的情况:2013年至2014年未发现查处药品及耗材方面商业贿赂案件。

五、医保支付方式改革

1.医保支付方式改革的做法:按病种付费是指根据住院病人所患病种确定相应付费标准的费用支付方式。按病种收费标准应包括患者从诊断入院到按出院标准出院期间所发生的各项费用支出,原则上不得另行收费。

2.按病种付费覆盖病种情况,覆盖住院患者数占住院患者总数的比重:目前开展按病种付费病种33种,覆盖住院患者数占住院患者总数的40%。

3.医院(医院代表)和医疗保险经办机构建立季度谈判机制,通报医保经费支出情况,通过一方面要提高医疗保险管理服务效率和水平,降低管理成本和优化运行体系,合理配置医疗服务资源;另一方面,发挥医疗保险对医疗服务和医疗费用的监管约束作用,提高医疗服务质量,降低医疗费用,缓解参保患者看病难看病贵问题。

4.医保控费后是否出现了推诿病人、服务质量下降等现象,如何予以监管:一是把医疗服务质量、患者评价列入绩效考核项目;二是畅通完善患者及群众投诉渠道。

5.医保支付方式改革面临的问题及建议

存在的问题:流动人口的医保结算困难、繁琐;疾病治愈转归与患者自身体质、年龄关系密切,不同体质患者在相同疾病诊疗产生费用差距较大。

建议:建立健全医疗保险服务监控标准体系,明确定点医疗机构执行相应的出入院标准,确定住院率、转诊转院率、次均费用、参保人自费项目费用比例以及医疗服务质量、临床路径管理、合理用药情况等方面的技术控制标准,并将此纳入协议,加强对医疗机构费用的控制和质量的监管,切实保障参保人权益,同时

与医保部门完善并加强沟通协调机制。

六、人事分配制度

(一)人事制度改革。

1.编制核定的标准、编制管理办法、存在问题及建议: 人员编制按照上级要求核定。人员编制少,远远不能满足日常工作需求,按照我县群众的医疗需求,建议增加人员编制,补充人员,进一步稳定医疗队伍,留住人才作用。

2.医院编内人员、聘用人员等不同类型人员所占比例,其在工资收入、职业发展、养老待遇等方面的差别:在职

人,聘用

人,聘用人员占

%,在职人员工资待遇比聘用人员多津贴一项

元、住房公积金补贴。绩效奖金、职业发展、养老等方面待遇与在职享受同等待遇,出个人承担部分外由医院缴纳。

3.建立聘用制度和岗位管理制度的主要做法及存在问题:

一是全面推行以科学设岗、竞聘上岗、以岗定薪、合同管理为主要内容的人员聘用制度和岗位管理制度,建立能上能下、能进能出的用人管理机制,保证医药护技岗位在岗位设置中占主体,医院的医药护技岗位不低于总岗位数的85%,管理岗位尽可能由专业技术人员兼职。二是制定相关岗位的任职条件及管理办法。严格按照岗位的职责任务和任职条件。三是通过开展岗位设置管理,调动了全院职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提高了人员素质,优化了人员结构。三是实行公开聘用的原则,公开各级别岗位设置数量,公开各级别岗位聘用条件,公开聘用岗位标准,公开聘用工作程序,公示聘用人员信息,公示聘用结果。主要问题是专业人才留不住,在人才自由流动的环境下,流出的多,尤其是经培养的学科带头人、业务骨干人才流出多,流进的少。

(二)分配制度改革。

1.分配制度改革的做法及存在问题:

按照绩效考核结果分配。绩效考核指标、目标设置不够合理;考核结果确定及应用体系不完善导致薪酬分配不公平。

2.县级医院对医务人员绩效考核的内容、方法:

考核内容为医疗质量、护理质量、院感管理、财务、辅助科室考核,分为29个考核单元。按照科室职责任务制定考核指标,通过科室、医院考核、患者评价等形式,运用考核结果。

3.县级医院工资总额的确定方法,县级医院医务平均人员工资收入水平与当地事业单位平均工资收入水平的关系情况

按照在职人员编制财政负担

%,%由医院自己承担,工资收入水平与当地事业单位持平。

4.关于建立适应行业特点的薪酬制度的政策建议(薪酬水平、结构、考核方式等)

建议国家在卫生宏观层面出台一个指导意见,根据不同的特点制定细化的方案,在改革过程中不断完善方案,从而建立起真正激发社会活力和创造力、适应卫生行业特点的薪酬制度。

七、提升服务能力

(一)服务能力现状。

1.住院患者县外转出率为0.005%。2.外转率最高的病种为恶性肿瘤。

3.县级公立医院亟待加强骨科、泌尿外科、妇科、产科、眼科、儿科、新生儿科、急诊科、心脑血管病科、内分泌肾病科、呼吸消化科、中医科、感染科、放射科、功能科、检验科、手麻科、ICU等临床科室。

4.为了加强上述科室,需要引入22名学科带头人,每位学科带头人至少需要指导工作5年。

(二)人才队伍建设情况。

1.鼓励和吸引人才在县级医院工作的政策措施。

制定 县卫生人才培养奖励方案,对技术人才给予政策奖励,并解决住房、医保等问题。

2.希望国家层面出台哪些方面的优惠政策,鼓励和吸引人才在县级医院工作县医院:按照国家的医院人员配置标准和人力支源配置管理要求,重新核算人员编制;制定国家级偏远地区卫生技术人才从业奖励机制和优惠措施。

八、上下联动

(一)促进医疗资源纵向流动情况

主要做法:对县乡村进行信息化建设,建立区域卫生信息平台,实现患者诊疗信息共享。存在的问题:信息化建设资金短缺,经费无法落实。

(二)分级诊疗

1.采取了哪些主要政策措施,推进建立分级诊疗制度? 一是建立基层首诊和双向转诊分级诊疗制度。基层首诊医疗机构包括:村卫生室(社区卫生服务站)、乡镇卫生院、乡镇中心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二级甲等及以下公立医疗机构。因病情需要须转入上级定点医院住院治疗,应由下级定点医院出具转院证明,原则上转出县外的病人限于县级新农合定点医疗机构;病情缓解后,经上级定点医院出具转院证明,转入下级定点医院康复。

2.推进分级诊疗取得的成效和面临的问题。

按照疾病的轻、重、缓、急及治疗的难易程度进行分级,不同级别的医疗机构承担不同疾病的治疗,最终形成“小病在基层、大病到医院”的新格局;疑难病、复杂病通过县级公立医院与基层联动的预约挂号、预约床位及绿色转诊通道,可缩短在大医院住院候床时间,节约患者时间和费用。分级诊疗是缓解看病贵、看病难的一项主要举措。

县级医院综合改革实施情况报告(提纲) 篇5

各县(市)卫生局、医院,省农垦个管理局中心医院:

为稳步推进县级公立医院综合改革工作,省卫生厅决定开展对县级医院综合改革县(市)医院基本情况调研工作,并统一编制了《县级医院综合改革医院基本情况调查表》,现印发给你们,并提出如下要求,请遵照执行。

一、县医院的基本情况、工作基础和发展现状等情况,是制定改革相关政策的主要依据,是推进综合改革工作的重要基础,卫生行政部门和医疗机构要重视并认真做好这次调研工作。

二、相关县卫生行政部门负责组织实施,沟通协调和指导监督。县医院负责收集、整理、汇总和填报数据并做到填表不漏项,数字准确,情况真实,信息可靠。

三、相关县卫生行政部门负责对填报的数据信息进行核查确认。并由县医院院长认可签字,县卫生局长审核签字,加盖公章后,于8月15日前纸质版和电子版一并上报至省卫生厅医管处。省卫生厅将根据工作需要,适时深入各县进行现场核实,开展实地调研工作。

联 系 人:武震王晓杉

联系电话:0451-859859140451-85985927 电子邮箱:ygc@hljwst.gov.cn

附件:县级公立医院综合改革医院基本情况调查表

二〇一二年八月七日

县级公立医院综合改革医院

基本情况调查表

医院名称:青冈县人民医院联系人:刘占威职务: 副院长电话: 0455-3221239手机: *** 传真0455 3221239邮箱:医院地址:青冈县政府路邮编:151600

一、基本情况

二、人员情况

三、服务及绩效情况

四、收支情况

(单位:万元)

五、科室能力建设情况

六、有关政策落实及其他有关情况

注:本表第一、二、三、五、六部分填2011年统计数据,第四部分填近三年和2012年1-6月数据。“卫生技术人员职称构成”一栏填写已获得相应《卫生专业技术资格证书》人数,而非按照院方所聘职称人数。

填表日期:2012年8月21日

县医院院长签字:公章:

县级医院综合改革实施情况报告(提纲) 篇6

分析评估系统

(2012年7月26日)

以药品零差率销售为切入点的县域医药卫生体制综合改革,在县级公立医院补偿制度、人事分配制度、医保支付制度、药品采购制度及医疗服务价格调整等方面进行了综合改革,为确保对县域医药卫生体制综合改革的有效监控、科学决策,推行一套县级公立医院综合改革分析评估系统势在必行。

(一)运营经费补偿。对药品零差率销售减少的15%药品加成收入及在职人员工资的财政补偿。财政补助总额,其中药品零差率补助金额,医院在职职工的工资补偿金额,离退休人员补偿金额。

(二)院基建项目的补偿。医院迁建项目财政预计总投资金额,县级财政累计投入金额。

(三)核定医院床位及人员编制。按照区域卫生规划和医疗服务实际需求,科学核定了县级公立医院床位编制。按照床位与人员1∶1.6-1.7的比例核定了人员编制,其中专业技术人员不低于编制总数的80%。同比床位增加数量,人员增加数量。

全力推进县级公立医院综合改革 篇7

一、主要做法

2012年, 农安县作为吉林省县级公立医院改革4个试点县 (市) 之一, 按照省政府设计的“建立五项机制”的要求, 启动了改革工作, 2014年纳入国家第二批试点范围。改革以来, 我们坚持“强化政府保障、创新体制机制、提升服务能力”三条主线, 积极探索, 不断创新, 全力推进县级公立医院改革整体进程。

一是建立政府保障机制。县政府成立了由县长任组长的医改领导小组, 定期督导调度改革工作, 确保了改革的整体性和系统性。县政府在政策和资金方面不断加大保障力度, 2012年, 整合了县城内医疗卫生资源, 为县人民医院增加用房2510平方米、增加医护人员56名, 并于2013和2014连续两年批准县人民医院自主公开招聘医护人员110名, 有效缓解了医院房屋不足和医护人员短缺问题。2014年重新核定公立医院编制新增456名, 增加了人员经费投入;政府锁定并承担了两家公立医院历史债务1.2亿元, 现已化解到位5340万元, 并承担了544名离退休人员经费, 使公立医院能够轻装上阵。政府还为公立医院采购了核磁、CT、彩超、肾病透析机等仪器设备30件套, 努力提升医疗服务能力。改革以来, 县级投入资金达9745万元, 占各级财政投入的70%, 用于药品零差率补偿、基础设施建设、仪器设备购置以及化解历史债务。今年, 县政府再投入1亿元, 用于公立医院仪器设备更新和县人民医院基础设施建设。

二是建立科学的补偿机制。破除“以药养医”是推动县级公立医院改革的一个关键环节, 2012年我县在全省率先落实了取消药品加成政策, 中药饮片除外的全部药品实行零差率销售, 县政府对取消加成减少收入部分给予全额补偿。2014年吉林省出台医疗服务价格调整政策, 我们及时调整了诊查类、手术类、护理类、中医服务类和大型设备检查类共1906项收费标准, 同步, 建立完善了新的补偿机制, 取消药品加成减少的合理收入, 1/3通过政府加大投入解决, 2/3通过提高医疗服务收费标准并由医保支付予以弥补。新的补偿机制发挥了医保资金和财政的补偿作用, 保障了公立医院的正常运行。

三是强化药品采购和使用监管。我县公立医院使用的药品全部执行省级统一招标采购和配送, 药价较改革前总体下降30%以上, 年节约支出达5000多万元。同时, 在医院内部加强药品使用监管, 定期开展处方点评, 查处过度医疗行为, 并对销售额异常增长且持续靠前的药品采取叫停措施, 2014年仅县人民医院就对医生不合理用药行为进行处罚达7万余元。通过有力的监管, 目前, 公立医院药占比从改革前的53%下降到44%, 基本药物使用率从8%提高到37%。今年, 两家公立医院使用的高值医用耗材也实现了省药械采购服务平台上的阳光采购。

四是建立分级诊疗机制。2012年探索实施分级负责诊疗机制, 根据医疗机构的疾病诊治能力, 确定了县、乡、村三级医疗机构能够诊治疾病种类分别为501种、68种和31种, 并实行差异性补偿办法, 让在基层进行首诊患者享受最大的补偿比例, 基层最高补偿85%、县级普通疾病补偿75%、市级和省级分别为60%和55%, 县内能够诊治疾病未经转诊自行到上级医院的补偿比例降到20%。除了用补偿政策引导患者基层首诊, 我县还将提升基层医疗服务能力作为推进分级诊疗的基础, 几年来, 投入5766万元, 强化了乡村基础设施建设和仪器设备更新, 筑牢了乡村医疗网底, 并在全县建立了县乡双向转诊机制, 乡镇上转患者持基本信息, 到县级就诊享受优先诊疗和检查的便捷服务;县级下转患者持有诊断和治疗方案, 到基层进行康复治疗享受高比例补偿, 通过双向转诊机制的逐步完善, 构建大病转县级、康复回基层的就医模式。

五是实行医保支付方式改革。为充分发挥医保资金在医改中的保障作用, 经过不断探索和实践, 建立了医保机构与定点医疗机构协商和风险分担机制, 实施总额预付定额包干、单病种限价的综合支付方式改革, 依据前3年次均费用平均值和诊疗总人次平均值作为基数, 计算出当年所需费用总额, 实行预算包干;对前三年住院常见病、多发病中发病率较高的80个病种, 实行单病种限价管理。采取定额包干、超支分担、按月预付、年度结算等办法, 有效控制医药费用过快增长, 对次均费用不合理增长、分解住院等现象, 不予支付所发生费用, 促使医疗机构合理检查、合理诊疗、合理用药, 实现医保资金由后付制向预付制转变、医疗机构由被动管理向自我约束转变。

六是建立完善激励机制。县政府建立了对院长任期目标责任和医院运行情况的绩效考核制度, 考核结果与院长任职资格和财政补助资金拨付挂钩, 促进院长落实任期目标责任, 挖掘医院管理潜能。医院内部实行全员岗位聘用管理, 并针对岗位不同, 实行多劳多得、优绩优酬的绩效分配制度, 绩效工资实行总量控制, 坚持不与经济收入指标挂钩的原则, 收入分配重点向关键岗位、业务骨干倾斜, 鼓励医务人员提升技术水平、提高服务质量。

七是提升医疗服务能力。我县不断加强自身能力建设, 制定长期住院医师进修学习计划, 鼓励医生引进新技术和新项目, 大力支持特色专科建设。同时, 充分借助上级优质医疗资源, 努力提升县域医疗服务能力, 我们与省内三甲医院组成医疗联合体, 在医疗远程会诊、省级专家坐诊、开展疑难手术、特殊人才培养、重点专科建设、医院管理以及双向转诊工作方面建立了紧密协作关系。通过医疗服务能力的提升, 不断满足县域百姓的就医需求。

二、主要成效

我县经过几年的探索和实践, 使县级公立医院改革得到了整体性的深入推进, 基本建立了“维护公益性、调动积极性、保障可持续性”的公立医院运行新机制, 实现了四个提升。

一是百姓受益率得到提升。药品零差率销售的实施, 让百姓直接受益, 实施以来共减少收入6364万元, 全部惠及百姓。从两家公立医院运行来看, 2014年:门诊39.6万人次、住院4.7万人次, 分别比改革前增长51%和42%;住院患者次均费用为4, 680.26元, 增长速度呈明显下降趋势, 2012年增长13.76%, 2014年增长仅为0.31%, 有效减轻了群众就医负担。 (住院次均费用:2012年比上年增长13.76%、2013年比上年增长7.01%、2014年比上年增长0.31%)

二是群众满意度得到提升。两家公立医院深入开展“三好一满意”活动和优质护理服务工程, 采取窗口叫号、无假日诊疗、出院一站式服务、费用自助查询等便民服务, 2012年创新实施了“先诊疗、后结算”制度, 新农合患者住院只交自付部分费用, 不用交押金就可以住院治疗, 解决了困难群体住院交不起押金的实际困难, 群众十分满意。此外, 全县所有肾病患者在县内就可以完成血液透析, 并能够通过新农合报销、大病二次补偿以及民政救助实现免费治疗。我们还结合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 大力开展下沉式服务, 组建责任医生健康服务团队和义诊小分队, 深入到边远村屯为大病患者、空巢老人、低保户等弱势群体开展送医、送药、送健康活动, 让农民群众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县级专家的诊治水平。

三是职工积极性得到了提升。新的绩效考核管理机制的实施, 体现了科学与公平, 实现了多劳多得、优绩优酬, 职工收入水平有了大幅提高, 县人民医院职工月平均收入比改革前增长了36%, 骨干医生最高月收入达1.5万元, 县中医院职工收入也比改革前有了大幅提高。目前, 医务人员都在钻研业务知识, 通过业务水平的提高来体现自身的劳务价值, 努力提供让患者满意的优质医疗服务。

四是医疗机构服务能力得到了提升。我县借助全省强化对口支援以及组建医疗联合体的有利契机, 大力提升医疗服务能力。尤其医疗联合体组建后, 优质医疗资源得到有效地下沉, 患者对县级公立医院的信任度得到了提升, 县级公立医院医疗水平得到大幅提高, 2014年接受省级12名专家帮扶, 指导开展胃癌、结肠癌等疑难手术658例, 为患者节省支出达700多万元, 有效地减轻了患者就医负担。目前, 拥有与上级医院建立的联合科室3个, 引进新技术、新项目27个。中医药特色也进一步凸显, 建成省级重点专科3个, 开展中医适宜技术40多项, 年诊疗达7万多人次。我县虽然临近医疗资源丰富的省会长春市, 但是通过改革, 县外转诊率大幅下降, 目前为9.8%, 较改革前降低22%。今年, 我们将借助医疗联合体平台, 重点提升位居县外转诊榜首的冠心病心梗、肺心症心衰以及其他疑难疾病的诊治能力, 力争使县外转诊率达到9%以下。

十大要点解读县级公立医院改革 篇8

根据意见,改革目标到2017年,现代医院管理制度基本建立,县域医疗卫生服务体系进一步完善,县级公立医院看大病、解难症水平明显提升,基本实现大病不出县。

去行政化

逐步取消医院的行政级别,合理界定政府举办监督职责和公立医院的自主营运管理权限。

人事改革

全面推行聘用制度、岗位管理制度和公开招聘制度,变身份管理为岗位管理。

薪酬改革

完善绩效工资制度。“拿手术刀不如拿剃头刀”的薪酬倒挂机制有望彻底改变。临床和公共卫生一线、业务骨干、关键岗位和有突出贡献的人员工资有望提升。

破除以药养医

所有县级公立医院都要医药分开。县级公立医院只能有“服务收费和政府补助”两个渠道。

调整医疗服务价格

一个降低,一个提高。降低医用设备检查治疗、检验价格,提升医务人员技术劳务价值。

改革医保支付制度

2015年底前,医保支付方式改革要覆盖县域内所有公立医院。到2017年,全面实行以按病种付费为主,按人头付费、按床日付费等复合型付费方式。

严控医药费不合理增长

加强医药费用监管控制,重点监控门诊和住院次均费用、医疗总费用等情况。

放宽社会资本办医

优先支持举办非营利性医疗机构,鼓励公立医院通过各种方式探索改制和重组或转换成民营医院,打通社会多元化办医渠道。

鼓励中医药服务

在规范中医非药物诊疗的基础上,逐步扩大纳入医保支付的医疗机构中药制剂、针灸、治疗性推拿等中医非药物诊疗技术范围,鼓励提供和使用适宜的重要服务。

完善评价制度

淡化论文和外语要求,突出技能和服务质量考核,县级公立医院重点考核工作绩效。

县级医院综合改革实施情况报告(提纲) 篇9

德安县人民医院于2011年3月16日被确定为全省13所县级公立医院综合改革试点单位,2012年被遴选为全国330所县级公立医院综合改革试点单位之一。按照上级安排部署,于2013年4月15日凌晨正式取消药品加成,所有药品进行零差率销售。2014年11月25日顺利通过国务院首轮医改督查评估,2015年1月4日入选全国500家县级综合能力提升项目医院。在各级党委的正确领导和相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经过探索、实践、整改,德安县人民医院蹄疾步稳综合推进综合改革步伐,取得了阶段性的成效,现将有关情况汇报如下:

一、改革任务的背景

改革之前,我院在采购药品时,在省级招标确定的价格基础上,与供应商进行“二次谈价”,以此压低实际采购价格,“二次谈价”所含利润及15%加成率为医院的合理收入。2012年,县医院医药总收入 万元,其中药品收入 万元,药占比 %,药品加成收入为 万元。

根据《关于调整我省县级公立综合改革试点医院医疗技术服务价格的通知》要求,于2013年4月15日凌晨正式调整医疗技术服务价格,开启破除以药补医之旅,所有药品实行零差率销售。此次调整的医疗技术服务价格项目有诊查费、护理费和大型医用设备检查费。在原收费基础上,门诊

诊查费提高13元,住院诊查费提高12元,护理费提高24元,大型医用设备CT和磁共振检查费下降5%。

二、主要做法

1、加强组织领导。成立了以院长为组长、分管院长为副组长,其他业务院长、临床、医技、后勤科室负责人为成员的医改工作领导小组,形成了一把手主要抓,分管领导亲自抓,科室负责人具体负责,一层抓一层,层层抓落实的运行管理机制。为不断深入推进医改向纵深方向发展,在五年的医改历程中,医院通过多次召开医改“三会”(医改启动会、医改动员大会、医改推进会)及职工代表大会、院长办公会、院中层干部会议,详细解读医改新政策和新任务,细化分解任务并落实到每个责任人,确保每项工作有人负责,有人落实,有人推进,同时发动全院职工积极投身到医改工作中来。

2、广泛宣传发动。医院通过院内宣传和院外宣传两种途径,加大宣传力度,提高政策知晓度。如2013年4月15日我院正式取消药品加成,院内宣传通过院网、显示屏、横幅、宣传单、宣教栏、公示栏、公告等多种宣传阵地,大力度宣传调价方案,并将药品新的销售价格在门诊药房、住院部药房显示屏滚动播出;院外宣传通过德安电视台公告、德安新闻网、广告等多方发动,两种途径相结合,让全县群众更详实的了解取消药品加成政策,平缓度过政策调整期。

3、精心组织安排。医院每年对照国家和省里出台的医改工作重点,有步骤、有计划地开展医改工作。如在调价前期,县人民医院与卫生局、财政局、人社局、发改委、县中医院进行了多次衔接沟通,做到“两个确定、两个确保”。即确定调价方案内容,确定调价时间节点,确保与县中医院在4月15日凌晨同一时间正式取消药品加成,确保调价过程无差错。信息科、药剂科等职能部门经过两个月的事前准备,从三个方面着手逐步推进调价工作顺利进行:一是调整药品销售价格,所有药品全部按零差率销售;二是调整服务价格,上调门诊诊查费、住院诊查费、护理费,下调大型设备检查费;三是门诊信息新系统全面上线,信息科组织了多次新系统操作培训课程,手把手教学,亲自示范指导,让全院医生护士熟知、熟透新系统操作运行,为调价的顺利进行提供了技术支撑和人力保障。

三、主要改革成效

(一)科学补偿机制已经建立

A、2013年4月15日全面启动药品零差率工作,医院补偿模式由医疗服务收费、药品加成、政府补偿三条途径转变为医疗服务收费及政府补偿两条途径,破除了以药养医的旧机制。因取消药品加成造成的资金缺口通过调整医疗服务价格、加大政府投入,降低医院运行成本等方式来解决。

B、理顺医疗服务价格

A、随取消药品加成及时启动的医疗服务价格调整工作在2013年4月15日正式完成(提高护理、诊查费,降低5%的大型设备检查费)。

B、2015年2月1日,根据省里要求再次调整部分医疗服务价格。(以手术类为主,大型检查再降5个点)。

3、全面推动全成本核算工作,降低医院运营成本。年初通过对过去三年的基线调查,核定各科室成本定额,给各科室下达预算,每月将成本纳入绩效考核,增加全员成本意识,对低于定额成本支出的科室,拿出节约金额的20%用于奖励科室。通过近四个月的手工运行,已初见成效,员工节流意识明显增强。2016年元月我院全成本管理系统将全面上线,届时成本管理将更加精准、效率更高

(二)人事管理制度更加成熟。

全面实行了切合医院实际的人员聘用制度和岗位管理制度,基本实现了由固定用人向合同用人,由身份管理向岗位管理的转变,非正式编制在岗人员对医院的依从性明显增强。

A、除临床医生和医技人员外,我院对其他人员全部实行聘用合同制管理,按需聘人,按需设岗,基本实现了用人自主。

B、医院总岗位实行动态管理。根据开放床位设定总岗位数,打破了行政区域人口数确定编制床位数的管理,对我们这些医疗服务能力相对较强的人口小县的县级医院来说是非常好的政策;专业岗位数与床位数挂钩,突破了职称结构数取决于正式编制数的规定,解决了中高级职称数严重缺少的不合理现象。

(三)、通过上下联合、人才培养,强化队伍建设和学科建设。

A、南昌一附院的对口支援:连续5年,每年派出两位专家来我院蹲点支援。

B、南大二附院普外科与我院外科实行省县共建学科建设项目,2014年省二附院肝胆培训基地在我院正式挂牌。

C、南大一、二、三附院,省人民医院、省肿瘤医院通过远程会诊、学术教学(每月一次)、手术帮带(随时)、影像阅片示教(每周一次)等方式进行支援,并对我院影像、放射弱势科室进行专科支援。

D、针对我县常见、多发疾病,我院每季度邀请2-3名北京、上海、广州等地大医院专家来院开展专科讲学、查房、会诊、义诊等活动。

E、设立医院培训中心,对医院中级职称及以下的医护人员进行专业培训和考试考核,考试全部以人机对话方式进行,每月一轮考试考核,成绩与绩效挂钩。

F、每年除完成省里下达的骨干医师培养任务外,还另派2-3名专业骨干到北上广等地医院进修学习,加强本地学

科建设。

(四)做好医院患者体验工作,积极推行整体(优质)护理工作。

A、优质护理服务先行。自2010年3月起,我院持续深入开展优质护理示范工程,由最开始的3个病区,推广到7个病区。深化功能性护理向责任整体护理转变,实行了责任组长竞争上岗,强化护理人员的服务理念,注意服务细节。实行了护理部垂直绩效管理,合同制护士同工同酬,调动了护理人员工作积极性。加强护理岗位管理,稳定了临床护理人员队伍。完善了各项护理制度、流程、应急预案等,保证病人的安全。示范病房内一科、内二科、外一科设有护患沟通园地;内二科每周四组织一次慢性病知识讲座和宣教活动,为患者预防和治疗慢性病提供了专业指导;妇产二科开设孕妇学校课程,医护人员通过亲身教学、亲自示范,为准妈妈们营造了温馨和谐的学习氛围;医院每季度评选护士之星、患者之星,增进了护患之间的了解和相互信任。

B、便民惠民服务常在。提供一站式服务,即:取化验单、门诊病理标本由护工收送,导医咨询,接待投诉,分诊,健康咨询和健康指导健康处方等。制定了十八项惠民便民措施,门急诊病历为九江市“一卡通”;门诊有信息查询系统,凭就诊卡即可查询检查化验结果;导诊处安排轮椅及便民箱;设担架队,随时为病人转科及各种检查等提供服务;食堂定时送饭到床头,并根据病友不同需求供应可口饭食;每日为新生儿沐浴;开设扶贫病床,为灾民、特困户提供减免等服务;门诊24小时供应开水;科室安排专人负责病人出院后回访;住院病人每日发放一日清单,让病人明明白白看病。

(五)严格控制医药费用不合理增长。

A、实行单病种限价。每个临床科室挑选出两个具有代表性且能获得较好疗效的病种实行单病种限价,选中的限价病种要在本科室诊断疾病谱前20位之内。

B、合理用药:通过处方点评、制定合理的药占比、抗菌药物约谈、辅助药品约谈等方式实现合理用药、合理治疗的目标。

C、源头上控制高价药、高值耗材的使用,建立约谈机制。

(六)建立和完善医务人员评价制度。

重点对工作绩效(岗位职责履行、工作量、服务质量、行为规范、技术能力、成本控制、医德医风和患者满意度)进行评价,细化评价细则,将评价结果与医务人员的岗位平庸、职称晋升、个人薪酬紧密挂钩。

建立了医务人员管理信息系统,将医务人员基本信息和工作绩效纳入管理。

(七)以第三周期二级甲等县级医院评审工作为抓手,全面提升医院质量管理和安全管理。

我院是全省第三周期县级综合医院评审的七家示范单

位之一,我们将抓住此次契机,举全院之力力保2016年7月左右评审成功,使我院医疗质量、医疗安全和医院管理达到新的更高水平。

四、医改成效

(一)药占比逐年下降。2012年,县医院医药总收入 万元,其中药品收入 万元,药占比 %,2013年医药总收入 万元,药品收入 万元,药占比 %,2014年医药总收入 万元,药品收入 万元,药占比 %,2015年1-7月份医药总收入为 万元,药品收入 万元,药占比为 %。

(二)“两升两降”目标基本实现。2013年门急诊病人21万人次,同比下降5.4%,住院病人 人次,同比下降1.7%,门诊次均费用 元/每人次,同比增长22.3%,住院次均费用 元/每人次,同比增长 %;2014年门急诊 人次,与去年同比增长 %;住院病人 人次,同比增长5%,门急诊均次费用元/每人次,同比增长8.4%,住院次均费用 元/每人次,同比增长6.2%。2015年1-7月份门急诊 人次,与去年同比增长 %,门诊均次费用 元,同比增长 %,住院人次,住院均次费用 元,同比增长 %。门急诊次均费用及住院次均费用增幅明显滑落。

五、存在问题和建议

1、药品定价及流通关节存在问题,医院一些常用药品中标价高于零售价,有的甚至高出许多,群众对此颇有微词;

2、全民医保政策惠及面广,由于政策补偿特别是新农

合政策补偿比正在逐年提高,居民就医需求得到了最大的释放,目前新农合补偿政策已接近职工医保补偿比例,但筹资水平却远低于职工医保,加之一些大病免费救治资金从新农合基金中支出,导致新农合资金压力相当大,这些压力最后都会变成医院的压力; 3、2013年4月15日-2015年7月1日,因取消药品加成直接让利患者2107万余元,80%通过调整诊查费、护理费、大型医用设备检查费实际弥补1425万元,20%通过政府补偿消化421万元,还存在着260万元的缺口未能弥补。

4、调整医疗技术服务价格之后,百姓获得政策实惠的感受不明显。

5、由于医保基金的压力和保护本地医院发展等原因,各地都出台了一些医保补偿的地方保护主义政策,这对我们这些技术辐射能力强的人口小县的医院来说就非常不合理。我们德安县是人口小县,人民医院的技术力量及服务一直以来深受周边县、市居民的信赖,服务范围覆盖了近40万人,但近一年来周边多县开始收紧对我县的新农合补偿政策,百姓有怨言,医院也倍感压力。

建议:

①省里尽快完善药品定价机制,规范药品招标定价,让药品零差率政策真正惠及百姓。

②逐年提高新农合筹资标准,将大病免费救治基金单列,不挤占新农合及其他医保资金。

③尽快制定科学合理的补偿机制。④加大宣传力度,提高百姓医改获得感。

⑤尊重百姓就医习惯和选择(就近、择优等),统一县级医院补偿政策,严禁出台地方保护主义性质的补偿政策。

六、下步工作打算

1、紧跟上级有关政策部署。通过合理调整医疗服务价格、加大政府投入、改革医保支付方式、降低医院运行成本等建立科学合理的补偿机制。

2、提高宣传力度。借着在全省全面推开县级公立医院综合改革的东风,加大宣传力度,详细解读调价方案,使老百姓进一步了解政策内容,3、加大信息系统化建设。以我县开展分级诊疗工作为突破口,建立以医院管理和电子病历为重点,以着重规范医院诊疗行为为中心,以上下联通、信息共享为目标的医院信息运行系统,为医院的稳步发展提供信息技术支撑。

德安县人民医院

县级医院综合改革实施情况报告(提纲) 篇10

综合改革试点工作指导意见》的通知

黑卫医管发〔2011〕462号

各市、行署卫生局,各县卫生局,省农垦、森工总局卫生局,各试点县医院:

现将《黑龙江省县级公立医院综合改革试点工作指导意见》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贯彻实施。

县级公立医院是县域医疗服务体系的龙头,是连接城市大医院与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桥梁和纽带。县级公立医院综合改革试点是公立医院改革试点的主要内容和重点工作,是公立医院改革试点的战略重点,也是困扰医改顺利推进的一个难题。以县级公立医院综合改革作为公立医院改革试点的重要突破口,开展县级公立医院综合改革试点,对于促进县级公立医院健康持续发展,有效提高管理水平和医疗服务能力,更好地为人民群众提供基本医疗和公共卫生服务,推动公立医院改革取得突破性进展,促进医疗卫生事业又好又快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各试点县(市)要加强领导、精心组织,扎实推进改革试点各项工作,积极探索县级公立医院发展新模式,为今后全面推开这项改革积累经验、打好基础;其他地区和非试点县级公立医院也要从实际出发推进改革,对一些看得准、见效快的改革措施,不失时机加以推广,真正使人民群众得实惠、医务人员受鼓舞。

二○一一年九月一日

黑龙江省县级公立医院综合改革

试点工作指导意见

为指导各地切实做好县级公立医院综合改革试点工作,根据《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中发〔2009〕6号)、《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2011年公立医院改革试点工作安排的通知》(国办发〔2011〕10号)和我省有关文件精神,制定本指导意见。

一、指导思想

按照“保基本、强基层、建机制”的总体要求,坚持维护公益性、调动积极性、保持可持续的方向,坚持改革与发展并重、提高与控制并行的原则,以转变机制、提升能力、加强协作为主要内容,加大实施力度,积极创造条件,解决以药奍医问题,总结推广好的做法和有益经验,研究分析制约县域医院改革发展的主要因素,完善县级医院综合改革的思路和措施。

二、试点范围

根据各地政府重视程度、经济社会发展情况和卫生工作基础等情况确定先期在东宁、同江、萝北、饶河、漠河、孙吴、逊克和抚远等8个县(市)进行县级公立医院综合改革试点工作。

三、主要任务

(一)积极完善县域医疗服务体系

1、合理配置县域医疗资源。针对县域内群众的主要健康问题,根据人口数据、分布情况和地理交通等因素,科学制定区域卫生规划和医疗机构设置规划。合理设置县级公立医院,明确相应的床位规模、人员编制。每个县(市)人民政府重点办好1所县级综合医院。原则上不再新建公立医院。在坚持公立医院为主导的前提下,明确公立医院所占份额,同时给非公立医院留出充分发展空间。积极鼓励、支持和引导社会资本发展医疗卫生事业。逐步形成投资主体多元化、投资方式多样化的办医体制,充分满足人民群众不同层次的医疗卫生服务需求。

2、建立上下联动、分工协作机制。探索推进县、乡纵向合作机制建设,提高农村医疗卫生服务体系的整体效率。各试点县级公立医院要根据省有关文件精神,积极推进上下联动、分工协作机制建设,逐步形成基层首诊、分级医疗、双向转诊的格局。探索推行县乡一体化医疗卫生管理模式,着力提高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服务能力和水平。试点地区要完善分工协作机制相关政策,为分工协作机制建设创造条件。

(二)明确县级医院的功能定位

县级公立医院主要承担县域居民基本医疗服务、常见病、多发病的诊疗、危急重症病人救治、重大疑难疾病的初诊、处置和转诊、适宜医疗技术的推广应用、自然灾害、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以及乡镇卫生院及基层卫生人员教学培训和技术指导等工作。县级医疗机构作为县域医疗服务中心和连接城市优质医疗资源与农村基本医疗体系的重要枢纽,既要积极联系城市大医院,开展医疗业务对口帮扶、危重病例远程会诊等多种形式的合作,促进城市优质医疗资源向农村转移,又要大力支持和带动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发展。

(三)大力提升县级公立医院服务能力

1、加强县级公立医院标准化建设。根据我省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和人民群众医疗服务需求,由省级卫生行政部门在县医院功能建设和科室建设方面统一建设标准和要求,并纳入县级公立医院复核评价和评审标准。

2、加强临床技术和专科建设。允许县级公立医院开展部分二、三类医疗技术,支持县级公立医院提高医疗技术水平。通过加强临床重点专科建设等多种途径,使常见病、多发病、急危重症和部分复杂疑难疾病的诊治能够在县域内基本解决。

3、深化城市三级医院对口支援县级公立医院工作。根据县级公立医院综合改革试点实际需要,适当调整对口支援关系,加大对口支援力度,在提高县级公立医院的管理和服务能力上取得实效。严格执行城市医院医生在晋升职称前到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服务的制度。全面推行城市三级医院向县级公立医院轮换派驻医生制度,向每所综合改革试点县级公立医院派驻的医生不少于5名。承担对试点县级公立医院对口支援任务的城市三级医院与所支援县级公立医院之间建成过程会诊系统。扎实开展“省级专家支援县医院学科建设先锋行动”,务求实效。认真落实全科医师规范化培训制度,要求县级公立医院医生下基层服务。通过开展纵向技术合作等多种形式,提高农村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管理和服务水平。

4、加强骨干人才培养。进一步加大政策优惠力度,采取有效措施,鼓励和

引导学科带头人,高、中级技术人才、高等医学院校毕业生和经过规范化培训的医师到县级公立医院就业,优化基层医务人员队伍。并为其长期在县级公立医院工作创造条件。完善以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为重点的培训制度,制定人才培养计划,每年选拔一定数量的骨干力量,到城市三级医院学习进修,不断提升医务人员专业素质和临床诊疗能力。有条件的地方可利用3至5年时间,对县级医院医务人员进行轮训,政府应给予相应的政策和资金支持。组织未经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的新进临床医学本科毕业生进行为期3年的规范化培训。健全继续教育制度,鼓励县级公立医院卫生专业技术人员通过多种形式提高综合素质和业务能力。全省遴选300左右县级公立医院骨干医师或其他卫生专业技术人才到对口三级医院进修学习,对试点医院从优安排。

(四)全面改善县级公立医院医疗服务

1、坚持合理检查、合理治疗、合理用药。推进同级医院检查结果互认,有效减少重复检查,减轻广大患者的经济负担。探索按病种付费制度,逐步实施临床路径管理,规范诊疗流程,实现医疗行为规范化管理。加强医院内部成本控制,通过增加财政补助、改革支付制度、加强内部管理等措施控制医疗费用不合理上涨。在落实相关配套政策的前提下稳步推行基本药物制度,严格执行药品“三统一”政策,强化药品使用等重点环节的管理,确保药品供应满足临床需求,保障用药安全。根据医院实际,优先配备基本药物,并将基本药物作为首选药物合理使用,不断提高基本药物(基层版)的配备比例和销售金额比例。加强医患沟通,充分尊重患方的知情权、同意权和选择权。公开医疗机构所有收费和服务项目,认真受理患者的投诉。

2、推行惠民便民措施。深入开展“三好一满意”窗口服务单位创建活动,围绕降低就医费用、优化诊疗流程、发送就医感受等,集中推出一批易操作、见效快的服务举措,缓解县域内人民群众看病就医矛盾,让人民群众尽快看到变化、得到实惠。率先开展宫颈癌、乳腺癌、终末期肾病血液透析等重大疾病的救治和儿童白血病、先天性心脏病的复查转诊工作。

3、强化医德医风建设。加强医疗卫生法律法规、规章制度和医德医风规范的学习教育,促使广大医务人员严格遵守行为规范,尊重患者,理解患者,主动为患者着想。进一步健全医德医风管理制度体系,强化监督检查,提高制度执行力。坚持廉洁行医,拒收红包、回扣,严肃查处违法违纪违规的单位和个人。树立和宣传先进典型,引导和激励广大医务人员弘扬白求恩精神,全心全意为病人服务。

(五)着力深化县级公立医院运行机制改革

1、严格人员准入。新进入县级公立医院的医务人员须具备相应任职资质。全面推行公开招聘,依据招聘任职条件及要求,采取考试与考核相结合的方法进行。

2、改革人事制度。转换用人机制,全面推行聘用制度和岗位管理制度,建立公开招聘、竞聘上岗、按岗聘用、合同管理的用人新机制。

3、改革分配制度。建立健全体现公益性、调动积极性的绩效考核制度,全面实行岗位绩效工资制度,通过实施绩效工资,将医务人员的工资收入与医疗服务的数量、质量、技术难度、成本控制、医德医风、群众满意度等挂钩,做到多劳多得、优绩优酬,重点向关键岗位、业务骨干和作出突出贡献的人员倾斜。

(六)加快推进县级公立医院补偿机制改革

1、落实政府投入政策。县级人民政府负责县级公立医院基本建设和大型设

备购置、重点专科发展、符合国家规定的离退休人员费用、政策性亏损补贴等,对医院承担的公共卫生任务给予专项补助,保障紧急救治、救灾、支援基层等公共服务经费。逐步建立财政补助稳定增长机制,增幅不低于经常性财政支出增长的幅度。探索化解县级公立医院债务的有效方法。

2、改革完善医疗保障支付方式。根据《国家发展改革委、卫生部关于开展按病种收费方式改革试点有关问题的通知》(发改价格〔2011〕674号)精神,以当地前3年(2008年至2010年)各病种医疗费用均值为病种收费参考标准,全面推进试点医院按病种收费改革。积极探索基本医疗保障按人头付费、总额预付等付费方式改革,及时足额支付符合医疗保障政策和协议规定的费用;充分发挥医疗保障支付方式对医院的引导、制约和激励作用。

四、保障措施

(一)加强领导

县级公立医院改革试点任务重、难度大,要充分认识其复杂性和艰巨性,坚持先易后难、突出重点、稳步推进的原则,扎实做好各项工作。试点工作由省医改领导小组统一领导,省卫生厅具体指导,设区市、试点县(市、区)政府负责实施,卫生、发展改革、财政、编制、人力资源社会保障、物价等部门根据各自职能,各负其责。市、县政府应建立组织领导机构,在充分调研、多方论证、广泛征求意见基础上,制定本地实施方案。实施方案应努力细化、实化,突出重点方面和关键环节,深入探索,大胆尝试,力求有所突破,取得实效。实施方案由设区市政府审定后实施,报省医改办和省卫生厅备案。

(二)密切部门协作

全省县级公立医院综合改革试点工作由省卫生行政部门作为牵头单位,要切实做好改革试点的组织实施工作。机构编制、发展改革、财政、人力资源社会保障等部门要按职责分工密切配合,及时出台和下达配套文件,细化、拓展相关政策措施,加强业务指导和督促检查,研究解决工作中的困难和问题,形成推进改革试点的工作合力。

(三)强化财力保障

各地要按照国家和少有关规定,认真做好县级公立医院综合改革经费测算,切实加大资金投入,并将所需资金纳入预算管理。完善政府投入方式,财政经费补助与服务数量、质量、效果和群众满意度挂钩,同时,加强经费管理,提高资金使用效益。通过加大政府投入,建立科学合理的县级公立医院运行、管理和补偿机制,促进医院持续健康发展。

(四)营造良好环境

德州城公立医院综合改革实施方案 篇11

城市公立医院综合改革是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一项重要任务。为建立维护公益性、调动积极性、保障可持续的公立医院运行新机制,构建布局合理、分工协作的医疗服务体系和分级诊疗格局,根据省委办公厅、省政府办公厅《关于进一步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实施意见》(鲁办发〔2015〕53号)和省卫生计生委、编办、发展改革委、财政厅、人社厅、物价局《关于做好全面推开城市公立医院综合改革准备工作的通知》(鲁卫体改字〔2016〕2号),结合我市实际,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按照国家、省、市决策部署,着力解决群众看病就医问题,把深化医改作为保障和改善民生的重要举措,将公平可及、群众受益作为改革出发点和立足点,2016年上半年全面启动所有城市公立医院综合改革。充分发挥公立医院公益性质和主体作用,切实落实政府办医责任,着力推进管理体制、补偿机制、价格机制、人事编制、收入分配、医疗监管等体制机制改革。统筹优化医疗资源布局、构建合理就医秩序、推动社会办医、加强人才培养等各项工作。

(二)基本原则。

坚持改革联动。推进医疗、医保、医药联动,确保全市公

— 1 — 立医疗机构同步改革,强化公立医院与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分工协作,与社会办医协调发展,营造良好的公立医院改革环境,增强改革的系统性、整体性和协同性。

坚持分类指导。明确城市公立医院功能定位,充分发挥其在基本医疗服务提供、急危重症和疑难病症诊疗等方面的骨干作用。从实际出发,针对不同层级、不同类型的公立医院,在医保支付、价格调整、绩效考评等方面实行差别化的改革政策。

(三)基本目标。破除公立医院逐利机制,落实政府的领导责任、保障责任、管理责任、监督责任,充分发挥市场机制作用,建立起维护公益性、调动积极性、保障可持续的运行新机制;构建起布局合理、分工协作的医疗服务体系和分级诊疗就医格局,有效缓解群众看病难、看病贵问题。

(四)基本路径。建立现代医院管理制度,加快政府职能转变,推进管办分开,完善法人治理结构和治理机制,合理界定政府、公立医院、社会、患者的责权利关系。建立公立医院科学补偿机制,以破除以药补医机制为关键环节,通过降低药品耗材费用、取消药品加成、深化医保支付方式改革、规范药品使用和医疗行为等措施,留出空间,同步理顺公立医院医疗服务价格,建立符合医疗行业特点的薪酬制度。构建协同发展的服务体系,以基层服务能力建设为基础,以分工协作机制为支撑,综合运用社保、行政和市场手段,优化资源配置,引导合理就医。

二、建立现代医院管理制度

按照管办评分离的原则,落实公立医院独立法人地位,创新行业管理方式,建立以公益性为导向的绩效考评机制,打造具有内生动力和持续活力的医疗服务保障机制。

(五)设立公立医院管理委员会。坚持政事分开、政资分开、管办分开,合理界定政府作为行业监管者、部分机构出资人的职责,以及公立医院作为独立事业法人的自主运营权。要组建由政府负责同志牵头,政府有关部门负责同志、部分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以及其他利益相关方组成的公立医院管理委员会,负责指导公立医院的发展规划、章程制定、重大项目实施、财政投入、运行监管、绩效考核,协调解决公立医院改革发展中的重大问题,并明确办事机构,承担管理委员会日常工作。稳步推进公立医院去行政化改革,各级卫生计生部门负责人不得兼任公立医院领导职务,逐步取消公立医院的行政级别。(市卫生计生委、市委组织部、市编办、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市发展改革委负责。排在第一位的为牵头部门,下同)

(六)完善公立医院法人治理结构。公立医院享有运营管理权、人事管理权、收入分配权等自主权。由公立医院拟定《医院管理章程》,经职工代表大会或职工大会通过后,报公立医院管理委员会核准备案。章程内容主要包括管理层的职责和产生方式,资产管理制度和使用规则,投资计划、财务预决算、人事管理、收入分配,院长的权利义务,章程修改程序等。具备

— 3 — 条件的公立医院成立理事会,依法行使重大事项决策权。实行院长负责制,院长执行理事会决策事项,负责医院日常管理工作。成立监事会,由出资人代表、外部专业人士和医护人员代表组成,负责对理事会、院长履职尽责情况进行监督。充分发挥医院党组织的政治核心作用,公立医院理事长、党组织书记一般应由同一人担任。理事长不是中共党员的,应配备专职党组织书记。建立公立医院内部决策和制约机制,实行重大决策、重要干部任免、重大项目实施、大额资金使用集体讨论并按规定程序执行。理事会决策前,医院党组织应事先研究。坚持党管干部原则,完善院长选拔任用制度,探索试行院长公开招聘,推进院长职业化、专业化建设。公立医院党组织按照干部管理权限,履行干部选拔任用和管理监督职责。健全公立医院职工代表大会,发挥其民主决策、民主监督作用。(市卫生计生委、市委组织部、市编办、市财政局、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负责)

(七)完善多方监管机制。强化卫生计生行政部门(含中医药管理部门)医疗服务监管职能,统一规划、统一准入、统一监管,建立属地化、全行业管理体制。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要落实医保基金收支预算管理,强化对医疗服务行为监管,加大对违规支付、骗取和协助骗取医疗保险基金等问题的查处力度。加强对公立医院国有资产的监管和审计监督,强化对医院经济运行和财务活动的会计监督,加强医疗服务价格调控和监管。发挥人大、监察、审计机关以及医疗行业协会、学会等 — 4 — 社会层面的多方监督作用。健全医疗机构及其从业人员信用记录,对严重违规失信者依法采取惩戒措施。(市卫生计生委、市财政局、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市审计局、市物价局负责)

(八)建立以公益性为导向的医院考评机制。研究制定以公益性为导向的公立医院考核评价体系,突出职责履行、费用控制、运行绩效、财务管理、成本控制和社会满意度等指标,每委托第三方对公立医院运营情况进行评估。考核评估结果及时向社会公开,并与财政补助、医保支付、绩效工资总量以及院长薪酬、任免、奖惩等挂钩,建立激励约束机制。机构编制部门组织开展公立医院绩效考核工作。卫生计生部门制定综合改革效果评价指标体系,全面评价综合改革成效。(市编办、市卫生计生委分别牵头,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市财政局、市物价局配合)

三、建立公立医院内部激励机制

(九)深化公立医院编制人事制度改革。创新公立医院编制、人员管理方式,全面实行编制和新增人员备案制,原编制内人员事业身份记录在案。由医院根据业务水平、类型特点、床位数、门诊量等确定人员控制总量,向政府相关部门报备。医院在人员控制总量内制定并执行用人计划,建立动态调整机制。医院根据规定自主拟定岗位设置方案,合理配置医师、护师、药师和其他专业技术人员、管理人员以及必要的后勤保障人员,按规定公开招聘,实行分类管理。可以采取考察方式直

— 5 — 接招聘医院紧缺的专业人才、高层次人才。岗位设置方案及公开招聘、直接招聘结果实行备案制。对已经取得专业技术职称的医护人员,由医院自主聘用。实行竞聘上岗、按岗聘用、合同管理,变固定用人为合同用人,变身份管理为岗位管理。控制总量内人员在岗位聘用、收入分配、职称评定、管理使用等方面享受同等待遇。推进公立医院养老保险制度改革,人员控制总量内的所有医生以及其他具有中级职称以上的专业技术人员可以参加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并建立职业年金制度。(市编办、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分别牵头,市卫生计生委、市财政局配合)

(十)合理确定医务人员薪酬。根据国家、省、市有关规定,核定公立医院绩效工资总量,适当放宽绩效工资总量控制,合理确定医务人员收入水平,着力体现医务人员技术劳务价值,重点向临床一线、关键岗位、业务骨干和突出贡献人员倾斜。公立医院根据内部绩效考核制度自主进行收入分配,多劳多得、优绩优酬、同工同薪。建立动态调整机制,逐步提高人员经费支出占医院总支出的比例。院长实行年薪制,其他人员收入由医院按照“定岗定薪、以绩取酬”原则自主确定。收入分配方案经职代会讨论通过后按规定程序实施。(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市财政局、市卫生计生委负责)

(十一)强化医务人员绩效考核。公立医院内部建立科学的绩效考核机制,体现公益性质,重点突出岗位工作量、服务 — 6 — 质量、行为规范、技术能力、医德医风和患者满意度,将考核结果与医务人员的岗位聘用、职称晋升、个人薪酬挂钩。严禁给医务人员设定创收指标,严禁将医务人员个人薪酬与医院的药品、耗材、大型医学检查、治疗等收入挂钩。(市卫生计生委、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市财政局负责)

(十二)加强公立医院精细化管理。加强医院财务会计管理,强化成本核算与控制,实行总会计师制,强化对医院经济运行和财务活动的会计监督。健全医院财务审计和院长经济责任审计制度,推进医院信息公开、财务公开。加强医疗质量管理与控制,规范临床检查、诊断、治疗、使用药物和植(介)入类医疗器械行为,降低门急诊和住院次均费用增长幅度。加强临床路径管理,逐步提高实施临床路径管理的病例数占公立医院出院病例数的比重,杜绝过度检查、过度治疗,规范医生医疗服务行为,严格控制高值医用耗材不合理使用和医药费用不合理增长,破除逐利机制。规范建立系统化、标准化和持续改进的处方点评制度,促进合理诊疗。全面开展便民惠民服务,深入开展优质护理服务,加强预约和分诊管理,不断优化医疗服务流程,改善患者就医环境和就医体验。鼓励推行后勤服务外包。(市卫生计生委、市财政局、市审计局、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负责)

四、建立公开透明的要素配置机制

加强改革整体设计,在取消城市公立医院药品加成的同时,— 7 — 推动医疗服务价格改革,优化医疗服务价格结构,健全医疗保障体系,落实政府财政投入,建立起与之配套、相互衔接、公开透明的要素配置机制。

(十三)破除以药补医机制。

取消城市公立医院药品加成。2016年6月1日零时起,纳入改革范围的城市公立医院全部取消药品加成(中药饮片除外),实行零差率销售。取消药品加成后,通过调整医疗服务价格、加大政府投入、改革支付方式、降低医院运行成本等,建立科学合理的补偿机制。公立医院因取消药品加成实际减少的收入,原则上通过调整医疗服务价格补偿80%,政府补偿不低于10%,其余部分通过医院加强核算、节约成本解决。到2017年,城市公立医院药占比(不含中药饮片)总体降到30%以下。

优化公立医院收入结构。按照总量控制、结构调整的办法,采取综合措施提高业务收入中技术劳务性收入的比重,降低药品和卫生材料收入的比重,确保公立医院良性发展。到2017年,公立医院百元医疗收入中(不含药品收入)消耗的卫生材料降到20元以下。控制医疗费用不合理增长。按照统筹兼顾、合理控费的原则,根据经济社会发展水平、近三年公立医院医疗费用增长情况、医保基金筹资情况等因素,兼顾医疗新技术的应用和患者就医需求,合理确定公立医院医疗费用增长指标,纳入公立医院绩效考核指标体系,并严格实施考核,实现对医疗费用不合理增长的有效管控。到2017年,总体上个人卫 — 8 — 生支出占卫生总费用的比例降低到30%以下。(市卫生计生委、市财政局、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市物价局负责)

(十四)改革医疗服务价格形成机制。在先行放开知名专家诊察费等130项医疗服务项目价格的基础上,扩大医疗服务项目自主定价权试点,由医疗机构自主定价。按照总量管理、结构调整、有升有降、逐步到位的原则,调整优化医疗服务价格体系,合理提升体现医务人员技术劳务价值的医疗服务项目价格,包括诊疗、护理、中医、手术、床位等,降低CT、磁共振等大型医疗设备检查检验价格,降低的费用全部用于提高医疗服务项目价格。在保证医保基金可承受、群众负担总体不增加的前提下,将通过推进药品和耗材招标采购、流通、使用等方面改革降低的费用,主要用于调整医疗服务价格。取消药品加成与调整医疗服务项目价格同步进行,降低大型设备检查检验价格与调整医疗服务项目价格同步进行。医保支付政策与价格调整政策相互衔接、配套联动,医保基金支付的服务项目支付标准,由医保经办机构与医疗机构通过谈判合理确定,促进形成合理服务价格。(市物价局、市卫生计生委、市财政局、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负责)

(十五)强化医保补偿和控费作用。

推动医疗保险付费方式改革。在采取总额控制的基础上,实行按病种为主、按服务单元、按床日等医保复合式结算办法。2016年,力争县级及以上公立医院30%以上的出院病例实行按

— 9 — 病种付费。2017年,全面实行以按病种付费为主,按人头付费、按服务单元付费等复合型付费方式。

完善医保基金结算办法。按照“结余留用,超支分担”的原则,合理确定基本医疗保险基金和定点医疗机构对结余资金与超支费用的分担办法,在保证医疗数量、质量和安全并加强考核的基础上,逐步形成结余资金由定点医疗机构合理留用,费用超支由定点医疗机构合理分担机制。对超出总额指标的医疗机构,由医疗保险经办机构根据基金预算执行情况,对因参保人员就医量大幅增加等形成的合理超支给予补偿,完善医保经办机构和定点医疗机构之间的谈判协商机制与风险分担机制。

调整医疗保险支付结构。完善不同病种、不同级别医疗机构差别化服务收费和医保报销政策。规范医保医疗服务项目、服务设施和医用耗材结算办法,建立新增准入机制,确保参保人员的基本医疗需求。对医保目录内价差大且用量大的药品和高值医用耗材实施限价支付;对营养治疗等辅助类药品适当调整支付比例,确保医疗机构合理用药。(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市卫生计生委、市财政局负责)

(十六)落实并完善政府投入政策。各级政府要落实符合区域卫生规划的公立医院基本建设和设备购置、重点学科发展、人才培养、符合国家规定的离退休人员费用和政策性亏损补贴等投入,对公立医院承担的公共卫生任务给予专项补助,保障政府指定的紧急救治、救灾、援外、支农、支边和城乡医院对 — 10 — 口支援等公共服务,由政府根据服务成本、服务数量和质量,在综合绩效考评基础上,采取奖励或购买服务的方式予以补助。落实对中医院、传染病院、精神病院、妇女儿童医院等专科医院的投入倾斜政策。市、区两级财政在中央、省财政取消药品加成补助的基础上,按照公立医院综合改革实际,落实好政府补偿政策。改革财政补助方式,强化财政补助与公立医院的绩效考核结果挂钩关系。从严控制公立医院单体规模,引导医院由规模扩张向内涵提升转变。完善政府购买服务机制。卫生计生行政部门会同财政、人社部门对公立医院提出具体控费指标。每年11月底前,卫生计生行政部门委托有资质的第三方机构对公立医院控费情况进行全面评估,出具评估报告,依据评估情况给予奖惩。(市财政局、市卫生计生委、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负责)

五、构建协同发展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

以构建覆盖全民的医疗服务保障体系作为医疗卫生事业改革和发展的主要目标,以满足群众基本医疗需求为导向,优化医疗资源配置,构建起以公立医院为主体、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为基础、社会办医疗机构为补充的分工明确、密切协作、功能互补、错位发展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

(十七)优化医疗资源布局。按照《全国医疗卫生服务体系规划纲要(2015-2020年)》要求,充分考虑全市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和医疗卫生资源现状,根据群众健康需求、各级医疗机

— 11 — 构功能、服务人口与服务半径等因素,编制出台区域卫生规划和医疗机构设置规划,明确各级各类医疗机构诊疗服务功能定位,科学合理确定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的数量、规模及布局,分类制定床位、人员等资源配置标准和不同级别、不同类别医疗机构服务能力标准。从严控制公立医院床位规模、建设标准和大型医用设备配备,重点控制综合医院数量和规模,严禁不符合功能定位的公立医院规模扩张。建设市东部医疗中心,完成市人民医院新门诊楼、市中医院病房楼、市妇女儿童医院病房楼建设,加强市精神卫生中心及传染病院建设,市级公立医院床位增加到6000张以上,提升中心城区医疗水平。(市卫生计生委、市编办、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负责)

(十八)鼓励引导社会资本举办医疗机构。按照常住人口每千人不低于2张医院床位的标准,为社会力量举办医疗机构预留空间。鼓励社会资本举办各类医疗机构,提供基本医疗服务、康复护理等紧缺服务以及中高端服务,与公立医院形成有序竞争和有效补充。社会力量举办的医疗机构享受与公立医院同等待遇,在水、电、气、热方面与公立医疗机构执行同价标准。依法落实银行授信、抵押担保、债务融资、税收优惠等各项扶持政策。在符合规划总量和结构的前提下,取消社会力量举办医疗机构具体数量和地点的限制。积极探索政府购买服务的多种形式,支持民办医院健康发展。到2020年,社会力量独立举办的医疗机构床位数和服务量达到总量的25%以上。

— 12 — 鼓励公立医疗机构采取民办公助方式,向社会力量举办医疗机构派出管理、技术团队,促进社会力量举办医疗机构提高管理、技术和服务水平。允许公立医院在保障国有资产和医疗质量安全的前提下,以特许经营方式开展与社会资本的合作。鼓励公立医院与社会力量合作举办医疗机构,组建医疗联合体,在预约诊疗、双向转诊、远程医疗等方面加强合作。鼓励公立医院采取联合、参股、兼并、收购、托管等形式支持社会资本举办医疗机构。

鼓励社会资本投资中医领域。鼓励和引导社会资本发展中医药服务,举办一批层次合理、规模适当、特色突出、服务优良的社会办中医医疗机构,完善中医药服务体系,提升中医药服务能力。根据区域中医医疗资源情况,鼓励社会力量优先举办妇科、儿科、骨伤、肛肠等非营利性中医专科医院,发展中医特色的康复医院、护理院,支持提供中医特色的老年病医疗服务。鼓励社会力量举办连锁中医医疗机构。(市卫生计生委、市金融办、市发展改革委、市财政局、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市商务局、市国资办、市国税局、市地税局、市物价局负责)

(十九)强化分工协作机制。建立分级诊疗制度。引导各级公立医院与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建立目标明确、权责清晰的分工协作机制,加强公立医院与专业公共卫生机构的沟通与协作。以提升基层医疗卫生服务能力为导向,以业务、技术、管理、资产等为纽带,探索构建包括医疗联合体在内的各种分工协作

— 13 — 模式,完善管理运行机制,并引导开展有序竞争。在统一质量控制标准前提下,实行同级医疗机构医学检查检验结果互认。探索整合和利用现有资源,依托二级以上综合医院建立专门的医学影像、病理学诊断和医学检验中心,促进医疗机构之间大型医用设备共享使用。(市卫生计生委)

(二十)加强人才队伍培养和提升服务能力。推进医教研协同发展。原则上所有城市公立医院新进医疗岗位的本科及以上学历临床医师均应接受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积极扩大全科及儿科、精神科等急需紧缺专业的培训规模。推动三级综合医院设立全科医学科。推动建立专科医师规范化培训制度,加强公立医院骨干医生培养和临床重点专科建设。加强继续教育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创新教育模式及管理方法,强化职业综合素质教育和业务技术培训。加强公立医院院长职业培训。探索建立以需求为导向,以医德、能力、业绩为重点的人才评价体系。(市卫生计生委负责)

(二十一)推进医疗卫生信息化建设。

构建区域卫生信息网络系统。推进基层卫生计生信息综合管理系统和区域人口健康信息平台建设,以人口信息、电子健康档案和电子病历三大数据库为基础,以公共卫生、计划生育、医疗服务、医疗保障、药品管理、综合管理六大业务应用为重点,搭建全行业信息共享交换和业务协同体系。2016年底前,基本实现区域内所有二级以上公立医院和80%以上的基层医疗卫 — 14 — 生机构与区域平台对接。2017年,实现全市范围内人口健康信息互联互通。

实施医疗“互联网+”行动。发挥互联网优势,在公立医院优化就诊流程、开展远程医疗、监控医疗费用、规范医疗行为、建立分级诊疗、防控精神疾病、提高辅助诊断水平等方面,构建快捷、便利的诊疗服务模式,提高公立医院管理水平和服务水平,方便群众就医。

推进医疗信息系统应用。加强远程医疗系统建设,强化远程会诊、教育等服务功能,促进优质医疗资源共享。2016年底前,基本完成所有二级以上医院信息化标准建设,二级及以上医院与60%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建立远程医疗信息系统。(市卫生计生委、市发展改革委、市经济信息委负责)

(二十二)积极构建和谐医患关系。加强医德素养和医风建设,提高医疗质量和服务水平。建立公开透明的医疗信息披露机制,增强患者及家属对医疗风险的普遍认知。健全医疗纠纷应急处置和调解机制,畅通投诉渠道,引导患者及家属依法依规合理解决医疗纠纷。严厉打击“医闹”行为,依法维护正常医疗秩序和医务人员人身安全。健全医疗责任保险制度,减轻参保医疗机构和医务人员经济赔偿负担。(市卫生计生委、市委宣传部、市法制办、市保险行业协会负责)

六、强化组织实施

(二十三)加强组织领导。各级要进一步理顺医改管理体

— 15 — 制,建立健全强力推进机制,围绕重点改革任务,制定实施方案,落实工作责任,明确改革的路线图和时间表,加快推进各项改革任务。

(二十四)加强联动配合。各级各有关部门、单位要从改革大局出发,加强部门联动、上下联动,通力协作、密切配合,形成推进改革的强大合力。各级医改、卫生计生部门要充分发挥综合协调职能,统筹安排、协调推进改革各项工作。财政、人社、编制、物价等主管部门要搞好政策衔接,形成政策叠加效应,推动改革顺利开展。

(二十五)加强督导考核。市医改办、市卫生计生委、市编办等有关部门、单位要加强对改革进展、成效的监测评估和督导检查,定期通报改革进展,推动各项改革任务落实。

(二十六)加强宣传引导。各级各有关部门、单位要加强医改政策培训,做好医改政策解读,增强各有关方面的政策执行力。要加强正面引导,统一思想,凝聚共识,切实增强改革信心。要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主动接受新闻媒体和社会各界的监督,及时回应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合理引导社会预期,为深化改革创造良好的舆论氛围和社会环境。

市检察院,军分区。各民主党派市委(支部)。

德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2016年5月4日印发

上一篇:教师促学习心得体会下一篇:九寨沟的导游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