癌痛规范化病房

2024-08-24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癌痛规范化病房(共8篇)

癌痛规范化病房 篇1

活动的开展情况

按照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有关要求,我院在肿瘤规范化诊疗管理,提高癌痛规范化治疗水平,改善肿瘤患者的生存质量提高医疗质量,保障医疗安全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加强医院的麻醉和精神药品管理,提高麻醉和精神药品临床合理应用水平,提升医务人员癌痛规范化诊疗水平。

一、提高癌痛规范化诊疗水平。按照肿瘤诊疗相关规范,指南要求,开展医护人员定期

培训,提高肿瘤规范化诊疗水平。

二、提高医院的麻醉药品和精神药品规范化管理水平。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管理法》,《麻醉药品和精神

药品管理条例》,《处方管理办法》,《医疗机构药事管理暂行规定》等文件要求,完善医院麻醉药品和精神药品管理制度,保障麻醉药品和精神药品临床应用需求。

三、提高麻醉药品和精神药品临床合理应用水平。

贯彻落实《麻醉药品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和《癌症三级

癌痛规范化病房 篇2

1 资料与方法

1.1 资料来源

根据本院信息管理系统 (HIS) 提供的2014年7月~2015年3月癌痛规范化治疗示范病房患者消耗的癌痛治疗药物数量进行统计, 按季度进行对比分析。

1.2 调查方法

对癌痛规范化治疗示范病房使用的癌痛治疗药物, 分别计算总用量与总金额, 并采用WHO推荐的限定日剂量值 (DDD) 分析法, 计算各药物的用药频度 (DDDs) 。大多数药品以说明书规定的限定日剂量为准。DDDs=某药品消耗总量 (mg) /该药DDD值。DDDs可用来衡量药物的用药频度, 值越大, 说明用药频率越大。

2 结果

本院癌痛规范化治疗示范病房共使用癌痛治疗药物7种, 其中注射剂2种, 片剂4种, 贴剂1种, 分别为盐酸吗啡注射液 (10 mg) 、盐酸吗啡片 (5 mg) 、盐酸羟考酮缓释片 (10 mg、40 mg) 、吗啡缓释片 (10 mg) 、芬太尼透皮贴 (4.2 mg) 、芬太尼注射液 (0.1 mg) 。2014年7月~2015年3月不同季度癌痛规范化治疗示范病房患者消耗的癌痛治疗药物数量、金额结果见表1, DDDs见表2 (数量均为最小规格, 口服剂型为片或粒, 针剂为支) 。

3 讨论

3.1 本院按照要求配备癌痛治疗药物7种及纳洛酮等阿片类药物的中毒解救药物, 符合癌痛规范化治疗示范病房评审标准中药品配备要求。

3.2 镇痛药物剂型与给药途径以口服药为主, 符合WHO倡导的癌症患者镇痛首选口服制剂的原则。查阅病例发现芬太尼注射液为无痛气管镜时使用, 非癌痛患者癌痛治疗用药。

3.3 创建“示范病房”后, 吗啡片及羟考酮缓释片DDDs呈逐渐增加的趋势, 且增长较快;吗啡缓释片DDDs趋于降低。羟考酮缓释片是美国国立综合癌症网络 (NCCN) 推荐的癌痛治疗的首选用药之一。羟考酮缓释片为纯阿片类激动剂, 采用口服无创给药, 方便患者长期用药, 提高了患者的依从性;其采用独特的双相释放技术, 38%的药物即释, 1 h内快速起效;62%的药物控释, 12 h平稳止痛;生物利用度高, 止痛强度约为吗啡控释片的2倍;止痛剂量不封顶, 长期用药无蓄积, 且滴定方便[2]。目前主要用于剂量滴定及维持给药[3]。故创建“示范病房”之后, 羟考酮缓释片的使用量逐渐增加, 吗啡缓释片的用量相应减少。而吗啡片用于滴定及处理爆发痛, DDDs上升较快。

3.4 本院按照要求配备了临床药师进行癌痛药物合理用药的点评及指导, 在合理使用癌痛药物如用药指导、用药教育、动态评估、不良反应的防治等方面发挥了积极的作用。临床药师对“示范病房”的医、护人员进行麻醉、精神药品相关管理法规及使用原则的培训;针对未能正确进行癌痛药物剂量滴定, 在临床科室进行反复讲解, 做到医生、护士均能熟练掌握滴定方法;参与癌痛的动态评估, 而动态评估是癌痛药物剂量滴定的重要环节;参与癌痛药物治疗方案的制定及不良反应的防治;讲解使用较多的镇痛药物的特点及常见不良反应, 尤其是对常见药物不良反应的辨别及防治进行了详细的介绍;对患者进行用药教育, 使患者了解药物不良反应, 便于医师及时处理, 加强患者用药的依从性;协助护士做好癌痛药物的请领、保管和使用。临床药师利用药学知识, 配合临床医护人员提高药物治疗水平, 提高了癌痛药物治疗的有效性及安全性。

在“示范病房”创建后, 本院癌痛药物的使用趋于规范、合理, 体现了持续改进的过程, 基本符合《癌症疼痛诊疗规范 (2011年版) 》的要求[1]。同时, 需进一步深入开展“癌痛规范化治疗示范病房”活动, 规范流程, 及时、安全、有效的控制癌症疼痛, 最大程度的减少癌症患者的痛苦, 提高癌症患者的生活质量。临床工作中应完善癌痛规范化诊疗体系, 进一步提高合理应用水平。

摘要:目的 调查和分析本院癌痛规范化治疗示范病房麻醉性镇痛药的使用情况, 为临床合理使用麻醉药品提供依据。方法 对本院癌痛规范化治疗示范病房麻醉性镇痛药的使用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本院癌痛规范化治疗示范病房共使用癌痛治疗药物分别为盐酸吗啡注射液、盐酸吗啡片、盐酸羟考酮缓释片、吗啡缓释片、芬太尼透皮贴、芬太尼注射液。本院羟考酮缓释片及吗啡片用量逐渐增加, 吗啡缓释片用量趋于下降。结论 本院癌痛规范化治疗示范病房麻醉性镇痛药的使用情况趋于规范、合理。

关键词:癌痛,麻醉性镇痛药,用药频度,规范化治疗,示范病房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癌症疼痛诊疗规范 (2011年版) .中华危重症医学杂志 (电子版) , 2012, 5 (1) :25.

[2]余小红, 吴定国, 杨金凤, 等.盐酸羟考酮控释片治疗癌痛疗效观察.中国医院药学杂志, 2007, 27 (9) :1277.

规范癌痛治疗,改善生活质量 篇3

WHO早在1982年就提出“让癌症患者不痛,并提高其生活质量”的三阶梯止癌痛方案,并对具体实施提出了五个原则,即口服给药、按时给药、按阶梯给药、个体化给药和处理好具体细节。1.口服给药:便于病人长期服用,简单方便,可增加患者的独立性:2.按时给药:按规定间隔时间给药,而不是按需给药(病人疼痛时才给药),以保证疼痛缓解的连续性,如用吗啡缓释片,应间隔12小时按时给药;3.按阶梯给药:选择止痛药物应根据疼痛程度由弱到强的顺序逐级提高。第一阶梯轻度疼痛,给予非阿片类药物,代表药物为阿司匹林、消炎痛;第二阶梯中度疼痛,给予弱阿片类药物,代表药物为可待因、曲马多、强痛定;第三阶梯为重度疼痛,给予阿片类药物,代表药物为吗啡。在按梯级使用止痛药过程中,若疼痛未缓解时则按阶梯升级选择止痛药。

4.个体化给药:能使疼痛得到缓解的剂量即是正确的剂量,使用止痛药时应先从小剂量开始,逐步增加剂量,直到疼痛缓解又无不良反应的用药剂量即为个体化给药,也为最合适的剂量;5.处理好具体细节:严密观察患者用药后的变化,如观察疼痛缓解程度,对有药物不良反应产生者,要及时采取措施给予缓解。

目前医疗单位使用阿片类药物的主要品种有:1.杜冷丁:缺点是容易成瘾(一般连续使用一周以上就会成瘾);作用强度弱,仅为吗啡的1/10~1/8,故有效镇痛时间短,止痛一般仅能维持2—4小时;毒性大,常见的副反应有恶心、呕吐、便秘、头晕等。杜冷丁在体内的代谢产物去甲杜冷丁对中枢神经系统还有毒副反应,会诱发肌痉挛和惊厥的发生,故WHO不将杜冷丁列入推荐用药的范围。2.吗啡:吗啡为纯粹的阿片受体激动剂,有很强的镇痛作用,镇痛效果是杜冷丁的8—10倍。吗啡缓释片口服后由胃肠道黏膜吸收,具有服药方便,镇痛作用强,维持时间长,临床疗效确切等特点。目前市场上常用的有美菲康(盐酸吗啡控释片)和美施康定(硫酸吗啡缓释片)。副作用有便秘、镇静、嗜睡、恶心、呕吐及耐药性。3.奥施康定(盐酸美沙酮、羟考酮):副反应比美施康定、美菲康少,但价格比较贵。4.多瑞吉(芬太尼透皮贴剂):属强阿片类药物,镇痛效果是吗啡的75—100倍,止痛效果可持续72小时,只要三天更换一次贴胶,有给药方便,副作用小,持续时间长的特点,特别适合于不能饮食的病人。

我国实施三阶梯止痛方案的现状:WTO认为吗啡的消耗量是评价一个国家癌痛改善状况的重要指标。最近统计资料显示,发达国家人均消耗吗啡是22.23mg,发展中国家人均消耗0.337mg,我国人均消耗仅为0.13mg,可见吗啡在我国的消耗量远远低于世界平均水平。而杜冷丁的生产量我国据世界第二位,医疗消耗量占全球总量的17%。根据近期对我国各医疗单位止痛药使用情况调查分析,不少基层医疗单位的医务人员在选择使用止痛药时往往把杜冷丁放在第一位,吗啡还未成为首选药物。分析阻碍吗啡使用的原因主要是广大群众和部分医务人员对吗啡的认识不足,政府对WHO提出的三阶梯止痛方案和治疗原则宣传力度不够,对专业人员如何正确实施三阶梯止痛培训不够。所以我国不少群众和部分医务人员对治疗癌痛的观念和态度与WHO的要求仍有很大的差距,对癌痛病人往往是被动应付不是主动积极的给予彻底止痛,特别对大剂量使用吗啡心存顾虑,怕有毒副反应出现,怕病人成瘾,其实这是多虑的,就是出现某些反应也可以通过药物对症处理,如有恶心呕吐者可给予胃复安或吗丁啉缓解,有便秘者可用果导等轻泻剂处理。对成瘾伺题,有作者收集使用吗啡止痛者共41882例,对其副反应进行统计分析,有成瘾者仅见4例,成瘾率不到万分之一,提出对吗啡类药物可以放心地使用。对于使用剂量问题,我国在1998年《关于癌症病人使用吗啡极量问题的通知》中早已提出,使用吗啡不受药典中极量的限制,可以放开使用。国外有报道每日口服吗啡缓释片1500mg(相当于美施康定10毫克×150片)的患者亦未见不良反应。

医院癌痛示范病房实施方案 篇4

“癌痛规范化治疗示范病房”创建工作实施方案

为进一步加强我院肿瘤规范化诊疗管理,提高癌痛规范化治疗水平,改善对肿瘤患者的医疗服务,提高肿瘤患者生存质量,根据《关于印发2011-2013年黑龙江省癌痛规范化治疗示范病房创建活动方案的通知》(黑卫医发„2011‟526号)要求,我院决定开展“癌痛规范化治疗示范病房”的创建工作,特制定本方案。

一、组织管理

(一)设立创建活动项目小组 组长:王东华

成员:张 宇 闫 革 高 峰 单利剑 孙德春 赵 芳 下设创建办公室,办公室主任由张宇兼任,办公室成员王振远,专人负责创建活动。

创建活动项目小组工作职责为:

1、制定创建示范病房的工作管理制度,同时将相关制度纳入医院医疗质量管理体系;

2、定期组织对活动情况进行检查,及时发现问题并整改,定期检查癌痛治疗情况、死亡病例原因分析、医疗安全保障、患者治疗后生存质量、随访情况和病例质量等;

3、建立定期培训制度,组织小组成员及创建科室的相关医护人员熟练掌握创建活动的方案及相关要求,开展后每年至少一次癌痛规范

化治疗培训;

4、印制癌痛规范化治疗培训手册,并保证癌痛治疗相关医护人员人手一册;

5、积极组织并配合各级评审工作。

(二)设立科室创建小组 组长:高 峰

成员:黄 亮 赵 芳 郭焕男 王丽红 张艳霞 刘 迪 科室创建小组工作职责为:

1、熟练掌握相关文件,严格按照卫生部下发的《癌症疼痛诊疗规范(2011年版)》进行疼痛的评估、护理及治疗工作;

2、临床药师负责癌痛药物用药指导,每周一至周五参加创建科室癌痛治疗患者早查房。定期对癌痛治疗药物使用情况进行动态分析,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指导;

3、建立会诊机制,疑难病历应申请创建办公室组织肿瘤科、药剂科、麻醉科等有关科室进行会诊,会诊有记录。

4、落实患者知情同意制度,向患者及家属告知开展癌痛治疗的目的、风险、注意事项等;

5、建立患者随访制度,对接受癌痛规范化治疗的患者进行定期随访、疼痛评估并记录,出院癌痛患者随访率≥70%(出院后一周内电话随访率);

6、建立癌痛患者宣教制度,每季度至少开展一次宣教讲座、科普培训,病区设有创建活动公示、疼痛治疗知识教育宣传栏

二、实施步骤

(一)筹备启动阶段(2012年3月-2012年5月)。1.制定下发“示范病房”创建活动实施方案。2.制定下发《癌痛规范化治疗手册》。

3.完善药品配备,按照WHO止痛原则,提供至少3种以上的阿片类止痛药物,规格、剂型配套齐全,提供纳洛酮类阿片类药物中毒解救药物。

4.开展活动宣传与动员工作,完善科室各种宣传材料、宣传板等。

(二)组织实施阶段(2012年6月—2013年6月)。1.按照活动方案要求,开展“示范病房”创建相关工作。2.进一步细化活动方案并部署相关工作,接受省级 “示范病房”创建活动评审,拟申报国家级“示范病房”创建。

(三)总结评估阶段(2013年7月—2013年9月)。

1.创建活动项目小组对活动开展情况进行终期总结评估,并于2013年9月底前将总结评估材料报省卫生厅。

2.接受省卫生厅(或卫生部)组织对全国“示范病房”创建活动开展情况进行评估总结。

3.参加各地区、各医院间交流经验、总结工作,宣传和推广好的做法和经验。同时,研究建立肿瘤和癌痛规范化治疗管理的长效机制。

三、工作目的及重点要求

(一)提高肿瘤规范化诊疗水平。

1.按照肿瘤诊疗相关规范、指南要求,开展医护人员定期培训,提高肿瘤规范化诊疗水平。

2.建立癌痛评估标准和治疗规范,保证患者的疼痛能被及时发现,对疼痛的程度和性质进行正确评估并进行合理镇痛治疗。

(二)提高医院的麻醉药品和精神药品规范化管理水平。

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管理法》、《麻醉药品和精神药品管理条例》、《处方管理办法》、《医疗机构药事管理暂行规定》等文件要求,完善医院麻醉药品和精神药品管理制度,改进工作机制,优化管理流程,保障麻醉药品和精神药品临床应用需求。

(三)提高麻醉药品和精神药品临床合理应用水平。

1.贯彻落实《麻醉药品临床应用指导原则》、《精神药品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国家处方集》和《癌症三级止痛阶梯疗法指导原则》等规范性文件,提高麻醉和精神药品临床合理应用水平,合理为癌痛患者进行止痛治疗。

2.建立医护人员定期培训制度,进行癌痛治疗相关知识的培训及更新。

3.科室负责人对本科室癌痛治疗工作进行全面管理和监督,并指定专人定期对本科室癌痛治疗情况和存在的问题进行评估和反馈。

(四)加强对医务人员和患者的宣教。建立医护人员定期培训机制,提高医务人员肿瘤规范化诊疗水平。建立患者定期宣教制度,采用发放患者宣教手册、设立宣教栏等多种形式,提高患者对癌痛治疗的认知度和用药依从性。

手术室与病房(ICU)交接规范 篇5

1、手术室护士根据手术通知单,到病房(ICU)与值班护士进行交接。认真核对患者床号、姓名、性别、年龄、住院号、诊断、手术名称、术前医嘱执行情况、术中所需影像资料、特殊物品、病历等,到到床旁查看生命体征,核对手术病人的腕带标识、手术部位体表标示,确认无误后,双方护士在交接记录上签名,将病人接入手术室。

2、手术完毕,待病人完全苏醒或病情许可,由麻醉医师、手术室护士一起护送病人回病房(ICU),对于病情危重患者,应有主管医师陪同护送,护送途中注意观察病人呼吸、脉搏,保持输液及各种引流管道通畅。防止途中发生意外。

3、手术完毕送到病房(ICU)后,与病房(ICU)护士核对手术病人的腕带标识、确认病室、床号、姓名、性别、诊断、手术名称、麻醉方式,将病人安全移至病床。病房(ICU)护士,对病人的一般情况和生命体征进行检查、测量,对各种管道逐一进行检查并妥善固定。然后与手术室护士、麻醉医师认真对病人病情进行交接,检查输液部位有无肿胀渗出、皮肤有无损伤、核对携带物品、药品、病历、影像资料、术中特殊物品等。

癌痛规范化病房 篇6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4年1月至2016年1月接收的80例癌症患者进行护理干预, 将患者按照随机序号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 各40例, 两组患者中均不包括患有严重肝肾疾病或精神病等可能对本次研究产生影响疾病的患者;所有参与研究患者均已签署知情同意书。对照组中男24例, 女16例, 年龄为43.5~77.5岁, 平均 (59.65±4.12) 岁;观察组中男25例, 女15例, 年龄为43.5-76.5岁, 平均 (59.43±3.85) 岁。两组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 即按照医嘱对患者进行药物的使用, 同时对患者情况进行严密的观察, 如果发现异常问题及时与主治医师进行沟通, 便于对患者采取及时有效的解决方法。

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进行规范化癌痛护理干预, (1) 对患者基本情况进行观察, 然后对患者疼痛情况进行评估, 如果患者疼痛感觉并不十分明显, 且可以耐受, 我们可以采取热敷或穴位按摩的方法对患者进行护理干预, 促进患者血液循环, 活血通络, 减少患者因为气血不畅而导致的疼痛, 同时活血化瘀, 从而减少疼痛。 (2) 对患者进行饮食方面的指导, 避免患者食用过多刺激性较大的食物, 防止对患者肠胃等造成刺激, 加强患者营养, 从而帮助患者恢复;如果患者疼痛较难耐受我们则需要尽快和主治医师联系, 及时对患者进行对症干预。 (3) 对患者进行心理护理, 因为多数患者在出现疼痛的感觉后, 身体伴随产生的不适会使患者出现焦虑恐慌的不良情绪, 不利于患者恢复, 因此我们需要对患者讲述疾病的基本情况, 使患者产生正确的认识, 从而减少盲目恐慌等带给患者的影响, 帮助患者改善临床情况和生命质量。

1.3 观察指标

对两组心理焦虑的情况进行观察, 并采用焦虑自评量表 (SAS) 对患者进行评价[2], 分值越高说明患者越焦虑;同时对患者生命质量进行评价[3], 评价分值为0~10分, 0分表示患者生命质量很差, 10分表示患者生命质量良好, 分值越高说明患者基本情况越好;将两组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和分析, 将所得结果进行比较。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18.0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 计量资料以±s表示, 采用t检验, 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焦虑情况比较

观察组护理前后的SAS评分分别为 (62.13±4.25) 分和 (36.98±1.24) 分, 对照组分别为 (61.38±4.31) 分和 (47.36±2.14) 分。护理前两组SA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护理后观察组SA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2.2 两组生命质量比较

观察组护理前后的生命质量评分分别为 (3.26±0.13) 分和 (7.34±1.01) 分, 对照组分别为 (3.62±0.73) 分和 (5.36±1.20) 分。护理前两组生命质量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护理后观察组生命质量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3 讨论

癌症是临床常见的一类疾病, 患者在出现癌症后身体的各项机能会随着身体的病变而出现不同程度的衰退, 多数癌症患者在疾病初期并不会出现明显的疼痛和不适, 在经过一段时间的演变后, 患者会逐渐出现疼痛, 甚至愈演愈烈;疼痛的出现对于患者身体和心理均会产生较大程度的影响, 因此我们需要及时对患者进行对症有效的干预[4]。

本研究结果发现, 观察组心理和生命质量改善情况均优于对照组 (P<0.05) 。因为患者出现癌症后多数会使用相关的药物进行治疗, 药物会对患者产生一定程度的影响, 加上患者饮食不当和心理出现较多负面情绪, 会使得自身五脏郁结, 从而出现疼痛等诸多不适, 我们在护理的过程中对患者进行心理疏导, 减轻患者的不良情绪, 同时对患者饮食方面进行相关指导, 对于疼痛感觉较为明显的患者, 我们及时进行相关的干预, 例如按摩等, 改善血液循环, 从而减少不适感觉。

综上所述, 规范化癌痛护理干预对癌痛患者具有较为积极的作用, 能够明显改善患者心理和生命质量, 因此值得在临床中借鉴使用。

摘要:目的 探究规范化癌痛护理干预对癌痛患者心理与生命质量的影响。方法 将80例癌症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 各4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 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进行规范化癌痛护理干预, 观察两组护理效果并进行比较。结果 两组护理前心理和生命质量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经护理, 观察组心理和生命质量改善情况均优于对照组 (P<0.05) 。结论 规范化癌痛护理干预对癌痛患者具有较为积极的作用, 能够明显改善患者心理和生命质量。

关键词:癌痛,护理干预,心理,生命质量

参考文献

[1]杨永英, 卢彩慧, 梁裕.护理干预对癌痛患者服药依从性及生活质量的影响[J].中国医学工程, 2015, 23 (5) :145-147.

[2]方立君, 戎群燕.癌痛患者照料者生活质量和心理状态的调查分析[J].解放军护理杂志, 2013, 30 (17) :38-40.

[3]周广美, 张慧, 韩淑艳, 等.支持性心理干预对癌痛病人疼痛及生活质量的影响[J].护理研究, 2014, 28 (4) :1457-1458.

癌痛规范化病房 篇7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一般资料选择2011年6月-2012年12月于本科住院治疗的晚期肿瘤患者78例, 年龄39~78岁, 平均 (68.9±5.7) 岁。病种包括肾癌14例, 前列腺癌42例和膀胱癌22例, 患者均有明确的临床病理诊断, 存在中、重度癌痛 (入院时疼痛评分≥4分) 。将所有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 对照组38例, 观察组40例, 两组患者平均年龄、性别构成比、病程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可纳入研究。

1.2 提出相关临床问题

癌性疼痛严重影响患者心理、生理机能, 导致其抑郁、焦虑以及自杀情绪增加。所以对于肿瘤癌痛患者的临床护理笔者提出了如下问题: (1) 如何提高相关护理知识以及更新护理观念; (2) 怎样进行患者的心理护理, 尤其像前列腺癌, 去势是治疗前列腺癌的金手术, 但是去势患者术后独特的心理特点, 严重影响了患者康复及继续治疗, 如何进行干预; (3) 癌痛患者药物治疗的相关护理, 特别是镇痛效果差以及如何防治药物治疗相关并发症问题。

1.3评估及记录

痛只是患者的主观感觉, 临床缺乏具体有效的客观指标。对入院患者均主动询问有无疼痛, 筛查出疼痛患者, 再对疼痛患者进行全面的疼痛评估, 包括疼痛病因、类型、疼痛性质、加重或减轻的因素、既往用药史、心理精神情况、家庭社会支持情况等。本研究均采用数字评定量表 (NRS) , 分为0~10分, 分数越高表示疼痛越剧烈。 (1) 0分:无痛; (2) 1~3分:轻度疼痛; (3) 4~6分:中度疼痛; (4) 7~10分:重度疼痛。制定与落实疼痛评估的频率、方法及规范化疼痛问询方式, 在患者入院时使用疼痛评估护理记录单, 具体项目包括评估日期、时间、部位、性质、原因、疼痛评分、持续时间、睡眠影响情况、情绪影响、治疗依从性、用药情况、不良反应、护理措施和护士签名, 在患者入院2 h内完成首次评估。

使用《简明疼痛评估量表 (BPI) 》评估疼痛对患者情绪、睡眠、食欲、活动能力、日常生活、行走能力、与他人交往等生活质量的影响。对疼痛患者均建立疼痛档案, 包括住院疼痛患者登记表、疼痛评估护理单等。患者登记表详细记录患者的一般情况, 包括患者的基本信息、疾病诊断、疼痛病因、疼痛部位及性质、药物治疗、非药物护理、药物不良反应、疼痛强度曲线图等, 把疼痛作为第五生命体征, 每日监测并记录。护士每天在医疗护理晨会交班上报应用止痛药物患者早晨的疼痛分值。

1.4 药物干预

1.4.1 给药原则

严格遵照世界卫生组织 (WHO) 癌痛三阶梯止痛治疗的基本原则[5]。第1阶梯轻度疼痛给予非阿片类 (非甾类抗炎药) 加减辅助止痛药。第2阶梯中度疼痛给予弱阿片类加减非甾类抗炎药和辅助止痛药。第3阶梯重度疼痛给予阿片类加减非甾类抗炎药和辅助止痛药。临床实施时要根据药物的作用特点, 结合药理学、药效学、药物代谢动力学以及对患者疼痛评估结果, 给予药物治疗。

1.4.2 按个体情况并按时给药

每种药物均有推荐剂量和安全剂量, 特别是肿瘤患者疼痛原因复杂, 个体差异大, 所以临床必须根据具体情况给药, 使疼痛得到缓解的最低有效剂量就是正确的剂量。摒弃以往错误观念, 并不是按需给药, 而是按时用药治疗, 90%以上的肿瘤患者可以得到缓解。

1.4.3 选择最佳给药方式

使用药物时注意采取最佳的用药途径, 如口服, 有针对性地选用不同强度的镇痛药物, 制订个体化用药方案, 患者的麻醉药品专柜放置, 双人双锁保管, 护士每班交接, 按时分药到口。选用镇痛药物时尽量采用口服方式, 口服用药具有创伤小、服用经济、方便、可长期应用等特点。如果患者无法口服给药则采用经皮无创性以及直肠给药, 然后才选择输液、介入等有创给药或治疗。

1.4.4 药物不良反应的观察及护理

每种镇痛药物的药理学特点及副作用不同, 患者个体对药物的耐受及反应也不尽相同, 所以临床要根据患者具体情况特别是药物治疗效果和不良反应来调整种类和剂量。例如阿片类药物容易导致便秘、恶心呕吐, 临床要注意调节膳食。

1.5 非药物干预

1.5.1 家属与患者心理疏导护理

在患者入院、术前准备、手术回房时, 责任护士、管床护士及时向患者及家属进行疼痛知识的健康宣教, 病房张贴彩色镇痛小贴士, 内容涵盖疼痛对人体的危害, 非药物治疗措施, 常见镇痛药物不良反应等。经常性的开展疼痛护理教育课堂, 强化患者无痛理念, 鼓励说出疼痛的感受, 掌握疼痛护理措施, 提供优质服务。

1.5.2 对去势患者的针对性心理护理

患者入院后护理工作者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向患者讲解前列腺癌的发病原因、临床表现、目前国内外治疗方法及其疗效, 安抚患者及家属情绪。去势手术治疗后, 患者可能有严重自卑感和抑郁心理, 一方面通过积极的健康教育为患者及家属讲解术后的生理、心理变化特点, 另一方面对患者的不良心理状态进行有效的疏导, 帮助患者转移悲观失望的情绪, 尽量让患者生活自理, 增加其自我效能感;组织相同疾病的手术成功患者交流心得, 改善其不良心境, 帮助患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1.6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5.0软件, 计量资料采用 (±s) 表示, 比较采用t检验, 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护理人员的系统培训

针对前期提出的临床问题, 笔者组织护理人员全员系统培训。首先, 要打破传统观念, 积极关注患者的疼痛程度, 而不仅仅只在患者出现不能忍受的剧烈疼痛时才给予患者必要的止痛治疗。疼痛作为第5大生命体征, 在临床上正凸显着中药的地位, 消除疼痛也成为患者的最基本权利。护理人员要转变传统观念, 体现对患者的人文关怀。其次, 成立护士长、责任组长、责任护士疼痛管理小组, 负责疼痛护理工作计划、实施、评价与整改[6]。定期组织小组讨论、理论讲授与实践指导等, 深化疼痛管理理念, 提高护理人员对疼痛管理知识的掌握临床实践能力。经过此阶段培训, 本科护理人员转变了“用镇痛剂易成瘾”观念[7], 了解药物止痛是缓解术后疼痛的有效方法;疼痛管理小组的实施也为工作的高效开展提供了保证。

2.2 癌痛患者的心理护理

在护理工作中, 护理人员要尊重并接受患者对疼痛的反应, 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 了解患者的疼痛史[8]。人类对舒适的最佳感受来源于心理上的满足, 患者只有在心理上得到真正的关心与满足, 才是实现了患者的人文关怀, 得到了身心整体的护理。另外对于行去势术的老年患者, 他们往往带有严重自卑感且产生较大负面影响。针对去势的这一敏感话题, 可以通过多种方式为患者及其家属多讲解患者病后的生理、心理变化特征[9]。宣讲有关的医学心理卫生知识, 使患者及其家属能够接受这一事实, 心理上逐步接受。通过这一阶段对患者的心理疏导, 笔者发现能够从一定程度上消除患者的自卑心理, 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也能改善加强护患关系, 为疼痛护理工作带来便利。

2.3 癌痛患者药物治疗的相关护理

在癌痛患者药物治疗的相关护理中, 多会出现镇痛效果差的情况, 除了通过医生诊断改变镇痛药物用药方案等方式, 护理工作也有多种对策。有研究表明, 音乐可有效的预防疼痛, 音乐能够影响大脑内啡肽的分泌, 起到镇静、催眠的作用, 护理工作中也可适当的引入音乐, 作为辅助治疗[10,11]。另外可以通过分散注意力的方式使患者的注意力从疼痛等恶劣情绪转移到其他刺激上, 生活中也有类似情况, 注意力越集中在疼痛上, 疼痛就会越严重, 注意力转移后, 疼痛也会相应减轻少许。在此论文研究工作进行期间, 上述辅助治疗方式的实施也颇有成效。

2.4 癌痛患者整体镇痛结果

78例患者对药物镇痛的担心由入院时的82.4%降至出院时的19.4%, 对癌痛知识的认知度也大大提高。对癌痛知识的认知度由入院时的14.1%上升到出院时的87.4%。院时患者的平均疼痛强度 (NRS评分) 为6.1分, 实施癌痛规范化护理操作的观察组为3.7分, 无中度及以上的疼痛病例。两组患者的术后疼痛评分、平均住院日及护理工作满意度比较, 见表1。

(±s)

3 讨论

癌痛长期伴随肿瘤患者, 近20年对癌痛的处理虽取得了一定的进展, 但仍有近半数癌痛患者得不到规范的止痛治疗和护理。随着医疗护理模式的改变和人们对健康要求的提高, 癌痛规范化治疗和护理越来越体现其重要性。本研究表明, 在癌痛规范化治疗中, 笔者通过实施癌痛护理操作流程, 通过对护理团队的培训, 对癌痛患者进行心理疏导, 运用音乐等辅助治疗的规范化护理模式规范了癌痛控制的护理行为, 提高了患者对癌痛知识的认知度和治疗依从性, 降低患者对镇痛治疗的顾虑和疼痛的程度, 从而改善癌症患者的生活质量。

3.1 开展癌痛规范化护理的意义

疼痛作为第五大生命体征[12], 已经越来越受到医护人员关注, 因此合理有效的镇痛可减轻或防止疼痛对患者身体和心理造成的一系列不利影响, 促进康复[13]。疼痛管理是病房护理管理的重要内容, 为了强化护士疼痛管理理念, 减轻或消除患者疼痛, 使其在无痛或尽可能轻的疼痛中获得治疗, 改善功能, 提高生活质量, 建立癌痛规范化护理工作模式非常重要[14]。

3.2 有利于缩短平均住院日

由于术后疼痛因素存在, 患者往往惧怕功能锻炼, 活动减少, 延长住院时间。在实施规范化的疼痛管理后, 通过制定疼痛评估流程, 能够正确规范评估患者疼痛程度并记录, 规范化镇痛药物使用。对患者和家属的心理疏导也有利于治疗后的恢复训练, 使家属有信心辅助患者能够在疼痛耐受情况下进行安全有效的康复, 预防并发症, 节省费用, 缩短平均住院日。

3.3 有利于提高患者满意度和管理效率

疼痛控制总体满意度是患者对疼痛控制状况的总体评价, 从患者的角度来反映疼痛控制质量的总体状况[15]。结果显示, 观察组术后疼痛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说明实施系统化规范化的疼痛护理, 护士给予患者安全而有效的疼痛处置信息将增加治疗依从性, 使患者疼痛得到控制的同时, 能够减少患者的焦虑, 增加满意度。同时, 责任护士通过对患者及家属的疼痛教育及心理疏导, 加强了护患沟通和情感交流, 患者满意度得到提高, 护理工作也能得以顺利开展。

癌痛规范化病房 篇8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0年10月~2012年12月来我科进行诊治的60例接受实施规范化疼痛管理的骨折患者为治疗组, 男31例, 女29例, 年龄21~61 (44.2±1.2) 岁, 交通事故伤17例 (28.3%) 、高处摔伤骨折13例 (21.7%) , 跌倒30例 (50%) 。选取同期来我科就诊的60例传统疼痛控制的骨折患者作为对照组, 男30例, 女30例, 年龄20~61 (44.7±1.1) 岁, 交通事故伤18例 (30%) 、高处摔伤13例 (21.7%) , 跌倒29例 (48.3%) ;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病程、病情等方面均无显著差异 (P>0.05) , 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治疗组采用无痛病房规范化的疼痛管理:成立以护理人员为基础, 同时医师、麻醉师和护士共同参与形成的一个组织严格的疼痛管理实施小组。麻醉师、医师、病房护士各尽其责, 认真做好自己本职工作。术前给予患者口服塞来昔布200mg, 2次/d。术中用吗啡、肾上腺素及罗哌卡因用盐水稀释后于切口周缘注射, 术后根据手术类型及是否使用自控镇痛泵, 单独或联用帕瑞昔布40mg, 2次/d, 连用3d, 3d后用塞来昔布200mg, 2次/d。术后同时给予活血化瘀、消肿止痛的中药桃红四物汤加以治疗。中药桃红四物汤药方:熟地15g、当归15g、白芍10g、川芎8g、桃仁9g、红花6g、木香10g、延胡索15g克, 加入800ml水中煎服至150ml, 1剂/d。对照组:采用传统疼痛控制止痛。

1.3 效果评价

镇痛效果的评价依据0~10级线性视觉模拟评分法 (VAS) 标准。疼痛干预后, 对两组患者进行24h、48h、72h的疼痛评分, 从而评估镇痛效果。VAS:优:0~2分;良:3~5分;可:6~8分;差:8~10分。同时进行患者满意度调查。镇痛期间密切观察患者生命体征及并发症, 并做好记录。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3.0进行统计分析, 率的比较采用卡方检验, 均值比较采用t检验, P<0.05为显著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疼痛控制比较

治疗组实施管理后患者疼痛控制显著优于对照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详见附表。

注:与对照组比较, *:P<0.05

2.2 两组患者满意度比较

治疗组非常满意32例, 比较满意26例, 不满意2例, 总体满意度为96.7%。对照组非常满意26例, 比较满意26例, 不满意8例, 总体满意度为86.7%, 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3 讨论

骨折患者常常伴随着巨大的疼痛, 在治疗中应该重点考虑。无痛病房因为在疼痛控制上的独特优势, 因此是骨折患者治疗中的有力辅助方案。研究显示, 采用规范化的疼痛管理能显著提高无痛病房的利用价值, 大大改善患者的疼痛感受[3]。本次研究旨在探究无痛病房规范化疼痛管理对骨折患者疼痛控制的应用效果及总结体会。通过观察和记录患者相关指标进行分析, 我们发现, 规范化疼痛管理实施后患者24、48、72h的疼痛评分均低于对照组, 且患者满意度更高,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从本次研究我们得出, 无痛病房规范化疼痛管理对骨折患者疼痛控制的应用能有效地控制患者的疼痛, 且得到大部分患者的认可, 值得在临床上进一步推广。

摘要:对接受实施规范化疼痛管理的骨折患者60例 (治疗组) 和同期给予传统疼痛控制的骨折患者60例 (对照组) 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规范化疼痛管理实施后, 治疗组患者24、48、72h的疼痛评分均低于对照组, 且患者满意度更高,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无痛病房规范化疼痛管理对骨折患者疼痛控制的应用能有效地控制患者的疼痛, 且得到大部分患者的认可, 值得在临床上进一步推广。

关键词:无痛病房,规范化疼痛管理,骨折,疼痛控制

参考文献

[1]王峻, 廖鹏, 车美华, 等.无痛病房规范化疼痛管理对创伤骨科患者术后疼痛控制的效果[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 2011, 17 (23) :2738-2741.

[2]张莉, 梁爱华.骨科无痛病房优质护理工作模式的探讨[J].国际护理学杂志, 2013, 32 (2) :386-387.

上一篇:谁来为生命护航下一篇:中国旅游地理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