豪放的诗词名句
1、青山处处埋忠骨,何必马革裹尸还。
2、历尽劫波兄弟在,相逢一笑泯恩仇。
3、提师百万西湖上,立马吴山第一峰。
4、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5、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
6、君不见,长江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还。
7、留得五湖明月在,不愁无处下金钩。
8、唯大英雄能本色,是真名士自风流。
9、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
10、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
11、莽莽神州,已倒之狂澜待挽,茫茫华夏,中流之砥柱伊谁?
12、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
13、忍看朋辈成新鬼,怒向刀丛觅小诗。
14、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
15、四海翻腾云水路,五洲震荡风雷激。
16、与生俱来人中首,惟我与天同齐寿。
17、蛰龙已惊眠,一啸动千山。
18、人生似鸟同林宿,大限来时各自分。
19、双脚踏翻尘世浪,一肩担尽古今愁。
20、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返。
21、黄河尚有澄清日,岂可人无得意时。
22、世事如棋,乾坤莫测。
23、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24、大风起兮云飞扬,威加海内兮归故乡安得猛士兮守四方!
25、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26、十步杀一人,千里不留行。
27、何当凌云霄,直上数千尺。
28、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29、且乐生前一杯酒,何须身后千载名?
30、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
31、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32、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
33、一点浩然气,千里快哉风。——苏轼《水调歌头·黄州快哉亭赠张偓佺》
34、危楼高百尺,手可摘星辰。——李白《夜宿山寺》
35、相逢一醉是前缘,风雨散、飘然何处。——苏轼《鹊桥仙·七夕》
36、我是清都山水郎,天教分付与疏狂。——朱敦儒《鹧鸪天·西都作》
37、唯愿当歌对酒时,月光长照金樽里。——李白《把酒问月·故人贾淳令予问之》
38、天若不爱酒,酒星不在天。——李白《月下独酌四首》
39、青山相待,白云相爱,梦不到紫罗袍共黄金带。——宋方壶《山坡羊·道情》
40、为君持酒劝斜阳,且向花间留晚照。——宋祁《玉楼春·春景》
41、黄河落天走东海,万里写入胸怀间。——李白《赠裴十四》
42、笑尽一杯酒,杀人都市中。——李白《结客少年场行》
43、黄金白璧买歌笑,一醉累月轻王侯。——李白《忆旧游寄谯郡元参军》
44、落花踏尽游何处,笑入胡姬酒肆中。——李白《少年行二首》
45、江山风月,本无常主,闲者便是主人。——苏轼《临皋闲题》
46、姑苏城外一茅屋,万树梅花月满天。——唐寅《把酒对月歌》
47、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李白《将进酒》
48、剑阁峥嵘而崔嵬,一夫当关,万夫莫开。——李白《蜀道难》
49、一杯酒,问何似,身后名?——辛弃疾《水调歌头·壬子三山被召陈端仁给事饮饯席上作》
首先, 要研究揣摩小学课本中古诗文的选文标准。
一般而言, 无论是哪个版本的教材, 都需遵照学生的生理、心理和认知特点。小学课本的选文标准一般是规范、简易, 富有童趣, 注重情感, 饱含教育意义。其实, 历代对于诗词教育都极为重视。孔子用《诗三百》作为教材, 以此激励、教育弟子。对此, 孔子的认识非常鲜明:“小子, 何莫学夫诗?诗, 可以兴, 可以观, 可以群, 可以怨。”现在的小学教材也是如此, 在编排中始终遵循 《全日制九年制义务教育语文新课程标准 (2011 年) 》的理念与要求, 注重启蒙式的教育。所以, 教材中所选的古诗词不仅词句优美、韵律生动、朗朗上口、浅显易懂, 而且能通过教师的引导去体会古诗词中深蕴的情思, 体悟独特的语言美、悠久的文化美、兼融和善的人文精神。为此, 我们在选择、拓展课外古诗文积累材料时, 也要向这个标准靠拢, 这样, 才符合小学学生的认知特点, 才能让学生在轻松、愉悦中积累更多的古诗词, 为人生积蓄情感, 为将来积淀思想, 为作文提供素材, 让源源不断的知识之流汇聚成情感、思想的大江大河。
其次, 激发学生积累古诗词句篇的兴趣。
在《训蒙大意》中, 王阳明这样说:“今教童子必使其趋向鼓舞, 中必喜悦, 则其进自不能已……故凡诱之歌诗者, 非但发其志意而已。”古诗词的教育功能非常丰富, 它涵盖智育、美育、德育等各个层面, 对语言表达、陶冶情感以及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有独特的效果。古诗词中所表现出的真挚的情感、生动的义理与深刻的教化并非现代文而能取代, 所以, 通过教师的选择和设计, 把古诗词中潜移默化影响学生的各种功能开发出来, 需要教师用自己的智慧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激发学生学习古诗词兴趣的最后方法是教师的声情并茂。教师能够把古诗词选好、教好, 教时声情并茂, 陶醉其中, 让学生身处其境, 感同身受, 那么, 学习古诗词的兴趣也就自然而生。只不过, 教师要做到这一点, 除自身的情感积淀、教授方法之外, 所选内容是否与小学生认知特点相一致, 也是极为关键的一个因素。所以, 激发学生积累古诗词句篇的兴趣, 首先要从选择恰当的学习内容入手。这样, 选择了有学味、有教劲的句篇, 教师才能提高自身的设计, 在读、析、品、诵中让古诗词句的启蒙教育等功能毕现。
第三, 分类积累, 给学生以梳理、归纳的初步方法。
古诗词句中, 写景的情景交融, 状物的借物抒怀, 抒情的袒露胸臆, 寓理的议论至深。这就需要教师帮助学生分类积累, 形成初步的梳理、归纳印象。大体上, 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分类积累。一是文采斐然、意境优美的, 如:“星垂平野阔, 月涌大江流”“明月松间照, 清泉石上流”“无边落木萧萧下, 不尽长江滚滚来”“落霞与孤鹜齐飞, 秋水共长天一色”“忽如一夜春风来, 千树万树梨花开”“杨柳岸, 晓风残月”“白露横江, 水光接天”等等。二是意蕴深厚、回味无穷的, 如:“粉身碎骨浑不怕, 要留清白在人间”“青山遮不住, 毕竟东流去”“野火烧不尽, 春风吹又生”“问渠那得清如许, 为有源头活水来”“横看成岭侧成峰, 远近高低各不同”“身无彩凤双飞翼, 心有灵犀一点通”“春色满园关不住, 一枝红杏出墙来”等等。三是情感沛然、撩人心绪的, 如:“执手相看泪眼, 竟无语凝噎”“安得广厦千万间, 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 风雨不动安如山”“戎马关山北, 凭轩涕泗流”“两情若是久长时, 又岂在朝朝暮暮”“此夜曲中闻折柳, 何人不起故园情”“三顾频烦天下计, 两朝开济老臣心”“枝上柳绵吹又少, 天涯何处无芳草”“但愿人长久, 千里共婵娟”“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天生我材必有用, 千金散尽还复来”等等。
一、 哀忧国之情
闲居非吾志,甘心赴国忧。【三国】曹 植
中夜四五叹,常为大国忧。【唐】李 白
每愤胡兵入,常为汉国羞。【唐】陈子昂
在家常早起,忧国愿年丰。【唐】杜 甫
位卑未敢忘忧国,事定犹须待阖(hé)棺。【宋】陆 游
四百万人同一哭,去年今日割台湾。【清】丘逢甲
谁怜爱国千行泪,说到胡尘意不平。【清】梁启超
浊酒难消忧国泪,救时应仗出群才。【近代】秋 瑾
二、 坦报国之诚
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三国】曹 植
丈夫誓许国,愤惋复何有?【唐】杜 甫
小来思报国,不是爱封侯。【唐】岑 参
所愿除国难,再逢天下平。【唐】张 籍
愿得此身长报国,何须生入玉门关。【唐】戴叔伦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宋】文天祥
一身报国有万死,双鬓向人无再青。【宋】陆 游
一寸丹心图报国,两行清泪为思亲。【明】于 谦
人生宝贵岂有极,男儿要在能死国。【明】李梦阳
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清】谭嗣同
三、 发保国之誓
生为百夫雄,死为壮士规。【三国】王 粲
伏波惟愿裹尸还,定远何须生入关。【唐】李 益
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宋】辛弃疾
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宋】岳 飞
扶衰忍冷君勿笑,报国寸心坚似铁。【宋】陆 游
裹尸马革英雄事,纵死终令汗竹香。【明】张家玉
此中何处无人世,只恐难酬烈士心。【清】顾炎武
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清】林则徐
《南歌子·雨暗初疑夜》
苏轼
南乡子 雨暗初疑夜,风回便报晴。淡云斜照著山明,细草软沙溪路、马蹄轻。
卯酒醒还困,仙村梦不成。蓝桥何处觅云英?只有多情流水、伴人行。
《南乡子·寒雀满疏篱》
苏轼
寒雀满疏篱,争抱寒柯看玉蕤。忽见客来花下坐,惊飞。踏散芳英落酒卮。
痛饮又能诗。坐客无毡醉不知。花谢酒阑春到也,离离,一点微酸已着枝。
《南乡子·回首乱山横》
苏轼
回首乱山横,不见居人只见城。谁似临平山上塔,亭亭,迎客西来送客行。
归路晚风清,一枕初寒梦不成。今夜残灯斜照处,荧荧,秋雨晴时泪不晴 。
《南乡子·霜降水痕收》
苏轼
霜降水痕收,浅碧鳞鳞露远洲。酒力渐消风力软,飕飕,破帽多情却恋头。
佳节若为酬?但把清樽断送秋。万事到头都是梦,休休,明日黄花蝶也愁。
《望江南·春未老》
苏轼
春未老,风细柳斜斜。试上超然台上看,半壕春水一城花。烟雨暗千家。
寒食后,酒醒却咨嗟。休对故人思故国,且将新火试新茶。诗酒趁年华。
《鹤冲天》
柳永
黄金榜上,偶失龙头望。明代暂遗贤,如何向?
未遂风云便,争不恣狂荡?何须论得丧。
才子词人,自是白衣卿相。烟花巷陌,依约丹青屏障。
幸有意中人,堪寻访。且恁偎红翠,风流事,平生畅。
青春都一饷。忍把浮名,换了浅斟低唱。
《观沧海》
曹操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将进酒》
李白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
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岑夫子,丹丘生,将进酒君莫停。
与君歌一曲,请君为我侧耳听。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愿醒。
古来圣贤皆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陈王昔时宴平乐,斗酒十千恣欢谑。
主人何为言少钱,径须沽取对君酌。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销万古愁。
《侠客行》
李白
赵客缦胡缨。吴钩霜雪明。银鞍照白马。飒沓如流星。十步杀一人。
千里不留行。事了拂衣去。深藏身与名。闲过信陵饮。脱剑膝前横。
将炙啖朱亥。持觞劝侯嬴。三杯吐然诺。五岳倒为轻。眼花耳热后。
意气素霓生。救赵挥金槌。邯郸先震惊。千秋二壮士。煊赫大梁城。
纵死侠骨香。不惭世上英。谁能书阁下。白首太玄经。
《念奴娇 赤壁怀古》
苏轼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
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虏灰飞烟灭。
1.《南歌子·雨暗初疑夜》苏轼
雨暗初疑夜,风回便报晴。淡云斜照著山明,细草软沙溪路、马蹄轻。
卯酒醒还困,仙村梦不成。蓝桥何处觅云英?只有多情流水、伴人行。
2.《南乡子·寒雀满疏篱》苏轼
寒雀满疏篱,争抱寒柯看玉蕤。忽见客来花下坐,惊飞。踏散芳英落酒卮。
痛饮又能诗。坐客无毡醉不知。花谢酒阑春到也,离离,一点微酸已着枝。
3.《鹤冲天》柳永
黄金榜上,偶失龙头望。明代暂遗贤,如何向?
未遂风云便,争不恣狂荡?何须论得丧。
才子词人,自是白衣卿相。烟花巷陌,依约丹青屏障。
幸有意中人,堪寻访。且恁偎红翠,风流事,平生畅。
青春都一饷。忍把浮名,换了浅斟低唱。
4.《念奴娇 赤壁怀古》苏轼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
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虏灰飞烟灭。
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5.《南乡子·回首乱山横》苏轼
回首乱山横,不见居人只见城。谁似临平山上塔,亭亭,迎客西来送客行。
归路晚风清,一枕初寒梦不成。今夜残灯斜照处,荧荧,秋雨晴时泪不晴。
中国诗词文化源远流长,其中豪放派则以它那狂放不羁的风格深深的烙印在我们的心中,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看看经典的豪放派诗词吧。
1.《永遇乐 京口北固亭怀古》
年代: 宋 作者: 辛弃疾
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
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
斜阳草树,寻常巷陌,
人道寄奴曾住。
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元嘉草草,封狼居胥,
赢得仓皇北顾。
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
可堪回首,佛狸祠下,
一片神鸦社鼓。
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
2.《过零丁洋》
年代: 宋 作者: 文天祥
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
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3.《白马篇》
年代:三国 作者:曹植
白马饰金羁,连翩西北驰。借问谁家子,幽并游侠儿。
少小去乡邑,扬声沙漠垂。宿昔秉良弓,楛矢何参差。
控弦破左的,右发摧月支。仰手接飞猱,俯身散马蹄。
狡捷过猴猿,勇剽若豹螭。边城多警急,虏骑数迁移。
羽檄从北来,厉马登高堤。长驱蹈匈奴,左顾凌鲜卑。
弃身锋刃端,性命安可怀?父母且不顾,何言子与妻!
名编壮士籍,不得中顾私。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
4.《念奴娇 赤壁怀古》
年代: 宋 作者: 苏轼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间如梦,一樽还酹江月。
5.《贺新郎·把酒长亭说》
年代: 宋 作者: 辛弃疾
把酒长亭说。
看渊明、风流酷似,卧龙诸葛。
何处飞来林间鹊?蹙踏松梢残雪。
要破帽、多添华发。
剩水残山无态度,被疏梅、料理成风月。
两三雁,也萧瑟。
佳人重约还轻别。
怅清江、天寒不渡,水深冰合。
路断车轮生四角,此地行人销骨。
问谁使、君来愁绝?
铸就而今相思错,料当初、费尽人间铁。
长夜笛,莫吹裂!
6.《菩萨蛮·旌旗依旧长亭路》
年代: 宋 作者: 辛弃疾
旌旗依旧长亭路。尊前试点莺花数。何处捧心颦。人间别样春。
功名君自许。少日闻鸡舞。诗句到梅花。春风十万家。
7.《书愤》
年代: 宋 作者: 陆游
早岁那知世事艰,中原北望气如山。
楼船夜雪瓜州渡,铁马秋风大散关。
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
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
8.《示儿》
年代: 宋 作者: 陆游
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
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9.《西江月·堂上谋臣帷幄》
年代: 宋 作者: 辛弃疾
堂上谋臣帷幄,边头猛将干戈。天时地利与人和。燕可伐与曰可。
此日楼台鼎鼐,他时剑履山河。都人齐和大风歌。管领群臣来贺。
10.《示儿》
年代: 宋 作者: 陆游
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
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更多相关文章推荐阅读:
1.史上最豪放大气的十首诗词排行榜
2.中国豪放派的.经典诗词
3.中国历史上最豪放大气的十首诗词
4.十首豪放派古诗词
5.宋代豪放派诗词
6.苏东坡豪放诗词
7.豪放派的经典诗词
8.豪放派诗词歌赋
9.中华豪放诗词
论及豪放词, 多认为苏轼有大辂椎轮之功, 但在苏轼的豪放词出现之前, 豪放风格的词并不少见, 如范仲淹《渔家傲》、柳永《八声甘州》等词风格均沉雄近乎豪放。若再溯源, 则有五代人牛峤的《定西番·紫塞月明千里》、毛文锡《甘州遍》等词, 皆写边塞之苦, 苍凉悲壮。
反观苏轼的豪放词创作, 历来人们视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为豪放词的代表之作, 然而顾随认为:“谓之豪放即得, 遂一之与稼轩并论, 却未见其可。辛词所长:曰健, 曰实。坡公此词, 只‘乱石’三句, 其健、其实, 可齐稼轩。即以其全集而论, 亦只有此三句之健、之实, 可齐稼轩。” (1) 顾随认为在苏轼词作之中, 只有“乱石穿空, 惊涛拍岸, 卷起千堆雪”三句可与辛弃疾相颉颃, 虽然有失偏颇, 但也从侧面反映出《念奴娇》并非全词豪气横溢, 仅是有豪放句而非豪放词。从词的下阕的“早生华发”到末句的“一尊还酹江月”更可验证这点, 词人伤感叹惋年华流逝, 气势一泻千里, 落入俗套。更有甚者, 吴世昌认为《念奴娇》只能说是旷达, 连慷慨都谈不上, 何况“豪放”。 (2) 另外, 其中被认定为豪放词的《定风波》 (莫听穿林打叶声) 超脱物外, 更倾向一种面对宇宙万物无悲无喜的情感, 这种精神上的自由可以与范仲淹的“不以物喜, 不以己悲”相印证, 也是道家齐物忘我观点的体现, 风格或者思想均表露为旷达而非豪放。
因此需要对“豪放”进行重新定义, 司空图《二十四诗品》:“观花匪禁, 吞吐大荒。由道反气, 处得以狂。天风浪浪, 海山苍苍。真力弥满, 万象在旁。前招三辰, 后引凤凰。晓策六鳌, 濯足扶桑。” (3) 由此可见, 豪放是一种出于郁勃的创作动力表现莽苍强劲的笔力气魄。苏轼在《书吴道子画后》中也有论及“豪放”:“得自然之数, 不差毫末。出新意于法度之中, 寄妙理于豪放之外, 所谓游刃余地, 运斤成风。” (4) 与司空图相比, 苏轼更偏向于把“豪放”看做一种创新, 并不拘守古人成法;既极豪放, 又符合规律———不违反生活事物的“自然之数”和“妙理”。 (5) 这种提倡艺术风格自由的说法见于苏轼的《自评文》:“吾文如万斛泉源, 不择地皆可出。在平地, 滔滔汩汩, 虽一日千里无难。及其与山石曲折, 随物赋形, 而不可知也。所可知者, 常行于所当行, 常止于不可不止, 如是而已矣!其他, 虽吾亦不能知也。” (6) 由此可见, 苏轼认为豪放是出于一种创作时郁勃的精神状态, 而并非等同于词的风格特征, 豪放是创作时任思绪迁移和变化的状态, 表现在词人的部分词作上, 则呈现出旷达洒脱的风格。
二、苏轼的哲学观、人生观对豪放词的影响
对于苏轼的豪放词创作, 除却“自是一家”的创作观影响及对前人的继承以外, 他的哲学观人生观也起着正向导向性的作用。
1. 蜀学对苏轼豪放词的影响
苏轼出生在蜀地, 蜀派是介于南方派与北方派的派系, 因为地域的原因, 蜀派既有南方派的特点又有北方派的特点。巴蜀学术历经流传演变, 到北宋进入一个新的发展时期。呈现出一个学统四起, 三教融合, 不局限于一家的局面。 (7)
作为蜀学的领袖人物, 苏轼具有的三教圆融的观念必定会对其经世思想产生一定的影响。如在集中体现苏轼哲学思想的《东坡易传》中提到:天下之理未尝不一, 而一不可执, 知其未尝不一而莫之执, 则几矣。 (8) 为了把握住“一”, 就不能执著于表象而被蒙蔽。荣与辱在本质上都是体会“一”的途径, 所以得失就不那么重要了。
这种达观的想法也在于苏轼的知足知命:精义者, 穷理也;入神者, 尽性以至于命也。 (9) 穷理尽性以至于命, 岂徒然哉, 将以致用者。苏轼认为穷理尽性是为了达于知命, 并且知命是为了人生实践。这种知命观并不是消极地听凭命运的摆布, 而是坦然对待人生的挫折。以入世为依托, 穷理寻“一”才是人生真正的目标, 而仕途上的成败仅仅是一种为了到达彼岸的工具。
2.“乌台诗案”对苏轼豪放词的影响
尽管有地域思想的影响, 但在苏轼早年的生涯中, 仍是积极的入世观念占据主导, 性格偏于纯粹。直到发生“乌台诗案”被贬黄州团练副使, 已过强仕之年的苏轼面对官宦生涯的失意, 开始对人生的意义进行反思, 采用佛老思想调和自己内心的矛盾, 对生命本体的意义进行探索。在具体的文本之中, 则表现为思想的内转和对现实的超越, 如《后赤壁赋》中道化的“孤鹤”形象, 其实是苏轼内心情感的外化, 以与“道士”自问自答式的对话为结尾, 更是对人生幻梦的喟叹。
又如《前赤壁赋》中:苏子曰:“……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 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自其不变者而观之, 则物与我皆无尽也, 而又何羡乎!” (10) 通过以理遣情, 消解了人生短暂与宇宙无穷的矛盾, 从而寻求到了精神上的畅悦之感, 这并不是对现实世界的逃避, 而是以身处逆境中也能保持超脱乐观的精神状态来理性地观照现实。
总之, 蜀学在苏轼的心灵埋下了出世和入世的种子, 而“乌台诗案”对苏轼的性格二重组合产生了深刻影响, 无论是“长恨此身非我有”与“也无风雨也无晴”的性格运动, 还是出世与入世的矛盾统一, 都是苏轼生命辩证法的运动过程的一部分。这些与苏轼的创作观相印证, 从而出现了“别是一家”的旷达词风。
参考文献
[1]朱靖华.苏轼的豪放词及其在词史上的地位[J].徐州师范学院学报, 1985, 1:51.
[2]蔡方鹿.北宋蜀学三教融合的思想倾向[J].江南大学学报, 2011, 11 (4) :12.
[3]吴世昌.宋词中的豪放派和婉约派[J].文史知识, 1983.9.
[4]张惠民, 张进.士气文心:苏轼文化人格与文艺思想[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 2004.
[5]冷成金.苏轼的哲学观与文艺观[M].北京:学苑出版社, 2004.
[6]刘再复.性格组合论[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10.
[7]顾随.顾随全集二卷.著述卷[M].石家庄:河北教育出版社, 2001:78.
[8]司空图.二十四诗品, 载《历代诗话》[M].北京:中华书局, 1981:41.
[9]苏轼.苏轼文集[M].北京:中华书局, 1986:2210, 2069, 7.
【关键词】诗词名句 地理 优化
【中图分类号】G【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4)02B-0071-01
地理是中学阶段一门基础而重要的学科。那么,教师如何有特色地组织地理学科的教学呢?笔者认为,可巧借诗词名句优化地理课堂教学。诗词源于生活,许多诗词名句包含着丰富的生活中常见的地理知识、地理现象,将这些诗词名句有选择地运用到课堂上,不但能够活跃课堂气氛,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还能激发学生的探究精神,更深刻地理解所学的地理知识。同时,又可以不断地提高教师自身的业务水平和工作能力。
一、诗词名句运用到地理课堂教学中的方式
(一)以诗词名句导入新课。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用诗词名句作导语可以给学生创造优美的意境,激发学生的探究热情。例如,“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这是毛泽东的著名诗句,在讲地球自转的线速度时,可以以此作为导入,引起学生的探究欲望:“一天真的能行八万里吗?如果行,在哪儿呢?”老师讲解自转线速度的内容后,可引导学生通过计算得出结论:在赤道地区可以满足诗句中所提到的“日行八万里”。再如,讲水循环的时候,可用诗句“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导入,借助这两句诗句请学生思考:我国的河川径流“东到海”后,到底是“不复回”还是“复西归”?最后的结论是:可通过海陆间大循环让水流“复西归”。
(二)以诗词名句阐述地理教学的重点与难点。自然地理是一门自然学科,有些内容比较抽象,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兴趣不浓。及时、恰当地引入诗词名句,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兴趣,为他们接受新知识做好心理准备,对他们去理解这些内容可起到很好的辅助作用。例如,李商隐《夜雨寄北》中的“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巴山”为何多夜雨?教师可提示学生用所学过的山谷风的知识去解释:大巴山位于四川盆地的北部,四川盆地属于大巴山的谷地地区,晚上盛行上升气流,气流上升易于成云致雨。又如,岑参的名句“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描述的是冷锋过境时所带来的降雪,树枝上的雪就像盛开的梨花一样。杜牧的“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和赵师秀的“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洼”描述了我国华南、江淮地区在准静止锋的控制下阴雨绵绵的天气。
(三)以诗词名句体现生活中的地理现象。“学习生活中的地理,学习有用的地理”这是新课标对地理教学的要求。教师可利用诗词名句所描述的生活中常见的一些现象,用地理知识去解释,以加深学生的印象,增强学生对知识的理解,真正做到“学习有用的地理”。例如,“城市尚余三伏热,秋光先到野人家。” 陆游的这句诗说明郊区的气温比城市低,这是城市“热岛效应”的体现。“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白居易的这句诗体现了山地的垂直地带性,表明了平原与山地的气候差异,随海拔高度的增加气温降低,从而使山地的“春”比平原来得晚。
二、在地理课堂教学中运用诗词名句时应注意的问题
在地理教学中,并不是诗词名句用得越多越好,毕竟地理课重在讲解地理知识,而不是鉴赏诗词,因此地理课堂上对诗词的运用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第一,地理教学中所选的诗词名句应是脍炙人口的,为学生所熟悉。教师信手拈来,可引起学生的共鸣。地理教师不能为了运用专门去找一些生僻的诗词,学生本身就对这些诗词毫无印象或者印象不深刻,即使在课堂上教师讲得津津有味,学生过后也会很快忘记,从而达不到想要的教学效果。
第二,教师应有充分的准备。教师平时备课时应多留意一些诗词名句,并深刻地去理解这些诗词的意思,探究其中的地理寓意,因为不是所有的诗词都有地理知识的体现,也不是所有的地理知识都寓意在诗词中。把这些诗词名句作为地理课堂教学资料储备起来,为课堂上的运用做好充分的准备。
第三,地理课堂上对诗词名句的运用可以活跃课堂,调节课堂氛围,激发学生的探究热情,但不是每节课都要用,应是能用就用,不能用的不要强求,并且课堂上对诗词的分析不宜太多,讲明其中的地理知识、地理寓意就可以了,对诗词过多地分析将会本末倒置,使地理课堂变成诗词鉴赏课。如果是广大学生所熟悉的诗词,甚至可以一带而过,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即可。
总之,诗词名句运用在地理课堂教学中起到的促进作用是明显的。只要教师用心去发现,在我国浩瀚的诗词海洋中,一定能找到想要的“珍珠”,并让这颗“珍珠”散发出耀眼的光芒,地理课堂也会因此而焕发出勃勃生机。
在苏东坡豪放词诞生前,宋词的咏叹天地相对狭窄、风格单一,几乎是柔婉词作的一统江山;词人们津津乐地道咏唱着男女柔情,整个词坛一片花娇柳媚、儿女情长。词坛浪子自称“白衣卿相”的柳永可谓是“婉约”派的领衔人物,他的词读来真令人肝肠寸断。且看他的《雨霖铃》。
宋代另一位“婉约”派主将,是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的词后李清照。李清照写愁情的词作实在太多,这里只举一二,如她的《醉花阴》。
重阳佳节,窗外,云封雾锁;窗内,兽形铜香炉吐着袅袅香烟。从漫长的白昼好容易挨到夜半,那挥之不去的孤独寂寞使她在夜半感到更加凄凉。忽然,她忆起往年此日与丈夫饮酒赏菊,何其温馨。而如今,她独坐东篱,自斟孤饮,不免情怀落莫。纵有菊花的暗香阵阵袭来,也无法将这浓浓的花香送给负笈远游的丈夫,唯有面对西风黄菊黯然魂销。秋闺的寂寞与闺人的惆怅跃然纸上。
“豪放”派基本上以爱国保家、民族大气为重,内容健康,催人奋进。为豪放派奠基的是文坛奇才苏东坡。他是一位勇于创新的革新家,凭着他一支纵横捭阖的健笔和开疆拓土的精神,在娇声媚气几乎是柔婉一统天下的词坛,吹起了一股前所未有的豪放刚劲雄风。他向词坛吹来的第一阵豪放狂风就是他的《江城子·密州出猎》。
这是时年40岁的苏东坡在1075年任山东密州(今山东诸城县)知州时写下的一首词。那时他理想在前,抱负在胸,健笔在手,加之性格豪放,差一点置他于死地的“乌台诗案”尚未发生,虽在宦海浮沉,但命运毕竟还没有押送他到死神准备接手的站口。所以他意气风发、热血沸腾地写下来了这阕豪放词。写完这首词后,他颇为得意,这在他致朋友的书信中能反映出来。他写道:“近却颇作小词,虽无柳七郎风味,亦自成一家。呵呵。数日前猎于郊外,所获颇多。作得一阕,令东州壮士抵掌顿足而歌之,吹笛击鼓以为节,颇壮观也。”可见他有意与柳永香艳软眉的词风分庭抗礼。不久,苏东坡因“乌台诗案”谪贬在湖北黄州,大难不死的他作了一首名气更在《密州出猎》之上的《念奴娇·赤壁怀古》。这首被誉为“千古绝唱”的名作,是宋词中流传最广、影响最大的作品,也是豪放词最杰出的代表。此词雄浑苍凉,大气磅礴,昂扬郁勃,把读者带入江山如画、奇伟雄壮的景色和深邃无比的历史沉思中。
岳飞也是“豪放”词派的一个重要作家,他的《满江红》就尤为有名。这是一首豪气干云的英雄颂,一阕哀声动地的悲怆曲,一座时间的风沙永远无法掩没的词的丰碑!有谁,能写出如此热血奔涌而悲愤交迸的千古不朽诗篇?有谁的诗篇,能引发历代仁人志士如此铿然不绝的共鸣?
“豪放”词派的另一名主要词人辛弃疾。如果说宋代词坛有英雄词人的话,他便是其中一个。辛弃疾少年时,就常常在祖父辛赞的带领下,登高望远,指点河山而意图恢复。
范仲淹也是“豪放”词派的重要人物,提到范仲淹,人们很容易想到他那篇有名的《岳阳楼记》,而很少记起他的词作;同样,因为文章,人们大多认他做文官,而很少当他为武将。这首词,可以弥补这种认识的不足。作者于1040年任陕西经略副使兼知延州,抵御西夏发动的叛乱性战争。他在西北边塞生活达四年之久,对边地生活与士兵的疾苦有较深的理解,治军也颇有成效。当地民谣说道:“军中有一范,西贼闻之惊破胆。”《渔家傲·秋思》当作于是时。
上述词人只是“豪放”词派的几个主要代表,还有许多词人也应属于这个门派,如陈亮、陆游、张孝祥、文天祥等等。这些千古传诵的秀句华章,已经永远铭刻于历经千年风雨的石壁,芬芳飘拂在千千万万读者的唇间与心上。
豪放派词作的特点是题材广阔。它不仅描写花间、月下的小情小爱, 而且也喜欢以国事军情那样的重大题材入词, 使词能像诗文一样反映生活。它突破了“伤春伤别”的题材樊篱, 广泛关注社会民生, 反映时代的风云变幻, 抒发广大民众的心声。上至民族的存亡、国家的兴衰、历史的更替、人生的悲喜, 下至个人的日常生活、功名之志, 君国之思都能在此中体现, 真正做到“无意不可入, 无事不可言”。这种题材的突破, 内容的扩大, 无疑提高了词品, 扭转了世人对词的鄙视态度。苏轼、辛弃疾等人词作中所激荡的爱国情感和时代强音, 因“指出向上一路, 新天下耳目”, 更具有鼓舞人心的现实意义和社会价值。
豪放词感情充沛, 主观色彩比较浓郁, 多以直抒胸臆的方法抒发情感, 即使写景状物, 词人的一腔激情也多半折射在景物之上, 即所谓“登山则情满于山, 观海则意溢于海”。豪放词擅长塑造抒情主人公的自我形象, 他们或为报国无门而抒发郁闷心情, 或为国势衰微、英雄末路而低吟长啸。由于其形象往往是高度写意化的, 所以此种创造的人物形象是高大超迈、顶天立地、气足神畅。浓郁的抒情性, 强烈的主观色彩, 奔涌的英雄精神, 是豪放词感动人心的重要因素。
另外, 豪放词境界宏大, 不拘格律, 气势恢弘, 汪洋恣意, 崇尚直率, 结构开放, 显得张力十足。它所描绘的抒情世界, 时空辽远, 深广无限, 常以悠悠苍穹、无尽旷野、万里长河、千里铁骑为背景, 在今昔对比中扩大词的境界, 使词更加具有内涵的深厚性。如辛弃疾独宿博山王氏庵, 仅风雨中一破屋而已, 空间是相当狭窄封闭的, 词人却在“平生塞北江南”的时光追忆与联想中, 展开了“眼前万里江山的长卷”。豪放词的创作, 通过这样的联想、借用、对比等方式, 增扩了艺术境界, 使得自身气象万千、雄大恢宏。
豪放词还有一个特点就是典故量极大。人言苏轼的豪放词“以诗写词”, 以学问为词, 这是因为苏轼是一个博学鸿儒, 故其词中所用典故较普通作者多很多。辛弃疾更是以文为词, 以论为词, 词语采集遍于经书、正史野史、小说笔记、诗文集等, 开前所未有之局面。他们在词坛上的特殊地位及这种示范作用, 势必带来重学养、重用典的创作风气。
豪放派虽以豪放为主体风格, 却也不乏清秀婉约之作, 普通作者如此, 名家亦如此。就艺术表现而言, 往往借鉴了婉约词的意境、意象、语词、创作技巧, 以婉约词中常见的柔美意向和手法, 反映时代的风云, 抒发个人的壮怀, 从而创造了既具有积极昂扬的思想内容, 又具有刚柔相济的艺术风格的优秀作品, 令人耳目一新。在审美意象上, 一些优秀的豪放词作品, 在描写壮美的河山、塑造崇高的抒情主人公形象的同时, 又别具匠心地揉入纤婉柔丽的女性形象或景物意象, 以渲染豪壮的氛围, 衬托感慨的情怀。此外, 豪放派作者还注重选用颜色字, 通过色彩的错杂交汇表情达意, 这也是豪放词向婉约词学习的一个方面。以婉约之法, 入豪放词中, 可谓以柔济钢, 刚健柔胜, 颇得艺术辩证法之味。
总之, 豪放词在感情抒发、题材处理、典故运用、景物书写、词语选择等方面都有自己的特色, 呈现出独特的风貌。中国古代优秀豪放的词作, 以其炙热的激情、昂扬的格调、高超的手法、完美的形式, 扩大了传统诗词的抒情功能, 丰富了古代文学的审美内涵, 它是中国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
摘要:豪放派, 中国宋词风格流派之一, 历史上常常与婉约派相对比。豪放词在感情抒发、题材处理、典故运用、景物书写、词语选择等方面都有自己的特色, 呈现出独特的风貌。中国古代优秀的豪放词作, 以其炙热的激情、昂扬的格调、高超的手法、完美的形式, 扩大了传统诗词的抒情功能, 丰富了古代文学的审美内涵, 它是中国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
关键词:豪放派,艺术特色,风格特点
参考文献
[1]王红, 谢谦.中国诗歌艺术[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4.
[2]彭国忠.唐宋词学阐微[M].合肥:安徽大学出版社, 2008.
苏辛是北宋文学苏轼与南宋辛弃疾的并称。
二人同为豪放词派的代表,高佑釲《陈其年湖海楼词序》引顾咸三语曰:“宋各家词最盛,体非一格,苏、辛之雄放豪宕,秦、柳之妩媚风流,判然分途,各极其妙。”
自晚唐“花间派”以来,词以婉约为正宗,诗庄词媚,几成定格。到了苏轼,才以豪健纵放之笔,创豪放一派,扩大了词的题材范围,开拓了词的表现领域,打破了词为艳科的藩篱,使词体获得了解放。胡寅为向子諲《酒边词》作序说:“及眉山苏氏,一洗绮罗香泽之态,摆脱绸缪宛转之度,使人登高望远,举首高歌,而逸怀浩气,超然乎尘垢之外。于是“花间”为皂隶,而柳氏为舆台矣。”
历史影响
在中国文学史上,习惯于将两宋词人分为婉约派和豪放派两个派系。苏轼是北宋著名文学家、书画家、散文家和诗人。豪放派代表人物。辛弃疾也是豪放派的杰出代表,他与苏轼齐名,史称“苏辛”。而在南宋豪放派的爱国主义词人中,诸如岳飞、张元干、张孝祥、陆游、陈亮、刘过,以及后来的刘克庄、刘辰翁等,其中辛弃疾的成就最高,影响最大,成为词坛领袖人物。
辛弃疾继承了苏轼的豪放风格,并把它推向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辛词热情洋溢,慷慨壮烈,具有浪漫主义的色彩,创造出瑰丽雄奇的艺术境界。辛词多不受音律束缚,发口中语,写胸中事,不少作品有散文化之嫌。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 李白《静夜思 》
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 李白《行路难·其一》
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 李白《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 李白《望庐山瀑布》
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 —— 李白《早发白帝城 》
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 李白《早发白帝城 》
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 —— 李白《望庐山瀑布》
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 李白《月下独酌四首·其一》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 李白《静夜思 》
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 李白《望天门山》
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 —— 李白《独坐敬亭山》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 —— 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 —— 李白《上李邕》
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 李白《行路难·其一》
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 —— 李白《关山月》
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 —— 李白《送友人》
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 —— 李白《春夜洛城闻笛 》
兰陵美酒郁金香,玉碗盛来琥珀光。 —— 李白《客中行 》
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 李白《渡荆门送别》
名花倾国两相欢,长得君王带笑看。 —— 李白《清平调·其三》
炉火照天地,红星乱紫烟。 —— 李白《秋浦歌》
但见泪痕湿,不知心恨谁。 —— 李白《怨情》
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 —— 李白《渡荆门送别》
我醉欲眠卿且去,明朝有意抱琴来。 —— 李白《山中与幽人对酌》
永结无情游,相期邈云汉。 —— 李白《月下独酌四首·其一》
三山半落青天外,二水中分白鹭洲。 —— 李白《登金陵凤凰台》
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 —— 李白《送友人》
风吹柳花满店香,吴姬压酒唤客尝。 —— 李白《金陵酒肆留别》
请君试问东流水,别意与之谁短长。 —— 李白《金陵酒肆留别》
赧郎明月夜,歌曲动寒川。 —— 李白《秋浦歌》
又疑瑶台镜,飞在青云端。 —— 李白《古朗月行》
两人对酌山花开,一杯一杯复一杯。 —— 李白《山中与幽人对酌》
含光混世贵无名,何用孤高比云月?吾观自古贤达人,功成不退皆殒身。 —— 李白《行路难·其三》
唯愿当歌对酒时,月光长照金樽里。 —— 李白《把酒问月·故人贾淳令予问之》
五岳寻仙不辞远,一生好入名山游。 —— 李白《庐山谣寄卢侍御虚舟》
醉月频中圣,迷花不事君。 —— 李白《赠孟浩然》
红颜弃轩冕,白首卧松云。 —— 李白《赠孟浩然》
黄河西来决昆仑,咆哮万里触龙门。 —— 李白《公无渡河》
山从人面起,云傍马头生。 —— 李白《送友人入蜀》
一为迁客去长沙,西望长安不见家。 —— 李白《与史郎中钦听黄鹤楼上吹笛 》
南湖秋水夜无烟,耐可乘流直上天。 —— 李白《游洞庭湖五首·其二》
冬夜夜寒觉夜长,沉吟久坐坐北堂。 —— 李白《夜坐吟》
一
东北菜包括辽宁、吉林、黑龙江三省以及蒙东五盟市的菜肴。它亦是我国历史悠久、富有特色的地方风味菜肴,自古就闻名全国。在“八大”菜系里面,东北菜是没有排上号的,但这并没有妨碍它的生意。即使在远离其发源地的广州,东北菜也能像木棉花一样,开得热烈、豪迈。
在广州、深圳等城市,东北菜绝对是有群众基础的一种菜系。辣是一种硬约束,粤人多不吃辣,勺有功力,使菜肴保持形态完美;东北菜口味注重咸辣,以咸为主,重油腻,重色调;取料着重选用本地的著名特产。
辽宁省地处我国东北南部,南端为辽东半岛,西南海岸线漫长,东部和东北部峰岭连绵,中部平原土质肥沃。是动植物良好的繁殖场所,熊鹿獐狍,猎之不尽;菌蘑菇耳,采之不竭;参虾鲍贝,取之不穷;五禽六畜,品种堪称上乘;稻谷果蔬,种类繁多。还有江河湖塘盛产的青、草、鲢、鳙四大淡水鱼,以及元鱼、鲤鱼、毛蟹等众多水鲜特产。
吉林地处辽宁、黑龙江两省之间,朝鲜半岛之北。绝大部分地区处于北温带、长白山脉纵横,天池系诸水之源,漳溪奔流。平原肥沃,物产丰富。特产人参及蕨菜、薇菜、猴头、黑木耳、苹果等,多牛、马、鹿,还有山猫、野鸡等,蛤士蟆、白鱼、鹿尾、熊掌被列为四大贡品。松花湖有四大名鱼,即白鱼、鲤鱼、鳌花、鲫花。
黑龙江地处东北北部,属大陆性季风气候,北部和东部隔黑龙江、乌苏垦江并与俄罗斯相望,南部与吉林省接壤,西部与内蒙古毗邻。全省地域辽阔,水绕山环,沃野千里,素有“五山、一水、一草、三分田”之说。物产极为丰富,其中飞龙、熊掌、鼻、猴头蘑为黑龙江四珍;松仁、松茸、榆黄蘑、黑木耳闻名遐迩;渍菜不但当地人喜食,也为国内外宾客所瞩目。
二
松辽风味,善用本地特有的山珍野味、水產飞禽,精心烹制名菜佳肴。名师高厨,基本上有两大帮口,一是本地厨师称“此地帮”,一是制鲁菜的“山东帮”,两派相互融通,形成了今日的松辽地方风味,在中国烹饪百花园中,占有一席地位。
松辽风味总的特色是:就地取材,选料珍奇;制作精细,品种繁多;咸鲜定味,油重色浓;盘大量多,丰富实惠。
辽宁菜以脂厚偏咸、汁浓芡亮,鲜嫩酥烂、形佳色艳见长,因其海岸线漫长,海鲜菜肴,在辽宁菜中占有重要地位。代表名菜有“鲜贝原岖”、“凤尾桃花虾”、“游龙戏凤”、“扒三丝底鱼翅”、“珍珠元鱼”、“李记坛肉”等。
吉林菜选料珍奇,多用本省名贵的动植物特产,如人参、松茸、梅花鹿、田鸡、蔽菜、木耳、黄花菜等,制作的名宴如“长白山珍宴”、“松花水味宴”;“江城蚕宝宴”、“梅花全鹿席”、”参芪药膳席”、“田鸡滋补席”、“烧三鲜薇菜”、“长白山梅花鹿”、“美味人参汤”等。
黑龙江菜以清煮、清炖、氽、炒、生拌、凉拌为主。黑龙江菜吸收京鲁、西餐烹调技术精华,以“奇、鲜、清、补”见长。代表名菜有龙江四珍,即“兰花熊掌”、“红烧鼻”、“白扒猴头”、“飞龙汤”及”白松大马哈鱼”、“清炖鳍鱼”、“松子方肉”等。
三
东北菜的起源
东北菜是在满族菜肴的基础上,吸收各地菜系特别是鲁菜、京菜的长处,不断形成和发展出来的。随着末代皇帝溥仪在长春建宫,长春便成了八方辖管的政治中心。御膳房中不仅有从北京带来的宫中御厨,许多山东名厨也聚集到北方并结合了当地其他民族的饮食精华(例如鲜族,蒙族等)。逐渐地,鲁菜等各种外来菜与地方民间菜相融,形成了今天的东北菜。
东北菜的特点
东北菜一菜多味,咸甜分明,酥烂香脆,色鲜味浓,明油亮芡,讲究造型。烹调方法长于扒、炸、烧、蒸、炖、锅,以炖、酱、烤为主要特点,形糙色重味浓。
粗线条的东北菜,不拘泥于细节,颇像粗线条的东北人。东北菜在做法上融合了满、朝、蒙、宫廷菜点各家所长,利用东北特产原料和纯绿色食品原料,以熘、爆、烧、扒、烤、酱、炖、拔丝为主要烹调技术,许多菜肴表现了嫩而不生、透而不老、烂而不化或者外脆里嫩、外酥内烂的特征,口味醇厚香浓,菜肴丰富又实惠。
四
东北地区饮食文化圈,是在漫长的历史过程中逐渐形成的中华民族饮食文化圈中的风格特异性极强的子文化区位类型。作为历史上客观存在的饮食文化区位类型,东北地区饮食文化圈包括今日辽宁、吉林、黑龙江三省和内蒙古东部等的广大地区。一般来说,某种风格或类型的饮食文化都有相应的文化原生地域属性。这种文化的原生或地域附着是深深植根于自然生态土壤、文化生态系统土壤中的,而作为传统、时尚、心理层面的精神性饮食文化要素,它们又具有明显的超时空属性。
饮食文化的这种超时空属性与行政区划更易等政治因素的变化往往是不同步的。作为区域饮食文化重要构成的菜品要素,不仅在空间范畴鲜明的体现着区域内食生产、食生活的具体内容,而且在时间上也同时记录着人们食行为方式、食文化风格的变化,因此,从历史文化演进发展的角度审视东北地区菜品文化,无疑是一件有意义的工作。不仅对东北地区菜品文化本身的深刻认识需要这种历史的观照,而且它的意义还可以放大到更广阔的其他文化领域。
“东北菜”(又称“关东菜”),是20世纪70年代以后中国大陆餐饮业逐渐流行起来的说法。改革开放以后,国内餐饮市场和文化市场持续高速发展的需要与区域和行业利益的驱动有力结合,于是区域菜品文化热烈张扬。但是,由于区域和行业利益驱动作用力的介入及介入力度的区别,中国大陆各区域菜品文化热烈张扬的程度和影响力表现出很大的区域差异。“东北菜”就属于启动较迟、张扬力度较小的大区域菜品文化之一。然而,这是非正常市场因素所导致的错误“市场信息”读数,如此广大与特异的饮食文化区,如此多的人口数量和众多的少数民族成分,如此深厚积蕴、风格独特的饮食历史文化,长期被冷落漠视的状况本身就是不正常的。
最近五年来,东北菜以持续的影响力在首都北京,在津、宁、沪、穗、蓉等各省府级大城市,在祖国长城内外、大江南北无数城邑,所在店帜高标,染指云从。笔者最近数年田野考察步履所及,南北疆,前后藏,云南,海角,又两番台湾宝岛,见闻所及,可以说“东北菜”已经是九州落户,四海安家了。
1、林花谢了春红,太匆匆。无奈朝来寒雨,晚来风。——李煜《相见欢·林花谢了春红》
2、风淅淅,雨纤纤。难怪春愁细细添。——纳兰性德《赤枣子·风淅淅》
3、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李煜《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
4、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柳永《雨霖铃·寒蝉凄切》
5、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李清照《醉花阴·薄雾浓云愁永昼》
6、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王安石《元日》
7、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杜甫《绝句二首》
8、清风明月无人管,并作南楼一味凉。——黄庭坚《鄂州南楼书事》
9、风吹柳花满店香,吴姬压酒唤客尝。——李白《金陵酒肆留别》
10、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刘长卿《逢雪宿芙蓉山主人》
11、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林升《题临安邸》
12、唯有门前镜湖水,春风不改旧时波。——贺知章《回乡偶书二首》
13、秋风起兮白云飞,草木黄落兮雁南归。——刘彻《秋风辞》
14、风烟俱净,天山共色。——吴均《与朱元思书》
15、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韩翃《寒食/寒食日即事》
16、风乍起,吹皱一池春水。——冯延巳《谒金门·风乍起》
17、九曲黄河万里沙,浪淘风簸自天涯。——刘禹锡《浪淘沙·九曲黄河万里沙》
18、西风多少恨,吹不散眉弯。——纳兰性德《临江仙·寒柳》
19、云淡风轻近午天,傍花随柳过前川。——程颢《春日偶成·云淡风轻近午天》
20、秋风萧瑟天气凉,草木摇落露为霜,群燕辞归鹄南翔。——曹丕《燕歌行二首·其一》
21、细雨鱼儿出,微风燕子斜。——杜甫《水槛遣心二首》
22、风雨替花愁。风雨罢,花也应休。——赵秉文《青杏儿·风雨替花愁》
23、春日游,杏花吹满头。——韦庄《思帝乡·春日游》
24、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高适《别董大二首》
25、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杜牧《赤壁》
26、柳絮风轻,梨花雨细。——谢逸《踏莎行·柳絮风轻》
27、黄师塔前江水东,春光懒困倚微风。——杜甫《江畔独步寻花·其五》
28、狂风吹我心,西挂咸阳树。——李白《金乡送韦八之西京》
29、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白居易《草/赋得古原草送别》
30、东风袅袅泛崇光,香雾空蒙月转廊。——苏轼《海棠·东风袅袅泛崇光》
31、林暗草惊风,将军夜引弓。——卢纶《和张仆射塞下曲·其二》
32、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贺知章《咏柳/柳枝词》
33、荷风送香气,竹露滴清响。——孟浩然《夏日南亭怀辛大》
34、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崔护《题都城南庄》
35、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孟郊《登科后》
36、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晏殊《蝶恋花·槛菊愁烟兰泣露》
37、溪云初起日沉阁,山雨欲来风满楼。——许浑《咸阳城东楼/咸阳城西楼晚眺/西门》
38、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志南《绝句》
39、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佚名《荆轲歌/渡易水歌》
40、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辛弃疾《青玉案·元夕》
41、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华浓。——李白《清平调·其一》
42、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李白《行路难·其一》
43、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李商隐《无题·相见时难别亦难》
44、朔风如解意,容易莫摧残。——崔道融《梅花》
45、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陆游《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46、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朱熹《春日》
47、萧萧梧叶送寒声,江上秋风动客情。——叶绍翁《夜书所见》
48、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王安石《泊船瓜洲》
49、水晶帘动微风起,满架蔷薇一院香。——高骈《山亭夏日》
50、昨夜星辰昨夜风,画楼西畔桂堂东。——李商隐《无题·昨夜星辰昨夜风》
51、谁念西风独自凉,萧萧黄叶闭疏窗,沉思往事立残阳。——纳兰性德《浣溪沙·谁念西风独自凉》
52、红泪偷垂,满眼春风百事非。——纳兰性德《采桑子·当时错》
53、满目山河空念远,落花风雨更伤春。——晏殊《浣溪沙·一向年光有限身》
54、春风十里扬州路,卷上珠帘总不如。——杜牧《赠别》
55、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王之涣《凉州词二首·其一》
56、南风知我意,吹梦到西洲。——佚名《西洲曲》
57、云尽月如练,水凉风似秋。——欧阳詹《荆南夏夜水楼怀昭丘直上人云梦李莘》
58、微微风簇浪,散作满河星。——查慎行《舟夜书所见》
59、春风尔来为阿谁,蝴蝶忽然满芳草。——李白《山人劝酒》
60、风絮飘残已化萍,泥莲刚倩藕丝萦。——纳兰性德《山花子·风絮飘残已化萍》
61、好风凭借力,送我上青云。——曹雪芹《临江仙·柳絮》
62、一片花飞减却春,风飘万点正愁人。——杜甫《曲江二首》
63、子规夜半犹啼血,不信东风唤不回。——王令《送春》
64、饮马渡秋水,水寒风似刀。——王昌龄《塞下曲四首》
65、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辛弃疾《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
66、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王湾《次北固山下》
67、休说鲈鱼堪脍,尽西风,季鹰归未?——辛弃疾《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
68、飞花两岸照船红,百里榆堤半日风。——陈与义《襄邑道中》
69、音尘绝,西风残照,汉家陵阙。——李白《忆秦娥·箫声咽》
【豪放的诗词名句】推荐阅读:
唯美豪放诗词07-10
杜牧的诗词名句06-21
元稹的诗词名句11-03
写桃花的诗词名句07-04
描写柳树的诗词名句09-16
描写思念之情的诗词名句07-24
观于爱情的诗词名句10-27
与爱情相关的诗词名句10-30
中秋节赏月的诗词名句09-09
关于母亲节的诗词名句09-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