贯彻实施《农业机械化促进法》加快上海农业机械化发展

2024-08-21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贯彻实施《农业机械化促进法》加快上海农业机械化发展(共12篇)

贯彻实施《农业机械化促进法》加快上海农业机械化发展 篇1

贯彻实施《农业机械化促进法》加快上海农业机械化发展

<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机械化促进法>(以下称<农业机械化促进法>)已于11月1日起正式实施,对加快我国农业机械化发展,巩固农业的基础地位,促进农业和农村经济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推动农业现代化进程具有重大的历史和现实意义.

作 者:项冠凡  作者单位:上海市农业机械化管理办公室 刊 名:上海农村经济 英文刊名:SHANGHAI RURAL ECONOMICS 年,卷(期): “”(12) 分类号: 关键词: 

贯彻实施《农业机械化促进法》加快上海农业机械化发展 篇2

一、粮食功能区建设基本情况

2011年, 安吉县根据省市要求, 审时度势, 把握机遇, 提出5年建成6 666.7 hm2粮食功能区的目标, 并在中国美丽乡村的大战略下努力形成“乡镇一张图、全县一幅画、构筑大景区”的现代农业发展格局。把粮食生产功能区和现代农业园区 (两区) 建设作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农业工作的主抓手、主平台、主战场, 在“抓落实、保质量、建机制”的基础上, 着重在“聚合力、健体系、出成效”上下工夫, 突出机制创新, 狠抓项目建设, 落实任务目标, 强化责任考核, 积极开展粮食功能区建设的典型探索和特色实践, 建设取得了初步成效。

天子湖镇把粮食功能区的建设当作农业的一项重要工作来抓, 2011年全镇就开始申报了2个村计170.7hm2粮食功能区的建设任务, 2012年又申报1个计75.7hm2, 2013年继续申报了2个计171.5 hm2粮食功能区的建设任务。

二、粮食功能区建设加快推进农业机械化发展

1. 粮食功能区建设加大了基础设施的投入

为了便于机械化作业, 在2011-2012年3个粮食功能区建设中, 共投入建设资金126.64万元, 主要用于新建和维修排灌渠道8 526 m, 建机耕路及机械化操作道9 270 m, 农业机械下田坡109处等, 为机械化作业提供了有利条件, 真正做到了“田成方, 路成网”, 每块田农业机械都能进出作业。

2. 粮食功能区建设提高了农业机械的利用率

粮食功能区建成后, 机耕、机收率达到了100%, 还把原有小型耕作机械全部换成了大中型耕作机械, 省时、省工、省油, 降低了生产成本, 提高了农业机械利用率。水稻种植方面也有了新的突破, 大力推广机械化插秧技术。据测算人工插种秧苗每667 m2工资2012年165元, 而用机械化插秧成本只需65.2元, 每667 m2可以节省成本99.8元;机械化插秧的水稻每667 m2可增产粮食40 k左右, 而且机械化插秧的田块水稻通风好、病虫害少, 抗倒伏能力强。

3. 粮食功能区建设使农业机械化配套设施稳步跟进

为了发挥粮食功能区建成后稳产、高产作用, 就必须装备齐全的农业机械配套设施。在每个功能区建设了为粮食功能区机械化配套服务的粮食育秧、烘干中心, 3个粮食功能区共购买播种流水线4条, 种子发芽器3台, 高速插秧机5台, 碎土机4台, 育秧硬盘87 000只, 粮食烘干机械4套, 热风炉3台, 新建、改建育秧用房1 500m2, 烘干及粮食仓库1 620 m2, 标准化育秧苗田2.08hm2, 共投入建设资金364万元。2012年3个粮食功能区全部实行了流水线育秧, 机械化插秧面积150.3 hm2, 占功能区建设面积的61%, 烘干中心烘干粮食1 404 t。

4. 粮食功能区建设推动了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的发展

粮食功能区及水稻育秧、烘干中心的建设单靠农户单门独户是不行的, 必须确定一个实施主体;因此在每个粮食功能区成立了一家农民粮食专业合作社, 让农民专业合作社来承担粮食功能区和粮食育秧、烘干中心的建设任务。农民专业合作社把农民的土地通过流转和入股经营的形式集中起来种植, 这样不但提高了土地利用率, 而且更加提高了农业机械的利用率。通过农民专业合作社运作, 可以最大化地争取项目资金和扩大融资渠道, 2011、2012年通过合作社争取项目资金286万元, 向农村合作社融资164万元, 在建设育秧、烘干中心的基础上合作社还购买了大中型耕作机械5台, 收割机械4台, 实现了统一耕作、统一机械化种植、统一病虫害防治、统一收割、统一烘干的“五统一”运作模式, 降低了农业生产成本, 减轻农民的劳动强度, 增加了经济效益。

三、对加快粮食功能区农业机械化发展的建议

1. 政府要继续加大投入

由于农业机械是季节性作业机械, 而且使用年限短, 运营成本比较高。购买农业机械在中央、省配套补助的基础上, 县级人民政府、所在乡镇要出台政策给予适当的资金配套支持, 以促进粮食功能区内农业机械化的发展。

2. 合作社要有规范的财务制度

对购买的农业机械要账、物一致, 农业机械要有专人负责管理, 实行法人负责制, 发挥合作社理事会、监事会的作用, 确保各项资金正常、安全地运行。

3. 加强对农机化新技术的指导与培训

每个合作社要确定1~2名农机技术员, 各级农机技术部门、生产厂家要加大对新型农业机械使用的培训力度, 理论培训与现场指导相结合, 确保新型农业机械得到及时推广和应用。

4. 加强农机安全生产管理

农业机械要有专人管理, 要建立起一套严格的安全管理制度, 与机手签订农机安全生产责任状, 对农业机械要小心驾驶, 勤保养、勤检查, 确保无农机安全事故。

5. 提高农业机械的利用率

贯彻实施《农业机械化促进法》加快上海农业机械化发展 篇3

关键词:农机化;作用;发展模式 ;措施

中图分类号: S23 文献标识码: A DOI编号: 10.14025/j.cnki.jlny.2014.19.0033

1农业机械化是农村经济发展的需要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和农村经济的快速增长,加快发展农业机械化是推进农村经济建设,加快小康步伐的必然选择。实践证明,农业机械化在农业生产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发展农业是我国农村经济结构调整的重要内容,也是保持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的基础。而农业的稳定发展是农村经济快速增长的前提,为了推动农村经济的快速增长,强国富民,推进农业产业化,加快农村劳动力转移,就必须加快农业机械化的发展,从而推动农业和整个社会生产力的进步。发展农业机械化是改善农民生产生活条件、提高生产率的重要措施,是提高农村经济整体水平的重要保证,是缩小城乡差别的必由之路。加快发展农业机械化,让农民从提高劳动率、提高农业效益、延长农业产业链以及农业生产之外去获得更多的收益。

具体来说发展农业机械化的重要作用在于:一是农业发展必须依靠科技,不断向生产的广度和深度进军,提高质量,增加效益为中心。而农业机械可以实现人力畜力所做不到的高端作业质量,是先进的作业技术和方式,能大大提高劳动生产率,实现节本增效;二是农业机械化的运用提高了农业生产力。大量的农业机械投入到农村,在调整农村产业结构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一些农民靠农业机械走上了富裕之路;三是农业机械化是农村经济发展的基本物质条件。农业机械化可以降低成本,使农业生产和流通基本设施建设加快,机械化作业替代出来的劳动力可以从事二、三产业,增加经济收入,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四是有利于增加农民收入,建设全面小康社会;五是高质量高速度的机械化作业,能够解除外出打工农民的后顾之忧,促进市场经济健康稳定发展。因而可以说,大力促进农业机械化的发展是十分必要和紧迫的。

2农业机械化发展的历史机遇

近十年来,在我国农机化发展史上是极为辉煌的时期,国家对农业机械发展极为重视。为了提高农业机械化水平,对农民个人、农机专业户和直接从事农业生产的农机服务组织购置和更新大型农机具给予一定的补贴,将农机购置补贴上升为全国“两减免三补贴”重要的惠农政策,这在我国农业机械化发展史上还是首次。农机购置补贴政策的出台,极大地激发了农民群众购用农业机械的积极性。

3农业机械化的发展趋势

建设现代化农业、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任务,也是21世纪第一个20年的奋斗目标。所有这些目标和任务都与农业机械化密切相关,紧密相连,都对农机化发展提出了新的高要求。以前,在我国现有的土地实行了家庭生产承包经营的情况下,发展小型农机具是适合家庭生产经营规模需要的,但是从现在的农业生产的发展角度看,小型农机具只能起到代替人力、畜力的作用,远远满足不了大农业生产及农业科学技术进步的需要。

今后我国的农业生产发展主要依靠大型农机具,尤其洮南市处于平原地带,土地成方连片,要想实现农业现代化,必须实行规模、集约化管理,农业生产从种到收全部实现机械化,大中型农业机械的推广应用是农业新技术的发展目标。从提高综合生产能力的技术要求来看,目前重点推广能够提高土地产出能力的技术,如水稻育插秧,水稻机械收获,机械化深松、深翻、免耕、秸秆还田以及精量播种、化肥深施、植物保护、旱作节水、机械覆膜保水和节水灌溉等,都是由小型机具向大中型转换的必然趋势。还有保证粮食丰产丰收的机械化联合收获、烘干技术等。从对农业机械的要求看,一是这些技术只有以农业机械为载体才能实现,必须通过机械的动力、精度和速度才能达到;二是必须使用大中型农机具。现代农业技术要求具有一定的规模复合立体作业,然而这绝非是小型农业机械所能完成的;三是高性能的大型农业机械其优越性和重要性日益突出,性价比也远远高于小型农业机械。现今国家又拿出大笔资金予以扶持,相信应用发展速度会大大加快。

4结语

终上所述,当前发展大中型农业机械的要求和趋势十分明显,但发展大中型农业机械的问题,是家庭承包责任制后的零散地块作物种植繁杂,没有统一规划所造成的不适于大中型农业机械作业的局面,这样就产生了发展大中型农业机械与亿万小规模农户的矛盾。在这个似乎无解的难题面前,近几年兴起的小麦水稻跨区联合收割作业模式为解决这个难题探索了一条重要途径,其实这也是农机作业生产走向产业化专业化道路的开始。如果继续发展到播种、插秧、植保及玉米机收等领域,则将形成极具中国特色的农机化发展道路。

要想走好这条中国特色的农机化发展道路,我们要做很多工作,一是要继续引导农民进一步提高思想认识,加大观念转变力度,跳出传统农业的视野,立足“发展大农业,发展大农机”,变国家政府要我应用机械化为我要积极主动的应用机械化;二是各级农机管理服务部门,要认真贯彻落实农机化促进法,真心实意热情周到地为农民群众提供优质服务;三是充分利用国家各项优惠政策法规,大力扶持各类农机专业服务组织,成立农机专业协会,把零星分散的农户组织起来,在坚持家庭承包经营的基础上,进行区域化、标准化作业,提高农业机械化水平。

贯彻实施《农业机械化促进法》加快上海农业机械化发展 篇4

农业机械化是现代农业的物质基础,是衡量现代农业发展程度的重要标志。多年来,我市始终把发展农业机械化作为建设现代农业的重要举措加以落实,农业机械化装备及作业水平跃上了新的台阶。到2011年底,全市农机总动力达57万千瓦,农业机械原值达24200万元,拖拉机保有量达6760台,其中大中型拖拉机2221台,小麦收割机426台,玉米收割机377台,机引配套农机具7393(件);配套比达1:3.5,机耕机播水平均达100%,小麦机收水平达95%以上,全市农机作业综合水平达73%以上。农机经营总收入达到1.14亿元,纯收入达到0.5亿元。先后被省委、省政府表彰为“十一五”时期农机化生产先进集体,被农业部确定为国家级农业产业化示范园区。在一连串荣誉面前,少数领导同志误认为永济已基本实现了农业机械化,农机部门已经完成了其历史使命,就连一些农机工作者也为自己今后干什么?如何干?而一筹莫展。面对如此形势,我市农机化到底还要不要发展?如何发展?已成为我们农机工作者当前急需解决的一个重要问题。为此,本人结合全局农机工作调研活动月,深入基层进行了专题调研。

一、发展现代农业对农业机械化发展提出了更高、更新的要求

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作出的《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明确提出要“积极发展现代农业,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为确保现代农业发展,《决定》同时提出要“不断促进农业技术集成化、劳动过程机械化、生产经营信息化”,要“支持农用工业发展,加快推进农业机械化”。这既对我们加快农业机械化发展提供了难得机遇,又对农业机械化发展提出了更高、更新的要求。

(一)土地适度规模经营,对农业机械化发展提出了更高、更新的要求。纵观50多年来,我市农业机械化的发展,主要是解决粮棉生产的耕作、排灌、播种、植保、收获、运输六大环节农民劳动强度过大的问题。而随着土地适度规模经营的发展、农民生活质量的提高,现有的农机装备已不能满足种田大户的需求。他们迫切需要的是农业劳动过程的机械化。城东街道平壕村种田大户尚金生说:他承包的460亩粮田虽然基本实现机械化了,但仍要为每年夏秋两季晒粮而发愁。因为几十万斤粮食晒不干,粮站不会收,花70元/天、人,且管吃、管烟,还找不到人,仅今年小麦晒干就花费近万元。如果碰到连续阴雨,肯定是丰产不丰收。因此,他迫切希望政府扶持发展5-6吨的谷物烘干机,为种田大户降低生产成本,保障丰产丰收。而王朔村李安稳仅承包50多亩,如果将机具全部配套齐全,则要投资50多万元,既不划算,又承担不起。因此,他希望有一个稳定的农机服务组织为其提供优质、方便的农机作业一条龙服务。

(二)推进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对农业机械化发展提出了更高、更新的要求。近年来,我市认真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大力实施农业结构调整战略,基本形成了

城西蔬菜生产产业带、于乡洗马大棚西瓜生产产业带、于乡北梯蒲州文学葡萄生产产业带,蒲州黄河滩水产养殖产业带,黄河滩芦笋生产产业带。这些特色产业,极大地提高了土地产出率,增加了农民收入。但土地产出的提高、农民收入的增加,主要还是依靠农民艰辛劳作的结果。据了解城西西姚温村开过年后进入蔬菜种摘期,几十名50-60岁的男女劳力仍汗流浃背地采摘西红柿。合作社负责人介绍说:种蔬菜是赚钱,就是用工多,人太苦,年轻人怕苦嫌累不愿干,只好找老头老太。为解决用工矛盾,去年,他们争取上级支持,投入10多万元,购置了大棚卷帘机。今年他们计划再争取农机部门支持购置微耕机进行大棚耕作、起垄、作畦。下一步,还将购置了蔬菜育苗机械或蔬菜移栽机械,以实现蔬菜生产的机械化,将设施蔬菜种植推向高效农业发展快车道,据了解我市已发展设施蔬菜1.3万亩,仅此一项年可增加农民收入5000余万元。葡萄种植大户孙国兵告诉我们:现在种植葡萄都靠人工,尤其是葡萄移栽、修剪、中耕,劳动强度大,花50元/天还找不到人。如果有这方面的机械来替代,不仅可以节约其生产成本,而且可以提高劳动效率,进而提高苗木成活率。特种水产养殖场卫场长说:这几年农机部门推广的池塘增养机、饲料投铒机,对水产养殖发挥了增产节本作用。但听说有一种渔塘微孔增养设备,比增养机使用效果更好,希望农机部门及早引进推广。

.(三)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对农业机械化发展提出了更高、更新的要求。发展节约型农业、循环农业、生态农业,加强生态环境保护,是发展现代农业的必由之路。可持续农业的发展,一方面,迫切需要更加先进的农业机械为其服务,另一方面,要求农业机械化发展必须走集约、节约之路。城东种田大户尚金生去年近460亩小麦全部实行精少量播种,较传统播种节约种子4600多斤。如果全市50万亩小麦全部实行精少量播种,可节省种子250万公斤,相当于为农民节约生产成本千万元。城西街道农业农机副主任廉和平反映,前多年,秸杆禁烧,年年喊,但禁而不止,一到农忙,旅游路两边到处都是烟雾弥漫,关键是秸杆没有出路。现在农机部门利用70马力以上的拖拉机配套秸杆还田机,实施秸秆还田,效果很好。今年超人奶业有限公司购置了秸杆捡拾打捆机,对那些不愿实施秸杆还田的农户,实行捡拾打捆,集中堆放喂养牛,起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此外,目前农技部门推广的测土配方施肥、化肥深施技术,也迫切需要先进的农业机械作为载体。在农业机械发展方面,现有农机具老化严重,能耗高,性能差,也不符合资源节约型社会发展要求。一台使用15年的拖拉机与一台使用5年的拖拉机相比,每年多消耗柴油200千克左右。目前,全市大约有使用15年以上的大中小型拖拉机共计2000多台,10年以上的联合收割机130台,每年多消耗柴油200多吨,约占全市2011农机用油的5%。

二、以建设农机强市为目标,理清农机化工作新思路

当前,我市已形成了加快农业机械化发展建设农机化强市的良好的社会氛围、经济基础、技术条件、市场环境、体制机制,机械化生产方式普遍赢得农民群众青睐,已成为农业生产不可替代的重要载体,国家、省财政逐年增加的农机购置补贴资金和标准,又极大地激发了农民购买农业机械的热情。在此新形势下,我们必须立足我市实际,理清农机化发展新思路。

(一)实施粮食生产全程机械化及设施农业装备工程。以确保粮食生产

安全为重点,加快农机作业由小麦、玉米生产的主要环节向产前、产后延伸,引导农民发展种子精选、包衣机械、粮食烘干、加工、仓储机械,提高农业抗御自然灾害的能力。顺应现代高效农业发展,加快实施农机化发展由粮食作物向经济作物,由大田农业向设施农业,由种植业向养殖业、运销业全面发展的战略转移,加快引进、试验、示范适应蔬菜生产特点的耕整、起垄、作畦机具,解决菜地耕整、平田、起垄等工序的机械化作业难题,逐步发展蔬菜保鲜、育苗、移栽、喷(滴)灌等机械。稳步发展渔塘增养、饲料投饵、鲜活农产品运输等机械,降低农民劳动强度,提高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经济效益,促进高效农业持续、快速发展。

(二)实施农机实用技术培训工程。农民群众是发展农业机械化的主体,要发挥并保护好农民发展农业机械化的积极性,就必须让农民买得起、用得好。因此,在以培养农村农机人才和典型为手段,借助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大力实施农机化新技术推广普及,一方面,为农机化新技术、新机具普及应用提供技术保障,另一方面,让农民充分共享社会进步的成果。

(三)实施农机装备调优工程。加强对农机化发展的宏观调控,引导农民优先发展70马力以上拖拉机及配套的旋耕机、深松机、秸秆粉碎机、旋耕施肥播种复式作业机、免耕播种机、小麦玉米两用联合收割机等。同时,按照节能减排的要求,加快现有老旧机具的更新和淘汰,鼓励发展节油、节水、节肥、节种、节药农业机械,大力推广秸秆还田、高效植保、化肥深施、保护性耕作等环保型机械化技术,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

(四)实施农机服务组织创新工程。一是深化基层农机服务体系改革。按照“稳定公益性,放开经营性”的原则,强化农机化技术推广、培训及农机监理等公益性职能,把农机供应、农机维修、农机跨区作业等推向市场。对从事公益性职能的人员,定职责、定目标、定报酬、定考核,激发他们为农服务热情。二是加快农机服务组织创新。积极引导并鼓励农民机手将分散在千家万户的机具联合起来,成立农机专业合作服务组织,开展耕作、种植、植保、收获一条龙服务,形成农机服务的规模效应。并按照《农民专业合作社法》的要求,因势利导,规范合作组织经营服务及内部管理行为,提高农机服务质量和合作效益。三是加快农机化技术创新。鼓励农机研发生产企业加强产、学、研、推结合,利用国内国际农机化技术资源,促进农机化技术进步和产品结构优化升级,不断提高为“三农”服务的能力和水平。

三、抢抓机遇,扎实推进农业机械化

当前,农机化发展面临着难得的历史机遇。近年来,中央连续下发的一号文件,均明确提出要“提高农业机械化水平,对农民个人、农场职工、农机专业户和直接从事农业生产的农机服务组织购置和更新大中型农业机具给予一定补贴”,将农民购置农

机补贴项目上升为全国“两减免三补贴”重要的惠农支农政策。2012年,中央将进一步加大财政补贴力度,我们要抢抓当前机遇,加快农业机械化发展。

(一)切实加强对农机化工作的领导。市镇村各级政府应充分认识到农业机械化在建设现代农业、推进新农村建设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依据《农业机械化促进法》将农机化发展主要目标列入当地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总体规划,把农机化装备及作业水平作为新农村建设的一项硬性指标,与农业结构调整、农村土地流转等同布置、同检查、同考核。农机部门要主动介入农业产业化园区建设及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协助搞好农业产业化园区配套农机具发展规划,及时引进优质、高效的农业机械投入新农村建设,以实际行动赢得市镇两级党委、政府及社会各界的重视和支持。

(二)突出重点加大对农机化投入。多年的实践证明,财政投入具有“四两拔千斤”的导向作用,能有效调动农民发展农机化的积极性。近年来,中央连续下发的一号文件都明确对购买农机的农民实行财政补贴。因此,财政部门要把增加对农机化的投入作为今后支农投入的重点之一,逐年增加财政预算,按照农业生产急需、农民生活急用、机具性能较优的原则,科学确定农机购置补贴的范围和标准。就我市而言,今后财政对农机购置的补贴,应重点向以下几个方面倾斜:一是加大大中型拖拉机配套农机具补贴力度,研究制定大中型拖拉机配套精少量播种机、深松机、秸秆还田机等补贴政策,提高大中型拖拉机与其配套农机具比例,推进农机服务规模化、集约化。二是加大设施农业、精深加工和现代流通业配套机具补贴力度,引导农民发展大棚卷帘机、耕整机、喷(滴)灌机械、蔬菜干鲜果仓储保鲜机械、农副产品加工机械、鲜活农产品运输机械等,为推进高效农业规模化提供现代装备支撑。三是加大环保节约型农机补贴力度,建立农机更新报废补偿制度,引导农民淘汰更新老旧农机具;研究制定节药、节水、节肥等农业机械补贴政策,尤其是要着力提高大宗农作物病虫害防治水平的植保机械;研究制定涑水河河道清淤、千万只肉鸡饲养工程畜禽粪便处理、玉米、棉花秸秆综合利用等机械化补贴政策,提高农村废弃物利用水平,改善农村环境面貌。

(三)加快推进农机服务组织创新。积极鼓励和扶持农机专业合作服务组织建设,坚持农民自愿,民主管理,互助合作,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的原则,引导农民机手通过机械联合、技术联合、服务联合等多种形式,发展农机股份合作制、专业合作社、专业协会等农机专业服务组织。多方争取省市农机部门扶持农机专业合作社发展的专项资金,重点用于支持农机专业服务合作组织的建立,开展农机化新技术、新机具的引进、示范和推广,对农机专业合作社组织成员开展技术指导、信息服务及教育培训等。要与有关部门联系,争取市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在办理农机合作服务组织注册登记,依法取得法人资格时,免收注册登记费用;国土部门对农机服务合作组织建造机库、维修车间等所需用地,按临时农业用地审批使用;税务机关依据有关政策规定,免征农机服务合作组织从事农机作业及技术服务中的营业税、所得税;金融机构将符合贷款条件的农机服务合作组织列为信贷优先支持对象,简化贷款手续,增加贷款投入。农机部门要切实加强对农机服务合作组织的指导与服务,及时提供作业市场信息、政策法律咨询,协助其完善内部管理运行机制,尤其是帮助解决跨区作业中发生的矛盾和问题,促进其发展壮大,努力将农机合作服务组织培养成农机服务产业和农机化发展的主力军。

(四)完善农机法治化管理机制。全面贯彻《农业机械化促进法》,加强农机安全监督管理、农机销售市场管理、农机维修网点管理及农机报废更新管理。农机部门要不断改进工作作风,增强依法行政意识,建立健全农机质量保障制度和农机安全监督制度,加大农机执法力度,深入开展农机安全生产、农机打假治劣专项整治活动,逐步将农机化管理纳入法治化轨道。

(五)加大农机化宣传力度。充分利用广播、电视、报纸、网络等新闻媒体,大力宣传农机化在现代农业建设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为加快农机化发展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深入开展农机化科技下乡活动,定期组织有关经销商开展新型农业机械巡回展览活动,结合农时季节特点,组织开展新型农业机械现场演示,让广大基层干部群众亲身感受农机化在减轻农民劳动强度、提高劳动效率、促进农民增收中的重要作用,进一步激发农民群众发展农业机械化的积极性。

贯彻实施《农业机械化促进法》加快上海农业机械化发展 篇5

苍溪县地处四川盆地北缘、秦巴山脉南麓、嘉陵江中游,北接女皇故里,东通巴南大地,西横剑门雄关,南临古城阆苑,雄控千山,险扼万水,自古乃巴蜀屏风,峻锁川北。辖39个乡(镇)、718个行政村,71个居委会、78万人口,其中农业人口68万,属低山为主的低中山窄谷长梁地貌,幅员面积2330.19平方公里,耕地54万亩。

1.苍溪农机化发展的现状

在上世纪七十年代,苍溪县就是全省农机化试点县。近年来,随着各级领导对农机工作的高度重视,以及一系列强农惠农政策陆续出台,苍溪农机化发展步伐提速加快。截止2010年底,全县农机总动力达到了63.9万千瓦,装备总值达3.52亿元;农机化综合作业水平33.02%;全县乡村机耕道累计达14330.2公里(含田间道路),硬化129公里;拥有22千瓦以上机电提灌站578座/706台;拥有拖拉机4000多台,其中低速载货汽车(农用运输车)528台;拥有中小型联合收割机400多台/套,耕整机20000多台/套;农机社会化服务组织进一步健全,培植发展农机装备在5万元以上的农机大户1600多户;全县农机生产企业9个,销售企业(滩点)129个,维修网点72个,农机作业服务收入达2.2亿元。农机监理设施进一步加强,实现了连续15年无重特大农机事故发生。

2.苍溪农机化发展取得的初步成效

2.1农机化水平大幅提升。

近年来,在国家强农惠农政策拉动下,农村经济的发展和农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农户购机热情不断高涨。一是农机化投入不断加大。2006—2010年,我县共实施国家农机购置补贴项目资金4900多万元,拉动农户投入达3.5亿元。二是农机具推广增多。近五年来,共推广各类农业机械91000多台/套,其中耕整作业机械20000多台/套、农用拖拉机4100多台/套、联合收割机200多台/套。三是农机化装备水平明显提升。截止2010年底,我县农业机械总动力达63.916万千瓦,农业机械装备总值达3.58亿元,分别比“十五”末增长29%和31%。四是农机化作业水平进一步提高。截止2010年底,我县农业生产田间作业综合机械化水平已达33.02%,比“十五”末提高了13个百分点;机械耕作、机械插秧、机械收割、机械灌溉等农业生产机械化水平分别达到55.21%、1.87%、33.12%、27.84%。

2.2农机基础设施不断加强。

5•12地震后,共争取国家和省级乡村机耕道建设投入项目资金9104万元,带动群众自筹13136万元,新改建泥结石机耕道312公里,硬化472公里;共争取机电提灌站建设资金3374万元,新建53座、改造276处。全县拥有乡村机耕道13497公里(含田间道路),其中整治达标2049公里;10千瓦以上的机电提灌站702座,总装机31772千瓦,控灌面积13.4万亩;节水灌溉设备6处、控灌面积1380亩。有效地改善了农村基础设施条件,提高了农民的生产生活水平。

2.3农机社会效益有所提高

2010年底,全县实现农机经营总收入34374万元,上缴各种税费1267万元,农机纯利润4340万元。普通农机大户作业收入达30000多元/年。

2.4农机安全监理进一步加强

全县农机监理机构健全,监理职能得到提升,农机监理执法进一步规范。全县拥有农用车和各类农机具25000多台/套,实现了农机重特大事故为“零”的指标,农机安全生产状况明显的改善。

3.苍溪农机化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

近年来,我县农机化发展较快,但我们也看到发展中还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主要表现在:

3.1全县农业机械发展不平衡,结构不合理。全县农业机械总量和装备总值增长较快,主要以耕作、收获、运输机械发展较快,播种、精细加工机械增长缓慢。区域发展不平衡,西南部深丘地方农业机械发展教快,东北部低山(东溪、三川、龙山片区)发展较慢。一是数量不够。发展最好的耕整机也只有总需要数的一半左右。二是科技量少。大型骨干工程少,精深作业机具欠缺,低耗高效技术应用不够,综合利用差,在低水平、浅层次徘徊。三是结构不优。一方面种类结构不优,发展好的乡镇,一年新增微耕机600多台,有些乡镇拥有量还不足100台;另一方面科技水平不优,一般机具多,高性能机具少;动力机具多,配套机具少;粮食生产机具多,高效农业机具少。

3.2农机化配套基础设施较差。一是田间耕作机械缺少可行机耕道,绝大部份田间道路农业机械无法通行,现在是通村道路逐步完善,田间道路基本底子还很薄,需要各级政府投入专项资金,加大田间道路修建的扶持力度,逐步建立财政资金引导、农村群众投入为主的田间道路投入机制,争取尽快改善田间道路现状。二是部分农机提灌站设施老化,年久失修,亟待维修改造。

3.3农机服务体系薄弱。乡镇农机站破产清算后,经营性农机服务组织还处于起步阶段,农机专业户也较少,农民买机械只是满足自己需要,完成自己家的农田作业后就闲置在家,影响机具利用,制约了农机服务组织发展。一是保障不力。对机具的维修、保养、油料,不能充分保障,制约着农机发展空间;二是组织不紧:多数机手没有建立或参加组织,彼此没有联系,自我服务能力弱,对外服务十分零散。

3.4新技术新机具的推广缺乏专项资金。科技含量较高的耕作机械、收获机械、插秧机械推广上存在一定的难度。一是购置成本高,一般机型要两万多元,高的要十多二十万元,农户难以承受。二是上级部门没有专项的推广资金支持,工作开展的难度较大。

3.5农机安全监理形势严峻。一是安全意识淡薄。农机从业人员文化素质相对较低,安全意识差。二是基层监管力量薄弱。乡镇农机站撤销后现乡镇没有专门的农机安全管理人员和机构,造成基层农机安全监管力量薄弱。三是安全监管体系不健全。各部门间安全信息共享不够,联系协作不够。县、乡、村之间在安全监管上没有形成有效的监管网络,安全监管资金、人员及设备不到位。2004年《道路交通安全法》出台后,由于农机部门道路监管“三权”被取消,公安交管部门受警力限制,农机道路安全监管工作滞后,拖拉机安全管理工作形成“真空”,造成其注册率、检审率和持证率有所下降。四是农机安全培训不够。安全培训,投入严重不足,造成培训工作不到位。

4.加快苍溪农机化发展的对策思考

4.1以项目为拉动,逐步实现农机化平衡发展。加大争取项目和资金投入。大力支持和鼓励本地区新技术新机具研发;充分利用各种有效宣传途径大力宣传,以“三机”演示现场会为抓手,加强薄弱地区,薄弱环节的农机具示范推广。积极助推进农机企业送技下乡,培训下乡等活动,着力抓好适合山区地貌特点的农机新具、新技术的推广应用。引导和带动广大农民、农机经营者对农业机械装备的投入,加大对薄弱地区、薄弱环节机械化的投入,逐步实现农机装备数量充足,结构合理,重点提高适地经济作物机械化作业水平,大力提高耕、种、收等环节农田作业机械量和作业面。

4.2 提升农机基础设施质量和效益。积极争取农机化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政府、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农民个人多渠道筹集资金,并吸引信贷资金、民间资本,用于农村机耕道等农机化基础设施建设。一是重点整治农村便民道、入户路,积极开展田间作业道的规范化建设,做到机具入田易、作业易。二是加大对旱区、缺水地域地段基础设施投入,加强对自然条件差、生产基础薄弱村组的机电提灌站、滴灌、喷灌的建设。三是加强对农村机耕道、机电提灌站管理运行实践探索,建立建全长效机制,充分保障农机化基础设施质量与效益发挥。

4.3完善农机社会化服务体系和管理机制。一要积极培育发展农机大户和农业规模经营。建立健全农机作业协会和各类农机服务组织,积极组织协调和扩大服务领域,拓宽服务项目,增强自我发展能力和服务能力。二要鼓励和引导跨区作业,引导各类农机作业中介服务组织健康发展,组织建立农机手为主要成员的农机协会和专业合作社,增强农机作业市场活力。三要是优化维修服务体系。逐步实现农机维修体系完善和持续稳定。进一步规范农机维修机构,加强对维修人员与维修机构的从业规范管理。四是规范农机社会化服务市场管理。制定农机作业质量指导性标准和作业市场管理办法,探讨农机具报废更新、租赁和二手农机市场管理办法,加强农机服务市场中介和作业质量维权监督。搞好农机维修行业的管理审定工作,督促农机生产销售企业搞好跟踪保障服务。

4.4加强农机技术培训和行业人才培养。一是优化培训结构,拓展培训方式,提高培训实效。充分利用国家“阳光工程”、“惠民工程”,加强对农机从业人员、农机技术员的培训;充分利用农机购置补贴项目,定期组织农机补贴经销商下乡培训,加强对购机户进行操作技能、机具保养培训;充分利用县农机培训机构与企业技术培训相结合,加强对返乡农民工、农村青年等农机作业、维修技能的培训。二是积极培养农业机械化专业技术人才。农机部门要充分利用农业机械化技术学校培训阵地,认真抓好农机干部的继续教育和技术培训,不断提高全县农机化管理和服务水平。

贯彻实施《农业机械化促进法》加快上海农业机械化发展 篇6

摘 要:一、机械化推广程度偏低近年来,由于农村劳动力成本不断上升,土地家庭联产承包受限,机械化推广程度偏低,造成收益下滑,农民劳动积极性受挫,制约了现代农业的快速发展,新农村建设步伐加快。以农业的棉花为例,我国黄河、长江流域人工采棉费用430元/亩;

关键词:农作物论文,农作物论文投稿,农作物论文杂志

一、机械化推广程度偏低

近年来,由于农村劳动力成本不断上升,土地家庭联产承包受限,机械化推广程度偏低,造成收益下滑,农民劳动积极性受挫,制约了现代农业的快速发展,新农村建设步伐加快。以农业的棉花为例,我国黄河、长江流域人工采棉费用430元/亩;新疆西北棉区人工采棉980元/亩,50公斤棉花用工量12个。美国实行棉花全程机械化,籽棉采摘仅为80元/亩,用工量平均为0.5个,全世界约有30%棉花机器采摘,但我国棉花机采率为8.5%,且集中在新疆棉区,黄淮海棉区刚开始试行。山西运城市试行机采成本130元/亩,节约人力资源成本300元。如果新疆棉花全部实行机采化,可以大大节约成。

二、我国农业机械化推广步伐较为缓慢

主要原因:一是认识不足。大多数农民没尝到使用机械化的甜头,处在观望或试用阶段。二是土地流转较为缓慢。机械化推广需规模化成片作业,目前我国大多土地还由一家一户农民传统作业,全国土地流转率仅为35%。三是机械价格较高。目前许多大中型机械价格昂贵,少则10多万元,多则上百万元,如一台采棉机200万元以上,棉农买不起也用不起。四是配套范围窄。我国虽注重研发生产多用途农业机械,但市场上销售的农业机械,大多数用途不够广泛,加之许多农作物成熟时间不一,限制了机械化的.大力推广。

三、如何推广农业机械化

主要建议如下:

一是加快土地流转是根本。国家农业、土地、供销等涉农部委应积极总结推广山东、安徽和山西等省市土地流转经验做法,制定实施我国农村土地流转若干意见,从政策层面加快土地流转步伐。同时,省地市也应出台政策配套措施,加快土地流转步伐,规模化成块连片,确保机械化大力推广,切实促进现代农业发展。

二是加大农机具补贴是关键。各级政府和财政、税务、农机、水务、电力、油气等部门一方面应密切关注农业机械生产企业厂家,将其用电、用水、用地、用油、用气等视同农业或居民使用价格;对生产使用钢材、零部件等原材料实行征税抵扣和增值税等“零税率”优惠,把农机具产品价格大幅真正降下来。另一方面各级政府和财政部门应不断大幅度提高农业机械财政补贴标准,让农村合作社、涉农企业组织或农民朋友都能买得起,只有买的起才能用得上,也才会大力推广机械化,促进现代农业快速发展。

加快农业机械化和设施农业发展 篇7

宗锦耀司长最近指出, 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提出“在工业化、城镇化深入发展中同步推进农业现代化, 是‘十二五’时期的一项重大任务”。强调要加大强农惠农力度, 夯实农业农村发展基础, 提高农业现代化水平和农民生活水平, 建设农民幸福生活的美好家园。同时也再次明确指出要加快农业机械化, 加快发展设施农业。这对新时期农业机械化工作指明了方向, 提出了新的任务和要求。农业机械是发展现代农业的重要物质基础, 农业机械化是农业现代化的重要标志。

“十二五”是我国农业机械化加快发展、质量提升、结构改善的关键阶段。当前, 农业机械化政策扶持力度不断加大、购机用机需求持续旺盛、工业支撑更加有力、关键技术基本成熟、发展机制日趋完善, 促进农机化又好又快发展形势有利、机遇难得。同时也要清醒的看到, 我国农机化总体水平仍不高, 不同区域、不同作物和作业环节发展很不平衡, 技术推广等公共服务能力不强、机耕道等基础设施建设滞后、农机农艺融合不够紧密等突出问题亟待解决。

“十二五”农业机械化发展要认真贯彻十七届五中全会精神, 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 坚持走中国特色的农机化发展道路, 认真实施农机化法律法规和政策, 以转变农机化发展方式为主线, 以调整优化装备布局结构、主攻薄弱环节机械化、推广先进适用农机化技术、组织重要农时农机化生产为重点, 加强农机农艺融合, 落实完善政策, 培育发展主体, 促进技术创新, 建设人才队伍, 强化公共服务, 加快提高农机装备水平、作业水平、科技水平、服务水平和安全水平, 努力推动农业机械化科学发展。

贯彻实施《农业机械化促进法》加快上海农业机械化发展 篇8

鉴于上述情况,我们提倡,在全省玉米种植地区推广机械精少量播种一次保全苗技术。机械精少量播种一次保全苗是一项综合技术,是一项系统工程,它以机械精少量播种为中心,辅之以秋翻整地,种子处理、化肥深施、苗带镇压和药剂灭草等相关配套技术。在西部干旱半干旱地区,再加上全方位深松和节水保墒耕种技术。机械精少量播种技术在我省以推广多年,那么为什么还要提出这个问题呢?原因就是许多地方作业技术不规范,相关技术不配套,致使这项技术没有充分发挥它应有的作用。因此,有必要对它作进一步的研究和探讨,规范技术要点,加大推广力度。

首先要提倡秋翻整地。根据我省的降水情况,只要耕作措施得当,前一年贮存在土壤里的水分足够种子萌发需要。但我省有些地区搞春整地、春打垄,这种方法使前一年贮存在土壤中的天然降水散发。这样,出苗所需水分就寄托在下雨上。我省70-80%的自然降水集中在夏秋季,春季下一场透雨(>10毫米)的机率,根据多年统计分析,中部地区约占30-40%,西部仅15-20%。因此,干种湿出的做法风险太大。而且春天整地还容易形成土块,阻碍种子的萌发。只有在秋季整好种床,经过土壤的冻融作用,种床的质量才会更好。

在西部干旱地区提倡全方位深松,深松的深度为40-50厘米,而且在耕层底部形成一个直径10厘米的空洞(称为鼠洞)。全方位深松的好处很多,最主要的有两条:一是增强土壤抗旱涝的能力。深松过的土壤,在一小时内可接纳350-600毫米的降水而不形成地表泾流,既能贮存天然降水,又能避免因地表泾流而导致的水土流失。通过全方位深松,在地下形成巨大的土壤水库,它能为春旱条件下一次播种保全苗提供可靠的水分保证。据测定,深松比不深松的耕地0-100厘米土层中可多蓄35-52毫米的水分,相当于每公顷土地多蓄水400吨左右,做到了天旱地不旱。二是能够降低土壤盐碱浓度。全方位深松的土壤,可使耕地含盐量降低12%左右,这对于改造西部地区中低产田很有作用。全方位深松三、四年进行一次即可。这样,我省西部的耕作技术就能充分积蓄有限的350-450毫米降水,使伏雨春用、旱用,克服干旱威胁,确保春旱年利用好土壤自然蓄水,一次播种达到苗齐、苗全、苗壮。在没有实行全方位深松之前,还需推广机械化一条龙坐水种(节水保墒耕种技术)技术。

保全苗技术的关键是播种环节。首先种子要有保证,发芽率和纯度要高,要经过药剂拌种和磁化等处理,要有良好的秋翻整地质量与合适的土壤墒情。在这种情况下,实行科学的播种方法,一要深均匀,深度偏差在+0.5厘米。窄开沟,接墒下种,覆湿土。二要按品种要求保证株数,株距一致,使小苗吸收养分均衡。三是播种要进行苗带重镇压,使种子和湿土密接。播种同时提倡深施化肥和药剂灭草。

采用科学的机械播种方法,配套相应的技术,能达到苗全、苗齐、苗壮,实现增产增收,节本增效。机械精少量播种比传统人畜力播种每公顷可省种子20公斤(节省下来的种子钱足以支付机耕费),而且省工、效率高,抢农时。这些,已被各地多年的生产实践所证实。我省近几年机械精少量播种面积逐年扩大,但许多地方作业技术不规范,相关技术配套不好。比如,有的地方不搞秋翻搞春翻,既失墒又很难保证整地质量。全方位深松技术刚刚引进,干部群众对此认识不够。苗带重镇压器虽已推广多年,但机具数量仍不足千台,等等。为此,我们认为,要想推广好机械精少量播种一次保全苗技术,应重视解决这些问题。

水稻也是我省主要粮食作物,在水田耕作上,我们从八十年代初开始,推广了水稻盘育苗、棚管理、机插秧技术。后来又推广了小井种稻技术,对加快全省水田开发步伐,提高水稻单产起到了重要的推进作用(到1998年,全省水田在册面积已由1980年的383万亩增至694万亩,每公顷水稻产量已由4253公斤增至8399公斤)。今后一個时期,要想让水稻生产进一步增产增效,我们认为,应该有计划地逐步推广水稻本盘钵盘育苗机械行抛技术。这项技术的好处在于作业效率高,抛秧质量好、增产效果明显。由于采用钵盘育苗,带土移栽,因此不用缓苗,生长快,分蘖多,茎秆粗壮,根系发达,抗倒伏能力强。据全国各地不同地区的试验表明,机械抛秧水稻穗大、粒饱,每亩可比插秧地块增产50-80公斤,增产幅度在10%以上。今年省农机推广站从中国农业大学引进三台水稻行抛机,并且在梅河口市召开了现场会进行作业演示,准备明年进行多点示范,以便进行大面积推广。机械行抛对育苗要求较高,因此必须把好育苗关,要做好推广前的技术培训,包括钵盘育苗技术和机具操作技术。推广要循序渐进,遵循引进试验,多点示范,然后再面上推广的原则。推广过程中要搞好技术指导与服务。

大豆是我省三大主要农作物品种之一。近年来,由于新品种、新技术和新机具的应用,对提高大豆单产起到了很大作用。农机方面主要是把一些单项技术进行组合,与农艺技术一起配套实施。这些技术包括机械耕整地技术、种子磁化技术、精量点播(双行拐子苗)及化肥深施技术、播后苗带重镇压技术、化学药剂除草技术。1995年我们在扶余、前郭、九台、德惠和舒兰五个县(市)搞了10万亩项目田,平均亩产168.7公斤,比这五个县(市)前三年大豆平均亩产增产24公斤。我们认为这种做法有推广价值。

为了实现我省发展现代化效益农业的目标。今后一个时期,应进一步加强农机技术推广工作。目前我省农机技术推广工作相对薄弱,存在的主要问题:一是推广体系基础设施差,办公条件和设备配置非常简陋,绝大多数农机推广站没有推广用车、机具设备和试验用地,推广手段落后。二是没有推广专项经费,一些好的新技术和新机具,往往由于缺少经费得不到推广。如在耕整地方面,我省还普遍使用着牵引铧式犁,已批量生产多年的液压悬挂双向翻转犁与其相比有很多优越性,阻力小,耗油小,作业不出堑沟,然而目前全省仅有几十台。在蔬菜大棚整地和浇灌环节,玉米、水稻和麦豆收获环节,一些省(市)已实现了相当程度的机械化,而我省这方面的机具寥寥无几。在播种、插秧、施肥和植保等作业环节上,我省虽已不同程度地采用了机械,但机具性能仍不能很好满足新农艺技术的要求,需不断地改进完善和更新换代。因此,从发展效益农业出发,应进一步加强农机技术推广工作,一方面,有计划地对农机技术推广体系给予相应扶持,稳定队伍。另一方面,每年需安排一部分专项资金用于新技术与新机具的引进开发、试验示范、宣传培训和组织推广。

贯彻实施《农业机械化促进法》加快上海农业机械化发展 篇9

农机发[2010]8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及计划单列市农业、农机、畜牧、农垦、渔业厅(局、委、办),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农业局,黑龙江省农垦总局:

为认真贯彻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精神,落实《国务院关于促进农业机械化和农机工业又好又快发展的意见》(国发[2010]22号),加强农机农艺融合,促进农机农艺协调发展,实现粮棉油糖等大宗农作物机械化水平明显提高,养殖业、林果业、设施农业、农产品初加工机械化协调推进的目标,现提出如下意见:

一、深刻认识加强农机农艺融合的重要意义

随着工业化、城镇化的深入发展,农村劳动力结构和农民劳动观念发生了深刻变化,农民对农机作业的需求越来越迫切,农业生产对农机应用的依赖越来越明显。新一代农民更加向往有体面的劳动和有尊严的生活,机械化程度的高低已直接影响农民的农业生产意愿。近年来我国农业机械化得到快速发展,2009年全国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达到49.13%,2010年将突破50%,农业生产方式将实现以人畜力为主到机械化为主的历史性转变。但必须清醒地看到,我国农机化发展仍然存在较多薄弱环节,如:水稻机械插秧、玉米机收水平不到17%,油菜机播、机收水平仅为10.4%和8.8%,马铃薯播种、收获、甘蔗收获、棉花收

获、花生收获等环节的装备尚处于试验试制阶段,畜牧水产养殖业、林果业、农产品初加工、设施农业等机械化发展也滞后于实际需求。这些薄弱环节机械化问题如不尽快解决,不仅将制约农机化全面协调发展,也将影响农业现代化进程。

造成这些薄弱环节机械化发展较慢的原因很多,农机农艺结合不够紧密是其中一个重要因素。主要表现在:农机与农艺的联合研发机制尚未建立,一些作物品种培育、耕作制度、栽植方式不适应农机作业的要求,农民种植养殖习惯差异大,种养标准化程度偏低等。国内外实践表明,农机农艺融合,相互适应,相互促进,是建设现代农业的内在要求和必然选择。当前,我国农机化发展已经到了加快发展的关键时期,农机农艺有机融合,不仅关系到关键环节机械化的突破,关系到先进适用农业技术的推广普及应用,也影响农机化的发展速度和质量。实现农机农艺的融合,对促进农业稳定增产和农民持续增收,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二、明确促进农机农艺融合的目标任务

认真落实国务院《关于促进农业机械化和农机工业又好又快发展的意见》要求,加强管理部门相互协调、科研单位联合攻关、推广机构相互协作,建立农机农艺融合的协调机制;以提高机械作业适应性为重点,推动栽培和养殖方式的改进和作物品种的选育,形成农艺农机相适应的技术体系,提高农业生产标准化、规模化水平和组织化程度,为农机化作业创造条件;以粮食作物为重点,力争尽快实现关键薄弱环节农机化的突破,全面推进粮食作物、经济作物以及林果业、畜牧业、渔业、设施农业、农产品初加工机械化;坚持走中国特色农机化发展道路,积极开展技术创新、组织创新和制度创新,加强农机化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

能力建设,完善农机社会化服务体系,推进农业技术集成化、劳动过程机械化和生产经营信息化,不断提高土地产出率、资源利用率和劳动生产率,加快现代农业建设。

三、积极推进农机农艺融合的主要措施

(一)科学制定农机化发展规划。各级农机化主管部门要结合制定农机化“十二五”发展规划,按照国务院提出的2015年和2020年农机化发展目标,研究制定分阶段、分地区农机化发展目标和推进大宗农产品重点农作物关键环节机械化发展任务,落实措施,分类指导,梯度推进。

(二)加快研发关键环节农机化技术和装备。建立农机和农艺科研单位协作攻关机制,整合现有农机院所科研力量,建立重点作物的农机化实验室,组织农机和农业科研推广单位、生产企业联合攻关。加强农艺技术研究,将机械适应性作为科研育种、栽培和养殖方式推广的重要指标,有针对性地示范推广农机农艺结合紧密的机型、作物品种和种植养殖方式。加强农机技术研究,抓紧水稻育插秧、玉米收获、油菜、甘蔗、棉花生产等薄弱环节机械化技术及装备研发,适应农业规模化、精准化、设施化等要求,加快开发多功能、智能化、经济型农业装备设施,重点在田间作业、设施栽培、健康养殖、精深加工、储运保鲜等环节取得新进展。加强农机农艺技术集成,针对重点薄弱环节,制定和完善区域性农机化技术路线、模式和作业规范。

(三)积极推广重点作物关键环节农机化技术。充分利用重点农机化技术推广、农作物高产创建示范、现代农业示范、农业标准化生产等项目,加大关键环

节农机化技术示范推广力度,扩大推广范围。重点开展水稻育插秧、玉米、油菜、花生、马铃薯机械化技术示范,以及甘蔗、棉花、大豆、牧草生产机械试验选型和示范推广,大力推广保护性耕作、旱作节水、现代养殖、设施农业、农村节能减排技术,促进薄弱环节机械化技术突破和发展。

(四)抓紧完善适应机械化作业的种植技术体系。制定科学合理、相互适应的农艺标准和机械作业规范,完善农机、种子、土肥、植保等推广服务机构紧密配合的工作机制,组织引导农民统一作物品种、播期、行距、行向、施肥和植保,为机械化作业创造条件。在玉米生产方面:积极推进玉米标准化、规模化种植,在一定区域范围统一品种和种植模式,因地制宜确定玉米机械化收获技术路线和适宜机型。在水稻生产方面:以育插秧为重点,加快形成和完善区域性育秧作业规范,并在品种选择、育秧、植保、田间管理、茬口对接等各个环节加强农机农艺的融合。在油菜生产方面:以播种、收获和秸秆处理机械化为重点,开展农机农艺技术集成配套,完善技术模式和机具配套方案。

(五)进一步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发挥农机购置补贴的调控作用,优先保证重点和薄弱环节作业机械购置补贴,加大补贴力度。积极争取实施农机作业和技术补贴,调动农民应用深松整地、秸秆还田、机插秧、高效植保等增产增效、资源节约和生态保护农机化技术的积极性。认真实施保护性耕作建设工程,加快实施农机化推进工程,积极推进机械化秸秆综合利用和油菜生产机械化示范县建设,加大农机化基础设施建设力度,提高农机化公共服务能力。推进基层农机化推广机构改革和建设,将基层农机化技术推广体系,纳入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和建

设示范县、乡镇农业技术推广机构建设等项目实施范围,改善设施条件,提高推广能力。

(六)大力开展农机农艺知识和技术培训。各级农机化、科教、种植业部门要积极配合,结合重点农时,组织开展专项培训活动,向农机手传授先进适用农机化技术和农艺技术。充分利用阳光工程等农民培训项目,将农机手和修理工作为培训重点,加大培训力度。进一步加强职业技能培训和鉴定工作,加强政企联动,积极引导生产企业做好农机手的培训工作。同时,也要加强基层农技、农机推广人员业务培训工作。

(七)努力推进农机社会化服务。加强农机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积极扶持农机合作社和农机大户,提高农机服务组织化程度。积极培育农机服务市场,以市场为导向,组织开展社会化服务,提高机手效益。加强信息服务,引导农民开展跨区作业。加强农机维修网点建设,督促企业完善售后服务网络,提高售后服务能力。进一步规范农机销售市场、作业市场、维修市场,切实加强农机产品质量监督和在用农机质量调查,提高农机装备质量安全水平。

四、切实加强农机农艺融合工作的组织领导

农业机械化是发展现代农业的重要物质基础,农业机械化是农业现代化的重要标志。当前我国正处在从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的关键时期。发展农业机械化,事关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事关推进农业现代化和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事关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各地要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关于加快

发展农业机械化和设施农业的要求及国发[2010]22号文件提出的各项政策措施。

各级农机化主管部门和农业系统相关部门要把农机农艺融合工作摆上重要位置,加强组织领导,密切沟通协作,采取切实措施,积极努力推进。要成立农机农艺融合协调小组和农机农艺融合专家组,定期会商,统筹协调解决农机化发展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各省区市农机化主管部门要会同农业系统相关部门,结合实际认真研究农机农艺融合的重点,明确目标,制定措施,形成工作方案,并认真组织实施。要加大农机农艺融合重要意义的宣传,形成良好氛围,积极培育农机农艺融合的典型,加强示范引导,提高农民应用农机农艺融合技术的自觉性,推动农业机械化科学发展,为实现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做出贡献。

农业部

二○一○年十一月三日

贯彻实施《农业机械化促进法》加快上海农业机械化发展 篇10

【关键词】 水稻 粮食作物 机械化

1.进一步加快水稻生产机械化进程

1.1发展水稻生产机械化是提高水稻综合生产能力,保障粮食安全的需要水稻是舒兰市种植面积最大,单产和总产量最高的粮食作物。发展水稻生产机械化,对水稻种植,保障粮食安全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大力发展水稻生产机械化,不仅可以减轻农民的劳动强度,有效争抢农时,确保扩大种植面积,提高水稻产量,而且可以有效地抵御自然灾害。机械收获可减少损失3%~5%,低温干燥可减少霉烂损失4%以上。同时,机插育秧田利用率比常规育秧提高8~10倍,可以大幅度节约耕地。

1.2发展水稻生产机械化是稳定水稻生产,增加农民收入的需要水稻生长发育的一生环境和技术措施的要求复杂,耕作栽培制度细,生产环节多,季节性强,用工量多,劳动强度大,农民劳作辛苦。我国种植水稻的农户有1.58亿户,约占农民总数的60%。水稻生产是农民的主要收入来源,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结构调整的快速发展,进城务工农民数量增多,很多地方农业劳动力季节性短缺问题已经显现,争劳力,抢农时的矛盾日趋尖锐。尤其是水稻插秧和收获季节人力短缺问题更为突出,为此急需提高水稻生产机械化水平。

1.3发展水稻生产机械化是发展现代农业,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必然要求农业机械是农村先进生产力的代表,是改善农民生产和生活条件的重要因素。农业机械化是现代农业技术与农业装备技术的相辅相成,发展水稻生产机械化不仅可以改变水稻传统生产摸式,加快农村劳动力转移,而且能够促进农村享受现代工业文明成果,改善生产条件,提高生活质量。

2.加大推进水稻生产机械化的工作力度

2.1 舒兰市位于吉林省的东北部,地处长白山区张广才岭向松嫩平原过渡地带,地貌条件优越,属中纬度大陆性季风气候,昼夜温差大,四季分明,气候宜人,是以“林茂粮丰”而著称的农业县级市。全市总幅员面积4557平方公里,实有耕地面积2.8万公顷,其中水田5.8万公顷,占总耕地面积的45.3%,水稻产量占全市粮食总产的60%。水稻面积和产量均占全省第一。然而,舒兰市的水稻机械化生产发展却严重滞后,极大地影响了全市的经济、社会、生态效益。促使舒兰市水稻生产机械化发展缓慢有以下几点:

2.1部分地方和农民对水稻机育、机插、机收认识不到位,因循守旧,心存疑虑,还在等待观望。

2.2土地分散经营,小规模、小地块难以发挥机械化作业水平。

2.3宣传示范推广力度不够,投入少、包括资金、设备、手段等。特别是乡镇一线推广人员,条件艰苦,缺乏资金,手段落后,技术水平低,难以满足大面积推广的要求。

2.4完全机械化生产并没有满足当地的农业技术要求和生产模式,特别是育插秧和收获两个关键环节。选择机具是关键,要求既能适合当地的生产要求,又能适应农民的经济条件。

2.5水稻生产机械化发展任务、速度完成情况不平衡。有些地方政府重视不足,有的受天气、技术以及资金等因素影响,促使水稻机械化发展落后。

2.6水稻生产机械化服务体系不健全,社会化服务功能差且程度低。

3.全力推进水稻生产机械化

3.1强化组织领导,科学制定发展规划,加大宣传力度 加大资金投入,为技术推广提供组织和政策保证。

3.2做到农机、农艺技术相结合 建立农机和农艺部门的合作机制,密切配合,团结协作。建立水稻生产机械化专业技术规范体系,确保标准化生产。

3.3要做到以点代面,典型示范带动 建立机械化示范基地,以农机大户、种粮大户、科技示范户和基层农机合作组织为重点,建立示范点,引进水稻生产机械化新技术、新机具。以示范基地、示范户为中心向周边辐射推广。

3.4要很抓重点环节,加大技术宣传和服务 特别是育插秧和收获环节,要从技术培训入手,加强技术宣传和技术服务,引导帮助农民掌握技术要领。同时加强基层农机和农业技术人员的培训力度,培养一批技术骨干,把推广重心下移,深入到田间地头,农户家中,宣传政策,传受技术,解困答疑,开展服务。

贯彻实施《农业机械化促进法》加快上海农业机械化发展 篇11

一、抓宣传教育, 促作风转变

10年来, 运城市农机局始终把《农业机械化促进法》的宣传教育作为促进全市农机法治化建设的首要任务, 紧抓不放。《农业机械化促进法》是我国首部关于农业机械化的法律, 是鼓励、扶持农民和农业生产经营组织使用先进适用农业机械、提高农机化水平、建设现代农业的重要法律, 也是现阶段促进农业机械发展方向及实现路径的重要保障措施, 更是规范农机行为、促进作风转变的重要标尺。运城市除每年都要组织一次《农业机械化促进法》宣传月活动、组织一次《农业机械化促进法》知识竞赛、组织一次《农业机械化促进法》专题培训或邀请法治专家举办一次专题讲座, 重点把《农业机械化促进法》的学习教育纳入四五、五五普法的主要内容, 作为农机业务学习的必学科目, 作为农机培训项目的内容之一, 作为驾驶员考试必考项目, 作为农机队伍自身建设、强化作风建设的法律规范。通过多层次、多形式、多渠道的学习宣传活动, 努力把《农业机械化促进法》的具体内容转化为农机工作有法可依、有规可循、依法行政的法律意志, 内化于心, 外化于行, 确保《农业机械化促进法》全面实施。

二、抓专项整治, 促安全生产

10年来, 运城市农机局始终把农机安全专项整治作为全面落实《农业机械化促进法》的重要举措, 常抓不懈。一是抓农机检审验工作不放松。每年以抓好拖拉机、联合收割机注册登记、安全技术检验和驾驶员考试发证工作为重点, 严把学习培训关、机车检验关、驾驶证审验关、机车挂牌报户关, 确保每个环节标准严格不走过场。近年来, 运城市凡享受国家农机购置补贴的机车, 注册登记率达到100%, 驾驶员持证率达到100%, 安全技术检验率稳定在85%以上, 为农机安全生产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二是严格农机执法不走样。每年都要结合“春耕”、“三夏”和“三秋”对农机具使用、农机手驾驶、机库油库、机车场院等进行拉网式、排查式执法检查;每年出动执法人员数百人, 开展不少于100 d的执法检查, 严格查处酒驾, 严肃处理违章, 确保农机事故处于受控状态;三是“平安农机”创建活动雷打不动。每年根据“创建平安农机, 促进新农村建设”的总体规划, 一年一个新内容, 多种形式搞活动, 取得较好效果。目前, 全市共创建示范县2个、示范乡 (镇) 76个、示范村590个、示范户4 600个, 起到了较好的示范带动、典型引路作用, 促进了全市农机安全生产。

三、抓重点扶持, 促体系建设

10年来, 始终把农机专业合作社的重点扶持作为推进农机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的重要方面, 长期坚持。一是以种粮大户、农机大户为重点, 按照市场化模式, 大力培育和发展农机专业合作社, 充分发挥他们在农业生产中不可替代的主力军作用;二是以农机工程项目为载体, 进行重点扶持。多年来, 实施的机械化保护性耕作、玉米丰产方、深松整地和秸秆还田等项目, 绝大多数都由农机专业合作社来承担。既起到了重点扶持的作用, 又强化了农机社会化服务体系的建设。这样, 通过在农机购置补贴上给予倾斜, 在农机工程项目实施上给予优先, 在操作技术上给予培训帮助, 使农机专业合作社得到快速发展。目前, 全市农机专业合作社已发展到381个, 为农机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培育了中坚力量。

四、抓技术创新, 促农机推广

10年来, 运城市农机局始终把农机新技术新机具推广作为《农业机械化促进法》实施的主要途径, 毫不放松。一是抓科研, 促技术成果转化。10年来, 全市共研发新型农机具110余种, 已正式投入使用100余种。其中有10余种填补了山西省农机具的空白。如运城锦泰机械厂十年来就研制出10种农机新机具, 其中已有3种批量生产;二是抓推广, 促适用技术普及。通过新技术演示会、新机具展示会、新项目示范会、新技能培训会, 把农机新知识、新技术、新机具、新技能传授推介给农民, 使农机适用技术得到及时推广普及;三是抓示范, 促基地建设。多年来, 运城市农机局充分利用农机推广项目的实施, 有重点地扶持建设一批农机科技示范基地。通过抓示范点的建设, 使广大农民看得见农机项目实施的真实效果, 学得到农机新的技术技能, 用得好农机新机具新产品。

五、抓监督管理, 促农机质量

10年来, 运城市农机局始终把农机质量监督作为履职之重, 齐抓共管。随着国家对农机购置补贴的力度逐年加大, 农机的销售量大幅度增加, 农机种类进一步拓展, 这就给农机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了严把农机质量关, 进一步净化农机市场, 运城市和所辖13县 (市、区) 农机部门与工商、质监部门多次联合开展了农机质量监管工作。一是连续10年举办3.15农机消费者权益保护日活动, 进一步强化了农机企业和农民的法治意识;二是每年开展以农机质量打假为主要内容的市场大整顿, 进一步净化了农机市场;三是连续6年对农机购置补贴机具进行了跟踪调查, 共跟踪调查机具500多台件。为农机消费者排忧解难, 为改进提升农机产品质量提供了第一手资料;四是积极受理农机投诉。10年来共受理农机投诉300多起, 为农民挽回经济损失500余万元, 深受生产、销售企业和广大农民的欢迎。

六、抓购机补贴, 促装备优化

10年来, 始终把农机购置补贴作为总抓手, 抓长抓实。一是率先在全省出台实施了4个暂行办法, 力求做到严格程序, 严密实施, 严加监管, 严抓落实;二是率先在全省创办了运城农机大市场, 规范了农机经销行为, 运城农机大市场被全国农机协会评为全国最具有影响力的4个市场之一;三是《农业机械化促进法》在规范、引导和促进、保障农机化发展方面作用显著, 全市农机装备数量大幅度增加, 农机装备质量大大提高, 农机装备结构进一步优化, 农机装备水平全面提升。全市小麦生产基本实现全程机械化, 玉米收获机械化2014年达到80%。10年来, 全市共享受农机购置补贴资金10.027亿元, 补贴各类农机具224 633台 (件) , 拉动农民投资23.397亿元, 受益农民174 490户。大大改善了农业生产条件, 促进了农民致富。

七、抓农机培训, 促队伍素质

10年来, 始终围绕农机化为运城现代农业提供有力装备支撑这个大目标, 强抓培训。每年都要以强化农机人才队伍建设为重点, 组织各类农机专业人员进行培训, 农机职能部门专业人员法治和业务素质普遍提升;以农机驾驶员为主要对象, 组织老驾驶员复训和新驾驶员考试, 农机手驾驶技术普遍提高;以培养新型职业农民为目标, 大力实施农民培训工程, 农民的操作技能普遍增强。以农机职业技能鉴定为手段, 组织农机维修人员培训, 农机修理工的技术技能普遍加强。这些不同层次, 不同内容, 多批次的培训, 大大提升了整个农机队伍素质, 为农机化事业的发展提供了有力的专业人才和技术操作队伍。

辽宁省农业机械化促进条例 篇12

(2007年3月28日辽宁省第十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十次会议通过)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了鼓励、扶持农民和农业生产经营组织使用先进适用的农业机械,加强农业机械服务与安全管理,促进农业机械化发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机械化促进法》和有关法律、法规,结合本省实际,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 省、市、县(含县级市、区,下同)农业机械化行政主管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农业机械化促进工作。

其他有关部门按照各自职责分工,负责农业机械化促进相关工作。

乡镇人民政府应当配合有关部门做好农业机械化促进工作。

第三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遵循因地制宜、经济有效、保障安全、保护环境的原则,加强市场监管、公共服务,促进农业机械化发展。

第二章 扶持措施

第四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把推进农业机械化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落实国家规定的优惠政策及扶持措施,不断增加对农业机械化的资金投入,逐年提高农业机械化财政专项资金。

第五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发挥市场机制作用,通过财政支持、税收优惠政策和金融扶持等措施,鼓励省内外组织和个人采取独资、合资、合伙、股份制等投资方式,从事农业机械科研、生产、销售和维修等各项服务事业。

第六条 鼓励农民、农业生产经营组织购买先进适用的农业机械。对购买列入国家和省人民政府支持的农业机械推广目录的产品,省、市财政部门应当安排专项资金给予补贴,建立、完善受益直接、操作简便的农业机械购置补贴制度。

农业机械购置补贴资金的实施范围、补贴机具目录、申请程序等内容,应当及时公布。具体实施方案由省农业机械化行政主管部门会同省财政部门制定。

第七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按照国务院有关农业机械的农业生产作业用燃油财政补贴具体办法,实施农业生产作业用燃油财政补贴。

第八条 专门从事农事作业的拖拉机,依照国家有关规定免征公路养路费,其他农用拖拉机的公路养路费依照省政府有关规定给予征收优惠。

第九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把农村机耕道路等农业机械化基础设施建设和维护纳入地方基础设施计划项目,不断提高农业机械化基础设施水平。

第十条 省人民政府应当根据农业发展规划和农业生产需要,组织制定本省农业机械化科研开发项目计划。科技、财政部门应当在资金安排、项目组织、创新奖励等方面支持农业机械化科研开发项目的技术攻关。

鼓励和支持开发节能、环保、安全、低耗、高效的农业机械化新机具、新技术。第十一条 鼓励和支持农业机械科研机构和科技人员通过技术转让、技术服务、技术承包、技术入股等形式,促进农业机械化科研成果转化。

第三章 社会化服务

第十二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鼓励农业生产经营者共同使用、合作经营农业机械,积极培育和发展农业机械大户、农业机械专业服务组织,开拓农业机械销售、维修和作业等服务市场,推进农业机械服务市场化、产业化,逐步形成以市场为导向,示范、推广、服务相结合的农业机械服务机制。

第十三条 鼓励农业机械跨行政区域作业服务。

跨行政区域作业的联合收割机、运输联合收割机(包括插秧机)的车辆,免交车辆通行费。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及其公安、交通等行政部门应当为农业机械跨行政区域作业提供通行便利,维护交通秩序,保障农业机械运行安全。

第十四条 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建立农业机械化信息网络,免费提供农业机械产品供求、服务市场需求、新产品及新技术推广、科研成果转化以及农业机械化管理等信息服务。

第四章 推广使用

第十五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结合本地区农业生产发展需要,有计划地组织建立农业机械化试验示范基地,及时推广先进适用的新机具、新技术。

第十六条 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加强以政府推广为主导的公益性农业机械化技术推广服务体系建设。

各级财政应当对公益性农业机械化技术推广机构履行职能所需经费给予保证,并纳入财政预算;在农业技术推广专项资金中,安排一定比例用于农业机械化技术推广项目。

公益性农业机械化技术推广机构应当依法无偿提供农业机械化技术推广、培训等服务。第十七条 省级农业机械试验鉴定机构对委托鉴定的农业机械,应当按照省级以上农业机械化行政主管部门公布的农业机械产品试验鉴定大纲进行检测,做出技术评价,并将技术评价结果报省农业机械化行政主管部门审查。

第十八条 省农业机械化行政主管部门对委托推广鉴定审查通过的农业机械应当在媒体上公告,并自公告之日起10日内颁发国务院农业行政主管部门统一印制的农业机械推广鉴定证书和推广鉴定标志,实施检测的农业机械试验鉴定机构应当一并公布检测结果。

禁止伪造、使用过期的农业机械推广鉴定证书、标志。

第十九条 省农业机械化行政主管部门应当会同省财政和经济综合宏观调控部门,结合本省实际,确定、公布省人民政府支持推广的先进适用的农业机械产品目录,并定期调整。

申请列入省人民政府支持的农业机械推广目录的产品,必须是已经通过省级以上农业机械试验鉴定机构推广鉴定的产品。

第二十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建立和完善农业机械岗位培训制度,加强职业技能教育,提高农业机械从业人员应用技术水平。

鼓励和支持有关院校、各类职业技能培训机构为农业机械使用、维修、管理以及科技人员提供培训服务。

第五章 质量保障

第二十一条 县级以上质量技术监督部门、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农业机械化行政主管部门按照各自职责,相互配合,依法保障农业机械产品质量、维修质量、有偿作业质量。

县级以上农业机械化行政主管部门可以在其职责范围内组织具有农业机械质量监督职能的机构,进行农业机械产品质量、维修质量、有偿作业质量的具体监督检查工作。第二十二条 农业机械产品质量、维修质量和有偿作业质量应当执行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地方标准或者技术规范。地方标准或者技术规范由省农业机械化行政主管部门会同省质量技术监督部门制定。

第二十三条 农业机械维修者应当具备与维修业务相适应的维修场地、设备和检测仪器以及具有农业机械维修职业技能的技术人员,取得县级农业机械化行政主管部门核发的《农业机械维修技术合格证》和工商行政管理部门核发的营业执照,并按照规定的技术等级和维修范围承揽业务。

办理《农业机械维修技术合格证》,应当向经营地的县级农业机械化行政主管部门提出申请,提交能够证明所具备条件的有关材料。县级农业机械化行政主管部门应当自收到申请材料之日起20日内作出是否批准的决定;不予批准的,应当书面说明理由。

第二十四条 农业机械生产者或者销售者不得实施下列行为:

(一)生产、销售国家明令淘汰的农业机械;

(二)生产、销售利用残次零配件和报废机具部件拼装的农业机械;

(三)生产、销售没有或者不符合标准、技术规范的农业机械;

(四)法律、法规禁止的其他行为。

第二十五条 农业机械维修者不得实施下列行为:

(一)使用不符合标准或者技术规范的维修配件维修农业机械;

(二)利用维修配件或者报废机具的部件拼装农业机械整机;

(三)承揽已报废农业机械的维修业务;

(四)法律、法规禁止的其他行为。

第二十六条 农业机械作业者提供有偿作业服务,应当按照农业机械作业标准或者技术规范进行,并保证作业质量。

第二十七条 农业机械产品质量、维修质量、有偿作业质量不符合标准或者技术规范的,应当依法予以修理、更换、退货、返工重作或者赔偿损失。因质量发生的争议,可以协商解决;协商不成的,可以申请有关部门予以调解,也可以依法申请仲裁或者提起诉讼。第二十八条 县级以上农业机械化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公布监督信箱、电话,受理群众对农业机械产品质量、维修质量、有偿作业质量的举报和投诉,并依法处理。

第六章 安全管理

第二十九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加强对农业机械安全生产工作的领导,支持、督促农业机械化行政主管部门开展农业机械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工作,建立健全农业机械安全生产规章制度,依法履行农业机械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

第三十条 县级以上农业机械化行政主管部门应当按照安全生产、预防为主的方针,建立健全农业机械安全生产责任制,加强安全使用管理,普及安全使用宣传、教育,加强对安全技术检验、驾驶员培训、考试等监管工作。

县级以上农业机械化行政主管部门所属的农业机械安全监理机构依照国家规定具体办理拖拉机、联合收割机登记、号牌和行驶证发放以及驾驶员考试、驾驶证核发业务。第三十一条 实行登记制度的农业机械投入使用前,应当按照国家规定办理登记手续,领取登记证书、号牌和行驶证,并依法定期进行安全技术检验。

第三十二条 农业机械使用者应当遵守农业机械安全操作规程,并告知随机作业人员安全操作知识。

实行登记制度的农业机械驾驶、操作人员应当按照国家规定考试合格取得驾驶、操作证后,方可驾驶操作。驾驶、操作证应当依法定期进行审验。

第三十三条 农业机械在作业期间发生安全事故,驾驶、操作人员应当立即停机,保护现场;造成人身伤亡的,应当立即抢救,并报告事故发生地的农业机械安全监理机构。

农业机械安全监理机构接到事故报告后,应当及时进行现场勘查,并按照规定的程序进行事故认定、调解等处理工作。

第七章 法律责任

第三十四条 违反本条例规定,依照相关法律、法规或者规章予以处罚;造成损害的,依法赔偿损失;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三十五条 农业机械化行政主管部门及其所属机构的工作人员有下列行为之一的,依法给予行政处分;造成损失的,依法承担赔偿责任;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一)强制或者变相强制农业机械生产者、销售者对其生产、销售的农业机械产品进行鉴定,以及强迫或者变相强迫农民、农业生产经营组织购买其指定的农业机械的;

(二)截留、挪用农业机械购置补贴、燃油补贴专项资金,或者对农业机械推广目录以外的产品支付购置补贴的;

(三)为不符合法定条件的农业机械发放登记证书、号牌、行驶证或者检验合格标志,以及为不符合法定条件的人员发放驾驶、操作证的;

(四)有其他滥用职权、徇私舞弊、玩忽职守行为的。

第八章 附则

第三十六条 本条例自2007年6月1日起施行。辽宁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1995年9月28日发布的《辽宁省农机管理条例》同时废止。

上一篇:奉献感恩大爱励志下一篇:法学院2010级法学硕士研究生第一党支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