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需要管理制度规范性

2024-08-24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企业需要管理制度规范性(精选8篇)

企业需要管理制度规范性 篇1

2、《重要环境因素清单》

3、《重要环境因素管理方案》

4、《危险源辨识与风险评价结果一览表》

5、《重大危险源与控制措施清单》

6、《重大危险源控制目标与管理方案》

7、《环境安全隐患整改通知单》

8、《现场检查及整改验收记录》

9、《废弃物清单》

10、《噪声测量报告单》

11、《企业职工伤亡事故登记表》

12、《企业职工伤亡事故快报表》

13、《企业职工伤亡事故月(年)报表》

14、与相关方沟通过程中形成的有关环境、职业健康安全的记录,包括:合同、报告、信函、电话记录、传真件、投诉、处罚单、整改通知单等,有关部门、项目部应予以保持。

15、易燃、易爆品防火 《现场检查及整改验收记录》

高处作业安全防护 专项培训、专项交底、专项检查、专项验收等记录应予以保持。

16、《施工现场临时用电安全检查(维修)表》

17、《应急预案培训记录》

18、《现场检查及整改验收记录》

19、《体检登记表》 20、《法律、法规及其它要求清单》

21、《合规性评价记录》

22、《职业健康检查表》

23、《内部审核计划》

24、《内部审核计划》

25、《内部检查表》 26、《内部审核()次会议签到表》

27、《内部审核不符合报告》 28、《内部审核报告》

29、《不符合项分布表》

30、施工质量检验计划(方案)、检验记录,应包括:检查项目及检查部位、检查人员、检查方法、检查依据、判定标准、检查程序、应填写的质量记录或者签发的检查报告等。

31、《不合格品、不符合项报告》

32、《纠正和预防措施及效果验证表》

33、对项目部质量管理活动监督检查和评价的记录(主要内容包括:

1、项目质量管理策划结果的实施。

2、对本企业、发包方或监理方提出的意见或整改要求的落实。

3、合同的履行情况。

4、质量目标的实施。)

1、《受控文件清单》

2、《文件更改通知单》

3、《文件发放回收记录》

4、《文件借阅(复制)记录》

5、《文件(资料)销毁审批表》

6、《文件(资料)移交清单》

7、《记录清单》

8、《法律、法规及其它要求清单》

9、《合规性评价记录》

10、《有关目标、指标和方案的策划与实施的相关记录》应予以保持。

11、《现场检查及整改验收记录》

12、《信息记录》

13、《会议记录》

14、《会议签到表》

15、《管理评审计划》

16、《管理评审记录及验证结果》

17、《管理评审报告》

18、《会议签到表》

19、其它应有的资料

1、《培训计划》

2、《培训计划实施记录表》

3、《培训考试考核成绩表》

4、《特种作业人员花名册》

5、《员工能力考核表》

6、《培训申报审批表》

7、评价培训效果(长期效果和短期效果)

8、其它应有的资料

1、《合同评审记录》

2、《相关方度调查问卷》

3、《相关方满意度测量方法》

4、《工程质量回访计划》

5、《工程质量回访单》

6、《工程保修单》

7、《顾客来访、投诉记录》

8、《合格外包方档案》

9、《合格外包方名册清单》

10、《外包方重新评价记录表》(评价、再评价)

11、合同交底记录

12、标书评审记录

13、合同履约情况监督检查、分析记录(如未能按照合同期完成的,需要有说明,要有客观理由,或者有发包方出具说明。)

14、其它应有的资料

1、《物资合格供方资格审查审批表》

2、材料、机具设备《合格供方评价登记表》《供应方评价(再评价)》及相应的证明资料

3、《合格供方名录》

4、《采购计划表》

5、《物资采购合同表》

6、项目总结,分部分项的总结。

7、其它应有的资料

1、与施工有关的文件

2、全面质量控制:人员、机具、材料构配件、图纸文件、环境、测量。

3、《测量记录》

4、《隐蔽工程检查验收记录》

5、《设计变更通知单》

6、《工程洽商记录》

7、《施工安全技术交底记录》

8、《施工技术交底记录》

9、《观测记录》

10、《施工日记和专项施工记录》

11、上岗培训和岗位资格证明

12、测量及试验设备的鉴定证书

13、图纸的接收和发放、设计变更的有关记录

14、《现场检查及整改验收(复查)记录》

15、《特殊过程实施控制记录》

16、《检测设备及计量器具台帐》

17、《物资入库自检报告》

18、《合格物资进货、验收、验证、质量证明登记表》

19、《材料试验委托单》(注:委托单到试验委托单位索取)20、《特殊过程确认(再确认)记录》

21、《特殊过程实施控制记录》

22、《机械设备台帐》

23、《机械设备验收记录》

24、《机械设备购置计划表》

25、《机械设备综合月报表》

26、《特种机械设备专人定机登记表》

27、《机械设备报废审批表》

28、《现场检查及整改验收记录》

29、《现场材料台帐》

30、化学品搬运、储存《现场材料台帐》

31、据实发生的进货、过程、最终检验和试验的质量记录应予以保持。

32、《材料(工具)入库验收单》

企业需要管理制度规范性 篇2

一、何谓问责

问责制 (Accountability System) 是西方社会早已实施的人事管理制度, 由当选的国家首脑亲自选出合适的官员来负责各项事务。当政策出现失误时, 那么犯错的组织首先要承担责任, 其担责官员将要离职以示向首长问责, 如果因犯错导致政策失误过于严重, 首长便须下台向其他官员和市民问责。具体到高等教育的问责, 美国高等教育学者马丁·特罗认为广义的高等教育问责, 涉及大学与那些支持大学的社会组织、机构和人们以及大学伙伴之间的关系。在他看来, “问责的本质就是责任———向他人和组织报告大学的活动及其参与活动的机构和成员, 从法律、财务、道德、专业上解释、证实和回答大学有关问题的责任”[1]。在问责中首先要提出的问题是:大学这些活动的目的是什么?为什么由此产生的责任要报告?这些活动会产生什么作用?谁对这些活动及其结果负责?对谁负责?为什么?以及以什么形式履行这些责任?高等教育问责的目的是, 通过汇报、解释、证明等方式, 来确保政府、社会机构以及个人对高等院校的资源使用情况及效果进行监督。

大学问责起始于20世纪80年代并完善于20世纪末。经济合作和发展组织的国家在工业化过程中, 许多高等院校进入了经费紧缩时期, 随着学校实际收入的减少学生数量也在下降。在资金困窘的情况下, 大学的资源使用是否正当及其效率如何, 不仅日益被政府而且被社会组织所关注并要求任何高校都必须证实自己的活动是否合法、是否产生了良好的效果。表现最为突出的当属英国。在这种情况下, 大学不得不通过其他途径来获取发展所需的经费, 如与工商业合作, 吸引外国留学生收取全额学费, 国内学生和欧盟学生收取学费等等, 大学的资金来源渠道渐趋多元化。在此过程中, 大学对各种资金的使用情况及使用效果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 大学的利益相关者要求大学对资金使用做出说明、解释, 高等教育问责由此兴起并逐渐制度化, 这一制度安排对英国高等院校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2]。

问责与经济、效率、效能、经费的价值、绩效、管理运行、预算、评估等等都有关联。一般而言, 欧美国家对经费的使用及其效率有很高的要求。据马丁·特罗的观点, 问责具有如下的作用:第一, 问责是对权力独断和权力腐败的制约, 在一定程度上能限制欺骗、造假等不法行为的发生。问责强调大学活动的合法性, 强调大学有责任向相关的组织和上级部门报告活动。第二, 问责迫使大学通过对自己运行过程批判性的检查和主动征求外界批评性的评论, 从而有利于维护以至提高大学的绩效和质量。第三, 通过各种必要的报告以及来自大学内外的批评, 问责可以作为一种调整大学满足社会需要的策略。问责是一种来自外部对大学行为的影响力量, 一种其影响可以从对政策运行广泛地自主监控到指导那些利用问责保证具体政策指示和设计得以落实的外部管理机构[3]。

二、为什么要问责

前些年国内一些高校不惜代价借高额巨款征地修建豪华新校区, 一个年收入最多2~3亿元的普通大学竟然也敢借贷十几二十多亿。在这些大学领导者中相当一些人的思维中似乎有这样一种逻辑:大学是政府的, 因此政府绝不可能视大学之困难危机而不顾。于是银行里的钱是可以大胆用的, 至于是否有能力偿还那是后人或者政府的事。这些大学决策者的心理是:花钱也罢不花也罢都不是自己的钱, 为什么不花?于是他们把新校区修建得远远超出了实际需要, 而且不吝追求豪华、气派、宏大。

也许这些校长是无可指责的, 因为没有人告诉他们不能这样做。这使我们有必要思考另一个问题:谁来管大学?当然大学决不是企业组织, 但为了更清晰地发现大学的问题, 我们不妨暂时把大学视为一个企业组织。那么, 我国的公立大学是一个什么样的“企业组织”呢?其特点之一即资金来源及其构成十分单一, 主要为政府拨款和学费收入。如果运用股份制的概念分析, 由于大学的所有资产包括学费收入也应当是属于国家的, 因此大学是股权结构单一为政府所有的“独资企业组织”。鉴于大学学术组织的属性及其学术自主包括管理自治的要求, 国家对大学实行代理制即授权大学管理自己。然而问题是, 政府把大学全权委托给校长管理后, 缺少必要的监管制度, 不能像企业董事会那样对大学资源营运的过程加以监控和审批。这导致股权等于学校权, 大学校长等于董事长。由于国家投入为大学当然收入属大学所有, 并且国家对大学国有资产投入的使用基本放任自主。如果大学内部缺乏必要的资源配置使用的规范和规则, 那么就容易产生校长家天下、老大说了算的问题, 严重者滋长并导致腐败。现在的情况是:国家把大学托付给大学之后, 对这些资产基本上也就不闻不问, 至于它们用于何处、是否产生了效益、产生了什么效益甚少关心, 包括大学借巨贷似乎也不需要谁的批准。

这种现象既可以从产权所有关系找到解释, 也可以从成本分析找到原因。大学当前的一个最大问题就是没有成本的概念, 大学决策的无成本意识和“贫困”的挥霍现象, 导致社会产生大学校长是大学资本家的批评。成本是经济学的一个基本概念, 指凡事或做任何事都要付出代价。成本包括直接成本、间接成本即机会成本, 机会成本的存在表明任何选择都要付出代价。成本概念告诉我们一个真理:天下没有白吃的午餐。如果有“白吃的午餐”的制度环境, 一定就会有白吃者的存在。大学之所以存在与大学组织属性不符的腐败现象, 就是大学存在可以不对成本负责的决策制度环境。由于缺乏一种机制或制度可以规范性地检查大学的资产使用情况, 长期对大学校长没有具体的约束, 于是多数大学是通过自律来规范自己的财务。但这种仅靠自己的体内制约是有局限性的, 而遇到一些胆大者则不仅任意花国家给的钱, 因为它已经属于自己了, 而且敢花大笔甚至是数目惊人的不属于自己的钱, 比如向银行借贷。可是我们要问, 大学是否有资格未经政府同意自行借贷?毫无疑问, 我们对大学的投资与发达国家比数目是不多的, 根据资源依赖理论:被剥夺了重要资源或重要资源不足的组织将会去寻求新的资源。但不能因此就默认大学可以越过举办者、资产所有者自行负巨债投资。如果大学无力偿还债务最后它的债务是由大学自己偿还, 还是其所有者偿还?企业不会也不能这样做, 因为它们的任何一项重大投入都必须经董事会审议批准。笔者无意说政府应当把已经给予大学的办学自主权再度加以控制, 但如同掌握大学的办学方向一样, 对大学的资金使用总不能放任不管吧?当然大学是一个学术组织, 应当有必要的大学自治和学术自由的空间, 但问题是你拿了国家的钱、教育消费者和纳税者的钱, 你是否对这些出资者负责?出资者是有权也有必要过问的。这也就是建立和完善大学问责制的必要性。

概括起来, 问责制有利于大学加强经费的预决算和成本核算, 保证经费使用的透明度, 避免个人或暗箱操作, 追求经费的高效率, 防止铺张浪费, 以及有利于国家对大学的监控。李文钊博士认为, 我们有必要比较大学提供“教育产品”的效率, 即比较大学是否在最低的成本之下提供了最大的教育收益。通过这种比较才能够迫使大学自觉自律地充分利用资源减少浪费。很显然若要计算一所大学提供“教育产品”的效率, 首先必须知道这个大学的收益和成本, 而大学预算是大学预期收益和成本最好的反映。当然, 由于大学提供的产品多为“无形产品”, 难以量化以精确判断其绩效, 但并非不能找到一些替代指标进行科学的评价。此外, 我们还可以通过大学预算分析以评审大学花费的成本是否合适、是否有效率。如果所有的大学都向社会公布自身的预算收入和支出, 那么不同大学之间收益和成本的横向比较就可以起到“准市场”的作用, 这样那些提供“教育产品”效率比较低的大学便可能受到通过“以脚投票”的教育消费者的抵制, 大学因此也会受到社会的更好监督。当然, 大学预算公开所带来的“威慑性”需要与拨款制度改革相联系。可以断言, 只有大学真正公开预算, 大学学生的成本核算问题才可能得到解决;也只有大学真正实现预算公开, 大学的办学质量和办学效率才可能提高。

英国高等教育的问责机制相当健全, 如在资金使用方面, 他们运用成本透明核算法清楚地说明每所高校的各类资金使用情况;在教学与科研质量方面, 有高等教育质量保障署和科研评估活动的定期评估与审核, 为公众提供大量公开发表的关于高等院校教学与科研方面的信息和报告;在办学绩效方面, 有绩效评估审核机制, 每年由高等教育基金委员会和高等教育统计署根据相关统计数据, 公开发表关于高等院校的办学绩效情况报告。

三、如何问责

问责有三个要素组成:问责者、应负责任者和责任的内容, 也即谁来问责, 谁来负责以及所问和所负的责任是什么。具体到高等教育领域, 问责者是指高等教育机构的利益相关者, 负责者是指高等院校自身, 责任的内容则是指高等院校的利益相关者的利益诉求。利益诉求的内容很多, 有研究者曾对英国高等院校的利益相关者的利益诉求进行过梳理, 主要包括14项, 其中与经济或财务管理相关的就有6项, 分别是财务廉洁、资金投入情况、财务安全、风险管理、成本/竞争力、物有所值[4]。上述利益诉求在我国也同样适用。为满足利益相关者对大学经济或财务方面的利益诉求, 实现利益相关者对大学的问责, 我国大学需要逐步提高财务透明度, 建立风险评估和风险管理制度, 不断完善绩效评估与绩效拨款制度。

其一, 逐步提高财务透明度。大学的财务透明度有两层含义:一是财务信息公开, 我国已经制定出台了相关法规, 关键在于落实;二是实施大学成本透明核算, 这是我国大学努力的方向。

大学的财务信息公开对于提高大学资金使用效率、加强社会监督和预防腐败、促进高校民主管理和科学决策等方面有着重要作用。我国自2010年9月1日开始施行《高等学校信息公开办法》, 该办法规定高等学校应当主动公开12个方面的信息, 其中与经济和财务相关的有两个方面:一是收费的项目、依据、标准与投诉方式;二是财务、资产与财务管理制度, 学校经费来源、年度经费预算决算方案, 财政性资金、受捐赠财产的使用与管理情况, 仪器设备、图书、药品等物资设备采购和重大基建工程的招投标。在该办法实施一年之后, 中国政法大学教育法研究中心发布《2010-2011年度高校信息公开观察报告》显示, 财务信息公开情况在所有高校信息公开中最不透明。教育部“211工程”中的112所大学, 没有一所向社会主动公开学校经费来源和年度经费预算决算方案, 也没有一家高校公布其财务资金的具体使用情况。法规的实施关键在于落实, 这一调查结果表明我国高校在落实财务信息公开方面还需要努力。一方面各级教育行政管理部门要加大监管力度, 切实履行《高等学校信息公开办法》中赋予的监督和保障高校信息公开的职能, 使各类信息尤其是财务信息公开成为高校的日常工作之一;另一方面社会媒体可以通过舆论监督高校, 促使高校逐步提高财务信息透明度。

除了公开大学财务信息, 更重要的是建立大学成本透明核算制度。英国自1997年开始探索实施大学成本透明核算, 如今该制度已经被英国高等院校广泛接受, 并且成为包括英国财政部在内的政府机构和其他主要利益相关者进行财政问责的重要路径。成本透明核算方法以作业成本法为基础, 确定大学三类核心活动即教学、科研和其他活动作为成本透明核算的基本对象;通过选取成本动因将间接成本分配至大学的核心活动, 使成本分配更加科学;通过成本调整计算, 将基础设施成本和资本成本计入各类活动, 从而更全面地反映各类活动的发生成本;通过计算间接成本率, 可以得出大学课程单元和研究项目的估算成本, 为大学的教学和科研活动进行定价奠定了基础, 同时也为项目资助方补偿高校的间接成本提供了合理依据[5]。今后, 我国大学应在当前成本核算的基础上, 借鉴英国高等教育成本透明核算的经验, 开发符合我国大学实际的成本透明核算方法。

其二, 建立风险评估与风险管理制度。我国自20世纪90年代末期实施的高校“扩招”和“合并”政策, 在推动高等教育跨越式发展的同时, 也带来了高校负债筹资这把双刃剑, 近些年高校财务困境和财务风险逐步显现。2007年, 吉林大学自曝负债30亿元;在2008年的全国两会上, 有代表指出全国仅72所部属高等院校的负债已经达到360亿元, 平均每所高校的欠债5亿元;2013年, 广东省“两会”期间由民进广东省委提交的材料显示, 截至2012年, 广东50所省直公办高校贷款为98.69亿元, 每年需向银行支付利息7亿元。针对高校存在的财务风险, 2012年我国颁布《高等学校财务制度》, 在高等学校财务分析指标中提出财务风险管理指标, 下设两个子指标资产负债率和流动比率。其中资产负债率=负债总额/资产总额×100%, 反映高校的资产中债款筹资的比重;流动比率=流动资产/流动负债×100%, 反映高校的短期偿债能力[6]。此举表明我国政府已经关注到大学存在的财务风险, 开始要求大学在财务管理中树立风险管理意识。

除了盲目扩张导致的债务风险之外, 大学还存在其他风险。英格兰高等教育基金委员会认为, 如果大学在如下十项指标中有一项或多项存在重要风险, 那么这所大学就处于高风险之中:财务状况或财务前景;招生和学生体验;高校财务控制系统的使用情况;教学质量或研究质量的评估;学生非持续就学率或未毕业率;管理和治理过程;风险管理;组织基本架构的管理和可持续性, 包括学校的资产和信息系统;总体市场定位和战略方向;未遵守财务备忘录的要求, 包括根据预定目的使用资金、提供符合有效管理和质量保障的数据以及满足年度财务方针等[7]。上述风险最终都会表现为财务风险。上述多数风险对我国大学也同样适用。英格兰高等教育基金委员会认定大学的良好财务状况是:年度盈余要大于收入的3%, 储备金大约占收入的20%, 多于30天支出的现金存量, 流动资产大于流动负债;每年贷款偿付额要低于收入的4%, 员工工资支出不能超过收入的增长速度, 实际结果和大学的预测相符[8]。

根据我国当前的情况, 要管控大学的财务风险, 政府和大学必须共同努力, 建立大学风险评估和风险管理制度。首先, 政府要对大学进行风险评估, 通过要求大学提交相关材料, 由政府组织专业人员对大学的风险状况进行评估, 并对确认处于高风险的大学采取相应的措施并给予一定的支持。其次, 大学要在外部风险评估的推动下, 建立大学内部风险管理体系。大学要梳理和确定学校面临的重大风险, 并且要明确各项重大风险的负责人, 负责人需要思考一旦出现风险要采取何种应对策略。此外, 大学还需要定期进行内部风险评估。再次, 政府尤其应该关注目前已经债务累累的高校, 采取有力措施逐步降低其财务风险, 如严格审核和限制已经负债的大学继续进行贷款等。

其三, 不断完善绩效评估与绩效拨款制度。大学绩效评估和绩效拨款制度在西方发达国家已经实施多年, 如美国各州的绩效评估与绩效拨款制度, 英国高等教育的科研质量评估与拨款制度, 它是政府对大学进行绩效问责的重要措施, 也是政府合理配置日益紧缺的教育资源的重要方式。

我国绩效评估的实践活动自21世纪初开始开展, 最初主要针对专项项目建设绩效, 如2003年中央财政教育专项项目绩效评估;后来逐步开展了针对高等院校的整体绩效评估, 如2009年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采用“投入—产出法”对教育部直属大学进行绩效评估。自2002年由教育部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发展中心开展首次全国学科评估以来, 迄今已经开展了三轮一级学科评估, 在全国大学中产生了很大影响。2010年, 上海市开始实施高等教育内涵建设工程 (“085”工程) , 决定对市属高校的“085”工程建设情况开展绩效评估, 并将后续拨款与绩效评估结果挂钩, 该项目还在实施过程中[9]。2011年, 江苏省教育评估院发布《关于“江苏省省属高校内涵建设绩效评估指标 (征求意见稿) ”征求意见的函》, 决定对省属高校的人才培养质量开展绩效评估, 并根据评估结果进行绩效拨款。上述实践为我国进一步完善大学绩效评估和绩效拨款奠定了基础。

在部分地区和机构先行先试的基础上, 我国可在今后几年根据先行先试的结果在全国大学中开展绩效评估和绩效拨款。为进一步完善绩效评估和绩效拨款制度, 目前最为关键的是打造大学基本状态数据平台、不断优化评估指标体系、探索与创新绩效评估方法和评估技术, 提高绩效评估结果的科学性、合理化和可接受程度, 使绩效评估和绩效拨款制度能真正促使高校优化资源配置和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最终促进大学提高办学水平和办学效益。

摘要:文章从规范经济管理的角度探讨大学问责制, 确保大学在资源配置和财务管理方面能防患未然。利益相关者对大学经济或财务方面的利益诉求主要包括财务廉洁、资金投入情况、财务安全、风险管理和物有所值。为满足上述利益诉求, 我国大学需要逐步提高财务透明度、建立风险评估和风险管理制度、不断完善绩效评估与绩效拨款制度。

关键词:大学问责,规范管理,财务透明度,风险管理

参考文献

[1][3][美]William G.Bowen.Universities And Their Leadership[C].Princeton Princeton University Press, 1998:16.

[2]高耀丽.英国高等教育管理机制改革研究——新公共管理的视角[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 2006.

[4]PA Consulting Group.Better accountability for higher education[EB/OL].http://www.hefce.ac.uk/pubs/hefce/2000/00_36.pdf.2005-9-16.

[5]JCPSG.PartⅢAnnual TRAC[EB/OL].http://www.jcpsg.ac.uk/guidance/part3_a0A.htm, 2013-5-20.

[6]财政部, 教育部.高等学校财务制度[EB/OL].http://baike.baidu.com/view/3083231.htm, 2013-7-12.

[7]HEFCE.Model Financial Memorandum between HEFCE and institutions (2008/19) [EB/OL].http://www.hefce.ac.uk/pubs/hefce/2008/, 2009-6-25.

[8]张家勇, 席时桐.2005年伦敦英中研讨会综述[A].范文曜, David Watson.高等教育治理的国家政策——中英合作研究项目文集[C].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9:8.

高新企业需要“柔性管理” 篇3

智力人才流失的隐忧

从高新技术企业与传统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目标区别来看,传统企业更着重于通过人力资源的标准设定,在运营过程中对人才进行分析、评价、考核,并采取相应措施修正,达到保证实现经济效益的目的。而高新技术企业侧重于保证实现战略经营目标,其人力资源的管理是基于激发、提升创新驱动力为目的,使之能够与其他资源高度匹配,特别是对可取得突破性的专项产品、技术逐渐加大投入力度,从而实现突破性创新,争取领先的市场优势,来谋取具有高附加值的经济回报。

相对于传统企业,高新技术企业更迫切需要具有创新能力的高素质、高智力的人才,进行技术研发与产品创新。所以,人才的争夺与人才的保有,可以说是高新技术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但是,事实上一些企业缺乏有效的培养和激励机制,只注重对人才的使用,很少或者根本不考虑为他们提供学习和锻炼的机会,再加之薪酬与考核机制的不健全,往往会导致人才的大量流失。这些人才不仅拥有技术,同时还可能掌握了企业的核心客户的机密,他们的流失不仅使企业蒙受经济损失,还会加速人力资源的重置成本的流失。这一现象在中小高新技术企业尤为突出。

“柔性管理”更有效

那么,怎样的管理才能对高新技术人才更有效?

作为高新技术企业的智力型人才,其在组织中有很强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在管理上不能采用传统的方式发号施令,而要建立更加柔性的管理方式。

一是要提升智力型员工对企业经营活动的参与性。以往企业对人才的管理,把“掌控”看成管理的基本职能,而高新技术人才的自主性、个性化的特点,决定了员工不接受过于强势的命令式管理,所以单纯依靠严格的管理是达不到预期效果的。但如果通过组织智力型员工多参与到上下级间、各部门间开放式的“对话会”,了解企业各方面的运营情况,使员工既能暂时脱离枯燥乏味的工作进行心理休整,又使他们感受到和谐的沟通氛围与相互尊重的企业文化,这对其工作心态必会起到积极作用。

二是针对高新技术企业人才流动性大的特点,要用建立学习型组织来留住人才。高新技术企业是智力密集型企业,在各个环节中都需要思维创造,其业务流程是智力的流程。对于专业的知识,应以知识交流为主,特别是非职业培训,要采取一些较灵活的方式,如非正式团体活动、管理游戏、管理竞赛等方式,将企业文化在这些活动中不经意地传达给员工,并潜移默化地影响他们的行为。

三是薪酬设定是吸引、保有高新技术人才相当重要的一环。但并不代表给予了高薪酬就能留住他们。在尊重人才的基础上,企业还应给予多方位的激励。如奖励工作中的小创意、赋予调配企业资源的权力等,让他们从物质以外获得价值的承认感,这才是激励的关键。

规范性与创新性的企业管理制度 篇4

成功的企业背后一定有规范性与创新性的企业管理制度在规范性的实施。

成功的企业在企业管理制度实施方面具有共同的特点,那就是规范性的管理制度编制或创新(新的企业管理制度编制过程实际就是一种创新的过程)以及规范性管理制度实施的效果等因素较其他企业成功,而且是在不断的、稳定的创新、优化过程中,循环性升级式地提高规范性管理制度的实施质量,保持和增强科学、高效的企业管理制度体系的运转效能;换句话讲:在竞争中拥有竞争优势的企业或在某一段时间成功的企业,其内部的企业管理制度及其所含的规范、规则因素的总合一定也是具有较强的优势;企业间如在某一方面存在差距,一定是与此方面的相关管理制度及其所含规范、规则等的总体实施效果存在一定的差距;企业间如在同一产品、市场领域里的竞争存在优、劣势之分,一定是企业间在整体企业管理制度及其规范、规则因素的总体表现方式、表现效果存在差距。谋求生存、希望形成与保有竞争优势、追求成功的企业家及企业高级管理工作者有必要充分认识并合理运用企业管理制度的规范性、创新性的特征及其之间的相互关系,从而来保证与促进企业管理制度在企业规范性地实施,发挥其在企业中应有的地位与作用。

一、企业管理制度具有规范性,而且只有具有一定的规范性才能发挥企业管理制度的作用。

1、企业管理制度本身就是一种规范。企业管理制度是企业员工在企业生产经营活动中共同须遵守的规定和准则的总称,企业管理制度的表现形式或组成包括企业组织机构设计、职能部门划分及职能分工、岗位工作说明,专业管理制度、工作或流程、管理表单等管理制度类文件。企业因为生存和发展需要而制定这些系统性、专业性相统一的规定和准则,就是要求员工在职务行为中按照企业经营、生产、管理相关的规范与规则来统一行动、工作,如果没有统一的规范性的企业管理制度,企业就不可能在企业管理制度体系正常运行下,实现企业的发展战略。

2、一个具体的专业性的企业管理制度一般是由一些与此专业或职能方面的规范性的标准、流程或程序、规则性的控制、检查、奖惩等因素组合而成的,在很多场合或环境里,规则=规范+程序。从一个具体的企业管理制度的内涵及其表现形式来讲:企业管理制度主要由编制企业管理制度的目的、编制依据、适用范围、管理制度的实施程序、管理制度的编制形成过程、管理制度与其他制度之间的关系等因素组成的,其中属于规范性的因素有:管理制度中的编制目的、编制依据、适用范围、管理制度的构成等;属于规则性的因素有:构成管理制度实施过程的环节、管理制度实施的具体程序、控制管理制度实现或达成期望目标的方法及程序;形成管理制度的过程,完善或修订管理制度的过程,管理制度生效的时间、与其他管理制度之间的关系。

3、规范实施企业管理制度是需要规范性的环境或条件的:第一,编制的制度是规范的,符合企业管理科学原理和企业行为涉及到的每一个事物的发展规律或规则的;第二,实施规范性的制度全过程是规范的,而且是全员的整体职务行为或工作程序是规范的;只有这样,企业管理制度体系的整体运作才有可能是规范的,否则将导致管理制度的实施结果呈现不规范的状态。

二、企业管理制度的规范性是在稳定和动态变化相统一的过程中呈现的。

企业管理制度的规范性是要求企业管理制度呈稳定和动态的统一的,长年一成不变的规范不一定是适应的规范,经常变化的规范也不一定是好规范,应该根据企业发展的需要而实现相对的稳定和动态的变化。在企业的发展过程中,企业管理制度应是具有相应的稳定周期与动态的时期,这种稳定周期与动态时期是受企业的行业性质、产业特征、企业人员素质、企业环境、企业家的个人因素等相关因素综合影响的。企业应该依据这些影响因素的变化,控制和调节的企业管理制度的稳定性与动态性。导致规范性的企业管理制度动态变化时的因素一般有三种情况:

1、企业经营环境、经营产品、经营范围、全员素质等是要经常发生变化的,这些因素的变化相应会引发组织结构、职能部门、岗位及其员工队伍、技能的变化,继而会导致使用、执行原有的企业管理制度中规范、规则的主体发生变化,企业管理制度及其所含的规范、规则因素必然须因执行主题的变化而相应改变或进行修改、完善。

2、产品结构、新技术的应用导致生产流程、操作流程的变化,生产流程、操作程序相关的岗位及其员工的技能必然要随之变化,与之相关的企业管理制度及其所含的规范、规则、程序等因素必然须因此而改变或进行修改、完善。

3、因为发展战略及竞争策略的原因,企业需要不断提高工作效率、降低生产成本、增加市场份额,当原有的管理制度及其所含的规范、规则、程序成为限制提高生产或工作效率、降低生产成本等的主要要素时,就有必要重塑企业机制,改进原有企业管理制度中不适应的规范、规则、程序。

三、规范性企业管理制度的良性动态变化必须是与企业管理制度相适应的创新结果。

企业管理制度的动态变化需要企业进行有效的创新,也只有创新才能保证企业管理制度的具有相对的稳定性、规范性,合理、科学、把握好或利用好时机的创新是保持企业管理制度规范性的最佳途径或唯一途径。

1、企业管理制度是企业管理制度的规范性实施与创新活动的产物,通俗的讲:企业管理制度=规范+规则+创新;这是因为:一方面,企业管理制度的编制须按照一定的规范来编制,企业管理制度的编制在一定意义上讲,是企业管理制度的创新,企业管理制度创新过程就是企业管理制度文件的设计、编制,这种设计或创新是有其相应的规则或规范的。另一方面,企业管理制度的编制或创新是具有规则的,起码的规则就是结合企业实际,按照事物的演变过程依循事物发展过程中内在的本质规律,依据企业管理的基本原理,实施创新的方法或原则,进行编制或创新,形成规范。

2、企业管理制度的规范性与创新性之间的关系是一种互为基础、互相作用、互相影响的关系。良性的循环关系是两者保持统一、和谐、互相促进的关系,非良性的关系则是两者割裂甚至矛盾的关系。作为企业来讲,应该努力使企业管理制度的规范性与创新性因素之间的关系呈良性关系,也就是:规范性的因素是创新的产物,现行的企业管理制度里规范性的因素是前期企业管理制度创新的目标,同时,又是下一轮创新的基础。只有这样,企业管理制度才能在规范实施与创新的双重作用下

不断完善、不断发挥其保证与促进企业发展的作用。

浙江一中型制造企业--绩效考核制度(KPI关健绩效目标考核)

1、目的为加强和提升员工工作绩效和公司运营绩效,提高劳动生产率,增强企业2活力,调动员工的工作积极性,特制定本制度。

2、范围

本制度适用于公司注塑中心所有班组长以上员工。

3、职责3、1企管办为本制度的归口部门,负责本制度的制定与推行。

3、2总经办、财务部、生产部等职能部门为本制度的辅助推行部门,负责本制度关健绩效指标(KPI)的收集整理和提报。

3、3注塑中心副总、董事长负责本制度的审核和批准,有本制度的最终解释权。

4、内容

本制度包括对员工德、能、勤、绩四方面考核,根据SMART原则,关健绩效指标(KPI)粗分为三部分:5S考核、目标达成考核、人事考核,并根据功能别和职位别不同进行分解和赋予不同权重。

4、1现场5S考核4、1、1考核内容:见附表14、1、2考核实施:由注塑中心协同企管办和总经办根据考核内容定期稽查,每周公布一次数据,月统计结果汇总分数于次月5日前提报企管办。

4、2目标达成考核4、2、1考核内容:关健绩效指标(KPI)4、2、1、1产品一次交验合格率:品管部按不同等级标准的成品统计,每周统计一次合格率的具体数据并公布,按月平均值计算的产品一次交验合格率于次月5日前提报企管办;4、2、1、2废品率:车间统计员根据每日各车间班组提报的废滞品处理单和班组交接单,统计各车间班组废品率,日报于次日9:00前提报生产部和品管部,周报于次周一下午14:00前提报生产部和品管部,月报于次月5日前提报企管办; 4、2、1、3来料检验达成率:品管部IQC在接到仓库开具送检单后半个工作日内完成来料的检验工作并开具检验报告,仓库确认检验时间,品管统计每周与仓库核对来料检验达成情况填写周报于次周一下午14:00前提报品管部长,月报经品管部长签字后于次月5日前提报企管办;4、2、1、4试模样品检验达成率:接确认单后2小时内做好确认工作,试模组确认检验时间,品管部月报试模组确认后于次月5日前提报企管办;4、2、1、5品质异常处理达成率:出现品质异常后,需及时予以处理,具体时间以与生产部协商为准,出现逾期未处理或处理不妥善情况,由生产部门开具异常反馈单报注塑中心副总解决。品管部统计每月品质异常数据,生产部统计每月品质异常反馈单数,于次月5日前提报企管办;4、2、1、6顾客质量投诉率:以销货退回或返工单数为准,品管部每月将数据汇总

于次月5日前提报企管办;4、2、1、7顾诉处理达成率:品管部每月将当月顾诉处理报告汇总于次月5日前提报企管办;4、2、1、8交货达成率:计划部以顾客交期为准,如出现异常更改以更改后的订单执行日期为准(需经顾客确认);生产部门以生产计划调度日期为准,如出现异常更改生产计划以更改后的生产计划调度日期为准;数据由跟单员每月汇总于次月5日前提报企管办;4、2、1、9计划排单准确率:以计划部生产计划安排与生产调度科计划排单执行情况差异为准,计划部每月将数据汇总于次月5日前提报企管办;4、2、1、10产品定额达成率:生产统计每日按车间班组生产情况统计产品定额达成数据,日报于次日9:00前提报生产部和计划部,周报于次周一下午14:00前提报生产部和计划部,月报经计划部、生产部审核后于次月5日前提报企管办; 4、2、1、11原材料利用率:部门原材料利用率由仓库依财务部门要求按时提报数据为准;车间与班组原材料利用率由生产部统计提报数据为准;仓库与生产统计将相关数据于次月5日前提报企管办;4、2、1、12安全事故达成率:车间主任每周向生产部长提报各班组安全事故发生情况,生产统计按月将数据汇总于次月5日前提报企管办;4、2、1、13标准时间达成率(调机、试模、修模等):以生产调度科制定编排的标准时间为准,生产调度科将数据汇总于次月5日前提报企管办;4、2、1、14返修率(试模、修模等):车间主任每日向生产部提报返修数据,车间统计将数据按月汇总于次月5日前提报企管办;4、2、1、15设备保养维修计划达成率:设备技术科需按时监控完成设备保养维修计划,并分配班组与设备组之间的保养维修任务,生产部长随时抽检达成情况,将数据按月汇总于次月5日前提报企管办;4、2、1、16物料控制达成率:计划部将呆滞料品及生产用料控制情况的相关数据按月汇总于次月5日前提报企管办;4、2、1、17采购控制达成率:计划部将采购用料控制及交期时间达成情况的相关数据按月汇总于次月5日前提报企管办;4、2、1、18异常及时反馈率:各部门、车间、班组在有异常发生时需及时提报上级或相关部门;4、2、1、19数据准确率(仓帐、统计):仓帐数据由计划部和财务部稽核,统计数据由计划部和生产部稽核,按月汇总于次月5日前提报企管办;4、2、1、20提报时间达成率(仓帐、统计):仓帐数据提报时间由计划部和财务部稽核,统计数据提报时间由计划部和生产部稽核,计划部统一按月汇总于次月5日前提报企管办;4、2、1、21外发纸箱回收率:仓库将纸箱回收出入库数据提报计划部核对外发纸箱的月回收率,于次月5日前提报企管办;4、2、1、22收发料准确率:由计划部和生产车间稽核,计划部统一按月汇总于次月5日前提报企管办;4、2、1、23工艺标准收发及时率:依车间及品管部信息反馈统计数据,由品管部

按月汇总于次月5日前提报企管办;4、2、1、24交办事项达成率:依会议跟踪调查表及部门联络单由总经办统计跟进,按月汇总于次月5日前提报企管办;4、2、1、25统计项目达成率:由总经办及财务部定期稽核生产统计的相关统计项目达成情况,按月汇总于次月5日前提报企管办;4、2、1、26工资核算准确率:依财务部及车间员工信息反馈由财务部统计,于次月5日前提报企管办;4、2、1、27工资核算时间达成率:依财务部按工资核算时间达成统计,于次月5日前提报企管办;4、2、1、28文件收发准确率:依各相关部门文件收发信息反馈由生产部统计,按月汇总于次月5日前提报企管办;4、2、1、29文件收发时间达成率:依各相关部门文件收发限1个工作日计,由生产部统计按月汇总于次月5日前提报企管办;4、2、1、30首件确认达成率:依生产部相关车间确认记录进行统计,由生产部统计按月汇总于次月5日前提报企管办;4、2、1、31巡检达成率:依相关巡检记录表进行统计核对巡检时间、印章及抽查产品标识,由品管部统计按月汇总于次月5日前提报企管办;4、2、1、32最终检验达成率:依品管部相关终检记录表或检验报告进行统计核对,由品管部统计按月汇总于次月5日前提报企管办;4、2、1、33来料废品率:依生产车间退料单(来料不合格)为准由车间统计,按月汇总于次月5日前提报企管办。

4、3人事考核4、3、1考勤:保卫组统计当月员工考勤数据于次月3日前交总经办审核后,由 总经办于次月5日前提报企管办;4、3、2奖惩:总经办统计当月员工奖惩数据于次月5日前提报企管办;4、3、3人事绩效:各功能、职能部门主管于每月10日收到企管办的考核表后,依考核表人事考核评价项目初核分数,12日前初核完毕交上级部门复核分数,上级部门复核完毕后于14日前交企管办。

5、考核方法5、1绩效奖金:

奖金占比 部级 科级 主任级 班组级 文员

公司 450元 350元 300元 200元 75元

个人 450元 350元 300元 200元 75元

合计 900元 700元 600元 400元 150元5、2考核评分:共分为A、B、C、D、E五类:

评级 分值 部级(元)科级 主任级 班组级 文员

A 90-100 900×(90-100%)700×(90-100%)600×(90-100%)400×(90-100%)150×(90-100%)

B 80-90 900×(80-90%)700×(80-90%)600×(80-90%)400×(80-90%)150×(80-90%)

C 70-80 900×(70-80%)700×(70-80%)600×(70-80%)400×(70-80%)150×(70-80%)

D 60-70 900×(60-70%)700×(60-70%)600×(60-70%)400×(60-70%)150×(60-70%)

E 60以下 900×(0-60%)700×(0-60%)600×(0-60%)400×(0-60%)150×(0-60%)

备注:

1、连续三次为A,也就是90分以上者,将视情况给予其加薪或升迁。

2、连续三次为E,也就是60分以下者,将视情况给予其减薪、降级或予以辞退。

5、3考核时间5、3、1相关部门于每月5日前将统计数据交企管办;5、3、2企管办于每月10日前将数据汇总填表交一级部门审核;5、3、3一级部门于每月12日前审核完毕交二级部门批准;5、3、4二级部门于每月14日前批准完毕交企管办通报归档。

营销需要“规范”吗? 篇5

最近,很多刚从事销售的人不断的问:我刚做销售,但不知道从什么地方开始,两个月过去了,没有业绩,我也不知道怎么才能完成销量等等。我跟他们有过交流,但隐约感觉他们有点“剑走偏锋”了。主要表现是:对销售(先不说营销)理解过于片面,认为背一个袋子出去卖东西就是销售;还有认为销售就是跟别人吹嘘一番,让别人掏钱买产品,买了好啊,不买也没辙。当然,也有理解较为深刻的,但完全按照自己的想法来搞,奇思妙想一番,重起炉灶,似乎跟公司没有关系,或者认为公司销售工作根本就做的太差,基本对公司销售策略没有认同感,一通下来,最后效果不好,黯然走人。

这时,我的脑海里闪现了一句话:营销需要“规范”吗?很多人都说,销售人人能做,能有点子就行,思想灵活就行等等,但我在想:怎么才能有点子,怎样才能灵活呢?总之,这个点子从哪里来?

笔者总得感觉是他们营销的“野史”学得太多了,而“正史”学得太少。这里的“正史”指的就是营销的“规范”。任何点子、想法,不落实在具体的市场里,都是没有任何意义的。

实际上,笔者刚从事销售的第一年也干了很多“傻事”,记得刚从学校毕业出来的那一年,公司有一个新产品要上市,产品比较贵,按照当时的情况看主要应该进攻餐饮和夜场(当然公司也没有整个产品的推广思路和指导意见,完全自己决断),不知道深浅的我,蹬着经销商的三轮车和经销商的业务员一起进行市区小店(杂货店、小超市)的铺货,共进行了三天,大概铺了30-40家,一星期以后进行回访,产品基本没有销售,后来就收回来了,

幸好这是一个小城市,如果是大城市怎么办?

现在看起来当然觉得“很傻”,但从那件事情以后,笔者就明白了一个道理:销售工作并不是盲干的,大多时候是需要分析和智慧的。也就是对刚从事营销工作的销售人员来说,首先要有一套“规范”的营销框架和流程,否则,做了多年以后发现自己还在原地打转。

我希望刚进入销售行业的年轻人不要着急,磨刀不误砍柴工。要打好基础,这跟学习是一样的,不懂ABC怎么学好英文;不懂X+Y数学一样过不了关。营销工作也一样,如果你很着急想卖东西,你每天累死也卖不出几样。

营销当然需要“规范”,但营销要怎么进行“规范”呢?

第一,要在观念上改变。不要以为营销就是自己去推销,天马行空,海阔天空,挖空心思把消费者的钱掏出来就万事大吉了。实际上,每一个产品必须有固定的消费群体才能持续下去的,一次销售的成功只是凭“战术”的成功,而不是“战略”的成功和持续的成功。

企业需要管理制度规范性 篇6

一、应当具较为广泛和扎实的安全知识

一个合格的安全员所掌握的安全知识应当是相当广泛和扎实的。只有这样,才能在实际安全工作中科学、客观地决策某一项安全活动,或者说才能加大生产实践活动的安全性,从而为企业的发展提供可靠的安全保障。

二、应当具备较强的责任感和认真细致的工作作风

安全要为各类有风险的作业把关,这就要求安全员对安全工作不得半点马虎,必须有较强的责任心。同时,在生产或检修活动中,安全员的工作作风应当是最为细致的一个,安全员应当尽可能地想到预防事故的方方面面,采取各种有效的防范措施,做到防患于未然。

三、应当善于搜集安全信息

安全员应当善于搜集安全信息,只有不断获取新知识,掌握大量的安全信息,安全工作才能跟上社会的发展,适应社会的需要,安全管理水平才能不断得到提高。

四、应当有吃苦耐劳和奉献精神

前面提到过安全员的工作是相当艰苦的,是既费心力(往往处于紧张状态)又费体力(必须亲临现场,甚至加班加点)的工作,所以,安全员要有吃苦耐劳和奉献精神,才杜绝了大量事故的发生,才保障了职工的健康和企业的财产不受损失。

五、应当具有健康的体魄和较强的心理素质

企业科学管理需要四重奏 篇7

关键词:科学管理,重要意义,基本环节,做法体会

一、科技创新管理是企业科学管理的中心环节

现代企业的生产经营, 必须树立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五大理念, 创新居首位, 要把创新摆在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

浙江正亮电子电气有限公司, 是一家国家高新技术企业, 公司高层十分重视技术创新, 公司形成尊重知识, 尊重人才, 爱护人才的浓厚纷围。

公司2011年成立企业研发中心, 2014年被乐清市政府授予乐清市级企业研发中心。办公室地620m2, 现有专业人员34人, 其中本科以上学历10人, 包括电气技术、机电一体化、电气工程、自动化、企业管理等学科。

公司加大研发投入, 2014年2015年分别投入390万和420万, 在研发资金投入使用上有着严格的管理制度, 建立了企业《新产品开发管理制度》、《研发开发费用核算制度》、《专利管理制度》、《技术项目管理制度》等一系列管理制度, 中心配置完善的研发、测试技术设备, 保证研发活动顺利开展。

公司现拥有多条生产流水线, 采用一流的生产工艺, 主要生产变频空调、彩电、冰箱等家用电器配套的滤波器、电抗器、电加热管及PFC电感等产品。公司为美的、TCL、格兰仕、奥克斯、海信及美国RP等知名集团公司做专业生产配套。公司产品全部通过CQC认证、TST9000质量体系认证、TUV认证, 公司的电源滤波器通过国际CB安全认证与欧洲UL质量认证;其中ZL-IA~30A-M电源滤波器被评为首届乐清高新产品博览会“金鼎奖”;双漆包线圈电抗器、磁环电抗器、电源滤波器端子结构改良、空调金属PTC电加热组件等九项获得中国知识产权局实用新型专利证书。一种空调金属PTC电加热组件及制造方法获得中国知识产权局发明专利证书。一直以来被美的集团授为“十大杰出供应商”“贡献奖”、“优秀奖”、“卓越奖”。

已完成的主要研发项目:变频家电有铁硅PFC电感的设计与研发, 采用铁硅粉芯材料制成的PFC电感, 价格比非晶电感降低30%以上, 大大提高了效益和市场竞争力, 而且采用铁硅材料后体积变小、安装方便、性能更可靠。磁环电抗器的设计与研发, 2013年列入国家星火计划, 2014通过验收。空调金属PTC电加热管组件项目, 2013年列入国家火炬计划, 2015年顺利完成研发并通过验收。

电抗器的生产走在前列, 主导编写《家用和类拟用途制冷器具用电抗器》行业标准, 新产品的市场份额占公司销售总额的80%以上, 业绩提高, 产能达1.4亿元。

二、企业声誉管理是企业科学管理的重要前提

科学是反映自然、社会和人类思维的客观规律的知识体系。科学管理是企业合理组织资本、技术、人才、信息等生产要素, 通过组织、指挥协调、监督其经济活动, 使之符合客观规律, 进而实现企业的可持续发展的各种职能的总称。企业声誉包括企业诚信、企业宗旨、企业责任、产品质量、工作态度、员工精神风貌、行为准则、价值观等等, 是企业生存发展的重要前提条件, 是无价之宝。

公司连先后获得乐清市“明星企业”、“乐清市名牌产品”、“A级纳税信用企业”、“科技进步先进单位”、“转型升级先进单位”、“温州市优秀侨资企业”、“浙江省成长之星企业”、“浙江省重合同守信用AA级企业”、“浙江省诚信民营企业”、“国家高新技术企业”、“电抗器国家标准主导单位”等荣誉。

公司领导的高度重视企业形象建设, 认为这是政府和社会对正亮公司的肯定和鼓励, 也是正亮人辛勤劳动付出的回报。

公司始终坚持以人为本、人才强企战略, 注重公司发展和员工发展的协调统一。注重对广大职工的形势任务教育, 不断引导职工树立与市场竞争相适应的思想观念和价值观念, 树立危机感、紧迫感和责任感, 加强员工队伍建设, 提升职工队伍的战斗力, 树立企业良好形象, 提高了企业知名度和社会认知度, 为企业更好发展创造有利的前提条件。

三、生产管理是企业科学管理的基础

任何一个公司发展的基础环节就是生产, 脱离了生产其他的说辞都是空白无力的。针对公司的实际情况, 采取了以技术革新管理为主线抓好生产管理, 紧紧围绕市场营销开展工作: (1) 做好市场调研工作, 确认市场的竞争程度和公司产品所处的位置, 及时进行生产调整, 充分整合资源打造核心竞争优势, 作好生产产品的长期发展和研发; (2) 开展科技创新活动, 不断开发新产品, 让公司在激烈竞争的市场上站稳脚跟; (3) 积极响应公司提出“一争、二改、三确保”为主题的劳动竞赛活动。一争:争创先进集体、争做先进个人。二改:每个员工至少落实一项改进活动;每个部门围绕本部门实际工作至少提出一项操作性能的改进意见并切实落实。三确保:确保安全指标同比下降50%, 确保质量损失金额同比下降50%, 确保经营目标任务圆满完成。 (4) 在生产管理上做到三个坚持.两个要求:即, 坚持按计划作业指挥生产, 坚持每周一、三、五早会检查生产、指导生产;坚持现场督促指导生产, 要求执行力、要求质量保证按时完成。做到生产管理有计划、有次序、有安排、有检查, 保质保量保安全地完成各项生产任务。 (5) 靠前指挥, 及时解决问题。在生产中, 为了及时掌握生产进展的第一手材料, 深入一线, 靠前指挥、靠前指导、靠前协调、靠前服务, 大大地提高了工作效率, 有效地促进了各个生产的进度。

四、安全管理是企业科学管理的重要保障

安全生产工作是企业稳定发展的保障工作, 是企业永恒主题。深刻地认识“安全是保障, 设备是重点, 管理是关键, 人员是保证”的真谛。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和“安全第一, 预防为主”的基本方针, 加强对安全生产的监督检查力度, 做到常抓不懈, 警钟常鸣;今年在安全管理工作上积极推进6S管理, 为树立公司良好的外部形象, 在全公司范围内全面推行整理 (Seiri) 整顿 (Seiton) 清扫 (Seiso) 、清洁 (Seiketsu) 、素养 (Shitsuke) 、安全 (Safety) 的6S管理模式, 将6S管理活动分四个阶段进行开展。通过6S管理, 改善了公司办公环境和生产现场面貌, 提升了全体员工的工作品质, 树立了公司良好的外部形象。全年没有发生一起安全事故, 确保全公司安全管理工作的平稳运行。

参考文献

现代企业制度需要弱关系文化 篇8

万科的创业和现在年轻人的创业完全不同,那时候我不知道做什么,当时的想法就是什么能赚钱就做什么。所以在刚开始的几年内,万科迅速多元化,外贸、蒸馏水、拍电影、拍电视……这种情况一直到1993年。成立十年后,万科才开始考虑要做什么。

最后为什么选定房地产行业?因为这个行业没有特许经营,门槛低,空间大。我们计划用5年完成主业转型。实际上万科用了9年。我相信,在中国任何行业都有非常广阔的发展前途。

企业最难处理的永远是内部的人际关系。第一批的元老一定是强关系,早到三个月的就是老人,早到两年的就是元老。很快我们就会发现元老很难受,他们忠心耿耿,但是他们排斥新来的人。强关系后该怎么平衡?我1983年到深圳,从1984年开始,每年最重要的事,就是平衡新人与老人的关系,平衡各种派系。这么多年过去了,万科形成了一种文化,叫做弱关系文化。

弱关系怎么维系呢?就是契约。契约有几个要求,自愿、公平、执行。按我现在的年纪,外甥、子女辈的,算下来有很多亲戚,但是在万科一个没有。我当过兵,万科也没有我的部队战友,没有儿时玩伴、机关干部。所以才有平等公平。

有人说,创业公司刚开始什么资源都没有,需要强关系,大家一起往前走,当渐渐有名气和资源后,再慢慢转换为弱关系。我认为这个逻辑其实涉及一个问题,是按西方的制度透明的方式管理,还是按照传统的中国的思想来进行?其根本就是,最后由谁来裁定行为的错与对。

西方有行业协会、律师协会来裁定,但是在中国就是官本位。中国没有契约精神,或者说跟西方的含义不一样。它甚至把毁约的原则都定下来了。

2011年我到美国之后,万科管理层被批准可以到美国投资,但最后发现派不出总经理来。我们对总经理的要求,第一得懂房地产,第二得了解万科,至少会讲英文、在海外生活过。没办法,最后只能对外招聘。现在进行得异常顺利。其实这就是弱关系,是契约精神。

万科在旧金山有个项目,我到工地一看,发现在中国一直都没有拿过这么好的地。还有一个项目在纽约东城曼哈顿67大街,这个项目就是我梦想的项目。

我们都说中国梦,但我现在反而把美国梦做上了。因为我追求的现代企业制度,追求的透明、规范、法制、团队、品牌,在美国都实现了。所以,企业一旦形成强关系,要扭转过来就非常难。如何把强关系转成弱关系,如何把传统企业优良的部分继承下来,如果不解决这个问题,企业的未来不可能持久。这也是我们中国企业家到现在真正的共性问题。

谈到企业家精神,曾经有人问我有没有令自己佩服的中国企业家?我第一个想到的是褚时健先生。虽然他在经营企业的过程中触犯了法律,最后锒铛入狱,女儿也因此自杀了,但是他保外就医以后在云南哀牢山承包了2400亩荒山种植橙子,并把这些橙树分产到户,这是他在从顶峰跌到低谷时所做的。我觉得这种行为就是企业家精神的体现。

上一篇:中班美术:可爱的毛毛虫下一篇:集体企业党风廉政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