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学习成绩差的原因(推荐8篇)
同学们,你也许会为自已的学成绩不好而苦恼,但是你想过吗,为什么你的学习成绩总不够理想?这真正的原因是什么?
或许,你会这样认为:自己不努力,或者不懂学习方法,或者厌倦学习,等等各种各样的原因,甚至你还认为自己笨。而事实上是,这一切都只不过是现象,而不是原因。你想过没有,为什么自己不努力,为什么不懂学习方法,为什么厌倦学习?你有没有更进一步地思考;什么才是努力学习,怎样才不厌倦学习,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又是什么样的?
把眼光仅仅停留于学习表面是远远不够的,我们必须从心理的更深刻的层次和更广大的范围来探讨:到底是什么阻碍了学习?到底如何提高学习成绩?
开放式教育模式认为:没有一个学生是愿意失败的!没有一个学生是学不好的,任何一个学生的素质都可以终其一生地不断提升。我在我的一本日记中写道:“人的素质是一个人综合能力在行为表现中的反映,也是人这个主体内在的、相对稳定的身心特征和结构,它决定着主体行为的功能、状况、趋向和质量,它是社会文化、个体生理、个体心理的„合金‟,一旦形成,它有机地内存于人这个主体之中,外现于人这个主体的行为之中。”那么,我们努力做到这些的理论思考是什么样的呢?
一,只要能够找到自己能够学习好的途径和方法,每一个学生都能学好,即使是天生的智能障碍者,也可以在某个方面发展自己。也就是说,每个学生都是可以创造的,都有可以被挖掘的潜力、被整合的素质,都可以得到均衡发展,从而具有创造能力和健康的人格。没有教育不好的学生,只有不懂教育的老师,就是在说,是老师没有为学生找到适合自己学习的途径和方法。不管学生现在成绩如何不好,只要找到合适他的解决方法,他就能学习好。
二、学习是人的一种生理本能,每一个学生都是天生的能够成功获得优秀的学习成绩的人。从来没有任何一个学生缺乏学习的能力,只不过他没有利用好自己的学习能力。是不适合于某个学习个体的后天的环境和教育体制妨害了这种学习本能的发挥,剥夺了学习学生学习的快乐和兴趣。针对学习个体的恰当的学习引导,可以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够把学习的本能发挥出来,从而取得良好的甚至是优秀的学习成绩。
三、每一个学生的学习类型是不同的,只有发现他的学习类型,发现并利用好他固有的学习优势去学习,并找到适合于他的学习策略,他就能学习好。每一个学生都是与众不同的,有自己独特的天赋特性、偏好和天生优势,也有不同于别人的弱点。解决学生的学习问题,应该用个性化的手段去寻找适合学生本身的个性化的学习类型和学习策略,明确所存在的问题,用个性化的方法去适应学习上的要求,甚至可以把弱点转化为优点。一个人能够把自己的短处也变成可以让自己进步的长处,他还有什么不可以做到的。
四,多种因素共同影响学生的学习,存在阻碍学生取得优秀学习成绩的因素也是多方面的,可能是心理的,可能是生理的,也可能是环境的。如果用一种方法对此做出全方位的评价,那么就可以为学生排除学习障碍,使学生获得优异的成绩。学习问题更多的是心理问题,如果我们更多地从心理层面上去考评和思考这个问题,我们能够更快地找到更有效地彻底解决学习问题的方法。
五,我们在评估学生的学习成绩时,往往使用相同的题目去检测,这就容易让我们忽视学生智力上的差别。我们必须承认学生个体之间存在着智力差异,但是,开放式教学模式强调的是这种差异不足以造成学习成绩的差异。正是智力差异的存在,才使学生的学习呈现个性化的特点。我们在正视智力差异的基础上,可以把这个差异转化为各自的智力优势。这样,我们就可以使学生在有限的生命里,把自己潜能无限的大脑最有时机、最有效率、最大限度地开发出来。人体科学研究表明,一般人的大脑,终其一生,也只是被开发利用5﹪左右,只
要我们给某一个人多开发一点,他就可以超过其他人。
一、造成数学成绩差, 两极分化的原因
1. 被动学习。
我们在日常生活中经常遇到这样的事情, 假如我们几个人一同去一个比较陌生的地方, 有的人去一次就能记住地点和线路, 下次再去, 他就能充当向导了, 而有的人就算去十次也不认识路。这如何解释?其实关键的问题是操心与不操心。操心者, 主动也;不操心者, 被动也。学习也一样。许多同学进入初中后, 还像小学那样, 有很强的依赖心理, 跟随老师惯性运转, 没有掌握学习主动权。表现在不定计划, 坐等上课, 课前不预习, 课后也不复习, 对老师要上课的内容不了解, 上课忙于记笔记, 没听到“门道”。
2. 不重视基础。
一些“自我感觉良好”的同学, 常轻视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和基本方法的学习与训练, 经常是知道怎么做就算了, 而不去认真演算书写, 但对难题很感兴趣, 以显示自己的“水平”, 好高骛远, 重“量”轻“质”, 陷入题海。到正规考试中, 往往容易的题目做错, 难题不会做, 不是演算出错就是中途“卡壳”。久而久之, 就丧失了信心, 失去了学习兴趣, 导致数学学习成绩下降。
3. 学不得法。
老师上课一般都要讲清知识的来龙去脉, 剖析概念的内涵, 分析重点难点, 突出思想方法。而一部分同学上课不专心听课, 对要点没听到或听不全, 笔记记了一大本, 问题也有一大堆, 课后又不能及时巩固、总结、寻找知识间的联系, 只是赶做作业, 乱套题型, 对概念、法则、公式、定理一知半解, 机械模仿, 死记硬背。也有的晚上加班加点, 白天无精打采, 或是上课根本不听, 自己另搞一套, 结果是事倍功半, 收效甚微。
4. 思维方式和学习方法不适应数学学习要求。
初二阶段是数学学习成绩分化最明显的阶段, 初二学生正处于由直观形象思维为主向以抽象逻辑思维为主过渡的又一个关键期, 没有形成比较成熟的抽象逻辑思维方式, 而且学生个体差异也比较大, 有的抽象逻辑思维能力发展快一些, 有的则慢一些。因此表现出数学学习接受能力的差异, 造成两极分化。除了年龄特征因素以外, 更重要的是教师没有很好地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教学要求去组织教学活动, 指导学生掌握有效的学习方法, 促进学生抽象逻辑思维的发展, 提高学习能力和学习适应性。
二、提高数学成绩, 缩小两极分化的教学对策
1. 合适安排课时内容, 教会学生主动学习。
在现行的数学教材中, 根据教材的教学知识点和课时的安排, 一节课要求学生掌握的知识点往往有好几个。但这样的编排对于我所在的农村中学的学生却是不切实际的, 因为这不符合农村初中学生掌握知识和接受能力的实际情况。教师固然可以按照教材要求在一个课时把所要求学生掌握的知识点全部讲授完毕, 但是讲完之后又有多少学生能够真正地理解和掌握呢?我曾经听过许多公开课, 每节公开课的教学内容都把教材所要求学生掌握的知识点都放了进去, 学生似乎也弄懂了这些知识, 但真正做起作业来却感到很茫然。课后老师还需把这些知识点进行重新讲解, 而重新讲解却让学生感觉是在“炒冷饭”, 因而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不高。所以教师在授课时, 应根据学生所具有的知识水平和接受能力, 把一个课时所安排的知识点予以适当增加或者是减少, 在教学上真正体现因材施教。
2. 降低教学难度, 重视基础。
随着义务教育的实施, 小学生可以免试进入中学读书, 又随着重点中学的扩招, 优秀的、成绩稍微好的小学生都进入了重点中学读书, 余下的学生自然而然进入农村初中读书。实际上进入农村初中读书的学生大都是些小学知识掌握得不够好、素质参差不齐的学生。我曾经在辅导一位学生做有理数的乘法运算时, 问她这样一个问题:请你背诵一下“九九表”。结果这个学生的回答让人吃惊:我背不了。难怪她在做有理数的乘法运算时, 结果符号都对, 但绝对值都算错。要让基础知识这么差的学生掌握初中的数学知识, 其难度是可想而知的。要想学生能够学好一个科目, 必须让学生对这门科目感兴趣。能够让学生感兴趣的最直接有效的方法就是让学生品尝到成功的喜悦, 感受到学习的快乐。而如何才能让这些基础知识差、素质参差不齐的学生也能够品尝到成功的喜悦, 感受到学习的快乐呢?我认为对他们不能要求过高, 要根据他们的接受能力降低教学难度。比如在教学时, 老师要尽量讲解一些最基础的知识, 只要求学生掌握最基本、最基础的知识, 懂得运用这些最基础的知识去解决一些常用的问题即可。如果老师硬要求学生去做一些难题, 学生既花费了精力又没能尝到成功的滋味, 久而久之, 他们就会对数学产生恐惧心理, 丧失学习的信心, 更加不愿去学数学了。因而降低教学难度, 让学生品尝到成功的喜悦, 感受到学习的快乐, 可以增加学生学习数学的信心。
3. 重视课本例题的榜样性功能, 注重解题方法。
例题自有作为例题的道理, 这道理就是它出题的典型性, 解题方法的榜样性, 思维方法的启示性。作为培养学生数学能力的载体, 例题是课堂教学的“重头戏”, 教师在授课时切不可讲完即可, 要深刻分析, 多问几个为什么, 从结论出发, 阐明它的诱导作用是什么, 启示作用是什么, 结论 (1) 与 (2) 的关系是什么, 是独立的、平行的、还是层层渐进的。将题的条件变化, 比如范围缩小后, 题的解法有何不同?这样学生就能举一反三, 以“不变”应“万变”。一位数学成绩很好的学生说数学好学。老师问她为什么, 她说:“无非是概念、公式、定理、例题。”一语道破天机。但是仍有为数不少的老师、学生陷在题海中挣扎, 去撞题、压题, 因此我大力提倡回归“课本”, 回归例题。数学需要实践, 需要大量做题, 但要“埋下头去做题, 抬起头来想题”, 在做题中关注思路、方法、技巧, 注重和发现题与题之间的内在联系, 要“苦做”更要“巧做”, 绝不能“傻做”。在做一道与以前相似的题目时, 要会通过比较, 发现规律, 穿透实质, 以达到“触类旁通”的境界。此外, 教师应建议学生在平时做题中要及时记录错题, 多想一想为什么会出错, 以后要特别注意哪些地方, 这样就能避免不必要的失分, 从而获得高分。如果试题中涉及自己的薄弱环节, 一定要通过短时间的专题学习, 集中优势, 攻克难关, 别留下漏洞。
4. 练习形式多样, 加强记忆。
大部分的农村学生胆小害羞, 上课不敢大声回答问题, 遇到疑难问题也不敢主动提出, 再加上没有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课前不预习, 课后不复习, 造成了课内学、课外忘, 从而使学生学习兴趣下降直至丧失, 甚至产生厌倦和反感, 作业只是机械地抄袭应付。为此, 教师要有意识地对学生进行引导、督促和检查, 采取让学生做适量作业和进行测试等多种形式。如每次上新课前, 利用几分钟背诵重要的定义和定理, 能及时了解学生对上节课的知识掌握情况。学生也能及时了解自己的学习结果, 及时纠正错误。张道真教授曾指出:“背诵可以强化记忆, 认真刻苦的背诵可以让大量的东西留在大脑里, 时间长了就变成自己的了。”这样还能让那些平时不愿意开口的学生开口说, 是种可行的强迫手段。要针对后进生抽象逻辑思维能力不适应数学学习的问题, 从初一代数教学开始就加强抽象逻辑能力训练, 始终把教学过程设计成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探求知识的过程。这样学生不仅学会了知识, 而且学到了数学的基本思想和基本方法, 培养了逻辑思维能力, 从而为初二、初三进一步学习数学奠定了较好的基础。
5. 定期检查, 减小两极分化。
学生与学生交流沟通比学生与老师的沟通要容易得多, 如果让一个学习困难的学生选择是愿意向老师请教问题还是愿意向同学请教问题, 那他肯定会选择同学。因而, 可以在班里成立互助学习小组, 把学生分成若干小组, 每组都有优、中、差的学生, 并由组里数学成绩较好的学生当组长, 组员互相帮助、互相督促。比如:在学习四边形这一章节时, 又特别是记忆特殊的平行四边形的性质和判定时, 我在课上要求学生背诵, 多数学生背不出。但他们在课后和同学一起很好地背出性质和判定。心理学认为, 人的情感与认识过程是相联系的, 任何认识过程都伴随着情感。初中生对某一学科的学习兴趣与学习情感密不可分, 他们往往不是从理性上认为某学科重要而去学好它, 常常因为不喜欢某科任老师而放弃该科的学习。和谐的师生关系是保证和促进学习的重要因素, 特别要对后进生热情辅导, 真诚帮助, 从精神上多鼓励, 学法上多指导, 树立他们的自信心, 提高学习能力。因此, 在教学过程中, 教师应留心观察后进生, 充分肯定他们的努力和进步, 及时给予鼓励和表扬。
总之, 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今天, 作为农村初中数学教师, 我们要利用适当的教育方法, 总结教育教学经验, 努力提高学生对学习的兴趣, 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 发挥他们的作用。我们还要在初中阶段努力让学生的两极分化缩小, 力争让学生多学知识, 增强抽象逻辑思维能力, 取得优秀的成绩, 成为优秀的人才。
摘要:农村中学的大部分学生, 数学基础差、知识面不广 (所学知识大部分局限于书面知识) 、反应能力较低, 对生活中常见现象所知甚少。针对上述现象, 教师应利用适当的教育方法, 总结教育教学经验, 努力提高学生对学习的兴趣, 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 发挥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他们在条件不好的情况下, 也能取得非常好的成绩, 成为优秀的人才。本文作者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经验对农村初中学生数学成绩差的原因和对策作了一些简单的探讨, 并总结了一些有效的教学方法。
作为衡量一个人能力的重要学科,从小学到高中绝大多数学生对它情有独钟,投入了大量的时间与精力。然而并非人人都是成功者,许多小学、初中数学学科成绩的佼佼者,进入高中阶段,第一个跟头就栽在数学上。许多学生在上高中时虽然很想学好数学,可数学成绩就是提不上去,这种现象应当引起重视。经笔者探究,造成高中学生数学成绩差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一、数学基础知识差
高三数学基础差的学生首先表现在基础知识掌握不全,对有的知识掌握得好,而有的知识基本不知道,所以做题经常只能做一部分,甚至有的题目一开始便做不下去了。曾有一名高三学生数学一般,分析其原因,主要是对空间图形的识图与画图掌握很差,因此关于立体几何的题总也做不好。数学基础差还表现在对基础知识的理解一知半解,理解问题似是而非。甚至有些学生对基础不理解,只是死记硬背下来的,因此题目稍有变化便错。
二、数学学习习惯差
高中数学知识的学习有一定的难度,因此,数学学习需要通过学生不断地提高数学能力和思维水平。但高三数学学困生的数学学习有两种情况:一是在课堂上只满足于听得懂,一知半解。另一种是在听课时忙于记笔记,根本没听懂内容。这两种情形便造成学生基础知识的缺陷和基本技能的下降。
三、学好数学的自信心不足
对基础题不重视,做得出也无成功感;较难的题做不出,严重措伤自信心。对高三学困生来说,学生自信心的不足,主要是因为学生对自己的不了解。数学成绩好的学生与成绩差的学生的差距其实很小,但多数学生不了解,其实对一名高三学生,好学生与差学生相差并不大。在一次考试中,学生考60分与考100分的学生,相差的40分分到每一题中,也就相差几分,而一道数学大题相差几分,其实相差不大,也可能就是一个失误,或知识的不全面造成的。
四、被动学习
许多学生进入高中后,还像初中那样,有很强的依赖心理,跟随教师惯性运转,没有掌握学习主动权。表现为不制订计划,坐等上课,课前没有预习,对教师要上课的内容不了解,上课忙于记笔记,没听到“门道”,没有真正理解所学内容。
五、学不得法
教师上课一般都要讲清知识的来龙去脉,剖析概念的内涵,分析重点难点,突出思想方法。而一部分学生上课没能专心听课,对要点没听到或听不全,笔记记了一大本,问题也有一大堆,课后又不能及时巩固、总结、寻找知识间的联系,只是赶做作业,乱套题型,对概念、法则、公式、定理一知半解,机械模仿,死记硬背。也有的晚上加班加点,白天无精打采,或是上课根本不听,自己另搞一套,结果是事倍功半,收效甚微。
六、忽视数学的系统性
数学的系统性很强,有的学生会由于一点困难没有解决而造成以后学习上更大的困难。随着学习内容的变化,学习方法更新,又会形成新的不适应和困难(如有的学生不适应由数向形的转化),对于这种新旧不适应和困难,如果教师没有及时受重视和补救,日积月累,不适应和困难日益分化、扩大,学生渐渐失去学习信心、兴趣,甚至惧怕、憎恶数学,以致很难补救。事实上,一名学生一且问题累积,甚至学习上脱节,要补回来并非易事。相反,如能采取及时了解教学情况及时回授,随时激励学生自信心,情况就大不一样。正如我们现在的做法:上课先解决前面的问题,发现问题及时补救,再上新课。坚持下去,知识巩固率显著上升,学生成绩提高很多,大量“差生”进步明显。经验告诉我们:成绩差的学生是一课一课差下去的,教师应防微杜渐。实践表明,只要得到适当的帮助和必要的时间,每个学生都能学好。
七、学生的知识迁移应用能力差
学生的学习成绩整体呈下降趋势,通常反映了当前教学的两个不适应:一是教材上的知识不适应社会变化的现实,与学生的经历脱节,造成学生对教材知识不感兴趣;二是教师的教学方式(主要是讲解——接受式)不适应现在学生多样化体验的需求,造成学生对教师的授课不满意。这两种不适应导致了教学过程的效益性差,也导致了学生的学习成绩差和教师授课的积极性低。因此,对学生学习成绩差的原因进行分析并提出合理建议,对提高教学质量是很有必要的。
一、学生成绩差的原因
学生学习成绩差是由多种原因造成的,主要是教和学两方面的原因。
1.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呈现主动性弱化的趋势。现在的学生同先前的学生相比,缺乏学习上的主动性。从消极方面看,表明现在的学生对教材上的知识并不看作是完全正确的东西,再加上现在获取知识的途径增多,因而更加不在乎教材上的知识,认为即使不学好教材上的知识,也会让自己有知识。从积极方面看,现在的学生自主获取知识的意识增强,表现为对知识记忆的不看重。不管是消极方面还是积极方面都表明:现在的学生对教材上知识的学习呈现出主动性弱化的趋势。主要表现在:
兴趣不高。教师的希望和学生的实际总是有偏差,教师总是希望学生在学习教材上的知识时有强烈的兴趣。但真实的情况是学生对教材上知识的学习兴趣不高,一是现在学生的兴趣呈现多样化,在学习方面只是投入了兴趣的一小部分,自然学习成绩差。二是现在的学生不太注重对教材上知识的记忆,而相当注重网络家教作性知识的学习。再一方面,现在的学生对学习结果和学习过程并不看重,因为教学过程是知识记忆式的,学习结果——考试更是知识性。一句话,现在的学生在学习方面表现的兴趣不高。
认真不够。学生学习的认真程度不够,主要表现为:一是教学过程中不认真,如课前不预习,上课不听讲,不带书,不做笔记,说小话,做小动作等。二是课后不做练习,教师课后总是以目标或章节为内容来布置练习,有些学生认真做,较多学生不认真做,仅仅是照抄照搬。三是学生在学习中不管遇到什么问题都不问,学生不问,教师就不知道学生有无问题,也不知道学生问题在什么地方,更不能有效促进学生的学习。四是学生在平时学习和考试期间都不认真。看不到现在的学生有过紧张的气氛,不管教师和学校如何强调,但始终无法把学生引导到学习上,学生对玩耍的倾向程度远大于对学习的认真程度。因此,学生学习成绩差不是智力上的原因,更多的在于对学习的投入和学习态度上。
自觉性差。学生的主要任务是学习,但较多的学生意识不到这一点,也就更不会有什么良好的精神状态来学习了。学生看书、做练习等都需要教师的提醒督促,才勉强去做,而且在做的过程中没有考虑过怎样才会做得更好。总体来说,现在的学生学习自觉性差,再加上学生在学习方面的兴趣不高和认真不够,就必然会造成学生学习成绩差的结果。
2.教师在教学中有抱怨情绪。由于学生在学习方面主动性弱化,因而在教学过程中就容易出现教师不愿看到的诸多现象,如纪律差、注意力不集中、学生之间互相打闹取笑等。学生的这种表现如果经常化,容易使教师有抱怨情绪。教师如果把这种抱怨情绪带入教学过程,从而在行为上表现出对学生的不满,必然会影响到学生的学习情绪。其结果一方面是打击了认真学习学生的积极性,另一方面又极大地疏远了不愿学习的学生,从而就容易造成更多的学生不认真学习。教师在教学中有抱怨情绪主要有两个原因:一是学生上课的不认真、对教师不尊重,使教师觉得学生在有意地破坏教师的教学和否定教师的劳动;二是教师对学生的关心、劝告、提醒、督促、担心等得不到学生的积极响应和配合,教师对学生的苦口婆心和希望对学生没有多大的作用。这两个方面的原因会削弱教师教学的积极性。其实,教师的这种抱怨性情绪是不应该的,因为教师职责就是教书育人。
二、改变学生成绩差状况的几点建议
(一)遵循“三个原则”
1.鼓励原则。学校教育教学过程中始终贯穿着鼓励原则。鼓励原则包含两个方面的内容:一要相信大多数学生是优秀的,且鼓励的载体要多样化,评选“三好学生”、“优秀团干”、“社会活动积极分子”、“先进集体和宿舍”等,评比和鼓励都是极少数的学生、宿舍和班级才能获得,这些受表彰的学生起不到应有的示范作用,因为更多的学生认为是不太容易做到的。但如果学校相信大多数的学生是优秀的而又能进行表彰,则会引导更多的学生学习。因为人的行为改变要合乎预期的效果,只能采取鼓励的方式才能做到,要让学生认真地学习,鼓励是必不可少的。任何的批评和惩罚都只会造成学生对学习的反感。为此学校要扩大对学生的表彰面,设立多级奖励机制,可设立校长奖、学校奖、学生科和教务处奖、班主任或科任教师奖,使得50%以上的学生都能成为表彰对象,以此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二是教师更要对学生充满信心。这一点要贯穿于教师的整个教学过程,教师对学生所表现出来的不良行为要进行正确的引导,而不是讨厌和惩罚,做到信任学生、尊重学生。具体表现为:对学生提出的问题要积极解答,对学生所做的练习要认真评阅,对学生在课堂上所表现出来的不良行为认真对待,不要简单地进行批评。总之一点,教师要努力做到少批评,多鼓励。
2.多样化评分原则。学校比较注重对学生的半期和期末的考查或考试,而对其他的评分方式注意较少。对学生学习成绩的评定要采用多样化的评分原则才能反映学生学习的真实性。一是注重对学生期中和期末检测;二是注重单元检测与学生半期、期末检测相结合;三是要把布置的作业与学校的期中和期末检测相结合;四是班主任或科任教师把学生的平时课堂表现与期末成绩评定相结合。采取多样化评分原则,一方面可以降低期中和期末成绩所占的比重,增强学生学好的积极性,另一方面则可以把学生平时努力如课堂上的回答、做练习等纳入对学生的检测,强化学生对平时课堂学习的重视。把平时的考查、考评成绩占总成绩的比例提高到50%左右。
3.考试差别原则。教师依据对学生的了解和学生的实际,可针对不同的学生进行考试。这种原则的推行,尽管难度较大,会增加教师的工作量,但可以有效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如《世界观·人生观》的世界观部分有五章十四节的内容,不同的学生对这五章十四节的内容各有侧重,如果实行考试差别原则,那么教师依据学生的不同侧重至少要出五份题。如果统一命题,则教师只需要出一份试题就可以了。不同的学生只有一份考题,这必然会造成大部分学生成绩不理想。作为教师要明白:虽然学生的分数并不总是反映学生的真实水平,学生学习的知识也不能在转眼间就提高了学生的素质,但探索教学方法、因材施教、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却是每一位教师的义务。
(二)强化“四个关系”
1.强化学生与教材的联系。学生成绩差,是因为学生缺少与教材的联系。如学生课前不预习、上课不认真听讲、课后不温习等,学生与教材的联系不够,对教材内容不熟悉。只要学生强化了自己与教材的联系,就容易提高自己的学习成绩。
2.引导学生认真对待作业。作业是对课堂教学内容的深化和延伸,因而作业是学生成绩的好坏的重要表现。学生要提高自己的学习成绩,就要促进自己与作业的联系,即要严格要求自己做好教师布置的课堂作业或课外练习,并独立完成,而不要照抄照般。只要学生确实认真对待作业,那么学生的学习成绩会有所改善。
3.引导学生之间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学生之间关系的好坏对学生的学习成绩也有影响。因为学生是在集体中进行学习的,学生之间的相互影响及其良好的人际关系能够使得学生之间相互帮助,相互支持,从而能营造一种有利于学习、有利于学生转化的氛围,形成团结向上的班集体。4.引导教师与学生之间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良好的师生关系使学生对教师产生好感,同时学生会跟随教师的讲授内容或学习、或思考、或做笔记、或对教师讲授的内容富有情绪化的赞同。要引导教师与学生之间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主动权和关键点在于教师,即教师要对学生进行鼓励,同时教师对学生不要有什么说教式的闲言碎语,要针对学生的情绪化倾向来对学生进行引导,教师根据学生的情绪化反应来调整自己的讲授内容和速度。
(三)实现“两个转变”
1.教师要由机械讲授为主转变为感性教学为主。感性教学就是指教师在知识讲授的过程中注重直观性。直观性教学类似于教师提供的教具,但不同的地方在于,教具仅仅是教师提供给学生观看的,而感性教学是指两个方面,即以教师为主准备教具,由学生参与完成,或教师具体组织学生来完成知识的讲解。感性教学让学生在学习中有了更多的参与机会,也强化了对学习的体验。因而教师要更多地采用感性教学,以促进学生更多地参与课堂教学。
2.教师要从只重知识讲授量的观念向重知识讲授质的观念转变。在现行学校教学中,教师总是依据教材和所制定的计划来组织教学,因此所考虑的仅仅是如何把所制定的计划完成,至于自己所讲授的目标和知识,学生是否明白,学生是否能加以运用等则没有考虑。教师注重量的观念有助于教师完成教学计划和目标,但却把差异性的教学过程同一化了。所以教师的知识讲授要由量的观念转为质的观念,即教师在保证教学计划和目标的前提下,努力促进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教师可以依据教学进度以及学生学习的情况,灵活机动地对教学计划和目标作些调整以使学生更有效地掌握知识。
关于学困生原因分析及今后的教学设想
本届高一年级现有学生三百二十多名。近一年中,通过我们组四位数学老师的努力,数学成绩从历次考试成绩分析看,总体是在提高。表现在:优等生集中,尖子生群体逐步壮大,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有所提高。但由于生源的质量及老师教学中的方法缺失等原因,现存在着近百名学生的数学成绩差。其中近七十名的学生成绩极差的严重事实。现就造成此结果的原因分析如下,如有不妥之处,敬请领导及同仁批评指正。
1. 客观上讲:初、高中数学教材不配套。如:高中数学的学习要求学生具备较高的、普遍的运算能力。而现行的初中数学教材在这方面达不到要求,致使相当量的学生达不到学习高中数学的基础要求。2.生源质量偏低。使其在原本要求较低的情况下的学困生,学习高中数学就难上加难,造成了相对较大面积的学困生现象。
3.课任老师不同程度的存在着对学生现状估计过高,致使讲课切入点偏高,导致成绩过差的同学听不懂。4.由于长期数学成绩过差,就得不到老师的肯定,无形中对这部分学生关注度不够。再加上家长的教育方法不当,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刻苦程度不够等原因,使其失去了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和信心。随着时间的推移和内容难度的逐步加大,导致成绩越来越低,越低越厌学的一种恶性循环。针对以上情况分析,提出如下对策:
1.努力做好学生的思想工作,帮助其端正学习态度,树立信心(这点很重要),提出学习目标(使学生通过努力后能够达到的目标)。
2.关注每一位学生的成绩进步,改变以绝对成绩评价学生的做法,以成绩的提高和相对名次的进步程度来评价学生的学习,引导其逐步提高。
3.针对平行班学生普遍成绩偏低的现状,在保证课程进度的前提下,大幅度降低授课难度和作业难度,使大部分学生能够听得懂,有提高,自己会做基本的练习题。教师在课堂上应认真板演做题的全过程,加强其模仿性练习。力争使他们能够掌握基本概念,基本知识和方法。
4.加强课上和课后的辅导工作。这里的辅导指的是:(1)心理辅导;(2)信心辅导;(3)学习方法辅导;(4)知识缺失的辅导和补习。决不能只停留在学生知识的补习上。5.做好与家长的沟通工作,充分挖掘家长和社会的教育资源,帮助孩子补习基础知识上的漏洞。共同帮助学生最终提高学习成绩。
6.狠抓学习过程和各个环节的落实工作。如明确课前预习任务;上课听讲的认真程度;所讲内容学生是否听懂;作业的完成情况及书写的规范程度;单元检测;查缺补漏。
林口四中 吴淑琴
提起这一问题,觉着这是我们数学教师经常探讨的问题,都希望自己的学生成绩突出,也都琢磨各种方法,但是形成文字还是第一次,问题的解决离不开深入这个集体,走进学生,他们才能知无不言,言无不尽,在教学和交流中,我发现学生数学成绩差的原因主要有五个:没有兴趣、学习被动、方法不得当、不重视基础、进一步学习条件不具备。
一、没有兴趣.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一些同学对老师上课时讲的知识不感兴趣,听着听着就走神、困倦、或者跟周围同学聊天„。其实大部分同学上课时都存在这种现象,对不想了解的东西谁都不能集中注意力,所以自然跟不上老师的思路,课下也不花时间去理解,不懂的越来越多, 越来越不喜欢学数学,二、学习被动.没有良好的学习习惯,预习、听课、复习、写作业只是口号,不懂自己主动学习。一堂课45分钟,一个人不可能45分钟都集中精力,通过课前预习,可以知道哪些地方该认真听,哪些地方可以略过,哪些知识书上没涉及到该记下来,哪些可以不用记。高中数学内容多,知识抽象,一般很难在课堂上把所有知识都理解透彻,即使当时理解了,也很容易忘记,这就需要课下花时间去研究,巩固。
三、方法不得当.老师上课一般都要讲清知识的来龙去脉,剖析概念的内涵,分析重点难点,突出思想方法。而有些同学上课不听课,只顾记笔记,到头来笔记记了一大本,问题也有一大堆;有些同学上课听讲不重视思想,方法,不会举一反三,课后又不能及时巩固、总结、寻找知识间的联系,只是赶做作业,乱套题型,对概念、公式、定理一知半解,机械模仿,死记硬背。也有的认为老师讲的都是书上的,听不听无所谓,自己另搞一套,结果是事倍功半,收效甚微。高中生仅仅想学是不够的,还必须会学,要讲究科学的学习方法,提高学习效率,才能变被动为主动。
四、不重视基础.有一部分同学上课时很活跃,理解力很强,老师讲解的知识都能接受,自我感觉良好,但课下不做题巩固,不重视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基本方法的学习与训练,经常是知道怎么做就算了,而不去认真演算书写,但对难题很感兴趣,以显示自己的“水平”,好高骛远,一到考试计算出错,或者中途“卡壳”。
五、进一步学习条件不具备.高中数学与初中数学相比,知识的深度、广度、能力要求都是一次飞跃,这就要求必须掌握基础知识与技能为进一步学习做好准备。高中数学很多地方难度大、方法新、分析能力要求高。如函数值域的求法,实根分布与参变量方程,三角公式的变形与灵活运用,空间概念的形成,排列组合的应用及实际应用问题的解决等等。一些同学双基没打好,听起课来觉得吃力,困难,做题也没有思路,自然就掉队了。如不采取补救措施,分化就越来越严重.一些同学对自己没有信心,认为数学太难了,自己学不会,所以不愿意花时间去钻研。
针对高中生数学成绩差的情况,教师应当采取加强学法指导为主,课后辅导为辅的对策:
一、加强学法指导,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良好的学习习惯包括预习、审题、解题、纠错、勤学善思、归纳总结、做笔记等习惯。
1.养成良好的预习习惯,提高自学能力
高中数学内容多,知识抽象,方法新,要想提高课堂效率,课前要养成预习的习惯.在预习的时候把不懂的知识,方法做上记号,然后带着这些问题听课,经过
老师的讲解、点拨解除问题,通过 “生疑”到“悟疑”、“解疑”,使我们对知
识、方法的理解更深刻,更加体会到听课的快乐,从而提高课堂听课效果,提高了
自学能力,越学越喜欢学。、养成良好的审题习惯,提高阅读能力
问题是数学的心脏,数学就是解决问题的。在解题时,审题是关键。数学题
是由文字语言、符号语言和图形语言构成的,拿到题目要“宁停三分”,“不抢
一秒”,要在已有知识和解题经验基础上,仔细审题,细心推敲,切忌题意不清,审数学题有时须对题意逐句“翻译”,隐含条件转化为明显条件;有时需联系题
设与结论,前后呼应挖掘构建题设与目标的桥梁,寻找突破点,从而形成解题思
路。、养成良好的演算、验算习惯,提高运算能力
运算是数学的基础 ,学数学离不开运算。初中老师往往一步一步在黑板上演
算,到了高中,因为内容多,课时有限,高中老师常把计算留给学生。要做到不仅
能笔算,而且也能口算和心算,对复杂运算,要有耐心,掌握算理,注重简便和
常规解法。
4、养成良好的解题习惯,提高自己的思维能力
数学处处渗透着思维艺术,是一门逻辑性强、思维严谨的学科。在规范解题
格式和过程中提高自己逻辑思维能力。
5.养成纠错的习惯,培养自我评判能力
对做错的题要反复琢磨,寻找错因,进行更正,养成良好的习惯,不少问题
就会茅塞顿开,以后避免犯同样的错误,从而培养自我评判能力。
6.养成勤学善思的习惯,提高创新能力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贻”。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要遵循认识规律,善于开动脑筋,积极主动去发现问题,进行独立思考,注重新旧知识的内在联系,把握概念的内涵和外延,做到一题多解,一题多变,不满足于现成的思路和结论,善于从多侧面、多方位思考问题,挖掘问题的实质,勇于发表自己的独特见解。
因为只有思索才能生疑解疑,透彻明悟。
7.养成归纳总结的习惯,提高概括能力
每学完一节一章后,要按知识的逻辑关系进行归纳总结,使所学知识系统化、条理化、专题化,这也是再认识的过程,对进一步深化知识积累资料,灵活应用
知识,提高概括能力将起到很好的促进作用。
8.养成做笔记的习惯,提高理解力
为了提高对知识的理解和灵活运用,老师会补充一些内容和方法,如果不
做笔记,一旦遗忘,无从复习巩固,并且在做笔记和整理过程中,可以参与教学
活动,加强学习主动性和学习兴趣,从而提高自己的理解力。
二、加强辅导,突出重点,化解难点.。高中数学知识抽象,内容多,方法新,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一下子很难理解,会有很多疑问.如不及时解决,会影响后面的学习。对重点的知识,要反复讲解,多加变式练习,使学生能灵活运用。对于一些难理解的知识,想办法把它分解成一
些基础的知识,便于学生理解.三、培养良好的个性品质
树立正确的学习目标,培养浓厚的学习兴趣和顽强的学习毅力,要有足够的学习信心,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以及独立思考、勇于探索的创新精神。
我是一名职专英语教师。现在的英语教学面临着很多难题,在进行传授知识的同时,又不能忽视学生的兴趣,在培养学生兴趣的同时,又不能忽略学生的口语,与此同时,最不能忽视学生的学习成绩。这就为老师提出了一个艰难而又复杂的问题:如何让学生在轻松快乐的氛围中,接受英语,学习英语,学好英语,如何建立学生的学习英语的兴趣和自信心。
首先要多观察,勤观察,善观察,改变学生的心态,建立学生的自信心。在接一年级新生的时候曾经遇到过这样一名学生。她是初二没学好,初三一点没跟着学习的学生。在刚看到她的时候就有些疑问:这个孩子看起来非常不原意学习英语,对英语有着一种排斥感。我每讲一句话,她那紧锁的眉头就皱了起来。我每说一个已经学过的知识点,她就用力的在搜索自己的记忆,不过还是没有想起来。导致最后没有兴趣听课。我说的每一句话,哪怕是1+1=2这样极其简单的事情就进不到她那早已塞曼的耳朵里。当老师看到课上出现这样的学生时,不免心里有些不舒服。没有过多的批评她,只是善意的提醒,让她尽自己最大的努力来坚持接下来的时间。终于下课了,我找到这位学生,和她进行了心与心的沟通。她也说出了自己的心声。在初中学习英语的时候,由于一些客观原因和主观原因,英语没有学好,最最基本的东西都没有掌握,所以现在一点都不想学,哪怕知道英语很重要,现在要学好,可就是学不来。在听完她的讲述后,我也把自己的想法告诉了她。既然知道学习英语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哪怕遇到在大的困难,都不能放弃,一旦放弃就意味着绝对的失败。同时还告诉她现在只不过是职专一年级还有三年的时间,只要有决心,信心,学好它没有任何的问题,之后给她讲了几个在大学开学学习英语取得成功的人学习英语的经历。这位同学似乎有
所顿悟,然后向我表决心:老师,我会坚持,努力学习的。看到了这样的成效,然后又采取了其他不同的措施。
课堂上,多鼓励,多表扬,多肯定。学生的大部分时间都是在上课。也就是说一定要心设计每一节课,让所学的知识当堂消化,当堂理解,当堂吸收。所以在上每一堂课的时候,都会把复杂的知识简单化,枯燥的语言幽默化。在我自己达到这方面的要求的同时,对每个学生在回答每个问题的时候都是用鼓励的语言,善意的眼神来提醒他们。当然这位同学同样是这样。由于她的基础非常薄弱,所以每次给她的问题都是相当的简单。但你的观点并不代表她的思想。当简单的问题抛向她时,她觉得犹如一个很大的抱负抛过来一样。让她好吃力,好费劲。在这种情况下,我就告诉其他的同学,让我们一起帮她解决这个问题吧。在全班同学的帮助下,她终于说出了自己认为对的答案。不过正确的答案完全不是这样的。但没有批评她,也没有直接说出她的错误,而是从另一个角度给她的答案进行了肯定。有的时候,还会有这种情况:提出的问题她会,不过由于某种顾虑,一直在举手和不举手之间做斗争,看到她的这种心理,于是我向她点了一下头,并走过去拍了拍他的肩膀,终于看见她的手举了起来,站起来说出她的答案。慢慢地,她在课堂上可以敢说,哪怕是错的,都没有那种自卑的心理。考试后,多分析。每次无论是月考,还是周测,只要是考试,学生还是非常关心他的成绩。考试后,我在班级整体分析考试的情况。然后在针对个人给他做专门的分析。每当她拿着试卷在我面前的时候,我都会让她重新看一遍试卷,尤其是错题。是自己真的不会,还是由于一时的马虎,让她自己找原因。当找到原因之后,我就对症下药。对于马虎的题,让她自己先把正确的答案写出来,然后让她自己说出遗憾的地方。对于不会的题,我一步步引导她,让她说出正确答案,同时告诉她这些也是老师讲过的题,为什么没有掌握,问题出在哪里,当她真正的找到自己的问题所在时,就会在接下来的学习中及时调整现有的不好的东西,慢慢的改变一些不好的习惯,为以后学得更好做充分的准备。
除此以外,在平时的学习中,还要多指导。学生在学习英语的过程中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包括思想上,知识上的问题。所以要针对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问题,要给与不同的指导。这位同学向我提出的第一个问题就是背单词的问题,当然这几乎也是所有学习英语的同学遇到的一大难题,包括对英语老师来说都是一个不好解决的问题。不过作为老师,当学生问到这样的问题时,还是要给与相应的有用的指导。我就告诉她其实背单词最好的方法是根据读音来背单词,被一些固定字母组合的发音,不过让她一下子掌握这些东西是不可能的,而且对于她来说这些东西也是比较难的。于是就告诉她把一单元的单词在一周之内分在每天里。一天背几个,在第二天背新单词的时候在复习昨天背的单词,以免背的单词会忘掉。同时她还问了怎样背文章,选择什么样的资料等等问题。我都一一给与了指导。这些指导对于学生本身来说还是收益匪浅。不过,老师在教学得过程中,要善于启发学生去问问题,只有他问的问题,你给予了指导,不但提高了你在学生心目中的地位,而且更有利于学生自己的提高和进步。
当然还有其它一些方法,这里就不一一例举了,最后这个学生取得了理想的成绩。作为她的老师我很高兴,她自己也是非常兴奋。
作为老师的职责就是提高学生的成绩,培养她的人格,学生取得这样的成绩,有老师的付出和学生的努力,而且这也是老师应该做的事情。看到自己的学生从不会学习,到会学习,从不能学习到能学习的变化是对老师最大的报答。不过也有一些及其特别的学生,这样的学生需要老师用更特别的方法来帮助他取得进步。我希望在以后的教学中,当碰到这样的学生,同样用一些特有的方法帮助这样的学生在学习上取得
长期以来, 由于进城务人员文化水平、社会背景等各方面的差异, 加之小学低年级学生年龄小, 学习自主性能力弱, 学前教育不到位, 信息相对闭塞, 怎样有效提高进城务工子女学习兴趣、改善学习习惯一直都是困扰小学低年级语文教学的一个难题。
一、进城务工子女学习效果差的原因
(一) 学习基础不强, 自我学习能力低下
学习自觉性差, 注意力不集中。这是小学低段学生普遍存在的学习问题。进城务工子女虽然都有接受基础学前教育, 由于城市教学质量较好的公立幼儿园门槛较高, 绝大多数务工者都会选择师资较为薄弱的私立幼儿园就读。部分学生在学前就养成了一些错误的学习习惯。老师在学生就读后再想转变学生的不良习惯非常困难。
(二) 家庭教育缺失, 课后学习行为监督缺位
进城务工人员大多来自农村, 教育程度不高, 部分甚至是文盲辅导学生无疑是十分艰难的。进城务工人员由于学历技能所限, 一般都只能从事个体私营职业。他们工作时间较长, 早出晚归, 职业压力大, 休息时间少。低年级学生自觉性差, 需要家长监督, 长期以来, 家长监督的职责无法得到落实, 学生成绩很难提升。
(三) 教育环境较差, 形成合力受制约
由于旧观念和周边环境影响, 部分家长生育的子女较多只能为生计考虑, 对学生的学习不重视, 不愿意课后配合老师。部分家长甚至把学校当做“托儿所”, 不看重学生学习上的发展提高。学校只是他们白天上班是孩子的寄存点。至于学习情况, 无暇关心。
二、进城务工子女学习效果差的对策
(一) 创设生活情境, 激发学习兴趣
在教学中, 教师要通过情境的创设, 架设起语文与生活这两点之间的座桥, 让学生往返于语文与生活之间。
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体会语文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 并让学生感受到所需解决的问题是熟悉的、常见, 又是新奇的、富有挑战性的。例如, 教学“朝”“市场”“闹”字词时, 充分利用我校绝大部分家长都在朝天门批发市场务工, 使学生透过熟悉的环境来记忆生字词。又如, 我班学生早上到校主动自觉朝读比较困难, 了解到班上许多学生很关注“好声音”这个电视节目, 我充分利用学生这个高兴趣点, 寻找班级中的“领读好声音”带领全班领读。学生找到了生活中乐趣与学习的结合点, 积极性大为提高。每天早上“好声音”都能充分发挥带动作用, 带领全班同学充分利用朝会时间朝读。
(二) 把握技能目标, 促进自主探索
《新语文课程标准》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这一理念不仅强调了学习方式的变化, 而且强调了学习和发展的主体是学生, 学生在课程中的主体地位进一步得到确认。
语文课程要培养的是一种专门的能力, 即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语文的能力。语文课不是要简单灌输知识点, 让学生成为复制标准答案的机器。语文课标要求学生通过课程学习能初步掌握学习语文的基本方法。针对第一学段课程目标与内容, 学生需要从简单的对语文课感兴趣喜欢逐步过渡到能感受体会出语言文字的美感, 打好自由阅读和自由表达的基础。
在二年级课本《我要的是葫芦》的知识点反问句和疑问句的教学中我采用通读自读互读等对比的手法, 让学生先体会出普通的陈述句与反问句感叹句相同的基本意思, 进而再发现出他们之间强调的不同层次关系。
在平时的识字教学常规教学中, 我尽可能腾出更多的时间留给学生按照已学的学习方法和自学能力去观察发现新的生字。如二年级上册《风娃娃》识字教学中要求学生认识并书写“吸”“极”二字, 我充分利用学生已学过的熟字“及”“级”与生字对比教学。
(三) 活学活用, 生活学文
《语文课程标准》根据“写作是生活的需要”这一观点, 明确提出:“能根据日常生活需要, 运用常见的表达方式写作。”“能根据日常需要……写作”, 即“写作是生活的需要”。
二年级的学生刚刚接触写话教学, 他们往往觉得写话很难、无话可说。
在写话教学中, 我将写话这一大目标要求细分成写出简单句、将单句写具体、准确表达自己想写的话等数个细分的小目标。学生对写话没有畏惧感, 让学生有话可说, 有话想说, 有话可写。
(四) 科学激励评价, 营造和谐氛围
“多一把尺子就多一批好学生, 学校里没有所谓的“差生”存在, 每个学生都是独特的, 也是出色的。”评价学生的标尺不能一味与学习成绩分数划等号, 现在教育应该是多方面的立体的人格培养。“尊重差异, 分层评价”。这样的教学观可以使教师乐于从多角度来评价、观察和接纳学生, 从而发展学生的潜能。
因此, 我设立“进步小学士”一栏, 旨在不仅关注学生的绝对成绩, 而是在某一特定的学周学习生活相对进步了没有。学而为士, 以学为主;能而为士, 关注学生生活能力的发展。
【关键词】学习效果;注意力;原因;学习方法
在教学过程中,由谁来教,用什么方法教,教多少内容都不是最重要的,更为重要的是学生学到多少知识。为了更好的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我们先来总结一下影响学生学习效果的因素有哪些。
一、文化基础薄弱、理解能力差、反应慢
素质教育的推行使学生的学习负担大大的减轻了,但与此同时也衍生出一系列的问题。很多学校对素质教育的理解有偏差,实施的方法不得当,使得大批的学生基础知识掌握得很不牢固,这极大地影响着学生后续知识的学习。
二、错误的自我观念
很多学生认为学习很难,很无趣,自己没有学习的天赋,肯定学不好。也就是在这种错误的自我观念支配下,选择了放弃学习,而不是迎接挑战。生理学上讲,这时人的大脑敏感度下降,大脑处于抑制状态,潜能释放不出来,就真的无法学好了。
三、不良的学习习惯
很多学生放学回家,先挑自己喜欢科目的作业来做,不喜欢的就不做,有的学生写作业时一会儿翻翻这本书,一会儿又翻翻那本书,一晃到了晚上;还有很多学生喜欢边做作业边吃东西边听歌。再者,学生在习惯上总是会忽略复习,自己当天所学的都未掌握好就急于去做作业的话,势必会浪费时间,也难怪有的学生作业九点就可以完成,而有的学生却要十二点才完成。学生如果每天都有20%的知识未掌握,那么一个月、一年下来呢?正是因为学生的这些习惯导致作业的正确率开始降低,很多重要的知识点并没有真正弄明白,考试时肯定要败下阵来。
四、学习动机不足
学习动机不足的主要表现有:对学习不感兴趣,只做老师布置的内容;学习很被动,当着父母面时被迫地学习;安于现状,对目前成绩已经满意,不思进取。学习动力不足的原因主要是学习的动机不明确,没有树立学习目标。
五、没有良好的学习方法
有些学生轻轻松松学习成绩就能名列前茅,而有些学生埋头苦读成绩却停滞不前;有些学生会说自己复习过的内容没考到,而没复习到的内容却偏偏考到了;也有的说上课时我能听懂老师讲的内容,可自己做题时就不会了……出现问题的主要原因就在于部分学生没有掌握良好的学习方法。
六、对学习没有兴趣,注意力不集中
注意力问题常常被大家所漠视,甚至认为注意力不集中只是小毛病而已,殊不知这“小毛病”正是影响很多学生学习成绩无法提高的原因。有些学生是习惯性的听课“溜号”,人在座位上,心却不知飞向哪儿了;有些学生思考问题时将笔在手指上转来转去等,这些心不在焉的学习习惯,会造成注意力分散和听课时注意力不集中,使大脑同时出现几个兴奋点,它们互相干扰,学习的效率和效果自然就会大打折扣。
七、心理原因——浮躁
浮躁的危害主要两种:一是学不会。上课一听就懂,其实没有真懂。很多的学生被教师一问“懂了么?”他们就会随波逐流、异口同声地喊“懂了”。自认为“懂了”,学习过程即告停止。基本上所有的同学都在不同程度上存在没有学会的时候自认为学会了而拒绝继续深入学习的问题。二是考不出。考不出指的是学习者在自认为学会的情况下,遇到自认为会做的题目,要么做不出来,要么做出来不能得满分。具体有以下两种表现:一是自以为会了,其实没有真会。二是真的会了,但浮躁、粗心,得不了高分。
八、学习环境差
这里的环境是指社会、学校、班级、家庭、朋友环境。有些家长对孩子学习上已不抱信心,而有些家长则是愿意尽一切力量来支持孩子学习,却没有真正发现孩子存在的问题。中学生喜欢广交朋友,身边的朋友是否爱学习也会直接影响其学习效果。
九、教师原因
教师教学效果差主要源自两个方面:首先是认识层面的问题,包括教材解读不深刻、学生把握不到位、目标定位不准确等,这是制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重要方面;其次是课堂实施的低效运作,教师不能在预设和生成之间求得平衡,或者预设过重,忽视了学生学习的主体性,或者一切以学生为重,课堂过分围着学生打转,淡化了教学的内容、目标。这些都是我们在追求有效课堂过程中所应竭力避免的。
以上原因是笔者在教学过程中逐步总结出来的,有一定的针对性,相信会对广大教师和学生有所帮助。学生是千差万别的,学习效果差的原因也各不相同,但基本上都能从以上内容中找到自己的存在的某些问题。希望广大师生一起努力,有则改之无则嘉勉,共同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参考文献
1.冯克诚,西尔枭.《教学改革手册》. 中央编译出版社.
2.钟善基.《教学思想录中学生物卷》.江苏教育出版社.
【学生学习成绩差的原因】推荐阅读:
成绩差的学生期末评语怎么写06-21
影响学生学习成绩的十大坏习惯05-26
大学生学习动力不足原因及措施06-25
“谈学生学习数学困难的原因及应对措施”学校工作计划06-12
学习态度往往决定你的学习成绩07-16
要提高孩子的学习成绩06-18
个人简历学习成绩怎样写07-03
提高奥数成绩的学习方法09-12
学生学习规则11-14
激励学生主动学习06-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