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的你(精选7篇)
在每年一度的退休老同志茶话会上,老同志们聊起自己退休后的生活,大多是含饴弄孙,打打牌,跳跳舞,偶尔出去旅游一趟。一位年近七旬的老同志忽然告诉大家,他从前不久开始,学英语了,目前已经背下了一百多个单词。
“学英语?”大家好奇地看着他:“您老都这么大把岁数了,还费心劳神学那东西干什么?子孙在国外,准备出国?”
老同志摇摇头说:“家里没人在国外,暂时也没打算出国旅游,就是想趁自己还年轻,再学点东西。”
会议室里笑炸了锅:“您老都快七十了吧,还年轻?”
那位老同志看看大家,笑眯眯地说:“在我剩下来的日子里,今天不就是我这辈子最年轻的日子吗?”
大家的笑声戛然而止,陷入沉思。是啊,相对于未来的日子,今天的你,可不正是自己最年轻的一刻吗?
经常听到四、五十岁的人慨叹,年轻不再,因而萎靡不振,做什么事都没有恒心,缺少动力和耐力。没错,相对于二十岁的小伙子来说,四、五十岁的人,已算不得年轻,但是,相对于之后的你,今天你是不是还很年轻?!与一位七、八十岁的长者相比,你是不是还非常年轻?
年轻是什么?字典的解释是,它指年纪不大(多指十七、八岁至三十岁出头),相对来说年龄处于较小的状态。纯粹地从年龄角度来看,35岁之后,大约就属于中年了,也就是不再年轻了。但年轻又永远是相对的,你四十岁时,就一定比五十岁年轻;六十岁时,仍然比七十岁年轻。如果与自己相比,你的任何一个今天,都是你余下的生命中,最年轻的时光。
年轻是一种心态,也是一种状态。有的人,年纪不大,却未老先衰,总是暮气沉沉,没有一点朝气和活力。有的人,虽到了耄耋之年,依旧生龙活虎,保持良好的心态和活力。你敢说,一个三十岁的人,就一定比一个六十岁的人年轻吗?我看未必,恐怕年轻的只是年龄,不是状态。
人人都想趁自己年轻的时候,努力多一点,把自己一生的基础打扎实一点。这是一个很美好的愿望。可是,有的人在奋斗了几年之后,一旦没出什么成果,没见什么成效,就打起了退堂鼓,自己先泄了气,认为自己最年轻、最美好的时光流逝了,理想破灭了,于是开始浑浑噩噩地混日子,过一天算一天。一般把年届六十岁的人,算作老人,却有很多人,从四、五十岁,甚至更年轻的时候,就开始步入了年老的状态。一个人的`衰老,不是从某个年纪开始的,而是从你的心失去了活力的那一天,就悄悄开始的。
年纪大了,未必就不再年轻,无论你现在是四、五十岁,还是六、七十岁,因为在自己剩下来的日子里,你的每一个“今天”,都是你余下的生命中,最年轻的一刻。如果真想趁自己还年轻的时候,再多学一点东西,多一点努力,让自己的生活充实一点,从什么时候开始,都为时不晚,因为,你还年轻。
我很钦佩那位老同志,都快七十岁了,还保持一颗年轻的心。虽然我并不赞成,一个人要忙忙碌碌一辈子,把短暂的一生都拿去拼搏,人到了一定的年龄,就应该学会慢下来,享受生活。但是,保持一颗年轻的心,至少“今天”比“明天”年轻一点,你就总是能活在“年轻”之中。
有同事曾问过我:“怎么总见你在笑,你真的沒有烦心事?”我淡淡一笑说:“如果锁定眉头可以解决一切问题的话,那我帮你!”
笑,是对周围人与事的尊重,是一种心里愉悦的表达,是对美好生活的欣赏。烦心事,人人都有。我们都是凡人,没必要让自己活得太累,生活中注定会遇到诸多不如意的人和事。烦了,累了,就对自己笑笑,轻松着自己,也轻松着关爱自己的人们。那样生活中的很多不如意,便会在笑声中淡忘,远你而去。
每个人都希望自己快乐。微笑,永远是快乐的孪生姐妹。笑一笑,让自己的生活多些缤纷的色彩;笑一笑,让所有的不快在平和氛围中烟消云散;笑一笑,让幸福和甜蜜滋润心扉。如果渴望平淡的生活漾起唯美的涟漪,那么在生活中细心点,多创造些幸福与浪漫,幸运也就离我们不远了;想要有一位心仪的人爱自己,那么请首先要学会珍惜,然后默默去付出,最终就一定会如愿以偿!相信:以善待人,人恒善待之。懂得微笑的人们,应该用百分百的热情去投身于生活,用百分百的责任心去努力地工作,用百分百的真诚去认真地待人接物,用百分百的挚爱去面对爱你的和你爱的人,用百分百的善良去感动周围不友善的人与事。我们生活的世界原本是美好的,让美好离我们近些,再近些……
看惯了太多的浮华,便对平朴倾注了一份本真的追求!世间美好的事物很多。我知道,不是所有的美好都属于我。属于我的,自然会善自珍惜;不属于我的,也没必要费心刻意去追求。笃定不属于我的,无论人和物,再好,也不会在我的视野范围出现,自然也就谈不上患得患失的茫然。我不刻意去争那些本不属于自己的东西,因为我不去争,所以没人争得过我,心就多一份安稳与宁静。我鼓励自己热爱生活,但对生活的所赠并不侈望太多,只要我们的生活有足够的阳光,有充足的雨露,生命的花朵总会在春天的某个角落灿然绽放,带给你,带给我,带给他一份永恒的惊喜,不是吗?
微笑,实在是一种很好的生活态度。朋友,让我们笑对生活赠予我们的一切吧:是酸的帮我们消化生活,是甜的帮我们添力加热。我们是凡人,面对我们试图改变的事物,如果真的无能为力,那就让我们对它微笑吧!面对林林总总的繁芜琐事,如果真的剪不断理还乱,那就让我们对它微笑吧!面对我们不欣赏、不喜欢的人,如果真的低头不见抬头也得见,那就让我们对他微笑吧!
让我们将微笑幻化成一簇簇鲜花种植在我们人生的路上,让我们将微笑谱写成一首首歌曲萦绕在我们生命的天空。请微笑,让微笑带给我们好运!
那年夏季,6月,7、8、9三日,是当时的你看来,人生中一个很重要的日子。因为这三天有一场很重要的考试,叫“高考”。
你的考场就在自己高中,是在那栋高一上课时候的教学楼,墙面已经开始有了斑驳的痕迹,部分区域还长出了绿油油的苔藓。你坐在那间旁边靠着不知道是男厕还是女厕的教室里,靠近门口的那一排,倒数第二个座位。三个白天,六场考试。
第一科是语文。说实话,你的语文成绩并不好――或者说,它很不稳定。忽高忽低,这是所有带高考班老师最担心的情况,你到现在也想不明白,为什么你的阅读总是会失那么多分。你明明是在做自己的“阅读理解”,却似乎没有一次得到自己理想的分数。你让我猜原因,我觉得,也许是因为出题的老师在三观上跟你略有不合吧。
在我家到学校,需要走20分钟的路程,在这段不长也不短的路途中,只要你细心一点儿,就会发现这么一群人:戴着口罩,穿着深蓝色制服的清洁工阿姨们;一大早便坐在梯子的顶部装修的工人;新建楼盘里忙忙碌碌的农民工叔叔们;还有那风雨无阻的邮递员叔叔。这些人真的很平凡,平凡到随处可见,平凡到人们认为他们本该如此;平凡到走在路上的你不屑看他们一眼。我也觉的他们是平凡的,因为他们所有的付出都只为了一个共同的目标:赚钱养活家人!是的,这个世界并没有多少个人能够一生只是单纯的为民。就是在这样的社会中,才能在平凡的社会里找到他们不平凡的地方,他们做着低贱下等的工作,却比很多坐在办公室里的人还要用心,因为他们别无选择,只有做得最好才能保留着一份工作。我们又转念想一想,如果没有了他们,你的生活将会如何?大街上堆满了垃圾,发出一阵阵腐朽的味道;店铺的门面旧得如快要脱落的头皮;想要住在一间舒适的屋子,还需自己动手;想要拿些快递,还得自己往邮局跑。那么,如此,你还会觉得他们很低下平凡吗?
无论是什么工作,都必须有人来干。或许他们并不爱自己的工作,但他们恪尽职守,尊重自己的工作。就单这点,他们平凡的身影中尽显不平凡!
在沙子的折磨下蚌须忍受多大的.痛苦才能吐出惊羡世人的珍珠?鹰经历过多少次残酷的蜕变才能自由翱翔?种种的例子告诉我们,看似平凡的东西,都有着不平凡的一面。
再说说我们身边较为熟悉的职业——老师!老师真的很平凡,每所学校都有各种这样的老师,可是当你又看到某个名人站在社会高端受人膜拜时,可有想过他的背后藏着多少个老师才铸就今天的他?没有人可以聪明到一生都不需要他人的指引,就连爱迪生、牛顿等举世闻名的科学家们,也有那么几个不知名的老师耐心的指导!
篇一:《少年的你》观后感
因为一个恶俗的吻,两个本该永不相交的少年开始了不一样的人生。她叫陈念,他叫刘北山,大家喊他小北哥,陈念喊他——小北。
石缝下破土而生的白色雏菊亦是少年不甘沉寂的青春,战胜阴沟里的黑暗才能做一枚守护你的月亮。
少年时代里最美好的是什么,是小北对陈念“你往前走,我一定在你身后”的保护,是“携风踏浪,陪伴同行”的陪伴,是“擎星北顾,遂光不惧”的支持。
陈念原本一直是紧绷的,不安的,眼神惶惶,像不知道该往哪里逃命的小野兽。哪怕是在家做作业,都随时准备着躲避催债的人,但穿过隧道,阳光洒落下来,就是小北的家,虽然破败,却是陈念的安全屋。她松弛下来,终显露出一点少女的温柔青涩。在那儿她不用担心走到半路被推倒,不用害怕那些恶作剧,有个人对她说:“你保护世界,我保护你。”
在陈念眼里,高考录取是从“少年”到“大人”最重要的仪式,所以她忍气吞声,承受一切同龄人不该也几乎难以承受的耻辱。她也许懦弱,但也可以看作坚强,什么也不能动摇她有朝一日奔向北京的决心,什么也不能磨灭她蹚过漫长的荆棘见到光明的希望。她的这种观念深深影响了想保护她的小北。
小北逞勇斗狠,但面对高中学识难以掩饰自卑,他是一个纯真到近乎天真的人,因为陈念“一起走出去”的梦,他的生活有了重点和目标。他跟陈念一样,会被那句“在阴沟里也要仰望星空”所感动,约定了要不惜一切“走出去”,一路保护她走上高考考场。这是一个曾经自己也有过机会、也向往过,但如今永远无法踏足的战场。不过,他还会在奔赴高考的路上,绑上白色的雏菊,给陈念送上祝福。
小北是最好的小北,陈念也是最好的陈念。他们做到走出来了。陈念大概是去了她梦寐的北京,小北也还是小北,永远在陈念身后的小北,永远是这个速度,这个样子,唯一不同的是,再也不用躲避摄像头,可以光明正大的走在陈念身边。在树叶慢慢慢慢变黄,飘落的一个秋季,他们再也不是阴沟里的少年了。
希望每个陈念的身后都是——小北。
篇二:《少年的你》观后感
从电影院出来已经有段时间,心头上的那抹阴云却始终挥之不去。带着寒意的风,似乎嗅到了我身上并不明朗的气味,一阵紧似一阵,往我心里豁出的口子,“呼呼”地吹着。脑海里不断放映着电影中那些斑驳、阴暗、绝望的片段,即使影片是个好结局,但那一点欣慰并不能驱散电影大部分内容所带来的黑暗。
这部电影算是最近上映的最让人心生共鸣的一部,不仅是因为周冬雨联手易烊千玺倾情演绎,更是因为那是我们共同经历的年少时光,以及那些我们或多或少都经历的校园欺凌。
故事开头,一个饱受同学欺凌的少女,在即将结束高考,迎来人生转折点的路口,选择了自杀,接着欺凌的噩梦又转移到了本片女主陈念的身上。她被一些同学嘲笑,欺负,放在课桌上的书,被同学不怀好意地撞掉,椅子上被同学泼了墨水,下楼梯时被同学故意绊倒……甚至在放学后被打骂,她一次次隐忍,却换来那些满怀恶意的同学变本加厉。
好在,陈念的身后有小北。小北是个小混混,还没有成年就已经劣迹斑斑,留有很多案底。这两个遍体鳞伤的少年,机缘巧合相遇,从此小北就成了陈念的保护者,默默跟在她身后,陪她上下学,收拾那些欺负陈念的女同学,甚至在最后替陈念背负罪名。
观影时,身边抽泣之声此起彼伏,我也数度泪湿眼眶,虽然没有遭遇过那般欺凌,却或多或少在年少时目睹一些校园欺凌事件。曾经班上有个女生,很多同学都讨厌她,他们会故意在黑板上写一些诋毁她的话,或是做一些恶作剧吓唬她,很多次她都默默坐在课桌前落泪,后来她无奈下只能转学。那时,我们都是上着小学的小孩子,我到现在也想不清楚,为什么那么小的孩子,人性之中会有欺凌的“恶”呢?人之初,真的性本善吗?
近年来,校园欺凌案件屡见不鲜,严重的被曝光,而那些不严重却依然会给饱受欺凌的孩子留下一生阴影的事件,还有多少呢?校园本该充满阳光和欢笑,少男少女们,也本该心思纯洁,性情纯真,善良友好,何以变成欺凌的“恶魔”,这值得每一个人深思。最后,在那些阳光照射不到的角落里,希望有个小北在身后护着你,也是这一次,愿你归来不再年少。
篇三:《少年的你》观后感
电影给我总的感觉是冷漠、冷酷、无情的气氛!
学校在一味地追求高考升学率的目标上,可以忽略学生除学习成绩以外的任何品质;老师的眼里只有分数、成绩一切都是以这个指标来评判学生;家长心中最在意的也只是成绩,孩子你是妈妈的希望……在成人的世界里好像对于初高中生只有成绩、分数。冷酷地让人无法呼吸。甚至连警察给人的感觉也不是那么专业,从专业的角度明显可以判断出,提供线索的陈念是需要提供人身安全保护的,结果没有给她提供任何这方面的协助。总之给人的感觉就是——“冷”、太“冰冷”了。
关于校园霸凌,人们传统意义上认知多是男生之间的,其实有时最残酷、残忍的霸凌是发生在女生之间(女生易嫉妒、爱搞团体孤立等)。这个电影给我触动很大,也把我带到几年前辅导的一个校园霸凌的案子。是一个女生纠集一群女生,把班级里的另一个女生给霸凌了。因为干预的及时,是第一次被霸凌,被霸凌女生很快达到康复。面对霸凌案件,最需要进行干预的是霸凌者,因为的她/他的认知已经扭曲了。我这个案子里的霸凌者跟电影里的霸凌者特征很相似——成绩好、人长得也挺漂亮,表面给所有人的感觉都很好,让人跟霸凌者不能直接联系在一起,尤其是家长觉得他们家教很好不可能发生这样的事。
记得当时霸凌女孩分享了她霸凌的原因:她(被霸凌者)学习不好,还有那么多同学喜欢她,并且她的爸爸妈妈对她没有那么多要求,她凭什么天天还那么开心!我若在学校里表现不好了回去也不敢跟爸爸妈妈说,就是不允许我出任何状况。有时我觉得委屈时,憋得快要爆炸了也不敢告诉爸爸妈妈。在学校里总担心自己成绩不好了,老师就不喜欢我了,我怕被批评。其实我一点都不开心、所以我看到她天天那么开心,我就讨厌(或者说嫉妒跟准确)她,很早就想打她了。
当我把上面霸凌女孩的叙述内容跟她的父亲分享时,他父亲听完后最直接的是否定——不可能的,她是在你们的诱导下说的这些。这位家长的反应跟电影里霸凌女孩家长的反应差不多,他们了解的都是表象的孩子,可以说几乎从来没有过心理关怀。
这个电影的另一个大背景就是,父母对孩子教养的不负责任!不是给好吃好喝好住就是教养,这充其量是养,有的连养都没有更不用说教了!
还有就是每个学生个体的冷漠,这是学校和家长的责任,除了成绩还有很多其他重要的品质。在你觉得是保全自己的冷漠的时候,也许同样的事情很快就会发生在你的身上。就像被害的女孩说的那样,当我被欺负的时候,你们都看到了,为什么你们什么都没有做?
如果社会、学校、老师、家长、同学只是一味地追逐分数、成绩、升学,只在乎教书而离开了“育人”,我想未来呈现在你我周围的都是冷漠!
篇四:《少年的你》观后感
以往如果在工作日看电影,影厅里基本不超过5个人,今天,也是工作日,还是周一,并且在北京的大风已经上了热搜的天气里,影厅里居然已经坐满一小半了,少年好威武。
文章可能涉及到剧透,完全回避剧情好难啊,所以如果不想被剧透的小伙伴们,请看到这里就关闭吧,不好意思了。
很惊喜最近看的这两部《送我上青云》和《少年的你》,都没有什么程式化刻板化套路化的东西,呈现的都很清新细腻。
我原本是有些不敢看的,因为我实在想象不出来易烊千玺会演成什么样子,这么一个偶像少年,导演会不会让他在里面可劲耍帅,尴尬恐惧症让我一想到这点就望而却步,看到各种好评,才按捺不住兴冲冲奔向影院。
先说我喜欢的三个亮点。
第一个,台词真的好舒服,不知道是导演的审美,还是两位主演自己的理解和喜好,他们俩台词说的都很舒服,尤其是千玺,第一次拍电影,就能这么稳,各种尺度拿捏的这么令人舒适,真的很难得。
第二个,周冬雨那种面无表情地流眼泪,真的太酷了,他们俩躺在床上,小北跟陈念述说妈妈抛弃他的往事,说着说着小北无声的滑下一滴眼泪,陈念面无表情地听着,然后也流下一滴眼泪,这个情节真的很高级,虽然我现在对高级这个词有点腻了,但是想不出其他词汇来代替,按前人拍摄的类似情节,那种程式化的处理,都是说者一脸痛苦,听者一脸心疼,然后说不定再顺水推舟来个拥抱甚至滚个床单。
第三个,女二好漂亮啊,好久都没有看到过这种味道自然且有记忆点的美女了。身材也很好。
再来吐槽几个地方。
第一个,为了剧情的展开,有个情节也太牵强了些,陈念看到好几个人围着打小北一个人,于是就原地报警,就算是一个高中生,也不能完全没有自我保护的意识吧,不能走开些再报警吗。
第二个,魏莱突然冲到陈念面前,又是央求又是下跪的让陈念不要报警,好硬核的转折啊,不管不管我就转那种,看不懂,也许是为了影片过审吧。
第三个,为什么啊,为什么要安排那两句硬不硬的擦边球台词呀,看不出一丁点在影片中的作用,感觉完全是因为不想浪费千玺这么个超级偶像,非得让他来撩那么一下,才算物尽其用。
影片的最后,小北要替陈念去顶罪,凄婉悲壮,但是我就像影片里那句台词描述的那样,感觉长大了一点儿也不好。
如果没长大,这一刻我可能只是沉浸在这种凄婉悲壮里,可是长大了尤其是还成为了母亲,就不能单纯地去欣赏这种保护对方的不顾一切。
每个孩子都是爸爸妈妈的宝贝,爸爸妈妈不允许你为了另一个人这样不顾一切,可是,更难过的是,小北没有疼爱他的爸爸妈妈,他们不爱他甚至不要他,也正是因为他没有爱他的人,所以,他才会为了这一点温暖去奋不顾身吧。
就像前两天看到的一个新闻,一个21岁的男孩马亮,5岁时妈妈舍下他离家出走,爸爸一直在外打工,从妈妈走后他一直寄宿在亲戚家,到了十几岁时,就在外面边流浪边做小偷。
他不会待在一个地方很长时间,总是不停地换城市,但是后来他认识了一个9岁的小男孩轩轩。
轩轩的父母未婚生下了他,之后父母就分手了,并且都去了外面打工,再然后父母就在外地各自有了家庭和孩子,他就一直跟着收废品的爷爷一起生活,爷爷能供着他吃饭穿衣已属不易,根本没办法让他去上学,他只能和爷爷在郊区的废品堆里过着流浪般的生活。
和马亮认识后,相同的成长经历让马亮特别心疼轩轩,他用偷来的钱给轩轩买各种好吃的,尤其是牛奶,他逼着轩轩喝牛奶,说喝牛奶有营养,喝了长个子。
他还绝不允许轩轩去偷东西,多次告诫轩轩不能像他一样去偷东西,晚上他们俩一起在户外躺着看星星,马亮给轩轩讲故事。
马亮一说要离开这个城市,轩轩就在后面哭着说哥哥不要走,这让马亮想起了自己在妈妈后面哭着喊妈妈不要走。
于是马亮为了轩轩留在这个城市一年多,是待在一个地方最久的一次,然后在这个城市被警察抓到,马亮在看守所里跟记者说,不希望轩轩记得自己,但是自己不会忘记轩轩……
前几天在知乎爬了一个有3000多人回复的楼,这个帖子里很多个未成年人的意外或犯罪,几乎都是因为穷。
因穷导致的父母不能在身边教养,或父母不能和谐相处,孩子没有好的生活,没有爱和陪伴,甚至因这粗陋的生活环境,身体也受到了损伤。
这些孩子中,有的被人霸凌,有的当了混混,不管是欺负人的还是被欺负的,生命都成了风摆柳,无依无靠动荡不安。
人类养孩子之所以比其他动物辛苦又漫长,就是因为人类是生活在一个智识世界里,它考量的不是单一纬度的能力。
它需要你用智慧去博弈、也需要用体力去争取,需要你用品性去自我管理,也需要你用心力去自我调剂……
总之,养成一个孩子需要漫长的十八年,这十八年里,家长极尽所能地用自己的时间和金钱,知识和人脉,为孩子编织一个安全网,把孩子罩在里面,让孩子既能自在的感知外面的世界,又能被很好地保护着。
如果每个孩子都能这样长大该有多好。
篇五:《少年的你》观后感
陈念就像是一朵雏菊:她阳光、纯净,目标明确,有着顽强的生命力以及不服输的精神,她在高考前只有一个信念:考上好大学,离开这座城市,带着妈妈开始新生活。所以即使面对欺凌,她也在苦苦挣扎,努力寻求办法,打电话报警,寻求小北的保护,并且一直告诉自己熬过这段时间就好了……
但不幸的是,陈念的家庭很差劲:爸爸从没出现,妈妈为了养家倒卖三无面膜,骗钱被追债,远远的躲走了,只留下女儿一人在家,承受着这一切,她在遭受同学欺凌的时候寻求不到来自家庭的保护,独自一人在风雨中瑟瑟发抖,而且还要被动承受妈妈带来的附加伤害,在同学中间的不到一丝温暖,所以,面对愿意保护自己的小北,她义无反顾地和这个“小混混”“厮混”在一起,因为在小北这里,她得到了渴望已久的阳光,感受到了的梦寐以求的温暖,她不是把小北当恋人,而是一个让自己依靠的,给自己安全感的亲人……
小北就像是一枝仙人掌:他粗野、自由、放荡不羁、痞里痞气,他打架斗殴,信奉用拳头解决一切,他生在野外,没人关心,没人在乎,更得不到一丁点的温暖,甚至可以说凭自己的倔强在生活中苦苦挣扎,这种挣扎让人心疼……
一个未成年的孩子,他的生活怎么可以这样?反观他的家庭,我们也就找到了答案:父亲跑了,母亲因为带着他无法嫁人,也丢下他跑了。13岁,他就一个人生活。他也想读书,也想好好生活,可他首先的是要先活着。没钱上学当然就是辍学,年纪小没文化,又能有什么好工作?他成了一个混混,被打的多了,让他的人生信条变成了:“别人欺负我,我就一定要打回去!”
因为陈念的一次无意的救助,让他感受到被关注、被认可、被依赖;在和陈念的深入相处中,他找到了被关心、被牵挂的温暖,所以他义无反顾地成了陈念背后的“保护者”,他愿意当篱笆,把陈念这朵雏菊围起来,甚至在看到陈念被伤害后,这个被生活所欺压的男孩,几乎丧失理智;在得知陈念过失杀人后愿意替她扛下一切:你成功了,我才不算失败……
小北替陈念顶罪,所有人都觉得他傻。可他不是傻,而是因为他没有家。因为没有家,没有人爱他,所以当出现了一个关心他疼不疼的人时,他付出了万倍的回报,即使付出生命,也要护她,最终成了一个包庇犯。
再来说说施暴者魏莱,我觉得她就像是一朵罂粟花:外在美丽,内心邪恶。她看起来是一个就连眼神都“纯净”的乖乖女。成绩好,家世好,家里摆满了奖杯。可也是这样一个“纯净”的人,却自私、冷酷、毫无仁爱之心,不但是逼死同学的欺凌者,而且面临同学的因自己欺凌的自杀,不仅没有悔过之意,进而却把矛头对准了给尸体盖上衣服,并接受警察问话的陈念,甚至对追随自己的小姐妹也不放过,谁不听她的就收拾谁……小小年纪内心却如此阴暗,想想就让人浑身起鸡皮疙瘩!
果必其然,从影片的叙述中,我们也不难分析出原因:因为复读,父亲一年都没和她说话了。就连死了之后,父亲在殡仪馆认尸之时也看不出任何的悲伤。而母亲对她的期望很高,也被她的乖巧骗了,女儿做错事后,警察找上门,她指责学校和警察,指责胡小蝶家庭教育不过关,心理素质太差。她爱自己的女儿,所以觉得自己的女儿永远不会犯错。
从这我们就可以看出,在家中,魏莱就是被“冷暴力”的那一个,是一个“失败者”。所以在学校里,她试图通过欺凌别人来找回“自信”。她永远都是一副高傲的模样,扮演者那个“胜利者”,以欺凌别人来取悦自己,以牺牲别人来满足自己。最终因为陈念精神崩溃失手一推,她却付出了最惨痛的代价,生命戛然而止……
除了原生态的家庭,我们的学校教育在“校园凌霸”这个问题上似乎也存在着问题:学校发现蛛丝马迹时的简单处理:班主任发现学生凳子上的红墨水,只是生气地问了一句“谁干的?”,事情曝光后学校只是撤换了班主任;学生明明知道同学在受欺负,却没有人站出来说话,甚至在胡小蝶跳楼后,陈念都没有说出她知道的真相;“自杀事件”之后,学校只是给楼道装满了护栏,没有人深究背后的原因……
还有我们的社会:因为无人作证,证据不足,警方无法对那三名欺凌者提起诉讼,只能将事件送到教育局处理,而教育局选择的做法是:开除陈念的班主任,将三名欺凌者停课,但为了她们的未来,保留她们高考的资格。
面对这样的结果,陈警官也很无奈,他相信陈念,可他无能为力,他只能告诉陈念:“别再纠结于这件事了,这或许就是长大的代价。”
更甚者班里的学生因为换了老师而怪罪于陈念,甚至欺凌者被停课,被她们的父母打,学生们都觉得是陈念的错。
正是因为这一双双无形的推手,让被欺凌的孩子对成人失去信任,处理问题不计后果,出了事宁肯自己来扛……
影片看完,内心很沉重,也在不停地思考:
作为家长,我们应该怎样保护我们的孩子不受欺凌?我们应该怎样教育我们的孩子心存善良、仁爱,不欺凌别人?在平时孩子的成长和教育中,我们是否给予了孩子阳光般的关爱和呵护?我们是否给予了孩子足够的尊重和体谅?我们是否对孩子有足够的了解?孩子从我们这里是否获得了足够的安全感?
《少年的你》观后感心得体会 《少年的你》精彩影评(一)
电影《少年的你》,我虽有犹豫但也冲着网上一片的叫好声去了,我自己来说其实对这种题材的电影已经不是很感兴趣了,我是一个想得多,思考的多的人,每个人生阶段都认真的迷茫并且与自己和解过,回头看在我看来是最没有意义的事,所以单纯无聊为看个精巧的作品而去。
话虽说到这个份上,但电影开头投放的广告里出现了一部饶雪漫的电影宣传着实让我有些提前进入氛围的感觉。饶雪漫是我的青春回忆之一,我的初高中在她的寂寞空虚冷就想搞点事的意境里沉沦过,但再让奔三的我看这些估计要中途离场了,因为我已经轻松走入了当时称这为“无病呻吟”的那批人的阵队里。然而整部电影看下来却让我们很惊讶,它拍的非常好。
它是一部非常有质感的电影。演员感觉都是素颜上阵,上一次看演员这个阵势还是李安的《比利林恩的中场战事》,周冬雨脸上的雀斑一清二楚,易烊千玺的皮肤痘坑和斑点一览无遗,真实感人,不过,易烊千玺这么有天赋的将人生第一部电影演成这个水平,以后估计也不用单单靠脸吃饭了。再说真实的电影场景,有非常浓厚的生活气息,印象最为深刻的是一个转场,镜头里旋转的楼就很像姚璋他们的单位的宿舍楼,我当时真的有感觉下一刻尿骚味儿就要冲入鼻腔。
因为剧情有些似曾相识,回家后在网上翻看了一些影评才发现剧本有抄袭和融梗,我认为电影出彩很大程度归功于曾国祥导演的功力和演员的细腻表达,所以我不会去讨论小说本身。这部电影是我最近看到的电影里角色最为动人的一部电影,演员对着镜头表达出来的角色是一个活生生的人物,他在电影的情境里所作出的抉择、动作、表情都十分的具有感染力,加上导演的镜头语言,让这样一个我故事像真实的发生了一样,我也接受并认可,我觉得牛逼。
这是一部非常好的电影作品。
对于电影的剧情内容,我惊叹于导演的细腻。我青春期的时候没有亲身经历过校园欺凌,但是我知道这种情况并不少见,那个时候的我们太过年轻,有许多许多的疑惑和难过,不良情绪有时候就是以暴力的形式释放,所以我们对推推搡搡不在意,对推搡的意外升级不惊讶,如果不亲身经历,我们对这些行为没有认知的三观里对这些事都是十分熟知而又陌生的——“我们那时候也这样,哪有说的那么严重”,无意识的恶意常常由于没有动机而不被认知。而像陈念和小北这样的人,我更认为是我们这些电影屏幕以外的人的一缕精神。我们的父母不像他们的父母那样不负责任,我们的生存环境不像他们那样恶劣,我们也不像他们在一种情绪里沉浸到最后,但是我们都有过某个时刻被伤害过,生活艰难过,内心难受绝望过,感性的时候就是陈念和小北。陈念和小北的痛苦和迷茫、失落与坚定都被表达的十分生动,我被深深的共鸣着。
或者最后想说一句,当我们带着老去的皮相沉浸于成年人的欲望与烦恼里时,偶然瞥见那些青春洋溢的脸迷茫着成年人看来不值一提的忧愁而生出羡慕和怜爱时,我们会忘记属于我们的那一段人生里天崩地裂的情绪和事情,也忘记了我们曾经多么绝望。长大了的我们知道,只要时间过去了就好了,可是没有人想过那些“过不去”的人去了哪里。
《少年的你》观后感心得体会 《少年的你》精彩影评(二)
一波三折 终于看完了 《少年的你》,心里挺沉重的。校园霸凌看似是由于未成年人自我认知不成熟造成的,然而真正的的起源依然是家庭。不管是家境显赫又强势,女儿死了竟没有半分悲伤的的魏莱父母;还是懦弱怕事给老师下跪的徐渺的母亲;亦或是在学校就能对女儿大打出手威胁老师,每天喝个烂醉被女儿背回家的 罗婷的爸爸。自己的孩子犯下错误都是他们种下的种子,看看多像 他们的孩子跟她们多像……
把朋友当下属专治蛮横的魏莱,内心有多害怕他爸爸,私底下就有狠毒对待别人。复读的魏莱被老师夸奖成绩不错,而她的父亲却因为第一次高考一年没有理她了。她对待胡小蝶的态度就是 学习这么差顶多能上个三本还不如死了算了,她这种认知是从哪来的?也许是第一次高考的时候她父亲对他说的吧。(唉)
只要不被欺负,别人让做什么就做什么不管好坏的徐渺,面对不问缘由就跪地求可怜的母亲,她学不会辨明是非,也不能够拥有尊严和勇气。
当我看到 三个人在家门口等着陈念出现,是徐渺提着装满老鼠的笼子并且选择放过陈念的时候,我就知道她也许不是真心想要欺负同学,只是在那样的生活环境里,习惯渺小的她只能委曲求全而已。。
口口声声说什么只要装可怜就有男人冲出来保护陈念的罗婷和她那有暴力倾向的爸爸 和从未出现过的妈妈都预示着她的家庭不完整,且经常被殴打,所以得知有人保护陈念更是恼羞成怒,到头也是因为没人保护自己而嫉妒吧。
在学校就能动手殴打女儿的父亲,在不为人知的角落里不知道殴打了自己女儿多少次才使她变成如今这种模样,暴力、偏激、冲动。(唉)
都说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个老师,这几个应该是资格证没考下来的的非法执教……
没准备好做父母就不要生孩子好吗?
人生年少都应该是美丽的,不要让世间的花朵变态为她人心灵的恶魔。
愿世界充满爱……
《少年的你》观后感心得体会 《少年的你》精彩影评(三)
必须要说明的一点是,我从来都不是易烊千玺,或者说是他所在的组合 TFBOYS 的粉丝。甚至在那个网智未开的年代,我也曾在 QQ 空间上转发过各种抹黑他们的段子,否定他们的谣言。当时的我并不讨厌他们,对他们的了解更是停留在一首《魔法城堡》与《青春修炼手册》上。只是在一个全民狂热的风潮里,很多时候,还没等你察觉过来,你便已被身后的波浪淹没。可是我们大部分人却没有逆流而上的勇气,纵使我们会为了暗恋的女生偷偷去了解他们,出于好奇心理去收听他们,可当回到男生面前却还是要火力全开。在我的初中时代,如果有一个男生说他喜欢 EXO,TFBOYS,他是要被当成一个异类来看待的,尽管这不是一件错误的事情。
这一点在电影里面也是有所体现的。校园欺凌事件中的施暴者为什么施暴?是因为他们不知道这样的做法是错误的吗?答案显然不是,他们当然知道这样做不对,只不过,在他们衡量是非之前,他们更愿意享受基于欺凌别人而获得的快感,在歪曲的心理里,欺凌他人而受到的种种会被误解成「风光」。那些旁观者呢?当一件错误的事情在一个群体里面成为了某种「政治正确」的事情后,他们为了不被孤立,为了不与众不同,他们选择的是磨灭自己身上的那一点山丘,那一点棱角。所以,陈念一开始并没有选择与那个跳楼的女生成为朋友,因为她也害怕受到大家的欺凌,所以她选择逃避,选择漠视。
然而一切却如鲁迅所说「无尽的人们,无穷的远方,都是我们有关」。我一直都认为,我们每个人与任何一个其他人是分不开的,人在社会里生存,势必会影响到他人与被他人影响,没有人能独善其身。总在一些事情上,我们会是少数群体。今天你站起来为同性恋群体发声,明天他们就能站起来为贫困群体发声,后天他们就都能站起来为受校园欺凌群体发声,我们能保证我们永远不会是那一小撮吗?也许会有人说,就算我们现在发声会有用吗?有意义吗?但我一直觉得我们选择做一件事,并不是因为它有没有用,而是因为你心中认为它值得去做,那些我们现在所推崇的伟人,在他们成立他们一生的丰功伟绩时,他们也不知道有没有用。而玫瑰本身即玫瑰,花香的意义也在人为。所以,我们不要自我阉割,不要自我放弃,再偌大的画布也覆盖不了那片阴云,但一只手,却能遮住整个天空。
这些年来大家提起新晋导演便会想起《我不是药神》的导演——文牧野,但我的话,则会想起曾国祥。从几年前看到他导演的《七月与安生》后便对他念念不忘,这次的《少年的你》也没让我失望。很难想象这是一个香港导演在大陆语境下拍出来的电影,毫无违和。看了眼幕后班底,编剧也是沿用《七月与安生》的阵容,这是一批热爱电影,并对电影抱有崇敬之心的人。
这部电影当然有一些小毛病,比如陈念与郑警官在车上谈话的那一场戏,带着说教意味的台词还是令我尴尬了一点,但瑕不掩瑜,这部电影或许是近几年最好的华语青春题材电影,也是我心目中的年度华语十佳。
最后,希望那些直到现在都对易烊千玺抱有偏见的人们,能够去影院看看这部电影,不提那些大量的特写脸部镜头,光是陈念去监狱探监小北的那一场戏,易烊千玺的表演,已经足够称之为演员了。那带着少年的稚气与倔强的隐忍克制,那带着青春的不羁与柔软的盲目旺盛,同龄人中出现一位这么优秀的人,很难不让人心生嫉妒,也很难让人不去喜欢。而那些在键盘背后的刽子手,怕是一辈子也无法企及他的高度了。
《少年的你》观后感心得体会 《少年的你》精彩影评(四)
因为微信圈中有朋友发到电影的海报,留心了一下,因为某公众号以此为题有发文——信任的朋友和公号,心里有所动,去看一下。也保留了不看剧透的习惯。
多少年,不再有这样看影的感受了。虽然与《我和我的祖国》不是一条线上的电影,但单单就剧情的连贯性来看,《少年的你》一气呵成,没有败笔;情感连贯,没有中空。虽然与《中国机长》也不是一条线上的电影,但单单就人物来看,《少年的你》没有多余,每一句话都需;哪怕一个表情特写,都为了应景以烘托人物选择的道理。
多少年,不再有这样看影的感受了。似乎全程每一个细胞都跟上了,心口压的或感到的沉重(甚至不知“沉重”一词描述是否正确?)大概可以叫做“现实”。没有经历过高考,但听过高考学子蜻蜓点水的口述,知道他们这部分的谈笑欢语正如阳光从残垣破壁的心情中穿过……
小北在背,就如靠山,心有靠山方能稳稳向前。隐忍再多,念念不忘,必有回响。恶人兽行,证据与钱,没有底线,到头来积小丧命。拼搏隐忍,与母两望,只为一日。墙头草,夹缝生存,实则不易。赢得起,输不起,叫做命。混混输得起,好生输不起……什么世道?!
幸好,电影有人性,每一个感情穿起的都是人性:恶是人性,善是人性,忍是人性,还(huan)是人性,现实是人性,系统是人性。人有人性。
人性是希望。
情感厚重,冲击较强,凌乱碎语,是以为记。
你保护世界,我保护你。
——你是我的世界,只为一线关怀;
——世界是我的世界,只为心中所望——立椎之地。
《少年的你》观后感心得体会 《少年的你》精彩影评(五)
这部电影真诚又写实的拍出了青春期的躁动与迷茫,拍出了小镇青年想要走出去过程中交织的希望与绝望。不知道导演具体年龄是多大,或者可能剧本本身就很优秀。因为这部电影不仅仅是关于青春、关于校园霸凌,还有关于人生的许多慈悲和怜悯。
在导演出色的镜头语言中,我感受到了青春的美丽和残酷、人生的无常和希望、人与人之间的互相牵绊和取暖、以及导演对这些人所倾注的理解和善意。
我最喜欢的角色其实是那名警官。是他试图拯救陈念却无功而返,是他告诉自己的同事:“你我都不会做这种事情,但他们是少年”,是他最后说服了陈念自首,没有让两个人此后都生活在更痛苦的深渊。他有智慧且慈悲。
试想一下,如果最后按照陈念和小北最初的计划,结局会怎么样呢:小北替陈念坐牢,陈念终生愧疚,郑警官说了:如果小北替陈念坐了几十年牢,陈念这一辈子就毁了。对,是陈念的一辈子,不是小北的一辈子。
少年单纯鲁莽却一往直前,但他们在那一刻不明白的事情是:愧疚足以毁掉一个人的一生。
哦对了,监狱最后那场对视戏真的精彩:一言不发的两个人,凭借微动作,演出了非常多层次。
还想说的是,这部剧的确拍出了少年世界的彷徨和残酷。
少年们在那个时候还不懂得怜悯和同情,他们肆意妄为、嚣张跋扈,他们好像总是能够被原谅。
如果不足够幸运,有人需要用一生去偿还少年时所欠下的债和情。
所以喜欢《少年的你》歌里唱的:“飞呀飞呀飞,庆幸我们如今已解围”。
《少年的你》观后感精选1
校园,是青春激扬的地方,是人生中最美好最单纯的时期。但近年来关于校园欺凌时间愈演愈烈,校园暴力也渐渐成为时下的一大热点,引发了人们的关注和思考,而近期上映的电影《少年的你》的大热也成功把这一热点推上了有一个高峰。电影中所描述的故事和折射的现象触目惊心,显然也在告诉我们校园暴力并不是孩子间的玩笑和成长的烦恼,它的发酵将会吞噬的是孩子的心灵乃至肉体。
从在过往的一些新闻中,我们经常能看到类似的校园欺凌事件的结局往往都是施暴者收到批评教育和处分,最多也不过是退学或者转学。这类不痛不痒的处罚,廉价的欺凌成本,显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而这也正是校园暴力屡禁不止的原因之一。另外,不管是学校、老师、家长,也总会说上那句“他们只是孩子,懂什么,玩笑罢了,说两句得了”。这种观念的传达,更是会让欺凌者更加肆无忌惮,而受欺凌的孩子也将会更加无助,就好像电影《少年的你》里,孩子最后走上了毁灭的道路,不禁令人唏嘘。“为什么不告诉老师、家长、警察?”有些人会这么问。但说出来又有什么用呢,就像电影里一样,最后不过是会让作恶者变本加利,这可谓是教育的悲哀、社会的悲哀,只要观念不转变,那么此类校园顽疾也势必无法得到根治,而观念的转变也并不单纯指某个环节,必须要全方位的进行,家庭、学校、社会必须要共同努力。
首先,家庭中的教育观念必须转变。家庭是孩子成长的摇篮,该给予孩子关爱和保护,在《少年的你》电影中,对孩子考上好学校充满着期许,而对学习以外的生活却不闻不问,面对得知女儿被欺凌也只是让他忍耐,这无疑是对女儿的二次伤害。家庭,是孩子的避风港,如果在家里都不能得到关爱庇护的话,那孩子又该何去何从。而另一方面,对于施暴者又何尝不是由于家庭教育的失位。没有孩子生来就是坏的,就有如蔬菜不是一天腐烂的,孩子也不是一天变坏的,正是家庭教育关心的缺席,也就缺席了矫正孩子变坏的过程。
其次,学校教育也必须完善。学校之职不该单单局限于教授知识,品德教育也必须得到重视,要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施予更多的关注和引导。此外面对校园暴力事件也要做到绝不姑息,把欺凌事件在苗头阶段就进行浇灭,同时也要呼吁同学们自发的关爱身边的同学,对校园暴力事件进行监督。
再次,国家的法律法规需要进一步完善。大多数校园暴力屡禁不止,还有一重要原因是在于暴力事件的违法成本太低,由于未成年保护法的存在,使得施暴者更加肆无忌惮。未成年保护法是为了保护孩子们,但往往在校园暴力事件中扮演者保护施暴者的存在,一旦法律成了孩子受到伤害的帮凶这无疑违背的法律制定的初衷。未成年不应该是欺凌免责的借口,法律不该是未成年人犯罪的保护伞,只有完善法律,制定强有力的处罚,提高相应的违法成本,才能从根源上警示施暴者。
或许只有在家庭、学校、法律都到位的情况下,才能让我们所有的孩子在阳光下笑的更加的灿烂,校园那个本该干净的地方,也能变得更加“干净”。
《少年的你》观后感精选2
近日周冬雨和易烊千玺主演的《少年的你》大火,大家走进影院关注校园暴力的同时也看到了“少年的你”。唤醒青春的记忆,我们都曾是少年。也许我们不曾生活在那么黑暗绝望的“阴沟”,但是我们一定在某一个瞬间渴望过一夜长大,因为在遇到不由自主的境遇时我们总以为成人的世界比年少容易,以为成人的世界一切都是自己说了算。
“少年的你”即使生活在阴沟,也要记得仰望星空。电影中,陈念面对父母“缺位”和学校暴力的双重困境,始终保留着一颗初心——努力读书,出人头地。“高考结束就好了!”“考上好大学就好了!”不管同学如何刁难,生活如何艰难,她都选择了隐忍,她始终抱定信念:长大就好了,考上好大学就好了!虽然没有人告诉她该如何长大,又该如何在父母缺位的环境中安心学习。陈念对于高考的执念像极了“考编群体”对于考公的执着:努力考编,只要考入编制就好了!为了考入编制,每个考公人拿出了堪比高考时的干劲,虽不是不眠不休、不吃不喝,但“六亲不认”、“三餐从简”是大部分考公人的真实写照。因为在阴暗面走了太久,弱者对于光明才如此渴望。陈念最终的“出走”成功告诉我们即使生活在阴沟,也要记得仰望星空,毕竟“抬头看天空的孩子运气都不会太差。”总会有陈念式的高考终结,也会有考编后的柳暗花明,“念念不忘,必有回响”,生活用无数事实告诉我们坚持就有希望。
“少年的你”终将长大,不要丢了曾经的少年。陈念历经波折终于如愿考入大学,并成为教师开始“保护世界”。但“曾经的乐园”似乎远去了,人生坎坎,初心尤在,却饱含辛酸。大概每一个考公路上的人都曾幻想过,看到公示榜上有名那一刻的“春风得意”,未来坐在办公室“喝茶看报”的惬意,端着别人羡慕的“铁饭碗”的舒适安逸,众多的考公人都以为这会是“最后一次”的一劳永逸……然而生活哪有什么容易?从小、初毕业到高考、考研再到考取编制,没有哪一次生活会告诉你,这一次的坚持就是最后一次,就像网络流行语,“我们永远在路上”。
在“考编群体”中总有部分幸运儿会成功进入体制内。但一时的欢呼雀跃后,等待着这群“幸运儿”的更多是接踵而至的繁琐与焦虑。尤其是在基层工作,哪有什么喝茶看报?哪有什么春风得意?开水没时间喝,报纸一堆堆早已蒙了尘。频繁下村扶贫、巡检等常常让人灰头土脸,不同的政治任务不由分说层层下压更让人想四分五裂。“年轻人,吃点苦算什么?”是啊,吃点苦算什么,当初进入组织也并非真以为能“喝茶看报”啊,能为民办事才是真实的初衷!可是群众的声音却告诉你,你的忙碌没有得到应有的回应。“你们整天都在忙什么啊?”“在政府上班不就是喝茶聊天坐办公室吗?怎么还需要加班?”即使出门买个水果都有阿姨如是说。刚刚在摩托车背后回来满面风尘的我们只能无奈笑笑,原来我们自以为的忙碌在群众眼里不过是瞎弄。我们就像悬在半空的浮萍,上不得“天恩”,下不接地气。曾经的少年意气像报纸一样蒙了尘,甚至开始打退堂鼓。初心不改,却难得其志。
“少年的你”会走远,少年的心不能远。罗大佑“光阴的故事”唱到,“流水它带走光阴的故事,改变了我们,就在那多愁善感而初次,回忆的青春。”青春终将随岁月而逝,但是那个保留着来时初心的你终将熠熠生辉。很多人在尝过了体制内的“艰辛”生活后,选择了退场。选择虽无对错,但是逃兵从来不是英雄底色。当下,“初心 使命”主题教育在全国范围内全面开花,这一记警钟是对共产党人的忠告,也是对万千基层干部的鞭策。不得“天恩”就再多主动出击,想出切实有效的工作点子;不接地气就再多动动泥腿子,改变工作作风,听取群众意见。大学生村官秦玥飞的事迹正是从半空落到“黑土”上的典范。也许路上还有很多沟沟坎坎、质疑焦虑,但是回望来路,当初如何坚持,未来还当如何努力。董卿在《朗读者》曾说,“不要只选好走的路,走好选择的路。”我们都曾是少年,我们不能丢了少年。
《少年的你》观后感精选3
电影刚上映,就看了首映。整部影片的基调是压抑的,镜头转换很快,节奏很紧张。甚至于整部影片的台词并不多,简单但是又句句诛心。我一直很喜欢眼睛会说话的演员,都说眼睛是心灵的窗户,所以一开始,我很难想象在现实生活中白净的男孩,眼睛充满温柔的男孩,如何演绎出一个生来就生活在淤泥中的小混混。
但是影片开始后,我的顾虑都被打消了。易烊千玺的眼睛是会说话的,不,应该说那就是小北的眼睛。在面对质疑与不公时,眼里有属于小北的倔强,和小北的狠劲,他的愤怒,没有大吼,但我却感受到了他的愤怒,特别是他在看陈念视频的时候,愤怒,痛苦但又心疼。我记得千玺以前说过,自己不是一个经常生气的人,甚至连想挥手的想法都没有。但这部影片却恰恰相反,小北从不掩饰自己的愤怒,愤怒了就挥拳,哪怕最后遍体鳞伤,也要使劲挥拳。唯一的掩饰,就只有想保护陈念的时候,因为想保护,所以不能愤怒。一个眼睛会说话的人,以后一定会是一个好演员,期待易烊千玺以后的电影作品。
很感谢易烊千玺带来了小北,也呼吁这个社会能够真正的去关注到校园霸凌事件,每一个施暴者都是未成年,每一个受害者也是未成年,未成年不是犯罪的借口,每一个人都第一次生而为人,那为何要受他人欺负。就像电影中,看似正义的警察,一样会质问为什么你受伤害时不报警,为什么你不找大人,老师会质问为什么不告诉老师,为什么不欺负别人只欺负你。好像到了最后,做错的反而是被欺负的我们。这又何尝不是来自成年人的霸凌与伤害。一次霸凌,对于施暴者只是一个游戏,就像施暴三人组中最懦弱的那一个,对外说自己是因为害怕所以不得不,但其实不过是想别人转移注意力到另外的受害者上。
起初我以为她是唯一一个施暴者中仍心存善良的人,但最后发现,她从未有过怜悯,事情过去后,她依旧花着心思纹着眉毛打扮的光鲜亮丽。而悲伤却一直留在了受害的人心中一辈子。陈念是幸运的,哪怕遭遇了霸凌,但至少她有小北,有小北保护着她,小北也是幸运的,因为陈念就是希望,就是光芒,把他从以往的污泥生活中拯救了出来,光明正大的走在大街上。希望世界能够再善良一点,希望每一个遭遇不幸的人都能遇到自己的光明。我们生活在污泥中,但仍有人仰望星空。
《少年的你》观后感精选4
近日,一部豆瓣17万人打出8.6分,猫眼65万人打出9.7分,微博话题阅读量超过42亿的电影——《少年的你》热映,在近2个小时的电影情节里,“校园霸凌”这一话题随之而来。
虽说戏剧来源于生活,但现实却有过之而无不及。校园不再是纯洁的乐园,恶性事件不但没有远离校园,反而在校园内愈演愈烈。近年来,校园霸凌事件层出不穷。据研究统计,至少有三分之一的孩子会在校园遭遇不同形式的校园霸凌,其中,又有将近三分之一的孩子遭遇霸凌不会反抗。“校园霸凌”已成为一种社会问题。
校园霸凌的形式也各种各样,小到起外号、绰号,大到拳打脚踢、掌掴谩骂,令人不寒而栗。而遭遇校园霸凌的孩子极大可能会产生自卑、焦虑、抑郁等问题。本该无忧无虑的学生时代,却要提心吊胆地生活在这种沉闷抑郁的氛围中,是如何的煎熬?那么,谁能来阻止校园霸凌呢?校园霸凌到底该如何应对呢?
为了有效解决“校园霸凌”事件,2018年,国务院印发了《国务院教育督导委员会办公室关于开展中小学生欺凌防止落实年行动的通知》,各地政府也相继出台了治理校园欺凌的地方性法规。就在26日举行的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四次会议上,《未成年人保护法》和《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修订草案也提请审议,这将为未成年人提供有力的法治保障。
所谓对未成年人的保护,不仅是对身体的保护,更应该给未成年人树立一个温柔纯良的思想建设,而做这件事仅靠社会和法律是不够的,父母至关重要。“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为人父母,无论孩子成绩好坏,可爱与否,都应当用心去保护他,并且教给他“善”与“恶”。不仅要保护他如何不被别人欺负,更要教育他不去欺负别人,同时在别人被欺负的时候,不要冷漠对待。要明白“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
校园霸凌根本没想象中那么简单。它不是非黑即白,而是一股纵横交错的力量,每个人都可能是施暴者,或多或少,助长了这种行为,没有人能独善其身。多少同学用看热闹的心态,围观了一场又一场悲剧。于是他们也变成了加害者,因为他们纵容了这种恶。假如世界陷入黑暗,吹灭最后一盏灯的不是坏人的嚣张气焰,而是好人的沉默。只可惜,仅凭一己之力,去打破施暴者的恶意和围观者的冷漠,实在太难了。
于是,电影《少年的你》中,遭遇校园霸凌的女主角陈念一直鼓励自己:“我们都生活在阴沟里,但总要有人仰望星空。”是啊,我们每个人都一样,在挣扎中不断成长。但成长的痛,将带我们去向更好的未来,世界以痛吻我,我要报之以歌。人们有意识地教育自己的孩子,不要欺负同学,更要保护自己,社会也更多地关注未成年人群体,这就是电影存在的意义——人类的悲观虽不相通,但是我们却要温暖相拥。
《少年的你》观后感精选5
《少年的你》热播恰逢其时,刚热起来少年暴力事件。十四岁少年杀死十一岁女孩,少年砖治老师,让少年又大火了一把。
从你的全世界路过,怎么欣赏“你保护世界,我保护你”?是什么让校园暴力经久不衰,又是什么让少年只有暴力才有获得感?“高考完,我们就便成大人了,但是,从来没有一节课教过我们,如何变成大人。”道出了心酸。
首先是家庭教育长期缺失。这里并不是指留守儿童,有些陪读父母也在可有可无行列。家庭教育不仅仅是陪伴,更不单纯指辅导学生学习。从教时常听到的就是,老师把孩子交给你了,你给好好教育。那孩子的家庭教育谁来负责?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许多行为习惯,思想认识价值观都深受父母影响,而父母更多说的是把全世界都给了你,唯独父母自己缺失。
其次是选择性沉默。如同鲁迅说的“民族劣根性”,都做吊着脖子的鸭子,看别人受刑,或者是把头埋起来的鸵鸟,熟视无睹。这个沉默不只是学生这个小集体,还有教师,学校管理人员,家长,乃至于整个社会的沉默。没有人出手制止,这才是最残酷的地方。更有甚者夸夸其他他还是个孩子。还记得前些年被火锅洗礼的人么?还记得开玩笑把孕妇推流产的活泼少年么?纵容溺爱,双重标准已经从骨子里融入了人们的精神世界。我们很少有人会是那种无端嘲笑别人的人,因为我们还有最基本的素养,也很少有人会是为了”守护一个人”可以抛弃全世界的人,因为我们缺乏那样大的勇气,我们多数时间都是看客,劝人忍一忍,自己也忍一忍。
再有就是惩处机制不健全。未满十四周岁,不列刑罚,少年犯杀人如何在深入改造依然任重道远。还有就是法律敏感地带,精神病犯案惩治不利。这就给某些施暴有了借口,他性格孤僻,多动等等行为怪异偶尔暴力倾向躲着点。我们对孩子的保护,过犹不及,所需的惩戒则恰逢矫枉必须过正。
最后就是逃不掉的社会大环境。这是最大的背锅侠,无论什么好事坏事它都无从逃脱。纵观少年游戏和娱乐对象,偏暴力型多,展示个人偏执型多,使个人更极端化。经常玩游戏的人都清楚游戏里面的血腥暴力是没有约束的,想干嘛就干嘛,而且还有死而复生。那么一旦沉迷下去就会慢慢的影响着心理,甚至想把游戏世界里面的暴力情节体现在现实里面,渐渐的暴力倾向就发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