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地理下册知识点(精选12篇)
①世界海底石油、天然气分布
波斯湾、墨西哥湾、北海、委内瑞拉马拉开波湾、东南亚近海、北冰洋大陆架、几内亚湾、中国近海
②中国近海油气分布
渤海、南黄海、东海、台湾西部、莺歌海、珠江口、北部湾
其它海底矿产资源
①滨海砂矿――锆石、独居石、金红石、锡矿砂、钙质甲壳砂、石英砂等
②海底热液矿床(多金属软泥)
含金、银、铜、铅、锌等多种金属;分布于海底裂谷、岛弧边缘(1500~3000米)③锰结核
分布于3500—6000米的大洋底部表层,含有锰、铁、镍、钴、铜等金属元素。
海洋空间资源开发
①、海洋空间包括:海面、海底、海洋水体、海岸地带
②、开发领域:海洋运输(国际贸易的80%,每年达几十亿吨)、海上工厂、海底光缆、海底仓库、海上宾馆、海洋旅游、填海造陆、海底隧道
海洋权益
①海洋对国家安全和经济发展的意义:交通价值、资源价值、军事价值
②海洋的政治地理空间划分:
领海:宽度——12海里沿海国享有全部主权
1. all together & altogether
All together是as a group的意思,表示“全部的,整体的”;而altogether则是in total的意思,表示“总共”。
※ 练习
The teacher waited until the students were __________ in the hall before he addressed them. 老师一直等到全体学生都到达大厅,才发表演讲。
There were __________ 400 students in the hall. 大厅里一共有400位学生。
2. award & reward
这两个词都是动词,其区别在于:award 表示“授予(奖品)”,而reward是“报答、酬劳”的意思。Award还可以作名词,表示“奖、奖品”。
※ 练习
The journalist became the first Chinese who was __________ the Nobel Peace Prize due to his concern about the poor. 因其对于贫困人群的关注,这位记者成为了第一位被授予诺贝尔和平奖的中国人。
How can you __________ my virtue with vice? 你岂能以怨报德?
3. imply & infer
这两个动词的拼写有些相似,所以很容易混淆,其实词义相去甚远,imply表示“暗示”,而infer是“推断”的意思。
※ 练习
When Auntie Amy said, “My God! That's a big piece of pie, young lady,” did she mean to ________ that Dorothy was being a glutton in taking such a huge slice? 艾米阿姨说道:“我的天哪!姑娘,那真是一块很大的馅饼。”这时,她是不是想暗示桃乐茜太贪吃,竟然拿了这么巨大的一块饼?
Dorothy ________ from Auntie Amy's comment that she'd better not ask for a second piece. 桃乐茜从艾米阿姨的评价中推断出她最好还是别再要一块了。
4. lay & lie
这是高考中考得极其频繁的一组词。Lay是“放置”的意思,大家还要记住它的动词变位:进行时是 laying,过去时和过去分词都是laid;lie表示“躺下时”,它的变位是:进行时是lying,过去式是lay,过去分词为lain。此外,lie还可以表示“撒谎”,而此时它的变位是:进行时为lying,过去式、过去分词都为lied。
※ 练习
Tom, ________ down and roll over! 汤姆,躺倒,翻身!
Tom ________ down on the floor. 汤姆躺在地上。
Auntie Amy, Tom's just ________ there. He's not rolling over! 艾米阿姨,汤姆正躺在那里呢。他没有翻身!
How long has he ________ there, Dorothy? Maybe he's taking a nap. 他躺那里有多久了,桃乐茜?也许他正在小憩呢。
5. raise & rise
Raise 可作动词,表示“增加,提升,收集,喂养”;而rise也可作动词,表示“升起,起床,成长”。Raise基本都作及物动词,而rise大多数情况下是不及物的,只有作“让……飞起来”讲才是及物动词。
※ 练习
They are ________ pigs. 他们正在养猪。
The sun ________ over the battlements. 太阳从城垛上升起了。
6. desert, deserted & dessert
Desert可作名词,是“沙漠”的意思;也可作形容词,表示“沙漠的,不毛的,荒凉的,无人居住的”;也可作动词,表示“放弃,遗弃”。
而deserted是desert的形容词形式,等同于abandoned“荒弃的”,更强调被人抛弃。
与它们拼写相似的dessert却是“餐后甜点”的意思。
※ 练习
After the bomb, Hiroshima became a ________ city. 经历了轰炸以后,广岛变成了一座荒城。
For the legendary racer, Schlesser, driving in the ________ of Sahara has the same peculiar fascination which Everest has for mountain climbers. 对于传奇赛车手施勒塞尔而言,行驶在撒哈拉沙漠中有一种特殊的魅力,就像珠穆朗玛对于登山者有特殊的魅力一样。
Blueberry cheese cake is his favorite ________. 蓝莓芝士蛋糕是他最喜欢的餐后甜点。
7. exchange & change
这两个词词义和拼写都很相近,exchange 表示“交换”,而change却表示“改变,更替”。
※ 练习
She quickly took her athletic outfit off and ________ into a formal dress. 她迅速脱下运动服,换上了一套正装。
Magic Johnson wished he could ________ all his money only for a good health. 魔术师约翰逊祈愿他能够用他所有的金钱换取一个健康的身体。
8. medal & metal
这两个词主要是因为拼写相似而被混淆,medal是“勋章”的意思,而metal则是“金属”。
※ 练习
Although Liu Xiang only won several silver ________ in 2005, he is expected by the entire nation to win the gold ________ in the 2008 Olympics. 尽管刘翔在2005年只赢得了几块银牌,举国上下依然期待他在2008年奥运会上取得金牌。
Generally speaking, ________ contracts when cooled and expands when heated. 一般说来,金属热胀冷缩。
9. means & mean
Means表示“手段、方法”,它是单复同形的名词。
而mean主要作动词,表示“用意、意味”,作形容词则表示“卑劣的、吝啬的”。它作名词时的惟一用法是表示“平均值”。
※ 练习
She rose to fame by fair ________ or foul. 她不择手段地出了名。
I have been ________ to tell you that I took a liking to you at first sight. 我一直想告诉你,自从第一眼看到你,我就对你心生好感。
The poor man ________ well, but he only made matters worse. 这个可怜人用意很好,可是却让事情变得更加糟糕。
It was ________ of him to leave the dinner without paying. 他不付钱就离开晚餐真是小气。
10. opportune, opportunity, chance & possibility
Opportune是形容词,表示“恰当的,适时的”。
Opportunity 是名词,指时机,尤其是指一种有利的状态或合适的时机。
Chance和 opportunity意思相近,表示“机遇,机会”,但其常表示因为运气或偶然而出现的机遇。
Possibility 是指“可能(性),可能的事物”。
※ 练习
Is there a ________ that she will pass the exam? 她有可能通过考试吗?
I haven't had a ________ to read my letter. 我还没有机会看我的信呢。
练·习·答·案
1.all together / altogether
2.awarded / reward
3.imply / inferred
4.lie / lay / lying / lain
5.raising / rose
6.deserted / desert / dessert
7.changed / exchange
8.medals / medal / metal
9. means / meaning / meant / mean
(1)低纬度环流:
①赤道低压带:因为热力作用形成,气流辐合上升,易成云致雨,形成多雨带。常年受其控制形成热带雨林气候(亚马孙平原、刚果盆地、东南亚的马来群岛)
②副热带高压带:因为动力作用而形成,气流在30度纬度上空聚积而下沉,形成少雨带(东亚季风区除外),常年受其控制的地区形成热带沙漠气候(北非的撒哈拉水沙漠、西亚的沙漠、北美美国西部的沙漠、南美智利、秘鲁西部的沙漠、澳大利亚大沙漠)
③信风带:由副高吹向赤道低压的气流,在北半球右偏成东北信风,在南半球左偏成东南信风。
(2)中纬度环流:
④副极地低压带:由来自低纬的暖气流与来自高纬的冷气流相遇运动上升而形成。形成温带多雨带。
⑤中纬西风带:由副高吹向副极地低压带的气流,在北半球右偏成西南风,在南半球左偏成西北风,习惯上叫西风,受其常年控制的地区,在大陆西岸形成温带海洋性气候。(欧洲西部、北美西部如加拿大的温哥华附近、南美南端的安第斯山西侧、澳大利亚南端及塔斯马尼亚岛、新西兰等)
(3)高纬环流:
⑥极地高压带:因为热力作用而形成,冷空气下沉,形成少雨带。不过极地因为气温低,蒸发更少,所以极地属于降水量大于蒸发量的地区,为湿润地区。
⑦极地东风带:由极地高压带吹向副极地低压带的气流,在地转偏向力作用下,北半球右偏成东北风,南半球左偏成东南风。
(4)气压带和风带的移动:△移动的原因:随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而动。△移动方向:就北半球而言,大致是夏季北移,冬季南移。
(5)单一气压带或风带作用形成的气候类型:热带雨林气候(赤道低气压带)、热带沙漠气候(副热带高气压带)、温带海洋性气候(中纬西风带)。
1、解释下列加线实词
余虽好修姱以鞿羁兮,謇朝谇而夕替。(好:崇尚;修姱:修洁美好;鞿羁:名作动,约束;謇:举首发语词;谇:进谏;替:罢黜)
既替余以蕙纕兮,又申之以揽茝。(以:因为)
怨灵修之浩荡兮,终不察夫民心。(浩荡:荒.唐,没有准则)
固时俗之工巧兮,偭规矩而改错。(固:本来;工巧:善于投机取巧;偭:违背;错:通“措”,措施)
背绳墨以追曲兮,竞周容以为度。(绳墨:准则;追曲:追求歪曲;竞:争相)
忳郁邑余佗傺兮,吾独穷困乎此时也。(侘傺:失意的样子)
宁溘死以_兮,余不忍为此态也。(溘:突然)
何方圜之能周兮,夫孰异道而相安?(圜:通“圆”)
屈心而抑志兮,忍尤而攘诟。(尤:责骂;攘:忍受;诟:侮辱)
步余马於兰皋兮,驰椒丘且焉止息。(焉:于彼,在那里)
虽体解吾犹未变兮,岂余心之可惩。(惩:受创而改变)
2、一词多义
长
1.长太息以掩涕兮(副词,长久)
2.长余佩之陆离(使……加长)
善
1.亦余心之所善兮(以为是好的)
2.谣诼谓余以善_(擅长)
以为
1.制芰荷以为衣兮(用……做)
2.余独好修以为常(认为)
修
1.余虽好修姱以鞿羁兮(美好)
2.退将复修吾初服(整理)
3.余独好修姱以为常(美,美好)
虽
1.余虽好修姱以鞿羁兮(惟,只是)
2.虽九死其犹未悔(即使,纵然)
3、词类活用
名词作动词
1.余虽好修姱以鞿羁兮(被人牵制)
一:地壳物质的组成与循环
(1)组成岩石的矿物
元素:由多到少是氧、硅、铝、铁、钙、钠、钾、镁等
结合成单质或化合物
矿物:岩石构成的的最基本单元,主要的造岩矿物有石英、云母、长石、方解石等
积聚岩浆岩:有侵入岩和喷出岩两种形式,典型的侵入岩:花岗岩;喷出岩:玄武岩
岩石沉积岩:具有层理结构,常含有化石,包括(石灰岩,页岩,砂岩,砾岩等)
变质岩:由变质作用形成的岩石,如大理岩、石英岩、板岩
(2)
从岩浆到形成各种岩石,又到新的岩浆的产生,这一过程就是地壳物质循环。需注意岩石转换过程中(箭头)作用的名称。推动地壳物质循环的能量:地球内部放射性物质衰变产生的热能(地球内能)
地壳物质的循环
沉积岩
2.2地球表面形态
一:地质作用:按能量来源不同,分为内力作用(地球内能)和外力作用(主要为太阳能)
内力作用:地壳运动、岩浆活动、变质作用、地震等
外力作用:风化、侵蚀、搬运、沉积、固结成岩,泥石流、滑坡、山崩也属于外力作用。
二:内力作用与地表形态
1板块构造学说的基本论点:
(1)全球岩石圈不是整体一块,可划分为六大基本板块(名称与分布)。
(2)板块处于不断运动之中,板块内部比较稳定,板块交界处地壳活跃,多火山、地震。
(3)板块张裂常形成裂谷或海洋,如东非大裂谷,大西洋;板块碰撞挤压,常形成海沟和造山带,当大洋与大陆板块相撞时,形成海沟-岛弧或海沟-海岸山脉,当大陆与大陆板块相撞时形成巨大的褶皱山脉。
2地质构造与构造地貌
(1)地质构造:由于地壳运动引起的地壳变形、变位。(变形一褶皱,变位一断层)
(2)常见的地质构造及构造地貌
三:火山、地震活动与地表形态
火山、地震是地球内部能量的强烈释放形式,也是内力作用的具体表现,火山爆发常形成火山锥、火山口等;地震发生时,地壳会出现断裂和错动。
四、外力作用与地表形态
1外力作用形式:包括风化、侵蚀及搬运、沉积、固结成岩作用
2外力作用与地貌
提高地理成绩有哪些窍门
1、多看地图,多画地图
想要提高高三地理成绩,就要掌握好地图。很多地理基础差的学生一看到地图就会恐惧、厌恶,然后就会下意识的打退堂鼓。但是想要提高地理成绩,就一定要攻克地图这个难关。地图看的多了,即使不去刻意记背,但是大体主要的内容也都会了解,空间概念也能慢慢的培养起来。
2、勤于练习
地理始终是文科科目,所以理论知识的记忆还是学好地理的基础。另外地理基础打好之后,就要学会灵活运用知识,这才是目的。这就需要高三学生多做一些地理题,做的多了,理论知识自然就能灵活运用了。
3、归纳整理
关键词:气压带与风带移动;季风环流的成因及实践例证
高一自然地理部分,對刚入学的高一学生而言,抽象思维能力要求高,难度大。尤其一二单元的内容复杂,学生理解困难。要在有限的时间里学会学懂,实在不容易。本人在多年的教育教学实践中,遇到的高一地理教学与实际学生做题的问题实在不少,现就高一地理(人教版)第二单元第二节的两个教学问题做一分析探讨。
在第二单元第二节的气压带和风带一节中,全球因大气环流而形成六个风带和七个气压带,这六个风带和七个气压带,由于太阳直射点随季节南北移动而作有规律的运动。其移动规律是:“在北半球,与二分日相比,气压带和风带的位置大致夏季偏北,冬季偏南。”这个表述,对学生容易产生误导,因为北温带国家以六、七、八月为夏季,而按照理论,北半球气压带和风带的向北移动,应当远早于这个时间,且到夏至日后应当移至最北,而后,开始南移。课本的表述因移动时间和具体位置不祥,让初学者往往无法理解。所以应当表述为:在北半球,与二分日相比,气压带和风带的位置大致夏半年偏北,冬半年偏南(即:冬至日到夏至日向北移动,夏至日到冬至日向南移动。)这样表述就与课本中的图2.11完全一致,学生不会产生歧义,理解起来也变的清楚明白了。
在本节关于季风环流的两个原因,没有表述,以活动问题的形式呈现,而原来的旧课本明确表述为:“海陆热力性质的差异是形成季风的重要原因,但并不是唯一原因,气压带和风带的季节移动也是形成季风的因素。”要让学生弄清这两个原因,对高一学生确实太难,例如:我国西南地区及南亚印度一带的夏季风,就是南半球的东南信风北移越过赤道,在地转偏向力的作用下向右偏移而形成的。这个例子说明了我国西南、印度一带的夏季风是气压带和风带的北移而形成的,是否还有其它原因呢?学生搞不清,其实最根本的原因还是海陆热力性质的差异。气压带与风带的季节移动,其实只改变了方向。那么,我国西南与印度的冬季风是什么原因形成的呢?这里课本没有表述,老师就应做充分的补充,是海陆热力性质差异造成的。否则,学生会误以为也是气压带和风带的季节移动而造成的,是难以弄清楚的,尤其对一些习题学生表现出无从下手的尴尬。
例如1:在判断气压带与风带的移动规律时,习题里边常有两个类似答案:A、表述为夏季北移,冬季南移 B、表述为与太阳直射点的移动方向一致。其中B是正确的,但A是课本中的表述,学生疑问,难道课本表述错了吗,就让学生难以琢磨。
例如2:在许多习题中,对形成南亚季风原因的表述是:气压带与风带的季节移动而形成的,但理论上,南亚冬季风是海陆热力性质差异造成的,而夏季风是海陆热力性质差异与气压带和风带的季节移动共同作用而形成的,所以课本对以两个问题的表述,教师在教学中必须补充说明,否则,学生依然模糊不清,似懂非懂,在以后的习题训练中,学生对问题的探讨困难更多。
以上两个问题在生活实践中经常遇到,例如,2003年6月影响我国南方汛期的主要天气系统中,其中,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起了重要作用。副热带高压由于受地表海陆间分布的影响,沿纬线圈分裂成几个具有闭合中心的高气压。这些高气压中心主要位于海洋上,位置比较固定。在北太平洋上,有时分裂成两个,分别位于东、西太平洋上;副热带高压中心有时只有一个,位于夏威夷附近。副高的位置、强度和活动,不仅对西南气流的水汽输送有影响,而且还关系着其南侧的东南季风从太平洋向大陆输送来的水汽。夏半年,随着副高位置的季节的北移和加强,沿副高北上的暖湿空气与中纬南下的冷空气在副高北侧交锋。交锋地带往往形成大范围的阴雨天气,是我国大陆地区重要的降水带。因而,西太平洋副高对我国天气、和气候影响最为直接,我国降水的南北移动同副高的季节移动相一致。通常,降水带位于副高脊线以北约5个到8个纬度。所以,当有的年份夏季副高偏强、位置较常年偏北时,易造成北涝南旱;夏季副高偏弱、位置持续偏南时,夏季风弱,向北挺进速度慢,雨带就滞留南方,易造成南涝北旱。
再如:全球比较典型的地中海式气候,就是气压带与风带的季节移动形成的。每当夏季副热带高气压带北移时,地中海沿岸受副高的控制,形成炎热干燥的气候;当冬季副热带高气压带南移时,地中海沿岸受西风带的控制,形成温和多雨的气候特点。
对以上两个问题的分析说明,是我多年的教学中,一直在学生习题中遇到的,并试图从理论和实践上讲清楚的两个问题,并且多年教学和学生习题中遇到同样的问题,而且新旧教材的变化给每位老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所以在此作以分析探讨,还望同仁在以后的教学实践中进一步交流完善,以提高我们的课堂教学效率。
参考文献:
[1]《自然地理》
[2]《中学地理教学参考》
2.平流层的特点:①随高度增加温度升高;②大气平稳有利于高空飞行;③包含臭氧层。
3.大气的热力过程:太阳辐射(短波)(12h max)-地面增温-地面辐射(长波)(13h max)-大气增温-大气(逆)辐射(长波)(14h max)-大气保温。
4.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吸收(选择性 臭氧-紫外线、CO2-红外线)、散射(有一点选择性 小颗粒优先散射短波光-兰紫光)、反射(无选择性 云层)。
5.太阳辐射(光照)的影响因素:纬度、天气、地势、大气透明度、太阳高度。
我国太阳能的分布:青藏高原,四川盆地最低。
6.大气的保温效应:阴天的昼夜温差小,白天多云,气温不高(云层反射作用强);夜晚多云,气温较高(大气逆辐射强)。
7.气温的垂直分布:对流层气温随高度的增加而递减,每升高100m气温降低0.6℃。
8.气温的水平分布:①纬度分布:纬度越高,气温越低,我国热量最丰富的地区:海南岛
②海陆分布:夏季 陆地﹥海洋,冬季 海洋﹥陆地;
③气温高的地方,等温线向高纬凸出,反之,气温低的地方,等温线向低纬凸出。
9.气温年较差:①影响因素:海陆热力性质;地表植被水分状况;云雨多少。
②变化规律:内陆﹥沿海,大陆性气候﹥海洋性,裸地﹥草地﹥林地﹥湖泊,晴天﹥阴天。
10.热力环流的性质特点
由于地面冷热不均而形成的空气环流,成为热力环流。它是大气运动最简单的形式。
(1)水平方向相邻地面热的地方--垂直气流上升――低气压(气旋)--阴雨
(2)水平方向相邻地面冷的地方--垂直气流下沉――高气压(反气旋)--晴朗
(3)垂直方向的气温气压分布:随海拔升高,虽然气温降低,但是空气变稀,气压降低。
(4)来自低纬的气流--暖湿
(5)来自高纬的气流--冷干
(6)来自海洋的气流--湿
(7)来自大陆的气流(离岸风)--干
氨基酸:蛋白质的基本组成单位,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约有20种。
脱水缩合:一个氨基酸分子的氨基(―NH2)与另一个氨基酸分子的羧基(―COOH)相连接,同时失去一分子水。
肽键:肽链中连接两个氨基酸分子的化学键(―NH―CO―)。
二肽:由两个氨基酸分子缩合而成的化合物,只含有一个肽键。
多肽:由三个或三个以上的氨基酸分子缩合而成的链状结构。
肽链:多肽通常呈链状结构,叫肽链。
二、氨基酸分子通式:NH2|R―CH―COOH
三、氨基酸结构的特点:
每种氨基酸分子至少含有一个氨基(―NH2)和一个羧基(―COOH),并且都有一个氨基和一个羧基连接在同一个碳原子上(如:有―NH2和―COOH但不是连在同一个碳原子上不叫氨基酸);
R基的不同导致氨基酸的种类不同。
四、蛋白质多样性的原因是: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数目、种类、排列顺序不同,多肽链空间结构千变万化。
五、蛋白质的主要功能(生命活动的主要承担者):
①构成细胞和生物体的重要物质,如肌动蛋白;
②催化作用:如酶;
③调节作用:如胰岛素、生长激素;
④免疫作用:如抗体,抗原;
⑤运输作用:如红细胞中的血红蛋白。
六、有关计算:
①肽键数=脱去水分子数=氨基酸数目―肽链数
5 . 1 交通运输方式的布局和方式
一、主要运输方式及其特点
交通方式的选择:
五种主要现代化交通工具对比表
二、交通运输网的形成与发展趋势:
分一种运输方式形成的运输网、两种以上运输方式形成的运输网及不同地域的综合运输网。 发展趋势: 交通运输不仅日益网络化、国际化(二条 亚欧大陆桥(① 符拉迪沃斯托克 ---- 莫斯科
② 连云港 —— 鹿特丹 ) 、四条世界主要航海线),而且日益 高速化、大型化和专业化 (集装箱运输节省包装费用,便于实现装卸作业机械化,且货物运输安全)。
三、交通运输线、站的区位因素:
1. 影响铁路的建设的区位因素:经济、社会因素成为决定性因素。以南昆铁路为例
①合理布局交通网;②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③促进沿线地区经济发展;④有科学技术作保证;⑤促进区域间的交流和联系;⑥有稳定的客货源;⑦加强民族团结,维护祖国统一
2. 影响公路的建设的区位因素:修筑公路,①要充分利用有利的自然条件,避开那些地形、地质、水文条件复杂的地段。②尽量少占农田耕地,处理好与城镇发展的关系。
3. 港口建设的条件:港口的区位不仅要受到水域条件(如航行条件、停泊条件)的影响,还要受到陆域条件(如筑港条件、腹地条件)的影响。上海港的主要区位因素主要有:一是 上海港是长江三角洲的一个河口港,兼作海港,主要港区沿黄浦江分布,三角洲地势平坦开阔,为港口建设提供了条件,长江一方面为港口提供了淡水,另一方面保证了船舶航行的空间,但是三角洲坡度小,泥沙容易沉积 淤塞河道;二是 上海港的经济腹地是中国经济最发达的地区。三是 上海港以上海市为依托。
5.2 交通运输布局及其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 1 ) 聚落空间形态:
北方因地形平坦开阔,聚落布局多呈团块状,形态比较规则,道路呈棋盘式。南方河网密度大,聚落多沿河道、铁路或公路分布,布局形态多呈带状
如株洲市城市沿 铁路 发展,日本筑波科学城呈 南北狭长的带 状;浙江嘉兴的城市形态,是随着 水路和陆路 运输的发展而变化的;我国清末 大运河 淤塞,加之其他运输方式的发展,使运河城市发展缓慢。
( 2 ) 交通运输与商业网点分布的关系:
沿江、沿海以及铁路、公路沿线,水陆交通便利的枢纽地带或地理位置适中的边境线附近地区,既有利于货物集散,也为其他社会活动提供了便利的场所,为商品流通提供了优越的条件,从而发展成为商业中心。例如,我国长江中下游沿岸地区和京广、京沪、陇海等铁路沿线,集中了许多全国性和地区性商业中心城市。
商业网点密度: 山区商业网点密度小于平原地区。
地面间冷热不均是大气运动的根本原因,水平气压差是大气水平运动的直接原因
(二)大气的水平运动—--风
高空风:在水平气压梯度力和地转偏向力作用下,风向与等压线平行风向(北半球右偏,南半球左偏)
近地面风:受摩擦力影响,风向斜穿等压线,指向低气压。
水平气压梯度力:垂直于等压线,指向低压,大气水平运动的原动力地转偏向力:与风向垂直(北半球在风向右侧,南半球在左侧),只改变风向,不影响风速。摩擦力:与风向方向相反,既减小风速,又改变风向(摩擦力越大,风向与等压线夹角越大)风力(风速):等压线越密集的地方,风(力)速越大
(三)全球气压带和风带的分布
七个气压带和六个风带的名称与位置,注意各风带的风向,气压带成因(热力或动力原因)。
(四)气压和风带的移动:气压带风带随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而移动,对于北半球来说,大致夏季北移,位置偏北;冬季向南移,位置偏南。四、海陆分布对大气环流的影响
①气候:大部分位于温带湿润、半湿润季风气候区。夏季温暖,冬季寒冷,降水自东南向西北递减,集中夏季,雨热同期,热量和水分基本可满足一年一熟的需要。
②土壤:土壤肥沃(黑土、黑钙土有机质含量高)。
③地形:地形种类多样,为农业多种经营提供条件
④工业基础好,有利于农业的产业化发展,交通发达,对外联系方便,开发晚,人均耕地多。
2.东北地区农业布局特点:
分为林业和特产区(分布在大小兴安岭)、耕作农业区(分布在平原区)、畜牧业区(西部高原、松嫩平原的西部)
3、商品粮基地:全国最大的、比较稳定的商品粮基地,其中三江平原是我国粮食商品率最高的商品粮基地。突出特点:大规模(机械化生产)(地区)专业化生产。
4.东北地区农业的主要问题
黑土退化、水土历流失、湿地面积减小,土地沙化、草场退化等
5.东北地区农业持续发展的方向
平原:继续强化商品粮、豆等大宗农产品的生产;提高农产品品质;发展加工业,延长产业链;向规模化、专业化和生态化方向发展。
西部草原:退耕还林、还草,大力发展生态农业和舍饲畜牧业;强化人工草地建设,发展草业经济,发展集约化草食性畜牧业。
山区:天然林保护;开发多元特色农业产品;发展特产品加工业。
高一地理的详细知识点总结
1、对流层的特点:①随高度增加气温降低;②大气对流运动(12km)显著;③天气复杂多变。
2、平流层的特点:①随高度增加温度升高;②大气平稳,以水准运动为主,有利於高空飞行。
3、大气的热力过程:太阳辐射--地面增温--地面辐射--大气增温--大气(逆)辐射--大气保温
4、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吸收、反射、散射。
5、太阳辐射(光照)与天气、地势关系:晴朗的天气、地势高空气稀薄,光照越强;
我国太阳能的分布青藏高原最高,四川盆地最低。
6、大气的保温效应:强烈吸收地面长波辐射,并通过大气逆辐射把热量还给地面。
7、气温与天气:白天多云,气温不高(云层反射作用强);夜晚多云,气温较高(大气逆辐射强)。
8、气温的垂直分布:对流层气温随高度的`增加而递减
9、气温的水准分布:
①纬度分布:纬度越高,气温越低,我国热量最丰富的地区:海南岛
②海陆分布:夏季陆地>海洋,冬季海洋>陆地;
③气温高的地方,等温线向高纬凸出,反之,气温低的地方,等温线向低纬凸出。
10、气温年较差:
①影响因素:海陆热力性质;地表植被水分状况;云雨多少。
②变化规律:内陆>沿海,大陆性气候>海洋性气候,裸地>草地>林地>湖泊,晴天>阴天。
11、热力环流的性质特点
(1)水准方向相邻地面热的地方--垂直气流上升――低气压(气旋)--阴雨
(2)水准方向相邻地面冷的地方--垂直气流下沉――高气压(反气旋)--晴朗
(3)垂直方向的气温气压分布:随海拔升高,虽然气温降低,但是空气变稀,气压降低。
(4)来自低纬的气流--暖湿
(5)来自高纬的气流--冷干
(6)来自海洋的气流--湿
(7)来自大陆的气流(离陆风)--干
【高一地理下册知识点】推荐阅读:
高一地理必修二知识点总结01-28
高一地理论文500字06-07
高一地理学年教学总结06-11
高一地理的解题方法10-18
高一地理教学进度10-29
高一地理公开课教案01-01
高一地理试卷及答案01-15
高一地理的预习方法01-19
高一地理期末复习计划02-03
高一地理教学计划03-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