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沙市农田生态建设

2024-09-02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长沙市农田生态建设

长沙市农田生态建设 篇1

补助办法(试行)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全面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农田水利条例》国务院令„第669号‟、《湖南省小型农田水利设施建设村级公示办法》(湘水办[2016]35号)等农田水利相关文件精神,进一步规范管理,区人民政府设立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建设维护管理财政补助资金项目,引导、鼓励广大人民群众兴修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加强我区农村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建立节约高效的供排水保障体系,发展现代农业,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结合我区实际,制定本办法。

本办法遵循以下原则:

1、谁受益、谁负责。

2、以维护管理为主,硬化护砌等为辅。

3、专款专用,切实发挥资金效益。

4、坚持全面、真实、及时的原则,实行申报立项、工程建设、完工验收三个阶段全方面公示。

第二条 本办法适用于全区范围内各级财政性投资的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建设补助项目(以下简称小农水),主要包括骨干山(平)塘、骨干灌排渠道、骨干小型灌排泵站等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具体范围为:

1、骨干山(平)塘清淤或改造。

指水面5亩以上、蓄水量10万立方以下,有灌溉功能的骨干山(平)塘。

2、骨干灌排渠道清淤或改造。

指底宽0.8米以上的灌溉渠道、底宽4米以上的排涝渠道。

3、骨干灌排泵站的新建、更新改造或维修维护。

指装机容量22千瓦以上的固定灌溉泵站;装机容量55千瓦以上的排渍泵站。

第三条 小农水项目建设要充分发挥群众村组的实施主体作用,所需资金由街、镇自筹,区级适当补助;第二条范围以外的其它小农水项目所需资金由责任主体、受益主体全额自筹。各街、镇是小农水项目建设与管理的责任主体,项目受益主体(村组、受益农户、农业合作组织等)是小农水项目建设的实施主体,负责项目申报、建设实施、建后管护等工作。

第二章 项目申报与审批

第四条 区水务局建立小农水项目现状台账。已获得国家其他支农资金支持的项目不予申报;已获得区级小农水建设奖补资金的项目要进入区小农水已建台账,并且5年内不得再次申报。街、镇严格依据本办法申报,申报材料需征得受益主体同意并进行街、镇、村公示。

第五条 项目申报审批:项目所在社区、村提出申请,街、镇水务管理站审查确定初步实施方案和预算,街、镇政府和街、镇水务管理站签具意见后在每年6月底前向区水务局提出申请,区水务局审查核定后列入当年秋冬修水利建设计划,提交区人民政府批准。

申请小农水补助资金项目时需填报申报表,要求:

1、项目施工前照片。

2、项目初步实施方案(基本概况介绍、标准断面施工图、工程量清单等;结构复杂的工程必须提交水利专业设计单位编制的设计方案)。

3、各项目筹资投劳方案和承诺,建后管护制度和管护承诺。

4、由街、镇水管站汇总统计,报水务局农水科审核。

第三章 补助标准

第六条 民办公助资金补助的具体标准为: 骨干山(平)塘工程

1、清淤增蓄按蓄水面积补助0.2万元/亩;护坡、挡土墙砌体补助400元/m,最高不超过10万元每处。

2、骨干灌排渠工程

骨干灌溉渠:清淤由群众投工投劳完成、费用镇村自筹。骨干排渍渠:清淤增蓄底宽4~10米的渠道补助5万元/km,底宽大于10米的渠道补助12万元/km。

3、骨干灌排泵站工程

骨干灌溉泵站新建或更新改造补助按0.4万元/千瓦,最高不超过15万元每处;维修维护补助按0.1万元/千瓦,最高不超过5万元。

以上工程需要进行其它方式改造的,需按审核后初步设计方案再结合当年《长沙市望城区政府性投资项目工程量清单上限定价》确定工程预算进行补助。

第四章 建设与管理

第七条 各街、镇为组织建设实施主体,实行行政首长负责制,根据下达的项目和资金计划,及时组织实施。各街、镇水管站为责任单位,负责项目方案编制、计划申报、工作协调、技术指导、组织施工、质量监督、验收、资料整理汇总。

第八条 各街、镇、村要加大群众的宣传教育,落实筹资投劳;实施前公示项目实施的各个环节,以宣传栏的形式在街、镇、村组公示建设内容、资金来源、项目投入等相关内容。

第九条 小农水项目必须由街、镇责任主体与实施主体签订实

3施计划责任状和安全生产责任状。

第十条 小农水项目开工前到望城区质量监督机构办理工程质量监督手续,全程接受质量监督机构的监管。

第十一条 在实施过程中,应严格按批准的计划和方案执行,建设地点、内容、规模、标准及预算不得调整。

第五章 项目验收与考核

第十二条

项目完成后,验收必须满足以下要求:

1、具备完善的申报资料。

2、公示资料。

3、材料设备发票复印件及清单和其他映证资料;附施工中和施工后同一角度相片不少于3张。

4、由街道办事处、镇人民政府组织水管站、财政所、纪检监察、受益村组、受益农户不少于3户、实施主体进行验收,对质量、工程完成情况等进行验收。

第十三条 街、镇验收合格后向区水务局申请验收复核,区水务局农水科、财务室、监察室、质监中心等部门联合财政局组成复核小组进行验收复核。复核项目工程数量不足或者资料不合格,该项目验收不予通过,补助资金按不合格比例进行扣减。

第十四条 验收复核后各街、镇水管站将项目资料整理成册归档并报区水务局核备。

第十五条 小农水项目建设情况纳入水务局对街、镇绩效考核。

第六章 资金管理和拨付

第十六条 小农水建设实行“政府引导、适当补助”的投入机制,鼓励“自筹起步、先建后补”的办法。补助资金来源于秋冬修水利建设计划资金,由区财政局实行国库集中支付。

第十七条

小农水奖补资金由水务局制定拨付方案,由财政局

拨付到项目所在街、镇财政所,由街、镇财政所将资金拨付到补助对象。项目开工后当年年底拨付60%,项目竣工验收合格后拨付剩余款项。

第十八条

各街、镇要健全资金支付的审批手续,用好管好资金,专款专用,单独建帐,不得截留、挤占和挪用。区水务局会同财政、审计部门进行不定期抽查,加强对资金使用的监督管理,建立健全资金使用管理的各项规章制度。资金的使用情况向社会公开。

第七章 建后管护

第十九条 项目验收后各街、镇作为组织建设实施主体也是管护责任主体,根据各街、镇实际情况,制定相应的管护制度和管理标准,落实到受益主体,成立由受益主体牵头的管护机构,建立专职管护队伍,经常性进行检查监督,明确管护责任,做到责任明确、制度规范、落实到位。

第二十条 合理筹集严格管理管护经费。各街、镇要根据“谁受益、谁负担”、“以工程养工程”的原则,合理筹集资金,制定管护费用的筹集和使用办法。尊重农民意愿,依靠农民自己的力量,坚持不以营利为目的宗旨,筹集管护费用,用于项目设施的维修、支付管护人员的报酬,严禁挪用和浪费。经费筹集方式可以采用成立农民用水户协会,收取会费等形式。

第八章 附则

第二十一条 上级小农水建设项目有其他规定的,按上级项目相关文件规定执行。

第二十二条 本办法由区水务局、财政局负责解释,自颁布之日起试行,有效期至2019年12月31日。

长沙市农田生态建设 篇2

湖南省长沙县十分重视小型农田水利建设与管理, 并相继建设了数量众多的小型农田水利工程, 为农业生产及农民的增产增收起到了极大的推动作用, 对长沙县的经济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 对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的建设管理提出了更高更严的要求。而且因小型农田水利工程规模小、数量较多、工程形式多样、管理分散。因此, 小型农田水利无论是在工程建设上还是在后期的管理上, 都存在诸多问题, 制约了工程效益的发挥。本文将结合长沙县小型农田水利的建设现状及管理上存在的问题进行探讨, 最终得出相应的对策。

1 长沙县小型农田水利建设现状

1.1 工程现状

长沙县地处湖南省东部偏北, 位于湘江下游东岸, 长衡丘陵盆地北部, 株洲隆起带北缘, 北、东、南三面高, 中、西部低平[2]。目前, 长沙县辖乡镇13个、街道办事处5个、行政村187个、社区83个。共有土地199 665.89 km2, 其中耕地面积占58 047.08 km2。

截至目前, 县域内共有6个万亩堤垸, 18个千亩堤垸, 一线防洪大堤共121 km;中小型河道长1 880 km;共有162座大型水库, 4座中型水库, 27座小 (Ⅰ) 型;灌排渠道长1.6万km;全县共有5.1万口山塘, 4 000余座河坝;有机电排灌装机3 012处, 共43 105 k W。

但实际上长沙县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的灌溉面积还不到设计灌溉面积的60%。灌溉渠系水利用系数仅有0.3~0.4, 小型水库及塘坝的蓄水能力仅约为原蓄水量的60%, 泵站机电设备的效率也不到50%。

1.2 管理现状

长沙县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的管理机构有支渠管理所、乡村集体组织或者承包和租赁个人3种。近年来, 长沙县按照“明确事权、下放财权、严格责权”的原则, 对全县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建设项目进行规范管理[3]。同时, 随着小型农田水利建设的发展, 长沙县的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管护机制及运行机制也将逐渐完善。

2 长沙县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建设存在问题

长沙县的水利设施多建设于20世纪六七十年代, 但是受当时条件的限制, 其建设标准低、配套设施差, 后续投入不足, 造成了目前工程老化严重、年久失修, 建设管理落后, 进而致使这些设施服务于农业和抗灾的能力不强[4]。

2.1 资金投入不足

近些年, 国家和地方政府虽相继加大了对长沙县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建设的投入, 但仍存在资金缺口严重的问题。另外, 小型农田水利资金投入长效机制还不是很健全。因此, 资金不足成为了长沙县小型农田水利发展的一个重要的制约因素。

2.2 现行的补助方式不适用于当前的农村形势

目前, 小型农田水利建设的各个项目采用事前下达计划后再补助的方法, 就会出现一些项目单位申报时特别积极, 到了具体实施时因种种原因导致农民的自筹资金无法及时到位, 工程项目不能按时实施, 或者即使开始实施了, 也不能按时完成, 达不到预期效果。

2.3“一事一议”难以落实

目前农村税费制度改革, 取消了“两工”制, 但农民对水利工程建设的资金投入需通过“一事一议”的方式进行, 而基层组织和群众在执行“一事一议”时缺乏经验, 而且民主管理意识欠佳, 思想认识难度很大, 农村外出务工人员多, 导致了“一事一议”成功率并不高, 议事的效率也较低。

2.4 建设形式不完善

目前, 长沙县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建设的组织形式包括乡镇组织、村组织和农民联户自发性组织及农民用水户协会组织等多种形式, 还有一些由政府主导的组织, 各组织的建设资金来源不一。这导致没有统一的规划, 各单位各自为阵, 出现重复建设或多头建设, 这也影响了长沙县小型农田水利建设的发展。

2.5 管理主体缺位, 管护责任不明

在农村实行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以后, 农民的分散经营模式与小型农田水利设施集体使用和受益的矛盾日益加剧;在费用方面, 因水费收缴困难, 使得乡镇水利站工作人员的管理经费缺口较大, 仅仅够勉强维持。此外, 农民用水户协会处于初级阶段, 其管理范围非常有限, 其推广过程还有很漫长的路要走。这些都是导致工程管理主体缺位和管护责任不明的主要因素。

3 长沙县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建设对策

针对当前长沙县小型农田水利建设现状, 以2016年在湖南省农田水利综合改革试点工作座会上所提出的把长沙县作为4个农田水利综合改革试点区之一为契机, 为了把农田水利建设放在突出的位置, 切实抓好小型农田水利建设, 推动长沙县农田水利快速发展, 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3.1 做好农田水利建设规划

坚持“全面规划、整合项目、统一安排、分期实施”4个原则, 做好县级农田水利建设的规划[5]。在规划时应发扬民主精神, 征求农民意见, 以期提高农田水利建设规划的实用性, 并对规划的科学性、合理性、技术性、经济性和可行性等方面进行充分的论证, 进一步提高规划的科学水平, 并对所有要建农田水利项目进行合理的规划整合, 做到建设好一片、管理好一片, 以充分发挥其应有的效益。

3.2 进一步加强政府的领导作用

在小型农田水利建设中, 要投入大量的资金。因此, 中央应明确各级地方政府的财政投入责任, 增加资金投入, 进一步完善多种投入渠道, 逐步建立健全小型农田水利投入的长效机制。具体可采取以下措施:首先, 应在现有的资金投入基础上加大投入力度, 并加强资金管理, 实行专款专用;其次, 逐步健全激励机制, 充分调动农民参与建设的积极性, 鼓励金融资本和民间资本参与建设的积极性;再次, 通过水权转换的形式优化水资源配置, 可通过推进农业节水灌溉项目, 把节约的水资源以有偿转让的方式转让给高效益的企业, 进而得到更多资金再进行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建设;最后, 政府可以大力宣传让农民认识到小型农田水利建设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提高农民参与建设的意识。

3.3 加强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管理维护

各地方政府部门可建立小型农田水利工程项目的专项管理资金, 专门用于小型农田水利工程项目的管理和维护, 以逐步改变现存的工程项目管理资金不足的问题。此外, 各个管理机构应根据目标化管理要求, 提出管理办法和相应的规章制度。工程管理人员也要根据管理的总目标, 尽力做到层层落实责任, 实行管理责任制, 明确管理的责任和权利。建立健全奖罚制度, 对在小型农田水利工程项目的管理维护方面作出了显著成绩的单位及个人或乡镇人民政府给予表彰和奖励, 对于管理维护差的单位和个人进行严厉的处罚。

参考文献

[1]戴军勇.促进小型农田水利事业可持续发展[J].湖南水利水电, 2010 (6) :4-5.

[2]郭闯.长沙县城乡建设用地规模与布局优化研究[D].长沙:湖南农业大学, 2008.

[3]胡立忠, 周茂奇.实施“三个五”工程推进水务发展现代化—长沙县加强水务管理现代化建设的实践探索[J].水利发展研究, 2014 (12) :80-83.

[4]陈子年, 李武平, 廖平乐.湖南农田水利基本建设的现状与发展对策[J].湖南水利水电, 2011 (4) :64-66, 68.

长沙市农田生态建设 篇3

一、农田生态系统结构简单,稳定性差

天然生态系统演进时间长,在风、水和迁徙动物的帮助下,生物种类繁多,各种生物在相互竞争中,形成了复杂的生态群落,在一个生态群落里即便某种生物处于绝对优势,但是,其他生物特别是伴生生物也会“枝繁叶茂”。在这种复杂的生态系统中,生物之间既有竞争关系,也有互助关系,生态系统能够自我平衡,因此,生态系统较为稳定。

农田生态系统不是自发形成的,而是人类主动构建的,目的是生产满足人类生存需要的粮食,虽然也有其他伴生生物,也形成了一定规模的生态系统,但是农田生态系统物种相对单一,特别是在肥力有限的情况下,人类为了提高产量,经常清除一些“杂物”,所以,农田生态系统不完善,伴生生物很难生长,而且伴生生物规模非常小,生物间相生相克作用无法发挥,生态系统难以平衡,生态系统稳定性差,需要人类经常性地干预。

二、农田生态系统对人类依赖性强

天然生态系统是自发形成的,生物在生长初期就面临激烈的自由竞争,在竞争中物种相互选择,相生相克,最后形成一定规模的生态群落,生物种类和数量都维持在一种相对稳定的状态,形成动态平衡。如果没有外界强烈的干预,这种生态系统会循环反复,永续发展。

农田生态系统是人类有意识地建立的,人的主观意识起决定性作用,系统中的主要物种是人主动选择的,其他物种能否生存,取决于人的认识和兴趣爱好。这种情况下,生物之间不能自由竞争,无法自主选择生存伴侣,难以形成共生共长的生态群落。这种生态系统中,物种的抗逆性差,对人类的依赖性强,离开人类,农田生态系统就可能毁灭。

三、农田生态系统主要产品移出系统,物质无法循环

天然生态系统除能量和信息外,在物质上是闭环的,物质从无机界进入有机界,通过食物链传递,最后经微生物分解又回到无机界,除极少数物质通过风、水和动物迁徙等带出系统外,绝大部分物质永远在本系统内循环,不会流出系统。通过这种循环,生物得以生存和繁衍,无机环境得到更新并变得越来越适合生物生存的需要。

农田生态系统则完全不同,它在能量、信息和物质上都是开环的,其主要产品移出系统,供人类食用,所以在物质上无法循环。如果物质长期移出系统,而没有相应物质补偿的话,无机环境将得不到恢复和更新,必然会影响生态系统的平衡,农产品质量就会下降。所以,农田生态系统的物质需要外界补偿或归还。

四、农田生态系统生产力高于天然生态系统

天然生态系统受制于自然条件,生态系统生产力低于农田生态系统。在天然生态系统中,光、热、营养等均受自然条件制约,特别是营养物质受地理环境的制约非常明显。以植物为例:植物在生长发育过程中,一般都需要吸收碳、氢、氧、氮、磷、钾、钙、镁、硫等9种营养元素和铁、氯、硼、锰、铜、锌、钼等7种微量营养元素。〔1〕其中需要从土壤中吸取量最大的为氮、磷、钾。而一般土壤中氮、磷、钾的含量远不够供应,必须通过施肥来补充,故通常称氮、磷、钾为肥料“三要素”。

农田生态系统主要受人工控制,人类在耕作过程中不断从系统外部补充氮、磷、钾等元素,土壤肥力不断改进、增强,而且人类还可以改变光和热对农作物的影响,所以,农田生态系统生产力远远高于天然生态系统。当然,这种生产力需要人类的帮助,这种生产力实际上是人类的社会生产力,这也是农田生态系统与天然生态系统的重要区别。

五、农田生态系统食物网结构简单,食物链顶端在系统外部

天然生态系统中生物之间实际的取食和被取食关系非常复杂,如:食虫鸟不仅捕食瓢虫,还捕食蝶蛾等多种无脊椎动物,而且食虫鸟本身也不仅被鹰隼捕食,而且也是猫头鹰的捕食对象,甚至鸟卵也常常成为鼠类或其他动物的食物。而农田生态系统食物网相对简单,除了蛇、鼠、青蛙、虫等少量动物外,其他动物很难在其中生存。主要产品——粮食被人类移出系统,所以,农田生态系统留给自然的食物非常少,这也制约了其他生物的生长,所以,食物网的结构相对简单。

同时,在天然生态系统中,食物链非常完整,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都完整地存在系统中。虽然,能量在食物链的传递中逐级递减,但是,食物链的顶端(大型肉食动物)仍然在系统内部。而农田生态系统的食物链是不完整的,生产者在系统内部,而主要消费者——人类却在系统外部,人类也是农田生态系统食物链的顶端,这个顶端不在生态系统内部,而是在系统外部。

六、农田生态系统群落演替时间短,甚至断裂

天然生态系统群落演替是从裸地开始,经过一系列中间阶段,最后形成生物群落与环境相适应的动态平衡的稳定状态,这一阶段的生物群落叫做顶极群落,〔2〕这一阶段的生态系统属于顶极稳定状态生态系统。这种自然群落演替具有时间长,稳定性好的特点,处于顶级状态的生态系统非常稳定,可以持续几十年、上百年乃至上千年。

农田生态系统群落演替时间非常短,一般半年就是一个周期,这种情况下生态系统要素变化快,系统不够稳定。如果采取轮作的耕种方式,群落演替就会发生断裂,群落演替断裂有利也有弊。有利的方面是土地可以得到休整,病虫害得到遏制;不利的方面是生态群落演替断裂,不利于农产品品质的提高,不利于农田生态系统的稳定。

参考文献:

[1]陈继侠,任艳华. 植物缺氮、磷、钾元素症状及防治技术[J].中国农村小康科技, 2008(9):51-52.

长沙生态动物园作文 篇4

我们首先分批乘坐观光车参观动物园。我们乘上观光车之后,车就缓缓地开动了,我们首先来到的是猛兽区,我们看到了凶猛的孟加拉虎、百兽之王的之称的的非洲狮、可爱的灰熊、快跑之王的猎豹,之后我们来到食草区,看到了拥有神兽之称的`羊驼、高高的长颈鹿。

我们下了观光车徒步行走,我们经过了大熊猫馆、小熊猫馆、鳄鱼馆,我们看到了国宝大熊猫、可爱的小熊猫、凶狠的鳄鱼。

我们之后去看了森林剧场,首先我们看到的是猴子骑单车,我们都在想猴子能骑车,猪都能上树。我们一看全惊呆了,四个小猴子骑着自行车跑得比风还快,我们还看到一只山羊和一只猴子一起表演了一个节目,还在后面做祝福的样子。还有三只熊给我们表演,一只熊在双杆上翻来覆去,一只熊表演了空中飞人,一只熊表演了骑大自行车。然后,出现了五只老虎,吓得我们动也不敢动。它们没有吓唬我们而是摆出了温柔的样子,之后我们去看了大象表演,表演中还请了一位年轻的阿姨坐上大象的鼻子上,如同荡秋千似的摇晃一般还请了一位叔叔,让大象用鼻子举起,他的神态如同是个大力士一般。

长沙生态动物园作文 篇5

上午八点,我们背着轻盈的书包,迈着欢快的步伐,经过一路的欢声笑语,来到了我们这次秋游的目的地――长沙生态动物园。

走近生态动物园,给人印象最深的是大门中心的设计:群象以动感空间造型,两侧以仿石体块的高低错落、咬合嵌接,形成自由灵动的形态。听导游介绍,以群象为视觉中心的大门,象体高达6米,相当于非洲大象实体高度的1。5倍。下设1。5米左右的地台,大门总高度9米,大象组群体宽度为16米,大门总宽度为80米,作为生态动物园的大门,其构思最佳的符号载体就是体现功能的“动物”和体现生态的“植物”。

我们的第一项是车游,同学们坐在车上,每过一个地点都会听到车里的广播中介绍,这里有层层的铁门,在铁门旁边会有一座约莫4、5米高的石头,几块石头,上面赫然刻着几个动物的名字,里面就是动物。车行区全部是依山而建的弯弯曲曲的盘山公路。沿路前行,依次为孟加拉虎园、三色犬园、非洲狮园、猎豹园、东北虎园、狼园、黑熊棕熊园。虎园给我留下的印象最深,这儿环境以灌木和草丛为主,只在电网处用树篱遮蔽,便于其活动跳跃。而在园内设置自由的水系,岸边有用圆木或卵石堆砌自然的驳岸,水塘中零散的堆成小岛砌青石板并种植纳荫的乔木。

坐在车上,我看见了凶猛无比的狮子,勇猛无比的白虎,老态龙钟的山羊,唯我独尊的长颈鹿,憨态可掬的熊猫,活泼可爱的猴子……看着这些动物,我在车上都抑制不住自己激动地心情,将脸贴在车窗上大声地叫着,可是车窗全密封的,动物们肯定听不到,嗨!只能让连连的赞叹声回荡在车厢内,只能用相机拍下这珍贵的镜头。看得到的动物们悠闲地散步、打盹,心里能不激动吗?

接下来,我们去了森林剧场,看到了猛兽表演:小猴子推着小车,黑熊跳绳、踩球耍杂技、老虎打滚,这些动物好像能听懂驯兽员的话似的,驯兽师要他们干什么就干什么。观众席爆发出一阵阵喝彩声……

后来,我们还去了小熊猫馆、节尾猴与松鼠猴岛、大熊猫馆、鳄鱼馆……每一处都让人目不暇接,每一处都令人惊叹不已。

游长沙生态动物园作文 篇6

首先,导游带我们坐观光车。人随车动,车子缓慢前行,从车窗外看到里面动物可真多呀!那里的老虎种类多,数量也多。瞧!非洲虎可神气了,威风凛然,大摇大摆的走着……白虎坐在那绿油油的草地上懒洋洋的晒着太阳;高傲的孟加拉虎,我们坐在车里冲它喊着,可是它却装做丝毫没有听见,睡在地上一动也不动。还有金钱豹、黑豹、狮子、熊、狼……简直就是目不暇接。

之后,我们下了车,徒步观看动物。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只只熊猫,他们慵懒的睡着那里,以前只在电视上见过,今天我终于一睹了它们的风采。然后,我们走过一座桥,穿过了一个湖,就到了黑熊馆。有两只黑熊在打闹嬉戏,我拿着望远镜望着它们,它们也停下来望着我,哈哈,真是心有灵犀呀!沿着小河,我还看见了几条小金鱼,各种各样,五颜六色的,漂亮极了!

随着人潮一路前行不知不觉就到了森林剧场。刚坐了一会儿表演即将开始了。首先上场的是四只猴兄弟,猴老大穿蓝色小衬衫,猴老二穿黄色衬衫,猴老三穿的是红色衬衫,而老四则是绿色衬衫。他们给我们带来的是骑单车,它们的动作滑稽,惹得我们捧腹大笑。接着由山羊爷爷背着猴子给我们表演走钢丝,驯兽师给它一点食物鼓励鼓励它,它就顺利的到达了钢丝的另一头。最后由凶猛的森林之王——老虎,表演跳圈儿,驯兽师把两个圈的距离越来越长,可是他们照样跳过了,真厉害呀!

接下来我们到了大象馆,先出场的是两只大象,它们的鼻子打成了结,漂亮的姐姐坐在打结的鼻头上,迎面朝我们走来,我真想跟漂亮姐姐握个手,顺便摸一摸大象的鼻子疼不疼。

农田污染土壤生态治理研究现状 篇7

1 我国农田土壤污染态势

总体上,我国土壤环境污染形势严峻[1]。在一些经济发达地区,耕地土壤中持久性毒害物质已经大量积累,部分农田、菜地重金属(镉、汞、砷等)、农药(滴滴涕等)、多环芳烃、多氯联苯、二恶英等持久性有机污染物复合污染突出,影响粮食生产和农产品质量安全。在一些矿区、油田区及其周边土壤中重金属和有机污染也相当严重,对周边生态安全和人体健康构成威胁。一些湿地不仅是生物栖身地和生态敏感区,而且也是污水和废弃物的汇集地,污染严重,影响生物多样性和生态安全。在高强度的资源和能源利用与污染物排放过程中,我国土壤污染的范围在扩大,土壤污染物的种类在增多,出现了复合型、混合型的高风险污染土壤区,呈现出从污灌型向与大气沉降型并重转变,城郊向农村延伸,局部向区域蔓延的趋势。从有毒有害污染发展至有毒有害污染与养分过剩、土壤酸化的交叉,形成点源与面源污染共存、生活污染、种植养殖业污染和工矿企业排放叠加、各种新旧污染与次生污染相互复合/混合的态势,危及粮食生产与质量安全、生态环境安全和人体健康,迫切需要治理和修复。

2 农田土壤污染原因

2.1 农田的外源污染因素

农田外源污染是我国工业化、城市化对农业生产环境造成的污染。固体废弃物是主要的污染源,按其来源不同,主要分为工业废物、矿业废物、农业废物、城市垃圾、放射性废物和传染性废物等几大类。矿业污染是一个高污染的行业,我国95%以上的能源,80%以上的工业原料,70%以上的农业生产资料都来自矿产资源。这些矿产资源的开采为我国的经济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为国家经济建设提供了能源和原材料,也使矿产开发成为当地工业经济的重要支柱。近年来,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人均矿产资源消耗量还将有相当程度的增长,在这种势态下,庞大的人口对矿产资源的需求压力潜伏着资源危机和生态危机。然而,由于生产工艺落后,对尾矿以及金属冶炼过程产生的废弃物处置不当,越来越多的放射性污染物进入到土壤中,这些放射性污染物除可直接危害人体外,还可以通过生物链和食物链进入人体,在人体内产生内照射,损伤人体组织细胞,引起肿瘤、白血病和遗传障碍等疾病。同时造成周边地区大气、水及土壤环境污染,部分地区出现土壤板结、粮食减产等现象,土壤生态系统原有的生态平衡也遭到不同程度的破坏[3,4,5,6,7]。城市废水的排放也是农业污染的重要因素。城市化的快速发展使得城市工业、生活污水排放不断增加,有80%以上的废水未得到任何处理或处理达标率低,导致江河水体和农田灌溉水受污染,进而污染土壤或使土壤的理化性质变差[7]。

2.2 农田的自身污染因素

作为现代农业的一个重要特征是化肥的大量使用。但使用不合理就会引起土壤的污染,由于施肥方法、施肥量、施肥时间的不合理,肥料利用率很低,植物不但不能进行良好的利用吸收,反而会使大量的肥料停留在土壤中,造成对土壤的污染。氮、磷、钾肥是常施用的作物肥料,其中由于作物根系的选择吸收,吸收的NH4+大大高于酸根离子,使较多的酸根残留于土壤中,造成土壤酸化,降水下渗,引起土地贫化,最终破坏土壤结构。

农药残留也是导致土壤污染的一个重要因素。大量使用农药,虽然控制了病虫害,但大部分农药会残留于环境中,造成潜在的环境威胁。有的农药会代谢为更毒或致癌的化合物,最终会通过食物链和生物链富集到几十倍,甚至几十万倍,对生态系统和人体健康形成潜在的威胁。

污水灌溉、畜禽养殖、“白色污染”也是导致农田土壤污染的因素。没有经过处理的生活污水和工业废水中含有一些重金属等许多有毒有害的物质;畜禽粪便等废弃物的排放没有得到合理的处理;由于田间塑料地膜大量残留在农田中,这些物质的分子结构非常稳定,长期下去,污水灌溉、畜禽养殖、“白色污染”会导致土壤生态与结构功能改变。

3 污染土壤修复技术

我国土壤污染防治与修复技术的研发需要针对国内土壤污染特征与发展趋势,既要满足土壤污染问题的解决,也要联系国家的经济社会发展现状和相关的技术研发基础与条件。

经过近10多年的研究与应用[8],包括生物修复、物理修复、化学修复及其联合修复技术在内的污染土壤修复技术体系已经形成,并积累了不同污染类型场地土壤综合工程修复技术应用经验,出现了污染土壤的原位生物修复技术和基于监测的自然修复技术等研究的新热点。

3.1 污染土壤生物修复技术

土壤生物修复技术,包括植物修复、微生物修复、生物联合修复等,在进入21世纪后得到了快速发展,成为绿色环境修复技术之一。

3.1.1 植物修复技术

从20世纪80年代以来,利用植物资源与净化功能的植物修复技术迅速发展[9]。植物修复技术是目前最热门的研究技术,它是指利用绿色植物来去除环境中的污染成分或将其转化为无毒的物质的过程。它是利用植物根系吸收水分和养分的过程来吸收、转化污染物,以达到清除污染、修复或治理的目的植物修复技术包括利用植物超积累或积累性功能的植物吸取修复[10]、利用植物根系控制污染扩散和恢复生态功能的植物稳定修复、利用植物代谢功能的植物降解修复、利用植物转化功能的植物挥发修复、利用植物根系吸附的植物过滤修复等技术。可被植物修复的污染物有重金属、农药、石油和持久性有机污染物、炸药、放射性核素等。其中,重金属污染土壤的植物吸取修复技术在国内外都得到了广泛研究。

近年来,我国在重金属污染农田土壤的植物吸取修复技术应用方面在一定程度上开始引领国际前沿研究方向。但是,虽然开展了利用苜蓿、黑麦草等植物修复多环芳烃、多氯联苯和石油烃的研究工作,但是有机污染土壤的植物修复技术的田间研究还很少。有机化合物能否被植物吸收,并在植物体内发生转移,取决于有机化舍物的亲水性、可溶性、极性和分子。有机污染物的植物修复技术最初用于清除TNT的污染,但现在已在许多方面得到应用。植物修复技术不仅应用于农田土壤中污染物的去除,而且同时应用于人工湿地建设、填埋场表层覆盖与生态恢复、生物栖身地重建等。近年来,植物稳定修复技术被认为是一种更易接受、大范围应用、并利于矿区边际土壤生态恢复的植物技术,也被视为一种植物固碳技术和生物质能源生产技术。

3.1.2 微生物修复技术

微生物能以有机污染物为唯一碳源和能源或者与其他有机物质进行共代谢而降解有机污染物。利用微生物降解作用发展的微生物修复技术是农田土壤污染修复中常见的一种修复技术。在我国,已构建了农药高效降解菌筛选技术、微生物修复剂制备技术和农药残留微生物降解田间应用技术;也筛选了大量的石油烃降解菌,复配了多种微生物修复菌剂,研制了生物修复预制床和生物泥浆反应器,提出了生物修复模式[1]。在污染土壤的微生物修复技术中,主要是通过微生物的代谢活动将其降解转化。在去除重金属污染方面,利用土壤中的某些微生物对重金属具有吸收、沉淀、氧化和还原等作用从而降低土壤中重金属的毒性。据报道,日本发现一种嗜重金属菌,能有效地吸收土壤中的重金属,但存在土壤与细菌分离这个比较棘手的问题。如果得到妥善解决,将是一种有很大发展前景的处理方法。

3.2 污染土壤物理修复技术

物理修复是指通过各种物理过程将污染物(特别是有机污染物)从土壤中去除或分离的技术。热处理技术是应用于工业企业场地土壤有机污染的主要物理修复技术,包括热脱附、微波加热和蒸气浸提等技术,已经应用于苯系物、多环芳烃、多氯联苯和二恶英等污染土壤的修复。

3.2.1 热脱附技术

热脱附是用直接或间接的热交换,加热土壤中有机污染组分到足够高的温度,使其蒸发并与土壤介质相分离的过程。目前欧美国家已将土壤热脱附技术工程化,广泛应用于高污染的场地有机污染土壤的离位或原位修复。但是诸如相关设备价格昂贵、脱附时间过长、处理成本过高等问题尚未得到很好解决,限制了热脱附技术在持久性有机污染土壤修复中的应用。

3.2.2 蒸气浸提技术

土壤蒸气浸提(简称SVE)技术是去除土壤中挥发性有机污染物(VOCs)的一种原位修复技术。它将新鲜空气通过注射井注入污染区域,利用真空泵产生负压,空气流经污染区域时,解吸并夹带土壤孔隙中的VOCs经由抽取井流回地上。抽取出的气体在地上经过活性炭吸附法以及生物处理法等净化处理,可排放到大气或重新注入地下循环使用。深入研究土壤多组分VOCs的传质机理,精确计算气体流量和流速,解决气提过程中的拖尾效应,降低尾气净化成本,提高污染物去除效率,是优化土壤蒸气浸提技术的需要。

3.3 污染土壤化学/物化修复技术

相对于物理修复,污染土壤的化学修复技术发展较早,主要有土壤固化———稳定化技术、淋洗技术、氧化———还原技术、光催化降解技术和电动力学修复等。在污染土壤的化学修复技术中,相对于生物和物理修复技术是一项发展相对成熟的修复技术。其中电化学动力修复技术是利用土壤和污染电动力学性质对环境进行修复的新技术。最新研究表明电动力学技术也能够直接去除有机污染物,其与生物修复优化组合有可能成为高效“绿色”修复技术,这种技术具有安装方便、操作简单和成本低廉的特点,而且不影响生态环境,是非常有发展前景的一个环境修复技术。

3.3.1 固化———稳定化技术

固化———稳定化技术是将污染物在污染介质中固定,使其处于长期稳定状态,是普遍应用于土壤重金属污染的快速控制修复方法,对同时处理多种重金属复合污染土壤具有明显的优势。我国一些冶炼企业场地重金属污染土壤和铬渣清理后的堆场污染土壤也采用了这种技术。国外已有利用水泥固化———稳定化处理有机与无机污染土壤的报道。

3.3.2 淋洗技术

土壤淋洗修复技术是将水或含有冲洗助剂的水溶液、酸/碱溶液、络合剂或表面活性剂等淋洗剂注入到污染土壤或沉积物中,洗脱和清洗土壤中的污染物的过程。淋洗的废水经处理后达标排放,处理后的土壤可以再安全利用。这种离位修复技术在多个国家已被工程化应用于修复重金属污染或多污染物混合污染介质。由于该技术需要用水,所以修复场地要求靠近水源,同时因需要处理废水而增加成本。研发高效、专性的表面增溶剂,提高修复效率,降低设备与污水处理费用,防止二次污染等依然是重要的研究课题。

3.3.3 氧化———还原技术

土壤化学氧化———还原技术是通过向土壤中投加化学氧化剂(Fenton试剂、臭氧、过氧化氢、高锰酸钾等)或还原剂(SO2、Fe O、气态H2S等),使其与污染物质发生化学反应来实现净化土壤的目的。通常,化学氧化法适用于土壤和地下水同时被有机物污染的修复。运用化学还原法修复对还原作用敏感的有机污染物是当前研究的热点。

3.3.4 光催化降解技术

土壤光催化降解(光解)技术是一项新兴的深度土壤氧化修复技术,可应用于农药等污染土壤的修复。土壤质地、粒径、氧化铁含量、土壤水分、土壤p H值和土壤厚度等对光催化氧化有机污染物有明显的影响。高孔隙度的土壤中污染物迁移速率快,粘粒含量越低光解越快;自然土中氧化铁对有机物光解起着重要调控作用;有机质可以作为一种光稳定剂;土壤水分能调解吸收光带;土壤厚度影响滤光率和入射光率。

3.3.5 电动力学修复

电动力学修复(简称电动修复)是通过电化学和电动力学的复合作用(电渗、电迁移和电泳等)驱动污染物富集到电极区,进行集中处理或分离的过程。电动修复技术已进入现场修复应用。近年来,我国也先后开展了铜、铬等重金属、菲和五氯酚等有机污染土壤的电动修复技术研究[1]。电动修复速度较快、成本较低,特别适用于小范围的粘质的多种重金属污染土壤和可溶性有机物污染土壤的修复;对于不溶性有机污染物,需要化学增溶,易产生二次污染。发展电动强化的复合污染土壤联合修复技术将是值得研究的课题。

4 结语

污染土壤的修复是以去污染、复质量、再利用、保安康为目的的。土壤修复往往是控污、减污、降毒、化险的综合净化过程。但是,土壤修复也是耗人力、物力和财力的过程。只有做好土壤污染防控管理工作,才能避免或减少这样的消耗。因而,为了促进我国土地复垦及生态重建,应加强立法,建立健全土地复垦法规、制订更加具体的政策和措施,开展深入的科学和技术研究,建立监督检查管理体系以及加强国际合作,充分利用国外先进的技术和资金,全面推动我国土地复垦及生态重建工作向深度和广度发展。

摘要:我国土壤污染形势严峻,土壤酸化、盐渍化严重,重金属含量高及农药施用不当等严重威胁了农业生产的可持续发展和人类健康安全。鉴于我国土壤污染仍比较严重,应从减少土壤污染物投入、土壤修复技术研究等多方面着手改变土壤污染现状,并通过外源和自身因素来分析农田土壤污染成因,借鉴国内外修复技术,有效治理受污染的农田土壤。

关键词:农田土壤,污染,生态治理,修复技术

参考文献

[1]骆永明.中国主要土壤环境问题及对策[M].南京:河海大学出版社,2008.

[2]骆永明.纪念朱祖祥院士诞辰90周年文集[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6.

[3]阎敬,杨福海,李富平.冶金矿山土地复垦综述[J].河北理工学院学报,1999,21(增刊):4l-47.

[4]迟爱民,徐忠林.呼和浩特市蔬菜中重金属污染的研究[J].干旱区资源与环境,1995,9(1):86-92.

[5]丁祥沁.土壤的重金属污染及其防治[J].江西铜业工程,1985(2):60-65.

[6]刘绮,宁晓宇,赵听.辽宁东部山区土壤污染状况与防治对策的研究[J].应用生态学报,1998,9(1):101-106.

[7]廖金风.城市化对土壤环境的影响[J].生态科学,2001.20(1,2):91-95.

[8]史海娃,宋卫国,赵志辉.我国农业土壤污染现状及其成因[J].上海农业学报,2008,24(2):122-126.

[9]骆永明.污染土壤修复技术研究现状与趋势[J].化学进展,2009,21.(2/3):558-565.

长沙市农田生态建设 篇8

关键词 农田水利工程;生态系统;协调发展;贵州省三穗县

中图分类号:S271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673-890X(2014)03-103-3

如今,农田水利工程在我国有些地区已经快速发展,并且有些地区的农业产值已经占到其经济总量的相当一部分,但是有的地方的农业产值是以牺牲环境、牺牲生态系统的稳定为代价的,这虽然获得了一定的经济利益,但是却给环境、生态系统带来了巨大的伤害。在新的历史时期,对农田水利工程的发展必须注重与环境的协调发展,只有这样符合国家的“可持续发展道路”,才能既获得经济利益,又保持生态系统的平稳[1]。农田水利工程与生态系统的协调发展是我国农田水利工程发展的一种必然趋势。

1 研究背景

三穗县位于贵州省东南部,全县辖5镇4乡,159个村,5个居民社区,总面积1035.8 km2。该地气候是北亚热带温和湿润季风气候,具有冬无严寒、夏无酷暑、雨热同季的特点,年平均气温14.9 ℃,极端最高气温38.4 ℃,极端最低气温-7.6 ℃,全年无霜期290~300 d,平均降水量1147 mm。土壤类型有水稻土、黄壤、黄红壤、紫色土、黄棕壤、黑色石灰土、潮泥土等7个土类,水分相对比较充足,具有发展农业的一些天然优势,其农业在其经济结构中占有相当的比重。

2 农业生态系统简介

农业生态系统具有两个很明显的特征:农业、生态系统;在农业生态系统中,农业是方向,生态系统是性质,农业很明显的突出了人为作用,即在整个系统中一些人为行为;生态系统突出它的本性,即是在生态系统的基础上改造而成的。因此,可以说农业生态系统是自然系统与人为生态的综合系统,同时也是具有明显的人为输入、输出的开放系统,受人为因素的影响,同时也受当地的地形、地貌、气候、经济和人文因素的影响。

3 灌溉系统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虽然三穗县的水源相对于中国其它地方来说,水源比较充足,但是在特定的时间的某些区域还是需要进行灌溉满足水源需求,水源灌溉会给环境造成一定的影响,当然任何事物都有一个恰当的量,下面详细研究。

3.1 灌溉和生态环境

灌溉最直接的目的就是增加土地的水分,以供应土地里作物对水分的需求,这能在很大程度上促进植物产量的提升。同时灌溉还能促进农田之间的水循环,水循环在农田的任何一个部位、任何一个环节都是相当重要的,水资源的更新能够促进水循环的质量、美化环境、净化环境,提高生态系统的稳定性。但是,从一方面考虑,我们也不能大规模的进行灌溉,因为灌溉成本以及环境保护等也是一个重要问题,具体灌溉要涉及多少面积、多少水量,需要根据当地当时的实际情况做出相应的决策。

3.2 过度灌溉引发污染问题

在需要施肥的季节,农民会对田中的作为施加一定的肥料,这些肥料的某些离子的溶解性好、有的溶解性不好,如果过度灌溉,水源过剩,多余的水会加大溶解性高的某些离子,并且通过过剩的水源将其带到一些其它地方去,同时还可能将溶解性不好的离子所在的粒子冲击到一些水源干净的地方,这样就可能给新地方的水源造成污染。因此,可以说适量的灌溉可以加速有机物的溶解,便于相关作物的吸收,过量的灌溉很有可能对农田突然的冲蚀、沁泡,将有些没有溶解的农药排入其它地方,污染下流的水域造成不同程度的污染。加强节水农业,改进灌溉方式,适当适时灌溉,是发展农田水利工程的一大有力武器。

3.3 过度灌溉对土壤的污染

盐分在土壤中的运行方式是随水分运动的,当水分蒸发的时候,由土壤水管水作用,土壤盐分从深层突然想表层输送,蒸发程度月严重,盐分在土壤表层积累的就越多。一下雨或者灌溉时,这些盐分又随水下降到下层,地下水位高是土壤盐碱化的根本原因,如果灌溉不当,很可能会导致某些盐分过多的积累在土壤表层,打破了盐分在整个系统中的平衡,引起土壤盐碱化、土肥退化、土壤渍涝甚至土地荒芜等严重的问题。

3.4 地下水的过度使用对环境的影响

过度灌溉不但浪费了大量的水资源,而且增加了农田的水肥流失,同时还可能加剧了水体污染,这在很大程度上水资源的供需矛盾。地表水的不足使得相关的工作人员开始开采地下水,但是如果过度开采,将有可能使得地表水向地下水渗透转化,同时还带有一定的盐分或者其它有毒物质,污染地下水,同时也可能造成地面下沉。

4 排水工程对环境的影响

目前,在农田的周围都能看见排水沟,排水沟对于农田来说,是一条有效的“生物走廊”,一方面,排水沟能够有效的降低地表水,另一方面,排水沟还能有效地降低地下水。在排水沟的沟底和内壁,具有很多小孔,这些小孔具有很强的吸附和过滤作用,在沟内生产的一些植物对某些盐分和养料具有较强的吸附作用,同时还能加强土壤氧气的流动。

在一些经济相对较好的地方,人们修建了石块、混凝土的水沟,其实这对整个生态系统的循环具有一些弊端,主要是:(1)通透性差,不利于水分等的流动;(2)改变了某些水生生物的生长环境,不利于某些生物的生长;(3)粗造性减少、光滑性增加,导致水的流速增加,减少了污染物的降解时间,加大了下游的冲刷。

5 植被对农田水利的影响

农田周围的树等植被都农田以及整个生态系统都有着重要的影响,并且这种影响时积极的,主要表现在:(1)降低了风俗,这在很大程度上能够保护一定的农作物不被风吹倒;(2)调节农田及周围气温,如果周围植被较多,那么在各个季节都能起到不同程度的降温作用;(3)减少田间水分蒸发,在温差降低的情况,田间的水分的蒸发也会减少;(4)提高空气湿度,空气的相对湿度会增加。

参考文献

[1] 苏亚,张芝英,钱进.从传统农田水利建设向环境水利、生态水利转变的探索[J]. 中国农村水利水电,2006(10).

长沙生态动物园作文400字 篇9

我最喜欢的是猛兽区,因为去猛兽区时和我的好朋友张子厚戴上“鬼脸”面具去吓那些猛兽,本以为它们会像我们人类一样怕鬼,可没想到那些狮子、老虎、豹子它们连看都不看我们一眼,而我和张子厚每看到一只野兽就吼叫......

我也喜欢盘龙苑和大象广场。盘龙苑里有很多爬行动物,比如蜥蜴、乌龟、蛇、娃娃鱼等。大象广场的大象多才多艺,它们可以用耳朵做扇子,可以用三条腿跑步,用鼻子投篮,在平衡木上做180度旋转,用鼻子拿花、举人。

除此之外我还看到了调皮可爱的猴子,很爱睡觉、晒太阳浴的狮子和豹子,喜欢争斗的狼等,我就不一一介绍了。今天真是快乐的一天啊!

游长沙生态动物园作文450字 篇10

先入园,然后搭乘观光车游。在车上,我看见了许多动物。有老虎、豹子、狼、狮子、黑熊……老虎有的睡在地上,一动不动,我们还以为它死了呢;有的趴在地上发呆,一辆庞大的汽车经过都毫无查觉。豹子看见我们的车,就像什么都没看见似的,若无其事的走开了。两只黑熊在地上滚滚抱抱,又互相碰碰对方,真不知道它们在打架,还是在谈恋爱。

乘观光车游览了一阵子后,我们徒步游动物园。我们看见了猴子。在一条小溪旁,有一只母猴子背上趴着一只小猴子。母猴子好像要去挑水喝,但是,它迟迟不敢动,大概是看到有这么多人,怕了吧。还看到了犀牛。它们趴在那里一动不动,好像睡着了一样。

我们又去看了一场表演,叫森林剧场。有猴子骑单车、山羊走不足三厘米的钢板、黑熊走钢丝、滚球、吊双杠、骑单车、老虎钻圈……最精彩要数老虎钻圈了。先是一米,老虎准确无误的钻了过去。然后是一米半,结果依然是钻了过去。最后是两米,我想,这么远的距离,应该钻不过去了吧。让我们吃惊的是,老虎又一次准确无误的钻了过去。还有大象表演,最精彩的是与我们互动。驯兽师选了一位帅哥,坐在了大象的鼻子上。还选了一位美女,两头大象的鼻子连起来,她坐在中间。还选了四位小朋友,其中有三位都是我们班的。大象真调皮呀,它鼻子拿着一顶帽子,在四位小朋友的头上轻轻的碰了碰,又收了回来。最后还是把帽子戴在了其它班的小朋友头上。

长沙市农田生态建设 篇11

关键词:大河西先导区;信用环境建设;两型社会

中图分类号:F83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1003-7217(2009)04-0065-04

一、引言

2007年12月,长株潭城市群“两型社会”(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获国家批准。面对这一千载难逢的发展机遇,怎样使长株潭城市群的发展提升到一个更高的战略层面?如何更好地发挥省会城市长沙的核心示范作用?正是基于这一背景,建设高起点、高标准的长沙市大河西先导区的规划应运而生。

大河西先导区作为“两型社会”的示范区,其建设的战略目标是以聚集创新资源、释放创新潜能、实现创新价值为灵魂,以构筑高等院校、科研院所、高新技术企业互相合作的创新体系大环境为特色,立足大河西,对接长株潭,带动湖南省。努力打造一个看得见、摸得着的两型社会样本,把河西先导区建设成为我省对外开放的名片、产业转移的承接地、带动产业快速发展的增长极、促进科技成果转化的创业园、推动两型社会建设的先导区、推进城乡统筹发展的示范区。大河西先导区建设的关键在于实现经济的快速发展,而信用是经济健康发展的基本保障,良好的信用环境是最重要的投资环境。

二、大河西先导区信用环境建设的重要性

(一)有利于优化大河西先导区的投资软环境

实现经济的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离不开资金的有效投入。而增加投入是以资金的安全性为前提的,也就是需要有良好的投资环境。良好的社会信用已经成为衡量区域投资环境的重要标志。建立良好的社会信用环境,有利于优化投资软环境,更好地吸引外商、民间等社会各方面增加投入,加快地方经济的“血液循环”。大河西先导区建设是科学发展观的实践与创新,要真正实现“到2020年把先导区建设成为‘两型社会’综合配套改革的示范区、高新产业的集聚区、城乡统筹的样板区、生态宜居的新城区、支撑发展的增长极”的总体目标,就必须构建起良好的信用环境。

(二)将进一步促进大河西先导区经济又好又快地发展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市场交易以交易主体之间互惠互利、诚实守信为基础,市场经济中的“经济人”是仰赖信用而得到生存和发展的。良好的信用环境,有利于降低交易成本,促进交易顺利进行。因此,信用是市场经济的命脉,社会信用发展状况的优劣一定程度决定了大河西先导区经济发展的水平。到2020年,大河西先导区单位地区生产总值综合能耗将跻身于全国省会城市先进行列,核心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达3000亿元,地方年财政收入达300亿元,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达60 000元和40 000元以上。显然,没有良好的信用环境作保证,就难以实现这一宏伟的经济目标。

(三)充分发挥金融在大河西先导区建设中有效配置资源的核心作用

金融在市场配置资源中发挥核心作用,是以良好的信用为前提的。银行经营的基本特征就是以比较少的资本金来运营大量的负债,需要以良好的社会信用为支撑。只有保持了良好的社会信用,确保资金循环的链条不中断,金融才能在市场配置资源中发挥核心作用。大河西先导区规划的总体功能构架为:“一核、四区、三带”。“一核”是由市政府行政中心区、滨江新城构成的区域核心;“四区”指现代服务区、现代装备制造和高新产业区、科教文化产业区、黄金都市农业与农产品精加工区;“三带”指金洲配套产业带、岳麓山人文生态旅游产业带、西岸创新创意产业带。发挥好先导区的总体功能,离不开各类资源的有效配置,特别是金融资源。因此,健全信用体系、优化信用环境,是促进金融体系发达、繁荣的基础,是大河西先导区资源有效配置最重要的平台。

三、大河西先导区信用环境建设的着力点

大河西先导区信用环境建设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社会化强,涵盖范围广,政府及其职能部门、公检法、金融机构、企业、个人等都与信用环境建设息息相关,应整合各方力量,明确职责和分工,齐抓共管,使信用环境建设深入到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等各领域。

(一)以政策为导向,充分发挥政府部门在信用环境建设中的主导作用,实现大河西先导区信用环境局部率先进化

在市场经济体制中,政府的主要职能不再是代替各种经济主体的行为,而是要通过制定经济活动的规则,营造良好的市场经济环境。政府要担负起引导、规范、推动行业和群体信用建设的重任,用政策引导行业群体信用建设的方向,创造信用需求,疏通信用资源共享渠道;用规则条例规范行业群体信用建设的行为,明确哪些事情应该做,哪些事情不该做;用行动推动行业群体信用建设持续改善。

大河西先导区信用环境建设过程中,应综合发挥社会资本维度和正式制度维度的效力,特别是发挥以政府为主体的正式制度效力,率先建立起大河西先导区信用信息系统。信用信息系统的初期建设由政府进行扶持,建成后实行市场化运作,在法律、法规许可和确保信息安全的前提下,逐步向符合资质的信用征信服务机构和社会公众提供有偿服务。要充分发挥政府的行政职能,严厉查处和打击金融诈骗、恶意逃废银行债务的行为,切实维护金融资产的安全:一是由政府综合管理部门做出行政性惩戒,如有关政府部门公布“黑名单”、“不良记录”等。二是由政府专业监管部门做出监管性惩戒。这两类惩戒都是由政府综合管理或专业监管部门采取记录、警告、处罚、取消市场准入、依法追究责任等行政管理手段,惩罚或制止违法违规或失信行为。三是由司法部门做出司法性惩戒。主要是依法追究严重失信者的民事或刑事责任。使失信者付出足以抵补其造成的社会危害的代价。此外,建立对信用服务企业的惩戒机制也非常重要。要明确信用服务行业规则,提高其行业自律能力和自我管理能力。对那些不遵守行业规则、自身就不讲信用的信用服务企业,出现失信行为、造成严重损失的,不仅要承担无限责任,还要令其永远不得再从事这个行业。

(二)以科学发展为抓手,激励企业在大河西先导区信用环境建设中发挥基础作用

企业作为大河西先导区经济活动的细胞,是大河西先导区信用环境建设的基础。企业必须高度重视信用建设,视信誉为生命,要创建以诚信为核心的企业文化,使诚信成为全体员工共同遵守的核心价值观。企业经营者和员工要加强对国家法律、法规和政策的学习,增强法制观念,提高依法经营管理企业的自觉性,做到诚实守信,依法经营。企业要切实履行合同条款,及时足额缴纳税款,不得在经济活动中抽逃资金、拖欠账款、逃废银行债务、恶意偷税欠税。企业要确保财务、统计资料的真实性、准确性

和及时性。严格按照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规定进行会计核算,不得账外设账;不得授意、指使、强令会计机构、会计人员违法办理会计事项,禁止一切弄虚作假行为。

(三)以信用理念培育为目标,发挥个人在大河西先导区信用环境建设中的主体作用

诚实守信作为市场经济对其主体的基本要求,最终要体现在个人的行动中。在大河西先导区信用环境建设中,要以贯彻实施《公民道德建设公约》为基础,贯彻以法治区和以德治区相结合的方针,加强全民道德教育,营造和形成“以诚信为本”的社会文化氛围和良好社会风气。充分利用声、像、图、文各类传媒,宣讲建立社会经济信用秩序的重要意义,广泛开展信用建设大讨论,加深思想认识,提倡诚实信用,反对失信欺诈,对不良信用行为口诛笔伐,给不良信用行为者曝光。培育“信用至上”的全民意识,营造一个信守承诺、珍视信誉的社会经济信用环境,推动社会信用道德风尚的提高。

(四)以完善功能为基点,发挥信用中介服务机构在大河西先导区信用环境建设中的监督作用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进一步深入,社会信用的范围与功能在不断扩大,在信用已经成为企业的一种价值和资源、并作为市场交易的一种重要方式存在的情况下,为有效维护市场经济秩序,客观需要加快信用服务中介机构的发展。在社会信用中介服务机构充分发挥作用的情况下,失信企业的信用状况会很容易地被与其有业务关系的企业通过征信公司等信用中介服务机构得知,失信企业同其他企业开展业务的机会大大降低,从而对失信企业形成强有力的社会监督。从目前情况来看,一些社会中介机构本身信用程度不高,常常提供不真实信用信息,不能起到客观公正的中介和咨询作用。全面整肃信用中介机构,提高市场准入标准,规范其经营行为,严厉打击失信的中介机构,是建立正常信用秩序的一个重要措施。为此,在大河西先导区信用环境建设中,要着力培育出一批新型的且信誉可靠的咨询公司、信用调查评估公司、律师事务所、会计师事务所、资信估价公司等中介机构,提高其评估、调查资信的可靠性,提高其对社会披露信息的可信性;要加强对中介机构的立法,明确其对失信结果的法律和经济责任,同时,通过立法允许根据企业或个人需要,对交往对手的信用情况进行专门调查,提供专业征信服务,提高企业和个人在经济交往中信用判断的准确性,排除失信者。让这样的信用中介服务机构成为大河西先导区信用环境建设名副其实的监督者。

四、大河西先导区信用环境建设的对策思路

(一)充分调动先导区各信用主体的积极性

1调动政府部门的积极性。政府部门、事业单位以及具有行政职能的组织必须坚持依法行政,加强市场监管,严格执法,确保政令畅通。行政机关应当实行政务公开,增强政策的统一性和透明度。应当遵纪守法,清正廉洁,不得为经济组织担保和不得经商办企业,已办的必须按规定脱钩。行政机关因行政过错侵犯了公民、法人和其它组织的合法权益,造成损害并涉及赔偿的,应当予以赔偿;造成不良影响的,应当及时消除。湖南省已于2005年12月28日正式开通了以“三库一网一平台”为核心的“湖南省信用信息系统”。即人民银行系统的“企业和个人信用信息数据库”(以信贷服务为重点)、工商系统的“企业信用信息基础数据库”(以市场监管为重点)、省公民信息管理局的“公民信息数据库”、“湖南信用网”和“湖南省电子政务外网数据交换平台”。“三库一网”为企业和社会公众核实身份信息、查询信用记录提供了极大便利。信用记录,成了企业和个人的“经济身份证”,它的重要性正逐渐被企业和社会公众认识,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对社会诚信的促进作用开始凸现。

2加强企业信用建设。建立企业经营者定期教育培训制度,树立效益第一,信用为本的经营理念,提高经营者的信用意识,增强维护企业信用的自觉性,建立健全企业信用的自我约束机制。建立企业信用行为监督机制,加强对企业信用行为的监控,充分发挥银行信贷咨询系统的网络查询功能,通过人民银行已建立的信贷登记咨询系统查询企业(贷款人)的资信情况,及时了解和掌握企业信用状况;利用财政、审计、金融监管、税务、工商、质监、公安、司法等部门现有的监控系统,逐步实现部门监控信息的互通互联,建立综合的企业信用风险预警、传递、监控机制和责任追究制度。

(二)全面构建先导区信用评价机制

建立信用评价机制是信用体系建设的重要内容。一方面最大限度降低信用交易双方的信息不对称,为建立公平交易的市场环境提供有力保障;另一方面通过评价过程和结果考核,对各类信用主体形成一种刚性的约束机制,使其自觉维护信用、珍视信用、慎用信用。信用信息的市场化是大河西先导区信用体系建设的客观基础。要大力培育和发展信用调查、信用人证、信用评估、信用担保等社会中介服务组织,维护和促进市场交易的公开、公平、公正。要充分发挥信用中介机构的作用,重点建立和完善企业信用评价体系,推进企业信用等级的评定工作。建立健全中介机构市场准入、退出、惩戒和管理制度,促进信用中介组织的健康发展。

(三)积极推进先导区信用文化建设

信用文化是指在信用活动中形成的,反过来又对信用活动产生重要影响的价值观念和行为准则。要把强化信用意识作为大河西先导区信用环境建设的重要内容,大力营造诚实守信的社会风尚。配合《湖南省社会信用体系建设规划》和《湖南省信用信息管理办法》的发布实施,各种媒体应加大对信用观念、信用立法、信用制度的宣传和典型示范,信用教育应从基础教育到大学教育贯穿始终。学校可开设“信用管理”必修课程,加强与信用工作有关业务、技术和人才培训工作。湖南省已逐步在公务员培训中增加信用知识课程和内容,提高公务员队伍的信用意识。深刻认识信用不仅仅是一个道德标准,也是一种资源,是能够创造价值的资本,必须加倍珍惜和保护,有效地开发和运用。让保护信用环境的意识像保护生态环境一样深入人心,形成大河西先导区信用环境建设的内生因素和力量。

(四)加大失信打击力度,提高失信成本

信用环境的优化,除了加强诚实守信的道德建设之外,更重要的是要建立对市场主体的失信惩罚机制,加大失信打击力度,增加失信成本。除了上文提到过的政府部门的惩罚机制外,还可以从以下方面来着手:一是由金融、商业和社会服务机构做出市场性惩戒。主要是对信用记录好的企业和个人,给予优惠和便利;对信用记录不好的企业和个人,给予严格限制。二是通过信用信息的广泛传播形成社会性惩戒。主要是使失信者对交易对方的失信转化为对全社会的失信,让失信者一处失信,处处受制约”。。湖南省逐渐加强了“湖南信用网”、“湖南公信网”对信贷、纳税、产品质量、合同履约、拒不执行法院判决、“枪手”、“老赖”以及制造或使用假身份证等不良信用信息的披露力度。当失信比守信会付出更大代价的时候,一个诚信社会的出现也就为时不远了。当然。信用思想、信用意识的建设不可能一蹴而就,也许需要几代人的不懈努力。因此,信用思想建设必须常抓不懈,必须全民动员、协同联动、多管齐下才能卓见成效。我们要通过营造诚实守信光荣、违信背约可耻的良好氛围,强化诚实守信的意识,养成诚实守信的良好习惯,形成维护信用环境的强劲动力,把信用思想建设和信用体系建设推向新高度。

参考文献:

[1]董恒富,关于加强社会信用环境建设的思考[J],经济师,2007,(2)。

[2]李晓红,中国转型期社会信用环境研究[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8。

[3]林廷生,政府应在推动信用体系建设中发挥重要作用[J],济南金融,2006,(12)。

[4]白世春,构筑社会信用环境建设的系统工程[J],中国金融,2002,(11)。

[5]金维虹,论社会经济信用环境建设[EB/OL]。

[6]袁新民,王才忠,信用环境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N],湖北日报,2002-03-26。

[7]李裕琢,曹燕红,关于加强企业信用建设的思考[J],商业经济,2006,(12)。

[8]王学敏,我国信用环境问题透视[J],理论导刊,2003,(6)。

上一篇:社区建设申报材料下一篇:2024年度工作总结暨表彰大会流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