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中的语言艺术

2024-08-21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教学中的语言艺术(精选9篇)

教学中的语言艺术 篇1

语言活动中的教学艺术

《胖嫂》是一个民间故事,其语言幽默风趣,情节跌宕起伏,又不乏教育意义,是一个很好的幼儿语言活动材料。青少儿口才考级培训中心的老师尝试以该故事为原型,将故事内容进行拓展、整合,创设了比原来的语言材料更为广阔、更富内涵、更有情趣的生活化“语言情境”,让孩子在活动中认识生活、体验生活、思考生活,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并用恰当的语言再现生活。这样的语言活动,既保持了文学作品原有的魅力,又克服了单一的就教材层面学语言的弊端,让教材更具立体感,让孩子的学习活动更丰富,收获更丰满。在活动中,我是艺术的引领者,孩子和我在亲切自然的语言情景中,快乐地玩着“抛接球”游戏。1.营造宽松的“抛球”环境。活动中,我努力营造一种生活化的语言情境,假想了一个我的好朋友——王阿姨,选取了王阿姨买菜忘记带钱、推错自行车、钥匙挂在门上、烧菜时错把盐当成了糖、丢失孩子等生活细节,这样的细节对于孩子来说并不陌生。活动中,师幼之间的谈话方式,也采用了一种很随意的闲聊、平等对话的方式,孩子有一种与身边人说身边事的亲切感。这样的语言情境孩子感到很熟悉、很放松,容易激发他们与人、事、物主动交往的愿望,在不经意间接下老师有意识抛向他们的球,为幼儿用连贯语言清楚地表达生活中熟悉的事情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平台。2.科学地为孩子“选球”。在语言材料及活动中,蕴藏着十分丰富的思维点,就是我们所说的可以抛给孩子的球有很多。究竟选择怎样的球,这很重要。有的思维点很浅显,没有必要去问大班的孩子;有的思维点跟目标关系不大,没有必要作太多的展开和扩散;有的思维点尽管隐藏得很深,却很重要。在活动中,我仔细地审视每一个思维点,选择符合孩子年龄特点的问题,选择与教育目标相关度大的问题,向幼儿提出,认真地、科学地为孩子选球。比如:在帮助王阿姨寻找孩子这一环节中,为了实现活动中提出的“关心他人”的情感目标,我在引导幼儿根据线索帮助王阿姨找孩子的同时,不时地请孩子们想一想王阿姨当时的心情,设想一下王阿姨在一次次失望之后可能说的话、做的动作、出现的表情,模仿王阿姨“东找找、西找找”着急的样子。孩子们在丰富的想象和生动的表现中,逐步体验到王阿姨丢失孩子后着急无助的心情,逐步建立起关心别人的情感。3.艺术地给孩子“抛球”。同样的一个问题,不同的表达方式,甚至不同的语气、语调都会产生不同的效果。活动中,我根据孩子的特点,努力用孩子的口吻抛出我为他们选择的五个球。“想认识王阿姨吗?我全知道,来问我吧!”“王阿姨有一个坏习惯,就藏在这部小电影里,看谁能发现。”“王阿姨的孩子不见了,怎么办呢?”“谁来做一回嘉宾,也到电视里讲一讲发生在你心故事?”“你能做细心的爸爸妈妈、爷爷奶奶吗?请参加细心家庭大奖赛。”我巧妙地给孩子抛球,孩子不仅有能力接球,而且接得很快乐,师幼之间真正地互动起来。4.让孩子跳起来“接球”。我一直在想,在我们第二次把球回抛给孩子的时候,能否悄悄地抛高一些,让孩子跳起来接球呢?在本次活动中,我有意识地作了些尝试:在肯定孩子原创语言的基础上,让孩子原创的语言变得规范优美。首先我努力地去注意自己的语音、语调、语气,力求让动作表情具有生动性和表现力,给孩子潜移默化的影响。其次,注意语言要求的渗透。如:第一个教学环节,让孩子们通过主动询问了解王阿姨。孩子们七嘴八舌,积极性很高。这时,我对孩子提出要求:如何礼貌地向人询问。在第二个环节,当孩子们说出王阿姨“粗心”的坏习惯时,我悄悄地把“丢三落四”“马虎”等词语给了孩子。在帮助王阿姨寻找孩子的过程中,我又给孩子们提出了表情、动作、语言三者结合的表达要求。最后一个环节,我问孩子“你们是粗心的爸爸妈妈,还是——”,让孩子知道粗心和细心是一对反义词。如果我们有心这样去做,我们的孩子不仅爱说,而且会说得越来越有质量。

教学中的语言艺术 篇2

一、历史课堂要有抑扬顿挫的节奏美

美国心理学家赛门斯指出:“在教师的许多特性中, 语调占着一个重要地位。一种不好听或低沉的语调, 很可能阻碍教师成功的事业。”在历史课堂中语速的快慢、语调的高低, 都要根据内容不同而随时调整不断变化, 使声音跌宕起伏, 语调抑扬顿挫, 富有节奏感。教师讲课语速不能过于平缓, 像老和尚念经, 索然无味, 学生听得昏昏欲睡。但是语速过快, 就像发射机关枪, 学生根本就听不清楚, 更谈不上理解和思维活动的伸展, 教学的效果大打折扣。一堂课40分钟, 教师应该用适合课堂教学的语速, 字字句句都让学生听得清楚, 吸收进去, 达到教育的目的。教师在课堂讲述中还要控制好语调, 时而高昂, 时而低沉, 使课堂有抑扬顿挫的节奏美。有的教师为了提高课堂效果, 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整堂课都用高音和强音, 以为只有这样才能“镇”住学生, 把课讲得更加生动、有趣。可是讲课声音太大, 语音的刺激太强, 会使学生很快由兴奋状态转入抑制状态, 注意力不能持久, 必然降低听课的效果。有的教师放低声音, 循循善诱, 叙事说理娓娓道来, 时而激昂慷慨、时而铿锵有力、时而低沉凝重, 带领学生在上下几千年、纵横数万里的历史空间自由驰骋, 整堂课给学生以最美的教育享受。

二、用语准确、用词严谨是历史教学的灵魂

历史学科“过去性”的特点要求教师在讲解历史事件、描述历史人物、分析历史背景时, 必须“言之有史, 言之有据”, 来不得半点虚饰和造作, 不可以为了烘托主题、渲染气氛而损害历史的本来面目。准确、严谨是历史教师语言的首位要求, 否则会出现知识性或科学性错误。例如秦灭六国之前, 嬴政是秦国的国君, 称为“秦王”;秦灭六国, 嬴政称帝, 这时的嬴政, 必须以“秦始皇”相称。“秦国”和“秦朝”“秦王”和“秦始皇”, 一二字之差, 如果颠倒了时序, 前后混用, 就是科学性的错误。再如:有的教师由于历史概念模糊出现了这样的表达:“1840年6月, 英帝国主义发动了侵略中国的鸦片战争”, 这就不确切, 不符合历史实情。“帝国主义”与“资本主义”虽一字之差, 但却代表两个时代。1840年前后, 英国处在“资本主义”时期, 并未进入“帝国主义”阶段。这样的误区, 把错误的知识传授给了学生。

三、精练的语言是历史课堂的点睛之笔

历史课堂教学内容多, 课时少。如果教师没有很好的语言驾驭能力, 课堂上内容空泛, 废话连篇, 词不达意, 必然激不起学生学习的兴趣, 有损课堂的质量。如果教师用简明扼要、干净利索的语言讲清楚复杂的历史事件、历史现象, 这将大大提升课堂的效果, 精练的语言历史课堂的点睛之笔。语言精炼的最大敌人就是说话重复和“打官腔”, 这会使你的课堂蒙上一层尘雾, 使丰富而有意义的内容失去它应有的光彩。语言的精炼并不是晦涩难懂的专业用语, 使人听起来枯燥乏味, 空洞抽象, 相反却是教师能用准确、利索、简单的语言把逻辑性强的历史事件、历史现象讲解清楚, 让学生获益匪浅, 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讲述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夕法西斯德国侵略捷克斯洛伐克, 如果引用希特勒的原话:“把捷克斯洛伐克从地图上抹掉, 是我不可动摇的意志”, 法西斯德国疯狂侵略的嚣张气焰便暴露无遗!

四、用生动形象的语言, 丰满历史课堂

古人用他们的勤劳、勇敢、智慧创造了历史, 使我们人类得以生息繁衍。教师在用语言进行历史再现时, 如果只是几句干瘪的“书面语”很难让学生体会到历史学科的博大。教师应该通过有生命力的语言, 把历史讲“活”, 使学生如闻其声, 如见其人, 让学生在历史课堂中听得见来克星顿的枪声, 看得见《蒙娜丽莎》的微笑, 触摸得着元朝军队的铁骑, 感受得到屈原“长太息以掩涕兮, 哀民生之多艰”的无奈。历史教学中, 教师生动的描述、慷慨激扬的讲解, 会达到师生情感的交融, 引起学生的共鸣。让历史知识在学生脑海中留下深刻的印象, 使其心灵受到震撼, 感情得到升华, 达到思想教育的目的。万里长城, 是中华民族为之骄傲的古代建筑, 如果只用“工程浩大”一句话来概括, 平淡、干瘪、没有感染力。教师如果这样讲:“用造长城的砖石土块筑成一道高两米半、宽一米的长堤, 足足可以绕地球一周。如用来铺筑一条宽五米, 厚三十五厘米的马路, 可以绕地球三四周”, 学生就对长城的工程浩大便有了一个真切的感受, 更有了“不到长城非好汉”的壮志。

五、用幽默风趣的语言点亮历史课堂

现在很多学生不喜欢历史课, 因为内容多、线索复杂, 学习起来有一定的难度。如果教师讲授方法欠佳的话, 课堂死气沉沉, 学生的学习兴趣就会荡然无存。再加上很多教师上课时把历史课变成了对一大堆历史事件原因、经过、结果、影响分析的固定模式, 使学生感到历史课枯燥无味, 厌学情绪油然而生。怎样驱散学生的厌学情绪, 培养他们学习历史的兴趣?教师在教学中善于运用幽默制造轻松的氛围, 是点亮课堂, 出奇制胜的好方法。前苏联著名教育家维特洛夫指出:“教育家最主要的, 也是第一位的助手是幽默。”教师用幽默创造出一种轻松、愉快、和谐的学习氛围, 接近了师生距离, 师生在谈笑风生中实现了教学目标。这有利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加深学生对课本知识的理解, 促进学生健康、乐观、全面地发展。如讲述中国古代史嘉靖皇帝时, 为加强学生对这位无能皇帝的印象, 教师一句:“嘉靖嘉靖, 家家都干净”, 就把当时老百姓被剥削得一干二净讲得淋漓尽致。这种谐音幽默法, 使学生轻松掌握了知识点。

总之, 历史教师应该不断探索教学语言艺术, 提高自身语言修养, 用形象、生动、准确的语言将波澜壮阔、绚丽多彩的历史生动形象地再现于课堂, 激发学生的情感共鸣, 让他们产生愉悦的学习体验, 让历史课堂尽显魅力!

教学中的语言艺术 篇3

关键词:教学语言;传遞信息;渲染;准确;精炼

教学语言即教师在课堂中所使用的语言,包括有声语言和无声语言(体态语)。在教学中,语言是传递信息的重要工具。教师的语言表达力直接影响着教学的效果。要提高教学质量,教师的语言必须准确、精炼、深入浅出、生动形象,语气有轻、重、缓、急,语调有抑、扬、顿、挫,在这样的语气和语调的感染下,学生才能保持旺盛的求知欲。下面就教学中语言艺术问题谈几点浅薄的看法和体会:

一、语言亲切,富有情感

课堂中的教师犹如舞台上的演员,教师的举手投足、体态眼神都会给学生以示范,有情感的教学语言渲染教学的情感氛围,起着吸引学生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作用,从而产生不可低估的力量,教师在教学中,无论是讲授知识,还是对待学生,语言都应亲切,富有情感。特别是对待学困生,更应如此,以维护他们的自尊心,激励他们的上进心,应细心寻找他们的“闪光点”,如有的学生学习成绩差,但遵守纪律,助人为乐,有的学生基础差,但学习刻苦、努力,哪怕取得小小的一点进步,也值得给予表扬和鼓励。使他们感到自己的进步,激发他们的学习动机。即使错了也用委婉的话语指出其不足。当然,表扬、激励、鼓舞都必须有的放矢,不失分寸,让学生在学习上有信心,有奔头,有积极性,使他们能“亲其师而信其道”。

二、语言幽默,增加趣味性

“教学幽默是用富有情趣、意味深长的表现手段进行教学,以对学生传授知识、发展能力、进行教育、培养幽默感和乐观主义人生观的教学艺术形式。”在教学中巧妙地运用幽默可以使教师的讲课变得风趣、诙谐具有一定的艺术魅力,它能给学生带来欢乐、愉悦,在激发学习兴趣,增强学习动机方面起到重要作用,幽默登上教学的“大雅之堂”,可使学生在教学中如浴春风。如,在一次数学课中一应用题涉及到“货币”,两位学生竟打起瞌睡来了,我便幽默地联系这个情况说:“我本来以为货币是很有魅力的,谁知学生当中仍有不为金钱所诱惑者,依然打他们的瞌睡。”结果全班学生都笑了,那两位学生也就认真听讲了。

以上所谈,仅为自己在教学实践中的肤浅体会。学无止境,教无止境,教师运用语言的艺术也无止境,正如毛泽东同志所说:“语言这东西不是随便可以学好的,非下苦工不可。”只要我们勤奋学习,积极探索,就一定能使教学语言更具艺术魅力。

化学课堂教学中的语言艺术 篇4

湖北省建始县官店民族中学:胡良松 雷功乾

目前,新课程改革在我县内进行得如火如荼,“自主、探究、合作”的教学模式,在教学中已不再流于形式,教师已不再是学生的统治者与知识的灌输者,而成为学生的引导者、合作者和服务者,在课堂上学生要真正有所进步、有所收获,这就要求教师在课堂上必须精讲、精练、精指导。在此过程中,教师的语言艺术对提高课堂效果有着重要作用。

教师的语言艺术反映着教师的能力和水平。作为一名化学教师,必须对化学概念、原理及化学工具等知识做到准确掌握,并能在此基础上,深入浅出,生动简练地传授给学生。

化学教师的语言必须具备以下特征:第一、科学性,即科学准确地传授知识;第二、针对性,即根据学生的不同水平,设计教学方案,因人施教;第三、激励性,教育学生时,语言要有激发和鼓励的特性,多看其闪光点,防止歧视或简单粗暴,伤害学生的自尊心、上进心。笔者在化学教学中耕耘多年,经过认真探索,特从以下两方面,对化学教学的语言艺术进行了总结,并在教学中收到了好的教学效果。

一、导入新课的语言艺术

1、复习导入新课。温故而知新,即先复习学过的知识而导出新课内容。如讲解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时,可在复习酸、碱、盐之间反应关系的基础上,归纳反应特点,导出新课。

2、设问导入新课。教师设计一些问题使学生逐步解答,随着答题的深入,旧知识与新知识产生了联系,借此导入新课。例如:常见的酸有哪些?化学式怎样写?电离方程式怎样写?在回答这些问题的基础上,开始学习《常见的酸》一节。

3、实验导入新课。让学生先观察演示实验,或者学生自己做实验,通过反应发生的现象,找准疑点,导入新课。例如:学习《金属活动性顺序》时,先做镁、铁、锌跟稀盐酸反应的演示实验,通过学生观察反应的剧烈程度即可得出三种金属的活动性强弱,从而引出金属活动性顺序。

4、叙述导入新课。教师通过对学生已有知识进行概括、描述和启发之后,导入新课。如:讲解《空气》一节时,根据学生在小学自然课中所知空气为无色无味的气体,虽看不见、摸不着,但它真实存在,由此自然过渡到本节内容。

二、突出重点的语言艺术

1、使用直观手段描述重点。在教学中教师设计实验或选择直观教具、多媒体、课件等,进入重点、突破难点。如:关于CO2使石蕊试液变红,有学生就提出了:CO2使石蕊试液变红是CO2使石蕊变红?是水使石蕊变红?还是碳酸使石蕊变红?于是,我们引导学生做了一个对比实验,就很清楚了。

取两只试管,分别放入固体石蕊、水,并分别向两支试管中通入干燥CO2气体。结果都未变红。然后,向装固体石蕊的试管中加入少量水,向装水的试管中加入适量固体石蕊。再分别通入CO2,都变红了。通过观察这一对比实验,他们自己得出了答案:CO2与水反应,生成了碳酸,是碳酸使石蕊变红。

2、使用各种质疑描述重点。对于重点知识,教师可从不同角度提出问题,让学生解答。例如:镁和锌跟稀盐酸谁反应更剧烈?在溶液中谁容易失去电子变成离子?哪种金属的活动性更强?

3、使用练习手段描述重点。教师预先准备好重点知识点的练习题,组织学生练习。如强调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时,可让学生完成下列练习:判断下列反应是否发生?(1)Cu(OH)2+H2SO4——;(2)Cu(OH)2+BaCl2——;(3)HCl+BaCO3——;(4)NaCl+KNO3——;(5)NaOH+FeCl3——;(6)BaCO3+Na2SO4——。

4、使用读写手法描述重点。即对于重点知识教师指导学生阅读课文相关内容,并进行书写,以求理解和掌握。如:讲解元素的定义及元素符号时,教师可以指导学生阅读相关内容,并强调关键字词,反复书写元素符号。

5、使用讨论方式描述重点。教师讲解重点知识可逐步启发提问,让学生讨论,并分组发言,突破重点。

浅议计算机教学中的语言艺术 篇5

教育是培养人的社会活动。语言就是教育的存在,是师生灵魂碰撞的媒介。语言对于教育的进行,对于师生的交往具有本源上的意义,是课堂教学中师生之间进行交流思想的重要工具。计算机是一门新型的学科。在计算机课的教学中,教师富有哲理和情趣的教学语言、生动形象的比喻,不仅能活跃课堂气氛,而且能深深地感染和吸引学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使自己教得轻松,学生学得愉快,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一、几句精彩的导入语,可以引起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 学生对各种事物都充满了好奇心,许多学生学计算机都是由于对计算机的新鲜、好奇,作为计算机教师,应该高度重视并充分利用学生的这种积极的心理因素,认真地钻研教材,根据教学内容,设计出能够引发学生好奇心和兴趣的导入语,来缩短学生同教材的距离,一个好的导入语是一堂课成功的前提。

学生对于新事物较容易接受,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容易被另一新生的事物所替代。学生的兴趣特征表现为持续时间不长,且不稳定,这就要求我们教师能根据教材的内容,优化导语的设计,做到“新、奇、变”,力求在课的伊始,就把学生的注意力牢牢地吸引在教师形式多变的提问上,让学生感到新奇、有悬念、有学头、愿意学。如发问式的导语:“计算机是一般的家用电器吗?你能说说理由吗?有什么不同呢?假如你来用计算机你能用它来做哪些事情呢?”这一系列的问题,扣住了学生的心弦,驱动了他们的好奇心,能总是带着兴趣投入到继续学习中去。古人云: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学生的质疑、求知欲被激发起来了,教师就可以顺水推舟,将学生带入知识的海洋了。

二、富有哲理的幽默语言,可让学生轻松愉快掌握知识

在信息技术课教学中,基本概念和理论性的教学内容往往使教师感到棘手,使学生感到抽象、枯燥,记忆较困难。在讲授时,如果教师运用风趣的语言、适当的比喻,就能化抽象为具体,化枯燥为轻松,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掌握知识。

例如,在机房上课时,经常有个别学生在偷偷地玩游戏,教师走到他跟前时,他便把窗口最小化,当然教师还是很容易从任务栏中发现。但在学习了任务栏的隐藏操作后学生再如法炮制,教师就不那么容易发现了。针对这一情况,我用了一句调侃性的话教育学生:“咱们班有个别同学真的变成了知识越多越反动了!希望同学们千万不要违背了科学的真谛呀!” 这样一句幽默又语重心长的话,不仅能够使那些玩游戏的学生在微笑中诚恳地接受批评教育,同时还能够培养学生对科学的态度。

三、含蓄的批评,更能提高教育的实效

教学批评,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环节。但许多学生由于定势往往对此充耳不闻、视而不见,使得教学批评收效甚微。其实,学生在学习中发生差错是难免的,此时,教师若厉声厉语地指责和批评,容易使学生产生逆反心理或者是口服心不服。如果教师采用温和含蓄的语言能使学生消除窘态,缓和气氛,跳出困境,才真正达到了教育的目的。一次,我在讲解完FLASH动画制作后让学生自己制作一个旋转的风车,然而在我验收时发现有几个学生做的一模一样,我知道他们都是复制别人的,怎么处理呢?在课上我讲了这样一段话:大家也知道克隆是怎么一回事吧,我们也知道克隆技术目前只有很少几个国家掌握,但是在咱们

这节课上好几个同学的作品都一模一样,难道克隆技术已经普及到我们班了吗?请你们帮助我解答这个问题。这时那几个复制的学生表情就显得紧张起来了,当大多数学生笑着说“复制”字时,他们的表情就更不自然了。至此,一个“复制”正是我批评的主题,借学生之口点了出来,基本目的已达到。自此以后,学生们上课再也不复制别人的了,都是自己完成自己的作业。

四、无声语的应用,可以转变学生的思维

无声语包括教师的表情语、目光语等,这些无声语言可辅助有声语言来实现教学目的。作为一名教师,不能没有表情,不善于运用表情的人就不能做一个好教师,一名教师只有在他学会在面部、姿势和声音各方面做出不同的表情时,才能成为一名真正的教师。

有一首歌中这样唱到:“老师的眼睛会说话”。是的,课堂上师生之间的交流常常靠眼睛来联系。教师们用和蔼亲切的目光去捕捉学生的视线,让眼光洒遍教室的每个角落,使每个学生都感到老师在注意自己。对于不同的学生使用不同的目光:如对思维活跃的学生投去赞许的目光;对回答问题胆怯的学生投以鼓励的目光;对在课堂中个别调皮的学生违反了纪律,目光无形中就起到了控制课堂的作用。我们可以用严肃和警告的目光去批评课堂中的违纪同学,这同大声训斥相比,无声的批评学生更容易接受,且不影响大部分同学的注意力,此时无声胜有声。

中学历史教学中的语言艺术 篇6

历史教师必须具备较强的语言表达能力,史实的叙述要通俗易懂,史论的阐析要深入浅出,要注意一堂课中语言的层次构思、语调的抑扬顿挫,重视情感的投入,努力创造产生积极情感的情境。只有讲究语言艺术,整堂课才能像磁石一样吸引学生,达到最佳教学效果。历史教师怎样运用课堂语言表达艺术?我觉得应注意以下几点。

一、历史教学语言必须严谨科学

历史教学语言的科学性,首先应为语言的真实性和准确性。历史语言不同于文学语言,不能有任何的虚构。对历史过程的讲述、人物生平的介绍,必须符合史实;在分析历史问题,总结历史经验与教训,揭示历史规律的时候,必须从史实出发,史论结合,论从史出。例如秦灭六国之前,嬴政是秦国的国君,必须以“秦王”相称,称为“秦王嬴政”;秦灭六国之后,嬴政称帝,秦朝的历史开始了,这样,称皇帝以后的嬴政,必须以“秦始皇”相称。“秦国”和“秦朝”、“秦王”和“秦始皇”,一二字之差,如果颠倒了时序,前后混用,就是科学性的错误。

历史教学语言的科学性,还应做到读音准确,用词严谨。比如“陆贾”不读陆jia,而读陆gu;“赋税”不能说成“交公粮”;秦朝御史大夫的职能不能解释为“看见哪个当官的腐朽堕落、违法乱纪,就向皇帝报告”。

历史教师要做到教学语言的科学性,一方面要加强历史专业知识的修养,对知识点和概念的掌握要准确无误。另一方面要加强自己的文字修养,丰富词汇量。此外,备课时不要放过任何一个细小的知识疑点。如果一个教师的历史知识不够科学严谨,那么,他的教学语言也就难以做到严谨了。

二、历史课堂语言必须形象幽默

形象幽默是一种机智,在课堂教学中适当运用形象幽默的语言,既能吸引学生,调动学习气氛,又能陶冶情操,培养学生与人沟通合作的能力。幽默既要有愉悦性,又要有启迪性和教育性,以帮助学生理解问题,培养思维,而不单单是调动课堂气氛。比如在讲《中日甲午战争》时的黄海战役时,补充邓世昌落水后甩开部下抛给他的救生圈,赶走爱犬衔发相救的细节,就能很生动形象地表现邓世昌与战舰共存亡、视死如归的爱国主义精神。

要做到在历史课堂中的教学语言形象幽默,我认为应该在平时的学习教学过程中,注意知识的积累,多看与历史有关的书籍报刊,增长见识,这样才能在课堂中信手拈来,收放自如。另外,在备课的时候应分清主次,不能讲个故事用了大半节课,真正该讲的知识点却没有讲完,注意尺度把握。

三、历史课堂语言必须富含感染力

历史新课程除了需要历史的真实外,还需要语言的感染力,教师应灵活运用课堂语言,创设美的情境,引发学生的共鸣与深思熟虑,要注意历史教学语言的情感性。一方面,教师要有丰富强烈的情感,另一方面,平时要注意掌握积累一定的史料,加强自己的文学修养,能够正确运用体态语言。

四、历史教学语言应设疑置辩

教师在授课时,不能片面追求趣味性或形象性,而要紧紧围绕教学目的要求和教材的重难点,善于精心设计富有较强启发性、探索性、难易适度的问题,通过发挥语言艺术进行激趣,适时提出学生所产生或要解决的悬念,创设问题情境,诱发学生积极开展思维,思考展现在面前的历史现象,培养学生跟随教师讲课思路多角度地观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新意识,实现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有机统一。如讲“西安事变”,惟妙惟肖地喧染骊山捉蒋,学生自是洗耳恭听,教师应在激趣的基础上,巧妙设疑置辩,利用“张学良一向对蒋忠心耿耿,不断效犬马之劳,却为何要兵谏捕蒋?”“日本侵华步步紧逼,国难当头,蒋为何不抗日却积极‘剿共’?”“蒋该不该杀?为什么?”“当时逼蒋抗日是否可能?为什么?”等问题激起学生悬念,引导学生处于当时历史情境中深入思索。在提出这些问题时,应合理调控语言的节奏、速度、音量,以最大限度地给学生创造良好的讨论条件和机会,并提供相关材料,鼓励发表与众不同的见解,创造性地发现新问题,然后及时释疑解难,浓缩提炼,从中总结出当时错综复杂的国际国内形势,以加深学生对和平解决事变必要性的认识与理解,唤起学生丰富的历史想象力,不断提高把历史事件放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进行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能力。

五、历史教学语言应有时代气息

历史教学语言还要富有时代气息。历史课堂语言最犯忌的是,在讲古人古事的时候,乱用现代名词、现代术语。相反,应当引用古人说过的原话,古籍上记述的原文。

但是,古代史课堂上引用的古文,世界史课堂上出现的外语,不宜长篇大论,必须引用时要作解释。引用古文也有一些注意点,要用在要害的地方。如林则徐禁烟到达广州时,对各国在华商人表态:“若鸦片一日未绝,本大臣一日不回,誓与此事相始终,断无中止之理。”一句话,把林则徐这位爱国大臣坚决禁烟的态度、性格和风范充分地表达出来了。同时引文要短小、浅显。

课堂语言要富有时代气息,这不仅要求历史教师有极强的史料功底文学修养,而且需要历史教师多了解时事,多看新闻报刊。历史教师多看一些历史文学,包括小说、诗歌、剧本等,不仅有助于历史课堂教学的语言文学化程度的提高,而且对理解历史背景也大有益处。

总之,历史课堂语言艺术必须是以科学性和准确性为前提条件,富有情感性的语言,多设疑置辩,充满时代气息的词句,不仅充满教师的智慧,而且能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情感。当然在追求课堂语言艺术时,应注意适当、适时,不能哗众取宠,更不能丢弃历史课堂语言应有的专业化、科学化和规范化。

摘要:中学历史老师课堂语言必须科学准确, 同时要注意语言的形象幽默与感染力等。但是不能片面追求语言的美感而忽视历史学科所固有的严谨科学, 过于讲究语言艺术而忽视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把握好尺度。

关键词:历史教学,语言艺术,历史教师素质

参考文献

[1]浅谈历史教学中的语言艺术.历史教学问题, 2001, 4.

[2]刘宗华.中学历史问题教学法的实施与两种学习方式的整合.池州师专学报.历史教学艺术与研究:山东教育出版社, 2005.

[3]王兆生.教学艺术论.河南大学出版社.

化学教学过程中的语言艺术 篇7

一、通俗易懂自然流畅

(1)通俗易懂:把化学教材中比较艰涩、死板的书面语言变成浅显易懂、比较活泼的口头语言,如适当运用韵语、口诀、顺口溜等,能揭示知识规律,加深理解,而且琅琅上口,便于记忆。(2)自然流畅:正确综合运用语调和速度、重音、升降、停顿诸要素,可使语言和谐悦耳动听。

二、言简意赅形象精彩

(1)言简意赅:有的老师对一些难点喜欢多讲,唯恐学生不懂。其实化学有的难点特别是那些比较抽象的概念,讲得越多越糊涂。话不在多,关键是抓住要点,采用适当修辞,使用精辟语言,容易讲清问题。(2)形象精彩:使用修辞手法,创造语言情绪使师生心灵相通,激起共鸣。学习者把听课当作一种美的享受,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接受知识。学有所得,品有余香,可收到事半功倍之效。

三、深入浅出化难为易

化学教学中,教师如能选用一些引起学生熟悉、富有情趣的事例作比喻,就可以化抽象为具体,转微观为宏觀,变深奥为简明,让学生有一个更直观的认识。

四、因势利导巧于点拨

讲课是一种复杂的劳动,是一门神奇而又巧妙的艺术。化学教学有法,但无定法,捕捉时机,灵活而有分寸地因势利导,恰到好处的点拨,会获得意想不到的效果。

综上所述,在教学过程中,化学教师应重视化学教学的语言艺术。教学语言应通俗易懂、自然流畅、言简意赅、形象精彩、深入浅出、化难为易、因势利导、巧于点拨。这样才能更好地调动学生学习化学的积极性,提高课堂效率。

教学中的语言艺术 篇8

语文课堂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主阵地,在这块主阵地上,教师怎样才能真正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激活学生思维,构建和谐的语文课堂,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提高课堂教学效益,在很大程度上必须以耐于教师课堂教学评价语言的艺术性。

课堂教学评价语言的艺术在于激励、唤醒和鼓舞学生。我在教学中发现学生对同一类型的评价语言的满意程度是因人而异的,因此,课堂教学中教师的评价语言要考虑到评价对象的不同需求,对学习能力不同的学生评价的侧重点应有所不同。从学习效果、学习态度、学习信心等各方面做出针对学生个体实际情况的、具有激励作用的评价,使每个学生都体会到成功的喜悦,产生乐于求知、积极向上的情感,形成主动、健康的学习心理。同时,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即时有效的课堂评价语言,对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人文素养的积淀、学习积极性的调动有着重要的作用。另外,延迟终结性评价,增加学生自由思考空间,也是教师课堂教学评价语言艺术性的重要体现。因此,我认为课堂教学评价语言的艺术性主要表现在评价语言要分层把握、即时有效、适度延迟终结性评价等三个方面。

一、评价语言要根据学个体情况分层把握

1、对学习语文有困难的学生,教师的课堂评价语言要有鼓励性。有困难的学生通常表现在理解能力、在记忆能力以及学习态度方面存在问题。在课堂教学中对他们的评价语言应该小心谨慎,切不可敷衍了事,既不能伤害他们的自尊心,又要起到评价的作用。老师要从他们身上去发现让他们自己认同的优点,进行准确的评价;发现闪光点,使他们打消自卑心理,树立自信心,激发努力学习的愿望。对于这一部分学生教师的评价语言要针对学生个体而言。如:对于理解能力差的学生可侧重在学习态度方面进行鼓励,对学习态度有问题的学生的评价语言要刚柔并济,不仅能让差生心服口服,还为他们的进步指明方等。

2、对语文感悟能力一般的学生,教师的评价语言要有诚挚的欣赏性。感悟能力一般的学生在班内占多数,他们的学习态度端正,学习上有发挥的潜力,卡耐基曾说:“使一个人发挥最大能力的方法是赞美和鼓励。”教师丰富、生动的评价语言能让这些学生处于一种积极亢奋的状态,这个时候的他们所释放出的热情和潜能就能使他们努力向班里的优等生靠拢。同时他们也需要听到如其分的评价,通过老师的评价,了解自己的长处、短处,从而取长补短,完善自我。课堂评价语言就应侧重对他们学习态度的鼓励与欣赏,对知识正误及学习方法的点评。等待时机,在他们表现好的时候给予最大限度的表扬。通过激励性的语言,让学生充满信心,从而自信愉快地投入到课堂学习中,这样,学生的想象力就会得到最大限度的挖掘,对学习语文的兴趣及方法就会逐渐增强。在课堂语言中,对这部分学习的过程也要进行客观的点评,学生听到了切合自己实际情况的评价,感到比较满意时,自然会产生积极向上的愿望。有良好的学习愿望,是提高学习成绩的前提。随着学生学习能力的提高,教师的评价层次也会相应改变。伴随评价层次的变化,学生的学习习惯、学习品质、学习能力将发生巨大的变化。

3、对语文感悟能力强的优等生,教师的评价语言要有启迪性。

感悟能力强的学生既有较强的理解能力,而且已经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在语文课上,他们所需要的是超越其他同学对文本的理解深度,获取由一定难度的新知识,要体会学识上超越同龄人的快感,要享受获得更高水平知识的乐趣。因

此,教师的评价语言,不能停留在简单的知识层次上,而要选择独特视角,开阔学生视野,激发深入思考、探究的欲望,使他们的学习进入更深层次。教师的评价要从学习内容、学习方法、学习习惯、学习方式、思维角度等方面,不但对这部分学生给与直接的肯定,同时让其他同学从他们富有个性的学习方法中体会到些什么。这样的评价语言不仅给其他学生指出学习的目标,还给了优生继续奋斗的目标,避免使其满于现状。教师抓住这些个别现象进行评价,往往能收到牵一发而动全身的作用,使语文课堂既和谐又有深度。

二、评价语言即时有效

1、有效即时的评价语言,使课堂气氛更加和谐。

语文课堂教学中,师生交流,互动的过程,最能体现师生之间和学生之间的和谐程度,语文课堂是“人文关怀”的最佳场所。因为在课堂教学中的师生对话具有随机性和突发性的特点,教师要根据课堂氛围敏锐的作出反应。因为学生参与课堂学习活动的兴趣,很大程度上要靠教师课堂评价来维持,即时有效的课堂评价语言能使课堂气氛保持民主、平等、愉快和积极的和谐氛围。即时评价语言很丰富,如:真诚的赞美语;鼓励的身体语言;安慰和解困的幽默语言;启发思维的引导语言等,这样的语言能形成具有生命力的课堂。总之,尊重、理解、宽容的课堂评价语言,是和谐课堂文化的前提,课堂教学才能成为师生充满真情的生命历程。

2、有效即时评价的评价语言,使课堂生成更加精彩。

语文课堂教学过程有别于其它学科,真实的教学过程中,必然有生成,这是由语文课的教学内容而决定的,也是由师生活动的多样性和教学环境的复杂性所决定的。“语文学习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语文教学的内容具有太大的扩展性,语文教师就应该是一个善于把握课堂生成情景的人,是一个懂得倾听,点拨和引导的人,是一个懂得文本意义与师生不同体验差异的人,特别是要运用有效即时的评价语言,把每节课都视作不可重复的激情与智慧生成的过程,上出精彩的语文课来。师生共同发展,这是新课程追求的目标,课堂上教师不是教材的忠实执行者,而是创造者,课堂上生成的东西,需要我们用“即时评价”来鉴别,作出价值判断,评价本身是一种价值判断活动。教育家斯塔佛尔曾说:“评价不在于证明,而在于改进”,有效的“即时评价”不是简单的褒贬,而是注重点拨、启发、引导的艺术性,而这一过程正是学生形成正确价值判断和增长能力的关键所在,这种有效性不仅是课堂生成向良性发展,而且达到了师生共同成长的目的,致使语文课堂更精彩。

3、有效即时的评价语言,使学生的认知能力有效提高。

认知心理学认为,人是通过感觉、注意、记忆、语言、思维和推理等心理活动过程,对信息进行加工、简约、转换而成为知识与经验来解决所面临的问题的。教师必须研究学生的认知规律,在课堂教学评价语言中,要考虑知识传授与学生认知规律的关系;课堂教学中的语言要能及时调节好这种关系,特别是学生在课堂认知发生偏差或疑惑的时候,更需要教师即时评价,进行必要的课堂引导,纠正学生的认知方向,提高学生的认知能力,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教师在问题设置后,教师的课堂教学评价语言应随课堂情景的而即时调整,把学生的思维引导到更宽泛的层次,而不是狭窄的死胡同,也不应该刻舟求剑,死守教学设计,忽略学生的感悟和体验的过程,把学生的主动认知过程,变成了来时向学生灌输知识的过程。因此,有效即时的评价语言,能使学生的认知能力有效提高。

三、适当延迟终结评价语言

新课程的评价理念,在《纲要》中有这样的表述:“发挥评价的教育功能,促进学生在原有水平的发展。”因此,在语文教学课堂教学中,教师的评价语言不能死板的过早的给学生进行终结性评价,这种评价语言,有时会误导学生“标准答案是唯一的”,限制了学生的思维空间,教师用所谓的标准答案及早的对学生的发言作终结性评价,这样会压抑学生、打击学生,致使语文课堂像一团死水,彰显不出应有的生命力。“多一把尺子,就多一批好学生。”许多好学生是教师评价的结果。

另外,语文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不免犯这样的错误:一听到学生的答案和自己所想的不一样,就万分激动,高度赞赏,“非常正确”脱口而出,过早的对学生的答案作终结性的评价,扼杀了学生与发展思维的火花。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要引导发言者和其他同学一起进入更深层次的思考,并即时对学生的创新思维给予鼓励,延迟课堂教学中的终结性评价,这样能有效地增加学生自由思考的空间,激发学生的思维,同时也尊重了学生的个性差异,保护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试析中学德育中的语言艺术 篇9

试析中学德育中的语言艺术

鄢国平

通过多年的实践和观察我们发现,许多班主任、教师在德育教学过程中,由于不注意语言艺术而导致教育效果不尽人意,有时甚至会出现事与愿违的结果。良好的语言交流能造成和谐的德育工作环境,那么,如何达成这种和谐的教育环境呢?笔者认为,要保证教育教学中师师、师生和谐相处的质量,教师首先得掌握交际语言艺术,正确而巧妙地使用交际语言。

一、班主任与任课教师的交流艺术

从某种程度上说,班主任是一个班教与学的组织者和管理者。如果班主任能够处理好与任课教师的关系,不断加强交流和合作,不仅有利于班级管理,而且有利于各科教学水平的提高,从而形成一个团结、合作、进取、拼搏的班集体。如果班主任不能或忽视了协调与任课教师的关系,不能与他们沟通与合作,就不能形成合力,既不利于班级管理,也不利于教学相长氛围的形成。

1.信任的语言形成强大的合力

信任是架起人与人心灵沟通的桥梁。身为班主任,首先要信任其他任课教师,在学生面前树立他们的威信,当面尊重他们,背后赞扬他们,有困难时帮助他们。如此,任课教师才可能以高度的责任感和强烈的事业心投人工作,热爱这个班级,热爱学生。这个小集体才会形成强大的合力,才会战无不胜,无坚不摧。尤其对于青年教师,班主任更要相信他们,经常鼓励他们。

具体而言,对青年教师的信任可以多用这样的语言,如“我真幸运与你们这些年轻教师共事。你们有朝气,有于劲,有魄力;知识丰富,思维敏捷;与学生关系融洽,有一种天然的亲近感”。这种称赞、鼓励性的语言,会让年轻教师信心大增。又比如说“你就大胆放心工作。如果有失误,责任主要在我”。这种敢于承担责任的语言,可以消除青年教师“干不好”的顾虑。(教学论文 )还有如“成绩是干出来的”“初生牛犊不怕虎”等激励性语言,可以让青年教师树立雄心壮志,在教学上学会长计划、短安排。如果青年教师暂时失利,比如学生的某次考试成绩没有提高,和其他班比较有差距,班主任也千万不要埋怨,可以说:“暂时的失利不要紧,我相信最后的胜利,必然属于我们。”类似这种安慰性的语言可以让青年教师自勉自励,自警自强。

2.自责的语言产生强大的动力

任何人在工作中都难免出现挫折,如学生考试成绩偶然下滑,班级纪律状况暂时失控,个别学生调皮捣蛋引起任课教师的课堂效率低下等等。当这些不愉快的事情发生以后,作为班主任,应该首先自我检讨,在任课教师面前多承担责任。这些情况的发生其实是由多方面原因造成的,但任课教师往往会被班主任勇于承担责任的大度真诚所感动,同时体会并认识到班主任辛勤工作的不易,继而可能会帮助班主任一起想办法,共同渡过难关,解决教学与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从而使班集体产生强大的凝聚力。班主任在任课教师工作出现困境时可以使用这样的语言:“我是班主任,出了这些问题,我负主要责任。”既然班主任都这样自责,那么任课教师自然不能不从自身教学上查找问题,反思自己的工作思路,不断改变和完善自己工作的方式方法。又如:“听了大家一席话,我长了不少知识。我会更加努力工作,加大管理力度。”这种让大家放心、自己会努力工作的激励话语,也会让任课教师变被动为主动。

必须强调的是,班主任切忌使用如“××老师,你这科怎么考这么差!”“班级成绩上不去,关键是××科太差了!”等等有害合作交流、有损任课教师尊严、有伤任课教师自尊的语言。

二、教师与学生交流的语言艺术

我们每个人都会对自己成长道路上的某个教师印象深刻,随着时间的推移,你也许已经忘记了这个老师的名字、长相,但你却一直难忘这个老师的语言,或许仅仅是某一句话。也许因为教师不经意的一句话,就会改变某个学生的命运,要么让学生积极向上自立自强,努力攀登人生的高峰;要么使学生消极悲观,看不到前进的方向。因此教师应该有意识地提高自己与学生交流的语言艺术。

1.正确使用评价语言

表扬和批评是评价的两种方式。表扬是一种肯定性评价,是一种正强化。表扬能使学生体验成功的喜悦,增强自尊心、责任感和荣誉感,激励他们向着新的目标迈进。根据学生的心理发展的需要,教师要多用表扬,并且要善用表扬。

表扬的语言艺术。如一个严冬的早晨,有一位平时成绩较差的学生独自把教室打扫干净了,张老师把这位学生拉上讲台,并举起他冻的又红又肿的双手,对全班学生充满激情地说:“请大家看看这双手,手背上的血迹是冻裂的伤口。想一想,如果把这双手放入冰凉刺骨的水中是什么滋味。请大家再看看我们干净整洁的教室,今天为我们洒水、扫地的同学付出了怎样艰辛的劳动。”教室里响起了同学们的阵阵掌声。真诚的赞美,使这位学生激动地脸色绯红。

批评的语言艺术。批评是一种否定性评价,是一种负强化。批评不是为了惩罚学生,而是为了使他们不再犯错,因而批评比表扬更重要。但怎样才能使批评产生正面的功效呢?教师不妨在学生回答问题错误时这样说:“你的思路是什么?你是怎么想的?”学生便可能在解说思路的过程中发现自己的问题并及时修正。还可以这样说:“你再仔细想想?”但千万不能说:“像你这榆木脑瓜,老师对你讲简直是对牛弹琴。”所谓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一声六月寒。教师对学生即使批评也应该少点训斥,多点指导。在批评时最好对事不对人,尽量旁敲侧击,敲山震虎。不同的批评语言产生的效果是不尽相同的。

2.灵活运用课外交流语言

师生的课外交流是课堂交流的延伸。在办公室、教室走廊、林间小径甚至回家路上,师生间互相问候的话语、微笑的神态、惬意的谈话,都是一种情感的流露交融。师生关系的融洽、和谐,不仅有利于师生间心灵的沟通,也有利于教师教学水平的提高。即使是短短的课间十分钟,教师也可以用温馨的语言,轻轻抚慰学生身心的疲惫。

说服性语言。说服就是要讲道理、摆事实,让学生心悦诚服。谈话时要围绕一个主题,解决一个主要问题,不可漫无边际、主次不分,这样往往耗时劳神,还难有明显效果。与表现较差的学生谈话时要循循善诱、以理服人;要尊重学生,不可因为无第三者在场而说话随便,从而造成师生情绪对立。

升人高一不到半年的吴刚同学,在期中考试后的一段时间精神不振,思想动摇。这一天他终于鼓起勇气找到平时经常鼓励他的班主任王老师满怀期待地问:“王老师,您有时间吗?我想跟你谈谈。”王老师忙放下手中的工作,热情地说:“想谈谈,很好啊。你想说什么?坐下说吧。”“我想先到广东打工,以后再上学。”“为什么?”“因为这次期中考试考砸了,近期成绩也有所下降。”问清原委以后,王老师对吴刚同学这样说道:“你敢于找老师谈心,说明你信任老师,有勇气克服困难;你想先打工后上学,说明上学在你心中一直是最重要的。人生能有几回搏,此时不搏更待何时!即使你去打工,也需要有丰富的知识,需要有吃苦耐劳的精神,否则,是什么事也干不成的。至于考试成绩下滑,是由多种原因造成的,你应该在学习方法、效率上找原因,而不应该采取逃避的办法,你说是吗?”吴刚同学点了点头,重新鼓起了学习的勇气。在这次个别谈话中,王老师最成功的地方是抓住问题的关键――勇气来谈,进亦勇气,退亦勇气,以此为突破口,才使吴刚同学心服口服。

疏导性语言。“疏”就是要把阻塞变为顺畅,“导”就是要在学生不知该怎样做的时候,给予引导并指明方向。在现实生活中,青少年学生会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他们既有许多良好的表现,也有一些不正确的思想和行为。这就要求教师善于把握他们的思想脉搏,分析其思想动机,了解他们的想法和愿望,并根据他们的接受能力积极引导,用巧妙的教育语言,使他们接受指点和规劝,激发他们内在的精神力量克服自己的缺点。

鼓励性语言。威廉・詹姆斯说:“人性最深刻的原则,就是恳求别人加以赏识。”就正在成长的学生而言,我们更应该鼓励他们,给他们以信心、勇气和力量。通过个别谈话,采取如“你在××方面进步不小,坚持下去必有更大的收获”“暂时的失败并不等于永远的失败”“继续努力吧,××大学正在向你招手”等等的语言,对学生无疑于是雪中送炭,能帮助他们在沮丧时重新鼓起勇气。

三、班主任与学生家长交流的语言艺术

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是紧密联系,互相影响并相互制约的。教师要进一步提高学生的素质,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离不开学生家长的理解、支持和信任。无论是班主任还是任课教师,都应该和学生家长进行必要的沟通和交流。如果教师能使用正确的语言,选用有效的交流方式,就能增加彼此的信任,在教育孩子问题的认识上达成一致,形成合力,从而达到有效教育学生的目的。

1.鼓动性语言,使家长更加关心子女的.教育

有一位高一班主任在开学初的一次家长会上讲过这样一段话:“各位家长,你们好!非常感谢你们能在百忙之中抽空参加这个会议。你们将自己的孩子交给我们,说明你们对我们学校的信任,更说明你们有远见卓识,也有迫切希望自己孩子成才的愿望。你们今天亲自参加这个会议,充分证明了你们非常关心自己的孩子。如果你们能够在三年的时间内,排除一切干扰,始终如一地像今天这样关心孩子,充分信任我们的学校,我相信,经过我们共同努力,互相配合,三年后的今天,你们的愿望一定会实现,也一定能实现的!”良好的开头是成功的一半。这样的语言可以会让家长信心大增,使家长增添更多的责任感。这样的语言表达,为今后教育工作的开展奠定了良好的感情基础。

2.肯定性语言,让家长增强对学生的信心

任何学生都有他的优点和缺点。教师千万不要因为学生某一方面较差而否定学生全部的努力,更不能因为学生成绩差而用极端的语言鄙视嘲讽学生。尤其在与家长交流时,如果只讲学生的缺点,不要说学生,就是家长也会丧失信心。学生在某一方面的闪光和进步,都应成为教师的聚光点、兴奋点。肯定的范围既包括学生的到校、听课、文体活动、打扫卫生等常规活动,也包括师生关系、同学关系、生活习惯等,当然还有作业完成情况,甚至做作业的态度以及字迹的工整都可以成为我们肯定学生的因素。如:“你们的孩子在××方面表现非常不错,这与你们家长的教育是分不开的。”“××同学在xx方面比以前要进步多了,希望你们要多鼓励。”“你们的孩子在××方面很有天赋,希望你们多在这方面下功夫。”等等。教师的这种肯定性、表扬性语言能给予家长信心,更能给予学生动力,使学生更快更好地成长。

3.建议性语言,让家长明确教育孩子的正确方法

每个孩子在家长眼里都是最可爱的。尤其现在的学生大都是独生子女,家长对他们大都比较宠爱,有些家长甚至盲目宠溺。如果教师的讲话切中要害,言语得当,相信可以使家长认真反思自己,改进自己的教育方法。

为了保证家长会开得成功,教师事先应该“精心备会”,语言精炼,突出主题。不要漫无边际瞎扯,更不要信口开河,要在加强和家长信息的沟通、找准共振点上下功夫。教师的语言应平和公允,始终要注意平等对待每一位家长和学生,不要厚此薄彼。要多用肯定性语言,即使指出存在的问题,也不要点名批评和变相点名批评,损害学生及家长的自尊心。

4.在语言中蕴涵真挚的情感

艺术的灵魂是情感,没有情感就没有艺术。教师在交谈中应把学生家长当成自己教育工作中的朋友,真诚相待,平易近人。如“您对孩子的教育花费了巨大的心血,您的孩子在某些方面有特长,您是怎样教育的?”“您的孩子近期表现不是很好,近期您是不是工作太忙,忽视了对孩子的教育?”千万不要因为自己是教师而“居高临下”,说什么“你应该好好管教你的孩子!”或“我可没办法教好你的孩子,你干脆把孩子领回家!”之类不负责任的话。这种“命令式”“推卸责任式”的语言,会引起学生家长反感,伤害学生家长的感情,达不到交流的目的。

上一篇:注重安全生产演讲稿下一篇: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