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居家养老现状及发展趋势调研报告

2024-09-26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社区居家养老现状及发展趋势调研报告(精选11篇)

社区居家养老现状及发展趋势调研报告 篇1

一、居家养老的概念和现实意义

(一)居家养老的概念

居家养老的意义在于老年人养老的场所是在自己家中,除需要家庭照料外,还依靠社会帮助。它强调了社区照顾在养老过程中的重要作用,通过对老年人开展日常照料、生活护理、精神慰藉等多种形式,建立起居家养老服务体系。

(二)开展居家养老的现实意义

1、是适应人口老龄化发展的客观要求。

社区是老年人的聚居地,是老年人的主要活动场所和生活空间。随着年龄的增长和身体的衰老,老年人对社区服务的需求逐渐增加,对社区的依附性越来越强。依托社区构筑社会化养老服务体系不仅具有方便易行、针对性强、参与面广等特点,而且还能给老人带来认同感和归宿感。我国传统的大家庭,正在或者已经被核心家庭取代,老年人和子女分开居住已经相当普遍,“空巢”家庭增多,这给老人的生活照顾、医疗保健及精神照料方面都带来诸多不便。对众多独生子女来说,将来对老人的赡养、照料也是一个沉重的负担。如提供照顾所带来的经济、身体和精神等负担或压力以及照顾与工作之间的冲突等。因此,依托社区构筑社会化居家养老是城市解决老年人养老问题、适应老人及其家庭需求的客观要求,是社会发展的必然。

2、在排除子女后顾之忧的同时,维护老年人与其子女双方的自尊心。

中国传统文化中,乌雀尚能反哺,靠子女养老的做法自古以来就被视为天经地义。但是在现代高节奏的生活状态面前,时间地域等的限制使得完全靠子女在身边尽孝的选择越来越变为一种奢求。一方面,子女在亲情上割舍不开、不愿父母离开,另一方面从社会舆论上更难以接受背负不赡养老人的骂名,可是自身的工作不允许长期分心,自己的体力也不允许兼顾老人和事业,往往是病榻上老人身体未好,病榻前的子女已累倒。实行社区居家养老,子女以赎买劳务的方式使得老人得到妥善的照料,也可以减轻自己的双重压力,全身心地投入到工作中去。闲暇之余,仍可以陪伴父母生活在一起,增强感情。作为老人来说,既不再感到自己是子女的负担与拖累,又可以很好地生活在子女的关怀和社区护理员的帮助之下,在解除了子女后顾之忧的同时,也维护了老年人和子女双方的自尊心。这种养老模式可以缓解社会养老的压力,减轻政府的负担。

3、是提高老年人生活质量的现实需要。

家庭和社区是老年人的基本活动场所和生活空间。随着年龄的增长和身体的衰老,老年人对社区服务的需求及对社区的依附性越来越强。依托社区进行居家养老不仅具有方便易行、针对性强、参与面广等特点,而且还能给老人带来认同感和归宿感。现代社会家庭,老年人和子女分开居住已经相当普遍,“空巢”家庭增多,这给老人的生活照顾、医疗保健及精神慰藉方面都带来诸多不便。实行社区居家养老是解决老年人养老问题、适应老人及其家庭需求,提高老年人生活质量的现实需要。

4、是维护社会稳定的现实要求。

基于对我国国情的考虑,单一依靠政府财政进行社会养老福利事业显然无法适应需要,同时还会对国家财政造成巨大压力,居家养老体系建设过程为构建和谐社会、维护社会稳定提供了有益的尝试,也是社会结构转变的必由之路。

二、居家养老的现状分析及问题分析

西宁路街道第十四社区居委会成立于2006年3月,管辖美林花园、众鑫花园两个小区有居民楼108撞,总户数3584户8238人,为进一步摸清十四社区老年人居家养老特别是“空巢老人”居家养老的情况,今年5月,我们对社区老人进行了清查,共统计辖区老人165人,其中60岁以上的老人76人,占老人人口46.06%,70岁以上老人76人,占老人人口46.06%,80岁以上老人14人,占老人人口8.48%。并通过入户,对老年人的基本情况、家庭人均收入、生活自理情况、现实生活照料情况以及对社区服务的需求五个方面调查,为党和政府决策老龄工作当参谋和助手,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社区老龄人口现状

1、男、女调查人数比例及生活自理情况分析、统计表 参加此次调查的165名老人中,男性81人,占调查数的49.09%,女性84人,占50.91%;老人生活完全能够自理的有158人,占调查数的95.76%,部分自理的6人,占3.63%,不能自理,依靠照顾的2人,占1.21%;有子女的有72,子女生活在本区的有40人,子女长期居住在外地的有2人,子女愿意赡养父母的有140人,子女不赡养的有4人。

2、在现实生活中,具体照料老人情况:子女照料的72人,占调查数的43.63%,亲属照顾的5人,占3.03%,邻居帮忙照料的2人,占1.21%,请钟点工照顾自己的为0%。

3、对当前老年人是否愿意入住老年公寓的情况,我们也进行了调查,有10人愿意入住老年公寓,占调查数的6.06%,不愿意入住的有32人,占19.39%,这说明大多数老年人受传统观念约束,比较认同居家养老。

4、老年人对社区服务的需求情况:要求提供医疗服务的有10人,占调查数的6.06%,有文化娱乐方面要求的有11人,占6.66%,需要生活照料服务的有6人,占3.63%,要求得到精神慰藉的有15人,占9.09%,想日托老年人的有6人,占3.63%,需要家政服务的有12人,占7.27%,对社区提供的服务愿意自己买单的有5人,占3.03%。

在我们的调查中,许多老年人及其子女对居家养老工作寄予厚望。不少老年人表示,现在年轻人工作压力大,很难挤出时间来陪父母,单纯指望他们陪伴自己安度晚年恐怕不太现实,一些年轻人则说,现在不少家庭是一对年轻夫妇在赡养4个老人,靠夫妻俩根本无法承担照顾4个老人的任务。他们也特别希望社区居家养老服务能广泛推行,(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当前,居家养老工作尚处在起步阶段,老年服务内容单

一、功能单一,与老年人的精神文化生活实际需求不吻合。相关居家养老的法制保障体系尚不完善,无法有效满足老年人需要。主要表现在:

1、宣传舆论有待加强。对于居家养老工作的重要性在认识上存在不足,致使目前居家养老工作处于自发状态,没有建立起相关社会舆论氛围,直接导致广大群众参与居家养老的工作缺乏主动性和积极性。

2、运行机制有待健全。没有形成系统的管理体系,缺乏完善的运行机制。现有的居家养老方式是由民政部门牵头主导,相关卫生、体育等部门共同参与,目前来看,各部门没有充分整合自身优势,难以形成工作合力。责任主体不明确,相关问题协调力度不够。

3、队伍建设有待提高。对老年人居家养老管理缺乏专业性培训。队伍整体素质无法满足老年人的实际需要。相关管理人员和服务人员将注意力更多地放在了物质服务上,而忽略了老人的精神需求,从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居家养老工作的开展和服务内涵的延伸。

4、专业人才稀缺,满足老人综合需求难。目前,社会化居家养老管理人员和服务人员整体素质不高,而且真正愿意从事家政服务业的人员不多,很难满足老年人日益增长的多元化养老需求,影响了服务项目和内容的扩展以及服务质量的提高。

三、居家养老工作对策和建议

1、政府主导,发挥“驱动器”作用。社区居家养老是一项利国利民的实事工程,需要充分发挥政府主导作用,通过制定适合本地实际的居家养老服务发展规划,出台扶持和优惠政策,加大财政投入等措施,加快推进社区居家养老。政府要在服务机制建设、政策、财力、物力、协调等方面充分发挥“驱动器”作用,使社区居家养老工作在规划、发动、组织等各个环节和过程都能顺利实施。政府可通过完善机制、加强考核,普及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站,逐步建立和完善社区服务站的上门服务制度、志愿者服务制度、奖励制度等,加强标准化管理。

2、加强培训,建设“专业型”队伍。加强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人员的培养,鼓励各类职业培训机构对居家养老服务人员开展职业技能培训和职业道德教育,考试合格颁发职业资格证书,通过有计划的培训,建设一支具备家政服务、康复护理等专业知识的专业化服务队伍。

3、社区养老服务网络,采取有偿服务的形式,以服务报酬作为护理人员的一部分的开支,不需要或仅需要少量资金投入,即能加以启动。政府不必花费大量资金兴建养老院、购臵养老设施。体现了政府购买服务、养护员提供服务、老年人享受服务、货币化养老的改革精神。从而节省了大量资金,缓解由于我国人口老龄化过快而带来的诸多问题。同时,由于养老服务大多是由劳务人员以体力劳动或只是技能的付出来解决老人生活上的困难,收费不会很高,也不会更多的增加老人家庭的经济负担,转而变相的增加社会保障的支出。

4、亲情关怀,倡导“社会化”养老。在完善机制、加强制度化、法制化建设的基础上,大力加强宣传教育,弘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广泛开展敬老爱老、养老助老的舆论宣传。强化赡养老人是每个公民的责任和义务的意识,在全社会确立养老敬老的良好氛围。同时,对那些遗弃甚至虐待老人的个例,要通过媒体予以揭露,使其受到舆论的谴责,对触犯刑律的,要依法予以追究。

社区居家养老现状及发展趋势调研报告 篇2

“十二五”期间,湖北进入快速老龄化时期。据有关数据统计,截至2015年12月31日,湖北省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达1042.35万,占总人口的17.81%。65岁以上的人口为646万人,占比11.04%,比2010年上升1.95个百分点,提升幅度比全国平均水平要高。高龄老人增加快速,“十二五”期间,人均预期寿命从75.5岁延长到76.17岁,几乎每10名老人中就有1名高龄老人。据预测,到2018年,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将突破1200万,占总人口比重将达到20.09%,进入中度人口老龄化社会。如此严峻的老龄化态势,必然对社区居家养老提出更高的要求。新形势下,必须认真分析、预测社区居家养老服务需求和发展趋势,以缓解各界养老压力。

一、湖北省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的发展与现状

1、产生和发展

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加剧,全国老龄委办公室等10个部门分别在2006年和2008年发布了《关于加快发展养老服务业意见的通知》和《关于全面推进居家养老服务工作的意见》,鼓励发展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网络。2013年9月,国务院印发《关于加快发展养老服务业的若干意见》提出:“到2020年全面建成以居家为基础、社区为依托、机构为支撑的,功能完善、规模适度、覆盖城乡的养老服务体系。”这在中央层次为推进社区居家养老服务奠定了政策基础。

湖北省作为人口率先进入老龄化的大省,一直重视养老问题,在社区居家养老政策出台以前,已经有不少社区在积极探索养老新模式。武汉市在2010年提出构建“10分钟养老服务圈”,大力拓展社区居家养老。其中,百步亭社区居家养老工作的开展全国闻名。经过近20年的探索,百步亭社区充分利用公共服务、市场服务、志愿服务等多方力量,推出了日托制“托老站”、社区内“互助合作”养老服务、社区全托制“养老院”三种服务模式,为居家老年人开展生活照料、家政服务、康复护理和精神慰藉等各种服务。该社区90%以上的老年人,都是选择居住自己家中,由社区提供全方位养老服务。

2012年12月29日,湖北省出台《加快发展城乡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的意见》,全面部署全省城乡社区居家养老服务工作。随后,各部门先后出台了《湖北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发展养老服务业的实施意见》、《关于支持社会力量发展养老服务业的实施意见》、《关于开展城乡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社会化运营的指导意见》、《关于加快推进养老服务体制机制改革创新的通知》等文件,为推进社区居家养老服务提供政策支持。自2013年以来,每年都将城乡社区居家养老设施建设列入省政府“十件实事”。在政府的大力推进和支持下,社区居家养老服务工作取得了可喜的成绩。截至2015年底,全省共建立城乡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8345个。

2、现状和存在的问题

目前,湖北省社区居家养老服务工作还在大力推进之中,各市区积极探索,摸索出了各具特色的社区居家养老模式(见表1)。

在社区居家养老工作全省推广实施的过程中,也暴露出了以下几点问题。

(1)供给主体单一,难以充分调动社会资源。总体上讲,湖北省社区居家养老的供给主体还是政府,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的前期建设和后期运行费用主要是由政府财政支撑。尽管少数地区积极引入了物业公司、志愿者团队和其他社会组织参与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但这种参与在巨大的需求面前显得微不足道。另外,受制于利益因素,很多市场主体提供的服务价格过高,老年人根本消费不起。

(2)服务对象范围狭窄,政策可及性差。理论上,社区居家养老的服务对象应为社区内所有的老年人,但限于资金、人员等条件限制,各地在实践中结合自身具体情况,对具体的服务对象有所限定,大部分还局限在孤寡老人、高龄老人、失能老人、贫困老人等弱势老年群体。实际上,大量60岁以上的身体健康老人也有很大的服务需求,如医疗保健和预防、生活照料、精神慰籍等等,这些很多社区都无法满足。

(3)服务质量低下,难以满足老年人的服务需求。纵观各地社区居家养老实践,虽然规定的服务内容基本都涉及了老年人最迫切的生活照料、家政服务、康复护理和精神慰藉等服务,但实际上只有极少数人能够享受到其中的部分生活照料服务,有时只是简单的活动场所和午餐供应,医疗保健、康复护理、家政服务等上门服务还并未普及,精神慰籍也有待深入。造成以上问题的主要原因:一是资金供应不足,二是专业人才缺乏,养老服务人员专业水平有限,只能提供简单的生活服务。武汉市2013年开始免费向老年人发放“一键通”,提供家政服务、康复护理、助餐应急、精神慰藉等4项基本居家养老服务,但由于平台搭建不完善、配套服务跟不上等原因,在很多地区遇冷。

二、发展趋势

1、社区居家养老服务需求量大

湖北省老龄化速度快于全国速度,并很快将进入中度老龄化阶段。在政府财力有限的情况下,社区居家养老无疑是政府养老的一大补充。另外,伴随城镇化加速,单个家庭压力增加,老年人也寄希望于社会力量来缓解儿女压力。2013年,湖北省武汉市历时一个月完成了针对65岁以上老人的全方位养老问卷调查,调查结果显示,84.7%的老人选择社区居家养老。由此可见,未来较长时期内,社区居家养老将成为政府养老之外最主要的养老方式。

2、养老服务需求多样化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老年人对养老服务的需求也呈现出多样化的趋势。除了传统的生活照料、康复护理等需求,越来越多的老年人追求品质更高的、更个性化的服务,如健康咨询、预防保健、上门医疗、教育培训、文化娱乐、心理疏导等。

3、养老服务智能化

随着新兴技术的发展,越老越多的新技术被运用于养老服务领域。武汉市从2015年起打造以社区为基础、辐射街道的“10分钟养老服务圈”,这无疑离不开数据库的建立和支持。2015年,侨亚“爱爸妈”互联网养老服务平台研发上线,利用云平台,对居家老人进行全面的健康管理和服务,短时间内,全省已有40个社区的26万老年人签约该服务平台,享受多样化服务。伴随互联网、物联网等技术的发展,养老服务智能化是未来社区居家养老必然的趋势,它不仅可以使养老服务更加方便快捷,还可以减少养老服务的相关成本,有助于实现未来养老体系的一体化。

三、对策

1、坚持政府主导、社会兴办、市场参与的原则,整合全社会力量发展社区居家养老服务

社区居家养老具有福利化的特征,政府在其中理应占主导地位,除了政策制定外,在财政投入中也应该发挥主要作用。在社区居家养老中心的设施建设、医疗投入、财税优惠等方面发力,从而保证社区居家养老中心的正常运营。但是,在政府力量有限的情况下,社区居家养老不可能完全依赖政府。坚持社会化、市场化,是当前社区居家养老的必然要求。武汉市武昌区在这方面进行了积极的探索,并取得了较为成功的经验。未来可以总结经验和问题,向全省做进一步推广。

2、分阶段、分层次推进,满足老年人多样化服务需求

现阶段下,不同层次的老年人对养老服务的需求是不同的。因此,有必要对其进行分层,分门别类的满足不同老年群体的要求。当然,各地的经济发展水平不同,可以结合自身的条件,优先满足“三无”老人、失能老人、高龄老人的基本生活需求和医疗需求。条件优越的地区,可以全面调查社区内老年人的主要需求,满足其最迫切的需求,并根据老年人需求的变化相应地调整服务项目和服务水平。

3、加快养老服务人才专业化建设和保障机制,提升养老服务质量

养老服务人才欠缺是阻碍社区居家养老服务质量的一大原因。因此,要加强养老人才专业化建设。一方面,积极开展院校培训和社会培训,提升养老服务人才的基本素质和专业水平;另一方面,要建立相应的待遇标准、激励机制、权益保障机制、监督考核机制,以提升养老从业人员的人数和服务水平。

4、加强管理,保证养老服务规范化,标准化

社区居家养老服务工作涉及到各个政府部门、社会化的养老机构和大量的企业等社会组织,政府在中间应起到规范的作用,让老年人真正获得实惠。因此,必须加强管理,制定相应的行业标准、服务规范、准入标准及服务过程的控制监督和服务结果的评估制度等,保证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的规范运作。

摘要:湖北即将进入中度老龄化阶段,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也进行得如火如荼。各市区探索出了几大基本模式,即政府主导、民非单位主导、企业加盟、农村互助模式。总的来讲,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供给主体单一、服务对象狭窄、服务质量低下。在社区居家养老服务需求量大、多样化、智能化的趋势下,必须采取一些对策来推进这项工作的开展。

关键词:社区居家养老服务,发展趋势,服务需求

参考文献

[1]彭文洁、刘建国:湖北:“四种模式”圆梦社区居家养老[N].中国社会报,2013-01-16.

[2]许星莹、朱海祺、杜杏斯、梁惠怡:社区居家养老发展现状、问题及对策思考[J].卫生软科学,2016(1).

社区居家养老现状及发展趋势调研报告 篇3

调查报告

[调查目的]

随着中国社会老龄化问题的日趋严重,养老问题成为中国政府首要解决的大事,养老问题关系到社会的稳定和发展。因此解决好养老问题是中国经济发展关键时期妥善处理好老龄化问题的需要,是维护社会稳定和谐发展环境的需要,更是提升人口质量保障老龄化人口幸福指数的需要。但是居家养老还刚刚起步,存在各种各样的问题给养老事业的发展带来影响。

针对于此,本人作为一个社区工作者,特开展中意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的社会调查,了解目前社区老年人在居家养老服务中的相关问题,产生问题的原因。希望能发现问题,找到解决完善的对策。

[调查对象,时间,方法]

本次调查自2013年7月1日至2013年7月30日,调查对象为南大街街道中意社区60周岁老年人,调查方法为问卷调查法。

[调查内容、范围]

本次社会调查围绕中意社区60周岁老年人展开,通过老年人日常生活的了解,以及日常生活中遇到的问题和需求,通过查阅上级下达的政策和相关资料,分析目前社区居家养老存在的问题,应采取哪些措施来解决这些问题。涉及相关问题:

1、社区老年人日常生活基本情况;

2、社区老年人对居家养老有哪些不满意。

3、社区老年人对居家养老有什么期望。

[调查结果]

一、调查对象的基本情况:中意宝第花园和银河湾花园60周岁以上老年人共计10人,其中男性4人,女性6人。

参与问卷调查老年人的基本情况表(表1)如下:

二、老年人目前享有的居家养老服务及更多的需求调查情况

1、老年人享有的居家养老服务情况

目前居家养老提供的服务主要有:老年餐桌、家政清洁、日间照料、送餐到家等。老年人普遍认为现在的服务项目太少了,不能满足生活的需要。

2、老年人对居家养老服务的需求情况(表2)如下:

三、在调查过程中,通过参与问卷的老年人对居家养老反映,发现居家养老服务存在以下问题:

1、居家养老服务站点太少,离的也远。例如:拿50元服务券让老人自己去餐桌就餐,那么他可以吃三到四天,若是叫服务员送餐价钱就比较高了,50元最多只能吃2-3顿。由于居住地距离老年餐桌较远,出于经济考虑就只能自己到餐桌去就餐,非常不方便。如果老年人自己乘车去就餐,还会存在路上出现意外事故的隐患,他们的安全得不到保证。

2、没有适合老年人活动的设施和场所。中意社区是一个2006年交付的新小区,开发商在建造小区的时候配备了一定规模的公共基础设施,居家养老服务机构的人员从意识上把社区已有的公共基础设施作为居家养老服务的基础设施,认为居家养老服务有这些设施设备就已经足够了,但是这些社区的基础设施并不能体现老年人居家养老服务的特点,基础设施的使用率也很低。有的老年人喜欢跳舞、有的老年人喜欢下棋、有的老年人喜欢打乒乓,可是都没有合适的场地。实

在不行,有的老年人只能骑着自行车去别的小区或者专门的体育场所运动。

3、服务人员耐心不够、服务态度差。有听力障碍的老年人反映:因为听力障碍导致和服务人员沟通的不顺,同一句话重复几遍,有时会引起服务人员的不耐烦,他们和服务人员不能及时的沟通让他们心里很不好受。有的老年人反映,他们因为病痛的原因请服务人员上门家政清洁服务,有时他们看到服务人员打扫的不如他们的意便做出要求,可是服务人员有的仍是我行我素,专做表面文章。

四、居家养老服务过程中问题产生的原因

1、政府宣传不多,给予的各类政策扶持制度也很有限。到2050年,预计中国的老年人数量会达到顶峰,这个庞大的群体也给一些热爱从事义工的创业者们看到了希望,他们在创业前会和政府洽谈、签订协议。政府非常支持民间开办居家养老,这能大大减轻政府对老龄事业的支出和负担,但是在实施过程中政府给予民间企业的扶持又不多:创办时给的扶持金很少;没有专门规划给居家养老机构的土地、用房;在税务方面优惠也不多。

2、居家养老服务机构并不了解老年人需要什么。居家养老机构在开展工作前没有对地区上的老年人做前期调查摸底,对老年人的身体状况、居住条件、精神状况、业余生活情况、子女是否同住等情况并不了解。在没有充分了解老年人基本情况和需求的情况下,就很难制定适合老年人的服务项目和方法。有的老年人身体状况不错,在基本生理需求可以自我满足的情况下会对精神层面提出更高的要求,可是只能提供基本生活照料的居家养老机构无法在服务项目上满足老年人多样化的需求。

3、居家养老机构招聘人员难,招聘有责任感的专业员工更难。政府给予机构的扶持少,机构的运行负担就变重,机构在日常运作和招聘人员方面不得不考虑各类支出的压缩。而工作人员从事的又是服务他人的体力型工作,工作内容繁琐,时间也受限制,员工必然在薪水待遇上提出要求,当机构满足不了员工的待遇条件时会造成人员流动的现象。机构不得不重新招聘人员,重新培训其职业技能,影响了对老年人的服务质量。

[调查建议]

一、政府要给予重视并把相关政策落到实处。

1、打破由政府主导的模式,扩大社会参与热情。应该适当引入一些市场化的运作模式,进而使服务快速覆盖到更多老年人。

2、增加服务商,扩大服务范围,使养老服务多元化发展。可以横向联系卫生医疗部门、文化体育部门、图书馆、大学志愿者,一起联动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给老年人提供多元化居家养老服务。

3、加强社会公德宣传,营造敬老爱老氛围,加强舆论宣传和引导。政府应该加强电视台、广播台、政府宣传栏等宣传力度,引导社会关注老年人群体的夕阳生活,并鼓励更多的志愿者们加入到服务老年人的队伍中来。

二、要充分了解老年人需要什么并开展多元化、高质量的服务项目

1、机构要制订详细的调查方案,组织居家养老机构的工作人员通过分块网格化管理的方式对社区的老年人进行逐户上门:询问、调查、登记,充分了解老年人的居住现状、身体健康与否、子女能否给予充分的照顾等等,并做好统计工作,根据统计的数据就能看出老年人的需求情况,为机构制订日后的服务方案和开发新的服务项目提供了帮助。

2、协调街道、社区居委会、物业、辖区共建单位提供能给予老年人活动的场地。辖区共建单位有:中意羽毛球馆、学大教育、社区物业等。居家养老服务机构可以与球馆负责人协商为老年人安排白天固定的时段划出专门的场地供他们活动;也可以与学大教育协商在不影响机构营业的情况下提供空余的小课间给喜欢安静读书的老年人看书读报;居家养老机构也可以和华夏旅行社联手开展一些适合老年人的短途参观旅行活动,来丰富他们的业余生活;社区居委会有50平米的室内场所,也可以安排固定的时段给老年人活动。

3、强化专业队伍培育,提高服务水平。首先要让机构员工树立信心,改变思想观念:虽然是服务行业,但是是造福老年人的事业,在西方国家义工是每个人都必须要从事的工作,也是很受尊敬的一项事业。其次,从事居家养老服务的员工大多是外来务工者,他们出身都比较贫苦,受的教育也不多,他们会觉得自己可能一辈子就只能过这样的生活,缺乏闯劲和不断学习的观念,要给他们灌输积极的思想观念,要让他们知道,知识能改变命运,要不断学习,活到老学到老。所以机构负责人要定期组织员工开会,听取他们对服务过程中有什么意见和建议,并定期给员工进行业务知识方面的培训。

[调查体会]

居家养老是一项贴民心、暖人心的夕阳工程,是老龄工作的重要内容。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提出要加快推进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这对居家养老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站在新的起点,政府要一如既往地把居家养老为老服务工作作为最重要的民生工作来抓;机构也要制定完善的工作机制和合理的员工薪酬制度吸纳专业人才,并整合辖区各类资源,壮大志愿者队伍,在机构发展的过程中探索创新居家养老的新方法和服务的新项目,来满足老年人的多元化需要。

以上是我此次社会调查的全部内容,希望通过此次调查可以了解到部分老年人对社区居家养老的需求、要求和建议,也希望此次调查能对电大开放教育的改革起到一定的作用。

2011年秋行政管理本科

李蒙

社区居家养老现状及发展趋势调研报告 篇4

某某社区:大力发展志愿者队伍 推进居家养老服务工作

为推进社区居家养老服务工作的开展,某某社区积极整合社会资源,凝聚力量,依托社区,大力发展志愿者队伍,逐步为老人构筑颐养天年的社会化居家养老服务体系,社区建立了针对老年人生活需求和帮助的各类志愿者队伍,目前有医务志愿队、党员志愿队、青少年志愿队、巾帼志愿队、银发志愿队、科普志愿队、文体志愿队等10多支为老服务志愿者队伍,为老年人居家养老服务发挥了很大的作用。如银发志愿者服务中,鼓励一些身体健康的低龄老人与邻里所需老人结对子帮扶,帮着做家务、寻医问药、陪同聊天谈心、陪同外出散步或娱乐等。在青少年志愿者服务中,成立了社区青少年助老志愿队,并开展分组结对子服务活动,湖滨中学、滨东小学的学生都积极参与,其中湖滨中学与社区的孤寡和空巢困难老人结对子,帮助打扫卫生、陪聊天、散步、打牌下棋、过生日、表演节目等,并形成了后继有接班人的长效志愿服务机制。

我国社区护理的现状及发展趋势 篇5

2008级护理专业

韩立华

710300

摘 要: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深入,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家庭模式也由传统的主干家庭为主逐渐被核心家庭取代,这就使我国国情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因此,为适应国情的改变,全面、快速、规范的发展社区护理已成为我国医疗改革的重点。近年来,我国社区护理的现状还处于起步阶段,需要我们投入更多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去支持、发展和完善。

关键词:我国社区护理;现状;发展趋势

社区护理是综合应用了护理学和公共卫生学的理论与技术,借助有组织的社会力量,以社区为基础,以人群为对象,以服务为中心,对个人、家庭及社区提供连续的、动态的和综合的服务,是一门新兴的学科[1]。它以居民生活质量的提高为最终目的,集可及性、持续性、综合性、协调性、保健性服务为一体[2],是公共卫生中的一个重要的专业领域,涉及到的面不仅仅是医疗,而重在人群的预防和保健,是适应社会发展、维持和促进人群健康的有效途径[3][4]。

1、我国社区护理的现状 1.1 我国社区护理工作范畴

1.1.1家庭医疗护理

在我国占有重要的地位,以门诊和出诊为主要形式[5]。1.1.2社区预防 包括传染病和多发病的预防卫生监督和管理。

1.1.3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 通过有组织、有计划、有系统的社会活动和教育活动,达到预防疾病、促进健康的目的。

1.1.4社区保健 以优生优育、提高人口素质,提高生活质量为目标,对社区特定人群和婴幼儿、妇女、老人进行保健。

1.1.5社区康复 采取医学和社会的综合措施,恢复残疾患者的功能,使之重返社会。1.1.6计划生育服务 社区计划生育是计划生育工作的前哨阵地。1.2 我国社区护理存在的问题

1.2.1人员短缺 发达国家社区卫生服务医护之比是1:6,而我国是6:1,正好是一个倒置。按照我国社区卫生组织提出2010年社区护士的配置要达到3-4名/万居民要求,据统计我国目前的配置还未达到1名/万居民[6][7],因此我国社区护士人员短缺还较严重。

1.2.2 学历偏低 目前我国在城市从事社区护理的公共人员中,还要在很大程度上进行学历层次上的调整与提高。据统计,目前我国城市里面的社区护士50%以上是大专毕业,30%以上是中专毕业,本科和研究生只占社区护士的1%左右,这就说明社区护理人员大多数没有受过专门的教育及培养,他们虽然有良好的工作热情,但缺乏社区护理的知识、技能,对社区护理的特点及工作方法掌握不足。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社区护理的重要性得到越来越多人的承认,不少国家对于 1 社区护士教育有相当的配套措施,并不断对社区护士的教育模式进行改革,从事社区护理的护士学历水平已达到本科、硕士。而在中国,由于政府对社区护理工作不够重视,因此缺乏有关培养社区护士的规定及指导,发展社区护理的意向不明确,影响了有关单位对社区护理人才的培养。尤其是各医学院校的高等护理专业,表现得更为突出。全国20多个高护专业开设有社区护理课程的寥寥无几,而且即使开设有社区护理课程,也没有一本统编教材,各学校各地区按照自己对社区护理的理解自己编写教材,因而难免出现对社区护理的歪曲理解[8][9];其次,护理人员本身观念仍未转变,还停留在“以疾病为中心”的院内服务,而不是“以病人为中心”的社区家庭护理,护理专业价值和专业信念的认识还存在一定的差距,因而缺乏自觉性、责任心和紧迫感;加之开展社区护理工作辛苦、待遇低,甚至工资都难以保证,易挫伤护士的工作积极性[10]。

1.2.3 部分社区居民健康保健意识欠缺 根据社区人口、文化、宗教等的不同,其保健意识差异较大,还有很大部分社区居民的防病及保健意识淡漠,卫生习惯差,“能吃、能睡、能工作即是健康”的观点依然存在。在社区,尽管老年病、慢性病及伤残者越来越多,但由于种种原因,也难得到及时有效的医疗保健。

1.2.4 社区保健项目不健全,标准不统一,新政策未落实 由于我国的社区护理尚处于起步阶段,各地的发展也极不平衡,大部分地区保健项目开展不健全,社区护理的服务标准及质量控制标准尚不完善,也没有正规的法律条文来保障社区服务对象及护士双方的利益[11]。

1.2.5 缺乏适应我国国情的社区护理模式 在我国目前地区与地区,社区与社区之间的差异还很大,因此在全国范围内还没有一个非常完整、规范、统一的护理模式[12]。

1.2.6 医疗保障制度有待健全

目前我国社区护理的组织及管理工作基本上是由各个医院或当地地段的卫生所承担,国家卫生部门对此没有统一的规划,也没有一个明确的组织及管理机构,且各服务机构之间的联系与协调较差,所服务的人群主要是社区的老年人及慢性病患者[13],受益的人群非常有限。

1.3 社区护理发展的必要性

1.3.1 人口增长及老龄化 ①我国人口平均预期寿命已从40年代末端35岁上升到现在的71.4岁。②自2000年以来,我国已正式进入老龄化社会,预计2015年老龄人口系数将达到14%,2025年将达到18.4%。③在庞大的人口基数的前提下,我国将成为世界上老年人绝对数量最多的国家[14]。

1.3.2 医疗费用增长过快

卫生部日前发布的2006年的卫生统计公报显示,我国医药费用仍持续增长,门诊病人及人均医疗费用在6年间增长了40%[15]。

1.3.3 疾病谱的改变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我国的疾病谱已发生了较大变化:传染病及营养不良→慢性病及意外伤害→心脑血管疾病、肿瘤等慢性病升高,1996年城市脑血管病死亡率为134.59/10万,占死亡原因的首位,农村脑血管病死亡率为110.92/10万,占农村死亡原因第二位。

1.3.4 计划生育国策的实施 随着家庭模式的转变,传统家庭逐渐由核心家庭所代替,以及计划生育国策实施,家庭养老功能逐渐减弱,老年人将更多的依赖于社会。

1.4 社区护理发展的基本原则

1.4.1坚持政府领导,部门协调,社会参与,多方筹资。

1.4.2坚持为社区人群健康服务的宗旨,依据社区居民的需求,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

1.4.3坚持以区域卫生规划为指导,引进竞争机制,合理配置和充分利用现有卫生资源。

1.4.4坚持实事求是,积极稳妥、循序渐进、因地制宜的发展。1.4.5坚持在社区卫生服务总目标下进行社区护理。1.4.6坚持预防为主、综合服务。2 我国社区护理的发展趋势

2.1 社区护理不断推广、完善及发展

社区护理作为新兴事业,加强卫生保健,提高人们生活质量、人口素质成为社区护理的重要工作内容[16]。社区护理的研究将不再局限于对疾病的防治,也开始注重对健康的促进和生活质量的提高,特别是精神、心理和行为因素更应得到重视。随着区域卫生规划的实施,各级医疗预防保健机构的功能将逐步得以调整,各部门、各地区之间的合作得以加强,快速有效应对各种突发的公共卫生事件能力得到了提高。

2.2 政府宏观调控及组织管理

在理顺社区护理管理体制的同时,卫生行政部门内部应加强部门协调,明确社区护理管理职责,社区卫生将会纳入整个社区统筹计划中,政府将对社区卫生进行统一的规划、组织及管理。并制定相应的政策、法规及制度,并给予一定的政策及财政支持

[17]。

2.3 完善社区护理教育体制

社区护理人员的培训及教育将采取多渠道、多形式、多层次的方式。一方面将对目前的社区护理人员进行相应的系统培训,如规范转岗培训:重点在于帮助护士转变观念,了解社区卫生相关政策,补充社区实用知识与技能,以适应目前社区护理发展的需要

[18]

;另一方面各护理院校系在专业设置中将增加社区护理专业,以系统的培养社区护理人员,专业设置中将注意硕士、本科及专科社区护理人员的比例问题,以培养社区所需要的不同层次的护理人员。全国从事社区护理的人员将会有统一的认证资格考试[19]。

2.4 社区护理管理科学化、规范化、标准化及计算机网络化

社区护理的管理将逐步走上正规,相应的政策、法规及管理标准将逐步形成及完善。社区护理质量监督及控制将会采取统一的标准。社区护理管理的资料将通过计算机联网,以便为社区服务提供及时、准确、完整的信息,并有利于社区健康资料的及时传递、交流、分析及评价,以合理应用 3 资源,并减少资源的浪费。

2.5 家庭及老年人的护理不断发展、完善及提高

随着医疗保障制度改革的不断深化及完善,卫生资源的重新调配,许多慢性病人、经医院紧急救治后需要康复护理的病人将进一步回到家中进行休息及康复,同时许多老年人的家庭护理也成为护理的重点,使家庭护理得到不断的发展及完善。

2.6 多层次社区卫生保健体制的建立

社区保健服务中心将由护理、医疗、心理、营养、理疗等方面的专家、社区的社会工作者、地方性的社团及组织、以及社区居民的参与共同完成[20]

。并会根据社区居民的年龄及保健需要,建立促进健康、预防疾病、治疗及促进康复等不同层次的卫生保健服务。

参考文献

1.赵秋利主编.社区护理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1-13.2.何国平,张静平,实用社区护理.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30-40.3.何国平,郭佳,贺达仁,社区护理人才培养的若干思考[J].解放军护理杂志,2007,24(11A):63-64.4.刘宇,何国平, 浅论阻碍我国社区护理发展的因素及其对策[J].当代护士综合版,2003,10:6-7.5.李赞,周立,社区卫生服务中护理工作的作用[J].医学教育探索,2008,7(3):32.6.袁立,焦红霞,焦庆萍,社区护理模式的国际比较及对我国社会护理的启示[J].护理管理杂志,2004,4(5):28-31.7.杨辉,陈娜,从澳大利亚护理实践的演变看中国社区护理的发展

社区居家养老服务[模版] 篇6

1、认真贯彻落实省、州、市相关制度,加强对居家养老工作的组织领导,不断探索深化居家养老工作的新途径。

2、建立工作机制,落实工作责任,强化目标管理,明确服务理念,推进居家养老工作深入开展。

3、加强对中心服务人员的管理,严格各项管理制度,落实奖惩措施,确保各项服务项目落到实处。

4、树立为老服务意识,讲究礼貌用语,满足老年人的特殊需求,热情周到地为辖区老年人提供服务。

5、认真听取老年人意见建议,尽可能改进工作,促进服务水平的不断提高。

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站服务制度

1、居家养老的服务对象是社区60岁以上的所有老年人,根据老年人的生活、身体状况提供无偿、有偿服务。

2、发挥社区助老志愿者队伍的作用,为偶尔需要服务的老年人提供志愿者服务。

3、利用居家养老信息员队伍,提供老年人生活信息。主动上门与老年人取得联系,为需要帮助的老年人服务。

4、服务站要组织开展以下服务项目:文化教育、健身娱乐、医疗保健、精神安抚、陪护陪伺、家政服务、饮食就餐、家电维修、法律服务、发挥余热等。每个服务项目都设有服务网点,由专人负责,为老年人提供服务。

5、接待老年人时要热情服务,急老年人所急,想老年人所想,要向老年人推荐质量好、信誉高的服务机构为老年人提供实惠的服务。老年人有需要的,社区应尽力提供服务,暂时无条件提供的服务,社区也要做好解释工作,要让老年人满意而归。

社区居家养老服务对象

1、孤寡贫困和空巢老年人;

2、长期患病生活不能自理的老年人;

3、伤残老年人;

4、烈军属老年人;

5、高龄并生活不便的老年人(90岁以上);

6、居住在本辖区内,自愿出资申请居家养老服务的老年人和其他60岁以上需要照料的老年人。

社区居家养老服务方式

1、实行“五定”即定服务人员、定服务对象、定服务时间、定服务地点、定服务项目;

2、走访家庭个别服务;

3、组织生活集体服务;

4、找代理结对服务;

5、电话信息网络服务;

6、建立档案跟踪服务;

在传统服务方式的基础上,扩大服务范围和种类,满足老年人日益增长的不同需求,使养老服务目标得以实现。

社区居家养老服务项目

1、生活服务;照顾老年人的日常生活,帮助老年人买菜、做饭、洗澡、清理卫生等,为老年人购买生活用品或开展捐赠活动。

2、精神服务;对老年人进行心里保健教育,陪老年人聊天、读书、散步、游览或参加娱乐、体育等活动,丰富老年人的精神生活。

3、健康服务;为老年人建立健康档案,定期体检,对生病老年人及时提供医疗救助服务。

4、走访服务;在节日和老年人生日期间,到家中探望,陪老年人过节、过生日,使老年人享受亲情。

5、日间照料;早晨接老人到日间照料室,组织开展文体活动,负责午餐、休息和安全,并在晚间送其回家。

6、法律服务;为老年人免费开展法律咨询和法律援助。

7、其他服务;根据老年人的需求,组织开展各种人性化的居家养老服务。

服 务 公 约

礼 貌 待 客态 度 亲 切 接 待 求 助主 动 热 情 提 供 服 务快 速 准 确 解 答 问 题耐 心 细 致 接 受 意 见虚 心 诚 恳

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站组织机构

社区居家养老活动总结 篇7

平日里,来居家养老服务中心活动的老年人,喜欢写写字画、唱歌跳舞活动筋骨,还有的三五成群喝茶聊天看看报纸,对于制作纽扣画,大家都觉得新鲜,参与热情极高。

社工们事先准备了背景画、色彩缤纷的小小纽扣以及胶水等材料,初学者在描好的图案上,比对着挑选带胶纽扣直接粘上。这是一种不费体力、手脑紧密结合的艺术创作,对老人锻炼思维和活动手指大有好处,各种各样、五颜六色的纽扣让老人们找到了童年的感觉。

在社工的指导下,大家选好自己喜欢的图片,对应图案选出纽扣,用胶水轻轻粘上。不一会儿,一堆堆纽扣就变成了一幅幅漂亮的纽扣画,各种各样的小动物、卡通人物、花花草草呈现在眼前。大家互相展示自己的作品,开心得像个小朋友。活动中,老人们彼此交流、互相欣赏,现场氛围温馨和谐。

社区居家养老服务如何开展 篇8

构建中国生态圈平台式养老模式,找出中国养老行业未来出路,打造全新专业的生活服务、健康管理与社区居家养老服务平台,让老人能够享受到便捷的全方位养老服务。

随着社会老龄化问题日益凸显,老人生活与健康服务问题令人瞩目,有关数据指出目前中国老年人口数量已达2.22亿,空巢老人占比达到59.63%,他们的生活照护、预防保健和健康监护成为人们普遍关注的焦点。在421人口结构矛盾下,如何缓解年轻人的养老压力和社会保障系统的压力是摆在国家、社会、家庭面前的首要难题。中国“养儿防老”的传统观念和“孝”的观念使得绝大部分老年人会选择在熟悉的环境、熟悉的街区养老。只有少数条件较好或部分失能的老人会选择机构养老。老人无论是选择居家、社区又或是机构养老,对于子女和社会保障体系来说都是一个巨大的压力。

在当前形势下,中康行健天天养老项目认为社区养老应该顺应数字时代的变迁,有效利用互联网在社会资源分配和优化中的作用,在当前“互联网+”的大趋势下,社区居家养老将延伸出无限可能。

中康行健天天养老生态圈平台式养老新模式,首先解决养老服务“专业人员”的问题,老年人不同于其它年龄阶段的人,身体机能逐步老化,常伴有多种老年疾病,家人及普通保姆在照护中专业性不够,必须要用正规培训取得国家养老护理员资格证书的养老护理员来服务,然后再通过打造社区养老O2O,利用互联网跨地域、无边界、及时服务的优势和链接作用,将社区养老各个分散的环节有机地整合在一起,利用大数据对老年人的健康状况进行评估监测,提供针对性的服务和提醒。这种模式借助于各种智能终端的应用,通过可穿戴智能设备连接老年人与居家养老服务供应商,可为居家老年人提供定位跟踪、紧急呼叫、日常生活照护等服务工作,当然社区O2O也方便的把周边的生活服务机构纳入老人整体服务体系,理发店、超市、药店、社区医院、社区维修服务点等。总体上讲中康行健养老服务生态体系围绕方便性、及时性、专业性、广覆盖性来设计布局,通过一体两翼多节点整体服务架构模式来构建。一体为中康行健99区养老服务中心,是社区老人线下聚集及服务场所,可开展大娱乐、大生活、大健康等众多养老服务。两翼之一为养老护理员的培训,以提升公司养老服务的专业性。另一翼为天天养老云服务平台,该平台将呼叫中心、手机APP、WEB网站、智能健康检测、健康管理、大数据分析等集为一体。多节点即为社区O2O服务接入及物联网社区居家健康护理监测及应急呼叫体系。

红霞社区居家养老服务内容 篇9

居家养老:服务就是在社区建立一个社会化的养老服务体系,为居住在家中的老年人开展社会化服务。居家养老是指老年人按照我国民族生活习惯,选择居住在家庭中,而不是入住在养老机构内,安度晚年生活的传统养老方式。居家养老的主体是老年人,居家养老的载体是家庭,养老照料的责任是亲属。让老年人生活在熟悉的家庭环境中,接受家庭其他亲属成员对其晚年生活的照顾,享受亲情融合的家庭生活氛围,是符合中国国情的主要养老传统选择。随着家庭小型化和空巢家庭的出现,为改善居家老年人的生活质量,减轻家属的照顾压力,可依托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照料机构和日间服务机构对老年人提供生活照料、医疗康复和休闲娱乐等服务。居家养老的服务内容主要是生活照料和康复护理,逐步向精神慰籍领域拓展,居家养老服务的方式主要是上门进行个案服务,同时发展社区老年人日间服务机构,对老年人进行综合性的集中服务照料。

社区居家养老从养老的方式看,是居家养老,从提供养老的服务主体看,居家养老除了需要家庭照料外,还需要来自社区的照顾。社区居家养老强调了社区在居家养老中的作用。简而言之,社区居家养老是以家庭为核心,以社区为依托,以老年人日间照料、生活护理、家政服务和精神慰藉为主要内容,以上门服务和社区日托为主要形式,并引入社会化、专业化服务方式的居家养老服务模式。为真正实现“老有所养、老有所依”社区养老服务理念,裕西社区现就搞好居家养老服务工作提出以下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党的十七大精神为指导,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认真贯彻民政部门和老龄委工作精神,积极推进养老服务社会化进程,以居家为基础,以社区为依托,按照“政府引导、政策扶持、社会参与、老人受益”的工作思路,为指导,根据老年人不同的养老需求,构筑以市场为主体、以社区为依托、以居家养老为基础,具有民族特色的养老服务体系。

二、工作目标

以满足老年人生活照料需求、保障贫困、高龄老人基本日常生活、为社区老年人提供多元化服务为出发点,裕西社区建立居家养老服务中心,进行居家养老服务工作试点。逐步建立起基本能够满足老年人基本生活需求的居家养老服务体系,实现养老服务主体多元化、服务对象公众化、服务形式多样化、服务方式市场化、服务标准规范化。

三、工作原则

实施社区居家养老服务必须坚持“以人为本,为民解困”宗旨,体现社会福利维护民利、解决民生、的本质要求,坚持八个原则:(一)居家养老为主、机构养老为辅、社会化服务三结合原则;(二)养老服务与推动再就业相结合原则;

(三)以监督、指导,社区服务中心业务承办相结合原则;(四)专业化护理服务与社区义务服务相结合原则;(五)政府扶持、市场参与运作原则;(六)先面对特殊群体后逐步扩大原则;

(七)根据不同需求,提供相应养老服务项目原则;(八)无偿、低偿和有偿相结合原则。

四、组织机构

红霞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专职领导小组、明确各自职责。

1、对享受居家养老服务的老年人,不定期组织青年志愿者上门为老人读书读报,宣传党在新时期的路线、方针、政策以及本地的社会经济发展的情况。通过与老年人对话、沟通,充实老年人的精神生活。

2、采取结对子、一帮一或多帮一的办法为享受居家养老服务的孤老妇女提供帮助。

3、组织黄家湖科技大、湖北中医学院的大学生定期到社区上门为老年人做好事。

4、从事居家养老服务的工作人员进行免费岗位培训,尽快掌握必备的服务内容和劳动技能。

5、对享受居家养老服务的老年人联系共建单位古城卫生院和社区卫生服务站定期免费检查身体,对到医院就诊的给予减收医疗费等的优待。

五、居家养老服务具体内容

(一)服务对象 居家养老服务对象应具有城镇常住户口、且居住在辖区内的60周岁以上老年人,按照居家养老服务模式,提供分类服务 政府实施援助提供无偿服务的4类人员为(暂定):

1、城市“三无”人员(在册救济三无孤老);

2、低收入孤寡老人;

3、低收入孤老优抚对象;

4、五保户。2 低偿服务的人员 3 社会化服务的人员

服务对象:居家养老服务面向我社区60岁以上的老年人,医疗检查服务的范围为在册救济“三无”孤老、优抚孤老。

服务项目:以“立足社会、面向老人、志愿者服务分为生活照料、家政服务、精神文化三大类,细分如送饭、洗澡、巡视、巡诊、陪送看病、配膳、打扫卫生、洗衣、康复锻炼等。

(二)服务项目

按照“立足社区、面向老人、专业护理”的原则,设立生活照料、家政服务、精神慰籍三大类服务项目,具体细化为日间照料、配送早饭、巡诊、陪聊、打扫卫生、洗衣、洗被子、文体娱乐活动、康复锻炼等。

六、具体实施步骤

(一)调查确定服务对象:组织专门调查人员对符合条件的居家养老对象进行摸查、归类、审核、统计。(二)评估服务内容(社区民政干部确定服务对象居家养老服务项目、服务时间。

(三)制定服务办法:志愿者采取上门服务的方式。

上海社区居家养老服务规范 篇10

索取号:AA9102002-2010-001 发布日期:2010-04-26 字体(大 中 小)

前 言

随着上海人口老龄化、高龄化和家庭小型化的发展趋势,老年人生活照料方面的需求已经成为全社会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问题之一。为了逐步满足专业化、多样化的养老服务需求,规范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与管理,特制定本标准。

本标准由上海市民政局提出。

本标准主要起草单位:上海市民政局、上海市居家养老服务指导中心(筹)、上海市社会福利中心。本标准主要起草人:章淑萍、张凡、朱海燕、李传福、薛春萌、姚爱伦、康琪。本标准参与起草人:奚士英、史雅民、张大建、黄勇、赵伟丽、荣伟。本标准的附录为资料性附录。

社区居家养老服务规范

1范围

本标准提出了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的内容和要求,规定了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的组织、从业人员、服务项目、服务流程以及服务改进等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上海市行政区域内的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社(社区助老服务社)、社区老年人日间服务中心、社区老年人助餐服务点等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组织(机构)。

2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本标准。

2.1社区居家养老服务(Elderly Home Care in Community)

依托社区养老服务资源,为60周岁及以上有生活照料需求的居家老年人提供或协助提供生活护理、助餐、助浴、助洁、洗涤、助行、代办、康复辅助、相谈、助医等服务。

2.2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社(社区助老服务社)(Elderly Home Care Agency in Community)上门为居家老年人提供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的机构。

2.3社区老年人日间服务中心(Elderly Day Care Center)日间集中为居家老年人提供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的机构。

2.4社区老年人助餐服务点(Elderly Dining Service Center in Community)社区中为老年人提供膳食加工配制、外送、集中用餐等服务的场所。3基本原则

3.1以人为本原则。整合社区养老服务资源,结合老年人特点,提供多样化的服务。3.2公平公正原则。不因老年人个体状况差异而产生服务歧视。

3.3安全便捷原则。保护老年人及服务人员的安全,提供就近便捷的服务。4服务内容和要求 4.1生活护理 4.1.1基本内容 ——个人卫生护理; ——生活起居护理。4.1.2服务要求 4.1.2.1洗漱等个人卫生应协助到位,容貌整洁、衣着适度、指(趾)甲整洁、无异味。4.1.2.2饮食、如厕等应协助到位。

4.1.2.3定期翻晒、更换床上用品,保持床铺清洁、平整。4.1.2.4用于生活护理的个人用具应保持清洁。4.2 助餐服务 4.2.1基本内容 ——集中用餐; ——上门送餐。4.2.2服务要求

4.2.2.1符合国家和本市食品安全法律法规的规定。4.2.2.2尊重老年人的饮食生活习惯。4.2.2.3注意营养、合理配餐,每周有食谱。4.2.2.4提前一周为用餐老人预订膳食。

4.2.2.5助餐服务点应配置符合老年人特点的无障碍设施。4.2.2.6送餐运输工具应保持清洁卫生,餐具做到每餐消毒。

4.2.2.7助餐服务点及送餐运输工具应有统一的社区居家养老服务标识(见附录)。4.3助浴服务 4.3.1基本内容 ——上门助浴; ——外出助浴。4.3.2服务要求

4.3.2.1助浴前应进行安全提示。

4.3.2.2助浴过程中应有家属或其他监护人在场。

4.3.2.3助浴过程中应注意观察老年人身体情况,如遇老年人身体不适,协助采取相应应急措施。4.3.2.4上门助浴时应根据四季气候状况和老年人居住条件,注意防寒保暖、防暑降温及浴室内通风。4.3.2.5外出助浴应选择有资质的公共洗浴场所或有公用沐浴设施的养老服务机构。4.4 助洁服务 4.4.1基本内容 ——居室整洁; ——物具清洁。4.4.2服务要求

4.4.2.1保持卧室、厨房、卫生间等居室内部整洁,物具清洁。4.4.2.2保洁用具应及时清洗,保持清洁。4.5洗涤服务 4.5.1基本内容 ——集中送洗; ——上门洗涤。4.5.2服务要求 4.5.2.1洗涤前应检查被洗衣物的性状并告知老年人或家属。

4.5.2.2集中送洗应选择有资质的洗衣机构或有洗涤设施的养老服务机构。4.5.2.3集中送洗送取衣物时,应做到标识清楚、核对准确、按时送还。4.5.2.4上门洗涤应分类洗涤衣物并做到洗净、晾晒。4.5.2.5贵重衣物不在本洗涤服务范围之内。4.6助行服务 4.6.1基本内容 ——陪同户外散步; ——陪同外出。4.6.2服务要求

4.6.2.1助行服务一般在老年人住宅小区及周边区域内。4.6.2.2助行服务应注意途中安全。

4.6.2.3使用助行器具时应按助行器具的使用说明进行操作。4.7代办服务 4.7.1基本内容 ——代购物品; ——代领物品; ——代缴费用。4.7.2服务要求

4.7.2.1代办服务范围一般为日常生活事务。4.7.2.2代办服务时应当面清点钱物、证件、单据等。4.8康复辅助 4.8.1基本内容 ——群体康复; ——个体康复。4.8.2服务要求

4.8.2.1康复辅助应在专业人员指导下进行。4.8.2.2康复辅助应符合老年人的生理心理特点。

4.8.2.3康复辅助过程中应注意观察老年人的身体适应情况,防止损伤。4.8.2.4康复辅助根据需要配备相应的康复器具。

4.8.2.5群体康复一般借助社区卫生和养老服务等公共服务场地设施,指导和组织老年人开展肢体功能性康复训练。

4.8.2.6个体康复一般提供:

——被动运动的肢体功能性康复训练; ——辅助运动的肢体功能性康复训练; ——保健性康复。4.9 相谈服务 4.9.1基本内容 ——谈心交流; ——读书读报。4.9.2服务要求

4.9.2.1相谈服务应以舒缓心情、排遣孤独为原则。4.9.2.2预先了解老年人兴趣爱好等情况。4.9.2.3相谈过程中应与老年人保持良性互动。4.10助医服务 4.10.1基本内容 ——陪同就诊; ——代为配药。4.10.2服务要求

4.10.2.1陪同就诊的情形为: ——常见病、慢性病复诊; ——辅助性检查; ——门诊注射、换药。

4.10.2.2陪同就诊应注意途中安全。

4.10.2.3及时向老人家属或其他监护人反馈就诊情况。

4.10.2.4代为配药的范围为诊断明确、病情稳定、治疗方案确定的常见病、慢性病。4.10.2.5代为配药一般到老年人居住地所在区域范围内的医疗机构。4.10.2.6代为配药应做到当面清点钱款和药物等。5服务管理 5.1服务机构和人员要求 5.1.1服务机构 5.1.1.1具有与服务项目相符合的服务人员和管理人员。5.1.1.2配备与服务项目相符合的相关设备设施和场所。5.1.1.3应制定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的规章制度和工作流程。5.1.1.4应使用统一的社区居家养老服务标识(见附录)。5.1.2服务人员

5.1.2.1应遵守社区居家养老服务机构规章制度。5.1.2.2持有效健康证明。

5.1.2.3应接受相关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培训,持有行业认定的证书上岗。5.1.2.4应遵守社区居家养老服务职业道德,保护老年人隐私。5.1.2.5提供服务时应注意个人卫生、服饰整洁。

5.1.2.6提供服务时应语言文明、态度热情,细致周到、操作规范。5.2服务过程控制 5.2.1信息公示 5.2.1.1服务机构应公示以下信息: ——执业证照; ——服务项目; ——收费标准; ——规章制度; ——工作流程; ——服务承诺; ——投诉方式。

5.2.1.2信息内容应真实、准确、完整。5.2.1.3信息应便于老年人了解、获取。5.2.1.4公示信息应及时更新。5.2.2服务对象

5.2.2.1服务对象为本市60周岁及以上有照料需求且提出服务申请的老年人。5.2.2.2有下列情况之一的老年人不在服务范围: ——患有传染性疾病的; ——患有精神病且病情不稳定的。5.2.3内容核定

5.2.3.1应主动、详实地向老年人介绍服务项目、服务内容及收费价格等。

5.2.3.2根据老年人的身体状况、服务需求、支付能力及服务机构的服务提供能力,核定服务内容。5.2.4协议签订与终止

5.2.4.1应根据核定的服务内容,与接受服务的老年人或其家属(其他监护人)签订服务协议。5.2.4.2服务提供过程中如发现下列情况之一的可以终止服务协议: ——接受服务的老年人患有传染性疾病的; ——接受服务的老年人患有精神病且病情不稳定的; ——违反服务约定的。5.2.5服务安排

应根据服务协议制定服务计划,安排服务内容和服务人员,提供相应服务。5.2.6意外事件处理

5.2.6.1应建立居家养老服务意外事件处置应急预案。5.2.6.2在服务过程中如发生意外情况,应启动应急预案。5.2.7档案管理 5.2.7.1档案包括: ——服务机构档案; ——服务档案。

5.2.7.2服务机构档案应包括文书档案、财务档案、员工信息等资料。

5.2.7.3服务档案应包括老年人信息、服务协议、服务项目、服务安排、服务记录等资料。5.2.7.4档案应建立保管、使用及保密制度,并动态管理。5.2.7.5有条件的机构应建立数字化档案,形成网络化信息管理。6 服务质量评价 6.1评价主体 ——机构自我评价; ——服务对象评价; ——第三方评价。6.2评价指标 ——服务对象满意度; ——家属/监护人满意度; ——服务时间准确率; ——服务项目完成率; ——有效投诉结案率。6.3评价方法

——意见征询(上门、电话、信件、网络); ——实地察看; ——检查考核。6.4服务质量改进

社区居家养老服务机构应根据评价过程中发现的问题与建议,及时改进,不断提高服务质量。

附录 资料性附录

社区居家养老服务标识

说明:

社区居家养老服务标识由大写英文字母“H”和“C”组成,下方标有中文“居家养老”和英文“Home Care”字样,“H”和“C”为居家养老英文表述“Home Care”的开头字母,字母“H”为两个面对面相扶站立的人形图案,表现了居家养老服务人员为老年人服务的生动场景,整个标识形成了一张微笑的脸,寓意着享受居家养老服务的老年人生活长乐、幸福安康。

主要颜色标准色号

龙井社区居家养老服务协议书 篇11

龙井社区服务中心(以下简称“甲方”)与服务对象(以下简称“乙方”),在同意共同遵守《龙井社区社会化居家养老实施方案》的前提下,就有关居家养老服务的事宜达成以下协议。乙方在本协议上签名即视为乙方已知悉并理解本协议条款,并同意受其约束。

第一条 乙方符合《龙井社区社会化居家养老实施方案》中规定的居家养老服务资格条件且自愿申请并同意甲方安排服务员为其提供居家养老服务。若乙方不符合资格条件,甲方将有权停止或拒绝提供服务。

第二条 居家养老服务对象为老人,乙方应自觉遵守。在服务过程中,若出现乙方要求或变相要求服务员为乙方以外的其他人员服务时,服务员视情况有权拒绝或停止服务。

第三条 服务员提供居家养老服务的具体工作内容:

(一)帮助老年人打扫卫生、洗衣、做饭、购物等基本生活服务;

(二)协助老年人就医、煎药、康复等基本护理服务;

(三)陪伴老年人聊天、散步、心理疏导等精神慰籍服务。第四条 未经甲方同意,乙方不能擅自增加第三条约定以外及与居家养老服务严重不符的劳务负担,甲方对此保留停止服务的权利。若乙方不满意服务员提供的服务,乙方有权申请调换服务员。

第五条 服务安排:

甲方将按照“定服务对象、定服务项目、定服务时间、定服务地点、定服务人员”的“五定”方式,为乙方安排持有《健康证》、《结业证》的居家养老服务员为其提供服务,如甲方本次安排的服务员不适应乙方的生活环境,乙方可向甲方申请调换服务员。

第六条 服务费用:

(一)依据乙方填写的《龙井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申请登记表》,乙方符合《龙井社区居家养老服务补贴标准》,属于(A□ B□ C□)类型,可享受每天(1□ 2□ 3□)小时的居家养老服务,所需劳务费由政府每小时补贴3.75元。

(二)乙方有义务在每个自然月的最后一天或服务停止当日正确填写《居家养老服务凭证》,并按照当月实际服务时间,准时向服务员支付3.75 元/小时的服务劳务费。如乙方未按时向服务员支付服务劳务费,甲方将停止服务,乙方应向服务员每日偿付当月服务劳务费总额的1%的滞纳金。

第七条 服务调整:

(一)乙方和服务员均享有调整服务的权利,若因故需要调整服务,须向甲方提前3日提出申请。

(二)甲方在接到乙方或服务员提出的服务调整申请后,会根据实际情况停止服务,并及时选派新的服务员上门服务,但服务调整期间不保证服务不中断。

(三)服务调整后本协议依然有效。第八条 服务时间: 第九条 其他:

(一)服务员上岗后,乙方应尊重服务员,平等对待,不得歧视和虐待,如不满意该服务员,可直接与甲方联系,进行人员调整。

(二)如乙方在服务员规定的服务时间段内发生紧急情况,服务员会及时与乙方相关监护人取得联系,同时与相应的社会应急机构如:110、120、119等取得联系。

(三)乙方在服务员到家后,有义务详细交待应做及应注意的事项,并教会服务员使用用器具和电器,当面提出合理的工作要求,以便服务员能迅速、稳妥地开展工作。

(四)甲方已明确规定服务员在服务期间不得带亲朋在乙方家中做客。如出现上述情况,乙方可与甲方联系,当即处理(但乙方主动邀请的除外)。

(五)甲方已明令禁止服务员不能与乙方发生任何借款、借物和委托办事的情况若出现以上情况,乙方应明确拒绝,如有纠纷属私人行为,甲方概不负责。

(六)服务员每月请事假不准超过3次,每次不准超过3天,欢迎乙方监督。请假期间乙方不支付劳务费。

(七)法定假日(清明节1天、五一1天、端午节1天、中秋节1天、十一3天、元旦1天、春节3天)服务员正常休息,乙方不需支付劳务费。若乙方需要服务员法定假日服务,且服务员同意,乙方须按照国家规定支付300%的劳务费。

(八)乙方要随时将现金和贵重物品妥善保管好,如乙方因财物找不到而认为被盗,应及时向公安机关报案,通过法律途径解决。在任何情况下,乙方都不得对服务员采取搜身、扣押钱财以及殴打、威逼等侵权行为。

(九)服务员在服务过程中,造成本人或他人的意外事故,乙方应立即通知甲方。

(十)甲方有权拒绝乙方将服务员转为第三方服务,如需调整,乙方可向甲方提出申请。

(十一)乙方因心、脑、血管等老年常见急性突发病导致的不良后果,甲方概不负责。

(十二)乙方因病住院或患有传染性疾病期间,应由其子女履行赡养、照料老人的义务,甲方将暂停服务,乙方痊愈后,甲方将继续安排服务。

第十条 本协议一式两份,甲、乙双方各执一份,双方签订之日起生效,至协议中约定之解除及终止的条件出现时止。

甲方:(盖章)龙井社区服务中心 联系电话:2901742 乙方:(签字)联系电话:

签订日期: 年

旌东街道办事处龙井社区 卫生服务站门诊为老服务协议

为了达到大病进医院、小病不出社区,更好的方便老年人就医,经甲、乙双份协商签订如下协议:

甲方: 乙方:

一、甲方的权利及义务

1、为乙方提供辖区内60岁以上老年人花名册及老年人情况;

2、甲方免费为乙方提供服务对象;

3、监督乙方工作质量及服务态度;

二、乙方的权利和义务

1、建立60岁以上老年人健康档案;

2、对辖区内特困老人、三无对象、无自理能力的低保户免费上门服务;

3、对辖区内低保户、劳模、优抚对象抵偿或无偿服务;

4、对有经济能力的老年人实行上门优质、优价服务;

5、保证服务质量及药品质量。

三、安全责任

在医疗过程中,发生安全或医疗事故,由乙方全权负责。甲方(签字):_________

上一篇:库存管理2试题及答案下一篇:通讯补贴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