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一无二五年级作文(共12篇)
当我听到这个消息时非常震撼,非常沮丧,如天塌地陷。因为从一年级到四年级我最喜欢的老师便是武老师了!虽然我们是师生关系,但是我们更像是亲密无间的好朋友。我之所以喜欢武老师,是因为她非常善良,还很幽默,更重要的是她非常理解我,武老师教会了我许许多多的道理。
记得三年级的一次考试,我非常的紧张。因为当时我的成绩不是很好,有些自卑,总觉得这次会考不好。后来武老师走过来,抚摸着我的头,告诉我:“不要紧张,不要担心考不好,只要你努力了就是最棒的。加油!”结果你猜怎么着,我考了100分!!!而且从那一次开始,我的成绩就逐渐上升,越来越好。
武老师也很幽默,记得有一次在上课的时候,我正在座位上发着呆,武老师走到我的身旁,停止讲课。我当时还在纳闷,咦?老师怎么不讲了?我扭头一看,才发现老师和同学都盯着我看。过了一会儿,大家都笑了起来。武老师说:“你正在大草原上跑马吗?”接着又是一阵大笑。
关键词:五年级,作文习作,教学
语文教育是我国教育体系的一门支柱科目, 写作, 也称书面表达, 是语文教育的重要目标之一。但是, 纵观近年来的小学语文教育情况, 写作问题一直以来是小学语文中高年级教学开展的难点所在, 学生普遍存在兴趣低下, 无话可说等状况, 作为多年的小学语文教师, 笔者认为, 五年级的写作教学对于小学阶段的写作与初中阶段的习作来说, 是一个基础过渡的重要环节, 因此, 做好五年级作文教学工作是每一个语文教育者不可忽视的重大责任。
一、有效结合生活现实, 引导学生打开思路
生活是创作的源泉, 新课程标准指出:小学写作教学一定要贴近学生的生活, 引导学生关注生活、热爱生活、表达真实感情。对于小学生来说, 他们缺乏充足的社会经历, 在习作中难免会感到无力, 因而, 作为语文教师, 要引导学生的习作从生活开始, 从身边的事物和人物开始。首先, 要引导学生善于观察生活、回忆生活。生活不缺乏美, 而是缺乏发现美的眼睛。对于小学生的习作来说, 习作不是缺乏素材, 而是缺乏观察。作为语文教师, 我们要引导学生做到善于观察、善于回忆, 如在写《我的__》 (写一个人物) 这篇作文时, 很多学生看到题目无从下手, 因为爸爸、妈妈、老师等人物在生活中出现得太频繁, 学生除了能对这些人物做简要的介绍以外, 会认为没有什么素材可以去深化人物的形象, 这时教师便要充分发挥引导作用, 如一个学生准备写《我的妈妈》, 此时教师要善于引导:“你的妈妈长得什么样子啊?她跟三年前相比现在有什么变化吗?为什么会出现这些变化呢?妈妈做得最让你难忘的事情是什么呢?你有没有对妈妈做出什么事情至今很后悔的?……”以此引导学生逐步扩开思路, 进一步开展写作。其次, 要引导学生善于联想、发散思维。在写作过程中, 生活中的某些现象虽然很普通很平常, 但通过思维发散, 仍能成为很好的习作素材。如在以“我发现了美”为主题习作时, 窗外正是夕阳西下之时, 我顺机引导学生:“窗外的夕阳美不美?”当学生们回答:“美”时, 我问到:“美除了这些自然的景色美, 还有什么美?”当学生回答到:“还有心灵美”时, 我问:“那么, 我们的这个主题是不是可以从多个方面开始写呢?比如, 现在的夕阳, 它是不是也像我们人类一样, 经历了出生、成长、成熟、衰老四个阶段呢?那这个夕阳是不是你们的爷爷奶奶所处的阶段呢?夕阳这么美, 你们有没有想到爷爷奶奶的美呢?……”以此循序渐进, 一步一步引导学生联想、发散思维, 打开学生的思路之门, 让学生能愉快地选材习作。
二、丰富学生的生活体验和阅读素材, 为写作储备资源
小学生的生活阅历受到年龄和生活环境的限制, 因而较狭隘, 作为教师, 要牢牢把握学生习作的素材资源问题, 丰富素材的储备。
首先, 要丰富学生的生活体验。小学生的生活主要由家庭生活和学校生活组成, 家庭生活上的体验是由家庭环境因素决定的, 作为教师, 我们无法改变, 因而我们要从学校生活上努力, 丰富学生的体验。如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拔河比赛、放风筝比赛、秋游、春游等, 丰富阅历, 与其他任课教师沟通, 如让自然科学教师带学生种植树木、让音乐教师带领学生参加歌唱比赛等, 同时还可以将语文教学带进生活, 如建议国庆长假家长带孩子参观博物馆、革命纪念馆等, 开拓视野。
其次, 要加强学生的阅读积累, 提高写作的语言运用能力。很多学生在面对写作时, 并非没有素材可写, 而是不知道如何下手组织语言去写, 只有通过加强学生的课外阅读, 进一步开拓眼界和思维, 增加语言的积累, 才能逐步改变这种有话说不出的状况。1.在语文课文的教学过程中, 遇到优美的词语、句子、片段, 教师应引导学生进行简要的赏析, 明白这么优美的内容描绘的是什么, 具体内涵是什么, 加深学生的理解, 并要求学生会背诵, 并最好是能熟练运用;2.有针对性地引导学生多看书, 如《儿童文学》《小学生天地》《读者》等书籍, 充分利用课余时间, 并有针对性地摘录书中的优美句子、片段, 并加以背诵和运用, 以此丰富学生的写作材料, 提高语言的运用能力。
三、加强学生的想象能力培养, 提高写作水平
想象让语言插上翅膀, 爱因斯坦曾说, 想象比知识本身更重要, 通过想象, 有限的知识能朗阔万物, 是推动知识进步的源泉。很多学生在习作过程中, 总会感觉想表达的总是不能深刻表达, 写作出来的内容不具体、不形象, 感染力和表现力都不强, 因而, 这就需要教师在学生写作教学中, 加强学生的想象能力的培养, 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如在描写蒲公英时, 让学生通过对蒲公英静态和动态的仔细观察, 并加以想象, 学生写道:“像一个个毛茸茸的足球”“飘飞起来, 就像漫天飞舞的白丝带, 又像是一片片浪花”, 通过这种简单的想象加以点缀, 整个句子、片段的表达便显得更加形象具体, 文章的表现力凸显。
一、多观察,多比较
1.激发孩子观察的兴趣,培养观察的敏感性
家长都有体会:让孩子看蚂蚁搬家,他能够看一下午,也不会觉得累,这就是他有兴趣呀!孩子来到这个对他来说完全陌生的世界,他充满了好奇,万物对他都有强烈的吸引力,家长可以借任何一种孩子感兴趣的事物鼓励孩子开始观察。孩子喜欢吃,您就可以让他比较各种美味的不同,就是同一种食品,也可以让他比较哪家的好吃,怎么吃会更好吃……也就是说,对身边事物总保持一种新鲜感:同一个事物,每次观察都有新的发现。
2.教给孩子观察的方法,培养观察的条理性
小学生观察的目的性、持续性、细致性、概括性都比较薄弱,故而引导孩子观察时,要先教给孩子观察的方法,使孩子有目的、有准备地去观察。要教给孩子按一定的顺序,让孩子有重点、有主次地观察,使他们学会有条理地观察事物,从而在作文时就会有条理地表达我们周围的客观事物,无论是动的还是静的,虽然错综复杂,但都有一定的顺序。以静物来说,方位有远近、里外、上下、左右、前后之分;一件事也有起因、发生、发展、结果的过程。因此,在观察时,要引导孩子按一定的顺序,有条理地进行观察。同样,观察的顺序也有多种:由上而下或由下而上,由近而远或由远而近,由景物到人物或由人物到景物,由部分到整体或由整体到部分。因此观察时,应根据观察对象的特点,选择观察顺序,比如,观察较为常见的草莓时,就可以同时采用几种不同的观察顺序:由整体到部分、从上到下、由外到里、由看到尝的顺序。
3.启发孩子边观察边思考,培养观察的全面性
小学生观察最大的毛病是观察事物笼统,因此要教给孩子从细处着眼,深入细致的观察方法。实践告诉我们,只有仔细观察,才能看得细致、看得全面,也不难看出甲事物与乙事物的区别,观察能力也能从中得到提高。
如何训练孩子观察事物呢?最好的训练方法就是用“问题”导向目标,即:根据作文训练的过程,确定观察的范围、对象,再按照一定的顺序和重点,精心设计一系列“问题”,让孩子带着问题,有意识地在观察中寻根溯源,边观察、边思考、边记录,直到逐个弄清为止。有了这些问题作引导,孩子会不知不觉地逐渐养成良好的观察习惯,掌握观察要领,从而积累大量作文素材。
二、多实践,多体验
我们生活中,每天会碰到许多人,遇到许多事;碰到的人、遇到的事就是作文的材料。如果能仔细想想这件事包含了什么道理,正确认识后将它写下来,就可能是篇好作文。
叶圣陶先生说:“作文这件事离不开生活,生活充实到什么程度,才会做成什么文字。”孩子的生活丰富了,感受才会深刻,写起文章来才会左右逢源,触类旁通。尤其是小学生,作文以记叙文为主,就是写身边的人和事,如写“第一次________”,很多孩子都不知道该写什么,一是好多都忘记,第一次是怎么做的,二是没有什么值得写的。第一次大多数写“第一次洗碗”“第一次洗衣服”“第一次滑冰”……有的與众不同,写“第一次自己睡觉”“第一次独自在家”“第一次自己乘坐公交车”……单从这些题目中就可以看出:孩子们缺少生活。再如写“一件有意义的事”或“一个令人难忘的人”时,孩子的作品更是令人叹息:事例“千篇一面”,具有典型性的也多是从作文书上看来的。有很多事情本来该做的没有做过,该经历的更没有经历过,面对这样的情况,孩子怎么会知道该怎么写呢?家长就应该让孩子多经历一些这样的事情,如,让孩子自己支配零花钱,买自己的学习用品、捐款等;帮助家长做家务;安排自己的课余时间,和朋友一起郊游等。
所以说:“生活犹如泉源,文章犹如溪水,泉源丰盛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泼地流个不停歇。”叶老的话形象地说明了生活与作文的关系,要搞好作文训练,就必须抓住生活这个“泉源”,让孩子观察大自然、接触社会,与各种人、事、物打交道。总之,作文训练的触角应该伸向孩子生活的每一个角落,让孩子在生活中长知识、受教育、得到启发,用情感的波澜、生活的需要,激起他们倾吐的欲望。
(作者单位 山东省微山县马坡镇石里小学)
不高不矮,不胖不瘦,两个羊角辫活泼地竖在头上。圆圆的脸上有两颗水汪汪,又大又圆的眼睛,让人一下子联想到了一种圆型的巧克力。眼睛下面是高高挺起的鼻子,嘴巴小小的,红的像樱桃。嘴巴高高鼓起,代表生气了;嘴角上扬,露出微笑,代表高兴了。你们知道是谁吗?对了,这就是我,我是独一无二的。
我的特长有很多很多。我爱我的特长,我的妈妈会让我自己选择自己的兴趣班。我每一学期的兴趣班都有重点,我是根据我的学习与专业情况而确定的.。每一项我选择后,我基本都会坚持。看到越来越多的兴趣班,妈妈会问:”忙的过来不,要不要取舍一些?”个个我都舍不得。比如,我喜欢唱歌,我三岁就开始学习声乐,三岁登台表演,一直坚持到现在。比如我喜欢画画,当我在妈妈办公室画了五百张纸以后,妈妈才给我报了兴趣班,我又坚持到现在。从儿童画到水粉画,到国画,已经4年了。为了让小报更好看,我学习了卡通画;为了提硬笔字,我学了硬笔书法;为了让国画的题名与画更匹配,我申请学期了软笔书法。
这就是我,有自己想法的,独一无二的我。
梦想,是一个人长大以后想要干的事情。因此,每个人都有自己独一无二的梦想。
我的梦想来源于六年前的`一个夏天。那天下午,我和姐姐在看<<喜羊羊与灰太狼>>当电视机播到慢羊羊做实验失败而爆炸时,我的脑子里突然蹦岀一个胆大的幻想:要是我什么时候也能这样拿着一个装满液体的试管,那该有多好呀!因为我是一个好奇心很强的人,所以一旦下定决心也不想放弃。
从此,我每天都在一个杯子里倒一些水,再倒一些糖和盐或味精。
我六岁那年去上幼儿园(我小班没上,直接上中班。)报名,我激动地问妈妈:“妈妈,幼儿园里会像<<喜羊羊与灰太狼>>里面旳慢羊羊一样做实验吗?”“不会的,梦露。”妈妈停顿了一下,继续说道:“不过,你上三或四年级的时侯,就可能会做实验。”听到这番话,刚才情绪有些失落的我,一下子好多了。
一年,两年,三年,四年……此时的我已经四年级了,我再也不是那个胆小旳小姑娘了。在2013年10月17日的一堂科学课上,詹晓颖老师带领我们去实验室做实验。要知道,我这可是大姑娘上桥——头一回呀。在我的精心努力下,实验终于成功了!我的眼睛里流岀了激动的泪花。
瞧,乌黑精神的短发,浓密的眉毛,一双会说话的大眼睛,是谁呢?对啦,就是我。我是一名三年级的学生,今年九岁,叫小宇宙。
我有许多优点,比如:热爱劳动、乐于助人、最尽职的班干部……但我最大的优点,莫过于写作文啦,写作文也是我最拿手的。每天我都会严格要求自己,坚持练笔,不管写多写少,我都会去写。我还特别会安慰别人,在一次英语课上,有一位同学被老师批评后,下课了都还一直哭个不停,同学们怎么劝他,都无济于事。于是,我给他讲了一个笑话,只见,他的哭脸立马“阴转晴”并哈哈大笑起来,他的眼泪也消失得无影无踪,我厉害吧。
虽然我有很多优点,但也有很多缺点。最大的缺点就是粗心大意,这直接导致我的数学题经常出错,常常会把除号看成加号或是乘号。今年期中考试的数学试卷,我既然把860看成了608,妈妈不禁摇着头感叹道,我的.这个缺点到猴年马月才能改正呀,不过我已暗暗下定决心,一定要把这个坏毛病改掉。
我爱好写毛笔字和跳舞。我认为,字如其人,学写毛笔字,不仅可以把字练好,还能修心,更重要的是,这是老祖宗留给我们的精神财富,我一定会把它发扬光大,让更多的外国友人,领略方块字的独特魅力;我还特别喜欢跳舞,这是我课余时间最喜欢的放松方式,要想知道我跳得如何,我家的无数奖杯会替我回答。
说起来陈妍希真的是很不容易。《那些年,我们一起追的女孩》上映后人气高涨,被封为女神后一举一动也被无限放大,不但创作专辑《Me,Myself,and I》被骂到一文不值,接拍《新神雕侠侣》以来又因不符合观众期待屡遭谩骂,以至于她忍不住表示:“我真的没那么糟!”然而恶评并不会因为她的委屈而不再出现,精神压力超大的她下戏后时常在家中大哭。
她曾在微博上贴出一张眼睛发炎的照片,内双的眼皮都肿成双眼皮了,她轻松地说:“眼睛发炎,肿得跟核桃一样,暂时不用去割双眼皮了!”有粉丝心疼地说,肯定是前一天晚上再度泪崩的缘故。一个多星期后,陈妍希在微博再次晒出自拍照,并开心表示眼睛已经痊愈了。照片中陈妍希眼睛已经明显消肿,清秀的五官显得十分清新俏丽。眼疾痊愈后的陈妍希心情也变得十分愉快,称“一切回到正轨,心情很美丽啊”。然后很多黑粉就冲上来说她整容。这下子让本来已经心情大好的她再次陷入忧郁,不由得在微博上向黑粉们宣战:“胖了你说我肥,瘦了你说我变得不可爱,眼睛肿了你说我活该,消肿了你就说我整容,是想闹怎样?亲爱的,不好意思没办法迎合所有人的喜好,只能努力成为更好的自己。”真的让人为她掬一把辛酸泪啊!
身在娱乐圈,很多时候都是身不由己,所以万事想开最重要。经历过恶评之后,陈妍希表示已经放下了。所以对于网友的那些攻击,她开始接受现实并拿自己开涮。比如对被攻击最多的包子脸,她在微博上放了家人的合影并说:“我外婆脸圆,我妈妈脸圆,我脸圆,我侄女脸也圆,有啥好说嘴的?家族骄傲来的,我们家以圆脸为荣!”
光听别人的唠叨是没法活的,所以陈妍希选择了不听他们的,专心做自己的事。好在虽然外界口水不断,她在剧组还是相当受宠,处处受人照顾。他们还趁雪景大拍合照。她在微博写道:“难得空档,无敌雪景,开心和大家伙拍照,一整个杀青的节奏!可惜某人偶像包袱太重,恶搞图片没法上传!”只见她在照片里和工作人员玩得不亦乐乎,丝毫没有女神的样子,反而十足一个邻家女孩,让人仿佛穿越回到了“那些年”。
导师点拨
“亲爱的,不好意思没办法迎合所有人的喜好,只能努力成为更好的自己。”———面对众多非议吐槽,女神终于勇敢喊出了自己的心声。陈妍希是睿智的。起初在谩骂质疑面前她也曾备感压力几近崩溃,最终还是接受了现实接纳了自己,不再过分在意人们的恶评,刻意迎合大家的审美,甚至开始自嘲似的拿起她的招牌“包子脸”开涮,快乐地做回自己,努力地做最好的自己。
是的,我们没法让所有人都喜欢自己,即使你是女神。正如有人爱吃香蕉,有人爱吃橘子,无论你是一只水分多么充足甘酸可口的橘子,总也有人不喜欢,但这不是你的错。道理很简单,可是在生活中,我们却很容易犯这样的错误。我们总是觉得我们应该获得周围人或者我们在意的人的喜爱和赞许。“应该”“必须”……这些含有绝对化要求的信念,从心理学的角度来看属于一种不合理信念。我们不可能让周围所有人都喜爱我们,而那些爱我们的人如父母、老师也不可能爱我们的每一个行为,永远保持绝对的喜爱和赞赏。一旦我们的内心留有这样的信念,便不自觉地费尽心力以求获得他人的喜爱,为了讨好他人压抑委屈或者刻意改变自己,而当现实的发展和内心的绝对化要求相悖时,就会感到难以接受产生强烈的挫败感,甚至自我怀疑自我否定。所以,我们只能“希望”,希望周围的人喜欢我们,希望我们所爱的人也爱着我们,当然,是否喜欢却不是我们本身所能控制的,有人不喜欢你,只是因为他爱香蕉,而你是橘子而已。
我们无需也无法成为一只人人都喜爱的橘子,但是我们可以努力去做一个最好的自己。做最好的自己,首先要了解你自己,不仅要明白自己的劣势,更要有一双善于发掘自身优点和特色的眼睛。你或许不善言谈,却有着细腻的内心和敏锐的观察力;你或许外表普通,却拥有着超高的人气和极强的号召力;或许数字游戏让你抓狂,文学却是你自由翱翔的天地。做最好的自己,其次要悦纳自己,愉快地接受自己。自我悦纳,是一种主动的心理状态。如果我们常常进行自我否定,我们就会失去自信,人云亦云,沦为别人的影子。我们每个人都是优势和劣势的综合体,而优势和劣势就共同组成了一个真正的你,这个世界上独一无二的你。做最好的自己,更要学会积累和坚持,充分地扬长避短,不断地完善自我,实现自我价值的最大化。当陈妍希放下网友的攻击,专注于《新神雕侠侣》的拍摄时,我想她一定能给我们带来一个不一样的小龙女。
1980年,由于敗血症住院接受抢救治疗后,史铁生问柏晓莉大夫他还有多长时间。柏大夫对他说:“你大约还有十年时间。”可三十年之后,他仍然顽强地活着,于是柏大夫问他:“那十年,你有没有倒计时的感觉?你当时是怎么想的?”
史铁生说:“从感觉上,当时没有太相信我只有10年的时间,但也想过这个问题,但无论是5年还是10年,你都改变不了,那就不如使这10年精彩起来。人生只有一个过程,过程使你获得一切,而并不是你在终点得到什么。10年是一个过程,你把这个过程弄的很糟糕、很忧虑、无所作为、没有价值,何苦呢?不管它是几年,先干着再说。”柏大夫问:“就是我给你倒计时的时候,你也特别坦然,活一天就要过好一天?”
史铁生说:“是的,而且现在也是这样。这么多年,我坚定了一个信念,就是既然是一个过程,那么不管怎样,我尽力而为。人生有时像打牌,虽然你抓的牌很糟,但你不能不打。任何一把糟糕的牌都有一种最好的打法,你找到了最好的打法,你就算赢了。只有在过程中才能显示你的力量、你的美、你的智慧。运动员常说如果以最好的方式去对待每一个环节,你就会有最好的结果。这等于说你最好的过程就是你最好的结果。”
他是一个残疾人,但是他从生命的残缺中体会到了人生的价值,在信仰的废墟中重建理想,热爱生活,超越宿命。他是智者,是强者。他的思考早已超越了残疾,跨过了生死,向着更深远更广阔的层次里迈进。史铁生认为,世间每个人的生命都是残缺的,都是有所遗憾的,可正是因为生命的残缺,却反而为人们超越自己,超越困境和证明存在的意义敞开了可能性的空间。他在《我与地坛》中写道:“假如世间没有了苦难,世界还能够存在吗?”显然,答案是否定的,就像尼采所说的那样,没有岩石的阻挡,哪能激起美丽的浪花?没有挫折的考验,也便没有不屈的人格。他在《我的梦想》中说:“我希望既有刘易斯一样矫健的身体,又有个了悟人生意义的灵魂,后者却又要在千难万苦中获取。”史铁生让我明白,要敢于接受即使不如意的命運,不要抱怨,不要悲伤,抬头仰望,微笑向阳,努力学习,努力生活,要相信,毕竟山的那一头总会雨过晴天,那时的天空会透明如洗,山坡上会春暖花开,迎面而来的会是和煦的春风。
帕斯卡尔说,人是一根会思想的芦苇。虽然它十分脆弱,但因其会思想,所以脆弱如芦苇的人就能发出人性的迷人光泽。史铁生就是用他那残缺的身体,诠释了他最为健全而丰满的思想。他体验到的是生命的苦难,表达出的却是生活的明朗和欢乐。人生漫漫,世事难料。生命本身就是一个和困难周旋的过程,但我们能够做的,应该做的,就是如何将手中的“牌”优化组合,并力求把每张牌打好。
我很佩服史铁生,他在面对问题和挫折时,不是一味地抱怨,而是能够适时调整好自己的心态,用“爱”的方式来战胜苦难,诗意地生活。
这也是我喜爱他的原因。
他就如我人生路上的一盏明灯,不断地指引我向前,哪怕前方的困难再多,我也不会放弃,不忘初心。
我是一个特别活泼好动的四年级小学生,名叫陈奕萱,“奕”是爸爸希望我像大树一样高大挺拔,“萱”是妈妈希望我像萱草一样的坚强,做一个坚强的人!
今年的我已经10岁了,正是一个儿童时期,正是一个要好好读书的时候。我在城西小学读书,成绩还行。我在学校是一个乐于助人的女孩子。别人说狮子座的特点就是喜欢吹牛,但是我就是不会吹,大概是一个假的狮子座吧!
学习成绩还行的我还是有缺点的。我的缺点就是有点懒,只要一到放假就要睡懒觉,只要妈妈不叫我起床可以睡到中午,是不是可以和“猪”一争高下。
我很讲信用,所以我的朋友很多。不管咋样我和朋友们的关系都是非常亲密的。我也非常乐观,是一个很好相处的人,而且我是一个很大方的人,有什么好吃好玩的都会和朋友们分享。
我的理想是当一位舞蹈家,我知道当一位舞蹈家是非常不容易的事情,我已经学习跳舞四年了,只要我刻苦努力和坚持,我就会越来越好,理想也会越来越近!
我有一头乌黑亮丽的头发,圆圆的脸蛋上有一对细细的眉毛,一双明亮的大眼,睫毛长长的,有人把我的眼睛称为“渴望的眼睛”,我的鼻子小小的,下面还有一张能说会道的小嘴。
我性格乐观开朗,风趣幽默,平常在学校里和同学相处得很融洽。遇到困难,我总是选择去面对而不是逃避。老师也说我是个自信勇敢的女孩子,但是我有一个坏毛病,就是经常粗心大意。
记得有一次要上课了,我背起书包正要出门,这时从厨房里传来一声:“记得带上外套。”于是我返回房间拿起外套就往外跑。到了教室,大家都看着我。咦,大家为什么都看着我呢?是不是因为我今天戴了一个新发卡特别漂亮呀!正当我心中偷着乐的时候,同桌在我耳边小声说了一句:“你怎么一只脚穿着运动鞋,一只脚穿着拖鞋呢?”我迅速低头看了看自己的脚,脸立马红到了耳根……今天可真闹了一个大笑话呢!
我最大的爱好就是读书,每当读书的时,就好像有一股魔力在紧紧的抓住我的心,让我不自觉地沉浸在书的海洋里。高尔基曾经说过: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所以我愿意做那个一直在进步的人。
我的学习能力很强,可是学习成绩却不稳定,时而高时而低。我应该好好反思并且完善自己,变得更优秀。
要了解R93 LRS2步枪就必须了解R93步枪。R93步枪由德国枪械设计师格哈特·布莱克(Gerhart Blenk)于1993年设计推出,该步枪首次创造性地采用了直拉式枪机,深受用户的喜爱。但是R93步枪一直定位于民用,并未引起人们更多的注意,直到近几年,布莱泽公司为了扩大市场,推行了由民用到军用的发展策略,以R93步枪为蓝本又推出了许多新型号,这一优秀设计才被人们深入了解。R93 LRS2型更是集多种优点于一身,有望在军用、警用及民用远距离射击市场上有一番作为。
独特的结构设计
R93 LRS2高精度步枪在结构设计上颇动了一番脑筋,应用了大量的新技术和新概念,据称至少有9个部分的设计获得了专利,该枪再配以新式4~16 ×50mm何露斯白光瞄准系统,在500m甚至更远的距离上都可以达到良好的射击效果。
闭锁系统 突破传统
R93 LRS2高精度步枪和R93步枪一样采用了直拉式枪机和套爪闭锁系统。传统的回转式枪机的拉机柄在操作过程中需要转动60°,而R93系列步枪的直拉式枪机取消了枪机回转动作,由闭锁套爪代替传统的闭锁凸笋,闭锁套爪在360°的圆周上分布着14个闭锁凸笋,枪机在铝制机匣上的两条钢制导轨上作直线式往复运动。当枪机复进到位时,枪机内部的销钉压迫套爪凸笋,使其张开,并卡入枪管内,将枪管和枪机锁定在一起。这一创新设计与传统设计相比至少有5方面的优点:(1)由于枪机和闭锁套爪在枪管中实现闭锁,因此枪机框受力减小,对其的强度要求可以降低,枪身的质量就大为降低,也便于操控;(2)闭锁套爪在枪管内的凹槽内实现了360°方位上的接触,比闭锁凸笋的受力面积大得多,保证了闭锁强度,提高了使用寿命;(3)由于机头直接锁定在枪管内,因此弹底间隙可以精确控制;(4)枪机在导轨上可以自由浮动,所以能准确地定位在弹膛的中心位置,减小了机构本身的压力和部件之间的摩擦力,提高了精度;(5)在保持枪管长度不变的情况下,枪身的长度可以缩短。
更换枪管 简单方便
由于R93 LRS2高精度步枪的闭锁过程在枪管中完成,因此为更换不同口径的枪管创造了条件。目前共有17种标准口径和马格努姆口径的枪管可供使用,范围从0.22英寸到0.416英寸,甚至最新型的0.30英寸(超级马格努姆口径)。该枪的枪管由2个7mm六角螺栓固定,更换枪管十分方便,只需要用扳手松紧两个螺栓即可,如果2根枪管上都装有瞄准镜,整个过程只需要1分钟时间。但当更换马格努姆口径枪管时,还要更换机头和弹匣,更换机头时只需抬起枪机框上的限位钮,此限位钮用于将枪机限制在枪机框中,换好后按下限位钮锁定。在布莱泽步枪的枪管上有专门设计的瞄准镜座套环,可以快速地安装瞄准镜并进行归零。由于瞄准镜直接固定在枪管上,所以更换枪管后不会影响原来的瞄准点。
击发机构 充满新意
R93 LRS2高精度步枪的扳机机构设计充满新意,最大特点是没有传统设计中的阻铁,击发时只需很小的力去扣动扳机即可实现击发。该枪的保险机构位于枪机尾部,通过一个保险滑块的前后移动实现保险的锁定和解脱,共有3个保险位置,但实际上应该说只有2.5个位置最合适。保险滑块置于上方时,步枪处于待发状态,枪机尾部会有一个很大的红点显示出来。轻轻按下保险滑块使其向下进入保险位置,这时就会覆盖红点。处于保险位置时,枪机、扳机和击发装置都会被锁定,此时拉机柄无法拉动,防止意外击发。为了解除枪机被锁,保险滑块需要被压向前方直至弹簧复位。保险解脱后,向后拉拉机柄会同时解脱枪机保险。推弹进膛后,同样可以按压保险使击发装置处于安全锁定状态。
良好的人机工效
布莱泽R93LRS2高精度步枪设计时充分考虑到了人的因素。枪身结构采用铝合金框架,表面覆盖防滑的聚合物。贴腮板上下可调,枪托的厚度可以根据需要进行调整,以适应推拉枪机时所需空间的大小。枪托的整体也可上下调整,并可左右旋转15°。枪托底部还设计了一个高度可调的驻锄。布莱泽R93 LRS2高精度步枪采用比赛级扳机,扳机力、扳机行程和扳机回复力均可根据个人喜好进行调节。
由于枪机作直线式运动,运动时间较短,所以操作枪机时十分方便,不需要将头从贴腮板抬起就可快速地完成下一发弹的装填,也不会影响瞄准点,真正实现了快速连续射击。
布莱泽R93 LRS2高精度步枪配上凯因(Keng)公司生产的多方位调节的两脚架后更是如虎添翼。该两脚架既可以安装在标准护木上也可以通过凯因公司的新式适配器安装在护木导轨里,可单手操作,具备自动调节功能,调节时可沿轴线旋转和横向移动。当射手选定了方向和位置后,只需据枪前倾,就可以将两脚架锁定。
该枪仅通过更换枪机和枪机框就可以彻底地使其变成地道的“左撇子”武器,只是当拉机柄位于步枪左侧时,机头也必须转变为左侧抛壳。
优异的武器性能
优异的设计带来了优异的武器性能。该枪的标准枪管为铬钼镍合金钢经低温处理,其表面的凹槽经过了振动最小化和最优化等处理,枪管所有的钢制部分的表面都涂有硬质、粉状的防锈蚀材料。枪的轻质铝制构架刚性很好,弹匣槽和步枪框架是一个整体,这种创新 的结构和优质的工艺使布莱泽步枪的刚性非常好,和其他步枪相比质量上也要轻很多,装上望远式瞄准镜、两脚架和所有附件后,全枪的质量只有5. 4kg。由于没有传统的枪机回转动作,省去了许多繁复的机构,供弹时省去了导弹斜面,枪弹可以平滑地进入弹膛,枪机在枪机框上平滑地运动,这些对提高武器的射击精度和可靠性起到了很大作用。
安装膛口制退器后大大降低了后坐力,发射7.62×51mm枪弹时的后坐力与不加膛口制退器时用0.243英寸口径弹时的后坐力相当;使用0.300英寸温彻斯特马格努姆弹时的后坐力缩小到与不加膛口制退器时使用7.62× 51mm口径弹药基本相同的水平。
为了方便携带和运送,狙击步枪可以大件拆解,将枪管和护木等分离,却不影响再装配后的瞄准零点。
满意的试验结果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为了验证布莱泽R93 LRS2高精度步枪的性能,由《国际防务评论》期刊人员组成的试验组对该枪进行了试验。试验结果表明该枪射击精度很好,即使在更换不同口径的枪管后亦能保持良好的精度。射击试验在91m(100码)的距离上进行,第一组弹采用的是布莱克希尔11.3g7.62mm表层镀钼弹,5发弹的散布圆直径为14.7mm,此时枪管微热,第二组弹的散布圆直径为12.1mm,散布最大的一组是11.3g重弹,为15.2mm。更换枪管对射弹散布和射击效果并未产生影响。发射雷明顿10.8g 7.62mm比赛弹时最大散布圆直径为14.7mm,平均散布为13.7mm。改变枪管口径,换用0.300英寸温彻斯特马格努姆弹,每组3发,试验结果同样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发射一发污膛弹后,距离依然为91m,发射0.300英寸温彻斯特马格努姆弹时,第一组散布圆直径仅9.1mm,第二组稍大,为10.4mm。发射10发 12.3g布莱克希尔0.300英寸温彻斯特马格努姆弹(初速约915m/s)后,枪 管温度开始升高,射弹散布也随之扩大,最后两组弹的偏差为20mm。此时的枪管温度高到已经无法用手触及,这归因于试验人员连续、快速地发射大量 0.300英寸温彻斯特马格努姆弹所致,在实际战斗中这种情况是很少出现的。初步试验后不久,试验人员又重返试验场,发射3发0.300英寸温彻斯特马格努姆弹的散布圆直径仅为7.1mm。
在德克萨斯州进行的另一场射击试验中,该枪在远距离上的射击性能表现非凡,配用何露斯白光瞄准系统(包括望远式瞄准镜、手持计算机、“鹰”式天气状况测试系统及相关软件)后,在910m外,使用布莱克希尔0.308英寸温彻斯特马格努姆弹,即使在强风速和风向不定的情况下,对人形靶的命中率仍能达到90%,和瞄准镜配合后在457~640m的距离上命中目标相当容易。
布莱泽R93 LRS2高精度步枪是一支具有创新意义的步枪,它不但可以通过更换枪管的方式发射各种口径的枪弹,在其他各方面的表现都相当出色,如全枪质量、可靠性、精度和可操控性等等,著名的轻武器厂商——瑞士西格公司正是看到了该枪的这些特点和广阔市场前景才屈尊做起了这家德国小厂在美国的代理,目前美国军方已经开始对该枪进行测试,相信在不久的将来布莱泽步枪必会在竞争激烈的军用市场中占据一席之地。
技术诸元
口径7.62mm
闭锁系统套爪闭锁,360°支撑
发射方式非自动
扳 机 力14.2N
枪 管 长600mm
导程279mm
《掉进兔子洞》(节选自《爱丽丝梦游奇境》,作者:【英】刘易斯·卡罗尔。略)
《从九又四分之三站台开始的旅程》(节选自 《哈利·波特》,作者:【英】J.K.罗琳。略)
《露茜初探魔衣柜》(节选自《纳尼亚传奇1:狮子、女巫和魔衣柜》,作者:【英】C.S. 刘易斯。略)
《大钟敲了十三下》(节选自《大座钟的秘密》,作者:【英】菲·皮尔斯。略)
《草虫的村落》(选自人教版六年级上册。略)
选文缘由
“幻想小说”,或者说一些“魔幻小说”是大量充斥在童书出版市场的,也是孩子们喜闻乐见的一种文学形式。可我们的教材中却缺乏真正意义上的幻想小说的文本,而我们的习作体系又时常需要孩子们展开丰富的想象。让学生在没有实际阅读的体验中展开所谓的丰富的想象,也就出现了学生总是穿越到过去或者未来、习作的结尾经常是“丁零零,我醒了,原来这是一场梦”的千篇一律。
想象,变得玄幻似乎不难,但要引人入胜却很难。为什么《哈利·波特》《爱丽丝梦游奇境》可以成为经典?这些作品为什么会让孩子们如此着迷?同样是幻想小说,为什么我们孩子写的幻想类文章是如此不堪,甚至可以说是“胡思乱想”?我们不妨来解析一下4篇课外选文的“幻想”元素。
《掉进兔子洞》:兔子穿衣服,戴怀表,说人话;而人在这种环境中,掉进兔子洞竟然会减缓速度,不会摔伤,莫名其妙变小,进入另一个世界。
《从九又四分之三站台开始的旅程》:题目本身就已经开始不一般,九又四分之三站台;穿墙而过;检票口与锻铁拱道之变化。
《露茜初探魔衣柜》:比常规衣柜大的衣柜;有不同变化的衣柜;衣柜尽头是另一个世界;人身羊腿怪会说人话,等等。
《大钟敲了十三下》:题目就不一般,怎么会“敲了十三下”;突然出现的花园和女仆;不一样的客厅里的东西突然消失。
这些都是让孩子们着迷的“幻想成分”,孩子们之所以着迷,并不是因为兔子、衣服、怀表、站台、检票口、衣柜、大钟、花园、女仆、森林等这些元素有多么了不得,而是这些元素其实就是他们身边常见的东西。“常见的东西变得不一般”,这就是这些经典作品体现“神奇”的地方。因此作为群文阅读重要元素的“议题”,我就定为“什么是神奇”或者说“神奇在哪里”。
这个议题的设置,从目标达成上,只是丰富学生对于“神奇”的认知,知道什么是神奇,神奇一般在小说的什么地方可以产生效果等。当然,《草虫的村落》其实不能算一篇完全意义上的幻想小说,更像一篇拟人化的抒情散文。因此在这里,我只将它作为群文选文与课内选文连接的一个桥梁,作为幻想类文本来使用而已。因为群文阅读教学其中的一个关键点是“结合课内教材”。
课例呈现
教学目标:
1. 通过阅读5篇关于“幻想”的节选的小说,围绕“什么是神奇”的议题,丰富对“神奇”的认知。
2. 通过学习5篇节选的小说,清楚自己学习的历程以及“概念”的建构历程。
教学难点:学会倾听记录,并在讨论分享中学会建构。
教学准备:
1. 需要提前将学生分成8个小组,每组最多6人,课桌以小组合围的方式排列。
2.5篇选文的印制。要求必须每篇独立印制,不可以连印。
3. 工作纸的印制与教学PPT的准备。
4. 小组文本的选择与下发以及粗略阅读,需在上课前20分钟完成。
教学课时: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读前暖身,强化“不可能”概念
师:先来看一首有趣的诗。四个小男孩,一个煮蛋———
生:一个剥蛋 。
生:一个吃蛋 。
生:还有一个呢?
师:“还有一个呢?”想得非常好,所有人都来猜一下。
生:……
师:我觉得你好为难啊!再想想。
生:一个笨蛋。
师:还有一位呢?
生:一个买蛋 。
师:还有一个呢?
生:一个变蛋 。
师:还有一个呢?
生:一个下蛋 。
师:我们为他鼓鼓掌,知道为什么鼓掌吗?因为他下课以后准备下一个蛋。(生大笑)
师:你觉得可能吗?
生:不可能 。
师:为什么?
生:因为我不会下蛋。
师:对啊,因为他不可能下蛋对不对?那谁可能下蛋?
生:鸡,老母鸡。
师:但是,你们看 。 (出示)
生:一个生蛋 。
师:一个生蛋,可能吗?
生:可能 。
生:不可能。
师:一起来(指四个学生),读。
生:(齐读)四个小男孩,一个煮蛋,一个剥蛋,一个吃蛋,还有一个呢?一个生蛋呀!怎么可能?四个小男孩在一起,没有什么不可能的。
【教学意图:《四个小男孩》是一首比较有意思的诗歌,也是可以强化“神奇”概念的诗歌,特别是其中一个男孩生蛋的句子,不仅会让孩子们捧腹大笑,也可以引发他们对“可能与不可能”产生思考。当然更是为教学的最后环节———让学生去尝试创作,尝试将现实生活中的“不可能”逐步变为“可能”埋下伏笔。】
二、独立阅读,感受“神奇”
师:好,我们现在来回顾《掉进兔子洞》《从九又四分之三站台开始的旅程》《露茜初探魔衣柜》《大钟敲了十三下》《草虫的村落》这5篇文章,同学们感兴趣的有几篇?(生:有4篇。)每个小组课前都各自选择了一篇,现在我有一个小小的任务给你们,你们每个组前面都摆了三个信封,里面有工作纸一、二、三,现在请组长打开“工作纸一”,给每个同学一张。(出示“工作纸一”)
(学生阅读本组所选择的文本,完成相关任务后交流。)
生:篇名是《草虫的村落》。我觉得神奇的地方是…… (学生读相关语段文字)
师:为什么觉得神奇呢?
生:因为草丛一下子就变成了森林,每种小虫都变成了各种职业的人类。
师:你呢?
生:篇名是《大钟敲了十三下》。我觉得神奇的地方是汤姆本来光着脚站在石板上,后来石板却变得温暖、柔软起来。我觉得神奇的原因是地板怎么会变得温暖、柔软。
师:应该是什么?
生:应该是还跟原来一样,非常冰凉。
……
【教学意图:群文阅读课,在表象上呈现出来的一个特征就是阅读的篇目增多,少则三四篇,多则六七篇。如此数量的文本一下子呈现在课堂上,学生如何在短时间内阅读完?教师如何教完如此多的文本?这是摆在每一个进行群文阅读教学老师面前最为现实的两个问题。“选择”是我处理文本的方式之一,并将“选择”作为群文阅读教学一个重要的元素。之所以如此处理,基准的考量在于:单篇教学让学生之所以感到枯燥无味,重要的原因之一就是学生始终处于“听得听,不听也得听”,没有任何选择余地的境地,而如今群文阅读教学,既然出现了这么多的文本,就应该让学生首先摆脱这种“没有机会选择”的尴尬局面。同时,因为尊重了学生的“选择权”,学生会更愉悦地去深入且快速阅读文本。但在“各有选择,各有所读”的状况下,如何进行共同学习呢?这其实就跟群文阅读教学的“议题”有关系。本次教学选择的议题是“什么是神奇”,每篇文本其实都是体现这个“议题”的不同侧面,或者说都是“什么是神奇”的具象化。】
三、小组讨论分享,完善对“神奇”的认知
师:现在小组讨论。讨论时要看清要求:与自己小组同学分享一下自己的探究结果,还要进行修正。还有一个具体的要求是:小组内同学要相互分享,怎么分享呢?把自己写的读给小组的同学听,然后相互倾听记录,再自我完善“工作纸一”。因为有可能你找的别人都觉得不神奇,那人家告诉了你,你就要修改成为神奇的,行不行?
生:行。
师:第三,小组要统一认识,指定一名或是两名同学汇报。汇报时要这样说:“我们小组的探究结果是……”,而不能说“我的探究结果是……”。要把小组同学的意见告诉别人,好不好?
生:好。
师:好,可以开始了,小组行动。
(生小组交流)
【教学意图:同组的学生选择的是读相同的文本,每一个学生都完成了“工作纸”的任务,但每个学生的任务完成情况是教师无法把控的。如何用最快的速度、最佳的时机去完成“纠正”功能?小组交流讨论在这个阶段是至关重要的。小组在这个阶段的功能定位清晰,可以发挥出最好的效果。在群文阅读教学的“各有选择,各有所读”的形态下,小组交流讨论的“纠正和统整”是解决传统教学“为讨论而讨论”弊端的好方式。】
四、班级交流,丰富对“神奇”的认知
师:现在请组长打开第二个袋子,拿出“工作纸二”发给组员每人一张。(出示“工作纸二”)
师:我为什么要给你这一张呢?大家想想,每个组读得一样不一样?
生:不一样。
师:别人在分享信息给你的组,那么分享的信息你是不是应该记下来?
生:是。
师:别人在汇报的时候你应该用耳朵听,用手写。
生1(组1):我们小组探究的是《从九又四分之三站台开始的旅程》。我们小组觉得神奇的地方是:“但正当那孩子走到第九与第十站台交界的地方时,一大群旅客突然涌到他的前面……那男孩竟然不见了。”为什么会觉得神奇呢?是因为那个孩子突然间不见了。
生2(组1):我们小组觉得神奇的地方还有:原来检票口的地方现在竟成了一条锻铁拱道,上面写着“九又四分之三站台”。为什么会觉得神奇呢?因为它原本是一个检票口,现在却变成了站台,站台的名字也非常稀奇。
生3(组2):老师,我们组找到三处觉得很神奇的地方。
师:好,你们组补充。
生3(组2):我们小组觉得还有一处神奇的地方是:他离栏杆越来越近了,他闭上眼睛准备撞上去,但什么事也没发生,当他睁开眼时,却出现了一辆深红色的机车。
……
生4(组3):我们组探讨的篇名是《露茜初探魔衣柜》。觉得神奇的地方是:“这口衣柜一定大得要命……却摸到软乎乎、冷冰冰,像粉末似的东西……她说着又往里走了一两步……咦,这简直像树枝一样。”为什么会觉得神奇呢?因为衣柜的地板上有软乎乎、冷冰冰的东西,衣柜里还有又硬又粗还有点儿刺人的东西。
师:还有一个组也读的这篇,前面组说过的你们不能再说。谁来补充?
生5(组4):我们组觉得神奇的地方还有:“她往里走了一步,又走了两三步……但摸来摸去总也摸不到。”为什么觉得神奇呢?因为一般的衣柜应该是一只手伸直就能摸到柜背,但是露茜往里走了几步把手伸长还是没有摸到。
……
生6(组5):我们组派两位代表来发言。篇名是《大钟敲了十三下》。我们组觉得神奇的地方是:“他猛地回头一看,发现大厅里的东西都在慢慢地消失。它们不是被搬走的,而是在原地逐渐消失的。”为什么我觉得神奇?因为我觉得东西不可能在原地逐渐消失。
生7(组5):我们组觉得神奇的地方还有:“……汤姆一直用眼睛盯着她,他惊讶地发现,女仆走到门口,用手碰了一下把手就不见了,也就是说,她不是从房门里走出去的,而是逐渐消失的。”神奇的原因是:女仆不推开门就消失了。
师:刚刚我说,每一个同学要做修订、做记录。你虽然读了一篇,却了解到了其他篇的内容。工作纸二上的最后一栏是什么?
生:“我们的评价”。
师:你记录了其他组汇报的内容,现在你要评价一下其他组所说的神奇的地方神奇不神奇。如果你觉得神奇,那你可以说这个真的有点神奇。当然你也可以觉得没什么可神奇的。(一生举手)你要评价哪个组的?
生:我评价的是 《从九又四分之三站台开始的旅程》,他们组说的是“站台会逐渐变位置”,说不定哪天晚上你睡着了,装修公司就给你换了。
师:哦,可是当时并没有出现装修公司的人,我们前面有一堵墙,你要不要推着东西撞过去?你行不行?
生:不行。
师:其实不可能,对不对?
生:我想评价的题目是《大钟敲了十三下》,他们认为神奇的地方是“他猛地回头一看,发现大厅里的东西都在慢慢地消失,它们不是被搬走的,而是在原地逐渐消失的”。我认为比较神奇 ,因为东西 不可能慢 慢消失。
师:你是赞同他的意见,觉得确实很神奇。就像我们用的桌子,中午上完课,这些桌子是要被搬走而不是它自己消失。
生:我赞同第4组同学觉得神奇的地方:《露茜初探魔衣柜》中“她往里走了一步,又走了两三步……但摸来摸去总也摸不到”。这跟普通的衣柜不同。
……
【教学意图:学生“各有选择,各有所读”,如何进行全班性的交流?教师如何让读不同文本的学生进行共同的讨论?这是萦绕所有教师心头的疑问。这或许就是群文阅读教学讲求“建构”和“过程关注”的关键元素所营造的特别教学效果。其实,在教学现场,学生之所以可以共同交流,是因为这几篇文章都是在探讨共同的“议题”———“什么是神奇”。另外因为有“工作纸二”的介入,虽然读的文章篇目不同,但是要求学生学会“倾听与记录”,学生学习有了新的任务的驱动。第三则是因为学生自己没有读过文本,让学生在心理上有更迫切了解别人所读文本的需求。】
五、总结梳理,升华认知
师:我们今天选择的几篇文章里面,或多或少其实都有一个词存在,我们叫“神奇的元素”。
师:《露茜初探魔衣柜》里面什么有点怪?
生:柜子。(师板书)
师:《从九又四分之三站台开始的旅程》什么比较奇怪?
生:站台 。 (师板书)
师:还有什么?
生:列车。(师板书)
生:墙。(师板书)
师:还有栏杆。《大钟敲了十三下》什么奇怪?
生:钟。
师:钟平时敲多少下?
生: 12 下 。
师:但是它敲了多少下?
生: 13 下 。
师:好,奇怪的钟、地板。(板书)
师:好,柜子、墙、地板、钟、列车,这些事物见没见过?
生:见过。
师:是的,这些神奇的事物都是平时常见的。要让这些常见的、普通的事物发生什么?
生:神奇。
师:于是,就会有故事,就会有不同的好玩的东西出来。好了,那现在你们告诉我,读了这几篇文章以后,如果让你构思小说,你想让什么东西神奇起来?打开“工作纸三”,你可以写一写让它怎么神奇起来。不一定写故事,就说一说你想让什么东西变神奇。
(生写后交流)
生:小狗会说话,会给我洗脚、揉肩、捶背,给我做饭,当司机。
师:你找的不是宠物,而是保姆。小狗会说话吗?
生:不会。
师:会开车吗?
生:不会 。
师:神奇起来了。
生:风扇旋转的时候可以飞起来,而且还可以把任意一样东西变成风扇的遥控器,控制它在空中飞行。
师:这是一个类似于变形金刚的风扇,那我估计下一次拍电影就不是 《变形金刚》,而是《变形风扇》了。有做导演的潜质。还有谁?
生:笔拿起来想写什么就写什么。
师:哦,只要你一拿起笔,就什么都能自动写出来。刚刚我发现,反应最快的是四个男孩。所以各位,再看《四个小男孩》,一起来读。
生:(齐)四个小男孩,一个煮蛋,一个剥蛋,一个吃蛋,还有一个呢?一个生蛋呀……
师:等等,这会儿想想,有一个男孩生蛋了,会吗?你会觉得奇怪吗?
生:不会。
师:既然小狗都会说话了,小男孩生个蛋就不算什么。好,继续。
生:(接着读)怎么可能?四个小男孩在一起,没有什么不可能的。
师:四个小男孩在一起都没什么不可能的,我们在座的36位,是4的9倍。那么就有9倍的无限可能 。 孩子们,只要把你的想象力放飞,就像这几篇文章 一样 ,把最最普 通的事物变得神奇起来,就可以产生一篇篇特别好的故事,明白吗?
生:明白。
师:什么是神奇?
生:把常见的、普通的事物变得不普通。
……
【教学意图:这个环节其实是与课的开端相呼应,也说明了为什么要用那样一首童诗引题的原因。此环节从某个角度验证了群文阅读的效果———让学生从开始的坚决“不可能”到现在充满想象力的“有可能”。传统的教学中,这个环节是“延伸”或者“拓展”,但也因为是前面相呼应的教学设置,从侧重点的角度来看,它是与前面的“阅读感知”并重的“升华认知”部分。从教学现场来看,学生的认知热情完全被激发,有着特别的课堂效果,即让更多学生有了创作的冲动。】
课例评析
一、让文本有内涵
幻想小说,其瑰丽奔放的想象、曲折离奇的情节,吸引着孩子们的阅读兴趣。这正是幻想小说的文学和美学价值,也是幻想文学具有的教学价值。
选择哪些文本进入课堂,必然要考虑诸多因素:是否适合学生阅读?群文间是否有必然的联系?文本的选择,从来都是让老师们头疼的问题。李祖文老师的选择要义是“幻想”元素:兔子、衣服、怀表、站台、检票口、衣柜、大钟、花园、女仆、森林等。“这些其实就是孩子们身边常见的事物”,但在文本中,常见的事物变得“不一般”。这种“不一般”正是本课的主线,这种“不一般”正是学生喜欢的内容。
师:柜子、墙、地板、钟、列车见没见过?
生:见过。
师:是的,这些神奇的事物都是平时常见的。要让这些常见的、普通的事物发生什么?
生:神奇。
师:于是,就会有故事,就会有不同的好玩的东西出来。
在文学的虚构世界里,强化着普通 事物的存 在 ,强化着平庸 东西的存 在 ,强化着不可触犯之物的存在。学生经过在文本里探寻,经过小组间的交流和整理,形成了一定的共识,形成了“神奇”的初步概念。
二、让阅读有意义
1.建构与解构
在传统的教学中,我们关注知识的获得,关注字、词、句、段、篇等,所以选择解构,把文本拆散了灌给学生,掰碎了喂给学生。这样的教学,是速效的。但从长远来看,伤害的是学生对知识的尊重,对学习的兴趣,并失去想象力。
与解构对应的是建构。建构主义认为,儿童是在与周围环境相互作用的过程中,逐步建构起关于外部世界的知识,从而使自身认知结构得到发展的。儿童的认知结构就是通过同化与顺应过程逐步建构起来,并在 “ 平衡———不平衡———新的平衡”的循环中得到不断的丰富、提高和发展。在课堂上师生共同建构,让学生获得意义,正是群文阅读的核心理论。
2.如何建构
那么,在课堂上如何建构呢?必然应以学生为中心,强调学生对知识的主动探索、主动发现和对所学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而不是像传统教学那样,只是把知识从教师头脑中传送到学生的笔记本上)。请看此教学的设计一:
《掉进兔子洞》《从九又四分之三站台开始的旅程》《露茜初探魔衣柜》《大钟敲了十三下》和《草虫的村落》这5篇文本都属于“幻想小说”。这些幻想小说总让我们的思绪浸入到好奇之中,欲罢不能。但既然是“幻想小说”,就一定有其不同平时的“神奇之处”,选择一篇来读读,将我们的“探求结果”填到下面的表格中:
在这个设计中,强调的是学生对获得的探求,而且,重要的是,李老师不仅要求学生获得,更要求学生明白获得的依据。这是学生在与文本的对话中形成的第一次建构。
第二次建构发生在接下来的“小组讨论分享,完善认知”环节。实际上,在日常的教学中,更多的是师生之间的一一对话,偶尔可见生生的对话。但同伴学习却是比师授生受更有效的学习形式。
第三次建构发生在班级交流环节的设计:
5篇幻想小说,我们每个小组选择了其中一篇来阅读与探究,到底其他几篇小说又有什么样的“神奇”呢?我们来听听同学的分享,同时我们也试着将同学的分享有选择地记录在下面的表格中:
因为思维有了碰撞,才会闪现出更多火花。非常重要的是,在碰撞之间,教师对这种碰撞做了推动和指导。需要特别提醒的是,建构的过程,是通过小组合作、讨论交流的形式进行的。
3.变化发生于不经意间
纵观本课,师生关系发生了明显变化。教师成为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学生获得的欣赏者、质疑问难的点拨者、学习进程的推进者。在学习的过程中,学生主动探索、主动发现,进而完成了对所学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
三、让课堂有意思
1. 让学生有选择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这个理念我们都知道,但如何做却似乎不是很清楚。李老师在本课中非常强调选择。第一次选择:
师:好,我们现在来回顾一下《掉进兔子洞》《从九又四分之三站台开始的旅程》《露茜初探魔衣柜》《大钟敲了十三下》《草虫的村落》这5篇文章,同学们感兴趣的有几篇?(生:有4篇。)
5篇文章,学生感兴趣的有4篇,还有一篇不感兴趣,怎么办?教师的处理是:不学也罢。
第二次选择:在4篇感兴趣的文本里,小组可以选择阅读材料。这种权利叫民主。
第三次选择:
师:四个小男孩在一起都没什么不可能的,我们在座的36位,是4的9倍,那么就有9倍的无限可能。孩子们,只要把你的想象力放飞,就像这几篇文章一样,把最最普通的事物变得神奇起来,就可以产生一篇篇特别好的故事,明白吗?
如果我们细看李祖文老师的课堂,选择正是其教学的特色之一。
2.让课堂有笑声
选择指向民主。民主的课堂,才具有真正的生命力。民主的课堂也是尊重的课堂。在本节课中,10余次笑声里,学生情绪放松,课堂自然和谐。不由得想起第斯多惠的那句名言:“教育的本质在于激励、鼓舞和唤醒。”
四、让群文有效率
1.教策略
只有明确教学的目标,才能让课堂教学更有效率。一个灵动的、生成的、尊重学习者的建构的群文课堂,教什么?当然不能简单定位于知识。笔者认为,群文阅读的课堂,应该教阅读策略。正如蒋军晶老师所说,因为不是每个人天生爱阅读、会阅读,每个人的阅读能力也是有差异的,教给他们一些阅读的策略,就是让每个学生都向前走一步,缩短天生能力的差距。
在本课中,教师利用学习单,帮助学生梳理自己的观点,填写支撑自己观点的证据,这是找出重点。让学生明白,同伴的观点可以丰富自己的观点,这是自我监控。利用学习单,形成“神奇”的初步概念,这是统整。
多读不一定会读会写,在阅读中,才能学习阅读。但仅如此,还不够。唯有学会熟练运用阅读策略建构自己的认知,才算学会阅读。
2.找不同
在本课中,教师还不断强调说“不同”,这有利于学生避开杂乱,更有效率、更全面地丰富自己的认知。
3.学会整理
没有整理,就不会有逻辑的思考,就不会有全面的认识。整理,同样是本节课重要的学习目标。
师:这节课的要求跟上节课不太一样,要看清要求:与自己小组同学分享一下自己的探究结果,还要进行修正。还有一个具体的要求是:小组内同学要相互分享,怎么分享呢?把你自己写的读给小组的同学听,然后相互倾听记录,再自我完善“工作纸一”。为什么要自我完善工作纸?因为有可能你找的别人都觉得不神奇,那人家告诉了你,你就修改成为神奇的,行不行?
4.让议题统整全课
群文议题的选择,必然和以往的主题有明显的区别。议题必然具有可议性和开放性。因为可议,学生才有话可说;因为开放,学生的所说才能多元。故事像生活一样丰富,它们都是多元化的,充满了可能性和不可预测性。在这个意义上,“神秘是每一个故事的尺度”。“神奇”这个议题,正好抓住故事的核心,抓住了学生的认知规律,抓住了学生的心。本课所有的教学环节紧紧围绕议题展开,唯如此,议题才有意义。
【独一无二五年级作文】推荐阅读:
独一无二的我500字作文09-17
独一无二的爱作文600字09-13
独一无二的我的作文1200字06-18
我是一道独一无二的风景线11-06
每个人都是独一无二的演讲稿09-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