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一日活动中培养孩子的爱心

2024-07-21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在一日活动中培养孩子的爱心(精选7篇)

在一日活动中培养孩子的爱心 篇1

常阴沙幼儿园:陈丽萍

当一个宝宝从妈妈的肚子里出来有了他的第一次啼哭、第一次走路、第一次叫妈妈„„,所有的第一次都会让每个家庭每个母亲激动不已。每个家庭都对孩子给予了祖辈、父辈所有的爱,宝宝被爱包围着。正是给了他们太多的爱和关注,所以也就有了他们这代人的一些共性:任性、自私,觉得获得这种爱是一种理所当然。而更多地忽略了在被爱的同时应该怎样去爱别人,怎样去回报那些爱你的人!如何让自己的孩子学会关爱、理解他人并在情感上支持他人,是每个人在各种社会关系中得以立足和生存的根本。因此,作为家长,在培养幼儿语言、科学等认知能力的同时,还必须注重对幼儿的爱心教育,激发和培养他们的爱心、同情心等积极的社会情感,以帮助他们成长为一个“完整的”能更好适应社会的人。

幼儿园的老师在日常生活和教学中,很注重为幼儿创设“爱心”行为环境的培养,比如:小朋友早上来园时,我会很热情地说:“涛涛,早上好!”经常与宝宝拉拉手,摸摸他们的头;直称孩子的乳名等;有时带小朋友们一起喂小动物吃食、“三八”节给妈妈送自己制作的贺卡、组织幼儿学唱歌曲《我的好妈妈》等等。这样不仅可以调节孩子的情绪,而且能增强老师与孩子之间情感,激发幼儿爱妈妈的情感,使孩子在幼儿园中感受到融洽和谐的氛围,家的氛围,爱的氛围。作为一名幼儿教师,如何在幼儿园的一日活动中对幼儿进行爱心教育呢?我的观点是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进行培养的。

幼儿园的日常生活是平常而琐碎的,但却日复一日的反复出现,潜移默化中对幼儿良好品德的形成产生不可忽视的影响。因此将爱心教育渗透到幼儿的一日生活中,是对幼儿进行品德教育的重要途径。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我们主要采取以下几种形式进行实施:

一、从幼儿园的生活中随机渗透爱心教肓

《纲要》的生活教育目标中指出,在体现正面教育思想的同时,也要渗透着生活教育的理念,即社会性的教育是在日常生活中,借助于日常生活,并且为了日常生活而进行的。所以我就在生活中引导他们,启发他们的爱心。

一天饭后活动,小朋友搬着椅子到活动室外面的走廊上活动,看到有很多小朋友都把小椅子拖着走,对于这点我强调了很多次,效果并不是很好,我意识到要改变教育方法。当时,我并没有马上强调小椅子要用双手搬。而是让小朋友都坐好后,我说:“刚才我听到小椅子在哭了。”让孩子的爱心从细小的事情中体会,把椅子也看作是有生命的,在他熟悉亲切的环境中开始受到爱的启迪。幼儿积极回答我的问题:“椅子遇到不开心的事了!”“椅子摔倒了”“椅子很疼”这些都是幼儿自己的生活经验。教师趁热打铁,继续深入。“椅子为什么会痛呢?”

幼儿回答:“小朋友把椅子拖着走,所以痛了。小朋友把椅子当马骑,小朋友不把椅子扶起来。”幼儿的回答很多,在这里教师让幼儿自己去寻找错在哪里,这样更有助于幼儿改正错误。教师启发幼儿的爱心把问题问到点子上:“我们应该怎样帮助它呢?”幼儿回答:“我们要把椅子扶起来。”“不要拖椅子”“要爱护椅子,不然它会哭的”。幼儿踊跃的说出自己的感受。

经过多次诸如此类讨论后,幼儿把自己身边的玩具、书本当作有生命的,用和善的态度对待这些玩具伙伴,和它们做朋友。在平时老师看到孩子把娃娃扔到地上时就说:“哟,你把娃娃摔疼了,快抱起来摸摸它。”在孩子大喊大叫的时候说:“小声点,别把娃娃吵醒了”教师用这种拟人化的语言和幼儿讲,一是爱心教育的潜移默化中进行。二是幼儿往往很容易接受,效果很好。这不是一举两得吗?孩子的模仿能力是很强的,在这样的环境中不知不觉地学会关心爱护别人。

二、为幼儿创设充满爱的氛围。

新学期开学了,对于小班幼儿来说,面对的一切都是陌生的,他们会感到害怕,会大哭起来,并且哭喊着要找爸爸、妈妈。作为教师,就注意调节好自己的情绪,热情着、微笑着迎接每一个孩子,用自己的爱心去创造一种快乐和谐氛围。如:抱抱孩子,亲亲孩子的脸,摸摸他们的头,拉拉他们的小手,耐心的去引导孩子玩一些快乐的游戏。当幼儿遇到各种各样的困难时,老师都要给予耐心地无微不至地关怀和帮助:起床了,帮助他们穿衣、穿鞋、系鞋带;天冷了,及时帮助他们整理好衣裤;有小朋友病了,便到小朋友家去去看望、安慰,表示老师对他的关怀、爱护之情„„。通过这些琐碎而繁杂的细节,让幼儿体验到老师对他们倾注的慈母般的爱,也从老师的言行中受到感染,学会同情、关心别人。

三、为幼儿创设充满爱的环境。

《纲要》在组织与实施中指出,“环境是重要的教育资源,应通过环境的创设和利用,有效的促进幼儿的发展。平时我们注重创设一些孩子之间的爱心环境,让孩子们从中感受爱——懂得爱——学会爱。如:哪个小朋友要过生日了,我都会组织孩子们先在班级中为他唱生日歌,送上自己动手制作生日礼物。让孩子感受到老师和小伙伴对他的情,增加友谊。再如我们班上创设了植物角和动物角,幼儿在植物角里种植了葱、蒜、小麦、玉米,以及各种花草。并担负起为这些植物浇水、施肥、捉虫等护理工作。在动物角里饲养乌龟、小蝌蚪、金鱼等小动物,同样也担负起喂食、换水、清理等饲养工作。通过这些活动,不仅培养了幼儿热爱劳动的良好品质,更重要的是激发了他们热爱动植物,关爱生命的良好情感。

四、充分发挥艺术作品的效能

1.通过故事、儿歌、歌曲等形式对孩子进行爱的情感教育。如:《孔融让梨》的故事,让幼儿学会谦让。教唱《我们都是好朋友》,让幼儿懂得团结友爱、互相帮助。《羊妈妈病

了》、让幼儿学会去帮助人,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每讲完一个故事,或者学了诗歌、歌曲后,再结合身边的事考考孩子,帮助幼儿分清是非、辨别真假。久而久之,孩子就会效访故事中的语言说话、做事。教师要及时加以肯定和鼓励,使孩子逐步理解这样做会给人带来快乐,也是自己的快乐。

2.利用节日对幼儿进行爱的教育。在溺爱中长大的孩子们认为,大人为他们做的一切都是应该的,不需要感谢,更不需要回报。教师必须扭转孩子的这种思想,让孩子懂得回报。将行为训练与情感强化相结合是最有效的教育。“三八”节到了,我们为了对全班幼儿进行“爱妈妈”教育,我们组织了一次别开生面的活动。请全体幼儿的妈妈们到幼儿园和孩子们一起过节。活动中,先请妈妈们讲述孩子的成长过程中,自己的辛苦,体现妈妈对孩子的一片爱心。然后,再让幼儿说说妈妈为了他是怎样的辛苦,最后,在音乐声中幼儿和妈妈奶奶一起唱歌表演节目。每年的重阳节,我们组织幼儿带着自己的礼物送给爷爷、奶奶,从中让幼儿明白今天的幸福生活是长辈用血汗换来的,平时要学会体谅父辈的艰辛,要尊敬长辈、考敬长辈。使幼儿从小养成尊老、敬老的良好品德。

通过这一系列活动,幼儿回家后用自己的行动表现对妈妈的爱,有的见妈妈下班了,赶紧拿拖鞋、倒水,吃饭时有的能为妈妈、奶奶夹菜,幼儿能主动的做一些他们力所能及的事情。

在一日活动中培养孩子的爱心 篇2

一、创设安全健康的发展环境

良好的环境是保证幼儿健康和安全的前提。首先, 老师、阿姨每天早上提前到园, 认真检查, 排除隐患, 并做好卫生清洁工作, 给孩子创设一个安全、舒适的活动环境;其次, 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 在幼儿园的楼梯口、转弯角贴上安全标志, 时刻提醒幼儿注意安全。在活动室设立“哪种做法对”的图片, 让幼儿明白什么是正确的行为、什么是不正确的行为, 增加幼儿自我保护的意识。当然, 最重要的还是给幼儿创设良好的心理环境, 以民主、平等的态度对待幼儿, 体谅和容忍幼儿的所作所为甚至过失行为, 给幼儿以安全感和信任感。

二、建立良好的班级常规

常规的培养与自我保护教育是紧密结合、相辅相成的。良好的常规, 能保证幼儿的各种活动井然有序, 从而避免许多安全事故的发生。但常规的培养, 不是靠教师的说教来宣讲的, 而是应结合幼儿一日生活, 让幼儿明确一日生活中各个环节和各项活动的具体要求, 知道怎样做才对, 怎样做不对。幼儿年龄小, 自觉性和自制力都比较差, 而习惯的养成不是一两次教育就能奏效的, 因此老师除了提出要求和教给幼儿方法外, 还应注意督促和检查, 经常提醒, 使幼儿良好的习惯不断得到强化, 逐步形成自觉的行动。如:接水时排好队, 不拥挤;玩玩具时互相谦让, 不争抢;走楼梯时一个跟一个, 不抢先;玩秋千时, 要注意前后有没有其他小朋友, 以免相撞, 等等。孩子掌握了基本的、必须的安全行为规则之后, 也逐渐学会了控制自己的行为, 强化了安全意识。

三、开展形式多样的教育活动

在小班的教育活动中要增加必要的安全教育内容, 引导幼儿形成初步的安全意识, 掌握自我保护的技能。如为了让幼儿了解户外活动一些粗浅的自我保护方法, 我们设计了活动“小猪笨笨”, 当幼儿看到满身贴着创可贴的小猪时, 都猜测小猪是怎么受伤的, 然后又帮助小猪想出各种方法———怎样在活动中避免受伤等, 从而掌握了一些户外活动的方法, 如万一摔倒, 要用手撑一下, 以免摔伤脸;滑滑梯时要扶好扶手等。在活动《鼻子里的小苗苗》、《可爱的小脸》、《我的五个宝》中, 让幼儿学会正确使用玩具, 知道保护五官。比如:小木珠、胶粒等细小物品, 教育幼儿不要把这些玩具放进五官, 因为这些东西误入鼻腔、食道、气管会造成窒息等严重后果。通过《离群的小鸡》、《开门关门》等活动, 幼儿懂得了不能随便离开大人或集体, 过马路要走人行横道和看红绿灯, 一个人在家不能随便给陌生人开门, 等等。一系列的教育活动, 帮助幼儿更好地树立了安全意识, 起到了自我保护的作用。

四、组织生动有趣的游戏活动

游戏是幼儿最喜欢的活动, 也是提高幼儿安全意识及自我保护技能的最佳途径。我们通过《找娃娃》、《我家住在哪儿》等游戏活动, 教育幼儿不要随便离开集体, 要和大家在一起。万一走失, 要胆大、心细, 记住父母的姓名、工作单位、电话号码、家庭住址及周围明显的建筑特征。激发幼儿脱险自救的情绪, 促使幼儿想出一些脱险自救的具体方法。利用表演游戏《乘公共汽车》, 使幼儿懂得“上下车不拥挤, 不把头、手伸出窗外, 不在车内乱跑”等乘车常识;利用角色游戏《红绿灯》让幼儿了解一些基本的交通规则, 外出要跟随大人, 不能在马路上玩耍, 避免交通事故的发生。

我们还在班级中放置了“神奇的电话”, 让幼儿在游戏中练习拨打电话, 巩固他们对“110”、“119”、“120”等特殊电话号码的认识, 促使孩子的安全意识在游戏中得到发展。

五、适时抓住一日活动中的教育契机

陶行知先生曾说过:“到处是生活, 到处是教育。”幼儿的一日生活中蕴含着诸多的教育契机, 只要我们做个有心人, 抓住这些机会, 随时对幼儿进行有针对性的安全教育, 就会取得良好的效果。如午睡起床时, 教幼儿正确有序地穿衣服, 保护自己身体;鞋带松了, 教育幼儿系得牢固可避免跌倒摔伤;进餐时教育幼儿将热汤热水吹一吹再喝可避免烫伤;吃鱼把鱼刺挑干净可免受咽刺之痛, 吃饭不嘻笑打闹可避免气管进异物等, 从而强化幼儿安全自护意识。对于一些运动规则、生活制度、集体纪律等则利用空闲时间加以引导教育, 使幼儿从中学会正确分析情况, 避免伤害, 遇到紧急情况时会躲闪、让开或叫喊求援, 保护自己的安全。

另外, 日常生活中的突发、偶发事件也是进行自我保护教育的生动素材。如有的孩子突然出鼻血或肚子痛等, 教师可以开展“我生病了该怎么办”的讨论, 让幼儿在讨论中获得相关经验: (1) 告诉老师自己哪里不舒服, (2) 去保健医生处看病, (3) 多喝水补充水分, (4) 打电话给爸爸妈妈, 让他们带自己去看病, (5) 去寝室休息。孩子们在讨论中获得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真正做到自我保护。

六、家园同步取得教育一致性

课题研究前我们同时向家长们发放了问卷。我们发现, 所有家长都认为对幼儿进行安全教育是很有必要的, 也意识到培养幼儿自我保护能力的重要性, 但在实际生活中很少有家长教孩子这方面的知识技能。可见, 提高家长意识, 改变家长观念, 也是当务之急。我们通过家长园地, 将一些日常生活中的安全常识介绍给家长;召开家长会, 向家长介绍我们的课题研究《在一日活动中培养小班幼儿的安全意识》, 并发放了《幼儿在园安全知识》小问卷, 让家长意识到安全教育的重要性, 并积极配合我们做好安全工作。幼儿来园时, 要求家长检查孩子是否带有危险的物品, 如孩子需服药, 家长必须亲手将药交给保健医生, 作好登记, 并告知老师。有了家长的支持和配合, 我们的教育便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因此, 家园教育的一致性是提高幼儿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的关键。

在一日活动中培养孩子的爱心 篇3

关键词:活动;幼儿;安全意识;自我保护;培养

中图分类号:G61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8882(2015)05-162-01

安全意识是指人对安全相关知识的了解和掌握,以及具有自身安全保护基本行为的认识。幼儿的安全意识是其自我能力的一个重要表现。幼儿园工作中,维护幼儿生命(身体)安全,帮助其形成一定的安全意识是最基本的责任和义务。小班幼儿正处在身心发育的阶段,其身体协调性不太好,同时他们的年龄小,对生活的认知和经验都不够,自我保护的意识比较薄弱,对身边一些事情不能预见后果,所以在幼儿园活动中容易发生一些意外伤害。因此,关注幼儿安全教育,培养幼儿安全意识应是幼儿幼儿教师的日常工作,平时,我们应关注幼儿一日活动的每个环节,从小班幼儿抓起,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扎扎實实地培养幼儿的安全意识,提升幼儿的自我保护能力,以促进幼儿健康快乐地成长。下面笔者结合工作实际谈谈一些做法和体会:

一、营造良好环境

环境育人是幼儿教育的重要途径。良好的环境是促进幼儿健康成长,保护其生命安全的重要前提。在我园,我们主要做到了以下几点:

(一)创设安全舒适的活动环境。刚刚入园的小班幼儿对园内的一草一木都有着强烈的好奇心,他们喜欢动动这,摸摸那,因此,作为老师,应该要留心幼儿活动的每一个角落,看看是不是有安全隐患,及时排除,以保证能给幼儿提供一个既安全又舒适的活动环境。

(二)设置醒目到位的安全标志。幼儿活动离不开大人的监护,同时,我们也不要忽视无声语言的教育作用。所以,我们便可以设置一些醒目的安全标志,如在园内的楼梯口、过道内、转弯角等地上贴上卡通、温馨的图片提示,,时时处处提醒幼儿应该注意安全。

(三)利用板报画廊积极宣传。无论是在教室内,还是在园在走廊内,我们应积极利用板报、墙壁、橱窗等布置一些有关安全的主题教育图片,告诉幼儿哪些可以做,哪些不能做,在危险面前我们应该怎么做等。

(四)营造民主和谐的心理环境。心理环境对于幼儿来说非常重要,幼儿犯一些错误极为正常,作为教师要有一颗包容的心,宽容孩子的错误,只有这样,幼儿才能感受到教师的关爱,才能更加信任老师,产生安全感。

二、制定合理班规

俗话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和谐社会的构建需要每个人遵守规则,对于一个班级来说,制定合理的班级常规也是对幼儿进行安全保护和教育的前提。我们根据一日幼儿活动的各个环节制定相应的班规,以约束和提醒幼儿在一日活动中做到有序,尽量避免一些安全意外事故的发生。如我班就课间活动提出了这些要求:1.走楼梯时靠右走,不跳、不推、不抢、不滑扶手;2.玩玩具时要懂得相互谦让,不争抢;3、不在园内追逐打闹;4.不跨护栏、不爬高、不玩危险游戏等。同时,每天要利用时间对幼儿进行反复强调,教师要做有心人,关注幼儿的活动,发现问题,及时提醒,使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得到强化,逐渐改掉不良好行为,形成基本的安全意识。

三、注重活动育人

活动育人是对小班幼儿进行安全教育的重要原则,在丰富的教育活动中幼儿可以有意识地获得安全方面的知识,不断提升安全意识,学会自我保护的基本技能。

(一)开展多样性活动。平时,老师要能围绕不同主题的安全教育开展多样性的教育活动。教育幼儿懂得团结互助,可开展“找朋友”的活动;通过“我有五个宝”游戏活动,可以引导幼儿正确地玩游戏,知道如何保护五官,不要把小珠子等东西塞到鼻腔或嘴里;开展“开门关门”活动,幼儿了解了当一个人在家时面对陌生人该怎么办。种种活动,潜移默化地教育了幼儿怎样保护自己,树立了一定的安全意识。

(二)开展趣味性活动。活动充满趣味性,才能更加吸引幼儿投入,起到好的教育效果。如在活动中可以将道具、表演等充分运用起来,分角色游戏“红绿灯”,让孩子头戴灯饰,引导行人和车辆,让幼儿了解其中的交通规则;对于110、119、120等一系列特殊号码,可以通过模拟一些场景叫幼儿练习拨打电话,熟悉号码,学会自救,不断提高幼儿的安全意识。

四、抓住教育契机

生活处处有教育,留心幼儿一日生活,我们就能发现其中有着许多教育契机。教师如能善于把握安全教育的契机,对幼儿及时进行有针对性的引导和帮助,就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如中午幼儿就餐时,教育幼儿不要打闹说话,以免食物呛到气管发生危险;午睡起床后,引导幼儿系好鞋带,避免跌倒摔伤;绘画或手工制作时,不要挥舞手中的笔和刀,防止发生意外等,通过反复强调,提醒幼儿树立安全保护意识。当然,平时的突发、偶发事件也是引导幼儿进行自我安全保护的良好契机,比如当有幼儿留鼻血了,我们在帮助处理的同时,还要教孩子应该怎么做,以后遇到类似情况就不会慌乱了。这样幼儿在学会解决问题的同时,也逐渐提高了自我保护的能力。

在一日活动中培养孩子的爱心 篇4

二十一世纪的今天,小学教师的专业素质已有了很大的提高,校内设备也日趋完善,有录音机、钢琴和丰厚的音乐磁带,而且是班班配备齐全。然而,当我们漫步在校园中,偶然听到了孩子们那毫无动感和美感的歌唱声,看见了孩子们那面无表情的单调又机械的律动神态和对于每天播放的音乐听而不闻、视而不见的场景,再猜想一下此时此景教师的教育反思,到底我们学校里的音乐教育对孩子们的成长影响有多少呢?在《音乐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指出小学的教育必须“既符合孩子们的现实需要,又有利于其长远发展”,“尤其要避免只重知识和技能,忽视情感、社会性和实际能力的倾向”。我猛然觉得不断总结和提炼教育者有效的教育行为与策略,提高音乐对孩子们的影响教育,已迫在眉睫。

美国著名的音乐家艾伦・科普兰说得好“你要理解音乐,再没有比倾听音乐更重要了”;“听”的媒体对象即是声音,声音又是大千世界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无声即不成世界。而“美妙动听”的乐声与“烦躁刺耳”的噪声之间并无太大本质上的区别。我们若问孩子“你喜欢什么样声音?”孩子们真实的回答一定是“不确定。”就让我们也用同样的问题,自我思考一下,你将也会发现:对声音的感受是如此的奇妙,声音对人情绪的影响都显得格外直接,然而,这也是种无法用贴切的语言将其表达出来的一种感觉而已。

音乐作为一种声音艺术,它需要准确的音高,良好的音质,更需要将各个孤立的乐音有机地组合,使其流动,显示出音的生命活力。音乐艺术又是一种象征性的艺术,它所表达的内容本质上更具有不确定性。人们是通过对音调、节奏等手段造成的特定音响作为媒介,引起某种联想而达到对音乐的感受,而其中的联想动作却是因人而异,因情而定的。音乐美感的获得和人们对音乐内容的把握需要欣赏者积极的联想,通过联想使音乐与自身的一切相联系,进而把象征性的音乐具体化。这就需要听者在音乐中的联想必须是一种高级思维,是他在对作品感受、听想作品内涵的基础上的想象,是把自己的经历、知识与作品所表达的内涵相联系,进而认识、理解作品的过程。本着对《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的理解和对音乐欣赏教育的探讨,我在幼儿园大班,对40名孩子,做了一些尝试性教学研究,感觉孩子们在整个“听”活动下,进步是十分明显的:

1 保持自然和安静是孩子们“静听”的环境准备

保持宽松自然的情绪,拥有独立安静的环境是十分重要的“听”环境。我在每次的听活动前,首先要关注的是每个孩子情绪状态,大致了解孩子们的情绪后,先请孩子们稍稍休息(引导语:“闭上眼睛,什么也不去想,休息一会”),让孩子们保持基本情绪稳定,保持心平气和,这样做的目的是让孩子们能有着比较宽松的心境,有着静心而不烦躁的心理准备;再是,请孩子们一同整理活动空间,将室内空间尽量腾空,所有课桌椅移到走廊,并关上门窗,防止外来干扰,且提供人手一块小座垫,确保每个孩子都有一个相对比较独立的个人活动空间,此时教师的引导语用:“请小朋友找个宽敞的地方,用自己觉得坐的舒服的姿势,坐好。”其间,关注孩子们之间的相互影响作用也是十分重要的。

2 适宜的声响资料是孩子们“爱听”的必备条件

根据孩子视觉发展的年龄特点,在起初的“听”活动中,提供画面生动的视频动画,更能吸引孩子们的注意力。我挑选了一些孩子们喜爱的.动画片段和一些音乐启蒙电脑课件作为孩子们最初音乐欣赏的材料,如《黑猫警长》、《哪吒》等动画故事中的一些带有强烈情节变化的片段和《wawayaya-走进音乐世界》等,让孩子们多次反复地欣赏,指导他们将其中故事的变化与音乐背景结合着看,并学着迁移性听和辨,初步感受到音乐背景和声响效果对故事情节的推动和造势的作用,并以自身对其声响的倾听和对故事情节的理解尝试地感受着此时此刻故事中角色形象心情变化,师的引导语:“看,故事中的……,他怎么了?听,这时候的声响是什么?你觉得这个时候为什么要用这样的音乐和声响呢?”在孩子们看见角色和情节的变化时,引导孩子们更多地注意到音乐背景声音的变化,将孩子们无意的注意逐步转向对声音的有意关注,并初步了解和体会到故事情节的变化与声响效果间的一定联系。

待孩子们有了一定的听辨能力后,就采取不依赖图象的效果,单一的听赏音乐录音的声音题材。从一些孩子们熟悉的标题音乐作品开始听,《祝你生日快乐.mp3》、《找朋友.mp3》、《睡吧小宝贝.mp3》等到选择一些脍炙人口的名曲《小狗圆舞曲(肖邦).mp3》、《玩具兵进行曲(耶赛尔).mp3》、《野蜂飞舞(里姆斯基・克萨克的夫).mp3》等等,教师的引导语:“认真听一听,这音乐是怎么样的,听到这音乐,你有什么样的感觉?最想做什么呢?”孩子们从带有暗示性的听转向富有个性的自我欣赏中,都需要好的音乐素材,它们激发了孩子们爱听、乐听、会听的情感欲望。

3 欣赏性的指导方法是孩子们“乐听”的关键

教师在孩子们听的活动中,所扮演的角色,对孩子们的听的表现和听的效果影响都是十分明显的。该以什么样的角色参与指导,才能更好地帮助孩子,真正地感受的音乐中的内容。声音的多变性,音乐的丰富内涵和所表达内容具有的不确定性,给人以更多的想象空间,我们不应该将其单一地“解剖”。在活动中“教师应成为幼儿学习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教师同时还应成为孩子们学习活动的“欣赏者”,尝试着走近孩子听的世界,而并不要擅自走进孩子,更不能以我们自认为是丰富而资深的阅历,来限制和更改孩子的“听”:

3.1 闭眼听。为排除视频效果对听觉能力的影响,引导孩子们能轻松自然的听,闭上眼睛,不受干扰,专心倾听,是“听”的基本方法。

3.2 开放性指导。在孩子们听的历程中,教师语言提示和指导是开放型的(少用暗示性,不用选择性)是关键。更多的应该关注到每个孩子活动中的表情和动作的变化,力求做到尊重每个幼儿的想法和创造。

3.3 联系生活地听。我们将音乐、声响中的一些片段,请孩子们反复听辨,并与自己的生活经验相联系,师的引导语“想一想,你在什么时候,什么地方也听过这声音(或节奏)?”

3.4 追求不同的“听”后表达。由于孩子们年龄特点的限制和个性差异的不同,而听又是一种个人内化的行为表现,鼓励“孩子们的一百种语言”的表达是目的。在了解孩子们的表达时,应允许孩子们有的用动作表情、体态来演绎自己的感觉,有的可用语言描述,有的可以用哼唱表达,还有的也可用绘画表现等等,只要是孩子自己的东西,哪怕只是表达其中的一点点,都加以鼓励和支持。因为,我们始终认为,孩子们能积极参与“听”的过程才是最重要的,孩子们所表达的就是“一个不受干扰地浓缩了主观和客观经验的地方”――马拉古奇说。

在一日活动中培养孩子的爱心 篇5

吴起县第二幼儿园课题组

一、课题的研究的背景及意义

地球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家园,但随着社会的发展科技的进步,地球的生态环境已受到人为的破坏。保护好地球是人类造福子孙后代的必然选择。“绿色教育从幼儿抓起”,这已是众多有识之士的共识。儿童是世界的未来,根据他们的年龄特点,结合学科教学,渗透环境与发展知识的教育,从小培养环境的初浅知识和简单技能,这是历史赋予我们的职责,是每一位教育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职责,也是贯彻国家教育方针的体现。幼儿教育是人接受知识最初的学习活动,幼儿绿色教育是科学启蒙教育,环保意识的培养有利于激发幼儿认识的兴趣和探究欲望,帮助幼儿学习运用观察、比较、分析、推论等方式进行探索,初步形成环境保护意识、情感。本课题的研究,有助于幼儿环保教育意识的培养的研究,有助于促进我县环保教育的发展,提高幼儿园的保教质量,素质教育的实施有更充实的切入点。

理论意义:“环境保护、教育为本”。《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环境保护工作的决定》中指出:“中学生及幼儿园教育应结合有关内容普及环境保护知识。”儿童是世界的未来,根据他们的年龄特点,结合学科教学,渗透环境与发展知识的教育,从小培养环境的初浅知识和简单技能,这是历史赋予我们的职责,是每一位教育工作者义不容

辞的职责,也是贯彻国家教育方针的体现。幼儿教育是人接受知识最初的学习活动,幼儿环保教育是科学启蒙教育,环保意识的培养有利于激发幼儿认识的兴趣和探究欲望,帮助幼儿学习运用观察、比较、分析、推论等方式进行探索,初步形成环境保护意识、情感。本课题的研究,有助于幼儿环保教育意识的培养的研究,有助于促进我县环保教育的发展,提高幼儿园的保教质量,素质教育的实施有更充实的切入点。

二、课题的界定及实验研究依据

(一)界定

“幼儿”是指“3-6岁的儿童”。

环保:即环境保护。环境是指人类和生物生存的空间。《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对环境的定义是:环境是指影响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各种天然的和经过人工改造的自然因素的总体,包括大气、水、土地、矿藏、森林、草原、野生动物、野生植物、水生生物、名胜古迹、风景游览区、温泉、疗养区、自然保护区、生活居住区等。按照环境的自然和社会属性分类,环境包括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

意识:人的头脑对于客观物质世界的反映,是感觉、思维等心理过程的总和,其中的思维是人类特有的反映现实的高级形式。

本课题的宗旨是在一日活动中激发全园幼儿有意识地保护我们身边的自然资源,并尽自己的能力使一些资源得到合理的利用,有效地防止自然环境受到污染和破坏;对已受到污染和破坏的环境了解形成的原因,和合理治理的有效措施,并表达自己的对环境现状的呼吁、对美好未来的憧憬,从而全面提高幼儿的环境素养,形成适合我们幼儿园自身发展的有效优化融合课程。

(二)实验研究依据

1、理论依据

环境保护,教育为本。

(1)时代发展的要求。孩子是未来的主人,而环境保护在将来是一个越来越重要的课题,从小启蒙幼儿的环保意识灌输环保知识,获得环保技能,鼓励他们积极地参与与环境保护具有深远而重大的意义。

(2)从小培养提高孩子综合素质的要求。人的综合素质是多方面的综合体,良好环境意识是综合素质必不可少的重要内容,今后的学生,如果不了解掌握一定的环境科学知识将不是一个合格的毕业生,而全民族的环境意识如果不强将很难挤身于世界优秀民族之林。

(3)幼儿健康成长的要求。培养幼儿的环保意识,从生活中的点点滴滴做起,使幼儿不仅关心身边的生活环境,可以帮助他们初步了解人与环境的关系,懂得保护环境就是保护地球,也是保护人类自己的道理、长大走上工作岗位后能自觉地履行保护环境的责任和义务,而且对幼儿从小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对他们心智和身体健康成长都是非常有益的。

2、现实依据

(1)环境保护的迫切性

在我们的地球上,人类在面临生存环境恶化的挑战,大到土地荒

漠化,水土流失,温室效应,小到垃圾、空气、噪音污染等等都是我们要重视的环境问题,为了改善我们的生存环境,人人都应该重视保护并从我抓起,而孩子作为我们的希望,祖国的未来。从小培养他们养成良好的环保意识是非常重要的。

(2)人员结构

我园是一所新建园,正努力迈向“省级示范园”的行列,拥有一支年轻且专业化得教师队伍,90%的教师毕业于学前教育专业,专业合格率达100%,全园共有18个教学班,可承担本实验课题。

(3)省、市、县已有浓郁的教研氛围,全方面地为此项工作服务。

三、课题实验的构建原则

(一)幼儿环保意识的培养与家庭、社会、幼儿园都有很密切的联系。因此,在研究的过程中,将重点做好幼儿园与家庭、社会的沟通工作,在三者共同努力下培养幼儿良好的环保意识。

(二)在主课题的覆盖下,落实到各班级,教师选择确立子课题进行研究。

(三)要把幼儿放在主体地位,根据不同类型的幼儿,扬长补短,以达到此项教育的良好效果。

四、课题研究的目标、对象与内容

(一)课题研究目标:

根据环保和环保教育概念的内涵,以及《贝尔格莱德宪章》中提出的环境教育目标之精神。将课题研究目标确立如下。

1、激发幼儿热爱自然,有初步好奇心和环境责任感,并有初步的环境保护的意识;

2、明确要动手动脑去探究身边的环保;

3、寻找幼儿园环境教育课程内容.(二)实验对象

吴起县第二幼儿园全体幼儿

(三)研究内容

1、培养幼儿“变废为宝”的意识与能力。

我们认为,培养幼儿合理利用废旧材料是培养幼儿养成良好环保意识的关键,只有当幼儿园的每位教育工作者真正地理解和意识到时,它才可能成为幼儿园环保教育一项要素。

2、将环保教育渗透在幼儿园教育教学中。

作为幼儿环保教育,一个重要的环节就是应当让幼儿在大量的观察、比较、动手操作的实践活动中获得关于环境保护的科学知识,因此在教学实践中,我们想方设法地利用多媒体等多种教学形式与手段,多让幼儿充分动手操作。为此老师们牺牲自己许多的业余时间,绘制出一幅幅、一套套的教学图片、幻灯片,活动区操作卡,摄录了一盘盘关于环保的教学录像带。为幼儿通过各种感官亲自、亲身去看一看、做一做、想一想,使环保教育由感性上升到理性,起到了一种潜移默化效果。

五、研究课题的组织机构

为了确保“一日活动中幼儿环保意识的培养”研究课题的顺利开

展,特组建本组织机构,真正使课题研究工作落实到位,保证有计划、有组织地进行。

(一)课题领导小组

指导员:周桢肸(吴起县教研室主任)

毛敬斐(延安市教研中心教研员)

组 长:刘惠青(吴起县第二幼儿园园长)

副组长:朱 夏(吴起县第二幼儿园副园长)

成 员:张郭燕 赵志荣 刘巧霞 任亭亭

(二)执行小组

指导员:段怀远(吴起县教研室课题组组长)

组 长:朱 夏

副组长:张郭燕

成 员:赵志荣 刘巧霞 张 娟 任亭亭 齐 娜 邢春燕 陈 杰

六、课题研究步骤

本课题将分三个阶段进行。

第一阶段:准备阶段(2011年3月——2011年7月)

1、成立课题领导小组;

2、确定实验课题;

3、制定方案,并进行可行性分析论证;

4、确立实验研究人员,并根据子课题撰写实验研究方案及可行性分析报告;

5、拟订家长调查问卷方案;

6、准备调查材料,实施调查;

7、收集整理统计分析调查材料和结果;

8、撰写调查报告。

第二阶段:实施阶段(2011年8月——2013年5月)

1、实施实验;探索对策,落实实验对象 ;

2、根据方案,实施实验;

3、收集整理处理实验数据和资料;

4、总结实验结果,撰写影响幼儿环保意识形成的原因分析论文等,形成阶段性成果。

第三阶段:总结阶段(2013年6月——2013年12月)

1、总结各班研究成果;

2、修改总体研究报告;

3、申请课题鉴定、验收;

4、等待结题、验收,准备相关材料。

七、课题研究的方法

1、调查问卷法:对幼儿问卷调查,掌握家长对幼儿实施环保培养程度及其影响,幼儿环保行为发展主要原因。为针对性的设计实施方案提供客观依据。

2.行动研究法:教师对自己采取的教学方法在过程中所进行的设计——探索——反思——探索的过程的实录,老师在活动中成长的过程,幼儿在活动中主动学习、探索的过程。

八、课题研究的预期成果

(一)意识形态方面 小班环保意识培养方面:

1、不乱扔垃圾,懂得垃圾应丢进垃圾箱里。

2、知道噪音的危害,懂得保护自己的耳朵。

3、爱护花草树木,不乱摘花。

4、关注小动物的生活,培养热爱小动物之情。

中班环保意识培养方面:

1、知道废气、废水、废渣等是环境污染的废弃物。

2、初步了解人类是如何处理垃圾的。

3、知道空气污染的一些原因以及其带来的不良影响。

4、培养幼儿对动物的情感和对大自然的情感,懂得爱护动植物

5、了解水对人类及动植物生存的重要性,在日常生活中注意节约用水。

大班环保意识培养方面:

1、了解水污染的来源,明白污水的危害,懂得要保护水的清洁和节约用水。

2、初步了解循再造的概念,知道哪些是可回收再造的东西,领会循环再造的价值。

3、理解人与动物,与生态环境的关系,知道要保护生态平衡。

4、进一步认识保护耳朵的重要性,并能在各种活动中减少噪音

5、了解可以发电的能源是有限的,鼓励幼儿节约能源,节约用

电。

6、认识地球上的自然物,培养初步的环保意识,以及热爱地球的情感。

(二)课题实验成果的物化形式具体表现为:

游戏在幼儿一日活动中的有效运用 篇6

游戏在幼儿一日活动中的有效运用

摘要:幼儿天性好动,游戏是他们的主要活动,在游戏中他们不仅收获快乐,也能积累经验、发展智力,因此游戏对幼儿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教师要重视游戏对幼儿的价值,将游戏贯穿于幼儿园一日活动的组织中,如音乐、阅读、体育等教学活动,过渡环节活动以及一日生活中的其他活动,让幼儿在游戏的带动下积极参与教学活动,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保持积极放松的情绪。

关键词:游戏 幼儿园 一日活动

一、游戏的重要性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指出,”幼儿园以游戏为基本活动”.《指南》中提到 “要珍视游戏和生活的独特价值”,游

戏是幼儿学习和发展的主要载体,游戏是幼儿教育的主要途径。幼儿天性爱玩爱闹,视游戏为生命,一日活动也都以游戏为主。在游戏中不仅锻炼了肢体动作的精准性,也让身体变得灵活、强健;在游戏中不仅获得了玩耍的乐趣,也在集体交往、合作中促进了其自身的社会性发展;游戏中不仅积累了人生经验,也在创造性的游戏中丰富了想象力和探索能力。游戏是令人愉悦的、促人发展的,是遵循幼儿身心发展、满足幼儿身心需要的,因此新时期的幼儿园都十分重视开展各种室内外的游戏活动,将游戏贯穿于一日活动之中,让幼儿跟着游戏”动”起来,并在情绪高涨中学会知识、积累经验、体验快乐、收获成长。

二、游戏在一日活动中的应用

《指南》指出:”要珍视游戏和生活的独特价值,创设丰富的教育环境,合理安排一日生活。”在幼儿园一日活动中,我们尝试以游戏的形式贯穿始终,让幼儿通过游戏活动”直接感知、实际操

作和亲身体验获取经验”,而幼儿因此对幼儿园一日活动的兴趣与参与度都令人满意。

(一)教学活动中

1、音乐活动:创设游戏情境打造活力教学

幼儿在音乐活动中,运用感性经验,通过情境演示化抽象为具体,使幼儿的情感与音乐内涵相结合,幼儿因此有了更深刻的印象和体悟,在此基础上充分调动幼儿学习的主动性。

歌唱活动”小羊”,活动一开始,教师先出示羊妈妈和小羊的卡通图片,为幼儿创设了相关情境,幼儿们一下子就被小羊可爱的形象以及小羊和妈妈亲昵的动作吸引了。然后播放音乐,让孩子们仔细边听音乐中的歌词边观察图片。听完音乐后,教师边念歌词边进行相对应的肢体动作,模仿小羊咩咩叫的样子,幼儿们在教师的引导下也开始架着羊角做吃草的动作。之后教师就让两个活泼点的幼儿一个扮演小羊一个扮演小羊妈

妈跟着歌词内容进行自主角色扮演游戏。幼儿们都被他们的表演吸引了,对歌词的印象也加深了,在此基础上教师和幼儿一起演唱这首歌曲,直到结束活动。

教师通过创设贴近主题的游戏情境,激发幼儿自主感受,自主体会,让幼儿与情境、同伴、教师之间产生良性的游戏和情感交流,在此基础上充分调动幼儿学习的主动性,让幼儿在音乐课堂中活动起来。

2、阅读活动:表演绘本游戏提高幼儿兴趣

在绘本阅读活动中,教师可以尝试将绘本内容改编成戏剧,让幼儿以表演的形式来表达、再现绘本中的情节。在表演或观看表演的游戏体验中,幼儿必然对绘本内容加深了理解,降低了阅读和理解的难度,阅读起来自然轻松有趣。

在绘本《谁咬了我的大饼》阅读之前,我准备好道具大饼和动物头饰,在活动开始前,我给幼儿们开了个头:小

猪做了一张好大的饼,还没来得及吃一口就累得睡着了,等他一觉醒来后发现大饼被咬了一口,是谁咬的呢?之后,幼儿们戴上帽子开始了表演:”小猪”逐一问:”是你咬了我的大饼吗?”“小鸟”、”兔子”、”大灰狼”都用夸张、有趣的动作在大饼上咬了一口,而其他观看的幼儿也对各种动物的表演印象深刻。表演完之后,我问大家:”小朋友们,你们知道不同的动物牙齿都长得一样嘛,他们咬过的牙印又是怎么样的呢?带着疑问开始了寻求答案的阅读之旅,认真观察图片,从而了解了不同动物的嘴巴和牙齿的区别。

幼儿在游戏过程中,已经有了一定的体验和感性认识,之后教师的提问让他们的阅读有了明显的目的性,因此利用表演游戏,先演后读既提高了幼儿的阅读兴趣,又提升了阅读的效果。

3、体育活动:增加游戏情节创新运动内容

在体育活动时,活动的内容容易一

成不变,那么再有趣的游戏也会让人觉得枯燥、无趣。教师要敢于打破常规,勇于创新,积极探索有利于提高幼儿体育兴趣和实践能力的游戏活动,这将保持幼儿对体育的新鲜感。

”追躲”是户外体育活动中经常开展的进行身体锻炼,促进身心发展的重要活动之一,但这种活动简单单调,不易引起或长时间保持幼儿游戏热情。对此,我想到了增加游戏情节,让幼儿边游戏边进行体育锻炼。我先给幼儿们创设了这样一个游戏情节:”小兔子”要去森林里采蘑菇,可是去采蘑菇的路上有个隧道,里面住着只”大灰狼”,”大灰狼”会随时醒来抓”小白兔”,只有跑的比”大灰狼”快才能达到安全地带采到蘑菇。在这样的情境中,幼儿们都兴致勃勃的参与到游戏中,并认真有序的穿越”隧道”,”大灰狼”醒来就开始逃跑,逃到了安全地才开开心心去”采蘑菇”了。

新的游戏情节给幼儿新鲜感,参与的欲望和积极性大增。因此,教师在幼

儿园户外体育的组织中,应该注重创设宽松有趣的游戏环节,让幼儿与游戏、同伴、教师之间产生良性的情感交流,在此基础上充分调动幼儿体育活动的主动性。

(二)过渡环节:组织手指游戏避免消极等待

幼儿园的一日活动中不可避免的存在一些过渡环节需要部分或者全体幼儿等待,如幼儿来学上学离园回家的时间不一,用餐进度不一,这些时间段的管理较为松散,幼儿自身状态也较为放松,常规观念比较淡,稍不注意就出现失控现象,既增加了管理难度,又容易形成安全隐患。此时教师可以选择一些简单易操作,娱乐性强又相对安静,活动量小,使幼儿动静结合的手指游戏,以迅速吸引幼儿们的注意力,放松心情,稳定情绪以避免出现消极等待。

手指游戏种类丰富、取材方便,而且一般不受时间、场地、人数等条件的限制,具有浓厚的趣味性和很大的灵活

性。如”手指变变变”、”数数”、”手影游戏”等手指游戏。手影游戏是一种独特又简便的艺术形式,不要复杂的设备,只要在烛光、灯光,或是在阳光下用手做一些简单的形状,投影在背景上就会出现非常形象有趣的画面,通过手势的变化,创造出种种事物的形象。

在过渡环节开展的小游戏必须所需材料简单、人数灵活、场地自由,幼儿无需过多的准备,随时都可以在过渡的点滴时间内自由玩耍。最为重要的是,这些游戏要符合幼儿的兴趣,易于操作,以吸引幼儿的参与积极性,并锻炼幼儿手部小肌肉动作,还可以让幼儿获得愉悦的心情和体验,安抚幼儿烦躁、激动的情绪,把他们的状态始终保持良好的状态。

(三)随机开展:巧设多元游戏实现无形教育

幼儿园的其他时间,如进餐环节、餐后集体散步时间也可以根据时机和需要随机开展多元化的游戏,利用各色游

戏将行为习惯、文化知识渗透其中,实现润物细无声的教育效果。

在排队吃饭时间,我就让幼儿们玩起了音乐游戏《吃饭歌》:”小宝宝吃饭了,小手快点洗洗好,细细嚼慢慢咽,一粒一粒不浪费!”通过游戏,教育他们要养成餐前洗手讲究卫生,吃饭要细嚼慢咽不慌不忙的好习惯,并让他们树立珍惜粮食不浪费的美好品德。吃完饭后,可以播放《漱口、擦嘴歌》,让他们一边欣赏音乐,一边跟着节拍游戏,在游戏中潜移默化了要养成良好的餐后习惯,及时漱口擦嘴,保持口腔卫生,保护牙齿健康的教育思想。

在小班,每到孩子们进餐时,教室里经常是一片狼籍,不是这里菜碗翻了,汤碗倒了,就是那里两手一弓等着老师喂。于是,我们马上开展了”宝宝自己吃”“小碗扶扶牢”的游戏活动,在看图讲述中,教师将教学活动中的儿歌《羞羞羞》进行了改编:”小鸭自己吃饭饭,棒棒棒。小猫自己吃饭饭,棒棒棒。小猴

自己吃饭饭,棒棒棒。宝宝要妈妈(老师)喂,羞羞羞。”除此之外,教师还可以根据情况有针对性的自编儿歌,例如:”小饭碗,扶扶牢;不掉饭,不掉菜;一口一口吃饭饭。”结合这些儿歌游戏,在孩子们进餐中,教师还用生动有趣的语言激励孩子们自己吃,不挑食。如:”你的牙齿真厉害!”“宝宝真像一只小老虎!”等语言刺激,一段时间后,孩子们的吃饭问题有了很大的进步,不仅菜打翻、掉饭粒的现象少了,而且挑食的现象也很少,孩子们的生活自理能力有了明显的提高。可见,将简单有趣的游戏可在幼儿园一日活动中随机开展,有助于幼儿建立规则意识,规范自己的行为,形成自理能力和习惯。

三、结语

游戏作为幼儿园的基本活动,既有必要性也有可行性,它对教师在幼儿中组织有效教学,规范行为,养成习惯等方面都有重要的辅助作用,同时对幼儿自身的身体和智力发展也有促进作用,因此对游戏在幼儿一日活动中合理运用的实践研究具有现实意义,更需要深入研究,以便教师在幼儿园一日活动中合理安排游戏,充分体现游戏的意义和价值,让幼儿在游戏中收获快乐,体验成长。

参考文献:

1、杨哲《论游戏化教学在幼儿园一日活动中的有效实施》[J].神州旬刊,2、戴飞《以游戏形式优化小班幼儿的一日活动》[J].科普童话·新课堂:下,如何在一日活动与游戏中有效引导幼儿了解物体的结构并造型

黄仲秋

”能感知物体的形体结构特征,画出或搭出该物体的造型。”是”《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在科学探究领域的一个目标,在日常活动中,我们应该怎样去利用立体材料或者周围常见事物来加深幼儿早期对”物体的形体结构”的一个认知与运用呢?

户外大型结构游戏时间,孩子们正自主的选择喜欢的同伴与材料进行游戏,游戏时间慢慢快接近尾声时。只见”小苹果”小心翼翼的抱着自己做出”圆柱体”的物品向我走来。同时还激动的向我叫到”黄妈咪,我做的蛋糕做好了”.也许是孩子太激动了,还没到我跟前就全部掉地上了。

”小苹果”在行走过程中已经非常的”保护”她的成果,可是由于在底端放着小的泡沫积木所以平稳型不太好。即使孩子保护的再好也会稍不留神就会倒下来。看来孩子在观察生活物品时有所经验的欠缺。

我说:没关系,宝贝。我们再来一次!

苹果:好的。(然后快快的找好散落在地上的半圆形和两个三角型,形状大小都是一样的。)

T:小苹果,你为什么只要这些积木呢?(开始了解孩子对于物体结构的经验有多少?)

苹果:因为,蛋糕是圆的呀!(说话的同时”小苹果”已经把两个三角型作为底座往上搭建,可是总在第三层开始倒塌,反复几次,孩子越来越没耐心了)

T:小苹果,你见过的蛋糕都有哪些样子的呀?

小苹果:圆圆的。上面有好吃的草莓。

T:要不你先用圆圆的试一试呢?加油,这一次黄妈咪陪着你。(为了给予她信心与动力,我在她身边最近的地方蹲下来)

小苹果:(又积极的拿起两块半圆进行拼接搭建。

搭好以后慢慢的抱起来。)

小苹果:看我做好了。(小苹果有露出了自信的微笑)

我给她做了一个大大的”大拇哥”(黄妈研究的一种赞美与鼓励的一种方式)

策略分析:

1:经验回顾法

老师通过有意识的谈话,引导幼儿对生活经验进行引导并梳理加深幼儿对物体机构的认知,从而实践。

2:寻找材料法

当幼儿在以往经验操作中遇到困难时,我提供了材料支持法,让幼儿能采用接近与实物相同物体进行组合与搭建。

3:支持幼儿尝试

在一日活动中培养孩子的爱心 篇7

“数感教育”是指培养幼儿从小能用数学眼光观察周围事物, 从而激发对数学的兴趣, 对数学的热爱。这样到了小学, 才不会害怕数学, 才有可能学好数学。如何培养幼儿的“数感”呢?要根据幼儿的心理特点和认识能力进行。教学是反映客观世界中事物的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的科学, 因此既有抽象性又有现实性。幼儿的思维特点是具有具体性、形象性, 很大程度上还要依赖动作思维, 年龄越小越明显。培养幼儿“数感”时, 我采取如下方式方法, 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一、参观物体, 培养幼儿对“数”的兴趣

“数感教育”应从幼儿入园时做起。幼儿刚入园时对园内一切都感到新鲜, 都想看一看、摸一摸, 对事物有强烈的好奇心。这时进行数感培养, 十分有利。具体做法是在带领幼儿参观校园时, 一边观察一边数数。这里有一棵树, 两棵树……或一盆花、两盆花……那里有一间教室、两间教室……或一间教室里有一张桌子、两张桌子……把周围事物数量化, 最好预先创设数量化情境, 据说日本幼儿园就是这样做的。前国际数学教育委主席, 已故的著名数学家弗罗登塔尔创导的“数学教育数学化”思想的第一步要求, 就是创设数学化情境, 引导儿童观察、体验事物的数学意义, 特别是教者有心, 学者无意, 在“此地无声胜有声”的境界中学习效果更佳。

二、教师演示, 降低幼儿认识“数”的难度

教学时应运用实物、图画等材料向幼儿演示。如数的守恒与可逆这两个概念十分重要, 心理学家皮亚杰称它们为儿童智力水平的标志之一, 但幼儿缺少这方面的实际体验, 教师可以利用投影仪向全班幼儿进行演示, 边演边讲“:老师把5 根小棒分成2 堆, 一堆是2 根, 另一堆是几根?再把两堆合起来成了几根?老师把5 根小棒散开放, 小棒占的地方大, 根数有没有多”等等。也可演示皮亚杰守恒实验, 用形状不同、体积相等的玻璃杯和红墨水, 向幼儿演示。把杯口大而矮的一杯红墨水倒入杯口小而高的杯内, 问幼儿红墨水有没有多?幼儿很感兴趣, 培养了等积变形的守恒感。

三、简单操作, 巩固幼儿对“数”的认识

幼儿最喜欢动手, 通过动手活动学习, 是一种重要的学习方式。操作法是帮助幼儿形成数感的极为重要的教学法。学习数序时可以让幼儿自己摆学具, 如豆子、小棒、算盘子等;学习数的组成和分解时, 也可以让他们用塑料片等进行拆、拼等。通过实际操作, 体验一个数可以分成几个比它小的数, 这几个小的数又可合成一个较大的数 (原数) 。从而积累部分与整体之间的相加关系和互补关系的感性经验。值得一提的是幼儿的双手是个“宝”, 脑科学研究表明人的手指与大脑联系最密切, 脑指挥手, 手教会脑“, 智慧之花开在指尖上” (苏霍姆林斯基语) 。让幼儿多动手可以使幼儿更聪明, 且越是智力迟钝的幼儿, 越要多动手。十个手指是幼儿随身携带的计数器, 应充分利用十个手指数数和计算, 不让幼儿利用手指数数和计算是不明智的做法。

四、联系生活, 加强幼儿体验“数”的应用

教师要善于为幼儿创设数的环境, 使幼儿在生活中时时刻刻都感受到生活中充满了数和形, 感知数的美, 从而诱发幼儿学习数学的兴趣, 使幼儿能够积极主动地学, 提升幼儿的思维能力。在幼儿周围的环境中, 很多材料如喝完饮料后的瓶子和吸管、手工捏成的泥团、糖块、水果等都是数学教学活动中可以进行加减运算的对象。幼儿喜欢摆弄各种各样的物品, 以便获得丰富的感性经验, 当他们看到这些熟悉的东西成为数学教育活动的内容, 就会倍感亲切, 非常兴奋, 也更容易接受。

教师要充分利用生活素材让幼儿积累有关数学的感性经验, 引导幼儿去感受来自于生活的种种数学信息。教师应针对幼儿的年龄特点, 有意识地结合日常生活, 引导幼儿学习数学知识, 使幼儿在没有思想负担的情况下, 自然、轻松、愉快地获得一些粗浅的数学知识, 从而激发幼儿学习数学的兴趣, 使幼儿感受到数学的有趣。

此外, 幼儿教育中还需要家长的密切配合, 比如家长在日常生活与家庭生活中, 要随时发现并引导孩子去注意观察数的存在, 比如路上的树有高有低, 路边的车有大有小, 不同颜色的车辆有多少。家长可利用吃饭、旅游等机会对孩子进行时间、日期等与数相关的知识教育。这样, 不仅增进了幼儿与父母的感情, 而且使幼儿在轻松自然的生活情境中获得大量的数学知识和经验, 增强求知的欲望和学习数学的兴趣。

上一篇:3至6年级作文题目下一篇:节能行动倡议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