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部任用(共8篇)
规范干部选拔任用工作
中央颁布实施的《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是干部选拔任用工作必须遵守的基本规章。为了提高组织人事部门干部贯彻执行的自觉性和业务能力,切实贯彻《条例》,严格按《条例》规定办事,为我区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提供坚强的组织保证,自治区党委组织部在内蒙古党校举办了两期“全区组织人事干部学习《干部任用条例》培训班。通过领导讲座、教授辅导、收看录像、讨论交流等方式的学习,经过各方面的努力圆满完成了学习任务。第二期培训班于9月27日结束,取得很好的效果。在全国学习宣传贯彻《干部任用条例》的热潮中,举办这次学习班是完全必要的、非常及时的,感谢自治区组织部为大家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学习与交流机会!
本班第五组,即高校及科研事业单位的组织人事干部严格遵守培训班的组织纪律,通过几天的认真学习和积极热烈的讨论,一致认为收获很大、受益匪浅。一方面通过全面系统的学习和交流,感到《条例》有着丰富而深刻的内涵,武装和充实了自己,为开展工作领到了尚方宝剑,增强了做好组织人事工作的信心和勇气。另一方面感到《条例》在贯彻执行中还有许多空间,有许多需要在工作中继续研究探讨的问题和方面,组织人事干部肩上的担子重、责任大。下面我代表小组简要汇报一下主要收获和体会。
一、提高了对《条例》重大意义的认识、增强了贯彻《条例》的
— 1 — 自觉性
大家在以往的学习中对《条例》的认识并不深刻。这次学习,老师讲授,通过对背景材料和理论问题的学习探讨,感到了《条例》具有丰富的内涵,是我党集体智慧的结晶,是党的干部工作实践经验的总结、理论研究的新成果。大家认识到,中央根据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本着与时俱进的精神重新修订并颁布的《干部任用条例》,是干部选拔任用工作必须遵循的基本规章,也是从源头上防治用人上不正之风的有力武器。它的颁布实施,对于建立健全科学的干部选拔任用机制和监督管理机制,推进干部工作科学化、民主化、制度化,对于形成朝气蓬勃、奋发有力的领导集体,并能经得起各种风浪的考验,保证党的基本路线的贯彻执行,保证党的事业兴旺发达和国家长治久安,具有十分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二、全面把握了《条例》的内容和特点,增强了责任感 《条例》的基本精神就是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为指导,遵循党的原则,用科学的制度,民主的方法、严密的程序、严格的纪律选拔任用德才兼备、身体力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党政领导干部。《条例》明确规定了干部选拔任用工作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选拔任用条件,通过规范民主推荐;考察,酝酿,讨论决定,任职,依法推荐、提名和民主协商,公开选拔和竞争上岗,交流、回避,免职、辞职、降职、纪率和监督等一系列环节,对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做出了全方位的实体性和程序性规定,使干部选拔任用工作制度更趋完备,程序方法更
— 2 — 具有操作性,形成了干部选拔任用工作的完整体系。其中,总则、选拔任用条件、民主推荐、考察、讨论决定、纪律和监督是《干部任用条例》的关键环节和重点内容。
与《暂行条例》相比,《条例》具有五个方面的鲜明特点:一是坚持与时俱进,赋予了干部选拔任用的原则、标准、程序、方法和纪律等方面的内容以新的时代内涵,充分体现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中央对干部选拔任用工作的新要求;二是坚持扩大民主的基本方向,在发展党内民主,落实群众对干部选拔任用的“四权”方面有新的举措;三是坚持完善程序,对选拔任用干部的各个环节作出了更为明确具体的规定。在推进干部选拔任用工作科学化、规范化方面有新进展;四是坚持制度创新,纳入了干部公开选拔、竞争上岗、任前公示,试用期制度完善了任职,免职、辞职和降职等制度,在促进优秀人才脱颖而出和疏通干部能上能下渠道方面有新突破;五是坚持有效监督,确定了干部考察工作责任制,干部选拔任用工作责任追究制和干部选拔任用工作监督责任制,在建立科学的监督管理机制方面迈出了新步伐。精通《条例》是组织人事干部的基本要求,使我们增强了责任感。
三、坚持标准,把握德才兼备新的时代内涵
正确执行党的干部政策。首先要掌握选贤任能的原则、标准和方法,这样才能把人选准用好。《条例》就是用科学的制度解决“选什么人,怎么选人”的问题。
我们党一贯坚持德才兼备的用人标准,并根据形势和任务的变化
— 3 — 不断赋予这一标准以新的内涵。在新世纪新阶段坚持德才兼备标准,就是要把坚持和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作为选拔任用干部最主要、最根本的要求,把那些身体力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优秀干部选拔上来。《条例》规定的党政领导干部应当具备的六项基本条件,体现了“三个代表”的要求,我们要严格按照这些条件选拔任用思想政治素质高、干部作风好、政绩突出、廉洁自律、群众公认的干部。
四、扩大民主,落实“四权”强化监督
《条例》在干部选拔任用的推荐、考察、讨论决定,监督等主要环节上,体现了扩大民主、落实“四权”的要求。一是扩大了干部推荐中的民主。除个别特殊情况外,没有经过民主推荐程序的不能列为考察对象。二是扩大了干部考察中的民主。实行考察预告制度,在考察干部时广泛听取各方面的意见。三是扩大了干部讨论决定中的民主。《条例》对党委讨论决定任免干部的应到会和同意通过的人数、表决、决定的方式、程序都做了详细的规定。四是扩大了干部监督中的民主,实行了任职前公示制度,接受各方面的监督。《条例》强化了干部任用工作的监督。扩大了干部工作监督的民主,加大了对干部和干部工作的监督,严密了干部选拔任用工作的程序,严明了干部人事工作纪律,充实了“十不准”要求的内容。追究对用人失察失误的责任。查处违纪责任人。强化坚持民主集中制原则,防止个人或少数人说了算。这些有现实针对性的举措得以落实,可以有效预防和治理用人上的不正之风。
五、改进干部考察方法,防止考察失真失实
— 4 — 为了防止干部考察失真失实,《条例》作出了比较严密的规定。在考察内容上,要求考察人员必须依据干部选拔任用条件和不同职务的职责要求对考察人选的德、能、勤、绩、廉进行全面考察,并注重考察工作实绩。同时要把政治标准放在第一位。在考察范围、考察方面、考察纪律上都做了严格的规定。对参与干部考察人员提出了严格要求,规定考察人员应当具有较高素质和相应资格,考察组负责人应当由思想政治素质好,有较丰富工作经验并热悉干部工作的人员担任并实行干部考察工作责任制。
学习过程中,组织部领导就考察的技术问题,谈话艺术方面的讲授使我们增长了知识,明确了要求,规范了工作。对组织人事干部今后的工作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六、问题与建议
来自高校科研事业单位的组织人事干部,在以往的工作中上执行了《暂行条例》,在干部选拔任用工作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是在工作中,也遇到一些复杂的问题。大家交流了经验,探讨了问题。①业务素质与思想政治素质的结合问题,存在三高一低现象,强调业务素质多,轻视思想政治素质的问题比较普遍;②后备干部与一般干部的关系问题,公开选拔使一些一般干部被选拔上来,后备干部有的被选拔条件圈在了外面。建议建立后备干部库制度。③领导意图与考核结果不一致问题。有时考核分两类,一类是必须用的干部,一类是差额比较考核的干部。这些问题需要在贯彻执行《条例》的过程中加以解决。④关于干部交流问题,高校科研事业单位的干部交流很少,内部
— 5 — 轮岗在专业之间进行也比较困难。⑤专家与管理干部问题。⑥《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主要用于选拔任用党政领导干部,事业单位是参照执行。事业单位在人事制度改革中主要是推行全员聘用制。《条例》与全员聘任制如何衔接是现实问题,建议自治区党委组织部作为一项课题,开展调研,制定一个事业单位贯彻条例的实施细则或方案或意见。
七、以《条例》为准则,规范干部选拔任用工作
《条例》颁布了,但更重要、更关键的是要贯彻落实好。首先把《条例》作为高校、科研事业单位组织人事干部练好业务基本功的重要教材,逐章逐条逐款地学习领会,努力掌握精神实质,掌握选拔任用干部的原则、标准和程序,结合本单位的实际刻苦钻研、成为精通《条例》,熟悉干部人事工作的行家里手。其次,在工作中严格执行《条例》,组织人事干部要增强政治观念、组织观念、法纪观念、坚持公道正派,带头遵守《条例》规定的十条纪律,对违反干部选拔任用工作纪律的各种行为,坚决抵制,敢于斗争,真正做到坚持原则不动摇,执行标准不走样,履行程序不变通,遵守纪律不放松。三是加强对《条例》执行情况的监督检查。做为组织人事部门要切实履行职责,加强督促检查,确保《条例》的严格执行。加强对《条例》执行情况的监督检查力度。严肃查处违反《条例》规定的行为。适应新形势加强改进干部监督工作。要增强主动监督意识,强化事前、事中监督,把监督的关口前移。
总之,今后我们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与时俱进
一、高校党外知识分子出现的新特点
(一) 具有“三高”。
1. 比重高。即高校党外知识分子在高校中占有较大的比重, 一般占50%以上。
2. 学历层次高。
高校党外知识分子大多具有硕士、博士学位, 许多民主党派在发展成员时要求具有硕士以上学位, 中级甚至高级以上职称, 有不少人具有海外留学背景。
3. 社会影响力高。
高校党外知识分子中的代表性人物大多担任各民主党派、侨联会负责人, 同时兼任各级人大代表、政协委员, 政府或司法机关的特约监督员, 有的同港澳台和海外有着广泛的联系。
(二) 民主意识增强。
高校中各级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大多是由党外知识分子担任, 他们具有较强的政治责任感和民主意识, 具有较强的参政议政、民主监督、建言献策的能力和较高的政治素养, 一方面他们为高校的校园规划、学科建设、师资队伍建设及学校的民主管理积极建言献策, 另一方面也充分发挥着自身的学科优势, 积极通过人大、政协、民主党派等途径参政议政, 发挥他们的社会影响力。
(三) 价值观呈现多元化。
我国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 市场经济意识已深入人心, 科学技术作为第一生产力越来越广泛地体现在国民经济的方方面面, 知识的价值正日益被人们所认识, 高校部分党外知识分子努力寻找实现自我价值的机会和途径, 在教学、科研和社会服务当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与此同时, 受市场经济负面影响, 高校也有少数党外知识分子的价值取向出现功利化的趋势, 政治思想淡薄, 功利思想膨胀, 个人主义倾向滋长, 有些人不能正确处理教书与育人、专职与兼职、科研与创收的关系, 没有把经济摆在重要位置上。
二、培养选拔党外干部面临的主要问题及对策
(一) 存在的主要问题。
1. 存在错误认识。
当前在培养选拔党外干部过程中, 不同程度地存在一些错误认识, 如认为优秀人才都加入了共产党, 党外干部素质不高, 是“花瓶”和“摆设”;党外干部只能担任副职, 等等, 影响了党外干部的培养和作用。
2. 校内各单位工作发展不平衡。
机关与学院、学院与学院之间, 党外人士的力量差别较大, 单位党组织高度重视党外工作的, 党派组织发展快, 培养力度大, 出现党外人士“扎堆”现象, 有的学院很少或者几乎没有党外代表人士, 院 (系) 之间发展极不平衡。
3. 组织、统战部门工作力度有待加强。
近年来, 由于机构改革, 人员精简, 我省大多高校统战部门都与党委其它部门合署办公, 真正做统战工作的干部只有2-3人, 随着高校办学规模的不断扩大, 造成工作量的日益增加与部门人手不足的矛盾日渐突出, 疲于应付日常工作, 而高校的党委组织部门也认为党外干部工作是统战部门的事情, 对党外干部的培养、选拔、使用工作造成一定的影响。
(二) 解决的主要思路。
1. 提高认识。
要认识到做好党外干部培养、选拔、使用工作是坚持和完善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的组织保证, 组织部门要清醒地认识到党外干部也是党的干部, 要坚持党管干部的原则。高校党外知识分子是宝贵的人才库, 人才济济, 树立正确的人才观、强化党外干部也是党的干部的意识, 组织部门和统战部要定期研究党外干部的使用问题。
2. 做好党外干部培养使用的合理规划。
高校党委组织部门会同统战部门在培养党外人士时要做好规划, 要统筹不同单位、不同专业、不同类型的人才, 要认真落实有关统战政策, 有意识地将一些优秀分子留在党外, 在选拔使用上要有一定的政策倾斜, 储备一批层次高、结构合理、数量充足的党外后备干部队伍。
3. 强化统战工作。
统战工作只能增强不能削弱, 要避免以合署办公的借口, 使统战工作“名强实弱”, 凡是同党委其它部门合署办公的, 要保留牌子和一定的办公设备, 要有专人分管负责统战工作。
三、建立培养、选拔、使用党外干部的长效机制
(一) 党委重视, 健全制度。
要切实加强高校党委对统战工作的领导, 建立和完善党外知识分子工作运行机制。首先, 学校党委的主要领导要有统战观念, 懂得统战政策, 会做统战工作;其次, 建立一把手负总责、班子成员一起抓的领导制度, 党政主要领导亲自做统战工作, 深交一些党外朋友, 分管领导同统战部门保持密切联系, 经常深入指导实际工作;再次, 学校党委要将统战工作真正地纳入党委的重要议事日程, 纳入党建工作的检查考核内容, 纳入宣传部门的宣传计划, 纳入党员、干部的培训和教育内容;最后, 有条件的统战部长要进学校党委甚至常委, 切实关心统战干部的进步与成长, 积极改善统战部门的工作条件, 提供经费保障, 为统战部门履行职责、发挥作用创造各种有利条件。要建立和完善党外知识分子工作运行机制, 学校党委要出台完善《党员校领导与党外人士联系制度》《党委与民主党派、党外知识分子民主协商制度》《重大节日走访慰问党外知识分子制度》等一系列规章制度, 建立健全党外干部重点人物档案, 把培养、选拔和使用纳入高校干部总体规划中, 将统战工作纳入学校构建和谐校园的大框架中。
(二) 加强领导, 形成合力。
要清醒地认识到统战工作不仅仅是统战部的事, 还必须加强领导, 统一认识, 以学校党委为核心, 统战和相关部门, 包括组织、宣传、人事等部门为主体, 党政工团妇密切配合, 以统战干部为骨干, 专职与兼职相结合, 齐抓共管, 形成全员参与的“大统战”工作格局和全校自上而下关心统战的网络体系, 全校形成合力, 机关 (部) 处、各学院党委均设统战员, 形成立体式领导机构, 每一层级都有专职人员负责。
(三) 发挥优势, 服务社会。
服务社会是高校三大职能之一, 党外知识分子是高校人才库的重要力量, 高校党委要注重充分发挥党外知识分子独特的优势在教学、科研及服务社会中的重要作用, 创造条件, 让党外人士在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中建功立业, 在服务社会中逐步成长起来, 如送“科技下乡”、“服务新农村”、“校企合作”等。
(四) 理论研究, 扩大影响。
要加强统战理论政策研究、宣传及信息工作, 研究探讨在新形势下党外干部在培养、选拔、使用中的新情况、新问题。高校统战部门在工作中要认真学习和深刻领会党的知识分子政策, 要及时地了解和掌握党外知识分子思想工作情况, 对在执行党的知识分子政策中带有普遍性的问题, 要认真进行思考和研究, 积极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和对策, 并及时地向学校党委和上级有关部门反映或提出政策性建议。
(五) 重点培养, 增长才干。
学校党委要重视党外干部的培养工作, 有计划分期分批选送各党派负责人及无党派代表人士到中央、省、市社会主义学院学习, 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不断增强党外人士的政治素养、理论水平和参政议政的能力, 通过政治思想教育、送出培训、岗位锻炼、参加社会活动等方式, 创造条件, 给位子, 压担子, 有意识地培养一批优秀的党外代表人物, 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帮助他们自觉投身社会实践中, 提高驾驭市场经济的能力和水平。对于具备较好的干部素质的青年党外知识分子, 学校党委主要领导要挂钩联系, 重点培养。
(六) 树立榜样, 大胆使用。
党外知识分子队伍建设的关键是抓好党外代表人物工作。对优秀的党外代表人物, 要进行宣传宣传和表彰, 这既能对他们道德品质和工作业绩进行鼓励, 同时又是树立榜样的过程。各民主党派、无党派知识分子都要有旗帜性的代表人物, 增强对他们所联系的人员的影响力、感召力。要建章立制, 定期由统战部会同组织部门对党外代表人物共同进行考察, 榜样突出而又符合干部使用条件的, 要大胆提拔到领导干部工作岗位上来, 充分发挥榜样和典型的影响。
培养选拔使用党外干部是党的干部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 是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关于坚持和完善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的意见》的具体体现, 更是调动一切可以调动的力量, 加速学校发展, 促进校园和谐, 实现高校可持续发展的积极因素, 意义深远。
参考文献
[1]艾新强.把握新世纪新阶段党外知识分子的新特点努力实现高校统战工作的开拓创新[J].中共南宁市委学校学报, 2005, 5.
[2]张爵玉.高校选拔培养党外干部的实践与思考[J].广东社会主义学院学报, 2004.1.
[3]蔡幸福.新形势下的高校统战工作[J].石家庄:河北理工学院学报 (社科版) , 2003.1.
[4]丁来兴, 张汝山.把握党外知识分子新特点做好新时期高校统战工作[J].山东大学学报, 2003, 3.
[5]董智汉, 熊思宏.高校党外代表人物培养选拔和安排使用工作再认识[J].湖北社会主义学院学报, 2005, 5.
[6]邓大庆.对高校党外知识分子工作的几点思考[J].孝感学院学报, 2003, 1.
国资委主任、党委书记王勇:
要加强职业生涯设计 搭建青年展示舞台
王勇指出,必须牢牢把握根本任务,引导青年坚定跟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念;须紧紧围绕中心工作,组织动员青年为实现中央企业“十二五”改革发展目标作贡献;必须切实服务青年根本需求,努力建设高素质青年职工队伍。要把青年人才队伍建设作为“人才强企”战略的重要内容,着力培养具有一流职业素养、一流业务技能、一流工作作风、一流岗位业绩的青年职工队伍。要紧扣需求,强化岗位培训,大力提升青年专业知识和技能水平。要加强职业生涯设计,搭建青年展示舞台,促使优秀青年人才脱颖而出。要广聚英才,以更宽视野、在更大范围发现和吸引青年人才,培育专家型、创新型、复合型、国际化的青年英才。要大胆使用,对那些政治坚定、有真才实学、实绩突出、群众公认的优秀年轻干部,要及时选拔任用,对特别突出的要敢于破格提拔使用。要贴近生活,注重人文关怀,在青年婚恋、住房、文化娱乐、心理疏导等方面积极开展工作,帮助解决实际问题,促进青年全面健康成长。
必须不断创新工作思路和方式方法,努力提高青年工作的科学化水平。要解放思想,大胆探索,不断根据世情国情党情变化、企业形势任务变化和青年群体变化,不断创新改进青年工作。一要注重工作理念的科学性。深入研究现代企业运行规律,掌握企业青年群体特点,找准企业所需和青年所求的结合点,不断优化工作流程,强化过程控制,提高工作专业化、规范化和程序化水平。二要注重工作对象的广泛性。要在近年来的努力特别是通过去年的百日攻坚战、基本实现团组织全覆盖的基础上,把工作的着力点放到覆盖和影响尽可能多的青年上,工作思考、方案设计和活动开展都要注重普遍性,努力把团的基层组织网络覆盖全体青年,团的各项工作和活动影响全体青年。三要注重工作力量的协同性。青年工作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在党委的领导下,党委工作部门、行政职能部门以及工会等组织广泛支持和参与,党团阵地共建,发挥各自优势,搞好协调配合,形成工作合力。四要注重工作方式的时代性。互联网、手机等新媒体与青年的工作生活越来越密切,我们要学会用青年惯用的方式与他们交往,用青年特有的语言与他们沟通。要善用新媒体捕捉青年关切,服务青年需求,把新媒体建成开展青年工作新的重要阵地。
团中央书记处第一书记陆昊:
努力培养一支充满活力富有使命感的青年队伍
陆昊在讲话中,代表团中央向国资委党委和中央企业各级党组织长期以来对共青团工作和青年工作的有力领导和重视关心表示感谢,对近年来中央企业的共青团和青年工作给予了充分肯定。他指出,国资委党委专门召开中央企业青年工作会议,并印发《关于进一步深化中央企业青年创新创效活动的意见》和《中央企业团委负责人管理办法》两个文件。国资委党委的高度重视和有力举措,必将有力推动中央企业共青团和青年工作再上新台阶。
关于中央企业的青年工作陆昊提出了三点意见。一要引导中央企业广大青年深入学习胡锦涛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精神,深刻理解中国共产党,深刻理解国有企业,进一步增强自身的责任感、使命感。二要注重帮助和引导中央企业的青年干部、青年员工不断提高素质、健康成长。三要注重培养中央企业青年形成健康积极向上的良好心态。
关于中央企业的共青团工作,陆昊希望中央企业各级团组织和广大团干部要以这次青年工作会议为契机,认真落实国资委党委提出的各项工作要求,扎实做好全团重点工作,努力推进中央企业团的工作实现新发展。一要切实贯彻落实中央关于基层党建带团建的各项要求。中央企业团组织要模范地落实有关要求,充分发挥自身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紧密结合中央企业实际,推动党建带团建有关政策的落实。二要进一步明确企业基层共青团工作的切入点和结合点。要把握好六个方面的结合点:辅助企业人力资源开发;辅助企业增强内在凝聚力;帮助企业青年员工理解和支持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发展所必需的创新意识、风险意识、竞争意识、效率意识;帮助青年员工理解和支持企业的严格管理,辅助形成有效的激励约束机制、决策和决策执行机制;积极为企业员工提供非正式交流的渠道和机制;通过选拔使用企业专兼职团干部,为企业培养复合型后备经营管理人才。三要努力实现中央企业团的基层组织全覆盖。中央企业各级团组织要积极借助党组织的力量,继续把消灭团建空白点作为组织建设的重点,加大力度扩大三级以下企业团组织覆盖,优化团的基层组织设置,增强基层工作活力,不断提升团组织在青年职工中的吸引力和影响力。四要坚持不懈地为基层团建和基层工作提供有力支持。基层组织始终是中央企业共青团履行根本职责的主要载体,是全部活力的根本标志。要尽最大努力加强对基层的工作指导和支持,把工作资源向基层倾斜,把工作力量向基层集中,把工作载体向基层转移,着力解决基层团组织网络对广大青年的覆盖和基层工作的活力问题。五要大力加强团干部队伍建设。团干部是共青团和青年工作的骨干力量,要按照胡锦涛总书记“忠诚党的事业、热爱团的岗位、竭诚服务青年”的要求,努力培养一支党放心、青年满意的团干部队伍。六要深入开展创先争优活动。中央企业各级团组织要按照中央创先争优活动领导小组和团中央的要求,以“为民服务创先争优”为主题,以创建青年文明号活动为载体,将中央企业团组织创先争优活动不断引向深入、推向高潮。
国资委副主任黄丹华:
党委要贯彻青年工作会议精神,专题研究青年工作
黄丹华在主持会议时强调,各中央企业党委(党组)和各级团组织要认真传达学习会议精神,贯彻落实会议要求。要不断加强和改进中央企业青年工作,在政治上、工作上、生活上更加关心青年人的成长,为国资监管、央企发展培养好主力军和接班人,团结带领中央企业广大青年为推动中央企业科学发展、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会上,表彰了135家中央企业党建带团建工作先进单位和100名第一届“中央企业青年五四奖章”,国资委副秘书长杜渊泉宣读了表彰决定。出席会议的领导为获奖单位和个人颁发了奖牌和奖章。
干部选拔任用制度
第一章
总
则
一、为建立科学规范的干部选拔任用制度,形成有效管用、简便易行、有利于优秀人才脱颖而出的选任用人机制,建设知识化、专业化、敢于担当、清正廉洁、奋发有为、结构合理的干部队伍,以适应公司发展需要,根据集团公司《干部任免管理规定》(晋能党字[2014]52号)、《干部选拔任用实施细则》(晋能党字[2015]72号)以及晋中公司《关于印发<干部选拔任用工作实施细则>的通知》(晋中煤销字[2017]269号)制定本制度。
二、本制度所称干部是指公司中层副职及以上管理人员。
三、选拔任用干部必须坚持下列原则:
(一)党管干部原则;
(二)五湖四海、任人唯贤、德才兼备、以德为先、注重实绩、群众公认原则;
(三)民主、公开、竞争、择优原则;
(四)组织选拔、内部竞聘和外部公开选聘相结合原则;
(五)按职数配备干部原则;
(六)民主集中制原则;
(七)依规办事原则。
第二章 选拔任用条件
四、干部应当具备下列基本条件:
(一)讲学习、讲政治、讲正气,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经得起各种风浪考验;
(二)具有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有实践经验,有胜任本职工作的组织能力、文化水平和专业知识;
(三)坚持原则,敢抓敢管,清正廉洁,顾全大局,作风民主,注重团结协作;
(四)符合国有企业干部任职回避的有关规定。
五、提拔任用干部应当具备下列基本资格:
(一)向市公司推荐的副总工程师及以上管理人员,应当具备2年以上公司正职任职经历,具备大专及以上煤炭专业学历,中级以上专业技术职称,年龄一般不超过45周岁。
(二)提任中层正职干部,应当具有2年以上公司副职任职经历,具备中专及以上煤炭专业学历,初级以上专业技术职称,年龄一般不超过42周岁。
(三)提任中层副职干部,应当具有5年以上本专业工作经历,具备中专及以上煤炭专业学历,初级以上专业技术职称,年龄一般不超过40周岁。
(四)具有正常履行职责的身体条件。
(五)对特别优秀、有突出贡献和特殊业务需要的人才,原则上可适当放宽条件,但要从严掌握。
(六)干部应逐级提拔,对破格提拔的要严格按照有关规定程序从严掌握。
六、有下列情形之一者不得提任:
(一)不具备任职资格的;
(二)或任期考核不称职,经调查核实确实存在问题的;
(三)法律法规、党纪政纪、上级有关规定以及公司章程规定不能提任的。
第三章 动
议
七、公司人力资源管理部门根据工作需要和领导班子建设情况,就推荐、选任的职位、条件、范围、方式、程序等提出初步建议,报公司主要领导同意后,形成工作方案,启动选拔任用工作。
八、干部选拔方式主要包括组织选拔、内部竞聘、外部公开选聘等方式。由人力资源管理部门根据岗位特点和任职条件等,提出选拔方式建议,报公司主要领导确定。外部公开选聘需按程序报市公司审批。
第四章 推
荐
九、推荐主要包括组织推荐、民主推荐和个人推荐。
十、组织推荐
(一)副总工及以上管理人员:经公司党政联席会议研究通过,按照呈报干部任免请示报告的规定要求,以文件格式报市公司并附干部任免审批表,由市公司进行审核、任命。
(二)中层正职及中层副职人员:由公司人力资源管理部门根据岗位空缺和任职要求,列出符合任职条件人选名单,向公司主要领导汇报,经公司会议酝酿,确定初步人选,根据职位和人选不同情况,征求分管领导意见,确定考察对象。
十一、民主推荐 公司经会议决定民主推荐岗位,由人力资源管理部门根据决定的条件、范围、程序和要求制定民主推荐方案并组织实施。民主推荐的工作程序为:
(一)预告岗位。根据工作需要公布推荐职位、任职条件、推荐范围和其他条件。
(二)会议推荐。由人力资源管理部门组织召开民主推荐会议,参会人员范围要包含领导班子成员、中层干部、职工代表,确保能充分代表民意。推荐会议现场填写以无记名形式现场填写推荐表,推荐拟选任人选。
(三)确定考察对象。人力资源管理部门对推荐会议结果进行统计汇总,向公司主要领导汇报,确定考察对象。
十二、个人推荐。公司班子成员个人推荐干部人员,必须署名写出推荐材料并填写《干部推荐表》,申明与被推荐人关系,个人推荐实行责任追究制度,推荐材料和《干部推荐表》经人力资源部门审核后,按规定程序进行民主推荐。
第五章 考
察
十三、干部提任必须经过组织考察程序,且符合组织考察的规定要求。
十四、对确定的考察对象,由公司人员资源管理部门、党政部门、纪检部门成立考察组,进行严格考察。考察组不得少于3人,考察组组长对考察程序和考察结果负责。主要工作程序如下:
(一)组织考察。考察组依据干部选拔任用条件和拟任职位要求,采取档案审查、三龄两历(年龄、工龄、党龄、学历、经历)审核,个别谈话了解、书面征求意见、专家质询、查阅资料、核实业绩等方法,全面了解被考察对象的情况。组织考察的结果有效期为一年。
(二)征求纪检部门意见。考察组以书面形式征求公司纪检部门意见,并取得书面答复。
(三)经组织推荐确定的考察对象必须进行民主测评,民主测评一般采取投票形式进行,参加民主测评的人员参照会议推荐的人员范围确定。
十五、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不得列为考察对象:
(一)群众公认度不高,民主推荐和测评同意票不足三分之一的。
(二)有跑要、拉票行为的。
(三)配偶已移居国(境)外;或者没有配偶,子女均已移居国(境)外的。
(四)受到组织处理或者党纪政纪处分影响使用的。
(五)其他原因不宜提拔的。
第六章 会议决定
十六、推荐副总工程师以上管理人员及提任中层管理人员,党内职务由公司党委会议讨论决定,行政职务由党政联席会议做出决议。
十七、干部推荐及选拔任用事宜,由人力资源管理部门、党政部门准备拟任用人选名单和有关材料。
十八、讨论决定干部推荐及任免事项,必须有三分之二以上成员到会。与会成员对任免事项,应当发表明确意见,以应到会成员超过半数同意形成决定。
十九、讨论决定推荐、提任干部须采用票决制方式进行。
第七章 任
职
二十、实行提拔干部人之前公示制度。副总工程师以上人员确定预提拔人选后,由市公司人力资源部在市公司及公司进行公示;公司中层正职及中层副职确定于提拔人选后,由公司人力资源管理部门在公司范围进行公示。公示时间一般不少于5个工作日。公示结果不影响任职的,按照有关规定程序办理任职手续;公示中有影响其任职的重要问题,应尽快通过有关程序查实,并在下一次会议上研究决定是否任用。
二十一、经市公司、公司会议研究决定干部任职后,按以下程序办理任职手续;
(一)行文。干部行政职务的任职由公司人力资源管理部门行文,董事长签发;党内职务的任职由党政部门行文,党委书记签发。
(二)实行任前谈话制度。对决定任用的干部,由公司相关领导进行任前谈话和廉政谈话。
(三)召开会议宣布。副总工程师以上人员由市公司组织会议进行宣布;中层正职及中层副职由人力资源管理部门、党政部门安排,公司相关领导参加宣布会议。
(四)人力资源管理部门在一个月内将干部任免审批表、干部考察报告归入本人人事档案,并同时办理相关手续。
第八章 公开选拔
二十二、公开选拔的方式包括市公司内部竞聘、外部公开选聘,主要工作程序为:
(一)制定工作方案,由公司会议研究通过后实施;
(二)公布职位、条件和方法;
(三)组织报名和资格审查;
(四)考试考核和组织考察;
(五)确定初步人选;
(六)公示;
(七)会议研究决定;
(八)行文宣布。
二十三、采取外部公开选聘干部,必须按市公司《招聘调配管理办法(试行)》规定执行。
第九章 纪律和监督
二十四、选拔任用干部,必须严格执行本细则各项规定,并遵守下列纪律:
(一)严格按照集体领导、个别酝酿、民主集中、组织考察、会议决定的工作程序进行。凡未经上述程序推荐的不考察,未经组织考察和考察不合格的不上会,上会表决不过半的不任用。
(二)不准以领导圈阅、个别碰头、临时动议代替集体研究来决定干部任免。
(三)不准在机构变动和主要领导成员工作调整期间,突击提拔调整干部。
(四)不准超职数配备领导干部。
(五)不准超越干部管理权限内部聘(任)用干部,违反规定提高干部的职级和待遇。
(六)严格执行领导干部任用回避制度的规定。二
十五、任何部门不得拒绝执行公司派入、调出干部的决定,个人必须服从组织的安排。对拒不服从公司调动决定者,依照有关规定予以免职或降职使用。
二十六、领导干部、考察组工作人员、人力资源管理部门等部门工作人员在干部选拔任用工作中要严格执行本规定要求,自觉接受组织和群众的监督。
二十七、人力资源管理部门、党政工作部门负责受理有关干部选拔任用工作的举报、申述、制止、纠正违反有关规定的行为,并对有关责任人提出处理意见或处理建议。
第十章 附
则
二十八、本制度是以晋中公司《干部选拔任用工作实施细则》为导向,根据公司实际情况进行制定,如有涉及不到之处,以晋中公司相关文件为标准执行。
二十九、本实施细则由公司人力资源管理部门负责解释。三
根据《**集团寿阳化工干部管理规定》和有关干部考察工作的要求,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和原则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认真贯彻党的干部路线方针政策,按照《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公开选拔党政领导干部工作暂行规定》和中组部关于体现科学发展观要求的干部考察办法,结合本系统竞争职位的不同特点,精心组织,严格程序,扩大民主,加强监督,全面深入地了解掌握考察对象的德才素质、工作实绩和现实表现,突出体现干部的能力素质,为市局党组识准用好干部提供准确依据。
考察工作坚持以下原则:1、党管干部原则;2、德才兼备原则;3、群众公认原则;4、公开公正原则;5、好中选优原则。
二、考察对象
按照演讲测评实施办法,即:1选1、2选1、3选2、4人以上选3的办法,人教科初步确定考察人选,经市局党组研究决定考察对象。
三、考察内容
主要包括德、能、勤、绩、廉和家庭关系、社会关系等,具体内容如下:
(一)思想政治素质。一是考察干部的政治方向、政治立场、政治观点、政治鉴别力和政治敏锐性;二是考察干部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落实科学发展观,贯彻执行党的基本路线和各项方针政策等方面的表现;三是考察干部的权力观、地位观和利益观,看能否经受住名、权、利的考验;四是考察干部在大是大非面前和关键时刻的态度和表现,大局意识如何,是否遵守党的政治纪律;五是考察干部的思想道德品质和心理素质。六是考查干部的家庭和社会关系,看夫妻关系是否和睦,是否孝敬老人,社会交往是否纯正,有无傍大款等低级庸俗的现象。
(二)组织领导能力。主要考察干部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实际工作中综合协调、开拓创新、应变决断、组织实施的能力,尤其是处理突发事件及复杂问题的能力,以及个人的实践经验、发展潜力等。
(三)工作作风。一是考察干部的事业心、责任感及改革创新意识;二是考察干部坚持群众路线、深入实际、调查研究、求真务实的情况;三是考察干部执行民主集中制的情况,主要看作风是否民主,能否认真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虚心听取不同意见;四是考察干部的团结协作精神,看其相容性如何,能否与同志合作共事,包括与自己有不同意见的同志一道工作。
(四)工作实绩。主要考察干部履行岗位职责和体现科学发展观要求的工作绩效情况,全面了解其工作思路、工作措施和发挥的具体作用等。
(五)廉洁自律。主要考察干部保持和发扬艰苦奋斗的优良传统,遵守中央和省、市局关于廉洁自律有关规定的情况,以及生活圈和社交圈的情况。
(六)群众公认度。主要了解群众对干部思想政治素质、工作思路、工作能力、工作作风、工作实绩及社会形象的认可程度,对其提拔是否同意等。
四、考察方法及程序
在市局党组的领导下进行,由人教科组织实施。
(一)公布考察工作方案
制定公开选拔科级领导干部考察工作方案,经市局党组研究确定后,向全系统公布。
(二)组织考察
1、组建考察组。由人教科、监察科人员组成考察组,负责对考察对象进行考察。考察组组长由人教科科长廖治同志担任。
2、发布干部考察预告。市局人教科通过网上公布干部考察预告和考察时间,以及考察组的联系方式,接受社会监督。
3、实施考察
(1)工作总结。考察对象认真总结近三年以来的学习、工作等情况,形成书面工作总结(2000字左右)。
(2)个别谈话。个别谈话由考察组组织进行,参加谈话的人员范围,根据干部考察工作要求和考察对象所在单位情况,由考察组确定。谈话时要问清谈话人对考察对象是否同意提拔的态度。考察对象在现职岗位任职不满半年的,要到其前一个工作过的单位采取个别谈话的方式,向有关知情人员了解情况。
(3)撰写考察材料。考察组在综合分析和集体研究的基础上写出考察材料,考察组成员集体签名。
1.坚持“讲党性、重品行、作表率” 保证换届风清气正
2.严肃换届纪律 努力营造换届风清气正的良好氛围
3.用最坚强的党性做好换届工作
4.公道正派作表率 风清气正当标兵
5.提升正气 打击邪气 坚持原则 确保换届工作顺利进行
6、 严禁拉piao贿选,严禁买guan卖guan,严禁跑guan要guan,严禁违规用人,严禁干扰换届,确保换届风清气正
7、 采取强力措施,确保换届工作顺利进行
8、 加大换届纪律宣传力度,确保“5个严禁、17个不准和5个一律”100
%知晓率
9、 严肃换届纪律,狠刹换届中的.歪风邪气
10、强化宣传教育,确保换届纪律入心入脑
11、加强监督检查,确保换届“5个严禁、17个不准和5个一律”要求全覆盖
12、深入开展整治选人用人上不正之风,提升组织工作满意度
13、严肃换届纪律,严格四项监督制度,确保换届风清气正
14、严肃换届纪律,加强舆论监督,确保换届工作顺利进行
15、严格执行换届工作和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政策法规,坚决维护换届工作的严肃性
16、营造风清气正换届环境,保证换届工作顺利进行
17、以最坚决的态度和最有力的措施整治用人上不正之风,用铁的纪律保证换届风清气正
18、坚决查处在民主推荐、民主测评、组织考察和选举中的拉票行为
19、坚决打击干扰破坏换届选举工作的一切行为
20、营造好的换届工作环境,提升组织工作满意度
21、坚持正确用人导向,提搞选人用人公信度
22、认真贯彻落实干部选拔任用工作四项监督制度,扎实推进整治选人用人上不正之风工作
23、 认真贯彻落实换届纪律有关要求,确保换届工作顺利进行
24、 严肃换届工作纪律,提高选人用人公信度
25、 加大严肃换届纪律有关要求宣传力度,确保换届工作顺利进行
26、 严肃换届纪律,确保换届风清气正
我国的传统用人思想和方法源远流长、广博深邃, 是历代政治家、思想家在用人的实践过程中总结和积累所形成的智慧结晶。现如今, 我国高等教育事业迅猛发展, 学校规模不断的扩大, 学生教育管理工作的任务越来越重, 学生干部在高校学生工作中的作用和地位日益突出。因此, 如何培养好优秀的学生干部变得十分重要, 要培养出优秀的干部团队, 就要形成一整套的选拔考核制度和方案。以达到优中选优重点选拔的目的。
1、班级干部的选拔
目前, 大多数高校选拔班级干部大多都采用“选举制”或“任命制”, 无论那种方法都应遵从几个原则;德才兼备原则;学生公认原则;注重执行原则。学生自入校以来, 就会形成集体组织成班级, 那么这些班级要有一个核心组织去展开班集体的日常管理和协调工作。依据干部选拔的原则并把任命制和选举制相结合来任用效果会更好些。如果单一的试用选举制, 则会造成学生利用不正当手段拉选票的行为, 这样的学生往往特权思想严重, 还经常会有时冷时热的毛病。做事不够长久。若是单一的任命制则体现不出公认的原则。因此, 首先通过选举统计票数, 然后对所有参加选举同学进行一次面试, 面试问题可以参考国家公务员考试的相关问题以及企业招聘时提出的一些比较常见的问题。这些问题对反映学生思想状态性格特点的情况把握比较理想, 并且针对性很强。因此国家和企业往往利用这些问题作为选拔人才的重要手段。利用这些问题可以初步了解学生的内心状态, 并能很好的反映出学生的基本素质。选拔的时候一方面参照选票的数量, 另一方面结合面试回答问题的情况, 综合判断可以定出班级的核心成员。
2、辅导员的领导和对学生干部的有效管理
辅导员在学生工作中的整个过程上要采用一定的方式、手段、程序、步骤等, 尤其是干部, 从而要求辅导员不但要有哲学、社会学、教育学、心理学、管理学等多方面的知识。还要不断优化自己的知识结构, 不断发展自己。同时也要对学生敞开心扉, 给学生足够的亲近感;以学生为本, 尊重学生, 善于发现学生的每一个优点, 循循善诱。在大学生活中也要培养学生的自主能力, 因为大学生都是有完全行为能力的人, 在很多问题的处理上, 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观点, 提倡自行合理的解决平时出现的各种问题;并对学生干部加以悉心的指导, 对他们的热情给予呵护, 精心培养, 严格监督, 奖惩分明。对于可能出现的问题要提前预警、快速处理、遏制蔓延。
3、学生干部的考核
3.1、学生干部考核的意义
学生干部作为辅导员老师和学生之间的桥梁和纽带使他们具有了双重身份, 他们既是学生基层管理工作的执行者又在以学生的身份来活动。所以定期对学生干部进行考核和评估是教育工作的重要一环, 通过考核可以加强对学生干部的约束和管理, 在充当执行者的一面时不能过于放大自己的权利, 同时也是激励学生干部工作热情的一个好办法。通过正确的考核办法也体现了一种方向性, 对学生干部进行目标和目的教育, 引导他们的工作。考核过程也是认识、总结、升华的过程。
3.2、考核的基本原则
考核对于学生干部工作、教育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和指导性, 所有考核过程必须慎重, 并要遵从如下几个原则:
(1) 客观公平, 对学生的日常表现、学习成绩、个人素质、修养、品德等方面的考核要做到客观实际, 并且能够反映出学生的真实情况。
(2) 自评互评相结合。首先让学生自评, 同时又要让学生干部之间互评, 有效的让学生了解自身的缺点和不足。
(3) 考核工作要透明公开, 体现民主性。
(4) 考核与培养相结合。通过考核让学生了解自身存在的问题, 鼓励其优点, 让学生在一个良好的环境下发展成长。
(5) 目的明确。考核的目的在于培养学生干部自强、自律、自我完善的综合能力, 不能拘泥于形势。
3.3、考核的方法
考核的方法可以通过以下几个步骤来完成:
(1) 干部自评以及同级干部之间的评估。
(2) 同学的意见反馈。可以直接利用现代网络进行网络评估。
(3) 所有辅导员老师的评价以及任课老师的评价。
(4) 学习成绩的评估。根据不同的情况可以制定不同的成绩标准, 比如智育、德育成绩, 学分绩点等等。
(5) 综合评定。将所有的结果进行汇总, 得出综合成绩, 并将综合成绩存档以保证考核的连续性。
总之, 要以学生的自由全面发展为根本, 培育一批又一批刻苦上进, 勤奋上进勇于创造, 自觉奉献的高素质学生干部队伍。这是一项复杂而又艰难的工程, 需要我们教育工作者不断总结, 不断创新, 着眼于长远, 统筹规划, 为祖国造就一大批有抱负、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事业的接班人。
参考文献
[1]徐婵娟、邹国球、吴霞:论传统用人思想在高校学生干部任用中的运用[J], 湖南环境生物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7, 13 (2) :86-89
[2]陈丽萍:试论高校学生干部任用制[J], 广西社会科学, 2003, 96, 181-182
[3]宋继东:谈高校学生干部任用[J], 合作经济与科技, 2009, 365, 46-47
[4]萧少秋:中国领导思想史简编[M], 北京, 中共中央
关键词:高校;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机制
党的十八大对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确立了教育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提出了“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的战略任务。2014年1月14日中共中央新颁布实施的《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以下简称《条例》)将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组织工作会议上提出的“信念坚定、为民服务、勤政务实、敢于担当、清正廉洁”的好干部标准列入总则,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德才兼备、以德为先干部标准的时代内涵,在为广大干部明确了个人努力方向的同时,也为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提供了重要依据。由于高校的特殊地位,高校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对全国干部人事制度改革有着引领、示范和推动作用,发挥好组织部门的把关作用,逐步建立健全与市场经济相适应又符合高等教育自身发展规律的选人用人机制,既是一个重大的理论课题,也是一个紧迫的现实问题,将为办好人民满意的大学提供有力的组织保证。
一、明确两个原则
1.严格组织把关原则。组织部门要认真履行干部选任工作中的领导和把关职责,切实把党管干部原则落到实处,不断提高选人用人水平。一是始终坚持好干部标准,以公道正派的作风把好选人用人标准关,这是保证选人用人质量的关键所在。二是始终坚持在选人用人全过程中发挥党组织的主导作用,把好干部民主质量关。三是始终坚持严格按法规办事,把好选人用人的制度执行关。组织部门要严格按照规定的资格、条件、程序、纪律办事,做到坚持原则不动摇、执行标准不走样、履行程序不变通、严守纪律不放松。
2.科学用人导向原则。高校要通过干部选任工作形成良好的用人导向。一是及时把学校事业需要的好干部发现出来、合理使用起来,尤其要使那些理想信念坚定、锐意改革创新、敢于负责担当的优秀干部脱颖而出。二是树立科学发展、以德为先、注重基层的用人理念。三是要把人岗相适贯穿到干部选拔任用工作中,突出岗位特点,突出实绩竞争,注重一贯表现,防止简单以考试分数取人。
二、杜绝三种现象
1.关于民主推荐和民主测评的不良现象。干部选任受人际关系的影响,造成一些干部不得不把一些精力放在拉关系上,在推荐和测评期间存在“拉票”和“串票”现象;在工作中有怕得罪人的顾虑。另外,也有领导将民主推荐结果与“不简单以票取人”为我所用,民主推荐结果与领导个人意愿一致就强调尊重民意,民主推荐结果与其想法不一致时不认真分析原因,而是强调“不能简单以票取人”。这些都直接影响了群众参与干部选任的民主质量,损害了干部队伍形象。
2.关于公开选拔和竞争上岗的不良现象。这主要是应聘干部的临场表现和实际德才存在不匹配的现象,一些干部把平常工作的重心主要放在掌握思考公选考试、面试的技巧和规律上。其结果既造成“高分低能”,又让干实事的老实人吃亏。
3.关于干部考核的不良现象。现在普遍存在重干部的选拔、轻干部工作实绩考核的现象,主要表现在考核内容设置缺乏灵活性,分层次考核干部的指标没有确立,干部实绩考核体系还不健全;平时考核了解不够,只注重年终考核,考核过程中偏重于听述职报告、民主测评、个别谈话、查看资料等静态考核方法,致使考核者对干部情况的了解较多地停留在感性认识阶段,缺乏应有的深度;同时考核结果与干部奖惩、使用衔接还不够紧密,还没有解决干部只能上不能下的瓶颈问题,没有发挥好干部考核的导向作用。
三、用好四个规定
1.干部选任流程规定。新的《条例》对干部选任工作提出了动议、民主推荐、考察、讨论决定、任职的流程规定环节,并对这五个环节进行了明确的要求。其中“动议”的环节设计我们在实际工作中有所探索,主要是前期的摸底工作要扎实,充分考虑岗位实际和已有人选的情况。组织考察我们着重加强对政治品质和道德品行、科学发展实绩、作风表现、廉洁自律情况的考察。领导决策坚持充分酝酿、集体决策,强化对党委和组织人事部门主要负责人的责任追究。
2.竞争性选拔规定。学校竞争性选拔主要包括公开选拔和竞争上岗两种方式,公开选拔、竞争上岗是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的重要举措,是干部选拔任用的重要方式之一,在范围上,坚持从实际出发,合理确定选拔的职位、数量和范围,本着就近取才的原则,规定公开选拔副处级以下领导干部,一般在校内进行,在资格条件上,应当符合干部资格条件的规定,突破规定的事先报上级组织人事部门审核同意。
3.干部任职试用期规定。通过竞争性选拔提拔的处级领导干部,都严格实行任职试用期制度,任职试用期一年。通过干部任职试用期,进一步全面考察干部综合素质,拓展考察面,提高干部选拔任用工作的准确性,有利于年轻干部的成长,弥补“高分低能”现象,同时也是进一步扩大民主的有效措施,对建立健全科学的干部选拔任用机制和监督管理机制,有效预防和治理用人上的不正之风,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4.“一报告两评议”规定。每年12月份都通过召开学校各方代表会议,报告本年度干部选拔任用工作,对本年度的组织工作和新提拔的每一个干部进行满意度测评。实行“一报告两评议”,是加强干部选拔任用民主监督的一项重要制度,实现了选人程序监督与用人标准监督的有机统一,提高选人用人的质量和公信力。
四、推进五个举措
1.坚持用群众路线的办法选拔干部。高校人员比较集中,民主意识较强,人员素质较高,民主的基础较好。要进一步严格干部选任程序,坚持用群众路线的办法选任干部,在干部选拔考核中健全民意测评机制,让群众参与到干部选拔、使用、监督全过程之中,才能真正突出干事创业,注重工作实绩,形成正确的用人导向,提高选人用人的公信度。
2.坚持“五湖四海”选任干部。干部人事制度改革要按照“公开、公平、竞争、择优“的方针,扩大干部群众对干部选拔任用的知情权、参与权、选择权、监督权,不断完善公开选拔、竞争上岗等竞争性选拔干部方式,加大公开选拔干部的力度。打破身份限制,正确处理资历、学历、身份与工作实绩的关系,为每一个人提供平等竞争的机会,给每一个愿意干事的人才提供发挥才干的舞台,实现“三公、三意、三匹配”的最佳统一(“三公”就是公开、公平、公正相统一,“三意”就是组织意图、群众意见、干部个人的意愿相结合,“三匹配”就是干部的品行、才能、资历和任职岗位的匹配)。
3.强化干部交流任职。实践证明,实行干部交流,有利于干部成长,有利于队伍建设,有利于学校事业发展和干部成长的良性互动。加强干部交流任职,从个体层面看,有利于干部个人的成长,不仅可以历练干部、提升素质,也可以改进作风、预防腐败。多岗位的培养锻炼,还有利于激发干部的内在动力,最大限度地开发自身潜力,从更高层面上提高综合素质。从工作层面看,有利于对基层事业的发展。交流出活力,交流显生机。加强干部交流有利于完善和优化领导班子结构,也有利于激发和形成干事创业的良好氛围。
4.制定适合高校的干部实绩考核评价体系。高校干部考核一般以“德、能、勤、绩、廉”为主要考核指标,而针对教学单位和非教学单位不同岗位的干部没有具体的考核指标体系,不同职位干部的考核缺乏针对性。而且考核材料也没有反映出高校干部在工作环境、个人风格和工作能力上的特点,对德的考核就会出现“标准空泛化、方法简单化、结论公式化”的现象,考核结果的运用上也存在着诸多问题。新时期高校干部考核可在以下几方面积极推进:一是实行全面考核的同时,以“德才考核”为中心;二是扩大民主,健全考评机制;三是坚持考核与奖惩相结合,强化关联考核;四是建设高素质的高校干部考核队伍。
5.纠正干部年龄“一刀切”的做法。高校干部选任中年龄“一刀切”的现象严重,主要反映在业务干部和管理干部的选任同样要求。存在干部提拔的年龄上限和干部任职年龄上限“一刀切“的现象,不考虑班子结构和班子需求、人员现状的情况。如有的规定男同志46岁就不能提拔处级干部、55岁就必须从领导岗位退下来休息,造成业务干部刚有精力从事管理、发挥作用时要么年龄过了提拔的上限,要么任职年限到了退下来,而接替的干部又不理想等。专职管理干部还没有达到退休年龄就较早退出领导岗位,不继续从事管理、服务工作,造成管理人才的浪费。这些高校干部年龄“一刀切”的做法值得思考,应有一个指导性意见。建议业务干部的选拔和管理干部的选拔区别对待,这有利于发挥高校各类人员的积极作用。
参考文献:
[1]罗中枢.论高校领导干部选拔任用机制的改革和创新[J].理论与改革,2008(5).
[2]教育部人事司.高等教育法规概论[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
[3]钟强.构建科学的干部选拔机制探索[J].经济研究导刊,2009(22).
【干部任用】推荐阅读:
科级干部任用条例10-26
中层干部选拔任用报告11-08
干部选拔任用提名制范文05-26
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07-10
中层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方案11-09
干部选拔任用条例试题及答案06-04
2024年度干部选拔任用工作专题报告07-28
商务局干部选拔任用情况自查报告05-26
林业局选拔任用干部工作报告06-29
年轻干部培养及选拔任用的调查与思考1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