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经济学课程

2024-09-05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政治经济学课程(精选8篇)

政治经济学课程 篇1

汉东中学政治组

一、课程目标

1、知识目标

通过学习,帮助学生了解和掌握一些国内外的重大时事,并了解这些时事发生原因和其重要影响。

2、能力目标

通过学习,指导学生在网络环境或其他开放性的环境中,搜集,提取反映与所要研究的重大国内外时事相关的信息,并对之进行归类、分析,培养其综合归纳和分析信息的能力;指导学生进行角色扮演与辩论,培养其论证、辩驳等创新能力,提高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3、功效目标

通过学习,开拓学生的视野,扩大学生的知识面,有助于学生培养理论联系实际能力,尝试用所学的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与能力,深刻理解人类文明的发展进程。

二、课程简介

1、课程性质

时事教学是对学生进行党和国家重大路线方针政策的教育,是透视社会热点,把握时代特征,正确认识形势的一种教学。它不仅能使学生透过这扇“窗口”了解国内外大事,而且能理论联系实际,提高教学质量,增强教育效果,帮助学生提高分析判断能力和思想认识水平。本课程是当今时代发展的需要、是素质教育的需要、是落实新课程计划的需要。

2、课程特点

本课程学习时数相对较短,涉及面广,资料容易查找和获取,与政治学科有密切联系,所运用的教学设备少,与学习知识有着紧密联系,只要学生能关心和有兴趣,就能达到很好的效果。

3、课程的实效性

本课程是高中政治学科的校本课程,课程的学习对象为高中学生,他们已经或正在完成相关的政治,地理、历史等学科相关内容的学习。在此基础上,培养他们获取信息、总结归纳、分析说明等能力,对于扩大其知识面,完善其认知结构,培养其综合能力具有重要促进作用。同时也为学生在将来的高中会考和高考中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课程实施意见

1、课程内容

本课程的内容涉及国内外重大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发生的时事。国际国内时事中,以国内为主;各个重大时事中,以政治、经济、热点问题为主。

2、课程开设要求

本课程在我校高一年级的学生中开设,要求关心时事、对时事感兴趣的学生均可参与。每周一课时,共6课时。

3、课时计划

由于本课程安排6课时(每周1课时),每课时研究专题不同,初步安排如下(可能有所变动):

第1课时: 坚持扩大内需的方针 第2课时: 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第3课时: 促进收入分配公平第4课时: 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 第5课时: 反对贸易保护主义 第6课时: 成果展示。

四、课程评价 评价方式

采用过程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方式,以量化的形式体现:

1、过程性评价:平时考勤10%;学习态度10%;平时作业20%;学生互评10%。

2、终结性评价:每个专题学习结束时,写一篇学习体会20%;进行一次终结测试30%;总成绩合格认定1学分。

评价目标 通过多方面的评价,让学生对国内外时事掌握更加准确、更加全面,使学生今后更能关心时事。激发和增强学生的使命感和责任感,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关心国家安全、拥护祖国统一、树立崇高的爱国主义思想。

五、课程参考文献

1、参考书籍:《时事报告》、《时事-高中版》等。

政治经济学课程 篇2

关键词:政治经济学,教学方式,改革

政治经济学是以社会化大生产为基础, 将人们在社会生产、交换、分配和消费中发生的经济关系作为研究对象, 从而揭示经济规律的一门学科。其性质属理论经济学, 是经管类专业学生的先行必修课, 在整个课程体系中起着基础性的作用, 所以该课程本身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

一、问题的提出

近年来, 在《政治经济学》课程的实践教学中普遍出现了“学生兴趣不高、将政治经济学等同于高中所学的政治、纯粹为了考试而学、上课不听、考前死记硬背”等现象。从学生考试中的答题情况来看, 学生对于一些需要死记硬背的知识点掌握较好, 因而得分率较高, 但对于需要综合分析的题目, 如案例分析题、多项选择题得分率很低。可见, 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缺乏灵活性。在与学生的交谈中得知主要原因在于“兴趣不高、内容抽象”, 对该课程的学习多半依靠考前的死记硬背。

高校一般都将培养高素质的应用型人才作为自己的办学目标。应用型人才的一个重要特征就是要求培养的学生具有比较扎实的理论基础和良好的发展后劲, 同时具有较强的专业技能, 并且要求有一定的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一定的综合创新能力。但从目前政治经济学教学状况及效果来看, 并不符合应用型人才培养的要求。

究其原因, 可以从教和学两方面来探讨。从教的方面来说, 主要原因在于目前政治经济学课程教学方式单一, 无法将抽象的理论用比较通俗、简单的方式展现出来, 故而无法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从学的方面来讲, 目前大部分学生缺乏自主学习的动力, 上大学之前基本上都是在家长的安排、要求、监督下纯粹为考试而学, 升入大学之后, 没有了家长的逼迫, 学生大多都是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去安排学习。所以, 无论是从教还是从学的方面来看, 该课程在教学中存在的问题都与教学方式有关, 该课程教学效果的提高, 关键在于探究一种适当的教学方式以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二、《政治经济学》课程教学方式存在的问题

1、纯理论的授课方式无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政治经济学属于理论经济学, 其内容理论性较强, 很多部分都是以《资本论》有关理论为基础的, 但由于授课对象都没有接触或系统学习过《资本论》, 所以理解起来比较困难。学生便觉得该门课程学习起来没有意思, 而且很多内容听不懂, 进而丧失了学习的兴趣, 如在讲述商品的劳动价值论时, 马克思指出:“商品具有价值和使用价值两个因素, 具体劳动形成商品的使用价值, 抽象劳动形成商品的价值。”具体劳动和使用价值是外在的东西, 学生还可以理解, 但对于抽象劳动, 即一般人类劳动的凝结形成价值却很难理解。价值是马克思用科学抽象力通过分析得到的商品的内在属性, 从商品的外在表现根本看不出来。所以, 如果教师在授课过程中仅仅只讲理论, 大部分学生根本无法理解, 也无法调动学习的积极性。

2、传统的教学方式无法在课堂中展现丰富多彩的经济现象

政治经济学是一门古老的经济学。自西方经济学传入中国以来, 在经济学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其主要借助经济模型, 通过对变量间的关系进行分析来解释现实存在的各种经济现象。如西方经济学假定影响需求的其他因素不变, 运用统计软件对一定时期内的产品需求量和消费者的收入水平进行分析, 得出二者的相关关系。这样的分析方法简单明了, 而且具有很强的说服力。这种实证分析的魅力就在于用具体的数字向人们解释丰富多彩的经济现象以及预测未来经济发展的态势, 理解起来简单明了、通俗易懂, 所以在人们的生活中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也成为经济学家们分析经济问题的重要方法。政治经济学作为一门理论经济学, 其固有的纯理论分析方法无法向人们展示多彩的经济现象。其实政治经济学和西方经济学并不矛盾。对于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 二者均有各自的优势, 其研究方法完全可以相互借鉴。教师在讲授政治经济学时, 应该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 适当地引入西方经济学中的实证分析方法来解释经济现象, 以加深学生对问题的理解, 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3、缺乏对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

政治经济学课程理论性较强, 多数内容是需要在了解相关理论的基础上去深入理解的, 而不像数学等其他课程那样只要掌握公式、会举一反三就可以了。大学教师因为没有升学的压力, 一般都习惯于“上课讲课, 下课走人”的上课模式, 课下很少关注学生的真实掌握情况, 布置作业的次数也相对较少。在这种情况下, 学生下课之后很少关注这门课程, 更谈不上去主动学习了。这也是政治经济学课程成绩及格率一直不高的一个很重要的原因, 也是造成每年考研学生政治经济学相关题目丢分的重要原因。所以, 教师应当利用各种可能的方式去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如多布置与课程内容相关的阅读材料、以案例分析的形式要求学生用理论分析身边发生的经济现象等。

三、《政治经济学》课程教学方式改革的思路

单一的、传统的、纯理论的教学方式已经不能适应新时期下政治经济学课程的教学, 教师应当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在教学的过程中不断探索、创新, 形成一种多样化的教学方式来满足学生的需求。多样化的教学方式要求教师将文字、图片、声音、视频等各种表现手段综合运用于教学, 目的是借助于现代化的多媒体手段, 将抽象的理论转化为通俗易懂的信息向学生展示出来, 真正实现理论与实践的结合。笔者在实践教学过程中, 借助多媒体手段不断尝试各种教学方式, 对多样化教学方式的形成也有了自己的思考。笔者认为, 主要应当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改革。

1、适当采用“热点讨论+观点陈述+教师点评+撰写报告”式教学方法

该教学方法源于伦敦政治学院采取的“讲座+讨论”式教学方法, 该方法的使用不但使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得到发挥, 而且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但这种先进的教学方法并不适用于我国一般的高校本科教育。所以笔者在此基础上, 根据一般高校的实际情况提出“热点讨论+观点陈述+教师点评+撰写报告”式教学方法, 该教学方法的使用要求教师将近期发生的经济热点予以罗列, 并提出相关问题留给学生讨论, 学生在选题的基础上进行分组讨论, 之后形成本组观点以PPT的形式向全班同学演示, 演示结束之后由教师对各组观点以及思考问题的方式、方法予以点评。最后各组学生根据教师点评和学生意见进行修改, 最终形成专门讨论报告以书面的形式向教师提交。这种教学方法的使用, 一方面能够培养学生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另一方面有利于学生深入了解身边的热点经济现象, 增强学生看待经济问题的敏锐力。同时, 有助于增强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

2、建立教学视频、图片库, 丰富课堂教学内容

为了克服政治经济学课程理论性强、学起来枯燥、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等问题, 教师应当采用各种方式丰富教学内容, 以吸引学生的眼球,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目前存在很多与政治经济学课程内容有关的视频, 如中央电视台二套节目播出的《汇率之路》, 详细地说明了汇率的产生、换算以及在对外政策中的作用等等。在实践教学中, 看完视频之后再讲“对外关系中的汇率、关税”那部分内容时, 学生感觉很轻松, 而且学习的兴趣也很高, 甚至有些学生能针对视频和教材内容提出很多自己理解不透的问题, 进而激发学生主动思考的能力。当然一般视频都比较长, 所以所有视频在课堂上播放显得很不实际, 教师可以建立视频库, 并将其放入课程建设的网站, 在讲课堂内容之前可以提前布置学生观看相关视频。另外, 对于有些不好理解的地方, 教师可以收集一些相关图片、Flash动画、漫画等作为辅助手段教学。这样一方面可以将抽象的内容通俗化, 另一方面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设计一些案例分析题, 提高学生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一般高等本科院校都将办学目的定位于培养应用型人才, 这种人才需要具备较强的综合分析能力。所以, 教师在授课的过程中要特别注重对学生综合分析能力的培养, “案例分析题”要求学生在对阅读资料、实际案例通读的基础上, 根据教师设计的问题分析其中暗含的理论, 并对具体的经济现象作以解释, 进而提出相关的解决方式。如可以对一定时期内的物价水平变化的具体数据予以罗列, 要求学生运用相关理论解释物价变动的原因, 以及提出稳定物价的方式方法等。或者提供一种现实存在的经济现象, 让学生根据相关理论做出判断并加以解释。

4、建立“课外学习资料库”, 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自主学习能力对一个人的成长非常重要。目前的在校大学生, 尤其是大一学生大多都缺乏这种能力。授课教师应当在教学之余提供足够的课外学习资料供学生自主学习, 包括各种政策、文件、经济热点、历史资料等等。同时教师应当监督学生的自主学习情况。如教师可以每节课留5分钟时间随机指定1名学生就其感兴趣的话题发言, 教师根据发言情况记入平时成绩;或者规定每一名学生每月就其感兴趣的话题写一份1000字左右的材料, 同样记入平时成绩。这样一方面可以督促学生自主学习, 拓宽知识面, 另一方面可以增强学生思考问题的能力, 有助于学生表达及写作能力的培养。

(注:本文属以下研究项目的阶段性成果:青海大学财经学院院级优秀课程建设项目;青海大学重点建设三类课程建设项目, 项目编号:KC-11-3-6;青海大学教育教学研究项目《马克思主义三化背景下政治经济学教学改革实践》, 项目编号:

参考文献

[1]伯娜:政治经济学教学改革探析[J].经济研究导刊, 2010 (20) .

[2]李繁荣:《资本论》教学研究及改革尝试[J].当代经济研究, 2011 (12) .

[3]马宏:政治经济学教学中的困境与出路[J].荆门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8 (23) .

[4]安慧玉:浅谈提高《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课堂教学质量的途径[J].齐齐哈尔大学学报, 2009 (1) .

高中政治课程教学反思 篇3

【关键词】教学反思 政治教学 反思方法

一、教学反思的概念

教师将教学实践活动作为反思的对象,在课后进行全面认真的再认识、再思考,并以此来总结教学过程中的得失,由此来提高教学水平,改进教学方法。通俗的讲,教学反思就是教师如何教好,学生如何学好的问题。很多教育大师都会从自己的教学实践中总结经验教训,通过教育案例、教育交流、教育心得等来提高教学质量。

二、高中政治教学反思存在的主要问题

近年来,随着新课改的实行,教学反思在日常的教学工作中得到普遍应用。但是由于政治课程理论教学内容较多且比较抽象,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处于教师单方面讲解、学生死记硬背的 “填鸭式”状态。教学反思的效果并不十分明显,也存在一些问题。

(1)教学反思流于形式化。教学反思对于促进政治课教师的业务水平,提高教学质量具有重要的意义,应当是一种高度自觉的活动,但是有些教师却把写教学反思总结案例看作是一种额外的负担,是浪费时间,迫于上级的压力,为应付检查而不得不完成的一项工作。这样,教学反思的撰写就成了一种应付差事,流于形式地毫无意义的工作,其实际价值也没有得到充分的体现。

(2)教学反思与实践相脱离。教学活动是教师和学生之间的交流互动,教师的一句话,学生的一个眼神,都会引起对方的注意。当教学实践活动结束后,通过总结反思使之上升为理论,就可以更好地促进教学。教学反思不是单纯的思维抽象活动,而是通过一定的教学场景和实践紧密结合起来的,实践是反思的基础,反思是在实践中总结出来的。有些教师只是为了完成既定的教学任务,课后很少对课堂教学内容作出相应的反思,有时为了完成反思日记,套用单一的模式或摘抄一些别人的东西,关键性内容都是泛泛而谈或避而不谈,缺少洞察性和对实际工作的指导性,和实践脱离的教学反思行为没有任何意义。

(3)教学反思的方式单一。在教学反思过程中,大部分教师是以写总结的方式来实现的,这种方法有赖于高度地自觉性,并不适合每一个人,还具有一定的封闭性。有的教师认为教学就是自己一个人的事情,与其他同行没有关系,不愿与其他教师交流,殊不知,这样的想法容易使自己陷入孤陋寡闻的境地,不能在第一时间了解到新的教学理念、新方法,因此写总结的方式不具有广泛性。其实教学反思的方法是多种多样的,包括集体讨论反思法,课间笔记反思法,网络论坛反思法,观摩他人教学反思法等多种方法,由此可见,写总结的反思方法只是其中较简单的一种,并不是唯一的。教师可以将多种方法联系起来,不仅可以学习到其他教师新的教育理念,而且还可以和他人进行比较,跳出自己的思维定势,避免个人狭隘主义,更容易发现自己的不足,促进教学工作的展开。

三、高中政治教学反思的方法和建议

高中政治教学改革对教师传统的教学方法提出了挑战,简单的完成教学任务的想法已经远远不能满足新课改的要求,只有认真总结教学中的成功与失败,做好教学反思工作,才能适应素质教育的要求,针对以上存在的问题,教师可以通过以下几种方法来提高和培养自己的教学反思意识和能力。

(1)增强自我教学反思意识。反思意识的培养依赖于强烈的责任心和师德感。政治教师更应该时刻提醒自己,教学活动不是单纯地备课、上课这么简单,不应当把教学反思看成是一种负担。教师的教学工作是一个不断调整的过程,每次调整后都会起到不同的教学效果。其次,每个政治教师所面对的都是一群正在形成世界观、价值观的学生,教师的高尚品德会影响学生的一生。因此,教师应该不断反思,尽职尽责,具有为教育事业奉献的精神。

(2)反思知识结构,加强自我学习。

有句话说:教师是一桶水,学生是一个瓢,学生从教师那里获得知识,就是不断地从桶里舀水,当然水桶装的水越多越好,如果把桶里的水比作知识的话,那么,教师必须保证水的更新速度和储备的数量。信息时代,知识更替很快,唯一的办法就是教师对自己的知识不断进行反思,调整自己的知识结构,通过不断地学习,将教学实践结合起来,提高知识水平。教师还可以利用业余时间,自学本科或在职研究生,提高学历,开阔眼界。

(3)利用不同的教学反思方法。

高中政治教学已经越来越重视学生学习技巧和方法,强调学生情感、策略的培养。教师通过不断的教学反思,将新课程改革的要求融会到日常的课堂教学中。教学反思的形式是有很多种,应当把多种方法有效的结合起来,比如,教师首先通过课前反思将课程重点确定并设计教学方案,构建出完整的教学体系。在课堂上,教师应该重视学生的想法和对问题的理解,而不是给学生一个确定的答案,教师在教学环节上需要认真体会学生听课的反应和状态,不断调整教学节奏和课堂气氛,使课堂的教学效果达到最佳。在课后,教师认真总结当天教学过程中的得失,教学过程哪些达到预先设计的方案,哪些课堂中的微调取得了效果,摸索出哪些规律,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程度,以后教学中应注意什么问题等,并将其记录下来,供以后改进教学工作使用。在日常工作中,还可以做案例分析反思,交流反思,观摩课反思,将反思的过程进行梳理之后,做到精益求精,使教学水平提高到新的高度。

四、结论

政治课程新课改实行几年来,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同时,政治教师的水平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它是影响素质教育成功的主要因素,而教师素质的提高,是通过教学反思这个催化剂来实现的,每位政治课教师都要养成由感性到理性、实践和理论结合的反思习惯,促使自己的教学经验和方法得到提升,保证新课改更上一个台阶。

参考文献:

1. 刘耀明:反思性教学与教师的专业发展 北京教育2003 年 10 期

2. 张岩. 中小学教师教学反思的问题及对策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 2007 .

3. 王映学:《论教学反思》[J] 中小学教学研究 2002 年1 期

4.张莉. 对思想政治教师专业化发展的思考[J]思想政治课教学, 2005,(01) .

5.李一媛. 新课程改革背景下中小学教师素质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 2005

作者简介:

政治微课程 篇4

材料一:北京首个“限地价竞房价”地块———门头沟区永定镇东辛坪村项目2011年8月4日挂牌上市,该土地出让方式为先限定地价并设定将来销售的最高房价,报价最低的开发商方可中标。

材料二:2011年8月17日,住建部公布了新增房屋限购城市的5项建议标准,对象包括房价同比增幅较高,新建商品房成交量增幅较高的城市。住建部提出,符合2条以上标准的城市,建议列入名单。机构预测超过30个城市将纳入新一轮限购。

近年来,我国大中城市房价飙升,导致购房成本增加,间接降低了市民的生活水平。为此,中央政府提出并实行了一系列调控房价的措施,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致使部分大城市房价有所回落。

(1)运用经济学的有关知识,阐述房价回落是如何实现的。

(2)运用所学政治学知识,说明政府调控房价的原因。

(3)运用“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知识,说明政府的调控措施为何能奏效。

材料一:中国军网北京2011年8月6日电据人民网报道:从无人实验飞船到模拟载人飞行,从多人多天飞行到圆梦太空行走,短短10多年间,中国航天实现了一个又一个历史性跨越,而随着长征二号F运载火箭的即将再次冲天而起,把“天宫一号”送入太空,中国航天向载人空间站时代迈进了一大步。

材料二:北京时间2011年18日17时28分,中国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二号丙”运载火箭发射“实践十一号04星”。火箭在飞行过程中发生故障,卫星未能进入预定轨道。具体原因正在分析中。但专家表示该事件不会影响“天宫一号”的发射。

上述材料是如何体现唯物辩证法的发展观的。

为有效保护和改善环境,“十一五”初,国务院作出了主要污染物总量控制的战略部署,并给广东下达了主要污染物削减15%(较全国10%的平均水平多5个百分点)的“死”任务。

完不成减排任务,意味着停止项目审批。然而,关停、搬迁一个工厂绝非易事,特别是在金融危机加剧,经济形势恶化的形势下,更面临着巨大的压力。无破无立,有舍有得。在破与立、舍与得的调整中,各地顶住压力,忍住阵痛,坚定不移地推动落后产能淘汰工作。实践中,广东省勇于创新,务实进取,以污染减排为载体,用环保倒逼转型升级闯出科学发展新道路,淘汰落后钢铁产能1247.7万吨,水泥产能5782万吨、造纸产能33.505万吨。十一五期间,全省经济总量增长超过75%,主要污染物排放削减近19%。为一大批新兴产业项目上马腾出了环境容量,也为广东未来发展打下了坚定的环境基础。

(1)试析广东节能减排任务从下达到完成所体现的哲学道理。

高中政治课程教改思路 篇5

高中思想政治课是集思想性实践性于一体的学科,不仅要求学生掌握基本的政治思想观点,而且要求学生在“知、情、意、行”等方面要达到有机统一。着眼于社会发展、学生成长和应对高考的需要,增强我校思想政治课教学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在校内形成群策群力集体合力氛围,开辟校内学科资源共享的良好局面,贯彻落实国家教育部关于高中新课程计划和研究性学习要求,我校政治学科组迫切需要开展“政治学科学案配餐制”课题的研究性学习与实施。为此,我们特别提出课题申请,并立项进行研究,望尊敬的学校领导予以批准和支持。

一、课题研究意义

信息时代和学习化社会的到来使人类的教育和学习方式发生了根本性的改变。面对“知识爆炸”的形势,如何高效地获取、整理、加工信息并进行有效的学习,是每一个教育者关注的问题。也迫切要求我们对教育和学习的方式方法进行反思和创造,以开辟新的道路。思想政治课与其他学科相比,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具有更突出的责任和功能,但由于历史及现实客观条件的影响,我校高中思想政治教学长期处于“纸上谈兵”形式,理论与实践的反差严重影响了教学效果。偏离了科学的教学策略,学生成绩进步与能力提高都深受影响,而“学科配餐制”的研究性学习与实施,必将极大的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充分挖掘学生学习潜能,给本学科教学带来蓬勃的生机和活力。

二、课题原因分析

1、师资力量薄弱,年龄结构偏轻

我校政治学科老师共11人,40岁以上3人,剩余的年龄都在20岁至30岁之间。整体师资呈现力量薄弱,年轻人偏多,经验不足,课程体系不熟的现状。

2、长期各自为政,坚持年级割据

年级独立备课,同年级不同老师独立备课,如此各自为政的备课形式不仅使年级之间同科老师老死不相往来,甚至同年级不同班级之间的同科老师也自成体系,形成典型的割据局面。从而导致同校同科老师不能智慧共生合作共赢,不能共享资源相互借鉴,不能经验共趋教训共避。本来我校师资力量薄弱,又不能在现有的师资基础上形成合力,以我校单科老师各自的力量去应对其他学校学科老师整体团队,我们岂能获胜!

3、教学因循守旧,工作墨守陈规

囿于传统理念,不少老师对学生自主探究不敢放手;迫于考试压力,学科作业堆积如山。思想政治教学本来应该理论联系实际,结果现在搞得教条死板,老师不敢越雷池一步。

4、疲于应付常规,缺乏创新精神

因为工作缺乏主动创新,平时常规杂务繁重,所以长此以往会产生职业倦怠心理,从而形成工作疲于应对,集体观念淡薄,主人翁意识不强等现象,这是我校提高教学成绩最大弊病。

5、师生都不轻松,考试成绩一般

从过去的教学实践看,老师上课不轻松,因为既要讲授知

识,又要从睡梦和走神中唤醒学生;既要闭门造车,又不能出门合辙。学生学习更不轻松,既要硬着头皮配合老师,又要顶着瞌睡完成大量作业。最无奈的是师生共同忙乎的作业和批改都仿佛无用劳动,因为考试成绩足以证明。

从以上几点校本原因的分析,我们得出结论:我校政治学

科教学应该尽快考虑探索实施“学案配餐制”,解放教师思想,整合教师团队,形成教师合力,积累校本资源,让老教师老有创新,新教师新有所成。总之,该课题的实施能加速年轻教师的成长,年长教师的成名,学生成绩的提升。

四、课题整体规划

1、课题内容

本课题研究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四个方面:

(1)教学目标。依据课程标准确定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目标体系。涵盖知识目标、能力目标、思想觉悟目标三个方面。

(考点)

(2)学案体系。依据教学目标与教材教参,借鉴怀仁一中学案,形成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学案配餐体系。分两个年级,以框题(或课时)为基本单元。(学案)

(3)课件资源。依据远教资源和校本实际建立高中思想政治课件资源库。包括高一高二年级必修课程全部内容。(课件)

(4)单元训练。依据课标要求和高考考点建立高中政治必修部分两个年级单元训练题库。(习题)

2、参与成员及任务安排

参与课题研究的成员有我校高中政治学科组高一高二7位老师,县教研室政治教研员高锦梅等共8位成员,另外特邀高三老师武俊爱、王建新、邓红艳老师为课题组把关成员。具体情况安排如下:

高一:张志军、卫艳琴、周李强、李二红、刘彩萍负责高一学案整理、课件制作及单元训练题的命制。

高二:杨红革、张斌鹏等人负责高二学案整理、课件制作、单元练习的命制。

高锦梅老师负责本课题可行性研究的开题申请报告与结题汇报报告的撰写工作,以及教学目标或者高考考点的整合与梳理工作。

每组的第一位老师既是年级学科负责人,又是课题组主要

负责人。课题组组长:高锦梅。

学科把关小组成员:武俊爱、王建新、高锦梅、杨红革、张志军、邓红艳。全部个案的审核与教学资源通案的形成皆由学科把关小组成员负责。

3、课堂操作

实施“学案配餐制”的课堂,以课标考点为依据,以教材预习为前提,以学案内容为依托,以学案处理为目的,以教学课件为手段,以单元测试为反馈,形成全方位立体式教学模式。课堂强化学生自主探究,凸显老师启发引导,加大课堂容量,缩小成绩差距。具体操作流程:第一个环节,课前要求学生预

习课本内容。第二环节,课堂开始亮化本课时学习目标,老师板书知识体系和框架,让学生学习有目的,有指向。第三环节,学生结合学案与知识体系,自行根据课本内容处理学案设置的问题。第四环节,小组内通过研究合作处理学案中个人无法解决的问题。最后环节,老师综合学生对学案的处理情况,拿出定性的意见和结论,并在此基础上进行知识的联系、引申与拓展。课堂既是学生学习知识的过程又是反馈训练的过程,基本能够做到当堂清理知识和相关练习,无需再布置大量的课后作业浪费时间增加负担。比传统的教学模式省时高效,但对老师的课前准备要求加大了难度和力度,而且对老师不断学习专业知识和时政内容也提上了日程。

4、实施预期 准备阶段:2011年11月—2012年1月,课题酝酿,理论学习,设计方案。

(1)开展与本课题相关的理论学习,为课题的实施提供理论指导。

(2)参加相关课题研究的培训活动,参加学校教研中心组织的教育科研培训学习、观摩活动,学习课题研究的基本理论与方法,同时学习教师专业发展的相关内容,为课题的研究提供理论支持与保证。

2012年2月—2012年8月,实践探究,积累资料,综合应用,分析整合。

(1)在高一高二年级推行学科配餐制教学。

(2)结合思想政治课相关理论联系学生生活实际、社会政治经济热点尽可能为学生提供并创造一个有利于学生主动探求知识、创新和实践的氛围。

(3)引导学生关注社会生活,学会观察、收集、整理、分析资料,学会基本的研究方法,真正理解和掌握高中思想政治课教材内容。

(4)在研究性学习开展过程中做好学生阶段性的自评、总结工作。

总结阶段:2012年8月—2012年9月,结题报告,形成成果,有效推广。

(1)通过组织课题报告会等活动为学生提供交流体会和收获、为学校展示课题成果与途径。

(2)整理、总结开展课题研究活动的各种资料。

(3)总结课题经验教训,课题负责人撰写结题报告,参与教师写出课题研究成果性论文,在此基础上实现学科理论与教学实践的升华。

五、课题研究原则:

1、理论联系实际原则。突出政治学科实践性的特点,密切联系实际,与思想政治基本观点、理论相结合,增强思想政治研究性学习的实效性。通过探究实现学生对知识的吸收、综合运用和创造,并逐步学会发现、提出、研究和解决问题。

2、主体性原则。在实施研究性学习的过程中,将学生的需

要、动机和兴趣置于主体地位,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意识和能动性,为其学业发展创造空间。教师主要起组织、指导和评价的作用。

3、可行性原则。因地制宜,就地取材;因材施教,让学生得到不同层次的知识需求和认知体验。

4、开放性原则。改变学生传统的学习方式和教师传统的教学方式,学习目标开放;信息资料是开放,从研究目标的定位、过程的设计、方法手段应用到结果的表达形成一个开放的学习过程。

5、形式多样性原则。根据思想政治课程需要选择学习内容,搜集相关资料,开展学科调查,撰写调查报告,组织讨论、辩论等形式,调动学生参与学习活动的积极性。

高锦梅

《政府经济学》课程教案 篇6

一、课程性质:

《政府经济学》是为行政管理专业本科段学生开设的一门选修课,本课程具有较强的理论启发意义和实践指导意义。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要求学生掌握政府经济学的主要概念和基本理论,强化学生对政府经济行为、政府经济职能和政府经济管理决策的理解和认识,培养学生从事公共管理,尤其是政府经济管理实践和研究的基本能力,为学生今后从事行政管理和经济管理工作,以及开展有关政府经济管理行为的研究作好必要的准备。

二、有关教材:

《政府经济学》, 温来成主编,中国人事出版社2004年版

三、授课内容:

第一章

导论 第一节

政府经济

一、政府经济现象

二、政府经济

第二节

政府经济学及其学习方法

一、政府经济学

二、政府经济学的学习方法

第二章

现代市场经济运行中的政府 第一节

市场失灵与政府经济的合理性

一、市场失灵及其主要表现

二、政府经济调控能力的有限性

三、政府经济职能

第二节

政府经济中的公平与效率

一、政府经济与公平

二、政府经济与效率

三、政府经济与公平和效率的选择

第三节

经济体制转轨时期的中国政府经济及其职能

一、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对政府经济及其职能探索

二、经济体制转轨时期中国政府经济职能转变的难点

三、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职能转变的主要任务

第三章

政府与公共物品供给 第一节

公共物品涵义

一、消费的非竞争性和非排他性特征

二、公共物品与私人物品

三、公共物品的分类及特征

第二节

公共物品的供给

一、公共物品的公共供给

二、公共物品的最优供给量

三、公共物品的供给——局部均衡分析

四、公共物品供给——一般均衡分析

五、混合物品的供给方式

六、公共物品的私人供给

七、公共物品提供的组织形式

第四章

外部经济效应与政府经济政策

第一节

外部效应

一、外部效应的涵义

二、外部效应的类别

三、外部效应与市场均衡

第二节

外部效应与政府经济管理

一、外部效应治理与庇古税(补贴)

二、外部效应治理与科斯定理

三、外部效应治理的其他方法与措施

第五章

政府经济行为与公共选择

第一节

公共选择理论

一、公共选择的涵义

二、直接民主中的公共选择

三、代议民主制中的公共选择

第二节

西方多党制议会民主制度下的政府经济决策

一、西方国家多党制议会民主制度概况

二、议会党派斗争与政府经济政策

三、政府预算的审查与批准

四、议会通过立法对政府经济活动的制约

第三节 中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下的政府经济决策

一、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下各级人大对政府经济活动的调节、监督

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下政府的经济决策

三、政府重大经济决策中的政治民主协商

四、完善与健全中国特色政府经济公共选择制度

第六章

政府支出概述 第一节

政府支出规模

一、政府支出规模增长

二、政府支出规模增长成因分析

三、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政府支出规模变化实证分析

第二节

政府支出分类

一、政府支出按政府职能分类

二、政府支出按经济性质分类

三、政府支出按支出具体用途分类

四、政府支出按其功能分类

五、政府支出其他分类方法

六、国际组织及有关国家政府支出分类简介

第三节 政府支出绩效评价

一、政府支出绩效

二、政府支出绩效评价常用方法

三、政府采购与政府支出效益

第七章

政府购买性支出 第一节

公共投资

一、公共投资与私人投资

二、公共投资范围

三、公共投资与融资

第二节

公共事业支出

一、公共事业支出的性质

二、教育支出

三、科技支出

四、公共卫生支出

五、公共文化支出

第三节

行政管理支出

一、行政管理支出的性质

二、我国行政管理支出的内容

三、行政管理支出与行政效率

第四节

国防支出

一、国防支出的性质

二、国防支出的内容

三、中国的立法政策与国防支出

第八章

政府转移性支出 第一节

社会保障支出

一、社会保障制度

二、社会保障支出内容

三、中国社会保障制度改革

第二节

财政补贴支出

一、财政补贴

二、财政补贴内容

三、财政补贴管理

第九章

政府收入概述 第一节

政府收入规模

一、财政收入与政府资源配置

二、政府收入规模度量

三、政府收入规模制约因素分析

第二节

一、按收入形式分类

二、按收入的产业和部门分类

三、按收入的管理体制分类

第三节

一、政府收入效应的涵义

二、替代效应

三、收入效应

第十章第一节

一、课税对象

二、纳税人

三、税率

四、计税依据

五、纳税环节

六、纳税期限

政府收入分类

政府收入效应

政府税收收入 税收制度要素

七、减税、免税

八、违章处理

第二节

税收收入分类

一、按课税对象的性质分类

二、按税负能否转嫁分类

三、按税种的隶属关系分类

四、按与价格的关系分类

五、按征税的计量单位分类

第三节

税负转嫁与归宿

一、税负转嫁

二、税负转嫁条件与方式

三、税收归宿

第四节

宏观税负

一、税收负担

二、宏观税负

第十一章

政府非税收入 第一节

国有资产经营与处置收益

一、国有资产

二、国有资产管理体制

三、国有资产收益

第二节

公共设施使用费收入

一、公共设施使用费与公共定价

二、公共设施收费的功能

三、公共设施收费管理

第三节

行政规费收入

一、行政规费涵义

二、行政规费收入管理

三、当前行政规费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四、我国行政规费制度的改革

第四节

其他政府非税收入

一、罚没收入

二、彩票收入

第十二章

政府债务 第一节

政府债务分类

一、债务收入涵义

二、按债务发行地域分类

三、按债务期限分类

四、按按债务形式分类

五、债务是否流通分类

六、其他分类方法

第二节

债务发行

一、公债发行的条件

二、公债发行方法

三、公债规模

第三节

债务流通

一、公债市场

二、公债市场功能

三、中国公债市场发展

第四节

债务偿还及风险管理

一、公债偿还

二、债务管理常用检测指标

三、债务风险判断及管理

第十三章

政府预算 第一节

政府预算概述

一、政府预算涵义

二、政府预算发展

三、政府预算的分类

四、按预算收支平衡状况划分

五、政府预算的组成

六、政府预算特征

第二节

政府预算编制

一、政府预算的编制原则

二、政府预算的编制程序

三、中国政府预算编制改革

四、编制部门预算的必要性

五、部门预算编制程序流程

六、部门预算的执行和调整

第三节

国家预算的执行

一、政府预算执行任务

二、政府预算执行机构

三、国库集中收付制度改革

四、政府预算调整

第四节

政府决算

一、政府决算涵义

二、政府决算管理

第五节

政府预算管理体制

一、政府预算管理体制涵义

二、政府预算管理体制的内容

三、中国现行预算管理体制

第六节

预算外资金

一、预算外资金的概念及发展

二、我国预算外资金范围

三、预算外资金特点

四、我国预算外资金制度的改革

第十四章

政府宏观经济管理 第一节

政府宏观经济管理政策目标

一、经济增长

二、保持市场物价稳定

三、收入公平分配

四、充分就业

五、国际收支平衡

第二节

政府宏观经济管理工具

一、政府宏观经济管理工具概述

二、财政政策

三、货币政策

四、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的差异

五、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的搭配模式

第三节

政府产业政策

一、产业政策涵义

二、产业政策在宏观经济管理中的地位

三、中国政府现行产业政策要点

第四节

政府区域经济政策

一、区域经济政策涵义

二、区域经济政策的宏观经济管理中的地位

三、中国政府现行区域经济政策

第十五章

国际间政府经济关系

第一节

国际税收

一、国际税收的涵义

二、国际税收协定

三、国际税收管理

第二节

政府外债

一、政府外债的种类

二、政府外债功能及其特殊性

三、政府外债风险管理

四、中国外债规模的历史考察

第三节

国际贸易与投资管理

一、世界经济一体化趋势下的国际贸易与政府管理

二、跨国投资与政府管理

政治经济学课程 篇7

国际政治经济学 (以下简称IPE) 作为一门学科从萌芽到产生已经走过了40多年的时间1, 虽然学术界对于这门学科的一些基本问题还有一些争论, 但是都不能否认其交叉、边缘学科的性质。经过两代学者的共同努力2, IPE已经成为一门十分重要的学科, 国内外许多大学都在相关专业设置了这门重要的课程。同时, 它也日益成为研究机构和政府看待世界的重要工具和方法。

正是由于IPE学科性质的特殊性, 因此理解其学科性质更应该重点把握其交叉、边缘性。具体来说, 需要重点把握以下几种关系:

第一, IPE与西方经济学的关系。经济学作为IPE的重要理论来源, 对IPE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因此, IPE的发展与经济学有着重要的关系。具体来说, 第一代IPE学者深受古典政治经济学思想的影响, 侧重与强调政治与经济的关联性, 而第二代IPE学者则深受新古典经济学 (包括新古典综合学派) 的影响, 强调国际贸易和国际金融对于理解国际事物的重要性。同时, 新古典经济学对于美国学派IPE理论的方法论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使得美国学派形成了以“理性主义、实证主义和形式主义”为核心的方法论体系。

第二, IPE与政治学的关系。作为政治学衍生出来的一门学科, IPE与政治学有着深厚的渊源, 其中尤其是和国际政治学、比较政治学有着重要的关联。国际政治学的制度主义和建构主义对IPE的研究方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比较政治学则对于IPE中“国内和国际”关联的研究提供了理论工具, 同时它还帮助IPE打开了“国家”这个黑匣子, 对IPE未来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

第三, IPE与政治经济学的关系。政治经济学作为IPE产生了最为直接的理论来源, 直接为IPE三大流派的产生奠定了基础。其中, 古典重商主义政治经济学直接催生了现实主义IPE理论, 古典自由主义政治经济学直接催生了自由主义IPE理论, 而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则直接催生了新马克思主义的IPE理论。同时, 还要特别强调的是, 新政治经济学也为IPE理论未来的发展指明了方向。

二、国际政治经济学本科课程教学的特殊性

由于IPE课程的特殊性, 因此在教学中难度较大, 其中对于教学内容和教学法的把握则成为难点。当前, 国内各个高校不仅在国际关系、国际政治专业的硕士和博士研究生课程体系中设置了IPE研究生课程, 而且有些高校甚至在外交学、国际政治、国际关系和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开设了IPE本科课程, 这样就使得IPE课程呈现出多层次的特点。其中, 本科层次的IPE课程教学难度最大, 课程最为特殊, 具体来说, 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 授课对象知识结构单一, 理解难度大。IPE本科课程大都在大二时开设, 而大二的学生还没有进入专业课程的学习, 所以导致其知识结构比较单一, 对于IPE理论的理解较为困难;

第二, 授课内容多和课时短之间的矛盾。由于本科课程体系的限制, IPE的课时数一般都在32-48学时之间。但是, 由于IPE学科性质的特殊性, 使得该课程的授课内容较多, 基本无法在现有的课时内完成, 从而给授课老师带来了一定的压力。

第三, 课程考核方法单一与课程培养目标之间的矛盾。由于我国现行本科课程考核方式仍然是以闭卷考试重点, 因此导致其与IPE的“开放性、批判性、联系性”的培养目标不符, 从而影响了课程的教学效果。

三、国际政治经济学本课课程教学法的创新

基于上述IPE本科课程教学的特殊性, 笔者通过五届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学生的教学实践总结一套科学的IPE本科课程教学法体系, 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的内容:

第一, 针对学生知识结构单一的问题, 积极加强学生阅读经典原著的训练。同时, 利用课余时间指导学生自学IPE相关课程的知识。具体来说, 在课程教学中, 要求学生在IPE经典著作和国际关系理论经典著作中选取一本精读, 并做好读书笔记, 读书笔记计入平时成绩。在教学中, 笔者还会利用2个学时来对IPE最相关的国际关系理论和比较政治学理论进行串讲, 从而帮助学生对这两个学科的知识体系有个基本把握。学生在笔者串讲的基础上, 利用课余时间自学这两门相关学科的知识, 这样就能够较好地完善他们的知识结构, 有利用加深对IPE理论的理解。

第二, 针对课程内容多和学时短的矛盾, 笔者在教学中把课程内容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是IPE导论、IPE基本理论 (三大流派) 和IPE基本概念等内容, 这部分内容是教师的讲授内容;另外一部分是国际贸易的IPE分析、国际金融的IPE分析、跨国公司与国际投资的IPE分析、全球化的IPE分析和国家转型的IPE分析等现实应用的内容, 这部分内容由学生讲授。学生分为若干小组, 每个小组负责一部分内容的讲授, 讲授完后学生和教师展开讨论, 最后由教师总结。这样做的好处是:一方面把IPE的基本知识体系介绍给学生, 使他们对IPE这一学科有个框架性的了解, 另外一方面培养了学生运用IPE理论框架分析现实问题的能力, 符合IPE这门学科的培育目标。

第三, 针对课程考核方法较为单一的问题, 笔者积极探索了考核方法的改革, 并以IPE课程向学校申请了课程考核试点。改革的思路如下:首先, 加大平时考核力度, 平时成绩占总评成绩的50%;其次, 丰富平时考核的内容, 主要包括读书笔记、小组讲课、小组案例讨论、辩论赛等组成部分。最后, 在期末中考核中采用开卷考试的形式, 题型主要是由概念辨析题、案例分析题和论述题构成, 重要考核学生对于知识的理解与运用, 而不是像传统的闭卷考试是考核学生记忆知识的能力, 这与IPE的课程目标是一致的。

通过上述课程教学法的创新, IPE本科课程教学能够实现课程的目标, 培养了学生的“开放性、批判性和联系性的思维”, 从而为学生未来的全面发展打下了重要的基础。

参考文献

[1] .王正毅.国际政治经济学通论[M].北京大学出版社, 2010年9月版;

[2] . (美) 科恩.国际政治经济学:学科思想史[M].上海人民出版社, 2010年6月版;

中学政治校本课程的思考 篇8

关键词: 思想政治;校本课程; 探究性学习;高中

课程是教学的基础,好的课程可以帮助学生快速掌握知识的要点和精华。现如今,教育改革正在我国大力推行,教育改革的核心就是课程改革。校本课程作为课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课程改革中的一大亮点。校本课程是要求各学校根据本学校的实际情况、充分利用当地和学校的课程资源开发的课程。中学政治校本课程在实施以及开发的过程中出现了很多问题,如何构建开发适合中学学生学习的校本课程仍然是教师面临的紧迫任务。

一、政治校本课程开发的价值

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应用具有深刻而广泛的意义,首先,它能有效地推动学校整体素质水平的提高。俗话说“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一味的给学生灌输知识只能让学生拘泥于课本中的知识,而不能帮助他们获得学习知识的能力。校本课程是根据本校实际开发的课程,更加有利于培养学生从多渠道来获得信息并对其进行加工处理的能力,增强了他们的合作意识以及沟通交流的能力,为他们今后的可持续发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其次,校本课程的研究与应用更是为学校内的一线政治教师带来了发展的契机。由于政治校本课程并不像从前课本中那样只是条条框框的知识点的组合,而是根据本校的实际情况开展的课程,无疑是更加具有针对性和实际意义的,在这一点上,教师边可以不再拘泥于传统的教学方法的束缚,自主的设计和制定课程的教学方案,这是有利于教师的成长和发展的。

二、中学政治校本课程存在的问题

首先所说的就是政治校本课程在实施中出现的问题,中学阶段的学生的课业是比较繁重的,又面临着一定的升学压力,因此现如今还没有开发设计完全、组织形式比较单一的政治校本课程似乎并不是很容易被接受。有很多学校依然存在这种想法,就是只有当一门课程以纸质即书本的形式出现后才算真正完成了对其的改革,然而要知道一本课程要经过编排、修订和印刷后进行出版是要经历一个非常漫长的过程的,这样几经周折出版后也许这种课程改革模式已经被社会所淘汰了,这也就是我们在生活中常遇见的情形,一个好的创意被时间所耽搁了。另外就是纸质版作为静态版的课程是不容易被修改的,政治校本课程作为一门新开出来的课程还有很多地方是需要去不断探索改进以及更新的,因此这种被印刷出来的纸质课本反而为政治校本课程的进步完善带来了困难。

其次,就是课程的开发力度不够,校本课程的设计工作主要是由学校的任课老师负责的,但现在的中学老师的教学任务通常是非常繁重的,有的中学政治老师同时负责很多班的授课,所面临的升学压力也比较大,这种情况让他们无法抽出充足的时间进行课程设计。另一方面的原因就是很多老师的设计能力还有待提高,创新意识也不强。

三、中学政治校本课程教育与学习模式的探讨

根据上述问题,学校老师要积极发动自己的创新能力,设计出一种行之有效的模式来进行政治校本课程的学习。在此提出一种将校本课程与研究性学习相结合的方法。

首先,教师要为学生创设一个主题情境,在此过程中,教师要设计一个教学情境,引出要学习内容的主题,这样可以帮助学生建立起学习的兴趣,使课堂真正变得活跃生动起来,产生艺术的效果。在做了充分的铺垫,引出主题,激活了学生的知识储备后,还要注重设疑,诱导学生探讨答案。给学生设置疑问,留下思考的余地,同样也能激发学生的兴趣以及求知的欲望,如果凡事都是一清二白,则会使学生没有继续探索下去的欲望。文学中应用设疑艺术往往能使读者感觉意犹未尽,起到发人深省的效果。而中国古代绘画中亦是如此,通常不会将图画布满全部白纸,而是十分注重留白,给人留下无限的遐思又何尝不是一种艺术的表现。

其次,教师要鼓励学生从多角度去思考问题,例如指导学生进行多人小组讨论问题,通过小组共同搜集资料,交流各自的观点,逐渐进入一种问题研究的状态,最终确定本次主题的研究方案,即所谓的开题。在确定了题目后,小组便可以进行分工搜集资料,然后把这些资料进行去粗取精的筛选,留下最有用的资料,这个过程也就是信息处理阶段。最后就是成果的展示,展示的方式方法可以多样化,但有一点就是必须与同学老师进行公开的交流,通过交流来学会客观辩证,从多角度去思考问题。这也是研究性学习所不可缺少的阶段。

四、结语

中学政治校本课程符合新课改的设计目标,有利于学生全方面发展,要想更好的将校本课程进行到底,还需要教师和学生一同努力,不断在实践中总结出更好的实施方法。

参考文献

1 张增田,靳玉乐.论解释学视域中的课程实施[J].比较教育研究,2004(06)

2 陈向明.实践性知识:教师专业发展的知识基础[J].北京大学教育评论,2003(01)

3 崔允漷,夏雪梅.校本课程开发在中国[J].北京大学教育评论,2004(03)

4 研究性学习模式探索——开放性主题活动课程的理论与实践[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4

5 刘良华.校本行动研究[M].四川:四川教育出版社,2002

6 吴刚平.校本课程开发[M].四川:四川教育出版社,2002

上一篇:写景物作文评语下一篇:开学典礼少先队辅导员讲话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