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叙文相关知识

2024-08-10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记叙文相关知识(精选8篇)

记叙文相关知识 篇1

记叙文是以叙述、描写为主要表达方式,以写人、叙事、写景、状物为主要内容的一种文体。新闻、通讯、报告文学、特写、游记、传记、回忆录等以及文学作品中的散文和小说都属于记叙文的范畴。

1、记叙要素。(记叙的六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的起因、经过和结果。)★把握六要素技巧,即:什么时间?什么地点?谁?干什么?

2、记叙线索。

(1)以时间或空间变换为线索。(2)以人物或人物的特征为线索。(3)以事件为线索。(4)以感情为线索。(5)以具体的事物为线索。(6)以“我”的所见所闻为线索。

★把握线索技巧:注意题目、文中多次出现的字眼、议论、抒情的句子。

3、记叙顺序:顺叙、倒叙和插叙。

4、记叙的人称(第一人称;第二人称;第三人称)。

第一人称亲切自然、真实可信(作用);可是不便于广泛展开事件。第三人称自由灵活,不受时空限制(作用)。文章叙述人称应始终一致,即使改换,也应有必要交待。人称变换利于抒情。

5、记叙文的结构与中心。

(1)划分段落层次方法:(不同的依据可有不同的划分法)

以写事为主的文章:1.按事情发生发展的先后时间分析; 2.按事情发生发展的地点转换分析; 3.按事情发展的阶段分析。

以写人为主的文章:1.按人物成长的阶段分析; 2.按人物所在的不同地点分析;

3.按表现人物不同性格特征的不同条件分析; 4.按人物感情的变化分析。以写景状物为主的文章:1.按人物观察景物的观察点的变化,即空间变化分析; 2.按不同时间的不同景致的变化,即时间变化分析。

★划分段落层次技巧:简单说就是合并同类项,把相同内容合为一层,把不同的分开来。

(2)概括段落大意方法: ①摘句法:摘出文段的中心句。

②联合法:把重要意思连接起来,概括出联合段意。③概括法:概括文段的主要意思。

★找中心句,注意段首句、段尾句。如无中心句按照以下方式归纳段意:本段(概括或具体)写了“谁——干什么”(或“什么——怎么样”)(3)归纳中心思想方法: ①从分析标题入手。标题是文章的眼睛,它使读者获得总的印象,有的可以从中窥出文章中心。

②从分析材料入手。材料是表现文章中心的基础,可以通过材料蕴涵的含义总结中心。

③从分析首段入手。文章常开篇点题,分析开篇的语句、段落,往往可把握文章中心。

④从分析篇末入手。许多记叙文都是在篇末点明主题或深化中心意思的,分析结尾段的含义常常可以捕捉到文章的中心。

⑤从分析文中议论、抒情句入手。记叙文中的议论、抒情句,有画龙点睛之功效,我们要善于抓住这个“睛”来“看”文章的中心意思。

⑥从概括段意或分析人物事件入手。有些文章的中心思想隐含在人物事件或文章各部分之中,要作综合归纳,才能突出中心意思。★概括记叙文的中心有一套常用的格式:

本文记叙了(描写了)„„的故事(事迹、经过、事件、景物),表现了(反映了、歌颂了、揭露了、批判了)„„的思想(性格、精神、实质),抒发了作者„„的感情。

6、记叙文的表达方式(记叙、描写、抒情、议论)。综合采用各种表达方式是记叙文的主要特点之一。但最主要的还是叙述,同时辅之以描写、说明、议论和抒情。(在记叙文中,议论一般起到阐发事件意义、突出主旨的作用,而抒情在升华文章中心的同时,又反映出作者对人物、事件所持的情感与态度。)

7、记叙文的人物描写。

记叙文中的人物描写是为表现人物性格,揭示作品主题思想服务的。①外貌描写:以形传神,使人物形象鲜明生动,个性突出。②动作描写:表现人物性格特点,揭示人物内心活动。

③语言描写:表现人物性格特点,反映人物心理活动,推动情节发展。④神态描写:表现人物当时的思想感情。

⑤心理描写:揭示人物内心世界,深刻表现人物思想感情。

⑥细节描写:准确传神鲜明,有力地突出人物某一方面的性格特征。从描写的角度, 塑造人物的方法又可以分为正面描写、侧面描写等。

8、记叙文的环境描写(自然环境、社会环境)。

自然环境描写指对日、月、星辰、天气、自然风光等的描写。

社会环境描写指对人物活动的场所、风土人情、社会背景。历史背景的描写。自然环境描写主要作用:渲染气氛、衬托情感、预示人物命运、推动情节发展。社会环境描写主要作用:描写社会状况,交代故事背景,揭示社会本质,铺垫下文内容。

特殊的描写方法:细节描写、场面描写。

9、记叙文修辞手法的作用。①比喻:形象生动;

②夸张:突出所描绘的事物或情境的特点(程度); ③拟人:赋于某物以人的性格感情(喜怒哀乐等); ④对偶:形式整齐,节奏鲜明,富有表现力; ⑤排比:加强语气,增强语势;

⑥反复:加强语气,增强语势;更好地强调了„„ ⑦反问:加强语气,增强语势,更好地强调了„„ ⑧设问:自问自答,以引起读者注意和思考。

10、记叙文的词句理解。

记叙文中的关键性词、句,是指那些有助于揭示文章中心思想、包含着深刻思想意义的词、句。关键句子主要包括五个方面:①点明题旨的句子;②描写、议论、抒情的句子;③总结全文的句子;④引用的句子;⑤起承转合的句子。理解关键句子主要是指能体味句子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如作者在字里行间流露出的喜怒哀乐、褒贬态度及思想倾向等。同时要理解句子在文中的功能作用、特点完全相同的一个句子,在不同文体中其功能作用是不同的。①重点语句和关键词语的含义

a联系具体语言环境,借助上下文去推测,判断词语的特殊含义。b联系具体语言环境,借助上下文去推测,判断词语的言外之义。c注意词语的感情色彩,明了词的本义、引申义、比喻义、一词多义等。d注意动词、形容词、副词的运用,把握指代词的含义。e结合整篇文章的语境分析句子的深层含义。

★技巧:含义要结合文章主旨中心去分析,表述要准确、通顺。(词不离句,句不离篇。)

②重点语句和关键词语的作用。

作用要从两方面考虑,一从结构上:A承上启下(过渡);B总领下文;C总结上文;D设伏笔;E作铺垫;F推动情节发展;G首尾呼应。二从内容上:A开篇点题;B深化中心;C点明主旨(画龙点睛);D渲染气氛、烘托人物形象(或人物感情)。

◆某句话在文中的作用:

1、文首:开篇点题;渲染气氛,埋下伏笔(为下文作辅垫),设置悬念;总领下文;

2、文中:承上启下;总领下文;总结上文;

3、文末:点明中心;深化主题;照应开头。③语句特色评价用词:准确严密、生动形象、通俗易懂、语言简练、富有感染力、寓意深刻、激发阅读兴趣、有说服力。

11、记叙文的“六步”阅读法。

记叙文相关知识 篇2

一、百种元素组成了丰富多彩的世界

元素相当于0、1、2、3、4、5、6、7、8、9十个阿拉伯数字, 可以组合出无穷无尽的数字;元素相当于简谱中的哆、唻、咪、发、嗦、拉、西7个音乐音符, 可以编排出各种悦耳的旋律;元素相当于儿童玩具积木, 不多的几个积件, 可以搭建出很多令人称奇的建筑模型;元素相当于ABCD……26个英文字母, 可以组合为无数个英文单词

二、元素与分子原子的区别

元素与分子原子间区别中有一点是元素只讲种类, 不讲个数是宏观概念;分子、原子既讲种类, 又讲个数是微观概念.我们可用初一英语中可数名词和不可数名词的区别来加以掌握.可数名词相当于分子、原子, 既讲种类, 又讲个数.如:a book一本书, two books两本书;不可数名词相当于元素, 只讲种类, 不讲个数.如water水, 不能说one water two water.

三、利用化学方程式的计算

[例]:加热分解15.8g高锰酸钾, 可以得到多少克氧气?

解:设加热分解15.8g高锰酸钾可以得到氧气的质量为x.

2k Mn O4=K2Mn O4+Mn O2+O2↑

316 32

15.8g x

记叙文相关知识 篇3

结果,不偏题的学生60%,其中大部分学生能准确立意,但20%的学生含糊其词,似乎能接近立意,又似离题,表述不准确。有40%的学生偏题了,有的学生甚至偏得离谱,有的学生写透过现象看本质,写“本质”,立意多个,有的学生写“浮躁”,有的学生看似写的“谦逊”,但却认为要做太阳,不做星星,完全理解反了。

评卷结束后和部分学生交流,我问学生为什么会出现这么大的偏差,学生苦笑说,看走眼了,心里想时代的主旋律想得太多了。

是啊,“看走眼了”,游离于作文的材料,自然就没有很高的信度,信度的降低或缺失,材料作文就无处安身、无法生长了。

那面对材料作文的材料,怎样才能不走眼呢?

一、要见树木,更要见森林

许多同学,读完材料,前面的许多东西都丢了,唯独“不,白天也有星星,只是被阳光遮盖了。”深深地印在脑海里,挥之不去。于是就有了“淡泊名利”、“脚踏实地”“追求真实”“仰望星空”“透过现象看本质”“不断进取”“取长补短”等立意,有了“许自己一树花开”“隐忍+表现=成功”“星星之光难掩太阳之辉,做皓阳,不做荧火”“理智地面对光环”等标题。

其实,这则材料由两部分组成,第一部分是写“我”小时候喜欢吹嘘,第二部分是写妈妈用白天因有阳光的遮盖而看不到星星,第二部分是妈妈借用这个事实艺术地告诉“我”,不要“吹嘘”,许多事实不是你所想象的那样,言外之意是要谦逊,要谦逊地对待事物。可是,学生们断章取义,只见树木不见森林,没有整体理解材料,只对某一部分品读揣摩,对某一部分揣摩得越多,就离题旨越远。

在许多材料中,确实有很多吸引人眼球的文字,有的雍容华美,有的素面朝天,有的描写细腻,有的抒情真挚,无不夺人眼球,摄人心魄,可是一旦深陷其中不能自拔,“离题万里”就难以避免了。

二、要主旋律,更要依文本

“主旋律”是社会、时代的最强音,除社会、时代之外,还应有强音、弱音、颤音,主旋律毕竟是“主”,而不是全部。因而,材料作文在审题立意时要考虑主旋律,但又不能唯“主旋律”马首是瞻。

“仰望星空”“脚踏实地”“淡泊名利”“看淡浮华”等主旋律,一下子不约而同地跳进了学生的作文中,这也许是先入为主,也许是老师平时强调得太多。传递正能量是需要的,但贴标签式的传递正能量是要不得的。

文本材料是审题立意之“源”之“本”,离开了这“源”,就不可能有“水”,还奢谈什么有生命力的“活水”;离开了这“本”,就不可能有文章之“树”,更不用奢谈“参天之树”。

其实,我们心中可以给主旋律一席之地,但决不能让它垄断一切。你看,这则材料,细细品读之后,想到“低调”“谦逊”和“莫让虚荣遮望眼”并不难,当然要想到“教育的艺术”“教育的智慧”确非一般学生所能为,即使能想到,恐怕也不敢下笔。

当然,依据文本确定立意之后,在写作中就应当兼顾“主旋律”,但要兼顾得浑然天成,要兼顾得水乳交融,而不能是两张皮,硬是拉郎配,结果画虎不成,连犬也不“类”,何苦来哉?!

三、要标题新,更要标题准

俗话说得好“题好,文一半”,因而许多学生总喜欢在标题上标新立异一下,以其解获得阅卷老师的青睐,这固然是不错的,而且也应该值得提倡。

可是,你看这些标题,“莫让表象掩盖了真相”“心有猛虎,细嗅蔷薇”“欲戴王冠,必承其重”“星星知我心”“星星太阳雌雄决”……这些标题很唯美,却抽空了原有材料的内涵和细节,粗糙、笼统、缺乏针对性,唤不起人们最真实的感情或理性,也不可能跟原有材料有一个最真挚的生命访问或最珍贵的高贵灵魂的相遇。

小作者们只求“标题新”,而忘记了“更要标题准”,是不是也想让人看走眼?!

标题是文章的眼睛,清澈纯净透明的眼睛最美,哪怕不修眉不做双眼皮,也照样熠熠生辉,反之,那个瞳孔早就没了却还描眉拉皮贴眼睑的眼睛,只能越发枯槁无神。只有吃透材料拿捏很准的“标题”才能让人顾盼流转。费希特在《人的使命》中说“只有那宗教的眼睛才能深入参悟美的王国。”我要说只有那深入参悟材料王国真谛的眼睛,才有宗教般的光辉。

标题,最好能直接体现作者对材料的准确审读,如写议论文,直接亮出中心论点,如写记叙文,也要让人不费力就能看出你的准确立意。“锦衣也当夜行”是个很不错的题目,新颖,但可能有歧义,再好的衣服也要在夜里穿着行走,意为人要低调要谦逊,也可能理解为好的衣服白天来不及穿夜里也要穿着行走,意为及时行乐。这样的标题,再新颖,再独特,再生动,也是徒劳,不但不会给你的文章增分,倒可能让你的文章失色丢分,因为在高强度的阅卷要求下,老师多会迅速浏览捕捉信息,而不会荒废很多的时间精力去反复推敲斟酌,除非有些文章特别值得咀嚼回味。

四、要合规定,更要合规律

其实,学生在材料作文审题中出现的任何错误都有必然性和普遍性,都是合“理”的,要想完全消灭是很难的,甚至是不可能的。这种合“理”性,往往体现在学生的认知规律和教学规律上。学校,是出错和改错的地方;教室,更是出错和改错的地方,老师的任务之一就是要研究学生出错的一些“合理”性,并帮助学生从有些所谓的“理”中走出来。这种种“理”依据客观性和主观性可以分为三种类型:

第一类是对事物及其相互关系的揭示,即客观规律,它是一种自然规律,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如有学生写“低调,人生的一种美好”,它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

第二类是依据作文教学(尤其是当前的材料作文)自身发展的需要而约定俗成的某些规则,如审题要有全局观,不能只抓住某个字眼或语词,否则就不算对。事实上,材料作文要求“自选角度”“自拟标题”“自定立意”或“上面的材料,引发你怎样的感悟和联想”“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如果仅根据这些要求,你只要跟原材料有一丝一毫的关系,以此为由头作文,应该就算不偏,但在阅卷过程中,还是强调要有整体观,不能盲人摸象,各说各的。

第三类是社会上、学校里、教室里为了强调某一方面而特别着重的规定,如标语“谦逊,成就一切”。就有学生用了这样的标题,自然有一种王者风范,但细想,似乎又太绝对。学生没有多少思考,就信手拈来,少分析、少辩证分析,见多识广的老师,在赋分的时候,当然要留一手,要降一等。

學生们,在对材料分析时,要合教室、学校、社会某方面的“理”——规定、规则,但更要合客观规律的“理”——规律,只有合客观规律的“理”,作文才有魅力,学生人生才会有所改进、改善、改良、改变、改革、改造。

思考了许多,权衡了不少,我们就可以再回头看看这则材料的审题立意:

①从整体角度,可以这样理解:母亲的话是针对“我”的炫耀、吹嘘的教育,用比喻的方法告诉“我”做人要谦逊、低调。

②从母亲的角度,针对“我”的炫耀、吹嘘的教育,用艺术的方法引导,让他明白道理,可见教育要讲究方法、艺术。

③理解母亲话中的“星星”、“阳光”的比喻义,星星可指美好品德,阳光可指虚荣的光芒、骄狂的光芒,这些强烈的光芒,常常遮挡着我们像星星一样美丽的品德。光芒有时也是一种“盲”。因此可立意为:莫让虚荣心遮住睿智的双眼,莫让光芒致盲,使我们迷失方向。对此我们要理性对待,冷静审视自身的光芒。

尼采说“教育是解放,是扫除一切杂草、废品和企图损害作物嫩芽的害虫,是光和热的施放,是夜雨充满爱意的降临,它是对大自然的模仿和礼拜,在这里大自然被理解为母性而慈悲的;它又是对大自然的完成,因为它预防了大自然的残酷不仁的爆发,并且化害为利。”教育不仅要适应,教育也是要创造,当然首先要坚守“信度”这一生命线,如此,作文材料的信度才得以保证,材料作文的路才会越走越宽,教育的春天才会“害虫”“残酷不仁”越来越少。

但愿,什么都别看走眼。

注:本文为江苏省教育课题“策略性知识在记叙文写作实践中的运用”的研究论文。

记叙文知识结构纲要 篇4

表达方式:表达方式主要有:叙述、议论、说明、描写、抒情。

1、叙述:作者对人物、事件和环境所作的概括的说明和交代。它可以把描写的各个方面联成一体,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加深读者对人物、事件的理解。(交待背景,推动情节,为写下文作铺垫)

2、议论:作者直接在作品中对人物、事件表明自己的态度、情感和评价。它能对形象的特征或意义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能起到点明主题的作用)

3、说明:说明是用简明扼要的文字,把事物的形状、性质、特征、成因、关系、功用等解说清楚的表达方式。它能使读者清楚明白地了解被说明的事物。(详细清楚地交代了„„;科学准确地介绍了„„)

4、描写:用形象的语言对人物、事件和环境所作的具体生动的描绘与刻画。它能实现文学形象的具体性生动性和可感性。

1)人物描写:形象生动地刻画了„„的形象;表现了人物„„的性格

外貌:也称肖像描写。即是对人物的外貌特征(包括人物的容貌、衣着、神情、体 型、姿态等等)进行描写,以揭示人物的思想性格,表达作者的爱憎,在人物刻画时又起到加强的作用,加深读者对人物的印象。

语言:表现人物的性格,表达人物思想感情。

动作:凸现性格特征,突出作品主题,交代身份地位。

心理:细致的表现了人物的思想变化,塑造人物形象、刻画人物性格,深入人物心灵,揭示人物的内心世界,表现人物丰富而复杂的思想感情。

神态:直接真实的反映人物心理变换,反映人物特征。

2)环境描写:推动了情节的发展,借景抒情,情景交融,寓情于景,自然环境——渲染„„氛围;烘托(衬托)了人物„„的性格;表现了作者„„的思想;

——交代季节、时令等;

——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为下文作铺垫)。——暗示„„的社会现实

社会环境——交代人物性格形成和故事发生的时代大背景

3)细节描写:对某些细小的举止、行为或细微的事件、细小的景物片断作仔细的描绘。

4)正侧面描写

正面描写(直接描写),是对人或环境的直接描述

侧面描写(间接描写),通过对其他人或环境的描写,从侧面烘托所写人物、所写之景从而收到“烘云托月”的效果

5)场面描写,是对许多人参加的大型的社会活动或生活、战斗、劳动、娱乐的场景的描写,反映出社会的面貌和生活的各种侧面,反映出宏观的自然现象。

5、抒情:作者在作品中抒发由某种媒介触发起来的思想感情,以强化某些景象的色彩,或突出人物性格的一种表现手法。它能强化某些景象的色彩,突出人物性格。(更好的表达作者的感情,增强文章的感染力)

直接抒情、直抒胸臆——抒发了„„的情感,表达了„„的观点 间接抒情——借景抒情、情景交融、托物言志、寓情于景等

中考考点分析:

1.如何分析记叙文的段落结构:

①按时间先后顺序划分,即抓住时间发展变化的关键词语分出不同的阶段。②按地点的转换划分。

③按事物发展的过程或思想感情的变化划分。④按描述内容的角度划分。

⑤按总-分-总的结构特点划分。

技巧:简单说就是合并同类项,把相同内容的合为一层,把不同的分开来。找中心句,注意段首句、段尾句。(如无中心句)归纳段意: 本段(概括或具体)写了“谁——干什么”(或“什么——怎么样”)

2.如何归纳文章的中心?

(1)常用的格式:本文记叙了(描写了)„„的故事(事迹、经过、事件、景物),表现了(反映了、歌颂了、揭露了、批判了)„„的思想(性格、精神、实质),抒发了作者„„的感情。

举例:《背影》通过写车站送别,表现了父亲对儿子的深挚的爱,抒发了作者对父亲深切的思念。

(2)归纳中心思想的方法:

a.从分析结构层次入手。概括各段大意的基础上归纳出全篇的中心思想。

b.从分析人物和事件入手。

写人为主的记叙文要从人物形象,人物的语言、行动等方面分析,从而归纳中心思想。

叙事为主的记叙文,要弄清事件所包含的意义,宣传的道理,然后归纳中心思想。

c.分析文章的标题入手。有的文章题目本身就揭示中心思想,我们就根据题目内容进行归纳。

d.分析文章的议论、抒情成分入手。记叙文章的抒情和议论成分,往往能直接表达作者对所记叙的人和事的看法,同时又揭示出事物的本质,表现文章的中心思想。如《白杨礼赞》中,多次赞美白杨树,抒发了作者的思想感情。这些抒情成分,就充分体现出文章的中心思想:“通过对白杨树的赞美,歌颂北方农民质朴、坚强、力争上游的精神。”

e.分析文章的开头、结尾。

总之,归纳中心思想,要注意尽可能深入了解文章作者的有关情况和写作背景,要充分把握文章的内容,还要从作品实际出发,不要以自己主观的想法代替中心思想。

3、记叙文重点语句和关键词语的分析和体味(1)重点词语:

一方面要注意词的感情色彩的变化,另一方面要注意词的特定含义。A、联系具体语言环境,借助上下文去推测,判断词语的特殊含义。

要理解词语的语境含义首先必须正确理解词语所在的语境,如理解《藤野先生》中的“标致”一词,首先必须知道该语境表达的是对清国留学生的厌恶之情,然后才能对“标致”作出准确理解。是反语,表示讽刺。

B、联系具体语言环境,借助上下文去推测,判断词语的言外之义。C、重点词语还包括文中出现频率较高的词语、成语和指示代词。不管是词语还是成语,要回答的都是在本文语境下的基本含义。考生要查找上下文相关信息字样,结合作者想要表达的思想感情来答出比喻义、引申义或深刻义。一般来说代词“这”的答案肯定到前面去找,“那”或者“其”的答案要参看前后句子的具体语境来作答。

(2)重要句子的语境义。重要句子包括难句、修辞句、过渡句、呼应句、哲理句、总结性语句。

难句答题时需结合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可分成“由表及里的语境义”、“语言表达的表现点”、“思想层面的深刻义”、“作者言外之意的潜台词”等几个层面来答。

修辞句要看运用的修辞及表达效果,过渡句在结构上的作用或是承上或是启下,或是承上启下,主要是为了诠释前面的内容或者结构上的照应。过渡句都是前呼后应,一般找到应句后还要答出呼应的作用,尤其是佐证的具体内容。

哲理句包括两种,一种是引用名人名言佐证自己观点或引出问题,考生要答出作者引用的目的;一种是作者自己写出来的,这往往是文章的中心和闪光点,考生要认真体味,领会其内涵。

总结性语句包括开头、结尾的抒情、议论性语句。分析时应答出句子在文中的作用及句子中流露出来的思想倾向和情感。

作用要从两方面考虑,一从结构上,常起A承上启下(过渡)、B总领下文或C总结上文的作用、线索、照应前文(首尾照应)。

二从内容上,常有A开篇点题,B设伏笔、C作铺垫、D深化中心、E点明主旨(画龙点睛)等作用。

技巧:含义要结合文章主旨中心去分析,表述要准确、通顺。

4、培养学生解答开放性阅读试题的能力

这类试题实际就是要考查学生对选文内容或重要句子的感悟能力。要求学生把阅读与生活、阅读与写作、阅读与学习方法、阅读与创新有机地结合起来。开放性试题一般有以下几种类型:

①要求根据选文材料谈看法、感受和启示;一般情况下,这种题目要针对文章的主题来理解。

②结合实际阐述对选文内容的理解;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或者是针对当代青少年的实际情况,从正面看待问题。

③对文中的人物进行评说;先谈这是个怎样的人物形象,然后再说自己对他的看法。

④根据生活、学习经验,判断优劣,对选文材料谈自己独到的见解;不一定面面俱到,可以从某一个方面进入。⑤联系实际对文中说明的现象提出合理化的建议和设想;注意措施的可行性。

⑥调动知识的积累,考查选文材料由内向外的延伸和课本外与内的联系;还有学科间的整合知识。

⑦发挥联想、想像补写有关内容。

⑧要求仿照文中的有关句子的修辞手法、句式,仿写一句话,要求在内容上紧密相关,在形式上一致。

⑨对文中的艺术手法或美点进行赏析。先写出自己对文中的哪个方面比较欣赏,然后按照赏析的基本步骤进行。

赏析中涉及写作特色则可以从下面五个方面入手,找出文章在这几个方面里最突出的一、二个方面并要具体举例加以分析说明:

A、分析中心:看中心是否鲜明、集中、深刻。

B、分析选材:看材料是否典型、新颖,详略是否恰当等。

《谁是最可爱的人》作者在20多个事例中选了3个典型写入文章。《桃花源记》头尾略写,中间渔人所见所闻详写都是文章的重要特色。

C、分析结构:看头尾是否照应,过渡是否自然,层次是否清晰。

D、分析表达方式:主要是五种表达方式在以某种为主的情况其他表达方式的合理运用和搭配。

E、分析顺序。看文章运用了哪种顺序,有什么作用。

F、分析文章的表现手法。记叙文常用的表现手法有对比烘托法、欲扬先抑法、象征手法、借物喻人、情景交融、前后照应等。

其他:借景抒情、托物言志、动静结合的手法、寓情于景、情景交融、以小见大、铺垫、烘托、衬托、人称,虚实结合、欲扬先抑(欲抑先扬)、卒章显志、联想、想象、正面描写、侧面描写、直接抒情、间接抒情、照应、巧设悬念、夸张、比喻、拟人、叙述、描写、抒情、讽刺等等。

G、分析语言:记叙文在语言的运用上有两种类型,一是朴实无华,二是优美生动。分析时应把握不同类型的语言特色,还要结合作者的感情和态度。

⑴从语言的基本要求看:是否准确、精练等。

⑵从修辞角度看:主要是运用什么修辞起到什么作用。

⑶从语言的感情色彩看:是幽默还是讽刺还是庄重沉郁、是冷漠、悲凉还是欢乐喜悦„„ ⑷分析人物是否个性化:即人物语言是否具有鲜明的个性。

语言特点可从下列词句中选择:

记叙文的知识点 篇5

一、记叙文概念

记叙文是以叙述、描写为主要表达方式,以记人、叙事、写景、状物为主要内容的一种文体。它的主要特点是通过生动的形象 事件来反映生活,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文章的中心思想蕴涵在具体材料之中,通过对人、事、物的生动描写来表现。(在初中阶段,记叙文包括一般记叙文、小说、散文、戏剧、消息、通讯、童话等。)

1、记叙文的六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的起因、经过、结果

2、叙述的顺序:

⑴顺序。即按照事件发生、发展和结局的时间顺序来写。这种写法可使事情的来龙去脉清晰地表现出来。例如:《一面》是按时间顺序来写的,记叙了与鲁迅见面的全过程。

⑵倒叙。把事情的结局或某个最突出片断先写出来,然后写事的发生、经过等。倒叙往往出于作者表达的需要;或是为了突出中心;或是为了使内容集中,对比鲜明;或是为了结构的变化,使叙述有波澜;或是为了造成悬念,引人入胜。倒叙的方法有下列几种情况:一是看眼前的事,联想到以往的事,从现在的角度去追叙往事;二是把当前的情况和过去的情况加以比较;三是先写事情的结局,再记叙事情的缘由。例如:《驿路梨花》,从茅屋的建造和照料过程看,采用的就是倒叙的写法。文章由“我们”路过住宿茅屋写起,层层设置悬念,最后才交代出小屋的来历。

⑶插叙。插叙有两种:一是由于某种需要,暂时把叙述线索中断一下,插进有关的另一件事情的叙述;二是插进对有关事情的追溯和回忆,叙述完了,仍按原线索继续叙述。插叙的作用是补充交代或说明,使叙述更加充分,弥补单凭顺叙难以交代清楚的必要内容,使文章更充实、更周密,在结构上更紧凑。例如:《背影》一文,开篇点题之后,插入了家庭祸不单行的追忆,既交代了背景,又为主体部分做好了铺垫。

3、叙述的人称:

记叙文中使用的人称不同,其表达作用也是不同的,阅读中应仔细体味。第一人称的写法是以当事人的身份叙述,写来亲切、自然。如《我的老师》、《羚羊木雕》,作者都是把自己当作故事的见证人写进故事中去的。第三人称的写法不受任何限制,凡客观世界乃至人物内心所想的一切都能进行叙述,写来开阔而充分,但毕竟不如第一人称那样真切,两种人称各有用处。

4、记叙文的表达方式

采用综合表达方法是记叙文的主要特点之一,即除了以记叙为主之外,还要运用描写、说明、议论和抒情。这几种表达方法的运用各有其明显的特点:记叙主要交代事实,把人物和事件概括介绍给读者和写出人物活动、发展、变化过程;描写是指在叙述过程中,用生动、形象的语言对人物、事件以及环境进行描写,给人以鲜明、生动的印象;说明是记叙的一种补充,它要交代解释记叙文中需要加以说明的部分;议论是在记叙描写的基础上直接发表作者的见解,起画龙点睛的作用;抒情是指在记叙的基础上采用直抒胸臆的手法,抒发作者难以抑制的感情,弄清这些特点,有助于提高阅读记叙文的能力。

⑴记叙文中的描写。无论是写人、记事、写景、状物的记叙文都离不开描写。单纯的记叙,会使人感到平淡、枯燥、乏味,只有把记叙和描写有机结合起来,才能使人有身临其境的感觉。描写一般可分为两类:一是人物描写,包括外貌、语言、动作、神态、心理活动;一是环境描写,包括自然环境描写和社会环境描写。阅读记叙文的描写部分应注意以下几点:①作者是抓住事物的什么特征进行描写的;②采用了什么方法进行描写的;③这些描写在文中起什么作用。例如《小麻雀》一文,为了突出小麻雀受伤害的不幸遭遇和作者的深切同情,作者集中笔墨描写了小麻雀的眼睛约十几处之多,使小麻雀的凄惨形象十分传神感人。

⑵记叙中的说明。说明既然是记叙中的补充交代,一般要求文字简明扼要,例如《故乡》前四段在描写了故乡的萧条景象和“我”见到故乡的复杂的心情后,第五段以说明的方式交代了此次回故乡的目的,省去了许多叙述的笔墨。

⑶记叙中议论。记叙与议论是两种重要的表达方式,且这两种表达方式常常是交叉或糅合使用在同一篇文章中,各自发挥着它们的作用。《谁是最可爱的人》一课是叙议结合得较好的一例,这一点,我们在阅读时应给以必要的重视;而在写作中,则应认真学习运用它。⑷记叙中的抒情。记叙中的抒情是在记叙的基础上,采用直抒胸臆的方法,抒发作者难以抑制的感情。记叙文中的抒情要写得感人,一是要有真情实感,二是要注意分寸,虚假的或扩大了的感情必然失真,自然也就不会感人。至于抒情的方法是多种多样的,或把抒情渗透在具体记叙描写之中,或集中记叙,集中抒情,或情景交融。

5、记叙文的表现手法

(1)象征:借助某一具事物的形象,以表现某种思想感情。它利用象征物与被象征物之间的某种类似,使被象征的某一内容得以含蓄形象地表现出来。

(2)对比

(3)衬托:衬托是用一些别的人或事物作陪衬来突出某一人或事物的写作手法,这种“以宾衬主”的手法运用得好,不但能使结构布局有迂回曲折之妙,而且使文章有了蓄势,更能引起读者的注意和思考。古文中《爱莲说》就是一篇典型的运用衬托手法的小品文,为了突出莲花的美,文中有三处以菊花、牡丹来衬托莲花。菊花是旁衬,牡丹是反衬。在反复的衬托下,逐步揭示了人们“爱花”与人生观之间的关系,并最后表明自己爱莲的缘由,从而逐步深化了文章的主题。

(4)借物抒情 通过对具体物象的描写,传达写作者的某种情感。

(5)先抑后扬(或欲扬先抑)

“文似看山不喜平”,事无巨细、唠唠叨叨地平铺直叙是行文之大忌,而巧用扬抑则是使笔底波澜陡起、摇曳生姿的常用手法之一。《荔枝蜜》就是个成功的典范。

文中一开并没有就回忆小时候被蜜蜂螫了一口,“从此,每逢看见蜜蜂,感情上就疙疙瘩瘩的,总不怎么舒服。”这是对蜜蜂的“抑”,而后写看到勤劳的蜜蜂嘤嘤嗡嗡、沸沸扬扬的生活情景,终于心灵震憾,“不禁一颤:多么可爱的小生灵啊”,从心中真诚地赞美“蜜蜂是渺小的,蜜蜂却又多么高尚啊”。这就是对蜜蜂的“扬”。这种写法叫“欲扬先抑”。

与《荔枝蜜》欲扬先抑的写法相反,还有欲抑先扬,如《变色龙》中的奥楚蔑洛夫在刚知道狗咬人之事时,一个廉洁公正、不畏权势、执法严明的警察似乎呼之欲出;然而以后的多“变”则是对他第一态度的极大讽刺,这种写法就叫做“欲抑先扬”。

欲扬先抑或欲抑先扬可以是贯穿于作品整体的,也可以出现于作品的局部,但同样应根据目的与手段安排好轻重、主从、详略,不可以掉以轻心,草率从事。

(6)托物言志

6、记叙文的中心

把握文章的中心思想的方法可概括为“四看一原则二分析”。

一原则:坚持整体性的原则。要读懂原文,整体把握文章的内容,尤其要辩明文体的特点,比如散文、小说等,根据文体特点分析归纳。只有从宏观上把握全篇,对文章内容了然于胸,才能正确把握文意,领会作者的写作意图,这也是音读理解的核心和归宿。

二分析 分析主要的人和事。分析作品的背景

四看:看标题、看材料、看首未段、看重点句

① 从分析文章标题入手。题目是文章的眼睛,有的文章题目就直接提示了文章的中心。② 从分析材料入手。材料是表现文章中心的基础,可通过选取的材料和详略安排分析其蕴含的中心。

③ 从分析文章的首未段入手。开头和结尾是文章结构的组成部分,开头就点明文章的中心,所以开篇的语句、段落往往可归纳出文章的中心。结尾往往也提示和深化文章的中心,或启示读者作深一层的思考,研读结尾的语句可捕捉到文章的中心。

④ 从重点句入手。重点句有议论抒情句、主旨句、反复使用的语句。记叙文中议论抒情句有画龙点睛的作用,抓住这些句子归纳总结,便可把握文章的中心。归纳中心思想,要根据文章的不同情况,有的文章有点题句,抓住了这些语句,并用适当的词语将其连线起来,就是中心思想。多数情况下,文中没有直接点明,就需要自己归纳概括,可以先把全文各段大意或各段的关键词连接下来加以综合,然后指出作者借以表达的立场、观点、感情等。

7、把握关键词语的深刻含义

把握文章中关键词语,对理解文章的思想内容,分析人物性格具有重要作用。对于关键词语,应注意从以下几个方面分析。

⑴结合具体语言环境,借助上下文去推测、判断语语的含义。例如:

①“我用儿童的狡猾的眼光察觉,她爱我们,并没有存心要打的意思。”

“狡猾”本是贬义词,含有“诡计多端”的意思,为什么要用在一个孩子身上呢?联系上下文的语境,则知这是贬义词褒用,用以形容儿童天真顽皮的神态,从侧面表现了蔡老师对孩子的爱。

②“东京也无非是这样……”如果不联系上下文,很难确定这句话的意思,可能误解为指东京的风光与中国的差不多,或误以为作者指在东京的清国留学生跟国内学生差不多,都盘辫子。如联系上下文,可知作者来东京控求救国救民之道,而看到清国留学生花开酒地不学无术的丑态,十分失望,此句正是表达了作者的这种情绪。

⑵试用同义或近义词语替换作比较,理解词语的含义。理解得对不对,还可通过朗读体味,通过工具书来查证。例如:

“在一个孩子的眼睛里,他的老师是多么慈爱,多么公平,多么伟大啊。”理解“慈爱”的含义,可用近义词替换的办法。

把“多么慈爱”换成“多么可爱”不行。“可爱”表示值得爱,“慈爱”除“可爱”的意思外,强调“像慈母一样的爱”的意思,用以写老师的爱更恰当。

⑶注意句中隐含的意思(即言外之意)。例如:

“我只觉得我四面有看不见的高墙,将我隔成孤身,使我非常苦闷。”《故乡》“高墙”是比喻说法,这里既包含着作者对故乡的失望,也包含着和故乡人们(闰土、杨二嫂等人)的隔膜,而造成这种隔膜的原因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和等级观念,而这正是作者悲哀的所在,也是小说主题所在。

理解句子的含义要联系语境,结合词语所在的句子、句子所在的段落瞻前顾后,揣摩词、句、段之间的前后联系。要准确把握表达的角度,比如主体色彩、语法修辞、语言风格等,还要用准确、精练的语言表述。

对重要句子含义的理解,一般指内容表达方面的作用,可以从关键词语入手。句子是由理解句子的含义要联系语境,结合词语所在的句子、句子所在的段落瞻前顾后,揣摩词、句、段之间的前后联系。要准确把握表达的角度,比如主体色彩、语法修辞、语言风格等,还要用准确、精练的语言表述。

对重要句子含义的理解,一般指内容表达方面的作用,可以从关键词语入手。

8、分析记叙文的详略

叙述中的详略问题是一个取材、组材如何扣紧中心,体现主题的问题。事件往往是复杂纷繁的,但写作目的都是明确集中的,取舍如何,孰详孰略,依据的标准只能是文章的主题。凡是对主题思想起重要作用,内涵深刻、情节生动的具体材料,就展开详写;而对主题思想起次要作用的材料,可只作概括叙述。阅读记叙文,应注意材料的详略处理是如何为主题服务的。次要材料虽不能详写,但也不能不写,因为涉及到文章点面结合的问题。点(详写),体现文章的深度,突出主题思想;面(略写),体现文章的广度,使文章全面、丰满,完全不写次要材料,会使文章的面受到影响。例如《我的老理财》一文,写了七件事,前五件略写,后两件详写,因为后两件事体现了“我”和孩子们对老师的热爱达到了新的高峰,集中地反映了作品的主题。如果前五件事不写,文章内容显然单薄,也会大大削弱蔡老师对孩子们的关怀热爱之情。

9、分析记叙文中的过渡和照应

⑴过渡,过渡是文章段落层次连接的桥梁,恰当、巧妙的过渡,对文气的连贯,布局的缜密,转承的自然等,都起着重要的作用,许多优秀文章,都极讲究过渡的艺术。如何分析文章的过渡?主要从两方面入手:

第一,分析过渡的方法和规律。常见以下几种过渡方法:用词语过渡;有句子过渡;用段过渡。例如《白杨礼赞》一文,第二段与第三段之间用了“然而”一词过渡;第四段是承上启下的过渡段;第五段又用了“那是力争上游的一种树,笔直的干,笔直的枝”一句进行过渡。

第二,了解过渡的作用。过渡,在文章的段与段,层与层之间,起着纽带作用,人们常说,写文章要承上启下,这就离不开恰当的过渡。穿针引线,组织成篇,可以说是对过渡重要作用的恰当比喻。

记叙文的过渡,其主要作用是:

①连接不同事件或不同场景。如《白杨礼赞》,第二段由使人“恹恹欲睡”、“单调”的高原景色转换成第三段描述令人“惊奇”的白杨树,中间用了“然面”一词过渡。

②记叙、议论、抒情间的转换。例如《白杨礼赞》第四段由议论转入第五段具体描述,中间用了过渡句。

③转换不同的叙述方式。例如《这不是一颗流星》由顺叙转入倒叙时用了“我紧紧地抱住他,眼泪洒在记忆的门里”一句过渡,由倒叙转入顺叙时,又用了“……我抹去眼泪,深深地叹了口气……”这样的过渡句进行衔接,使文章由顺叙转入倒叙,再由倒叙转入顺叙时起讫点十分清楚,文气连贯而自然。

⑵照应。照应是谋篇的重要手段。周密的照应,对贯通文脉、突出中心、渲染气氛能起一定作用。阅读时,要瞻前顾后,理清思路,注意分析作者的照应技巧。

10、分析记叙文的人物形象

记叙文中的人物描写是为表现人物性格、揭示作品主题思想服务的,阅读时只有了解人物描写的方法和作用,把握人物性格特点,才能深刻理解文章的思想内容,分析人物形象,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⑴从分析人物的直接描写入手。人物直接描写也叫正面描写,就是通过直接描写人物的肖像、行动、语言、心理、神态等入手,揭示人物思想品质和性格特点,反映作品的主题。如《故乡》中的杨二嫂这一人物形象虽着墨不多,却栩栩如生、个性鲜明,作者就是通过她“圆规式”的外形与“我”印象中的“豆腐西施”对比,通过她对“我”先虚做吹捧,继而尖酸嘲讽,对闰土鄙薄不屑、恶语中伤,通过她顺手牵羊、贪小便宜等一系列表现,刻画出一个被侮辱、被损害而又自私、尖刻、泼辣、放肆的小市民妇女的形象,令人如见其形、闻其声、知其心。⑵从侧面描写入手。侧面描写,简括地说,就是通过其他人物的言行,间接写主人公。

如《驿路梨花》一文,主人公梨花姑娘始终没有出场,但全文写的却是梨花姑娘的感人事迹。她的精神品质全部都是通过侧面描写,通过大家对她的评价写出来的。

⑶从细节描写入手。细节描写也是刻画人物性格的重要手段。所谓细节描写就是指对人物的肖像、语言、动作、服饰、神情变化以及事物、环境的细微处进行具体描写。如《最后一课》中在记叙韩麦尔先生上习字课时,多处运用细节描写,如挂在课桌铁杆上的字帖,烘托出教室里的爱国气氛;飞进来的甲虫没有影响孩子们专心画“杠子”,刻画出孩子们对祖国文字的热爱。

⑷从分析人物与人物之间的关系入手。有些作品除了中心人物之外,还有其他人物。分析时我们既要抓住中心人物,又要分析人物与人物之间的关系。例如《最后一课》小弗朗士对韩麦尔先生的思想感情的变化:从怕老师到理解、同情和敬爱老师,以至于他觉得“他从来没有这么高大”,这种人物关系的变化,正体现了小弗朗士的逐步成熟和强烈的爱国之心。由此可见,认清人物与人物的关系,才能更准确地把握人物的性格。

二、写景记叙文的知识点梳理

1、概括内容:本文段写了××季节××景物(注意写的是某一季还是四季,写的是某一种景物还是几种景物)景物的特征是××

2、梳理思路:文段先写××再写××,是按××顺序来安排的。(时间、空间或是描写景物的先后顺序)

3、概括主题:文段描写了××景物,表达了作者××情感。(一般作者的写作意图有两类:表达对大自然的热爱,如《春》《济南的冬天》;或者是借景物含蓄抒发自己的情感志向,如托物言志《石榴》,象征《白杨礼赞》,借景抒情《夏》)

4、美文赏析:可以从描写内容、手法、特征、情感、感染力(生动、形象、准确、传神)几个角度答题。

(1)好词赏析:一般为动词、或形容词。生动传神的表现事物特征。

例如“小草偷偷的从土里钻出来,嫩嫩的,绿绿的。”动词“钻”生动写出了小草不可遏制的生命力。形容词“嫩嫩的”“绿绿的”写出了初生的小草柔嫩翠绿的特点。

(2)修辞赏析:常见修辞为:比喻、拟人(生动形象)、排比(增强气势,加强语气)、夸张(夸大或缩小事物特征)、对比(突出事物特征)

记叙文阅读知识和答题技巧 篇6

阅读下文,完成8—12题。(共15分)

寻找妈妈的寻人启事

①作文课。老师教完了应用文写作后,当场给学生们布置了一个题目:假设自己的妈妈丢了,请每一个人写一则寻人启事。老师还给每个同学发了一份寻人启事样本,大家可以照葫芦画瓢,但是,里面的内容必须根据自己母亲的真实情况撰写。

②同学们似乎还没有反应过来,自己的妈妈丢了,写一则寻人启事?面对着寻人启事样本,同学们一时都不知道该如何下笔。

③见同学们都没什么动静,老师说,这样吧,我再讲一遍寻人启事的要点,大家一边听,一边写。首先,写下丢失人的姓名。

④大家埋头在纸上写了自己妈妈的名字。

⑤老师说,性别。

⑥女。大家刷刷写下。

⑦丢失人年龄。老师的话音刚落,班级里就炸开了锅。有人说,我妈好象42岁了吧。有人说,我妈妈从来没告诉过我她多大啊。有人说,我今年14岁,我妈妈该有三十八九岁了吧?几十个同学,竟然没有一个人能够准确地说出自己妈妈的年龄。

⑧老师摇摇头,年龄先空着吧。下面是最重要的部分,请写出丢失人的体貌特征。

„„

„„

⑨大家七嘴八舌,似乎对自己的母亲很了解。老师打断了大家的话,同学们说的,也许是你母亲的特点,但是,现在请大家写的是母亲的体貌特征,比如脸上有颗痣,手背上面有道伤疤,腰杆有点弯曲什么的。

⑩同学们停止了议论,歪着脑袋,努力回想着妈妈的形象。每天都见到的妈妈,到底有些什么体貌特征呢?脸上有没有长痣?好象是有的,但想不起来在哪了。妈妈干活时,经常会受伤,可是,哪儿留下过伤疤?倒真的没注意过啊。妈妈的腰杆这几年确实有点弯曲了,总是直不起来,可能是太累了的缘故吧?可是,好象每个人的母亲都是这样的啊,这也算是体貌特征吗?

11同学们勉强写下了几个特征,既像是自己母亲的,又好象不太像。

12老师说,请同学们再写下,今天,妈妈穿的是什么衣服和鞋子。如果妈妈真的丢了,那么,最后离开家时穿的衣服,将是很重要的鉴别辨认依据。13班级里再次炸开了锅。穿着干净漂亮衣服的同学们,唧唧喳喳地议论开了:哪个同学早上新穿了一双运动鞋,大家立即注意到了;最喜欢的那个电影明星,喜欢穿什么样式什么牌子的衣服,大家总是一清二楚„„可是,早上和自己一起出门,甚至骑着车子将自己送到学校门口的妈妈,穿着什么颜色的衣服,什么样式的,却真的没有留意,从来也没有留意。

14作文课彻底失败了,一个简单的寻人启事,竟然没有一个同学写完整、准确。最后,老师面色凝重地对大家说,不是寻人启事难写,是大家对自己的妈妈,根本就不关注不了解啊。

15天底下的爸爸和妈妈,都是用心去看自己的孩子的,所以,孩子的每一个细小动作,都逃不过父母的眼睛。记住爸爸妈妈其实一点也不难,只要用心,就足够了。16每个人的成长都不是一件理所当然的事情,可是,我们偏偏对精心呵护我们的父母视而不见:只看见了可口的饭菜,却不见忙碌在厨房的背影;只欣喜于获得的优异成绩,却忘记了深夜伴读的眼眸;只盼望着自己的成长,却忽略了因操劳而佝偻的背影„„要到何时,我们才能有一颗心,用它看清父母的面容,记住父母的深情?让我们学会关爱他人,先从关爱自己的父母开始。

(作者:孙道荣 有删改)

8.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文章叙述了一件什么事。(3分)

9. 第⑨段开头的处省略了同学们七嘴八舌讨沦的内容。请联系上下文,补写在下面。(3分)

10. 第○13段加点词语在表达上的好处。(4分)

11. 第○14段中画横线的句子在文章结构上有什么作用。(3分)

12. 第○16段中画波浪线句子的含义。(2分)

2010年湖南娄底中考语文试题

(四)父爱陷阱

郑成南

 那年,他随父亲去狩猎,不慎掉进陷阱。突如其来的一阵黑暗,使他无法适应。他拼命挣扎,拼命呼喊父亲,但是这一切都是徒劳的。他清楚,不久前,父亲出猎时,耳朵受了伤,一直没康复。他所有的呼喊,父亲可能真的听不到。 可是,他居然看见井口边,父亲正在伸头探望。他喜出望外,挥动双手,大声地喊着:“爹,我在这儿!爹,我在这儿!”父亲还是没听见。也许是陷阱内的光线太暗,父亲看了一会儿,没发现他,就转身离开了。那一刻,他急得哭了。 他沿着井壁走了一周,没发现任何能攀援的地方,要想离开陷阱,凭他的能力,几乎是不可能的。他绝望地坐在地上,等待救援。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他期待着父亲能早点再找到这里,并能发现他。

 井下昏暗潮湿,坐在井底,他感到了阵阵寒意。更糟糕的是,他感觉肚子前所未有地饥饿。父亲一时找不到他,可能回村里喊救兵了。他意识到,即使父亲能以最快的速度赶回来,也需要两天的时间,那么,他能坚持两天吗?而他现在唯一能做的,只有耐心地等待。

 周边非常安静,他知道,夜幕开始降临了。忽然,他听到一阵窸窸窣窣的声音,好像是井边的草丛在响,可能是危险动物向井边靠近了。他无法想象,即使是一只常见的獾子,跟他同时窝在一个陷阱内,后果也难以接受。更何况在森林里,危险的动物不计其数。

 他提起警觉,掏出那把猎刀,作好了随时跟动物拼命的准备。幸运的是那声音一会儿又消失了——动物可能转个方向离开了。他松了一口气,再次坐到地上。 没多久,困意向他袭来,他闭上了眼睛。忽然那声音再次响起,他重新提高了警惕。他意识到,在井内比在任何地方都危险,他没有退路,他必须时刻保持清醒。但是坚持不了多久,他又松懈了,只有听到井口的声音,他才又振作起来。 夜深了,他不再指望父亲能来救他。如果父亲真的不来,那么,他将永远被困在井内。对于他来说,等待或许才是最危险的。想到这里,他再次站起来,沿着井壁寻找出路。他发现,井壁其实都是些松软的泥土,他掏出猎刀,在井壁上挖出阶梯,挖一步,向上爬一步。他相信,只要他能坚持住,不久就可以爬出陷阱。

 他终于成功了!当他爬到井口时,黎明的霞光正照射过来,明亮而美丽。他几乎耗尽了所有力气,一屁股坐在草地上。

 突然,他一跃而起,好像踩上了毒蛇一般——他发现了父亲!父亲竟然就站在一棵大树后面,静静地看着他,身边的草丛凌乱不堪。那一刻,他几乎气晕了——父亲竟然一直守在井口,任由他在井内痛苦地挣扎。他没想到父亲竟然如此冷漠绝情。

 父亲满脸憔悴,看到他,显得非常兴奋,赶忙跑过来拥抱他。

 他一把将父亲推开,气急败坏地说:“我没有你这个见死不救的父亲!”  父亲伸出的手僵住了,愣了愣,显得很愧疚。父亲说:“对不起。”

 他说,“你知道,我在井里多么期盼着你来救我;而你,竟然就一直守在井口看着我痛苦。”  父亲说:“我知道你掉入陷阱,但是,我也知道,凭你的能力,能顺利爬出陷阱。因为井壁的土质很松软,只要有把猎刀就能顺利爬出来,而你身上就有一把猎刀。整个晚上,我守在井口,一步不敢离开,因为随时会有动物靠近陷阱。为了提醒你,我不得不用脚踩草丛,制造声音,幸运的是,昨天晚上一直没有任何动物出现。我知道,你习惯了等待救助,但是,更多的情况下,你等不到救援,你必须学会自救!这便是我挖这口陷阱的初衷。”

 他的双眼湿润了,他理解了父亲的苦心。他扑进父亲怀里,说:“爹,对不起!”父亲拥抱着他,开心地笑了。

 那年,他才十三岁,却一夜间成熟得像个老猎人。

(选自《父爱故事》,有删改 21.“他”掉进陷阱后,在什么情况下才采取自救措施?说明“他”在性格上存在什么弱点?(2分)

答:

22. “他”从陷阱中成功自救后,在对待父亲的情感和态度上经历了 父亲和 父亲两个阶段。(2分)23.父亲看到儿子以后,“显得非常兴奋,赶忙跑过来拥抱他”为什么?(2分)答:

24.本文在艺术表现方式上巧妙设伏和悬念,请从文中找出。(4分)

答:伏笔:

 悬念:

25.本文以“父爱陷阱”为标题有什么含义?试分析文中父亲的人物形象。(5分)

答:含义:

 形象:

答案

8.作文课上老师要求大家写“寻找妈妈”的寻人启事,但是由于同学们从来没有关注过母亲,作文课失败了。

(一句l分,意思对即可。共3分)9.示例:“我妈妈特别爱唠叨

”“我妈妈很勤快,每天都要洗很多衣服,还要做饭,搞卫生

”“我妈妈总是要管我,连电视都不让我看,说我浪费时间……”“我妈妈最疼我了,有什么好吃的都留给我……”(联系上下文,用叙述的语言写出“七嘴八舌”的内容也可。(3分)10.“干净漂亮”从侧面反映了母亲对孩子的精心照料,反衬出孩子们对母亲的忽视。“从来也没有”写出了孩子们潜意识里认为母亲对自己的关心是理所应当的,而自己不需要关注母亲,与上面对同学和明星穿戴的关注作对比,突出了孩子们对母亲的忽视。,(一处2分,意思对即可。共4分)11.过渡(承上启下)。收束前文的叙事部分.引起下文的议论、抒情部分。

(3分.只答过渡或承上启下给l分)12.委婉地批评了孩子们对父母的忽视,殷切呼唤我们要怀着一颗关爱父母的心.从现在开始,及时回报父母。

浅谈房产测绘的相关知识 篇7

关键词:套内建筑面积,预售面积,竣工面积

一、商品房销售时, 以什么计量单位作为计价方式

商品房销售可以按套 (单元) 计价, 也可以按套内建筑面积计价。

二、商品房建筑面积如何计算

商品房建筑面积由套内建筑面积和分摊的共有建筑面积组成, 套内建筑面积部分为独立产权, 分摊的共有建筑面积部分为共有产权, 买受人按照法律、法规的规定对其享有权利, 承担责任。

三、何谓“预售面积”和“竣工面积”, 它们有何区别

预售面积是指全部按建筑设计图上尺寸计算的房地产建筑面积, 它只供房地产预售时使用;竣工面积是指房地产竣工后实测的面积或用与竣工房地产尺寸相符的建筑设计图计算的建筑面积, 它为房地产交易、租赁、抵押、竣工验收、产权登记等提供依据。

四、有些房地产的竣工面积与预售面积不一致, 其原因主要有哪些

其产生的原因大致可概括为: (1) 建筑物的某部分改变设计; (2) 施工过程中, 建筑物的某部分未按原设计施工; (3) 施工错误或施工误差过大; (4) 竣工后的房地产部分公用面积功能改变或服务范围改变; (5) 正常的施工误差和测量误差也可能引起实测的竣工面积与预售面积存在差异。

五、业主如对已购房地产的面积有疑问时, 该如何处理

在预售期间, 可向发展商索要该套房屋的面积测绘资料和建筑设计图, 根据图上尺寸复核套内建筑面积是否与购房合同上的套内建筑面积相符。在竣工入伙后, 可按相关规范自行实测, 如仍存疑问, 可要求进行重新测量。

六、业主在复查自己一套房的竣工面积与实际面积是否相符时, 应注意些什么

业主在复查已购房地产的面积时, 一般只能丈量该套房的套内建筑面积, 而且还需注意墙体厚度、烟道、专用梯、凸窗分摊面积等问题。

七、成套房屋的套内建筑面积由哪些部分组成

成套房屋的套内建筑面积由套内房屋使用面积、套内墙体面积、套内阳台建筑面积三部分组成。

八、什么是套内房屋使用面积

答:套内房屋使用面积是指套内房屋使用空间的面积, 以水平投影面积按下列规定计算: (1) 套内使用面积为套内卧室、起居室、过厅、过道、厨房、卫生间、厕所、贮藏室、壁柜等空间面积的总和; (2) 套内楼梯按自然层数的面积总和计入使用面积; (3) 不包括在结构面积内的套内烟囱、通风道、管道井均计入使用面积; (4) 内墙面装饰厚度计入使用面积。

九、什么是套内墙体面积

套内墙体面积是套内使用空间周围的维护或承重墙体或其他承重支撑体所占的面积, 其中各套之间的分隔墙和套与公共建筑空间的分割以及外墙 (包括山墙) 等共有墙, 均按水平投影面积的一半计入套内墙体面积。套内自由墙体按水平投影面积全部计入套内墙体面积。

十、房屋的共有建筑面积包括哪些内容

共有建筑面积的内容包括:电梯井、管道井、楼梯间、垃圾道、变电室、设备间、公共门厅、过道、地下室、值班警卫室等, 以及为整幢服务公共用房和管理用房的建筑面积, 以水平投影面积计算。共有建筑面积还包括套与公共建筑之间的分隔墙, 以及外墙 (包括山墙) 以水平投影面积一半的建筑面积。独立使用的地下室、车棚、车库、为多幢服务的警卫室, 管理用房, 作为人防工程的地下室都不计入共有建筑面积。

十一、按套内建筑面积售房, 房价是如何计算的

(1) 房地产开发企业预售的商品房, 按套 (单元) 或整层出售的, 以套 (单元) 或整层内建筑面积 (以下简称“套内建筑面积”) 计算房价;整幢出售的, 以该幢房屋建筑面积计算房价。预售时, 开发企业应向购房者提供经规划部门批准的房屋建筑平面图。 (2) 房地产开发企业销售已建成的商品房以及二、三级市场的各类房屋交易, 实行总价交易, 房价可不与房屋建筑面积挂钩, 但新业主对公用建筑面积享有原业主的权属。实行总价销售的房屋, 房地产开发企业或原业主应向购房者提供房地产测绘机构的房屋建筑平面图。

十二、套内建筑面积售房与建筑面积售房有何异同

农村土地相关知识(连载一) 篇8

2014年12月29日,中国土地勘测规划院发布《2014年中国土地政策蓝皮书》认为,2015年,将继续深入推进土地出让制度改革,同时房地产调控基调不会改变,将继续坚持市场自发调节为主,政府适时调控为辅。

针对土地政策,该蓝皮指出,2015的土地政策,将坚持以提高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为中心,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在保证经济稳定增长、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优化经济发展空间格局、保障和改善民生等前提下积极推进各项制度建设和改革。具体来看,2015年,将继续深入推进土地出让制度改革,推广形式多样的出让方式,促进土地资源合理配置和有效利用。

蓝皮书对2014年主要土地政策的评价是,总的来看,2014年的土地政策继续坚持了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和严格的节约用地制度,守住了耕地红线,确保了国家粮食安全,保障了新型城镇化和新农村建设健康发展;同时,按照中央关于改革的总体安排,积极稳妥推进土地制度改革,发挥好市场和政府作用,确保群众利益不受损害。

具体而言,包括四大部分,其一是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将向前推进。即国土资源部上报中央的农村土地制度改革试点方案获批后,按照改革方案设计,征地制度、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宅基地制度等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将持续重点推进。2015年会选择若干试点,进行土地制度改革试验。

其二是,耕地保护政策将会更加严格。蓝皮书认为,2015年将会继续加大永久基本农田划定、保护和建设的力度;充分运用经济手段,提高非农建设用地成本;探索建立经济补偿与激励机制,充分调动基层政府和农民集体保护耕地和永久基本农田的主动性、自觉性;进一步完善耕地占补平衡制度。

其三是,节约集约用地、增量存量并举成为常态。蓝皮书认为,2015年存量土地再开发将成为破解城市建设用地“瓶颈”的抓手;增减挂钩工作经过几年的实践探索,将成为一项常规性工作;低效用地再开发和工矿废弃地复垦也已经纳入国家土地利用计划,今后也将扩大实施范围,从试点转为常规性工作。

其四是,市场配置土地资源的机制将更加完善。蓝皮书认为,2015年,将继续深入推进土地出让制度改革,推广形式多样的出让方式,促进土地资源合理配置和有效利用。房地产调控基调不会改变,将继续坚持市场自发调节为主,政府适时调控为辅。同时,将进一步完善市场主体多元化格局,充分发挥财税等经济手段的调控作用,推动长效机制落到实处。

2农村土地最新政策及解读

土地制度是国家的基础性制度,尤其是征地政策和宅基地政策改革,直接关系着8亿农民的切身利益,决定了农民拿到手里的钱有多少,也直接关系着我们投资农业的人付出的成本有多少。

一、完善土地征收制度,缩小土地征收范围,探索制定征收目录,严格界定公共利益用地范围,完善对被征地农民合理、规范、多元保障机制。

政策解读:国家为了公共利益的需要,可以对土地实行征收或者征用并给予补偿。可是现实中,某些地方政府以公共利益为名征用农民集体土地,却将土地用于房地产开发、企业项目建设等。而在对农民补偿方面,国家规定土地补偿费和土地安置补助费加起来,不超过土地前三年平均产值的30倍。如果按照农业种粮的用途进行补偿,按一亩平均毛收入1000元来算,每亩30倍才3万元,可被征收后建成楼房,一平米就要賣5000元。

二、建立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制度,赋予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出让、租赁、入股权能,明确入市范围途径。

政策解读:近些年,一些地方政府的财政收入很大一部分靠“卖地”,可是土地资源终归是有限的。有一些城市在扩张过程中需要并入一些周边的农村,这就是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的需求之一。把类似于村办企业、工厂等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建立入市制度,并与国有土地“同权同价”,农民可以利用出让、租赁、入股等多种方式,实现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的保值和增值!

三、改革完善农村宅基地制度,探索进城落户农民自愿有偿退出或转让宅基地,改革宅基地审批制度。

上一篇:初一下册地理下一篇:学生军训创新工作案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