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离职赔偿问题!

2025-01-20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关于离职赔偿问题!(通用8篇)

合同快到期关于离职问题 篇1

如公司也没有提出续签意向,到期时是不是可以自动办理离职手续?还是到3月6日那时还要提前一个月申请即4月6日才能走人?

如公司没有提出续签合同的话,我是不是还可以继续做下去,以后要离职时是否随时都可以,没有时间限制,只要提前一个月即可?

关于邮递中邮件损失的赔偿问题 篇2

邮件的损失,是指邮件丢失、损毁或者内件短少。按照2009年4月24日修订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邮政法》(以下简称《邮政法》)规定,邮件的损失按不同的邮寄业务种类适用不同的赔偿标准。《邮政法》第四十五条规定“邮政普遍服务业务范围内的邮件和汇款的损失赔偿,适用本章规定。邮政普遍服务业务范围以外的邮件的损失赔偿,适用有关民事法律的规定。”

(一)邮政普遍服务的赔偿标准

邮政普遍服务的业务范围包括信件、单件重量不超过5kg的印刷品、单件重量不超过10kg的包裹的寄递以及邮政汇兑。

1.邮政普遍服务业务范围内邮件损失限额赔偿情形:

⑴非因邮政企业故意或重大过失造成的保价的给据邮件丢失、或者全部损毁的,按保价额赔偿;部分损毁或者内件短少的,按保价额与邮件全部价值的比例对邮件的实际损失予以赔偿;

⑵非因邮政企业故意或重大过失造成的未保价给据邮件丢失、损毁或内件短少的,按照实际损失赔偿,但最高赔偿额不超过所收资费的三倍;挂号信件丢失、损毁的,按照所收取资费的三倍予以赔偿。

2.邮政普遍服务业务范围内的邮件损失不予赔偿情形:

⑴非因邮政企业故意或重大过失造成的平常邮件(即俗称的“平信”)的损失;

⑵不可抗力造成的非保价给据邮件的损失(给据邮件指邮政企业在收寄时向寄件人出具收据,投递时由收件人签收的邮件); ⑶所寄物品本身的自然性质或者合理损耗造成的损失;

⑷寄件人、收件人的过错造成的损失;

⑸在法定查询期限内未查询又未提出赔偿要求的给据邮件的损失。

(二)快递业务范围内邮件损失的赔偿责任

根据《邮政法》规定快递业务的赔偿适用邮政普遍服务业务范围以外的损失赔偿标准,即适用其他有关民事法律的规定。

《合同法》第十七章运输合同中的货运合同的赔偿规则为“货物的毁损、灭失的赔偿额,当事人有约定的,按照其约定;没有约定或者约定不明确,依照本法第六十一条的规定仍不能确定的,按照交付或者应当交付时货物到达地的市场价格计算。法律、行政法规对赔偿额的计算方法和赔偿限额另有规定的,依照其规定”,按此规定快递业务赔偿额应采用约定优先的原则。如既无事先约定也不能就赔偿额补充约定的情况下,采用市场价格的方式计算损失赔偿额。

(三)我行在邮件寄递服务外包中应注意的问题

鉴于不同种类的邮件寄递业务的损害赔偿责任不同。我行在选择外包企业或业务种类时,应注意以下问题。

1.合理选择邮寄业务种类。选择邮寄业务种类时应考虑邮件的价值、再取得成本是否与赔偿额相匹配,对于邮件价值不高、丢失后可再次制作或获取的邮件,可采取邮政普遍服务业务服务方式;对于邮件价值较高,但丢失后可再次制作或获取的邮件可以采取保价邮寄方式或快递方式;对于邮件价值较高,且丢失后不可再次制作或获取的信件物品,谨慎采取邮寄方式。2.选择邮政企业作为外包主体时应明确服务业务的种类。由于邮政企业在承担邮政普遍服务业务的同时可以经营商业性快递业务,而此两种业务种类的损失赔偿规则大相径庭,故应根据实际需要确定业务种类。

关于离职赔偿问题! 篇3

王某与北京某工业内窥镜有限公司劳动争议上诉案,经北京市第二中级人民法院委托鉴定机构进行声像资料鉴定,认定王某离职前篡改公司电脑数据库数据的事实,终审判决王某赔偿工业内窥镜公司的公证费2500元、鉴定费用1万元均由王某负担。

2003年6月,王某进入工业内窥镜公司工作。2007年3月21日,王某向工业内窥镜公司发出离职邮件后自行离职。此后,工业内窥镜公司起诉王某至原审法院,称公司在进行半年服务器维护时发现王某在离职前一天登陆客户信息资料数据库,恶意更改了上百家客户的联系信息,因数据库更改后无法自行恢复,给公司造成了难以计算的经济损失,要求王某赔偿工业内窥镜公司为保全证据发生的公证费经济损失等。一审法院作出判决后,工业内窥镜公司不服,向二中院提起上诉。

二审中,经二中院委托鉴定机构进行鉴定,鉴定机构出具《声像资料司法鉴定意见书》,鉴定结论为:发现并提取出存储的用户名为“王某”的用户于2007年3月20日8时21分58秒通过管理权限登录该数据库系统,先后共修改数据库记录132条;其中用户名为“王某”的用户在2007年3月20日8时21分-2007年3月20日9时3分的时间内使用登录授权登录,并对该服务器内置的数据库共做132条写记录。经对提取数据库文件的鉴定,该文件的记录在2007年3月20日10时(即人为修改后)后未发现人为修改的痕迹。

二中院经审理认为,根据鉴定结论,可认定王某离职前篡改公司电脑数据库数据的事实,故工业内窥镜公司要求王某赔偿损失请求应予支持。据此,二中院作出上述判决。

韩籍设计师月薪3万3 被解约不服劳动仲裁到法院

近日,韩国籍服装设计师朴某(化名)不服劳动仲裁裁决将北京某服装设计公司诉至北京市大兴区人民法院。

朴某诉称,2008年3月1日,她与被告签订劳动合同,职位为该公司的服装设计总监。双方约定,合同试用期从08年3月1日至08年7月1日,合同具体截止日期视公司的秋冬订货会的截止日期而定。该合同约定,朴某的月工资为33330元。朴某称合同签订后,她积极履行合同约定的义务。但是被告于08年5月5日向她发出解除劳动合同通知。该通知要求原告于30日内办理离职手续,但被告未按劳动合同法的规定向原告支付经济补偿金及赔偿金共计5万元,原告申请劳动仲裁,但仲裁委驳回了她的申诉请求。因此,诉至法院要求被告向原告支付08年5月1日至16日工资16665元及补偿金4166元,被告违约解除合同的经济补偿金16665元和赔偿金33330元,共计70826元。

被告北京某服装设计公司辩称,朴某不但未能按照双方合同约定的内容完成设计总监的岗位工作,而且对每周五向公司提交设计图纸这样的最低的产品开发工作要求都不能如约完成。原告作为设计总监岗位,对服装公司很重要,08年3月1日入职以来到08年4月17日原告设计的图纸基本上很少采用,后在08年4月17日之后原告又不来上班,充分体现出其岗位操作能力欠佳。因此,公司向她发出了通知函要求解除合同。

目前,本案正在进一步审理中。

单位停发取暖费洗理费 退休职工诉请补发获支持

大部分企业都会给企业职工发放取暖费、洗理费等费用,但到底取暖费、洗理费属于什么性质的费用,与奖金是否有区别,是否能依据员工工作表现来确定数额等,人们并不是很熟悉。近日,北京市崇文区人民法院的一份判决给大家界定了取暖费和洗理费的性质。

朱某是北京元五公司的退休职工,元五公司依据该公司《经理办公会会议决议》,以朱某与公司之间有法律纠纷为由停发了朱某2006和2007取暖费200元和洗理费84元。朱某认为,公司停发取暖费和洗礼费行为违法,将公司诉至崇文区法院。

北京元五公司认为,单位经工商管理部门批准,注册成立为股份制有限公司,属于企业自主经营、管理的范畴,不适用京仲委函[2002]9号文件规定的企业类型,可以根据单位具体情况确定各类补贴的发放办法,取暖费和洗理费并不属于企业必须发放的范畴。鉴于朱某与单位的经济纠纷没有解决,朱某退休后,单位停发其由企业出资发放的福利费有事实依据。故不同意支付被告2006冬季取暖补贴200元,2007洗理费84元。

朱某认为,自己符合享受国家政策规定的冬季取暖补贴的条件,原告一直在给退休职工发放取暖费和洗理费,原告不能以经济纠纷未解决为由,停发自己取暖费和洗理费。

崇文区法院经审理认为,朱某是元五公司的退休职工,元五公司给其单位退休人员发放的供暖费及洗理费,属于职工福利范畴,职工福利是针对职工的特殊困难所给予的直接经济帮助。在支付形式上具有普遍性和集体性,即职工的福利补贴是向本单位成员无区别提供,职工的各种福利项目,是集体共享。元五公司不能以《经理办公会议决议》朱某与单位之间有经济纠纷为由而停发其福利费。

综上,法院判决元五公司支付朱某2006和2007取暖费200元和洗礼费84元。

法官说法:

审理该案的杨法官告诉大家:对此案而言,有人认为法律并没有规定每个单位必须发放供暖费和洗理费,应当将供暖费、洗理费看作一种奖励性质的项目,类似于计件制的工资,多劳多得、少劳少得、不劳不得,单位可以根据职工工作的好坏来确定应当支付的供暖费、洗理费的多少。也就是说企业可以自由决定供暖费、洗理费是否发放以及发放的数额。

事实上并非如此,如果是奖励性质的项目,发放的对象应当有所区别并且有严格的程序性要求,也就是说如果是发奖金应当首先确定什么类型的人将工作作到什么程度应该拿多少奖金,而不应当是一刀切的形式。本案中,供暖费和洗理费属于一种职工福利,即是针对困难职工的一种经济帮助,具有普遍性和集体性,凡是符合条件的职工都应发放。因此,供暖费、洗理费等费用并不属于奖励性质的费用,企业不能任意改变和停发。

劳动者通过仲裁讨回工资 用人单位假证据之说未获支持

通过劳动争议仲裁追讨加班工资,用人单位却以劳动者提供假证据为由申请撤销裁决。11月7日,从江苏省无锡市中级人民法院获悉,该院审结了《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实施以来的首起申请撤销劳动争议仲裁裁决案,依法驳回了用人单位的申请。

今年7月,顾某向劳动争议仲裁委提出申诉称,从1999年1月到今年6月担任门卫工作期间,药业公司没有跟他签订劳动合同,没有交纳社会保险费,也没有支付加班工资。顾某提出了支付工资和办理退工手续等申诉请求。今年8月,劳动仲裁委依法裁决双方终止劳动关系,药业公司为顾某补缴部分社会保险费以及加班工资、经济补偿金等近两万元。

裁决后,药业公司诉称顾某是保安公司派遣人员,与公司之间不存在劳动关系。顾某提供的证据是伪造的,而且隐瞒了派遣单位领取工资的凭证,请求法院撤销仲裁裁决。顾某辩称一直由药业公司支付工资,双方存在劳动关系,考勤表等是其担任门卫小组长时制作的,与值班记录本、员工进出记录本的记载相印证,并不是伪造的。

无锡中院审理认为,顾某提供的考勤表与值班记录本、员工进出记录本的记载相互印证,而且药业公司的GTP部门与门卫并非同一部门,两者之间并不存在可比性,因此药业公司提供的GTP部门考勤表不能证明顾某提供的考勤表是伪造的。药业公司认为顾某在仲裁时隐瞒了影响仲裁公正裁决的证据,但其并没有提供顾某故意隐瞒的新证据。据此,依法裁定驳回了药业公司的申请。

仅凭单方持有违约金内容离职单索要违约金被驳

日前,北京市第一中级人民法院审结一起因在离职交接单上约定违约金而产生纠纷的劳动争议案件。一中院经审理认为,仅凭用人单位单方持有的载有违约金内容的离职交接单,不能要求劳动者给付辞职违约金。

某科技公司的职工姚某在劳动合同到期前提出辞职,公司同意并完成离职交接手续后,双方因是否应支付5500元的辞职违约金发生争议。公司向法院提供了有姚某签字的载有“应收违约金5500元”的离职交接单,姚某主张该内容系在其签字后添加形成,但就此未向法院提供证据。

一审法院认为,根据科技公司提交的离职交接单,姚某本人在该文件上签字,应视为其对文件内容的认可,姚某虽主张关于违约金的内容系在其签字后添加形成,但就此未向法院提供证据,对其主张法院不予采信,故对科技公司要求姚某支付解除劳动合同违约金的诉讼请求法院予以支持。

姚某不服一审法院判决,上诉至北京一中院,主张该离职交接单由科技公司保存,违约金一项并非姚某书写,对此不予认可。

一中院经审理认为,离职交接单在姚某签字后由科技公司保管,现姚某主张科技公司事后在离职交接单中单方添加了违约金的内容,对此不予认可,在科技公司不能提供其他证据印证姚某签署离职交接单时已包含违约金内容的情况下,仅以其可能事后添加内容的离职交接单作为主张违约金的依据,显然证据不充足,且鉴于双方签订的劳动合同中未约定姚某提前解除劳动合同的违约责任,故科技公司关于违约金的主张,亦缺乏合同根据,法院不予支持。科技公司以由于姚某提前解除劳动合同给公司造成经济损失作为主张违约金的理由,未提供相应证据,法院不予采纳,从而撤销一审判决中关于违约金的判项,驳回科技公司对违约金的诉求。

法官说法:

二审承办法官认为,本案争议的焦点是,在没有其他证据辅证的情况下,仅凭单位一方持有的载有违约金内容的离职交接单,能否要求劳动者支付违约金?在民事法律关系中,对一方进行附加重大义务的约定时,必须有合理的理由和充分的证据给予支持,本案中,不宜将该交接单看作劳动者在辞职时与用人单位就违约金问题达成的书面协议。离职交接单中违约金一项并非姚某书写,姚某对此不予认可,且该交接单由科技公司保存,科技公司完全有可能事后添加任何内容。另外,科技公司没有提供由于姚某离职造成其经济损失的证据,双方签订的劳动合同中并无违约金的约定,科技公司要求姚某支付违约金无事实依据和法律依据。因此,在科技公司不能提供其他证据印证姚某签署离职交接单时已包含违约金内容的情况下,仅以该离职交接单作为主张违约金的依据,证据不足。

同时,法官建议与用人单位进行辞职交接手续的劳动者,应谨慎对待自己签署的每一份材料,将有自己签名确认且可能影响自己切身利益的相关材料备份留存,以防日后通过司法途径保护自身权利时举证不利。

加班6000小时索赔50万 法院认定为值班驳回诉求

2007年,北京市崇文区人民法院受理了张某诉北京市崇文区教育委员会房产管理中心劳动争议一案,张某诉称自己七年内共计加班六千余小时,要求用人单位支付2001年至2007年的加班工资及经济补偿金共计五十余万元。法院一审判决驳回原告张某的全部诉讼请求,近日,北京市第二中级人民法院维持了原判。

原告张某诉称,自己是教委房管中心职工,双方签订有《北京市事业单位聘用合同书》。1991年工伤后,张某一直在单位传达室上白班,2001年后调整为晚班,工作内容为看守大门以及检查单位夜间安全。工作时间为晚8点至次日早8点,每天工作12个小时。自2001年2月至2007年4月,无论法定节假日还是双休日,单位都没有安排休息。单位除了法定节假日每天支付90元、双休日支付30元费用外,未按加班费支付标准给付加班工资。故诉至法院,要求被告补发加班工资及支付经济补偿金共计五十余万元。

被告教委房管中心辩称,张某确是该中心职工。2001年2月,张某由于家庭原因,要求我单位为其安排夜间值班。依据北京市人事局京人工发(1995)448号文件第7条规定,事业单位在法定工作时间以外安排的值班和在休息日、法定假日安排的值班不视为加班,不支付加班工资。原告张某的工作是值班不是加班,不同意原告的诉讼请求。此前,原告已于2007年4月就加班费一事向北京市崇文区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崇文区仲裁委员会做出裁决,驳回张某的仲裁请求。

关于离职赔偿问题! 篇4

11

11

去公司面试,2位主管向我保证绝对正规后,签了入职表。入职表包括个人简历,入职申请书,还有个培训费用的单子。入职表上写的是指压技师。没有填写需要工作的年限,也没有试用期,只是有提前一个月辞职的说法。

公司规定,进公司需要先从足浴做起,于是我培训了一个礼拜的足浴手法,期间需要穿工作服,又花钱买了工作服。

11.18号

正式上班。足浴技师。

真正工作以后,才知道并非那么正规,指压有很多特色,调情,手法。每次做完服务都要问客人是否加钟,加钟便是要给客人DFJ。每个月公司都会有人来暗访,如果你服务不到位,没有推荐客人加钟,没有做特色手法,会狠狠的罚员工一笔。这也是变相的强迫员工去提供非法服务。

一直很难接受,便一直做足浴,1月1号提出辞职,主管不批准。

打算15号拿到工资,自己离职。、但是如果自己离职。1月份的15天工资就拿不到。

毕竟工作是没有底薪的,只有提成,做了服务才有钱,感觉挺不开心的。

想问几个问题

1,入职表能否起到合同相同的约束作用?

2,起初招聘初期,公司对员工有一定的欺骗行为。入职书是否合法?

3,公司暗访发现服务不到位,以及对客技巧不好,进行的罚款,是否合法?

4,我入职表上写的是指压技师,但是我现在一直是在做足浴,职位不对,是否=入职书不起作用?

5,我想要回15天的工资,请问按照那种方法更加合理,合法

谢谢各位

关于离职赔偿问题! 篇5

08年04月10日

皖价费[2000]37

1省交通厅:

你厅《关于要求审批〈安徽省公路、公路设施的占用、挖掘、损坏赔偿标准管理规定〉(修订)的函》(皖交路[2000]70号)悉。经研究,先函复如下:

一、为了保持收费政策的连续性和完整性,根据《公路法》规定和国家计委、财政部有关税费改革精神,我省的公路、公路设施占用、挖掘、赔偿收费仍按行政事业性收费进行管理。

二、由于近年来建筑材料等价格上涨,公路建设的设施的购置成本大幅增加,91年制定的赔偿收费标准与实际修复价格差距较大,鉴此,同意适当调整公路、公路设施占用、挖掘、赔偿收费标准。调整后的收费标准见附表。

三、占用费的收取范围仅限于国、省道的涉路工程,并按涉路工程的施工天数和占用面积计费;对搭接公路的道口,需占用公路、公路用地进行搭接施工的,按施工天数和占用面积缴纳公路占用费,不另外收搭接费。工程完工,一律不得再收取占用费。

四、试车、试刹车路损赔偿费仅限于需利用公路试车、试刹车,事先向公路管理机构提出申请,且经批准试车、试刹车的汽车修理、制造厂,驾驶员培训单位和个人。试刹车应在指定的试车路段,并有明确的试车标志。

五、超载运输车辆行驶公路的管理,按交通部和省有关规定执行,确需收费的,应按规定程序另行办理收费审批手续。对运输不可解体的超限货物,应到当地公路管理机构办理超限运输通行证,按附表规定的收费标准收取工本费。

六、调整后的公路、公路用地、公路设施占用、赔偿标准,均为完全损坏、修复标准。当事人要求返还损坏部件的,公路管理机构应将损坏的部件予以退还或折价返还。因路产损坏程度原因,对公路管理机构收取的路产损坏赔偿费有争议的,可委托价格评估中介机构进行评估。

七、其他事项仍按原规定执行。

八、本文自文到之日起执行。

附:安徽省公路、公路设施的占用挖掘、损坏赔偿标准表

安徽省物价局安徽省财政厅

关于离职赔偿问题! 篇6

(2003年12月4日最高人民法院审判委员会第1299次会议通过)

为正确审理人身损害赔偿案件,依法保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以下简称民法通则)、《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以下简称民事诉讼法)等有关法律规定,结合审判实践,就有关适用法律的问题作如下解释:

第一条 因生命、健康、身体遭受侵害,赔偿权利人起诉请求赔偿义务人赔偿财产损失和精神损害的,人民法院应予受理。

本条所称赔偿权利人,是指因侵权行为或者其他致害原因直接遭受人身损害的受害人、依法由受害人承担扶养义务的被扶养人以及死亡受害人的近亲属。

本条所称赔偿义务人,是指因自己或者他人的侵权行为以及其他致害原因依法应当承担民事责任的自然人、法人或者其他组织。

第二条 受害人对同一损害的发生或者扩大有故意、过失的,依照民法通则第一百三十一条的规定,可以减轻或者免除赔偿义务人的赔偿责任。但侵权人因故意或者重大过失致人损害,受害人只有一般过失的,不减轻赔偿义务人的赔偿责任。

适用民法通则第一百零六条第三款规定确定赔偿义务人的赔偿责任时,受害人有重大过失的,可以减轻赔偿义务人的赔偿责任。

第三条 二人以上共同故意或者共同过失致人损害,或者虽无共同故意、共同过失,但其侵害行为直接结合发生同一损害后果的,构成共同侵权,应当依照民法通则第一百三十条规定承担连带责任。

二人以上没有共同故意或者共同过失,但其分别实施的数个行为间接结合发生同一损害后果的,应当根据过失大小或者原因力比例各自承担相应的赔偿责任。

第四条 二人以上共同实施危及他人人身安全的行为并造成损害后果,不能确定实际侵害行为人的,应当依照民法通则第一百三十条规定承担连带责任。共同危险行为人能够证明损害后果不是由其行为造成的,不承担赔偿责任。

第五条 赔偿权利人起诉部分共同侵权人的,人民法院应当追加其他共同侵权人作为共同被告。赔偿权利人在诉讼中放弃对部分共同侵权人的诉讼请求的,其他共同侵权人对被放弃诉讼请求的被告应当承担的赔偿份额不承担连带责任。责任范围难以确定的,推定各共同侵权人承担同等责任。

人民法院应当将放弃诉讼请求的法律后果告知赔偿权利人,并将放弃诉讼请求的情况在法律文书中叙明。

第六条 从事住宿、餐饮、娱乐等经营活动或者其他社会活动的自然人、法人、其他组织,未尽合理限度范围内的安全保障义务致使他人遭受人身损害,赔偿权利人请求其承担相应赔偿责任的,人民法院应予支持。

因第三人侵权导致损害结果发生的,由实施侵权行为的第三人承担赔偿责任。安全保障义务人有过错的,应当在其能够防止或者制止损害的范围内承担相应的补充赔偿责任。安全保障义务人承担责任后,可以向第三人追偿。赔偿权利人起诉安全保障义务人的,应当将第三人作为共同被告,但第三人不能确定的除外。

第七条 对未成年人依法负有教育、管理、保护义务的学校、幼儿园或者其他教育机构,未尽职责范围内的相关义务致使未成年人遭受人身损害,或者未成年人致他人人身损害的,应当承担与其过错相应的赔偿责任。

第三人侵权致未成年人遭受人身损害的,应当承担赔偿责任。学校、幼儿园等教育机构有过错的,应当承担相应的补充赔偿责任。

第八条 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的法定代表人、负责人以及工作人员,在执行职务中致人损 1

害的,依照民法通则第一百二十一条的规定,由该法人或者其他组织承担民事责任。上述人员实施与职务无关的行为致人损害的,应当由行为人承担赔偿责任。

属于《国家赔偿法》赔偿事由的,依照《国家赔偿法》的规定处理。

第九条 雇员在从事雇佣活动中致人损害的,雇主应当承担赔偿责任;雇员因故意或者重大过失致人损害的,应当与雇主承担连带赔偿责任。雇主承担连带赔偿责任的,可以向雇员追偿。

前款所称从事雇佣活动,是指从事雇主授权或者指示范围内的生产经营活动或者其他劳务活动。雇员的行为超出授权范围,但其表现形式是履行职务或者与履行职务有内在联系的,应当认定为从事雇佣活动。

第十条 承揽人在完成工作过程中对第三人造成损害或者造成自身损害的,定作人不承担赔偿责任。但定作人对定作、指示或者选任有过失的,应当承担相应的赔偿责任。

第十一条 雇员在从事雇佣活动中遭受人身损害,雇主应当承担赔偿责任。雇佣关系以外的第三人造成雇员人身损害的,赔偿权利人可以请求第三人承担赔偿责任,也可以请求雇主承担赔偿责任。雇主承担赔偿责任后,可以向第三人追偿。

雇员在从事雇佣活动中因安全生产事故遭受人身损害,发包人、分包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接受发包或者分包业务的雇主没有相应资质或者安全生产条件的,应当与雇主承担连带赔偿责任。

属于《工伤保险条例》调整的劳动关系和工伤保险范围的,不适用本条规定。

第十二条 依法应当参加工伤保险统筹的用人单位的劳动者,因工伤事故遭受人身损害,劳动者或者其近亲属向人民法院起诉请求用人单位承担民事赔偿责任的,告知其按《工伤保险条例》的规定处理。

因用人单位以外的第三人侵权造成劳动者人身损害,赔偿权利人请求第三人承担民事赔偿责任的,人民法院应予支持。

第十三条 为他人无偿提供劳务的帮工人,在从事帮工活动中致人损害的,被帮工人应当承担赔偿责任。被帮工人明确拒绝帮工的,不承担赔偿责任。帮工人存在故意或者重大过失,赔偿权利人请求帮工人和被帮工人承担连带责任的,人民法院应予支持。

第十四条 帮工人因帮工活动遭受人身损害的,被帮工人应当承担赔偿责任。被帮工人明确拒绝帮工的,不承担赔偿责任;但可以在受益范围内予以适当补偿。

帮工人因第三人侵权遭受人身损害的,由第三人承担赔偿责任。第三人不能确定或者没有赔偿能力的,可以由被帮工人予以适当补偿。

第十五条 为维护国家、集体或者他人的合法权益而使自己受到人身损害,因没有侵权人、不能确定侵权人或者侵权人没有赔偿能力,赔偿权利人请求受益人在受益范围内予以适当补偿的,人民法院应予支持。

第十六条 下列情形,适用民法通则第一百二十六条的规定,由所有人或者管理人承担赔偿责任,但能够证明自己没有过错的除外:

(一)道路、桥梁、隧道等人工建造的构筑物因维护、管理瑕疵致人损害的;

(二)堆放物品滚落、滑落或者堆放物倒塌致人损害的;

(三)树木倾倒、折断或者果实坠落致人损害的。

前款第(一)项情形,因设计、施工缺陷造成损害的,由所有人、管理人与设计、施工者承担连带责任。

第十七条 受害人遭受人身损害,因就医治疗支出的各项费用以及因误工减少的收入,包括医疗费、误工费、护理费、交通费、住宿费、住院伙食补助费、必要的营养费,赔偿义务人应当予以赔偿。

受害人因伤致残的,其因增加生活上需要所支出的必要费用以及因丧失劳动能力导致的收入损失,包括残疾赔偿金、残疾辅助器具费、被扶养人生活费,以及因康复护理、继续治疗实际发生的必要的康复费、护理费、后续治疗费,赔偿义务人也应当予以赔偿。

受害人死亡的,赔偿义务人除应当根据抢救治疗情况赔偿本条第一款规定的相关费用外,还应当赔偿丧葬费、被扶养人生活费、死亡补偿费以及受害人亲属办理丧葬事宜支出的交通费、住宿费和误工损失等其他合理费用。

第十八条 受害人或者死者近亲属遭受精神损害,赔偿权利人向人民法院请求赔偿精神损害抚慰金的,适用《最高人民法院关于确定民事侵权精神损害赔偿责任若干问题的解释》予以确定。

精神损害抚慰金的请求权,不得让与或者继承。但赔偿义务人已经以书面方式承诺给予金钱赔偿,或者赔偿权利人已经向人民法院起诉的除外。

第十九条 医疗费根据医疗机构出具的医药费、住院费等收款凭证,结合病历和诊断证明等相关证据确定。赔偿义务人对治疗的必要性和合理性有异议的,应当承担相应的举证责任。

医疗费的赔偿数额,按照一审法庭辩论终结前实际发生的数额确定。器官功能恢复训练所必要的康复费、适当的整容费以及其他后续治疗费,赔偿权利人可以待实际发生后另行起诉。但根据医疗证明或者鉴定结论确定必然发生的费用,可以与已经发生的医疗费一并予以赔偿。

第二十条 误工费根据受害人的误工时间和收入状况确定。

误工时间根据受害人接受治疗的医疗机构出具的证明确定。受害人因伤致残持续误工的,误工时间可以计算至定残日前一天。

受害人有固定收入的,误工费按照实际减少的收入计算。受害人无固定收入的,按照其最近三年的平均收入计算;受害人不能举证证明其最近三年的平均收入状况的,可以参照受诉法院所在地相同或者相近行业上一职工的平均工资计算。

第二十一条 护理费根据护理人员的收入状况和护理人数、护理期限确定。

护理人员有收入的,参照误工费的规定计算;护理人员没有收入或者雇佣护工的,参照当地护工从事同等级别护理的劳务报酬标准计算。护理人员原则上为一人,但医疗机构或者鉴定机构有明确意见的,可以参照确定护理人员人数。

护理期限应计算至受害人恢复生活自理能力时止。受害人因残疾不能恢复生活自理能力的,可以根据其年龄、健康状况等因素确定合理的护理期限,但最长不超过二十年。

受害人定残后的护理,应当根据其护理依赖程度并结合配制残疾辅助器具的情况确定护理级别。

第二十二条 交通费根据受害人及其必要的陪护人员因就医或者转院治疗实际发生的费用计算。交通费应当以正式票据为凭;有关凭据应当与就医地点、时间、人数、次数相符合。第二十三条 住院伙食补助费可以参照当地国家机关一般工作人员的出差伙食补助标准予以确定。

受害人确有必要到外地治疗,因客观原因不能住院,受害人本人及其陪护人员实际发生的住宿费和伙食费,其合理部分应予赔偿。

第二十四条 营养费根据受害人伤残情况参照医疗机构的意见确定。

第二十五条 残疾赔偿金根据受害人丧失劳动能力程度或者伤残等级,按照受诉法院所在地上一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或者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标准,自定残之日起按二十年计算。但六十周岁以上的,年龄每增加一岁减少一年;七十五周岁以上的,按五年计算。受害人因伤致残但实际收入没有减少,或者伤残等级较轻但造成职业妨害严重影响其劳动就业的,可以对残疾赔偿金作相应调整。

第二十六条 残疾辅助器具费按照普通适用器具的合理费用标准计算。伤情有特殊需要的,可以参照辅助器具配制机构的意见确定相应的合理费用标准。

辅助器具的更换周期和赔偿期限参照配制机构的意见确定。

第二十七条 丧葬费按照受诉法院所在地上一职工月平均工资标准,以六个月总额计算。

第二十八条 被扶养人生活费根据扶养人丧失劳动能力程度,按照受诉法院所在地上一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性支出和农村居民人均年生活消费支出标准计算。被扶养人为未成年人的,计算至十八周岁;被扶养人无劳动能力又无其他生活来源的,计算二十年。但六十周岁以上的,年龄每增加一岁减少一年;七十五周岁以上的,按五年计算。

被扶养人是指受害人依法应当承担扶养义务的未成年人或者丧失劳动能力又无其他生活来源的成年近亲属。被扶养人还有其他扶养人的,赔偿义务人只赔偿受害人依法应当负担的部分。被扶养人有数人的,年赔偿总额累计不超过上一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性支出额或者农村居民人均年生活消费支出额。

第二十九条 死亡赔偿金按照受诉法院所在地上一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或者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标准,按二十年计算。但六十周岁以上的,年龄每增加一岁减少一年;七十五周岁以上的,按五年计算。

第三十条 赔偿权利人举证证明其住所地或者经常居住地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或者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高于受诉法院所在地标准的,残疾赔偿金或者死亡赔偿金可以按照其住所地或者经常居住地的相关标准计算。

被扶养人生活费的相关计算标准,依照前款原则确定。

第三十一条 人民法院应当按照民法通则第一百三十一条以及本解释第二条的规定,确定第十九条至第二十九条各项财产损失的实际赔偿金额。

前款确定的物质损害赔偿金与按照第十八条第一款规定确定的精神损害抚慰金,原则上应当一次性给付。

第三十二条 超过确定的护理期限、辅助器具费给付年限或者残疾赔偿金给付年限,赔偿权利人向人民法院起诉请求继续给付护理费、辅助器具费或者残疾赔偿金的,人民法院应予受理。赔偿权利人确需继续护理、配制辅助器具,或者没有劳动能力和生活来源的,人民法院应当判令赔偿义务人继续给付相关费用五至十年。

第三十三条 赔偿义务人请求以定期金方式给付残疾赔偿金、被扶养人生活费、残疾辅助器具费的,应当提供相应的担保。人民法院可以根据赔偿义务人的给付能力和提供担保的情况,确定以定期金方式给付相关费用。但一审法庭辩论终结前已经发生的费用、死亡赔偿金以及精神损害抚慰金,应当一次性给付。

第三十四条 人民法院应当在法律文书中明确定期金的给付时间、方式以及每期给付标准。执行期间有关统计数据发生变化的,给付金额应当适时进行相应调整。

定期金按照赔偿权利人的实际生存年限给付,不受本解释有关赔偿期限的限制。

第三十五条 本解释所称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性支出、农村居民人均年生活消费支出、职工平均工资,按照政府统计部门公布的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以及经济特区和计划单列市上一相关统计数据确定。

上一,是指一审法庭辩论终结时的上一统计。

第三十六条 本解释自2004年5月1日起施行。2004年5月1日后新受理的一审人身损害赔偿案件,适用本解释的规定。已经作出生效裁判的人身损害赔偿案件依法再审的,不适用本解释的规定。

在本解释公布施行之前已经生效施行的司法解释,其内容与本解释不一致的,以本解释为准。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确定民事侵权精神损害赔偿责任若干问题的解释

(2001年2月26日最高人民法院审判委员会第1161次会议通过)

中华人民共和国最高人民法院公告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确定民事侵权精神损害赔偿责任若干问题的解释》已于2001年2月26日由最高人民法院审判委员会第1161次会议通过。现予公布,自2001年3月10日起施行。二○○一年三月八日

法释〔2001〕7号

为在审理民事侵权案件中正确确定精神损害赔偿责任,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等有关法律规定,结合审判实践经验,对有关问题作如下解释:

第一条 自然人因下列人格权利遭受非法侵害,向人民法院起诉请求赔偿精神损害的,人民法院应当依法予以受理:

(一)生命权、健康权、身体权;

(二)姓名权、肖像权、名誉权、荣誉权;

(三)人格尊严权、人身自由权。

违反社会公共利益、社会公德侵害他人隐私或者其他人格利益,受害人以侵权为由向人民法院起诉请求赔偿精神损害的,人民法院应当依法予以受理。

第二条 非法使被监护人脱离监护,导致亲子关系或者近亲属间的亲属关系遭受严重损害,监护人向人民法院起诉请求赔偿精神损害的,人民法院应当依法予以受理。

第三条 自然人死亡后,其近亲属因下列侵权行为遭受精神痛苦,向人民法院起诉请求赔偿精神损害的,人民法院应当依法予以受理:

(一)以侮辱、诽谤、贬损、丑化或者违反社会公共利益、社会公德的其他方式,侵害死者姓名、肖像、名誉、荣誉;

(二)非法披露、利用死者隐私,或者以违反社会公共利益、社会公德的其他方式侵害死者隐私;

(三)非法利用、损害遗体、遗骨,或者以违反社会公共利益、社会公德的其他方式侵害遗体、遗骨。

第四条 具有人格象征意义的特定纪念物品,因侵权行为而永久性灭失或者毁损,物品所有人以侵权为由,向人民法院起诉请求赔偿精神损害的,人民法院应当依法予以受理。

第五条 法人或者其他组织以人格权利遭受侵害为由,向人民法院起诉请求赔偿精神损害的,人民法院不予受理。

第六条 当事人在侵权诉讼中没有提出赔偿精神损害的诉讼请求,诉讼终结后又基于同一侵权事实另行起诉请求赔偿精神损害的,人民法院不予受理。

第七条 自然人因侵权行为致死,或者自然人死亡后其人格或者遗体遭受侵害,死者的配偶、父母和子女向人民法院起诉请求赔偿精神损害的,列其配偶、父母和子女为原告;没有配偶、父母和子女的,可以由其他近亲属提起诉讼,列其他近亲属为原告。

第八条 因侵权致人精神损害,但未造成严重后果,受害人请求赔偿精神损害的,一般不予支持,人民法院可以根据情形判令侵权人停止侵害、恢复名誉、消除影响、赔礼道歉。因侵权致人精神损害,造成严重后果的,人民法院除判令侵权人承担停止侵害、恢复名誉、消除影响、赔礼道歉等民事责任外,可以根据受害人一方的请求判令其赔偿相应的精神损害抚慰金。

第九条 精神损害抚慰金包括以下方式:

(一)致人残疾的,为残疾赔偿金;

(二)致人死亡的,为死亡赔偿金;

(三)其他损害情形的精神抚慰金。

第十条 精神损害的赔偿数额根据以下因素确定:

(一)侵权人的过错程度,法律另有规定的除外;

(二)侵害的手段、场合、行为方式等具体情节;

(三)侵权行为所造成的后果;

(四)侵权人的获利情况;

(五)侵权人承担责任的经济能力;

(六)受诉法院所在地平均生活水平。

法律、行政法规对残疾赔偿金、死亡赔偿金等有明确规定的,适用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

第十一条 受害人对损害事实和损害后果的发生有过错的,可以根据其过错程度减轻或者免除侵权人的精神损害赔偿责任。

关于离职赔偿问题! 篇7

法释〔2012〕19号

中华人民共和国最高人民法院公告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道路交通事故损害赔偿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已于2012年9月17日由最高人民法院审判委员会第1556次会议通过,现予公布,自2012年12月21日起施行。

为正确审理道路交通事故损害赔偿案件,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侵权责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保险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等法律的规定,结合审判实践,制定本解释。

一、关于主体责任的认定

第一条机动车发生交通事故造成损害,机动车所有人或者管理人有下列情形之一,人民法院应当认定其对损害的发生有过错,并适用侵权责任法第四十九条的规定确定其相应的赔偿责任:

(一)知道或者应当知道机动车存在缺陷,且该缺陷是交通事故发生原因之一的;

(二)知道或者应当知道驾驶人无驾驶资格或者未取得相应驾驶资格的;

(三)知道或者应当知道驾驶人因饮酒、服用国家管制的精神药品或者麻醉药品,或者患有妨碍安全驾驶机动车的疾病等依法不能驾驶机动车的;

(四)其它应当认定机动车所有人或者管理人有过错的。

第二条未经允许驾驶他人机动车发生交通事故造成损害,当事人依照侵权责任法第四十九条的规定请求由机动车驾驶人承担赔偿责任的,人民法院应予支持。机动车所有人或者管理人有过错的,承担相应的赔偿责任,但具有侵权责任法第五十二条规定情形的除外。

第三条以挂靠形式从事道路运输经营活动的机动车发生交通事故造成损害,属于该机动车一方责任,当事人请求由挂靠人和被挂靠人承担连带责任的,人民法院应予支持。

第四条被多次转让但未办理转移登记的机动车发生交通事故造成损害,属于

该机动车一方责任,当事人请求由最后一次转让并交付的受让人承担赔偿责任的,人民法院应予支持。

第五条套牌机动车发生交通事故造成损害,属于该机动车一方责任,当事人请求由套牌机动车的所有人或者管理人承担赔偿责任的,人民法院应予支持;被套牌机动车所有人或者管理人同意套牌的,应当与套牌机动车的所有人或者管理人承担连带责任。

第六条拼装车、已达到报废标准的机动车或者依法禁止行驶的其他机动车被多次转让,并发生交通事故造成损害,当事人请求由所有的转让人和受让人承担连带责任的,人民法院应予支持。

第七条接受机动车驾驶培训的人员,在培训活动中驾驶机动车发生交通事故造成损害,属于该机动车一方责任,当事人请求驾驶培训单位承担赔偿责任的,人民法院应予支持。

第八条机动车试乘过程中发生交通事故造成试乘人损害,当事人请求提供试乘服务者承担赔偿责任的,人民法院应予支持。试乘人有过错的,应当减轻提供试乘服务者的赔偿责任。

第九条因道路管理维护缺陷导致机动车发生交通事故造成损害,当事人请求道路管理者承担相应赔偿责任的,人民法院应予支持,但道路管理者能够证明已按照法律、法规、规章、国家标准、行业标准或者地方标准尽到安全防护、警示等管理维护义务的除外。

依法不得进入高速公路的车辆、行人,进入高速公路发生交通事故造成自身损害,当事人请求高速公路管理者承担赔偿责任的,适用侵权责任法第七十六条的规定。

第十条因在道路上堆放、倾倒、遗撒物品等妨碍通行的行为,导致交通事故造成损害,当事人请求行为人承担赔偿责任的,人民法院应予支持。道路管理者不能证明已按照法律、法规、规章、国家标准、行业标准或者地方标准尽到清理、防护、警示等义务的,应当承担相应的赔偿责任。

第十一条未按照法律、法规、规章或者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地方标准的强制性规定设计、施工,致使道路存在缺陷并造成交通事故,当事人请求建设单位与施工单位承担相应赔偿责任的,人民法院应予支持。

第十二条机动车存在产品缺陷导致交通事故造成损害,当事人请求生产者或者销售者依照侵权责任法第五章的规定承担赔偿责任的,人民法院应予支持。

第十三条多辆机动车发生交通事故造成第三人损害,当事人请求多个侵权人承担赔偿责任的,人民法院应当区分不同情况,依照侵权责任法第十条、第十一条或者第十二条的规定,确定侵权人承担连带责任或者按份责任。

二、关于赔偿范围的认定

第十四条道路交通安全法第七十六条规定的“人身伤亡”,是指机动车发生交通事故侵害被侵权人的生命权、健康权等人身权益所造成的损害,包括侵权责任法第十六条和第二十二条规定的各项损害。

道路交通安全法第七十六条规定的“财产损失”,是指因机动车发生交通事故侵害被侵权人的财产权益所造成的损失。

第十五条因道路交通事故造成下列财产损失,当事人请求侵权人赔偿的,人民法院应予支持:

(一)维修被损坏车辆所支出的费用、车辆所载物品的损失、车辆施救费用;

(二)因车辆灭失或者无法修复,为购买交通事故发生时与被损坏车辆价值相当的车辆重置费用;

(三)依法从事货物运输、旅客运输等经营性活动的车辆,因无法从事相应经营活动所产生的合理停运损失;

(四)非经营性车辆因无法继续使用,所产生的通常替代性交通工具的合理费用。

三、关于责任承担的认定

第十六条同时投保机动车第三者责任强制保险(以下简称“交强险”)和第三者责任商业保险(以下简称“商业三者险”)的机动车发生交通事故造成损害,当事人同时起诉侵权人和保险公司的,人民法院应当按照下列规则确定赔偿责任:

(一)先由承保交强险的保险公司在责任限额范围内予以赔偿;

(二)不足部分,由承保商业三者险的保险公司根据保险合同予以赔偿;

(三)仍有不足的,依照道路交通安全法和侵权责任法的相关规定由侵权人予以赔偿。

被侵权人或者其近亲属请求承保交强险的保险公司优先赔偿精神损害的,人民法院应予支持。

第十七条投保人允许的驾驶人驾驶机动车致使投保人遭受损害,当事人请求承保交强险的保险公司在责任限额范围内予以赔偿的,人民法院应予支持,但投保人为本车上人员的除外。

第十八条有下列情形之一导致第三人人身损害,当事人请求保险公司在交强险责任限额范围内予以赔偿,人民法院应予支持:

(一)驾驶人未取得驾驶资格或者未取得相应驾驶资格的;

(二)醉酒、服用国家管制的精神药品或者麻醉药品后驾驶机动车发生交通事故的;

(三)驾驶人故意制造交通事故的。

保险公司在赔偿范围内向侵权人主张追偿权的,人民法院应予支持。追偿权的诉讼时效期间自保险公司实际赔偿之日起计算。

第十九条未依法投保交强险的机动车发生交通事故造成损害,当事人请求投保义务人在交强险责任限额范围内予以赔偿的,人民法院应予支持。

投保义务人和侵权人不是同一人,当事人请求投保义务人和侵权人在交强险责任限额范围内承担连带责任的,人民法院应予支持。

第二十条具有从事交强险业务资格的保险公司违法拒绝承保、拖延承保或者违法解除交强险合同,投保义务人在向第三人承担赔偿责任后,请求该保险公司在交强险责任限额范围内承担相应赔偿责任的,人民法院应予支持。

第二十一条多辆机动车发生交通事故造成第三人损害,损失超出各机动车交强险责任限额之和的,由各保险公司在各自责任限额范围内承担赔偿责任;损失未超出各机动车交强险责任限额之和,当事人请求由各保险公司按照其责任限额与责任限额之和的比例承担赔偿责任的,人民法院应予支持。

依法分别投保交强险的牵引车和挂车连接使用时发生交通事故造成第三人损害,当事人请求由各保险公司在各自的责任限额范围内平均赔偿的,人民法院应予支持。

多辆机动车发生交通事故造成第三人损害,其中部分机动车未投保交强险,当事人请求先由已承保交强险的保险公司在责任限额范围内予以赔偿的,人民法

院应予支持。保险公司就超出其应承担的部分向未投保交强险的投保义务人或者侵权人行使追偿权的,人民法院应予支持。

第二十二条同一交通事故的多个被侵权人同时起诉的,人民法院应当按照各被侵权人的损失比例确定交强险的赔偿数额。

第二十三条机动车所有权在交强险合同有效期内发生变动,保险公司在交通事故发生后,以该机动车未办理交强险合同变更手续为由主张免除赔偿责任的,人民法院不予支持。

机动车在交强险合同有效期内发生改装、使用性质改变等导致危险程度增加的情形,发生交通事故后,当事人请求保险公司在责任限额范围内予以赔偿的,人民法院应予支持。

前款情形下,保险公司另行起诉请求投保义务人按照重新核定后的保险费标准补足当期保险费的,人民法院应予支持。

第二十四条当事人主张交强险人身伤亡保险金请求权转让或者设定担保的行为无效的,人民法院应予支持。

四、关于诉讼程序的规定

第二十五条人民法院审理道路交通事故损害赔偿案件,应当将承保交强险的保险公司列为共同被告。但该保险公司已经在交强险责任限额范围内予以赔偿且当事人无异议的除外。

人民法院审理道路交通事故损害赔偿案件,当事人请求将承保商业三者险的保险公司列为共同被告的,人民法院应予准许。

第二十六条被侵权人因道路交通事故死亡,无近亲属或者近亲属不明,未经法律授权的机关或者有关组织向人民法院起诉主张死亡赔偿金的,人民法院不予受理。

侵权人以已向未经法律授权的机关或者有关组织支付死亡赔偿金为理由,请求保险公司在交强险责任限额范围内予以赔偿的,人民法院不予支持。

被侵权人因道路交通事故死亡,无近亲属或者近亲属不明,支付被侵权人医疗费、丧葬费等合理费用的单位或者个人,请求保险公司在交强险责任限额范围内予以赔偿的,人民法院应予支持。

第二十七条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制作的交通事故认定书,人民法院应依法

审查并确认其相应的证明力,但有相反证据推翻的除外。

五、关于适用范围的规定

第二十八条机动车在道路以外的地方通行时引发的损害赔偿案件,可以参照适用本解释的规定。

关于离职赔偿问题! 篇8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人民法院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赔偿法》几个问题的解释

1996/05/06

法发(1996)15号

一、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赔偿法》(以下简称赔偿法)第十七条第(二)项、第(三)项的规定,依照刑法第十四条、第十五条规定不负刑事责任的人

和依照刑事诉讼法第十五条规定不追究刑事责任的人被羁押,国家不承担赔偿

责任。但是对起诉后经人民法院判处拘役、有期徒刑、无期徒刑和死刑并已执

行的上列人员,有权依法取得赔偿。判决确定前被羁押的日期依法不予赔偿。

二、依照赔偿法第三十一条的规定,人民法院在民事诉讼、行政诉讼过程

中,违法采取对妨害诉讼的强制措施、保全措施或者对判决、裁定及其他生效

法律文书执行错误,造成损害,具有以下情形之一的,适用刑事赔偿程序予以 赔偿:

(一)错误实施司法拘留、罚款的;

(二)实施赔偿法第十五条第(四)项、第(五)项规定行为的;

(三)实施赔偿法第十六条第(一)项规定行为的。

人民法院审理的民事、经济、行政案件发生错判并已执行,依法应当执行

回转的,或者当事人申请财产保全、先予执行,申请有错误造成财产损失依法

应由申请人赔偿的,国家不承担赔偿责任。

三、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申请人民法院依照赔偿法规定予以赔偿的案件,应当经过依法确认。未经依法确认的,赔偿请求人应当要求有关人民法院予以 确认。被要求的人民法院由有关审判庭负责办理依法确认事宜,并应以人民法 院的名义答复赔偿请求人。被要求的人民法

院不予确认的,赔偿请求人有权申

诉。

四、根据赔偿法第二十六条、第二十七条的规定,人民法院判处管制、有 期徒刑缓刑、剥夺政治权利等刑罚的人被依法改判无罪的,国家不承担赔偿责

任,但是,赔偿请求人在判决生效前被羁押的,依法有权取得赔偿。

五、根据赔偿法第十九条第四款“再审改判无罪的,作出原生效判决的人 民法院为赔偿义务机关”的规定,原一审人民法院作出判决后,被告人没有上

诉,人民检察院没有抗诉,判决发生法律效力的,原一审人民法院为赔偿义务

机关;被告人上诉或者人民检察院抗诉,原二审人民法院维持一审判决或者对 一审人民法院判决予以改判的,原二审人民法院为赔偿义务机关。

六、赔偿法第二十六条关于“侵犯公民人身自由的,每日的赔偿金按照国

家上职工日平均工资计算”中规定的上,应为赔偿义务机关、复议机

关或者人民法院赔偿委员会作出赔偿决定时的上;复议机关或者人民法院 赔偿委员会决定维持原赔偿决定的,按作出原赔偿决定时的上执行。

上一篇:禁止吸烟宣传材料下一篇:认识《轴对称图形》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