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学家如何思考精(精选8篇)
许和本
泾县规划建筑设计研究院
242500
所谓经济的良性发展,就是不仅当前的经济运行质量较高,而且是可持续发展的。我们为什么要加强小城镇建设?这似乎是一个非常简单的、不成问题的问题。但是,从了解的情况看,有各种各样的回答:如小城镇建设就是让农民住进城里、小城镇建设就是乡村城镇化、小城镇建设是现代化的前提等等。不在理论上澄清这些问题,就会在小城镇建设的政策扶持、小城镇功能规划、小城镇考核体系上出现误区。正确认识小城镇建设的目的才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小城镇建设的出发点和归宿应该是发展经济特别是发展良性经济。
一、小城镇建设首要任务是破解 “三农”问题
我国为什么会形成“三农”问题?有人认为,是由于建国后所处的国际大环境和根据当时的国力而作出的战略决策所决定。要想尽快建立起自已的工业体系,在当时的经济条件下,只有牺牲农民、农业、农村的利益,才能使工业建设的资金有保证,才能使城市功能恢复的资金有保证。深入地考察历史,设身处地地为当时的决策者考虑,无可厚非,尽管这一决策带来的后果也许要让几代人品尝。“三农”问题为什么会越演越烈?有人认为,是由于改革开放后,城市和乡村建设、其它产业和农业的再一次脱节。而面临的现实的亟待解决的问题是农业劳动率低、农产品商品率低、农民收入低,一句话,农民很穷。而不能使农民增收,中国就不能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小康。根据我国当前城市发展的情况和经济社会运行情况,提高城镇化水平风险最低的途径是加快小城镇建设。“小城镇大战略”的提出,并非是把发展小城镇作为最终的目标,并非是让居住在空气清新、风光秀美的乡村的农民搬进城镇了事。实际上,我们看到发达国家居民(包括我国先富起来一部分人)的居住目标是远离市尘。因此,小城镇建设是实现我国城乡协调发展目标的手段,是振兴农村经济的手段,是让农民富裕起来并最终实现全社会共同富裕的手段
二、小城镇建设的远景目标是实现城乡一体化
我国城市化水平低已成为工业化进一步发展的阻力,这已严重制约了资源的合理配置和产业结构的优化调整。我们看到,经过几十年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的建设,城市是越来越大,越来越漂亮,与乡村的差别越来越大。随着我国加入WTO,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加快,工业产业受到严重的冲击,大量农民工进城和每年都在增长的城市失业人口,都使城市面临着重大的压力,有人认为,我国的就业压力可能在20年后随着人口增长速度的减缓才能得到缓解。如果我们坚持不懈地推进小城镇建设,形成一个个具有容纳人口居住、提供就业岗位、基础设施较好的小城镇,则会为缓解就业这一压力发挥重大作用。在可预期的将来,会有城市人口迁居小城镇,形成城市与乡村的良性互动,最终实现城乡一体化的目标。因此,小城镇建设的经济目标决不仅仅局限于让农民受益,最终得益是全社会。
三、发展良性经济是小城镇建设的出发点和归宿
加快乡村城镇化的过程是一个牵涉到体制改革的系统工程,如果说,城市追求的是经济结构的调整优
化、公共设施的完善、生态环境的改善,小城镇追求的主要则是经济的发展。我们只要稍稍留心,就会发现城镇化水平高、城镇基础设施完善的地方,经济发展都快、综合实力都强,沙滩上是建不起高楼的。关于城镇化水平的计量有多种说法或方式,其中之一种即为城镇人口这单一指标来衡量;不仅以偏概全,忽视了城镇化的丰富内涵,而且出现了大量的“数字城镇化”的游戏。一些地方或为了体现政绩,或为了上全国、全省试点镇名单,编造城镇人口数量,把仅有行政隶属关系、远离城镇、根本享受不到城镇的基础设施所提供的便利、仍以种田种地为主要经济来源的所有人口全部计算为城镇人口。虚拟的城镇化业绩不仅给高层的决策带来了困难,而且掩盖了农民的真实处境。因此,把小城镇的发展水平定义为经济指标特别是良性经济指标,不仅可以避免上述现象,也增加了直观的城镇之间的可比性,更能体现出城镇化的真实水平。只有这样,才能实现推进小城镇建设、提高城镇化水平的初衷,才能让无数的农民兄弟从中受益。
四、经济的良性运行是为了实现小城镇的可持续发展
在某种意义上说,小城镇建设也是一把双刃剑。在推进城镇化、加快小城镇建设的一片呼声中,大量的良田被占用,大量的具有浓郁地方特色和深厚的人文积淀的建筑被拆除,大量的山林、水泊、矿产资源被消耗,大量的在发达地区或城市被取缔、限制的产业向小城镇转移,属地农民也许可以从中得到暂时的利益,但是,牺牲的是曾经美丽的家园,曾经清新的空气,曾经赖以生存的良田,一句话,为了眼前的蝇头小利我们牺牲了属于子孙的东西。这样的发展有什么意义呢?这样的发展速度越快,引进的项目越多,将来治理的难度越大,何况许多资源一经毁坏即不可再生。为什么我国的大城市里没有出现一些发达国家也难以避免的“贫民窟”?除了我们的城市低保等政策导向外,一个重要的因素是进城务工的农民在无法坚持的情况下,会选择返乡而不是滞留,如果他们已经没有了家园,不选择滞留还有退路吗?因此,在小城镇建设过程中避免出现这样的局面,只有发展良性经济,只有走可持续发展之路。
五、以良性经济为标尺端正小城镇建设的政绩观
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树立科学的发展观和正确的政绩观,是非常及时的、必要的。科学的发展观和正确的政绩观是相辅相成的,有了科学的发展观,才能有正确的政绩观;有了正确的政绩观,才能牢记科学的发展观。在小城镇建设工作中,除了加强科学的发展观教育外,就是建立科学合理、实事求是的官员政绩考核体系。一是把小城镇建设的目标定为发展经济,克服地方官员的浮躁心理和花架子的工作作风,使小城镇建设得到健康有序的发展,从而真正代表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二是在我们这样的人口众多、资源匮乏的大国,必须保护耕地,保护生态,保护资源,不以牺牲环境为代价追求一时的发展,不求经济总量,但求经济质量。三是在良性经济的考核体系中,包括城镇人均收入、城镇规模、城镇人口、城镇经济结构、经济可持续运行预测、城镇人口中应有土地人口占有土地面积、基础设施配套率、城镇居民及周边村民对当前生活、生产条件的满意度等综合要素,并且可以量化考核指标。四是进一步加快民主化进程,小城镇建设中的规划编制、项目上马、招商引资等重大事项要采取听证制,充分发扬民主,这其中,要充分听取属地农民的意见。毕竟,小城镇建设中的每一个举措,农民最有切肤之感,为之欢欣或为之痛苦。
作者简介
关键词:市场经济,猎头公司,双向选择,合理配置
近一两年来, 一种新的行业兴起了, 这就是所谓“猎头公司”。猎头公司是采取特殊的手段, 为企业招募人才。它不同于以往的人才招聘和人才市场, 它不登广告, 不接收应征信, 而是根据企业的需要, 直接与目标人物接触。换言之, 是用人单位要什么, 它去挑什么, 而不是以往人才招聘中的来什么, 挑什么。华南第一个猎头公司——天马猎头公司, 在广州一挂牌, 顾客就蜂拥而至, 其不乏像太阳神、南源永芳这样的大集团。猎头公司的兴起, 表现出的是企业界对于人才的渴求。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 越来越多的人意识到, 人才匮乏的企业是不可能获得长足发展的, 而每一个成功的企业都有一支强有力的人才队伍。归根结底, 企业的竞争即是人才的竞争。企业以什么样的资本吸引人才已成为一个课题, 笔者从此谈点粗浅的见解。
一、吸引人才机制的建立
虽然企业在吸引人才方面的困扰较多, 而且有些是企业不能避免的, 但在市场经济条件下, 人才在企业的发展的机会较多, 容易发挥个人的特长, 体现自己的能力。也就是说在吸引人才方面也具有自己的优势。所以, 企业应扬长避短, 建立一个有效的吸引人才的机制, 具体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1. 建立正确的观念
(1) 从狭隘的人才观到全面的人才观, 即从单纯的技术人才观到多样性、多层次性的全面人才观
由于历史与社会的原因, 很多企业普遍认为人才就是指技术人才。他们将企业经营中的诸多问题归根于缺乏技术人才。这种狭隘的人才观, 使一些企业形成一种对技术人才的依赖性, 难以发现自身面临的真实问题, 也不重视人才管理体制的系统建设, 从而使企业难以获得长期稳定的发展。
技术人才对企业经营的成败当然很关键, 我们也确实看到这样的情况:一个技术上的突破, 使企业面貌焕然一新。但这种情况是有条件的, 它并不发生于大多数企业中。多数的情况是企业在有序的运作中推进技术进步和创新, 技术人才也只是企业经营中一个重要的方面。
建立全面的人才观是企业吸引人才的基本前提, 主要应建立如下人才观:
人才是多样性的:企业经营中的方方面面都需要不同的各种各样的人才。除技术人才外, 还有管理人才、市场营销人才、公关人才等等。应该说, 一切具有可为企业发展所用的特殊技能或才干的人都是企业的人才。
人才是多层次性的:企业经营中, 各种人才居于企业组织的不同层次。他们可以是高层的管理者, 也可以是生产经营第一线的员工;可以是高级的技术开发的专家, 也可以是技能娴熟的工人。
全面的人才观可以克服狭隘人才观的弊端, 使企业全面分析人力资源方面所面临的问题和机遇, 从制度上建立起完整的人才体系, 有针对性地招揽切实需要的适用人才。
(2) 从“人才完美”到“人才不完美”
由于各种原因, 企业有一种人才完美的错觉, 甚至对人才有一种神秘感, 认为人才应是全能的完人, 把企业的发展寄托于个别的“完人”或“能人”身上, 形成了一种对人才的依赖心理。
如前所述, 对企业而言, 人才就是具有能为企业所用的一技之长的人。他也许在某些方面能力突出, 但在其它方面表现平平, 他也会有他的弱点。
只有打破人才完美的观点, 企业才能自觉地完善管理体制和建立人才流动的机制, 而不是把企业的发展寄托于个别的“完人”或“能人”身上。同时, 它还有助于企业形成系统管理的观念。
(3) 转变片面的“人才的需求”观, 从人才“需要事业”到人才“要事业, 也要生活”
很多企业认为人才追求的是成功的事业, 他们不在乎物质需求。在计划经济体制下, 这或许是正确的:因为一切均在计划安排中, 追求是没有用处的。然而, 市场经济体制下, 个人的价值观, 以及社会对个人价值的判断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每个个体的生活质量高低已成为社会衡量其个人价值的重要方面, 在这种情况下, “要事业, 也要生活”成为人才的普遍需要。由于社会观念的偏见和企业财力有限, 在企业吸引人才的难度本来就很大的情况下, 企业如何采用有效的方式, 吸引适用的人才具有特别的意义。正确的认识人才的需要, 有助于企业制定正确的引进人才的战略和政策。
(4) 转变使用人才的观念
虽然一直以来, 社会广泛地批评“任人唯亲””, 但仍有不少企业“唯亲近者是用”、“唯家族成员是用”, 使企业发展受到严重的制约。这种情况必须纠正, 但与此同时, 也不可走向另一个误区“亲者不任”;现在有的企业竭力回避从企业内部培养、选拔人才, 甚至认为企业内部没有人才, 总希望弄个外来和尚。其实, 真正的“任人唯贤”是不论亲疏的, 内部选拔人才也是一条有效、便捷的用人途径。由内部选拔出来的人才对本企业比较了解包括企业发展战略、企业文化、产品特性等;个人的价值观念与企业的理念较为一致, 能够较好的处理各种人际关系, 可能更有助于企业的发展。而且, 企业和人才之间相互了解, 容易形成一种信任机制, 有利于企业的经营管理, 减少不必要的阻力和管理成本。
2. 创造吸引人才的各种条件
企业要善于发挥自己的优势, 抓住新一轮企业改革的时机, 有效地利用企业有限的资源, 以各种方式努力创造吸引人才的条件。
(1) 运用薪资、福利
考虑到自身的实力和实际条件, 中小企业应制定一套有自己特色的灵活的薪酬制度, 一般可以采取“底薪+奖金”的模式:“底薪”可以与企业原有的薪酬制度统一, 基本上差距不大, 而“奖金”可以根据工作性质和人才层次的不同采取不同的计量标准和评价方式。采取这种模式主要从以下两方面来考虑:
首先, 这种模式可以满足人才日常生活的基本需要, 使他们可以安心专注于本职工作, 也可以提供了充分调动人才积极性所必需的物质激励。这样既有利于增加企业对人才的吸引力, 也符合企业的能力和条件。
其次, 企业的特点决定了企业内部人与人之间密切的配合对企业的生存和发展至关重要。所以在吸引人才的同时, 企业也应重视协调新老员工的关系。而这种模式由于采取了和原有工资制度基本一致的“底薪”, 可以保护原有职工的工作积极性, 而且由于制度和观念的变化, 大部分人也都可以接受“人才为企业做出突出贡献就应获得高额报酬”的观点。这样企业在引进新人才后不会引起组织内部的不稳定, 甚至引起原有人才的流失。针对不同工作性质和处于企业组织不同层次、不同岗位的人才, 企业应采取不同的评价标准和方式来评价人才的绩效和确定“奖金”的数额, 以保证公平和效率的原则。
①对于从事技术工作的人才:可以根据他参与的项目为企业所带来的效益, 以项目提成的方式给与奖励;而对于一般的技术员工或工人可以采取一次性奖金以鼓励他在具体生产或研发过程中的小发明或小创新。
②对于从事管理工作的人才:可以采取“目标管理”的方式。制定一定的管理目标, 并根据目标完成程度以及效果来确定奖金数额。对于目标的制定和考核标准可以由企业来制订, 也可以由企业与人才双方协商制订。
③对于从事市场方面工作的人才, 可以采取以市场业绩为依据来确定报酬, 同时可以辅以“目标管理”方式来鼓励人才在开拓新市场, 创造潜在消费市场以及推广企业知名度等不能直接计量的工作。
另外, 企业应积极参与社会福利制度的改革和建设, 按照法律的规定, 根据自身条件, 努力建立较为完善的福利保障制度。并尽可能地为人才解除后顾之忧, 例如帮助解决配偶就业、调动、子女教育等问题, 以增强人才对企业的归属感。
(2) 运用职位
人是有各种各样的需求的;根据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 人不但有物质的需求, 也有精神上的需求。因此, 创造恰当的非物质的条件, 也是吸引人才的一种重要的手段。而使人才在工作中得到满足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根据人才自身的素质与经验, 结合企业内部的实际情况, 依照企业的目标策略, 给人才设置挑战性的工作或职位, 使其能够在工作中得到发展的空间, 不但满足了人才自我满足、自我实现的需要, 同时, 也使得人才在工作中得到了锻炼, 反过来也有利于企业的发展。在一些企业中, 存在着如何使在企业奉献多年, 但目前已经不适合企业发展需要的经营者让职, 以便给更有能力、更有经验的新引进的人才提供职位的问题。要解决这个问题, 关键是要在企业内部形成一种良好的人才竞争机制, 可以依据“能者上, 庸者下”的原则, 采取公开竞争上岗的做法;或者, 为了避免因组织剧烈变动而挫伤员工的积极性, 采取让原有经营者进行再次创业, 开发新项目、新市场, 而让新引进的人才经营管理原有的产业。另外, 还可以通过给原来的经营者配备助手并赋予助手以实权, 具体行使管理职能, 而原有的经营者主要起顾问或指导作用等方法实现新老交替。
(3) 运用股权
在吸引人才方面企业还可以顺应企业改革的潮流, 以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为契机, 在“产权明晰”上下功夫, 制定多样的、具有吸引力的股权政策。通过将个体的利益和企业的利益统一起来办理, 从而在公司内构建“利益共同体”, 增强人才的责任心, 激发积极性和创造性。
--期股权:即企业向人才提供的一种在一定期限内按照某一既定价格购买本公司一定数量股份的权利。其实施要点是工作绩效的评价, 以及与工作绩效相对应的股权的大小。要保证其具有吸引力, 同时必须保护企业利益。
--干股:即企业送给人才的一种特殊股权, 可以享受分红但不拥有产权。它实际上是一种用股权将资金、技术、管理等进行有机结合的经营机制。
--岗位股权:即一种只与岗位对应的股权。通常的做法是建立职工持股会, 但这里作为吸引人才的一种条件, 更注重其吸引力和激励力。宜与期股权配合使用。
--贡献股:即根据员工对企业的贡献而给予的一种股份。适用于进行产权改革的企业。
--知识股:即根据人才的知识背景或特殊技能而给予的一种股份。其具体做法是企业在总股份中分出一块专门用于吸引人才, 该项的要点是对人才价值的合理评价, 以确保企业和人才双方的利益。
每个企业都有自己的特点, 引用股权的形式必然各不相同。企业可以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灵活运用。
(4) 运用企业文化
成功的企业文化对于企业员工的潜移默化的作用有时比物质的激励更为有效。企业文化是一定社会、经济、文化背景下的企业, 在一定时间内逐步形成和发展起来的稳定、独立的价值观以及以此为核心而形成了行为规范、道德准则、群体意识, 风俗习惯。一个企业的文化, 尤其是强文化, 会强烈影响一个企业对员工的根本看法, 并影响该企业的领导风格、领导方式、组织的结构及其关系、企业控制职能的应用方式。而这些都是企业能否有效吸引住人才的主要影响因素。一个良好的企业文化不但可以激发全体员工的热情, 统一企业成员的意念和欲望, 齐心协力的为实现企业战略目标而努力, 而且是留住和吸引住人才的一个有效的手段。
(5) 其它可以创造的条件
现在越来越多的人认为企业不仅是一个工作劳动的场所, 同时也是重要的社会交际场所, 所以中小企业除做好以上几方面的工作外, 还应重视营造一个积极的、协调的环境和氛围, 满足人们这方面的需要, 提高对人才的吸引力。
①做好日常管理, 创造一个环境整洁、氛围友善、运作有序、管理规范的企业形象。
②由于社会的压力, 人们在择业上越来越慎重, 他们不仅看重企业的当前状况更注重企业的未来前景及自己身在其中的发展 (这种发展本身具有对未来社会的适应性) 机会。因此企业不仅要作好当前管理, 还必须有一个长远的发展规划与方略。通俗地讲企业要有一个“企业的梦”, 同时企业还应有一个系统的人才培养与选拔的体系, 它给进入企业的每一个人一个“个人的梦”, 也就是个人职业生涯规划。除了采用、落实前述各种吸引人才的措施外, 还必须有其他相应的方法, 以保证人才始终处于被激励的状态, 从而长久地为企业作贡献。对此, 企业主要是要建立起一套开放的人才流动的机制。
3. 采用各种形式, 不拘一格降人才
(1) 从企业内部选拔
从企业内部培养和选拔人才, 是成本最低, 很多情况下也是效率最高、效果最好的方式。其具体做法很多, 但主要是要有一套系统的内部培养和选拔体系。培养和选拔工作要有重点、有针对性。
(2) 外部选聘
外部选聘是企业选拔人才的重要途径, 因其来源广泛, 企业较易获得所需人才。外部选聘的方式和来源也很多, 主要有:
①通过人才市场选聘:积极参与人才市场上的竞争, 利用企业所创造的、如前所述的各种条件, 努力招聘适用人才。
②加强与科研部门、高校联系合作, 从中发现和挖掘人才。
③从别的企业特别是同行的企业挖掘人才。
在使用以上这些做法时, 应特别注重企业与人才的直接沟通, 以加深人才和企业双方的相互了解。
(3) 其他方式:
为降低人才利用的成本, 还应不拘形式聘用各种人才。
--临时聘用:比如通过私人关系, 按照必要的法定程序短期聘用技术攻关、顾问等人才。
--钟点雇佣:比如按小时付费的各种管理经营咨询等。
二、总结
摘 要 经济效益是通过商品和劳动的对外交换所取得的社会劳动节约,即以尽量少的劳动耗费取得尽量多的经营成果,或者以同等的劳动耗费取得更好的经营效果。无论是建筑企业还是其他企业的所有的经济活动所指向的目标均为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无论是企业的品牌建设、技术研发的投入还是公共社会关系的构建,都是为企业当前或者未来能够提供更有价值的服务或产品,获得更多的经济效益,从而服务或贡献于社会经济建设。
关键词 建筑企业提高 经济效益
一、建筑企业发展环境及经济效益状况
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我国建筑市场日趋健全与成熟,建筑业进一步朝着健康、稳定的方向发展。当前我国城市化水平不断提高,改革开放30年来我国城市化进程以每年一个百分点的速度发展,目前我国的城市化水平接近50%,城市居民和城镇就业人员比例也均接近总数的50%,全国城市和城镇总数还在不断增加。城镇化发展的同时,浙江建筑业得到了飞速的发展,特别是民营建筑企业,在民营企业高度发达的浙江省经济浪潮中,浙江民营建筑企业的施工资质、技术研发能力、自有资金等企业综合实力及市场竞争力显著提高,民营建筑业已成为浙江建筑业的主体力量。我国经济的高速增长为大规模城市和基础设施建设提供有力支撑,为建筑业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2010年美国ENR评选的全球225强建筑承包商,中国企业首次荣登榜首,中国铁建和中国中铁分列第一和第二,我国建筑业的建造能力大大增强。当前,国内各类型的大型高难度工程项目都可以依靠自己的力量完成,我工程企业还成功建造了一批在国际上都非常有影响力的建设项目,诸如奥运工程、大型国际机场、跨海大桥、高速铁路、海底隧道等。中国建筑业的建造能力已经达到世界先进水平,但是我国建筑也存在一些问题:如大多数建筑企业的施工规模以及施工技术力量还处于起步阶段,许多建筑企业的利润主要来源于低劳动以及低附加值的建筑施工,建筑工程施工也存在低价无序竞争的现象,建筑施工的毛利率大部分都偏低如被美国ENR评选为2010年全球225强建筑承包商第一第二的中国中铁与中国铁建,2010年度经营收入分别为4731.22亿元、4701.59亿元,但是毛利率却仅分别为8.87%、8.83%。建筑企业经营毛利率偏低的现状说明我国建筑企业要取得更高的回报只有从管理上、技术上下功夫,勤练内功来提高自身的经济效益。
二、提高企业经济效益的策略
1.加强宏观经济环境的研究,提高企业适应能力是提高企业经济效益的基石:我国加入世贸组织已经有十年了,这十年中我国经济取得了良好的发展,但是其中也碰到了一些问题,2008年以美国次贷危机为导火索的金融危机,使得我国经济突然有热变冷,对外出口骤减。为此我国经济也为此撞了一下腰,经济的不景气迅速传导到地产业,也随即蔓延到建筑企业,导致一些中小型建筑企业经营举步维艰。但是随着我国四万亿基础建设投资的推出以及宽松货币政策的推行,我国经济再次活跃起来,曾经停工停建的工程也得以重启,房地产业也再次高歌猛进,建筑业也由此水涨船高。然而,当前国家大力调控房价、建设保障性住房这也许再次告示着我们的建筑经营者们的又一个发展方向。
2.搞好工程投标报价是保障企业效益的前提: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建筑施工项目规模的不断增大,施工成功后的收益率不断提高,但是在工程投标报价的风险也不断增大,由于大多数建筑公司仍习惯于过去的招投标模式,在实际投标中,有的建筑公司盲目自大,不了解承包项目的全部内容,既赔了本又损失了信誉。大型工程报价投标工作涉及面广,它要求投标报价的人员具有广博的知识和丰富的经验,其中包括专业知识,例如:设计、施工组织与技术、设备材料等。同时还必须具备商务方面知识,例如法律、金融、税务、保险、以及经济状况等。要弄清工程资金是否有保障,投资是否到位,不得盲目垫资施工,针对目前建筑市场,工程投标报价要把握好幅度,不突破极限。
3.保证工程进度和质量是提高企业效益的法宝:质量是立企之本,也是企业腾飞的翅膀。ISO9000系列标准是管理性质的国际标准,是各国质量管理与标准化专家在先进的国际标准的基础上,对科学管理实践的总结和提高,它既系统、全面、完善,又简洁、扼要。工程质量是企业生存发展的基本条件,如果建筑企业施工质量不好,不仅会延长工期,造成各种费用的加大和浪费,而且还会影响企业信誉。保证施工产品质量,要教育员工树立质量意识,把质量视作企业的生命,树立百年信誉、营造绿色环境、保障健康安全、追求永恒的理念,以精良的机械、合格的材料、先进的工艺技术创造优良的施工条件与环境,确保工程质量。
4.抓好责任成本管理,降低施工成本是提高经营效益的最有效方式:责任成本就是按照谁负责、谁负担的原则,把建筑施工可控成本归集到负责控制成本的责任部门上来。建筑施工企业责任成本管理是根据施工企业生产的特点,结合工程标价的构成和成本发生的区域,细分到以项目经理部、工程部、班组及职能部门等责任部门为主体,以预算管理、定额管理、财务管理、会计核算等管理方法为手段,通过确定目标成本和目标利润,对项目经理部发生的成本费用进行的控制。
5.搞好安全生产是提高企业效益的保障:安全生产不仅仅影响企业经济效益,施工中的伤亡事故,不仅将造成作业现场停工,而且会给职工造成思想情绪低落。搞好安全生产,要根据建设工程特点,因地制宜,强化安全教育,增强安全意识、严格规章制度,规范施工,始终坚持“安全为生产、生产要安全”的原则,特别是主管领导要以高度的事业心和强烈的责任感,不断检查、落实安全措施,促进安全生产经常化、制度化。建筑安全生产工作涉及人民群众生命,其不仅仅是死不死人、伤不伤人的问题,而是要转变为真正的以人为本、全面关注每个劳动者的职业建筑安全的问题。
6.“科技兴企”提高施工技术是提高企业经济效益的发展点:建筑业尽快实现从劳动密集型向技术密集型的转变,将“科技兴企”作为一项重要发展方略,加大研究开发投入,加快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新设备在建筑施工中的推广应用,提倡和发展节能建筑技术,提高建筑产品技术含量的同时也大大提高产品的附加值,从而提高建筑企业的利润率。在企业管理中更加重视建立人本管理的企业文化,用宜人的企业文化凝聚人,激励人,用更高尚的经营目标进行企业定位,积极承担企业社会责任,在未来企业发展中越来越重要。
总结:建筑企业的发展不能仅仅依靠我国经济快速发展下的基础建设需要的推动,更需要企业不断提高技术和管理的能力,增强自身的凝聚力和创造力的同时提升自己的核心竞争力,从而提高建筑企業的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1]金维兴.中国建筑业新的经济增长点和增长力.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8.04.
[2]戎贤,张东生.现代建筑企业管理.黄河水利出版社.2010.06.
国家对安全标准化建设工作越来越重视,将安全标准化建设达标与否与多项考核指标挂钩,指导企业按照PDCA 循环模式,自查、自纠、自改、自评、外部评审等程序,健全体系、落实责任、自查自纠,逐步实现岗位达标、企业达标、行业达标,并持续改进。为促进企业做好安全标准化创建工作,取得较好实效,笔者提几点建议如下:
一是深入发动、全员参与、营造声势、整体推动。安全标准化工作是一种持续改进、持续提高的过程,涵盖了企业安全生产工作的全局,从建章立制、改善设备设施状况、规范作业人员行为等方面提出了具体要求,是企业实现管理标准化、现场标准化、操作标准化的基本要求和衡量尺度,是企业夯实安全管理基础、提高设备本质安全程度、加强人员安全意识、落实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建设安全生产长效机制的有效途径,是安全生产理论创新的重要内容,是科学发展、安全发展战略的基础工作,是创新安全监管体制的重要手段。企业应对安全标准化建设工作提到一定的高度,各企业应严格按照规范要求,利用各种宣传方式、各种场合,利用月会、例会、班前会等时间,对全体员工宣传安全标准化创建的意义,讲清讲细按标准规范操作的环节及其要求,结合案例分析,算清“安全五笔账”,深刻认识到抓好安全工作的重要性,从讲政治的高度、讲大局的高度推进安全标准化建设工作,设立安全咨询台、悬挂安全横幅,扎实开展安全活动、安全培训、安全标准宣传,做到人人清楚,个个明白,氛围营
造,舆论导向,意识统一,众志成城,整体推动安全标准化建设工作的深入开展。
二是健全体系、责任分解、严格考核、及时奖惩。企业要建立健全以安全生产责任制为核心的安全管理制度、安全操作规程,层层签订安全目标责任书,做到安全责任层层落实,人人身上有指标、有具体责任及任务要求。主要负责人对安全工作总体负责,督导本单位要建立、健全本单位安全生产责任制、组织制定本单位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组织制定并实施本单位安全生产教育和培训计划、保
证本单位安全生产投入的有效实施、督促、检查本单位的安全生产工作,及时消除生产安全事故隐患、组织制定并实施本单位的生产安全事故应急救援预案、及时如实报告生产安全事故。企业要全员参与对标,建立隐患台账,落实整改责任,切实消除隐患,按期达标。要在评审达标基础上,紧紧盯住剩余未达标项即隐患的整改,实现达标后的持续改进。建立企业内部排查治理机制,定期开展隐患排查治理,并按照要求及时上报,确保每一班组、每一岗位创建达标,做到“全员参与对标、全覆盖排查隐患,零容忍治理隐患”。企业安全生产责任制应当明确各岗位的责任人员、责任范围和考核标准等内容,并应建立相应的机制,加强对安全生产责任制落实情况的监督考核,保证安全生产责任制的落实。
三是加大投入、对标达标、人防物防、管理提升。企业要实现本质安全,必须加大安全投入,配足配齐安全设施,提高生产经营机械化、自动化程度,根据本行业安全标准化标准规范,在加硬件建设的
同时,还要加强软件建设,即多开展安全培训、安全案例分析、安全警示教育,设置安全管理机构、配足配齐安全管理人员和技术管理人员,加大安全员垂直管理力度,横到边、竖到底,建立健全安全管理人员网络,不断提高职工安全操作意识,规范安全操作行为,结合企业实际对照标准,一条一条核实、问题一条一条整改,要杜绝应付凑合行为,真抓实干,逐项整改落实到位,并不断结合标准持续提升安全管理水平。
四是注重积累、巩固保持、循序改进、动态达标。企业要成立以主要负责人牵头的自评小组,对照评审标准开展自评,要经常开展安全标准化内审员培训,从严落实各级隐患排查治理责任,坚持专家查隐患与各级岗位人员自主查隐患相结合,严格安全隐患分级排查和定时、定责、定级管理,确保做到超前分析、全面排查、不留死角。要做到治理措施、责任、资金、时限、人员、监控措施和应急预案“七落实”,加强“安全不放心人”排查监控,及时排查消除现场动态安全隐患,要实行隐患治理效果评价制度,强化隐患治理效果安全评估考核,建立以专业人员为主导的隐患治理效果评价制度,对各类重大隐患或危害严重、治理难度较大的隐患要及
时向当地安全监督部门汇报,逐级督办整改,做到不安全不生产,确保隐患有效治理,真正建立起一个自我约束、自我激励、持续改进的安全生产管理机制。
极乐资粮
[摘 要] 随着经济发展与贸易全球化的趋势,我国改革开发的发展,市场经济的建立,社会主义经济管理结构的变化,经济体制的改革,社会经济管理呈现出新的问题。因此,对企业的传统经济管理模式与方法提出了新的挑战。企业要想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谋求长远发展,就必须创新现代化经济管理方式,提出新的经济管理策略,突出企业的经营优势。
[关键词] 经济管理问题 挑战 创新策略
一、加强企业经济管理的必要性
(一)全球化经济形成对企业经济管理的影响
在改革开放过程中,我国经济飞速发展,形成了经济全球化趋势,综合生产力也得到了进一步解放,企业的管理进入新的阶段。经济管理是企业管理活动中重要的环节,为企业实现经济利益起着巨大作用,能够实现企业的价值,可以说企业管理中的核心力量。在全球化经济的大背景下,蝴蝶效应指出,世界已经不存在独立存在的事件,外企力量外企力量已经对我国企业造成了较大冲击,因此对我国企业经济管理产生了一些影响。
社会主义经济管理结构的变化,经济体制的改革,市场经济的发展,我国企业与国际贸易契合度越来越高,从而现实了广泛性的跨区域经营。新的发展契机也给我们带来了新的问题,原始的经济管理模式已不再适应新时代的要求,这就迫使我们在企业的经济管理重新做出调整,对资金需求量增大,项目开发更加广泛,对一些技术密集型部门进行重组。
金融产业不断创新,金融服务无处不在,为企业提供了机会,同时也蕴藏着新的风险,例如利率风险、汇率风险等,因此避免金融风险以及金融危机所带来的影响是目前企业面临的一大难题。加入WTO,我国企业在金融投资等方面有了新的投资机遇,加强金融制度管理,规范行业发展,必然导致企业经济竞争的加剧,这就要求我们企业在经济管理中要及时、科学、合理的做出企业投资选择。
(二)传统企业经济管理模式与新时期企业发展不适应
生产技术的不断发展,时代的日新月异,经济体制也在随之不断进行调整和改革。在发展初期,我们对经济活动管理的认识经历了一个有自发到自觉的过程,而今天我们对其认识又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科学管理阶段。现代的经济管理手段是在新的经济体制下应运而生。传统的企业经济管理模式不再适应现在经济发展需求,传统的企业经济管理中权力过于集中、责权不明、分工不合理,它的优势已经被它所存在的弊病所掩盖。
(三)科学技术飞速发展对企业经济管理提出空前挑战
现代经济管理遵循着客观经济发展规律,同时反映着客观经济规律。当今科技飞速发展,科学技术成为第一生产力,是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企业在经济管理中, 需要依托先进的科学技术对企业内部人员的关系进行协调, 同时加强各个部门、各个环节之间的联系,在此过程中就必然包含着对许多科学知识的运用,运用先进的生产技术和设备,灵活掌握电脑技能是科技发展对企业经济管理提出的挑战。可见, 我们称现代经济管理是科学管理,国民经济活动实施现代经济管理是科学技术发展的必然要求,不仅因为现代经济管理运用着大量的科学技术,还因为现代经济管理本身就是科学。
二、新时期我国企业经济管理存在的问题
(一)企业经济管理观念的落后是制约企业发展的根本因素
随着经济发展,适应经济发展趋势的需求,我国企业的经济管理也在不断的改革和调整过程中探索,然而传统观念根深蒂固,固有的思维模式难以剔除,导致在探索的道路上阻碍不断,没有取得良好的成效。同时管理层对新的管理方式存在抵触心理,加大了企业经济管理改革的难度。危险意识薄弱,对全球化的金融危机认识欠缺,创新型的管理模式难以诞生。
(二)企业经济管理体系不完善削减着企业内部的工作效率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经济管理是企业管理的核心,也是企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关键,同时顺应经济全球化趋势,在复杂多变的大环境中谋求生存与发展,一套完善而精密的经济管理体系关系到企业能否长久发展。然而,目前我国企业经济管理体制不够健全,往往导致企业在运行中陷入困境,削减企业内部的工作效率,也将使员工失去对企业的忠诚度。例如海南某船务公司,之前一直发展较好,但是管理层在后来缺乏相应的经济管理方式,导致公司一直大起大落,难以健康发展。
(三)企业经济管理人才不足导致了经济管理上的滞后
21世纪的竞争是人才的竞争,企业经济管理人才的竞争更为激烈。一方面我国经济管理起步相对较晚,管理理念和方式也相对不够成熟,对人才的渴求更加急切,同时外企的高薪待遇的吸引,导致我国经济管理优秀人才的大量流失。另一方面,我国高校在培养经济管理人才方面存在很大问题。重视不够、途径单
一、师资薄弱、教材缺乏等等一系列问题,造成了从高校走出来的经济管理类毕业生对专业知识匮乏、综合素质较差,缺乏经营管理的创新理念,不适应市场经济的新时代发展变化。
三、应对新时期下的企业经济管理挑战,实现企业长足发展的途径
(一)加强企业经济管理思想的创新意识
加强社会经济管理的创新思想是提高经济管理的重要措施。社会在发展,时代在进步,涌现出了各种各样新的经营管理理念,原有的经济管理思想在历史的洪流中被淘汰,在某些方面它已经阻碍了经济的向前发展。我们要摆脱旧思想的束缚,不断学习,不断改进,在学习国内外企业经济管理经验的精华中,针对自身企业现状,进行运用与创新,将人性化管理理念融入到经济管理活动中,为企业注入活力和新的发展生机,不断提高企业经济管理水平,进而实现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二)传统经济管理思想与现代经济管理理念相结合纵观企业管理学的发展史,它形成于在20 世纪初,从古典理论阶段到行为科学阶段进而转向到现代管理理论,每一次都是一次飞跃,从而构成了企业管理学这一巨大的管理体系。科学性和严密性是3的一大特点,传统的企业经济管理学也是在此基础上不断创新改进而来。新时期经济飞速发展,科技日新月异,市场竞争也日益加剧,企业要想谋其自身的长久发展,突出自身优势,就要采取全新的管理理念,抓住时机。融入多元化的管理理念,多方合作,共同几步,将传统经济管理思想与现代经济管理理念相结合,从而达到相辅相成的效果。企业应当根据自身特点来划分经济管理的层次,对于各层次的管理者与员工要分清责任,各部门在完成各项经济指标的前提下对员工绩效进行奖惩。
(三)利用先进的科学技术对企业经济管理模式进行调整
科学技术对企业管理的影响不可忽视,新时期科学技术将成为企业经济管理的一大重要手段。要切实改善企业经济管理环境不能仅从表面下功夫,要从根本上利用科学技术加强企业信息化建设,将网络经济管理遍布整个工作系统当中,实现资源的重整与利用。从而达到提高企业工作效率和综合竞争力的目的,在信息化的今天,我们可以利用科学技术对当前市场的变化作出及时、迅速、合理的调整,使企业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四)企业与高校实现联合,注重对经济管理人才的培养
21世纪,人才才是第一生产力,对高素质的经济管理类人才的需求日益急切,不仅要重视企业内部对员工的培训也要加强与高校的合作,共同致力于经济管理类人才的培养,真正的实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彻底改变我国传统的“纸上谈兵”的教育方式,根据企业需求,市场经济走势,培养出适应时代要求,企业发展的高效率经济管理人才。同时制规定经济管理人员进行素质的培训。同时对于企业来说,可以定期组织管理人员进行培训,提升人才的信息化水平、专业素质与外语水平;其次可以鼓励人才进行远程教育,并且在工作中改革与创新,为企业做出正确的经济管理决策。
参考文献
一、单选题
1、(,世界气象组织和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建立了“政府间气候变化委员会” a.1987年 b.1988年 c.1989年 d.1990年
2、在下列能源中,二氧化碳排放量最大的是(a.石油 b.煤 c.天然气 d.核能
3、我国不少地区降水出现增加趋势,以(增加值最大 a.东南 b.西南 c.东北 d.西北
4、从(起,每年的9月16日被定为“国际保护臭氧层日”
a.1995年 b.1996年 c.1997年 d.2000年
5、我国人均水资源量仅为世界平均拥有量的(a.1/2 b.1/3 c.1/4 d.1/5
二、多选题
1、下列属于气候系统的是(a.大气圈 b.水圈 c.冰雪圈 d.岩石圈
2、从地域分布看,我国气候变暖最明显的地区在(a.西北 b.华北 c.东北
d.东南
3、森林减少的主要原因有(a.砍伐林木 b.开垦林地 c.空气污染 d.采集薪材
4、酸雨发生并产生危害的条件有(a.气候异常
b.发生区域有高度的经济活动水平c.缺少中和酸性污染物的物质 d.森林减少
5、下列属于化石能源的是(a.柴薪 b.煤 c.石油 d.天然气
三、判断题
1、近百年来地球气候正经历一次以变暖为主要特征的显著变化(2、气候不同于天气(3、如果没有温室气体,则全球地表平均温度应是18°C(4、燃烧煤所产生的主要是一氧化碳(5、近百年来我国气候变化的趋势与全球气候变化的总趋势基本一致(第二章“低碳经济”:一种文明的转型
一、单选题
1、“低碳经济”概念首先出现在(a.美国 b.英国 c.德国 d.日本
2、由于臭氧层破坏,照射到地面的太阳光紫外线(a.减弱 b.增强 c.无变化 d.消失
3、(是用水矛盾最突出的领域 a.工业 b.农业 c.服务业
d.生活饮用
4、对气候变化影响最大的是(a.水汽 b.臭氧 c.甲烷 d.二氧化碳
5、下列哪一项属于人为因素造成的荒漠化(a.严重干旱 b.过度放牧 c.流水冲刷 d.风力侵蚀
二、多选题
1、荒漠化的形成主要有(a.风力作用 b.流水作用 c.物理和化学作用 d.工矿开发
2、“低碳”概念由(等核心术语组成 a.低碳经济
b.碳生产率 c.碳消费率 d.碳关税
3、低碳经济的本质是(a.能源的高效利用 b.新型绿色清洁能源开发 c.追求绿色GDP d.维护生物圈的碳平衡
4、低碳经济是包括(在内的社会再生产全过程的能源消费生态化 a.生产 b.交换 c.分配 d.消费
5、推动中国由高碳能源经济向低碳能源经济发展的根本转变,是实现(的战略选择
a.科学发展 b.和谐发展 c.绿色发展 d.低代价发展
三、判断题
1、我国是典型的碳基能源经济,经济结构和能源结构的“低碳”特征十分突出(2、“低碳经济”概念首次出现在2003年美国政府发表的《我们未来的能源:创建低碳经济》中(3、《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规定,到2010年,所有发达国家二氧化碳等六种温室气体的排放量要比1990年减少5.2%(4、在世界工业化进程中,以化石燃料为主的高碳经济造成了全球严重的气候和环境问题(5、英国率先兴起并完成工业革命(第三章低碳经济在国内外的发展现状及对策
一、单选题
1、全球的专家认为,即使平均气温上升(,就足以改变地表的景观,甚至改变历史。
A、1~2度;B、3~4度;C、5~6度;D、7~8度 17cm
2、与1980~1999年相比,21世纪全球地表平均温度和海平面可能将分别上升(。
A、3.1~6.4℃和15~59cm B、2.1~7.4℃和18~59cm C、1.1~6.4℃和17~69cm D、1.1~6.4℃和18~59cm
3、以下(不属于小排量的汽车。A、宝来 B、宝马 C、奇瑞 D、比亚迪 F3
4、能源发展重点:从“核能替代”向“风能替代”转变是(的成功经验。A、中国 B、日本 C、丹麦 D、意大利
5、“私人投资与家庭合作投资”是(推动低碳经济的有效模式。A、日本 B、中国 C、丹麦 D、意大利
6、“丹麦模式”一个重要特点是(A、实行“南米北面”的饮食结构;B、有“一次性用品”的消费嗜好;C、创造了“减排和经济繁荣并不矛盾”的事实;D、“面子”消费的嗜好。
7、通过“碳足跡”知识的普及,让大众知道自己每天的衣食住行各种活动都会“直接或间接”地耗能排碳。以此在全社会倡导“合理物质消费”,反对(的生活方式。
A、“攀比奢华” B、“爬楼梯” C、素食主义 D、骑自行车
8、在政府的倡议下,(国民积极行动起来,更换环保玻璃。这一举措将大大降低空调的使用率,节能减碳。
A、日本 B、丹麦 C、意大利 D、中国 9、2004年11月,(政府公布了《节能中长期专项规划》。A、日本
B、丹麦 C、中国 D、意大利
10、在中国现行的统计指标体系中,环境指标不充分,一些COB指标(是一种常用的评价水体污染程度的综合性指标。它是英文chemical oxygen demand的缩写,中文名称为“化学需氧量”或“化学耗氧”、(指标及其他排放指标等,在国家统计局的指标体系中没有法律地位。
A、SO2(二氧化硫 B、O2(氧气 C、H2O(水 D、CO2(二氧化碳
二、多选题
1、全球气候变暖的负面影响主要是(A、极端气象事件趋强趋多,农业生产不稳定性增加,水资源问题日益严重,冰川显著退缩;B、重大工程安全运行的风险加大;C、沿海经济发达地区受到海平面上升威胁,生物多样性遭破坏;D、人类健康、人居、工业、旅游、保险等均受影响。
2、低碳经济理想的形态除了充分发展“阳光经济”、“风能经济”外,还有(。A、“太空能经济”
B、“氢能经济” C、“生物质能经济” D、“生态经济”
3、低碳经济的实质和核心分别是(A、代表着更健康、更自然、更安全的生活;B、一种低成本、低代价的生活方式
C、能源高效利用、清洁能源开发、追求绿色GDP问题;D、能源技术和减排技术创新、产业结构和制度创新以及人类生存发展观念的根本性转变。
4、以下属于意大利政府能源一揽子计划内容的是(A、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推动节能和可再生能源发展的财政措施,目标是既要履行减排承诺,又要保持工业发展和经济增长优势。
B、从需求方面看,出台了2007财政法规定的优惠政策的实施条例;C、从供给方面看,启动了第一个关于能源效率和生态工业的工业创新计划;D、从2009年开始,将汽车二氧化碳平均排放限制在140克/千米。
5、丹麦实行激励性的财税金融政策的内容包括(A、开征碳税 B、财政补贴 C、税收优惠
D、利用价格杠杆
6、丹麦经验对中国发展低碳经济的启示,除了要从国家战略高度发展“低碳经济” 外,还包括(A、以长远战略眼光构建新一代能源体系
B、抓紧研究和出台有利于低碳经济发展的财税金融政策 C、大力发展低碳技术
D、尽快建立“碳足迹”标示制度,引导“斤斤计碳”的消费方式
7、丹麦为了从根本上保证用户能够用上最低廉的电,采取以下措施(A、实行了输配电分开制度: B、在市场上,发电企业通过竞价,将电以最低价格卖给配电企业;C、配电企业之间也是竞争关系,用户可以从提供最低配电企业处购买电;D、政府给用户直接补贴。
8、日本的低碳社会行动计划中的《建设低碳社会的行动计划》的具体目标主包括(A、未来5年投入300亿美元和2020年前实现二氧化碳捕捉及封存技术的应用;B、2030年将太阳能发电量提高40倍和提高“零排放”能源的应用比率;C、燃料电池汽车、低耗能电灯和200年长寿住宅;D、“绿色证书”和“白色证书”。
9、日本发展低碳经济的推进措施及进展的“推行富有特色的政策手段”包括(A、碳排放权交易制度和“碳足迹”标示制度 B、特别折旧制度和补助金制度 C、“领跑者”制度和节能标签制度 D、“零排放”能源的应用比率和“福田蓝图”
10、中国低碳经济发展存在的问题是(A、低碳经济缺乏完善的保障机制和碳排放监测技术跟不上要求;B、奖惩制度不到位,碳排放成本过低和执法队伍薄弱,能力不足;C、行政管理体制尚未理顺和统计指标体系尚不完备,缺乏决策依据: D、一些领导对碳减排认识不足和过分依赖行政管理缺乏市场调控机制。三判断题
1、在全球尺度上,人为增暖可能已经对许多自然和生物系统构成不可辨别的影响。(2、使大气变暖,温室气体中影响最大的是二氧化碳。(3、低碳饮食,就是低碳水化合物,主要注重限制蛋白质和脂肪的消耗量,增加碳水化合物的摄入量。(4、意大利的“绿色证书”不可以买卖。(5、尽快建立“碳足迹”标示制度,引导“斤斤计碳”的消费方式。(6、为了实行低碳建筑,丹麦规定,搞既有建筑节能改造,如窗户改造、外墙保暖得不到政府财政补贴。(7、通过丹麦政府长期的努力,节能的观念早已渗透到社会的各个角落,能源与环保分开,是丹麦人的生活方式。(8、“EAT LOCAL运动”是指“清涼商務和温暖商務运动”。(9、要在2020年前实现二氧化碳的捕捉及封存技术(CCS的应用的是日本。(10、在第三章中,“低碳经济缺乏完善的保障机制”是指中国存在问题之一。(第四章低碳社会对人们生活方式的转变
一、单项选择题:
1、什么是“低碳生活”?(A.生活中降低碳水化合物消耗
B.生活作息时所耗用能量要减少,从而减低碳,特别是二氧化碳的排放 C.生活中减少使用木炭煤炭等
2、对于低碳生活,我们应该采取的态度是(。A.大力宣传并不实践 B.先提倡后实践 C.积极提倡并去实践
3、低碳经济是以(为基础的经济模式。A.低能耗、低成本、低排放 B.低能耗、低效率、低排放 C.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
4、低碳经济核心是(。
A.能源技术创新、制度创新和人类生存发展理念的根本性转变 B.能源技术和人类生存发展理念的根本性转变 C.能源技术创新、制度创新和人类生存发展
5、现阶段,“低碳经济”、“低碳生活”的重要含义之一是(。A.能源技术创新、制度创新和人类生存发展理念的根本性转变 B.能源技术和人类生存发展理念的根本性转变
C.节约化石能源的消耗,为新能源的普及利用提供时间保障
二、多项选择题
1、购(,可以有效地低碳环保。A.技术先进的小排量汽车 B.电动车 C.越野车(SUV
2、平时提倡(,即减少污染又卫生。A.使用一次性餐巾纸 B.外出使用手绢 C.在家使用毛巾
3、空调低碳节能的做法有(。
A.空调安装尽量不要加长管道,室外机尽量安装在背阴面
B.定期清洗过滤网,保持进出风口通畅
C.空调的摆放位置应注意出风口尽量不要正对房门、窗户及通道
4、在生活中采用(也能低碳。A.使用发条闹钟取代电子闹钟
B.多用电子邮件等现代通讯方式,少用传真机、纸质信件 C.多用淋浴,少用盆浴
5、上楼多步行,少用电梯(。A.会浪费时间 B.能节电环保 C.可以锻炼身体
三、判断题
1、温室气体在大气当中的含量持续增加,是导致全球气候变化的最重要的原因,是人类所面对的重大环境威胁之一。
(2、200多年来,人类依赖碳基能源创造了很多人间奇迹,但它们燃烧过程中排放的大量二氧化碳和二氧化硫等温室气体, 是造成大气灰霾、酸雨和温室效应的罪魁祸首。(3、“二氧化碳减排”是国家该考虑的事情,与我们每个人的生活没有关系。(4.我们应该积极提倡并去实践低碳生活,注意节电、节油、节气,从点滴做起。(5、“低碳生活”是指生活作息时所耗用能量要减少,从而减低碳,特别是一氧化碳的排放。(第五章、中国低碳经济发展的目标、途径第六章、发展低碳经济,加快经济发展
一、单项选择题
1.为实现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A.必须改变以制造业为基础的产业发展模式 B.必须改变以往高能耗,高污染的经济增长方式 C.要把低碳经济发展的愿景目标分阶段地实施 2.自然界中碳的寄存体有(A.森林植被 B.海洋 C.城市建筑
3.以下说法错误的有(A.中国的能源消费对煤炭的依赖度很高,煤炭占中国能源消耗总量的70%以上 B.我国是世界上第二大能源生产国,也是世界第二大能源消费国
C.中国的风力发电总装机容量居世界第二位,太阳能发电总量也居世界第二位 4.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在碳排放问题上的根本分歧在于(A.对碳排放和经济发展权的不同看法
B.中国是否向世界做出减排承诺
C.如何在现代进程中让世界接受中国的发展观念 5.增加可再生能源及清洁能源使用属于(A.减少温室气体排放的范畴 B.减少污染物排放的范畴 C.节约能源的范畴
6.2009年,我国三大产业的结构之比为(A.12.2:47.7:40.1 B.10.6:46.8:42.6 C.14.3:48.6:37.1 7.要正确处理经济增长与资源,能源短缺,污染加剧之间的矛盾,必须(A.对节约资源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有足够的认识
B.通过技术创新加快产业调整来推进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 C.以全新的方式用更短的时间实现跨越发展
8.以下几种能源中只有(才是一种可以大规模使用的既安全又经济的工业能源 A.风能,太阳能 B.核能
C.沼气等生物能 9.征收“碳关税”是一种(A.典型的绿色贸易保护壁垒 B.环境保护税 C.技术壁垒
10.2008年,我国人均温室气体排放量仅为(低于世界平均水平A.4.1吨 B.19吨 C.4.3吨
二、多项选择题
1.中国低碳经济发展的长远目标(A.确立全社会低碳经济发展的能效目标 B.强有效地推进能源供应保障体系建设
C.到本世纪末,建立环境友好,人居和谐的低碳社会
D.到本世纪中叶,以碳排放有效降低为特征的低碳经济模式成为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主要模式
2.发展低碳农业的路径有哪几条(A.大幅度地减少化肥和农药的用量 B.充分利用农业的剩余能量 C.推广太阳能和沼气技术
D.探索出综合利用作物秸秆资源的新途径
3.碳中和技术主要包括以下几类(A.温室气体的捕集技术 B.低碳或零碳新能源技术 C.煤的洁净技术 D.温室气体的埋存技术 4.在我国的能源消费结构中(A.以煤炭为主的化石能源一直占主导地位 B.太阳能,风能等新能源处于补充的地位 C.煤炭占中国能源消费总量70%以上 D.新能源产业实现了高速增长
5.我国发展低碳经济的威胁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A.产业结构不合理造成的
B.钢铁,有色金属,化工等行业的高速发展导致二氧化碳和其他污染物排放十分严重
C.发达国家转移重化工工业,将节能减排责任转移到我国 D.政府立法保障工作滞后 6.以下说法正确的有(A.发展低碳经济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战略选择
B.低碳经济是一种具有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的节能环保型经济
C.低碳经济就是节能减排的经济
D.发展低碳经济必须进行能源结构的调整 7.当前我国经济结构失衡的主要表现有(A.经济产业结构比例失衡,三大产业发展不协调 B.服务业不发达
C.工业内部重化工业特征明显,阻碍经济增长方式转变 D.高新技术产业比重低
8.长期以来我国经济增长方式转变受到陈旧思想观念的影响,具体表现(A.对节约资源的重要性和紧迫性缺乏足够的认识 B.没有牢固树立科学发展观
C.简单地把经济增长同经济发展等同起来
D.没有很好的解决为谁发展,为什么发展,怎样发展这个问题
9.2008年初,世界自然基金会以(城市为试点推出“低碳城市”发展示范项目 A.北京 B.上海 C.大连 D.保定
10.当前中国经济社会发展面临着双重压力,具体包括(A.过度排放温室气体,对生态系统和社会发展带来危害,影响阻碍自身经济的健康发展
B.一些发达国家以环境保护为借口,不切实际的向中国施压,使中国政府面临着巨大的国际压力
C.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的矛盾越来越突出 D.经济增长与资源、能源短缺的矛盾加剧
三、判断题
1.低碳经济是经济发展的愿景,也是一个社会发展的过程。(2.发展低碳经济,技术创新是关键。(3.传统的经济发展模式是以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的大量消耗为特征而建立起来的增长模式(4.通过强化节能和提高能效的政策措施,中国有望将2020年的能源消费总量减少5%以上。(5.化肥和农药的生产过程,既不消耗大量的化石能源,也不产生大量的二氧化碳排放(6.截至2008年,我国的石油消费量高达2 7.4亿吨,远远超过了石油的产量。(7.截至2009年12月,中国已超过美国成为全球第一大温室气体排放国(8.减少温室气体排放能避免因温室效应而带来的气候变化灾难,符合包括发展中国家在内的所有国家利益(9.2007年12月发布的《我国应对气候变化的政策和行动》白皮书,首次将可再生能源发展正式列为国家能源发展战略。(10.“富煤贫油少气”的资源禀赋决定了我国必须走低碳经济之路(第七章中国发展低碳经济的重要模式第八章我国当前的环境经济问题
一、单项选择
1、在节能减碳方面的低碳价值及其所具备的化石能源利用减量化、温室气体排放减量化的内涵和品质是(。
A、循环经济指标 B、能源利用指标 C、资源再利用 D、资源再循环
2、产业层面的低碳发展,时间跨度一般为(。A、10年 B、20年 C、25年 D、30年
3、大空间跨度的低碳模式是关注(的低碳发展。A、企业系统 B、产业系统
C、社会系统 D、生态系统
4、太阳能热发电,其转化率可在(。A、12-%20% B、25%-35% C、40%-60% D、60%-80%
5、我国土地荒漠化加剧,说法正确的是(。
A、全国荒漠土地面积达262.2万K㎡,占国土面积的17%。B、土地荒漠化以每年2460K㎡的速度扩大。
C、全国水土流失面积367万K㎡,占土地面积的28.2% D、全国盐渍化土地面积约1.99亿K㎡,占土地面积10%。
6、我国盐渍化土地面积占土地总面积的(。A、1/10 B、1/20 C、1/5 D、1/6
7、我国水资源总量位居世界第六位,但人均水资源占有量为世界水平的(。A、五分之一
B、四分之一 C、三分之一 D、二分之一
8、根据世界各国的经验,要协调人口、环境、资源三者之间关系,必须遵循的原则是:(A、整体原则、生态平衡原则、自我调控原则 B、减量化原则、效益原则、生态平衡原则 C、公平原则、效益原则、生态平衡原则
9、低碳伦理观是(A、以“人类属于地球,而地球绝不属于人类”为价值判断。B、以“天人合一”为价值判断。
C、以“社会—经济—生态”系统均衡发展为价值判断。
10、当人口增加到15亿时,人均土地和耕地(假定耕地总面积保持稳定面积,人均土地面积和人均耕地面积将减少(左右。
A、10% B、8% C、20% D、30%
二、多项选择题
1、我国循环经济宏观评价指标是(A、能源利用指标 B、水资源利用指标 C、矿产资源利用指标 D、废弃物再生利用指标
2、预计到2050年,温室气体浓度将达到550ppm,全球将会发生的变化是(A、气候变暖 B、冰川融化 C、海平面上升 D、病毒增加 E、物种减少 F、灾害性气候频繁
3、增加碳汇的手段有(A、碳中和技术 B、碳封存技术 C、发展碳汇林 D、碳汇交易机制
4、低碳模式的理论体系包括(A、低碳资源
B、低碳产业 C、低碳社会 D、低碳生态 E、支撑体系
5、低碳技术主要包括(A、温室气体的捕集技术 B、温室气体的埋存技术 C、低碳新能源技术 D、零碳新能源技术
6、新能源汽车根据动力的不同有哪些类型(A、混合动力汽车 B、纯电动汽车 C、燃料电池汽车 D、新材料动力
7、我国低碳汽车发展的途径(A、加大自主研发的力度 B、加强国家扶持力度 C、建立完善电动汽车充电网络 D、建立电动汽车管理规范
E、优化油价政策
8、太阳能有哪些优点((A、不受季节限制 B、没有区域局限行 C、环保型 D、经济性 E、开放空间大
9、太阳能光发电主要方式有(A、光伏发电 B、光感应发电 C、光化学发电 D、光生物发电
10、人口增长产生的压力有以低碳能源为重点推动能源结构调整是低碳发展的有效途径。(A、土地资源的压力 B、森林资源的压力 C、水资源的压力 D、能源资源的压力 E、物种资源的压力
三、判断题
1、解决因化石能源无度利用导致温室气体过度排放而引发的全球气候变暖是循环经济发展中遇到最棘手、最根本的问
题。(2、低碳模式是由低碳经济、低碳社会和低碳生态等子系统构成的复杂巨系统,低碳模式具有开放性、高维性、复杂性
和动态性。(3、低碳模式是最具操作性的、可量化的持续发展模式。(4、长时间跨度的低碳模式,关注的是社会层面的低碳社会,一般为100年以内。(5、国家低碳政策体系包括低碳政策体系、低碳市场体系和低碳考核体系。(6、石油消耗最大部门是建筑与民航。(7、太阳能的利用重点方向是把太阳能转化为热能,另一个就是将太阳能转化为电能。(8、自然环境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基础,人类改造自然环境具有双重性。(9、人力资源开发是协调人与自然、人与人关系的重要措施。(10、全世界人口2000年比1950年增加了一倍多,与此同时人均占有的土地面积就减少一半多。(第九章环境保护与循环经济第十章大力发展循环经济是低碳经济和环境保护的必然选择
一、单选题:
1、可持续发展的思想是人类在(问题上的认识飞跃。A、环境保护 B、经济发展 C、社会管理 D、公共服务
2、(不是鱼和熊掌的关系。A、环保 B、经济 C、政治 D、文化
3、环境法具有(发展功能。A、生产力 B、生产关系 C、经济基础 D、上层建筑
4、(对经济发展非理性环境不良后果具有控制功能。A、环境法 B、商标法 C、专利法
D、经济法
5、狭义的循环经济能实现物质资源和能量在经济系统(高效循环的利用。A、内部 B、外部
C、内外部属之间 D、其他
6、循环经济的发展以(为前提。A、观念转变 B、科技进步 C、资金投入 D、人才培养
7、(是推动循环经济发展主体的直接动力。A、源动力 B、主动力 C、协动力 D、推动力
8、(障碍主要表现为目前国内循环经济的理论创新明显滞后于现实需求 A、理论 B、观念
C、管理 D、制度
9、经济发展存在非理性的因素,主要表现为(。A、市场失灵 B、政府失灵 C、制度失效 D、AB都是
10、经济发展和(既彼此矛盾,又相互支持。A、环境保护 B、森林保护 C、草原保护 D、河流保护
二、多选题
1、当代中国环境法的理性发展方向是(A、基本环境公益和基本经济公益应当满足 B、确立公益最大化原则 C、限制开发原则
D、环保产业发展激励机制
2、循环经济的特征主要表现为:(A、观念先行性 B、技术先导性 C、物质循环性 D、效益综合性
3、循环经济的主体主要有(A、政府 B、企业 C、公众
D、中介组织和研究院所
4、循环经济发展的主要障碍有(A、理论障碍 B、观念障碍 C、管理障碍 D、制度障碍
5、我国循环经济发展的“双系统循环共生模式”的特征是(A、以市场为主导 B、合理借鉴国外经验 C、资源多重流动 D、产业优化升级
6、我国循环经济发展的“双系统循环共生模式”的形成条件是(A、先进的发展观念 B、先进的科学技术 C、科学管理的政策制度 D、完善的市场机制
7、我国循环经济发展模式的支持系统的构成要素是(A、理论支持 B、政策支持 C、制度支持 D、技术和舆论支持
8、环保产业是(A、传统产业 B、新兴产业 C、朝阳产业 D、夕阳产业
9、循环经济效益综合性特征主要体现在(互利共赢。A、生态效益 B、经济效益 C、社会效益
D、管理效益
C、德国的双元回收系统模式 D、法国的行业协会推进模式
10、循环经济的资源高效利用原则包括(原则。A、减量化 B、再利用 C、资源化 D、现代化
三、判断题:
1、可持续发展的思想明确了环境保护与发展的统一关系。(2、环保保护与经济发展是鱼和熊掌的关系。(3、环境法不具有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平衡和调整功能。(4、环境法对经济发展的非理性环境不良后果具有控制功能。(5、循环经济本质上是一种新的人类生存与发展哲学。(6、循环经济追求的最高目标是人类生活质量的逐步提高和生存年限的尽可能延长。(7、循环经济的发展以科技进步为先决条件。(8、循环经济发展的主动力是人类生存的本能。(9、我国循环经济发展的“双系统循环共生模式”中,双系统是指经济系统和社会系统。(10、环境信息公开制度只包括企业的环境信息公开。(第十一章探索中国特色低碳经济发展道路
一、单项选择题
1、中国政府向世界承诺,到2020年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要比2005年下降(。
A、25%~30% B、30%~35% C、35%~40% D、40%~45%
2、以下说法中错误的是(。A、减少碳排放是全人类共同的使命
B、当前我国作为全球第二大温室气体排放国,要受到碳减排的约束 C、我国是发展中国家,目前还没有碳减排的约束
D、我国还处在城市化、工业化快速发展的阶段,实现碳减排的目标仍面临着很大的挑战和压力。
3、目前我国的能源结构是以(为主。A、石油 B、水电
C、煤 D、核能
4、发展低碳经济的核心是(。A、碳税的征收 B、碳关税的征收 C、低碳技术的应用 D、碳交易市场的建立
5、我国第一部《气候变化国家评估报告》是在(发布的。A、2005年 B、2006年 C、2007年 D、2008年
6、第四次IPCC评估报告认为(是全球第三大温室气体排放源。A、能源 B、工业 C、交通 D、毁林
7、(从经济的角度,催生出一个以二氧化碳排放权为主的碳交易市场。A、《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
B、《京都议定书》 C、《哥本哈根协议》 D、《里约环境与发展宣言》
8、以下低碳经济评价指标中,为负指标的是(A、零碳能源占能源消费比例 B、清洁煤占煤能源比例 C、单位GDP二氧化碳排放量 D、消费品低碳标志比例 C、人均住房面积 D、万人拥有公共汽车数
9、在以下低碳经济评价指标中,为负指标的是(。A、单位能源消耗的CO2排放因子 B、低能耗建筑比例 C、公众低碳经济知识普及率 D、温室气体捕捉与封存比例
10、(是企业低碳营销的基础和关键。A、强化低碳企业文化观念 B、强化客户合理需求观念 C、强化可持续发展观念
D、技术创新
二、多项选择题
1、政府在确定生态补偿范围时应首先将(纳入。A、重点流域区 B、重点产业 C、重点自然保护区 D、重要生态功能区 E、重点矿产资源开采区
2、在我国的第二产业中,要加快(等新兴低碳产业的发展。A、太阳能 B、风能 C、核电 D、新能源汽车 E、生物产业
3、中国目前碳交易市场的发展现状是(。A、中国是最具潜力的减排市场
B、中国碳交易发展所需要的法律法规还很不完善 C、中国的碳交易市场还比较混乱,缺乏统一的交易平台 D、中国的碳交易中介市场发育还不完全
E、中国的碳金融发展滞后,客观上遏制了碳交易市场的活跃度。
4、生态文化以(为基本特征。A、崇尚自然 B、保护环境 C、降低消耗
D、促进资源永续利用 E、技术创新 5、2009年哥本哈根国际气候大会期间一些西方国家希望废止《京都议定书》的主要理由是(。
A、世界第一排放大国美国没有参加《京都议定书》 B、世界第二排放大国中国没有参加《京都议定书》 C、世界第三排放大国俄罗斯没有参加《京都议定书》 D、发展中国家排放大国都不承担减排义务 E、议定书只涵盖了世界约三分之一的排放
6、发展低碳经济,是改变以往(A、先污染后治理 D、先粗放后集约
7、低碳技术包括(B、先低端后高端 E、先集约后粗放)等。)的发展模式的现实途径。C、先高端后低端 A、煤的精细生产高效利用技术 B、油气资源和煤层气的高附加值转化技术 C、可再生能源和新能源开发技术 D、传统技术的节能改造 E、碳捕获与埋存技术
8、对于低碳经济,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低碳经济代表了未来经济发展的形态 B、低碳经济的实质是能源效率和精细生产能源结构问题 C、低碳经济的核心是能源技术创新和制度创新 D、低碳经济的目标是减缓气候变化和促进
人类的可持续发展 E、发展低碳经济必须有一套科学合理的低碳经济评价指标体系
9、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高碳是工业文明的特征 C、低碳是工业文明的特征)B、高碳是生态文明的特征 D、低碳是生态文明的特征)。E、我们应该致力于建立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的生态文明
10、低碳能源指标包括(A、零碳能源占能源消费比例 C、单位能源消耗的 CO2 排放因子 E、单位 GDP 能耗
11、以下指标中属于低碳社会环境指标的有(A、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 C、人均碳排放 E、森林覆盖率
三、判断题
1、目前我国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居世界第二位。()))B、人均住房面积 D、公众低碳经济知识普及率)。)。B、清洁煤占煤能源比例 D、单位 GDP 二氧化碳排放量
2、低碳产品认证是促进低碳经济发展的一种法律手段。(3、建立促进低碳经济发展的激励机制和限制碳排放的约束机制,是中国经济发展的必然选择。(4、发展低碳经济的核心在于低碳技术创新。()16
5、中国能源利用的模式历来是低碳形式的。())
6、根据《京都议定书》,我国在 2012 年之前无需承担减排义务。(7、森林是陆地生态系统中最大的碳库。(8、森林覆盖率与碳储存成反比。())
9、低碳概念是发达国家在保护全球气候的名义下限制发展中国家的图谋,我们完全可以不予理会。(10、单位 GDP 二氧化碳排放量是衡量低碳化的核心指标。())第十二章低碳经济在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中的现实中的意义 十二章低碳经济在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中的现实中的意义
一、单项选择题
1、造成气候变暖的主要原因是人类生产活动中排放大量(A.二氧化硫 B.一氧化碳 C.二氧化碳)开展城市“公交周及无车日活动”。活动期间,鼓励公众乘坐公共交通、步行)等温室气体。
2、我国从 2007 年起,每年(或骑自行车出行。A.7 月 16—22 日 B.8 月 16—22 日 C.9 月 16—22 日)
3、下列哪种能源不属于清洁能源?(A.沼气 B.太阳能 C.煤炭
4、复印机在复印过程中会产生(A.臭氧 B.二氧化碳)从而损害人体健康。C.二氧化硫)
5、减少“白色污染”我们应该__。(A.自觉地不用、少用难降解的塑料包装袋 B.乱扔塑料垃圾 C.尽量使用塑料制品
二、多项选择题
1、驾车时采取以下做法可节油低碳(A.避免急刹急起,保持匀速行驶。)。B.高速公路上保持 90 公里/小时的速度,既安全又节油低碳。C.做好日常保养,及时清理行李箱中不必要的东西,减轻车辆重量。
2、“白色污染”是人们对塑料类垃圾污染环境的综合称谓,白
色污染的危害包括(A.降解时间长,使土壤环境恶化 B.焚烧处理会产生二噁英,将给环境造成严重的二次污染 C.造成视觉污染,影响环境的美感 17)。
3、欣赏音乐时,使用()的方式,效果又好又环保。A.使用多路音响设备,开大音箱声音 B.使用高保真耳机 C.去音乐厅听现场演奏 4.电饭煲节能低碳的方法有()。A.米淘净后浸泡 15 分钟左右再开始煮饭,可缩短煮饭时间 B.用电饭煲烧水 C.保持内锅、外锅清洁
5、学生在校学习时,采取以下(A.草稿纸两面使用 B.使用灌水钢笔 C.自带水瓶装饮用水
一、自我经济意识的内涵
自我经济意识可以看作是消费者经济意识和自我意识的结合, 其秉承了两种意识的特点和内涵, 能够从更高的层面提升消费者生的综合素养水平。具体说来, 自我经济意识就是自身对于经济问题具有独立自主的思考能力和处置能力, 其主要包含了两个层面, 一个是对金钱的自我处置, 即自身具备金钱的使用权, 不会受到其他因素的干扰而导致金钱的使用出现意外;另一个层面是指金钱的自我获取, 即不依靠他人获取金钱的一种意识和能力。[1]
就当前的实际情况来说, 绝大部分消费者都缺少必要的自我经济意识, 在他们的思想中, 金钱问题, 不是自己应该关心的。这种观念根深蒂固的存在于消费者的脑海中, 成为了一种普遍现象, 这就导致消费者在金钱的自主处置和自我获取上不具备任何的认识, 自主经济意识很是缺乏。这一情况的存在就导致消费者对金钱的认知不够全面和正确, 在遭遇与金钱相关的一些问题之后, 容易产生一些令人意想不到的后果。
二、自我经济意识培养的一些建议
1. 正确认识经济的本质。
经济的本质是什么, 对与大多数消费者而言可能在心中都无法得出答案。因此, 要树立合理的自我经济意识, 首先需要对经济的本质形成认识。经济对于消费者而言, 从狭义的角度上可以理解为金钱。第一, 金钱可以被等价于货币, 也就是用于商业贸易、交易流通的一种凭证。所以, 在认识金钱的过程中, 可以将其作为货币进行分析, 从而淡化金钱本身所表现出的一些不正确观念。第二, 正确认识金钱的获取和使用。金钱的获取是通过一定的劳动换来的, 此外也有凭借“运气”获取的金钱, 比如中奖。除此之外, 其他不正当途径的金钱来源都是不可取的, 比如盗窃、诈骗、抢劫等。对于金钱的使用, 应该明确其合理的使用途径, 如购物、缴纳费用等, 不能将其用作一些不正当的途径, 比如赌博、沉迷游戏等。[2]第三, 金钱是一种物质, 和粮食、衣服地位同等, 但是远远低于生命。
2. 培养科学的金钱使用意识。
金钱的使用是自主金钱观念最为主要的一个环节, 也是消费者最容易出现问题的一个方面。所以, 要培养科学的自主金钱意识, 在金钱使用意识上的培养是最为重要的。首先, 需要对金钱的使用编制合理的用度方案, 避免出现随意挥霍的情况。应该对这一周或是这一个月进行一个整体的花费计划, 即每天有那些基本开支, 除去基本开支之外的钱应该如何安排, 用于什么地方, 都需要进行详细合理的计划。其次, 对金钱使用方案进行严格的执行, 严格按照计划花费金钱, 不要出现超出计划之外的开支, 比如购买一些乱七八糟的杂志或是吃一些街边零食。最后, 要形成良好的记账习惯, 对每日的花费进行记录, 与计划进行对照。通过以上三个环节, 就可以形成良好的金钱使用意识, 从而为自我经济意识的形成打下基础。
3. 自我金钱获取意识的培养。
自我经济意识包括了使用和获取金钱两个主要方面, 所以除了合理规划金钱的使用之外, 还需要对金钱的获取形成自主意识。通过自己的努力获取能够维持自身生活的经济, 而不是完全依靠他人。鉴于我国国情, 这虽然不可能马上实现, 但是也需要提前树立相关的理念。其次, 加强参与社会劳动, 感知劳动的不易。社会劳动是获取金钱的惟一途径, 通过参加一定的社会劳动, 不仅可以更加深化自身的经济观念, 也可以得知劳动的辛苦, 养成更加科学的经济意识。
三、结束语
自我经济意识是非常重要的, 只有具备良好的经济意识, 才能学会独立, 解决和经济相关的各种问题。鉴于当前自我经济意识普遍缺失的情况, 需要从认识自我经济意识开始, 通过制定金钱使用计划和参加社会劳动获取金钱等方面, 加强对自我经济意识的培养。
摘要:经济意识的形成是非常重要的, 可以让促使形成正确的金钱观念, 能够面对社会上的各种诱惑。所以, 本文首先分析了经济意识的具体内涵, 然后针对消费者自我经济意识的形成培养展开了思考, 提出几点参考意见。
关键词:自我经济意识,内涵,培养
参考文献
[1]张志华.我国中学生经济认同情况调研报告[J].上海教育科研, 2012, (02) :27~30.
关键词:医院;经济管理;问题;措施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医疗服务市场将逐步开放,医院将要面临着更加激烈的挑战和竞争。为此,医院除了要提高服务质量和医疗水平之外,还应该不断加强经营管理。所以,如何充分使用经济管理的知识加强医院的经济管理,以此促进医院的生存发展是医院管理者要重视充分研究的问题。
一、目前医院的经济管理中的问题
1.人才稀少和经济管理知识缺乏
从目前的医院情况来分析,经营管理中存在的一个主要问题就是缺乏专门人才。近几年来,各级医院的领导都已意识到经济管理在医院管理工作的重要性,而且他们也希望能够加强这方面管理。但是,大多数医院并没有独立负责经济管理的机构,也缺乏真正卫生经济管理方面的高层次专门人才。而且医院经济管理方面的工作大多是由财务科负责的,所以管理也大多停留在财务管理的水平上,在预算管理方面、无形资产管理方面、财务风险管理方面都较为薄弱,这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医院的经济管理水平提高。另外,因为各种原因,很多医院的领导和科室主任都是源于医疗方面的技术骨干和专家教授,这些专家教授们没有受过经济管理的系统培训,因此经济管理的专业水平不是很高,缺少经济管理的基本知识,不会很好地应用医院经济管理的方法和理论来经营和管理医院,也不能有效地把医疗服务与经济管理有机地结合,从而使医院的经济管理水平不高。
2.医院管理模式粗放,管理理念陈旧
很多医院在管理理念方面还不能够与时俱进,大多数医院的领导觉得讲经济等于讲挣钱,讲经济就是对业务收入、经济总量的增长很重视,但是对随着这种增长而产生的医院成本的提高却并不怎么关注,有的时候甚至出现收入上升但是结余却在下降甚至亏损的状况,这很大程度上也会制约医院的发展。目前的经济管理还采用过去粗放的管理模式,主要依靠增加资源的投入来推动医院的发展,却不是讲究资源的优化配置,用少的投入提供更有效更广泛的医疗服务。有的医院甚至不顾自身基础与条件,一味盲目“做大、做强”,没有进行充分论证就过度负债经营,形成了很大的财务风险。
3.经济管理的基础平台的建设比较落后
計算机技术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医院为了给患者提供方便,提高自身的服务水平,纷纷建立了门诊、住院等很多套计算机软件系统。但是由于没有建立基础的信息平台,系统之间的信息不能实现共享,这样就使得系统提供的信息之间互有偏差,缺少统一、规范的成本核算和经营管理的信息基础,就不能为领导者的经济管理提供可靠有效的数据,使得经济管理成了“无源之水”。
二、加强医院经济管理的措施
加强医院的经济管理,须得围绕医院的工作中心,从经济管理机制的改革入手,把完善经济管理制度作为核心,把进行院科的互助核算、实行责任会计作为重点,把降低消耗、有效控制成本、提高综合的效益作为目标,对医院中的资金、人员、信息和物资等实施有效管理,充分地发挥各种要素的作用,争取以最小的投入获得最大的产出。
1.实施总会计师负责制
建立总会计师责任制,对于改善医院的领导班子的知识结构,让领导班子掌握经济管理的规律,进行正确的经济决策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具体的优越性表现为:
(1)有利于医院会计基础工作和财务管理的加强。由于医院的财务会计部门都是由行政领导者来领导的,行政领导者不具备专业知识,而财务会计部门的工作又千头万绪,他除了对财务开支进行审批之外,对于如何加强会计核算和财务管理一般不会过问。而由总会计来领导会计和财务部门则是内行来领导内行,他系统掌握了财会基础理论以及专业知识,而且他们熟悉国家的财政方针和政策让他们领导财务部门对于加强医院的财务管理,推动医院会计工作的规范化大有裨益。
(2)有利于医院的经济发展。医院的医疗成本测算、卫生材料、药品等的存货决策,医院的固定资产投资,在综合目标责任制中运用经济指标等很多问题都需要很多财会的专业知识,让总会计师参与到决策中来,能够有效地控制和监督医院的经济活动,有利于医院经济效益的提高。
(3)有利于医院完整的财务资产的保护。医院的所有经济活动都离不开经济协议和经济合同,但是利用经济协议和经济合同进行诈骗的案例却时常发生,这其中的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参加协议和合同签订的领导缺少经济方面的法规知识,被一些投机分子钻了空子。所以,由总会计师去做这方面的工作可以避免受骗,使医院的财物免收损失。
2.把成本核算作为基础导向,以适应市场经济的需要
(1)树立正确市场营销的观念
现在医院已经失去了计划经济时期的垄断地位,在医疗市场中也存在市场竞争。随着医疗改革的深入,以前的那种只重视收入,不重视效益,只通过多开遗嘱就可以增加收入的时代已经过去了。因为,医疗保险制度的改革对不合理增收进行了限制,医疗市场开始走向成熟,医院须得从降低医疗成本中增加收入,从减少病人的医疗费用中求得效益,这才会在医院的成本管理上有新的突破。
(2)进行准确的可是核算
当前,很多医院都实施了院科核算,通过规范的科室成本的核算分析医院的成本结构,降低患者的医疗费用,控制可控性的支出。科室成本核算是为了把核算单位划小,让经济管理者更深入了解医院的成本状况、科室效益以及分摊管理费用和固定成本的能力,有效解决医院冗员问题,及时地采取有效的措施加强管理,是科室变成经济责任的中心。
3.建立责任会计制度,分级管理经济核算
所谓会计责任制度用来衡量管理人员所负责的责任中心经营成果的一种资讯系统,它的目的是为了收集资料,并且向责任中心和管理层发布内部报告,这样可以由直接控制的收入来判断管理人员的工作效率。
实施责任会计制度的有点在于:可以反映医院经营组织每一行动或者每一部分的计划和成果,而且还能及时提供资料帮助做出决策或者评估经营的成效。
4.坚持权、责、利综合目标的责任制管理
医院应按照上级卫生部门和行政部门下达的以经济指标、业务指标、质量指标和医德医风等为内容的能综合反映医院的管理水平的管理责任书,制定医院全方位的方案,向院内的各部门和个科室分解指标,其中要突出质量、基础、效益、效率和道德的建设,把重点放在“综合”上,也就是说既要防止放弃用专业的经济方法来管理医院的行为,同时又要克服只追求经济核算的指标的行为。所有的考核指标都要进行量化,把护理、医疗、后勤保障、机关各个部门的所有活动置于目标管理之中。
三、结束语
【经济学家如何思考精】推荐阅读:
对腐败问题的经济学思考07-11
区域经济学复习思考题09-28
镇域经济的发展与思考10-14
发展我国网络经济的思考11-14
县优化经济环境的调查与思考06-18
经济欠发达地区人才工作的思考07-09
对发展“庄园经济”的调查与思考07-16
县域经济转型发展的实践与思考10-04
对经济法的认识与思考10-27
对xx县经济发展的思考09-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