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读书报告名著(精选5篇)
“生活在别处”,记得很在以前就留意过这句话,只是当时我还不理解生活在别处的真正含义,只是知道它是米兰昆德拉的经典。后来在读许多作家的作品时,发现其中很多次提到米兰昆德拉的生活在别处,我便有了读完这本书的冲动。于是,这个暑假即将来临之际,我从学校图书馆找到了这本书,可是借回来以后很多次我都读不下去,可能因为我心不静。今天,在这个暴雨将至的夏日黄昏,我在这本书的伟大中,感到前所未有的震撼。
确实,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生活,但有时候生活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生活。生活只是一种存在方式,它会隐形,会游离于现实之外,穿梭于精神所构筑的世界。在那里摄取含有的经验,在用文字字加上注释。而这种游离的亲历,便是别处的生活。
(一)诗人的诞生
诗人是在毫无预料的情况下来到这世界上的,也许那时他的母亲对那位年轻的工程师只是出于盲目的仰慕或是出于对一切神秘东西的追求。为此,诗人的母亲付出了一生的代价。自从她生下雅罗米尔,这母亲的身份就注定了他的宿命。
在读这一节的时候我发现童年对一个人的影响是这个人生命足迹的烙印,也许在我们长大的时候,我们会抵触某些童年生活带来的阴影,例如在世人以后的生活里总是充斥着母亲的教诲,甚至这些母亲为诗人所安排的道路成了诗人自由生活的障碍。诗人对文字的敏感度让我觉得只有热爱生活并且始终对生活投以好奇和探索的眼神的人才会将自己的生活交付于诗歌。
其实,在很多时候将自己的生活封锁在自己对文字的承诺中是一件很痛苦的事,在自己对生活无可交付的时候,会感觉自己已经被自己背叛了。这种感觉很糟糕,他经常让我们陷入一个不可自拔的泥淖,在文字中折磨自己。很小的时候我也因为文字的出众得到了很多赞赏,可是随着你阿伦的推移,渐渐失去了对生活最初的那份激情,我不得不承认,但当我们对生活敏感度消失殆尽时,那时的绝望使他人无所体会的。那时的自己是孤独的,孤独到只有自己的脆弱能陪伴安慰。
(二)科萨维尔
一个梦套梦的世界,青年人科萨维尔在自己的一个梦中逃离,又从新回到另一个梦中,不同的人生在不停地交织在一起,也许吧,生活真的在别处。很多时候我们在幻想自己在世界的另一端享受一种非凡的经历,而这经历是我们在现实的条件下所无法完成的。
(三)诗人的自渎
很多时候诗人对母亲对自己的过分束缚感到很反感,诗人正值少年,他开又有了少年的情愫。他对女人有着非一般的敏感的嗅觉,但这并没有使他在社交场合与人交流顺利,相反,他对自己的每一次展示都表现出极度的不自信,以至于每次和女孩子约会时他都要提前在自己房间里反复练习和女孩的对话。
当然,期间诗人一直没有放弃写诗,在诗人的眼里只有诗歌能能给他绝对的自由,诗人需要一个自我释放的空间,他在外部世界收到伤害时会用这样一种方式救赎自己,也许在现在看来那是不过是文人特有的矫情,可处在那个时代的革命者,那个**到大家都不在关注内心,的时代,诗人的情怀或许能给与世人不小的启发呢。但最重要的是,诗人必须达到自我的升华。否则,他就永远走不出自我的空间,那样的话他便不能在这世界生存。
(四)诗人的奔跑
此刻诗人奔跑也许只是纯粹地为了能解救自己,是的,诗人需要解救自己,他被母亲封印在所谓伟大的母爱的桎梏中,他甚至不能呼吸,母亲对诗人的占有欲让诗人的生活百般受阻,他不能拥有自己的独立空间,他甚至没有权力将自己的女朋友带回自己的家里约会,而这一切都拜他的母亲所赐。是人为此苦恼,他在奔跑。。逃离母亲生活中,他的生活。
(五)诗人嫉妒了
诗人为自己输给了自己强烈的占有欲,他自己也最终为占有欲所害,他唯一拥有过的女朋友在他的占有欲下,人生暗淡。。
(六)四十来岁的男人
他人眼中又会有怎样不同的生活呢,我们换个视觉会拥有怎样不同的人生呢?
(七)诗人的死去
一、激发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
兴趣是影响学习活动的最直接、最活跃、最现实的因素。同样的, 学生有了阅读兴趣, 才能从内心深处对课外阅读产生主动需要。因此, 教师要努力激发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 让他们愉悦地进行课外阅读, 快乐地接受自己想要学习的语文知识。
爱情是学生感兴趣的话题, 因为学校纪律的约束让学生倍觉神秘与向往。必修五《长亭送别》《罗密欧与朱丽叶》并举在“执子之手”板块中, 看着学生的期待与窃笑, 我决定放慢脚步, 和学生一起来领略一番 “执子之手, 与子偕老”的爱情的美好。先在课堂上展示泰戈尔《世界上最远的距离》等等歌颂爱情的诗篇, 学生被深深打动了, 没有了窃笑, 而是怀着真诚、纯洁的感情去为爱情中的主人公悲喜着。之后我趁机鼓动大家去读完整的《西厢记》《罗密欧与朱丽叶》或沈从文的《边城》, 并建议他们比对我们身边的小鸳鸯们, 谈谈自己的看法。学生上交的阅读笔记可圈可点, 让人欣喜。
学生被兴趣推动, 产生阅读欲望, 受到优秀作品的感染和激励, 产生喜欢、憎恶、崇敬之情, 与书同欢、与书同喜、与书同悲、与书同愁。学生在积极的阅读、思维和活动中, 有了感悟和思考, 加深理解和体验, 受到情感熏陶, 获得思想启迪, 享受审美乐趣。
二、指导学生阅读原著
有不少学生喜欢阅读名著原著, 刚开始的时候热情很高, 也老有学生来问我借, 可是大多看到中途就不愿再看了, 原因不是嫌太长, 就是因为看不懂, 不理解其中的含义。这只是因为学生还没有学会如何去欣赏文学作品, 领悟文学作品的内涵。针对这种情况, 应在推荐名著的同时, 也推荐一些名著解读本给学生阅读。解读本首先对名著的创作背景、艺术风格等一一进行解读。学生在阅读完解读本后再回过头来阅读全篇的著作, 就能感知作品中的人物形象, 欣赏优美、精彩的语言, 而不再只着眼于情节了。
教师也可结合语文教学进行课外阅读指导。例如我在平时语文教学中特别注意那些节选课文, 注意节选课文在原文中的位置, 然后有目的地介绍原文, 指导学生课外阅读全文。如《红楼梦》, 课文节选篇目是《林黛玉进贾府》。我向学生介绍:课文节选是全书的第三回, 是全书序幕中一个组成部分。《红楼梦》的序幕由前五回构成, 分别从不同角度, 为全书情节的开展作了必要的交代。它们之间既有联系, 又各有侧重, 要学这一节, 就必须读好前五回。我简单把 “女娲补天”、“木石前盟”、“葫芦僧乱判葫芦案”、“贾宝玉梦游太虚幻境”等章节内容作了介绍, 引导学生理解节选内容及它在全书的地位。通过引导分析, 加深了学生对课文的理解, 又引起了学生课外阅读《红楼梦》的兴趣。
三、精读与泛读相结合
高中学生对名著的理解、赏析能力相对地已有所加强, 因此在指导阅读的过程中, 可以让学生对部分作品进行精读。要求 “循文入义”, 做到 “字训其义, 句贯其旨, 文寻其脉, 篇会其旨”, 逐步进入 “学会、意会、情理会、神会”的境界。即要求学生做到了解文学作品的基本表达方式、总体结构, 熟悉文学作品的大意, 记忆其中重要的部分;同时能抓住中心, 细研某些经典段落, 做好读书笔录。
以《红楼梦》为例, 红楼女儿命运堪怜, 而在第五回的红楼十二钗判词中已隐喻了她们的将来, 如正册中写道:“可叹停机德, 堪怜咏絮才。玉带林中挂, 金簪雪里埋。”这酷似谜语的判词玄机重重, 若一带而过, 学生即使明白了“玉带林”反读为林黛玉, “金簪雪”即薛宝钗, 也往往会忽略作者的精妙之思与良苦用心, 更别说寄寓其中的复杂情感。“叹”为慨叹, “惜”实痛惜, 两位最完美的女主人公那寂寞的结局“林中挂”“雪里埋”, 经我们细细品味, 就会让学生感慨良深。同样, 我们可以通过《飞鸟各投林———收尾》, 来自主地推断一把红楼梦的结局, 评判一下《红楼梦》的后四十回与前面相比的优劣。
课外阅读的指导, 出现了把大部分的红楼诗词都记诵下来的女生, 更催生出一批“我读名著”的读后感, 也许见解稚嫩但都发自肺腑。
宋朝大诗人陆游曾对儿子说“汝果欲学诗, 功夫在诗外”。我们的学生只有不断地做好“诗外功夫”、丰富课外阅读, 才能真正提高自己的阅读能力, 才能为日渐艰难的语文寻找到另一片天空。我们的教师只有真正地提高学生的课外阅读兴趣, 为学生量身定做可行的阅读方法, 才能让被高考彻底功利化的语文教育恢复它独有的魅力。
摘要:中学生正处于世界观、人生观的形成阶段, 更容易从文学名著中受到思想上的启迪, 感情上的陶冶和美的享受, 作为语文教师, 有义务选择有价值的课外读物激发学生阅读兴趣, 并提供卓有成效的阅读指导。
教育学原理专业推荐书目
1.《大教学论》,夸美纽斯著,人民教育出版社,1984 2.《民主主义与教育》,杜威著,人民教育出版社,2000 3.《普通教育学·教育学讲授纲要》,赫尔巴特著,人民教育出版社,1989 4.《学会生存:教育世界的今天和明天》,UNESCO国际教育委员会,教育科学出版社,1996 5.《教育科学研究方法导论》,威尔斯曼著,教育科学出版社,2000 6.《教育原理》,陈桂生著,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 7.《教育与教育学》(教育学文集第1卷),瞿葆奎著,人民教育出版社,2000 8.《教育知识的哲学》,布列钦卡著,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
教育史专业推荐书目
1.《外国教育通史》,滕大春著,山东教育出版社,1989 2.《外国教育思想通史》,吴式颖著,湖南教育出版社,2002 3.《民主主义与教育》,杜威著,人民教育出版社,2007 4.《普通教育学》,赫尔巴特著,人民教育出版社,2007 5.《近三百年中国学术史》,梁启超,中华书局,1936 6.《清代学术概论》,梁启超,中华书局,1936 7.《中国教育通史》,毛礼锐等,山东教育出版社,1986 8.《中国教育史研究》,陈学恂,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 9.《剑桥中国晚清史》,费正清著,社会科学出版社,1985 10.《剑桥民国史》,费正清著,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6
比较教育学专业推荐书目
1.Excellence Without a Soul: How a Great University Forgot Education, Harry R.Lewis 2.comparative education research : approaches and methods , Mark Bray , Bob Adamson and Mark Mason,comparative research center university of Hong Kong 3.《世界教育危机》,【美】库姆斯著,人民教育出版社 4.《被压迫者的教育学》,保罗·弗莱雷著,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5.《终身教育引论》,保罗·朗格朗著,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出版办公室
6.Research foundations of graduate education,Burton R.Clark 7.《教育——财富蕴藏其中》,UNESO,教育科学出版社 8.《比较教育导论》,王承绪著,人民教育出版社,2007 9.《比较高等教育:知识、大学与发展》,阿特巴赫著,人民教育出版社
成人教育学专业推荐书目
1.《比较成人教育》,毕淑芝、司荫贞主编,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4 2.《终身教育、终身学习与学习化社会》,高志敏等著,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 3.《成人教育社会学》,高志敏等著,河北教育出版社 4.《现代国际终身教育论》,吴遵民著,上海教育出版社,1999 5.《终身教育引论》,保尔·朗格朗著,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出版办公室,1985
6.《世界教育危机》,【美】库姆斯著人,人民教育出版社 7.《高等教育与终身学习》,【美】克里斯托弗·纳普尔等著,人民教育出版社 8.《学会生存:教育世界的今天和明天》,UNESCO,教育科学出版社,1996
高等教育学专业推荐书目
1.《探究的场所——现代大学的科研和研究生教育》,【美】克拉克著,王承绪译,浙江教育出版社,2001 2.《现代大学论——美英德大学研究》,【美】弗莱克斯纳著,徐辉、陈晓菲译,浙江教育出版社,2001 3.《高等教育新论(多学科的研究)》,【美】克拉克编,王承绪译,浙江教育出版社,2001 4.《学术权力——七国高等教育管理体制比较》,【加】约翰·范德格拉夫等编著,王承绪等译,浙江教育出版社,2001 5.《高等教育哲学》,约翰·S·布鲁贝克著,王承绪译,浙江教育出版社,2001 6.《高等教育的日本模式》,【日】天野郁夫著,陈武元译,教育科学出版社,2006 7.《学术部落及其领地》,[英]托尼比彻等著,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 8.《高等教育系统——学术组织的跨国研究》,伯顿·克拉克,杭州大学出版社1994年版 9.《21世纪的大学》,詹姆斯·杜德斯达,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 10.《大学运行模式:大学组织与领导的控制系统》,罗伯特·伯恩鲍姆,中国海洋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
课程与教学论专业推荐阅读书目
1.《教学设计原理》,加涅著,皮连生译,华东师范出版社 2.《学习的快乐——走向对话》,佐藤学著,钟启泉译,教育科学出版社 3.《课程、基础、原理和问题》,艾伦·C·奥思斯坦等著,柯森主译,江苏教育出版社 4.《理解课程》,派纳等编,张华等译,教育科学出版社 5.《质的研究方法与社会科学研究》,陈向明著,教育科学出版社 6.《革新的课程领导》,詹姆士·G·享德森著,浙江教育出版社 7.《课程与教学的基本原理》,泰勒著,人民教育出版社 8.《现代教学设计论》(修订版),浙江教育出版社,2010 9..《教学与发展》,赞可夫著,人民教育出版社,1985 10.《我们如何思维》,杜威著,新华出版社,2010
教育技术学专业推荐阅读书目
“爱的教育”顾名思义是说用“爱”来教育我们。通过阅读让我明白了许多道理,如:做事应该敢做敢当,不能骄傲自满,不能欺负弱小……
书中有许多感人的故事,让人看了不禁潸然泪下。如撒丁岛鼓手、伦巴地小哨兵等,他们为了别人而不怕牺牲自已。
我们现实生活中也有许多感人的故事。在这次的舟曲发生泥石流灾害中,有一个叔叔他刚要出门,看到了突然爆发的泥石洪灾,首先想到肯定有许多人被困了,他没有想到自已的亲人,而是立即叫上了几个弟兄,扎了一个木筏,抢救被困群众。为了一次能多救一个群众,他就把群众接到木筏上,自已和兄弟在水中来回的游,等到官兵到来的时候,他已累得筋疲力尽了,但他已救上了三十几人。他就是一名普通的三轮车师傅——王明昌。
我非常敬佩这些人们,因为他们心中都有爱,所以个个都很勇敢。他们都是为了亲人、朋友或是素不相识的群众以及自已的祖国,有的受了重伤,有的献出了宝贵的生命。
寒假期间我看了很多书我都喜欢,尤其是《格列佛游记》。这本是描写格列佛乘这船遇到了四个国家是小人国、巨人国、飞岛国、慧因国,四个国家怎样生活下来的。想知道吗?那就请读下面的短文。
有一次格列佛乘着船去航海,遇到了海浪的袭击。船翻了,变成一片片木板,格列佛被海浪冲上了海岸被几千条细细的绳子绑住,格列佛马上解开小人过的人一起放箭射格列佛格列佛觉得一点都不痛忽然有一把箭向他射来格列佛移了一点射到他的脸。他说他是无辜的于是小人国的小人相信了他。格列佛饿了一口吃掉两个面包慢慢地吃饱生活了下来。有一天有一艘船过来了他马上坐上了船回到了国家。
有一次格列佛有一次出去航海,又遇到了海浪的袭击,海浪把格列佛冲上了岸这一次来到了巨人国他找到了一位商人叫他收留他商人答应了他并且他赚了很多钱,因为很多巨人看了格列佛的表演。一天格列佛因为偷懒而被赶走,被一个小狗叼给了主人,主人把他给了国王后面有趣的是有一只巨大的猴子把他抓住把格列佛搞得够呛了。最后他也是乘着船回国的。后面的我还是不说了希望大家都去读一读《格列佛游记》。我的感想是格列佛真是个了不起的人呐!
【大学生读书报告名著】推荐阅读:
大学英语-读书报告01-11
名著小学生读书笔记02-09
大学生应读书读书目录03-01
大学生读书读后感09-13
大学生读书心得字以上09-15
2022大学生读书心得感想11-06
大学生必读书推荐12-02
大学生灿烂千阳读书笔记03-17
菜根谭大学生读书笔记06-20
大学生笔记读书心得体会01-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