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半年空调市场调查报告及下半年预测

2024-11-04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上半年空调市场调查报告及下半年预测(精选8篇)

上半年空调市场调查报告及下半年预测 篇1

2006上半年空调市场调查报告及下半年预测

据国家统计局的统计,1-4月空调器累计产量2942.95万台,比去年同期增长6.82;出口告别了去年的低迷状态,1-4月出口1586.07万台,比去年同期增长18.38,但国内市场则出现了较高的负增长率约为-10.95。据赛诺市场研究公司统计,1-4月占有率排名在前10位的空调品牌中,除格力、松下外,其他品牌均出现负增长,其中奥克斯等个别品牌负增长高达30以上。

而且,根据国家统计局的统计,1-4月空调器应收账款继续攀升,约为229.41亿元,高于去年同期25.51个百分点;库存占用资金136.18亿元,比去年同期上升5.55。整个空调行业资金周转不仅没有好转反而在继续恶化,这一点严重弱化了空调器行业利润增长的利好作用。预计今年下半年或者是说在即将结束2006年冷冻年的这两个月内,受铜、铝原材料巨幅涨价的强烈冲击,空调器行业所面临的形势将愈益恶劣,极有可能无法扭转国内市场销量下滑的整体趋势。

概况:国内出现负增长

据国家统计局的统计,1-4月空调器出口告别了去年的低迷状态,1-4月出口1586.07万台,比去年同期增长18.38。

相对于国际市场的大幅增长,国内市场销量却呈现出了严重的负增长局面。赛诺市场研究公司发布的1-4月调查数据显示,包括窗机、挂机、柜机在内的总零售量772.7万台,同比下降10.95,零售额为209.5亿元,同比下降6.16。零售额下降幅度略低于零售量,说明空调器行业正逐渐向高端转型,但这无法掩盖行业的国内市场整体下滑的局面。

在排名前10位的空调品牌中,累计零售量仅格力出现了0.9的小幅度增长外,其他空调品牌均出现了平均在15左右的大幅度下降,其中奥克斯高达42.6;累计零售额虽好于零售量,但仍然是大面积的负增长,幅度平均上来看同样超过15左右,其中奥克斯高达35.3。

对于国内市场呈现的这一局面,中国家电协会副秘书长徐东生在接受《中国电子报》记者采访时分析认为,这主要是受两方面因素的影响:其一,五一之后至今一直没有出现酷热天气;其二,城市市场愈益饱和,但又未到产品更新换代时期,同时三、四级市场的开拓还没有取得应有的成效,在上下的挤压下,空调器在国内市场几乎没有释放的空间。

国外市场的快速增长,也与这两方面的因素有关,正是国内市场出现的这一压力,才致使空调企业加大了出口的力度。而在出口方面,一方面不受天气影响,另一方面程序简单。预计空调出口仍将继续稳步增长。

产品:向高端过渡

据赛诺数据显示,与去年同期相比,2006年1-5月累计,2000元以上挂机和5000元以上柜机的份额均有明显上升,其中3000元以上机同比上升3.54个百分点,而6000元以上柜机份额上升了4.49个百分点;1500元以下的则下降了10.16。

低端产品销量的下降及高端产品的增加,与厂家的实质性转型有着直接的关系。其实,当2005年7月末空调厂家提前一个月匆忙结束该冷冻,就已经预示着空调厂家要在经历过利润的滑坡之后必将开始转变战略。2005年,空调器行业的整体赢利能力平均仅有百分之零点几!这直接促使空调厂家开始向高端转型,并真正落实到实处。

2006年初空调厂家刚一亮相,便旗帜鲜明地打出了高端转型的口号,比如美的“天钻星”空调、志高“三超”空调,这是两个转型较为明显的主流空调品牌,因为在此之前两者均游离在中低端范围之内。

对于本已定位高端的品牌则加大了新品的投入,比如海尔推出的“三超双新风变频空调”、“鲜风宝”等,以及lg、三星、松下等外资空调品牌在外观上更加高端的打造,如韩系印花图案的运用、松下变频技术、健康功能的深度开掘;而另一个很明显的现象就是,大金空调对高端的直接切入,此以全面进入大卖场为主要表征。

对于1500元以下的空调,目前市场已不多见。

价格:经历多次上调

向高端的过渡,直接带来价格的上涨,但近半年来,国内空调器市场价格并不只是因产品结构变化上调,而是出现多次涨幅,首次为年初推新品价格的调整,第二次调价是在三四月份,第三次调价则是在4月末并延续到5月末。后两次调价均因原材料铜、铝价格的暴涨,尤其是在五一过后数天,伦敦金属交易所期铜价格飞涨至每吨8185美元,而去年同期仅为3000美元。国美、苏宁等连锁卖场在接受《中国电子报》记者采访时甚至表示,有的空调厂家已经不止3次调价,从3月到5月末已经有多次调价的行为。

根据赛诺统计的数据显示,4月份空调器国内市场价格平均为2664元,同比增长了8.9,1-4月累计平均价格为274

5元,同比增长了7.1。5月份的统计数据虽然没有公布,但据商家反映,5月份的这次涨价应该在4月价格基础上再涨5以上,这样5月空调器价格同比增长的幅度大约15左右。

除去原材料上涨压力的原因,空调器涨价的另一大主因还是上述行业向高端的转型,即产品本身附加值的提升,如全面达标2.6最低能效等级,以及健康技术的升级等。业内人士对价格的上涨普遍持肯定态度。中国家电协会秘书长姜凤在一次接受《中国电子报》记者采访时明确表示:“今年空调行业不得不涨价。”

资金:利润和应收账款均攀升

在全行业转型高端、价格普遍上涨的近半年内,利润率开始有所回升。据国家统计局的统计,1-4月份空调行业主营业务收入656.58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6.35,利税总额27.56亿元,比去年增长12;利润总额14.69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16.94。

青岛海尔2006年第一季报发布公告称,开发了一系列高附加值、差异化的产品,在“三超双新风变频空调”等产品的拉动下,使得公司2006年首季主营利润同比有较大增幅,实现净利润8385.81万元,同比增长32.63。美的空调方面也表示,利润的增长与其施行的高端战略有着直接的关系。据美的空调第一季度财报公告,空调净利润同比增长30。

与利润增长类似的是,空调器行业的应收账款也在继续攀升。根据国家统计局的统计,1-4月家用空调器应收账款229.41亿元,4月比上月上升8.14个百分点,高于去年同期25.51个百分点。

在应收账款攀升的同时,空调器库存占用资金的问题也显现出来,根据国家统计局的统计,1-4月空调器厂家成品存货占用资金136.18亿元,比上月上升2.62,比去年同期上升5.55。

这两组数据暴露出了整个空调器行业在资金周转上的危机。而对于空调业来说,资金的良性周转是空调器厂家生存的关键,乐华、澳柯玛等空调器厂家的轰然倒下无一不是因资金问题。因此,出口和整体利润率的上升局面,都难以掩盖空调器行业潜伏的危机。

品牌:前三占有率超四成空调器行业所面临的严峻考验从行业洗牌的加剧也可窥见一斑。据中怡康统计的数据显示,1-5月份前10位空调器品牌的市场零售量占有率已经高达77.28,市场零售额占有率也已经高达74.91。前三位的空调品牌市场零售量占有率都已经高达43.16,接下来这种集中度必然还将进一步提升,二线以下品牌的生存空间愈益狭窄。

同时,赛诺和中怡康的数据同时显示,前三位分别是海尔、美的、格力,赛诺数据显示的1-4月累计销售量分别是:263579台、213520台、181031台(仅为赛诺市场研究公司监测到的数据),中怡康数据显示的1-5月份累计零售量市场占有率分别是:16.09、13.82、13.25;外资品牌仅松下和lg进入前10分别位列第8位和第9位,赛诺数据显示的1-4月累计销售量分别是:76987台、52875台,中怡康数据显示的1-5月份累计零售量市场占有率分别是:5.17、3.65。

可以看出,空调器市场虽然全面向高端过渡,但并没有因此影响国产品牌的占有量。这与产品有关,因为从市场来看,国产品牌在产品的更新上并不逊于外资品牌,在关键技术上也都有差异性表现,比如海信在变频技术上的领先性。而部分外资品牌在外观上的改进并不会对空调产品产生根本性变化。向高端转化,对国产品牌来说难度不大。

需要指出的是,这些数据均是赛诺、中怡康监测一、二级市场数据获得,并不全面。如果加上三、四级市场的量,这一排名顺位会有些许变化。

趋势:严峻考验在即

从以上的分析可以看出,国内市场销量的难以释放、应收账款和库存占用资金的继续攀升、原材料价格未见下降的趋势以及品牌之间的残酷竞争,都将集合起来严重考验今年的空调器行业。

虽然空调器出口目前表现出大幅度增长的态势,但是专家表示,越来越多的贸易壁垒以及环保壁垒亦正在考验中国空调业的出口。日前土耳其反倾销案已经显现了这一趋势,此外7月1日正式实施的rohs指令也将进一步加大空调器的成本,挤压中国空调业的利润。出口利润下滑的潜在危机,有可能令空调器行业目前的利润增长失去光彩。

但也需要指出的是,若空调器行业顶住现阶段的压力,顺利完成行业洗牌以及高端转型的过渡,未来将可进入良性发展期。目前的任务是共同维护空调器产业安全,正如中国家电协会理事长霍杜芳在年初接受《中国电子报》记者采访时所说:“要提高产业集中度,保持合理的出口速度,尽量避免贸易壁垒,严格产业技术标准,特别是加强主导企业的沟通和建立正常的竞争合作关系,用整体的力量维护产业的安全。”

5元,同比增长了7.1。5月份的统计数据虽然没有公布,但据商家反映,5月份的这次涨价应该在4月价格基础上再涨5以上,这样5月空调器价格同比增长的幅度大约15左右。

除去原材料上涨压力的原因,空调器涨价的另一大主因还是上述行业向高端的转型,即产品本身附加值的提升,如全面达标2.6最低能效等级,以及健康技术的升级等。业内人士对价格的上涨普遍持肯定态度。中国家电协会秘书长姜凤在一次接受《中国电子报》记者采访时明确表示:“今年空调行业不得不涨价。”

资金:利润和应收账款均攀升

在全行业转型高端、价格普遍上涨的近半年内,利润率开始有所回升。据国家统计局的统计,1-4月份空调行业主营业务收入656.58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6.35,利税总额27.56亿元,比去年增长12;利润总额14.69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16.94。

青岛海尔2006年第一季报发布公告称,开发了一系列高附加值、差异化的产品,在“三超双新风变频空调”等产品的拉动下,使得公司2006年首季主营利润同比有较大增幅,实现净利润8385.81万元,同比增长32.63。美的空调方面也表示,利润的增长与其施行的高端战略有着直接的关系。据美的空调第一季度财报公告,空调净利润同比增长30。

与利润增长类似的是,空调器行业的应收账款也在继续攀升。根据国家统计局的统计,1-4月家用空调器应收账款229.41亿元,4月比上月上升8.14个百分点,高于去年同期25.51个百分点。

在应收账款攀升的同时,空调器库存占用资金的问题也显现出来,根据国家统计局的统计,1-4月空调器厂家成品存货占用资金136.18亿元,比上月上升2.62,比去年同期上升5.55。

这两组数据暴露出了整个空调器行业在资金周转上的危机。而对于空调业来说,资金的良性周转是空调器厂家生存的关键,乐华、澳柯玛等空调器厂家的轰然倒下无一不是因资金问题。因此,出口和整体利润率的上升局面,都难以掩盖空调器行业潜伏的危机。

品牌:前三占有率超四成空调器行业所面临的严峻考验从行业洗牌的加剧也可窥见一斑。据中怡康统计的数据显示,1-5月份前10位空调器品牌的市场零售量占有率已经高达77.28,市场零售额占有率也已经高达74.91。前三位的空调品牌市场零售量占有率都已经高达43.16,接下来这种集中度必然还将进一步提升,二线以下品牌的生存空间愈益狭窄。

同时,赛诺和中怡康的数据同时显示,前三位分别是海尔、美的、格力,赛诺数据显示的1-4月累计销售量分别是:263579台、213520台、181031台(仅为赛诺市场研究公司监测到的数据),中怡康数据显示的1-5月份累计零售量市场占有率分别是:16.09、13.82、13.25;外资品牌仅松下和lg进入前10分别位列第8位和第9位,赛诺数据显示的1-4月累计销售量分别是:76987台、52875台,中怡康数据显示的1-5月份累计零售量市场占有率分别是:5.17、3.65。

可以看出,空调器市场虽然全面向高端过渡,但并没有因此影响国产品牌的占有量。这与产品有关,因为从市场来看,国产品牌在产品的更新上并不逊于外资品牌,在关键技术上也都有差异性表现,比如海信在变频技术上的领先性。而部分外资品牌在外观上的改进并不会对空调产品产生根本性变化。向高端转化,对国产品牌来说难度不大。

需要指出的是,这些数据均是赛诺、中怡康监测一、二级市场数据获得,并不全面。如果加上三、四级市场的量,这一排名顺位会有些许变化。

趋势:严峻考验在即

从以上的分析可以看出,国内市场销量的难以释放、应收账款和库存占用资金的继续攀升、原材料价格未见下降的趋势以及品牌之间的残酷竞争,都将集合起来严重考验今年的空调器行业。

虽然空调器出口目前表现出大幅度增长的态势,但是专家表示,越来越多的贸易壁垒以及环保壁垒亦正在考验中国空调业的出口。日前土耳其反倾销案已经显现了这一趋势,此外7月1日正式实施的rohs指令也将进一步加大空调器的成本,挤压中国空调业的利润。出口利润下滑的潜在危机,有可能令空调器行业目前的利润增长失去光彩。

但也需要指出的是,若空调器行业顶住现阶段的压力,顺利完成行业洗牌以及高端转型的过渡,未来将可进入良性发展期。目前的任务是共同维护空调器产业安全,正如中国家电协会理事长霍杜芳在年初接受《中国电子报》记者采访时所说

上半年空调市场调查报告及下半年预测 篇2

一、市场火爆, 价格创新高

今年上半年, 尿素市场十分火爆, 从价格上看, 除了4月中下旬后, 山东、河南等地因前期价格涨幅较大, 再加之国家对化肥出口征收100%特别关税而出现300元 (吨价, 下同) 左右的下跌外, 其余时间基本上是一路上涨。在5月中下旬后, 市场又掀起了新一轮的大幅上涨, 一举攻克了前期的价格高点并且不断创出新高, 到6月中下旬时, 尿素出厂价普遍都在2300元以上, 高的跃上了2500元大关, 个别企业甚至超过了2600元, 市场批发价也普遍在2400元以上, 高的甚至达到了3000元的“天价”。同年初相比, 不论是出厂价还是市场批发价还是市场零售价普遍都上涨了400—600元, 高的超过了700元, 同去年同期相比, 更是大幅上涨了700元以上, 高的超过了1000元。尿素价格出现如此大幅且持续性的上涨, 为历史所罕见。

二、产销量继续增加, 但增速放缓

据统计, 今年1~5月, 全国共生产尿素2352万吨, 比去年同期增长5%, 这个数据在近几年的增幅中属于偏小的, 自2005年以来, 我国尿素产量进入了新一轮的快速增长期, 一般每月的产量增幅都在10%以上。今年尿素产量增幅放缓主要有以下两方面的原因:一是今年1、2月由于南方地区受到受到百年一遇的冰雪低温天气的影响, 南方地区不少尿素生产厂家原材料进不来, 产品出不去, 被迫停产减产, 造成尿素产量下降;二是5、6月由于受到汶川大地震、煤炭价格大幅上涨、煤电供应紧张等多种因素影响, 也使得尿素产量增速放缓。

从需求方面看, 今年化肥价格大幅上涨, 造成农民用肥量减少, 但由于尿素价格在化肥价格中属于涨幅相对偏小的, 所以对尿素的使用量影响相对不是很大, 有些地方还出现农民多用尿素的现象。总体看, 农用尿素加上工业尿素加上出口因素, 上半年我国尿素销量是稳中有所增长。

三、政策干预力度前所未有, 但效果并不十分明显

由于国家把控制物价上涨作为2008年的一个最主要目标, 为防止化肥价格上涨引发粮食价格上涨, 今年以来政府部门对化肥价格的干预力度前所未有, 几乎与化肥相关的部门都出台措施要控制化肥价格的上涨, 今年各级政府部门对化肥价格的检查力度也是历年来最大的。特别是4月17日, 财政部下发文件, 决定自今年4月20日起至9月30日, 对尿素等化肥出口征收100%的特别关税 (该举措被称为今年干预力度最大、杀伤力最大的一个举措) , 更是对化肥市场产生了较大的心理影响。但总体来看, 政策因素对今年上半年化肥市场的影响并不十分明显, 市场基本上还是按自身的轨迹在运行。以尿素为例, 尽管到处都在搞限价, 到处都在搞化肥价格大检查, 但不管是出厂价还是批发价还是零售价, 尿素价格基本上是全面超限, 并且超限的幅度还很大, 高的超过了600元以上。

四、生产企业差别很大, 整体盈利状况较好

由于今年尿素价格的涨幅高于生产成本的上涨幅度, 整体来看, 今年尿素企业的盈利状况要好于去年, 但具体到各个企业, 差别很大。气头尿素企业是最大的受益者, 由于天然气价格未上涨, 尿素生产成本增加幅度不大, 而尿素销售价格却大幅度增加, 使得气头尿素企业的盈利空间非常大, 高的纯利润每吨达1000元左右, 如此高的盈利是历史上未有过的。由于煤炭价格大幅上涨, 煤头企业的盈利状况远远不如气头企业, 相对而言, 用本地粉煤作原料的煤头企业的利润状况要好于用块煤作原料的煤头企业, 主要原因就是粉煤的价格涨幅要小于块煤的价格涨幅。

综观今年下半年尿素市场走势, 预计情况相对较好, 估计是近几年下半年尿素市场走势最好的一年。目前市场心态普遍较好, 对下半年市场较为乐观, 不再像以前一样的一味的看空后市, 担心和害怕下半年走势。综合分析, 预计今年下半年尿素市场会呈现以下几方面的特点:

1. 价格高位运行。

今年下半年尿素价格在高位运行可以说是毫无疑问的, 预计将是近几年下半年平均价格最高的一年, 主要原因有以下几点:一是起点价格高, 7月初全国尿素出厂价普遍都在2300元以上, 高的达到了2500元左右, 基本上属于历史最高价格, 起点价格如此之高, 下半年整体价格自然也不会太低。二是比价优势。虽然6月中下旬后, 尿素价格涨幅较大, 但目前在氮磷钾三元素中, 尿素价格仍属于最便宜的, 仍有比价优势, 比价优势的存在也将对尿素价格形成较为坚实的支撑。三是成本因素。由于国际油价大幅上涨, 目前已高达140美元/桶以上, 带动煤炭价格也大幅上涨, 目前山西省块煤到厂价普遍都在1000元以上, 高的达到1300元左右, 粉煤到厂价也普遍在700元以上, 同去年相比, 因煤价上涨而使得煤头企业尿素普遍增加生产成本300元以上, 高的超过了500元。

2. 生产形势不容乐观。

今年上半年尿素形势不是太好, 预计下半年也不容乐观, 主要原因就是煤、电、天然气等原材料因素的影响, 煤炭价格高位运行且供应紧张的局面一下子难有大的改变, 今年的电力供应相对偏紧, 拉闸限电现象时有发生, 天然气方面, 由于目前化肥用天然气价格偏低, 天然气公司供气积极性不高, 再加之下半年特别是进入冬季后, 民用天然气用量大幅增加, 天然气供应将更趋紧张。

据《中国化工报》日前报道, 山西在煤、电、运“三荒”重压下, 已有30%化肥企业停产, 50%半负荷生产, 直接影响到化肥生产和化肥市场供应。7月1日, 山西化学工业行业管理办公室向山西省政府反映情况, 请求省政府采取宏观调控措施, 扶助化肥企业渡过难关。山西作为我国的煤炭生产大省和化肥块煤供应基地, 化肥生产都如此艰难, 其它地方的困难就更大了。

3. 出口情况受政策因素影响大。

今年1至5月, 我国共出口尿素355万吨, 比去年同期大幅增加213万吨, 增幅高达150%。出口量大量增加也是今年我国尿素价格高企的一个重要原因。为抑制化肥出口, 财政部宣布从4月20日至9月30日对尿素等化肥出口征收100%的特别关税, 此举基本上封堵了旺季时我国化肥出口之路。虽然特别关税只征收到9月30日, 从10月1日后不再征收, 有助于我国的化肥出口, 但如果出口量太大, 影响到了国内供给或者大幅拉抬国内化肥价格, 国家有可能又会采取措施限制出口, 所以对四季度的尿素出口不能寄过大的希望。

4. 淡储形势相对较好。

今年的尿素淡储形势预计会相对较好, 主要原因有两点, 一是各级政府部门高度重视, 近几年来各级政府部门对化肥淡储越来越重视, 今年预计会更加重视, 出台更多的举措鼓励化肥流通企业和化肥生产企业淡储。二是由于去年尿素淡储收益较好, 化肥流通企业和化肥生产企业淡储积极性较高, 有些企业会主动加大尿素淡储力度。

上半年空调市场调查报告及下半年预测 篇3

进口总量减少三分之一

据海关统计,今年1-6月我国累计进口汽车63990辆,为去年同期96127辆的66.6%,减少三分之一。分车型进口情况和增减情况如下表:

从上表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今年上半年与去年同期相比进口减少了32137辆。按减少数量排序为:1.5-2.5升轿车减少19878辆,小于1.5升轿车减少5910辆,货车减少4090辆,旅行小客车减少3457辆,2.5-3.0升轿车减少3727辆,大于3.0升轿车减少2767辆,客车减少1054辆,而越野车增加841 7辆;按减少比例排序为:小于1.5升轿车减少98%,货车减少80%,客车减少61.5%,1.5-2.5升轿车减少59.4%,旅行小客车减少54.8%,特种车减少37.8%,大于3.0升轿车减少31.5%,2.5-3.0升轿车减少22.6%,而越野车增加50%。

进口结构发生较大变化

今年上半年进口汽车在总量大幅减少的情况下,结构发生了较大变化。无论从进口车型结构、月度结构,还是国别结构和排量结构都有较大幅度的变化,引人注目。

进口轿车减少50g6,进口越野车增加5096。

今年1-6月,进口轿车为32434辆,比去年同期64720辆减少32286辆,减少近50%;反观进口越野车,今年上半年共进口越野车25300辆,比去年同期16883辆增加8417辆,增加50%。其中3-6月,进口越野车分别比去年同期增加14%、59%,124%和84%,而5月份当月,越野车进口量超过轿车进口量。

一季度进口降幅较大,二季度进口有所恢复。

从分季度情况看,一季度进口减少近51.06%,而季度有较大恢复,仅减少13.44%。5月份当月进口11165辆,与去年同期11864辆基本持平;6月份当月进口1 5451辆,比去年同期1 7318辆仅减少10.8%。主要原因是一季度是进口汽车相关政策调整的衔接期,由于政策明朗较晚,经销商不敢订货,加12004年下半年大多数进口汽车经销商亏损,为控制风险,订货相当谨慎,直接导致一季度进口量锐减。随着政策的明朗和经销商开始盈利,经销商开始追加订单,5、6月份进口随之有所增加,可以预计,后续进口汽车的下降幅度将会减少。

日本、德国进口数量下降较大,美国、韩国有些车型进口数量有所上升。

就进口轿车而言,2005年上半年,进口日本车7014辆、德国车1 2886辆、韩国车4634辆、美国车2198辆;而2004年上半年,进口日本车18321辆、德国车22996辆、韩国车16665辆、美国车469辆。2005年上半年进口日本、德国、韩国轿车同比各减少约1万辆。但2005年上半年进口越野车的情况是:日本1 2674辆,与2004年1 2368辆比减少2.5%;韩国6534辆,比2004年1062辆增加5472辆;美国越野车4245辆,比2004年1324辆增加2921辆,而且进口的都是高价位的越野车。

进口排量2.5升以上比例上升,2.5升以下比例下降。

以轿车为例.2005年上半年进口2.5升以下,其中1.5升以下76辆,1.5-2.5升13594辆,合计13670辆,占42%;2.5升以上,其中2.5-3.0升12729辆,占39%,3.0升以上6031辆,占19%,合计为58%。而2004年,小于1.5升占9.2%,1.5-2.5升占51.8%.2.5-3.0升占25.4%,3.0升以上为1 3.6%。据测算.2004年上半年2.5升以下进口数量与2.5升以上进口数量的比值为61:39.而2005年同期比值是42:58。由此可见,一年之间,2.5升以下进口数量与2.5升以上进口数量的比值几乎从6:4变为4:6,2.5升以上进口轿车成为主流。

上半年进口车价格基本保持稳定

根据网上车市网站对252种进口汽车市场价格的监测显示,今年1-6月,我国进口汽车市场价格基本持平。一季度进口汽车价格下降0.05%后,二季度以后随着市场回暖,消费者消费心理开始恢复,大部分价格开始回升,特别是日系、德系车型,今年上半年一直处于坚挺状态。

进口车价格比较稳定主要有四个原因: 首先,今年上半年汽车价格总体比较稳定,特别是国产车价格比较平稳;其次,进口数量没有超出实际需求,始终保持在一个合理水平上;第三,整个上半年欧元和日元始终坚挺。在成本坚挺的情况下,市场价格已没有多少下降空间;最后,进口汽车经销商经过去年下半年的恶性竞争后,进口汽车经销商数量减少,现有的经销商都比较理性。加上厂家对价格的管控加强,使得价格竞争比较有序。

上半年进口汽车数量不升反降的原因。

影响进口汽车的主要因素一直是国产车替代因素、汇率因素和政策因素这三大因素,虽然配额取消,但是配额只是政策因素中的一个因素,不是全部。

首先是国产车替代因素。很显然今年上半年轿车的进口数量明显减少,尤其是从日本进口的轿车数量减少更多。这与日本三大汽车公司——丰田、日产、本田加大在华的投资,加快推出新车型等有关。往年轿车进口的主流车型主要为丰田佳美和日产风度,随着今年日产天籁、丰田皇冠的推出和本田雅阁的上量,日系进口车明显受到阻击。据统计,上半年总计国产车中日产天籁3万辆、丰田皇冠1万辆、马自达(6)2.5万辆和本田雅阁6.5:5辆。加之日元升值等因素,日本进口轿车正在慢慢被国产化的同门车型拒之门外。

同时,高档车和中高档车作为进口车的主阵地,今年国产车型也加大了力度,竞争随之加剧,如新奥迪A6、宝马、卡迪拉克CTS等都在进一步挤压进口车的空间。

其次是汇率因素。今年整个上半年,欧元、日元都比较坚挺,直接导致进口德国车和日本车的刚性成本居高不下。在某种程度上,汇率比关税更直接影响进口成本,直接影响德国车和日本车数量大减。

再有就是政策因素。随着今年年初WTO过渡期的结束,国家出台的一系列新政策,包括《汽车品牌销售管理实施办法》、《汽车产品自动进口许可证签发管理实施细则》和《构成整车特征的汽车零部件进口管理办法》等,其对进口车市场的格局变化,以及对经销商的实际运作都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加上由于政策明确较晚,订货较少,一季度进口锐减,直接导致上半年进口大幅减少。

下半年进口车经营仍有较大风险

对下半年进口车市的分析,同样需要从影响进口车市的三大主要因素入手。

首先,国产车替代能力的提高和国产车市变化对进口车的影响。随着国产车竞争能力的提高、车型空档的减少、成本优势的进一步显现,国产汽车对进口汽车的替代作用将进一步加强,这是对进口汽车不利的方面。同时由于上半年厂家排产比较谨慎,价格基本保持稳定,而下半年大部分厂家调整了排产,现在产能进一步扩大,但需求增加缓慢,价格已经开始松动。如果国产车价格调整,会影响整个市场,从而对进口汽车市场会有较大影响。

其次,汇率变化和订货加大对进口车市的影响。随着人民币升值2%和进口订货量的逐步恢复,后续进口将比前几个月的平均水平有所提高。特别是订货增加以后,会对销售构成压力,也会对价格构成压力。

第三,政策因素将使进口汽车市场仍处于高度不确定状态。可以预见,落地征税即将执行,加上传闻中的消费税调整和乘用车燃油经济性标准的可能出台,进一步强化了进口汽车市场的动态变动性,进口车风险仍然较大,订货不宜过于放大。

除了国产车因素、汇率因素、政策三大因素外,下半年还要特别关注宏观经济面、汽车市场面,以及需求层面、竞争对手层面的因素。如果下半年GDP增长比上半年有所降低,下半年汽车市场将存在更多的变数,尤其是属高档消费的进口汽车市场更不能过于乐观。如果需求不旺、供应增加。竞争加剧,厂家对市场把握不好,也有可能导致市场无序。

综上所述,下半年进口汽车总量将会高于上半年,但对下半年进口汽车市场不宜过分乐观,经营进口汽车仍存在较大风险,加上政策因素和汇率因素仍在变动之中,须密切关注这些影响因素对进口车市的影响程度。(本文作者是中国进口汽车贸易中心总经理)

上半年空调市场调查报告及下半年预测 篇4

【企业网址】(点击看正文)

正文目录

第一章三菱汽车空调概述1第一节三菱汽车空调定义1第二节三菱汽车空调行业发展历程2第三节三菱汽车空调分类情况3第四节三菱汽车空调产业链分析

4一、产业链模型介绍

4二、三菱汽车空调产业链模型分析 第二章三菱汽车空调发展环境及政策分析第一节中国经济发展环境分析1

1一、中国宏观经济发展现状1

1二、中国宏观经济走势分析1

2三、中国宏观经济趋势预测14第二节行业相关政策、法规、标准第三章中国三菱汽车空调生产现状分析611 18 20 第一节三菱汽车空调行业总体规模20 第一节三菱汽车空调产能概况

21一、2012-2014年产能分析

21二、2014-2018年产能预测23 第三节三菱汽车空调产量概况2

5一、2012-2014年产量分析2

5二、产能配置与产能利用率调查27

三、2014-2018年产量预测28第四节三菱汽车空调产业的生命周期分析31第五节三菱汽车空调产业供需情况32 第四章三菱汽车空调国内产品价格走势及影响因素分析34第一节国内产品2012-2014年价格回顾34第二节国内产品当前市场价格及评述35第三节国内产品价格影响因素分析36第四节2014-2018年国内产品未来价格走势预测37 第五章2012-2014年中国三菱汽车空调行业总体发展状况39第一节中国三菱汽车空调行业规模情况分析39

一、行业单位规模情况分析39

二、行业人员规模状况分析40

三、行业资产规模状况分析

42四、行业市场规模状况分析4

5五、行业敏感性分析47第二节中国三菱汽车空调行业产销情况分析49

二、行业销售情况分析

51三、行业产销情况分析52 第三节中国三菱汽车空调行业财务能力分析5

5一、行业盈利能力分析与预测5

5二、行业偿债能力分析与预测56

三、行业营运能力分析与预测58

四、行业发展能力分析与预测61 第六章2014年中国三菱汽车空调行业发展概况65第一节2014年中国三菱汽车空调行业发展态势分析65第二节2014年中国三菱汽车空调行业发展特点分析66第三节2014年中国三菱汽车空调行业市场供需分析67 第七章三菱汽车空调行业市场竞争策略分析69第一节行业竞争结构分析69

一、现有企业间竞争69

二、潜在进入者分析7

1三、替代品威胁分析7

2四、供应商议价能力7

4五、客户议价能力77 第二节三菱汽车空调市场竞争策略分析80一、三菱汽车空调市场增长潜力分析80二、三菱汽车空调产品竞争策略分析8

2三、典型企业产品竞争策略分析85第三节三菱汽车空调企业竞争策略分析88

一、2014-2018年我国三菱汽车空调市场竞争趋势88

二、2014-2018年三菱汽车空调行业竞争格局展望90

三、2014-2018年三菱汽车空调行业竞争策略分析93 第八章三菱汽车空调行业投资与发展前景分析97第一节2014年三菱汽车空调行业投资情况分析97

一、2014年总体投资结构97

二、2014年投资规模情况99

三、2014年投资增速情况100

四、2014年分地区投资分析102第二节三菱汽车空调行业投资机会分析106一、三菱汽车空调投资项目分析106

二、可以投资的三菱汽车空调模式109

三、2014年三菱汽车空调投资机会11

1四、2014年三菱汽车空调投资新方向112第三节三菱汽车空调行业发展前景分析11

5一、殴债危机下三菱汽车空调市场的发展前景11

5二、2014年三菱汽车空调市场面临的发展商机116 第九章三菱汽车空调行业竞争格局分析120第一节三菱汽车空调行业集中度分析120二、三菱汽车空调企业集中度分析12

2三、三菱汽车空调区域集中度分析125 第二节三菱汽车空调行业主要企业竞争力分析128

一、重点企业资产总计对比分析128

二、重点企业从业人员对比分析130

三、重点企业全年营业收入对比分析13

3四、重点企业利润总额对比分析13

5五、重点企业综合竞争力对比分析136 第三节三菱汽车空调行业竞争格局分析139

一、2014年三菱汽车空调行业竞争分析139

二、2014年中外三菱汽车空调产品竞争分析140

三、2014年我国三菱汽车空调市场竞争分析1

42五、2014-2018年国内主要三菱汽车空调企业动向145 第十章三菱汽车空调上游原材料供应状况分析149第一节主要原材料149第二节主要原材料2011-2014年价格及供应情况150第三节2014-2018年主要原材料未来价格及供应情况预测151 第十一章三菱汽车空调产业用户度分析153第一节三菱汽车空调产业用户认知程度153第二节三菱汽车空调产业用户关注因素1

54一、功能1

54二、质量157

三、价格159

四、外观160

五、服务162 第十二章2014-2018年三菱汽车空调行业发展趋势及投资风险分析167第一节当前三菱汽车空调存在的问题167第二节三菱汽车空调未来发展预测分析168

一、中国三菱汽车空调发展方向分析168

二、2014-2018年中国三菱汽车空调行业发展规模170

三、2014-2018年中国三菱汽车空调行业发展趋势预测173第三节2014-2018年中国三菱汽车空调行业投资风险分析176

一、市场竞争风险176

二、原材料压力风险分析178

三、技术风险分析18

1四、政策和体制风险18

3五、外资进入现状及对未来市场的威胁184 第十三章三菱汽车空调国内重点生产厂家分析188第一节三菱汽车空调重点公司介绍188

一、**公司1881、企业简介1902、产品介绍1934、未来发展趋势196

二、**公司1981、企业简介2012、产品介绍2033、经营情况2044、未来发展趋势206

三、**公司2091、企业简介2112、产品介绍2123、经营情况2144、未来发展趋势217

四、**公司2191、企业简介2202、产品介绍2223、经营情况2254、未来发展趋势227

五、**公司2281、企业简介230

2、产品介绍233

3、经营情况235

4、未来发展趋势236 第十四章三菱汽车空调地区销售分析240一、三菱汽车空调各地区对比销售分析239二、三菱汽车空调重点地区一销售分析2401、规格销售分析2422、厂家销售分析24

5三、三菱汽车空调重点地区二销售分析2471、规格销售分析2482、厂家销售分析250四、三菱汽车空调重点地区三销售分析2531、规格销售分析2552、厂家销售分析256五、三菱汽车空调重点地区四销售分析2581、规格销售分析2612、厂家销售分析263 第十五章三菱汽车空调产品竞争力优势分析266

一、整体产品竞争力评价26

5二、体产品竞争力评价结果分析267

三、竞争优势评价及构建建议268 第十六章业内专家观点与结论272 更多图表:见报告正文 详细图表略…….如需了解欢迎来电索要。

上半年空调市场调查报告及下半年预测 篇5

安徽市场与江、浙、沪同处于华东区域,虽然经济实力明显不敌其他三大市场,但是近年来经济的增长速度却一直处于高位。在2012年上半年全国各省的GDP排名中,安徽实现上半年全省生产总值7781.9亿元,GDP增幅达12%,增速居全国第7位,中部第一位。在全国经济运行速度下滑的时候,安徽经济增长不仅速度快于全国平均,而且位次也是上升的。再从相关的房地产市场来看,安徽市场也难敌调控之力,上半年全省商品房销售面积为1886.6万平方米,同比下降6.3%。虽然6月份房地产市场有回暖迹象,但销售面积增幅与上年同期相比回落达17.7个百分点。再从项目情况来看,2012年1-6月份,安徽省1亿元以上在建省外投资项目4115个,同比增长20.2%。受经济运行下行压力影响,全安徽省利用省外投资增幅有所回落,但安徽省仍然是海内外产业转移首选地区,全省引进的重大产业项目数量明显增加。

在同比全国其他省市市场处于经济上行安徽市场,按理说2012年上半年中央空调市场的发展情况比较乐观。但是从市场反馈的信息来看,2012年上半年安徽市场的整体容量达到8亿元,占据华东区域市场份额的8%,可以说对华东市场的贡献力量仍然杯水车薪。不可否认安徽中央空调市场未来广阔的发展潜力,但是安徽作为以房地产项目为支撑的城市综合体形式,缺少工业项目的支撑,在国家对房地产市场的调控之下,中央空调市场发展无疑受到了打击。和去年全年17亿元的市场容量相比,安徽的潜力并没有完全爆发。

分析整体市场在上半年呈现的特征可以看出,2012年上半年项目数量并不比往年减少,但是项目资金到位情况并不乐观,大量的项目拖延和停滞,加上开工项目的付款方式和往年相比也较为恶劣,部分品牌死守价格采取保守的市场策略,还有部分品牌采取了降价等救市措施,但最为普遍的现象是,对项目的选择更为谨慎。从市场上的项目情况来看,中小项目居多,大项目比较少。其中除中心城市合肥之外,芜湖、铜陵等市场展现出越来越强的经济活力。

品牌格局

从九大品牌约克品牌、开利、特灵、麦克维尔、大金、日立、格力、美的、海尔的整体市场占有率变化图可以看出,2012年这九大品牌的市场份额仍然延续的增长的趋势,品牌格局越来越稳固,市场占有率达到80%,与往年同期相比提升0.8%。其中市场占有率位于前列的是格力和美的。作为家电系品牌中的佼佼者,其在安徽市场上的品牌优势、渠道优势、性价比优势都是构成牢牢把持市场占有率的主要原因。而大金相较于在全国其他市场的强势,在安徽市场的表现可以说是差强人意,一方面,格力和美的在单元机领域的销售支撑,以至于在整体销售额上远远领先于其他品牌,另一方面和市场整体规模有关,安徽多联机市场起步略晚,大金在安徽市场的时间和积淀和其他强势区域相比都尚浅。此外,2012年上半年,多联机市场的项目数量并没有减少,只是进展较为缓慢,时间不定,而中高档写字楼项目层出不穷,给市场带来了一线生机。值得一提的是,国产品牌2012年上半年在安徽市场的表现并没有受到太多大环境带来的阻碍,中小项目的支撑给了部分国产品牌很大的机遇,因此整体销售和去年全年对比,处于维稳的态势。

再看水机市场,虽然传统四大品牌约克品牌、开利、特灵、麦克维尔仍然是市场不可忽视的力量,但是整体市场份额远远不及其他五大氟机品牌的市场份额。从市场上我们也看到这

几大品牌的变化,比如约克在2012年上半年主动调低了产品价格,赢得了一些合同订单,市场表现较为灵活;而麦克维尔相对来说价格体系比较稳定,在外观环境并不明朗的情况下,保持稳定的策略,开始有选择性的接触项目,和往年相比更加谨慎了些,参与的投标较少,虽然上半年的销售情况并不是很好,但是整体表现基本维持稳定。还有其他一些水机领域的国产品牌,相较来说,性价比的竞争优势越来越薄弱,市场表现并不尽如人意。尤其在末端产品的竞争上,由于一些主流品牌对价格策略的调整,中小品牌的生存空间更小。产品格局

从安徽市场产品市场份额的分布图来看,最大的两块莫过于多联机和单元机产品。一直以来在水机领域驰骋的安徽,在全国多联机势头发展迅猛的攻势之下,也加入到了该行列。从多联机市场来看,28.8%的市场份额贡献来自于很多品牌,如大金、格力、美的、日立、东芝、三菱电机等,随着进入市场的品牌越来越多,以及市场对多联机产品优势的认知度越来越深,共同推动的力量使得安徽的多联机市场发展趋势越来越好。而单元机产品无疑也是支撑起整个安徽中央空调市场容量不可忽视的重要力量,美的和格力在安徽市场的强势地位是很多品牌望尘莫及的,一方面完善的渠道格局和经销商网络遍布区县市场,另一方面产品线相对来说较为齐全,品牌认知度比较高,深受市场青睐。此外,在安徽这样一个经济发展略显落后的地区,市场对产品价格的敏感度较高。

因此以格力、美的为首的家电系品牌在单元机领域均有所斩获。

2012年上半年,离心机和螺杆机的市场占有率和往年同期相比均呈现下滑走势,市场占有率分别为6.3%、12.5%。大项目的拖期是造成市场下滑的主要原因,不可否认,部分品牌的合同额同比往年是增长的,但是由于项目进度迟缓或者付款方式等原因,导致回款不能到位。需要说明的是,2012年上半年安徽地区外围市场的表现要优于中心城市合肥。

上半年空调市场调查报告及下半年预测 篇6

2012年,世界经济形势风云跌宕愈趋复杂,全球性金融危机所带来的冲击仍不容小觑,国内需求也存在放缓压力,房地产市场、投融资平台、民间借贷等领域潜在风险增大。在国际经济形势复杂多变与国内通胀的双重压力下,我国企业面临着原材料上涨、生产成本上升、融资环境恶化、外部市场需求下降等等多方面的挑战。具体分析如下:

从宏观经济环境看,国际金融危机深层次影响延续,全球经济复苏乏力。进入4月份以后,海外主要经济体开始进入不稳定期。本来就隐忧重重的欧债问题在欧洲各国进入大选时期后开始变得更加扑朔迷离,希腊国内的权力真空状态让市场对希腊是否会退出欧元区而导致债务违约惶恐不安,西班牙也在几番挣扎后终于向欧盟伸出求救之手,欧债危机的扩大似乎无法阻挡。就在欧洲让世界心灰意冷的时候,美国经济也出现放缓迹象,5月份美国新增非农就业人数大幅低于市场预期,失业率出现反弹。除了发达国家外,巴西、印度等新兴经济体国家一季度经济增速亦出现不同程度放缓。为此海外经济体开始逐步转向货币宽松,澳大利亚、巴西、印度、越南等经济体相继降息,下半年市场更加关注美联储是否会进行QE3来刺激经济。美国2012年全年GDP增长预估中值从5月的2.3%降至2.2%,2013年增长预估降幅更大,从2.4%降至2.2%。从上述数据来看,世界

经济复苏的曲折性、艰巨性进一步凸显,增速进一步放缓,据世行预测,2012年发达国家、发展中国家经济增长分别为1.4%、5.3%;2013预测发达国家、发展中国家经济增长分别为1.9%、5.9%。

从我国经济来看,中央明确2012年经济工作的总基调是稳中求进。从上半年的运行情况看,“转型”成为宏观经济的主要特征,经济增长中枢将下移,而政策促转型所释放的政策红利将带来结构性机会。2012上半年政策取向将是货币政策中性偏松、财政政策积极促转型。从表现看,央行从去年11月30日以来,连续三次下调存款准备金率;自今年6月8日近三年半以来央行首次降息(上次降息是2008年12月23日),降息幅度为一年期存款基准利率下调0.25个百分点,一年期贷款利率为6.31%。目前,大部分银行已经完成了存款利率的调整,但是出现了一种微妙的现象,股份制银行则趁机提高存款利率,上调至3.575%,以期从国有银行手中抢过客户资源。此外,三驾马车中内需对经济的拉动依然较强,在政策刺激和物价回落背景下,消费实际增速将有所提高,5 月份,同比名义增长13.8%,社会消费品扣除价格因素后,实际增长11%,环比4月份10.7%略有上升;1-5 月份,社会消费品同比名义增长14.5%,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10.9%;受房地产调控的拖累,固定资产投资将进一步下滑,1-5月份,我国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20.1%,增速较1-4月份回落0.1个百分点;由于全球经济复苏前景黯淡,出口对经济的贡献

将成为负拉动。瑞信亚太区首席经济师陶冬及德银大中华区首席经济师马骏齐齐下调2012年中国GDP预测,分别至7.7%和7.9%。国家将会进一步微调,积极采取扩大需求的政策措施,保持经济增速平稳发展。

从区域环境看,河北省面临着新的重大战略机遇。紧抓河北沿海地区发展规划上升为国家战略,举全省之力加快建设曹妃甸,深入实施“6677”战略,即:集中打好六大攻坚战、全力做大六大宗商品交易、做足用好七大优势、做实做强七大园区,全面推动曹妃甸新区快速发展。近日,河北省出台《关于做好当前经济工作努力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意见》,在抓好投资和项目建设、帮助企业应对困难、力促农业增产增效、挖掘消费需求潜力、努力提高对内对外开放水平、增强财政金融支撑能力、加快结构调整步伐、保障和改善民生等八个方面制定了具体措施,并逐条明确了责任单位和具体事项、任务的时间进度,以确保全年目标任务圆满完成。这些将给公司发展物流产业,加大对外合作力度创造新的、巨大的发展空间。

从物流政策来看,2012年上半年国家出台了和即将出台一系列物流产业政策,这些政策的实施为物流运行继续保持较快发展带来了机遇和相对宽松的政策环境。一是物流企业仓储土地税减半政策有利于降低很多物流仓储企业的成本,比如根据物流仓储上市公司中储股份的2010年年报披露的应交税费明细测算,中储股份在2010年全年缴纳的土地使用税超过5000万元,如果

土地使用税减半,预计可以节省近3000万的税费支出,占其2010年净利润的超过10%。二是鼓励民营企业进入国家基础产业投资可以发挥民间资本推动交通运输产业结构优化、加快发展方式转变、促进现代交通运输业发展的重要作用。三是“国九条”实施细则的即将出台将切实减轻物流企业税收负担,促进物流车辆的便利通行,优化投、融资环境,改革物流用地制度,建立油价与运价联动机制,扫清网络经营障碍,改革物流管理体制,促进“物流国九条”政策全面落地。四是第二批国家煤炭应急储备点、承储企业工作也已进入审批阶段,对储备点新建、改扩建所需资金,可从中央预算内基建投资中安排投资补助,对国家煤炭应急储备贷款或占用资金给予利息补贴,对场地占用费和保管费给予定额补贴。此外,随着“营改增”试点工作的逐步深入、国家煤炭物流十二五规划的定稿出台以及物流产业对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调整产业结构的重要作用,为下半年物流产业进一步发展营造了宽松、良好的环境。

从市场环境看,去年四季度以来,欧洲债务危机不断升级,评级机构下调希腊、意大利、西班牙等国的主权信用评级,全球金融市场动荡以及我国经济减速,这对大宗商品价格形成负面影响,原料市场陷入萧条阶段。煤炭方面,煤炭工业转入平稳发展的拐点已开始渐渐显现。从去年11月份至今,煤炭价格一路下滑,以秦皇岛港发热量5500大卡动力煤为例,由860元/吨下跌至6月12日的745元/吨,跌幅达到115元/吨;库存方面,6

月13日数据显示,秦皇岛煤炭库存已由当天上午的939万吨直接飙升至942万吨,创出自2008年11月19日以来新高;京唐港库存490万吨,曹妃甸港库存291万吨,同样是历史新高。海运市场也自3月份以来,一直处于下行通道,以环渤海七港至上海港2万吨船型为例,海运价格由49元/吨持续下跌至31元/吨,累计下跌18元/吨。电力方面,1-5月全社会用电量累计19618亿千瓦时,同比增长5.8%。分类看,第一产业用电量359亿千瓦时,下降3.5%;第二产业14426亿千瓦时,增长3.8%;第三产业2223亿千瓦时,增长12.4%;城乡居民生活2610亿千瓦时,增长14.2%。但是,就工业用电增长3.8%来看,明显低于去年同期同比11.7%的增速,增幅回落7.9个百分点,属于大幅回落。目前来看,增幅趋势逐月回落,再加上即将实施的阶梯电价政策,用电量未出现拐点。铁矿石方面,6月6日,主产区河北省迁安铁精粉价格为1070元/吨,比3月初下跌10.8%,同比下跌22%;进口矿价格亦走低,天津港进口印度矿报价1005元/吨,比3月末下跌5.6%,同比下跌23%。5月末,我国港口铁矿石库存量达到9724万吨,维持高位运行。钢铁方面,今年 1-4月国际钢价指数(CRU)一路上扬 1.35%,其中亚洲地区价格指数领涨3.45%,而中国钢铁价格指数却稳中有降,降幅达 1.37%。钢材出口均价自年初以来连续四个月下跌,4 月同比跌幅 3.81%,创下 2010 年 12 月以来最大跌幅。1-4月,全国粗钢产量23399万吨,同比增长1.9%,增速同比减缓6.4个百分点;钢材产量30245万吨,增长6.2%,减缓6.4个百分点。焦炭行业,作为国内本就弱势的行业自然难以独善其身,国内主流地区焦炭价格不断下探,山西地区作为国内焦炭生产大省,价格更是一路下探至1580-1600元/吨含税承兑。1-4月,全国焦炭产量14455 万吨,增长6.4%,减缓5.6个百分点。焦炭出口29万吨,下降82.8%。预计下半年煤炭市场交易价格趋稳,但下行风险较大。今年用电需求的减少、来水形势好于往年的情形将对电煤价格造成压力,若煤价持续维持低位,火电厂合同煤兑现率提高,下半年将为火电盈利带来机会。钢厂、铁矿石库存明显低于去年同期,下半年市场形势一旦好转就会有补库需求,可能会带动进口矿价出现小幅上涨。

下半年生猪价格走势分析及预测 篇7

受2012年二三季度宏观经济低迷影响, 2012年中国生猪市场走势及诸多特点几乎翻版了2009年的走势。

共同点:首先, 均是之前一年猪市达到高点, 进入周期性下跌通道, 春节后大幅下跌;其次, 均在4、5月份跌破成本线、出现了亏损;最后, 在均出现了亏损的情况下, 却又都没有出现大量淘汰母猪现象。

不同点:首先, 亏损程度和时间不同, 2009年亏损深度较深、持续时间较短, 而2012年亏损深度不够, 在成本线左右保持了近半年, 并未出现深度亏损。其次, 2009年亏损期间仔猪、母猪补栏受到较大影响, 价格下跌幅度较大, 而2012年仔猪价格虽下跌幅度较大, 但母猪价格长期坚挺, 补栏明显较积极。

根据其共同点和不同点来看, 2013年生猪市场极有可能重演2010年走势, 出现周期性的亏损。其不确定因素主要来自于疫情和2013年中国宏观经济形势。

1.1 2012年猪价预测走势与实际走势吻合度分析

2012年是近五年以来我们预测的走势与实际走势准确度最低的一年, 前面四年里我们预测平均成功率在80%以上, 其中2008年的周期性下跌和2011年的周期性上涨阶段预测准确度达到了90%左右。在2009年和2010年出现了比较大的偏差, 整体的准确度只有50%左右, 而2012年只有40%左右。2012年1~4月份如我们所预测的春节前上涨, 节后下跌, 但我们预测2012年中期应该出现如去年同期一样的强烈反弹, 因为, 春节前后再次暴发了严重的仔猪腹泻, 6~8月份期间供应量较低。但是实际走势不仅没有反弹反而还跌至底部, 并在成本线左右徘徊了六个月。10月份以后市场和我们预测的走势基本相同, 年底翘尾因素带动猪价大幅度上涨。国庆节前后我们预测冬至到春节期间需求旺季猪价仍有可能上涨到17~18元/千克, 2012年年底猪价如期再次重回17元/千克以上。

生猪市场是很有规律的, 这个规律是只要提前判断好母猪的存栏量和母猪补栏量, 后期的供应就基本八九不离十了, 除非出现大的突发事件。

1.2 全国生猪市场盈亏周期分析

1.2.1 猪料比价走势分析

猪料比价是反映养猪盈亏周期变化最重要的指标, 是出栏肉猪价格比全价料的价格, 因此此指标已经把饲料成本的变化扣除出去。由于猪价是由成本和供需缺口组成, 因此, 这个指标反映的就是生猪市场供需缺口的变化情况。猪料比价4.4∶1为盈亏均衡线, 之上为供不应求, 这条线以下是供大于求。2012年春节后大幅度下跌, 供需缺口急剧缩小, 5月份供需达到均衡, 之后没有持续向供大于求方向发展, 而是在供需均衡状态震荡了6个月左右。这和以往任何一轮周期都不同。过去只要跌破盈亏平衡线, 从供不应求转到供需均衡, 下一步就是供大于求, 再下一步就是严重供大于求。最终导致生猪市场出现亏损、严重亏损, 然后开始宰杀母猪。宰杀完母猪以后整个市场产能不足, 进入周期性上涨。

1.2.2 猪粮比价走势分析

2012年全年的猪粮比价是6.17∶1, 而盈亏均衡线是6∶1, 只略高于盈亏均衡线。同比下降接近20%。2012年猪粮比价在4月底跌破6∶1, 但之后没有跌破5.5∶1, 进入5.5~6的均衡状态, 在成本线上下震荡了近6个月。10月份开始猪粮比价回升到6∶1以上, 之后持续上涨, 年底涨破7∶1。

1.2.3 自繁自养头均盈利水平走势分析

2012年自繁自养出栏头均全年平均盈利水平为91元, 2011年年均盈利为537元/头, 同比缩水了83%。主要原因来自于2012年猪价比2011年同期下降15%, 全国均价只有14.44元/千克, 而成本线却从去年的12~13元/千克涨至了13~14元/千克。这样的形势下, 补栏母猪的积极性却很正常。充分反映出来补栏主体不是散户、不是小猪场, 而是中大规模的猪场。

1.2.4 出栏肉猪价格走势分析

2012年全国出栏肉猪年度均价为14.44元/千克, 同比下降近15%, 2011年均价为16.98元/千克。4~10月份期间长期保持在14元/千克左右小幅震荡。11月份后涨幅加大, 临近年底在需求的带动下涨破17元/千克。阶段性高点在2013年1月份出现。

1.2.5 仔猪价格走势分析

2012年仔猪价格年初先是受仔猪腹泻影响, 成活率较低, 价格逆势上涨近两个月, 之后随出栏肉猪价格大幅下跌。但当猪价在5~10月份企稳期间, 仔猪价格却仍在下跌。主要原因是7月份开始玉米、豆粕价格出现暴涨, 育肥成本大幅上升、影响补栏。年底仔猪价格小幅反弹, 但是阶段性的反弹, 主要是受肥猪价格大幅度上涨带动。节后肥猪价格大幅度下跌后仔猪价格会跟着下跌。

1.2.6 二元母猪价格走势分析

与2011年相比, 2012年的二元母猪价格只比2011年下跌了19元/头, 从1747元/头跌至1728元/头。过去母猪价格波动、仔猪价格波动、肥猪价格波动都是非常大的。从2010年开始这几个指标出现分化。2010年以后, 仔猪价格波动幅度还是很大, 猪肉价格波动幅度也很大, 只有母猪价格波动趋于平稳。说明补栏这个环节、或者说整个产业出现非常大的变化, 散户退出、规模猪场现在占比重比较高, 补栏趋于理性。养猪盈利比2011年缩水83%, 而母猪补栏积极性依然很好。这将决定2013年的生猪供应。

1.3 猪饲料成本结构变化分析

2012年饲料成本比2011年上涨了8.48%, 玉米、豆粕、小麦麸价格分别比去年上涨了4.46%、16.22%和12.96%。从而推动了养猪成本线从12~13元/千克上涨至13~14元/千克。2012年玉米价格先上涨再下跌, 受美国干旱影响比较大。玉米全年均价比2011年略微上涨4.5%, 原因是2011年玉米价格本身就非常高。2012年全国玉米大丰收, 华北地区玉米质量非常好, 但是东北地区玉米受冰雪天气影响, 饲料霉变可能会成为2013年疫情的导火索。

1.4 猪病及生猪存栏结构变化分析

2012年年均疫情指数只有2.5, 2011年为2.85, 2010年为3以上。2012年是近3年以来疫情最为平稳的一年, 所以也导致存栏量比2011年增长幅度大。2012年全年中除了春节前后发生了很严重的腹泻, 四月份以后全国疫情情况平稳, 仔猪成活率较高。2012年一头母猪提供的肥猪数量比前两年多出2~3头, 前两年大部分在13~14头, 2012年达到15~16头, 多数大规模达到18头以上。

因此, 截至2012年年底总存栏和母猪存栏量均达到近3年来的高点。假如保持目前的增长势头推算, 两三个月后便会达到供需均衡、之后过剩。

1.5 生猪需求变化趋势分析

猪肉需求在一年当中变化幅度非常大, 从冬至到春节的需求旺季, 南方做腊肉北方杀年猪, 这短短两个月内消费的猪肉数量可能占全年猪肉消费数量的近1/3。因为南方做腊肉要透支后期需求, 腊肉能吃到来年的5月份, 需要把那些猪肉全部在春节前两个月集中购买。北方杀年猪比南方做腊肉这种需求略差, 但也需透支大概一个月的需求。节后需求便大幅下跌, 夏季进入需求的最淡季, 较春节需求旺季可能下降50%以上。直至国庆前后缓慢回升, 再逐渐进入旺季。

2 2013年全国生猪市场走势预测

预测猪价走势, 首先要对猪价构成的三大要素:成本、供应、需求分别进行分析判断, 然后确定哪些是截至2012年年底已经基本可以确定的, 哪些是不确定的。成本方面, 国内玉米丰收, 美国玉米大豆均减产, 只待2013年5、6月份确定南美玉米、大豆产量情况。

供应方面, 根据2012年的母猪补栏和疫情情况, 基本可以确定截至2012年年底, 母猪存栏及总存栏均已逼近均衡水平, 且仍保持增长势头。2013年二季度便增至过剩。

需求方面, 季节性需求规律明显。唯一难以确定的便是宏观经济形势对居民收入、需求购买力的影响。2012年生猪市场之所以出现大的偏差, 主要原因是忽视了宏观经济形势的预测。2012年GDP创13年以来最低。2012年春节后很多消费品出现下滑, 广东、浙江沿海劳动密集型出口企业出现大批农民工返乡。从猪肉销区返回产区, 收入下降导致猪肉消费大幅下滑。宏观经济形势不好, 导致猪肉、禽肉很多农产品需求都出现了反常的大幅度下跌, 供应只是小幅度增加。所以2013年的行情最大的因素来自于宏观经济形势的不确定性。如果宏观经济还是像2012年夏天那样低迷, 那么2013年夏天可能将是深度亏损。如果2013年宏观经济比2012年略好, GDP增幅7.8%~8.3%, 稳步回升, 在2013年出栏的增加幅度可能将大于需求, 猪市仍可能同样迎来亏损期。若出现宏观经济增长非常迅速, GDP增幅8.5%~9%, 甚至增长9%以上, 那可能会带动猪肉需求明显大幅度反弹, 猪市行情可能会平稳甚至略有上涨。

我们觉得2013年的宏观经济出现第一种、第二种的可能性更大, 第三种的可能性较小, 除非出现积极的货币政策, 流动性过剩, 严重通胀。否则, 2013年的猪价上涨的可能性微乎其微。

2.1 猪周期为何是3年左右?

我们所说的猪周期, 笼统地说是猪价的周期, 媒体所指的猪周期是猪价上涨的周期。其决定性原因:母猪的生产周期+价值规律。

第一步:进入亏损3~5个月, 资金链断裂, 开始淘汰母猪;

第二步:开始淘汰母猪后3~5个月即可转为供不应求;

第三步:走出亏损进入盈利后半年内观望, 母猪补栏者较少;

第四步:进入盈利半年后, 行情渐高, 补栏者增加, 母猪存栏开始增长;

第五步:开始补栏母猪一年内无法影响供应, 猪价高位保持一年, 母猪补栏持续一年;

第六步:母猪补栏一年后生猪供应增加, 猪价开始下跌;

第七步:出栏持续增加, 半年后进入供求平衡, 价格跌至成本线左右;

最后进入亏损, 周期结束。

盈利期:24~28个月;亏损期:4~8个月, 整个周期36个月左右。

2.2 2013年生猪供应取决于2011年的母猪补栏量和淘汰量

上半年空调市场调查报告及下半年预测 篇8

(1)世界经济逐步走出低谷。经过2009年的全面调整,发达经济体逐步复苏,新兴经济体高速增长。据此,国际货币基金组织预计2010年全球经济增长3.9%,联合国预计2010年全球GDP增长2.4%,世界贸易组织预计2010年中期国际贸易开始止跌回升。

(2)世界经济进入结构调整期。预计世界经济将迎来3~5年的结构调整期。此外,我国经济处于宏观调控防通货膨胀与保增长防二次探底的两难境地,2010年我国经济“前高后低”的走势基本确定。

(3)国际经济形势复杂多变。美国、日本经济复苏形势好于欧盟,但失业率居高不下以及地方财政危机削弱了美国经济反弹的力度;欧元区主权债务危机尚未得到有效遏制,将对我国与欧盟的双边贸易造成长期的负面影响。

(4)贸易保护主义盛行。世界经济复苏因贸易保护主义盛行而蒙上阴影,我国受此影响较大。

(5)近期我国对外贸易出现巨额顺差,导致人民币升值压力加大;与此同时,国内掀起的“加薪潮”使得我国劳动力不再“廉价”。多重因素相互叠加,势必削弱“中国制造”在国际上的竞争力。

22010年我国集装箱运输市场总体形势

2.1上半年市场货量上行趋势明显

处于产业链末端的集装箱运输业在全球经贸进一步回暖的带动下逐步回升。从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美国住房开工率、欧元区经济敏感指数等经济先行指标的走势来看,2010年上半年集装箱运输市场货量上行趋势明显。上半年我国外贸进出口呈现双向高增长的态势。据海关总署统计,2010年前5个月,我国外贸进出口总额达亿美元,比上年同期增长44%;5月我国外贸出口额达亿美元,同比增长48.5%,同比增长率创2007年3月以来的新高。在出口商品中,机电产品保持快速增长,劳动密集型的传统大宗商品普遍加速增长。

2.2下半年市场回升力度尚不确定

一方面,由于世界经济复苏的步伐总体上较为缓慢,加上各国的经济刺激措施可能于2010年下半年逐步淡出,预计下半年市场货量增长可能放缓,抑或出现小幅下降;另一方面,由于集装箱班轮运输固有的季节性因素的存在,2010年第3季度仍将是全年出货高峰。总的来看,影响2010年下半年集装箱运输市场回升的不确定因素包括:(1)欧元区主权债务危机对我国出口不利;(2)国际局势动荡,海盗猖獗,导致航线经营风险加大;(3)随着房地产新政的陆续出台,国内宏观政策进入新的调整期,对内贸集装箱运输产生负面影响;(4)国内通货膨胀和人民币升值的压力进一步加大,导致“中国制造”在国际上的竞争力下降,从而影响我国出口集装箱运输市场;(5)人民币升值将增强我国购买力,预计下半年我国自欧美发达国家进口的高科技产品、能源等将进一步增长;(6)由于2009年市场表现不佳,出于降低成本的需要,船公司大量削减集装箱设备,此后又未及时补充,导致目前集装箱设备匮乏,影响船公司正常经营,牵制箱量增长。

32010年下半年主要航线市场预测

3.1外贸航线

3.1.1太平洋航线

随着美国经济逐步复苏,2010年上半年太平洋航线市场整体呈现量价齐升的发展态势。我国重启汇率弹性后,人民币相对美元缓慢升值已成确定之势,但预计对我国出口美国的影响不大。目前影响太平洋航线市场走势的主要因素包括:(1)由于被美国商务部施加惩罚性关税,我国出口美国的钢材制品将有所减少,但降幅不会太大;(2)由于未受此次国家取消部分商品出口退税政策的影响,预计我国出口美国的箱包、鞋帽、玩具、服装、伞等劳动密集型产品将随着美国经济企稳而逐步增长;(3)由于国家取消酒精、玉米淀粉、农药等高污染、高能耗产品的出口退税,我国从美国进口的玉米总量将受到抑制,导致2010年刚有起色的太平洋航线西行货量再次下降,西行回程货有可能重新回到依赖“三废”产品(废纸、废塑料和废金属等)和化工品的老路上来;(4)美国出口我国的高科技产品货量视下半年美国商务部对其高科技产品出口限制政策的调整情况而定。

综合上述因素,预计2010年下半年太平洋航线东行货量将逐步恢复到国际金融危机前的水平,其中:第3季度可能有超常表现,船公司将获得阶段性的赢利机会;第4季度将回归淡季,但船公司不会大规模“杀跌”。西行货量与上半年相比将大幅下降,运价也将随之下跌,但会控制在“理性”及船公司可承受的范围内。

3.1.2欧地航线

2010年第2季度以来,欧元区各国实施的经济刺激措施和量化宽松的货币政策对稳定欧元区经济及恢复消费者信心起到相当重要的作用。国际金融危机结束后各国补库存的需要以及船公司对闲置运力的理性释放,推动欧地航线西行货量持续上升,运价一路上涨,最高达到美元/FEU的水平。其间,由于个别船公司急于投放运力,导致运力供大于求,运价小幅下跌;经市场自发调节后,运力供求重新归于平衡,船公司得以获利。

商务部认为,欧元区主权债务危机对我国外贸出口的负面影响将于2010年7月后逐步显现,届时我国对欧洲出口贸易的增速将有所减缓。预计行业“惯性”将使欧地航线的火爆态势延续到7月底。需要注意的是,欧元相对美元贬值无形中造成人民币相对欧元升值,加上近期我国恢复人民币弹性汇率,并取消部分商品出口退税,可能使相关出口企业陷入成本居高不下的困境,导致我国对欧元区出口下滑,欧地航线也将随之急转直下。

综合上述因素,预计随着传统旺季的到来,2010年第3季度欧地航线货量将继续增长,但8月初市场行情有可能调头向下。尽管2010年欧洲经济的不确定因素较多,市场前景不容乐观,但经过前期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欧盟的努力,以及近期我国对希腊等欧洲主权债务危机国家的援助,欧洲经济风险大大降低。人民币升值以及“欧洲制造”的高品质、高科技含量等因素将推动欧地航线东行回程货量增长。预计2010年下半年欧地航线货量虽有波动,但波动幅度不大,全年航线收入可观。

3.1.3亚太航线

2009年下半年亚太地区经济显著回暖。由于与亚太经济体联系较为紧密,经济发展环境较好,澳大利亚和新西兰率先走出困境,先于诸多欧美国家提前退出经济刺激措施。此外,随着我国与东盟自由贸易协议的生效,我国与东盟各国的贸易往来大幅增长。预计2010年下半年亚太航线货量将稳步增长;但是,作为船公司调整船型和运力的“试验田”,亚太航线运力波动很大,给运价上调和维稳带来很大难度,预计下半年该航线获利微薄。

3.1.4日本航线

由于日本航线进入门槛较低,长期以来,船公司投入大量运力,并且不惜以低于成本的运价来抢夺货源,扰乱了正常的市场秩序。2009年交通运输部介入调查,明令禁止经营日本航线的船公司以“零运价”和“负运价”等不正当竞争手段来抢占市场份额;然而,2010年上半年市场重归理性一段时间后,我国出口日本的集装箱运价再次跌至成本以下,导致上半年经营日本航线的船公司大多陷入亏损状态。

随着传统旺季的到来,预计2010年下半年日本航线货量有望呈上升趋势,其中:机电产品将有所增长,纺织品保持平稳,食品有所波动。总的来看,2010年下半年日本航线货量将保持稳中有升的态势,但由于川崎汽船、大新华、安通、中通等船公司加大运力投放力度,导致运力供大于求的矛盾进一步加剧。要解决这一矛盾,一方面,交通运输部应继续整顿日本航线市场秩序,强化运价备案制的执行力度;另一方面,船公司应通过理性协调和沟通,一致推涨航线运价,从而实现量价齐升。预计2010年下半年日本航线获利希望渺茫,盈亏平衡将是船公司的最高目标。

3.2内贸航线

2010年上半年,在全球经济维稳的大环境下,我国经济持续回升。国家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国内投资基本维持2009年上半年的水平,家电下乡、汽车以旧换新等促进消费的政策贯穿2010年全年。由于波罗的海干散货运价指数高涨,导致煤炭、粮食等大宗货物选择集装箱运输,内贸集装箱航线从中获益颇多,货量和运价呈现繁荣景象,华北至华南的煤炭运价一度突破元/TEU。

2010年第2季度,国家为防止通货膨胀出台一系列打压房地产的政策,并采取紧缩银根和提高银行准备金率等措施,对内贸集装箱运输产生一定影响。对于2010年下半年内贸集装箱运输的发展态势,本文预测如下:(1)由于国内房地产开工率降低,瓷砖、铝材、卫浴洁具等货物运量将大幅下降;(2)近期波罗的海干散货运价指数大幅回落,部分大宗货物将重新回归散杂货运输;(3)国家对“两高一资”产业采取调结构、转方式的政策将对煤炭、化工品等货物的运输产生一定负面影响;(4)近期国家取消部分商品出口退税,短期内可能刺激内需,导致内贸集装箱运量上升;(5)大新华、泛洋、安通等船公司利用2009年船舶价格较低的契机,抄底进入内贸集装箱运输市场,造成运力供给明显增加,将对下半年市场产生较大冲击。

综上所述,2010年我国经济“前高后低”的走势以及市场运力供大于求的矛盾,将使2010年下半年内贸集装箱运输市场呈现“先扬后抑”的态势,船公司获利的可能性很小。

4船公司主要对策

4.1增强对市场走势的判断力

船公司应当依靠自身的营销网络和信息系统,收集市场信息并进行研究和分析,建立数学模型,据此判断市场走势。尤其是在2010年下半年国内外经济发展不确定因素较多,集装箱运输市场走势扑朔迷离的情况下,船公司更应改变以往仅凭权威机构的言论和预测来制定营销策略的做法,增强自身对市场走势的判断力。

4.2加强对欧元区主权债务危机国家的监测

希腊主权债务危机对全球经济复苏的影响将于2010年下半年逐步显现,预计8—9月将波及我国对欧元区的出口。为此,船公司必须密切跟踪欧元区主权债务危机的蔓延态势,特别应加强对西班牙、意大利、英国、匈牙利、葡萄牙等国家经济走势的监测;在对欧地航线进行监测的同时,还应分析相关国家的港口集装箱吞吐量数据,并与我国集装箱出口数据进行比对,预见相关航线的风险,及时调整经营策略。

4.3加强同业协调,稳定市场运价

船公司应充分利用当前集装箱设备紧缺的有利时机,建立健全同业协调机制,维护行业共同利益,稳定市场运价。要充分发挥行业协会的协调功能以及交通运输部的监管职能,避免同业恶性竞争。

4.4贯彻平衡理念

上一篇:中国电子商务发展现状及优劣势分析下一篇:光荣作文5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