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观价值观作文(精选15篇)
人人都有失落的的时候,世界上没有一个人能永远拥有快乐。当我们感到失落,我们会想找一个温暖的可以依靠的肩膀,我们会觉得别人不理解自己,其实,我觉得这是不必要的。每个人都有不如意的日子,这无疑是上天对我们的一次心灵的考验,我们无法生活在自己的世界,即使感到悲伤,即使感到无奈。当一颗脆弱的心灵受尽磨难,千疮百孔,其实这正是灵魂成长的瞬间。你见过毛毛虫蜕变前的痛,你便了解到生命真正的意义。
人生仿佛是一盘棋局,一个选择,一次前进,都充满着未知,我不想让我的生命沿着一条轨道前行,也许在这条路的尽头便是幸福。这是我自己的棋局,这是我自己的人生,我宁可不要幸福,也要成为一名真正的将军,在我的人生旅程中劈波斩棘,找出生命的真正意义与价值。人生并不只有失落这种情感,勇气、快乐、坚强,无一不比其跟具魅力。
受过磨难,才知幸福的价值。也许只有懂得人生,我们才不枉此行。
中职学生正处在生理成熟时期, 正处在人生观形成阶段[1], 缺乏成熟稳定的思辨能力, 常受到社会不良风气和影视网络的影响, 易形成消极甚至错误的人生观、价值观。因此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合理规划自己的人生, 对于学生本人、家庭、社会和国家的未来都具有重要意义。
1.当前中职学生在人生观、价值观方面存在的问题
中职学校虽然与普统高中同属于中等教育, 但中职生在综合素质、行为思想、心理状态、文化基础、学习习惯等方面与高中学生有着明显区别。这些孩子大都是中考落榜生, 是在别无选择或被家长逼迫的情况下才走进中职学校的大门的, 社会对职业学校的偏见和歧视, 致使他们心理严重不平衡, 再加上中职学校学习压力较普通高中小得多, 学生有更多时间和机会接触社会、网络、影视等, 这些都影响着他们正确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
1.1理想信念缺失。部分中职学生思想上不求进取 , 对前途悲观失望, 认为进入职业学校没出息;职业理想模糊, 职业目标不明, 认为现在所学将来未必有用, 学习上得过且过, 目的不明, 缺乏动力, 只想混个文凭;生活上意志消沉, 无所事事, 贪图安逸, 混天度日。
1.2道德水准滑坡。中职学生由于身心尚未成熟 , 容易受社会不良环境的影响, 形成中性的、模糊的、甚至错误的价值观, 因此他们在道德评价上表现得十分宽容、模糊, 该赞美的不赞美, 该批评的不批评;在道德行为上则表现为个人主义、享乐主义、利己主义盛行。
1.3法律意识淡薄。部分中职学生法律意识、纪律观念淡薄, 他们强调个人自由、随便, 违法违纪现象时有发生, 小到无故旷课、迟到早退、考试作弊、吸烟、酗酒, 大到打架斗殴、偷窃、参加黑社会集团等, 校园暴力如以大欺小、以强凌弱、敲诈勒索、偷盗抢劫, 乃至行凶杀人的违法犯罪案件偶有发生。
1.4思想行为自私。部分中职学生对自己在社会、学校、家庭里的义务不能充分认识, 往往以自我为中心, 以个人意志为出发点, 不考虑行为后果。有的甚至把个人快乐建立在别人的痛苦之上。对比之下, 助人为乐的思想淡化, 对他人的困难漠然视之, 不愿伸出援助之手, 甚至见死不救、麻木不仁, 没有起码的同情心,
1.5文明礼貌欠缺。文明礼貌是个人修养的具体体现。在社会生活中, 它可以增进人们之间的感情, 使人们和睦相处、心情愉快, 避免不必要的纠纷和争吵。当前一小部分中职学生不注重塑造自身形象, 不懂得基本的礼仪常识, 不会使用礼貌性语言;不谦恭礼让, 不尊敬师长, 不尊重他人, 不诚实守信, 举止轻浮、满口脏话。
2.如何培养中职学生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2.1优化思想政治课教学。思想政治课是学生思想教育的主阵地, 学校和老师应当在认识上高度重视学生人生观、价值观的培养, 根据中职学生的特点, 优化思想政治课程设置, 通过合适的思想政治课程, 学生认识自我、了解自我价值、审视自我与周围环境的关系, 学会爱与感恩、尊重与理解、分享与节制, 继而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与价值观。
2.2开展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这些活动要立足于新时期下的新事物、新问题, 合理地设计并制订活动方案, 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在喜闻乐见的活动中, 逐步树立起对自我和自我价值的正确认识。比如, 可以组织爱国主义基地参观、暑期社会实践等活动, 在活动中进一步明确学生仁爱、感恩、自强、拼搏等思想, 并通过参观访问、社会实践调查、义务劳动等活动, 学生能动地将个人生存价值与国家和民族的利益紧密结合起来, 从而树立健康积极向上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2.3积极发挥班主任的作用。班主任是在学校内和学生接触最多、最直接的人, 班主任最了解学生的学习、生活、思想状况, 应多与学生沟通, 及时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 并适时对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做出调整。此外, 班主任还应当积极引导学生认识当今社会的新事物和新现象, 开展一系列主题班会, 让学生展开观察和讨论, 在积极引导的层面加深学生对社会、他人的认识, 继而使学生主动关注和审视自己的价值。
2.4在专业课教学中渗透人生观、价值观教育。中职学生不仅要学习文化课, 还要学习专业课程, 为将来走向工作岗位奠定基础。在专业课教学中渗透人生观、价值观教育, 不失为一种行之有效又为学生喜闻乐见的方法。由于大部分学生比较重视专业课学习, 上课注意听讲, 对专业课老师也信任、崇拜, 因此专业课教师在专业教学中通过和风细雨的渗透, 能使人生观、价值观教育内容逐渐、潜移默化地进入到学生头脑中。这种教育结合了学生的专业特点, 列举一些具体实例, 更容易打动学生, 为学生理解和接受, 有利于学生毕业后在工作岗位上体现自己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摘要:人生观和价值观影响着一个人的生活态度和处世方法。中职学生由于身心发育尚未成熟, 加上受到一些不良社会风气的影响, 在人生观、价值观方面存在诸多问题, 这些问题不仅影响着中职学生个人的未来, 还影响着祖国和民族的未来, 因此广大教育工作者应该想方设法引导中职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关键词:中职学生,人生观,价值观
参考文献
[1]晁文红.技校学生如何树立正确的人生观[J].甘肃教育, 2007, 1 (B) :10.
从12年下半年我开始接触微信,之后在13年上半年我开始摸索在微信上进行买卖交易,那时候还没有“微商”这个名词,不知不觉到了14年我感受到了微圈形成的一定模式,然后转型做社群做团队,把自己最开始的资源圈子一步步扩大。逐渐认识了很多同行,很多团队,很多产品和品牌方。如果你问到我在最开始为什么做微商,我会说我喜欢玩新奇特的东西,我渴望自己价值的体现,我喜欢跑在同龄人前面,用自己赚到的每一分钱告诉别人不要小看我,这一切基于我的理想——做一名随心所欲的商人。
对于产品我常常规划为两类——长线与爆款,很多人喜欢争论它们之间的利弊,在我看来二者可以结合运作,长线用于打造团队,爆款用于拓客。例如我团队在选择朵拉朵尚冷制皂,这个产品作为团队主打款的时候,首先我看到了它产品定位是中高端,品牌形象很棒,广大终端客户最在意的价格很合适,每块在50元到90元之间,性价比超高,终端顾客认可便是“得终端者得天下”的美好局面了。并且公司签约艺人高圆圆,实力派的打入市场,像是给代理吃了定心丸,所以它适用于打造团队。相比较,我团队运作的另外一款产品同仁堂素廋酵素棒是以减肥为吸引消费者眼球,更高调的品牌形象出现,代理反映每天咨询的人源源不断,那么这样的产品,它的卖点很容易让顾客产生主动购买欲,消耗速度快返单快那么它可以作为拓客用。
在2015年,我认为所有团队要尽力转型为“公司化”运营模式,细分团队里每个人的职责,分工合作,有专人专职的岗位。只有“聚”才有“利”可言。对于传统电商而言,
微商更像是一个电商的爆发风向,一个新鲜有待更大开发的创业平台。我敢保证99%的人都有微信帐号,我们父辈的人都拥有自己的微信,这样强大的用户群,它所带来的价值是很难预测的。微商做的是自己拓展客源,做的是吸引力和转化率,每一个帐号拥有者都有可能成为你的交易对象。说到这里,我们要谈到一个话题叫做“精准意向”,传统电商依靠平台注入流量是相对而言比较精准和容易的,但传统电商有着太透明化的弊端,而微信恰恰用它的封闭性形成了它独到的商业运作模式。传统电商吸引的精准粉有限,因为每天有目的性购物的人群终归有限,但是微商靠自己的转化率存活,那么转化对象和转化率是无限的,一个是等着送上门,一个是自己主动出击,所以后者的市场是无限大的!微商的运作方法是多元性的,大家的目光并不是仅存在于微信的。
每当我读起《周总理的睡衣》一文,我不经鼻子一酸。“邓奶奶70多岁了……给周总理不睡衣。邓奶奶熟练的打着结”,“一位年轻的女护士捧着周总理的睡衣,望着补丁上又均又细的针脚,眼睛湿润了。”我们敬爱的周总理,她为新中国的的诞生、为新中国的建设、为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做了多大的贡献啊!他穿什么样的睡衣穿不起?穿什么样的睡衣不应该?可他偏穿补了又补的破睡衣。这是为了什么呢?我想,他是要告诉人们,先苦后甜,但甜的要适量,不能忘乎所以。所以中学生的第一个人生价值观就是要节约,不能和别人攀比名牌。艰苦朴素,勤俭节约是中华民族的美德。
就说解放军叔叔雷锋吧!他应该成为我们的榜样,虽然很年轻就因事故献出了生命但是他生的伟大,死的光荣!雷锋叔叔有许多助人为乐的`好事,就像让座,那可已经是家常便饭了。有一次,雷锋叔叔去坐火车,在火车上他发现一位老太太焦急万分,坐立不安,雷锋叔叔慢慢走过去,问:“老太太,请问您有什么事吗?”老太太依然焦急的说:“我的车票不见了,”说完又埋头寻找起来。雷锋叔叔二话不说,快步走到售票处又买了一张车票递给老太太老太太十分感激他。有的乘客都说他是“傻瓜”,而雷锋叔叔却笑笑说:“我宁愿当这样的傻瓜。”雷锋叔叔他经常做好事,而且常常做了好事不留名。有一回,雷锋叔叔帮助一位老奶奶推车,他推好车以后,已是累得大汗淋漓了,老奶奶刚要感谢他问:“请问你叫什么名字?”雷锋叔叔笑着说:“我是人民子弟兵,老奶奶再见!”说完急勿勿地“跑”了。所以中学生的第二个人生价值观就是要乐于助人。
对于我们中学学生来讲,文明是路上相遇时的微笑,是同学有难时的热情帮助,是平时与人相处时的亲切,是见到师长时的问好,是不小心撞到对方时的一声“对不起”,是自觉将垃圾放入垃圾箱的举动,是看到有人随地吐痰时的主动制止……文明是一种品质,文明是一种修养,文明是一种受人尊敬并被大家广泛推崇的行为。一个人的言行举止总是慢慢养成的,习惯成自然说的就是这个道理。我们一定要自觉养成良好的习惯,树立和保持良好的形象要注意自己的仪容仪表;要注意自己的语言文明,多说文明礼貌用语,不说脏话粗话;要注意自己的行为举止。俗话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风筝之所以飞得高,还得有地上那条紧连着的绳索;火车之所以跑得快,是因为有了铁轨的约束,我们生活在学校这个大家庭里,身为其中的一员,都必须遵守学校、班级的规章制度。没有纪律就谈不上效率。因此我想严格的校规校纪才能让我们同学飞得更高更远。所以中学生的第三个人生价值观就是文明守纪。
所以广大青少年,要胸怀中国梦,就要准确把我肩负的责任和历史使命,积极响应党的号召,发奋学习,锤炼品格,开拓进取,在实现民族复兴中国梦的伟大事业中,绽放青春绚丽的光彩,争做一名有担当的人。
当你坐在明亮的电灯下时,你可曾想到,是煤的燃烧为你送来了光明;当你坐在温暖的屋里时,你可曾想到,是煤的燃烧推动了暖气的运行……啊,煤,你不像翡翠那样晶莹碧绿,你不像玛瑙那样瑰丽多彩,你不像珍珠那样玲珑剔透,你也不像黄金那样金光灿灿,但你却以自己的燃烧为人类创造着幸福,给人类送去了温暖。
煤,你这种默默奉献的精神使我深深感动。
绿叶,你从不炫耀自己,把荣誉送给树,把赞美送给花,而你只默默地制造出植物的血液,甚至把自己的躯体沤成肥料,无私地交还给根。甘愿做花的陪衬,尽管花离开你就会枯萎凋零。在艳丽的花朵上,你的灵魂得以再生。
绿叶,你这种默默奉献的精神使我深深感动。
蚯蚓,你是大地母亲的儿子。为了报答母亲的养育之恩,你不停地辛勤劳作。有人说,你是高明的医生,为母亲的躯体消肿化淤,让大地披上色彩鲜艳、四季常新的衣衫。对母亲,你始终怀着一颗挚爱之心,你就是死了,也要化作一撮泥土,与大地母亲融为一体。由于你的辛勤劳作,母亲更加年轻、更加美丽。经你翻掘过的土地上,种子萌芽了,禾苗茁壮了,稻谷成熟了,而与丰收同来的,是最美妙的诗和最绚丽的画。
蚯蚓,你这种默默奉献的精神使我深深感动。
老师,在多少个日子里,我们睁着一双双渴求知识的眼睛深情地注视着你;三尺讲台上,洒下了你多少汗水;几寸粉笔,书写着你漫长的人生历程。在你用博学和慈爱编织的网中,我们寻找着人生的渔火。当我快乐时,有你与我分享;当我困惑时,有你为我解忧;当我迟疑时,有你坚定的目光鼓励我;当我松懈时,还有你一声怒喝提醒我。“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是你攀登梦想的云梯。你总是一刻不停歇,一如那不知疲倦的狂奔的马儿。
老师,你这种默默奉献的精神使我深深感动。
我们常歌颂“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那是因为春蚕和蜡炬的无私奉献;翻开上下五千年的历史,像春蚕一样做贡献的人还少吗?大禹治水三过家门而不入,扁鹊周游列国解除人间疾苦,屈原为寻求救国真理上下而求索他们不都是无私奉献的英雄吗?我们怎能否认人生真正的价值在于奉献?怎能不由衷地赞美这奉献精神?在人生价值的天平上,奉献是永远不变的砝码,闪光才是生命顶点的坐标!
我们不能跟英雄们比,因为我们还是学生,不能为祖国做出贡献,但是,我们却能为我们的母校做贡献,我们的母校升中职中,它就如一棵松柏,饱经风霜,从一棵无助的小树,经过无数的艰难困苦,长成茂盛的大树。如今,我们的母校如此的旺盛,全靠那一个个老前辈沥尽心血而得来的,正因为他们的无私奉献,我们才能有这样一个生气怏然的校园,我们感谢他们,我们做为学校的一员,应当为我们的母校做无私的奉献,使我们母校的明天更加辉煌!
是的,让我们以英雄人物为榜样,以革命领袖和亲爱的党为榜样,终生以奉献为乐,以奉献为荣,以奉献为己任,孜孜不倦地去追求人生的价值,努力人生的价值,不在一时的享乐,不在贪婪的索取,而在默默无闻的奉献中,在为人民和社会的奉献中!我们每个青年人都应该把握住机遇,经得起挑战,在工作和学习中不断完善自己,百炼成钢,用自己的火热青春和知识力量为人大工作贡献力量。
在社会大变革、价值取向多元化的 新时代,在新一轮基础教育改革浪潮的推动下,教育界培养的人才,不但要具有适应社会多元化发展的技能和创新精神,而且要有较强的社会责任感、健全的人格和正确的人生观与价值观。那么,如何引导学生在历史教学中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与价值观呢?
一、转变传统应试理念,提高对人文教育的认识,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在“应试教育”思想的影响下,中学历史被看成是一门靠死记硬背的副科,尤其是近年来的初中历史教学,忽视了学生的人生观与价值观的培养,认为历史学得好不好,关键是看记忆力强不强、会不会背,学生体会不到历史是一门充满活力、蕴含着丰富人文精神的学科。在学习历史的过程中,教师应该引导学生形成较强的思辨力,使学生懂得怎样分辨美丑、善恶、是非,更快地积 累人生经验,确立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历史学家白泰彝先生认为:“我们研究过去是为了了解过去,了解过去是为了解释现在,解释现在是为了观察将来。总之,研究历史不是引导人们向后看,而是引导人们向前看”。
二、激发学生的爱国热忱,培 养 正 确 的 人 生 观 和 价值观
历史是一面镜子,历史教师要善于抓住典型事件来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如在讲到爱国诗人屈原投江时,可以组织学生进行讨论,进而得出正确的价值观:屈原是在楚国亡国大局已定时,怀着“生为楚国人,死为楚国鬼”的信念以身殉国的,是“死得其所”、“重于泰山”。因为屈原之死唤醒了民众,昭示了真理,他的精神将永远激励着子孙后代为中华的腾飞而奋斗终生。
又如在讲到抗日战争时期,东北沦陷,爱国学生 纷纷走上街头抗议国民党政府的不抵抗政策,救亡保国之风盛行,大批父老乡亲奔赴抗日前线,并且出现了在豫中首歼敌寇锐师 的抗日名 将时,教师可引 导学生感 悟“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道理。还有教材中像郑成功、戚继光、岳飞、毛泽东等爱国志士,像“闻鸡起舞”等爱国成语故事,都是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的好素材。我们就是要利用这些丰富的历史资源,用正面的爱国事例,激发学生的爱国热忱,深化学生的人文素质教育,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三、磨炼学生坚强的意志,培 养 正 确 的 人 生 观 与 价值观
随着科学技术突 飞猛进,人们的生 活水平日 益提高,那种“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苦不苦,想想长征两万五”的意境,学生大都停留在嘴上说说而已,对其真正的内涵不够理解。面对如此状况,历史教育任重而道远,历史课堂更是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观与价值观的主阵地。如司马迁受腐刑之辱后著千古名作《史记》;孙中山为救国民于水深火热之中而尝尽流亡的艰辛;长征中红军战士爬雪山、过草地,把天堑变通途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古巴斗士”卡斯特罗不畏大国的强权政治和霸权主义的威胁而维护古巴民族独立等,都是我们教师培养学生优秀品质的良好素材。在课堂中教师应注意利用好这些素材,对学生进行意志教育,让学生形成坚强的意志,来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与价值观。
一、创设情境,在润物细无声中陶冶情操
中学生好奇心强,求知欲旺盛,多媒体课件以其丰富的表现力、特有的感染力与形象性,能迅速引起学生的注意,激发学生学习动机,提高学生学习兴趣,从而进入主动学习、积极思考、大胆创新的认识和实践中去。它将增大信息密度,丰富思想品德教学内容,拓宽学生知识面,从根本上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我充分利用多媒体技术,创设情境,用以激发学生无限的思想情感和无限想象,唤起学生对未来的无限希望与向往,从而更有效地让学生的情感受到熏陶,审美情趣、道德情操得到陶冶,智慧得到启迪,意志得到培养,于无声处使献身于社会主义事业的雄心壮志得到巩固,整体素质得到提高。
二、以问促趣,在热情参与中不知不觉提升情操
思想品德课的传统教学是一种相对比较封闭的教学模式,这种教学模式虽有利于学生牢固地掌握基础知识,但也存在着种种弊端。主要表现为:过分地强调书本知识,使课堂教学变得机械、沉悶和程式化,缺乏生气和乐趣,缺乏对智慧的挑战和对好奇心的刺激,使学生的潜能得不到充分的发挥;过分强调教师的权威,束缚了学生的思想和行为,也抑制了他们的创造性思维;教学手段比较单一,缺乏对现代教学技术的认识、掌握和运用,使学生觉得枯燥乏味,感受不到学习的丰富意义和价值。思想品德课还是一门综合性较强的学科,如果教师的知识储备有限、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单一,或在教学中采用“一言堂”的教学模式,就会扼杀学生的探究热情;相反,若能根据学生已具备的基础知识和生活经验,精心设置问题情境,教师以“问题”为中心,巧妙地设疑、布疑,让学生去释疑、解疑,能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探索热情,从而实现以教材为本又不拘泥于教材,以理论为依据又不空讲理论,激起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无形中培养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导学中我采用以问促趣,使学生积极参与讨论解决问题进行导学。这种问题探究式学习,改变了传统的接受式学习方式,让学生通过探究来获取知识,体验了“感受—探究—创造”的乐趣,变被动接受为主动学习探索,有别于以往思想品德课教学中“接受—记忆—再现”的模式。学生在积极地参与中增长了知识,陶冶了情操。
三、多闻窗外事,在讨论辨析中明辨是非,提升素质
一日没事,我突然感慨起人生来,
时光匆匆,我能在历史的长河下留下痕迹吗?感观历史,我所读到的无非是流芳百世[注: 好的名声永远流传下去。]的忠臣亦或遗臭万年[注: 遗臭:死后留下的恶名。死后恶名一直流传,永远被人唾骂。]的帝王,那些一生平凡的百姓就像不起眼的蚂蚁,被那些“英雄”、“狗熊”踩在脚底下,默默无闻[注: 无声无息,没人知道,
指没有什么名声。]。也许,我卑微的只能算活在户口薄上的小
我想,“价值”不仅仅体现在“扶老奶奶过马路”、“公车让座”上,我们要为国家出一份力,才真正算“有价值的人”。
&nbs
何谓天才,就是放对地方的人才;反过来说,你眼中的蠢材,很可能也只是放错地方的人才。例如:你和一位土著被困在非洲丛林,既无食物,也无水喝,那么你将把这位土著当作「天才」,因为他懂得各种求生的技巧。相反地,如果把他带到办公室要他使用计算机,那么情况将会完全不同,你可能会认为他是「白痴」。的确,天生我材必有用。有些科学家连音阶都抓不准;有些画家连一封信都写不好,可是他们「把自己放对地方」,所以成就非凡。史蒂芬史匹柏就是个例子,他因为高中的成绩非常差,没有任何电影科系愿意准许他入学。相反的,他走进电影工作室,认真学到了他所需的技能。今天,他不但制作了许多评价极高的影片,更成为家喻户晓的大导演。毕加索刚出道时原本想当诗人,结果他的诗被极具鉴识能力的丝泰茵夫人评得一文不值,他因而回心转意。幸好有这位贵妇的提醒,否则这世界不就少了一位大画家了吗?其实,所有的人事物原本都是美好的,只是所属的地方适不适合而已。如美味的汤汁滴到衬衫上即变「脏」,原本含在口中的食物,只要吐出来就变得「呕心」,把它吞下去反而「有营养」。即便是脏污秽的垃圾,只要放对地方(埋在土里),也能滋养大地,开出美丽的花朵,长出能够带给我们健康的食物。这世上没有任何一个人或一件东西,是没用或卑贱的,任何人或物,只要放对了地方,都会成为有用的「可造之材」。希望你也能找到最适合自己的人生舞台,并且尽情欢唱生命之歌。心田甘露:生命的最高境界,即是选对舞台,走出自己的路,然后尽情地发挥独特的才华与能力。
一当代大学生人生观和价值观的现状
2013年9月我们对哈尔滨师范大学经济学院学生发放调查问卷,围绕大学生人生观、价值观的问题(人的价值问题、人生最大的快乐问题、人格德行和知识才华哪个更重要等问题)进行了调查,调查结果显示大多数学生相对重视个人理想追求,有较为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但也存在多种选择的情况,一部分人较趋于现实化、个人化,同时也表现出某些大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已多元化、迷茫化。
1人生观、价值观多元化
20世纪五六十年代的大学生大多希望致力于国家建设,以奉献为光荣。而如今,在社会背景复杂的情况下,大学生的思想观念也随之发生较大的变化,形成反差。多种渠道、多种方式为他们提供更多实现自己价值的平台,从一元到多元化的追求,打破传统思想束缚,更强调实现自我。
2责任感缺失
当代大学生缺乏责任感,常常以自我为中心,他们把所获得的一切都当作理所当然,不知感恩,很少思考自己应该为这个社会承担什么样的责任,也拒绝承担责任。这种结果会导致他们融入社会的过程变得缓慢而曲折。
3重视物质追求,忽略个人精神世界的构建
近几年来,在市场经济的形势下,某些领域的道德滑坡现象使得人们尤其是正在成长中的大学生普遍产生情感矛盾、人格矛盾,以及道德观念上的冲突。他们心目中原有的价值标准和道德规范受到挑战,其中相当一部分人觉得他们所受的思想政治教育和他们见到的现实世界似乎是矛盾的,五光十色的社会形态,很多不良诱惑已走进大学校门。物质重于精神已成为很多人的观念。在形形色色的物质诱惑下,失去个人本真的理想追求,自己精神家园变得荒芜。“享乐主义”“金钱至上主义”“权利至上主义”慢慢腐蚀大学生的思想,使之迷失个人的发展方向。
4人生观价值观迷茫化、抗挫折能力差
很多人进入大学后,失去目标,开始迷茫、徘徊,丧失奋斗动力,遇到问题不具有分析、解决的能力,心里脆弱,内心没有一个更好更合理的人生规划。抱着“当一天和尚撞一天钟”的思想,认为上大学没有用,这些狭隘的观点,往往会损害一个大学生应有的风貌和心理。
二影响当代大学生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因素
1家庭因素
目前的大学生许多都是独生子女,由于在家庭中往往受到家长的过分溺爱,养成以自我为中心的习惯和冷漠、自私的人生态度。
2社会因素
由于社会环境的变迁、科学技术的发展,文化的多元化和西方价值观的冲击,各种新的思潮的不断涌入,处在人生观、价值观形成时期的大学生极易受到外界的影响,使大学生对传统的人生观、价值观,对生活的意义和生命的价值产生质疑。
3学校因素
由于社会竞争的激烈和就业困难等原因,高等教育越来越知识与技能的传授,学校往往将知识的积累视为学校教育的首要目标,在这样的教育环境下,学习成绩的高低成为衡量一个学生是否有能力的标准,有的学生由于心理承受力差,遇到困难不能及时解决,导致生理和心理可能出现问题。教学方式方面,学校长期以来所遵循的教师—教室—课本的思想政治教学模式,没有充分调动社会资源,以丰富多彩的形式,通过多种渠道使学生参与到思想政治教育当中来,因此难以充分体现现实感和时代感,相对地缺乏吸引力、说服力,往往达不到教育的目的。
三运用智力投资教育理论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大学时期,学生离开家庭,尚未步入社会,家庭教育因素变得逐渐弱化,社会教育因素尚未占据主导,而这个时期正是大学生人生观、价值观成熟和稳定的关键时期。因此,在大学阶段运用行之有效的智力投资教育理论开展大学生人生观、价值观教育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
1智力投资教育的内涵
智力投资教育理论是以智力投资为核心的有关思想政治方面的教育理论。智力投资教育通过指导、引导学生计算家庭、国家及社会在培养具有智慧和能力的创新人才的过程中所花费的智力投资总额,来教育学生树立成才意识、提高综合素质,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最终能够感恩父母师长、感恩国家、感恩社会,以实际行动回报长辈、回报国家、回报社会。
2智力投资教育的特色
(1)多角度教育
一是从思想政治工作者的角度教育学生。跟以往的思想政治教育的不同点是:思想政治工作者将德育教育建立在量化的基础上,不再是空洞教育,而将实际的数据资料与学生自身的调查感受结合起来,达到了“明德育人”的目的。二是从专业教师的角度教育学生。专业教师通过讲授专业技术,让学生自己算一笔教育成本账,达到“教书育人”的目的。三是从教学管理部门的角度教育学生。即教学管理部门把“教”和“学”中的“师德风范”和“学品风尚”有机地结合起来,并渗透于各个教学环节中,达到“管理育人”的目的。
(2)深层次教育
深层次教育特色,即教育内容层层深入,抓住学生中普遍存在的现象和偏见,进行有针对性的、有目的的教育。一是将大学四年分为“成才教育”、“拓展教育”、“创新教育”、“感恩教育”四个层次不断推进,教育的重点十分明显。二是思想感情上的不断感化。比如,先让学生感受“教育投资”数据,得出结论:学生今天之所以能上大学首先靠的是国家发展教育事业。接着引导学生计算“教育成本”,得出结论:大学一节课成本50元/生。再引导学生从数据中谈感受,得出结论是:算账,算出了一颗颗感恩的心———感恩父母更感恩国家。再挖掘课堂典型,实行情感互应,得出结论:一堂课竟能改变一批人,有相当多的学生不再逃课了。这种层层深入的主题教育内容削弱了“以自我为中心”的价值观,弘扬了“知恩图报”的传统美德和奉献社会的现代情操。endprint
3开展智力投资教育的意义
(1)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意识
通过计算学生的智力投资额,使广大学生更加了解我国教育发展的概况以及党和国家对教育的重视,进一步认识到“人才强国”战略提出的背景及重要性。
(2)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成才意识
大学生在上学期间通过不断培养自己的学习能力,增强服务社会的技能。
(3)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择业意识
在现代社会里,人才市场价值受人才市场供求关系影响而波动,但不管人才市场供求关系如何变化,人才智力投资总额总是构成人才市场价值的基础,因此,进行智力投资分析,有助于把握市场人才价格的底线,为大学生就业提供合理决策的基础。
四智力投资教育理论实施的有效性
中国矿业大学管理学院副院长朱学义教授在他的财务分析课上,运用智力投资教育理论,尝试从专业课的角度出发让学生们计算出个人的教育成本,学生们通过计算自己的“求学账”,把国家、社会、家庭对自己的教育投资进行量化。当一项项确凿的数据摆在学生面前时,学生们才意识到,他们能读到大学,教育投资总额至少要20万元以上,每节课的教育成本50元/人,而且国家社会的投入是家庭投入的1.1到1.5倍。计算结果触动了很多学生的心灵世界,很多学生原来都认为取得的成就来自家庭投资和自我努力,与国家和社会没有什么关系。通过智力投资教育让学生们明白,他们的背后不光有家庭,还有国家、社会的坚强支撑,这才使他们有了今天的求学机会。另外,学生本身就是一种资产,国家、社会、父母所付出的投资是希望得到回报的,这样的教育让学生清晰地认识到自己的价值,如果不懂得好好利用,不仅是国家和父母的损失,也是对自己的不负责,对那些不珍惜生命的学生能够起到一些惊醒的作用。
长久以来,教育缺少的正是这样一种“刻骨铭心”的感动。一本教育成本账,让感恩升华到理性,人生观、价值观不再是虚无缥缈罩在头上的美丽光环,不再是假大空的说教,而是具体而又实际地存在着,与每个人的成长息息相关。
参考文献
[1]朱学义,朱亮峰.智力投资支撑理论及其效应研究[M].中国经济出版社,2011.
[2]邢玉玲.当代大学生生命价值观教育现状及其影响因素分析[J].甘肃科技,2013(2).
[3]马向远.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课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J].浙江青年专修学院学报,2010(1).
[4]关明伟.当代大学生人生观、价值观的现状和思考[J].丹东师专学报,2000(3).
关键词:当代思潮,历史消费主义,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众所周知,思潮属于意识形态范畴,马克思历史唯物主义认为,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反映社会存在。当代世界思潮作为社会意识形态,它反映了21世纪世界各国的思想潮流。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各国忙于振兴本国经济,尤其是进入20世纪80年代后,随着第三产业的兴起,广播电视,传媒等行业日渐成为人们的消费品范围。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经济迅速增长,消费品的生产大大地满足了人们基本生活的需求,并使整个社会由以生产为本位转向与消费为本位。当今社会已经步入消费社会,在消费社会中,人们被消费主义思想影响并支配着,工作为了赚钱,赚钱为了消费,消费为了更好地工作赚钱再消费以致循环往复。随着消费主义的产生,一些消费品的生产者更是以金钱为本位,把历史也纳入商品行列供世人消费。所谓历史消费,也就是消费历史,把历史事实加以歪说戏仿,这就是历史消费主义。
一、历史消费主义
历史消费主义以金钱为本位,消费历史和玩弄历史。这种社会文化思潮遵循商业原则、游戏原则和快乐原则,把历史当做商品加以消费。被商品化的历史,只考虑历史的商品价值,注重追求历史题材的文学艺术作品满足大众休闲、娱乐的需要程度。历史题材只作为背景和演绎故事的手段而出现,历史的真相、规范尊严几乎都被创作主体和接受主体精神上和生理上的欲望的释放宣泄所消解、遮蔽,甚至成为吸引受众的噱头。[1]
二、历史的悲哀
当历史题材被以金钱为本位的文艺创作者纳入为其作品的那一刻起,历史的悲哀已经到来。马克思、恩格斯把历史视为最高的学术范畴,历史具有不容否定的严肃性和权威性。但是,历史的权威性和严肃性随着消费时代的到来越来越被世人淡漠,甚至忽视。当今是流行“快餐文化”的时代,一些人缺乏了人文素养的支撑,缺少应有的思辨能力,单纯追求新奇、搞笑。市场也为了吸引公众“眼球”而不择手段,导致越来越多的历史被戏说、歪曲,甚至英雄人物被拿来恶搞、丑化。在时下中国,历史消费主义思潮主要体现在以历史题材创作的文艺作品中,笔者拟列举较具代表性的文艺作品加以说明。
1. 大禹治水之三过家门不入
因百家讲坛而出名的纪连海在上海电视台纪实频道《文化中国》节目爆出惊人观点:大禹治水“三过家门不入”是因为有了婚外情,并虚构出瑶姬这一人物,以配合大禹治水的成功。学界众多学者质疑并证明了纪连海这一错误观点。纪连海的“婚外情”之说无疑是为了迎合当前包二奶等婚外情的热点社会现象,其实为“无实事求是之意,有哗众取宠之心”。[2]这种歪曲,篡改历史的行为无非是为了提高自身的知名度和收视率的一种炒作。但是,一些“明星学者”作为传播历史,文化的公众人物,他们的观点直接影响着接收者对历史的态度。试问,明星学者都在玩弄历史,历史的权威性和严肃性又何在?
2. 戏说帝王之史
史实记载秦始皇是个暴君,而在某些影视剧中却被演绎成爱民如子,拥护和平的仁君;祸国殃民的慈禧被演绎成开明温婉的统治者,更荒谬的还把慈禧美化为近乎完美的慈母形象;项羽和刘邦的楚汉之争归根到底是因为一个女人——虞姬等等戏说之例不胜枚举。历史的真实性和人性的善恶性已被彻底忽视,而诸如此类被虚构出的“历史”却成为增加收视率、票房的亮点。
3. 红色经典的尴尬遭遇
自从《一个馒头引发的血案》恶搞了《无极》之后,人们似乎进入了恶搞文化的狂热时期,一些恶搞的对象更是指向红色经典。在《闪闪的红星之潘冬子参赛记》中,原本一心想参加红军的小英雄潘冬子,却整日做着大明星梦,他的父亲变成了地产大鳄,烈士母亲一心想参加非常6+1;新版的《红色娘子军》宣称是一部青春偶像剧;《林海雪原》的杨子荣被莫名的增加了一段爱情等等,历史的崇高和英雄的伟岸在瞬间变得面目全非了。[3]诸如此类的文艺创作者以金钱为本位,为了追求眼前的商业利益,为了博取观众一笑,为了迎合当时韩剧等青春偶像剧流行的热潮,给红色经典予以彻底的颠覆,不惜牺牲历史,民族优秀文化的崇高价值。严重误导英雄人物在群众心中的形象。
党的十八大提出:“为进一步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一定要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树立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向着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宏伟目标阔步前进。”既然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就必须弘扬主旋律,如果是为了提高知名度、收视率或其他功利主义的思想作怪而不顾历史的真实性,随意编造歪曲历史,不仅会误导广大人民群众,而且会伤害华夏子孙的民族感情。
三、历史消费主义对“三观”教育的影响
从总体上说,目前我国意识形态领域的主流是健康向上的,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是我国社会思潮的主流形态。但也必须看到,我国意识形态领域在主旋律高扬的同时,也出现了各种各样的社会思潮,比如本文中的历史消费主义思潮。
历史消费主义所产生的影响,主要体现在历史题材的文艺创作中,尤其是历史题材影视的消费主义倾向,构成了中国时下视听艺术对传统历史观的猛烈冲击。历史消费主义遵循生命本能的快乐原则,一切事物只要能满足欲望需求都可以纳入消费的视野,历史自然也不例外。无论是创作者还是文艺的接收者,都有意无意的遵循着消费主义的思路,挖掘消费主义的历史笑料,任意表现历史,玩弄历史。[4]
首先,历史消费主义是对历史真实性颠覆,与唯物史观想背离,影响着大众群体的历史观和世界观。当前出现的历史题材作品都不同程度地忽略了对历史的严肃思考。马克思唯物主义历史观强调历史的真实存在性,而历史消费主义恰恰把历史的真实性消费掉了,取而代之的是“恶搞”、“噱头”、“非历史”。人们在享受完历史消费主义所虚构的“历史”之后必然陷入空虚和虚无的循环中。历史唯物主义对待历史的态度仍然仅仅处于依赖物质的阶段,历史消费主义把人视为依赖于物质存在的个人,没有看到个人的发展和人类发展的高度一致。历史消费主义所谓的历史是不符合人类发展规律的,而人恰恰迷失于这种“历史”中。[5]可见历史消费主义不仅不尊重历史,同时也不尊重人类自身的价值。
其次,历史消费主义自始至终秉着“消费第一”的观念,使人们勤俭节约的传统美德受到了严重冲击。例如台剧《流行花园》播出以后,这种冲击在青年学生群体中表现得尤为突出。一些学生的消费观念扭曲,生活奢侈、享乐、攀比现象较重,把消费当做快乐的体验、身份的象征。有些大学生为了获取钱财置道德、法律于不顾,不择手段,甚至采取欺骗、盗窃、抢劫违法犯罪等方式;生活学习懒惰,贪图安逸,缺乏艰苦奋斗的精神的大学生越来越多。中华民族几千年流传下来的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美德在一些大学生身上荡然无存,大学生价值观模糊的现状引起了整个社会的担忧。
第三,英雄主义、爱国主义思潮遭受威胁。随着越来越多的历史题材作品恶搞、颠覆历史名人,使得一些对历史了解不深的受众群体误以为这些作品中的描述是正确的。如今越来越多的历史题材剧都逃不了感情的纠葛,历史上的爱国英雄最后都是难过美人关。如此荒谬的歪曲历史,不仅颠覆了传统的精神价值取向,更是迎合了消费主义以金钱为本位的精神虚无潮流。而作为中国主流价值取向的爱国主义,英雄主义因此遭遇人们的淡忘,被一些人视为不实际的、虚无的意识形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建设遭遇挑战。
马克思主义认为,一切否定历史、歪曲历史、篡改历史的行为都是与历史唯物主义相背离的。历史是真实的客观存在,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强调对历史的尊重,即是对人的尊重,是对人类发展及未来的尊重。不容忽视的是中国的历史消费主义思潮是受到西方国家消费主义、功利主义等思潮的影响而产生的,西方消极意识形态的传播,正是全球化大背景下对社会主义国家意识形态的侵蚀。当前,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期,复杂多样的思潮相互碰撞,我们必须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有效的引导社会思潮,使广大人民群众的价值选择、价值认同与社会主义的核心价值体系相一致、相协调。这样才能够为和谐社会、和谐文化的建设打牢共同价值观的基础。
参考文献
[1]陆贵山.唯物史观与文艺思潮.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8年1月第一版
[2]http://news.sohu.com/20080324/n255877906.shtml
[3]http://news.qq.com/a/20070119/001998.htm
[4]陆贵山.唯物史观与文艺思潮.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8年1月第一版第398页
可是,竟然有无聊的人质疑他的动机。质疑分两种,一种是有凭有据的质疑,它建立在事实的基础上;另一种质疑则毫无根据,完全出于瞎编乱造。前一种质疑一定上反映了民主的声音,它有助于实现人民对社会的监督,遏制不良不法现象的产生。比较典型的就是人们对三公消费的质疑。我国的三公经费曾一度不公开、不透明,促使其中存在严重的tan污fu败问题。面对公众的质疑,越来越多的政府部门开始将三公费用公开化,有力地打击了其中的tan污fu败行为。这种质疑有利于社会的发展。而后一种质疑则严重影响了社会的稳定,不利于个人和社会的发展,严重的甚至会导致社会信任危机。雅安地震期间,我国著名的社会评论家李承鹏在微博上声称已将498顶帐篷送往受灾的几个乡村。但有人对此表示怀疑。直到李承鹏在微博上发出有关帐篷收据的照片和与当地乡长的合影,那些质疑的人才闭住了嘴。像这种不怀好意的质疑就会让那些好心帮助的人感到心寒,不利于社会的发展。有人对秦玥飞的质疑就完全属于第二种。产生这种质疑的原因,恐怕还是质疑者自己的动机不纯。
面对质疑,秦玥飞没有选择懦弱地一声不吭,而是勇敢地站了出来,用声音强力地反驳这种毫无根据的质疑。他的这种面对质疑的正确态度和方式值得提倡。
当然,要实现人生价值必须要正确面对质疑。此外,还必须有正确的人生价值观。
人生价值观是人生道路中的指向标。正确的人生价值观能引导人们实现人生价值,错误的人生价值观则很将人们误入歧途。居里夫人正是因为树立了为科学献身的价值观,才会在科学领域取得如此巨大的成就。而如今,拜金主义思想在社会上风生水起,更是有“宁坐宝马车头哭,不坐自行车后笑”的叫嚣。人们的观念中充斥著名利、权位,能够以为社会发展做出贡献为人生追求的价值观已越来越少。十分可贵的是,秦玥飞就是那少数中的一个。
怎样的人生才算有价值?我相信一千个人会有一千个答案吧。
但其实我曾迷惑过,人生怎样才算有价值?有价值的人生,在我看来,不是为了争名于利,也不是为了将来能够流芳百世!而是能够做自己想做的!去完成未完成的梦想,还要有一个完整而又幸福的家!这种简单的.幸福,在我看来,就是最有价值的人生。但有价值的人生,也需要有各种味道的“调味剂”,去奉献爱心,帮助山区的贫困儿童;去把扔在地上的空瓶捡起来,放到“可回收垃圾箱”中;去积极履行保护树木的义务;去把一辆辆私家车变为自行车,让‘绿色家园’伴你我同行!怎样的人生才算有价值?我相信一千个人会有一千个答案吧。
但其实我曾迷惑过,人生怎样才算有价值?有价值的人生,在我看来,不是为了争名于利,也不是为了将来能够流芳百世!而是能够做自己想做的!去完成未完成的梦想,还要有一个完整而又幸福的家!这种简单的幸福,在我看来,就是最有价值的人生。但有价值的人生,也需要有各种味道的“调味剂”,去奉献爱心,帮助山区的贫困儿童;去把扔在地上的空瓶捡起来,放到“可回收垃圾箱”中;去积极履行保护树木的义务;去把一辆辆私家车变为自行车,让“绿色家园”伴你我同行!千姿百态的人生,需要的是你自己,任何人都不能替你做出选择,就好似一张白纸,有的人可以把它渲染成缤纷的色彩,而有的人则是黑白……但那些都是你自己所创造出的结果,所以从不后悔。
有价值的人生,不是要多么轰轰烈烈,而是面对生活的点滴,快乐也好,伤心也罢,你都没肯退缩,也从不曾后悔,这样我想不只是人生有价值,也会很精彩!
中国茶文化的人生价值观, 包括人生的目的, 怎样做人以及怎样实现个人价值等方面的看法。这种价值观, 是人们通过茶事活动, 在认识自然、了解社会的生产与生活中所形成的观点和态度。它既反映出了人的本质, 又揭示出了人与自然、与社会诸方面的关系。中国茶文化的人生价值观的思想, 与生产生活实践相依托, 与自然环境相结合, 与人文和历史相伴随, 贯穿于茶文化发展的历程, 形成中国茶文化博大精深的思想内涵, 分析和研究中国茶文化关于人的人生价值的思想, 对进一步了解茶文化的历史, 理解茶文化的精髓, 发扬光大中国茶道精神, 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中国茶文化的人生价值观与茶文化精神是一致的。就其要义来讲, 主要有以下四个方面。
一、重德——摆正人与自我关系的准则
重德, 是中国茶文化人生价值观中最基本的内容。讲究茶德, 塑造高尚人格, 完善自我, 实现自身的人生价值, 是历代茶人崇尚和追求的目标, 也是茶文化的核心内涵。而茶德的树立, 既是茶的自然特性的显现, 又是茶人精神的流露, 同时又是茶人所确立的道德标准和行为规范。
1. 茶性蕴含着茶德。
茶品即人品。茶品是指人们在对茶的认识中提炼出来的象征性品貌, 陆羽在《茶经》一之源开宗明义地指出:“茶者, 南方之嘉木也。”茶被称为嘉木, 是因为茶的生长、体型、特色和内质等具有刚强、质朴、清纯和幽静的本性。茶树生长在山野的烂石、砾壤或黄土中, 仍不失坚强、幽深;茶叶凝聚阳光雨露的精华, 其“性洁不可污”;茶汤晶莹清澈, 清香怡人, 给人以智慧和幽雅的韵致。茶性与茶品相联系, 无喧嚣之形, 也无激扬之态, 茶性与茶品这些自然的本质特征渗透到人们生活领域, 表现在人对生活的一种理解, 一种静观, 一种品鉴, 一种回味;延伸到人们的精神世界里, 则是一种境界, 一种理念, 一种智慧, 一种品格。因此, 重德观念的形成, 源于茶的自然本性。
2. 茶德是茶道的灵魂。
在茶文化发展的历史上, 人们对茶德早已确认, 并崇尚备至。陆羽在《茶经》提出的“精行俭德”, 说明茶的美好品质应与品德美好之人相配, 这是最早确立的茶德标准, 也是中国茶道的精神所在。到了后来, 唐代刘贞亮对茶德的阐述则更为具体:以茶散闷气, 以茶驱睡气, 以茶养生气, 以茶除疠气, 以茶利礼仁, 以茶表敬意, 以茶养身体, 以茶可雅行, 以茶可行道。庄晚芳先生提出了“廉美和敬”为核心内容的茶德, 他认为“廉俭”可以“育德”, 以一杯清茶来推行清廉与勤俭, 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由此可见, 茶德的树立和推崇, 不仅为中国茶道形成奠定了基础、丰富了内容, 而且也为茶人实现自我人生价值明确了方向。
3. 茶道孕育了茶人精神。
如前所述, 中国茶道, 很大程度上是在树立茶德的基础上创立的。尽管目前人们对茶道的论述, 各执己见。但是, 有一点是相同的:茶道讲求的是精神内涵。中国茶文化继承了儒、佛、道的精义, 把饮茶等茶事活动融入哲理、伦理、道德, 通过茶的品饮来修身养性, 陶冶情操, 品味人生, 参禅悟道, 达到精神上的洗礼和人格上的澡雪, 这就是饮茶的最高境界———茶道。
二、尚和——协调人与他人关系的宗旨
茶道中“和”的基本涵义包括和谐、和敬、和美、平和等等, 其中主要是和谐。通过以“和”为本质的茶事活动, 创造人与自然的和谐以及人与人之间的和谐。茶文化关于“和”的内涵既包含儒、佛、道的哲学思想, 又包括人们认识事物的态度和方法, 同时也是评价人伦关系和人际行为的价值尺度。
1.“和”是中国茶文化哲学思想的核心。
茶道是在吸收儒、释、道三教哲学思想的基础上形成的。虽然三教对“和”的阐释各不相同, 但“和”则是三教共通的哲学思想理念。儒家推崇的是中庸之道, 《中庸》说:“喜怒哀乐未发谓之中, 发而皆中节谓之和, 中者也, 天下之大本也, 和者也, 天下之大道也。”指出了“和”与“中”的关系, “和”包含中, “持中”就能“和”。佛教中的“和”提倡“父子兄弟夫妇、家室内外亲属, 当相敬爱, 无相憎嫉”, 并强调“言色相和”, 这是一种舍弃根本的“和”。特别是在茶道中的“茶禅一味”强调, 人如果要脱离苦海, 就须六根清净, 明心见性。禅茶是僧侣们通过品茶品味人生, 这是“和”的另一种表现形式。道家追求“天人合一”, “致清导和”、“物我两忘”的境界, 这种“和”表达了人们崇尚自然、热爱生命、追求真善美的理念。总之, 儒、释、道三家关于“和”的哲学思想贯穿于茶道之中, 既是自然规律与人文精神的契合, 也是茶的本性的体现。
2.“和”是人们认识茶性、了解自然的态度和方法。
茶, 得天地之精华, 钟山川之灵秀, 具有“清和”的本性, 这一点, 已被人们在长期的社会生产生活实践中所认识。陆羽在《茶经》中关于煮茶风炉的制作所提出的“坎上巽下离于中”与“体均五行去百疾”, 是依据“天人合一”、“阴阳调和”的哲学思想提出来的。陆羽把茶性与自然规律结合起来, 表达了“和”的思想与方法。煮茶时, 风炉置在地上, 为土;炉内燃烧木炭, 为木、为火;炉上安锅, 为金;锅内有煮茶之水, 为水。煮茶实际上是金、木、水、火、土五行相生相克达到平衡的过程, 煮出的茶汤有利于人的身体健康。另外陆羽还对采茶的时间、煮茶的火候、茶汤的浓淡、水质的优劣、茶具的精简以及品茶环境的自然等论述, 无一不体现出“和美”的自然法则。
3.“和”是规范人伦关系和人际关系的价值尺度。
中国茶文化对于“和”精神, 主要表现在客来敬茶, 以礼待人, 和诚处世, 互敬互重, 互助互勉等。通过饮茶、敬茶, 形成了茶礼、茶艺、茶会、茶宴、茶俗以及茶文学等多种茶的表现形式, 而实质内容则是以茶示礼、以茶联谊、以茶传情, 而达到的目的则是以茶健身, 以茶养性, 以茶表德。
客来敬茶, 以茶示礼, 既是一种风俗, 也是一种礼节。人们通过敬茶、饮茶、沟通思想, 交流感情, 创造和谐气氛, 增进彼此之间的友情。这种习俗和礼节在人们生活中积淀, 凝炼和阐发, 成为中华民族独特的处世观念和行为规范。体现在人伦关系与人际行为上, 就是以和谐、和睦、和平为基本原则, 来达到社会秩序的稳定与平衡。如在人际关系的处理上, 诚信、宽厚、仁爱待人是为了“和”;遇到矛盾时, 求大同、存小异, 这是一种“和”;在激烈的竞争中, 坚持平等、公开、公正的原则, 也是一种“和”;对待纷繁、浮躁的世俗生活, 要求平心静气, 则是另一种“和”。茶文化崇尚以“和”为目标的价值取向, 对于建立团结和睦、和诚相处、和谐一致的人伦和人际关系, 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三、崇俭——处理个人与民族及国家关系的基础
崇俭, 就是倡导勤俭、朴实、清廉的个人思想品德与社会道德风尚。以茶崇俭、以俭育德, 既是中国茶道精神的精义, 也是茶文化关于人的人生价值的重要思想内容。茶在守操、养廉、雅志、励节等方面的作用被历代茶人所崇尚。以茶崇俭, 以俭育德, 茶是人们寄托感情的媒介, 也是历代茶人爱国忧民的情结的载体。“啜苦励志, 咽甘报国”代表了茶人以爱国主义为人生价值的崇高品格。
四、贵真——沟通人与自然关系的要求
贵真, 就是讲求人与自然的亲和, 追求真、善、美的统一。这既是中国茶道的核心内容, 也是传统茶文化的魅力所在, 同时也是茶人对人生价值的最终追求。
真, 是道家哲学思想的主要内容。庄子曾经说:“真者所以受于天, 自然不可易, 圣人法天贵真, 不拘于俗”。解释了真的本质, 即“真”与“天”、“自然”是一致的, 是不可改变的。所谓“天道自然”, “天人合一”, 是古代先哲们解释人与自然之间关系的基本观念。中国传统茶文化讲究的真, 包括了茶的自然本性之真、品茶的环境之真和人的性情之真。
1. 茶的自然本性之真。
茶叶是天涵地载人育的灵芽, 其天然性质为清纯、淡雅、质朴。陆羽《茶经》指出, “茶之性俭”, “茶之为用, 味至寒”。唐代裴汶在《茶述》中说:“其性精清, 其味淡洁, 其用涤烦, 其功致和。”唐代诗人韦应物在《喜园中茶生》的诗中写下:“洁性不可污, 为饮涤烦尘”的名句。由此可见, 人们对茶的发现、利用和享受, 既有感观上的真香、真味, 也有精神上的真性、真趣。茶, 由最初的药用到生活中的享用, 由提神醒脑的天然功用到致清导和的精神作用, 由自然的茶品到社会的人品, 这种渐进的认识、升化过程, 不仅表现出了人对自然的认识历程, 而且也反映出了人与自然高度契合、和谐统一的过程, 同时也彰显出人类对真善美的追求过程。
2. 品茶的环境之真。
人们品茶, 还须要有适宜的环境、氛围和时间, “天趣悉备, 可谓尽茶之真矣。”天趣则是指自然天成的环境。《徐文长秘集》称“品茶宜精舍、宜云林、宜永昼清谈、宜寒宵兀坐、宜松月下、宜花鸟间、宜绿藓苍苔、宜素手汲泉、宜红妆扫雪、宜船头吹火、宜竹里飘烟”。表明了品茶需要野、幽、清、净的自然环境。
3. 茶人的性情之真。
人们对茶的品饮, 除了外在的环境之外, 重要的还必须有内在的心境。自然环境与人的心境和谐一致, 人就能真正地放松自己, 进入忘我的境界, 达到修身养性, 品味人生的目的。由此看来, 人们品茶, 不仅仅是生理的需要、生活的要求, 更重要的是心性的修炼、品质的涵养和人格力量的锻造。人们只要以宁静淡泊的心情, 旷达超逸的襟怀去品茶, 就一定能得到道德力量的扩充和精神境界的提升, 从而就能更好地享受大自然赐予人类的真趣。
【人生观价值观作文】推荐阅读:
人生观价值观小学作文09-15
人生的价值作文11-01
人生价值600字作文09-07
人生价值议论文作文600字11-24
人生的价值优秀作文1200字以上05-23
关于人生观价值观的好句好段09-09
当代大学生应该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06-05
人生价值观的句子06-28
什么是人生价值观12-09
如何通过人生价值观实现理想1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