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的国际安全形势(精选8篇)
(一)传统战争及局部冲突危险依然存在
随着世界文明与全球化深入发展,国际传统安全领域危险相对降低,大国之间大规模军事冲突及爆发世界大战可能性明显减小。但因众多原有国际地缘敏感及争议问题根源尚未消除,发生传统局部冲突与战争的危险依然存在。如目前一些地区国家之间还存在着领土及海洋权益争端、民族宗教矛盾、资源争夺等方面问题,局部地区还存在着冷战时期遗留下的军事对峙,这些地区局部冲突和战争会时常发生,严重破坏和影响国际安全与世界和平发展。此外国际霸权势力“民主”干预和颠覆渗透,也会引发一些主权国家**及战争。
(二)非传统安全危险上升形式多样
冷战结束特别是进入21世纪后,随着经济全球化和多极化深入发展,国际传统安全危险相对降低,非传统安全危险相对上升而突出。当前全球面临的非传统安全威胁主要包括国际恐怖主义、大规模杀伤性武器扩散、跨国有组织犯罪、国际金融与经济危机、国际能源与环境安全、国际公共卫生安全等。在经济全球化信息化深入发展的今天,必须加强国际间真诚合作,才能更好地应对和解决国际非传统安全问题。
(三)霸权主义仍是当今世界动荡不安的主要根源。美霸权主义在伊拉克虽遭受挫折,但元气未伤,其谋求单极世界霸权的势头仍将延续相当一段时期;当今世界多数热点问题,如伊拉克战争的各种后遗症、巴以冲突的持续和升级、朝鲜半岛形势的紧张,虽涉及各种复杂因素,但从根本上说都与霸权主义干预密切相关。
(四)国际恐怖主义反弹强烈,国际反恐斗争形势严峻。
冷战结束后,恐怖主义活动愈演愈烈,已成为国际社会一大公害。近年以来,国际反恐形势出现若干新动向。首先,恐怖主义活动出现新的反弹,打击恐怖主义的复杂性和艰巨性 更加突出。恐怖主义袭击频率增加,活动范围、袭击规模扩大。西班牙、俄罗斯等地先后遭 受严重恐怖主义袭击,举世震惊。
(五)全球性军事战略深入调整当前,世界上一些军事大国正在进行二战以来最广泛、最深刻的军事战略调整。其主要
目的就是增强军事实力,强化军事力量在维护和扩展国家利益中的职能作用,谋求在世界多 极化进程中占据优势地位,争夺在二十一世纪国际社会中的战略主动权。正如上述所说,由于各国之间的利害冲突会长期存在,因而在安全领域的竞争和斗争也会持续下去,使安全合作不可能一帆风顺,必然出现曲折和反复。但是各国之间除利害冲突外,也有共同利益和共同要求促使它们进行合作的一面。例如希望保持稳定就是一个共同点,因此即使互相视为主要潜在对手的国家也不愿看到对方发生大**,因为这也会危害自身的利益。而且从长远看,处在和平与发展的时代,威胁安全的因素终究不会占上风,增进安全领域的国际合作有着广阔前途。现在各国都在积极进行准备,力争抓住经济发展高潮的机遇和在新的世界格局中占据有利地位。经过世纪之交,国际安全和安全合作必将出现一个新的面貌。
一、我国企业会计准则国际趋同成效和当前国际会计趋同形势
(一)我国企业会计准则国际趋同成效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一直顺时应势,积极推进我国企业会计准则的国际化和国际趋同工作,为我国经济可持续发展和融入世界经济体系奠定了良好基础。尤其是2005年,在我国多年会计改革的坚实基础上,在财政部王军副部长关于“趋同是方向、趋同不等于等同、趋同是过程、趋同是互动和趋同是新的起点”的国际会计趋同五原则指引下,在广大会计同仁的共同努力下,我国建成了与国际财务报告准则趋同的企业会计准则体系,取得了历史性突破。近年来,中国企业会计准则国际趋同成效显著,举世瞩目。
1.我国企业会计准则实现了与国际财务报告准则的趋同,并建立了务实有效的持续趋同机制。中国是继欧盟各国、澳大利亚等之后实现与国际财务报告准则趋同的重要国家,走在了美国、日本、韩国、印度、巴西等国家或地区的前列。不仅如此,近年来中国企业会计准则还不断修改完善,发布了多个企业会计准则解释,修订了企业会计准则讲解,既保持与国际准则的持续趋同,又切实解决我国会计实际问题。例如,2009年底我国发布《保险合同相关会计处理规定》,对国际准则中尚未明确的保险合同负债计量和混合保险合同分拆等会计处理问题进行了规范,不仅大幅提升了我国保险会计水平,领先于国际准则的相关规定,而且促进了保险行业业务转型和结构调整。
2.我国企业会计准则的国际趋同进程做到了与国际准则的趋同互动,切实维护了我国利益。趋同不是让一国家或地区会计准则单方面向国际财务报告准则靠拢,而应是在会计准则制定过程中国际会计准则理事会与各国家或地区准则制定机构之间相互沟通,相互借鉴,相互认可。在与国际财务报告准则趋同过程中,我们根据我国实际情况积极向国际会计准则理事会反馈意见,并得到国际会计准则理事会的认可,最终促成有关准则按照我们的建议进行了修订。例如,在我国,国有企业及国有控股企业实际上均为独立法人,自负盈亏,如果彼此之间不存在控制、共同控制或重大影响的,不应当被认定为关联企业。国际会计准则理事会根据我国反映的情况修订了《国际会计准则第24号——关联方披露》,规定“仅同受国家控制但不存在控制、共同控制或重大影响等投资关系的企业,豁免按照关联方进行披露”,从而限定了国家控制企业被认定为关联方的范围,大大降低了我国企业的披露成本和披露风险。再如,我国为解决我国企业改制上市过程中因资产重估引发的会计计量问题,在多次向国际会计准则理事会反馈意见后,国际会计准则理事会修订了《国际财务报告准则第1号——首次采用国际财务报告准则》,允许首次公开发行的公司将改制上市过程中确定的重估价作为“认定成本”入账,中国改制上市的公司从此不需要在每个资产负债表日进行持续评估,显著降低了这些上市公司报表编制成本。
3.我国与国际准则趋同的企业会计准则已经平稳有效实施四年多,实施范围也由上市公司扩大到几乎所有大中型企业,达到了预期的经济效果。财政部联合有关部门通过采用“逐日盯市、逐户分析”的方法,加强对企业会计准则实施情况及其效果的监督检查和监管。上市公司年报分析报告表明,新企业会计准则自2007年1月1日生效起已连续四年得到良好实施,有效地限制了企业的短期行为,支持了企业加大研发投入和自主创新,为我国金融创新和经济可持续发展奠定了良好基础。在这四年多的时间里,由于企业会计准则的实施不仅全面提升了企业会计信息质量,也满足了服务我国经济发展、完善市场经济体制、维护社会公众利益的需要。
4.我国会计准则国际趋同及其实施的成就得到了国际社会的高度评价。世界银行于2009年10月在《中国会计审计评估报告》中充分肯定了我国会计准则改革的成就,并称“中国会计准则建设和实施的成功经验是可供其他国家仿效的良好典范”。欧盟高度评价了我国企业会计准则的改革以及与国际财务报告准则的趋同进展,充分认可我国的企业会计准则,称赞中国经验值得欧盟在会计准则建设过程中借鉴。国际会计准则理事会前任主席戴维·泰迪爵士在2010年中国财政部——国际会计准则理事会高层会议上赞誉,“中国会计准则制定机构自2005年以来所作的一系列决定推动了亚洲与国际的趋同进程,并认为中国过去只是在学习,而现在走到了前沿,在国际会计准则理事会全面修订准则时期已经能够提供良好建议,甚至达到了改善国际会计准则理事会决定的水平”。2011年7月,国际会计准则理事会现任主席汉斯·胡戈沃斯特访问中国时表示,“在会计方面,中国取得了重大进步,在很短的时间内打造了一支专业队伍,实现了与国际财务报告准则持续趋同,并得到诸多国际机构的赞赏,这些成就足以让中国引以为豪。”
5.我国企业会计准则实现了与世界一些主要资本市场的等效认可,为降低我国企业海外上市融资成本、促进我国会计审计行业走出去创造了良好条件。2007年,中国内地与香港签署了联合声明,实现了两地会计准则的等效互认。在两地会计准则实现三年时间等效后,中国内地大型会计师事务所于2010年12月获准可以采用内地审计准则为内地在港上市公司(H股企业)提供审计服务,H股“双重审计”政策被取消,进一步深化了内地与香港会计交流与合作。2008年11月,欧盟决定在2009年至2011年的三年过渡期内认可我国企业会计准则,允许进入欧洲资本市场的中国企业可以使用中国企业会计准则,不再要求我国企业编制调整财务报表,这大大降低了我国企业财务报告的转换成本,促进了中欧贸易和资本流动。自2011年年初以来,中欧双方启动了中欧会计准则的最终等效评估,计划于2011年年底完成相关评估工作,并做出等效互认决议。2011年1月,中欧在会计准则等效互认的基础上实现了审计公共监管等效,避免了双方监管机构重复检查,节约了监管资源,对中欧双方会计和审计行业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6.我国企业会计准则的国际趋同造就了一批熟悉国际会计实务、具有国际视野、能够积极参与国际准则制定的国际化人才。自2005年中国企业会计准则与国际财务报告准则实现趋同以来,国内越来越多的会计人员开始接触并熟知国际财务报告准则,同时也逐渐具备了运用国际财务报告准则对相关业务进行会计处理的能力。此外,为保持与国际财务报告准则的持续趋同,国内准则研究人员密切跟踪并认真研究国际财务报告准则的各项修订和变动,分析其变动原因以及可能对我国实务产生的影响,为我国会计准则的国际化发展建言献策。在当前经济全球化背景下的会计准则国际趋同,虽然对我国会计人员提出了更高要求,但更为我国持续推进会计准则国际化造就了一批卓越的会计人才。
(二)当前国际会计趋同的形势
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爆发后,二十国集团(G20)和金融稳定理事会(FSB)倡议建立一套全球统一的高质量会计准则,要求提高会计信息透明度,将会计准则的重要性提升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为此,作为国际财务报告准则制定机构的国际会计准则理事会积极响应该倡议,并采取了一系列重要举措。当前,后国际金融危机时代的国际金融监管框架正在重新构建,国际会计格局正在发生重大调整,会计国际趋同面临新的形势和挑战。
1.国际金融监管框架正在重构,金融监管国际协调日益加强,对国际财务报告准则提出更高要求。此次国际金融危机对全世界金融体系造成了重大冲击,导致世界经济出现了明显衰退。在后国际金融危机时代,国际组织和各国政府纷纷采取措施对金融体系进行改革,以维护国际金融体系稳定和促进世界经济复苏。一方面,二十国集团和金融稳定理事会要求加强系统性风险的监管,强化国际合作,建立应对系统性金融风险的预警机制和处理机制。另一方面,各监管机构力求制定一整套金融监管的新标准和有效的执行模式,对金融机构进行审慎监管。例如,巴塞尔银行监管委员会(BCBS)通过新巴塞尔资本协议加强风险管理,并协调流动性风险监管。
2.多年来美欧主导国际财务报告准则制定的格局正在被打破,新兴经济体的国际影响力逐步扩大,国际地位日益提升。在国际财务报告准则制定机构层面上,新兴经济体的影响力日益显现,如国际财务报告准则基金会22位受托人中来自新兴经济体的受托人共有4位,国际会计准则理事会15位理事中来自新兴经济体的理事也有4位,监督委员会中也将有可能新增4位新兴经济体代表,这对国际财务报告准则制定机构的治理结构以及具体会计准则项目的制定和修订具有非常重要的影响。2011年7月,在中国的积极倡议和主导下,国际会计准则理事会成立新兴经济体工作组,新兴经济体工作组的成员包括二十国集团中的新兴经济体成员和马来西亚,新兴经济体工作组的联络办公室设在中国,由中国负责新兴经济体工作组的日常管理和联络工作。工作组重点研究探讨新兴经济体特有的、亟待解决的会计问题,进一步增强了包括中国在内的新兴市场经济体在国际财务报告准则制定中的参与度。在地区层面上,一些地区性组织的成立和崛起,如亚洲—大洋洲会计准则制定机构组(AOSSG),增强了本地区在国际财务报告准则制定中的影响力和话语权,对其他国家和地区参与国际财务报告准则的制定做出了表率。在国家层面上,中国等新兴经济体通过密切跟踪研究国际财务报告准则中金融工具、保险合同、公允价值计量等项目,积极参与国际财务报告准则的修订工作,做到了国内会计准则与国际财务报告准则的持续互动,促使国际会计准则理事会能更多地考虑这些国家和地区的实际情况。
3.国际会计准则制定机构正积极推进治理结构改革,提升国际财务报告准则全球公认性。随着越来越多的国家或地区采用国际财务报告准则或与国际财务报告准则趋同,世界各地的权威公共部门对国际会计准则制定机构的受托责任和治理结构改革给予了更多关注。为提高财务报告的透明度和提升会计信息的质量,国际会计准则理事会和国际财务报告准则基金会希望通过重新审议在当前环境下国际财务报告准则基金会目标的适当性、基金会的现行治理、监督委员会的受托责任及其成员构成等治理结构层面的问题,既推动国际会计准则理事会制定高质量全球会计准则这一目标的实现,又维护国际会计准则理事会的公共受托责任与独立性,进而提升全球对国际财务报告准则以及国际会计准则理事会、国际财务报告准则基金会的认可度。
4.国际财务报告准则中金融工具、保险合同、收入确认、租赁等多项具体准则修订进入关键时期。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对国际财务报告准则产生了较大影响。为进一步完善现行国际会计准则体系,提供更好的实务指南,提升财务报告透明度,国际会计准则理事会对金融工具、保险合同、收入确认、租赁等十多项准则项目进行了大范围的修订。例如,国际会计准则理事会为降低金融工具准则的复杂性,从分类和计量、金融资产减值以及套期会计等多个方面对现行金融工具准则进行全面修订;为统一国际会计准则中有关公允价值的相关处理并对当前实务进行指导,单独制定了公允价值计量准则;针对现行租赁会计准则中存在的问题全面修订租赁准则,拟对承租人和出租人分别进行会计处理,并取消融资租赁和经营租赁的划分等。除国际会计准则理事会在2011年5月发布的公允价值计量等几项准则以外,金融工具、保险合同、收入确认、租赁等其他准则项目正在修订过程中,有些准则项目预计将于2011年底前或2012年上半年再次发布征求意见稿,而有些准则项目可能会被延后。
5.各国对国际财务报告准则的采用或趋同策略不一,美日的表态需要积极关注。有些国家或地区要求或允许采用国际财务报告准则,例如欧盟、澳大利亚、南非等;有些国家或地区表示将与国际财务报告准则趋同,例如巴西、印度等;而还有一些国家或地区对于采用国际财务报告准则的态度尚不明朗,例如美国、日本等。根据美国和日本已经发布的路线图,这两个国家将分别于2011年和2012年决定是否采用国际财务报告准则。2011年5月,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工作人员发布了《为美国发行人将国际财务报告准则纳入美国财务报告体系的工作计划》,探索采用国际财务报告准则的可行方案,但并未做出明确表态。随后,日本于6月宣布推迟引入国际财务报告准则。由于美、日是世界两大主要经济体,对于全球经济的复苏和健康发展具有重大影响,而且国际财务报告准则能否与美国公认会计原则之间协调一致,将关系到建立全球高质量会计准则目标的实现,为此我们必须密切关注美、日两国会计准则制定机构和权威部门的动向。
6.国际会计准则理事会希望世界各国和地区能够完全采用国际财务报告准则,而不是仅仅停留在趋同层面上,以真正实现全球使用同一套会计准则的目标。国际会计准则理事会认为趋同只是一种手段,最终目的还是在于完全采用,各国家和地区只有完全采用了国际财务报告准则,才能充分获得使用国际财务报告准则的益处。为此,国际会计准则理事会希望各国家和地区能够克服文化、法律、政治方面的困难和障碍,最终完全采用国际财务报告准则,建立一套高质量的全球会计准则。一旦国际会计准则理事会贯彻执行这样的政策,无疑会给那些尚未完全采用国际财务报告准则的国家和地区带来较大压力。
二、世界各国家或地区目前应用国际财务报告准则的主要策略
会计准则国际趋同已经成为世界各国的共识,并正在转化为实际行动。据统计,世界上已有将近120个国家和地区要求或允许采用国际财务报告准则或与国际财务报告准则实现趋同,国际财务报告准则的国际影响力可见一斑。通过对这些国家和地区进行研究发现,目前各国或地区在应用国际财务报告的策略上总体可以分为“直接采用”模式、“趋同”模式和“认可”模式等三类。此外,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工作人员在2011年5月发布的《为美国发行人将国际财务报告准则纳入美国财务报告体系的工作计划》中提出了“趋同认可(condor semen t)”模式。对这四种模式的特点、影响和运用环境进行比较分析,有助于科学探索我国会计准则国际趋同的策略。
(一)“直接采用”模式
在“直接采用”模式下,一国或地区的会计准则将一字不改地完全采用国际财务报告准则,该国家或地区不再保留会计准则制定权。换句话说,该国家或地区在采用国际财务报告准则的过程中不需履行任何审批或修订程序。目前世界上仅有极少数国家或地区的会计准则建设采取直接采用由国际会计准则理事会发布的国际财务报告准则的模式。
(二)“趋同”模式
在“趋同”模式下,这些国家或地区的准则制定机构不直接将国际会计准则理事会发布的国际财务报告准则纳入其会计准则体系中,而是保留了当地会计准则的准则制定权。采取“趋同”策略的国家或地区不会一字不改地完全照搬国际财务报告准则,而是在会计处理原则和方法上与国际财务报告准则保持一致,并保留一些具有本国特色的内容。印度是“趋同”模式下的典型代表之一。根据1956年印度《公司法》,印度会计准则应当由中央政府制定颁布。2011年1月,负责印度会计准则具体制定工作的印度注册会计师协会在国际财务报告准则基础上重新制定了本国会计准则,在实现与国际财务报告准则趋同的同时,还兼顾了印度国内法律和经济环境的需要。为了与印度的法律、监管和经济环境保持一致,印度会计准则在国际财务报告准则的基础上根据印度特殊国情作了适当修改,例如,将准则的过渡日设定为当期、引入额外的披露要求、省略某些选择权或可选会计处理、并保留使用“资产负债表”和“损益表”术语等。
(三)“认可”模式
在“认可”模式下,一国或地区决定采用某项国际财务报告准则之前由法定机构先执行认可程序。在对国际财务报告准则进行认可的过程中,这些国家或地区的法定机构有可能对拟采用的国际财务报告准则进行修订。欧盟和澳大利亚是采用这一策略的典型代表。欧盟在采用国际会计准则理事会颁布的国际财务报告准则之前,必须经过欧洲议会和欧盟委员会认可,对该国际财务报告准则或采用,或修改后采用。在澳大利亚,法律赋予澳大利亚财务报告委员会负责监督澳大利亚会计准则和审计准则制定过程的权力,并在澳大利亚会计准则理事会引入国际财务报告准则的过程中给予直接的战略指导①。澳大利亚会计准则体系不仅包括了国际财务报告准则的框架,还根据澳大利亚法律环境的特定要求,专门为非营利组织增加了一些内容。
(四)“趋同认可”模式
在“趋同认可”模式下,一国或地区将推动本国会计准则与国际财务报告准则趋同,同时保留本国会计准则制定机构及其制定本国会计准则的权力,对现行国际财务报告准则进行逐项认可,并根据本国的实际情况进一步发布指南、解释或其他披露要求。2011年5月26日,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发布了有关会计准则国际趋同工作的工作人员草案——《将国际财务报告准则纳入美国财务报告体系的工作计划》,提出了将国际财务报告准则并入美国会计准则体系的一种全新模式——“趋同认可(condor semen t)”②。在该工作计划中,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工作人员强调,“趋同认可”的目标并不是用国际财务报告准则代替美国公认会计原则,而是将国际财务报告准则纳入美国财务报告体系,即不是“美国发行人采用国际财务报告准则”,而是“采用美国公认会计原则的美国发行人编制的财务报表与采用国际财务报告准则的主体编制的财务报表是一致的”。
概括而言,从上述四种模式来看,一些国家或地区经过认可后所采用的会计准则与国际会计准则理事会发布的国际财务报告准则完全一样,未做任何改动,而有些国家或地区将国际会计准则理事会发布的国际财务报告准则翻译为当地语言,还有些国家或地区则为解决国家特定问题而做出一定修改或为某些行业中存在的特定问题提供详细的指南。在“认可”模式下,如果最后认可的国际财务报告准则未做修改,“认可”模式的结果与“直接采用”模式的结果是完全一样的,即为全面采用国际财务报告准则。而美国提出的“趋同认可”模式,则是将“趋同”和“认可”两种模式进行了整合。为便于下文分析,我们将上述四种模式归类为两种类型,即“直接采用”和“趋同”模式。
三、结合国际国内形势选择我国会计准则国际趋同策略
在当前国际政治经济金融格局正在重构的背景下,尤其当美国对采用国际财务报告准则态度尚不明朗、日本宣布推迟引入国际财务报告准则时,我们应当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做出恰当抉择,尽可能减小国际政治经济外力的干扰,审慎选择我国会计准则国际趋同的策略,既要体现我国作为全世界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和新兴市场经济体的责任和风范,又要在当前国际形势下争取主动,灵活应对。“趋同”策略是我们在我国会计准则改革和建设过程中一贯坚持的方针政策。2010年4月2日,我国发布了《中国企业会计准则与国际财务报告准则持续趋同路线图》,进一步明确中国未来企业会计准则的建设仍将采取与国际财务报告准则趋同的模式,而非直接采用国际财务报告准则。基于对我国的法律环境、语言习惯、解决实务问题、会计准则的贯彻实施以及会计国际化发展的主动性与灵活性等因素的考量,坚持“趋同”策略是符合我国会计准则建设当前与未来发展需要的并且是务实有效的做法。
(一)采用“趋同”模式符合我国的法律环境
中国会计法明确规定,“国家实行统一的会计制度。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由国务院财政部门根据本法制定并公布。”中国境内企业必须遵循由财政部制定的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例如企业会计准则。从我国会计法的规定来看,“直接采用”策略缺乏法律依据,不符合我国会计法的要求,同时也将有可能使我国丧失独立的会计准则制定权。而在“趋同”模式下,企业会计准则仍是我国财政部门根据会计法制定的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这一根本原则没有改变,但在会计处理原则、确认计量方法等方面与国际财务报告准则保持了一致。
(二)采用“趋同”模式与我国语言习惯相适应
英文和中文的语言习惯具有较大差别,法律语言的形式更是大相径庭,如果将英文的国际财务报告准则一字不改搬套翻译成中文,很有可能既没有完全表达准则的原义,又与中文语言习惯和中国法律行文格式相冲突。因此,“直接采用”策略不甚符合中国的法律语言习惯。例如,《国际会计准则第19号》的英文名称“Employee Benefits”直译为“雇员福利”,在我国法律条文中使用的是“职工”,而非“雇员”,并且在我国会计准则中“福利”的范畴比较小,我们将其称为“职工薪酬”,不仅符合我们的法律用语和语言习惯,而且也使名称与该准则所规范的内容更加一致。再如,《国际会计第12号——所得税》中所举的所得税示例都是基于国外税法,在国内外税法规定存在较大差异的情况下,因直接采用国际财务报告准则而引入的这些所得税示例既不符合我国税法的规定,也无助于指导我国会计人员的实务操作。毫无疑问,采用“趋同”模式来制定和完善我国企业会计准则有效解决了上述问题。
(三)采用“趋同”模式便于及时有效解决中国会计实务问题
制定企业会计准则,推进与国际财务报告准则的趋同,是我国会计改革的一项重要任务,但是会计准则制定的根本出发点仍然是规范我国企业会计实务,解决我国会计实务问题。基于此,我国企业会计准则建设采用“趋同”模式,而非“直接采用”模式,是务实、有效的举措。例如,在我国存在大量同一集团内的企业合并业务,这属于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而国际财务报告准则尚未在这方面有明确的规范。假设我们采用了“直接采用”模式,则会出现会计规范的空白,导致会计实务无章可循,即使我们等着国际会计准则理事会为这些项目发布新准则或修订现有准则,也会因为立项、研究、征求意见、投票表决、准则发布等一系列应循程序而需要等待很长时间,从而不利于我国企业会计信息质量的提高和会计工作秩序的改善。
(四)采用“趋同,模式有助于企业会计准则的贯彻实施
国际财务报告准则体系是由概念框架开始,再一层层地深入展开,会计准则的规定也相当原则,这与我国广大会计人员目前所接受的教育和已有认知存在一定差距。如果直接采用国际财务报告准则,恐怕会使我国有关会计人员进行相关会计处理产生一定困难。例如,国际财务报告的报表格式过于笼统,而且也没有规定与财务报告相对应的具体会计科目,各个企业可以根据实际开展的业务自行设计其报表格式和确定会计科目名称,这使得即使是同一行业内的企业的财务报表也存在一些差异。而我国在企业会计准则中规定了统一的报表格式,根据报表项目设置了较为齐全的会计科目,有助于我国会计人员进行日常账务处理和财务报告的编制工作。
(五)采用“趋同”模式有利于我国在国际会计格局调整中争取话语权
目前,美国、日本等世界主要经济体对国际财务报告准则是采取“直接采用”或“趋同”模式的态度尚不明朗,而像印度等新兴经济体则采取了“趋同”模式。“趋同”模式将有利于我国通过国际财务报告准则基金会受托人、国际会计准则理事会、咨询委员会及解释委员会中的席位直接对国际财务报告准则基金会的治理结构和技术事务等发声进言,提升我国在国际财务报告准则制定过程中的话语权。同时,在国际会计准则理事会新兴经济体工作组成功启动并顺利开展工作的基础上,中国采取“趋同”策略将更有利于协调各新兴经济体之间的利益诉求,更有助于我国利用这一平台与国际会计准则理事会交流沟通,在新一轮的国际会计改革中争取主动权和话语权。
(六)采用“趋同”模式有利于在国际财务报告准则不断变化过程中保持一定灵活性
目前,国际财务报告准则中金融工具、保险合同、收入、租赁等项目还未发布最终准则,与美国公认会计原则的协调正在进行中,并且欧盟对最新金融工具等准则也没有明确表态。为此,国际会计准则理事会的最终决策及其影响存在较大不确定性。在这种情况下,中国采取“趋同”策略能够确保中国在面对国际财务报告准则的不断变化时,审时度势,理性决策,灵活把握,以防止国际财务报告准则的变革对中国经济和企业发展产生不必要的冲击。
综上所述,在后国际金融危机时代,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程度的日益加深,美欧垄断的世界会计格局的逐步打破,会计国际趋同的新格局正在逐渐形成。这对我国会计改革和国际趋同工作既是挑战,更是机遇。“趋同”策略是我国在会计准则国际化道路上应对当前局势的较优选择,也是适合我国当前国情的理性决策。我们应当在与国际财务报告准则持续趋同政策指引下立足国内实际情况,顺应会计国际趋同大势,深度参与国际财务报告准则重要项目的制定和修改,完善我国企业会计准则体系,争取与更多的国家或地区实现会计准则等效,为国际金融体系改革、我国经济的开放和稳定、资本市场的繁荣和发展、国内企业“走出去”战略的实施奠定良好基础,提升国际影响力和话语权,维护我国国家和企业的利益。
注:
①澳大利亚法律没有特别规定澳大利亚会计准则理事会将国际财务报告准则转化为澳大利亚会计准则的机制。
②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工作人员提出“趋同认可”模式,并不表明美国将来就采用这种模式,而只是将其作为美国未来应用国际财务报告准则的备选模式之一。
(一)世界经济迅速增长,美国、欧元区国家、日本等发达国家的经济发展使世界经济得以继续维持较高增速,发展中国家经济呈相互带动、梯次发展的态势。
2007年世界经济仍将保持近4%的增速。美国经济稳中有落,2006年美出口额被德超越,信息化指标不及北欧,次贷危机使美经济优势不断被侵蚀和分解,其负面影响还在扩大。主要西方国家面临工业化以来最强烈的外部竞争。欧亚大陆成为世界经济的主舞台。据世界银行统计数据显示,目前欧亚大陆经济总量占全球的62%,累积财富总量是美国的一倍,2006年“新欧洲”国家国内生产总值较2003年增加近一倍。同时。占世界人口80%的广大发展中国家经济进入较快增长期,在国际贸易、国际投资和国际分工体系中地位得到加强。对世界经济影响力进一步增大,改变了世界经济的增长格局。发展中国家经济总量占全球的20%左右,对世界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上升到30%。
(二)随着金融创新,特别是金融衍生工具的开发和推广,金融一体化程度提高,全球金融业呈“爆炸式增长”。
巨额国际资本的无序流动和投机,不仅给发展中国家经济造成很大损害,发达国家也难独善其身。据美国麦肯锡公司的最新报告,全球金融业的核心资产总额已达140万亿美元。资本市场进一步成为全球金融市场的主体。银行资产占全球金融资产总额的比重由1980年的42%下降到2005年的27%,金融资产进一步向发达国家集中。发达国家的金融资产占国民生产总值的比重目前已平均跃升至330%。“经济金融化”趋势一方面促进了全球资源有效配置,另一方面也增加了全球经济的不稳定性、投机性和风险性。
(三)国际资本市场和劳动市场流动性增强,生产要素的全球流动形成全球市场。
国际资本市场更加成熟,资本流动形式也在增多。全球劳动力市场一体化程度日益提高。据国际劳工组织统计,未来10年,发展中国家将有7亿人口进入全球劳工市场。全球产业链的形成和资源配置中合理及不合理的部分进一步显现,不均衡的全球增长模式正在塑造新全球经济格局。从总体看,国际贸易、投资金融市场的自由化进程使生产要素流动在全球范围内实现“最佳配置”。从国别看,全球化的收益分配和社会成本分布严重失衡,穷国与富国的差距在扩大,输家与赢家的两极分化加剧。资本回报连创新高,劳动回报则越来越低,导致国家间不平等。发达国家主导当前的国际贸易、投资、金融和国际分工体系,相比之下,发展中国家人口占世界3/4,经济总量只占1/4。黑非洲至少要到2047年才能成功脱贫。在北方阵营,美欧日是国际经济三大支柱,但由于美国奉行经济单边主义。企图垄断国际经济决策,三方经济利益摩擦时有发生。南方阵营经济发展水平差距拉大,对经济发展问题的基本诉求和利益关注点发生重大分化,多元化现象明显,南南合作呈现高度复杂性。
(四)新兴市场经济体日益具体,加快融入全球经济体系,为经济全球化注入新活力。
一大批新兴发展中国家市场经济体系日趋成熟,东亚、拉美、独联体国家经济全面提速,非洲、中东地区国家经济开始起飞。这些国家的国内资本市场迅速发展,对外资的依赖明显下降,对自身能源、资源的保护和利用意识强化,一些出口导向型发展中国家逐步实现贸易结构多元化。“金砖四国”、“新钻11国”等新兴发展中国家继续引领发展中国家经济增长,成为未来最为强劲的经济增长点。促进影响全球化的发展。按汇率计算,今年。印度、俄罗斯、巴西国内生产总值总量均突破1万亿美元大关,晋升世界经济12强。2001年~2007年,中、俄、印在全球国内生产总值、出口、引资、外汇储备和股市总值排行榜上的名次平均跃升四个位次。亚洲国家对美出口占其出口总额的比重已从1993年的25.5%减少到目前的16.5%。
值得注意的是。发展中国家对国际资本的吸引力持续增大。发展中国家相互投资迅速增长,主要表现在亚洲内部以及亚洲对非洲的投资。目前,世界外汇储备总额高达5.4万亿美元,其中大部分掌握在发展中国家手中。近来,发展中国家开始将部分外汇储备以“主权财富基金”的形式对外投资,金额可能高达1.5万亿美元,投资的主要方向是发达国家的证券市场和跨国并购,有关动向将对国际资本市场产生重要影响。
(五)南北国家有关发展模式的交融与交叉增多,经济领域多边协调渐成趋势,新兴大国加速崛起,经济力量加速“多极化”。
经济全球化背景下,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相互利用,南北关系呈繁芜交织的状态。俄罗斯迅速复兴和印度加快振兴,打破了冷战后中国一枝独秀的局面,初步形成了新兴大国崛起的第一梯队。一批发展中国家迈入或走近经济次大国行列,对维护世界经济体系的稳定及贸易自由化的需要不断增强,与发达国家的共同利益有所增多,双方相互依存有所加深,在经济、金融等领域开展对话与合作的重要性与紧迫性日增。“G8(八国集团)+5”成为促进南北对话的重要高端平台。G20(20国集团)涵盖当前世界上最主要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具有较强的“南北”代表性,近年来在协调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在应对金融危机、促进世界经济金融稳定发展等的立场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加拿大倡议在G20框架内成立“全球首脑论坛”,进一步反映出国际社会加强多边对话协调的趋势。
(六)各种区域或双边自由贸易安排发展迅速,国际贸易、跨国投资重趋活跃,自贸区谈判方兴未艾。通过自贸协定等形式。新兴力置与传统大国结成经济联盟成为时尚。
区域经济合作既是各国顺应时代潮流的必然产物,也是有关国家以区域发展为依托,为减缓经济全球化无序冲击而采取的合理选择。区域经济合作、区域集团化趋势与经济全球化发展并行不悖。这种总体上良性的经贸互动推动了政治上的良性发展。大国重启战争的可能性几乎为零。东亚、拉美、非洲等地区以发展中国家为主体的区域合作蓬勃发展。一些发展中国家之间区域合作势头加强,成为联系不同地区之间合作网络的重要纽带。巴西、印度、南非已建立三国合作框架,亚洲与非洲,亚洲与拉美。拉美与中东之间的经济联系日益紧密。各国均试图通过强强联合、强弱互补的模式加快区域集团建设,实现市场、资源的优化配置,谋求在新的世界经济格局中占据优势地位。美国全面推动建立“美洲自由贸易区”。欧盟借东扩之机加快区内金融、服务一体化进程,拉美两大经济组织南方共同市场和安第斯共同体宣布加快自由贸易谈判,东亚10+3和上海合作组织作为亚洲两个支柱性机制深入发展。未来国际经济关系将逐渐由国家之间的较量和竞争转向区域经济集团之间的角逐,围绕全球经贸政策、金融体制的斗争与协调将主要在经济集团之间展开。
(七)国际能源、资源价格大幅上涨,国际能源格局调整步伐加快。对能源等战略资源的争夺成为影响国际经济关系的最大不确定因素。
内容摘要
随着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社会信息化深入发展,国际形势复杂多变,而我国又面临着改革开放以来重大的发展机遇,如何在复杂的国际环境中稳步前进,维护我国国家安全、荣誉和利益是我们每一个公民应该思考的问题。看似和平稳定的背后又隐藏着怎样的阴谋,需要我们去预防和揭露。
新国防白皮书的发表,给我们以何启示,应对复杂的国际形势,我们重点突出太空、网络空间、海洋和核力量的建设的原因,看似和平的周边存在哪些未知的隐患,这是我本篇文章所阐述的重点。
关键词 国防白皮书 国际形势 海洋安全
一、当前世界的的国际战略格局
当今世界总体局势趋于稳定,和平与发展仍是当今时代发展的主题。纵观世界历史发展的趋势,我们不难发现世界多极化是历史发展的必然。
二战结束后,确立了以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阵营国家和以苏联为主的社会主义阵营,两极格局形成,两大阵营冷战持续。而在两大阵营冷战对峙的同时,以中国为代表的第三世界国家正在逐步壮大和发展,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在苏联未解体前已经形成了美、苏、中三大角。但随着各阵营中不同国家之间的矛盾不断加深并激化,资本主义阵营出现松解;社会主义阵营在自身矛盾不断加深的情况下、西方世界的和平演变以及领导人不正确的改革尤其是戈尔巴乔夫的改革,使得原本强大的苏联逐步走向衰弱,并于1991年宣布正式解体。苏联解体后,两级格局瓦解,但并不意味着冷战的结束,以美国为代表的资本主义国家仍然对社会主义国家加强各种封锁。但是,我们不得不承认,可以唯一和美国抗衡的国家已经不复存在,美国已经成为真正意义上的世界上唯一强国,一超的局面至此出现,美国在世界范围内的势力迅速膨胀。但是,在美苏对峙时期,美国花费了大量的费用在于军备竞赛中,其他的老牌资本主义国家和新兴的独立国家自然也不放过发展的机遇,也就形成了苏联解体后的包括美国在内的一超四强,分别为美、日、德、俄、中五国,除美国外的四大强国的出现可以说从根本上打消了美国称霸世界的妄想,美国人当然不愿意。作为表现,2003年的伊拉克战争就是单极对多极的较量。但随着各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各国之间联系日益密切,/ 4
河北农业大学园林与旅游学院
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社会信息化深入发展,国际社会日益成为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命运共同体,和平、发展、合作、共赢成为不可阻挡的时代潮流。相信在可预知的未来,一超多强的局面仍会依旧存在,印度、巴西、墨西哥极有可能与五强组成新的世界多极。
而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美国作为对世界发展起到主导作用的一个超级大国,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仍会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存在。美国按照其计划有条不紊的进行着世界称霸计划,妄图实现“控制两洋,依托两约,控制两国,占据两洲。”的战略计划和对外扩张阶段。我们不难看出美国与阿拉伯国家之间的矛盾,在伊斯兰世界,美国先后发动和干预阿富汗战争、伊拉克战争、利比亚战争、叙利亚战争,我们有理由相信,伊朗,沙特,埃及在未来或多或少也会成为美国在军事、政治、经济等方面攻击的目标。而在东亚儒教世界,美国一直对朝鲜表示出不友好的状态,作为中国战略纵深的朝鲜对中国的战略意义十分重要,我们可以透过这些表象看出美国这一战略的背后主要是针对中国,这是不可否认也是毋庸置疑的事实。在对待中国问题上,美国总统奥巴马两次接见**,多次对台军售,公开的违背相关条例,其企图为中国的发展制造阻碍的野心路人皆知。在针对东正教方面,南斯拉夫事件就是最直接的暴露出其野心,作为东正教最大的国家俄罗斯自然成为美国的眼中钉和肉中刺。美俄关系紧张通过俄举行纪念反法西斯战争胜利阅兵就可以看出来。作为美国的战略同盟的日本与美国的关系其实没有我们表象看到的那么好,野心勃勃的日本必定是美国称霸的一大阻碍。
我们的世界正面临着前所未有之大变局,我们有理由相信虽然我们面临的挑战较多,但随着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社会信息化深入发展,国际社会日益成为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命运共同体,和平、发展、合作、共赢成为不可阻挡的时代潮流。正如中国政府在2015年5月26日发布的国防白皮书《中国的军事战略》一书中提到:霸权主义、强权政治和新干涉主义将有新的发展,各种国际力量围绕权力和权益再分配的斗争趋于激烈,恐怖主义活动日益活跃,民族宗教矛盾、边界领土争端等热点复杂多变,小战不断、冲突不止、危机频发仍是一些地区的常态,世界依然面临现实和潜在的局部战争威胁。但是,国际形势深刻演变,国际力量对比、全球治理体系结构、亚太地缘战略格局和国际经济、科技、军事竞争格局正在发生历史性变化。维护和平/ 4
河北农业大学园林与旅游学院 的力量上升,制约战争的因素增多,在可预见的未来,世界大战打不起来,总体和平态势可望保持。
二、我国周边安全形势
我们知道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国家的经济、文化、科技、军事等等方面都有了较大的提高和增长,中国在国际上的地位越来越重要,中国的国际影响力不断提高,这一切的来源不仅依靠党和国家领导人的正确决策,也依靠和平稳定的国内和国际形势。就当前而言,中国发展仍将处于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外部环境总体有利。作为一个发展中大国,中国仍然面临多元复杂的安全威胁,遇到的外部阻力和挑战逐步增多,生存安全问题和发展安全问题、传统安全威胁和非传统安全威胁相互交织,维护国家统一、维护领土完整、维护发展利益的任务艰巨繁重。
就中国内部而言,分裂势力、法轮功等邪教势力仍然猖獗,五独即藏独、新独、蒙独、台独、朝独仍然制造事端、见缝插针,企图分裂国家。维护国家政治安全和社会稳定的任务艰巨繁重,“东突”“藏独”分裂势力危害严重,特别是“东突”暴力恐怖活动威胁升级,反华势力图谋制造“颜色革命”,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面临更多挑战。这就需要我们每一个公民积极履行义务,敢于同分裂势力作斗争积极维护祖国的统一和民族团结。
就中国外部而言面临着北挤、南劫、东扩、西进四大危机。所谓北挤,即美蒙军事同盟;南劫,即美国插手南海事务,以及与菲律宾、越南、日本等国的岛屿争端;东扩,即北约东扩,直逼我国西部边境,对我国疆独、藏独势力加以支持,企图制造西乱,分裂中国;西进,即以美国、日本、韩国、澳大利亚、新西兰、加拿大、新加坡、以及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泰国等原东盟国家组成的亚太小北约妄图西进,造成一个环形包围中国的大圈。同时,中国也面临着两个核危机的威胁,即伊朗核危机和朝核危机。外部国际环境复杂多变,需要我们时刻保持警惕。
过去我们总是认为一个国家的领土最重要的是陆地部分,而忽视了海洋的重要性,从近代化开始,我们一直饱受忽视海洋的亏,黄海海战,威海卫战役,最后甲午战败,我们都忽视了海洋的重要。关于中国的军事战略,我们在今年发布的国防白皮书《中国的国家战略》一书中可以看到,今年我国特别提出了海洋安全。当前,中国面临的军事威胁大多来自海洋方向,2013年黄岩岛、钓鱼岛问题凸显,而现在南海问题也被摆到桌面上来,所以,海洋领土争议成为我国不得不正视的问题。《中国的国家战/ 4
河北农业大学园林与旅游学院
略》一书中特别指出:海军按照近海防御、远海护卫的战略要求,实现近海防御型向近海防御与远海护卫型结合转变。海洋与应对新型安全威胁和维护国家利益拓展密切相连。我国960万平方公里的陆地国土不容侵犯,300万平方公里的海洋国土更加不容侵犯。海上方向的维权斗争将长期存在,新白皮书关于海洋方面的阐述同样富有新意。比如海洋关系国家长治久安和可持续发展,必须突破重陆轻海的传统思维,高度重视经略海洋、维护海权,建设与国家安全和发展利益相适应的现代海上军事力量体系,维护国家主权和海洋权益,维护战略通道和海外利益安全。海洋事关我们国家的长治久安和可持续发展,当前海上的安全形势也比较复杂,在这个情况下,我们需要建设现代的海上军事力量体系,以更加合作、积极的姿态参与海上安全事务合作,来有效维护我们的海上安全利益。
加强海外利益攸关区国际安全合作,维护海外利益安全。首次出现在军事战略布局当中,从索马里海域的护航,到抗击非洲埃博拉病毒,从搜寻MH370客机,到尼泊尔抗震救援。近年来中国积极参与国际重大安全合作行动,成为联合国维和派遣最多国家,促进了利益有关地区的安全和稳定。中国军队将加大参与国际维和、国际人道主义救援等行动的力度,在力所能及的范围之内去承担更多的国际责任和国际任务,为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做出贡献。海外利益攸关区不是排他性的、也不是对抗性的,中国永远不称霸,不谋求划分势力范围,不搞军事同盟和军事扩张,始终致力于国际安全合作。
总而言之,在面对日益复杂的国际环境,我们要做好积极防御的战略思想,做到攻防结合。在战略上防御,不排除和强化在战役和战术层面的进攻。
当今社会,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社会正向着多元化趋势发展,而学习形势与政策就成为了非常实用和有必要的科目。当今国际形势的一个重要特点,便是新兴大国作用进一步加强,多极化世界格局取得重要进展。伴随中国的崛起,我国综合实力的提升,以及政治、经济活力的拓展,国际敌对势力处心积虑遏制中国的发展,我国面临着复杂的局面和事关国家整体利益的冲突,尤其表现在中国与世界大国和周边邻国复杂的利益纠葛之中。
我国的国家安全正面临严峻的挑战。我国是当今世界上领国最多的国家,所处的安全状况和面临的安全条件最为复杂。我国处在分裂势力活动日益频繁,周边国家和地区战火内乱不断的时期。首先是东北亚出现的复杂局面,朝鲜半岛核危机吸引了世界的目光。东亚地区另一个复杂局势是中日“东海之争”,日方无理扣押中方渔船和船长,并声称要按日本国内法来处理此事,引起中国民众极大愤怒。“台独”势力不减,“藏独”、“疆独”势力愈发嚣张,并与国外反华势力勾结,严重危害国家安全。2012年5月26日奥地利总理会见**,疆独头领热比娅表示希望日本买下新疆又引起一阵波澜。稳定地区形势,成为中国外交处理的又一个课题。
放眼世界,在美国主导下,北约确立了“新战略概念”,扩大了“安全威胁”的范畴。同时中美关系矛盾增多,对中美关系造成严重影响。从美在**和售台武器问题上触犯中国底线,到加大在南海诸岛等问题上的介入力度,利用一切机会挑拨中国与东南亚国家关系,导致南海问题高烧不退。那么这里不得不提一下当前的中美关系。新年伊始,刚刚从十年伊战的泥潭中走出的美国将目光转向了亚太地区。美国的战略意图很明显—— “重返亚太”。如今,美国还是世界第一强国,美国的经济和军事实力仍处于领先地位。中国改革开放三十多年,经济发展很快,但是我们同美国相比,在经济和军事等许多方面还存在着很大的差距。
中美之间存在的问题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美国担心中国经济发展太快。中国经济总量赶上了日本,跃居世界第二,美国千方百计想抑制中国的发展。二售台武器问题,美国不断台湾提供先进的武器装备。三是美国历届总统都要在白宫会见**喇嘛。奥巴马入主白宫后已经三次会见**喇嘛,引起中美之间的不愉快。四是美国同中国周边国家搞军事同盟,同日本、韩国、澳大利亚、新西兰包括东盟国家形成一个反华的包围圈。五是美国插手南海,没有美国,南海问题不会像现在这样复杂。南海问题这么复杂,现在形势这么紧张,到底怎么解决呢?世界很多国家都存在陆上和海上主权的争议,解决的办法多种多样。有人提出武力解决,但是现在的形势和1974年的情况不一样了,跟上世纪90年代的情况也不一样了,现在的国际环境、国内环境都不允许我们以暴力方式解决,对于中国而言,正处在社会转型期,需要稳定和平的外部环境,现在只能努力通过和平谈判的方式来协商。
今天的社会是处于全球化的时代,也是处于靠实力角逐的时代。世界各国之间的竞争与合作无一不是以其国家实力为前提。今天盛行的仍是丛林法则,弱肉强食,国际竞争是以经济和科技实力为基础的综合国力的较量。但可以说,如果没有国家的强大,只在世界推行和平和仁爱,结果可想而知,不过是为世人笑尔。当今世界,有的国家实行侵略扩张,比如美国的霸权主义,日本的军国主义,这无疑给世界的和平带来威胁,给我们的国家带来不安全因素,这就要求我们时刻保持警惕,掌握必要的国防常识,这就要求我们当代的大学生能够对当今的国防事务有所了解。了解国家安全状况,不仅丰富自己的所见所闻,而且对各国的国情和世界的发展会有一个全面的认识。至于对于自身的意义也很重要,当掌握了世界的发展局势和国家的实时态势,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和良好的道德素质,则对个人的定位亦会更准确,个人的道路亦会明朗宽阔。
从国家安全的方面来讲,强化国防观念对一个国家和民族来讲,能形成很强的凝聚力和责任感。我国改革开放以后,我们在对外交往中,国家安全意识不足,导致泄密事件屡次发生,经济,科技等情报经常被盗,使国家蒙受损失.如果不加强国防教育,强化国家安全利益观,在国际交往中掉以轻心,失去应有的警觉,必然要
在刚刚过去的一年时间里,用外交部长杨洁篪话说就是:国际形势发生了自冷战结束以来最为深刻复杂的变化,世界加速进入经济大动荡、体系大变革、格局大调整的新阶段,出现了一系列新特点新趋势。
国际金融危机的深层次影响逐步显现出来,加快了国际体系变革进程。世界经济陷入严重衰退,目前趋于企稳回升,但全面复苏的基础仍较脆弱。经济全球化趋势不可逆转,但牵制因素明显增多。金融危机引发对发展模式、发展理念的深刻反思,调整变革成为潮流。国际经济金融体系改革逐步展开,二十国集团峰会走向机制化,在全球经济治理机制中发挥着更加重要的作用。国际体系变革是大势所趋,而变革的进程将是长期和复杂的。
国际力量对比发生新的此消彼长,世界多极化趋势更加明朗。新兴大国继续保持崛起势头,日益成为全球需求和消费增长的重要引擎、解决全球性问题的利益攸关方。新兴大国联合自强的意识增强,“金砖四国”等合作机制进入新的发展阶段。新兴大国崛起作为当今世界最重要的发展趋势之一,有利于推动国际力量对比朝着相对均衡的方向发展。但从总体上看,西方在经济科技上占优势,在国际体系中仍处主导地位,这一格局短期内还难以根本改变。各主要力量竞相加快战略调整步伐,大国关系进入新一轮调整互动期。怀着强烈的抓住机遇、迎接挑战的紧迫感,各大国着眼于后危机时代的国际竞争,纷纷调整各自的发展战略、对外战略,谋求在日益激烈的综合国力竞争中占据主动地位。大国关系新一轮调整互动的主线是既竞争又合作,大国之间的协调合作明显增多,相互关系的务实性和稳定性有所上升,但利益差异不会消失,矛盾与摩擦也不可避免。
围绕气候变化、能源资源安全、核安全等全球性问题的国际合作与竞争有新发展,牵动国际关系的调整演变和国际力量的重新分化组合。全球性问题的紧迫性、联动性上升,任何国家都难以单独应对,客观上要求各国加强合作、协调行动,为此展开的重大多边外交活动空前活跃,并达成一些重要共识。与此同时,各主要力量之间的竞争较量也更加激烈,争夺的核心是发展的战略制高点和道义优势。
亚太地区格局加速演变,在国际战略全局中的地位进一步上升。不少亚太国家处于经济转轨、政治转制和社会转型期,不仅增加了维护国内稳定的难度,而且也易给相互关系造成冲击。地区热点问题时起时伏,存在一些变数。亚太地区在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冲击时表现出较强的发展活力和潜力,各方普遍加大对本地区的重视程度以及投入,各种地区合作倡议层出不穷,地区合作进入关键发展阶段。
1 切实普及计算机安全防护常识
堡垒永远最容易从内部被攻破,从笔者这些年的工作经验来看,由于使用者不当操作或者误上带毒网站所导致的系统崩溃、网络病毒转播等问题,占图书馆计算机故障原因的绝大多数。这是因为随着计算机在图书馆的大量普及,很多员工都拥有了个人专用的办公电脑,而这些员工的电脑水平参差不齐,很多人严重缺乏相关专业知识,安全意识薄弱,麻痹大意,经常在不知不觉中就使自己的电脑受到侵害,而在这些危害发生的初期,电脑表面看起来还是可以正常使用的,使用者尚未意识到问题已经出现,不能及时与相关技术人员联络,结果常常导致机器彻底瘫痪乃至数据损失。而且现在图书馆的电脑通常都通过网络连接在一起进行工作,若不及时解决问题,那么病毒木马等恶意程序很可能通过网络迅速传播,造成更大的不良影响。面对这些每天都可能发生的风险,仅仅依靠图书馆现有专业维护人员来处理无疑是在疲劳作战,不仅人力物力有限,而且常常出现一波未平一波又起,这个麻烦刚解决,那边又涌来大批新问题的情况,而其他工作人员仍然每天在高风险的情况下操作着电脑。真正想要比较好的解决整个图书馆的安全问题,还是要依靠全体图书馆工作者的力量,图书馆相关部门的专业人员不能高高在上,觉得自己水平专业而和其他馆员缺乏沟通,应该定期面向全体馆员开展计算机安全培训及其他多种形式的交流。不用传授多么高深专业的计算机理论,只需要为大家讲解一些基本的安全防护常识,就能大大提高图书馆整体的安全性。比如发现可疑文件或者计算机出现某些非正常弹出窗口能够及时报告,平时不随意浏览陌生的网站,最新出现的一些安全隐患等等。通过这样的方式发动图书馆人员进行“人民战争”,令每位工作者都具备一定的计算机网络安全防护能力,从而及时发现问题,处理问题,有意识地远离有问题的网站、程序等,无疑能将危害控制到最低程度,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比仅仅依靠几个人疲于奔命效果要好得多。因此,提升全体工作人员计算机防护意识和相关常识,才是保证图书馆日常工作正常运行,计算机及网络系统少受威胁的根本之所在。
2 选择合适的安全防护软件
安全防护软件,为使用者筑起了一道防卫的屏障,使用户能够避免受到各种攻击。从目前来看,市面上存在着多种品牌的商业安全软件,选择最适合图书馆工作特点的产品才能取得最好的效果。具体来看,常见的商业防病毒软件,很多都是针对个人用户,通常只能安装在一台机器上,并且需要独立输入序列号等信息才能正常使用,在图书馆计算机数量较少的时候,技术人员尚可勉力为之,一台台去安装软件。而在图书馆计算机数量急剧增长的今天,再去采购那些针对个人用户的安全软件,并为每台机器进行手工安装,无疑费时又费力。因此,图书馆应该选择专为企业定制的杀毒防火墙软件,其特点是支持多用户远程安装管理,只需在一台主服务器上安装杀毒软件的主机端程序,经过简单配置之后,就可以使大量用户远程访问杀毒服务器,自动下载并安装杀毒软件的客户端,同时当主服务器病毒数据库升级后,只要客户端一连接上网络,就会接收到服务器发送的病毒升级包,这样客户端在后台就可以自动完成升级,同时服务器端软件还配备了一些常用的监控工具和功能,可以随时监控客户端的正常运行情况,并进行远程操作和定时查杀,这样,计算机管理员就可以通过操作杀毒服务器来完成大部分杀毒工作,既减轻了工作量又提升了工作效率。这种企业版的杀毒软件几家国外公司都有出品,性能各有所长,图书馆技术人员应该根据国内外的各种杀毒软件评测和亲身试用的感受来选择最适合本单位的产品。
除病毒之外,目前计算机网络流行多发问题的另一大来源是恶意软件和优盘病毒,尤其在我国当前网络环境下,恶意软件层出不穷,轻者篡改网页,重者导致机器变慢,数据流失以至于彻底死机,而且很难通过正常途径卸载清除干净,经常删除没多久又死灰复燃。此外,优盘也是平时工作中很多图书馆人员传输数据所要经常用到的,优盘病毒通过在不断的在各个计算机之间拷贝文件进行传播,而本体病毒一直存在于优盘上,存活时间相对较长,使用者很容易只注意本身机器的安全防护,忽略了这种外接设备的安全问题,导致出现问题却很难判断其来源和原因,为设备维护增加了难度。面对这种局面,就要为每台计算机都安装恶意软件和优盘病毒检测与专杀工具,及时清理出现的问题软件。
随着网络的普及,有些恶意程序虽然对本机并没有太大干扰,但是通过发送无用讯息干扰整个网络,阻塞网络速度,进而影响到需要联网传输数据的软件正常运行。因此图书馆计算机维护人员还需要安装一些网络监控软件,从而能够把握网络整体运行情况,及时发现出现异常的网络和数据流量,尽快找到应对之策。以上所说的这些软件,并不是安装上之后就完事大吉了,应及时为图书馆所有工作者进行培训,令每个人都能掌握正确的使用方法,并且持续监控,定时查杀,定期升级,这样才能使安全软件发挥最大的效能。
3 计算机所处环境的物理安全同样重要
很多图书馆都有集中管理的服务器机房或者为读者设立的电子阅览室,在这些场所,空间相对狭小,而机器数量却相对较多,各种电线插座密布,且很多都是易燃易爆材料,一旦发生突发性电器火灾事故,难以扑灭,蔓延迅速,容易给整个图书馆带来巨大的灾难。这就要求计算机管理人员时刻警惕,注意用电安全,如下雨打雷天气为防止短路,应尽量避免使用计算机,对于电源插座等易老化的设备要定期更换,购买质量上乘的不间断安全电源,并且要注意所买设备需符合国家安全标准。对于灭火器等消防设施要定时更新,熟练掌握使用方法,定期检查相关机房的防火安全情况,从而做到防患于未然。
4 图书馆计算机管理者应时常更新相关知识
我们所处的这个时代计算机科学正在蓬勃发展, 同时计算机安全隐患也在时时刻刻以各种各样新的面貌和技术特征出现, 如果对面对的危险一无所知, 就不能很好的解决其带来的麻烦。图书馆计算机相关人员必须时刻更新自己的相关安全知识, 通过各种学习途径, 尤其是利用互联网络这个快捷方便的信息传播方式, 努力跟上技术的进步和发展, 才能及时了解最新的安全问题, 找到正确的解决新出现问题的方法。比如当年著名的“熊猫烧香”病毒出现的时候, 如果技 (术人员事先已经对之前的几个类似变种病毒有了解的话, 那么在最初大部分杀毒软件都对其无法有效查杀的情况下, 迅速判断出它巨大的危害性, 果断采取有力措施:一方面重安装有问题的系统, 格式化所有分区, 另一方面利用在网络上网友自己制作的专杀工具, 在每台机器上进行检查, 并及时注意反病毒公司的公告和升级, 就可以在其大规模泛滥之前将其遏制住。因而, 对于计算机管理者来说, 这种更新和学习具有长期性和必要性。
5 总结
在计算机技术不断快速发展的今天,图书馆与计算机的结合也更加紧密,这就使得计算机与网络的安全愈加重要。也对图书馆的计算机工作者提出了越来越高的需求,相关人员必须不断适应发展变化的形式,努力学习提高自身水平,大胆探索实践,及时处理发现的问题,并带动图书馆所有工作者在计算机安全方面共同进步,共同提高,从而切实保障计算机网络在图书馆的正常应用和良好运作。
摘要:文章探讨了在当前计算机技术不断飞速发展的情况下, 图书馆所面临的数字化方面的危险, 及如何建立一个成熟完善的安全防护体系。
摘要:近年来,随着我国城市建设步伐的逐步加快,我国的建筑行业也有了较大的发展,在拉动国民经济发展中的作用越来越大。目前,建筑业已经成为衡量我国经济发展水平的一个重要的指示标。随着科技水平的不断发展,新技术不断与建筑工艺相融合,建筑业正在以一种新的姿态进行发展。本文正是在分析我国建筑业的基本现状的基础上,对施工过程中产生的问题进行分析研究、从而对我国建筑行业的发展做出综合评价。对于科学技术提升建筑工艺的现象进行了细致的探讨,从而对建筑业的发展前景做出了初步的预测。
关键词:建筑施工;现场管理;现状;措施
一、前言
随着我国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土木工程技术的不断改进,现代建筑业正在以一种新的姿态快速发展。但是由于土木工程行业还没有发展成熟,发展体系还没有完善。就造成了在施工管理中出新了很多问题。这些问题不仅大大降低了企业的经济效益,还在很大程度上给建筑带来了很大的安全隐患。因此,只有不断完善土木工程管理体系,才能在根本上促进企业经济效益的提高。目前,很多企业已经对这一方面加大了研究力度,并取得了一些成果。通过对建筑行业施工管理的不断优化,我国的建筑行业迎来了一个新的发展时期。
二、建筑行业施工安全做管理的主要内容
现场施工管理就是对施工场所内的生产、生活以及经营等活动进行有效地管理,是否能对施工现场进行有效的管理决定了建筑能否达到预期的效果以及企业能否获得更高的经济效益。企业的施工现场管理的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严格监督企业的施工进程,使其能按工期顺利完成;2、做好工程成本的预算工作,尽量降低建筑过程中的成本损耗,监督并制止建筑过程中浪费现象的发生;3、优化施工现场的管理模式,充分调动建筑中的每一生产要素,从而发挥最大的经济效益。4、对施工现场的安全隐患加强预防以及排除工作。5、建立并完善生产责任制,促进企业生产积极性。
三、建筑行业施工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施工现场管理水平的高低体现了土木工程行业管理水平并直接决定了企业的经营能力。现代土木工程建设企业要想适应中国市场的经济特点,逐步发展壮大,就必须不断推进施工现场的管理的创新。但是由于现代建筑行业普遍受市场经济自发性的影响过大,片面追求经济利益,追求施工建筑数量,忽略了对施工建筑质量的关注。企业在施工管理中出现的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没有建立健全施工管理体制
企业施工管理水平偏低的一个主要原因就是企业没有形成一个完善的管理机制,在很多方面存在着很多不规范的现象。例如施工人员职业素质偏低,存在着偷懒懈怠现象以及施工工具、材料乱摆乱放等。这些问题的存在就大大增加了企业的生产成本,严重制约了企业的发展速度。同时由于企业上层管理人员的忽视,没有形成专门的管理小组对企业的施工现场进行管理就造成了企业管理部门职责不清、责任不明、分工不明确的现象,从而在根本上降低了企业的管理水平。施工管理制度的不完善不仅影响了企业的施工进度,而且严重制约了企业的发展。
(二)对建筑施工质量的忽视
施工质量的好坏是建筑企业生存的根本对施工质量的监控也是现代建筑企业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监督效果的好快不仅决定了工程质量的高低,还影响了企业的经济效益。但是由于企业上层管理人员对施工质量的忽视,在企业管理体系中忽视了对质量监控体系的完善,现代建筑业出现了很多问题。尤其是土木工程中具体参与施工环节的人员,因其安全知识的比较欠缺,上层管理人员又缺乏对这方面的重视,就造成了土木工程行业安全事故频频发的现象。如何加强对建筑行业在施工质量的监督和企业施工人员安全意识的培训就成了企业进一步发展的根本所在。
四、建筑企业优化施工管理的主要途径
(一)逐步改进生产技术
施工技术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企业的经济效益,因此,不断改进企业的生产技术对企业的发展至关重要。逐步加强施工技术的改进,从而逐步提高对生产材料的使用效率,从而降低生产成本,只有成本的逐步提高,才能打破制约现代建筑行业发展的瓶颈,才能在最大程度上提升企业的经济效益。
(二)逐步优化企业现场施工的管理水平
企业的施工管理水平決定着企业经济效益,而要提高企业施工现场的管理水平,就必须从各方面完善管理制度和管理组织。由于上级管理部门的忽视,缺乏明确的管理规范和管理组织是现代企业的主要诟病,只有建立并完善相关的管理制度,组织并优化相关的管理部门,才能逐步将生产任务和生产责任落实到每个成员身上,才能逐步规范企业的施工管理,提升企业的经济效益。下图为现代建筑施工管理组织网络图,通过对本企业实际情况的调查分析,就能够设计出适应本企业发展的管理网络图。从而促进企业管理水平的提高。
图1:现代建筑施工安全管理流程
(三)提高企业施工管理人员的职业素质
现代建筑行业是一项规模大、工期长、投资大的一项行业,其行业特性就决定了其工程的复杂性,这一点尤其体现在企业施工现场的管理上。企业管理里工作的复杂性决定了其管理工作不能只依靠规章制度,而是转向提高企业管理人员的工作素质,使其能灵活多变的处理在施工现场中遇到的主要问题。同时也还要加强对企业基层施工人员的安全教育培训。下图为现代建筑行业施工管理人员应具备的职业素质,通过对管理人员职业素质的培训,能有效减少安全事故的发生。
(四)加强对现场施工的监督控制
现代土木工程行业在施工现场上出现问题的主要原因是缺乏专门的监督部门,对工程的施工质量缺乏必要的重视,这就造成了工程施工质量偏差、安全事故频发等问题。企业在对企业工程进行监督的过程中,要做到实时监测、测量检测的相结合,既要保证效率,又要保证质量,只有企业的检查工作完善、打击力度足够大,才能在根本上促进企业工程质量的提高。
【当前的国际安全形势】推荐阅读:
当前国际政治形势分析06-05
中国当前周边安全形势09-28
当前我国周边安全形势分析12-23
浅论当前我国周边安全形势11-11
浅谈在当前的形势下如何做好安全防事故工作10-05
当前食品安全形势及工作重点07-10
当前我国面临的形势11-22
当前反腐败斗争的形势12-15
关于当前经济形势的看法12-20
当前国内外的经济形势10-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