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经济社会发展现状的调查报告

2024-05-30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乡经济社会发展现状的调查报告(共7篇)

乡经济社会发展现状的调查报告 篇1

**市人大**华侨外事宗教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罗**

根据市人大常委会200*年工作要点安排,我们调研组于6月6日至10日,对我市辖有**乡的*********5个县(区)进行了深入调查研究,调研中,听取了5个县(区)人民政府关于**乡经济社会发展的情况汇报,并与县有关部门负责人进行了座谈。会后,调研组深入到潞城、八桂、汪甸、作登、伶站、沙里、普合、那佐等8个**乡进行实地调查了解,广泛倾听基层干部和群众意见,并查看了解近几年来各级各部门扶持**乡发展经济社会的部分项目,以及这些项目所产生的经济社会效益情况等。调研组还收到了未去调研的**乡提供的情况汇报材料8份。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我市**乡经济社会发展现状及其存在的主要困难和问题

(一)**乡基本情况

我市乡镇撤并前共有16个**乡(其中13个瑶族乡、2个苗族乡、1个瑶族苗族乡),占全市乡镇总数的8.74%。辖154 个村民委,1666个村民小组,50135户,总人口223550人(其中汉族24137人,占总人口的10.8%;壮族131680人,占总人口的58.9%;瑶族55269人,占总人口的24.72%;苗族11651人,占总人口的5.21%;彝族124人,占总人口的0.06%;仡佬族135人,占总人口的0.06%;其他**2人,占总人口的0.001%)。**乡人口占全市总人口的6.07%。行政区划面积4560.43平方公里,占全市总面积的12.58%。耕地面积330273.5亩(其中水田89839亩,旱地199746.5亩),占全市总耕地面积的8.56%。

(二)**乡的经济社会发展成绩显著

1984年建乡以来,我市**乡在各级党委、政府的领导和关怀下,克服困难,努力奋斗,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有了较大改善,经济社会得到了长足的发展。据调查统计,2004年,全市**乡农村经济总收入达48080.15万元,乡镇企业总产值达70670万元,粮食产量达78206吨,财政收入达865.6423万元,人均产粮达349.84公斤,农民人均纯收入达1313.06元。

1、农村经济发展势头良好,特色产业逐步形成规模。近几年来,我市**乡在抓好粮食生产的同时,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以效益为中心,因地制宜,充分发挥资源优势,大力调整农业产业结构,积极推进农业规模化、产业化,使农业产业结构呈现出许多新的亮点。如右江区汪甸瑶族乡充分利用国家对**乡的优惠政策,积极争取**发展资金,大力调整产业结构,使产业逐步向规模化、产业化发展,初步形成了以甘蔗、香蕉、八角、西瓜、芒果、大肉姜为主导产业的高效农业。200*年全乡甘蔗种植面积2.6万亩、香蕉0.25万亩、西瓜0.8万亩、水果1.55万亩,“三田”建设达1.53万亩。良种良法得到较快推广,全乡推广优质谷0.715万亩,推广良种玉米0.81万亩;全乡甘蔗基本实现良种化,良种推广率达到95%。

2、基础设施明显改善,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近几年来,我市**乡通过开展人畜饮水、村村通公路、村村通电、村村通广播电视、茅草房改造和沼气池建设等基础设施建设大会战,极大地改善了我市**乡的生产、生活条件,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据调查统计,2004年,在全市**乡154 个村民委中,有134个村957个村民小组29789户132581人通公路,28个村208个村民小组7175户35520人通油路,127个村1354个村民小组41921户188947人通生产生活用电,115个村593个村民小组13064户59300人通闭路电视,106个村608个村民小组10883户通固定电话,101个村873个村民小组通移动电话,52个村337个村民小组通联通电话。在1666个村民小组中,有555村民小组17568户75192人通自来水。全市**乡有家庭水柜1162座,地头水柜2949座,沼气池6870个,家庭厕所5397个,公共厕所90个,摩托车4579辆,吉普车14辆,轿车3辆,货车142辆,拖拉机318台,农用车560辆。在全市**乡50135户中,有14090户30027人住砖瓦结构房,11544户22966人住砖混结构房。

3、教科文卫事业长足发展,人的综合素质不断提高。一是**教育有了新发展,“两基”攻坚取得新成果,办学条件明显改善,人的综合素质有较大提高。全市**乡有初级中学16所,教职工531人,在校学生7209人(其中瑶族808人、苗族209人),初中毛入学率为97.16%,中学校舍面积66001.8平方米,校舍生均5.51平方米,图书生均9.96册;有中心小学16所,村完小107所,教学点201个,小学教职员工2147人,在校学生20088人(其中瑶族4633人、苗族1224人),适龄儿童入学率为98.28%,小学校舍面积127391平方米,校舍生均5.16平方米,图书生均6.87册。基本扫除青壮年文盲。除西林县的3个**乡外,其余的**乡已先后通过了“普九”验收,人的文化、科技素质和思想观念与建立**乡之前相比,有了很大的提高。二是医疗卫生条件得到完善,村级卫生组织得到加强。全市**乡有乡卫生院16个,医疗卫生技术人员238人(其中主任医师2人、主治医师20人),病床126张,医疗卫生用房总面积11850.9平方米;有村卫生室438个,医疗卫生技术人员149人,病床76张,医疗卫生用房总面积3628平方米。**乡的传染病得到有效控制,卫生计划免疫率达到98%以上,部分农村初级卫生保健工作通过自治区验收。三是农村文化事业有所发展,农业科技和实用技术得到推广和应用。全市**乡有文化站16个,工作人员24人,文化站总面积3870平方米,藏书51850册;有图书室18个,管理人员19人,图书室总面积1357.8平方米,藏书76250册;有农村艺术团队16个。我市**乡坚持以科技、文化、法律、卫生“四下乡”活动为载体,以农业服务中心及宣传文化站为依托,挖掘乡土科技创造力,加强对农民的培训与指导,使农民的科技意识得到进一步增强,实现了科技与经济的有机结合。2004年,我市**乡科技对经济贡献率达30%以上。

4、非公有制经济发展步伐加快,部分乡工业化、城镇化初步迈开步伐。近几年来,我市**乡紧紧抓住加快发展县域经济的机遇,进一步加大招商引资力度,不断培植和发展非公有制经济,使部分**乡的工业化、城镇化初步迈开步伐。比如西林县普合苗族乡,依托本乡林业、农副产品资源优势和交通便利等条件,以加快发展非公有制经济作为培育**经济的新增长点,大力吸引外资到普合投资办企业。2004年,引进东送公司到驮娘江流域进行梯级电站开发4个,投资45000万元;引进普合博峰木材加工厂1个,投资100万元;引进大河农产品加工厂1个,投资700万元;200*年又引进广西澳西木业有限公司到普合建厂,投资5000万元。此外,还将驮娘江流域威后电站库区移民147户674人搬迁到乡政府所在地,以增加小城镇人口,扩大小城镇建设面积,不仅培植和发展了非公有制经济,而且还加快了工业化、城镇化的发展步伐。凌云县伶站乡几年来工业化步伐明显加快,县里正在把工业园区建在该乡,目前有坡贴、那力、浩坤三家电站和永和冶炼厂、天龙锰业有限责任公司、凌云石材有限责任公司、弄凤沙石场等共7家企业。作登瑶族乡辖区内目前已建有登高集团的2个电站、1个登高泉饮用纯净水厂和石灰厂等一批企业。工业已经成为乡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

(三)**乡的经济社会发展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1、基础设施建设仍然滞后,经济社会发展后劲不足。据调查统计,2004年,在全市**乡1666个村民小组50135户223550人中,尚有490个村民小组12153户60288人不通公路,人口占26.97%;149个村民小组1901户12089人未通生产生活用电,人口占5.41%;46个村759个村民小组23525户未通固定电话,户数占46.92%;883个村民小组22869户109494人未通自来水,人口占48.98%;617个村民小组12651户56063人饮水困难,人口占25.08%;974个村民小组32466户145560人收看不到闭路电视,占总人口65.11%。已通公路的村、组,大多数公路路面窄、弯道多、等级低、晴通雨堵、行车难,一些山区群众只能依靠马匹为交通和运输工具。全市16个**乡,除国道S324线通过汪甸、潞城2个乡和省道通过作登、伶站、玉洪、福达、普合5个乡外,其他**乡道路大都为等外公路,标准低,路况差,远远不能适应发展的需要。**乡的村、组绝大部分在高寒山区,水利设施差,严重制约着这些村、组的经济发展。如凌云县沙里瑶族乡有3座小型水库、2口山塘、1处电灌站、1个固定坝及7条自流灌溉渠道维系全乡农业生产,这些水利设施由于年久失修,设施老化,带病运行,塘库淤塞严重,库容萎缩,灌溉效益逐年降低。特别是位于沙里瑶族乡政府所在地上方5公里的板里水库灌溉数千亩良田,但现在属于险库,每到讯期,乡干部和水库下游的群众都提心吊胆。遇到旱灾之年,全乡有52个村民小组1503户人畜饮水困难。**乡乡直单位的基础设施建设也比较滞后。据调查统计,2004年,全市**乡226个乡直单位中,尚有8个未通自来水,55个无办公用房,48个无干部职工住房。这些问题给**乡干部职工的工作、生活带来极大的困难。此外,**乡的村部办公用房也十分简陋。如凌云县5个瑶族乡的45个村部办公业务用房,大部分都是五六十年代修建的木瓦结构房,因年久失修和风雨侵蚀,均已成为危房,亟待推倒重建。

2、产业结构调整缓慢,群众缺乏市场经济意识。我市**乡大多产业结构单一,第一产业比重大,第二、第三产业发展缓慢,而且第一产业也还只是传统的、粗放的耕作方式,集约化经营程度低,科技含量低,摆脱不了靠天吃饭的传统模式。一些**乡群众毁林开荒较严重,以牺牲生态效益换取眼前利益,资源的良性开发和经济效益、长远效益无从谈起。一些瑶族乡的部分瑶族同胞还保留着落后的传统耕作方式,刀耕火种的模式仍在一些边远的村、组存在。加之群众观念落后,缺乏市场经济意识,宁愿苦守苦熬,也不愿异地安置或外出务工。

3、乡级财政困难,债务包袱沉重。据调查统计,2004年,全市16个**乡年财政收入超过200万元的仅有作登乡1个,不足30万元的有普合、那佐、足别、弄瓦、朝里、力洪6个乡;全市16个**乡历年财政负债累计数达893.12万元。调研组调查的8个乡中,有八渡瑶族乡、那佐苗族乡、作登瑶族乡负债累计各达130万元以上。田林县6个瑶族乡的财政负债累计达361.25万元,而6 个瑶族乡2004年全年的财政收入加起来只有296.142万元,一年的财政收入总和仍还不了所欠的债务。

4、社会事业发展缓慢,专业技术人才匮乏。全市**乡的教育卫生等事业发展相对落后,经费投入不足,基础设施较差。各类专业技术人才紧缺,群众缺医少药现象严重。一是师资力量还比较薄弱,办学条件还需继续改善。(1)16个**乡有中学专任教师427人(其中代课教师46人),具有高级职称的只有2人,占0.46%;具有一级职称的有97人,占22.77%;具有二级职称的有198人,占46.37%;具有三级职称的有40人,占9.37%。16个**乡有小学专任教师1531人(其中代课教师397人),具有高级职称的有269人,占17.57%;具有一级职称的有547人,占35.72%;具有二级职称的有195人,占12.74%;具有三级职称的有30人,占1.96%。(2)16个**乡的中学校危房面积达7442平方米,小学校危房面积达17366平方米,虽然有作登、汪甸、潞城、八桂、福达、弄瓦、利周、八渡、伶站、力洪、玉洪、沙里、朝里等13个瑶族乡经过了“普九”验收,但由于教育经费投入不足,教育设施仍然很差,有的学校设备简陋,没有图书室、阅览室、仪器室、试验室,学校基础设施跟不上,给**乡的教育发展带来了困难。(3)**乡教学点布局不太合理,导致偏远山村的适龄儿童入学难。如西林县那佐苗族乡有10个村83个村民小组,只有21所小学,其中:中心小学1所,村完小3所,教学点17个。由于教学点布局不太合理,使没有村完小的6个村学生,读完四年级后,不得不走几十公里的路到乡中心小学或其他村完小读五、六年级。(4)初中学生中途辍学率高,且特少**男女学生比例严重失调。如田林县利周瑶族乡初中,200*年上学期辍学学生人数为59人,辍学率达10.35%。全市**乡初中200*年上学期有瑶族在校学生808人,其中女学生有276人,占31.16%;苗族在校学生209人,其中女学生有53人,占25.36%。西林县那佐苗族乡初中,200*年上学期有在校苗族学生64人,仅有5名女生,占7.81%。二是乡村医疗卫生事业发展严重滞后,农民群众看病难就医难的问题仍十分突出。据调查统计,16个**乡有16所乡卫生院,危房面积达3475平方米,仅有病床126张,每所卫生院平均不到8张病床。医务人员共238名,其中具有中级职称的22人,占9.24%,初级职称138人,占57.98%,具有高级职称的仅有2人。医务人员素质普遍偏低,医疗技术较差。普合、那佐、利周、力洪等5个**乡卫生院没有一个大专毕业生。乡卫生院缺少必要的医疗技术和设备,绝大多数医院还是靠听诊器、温度计、血压计老三件开展工作。如西林县足别瑶族苗族乡卫生院,虽然自治区民委帮助建起了两层医疗卫生业务用房,但无资金购买医疗设备,至今楼里仍是空荡荡的。三是基层文化单位基础设施建设滞后,专业技术网站丧失服务功能。全市16个**乡中,尚有足别乡没有文化站,足别、那佐、八桂和玉洪4个乡没有图书室,汪甸等12个乡没有农村艺术团队,少数**群众缺乏获取新知识、新技术的应有场所。乡农技站、畜牧站、农机站、文化站等服务部门绝大多数的服务功能发挥不好。

5、群众生活条件差,贫困程度较深。据调查统计,2004年,在全市**乡50135户223550人中,尚有5196户19284人住茅草房,13251户35812人住木瓦结构房,21034户62962人住墙瓦结构房。从调查的情况来看,群众生活条件差,贫困程度较深。如田林县6个瑶族乡现有717户住茅草房,农民人均纯收入偏低,农业贫困人口14181人,占全县贫困人口总数的80%。各**乡群众的生活水平也存在较大的差距。据调查统计,2004年全市16个**乡农民人均纯收入比全市农民人均纯收入少206.94元,低于全市农民人均纯收入15.76个百分点。在16个**乡中,农民人均纯收入在1500元以上的只有汪甸乡1个,占6.25%;人均纯收入在1200元以下的有朝里、伶站、沙里、玉洪、作登5个乡,占31.25%。

6、**干部队伍后备力量不足,青黄不接。由于历史的原因,我市**乡的建乡少数**大多居住在边远山区,一部分人还生活在极端贫困之中,因此,许多建乡少数**的子女很难读完初中、高中。有少数学生虽然读完高中考上大学,但由于高校收费过高,一般农村家庭很难承受得起各种高额费用。他们辍学或无法上学,造成了建乡少数**人才资源枯竭,青黄不接,出现断层。比如西林县足别瑶族苗族乡,从1990年10月至2003年4月的13年间,由于找不到合格的乡长人选,因此,原乡长吴兴才同志曾出现任两届乡长-一届人大主席-一届乡长-一届人大主席的循环反复现象。据调查统计,2004年,在我市16个**乡的740名乡干部中,瑶族科级干部有39人(其中大专以上32人),占5.27%;瑶族一般干部有48人(其中大专以上24人),占6.48%;苗族科级干部有5人(其中大专以上4人),占0.68%;苗族一般干部有20人(其中大专以上9人),占2.7%。

二、对加快我市**乡经济社会发展的意见和建议

我市**乡经济社会发展相对滞后既有主观上的原因,也有客观上的原因,要在较短的时间里有一个较大的发展,除**乡自身不断努力外,需要全市上下给予全方位的支持和帮助。为此,调研组向市委提出如下建议:

(一)要认真贯彻落实今年召开的中央**工作会议精神和第四次全国**团结进步表彰大会精神,把胡锦涛总书记的重要讲话精神和国务院第435号令的精神贯彻落实到**乡各项实际工作中去

加快**乡发展,是实现**平等团结、共同繁荣进步的需要。一要加强领导,形成合力。建议就我市**乡经济社会发展问题召开一次会议进行专题研究,科学制定全市**乡经济社会发展的有关措施和中长期规划,加强对政策措施和中长期规划的监管。二要落实政策,加大政策支持力度。要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颁发的《**乡行政工作条例》各项规定,特别是要把财政、税收、开发利用资源,帮助搞好基础设施建设和发展教育科技等方面的优惠照顾切实落到实处,尽可能避免过去逢十乡庆才有机会获得**专项资金搞建设的现象。同时,采取积极有效办法解决**乡教育、卫生、乡政府机关建设的历年债务问题。三要把13个**乡纳入全市县(区)域经济发展的重点。

(二)要突出地方特色,创新发展思路

要进一步加快**乡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产业化的发展步伐。建议辖有**乡的县(区)委、政府要把**乡的发展作为全县(区)工作的重点,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以统筹城乡发展作为出发点,解放思想,更新观念,着力发展县(区)域经济,依托全市“工业立市”的强劲发展势头,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因地制宜地发展**乡的地方工业,通过城镇经济的发展带动**乡经济的发展和贫困状况的改变。**乡自身也要积极寻找新的发展途径,立足资源优势,着力调整产业结构,把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因时、因地制宜,发展本土化和**化的特色经济,积极推进**乡经济的发展。

(三)以人为本,进一步加快各项社会事业的发展,努力增强**乡经济社会发展的后劲

要以人为本,优先加快社会事业的发展,通过缩小社会发展差距,进而加快缩小经济发展差距。一要继续加大对**乡教育、卫生、文化事业的投入,改善学校、卫生院、文化站的条件。要稳定教师、医疗队伍,提高教学质量和医疗水平。辖有**乡的县(区),尚未在县(区)城中、小学设置**班的,要尽快设置**班,专门招收少数**学生,使少数**学生集中就读,改善学生的就读条件;已设置**班的,要增加经费投入,增加**班的数量,提高寄宿制**学生的补助标准,要提高少数**学生初升高的入学率。二要切实加大**乡干部队伍建设。要制定**干部的长期培养规划,大力培养少数**干部,不断提高**乡少数**干部的素质。比如在招收公务员时,对**乡的建乡少数**实行指标单列,定向招考,择优录用,优化年龄结构,以保证少数**干部有稳定的来源。三要注重劳务人员的培训。要加大发展职业技术教育和提高劳动力素质的力度,帮助**乡切实办好乡级农民夜校和农科教中心,分期分批对现有劳动力进行就业、职业技术培训,加速贫困少数**农民素质的提高。

(四)要进一步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努力改善生产、生活环境

一要进一步加大对**乡的投资力度,尤其是对水、路、电、教育、卫生、科技、通讯、村部办公用房等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加速**乡经济社会发展步伐。二要围绕部分**乡现有的优势产业,如旅游业、农林牧副产品和食品药材加工业、水能资源、矿产资源开发等,采取政府引导与市场运作相结合的办法,制定规划、明确重点,加大基础设施建设的力度。三要抓好**乡政府所在地小城镇建设规划,努力推进**乡基础设施建设工作。

(五)要进一步加大**乡的扶贫攻坚力度

乡经济社会发展现状的调查报告 篇2

关键词:通红甸,苗族,聚居村,经济社会

玉溪市的苗族主要聚居在通红甸乡, 苗族是通红甸乡除彝族之外的主体少数民族, 主要分布在大婆左村委会辖区内。2014年末, 全乡共有苗族1708人, 占全乡总人口的16.14%。通红甸乡苗族的民族特性是勤劳、善良、坚韧, 能与其他民族和睦相处。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 苗族创造了丰富多彩的民族文化, 有《苗王阿三》之类的民间故事, 有花山节之类的民俗节日, 有芦笙舞之类的民族舞蹈, 培育出富有个性的苗族刺绣。这些民间文化艺术以多元一体的方式构筑起苗族的生活世界。

一、基本情况

通红甸彝族苗族乡有上苟崩竜、小婆左、塘子、中寨、陆寨、小糯节等6个苗族聚居村民小组, 其中上苟崩竜村民小组属于小得勒村委会管辖, 其余5个为大婆左村委会所辖。6个苗族聚居村民小组共322户1286人, 苗族1268, 占6个小组总人口的98.60%, 占全乡苗族总人口的74.24%。

通红甸乡苗族大体分布在乡政府驻地北部地区, 以小得勒——大龙树路 (简称小大路) 为中轴, 由小糯节—陆寨—中寨—塘子—小婆左呈弧形分布在两侧。海拔上上苟崩竜、陆寨两个小组靠上, 中寨、小糯节两个小组居中, 塘子、小婆左两个小组最下。总体上讲, 6个苗族聚居村均属于山地村组, 地理定性上可以划分为山地苗族。山地性质是这6个苗族聚居村寨的根本属性。

6个苗族聚居村各有优势资源, 综合而言, 一是自然资源优势。苗族聚居村附近有一定的植被覆盖, 加上近年来大力调整种植结构, 农业作物逐渐替换为柿子、核桃、柑桔、金银花、佛手之类的经济林果作物, 达到生态、经济效益的同时起到绿化美化的作用。2013年小糯节种植核桃183亩, 2014年塘子规划种植柑桔550亩, 2014年陆寨水源点规划种植黑杨150亩, 以点带面, 促进自然资源的生态型开发和利用。二是民族资源优势。苗族拥有丰富多彩的民间文化艺术, 集中体现在民族歌舞、传说故事、民俗节日、民族刺绣等方面。其中, 苗族花山节已经举办多届, 逐步引起外界关注;苗绣产业是当前乡党委、政府重点扶持的产业之一, 已邀请有关专家进行了三期培训, 相应的生产、销售等环节在筹备组建中, 迎合当前民族文化发展热潮, 将带来可观的经济效益, 带动苗族聚居村子的发展。三是革命历史资源。通红甸乡是华宁县第一个人民政权——新西区人民政府诞生之地, 有着光荣的革命斗争历史, 具有特定的历史内涵和地方史志价值。目前已经修建起新西区革命纪念园以及彭顺宽墓两个景点。这一优势, 在华宁县是唯一的、独特的, 有很大的开发潜力。四是整合性资源优势。由自然、民族、矿产等资源带动的旅游业的发展, 以么波冲自然景观—太极谷鸳鸯温泉为依托, 可以进一步打造以小婆左为中心的苗乡观光体验园。纵观成功景区生成过程, 大都是人文与自然密切结合, 交融出一种单独一方无法具备的魅力。五是气候优势。独特的山地地形与立体性气候, 为发展多样性产业提供了条件, 比如当前种植业方面的高海拔地区种植中草药、上半山种植核桃、下半山种植柑桔, 高地么波冲风力发电规划、低谷老独寨水利发电站建设等, 彰显出山地乡镇发展中的多元方向和立体结构。

二、发展现状

通红甸乡的基本乡情是革命老区、少数民族地区、边远乡镇、贫穷地区、面积小乡镇, 简单概括为“老、少、边、穷、小”。6个苗族聚居村与其他各村组与一样, 发展是面临的最大难题, 最大的任务。近年来, 乡党委、政府积极探索发展出路, 争取上级部门的支持, 团结各族人民大力发展经济社会。在上级部门的帮扶、党政班子的带领、干部职工的努力、人民群众的配合下, 乡域面貌发生变化, 经济社会呈现良好发展势头。

1. 经济持续快速发展

政府积极引导, 调整粮经比例, 优化产业结构。6个苗族聚居村民小组的经济收入来源由原先的粮食作物为主逐步替换为经济作物, 最明显的体现在烤烟、柑桔、金银花、核桃上, 经济作物收入占村民收入的绝大比重, 尤其是柑桔、核桃产业, 应该是6个苗族聚居村未来的主导性产业。2014年末, 6个苗族聚居村人均纯收入约3000元, 高于民宗局贫困线2300元700元, 高出30个百分点。

2. 基础设施得到提高

乡党委、政府在政策、资金等方面持续加大对少数民村民小组的扶持力度, 加快少数民族村组基础设施建设。一是交通方面, 6个苗族聚居村民小组都有入村公路, 正常情况下能够发挥交通运输功能;村内都有硬化道路, 满足村民日常生活、出行需求。乡政府组织进行陆寨到小糯节路段路面铺沙, 女嫁斗矿山至小婆左路段扩建铺沙, 极大地改善了这两个苗族村的交通条件。二是水利上, 大力实行小水窖建设补助, 提高村民的积极性, 共建设小水窖315口。2013年底小婆左片区人畜饮水抗旱工程竣工, 解决苗族群众生活用水难题。目前, 这6个苗族村子都有了安全的饮用水。2014年初, 通红甸乡积极申报龙洞河水库扩建项目, 概算投资2960.46万元, 已由玉溪市水利勘察设计大队完成地质勘查及扩建设计方案。扩建后总库容将由现在的15.4万m³增加到75.15万m³, 调供能力由现在的34万m³增加到166万m³。项目实施后, 完全辐射到6个苗族聚居村民小组, 为其发展柑橘、烤烟、蔬菜等用水量大的产业提供生产性用水保障。

3. 生产条件大为改善

6个苗族聚居村共有耕地面积1426亩。为了有效利用耕地, 提高产值, 增加收入, 村民自行进行配套灌溉设施建设。同时大力修建田间路, 方便肥料、作物的运输。根据调查, 2014年使用化肥施160吨, 亩均耕地施用112公斤;农药使用量1550公斤, 农膜使用量3100公斤。有摩托车297辆, 汽车24辆, 其中农用运输车13辆。随着社会进步, 经济发展, 现代文明技术成果用于生产的能力和水平不断提高, 苗族村子生产条件得到很大的改善。

4. 社会事业继续改善

跟随全乡经济发展、基础设施改善, 苗族聚居村民小组的文化、教育、科技、卫生等社会事业建设继续得到改善。

文化方面, 6个苗族村民小组均有农家书屋, 有2000册各类图书可以借阅。逐步完善的大婆左花山广场, 是苗族文化交流的有效平台, 利于苗族民间文化的对外宣传, 增进外界对通红甸乡苗族民间文化艺术的了解。

教育方面, 全乡有6所小学、1所中学。6个苗族聚居村民小组有小学75人、初中34人, 高职中3人, 有大专以上学历2人, 平均小学入学率95%。上苟崩竜小组的小学生有小得勒小学和通红甸中心小学供选择, 小糯节、陆寨、中寨、塘子、小婆左5个小组有大婆左小学、通红甸中心小学供选择, 其中塘子小组可以到小河边小学就读。依托整乡推进项目, 大婆左将修建教师宿舍楼, 改善其生活条件;集镇所在地通红甸修建综合教学楼以改善教学环境, 修建中心幼儿园满足适龄儿童入学需求;同时, 大力引进教师, 购置教学器具, 优化教育资源配置, 苗族的教育质量将进一步提高。

科技方面, 各小组均建有科技文化活动室, 满足苗族群众科技学习与宣传以及业余文体活动。乡属站所加大相应科技培训力度, 提高苗族群众科技意识, 提高科技实用能力。村委会设有远程科技教育室, 进一步推进科技普及力度。

卫生方面, 有卫生院一所, 医生6人、病床6张。兴建了综合门诊业务楼、6个村级卫生室, 方便苗族群众看病, 改善苗族就医条件, 节省医疗支出。另外, 针对6个苗族村子, 由民宗局、民政局、残联等为其缴付新农合费用, 其中巨大部分是民宗局代缴, 减轻苗族村民医疗开支负担。2014年, 民宗局替1127人缴费67620元。

5. 惠农政策基本落实

落实国家农资综合补贴、良种补贴等各项惠农政策, 使得苗族村民享受政策带来的实惠。6个苗族小组2014农资综合补贴75144.84元, 2013年良种补贴17898.4元, 2013年公益林补贴15637.05元。

三、问题与困难

近年来, 通红甸乡6个苗族聚居村民小组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虽然取得了一定的发展, 但是受种种客观条件的限制和主观因素的影响, 发展经济社会发展仍然存在各种问题和困难。

1. 思想意识落后, 带头作用不强

部分村组干部、苗族群众思想意识落后, 满足于现状, 不投入到经济发展、社会建设当中来。甚至个别村民小组长没有尽到职责, 没有发挥带头作用。苗族群众总体文化素质不高, 6各苗族聚居村子1286人中, 现有中专以上学历5人, 现有大专以上学历8人, 高学历人数占总人数的1.01%;在行政机关、事业单位工作的只有13人, 在总人口中占有的比率极低, 文盲半文盲仍有140人, 可见文化事业发展程度还很低。这必然导致苗族村民经济意识和自我发展意识淡薄, 习惯于传统耕作方式, 认识不到项目实施的效益, 不理解、不配合, 社会协调难度大, 影响一些项目的推进。

2. 基础设施落后, 发展难以突破

受山地地形地理条件的制约, 苗族聚居村子入村道路基本上是土路, 满足不了日益扩大的出行、运输等的要求;水源点少, 水利基础设施脆弱, 只能保证人畜饮水, 生产用水有待进一步改善。目前, 6个苗族聚居村子1426亩耕地中, 水浇地308亩, 占耕地面积的22.48%;水里有效灌溉面积532亩, 占耕地面积的21.6%;平均水利化程度只有35.33%。交通、水利等基础设施跟不上, 制约经济社会的进一步发展, 已经成为发展的瓶颈与障碍, 发展难以突破。

3. 农业生产条件差, 生产力水平较低

通红甸乡属于偏远的山区, 大部分苗族聚居村子耕地属于山地。目前6个苗族聚居村子共有耕地面积1246亩, 人居耕地面积只有1.07亩。面积小, 坡度大, 无法进行机械化耕作, 只能靠人力和耕牛劳作, 农业机械化水平低。较差的农业生产条件, 限制生产力水平的提高, 影响经济社会发展。

4. 经济发展不平衡, 事业建设不协调

总体上尽管经济社会发展落后, 但6个苗族经济社会发展也呈现出不平衡状态, 一方面是小组内部与小组之际贫富差距逐渐拉大, 另一方面与其他乡镇相比存在较大差距。文教科卫等各项社会事业建设仍然滞后, 建设项目不协调, 跟不上时代步伐, 制约经济的进一步发展。

5. 村民收入水平低, 后续发展能力弱

2014年, 通红甸乡农民人均村收入5365元, 6个苗族聚居村人均纯收入3000元, 占全乡平均水平的55.92%, 比例较低。根据经济学理论说法, 收入水平决定消费结构, 低收入群体生活开支占很大比重, 其他消费支出相应减少。由于6个苗族村子收入水平低, 村民除去生活开支, 没有多少资金投入扩大再生产, 影响了经济的发展后劲。

6. 特色产业尚在培育, 收入增长比较缓慢

传统的粮食、烤烟等种植面积逐步缩小, 以家庭为单位的禽畜养殖难以带来可观的经济效益, 新型的柑桔、核桃等经济作物正在大力发展当中, 产业尚未培育起来, 导致6个苗族聚居村子还没有形成自己的经济发展支撑点, 苗族群众收入增长缓慢, 人均收入远远低于全乡平均水平。

7. 资源优势没有发挥, 品牌带动效应欠缺

苗族聚居村子民族文化开发利用仍在探索当中, 资源优势尚未充分发挥, 生态农业品牌如土鸡、土鸡蛋、野菜、绿色蔬菜, 缺乏深层次打造, 品牌的影响力和优势未能充分显现, 品牌的带动效应力不足。

四、思考与建议

自然条件限制、基础设施制约、意识观念影响等诸多因素造成通红甸乡6个苗族聚居村子相对发展落后的局面。这种状况, 不是短期内就能解决, 必须依靠各级政府继续扶持、引导, 依靠苗族群众几代人努力奋斗才可以改变的。

1. 贯彻落实有关政策方针

贯彻落实国家、省市县有关民族地区的政策方针, 认真执行党和国家的民族政策及法律法规, 切实把通红甸乡苗族聚居经济社会发展列入议事日程, 加强对苗族聚居村经济社会事业发展的投入, 加大站所对口扶持力度, 尤其充分发挥新农村指导员的带领作用, 努力推动苗族聚居村经济社会加速发展, 实现量的突破、制的变化。

2. 围绕中心任务突出发展首要地位

发展始终是解决苗族聚居村子一切问题的根本, 始终是中心任务。要科学确定通红甸乡6个苗族聚居村子的发展思路和发展目标, 从小组实际出发, 扎实稳步推进村组建设, 要将加快经济社会发展纳入全乡发展规划, 扶持苗族聚居村子发展生产、改善基础条件、发展社会事业, 增强苗族聚居村子可持续发展能力, 使其经济社会发展与全乡同步推进。

3. 要自力更生艰苦奋斗

归根到底, 发展始终是自己的事情。6个苗族聚居村子要自力更生, 通过艰苦奋斗, 改变经济社会落后局面。积极争取各级政府财政投入、优惠政策, 同时自筹资金, 投工投劳, 抓住整村推进、一事一议、示范村与美丽家园等建设机会;集中精力攻克经济难题, 发展各项社会事业;配合乡党委、政府完善交通、水利等基础设施建设, 为经济社会发展打下厚实基础;立足自身资源、解决拓宽收入渠道;重视教育教育、提高苗族村民的文化素质。

4. 加大科技投入增加村民收入

争取各种资源, 加大对全乡6个苗族聚居村子的科技投入力度, 增强科技带动力, 增加农民收入。可以派科技人员下村, 帮助农民发展生产, 引导农民走科技致富的路子, 增强自我发展能力。充分发挥扶贫开发整乡推进项目中实用技术与技能培训, 通过2200人次的技术培训, 培养起部分技术骨干, 辐射村组, 以点带面提高科技使用率。有条件的情况下, 建立农业科技推广服务组织, 健全激励机制, 普及和农业科技知识, 推广农业实用技术, 鼓励创新, 实现科技兴村, 科技致富。

5. 重视培养苗族人才干部

根据调查资料显示, 6个苗族聚居村子1286人中, 在行政机关、事业单位工作13人, 只占总人口的1.01%, 这个比例是很低的。逐步改变苗族人才干部数量少、后备力量不足的现状, 努力提高苗族文化素质。通过招考苗族大中专毕业生, 下派到苗族村子挂职锻炼, 增加苗族大中专学生就业机会, 提高少数民族送子上学的积极性。加大劳动技能培训力度, 掌握劳动技能本领, 有一技之长, 拓宽苗族群众收入渠道。

6. 设立专项发展资金

建议市县乡三级设立一定的苗族聚居村子专项发展资金, 并随着经济的发展逐年适当增加, 扶持苗族聚居村基础设施建设、社会事业发展等。农业、水利、交通、文化、卫生及其他相关部门, 充分发挥各自职能作用, 做好对口扶持工作, 切实采取有效有力措施, 积极主动地帮助苗族聚居村向上申报项目, 为其经济社会发展提供资金支持。

7. 开发民族文化特色和民俗风情

探索发展苗族文化旅游项目, 以苗族花山节为平台, 大力宣传, 吸引更多的游客;以苗族刺绣产业发为契机, 推广民族文化精髓;依托温泉等旅游线, 设立苗族特色食品、餐饮、风味小吃及旅游纪念品, 让游客切实参与文化活动体验, 切身感受苗族文化气息。

乡经济社会发展现状的调查报告 篇3

近年来,观音寺乡立足本乡实际,采取有效措施,克难攻坚,目前各项工作均取得了历史性突破。

夯实农业基础 “三农”工作提质增效

全面落实各项惠农政策是保证农业根基不动摇的必然选择,这些有利举措带来的成效是粮食增产、产业结构得到有效调整。2013年,该乡全年实现粮食总产量4159吨,土地流转面积2000亩,建成规模养殖场2个、标准化养殖舍6栋,新建农民专业合作社5个,种植、养殖大户和致富能手的辐射作用得到充分发挥,带动了周边群众的就业和致富。投入资金1131万元在三间房村和岳村实施了县第一、二批耕地储备项目,通过项目的实施新增耕地163公顷,使原有土地种植条件得到显著改善和提高。

致力统筹发展 城镇化进程进一步加快

推进城镇化进程需要统筹兼顾、合理布局,该乡从三个方面对城镇化建设加速助力:一是有条不紊稳步推进搬迁工作。投资46万余元对岳村村实施了异地搬迁项目,项目涉及农户55户,目前已经建成33户。二是完善道路硬化工程。投资35万元对鲁窑村、石坡头村2公里道路进行了硬化;投资36万元对桐树庄2.4公里道路进行了硬化;投资10.2万元对鲁窑村3.1公里路基进行整修,便于群众出行。三是大力开展新型农村社区建设。截至2013年年底,建成新民居183套,完成了观音寺、岳村、太平保三个社区的建设任务,编制了石坡头、西陈庄两个社区详细规划。

保障改善民生 促进和谐稳定

在惠民工作方面,该乡在计划生育、教育、卫生、扶贫、安全、信访等涉及群众切身利益问题上以“实现群众利益最大化”为宗旨,群众都能享受到最大限度的利益。比如,“一转二究三落实”计生活动覆盖了全乡2万人口,并联合乡卫生院每季度免费为有需要的已婚适龄妇女免费做一次健康检查。健全了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参合率逐年提高,2013年参合率达100%,使群众摆脱“看病难、看病贵”问题。全面落实信访工作责任制,深入化解矛盾纠纷,没有出现影响全县稳定大局的群体性和恶性上访事件。此外,投入资金近300万元完成了西陈庄水库除险加固,保障周边群众的生产和生活安全。

扩大招商选资 刺激经济活力

围绕铁、石墨资源优势,加大招商引资力度,2013年全乡全年完成非公有制经济增加值1.10亿元,完成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1.32亿元。完成“亮点工程”2个,新增“特色产业”2个,引进县外资金2.05亿元,其中冠华实业80万吨铝土废渣综合利用项目投资达1.2亿元,县属重点项目太平堡村泥石流治理项目投资达850万元。截至2014年3月底,观音寺乡个体经营户达到570个,优化了全乡的经济结构,进一步激发了经济活力。

观音寺乡位于河南省鲁山县西北部山区,地势板块呈南北长方形状,地理特征属于浅山丘陵地带,有宜林荒山两万余亩。全乡人口为2.6万,有6000余人外出务工,人均纯收入低于全县平均水平。

近年来,观音寺乡立足本乡实际,采取有效措施,克难攻坚,目前各项工作均取得了历史性突破。

夯实农业基础 “三农”工作提质增效

全面落实各项惠农政策是保证农业根基不动摇的必然选择,这些有利举措带来的成效是粮食增产、产业结构得到有效调整。2013年,该乡全年实现粮食总产量4159吨,土地流转面积2000亩,建成规模养殖场2个、标准化养殖舍6栋,新建农民专业合作社5个,种植、养殖大户和致富能手的辐射作用得到充分发挥,带动了周边群众的就业和致富。投入资金1131万元在三间房村和岳村实施了县第一、二批耕地储备项目,通过项目的实施新增耕地163公顷,使原有土地种植条件得到显著改善和提高。

致力统筹发展 城镇化进程进一步加快

推进城镇化进程需要统筹兼顾、合理布局,该乡从三个方面对城镇化建设加速助力:一是有条不紊稳步推进搬迁工作。投资46万余元对岳村村实施了异地搬迁项目,项目涉及农户55户,目前已经建成33户。二是完善道路硬化工程。投资35万元对鲁窑村、石坡头村2公里道路进行了硬化;投资36万元对桐树庄2.4公里道路进行了硬化;投资10.2万元对鲁窑村3.1公里路基进行整修,便于群众出行。三是大力开展新型农村社区建设。截至2013年年底,建成新民居183套,完成了观音寺、岳村、太平保三个社区的建设任务,编制了石坡头、西陈庄两个社区详细规划。

保障改善民生 促进和谐稳定

在惠民工作方面,该乡在计划生育、教育、卫生、扶贫、安全、信访等涉及群众切身利益问题上以“实现群众利益最大化”为宗旨,群众都能享受到最大限度的利益。比如,“一转二究三落实”计生活动覆盖了全乡2万人口,并联合乡卫生院每季度免费为有需要的已婚适龄妇女免费做一次健康检查。健全了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参合率逐年提高,2013年参合率达100%,使群众摆脱“看病难、看病贵”问题。全面落实信访工作责任制,深入化解矛盾纠纷,没有出现影响全县稳定大局的群体性和恶性上访事件。此外,投入资金近300万元完成了西陈庄水库除险加固,保障周边群众的生产和生活安全。

扩大招商选资 刺激经济活力

围绕铁、石墨资源优势,加大招商引资力度,2013年全乡全年完成非公有制经济增加值1.10亿元,完成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1.32亿元。完成“亮点工程”2个,新增“特色产业”2个,引进县外资金2.05亿元,其中冠华实业80万吨铝土废渣综合利用项目投资达1.2亿元,县属重点项目太平堡村泥石流治理项目投资达850万元。截至2014年3月底,观音寺乡个体经营户达到570个,优化了全乡的经济结构,进一步激发了经济活力。

观音寺乡位于河南省鲁山县西北部山区,地势板块呈南北长方形状,地理特征属于浅山丘陵地带,有宜林荒山两万余亩。全乡人口为2.6万,有6000余人外出务工,人均纯收入低于全县平均水平。

近年来,观音寺乡立足本乡实际,采取有效措施,克难攻坚,目前各项工作均取得了历史性突破。

夯实农业基础 “三农”工作提质增效

全面落实各项惠农政策是保证农业根基不动摇的必然选择,这些有利举措带来的成效是粮食增产、产业结构得到有效调整。2013年,该乡全年实现粮食总产量4159吨,土地流转面积2000亩,建成规模养殖场2个、标准化养殖舍6栋,新建农民专业合作社5个,种植、养殖大户和致富能手的辐射作用得到充分发挥,带动了周边群众的就业和致富。投入资金1131万元在三间房村和岳村实施了县第一、二批耕地储备项目,通过项目的实施新增耕地163公顷,使原有土地种植条件得到显著改善和提高。

致力统筹发展 城镇化进程进一步加快

推进城镇化进程需要统筹兼顾、合理布局,该乡从三个方面对城镇化建设加速助力:一是有条不紊稳步推进搬迁工作。投资46万余元对岳村村实施了异地搬迁项目,项目涉及农户55户,目前已经建成33户。二是完善道路硬化工程。投资35万元对鲁窑村、石坡头村2公里道路进行了硬化;投资36万元对桐树庄2.4公里道路进行了硬化;投资10.2万元对鲁窑村3.1公里路基进行整修,便于群众出行。三是大力开展新型农村社区建设。截至2013年年底,建成新民居183套,完成了观音寺、岳村、太平保三个社区的建设任务,编制了石坡头、西陈庄两个社区详细规划。

保障改善民生 促进和谐稳定

在惠民工作方面,该乡在计划生育、教育、卫生、扶贫、安全、信访等涉及群众切身利益问题上以“实现群众利益最大化”为宗旨,群众都能享受到最大限度的利益。比如,“一转二究三落实”计生活动覆盖了全乡2万人口,并联合乡卫生院每季度免费为有需要的已婚适龄妇女免费做一次健康检查。健全了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参合率逐年提高,2013年参合率达100%,使群众摆脱“看病难、看病贵”问题。全面落实信访工作责任制,深入化解矛盾纠纷,没有出现影响全县稳定大局的群体性和恶性上访事件。此外,投入资金近300万元完成了西陈庄水库除险加固,保障周边群众的生产和生活安全。

扩大招商选资 刺激经济活力

某乡经济发展调研报告 篇4

xx乡,历届党委、政府,根据当时国家的政策和生产力发展实际,结合乡情,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进行结构调整和招商引资,基础产业和基础设施建设逐步加强,小城镇建设也取得了阶段性成果,人民群众生活有了较大改善。在乡第十一次党代会上,乡党委、政府提出:“大力实施‘科教拉动,开放带动、民族推动,产业促

动’战略,稳定传统农业生产,突出发展林业、畜牧、中药材、劳务等四种经济”,这将对我乡经济发展产生巨大推动力。但是,由于我乡地处山区分散,交通不畅和生产方式的单一,产业结构调整尚未形成规模,严重制约了我乡经济的发展,要求得xx乡全面、健康、可持续的发展,必须研究我乡实际,制定发展方略。

一、求发展,交通先行

xx乡属边远乡,又是一个边界乡。地处我县东部距县城45公里,与我县中寨、洞坪、米贝及芷江县杨公庙、梨溪口、大洪山接壤。经济要发展,就必然要加大周边市场贸易,交通不畅就成了制约我乡经济发展的瓶颈。我乡与临乡的中寨镇缺乏相通的公路,而要打通,仅4公里之遥即拉通xx乡姑巴溪至中寨勾溪公路,该公路拉通,不仅有利于两乡间的边贸交通,也利于xx过中寨通贵州,对xx乡经济发展是不可低估的。我乡与芷江的梨溪口公路相接,也仅4公里远,接通这条公路,不仅可以搞活天雷市场,还有利于把梨溪口水库和天雷山林场天然氧吧联为一体,开发避暑休闲旅游资源,对我乡经济发展也具有很重要的战略意义。还有实施公路硬化,提升公路质量,提高运行速度,节省时间,减少能源消耗,这对我乡经济发展都有着重要意义。禾比公路硬化已经实施并即将竣工,天槐通畅公路已经完工,拉开了我乡硬化公路序曲。力争xx至米贝公路挤进通乡硬化公路项目,予以实施,这极大地提升了沿途黄阳、酉溪、土六坪、新江、雷家田、天雷、槐口八个村的交通质量,对xx乡经济发展是不可限量的。同时,利用通畅公路政策和调动群众并争取外援,力争实施禾召溪至茶山公路、土六坪接口至姑巴溪公路,沈家桥至腿溪,还有小秉溪主干道,黄阳主干道,酉溪主干道的硬化,实现全乡通村公路硬化,带来不仅是交通的提速,而且是全乡经济发展的提升。因此,乡党委、政府应该统筹规划,分步实施,为xx乡经济发展夯实交通基础。

二、宜林养林,保护好生态,为打造生态旅游乡奠定长远基础

林木乡是xx乡的又一个特点,xx乡全乡森林覆盖率83%,林地面积104903.7%,活木蓄积量255124立方米,是全县最大的林木主产乡。xx乡这一个山区乡,因山地面积广,土质肥沃,有丰富杉、松、竹及杂木资源。林业为苗乡人民增加了收入。但是,大量的林木因出卖原材料,加上木材生意人获取丰厚利润,农民得到收入并不多,同时,农民受眼前利益趋使,林木养得少,而杀鸡取卵式的砍伐,造成了森林巨大破坏。xx乡唯有的林木乡的优势逐步丧失。xx乡在林木上要做到全乡一盘棋,沿公路附近,及大宗水源生态林应该蓄林,要伐,也只能间伐。其它林地也应以封山育林为主,要采伐要有计划性,要确保森林覆盖面保持一个水平,活木蓄积量也要保持一个水平。不仅是一个乡在森林覆盖率和活木蓄积量要保持一个水平,就是一个村、一个组的森林覆盖率和活木蓄积都要保持一个水平。对于那些因滥砍造成的残次林,亩活木蓄积率低的林有计划全砍后及时造林。对于残次林砍伐要结合这些林地土质气候等特点,进行林种改造,提高单位林地林木效益。只有养好了林,确保了我乡林木优势和生态环境,才能够确立我乡生态旅游乡的定位。

三、立足山地资源,搞好产业结构调整,放大资源效应

xx乡不仅有丰富竹木资源,更有丰富野生中药材、野果资源,如何开发利用,发展我乡经济,也是值得研究并规划实施的。

我乡楠竹、白竹、石竹笋都有较好的资源,但都缺乏规模和原材料加工升级,价值不高。白竹被当地群众用来编织箩筐出卖,相对地提升了竹子的价值,而楠竹和石竹笋都只能纯粹卖原材料,价值得不到提升。因此,在竹业上,还有很多文章可做,一是应该上规模,有楠竹、白竹的村应扩大规模,增加规模效益;二是引进资本和技术对竹、竹笋进行加工升级,提升价值。就野生中药材、野生果品而言,我乡品种繁多,品质优。隆回人就到我乡购野生金银花根用于开发,现在,我乡在外地谭仕堂带动下,有了两片金银花基地,但规模还是没有上去。别人就能够发现野生猕猴桃可以食用,而进行人工种植,并实行产、加工、销售一条龙形成产业。我们有着丰富的野生果子、野生中药材,完全可以去开发,使之形成自己的产业。倘若,野生大血藤、马眼珠、地瓜,红豆杉果开发出来,不是很有市场前景,不是也可以带出一种产业吗?还有象山岔骨、铁灯台、马蹄香、四两麻、节骨茶等中药材开发不是也有很大潜力。充分利用我乡的野生果子和中药材资源开发,走人无我有的开发之路,并将它做大做强,就不失为我乡产业结构调整发展之路,在山地开发上,我们还可以对已产生效益的产业,是就地开发出来的好,还是外地引进的也好,积极倡导,扩大规模,形成品牌,提高效应。象已有一定规模的中药材金银花,还有红秀辣椒、西瓜等,做大做强形成规模和产业,也是有作为的。

四、引进科学技术,发展传统产业

当大量务工人员涌入城市,劳务经济带来

效益的另一极,传统产业大量分流出去,传统产业却因生活的必需,也彰显出了重要作用,去年下半年,肉价近乎成倍增长就是佐证。象种植业、畜牧业,这两大产业在我乡既有它薄弱的地方,那就是从业的青壮年劳动力少了,规模有呈减少的趋势,但也有它的机遇性,一是国家政策支持,继取消屠宰税、农业税、除烟叶以外的农业特产税后,国家又推出一系列的助农措施即粮种补贴、粮食直补、能繁母猪补贴、油菜补贴,还有农机具补贴,在政策上对传统农业发展创造了宽松环境,提高了效益;二是大量劳力外出,腾出和闲置了大量土地,同时国家土地和林权制度改革,对土地使用流转提供了政策保障,小型农机具的发明,又为山区土地集中,规模经营创造了条件。三是大量新品种、新科技成果为传统农业提供了科学保障,有利于产业发展。因此,积极学习科学技术,提高传统产业种植和畜牧业技术含量,大力发展传统种植业和畜牧业,也是我乡产业经济发展可取之路。

五、全面规划,启动民间资本,用活金融资本,搞好xx乡小城镇建设

乡经济社会发展现状的调查报告 篇5

发展农村集体经济是整个农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加快推进农业和农村现代化建设,增强农村基层组织凝聚力的物质基础。近几年,羊三木乡不断加强基层组织建设,加大了农村经济发展的指导和扶持力度,我乡农村集体经济发展迈出了可喜的一步,但从整体来看,乡村集体经济整体的实力还比较薄弱,还存在一些突出问题和制约因素,发展壮大集体经济所面临的形势依然十分严峻。

一、农村集体经济发展现状

据调查统计,截止2017年6月底,羊三木回族乡辖8个行政村,其中农村集体经济收入5-10万元的行政村7个,占87.5%,农村集体经济收入20万元以上村1个,占12.5%。集体经济发展不平衡,整体上,处于收入低,发展乏力的状态。

二、农村集体经济发展乏力的原因

目前,87.5%的行政村集体经济收入低,发展乏力,主要原因有以下几方面:

1、发展村级集体经济的基础条件薄弱。村集体资金缺乏,没有能力发展实体经济,导致村内缺乏村办企业,没有固定收入。而集体收入大多是靠出售集体资源,如卖地来换取资金,在换取资金后,收入大部分都补偿给了村民,预留部分只能维持村级正常运转。

2、发展村级集体经济的意识不强。不少人对发展村级集体经济认识不足,一是认为现在大气候是鼓励发展个私经济,再讲发展集体经济不合时宜。二是认为在当前的社会经济条件下,集体资产管理难度大。三是认为现在村级集体经济收入无关乎农村经济发展大局,不须再强调集体经济作用。此外,在集体资产面前,村民宁愿分钱,也不愿意投资做实体经济。

3、集体经济发展后劲不足。农村集体经济发展缺乏人才的支持,因为大多年轻人和有知识的人脱离了农村,使得农村集体 经济发展缺乏人才,特别是村级集体经济带头人年龄较大,知识老化,缺乏创新能力和经营意识,造成农村集体经济发展面临着生产缺技术,决策缺能人,产业缺项目的局面。

4、发展村级集体经济的干部能力不强。村干部在素质上差距还比较大,特别是在发展农村经济、致富农民群众上思路不清、办法不多。另外,村干部任期为3年,不愿意千方百计想办法、找思路来发展集体经济,怕给自己添麻烦;不少村党支部书记整日忙于乡镇的中心工作,很少有时间谋划村里发展大计,对发展村集体经济存在“小富即安”思想。

5、集体经济承担较多社会职能。突出表现在村级行政组织承担了较多的社会公益福利事业和公共管理职能,包括社会治安、文化服务、卫生保洁等管理职责,也承担了危桥维护、生活饮水等工程建设服务,致使村级行政组织的办公管理费用和社会公益福利事业支出显著增加,而很多本由公共财政负担的支出,实际却是村级集体经济负担。

6、缺乏强有力的扶持措施和优惠政策。多年来,有关部门对镇村发展的总体规划、生产布局、资源优势、发展思路缺乏深人细致的研究,对农村发展集体经济缺乏必要的引导,缺乏强有力的扶持措施和优惠政策,扶贫资金分散,起不到切实帮扶作用,无法引导村集体经济走上可持续发展之路。

三、发展农村集体经济的对策

(一)加强村级班子建设,选好带头人。一方面,各级党委、政府要提高对发展村集体经济的认识,引导广大干部群众充分认识发展村级集体经济的重要性,增强发展村级集体经济的紧迫感和自觉性,为村集体经济提供宽松的发展环境,选优配强村领导班子,将有经济头脑,有实干精神的能人选进村级领导班子,发展村级集体经济,带动全村经济发展。另一方面,要坚持不懈地抓好农村干部的培养和教育,使他们转变思想观念,增强领导经济工作的能力和经营管理水平,增强他们发展集体经济的恒心和本领。

(二)完善政策和措施,扶植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要高度重视发展村级集体经济工作,深入实际搞好调研,制定出有针对性、可操作性强的方法和措施,对村级经济发展做到思想上引、政策上扶、工作上帮、方法上教。制定优惠的财政政策,专项资金帮扶村级集体经济较薄弱的地方,尤其对发展前景好但缺乏资金的村级集体经济项目进行重点扶持。开展对集体经济薄弱村的对口帮扶活动,帮助解决发展壮大集体经济中遇到的实际问题,促进集体和农民收入的增长。

(三)优化农业结构,大力发展新型合作经济。引导村集体农业龙头企业、专业大户等开展合作,发展专业合作社,实现农村集体经济向多层次、多领域延伸和扩张。根据本地实际情况,结合本地产业优势、产品优势、地理环境优势,以村委会为主体,组建相应的专业合作社或创办经济实体,通过开展产、供、销服务和创办农产品加工企业,增加村集体收入,壮大村集体经济实力。利用乡村资源和地理位置,大力培育旅游产业,以旅游带动现代农业、现代农村发展。

(四)加强村集体资产管理。积极盘活现有资产,防止集体资产流失,并对村集体资金、资产、资源要实行台帐管理制度,建立资产资源台帐、固定资产台帐、债权债务台账、经济合同台帐等各类台帐,有效保障集体资产不流失。

暑期三下的乡社会实践报告 篇6

其实早就想去下乡了,一直到这个暑假才有机会。感觉可用四个字来形容:不虚此行。

虽然在出发的时候有一些挫折,但总算安全到达了目的地。记得那天是7月22号了,坐了好久的车才到了礼县县城,那时候好象已经下午3点左右了吧,而我们的肚子里只有早上的一点点豆浆油条而已,我就更惨了,因为前一天拉肚子,那天早上就喝了一碗粥,到达县城的时候早饿的不成样子了。县团委的人来接我们来,叫了两辆车把我们拉到了石桥乡中学,以为终于可以吃饭了,结果食堂的阿姨要现买菜做饭,我们说到外面先吃着,结果校长告诉我们外面的饭馆也不比食堂快,他们因为长期没生意,也是现买现做的。那就只有等咯,一直到了5点多才吃上。记得那一顿吃的是烩面,当时觉得那真是世界上少有的美味啊,后来想想那不过是一顿粗面条而已。我想我们都不会忘记自己有过这样的经历的。

那天晚上我们睡在教室里的课桌上,好象没什么特别的感觉,挺舒服的,也许是太累了吧。学校本来说好了第二天给我们换别的房子的,不过到了第二天我们都不愿意换了,睡课桌真的没什么不好的。

第一次讲课真的挺紧张的,不过似乎还比较容易的就习惯了。刚开始对自己讲英语一点信心都没有,不过后来看学生们听的好认真也就开始有劲了。不过我觉得其实我教给他们的更多的是一些外面的世界和对一些事情的看法,而不是纯粹的知识,这其实也挺不错的。当班主任的感觉也不错,想想看自己一句话全班那么多的学生就安静下来了。那些学生有些就是很调皮的,不过还是比较害怕班主任,所以当班主任有时候确实很有成就感。记得我去教过别的班的音乐课,有一次是被气得跑出教室的,后来叫了他们班主任到教室后面坐着才把那节课上完了,真是好丢脸啊。后来我想想,还好,小时候没怎么调皮捣蛋惹老师生气,不然我是不会原谅自己的,因为老师真的是很不容易啊。

为了临走时候的那场文艺联欢,我们也付出了不少的心血。练歌,练舞,天天晚上访谈完了还要排练节目。有时候觉得好辛苦,不过后来看到那场联欢比较成功还是比较高兴的`。印象很深的是28号去参观他们修梯田,在那个大山头上,我们放声歌唱,为老乡们唱,虽然他们听不懂我们的歌,但是还是能感觉他们的热情。而对于我们来说,那也是一次很特别的经历,那样的场地唱歌感觉真的很不错,我想以后就没多少这样的机会了。

阿恰乡农村经济发展现状的研究 篇7

我国绿洲经济主要分布在天山南北, 昆仑山和祁连山北麓及黄河流经的河套平原地区, 根据地貌, 水系格局及开发历史, 可将我国绿洲分为五个地区, 北疆绿洲区, 南疆绿洲区, 河西走廊绿洲区, 河套平原绿洲区, 柴达木盆地绿洲区[1], 阿恰乡位于新疆阿克苏市柯坪县东部内的一个小乡镇, 距离县城34公里, 总面积2000多平方公里, 包括:辖吐拉、喀拉马、库木洛克、盖子里克、库勒、团结、齐兰7个行政村, 23个居民小组, 全乡总人口6500余人, 全乡共有组织9个, 其中党委1个, 党支部8个, 党员259名 (农牧民193民) ;全乡共有“三老”人员48名 (建国前入党的农村老党员、老游击队员、老交通员等) 全乡共有清真寺15座, 宗教人士21名[2]。

“阿恰”用维吾尔语称为“阿恰勒”, 翻译成汉语是河道的岔路的意思, 该乡境内有一条河流克孜勒库木河到了阿恰乡便分成两条支流, 一条流向荒草湖;一条流向古老的齐兰亚依德地区, 所以形成自然的岔道口, 阿恰乡为自然的冲积平原, 乡内地势较为平坦, 农业发展较为先进, 主要运用大型农机工具进行农业生产, 这里光热、日照地理条件和自然资源相对丰富, 但盐碱地较多, 水资源在这里蒸发量大, 成为发展农业最大的阻碍, 该乡内的北部山上蕴藏着丰富的硫铁矿‘硫磺矿和水晶矿, 柯坪县县内的交通并不发达, 它主要在一个三面环山的小平原地区, 县域管辖下的一镇四乡中柯坪镇、盖孜力乡和玉尔其乡交通更为不便, 而启浪乡和阿恰乡均位于314国道上, 并且贯穿于整个乡区, 交通十分便利。

2 阿恰乡现代农村经济发展状况

在20世纪90年代该乡境内的经济作物主要以种植杏树, 养殖业和畜牧为主, 但形势较为散漫, 生产力水平低下, 农业发展较为落后畜牧业以绵羊, 山羊, 骆驼放养型为主, 农作物单一, 土地利用率极低, 近年来随着“一带一路”国家经济发展战略的实施, 积极打造丝绸之路经济带的发展, 为该乡境内农村的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 聚集效应在县城全境内发展起来, 据统计至2014年底, 全县各类信用社18家, 包括农村信用合作社和农民专业合作社, 其中阿恰乡图腾农民专业合作社在全县经济发展模式中成为典型, 该社团的主要形式是农民以会员加入, 将土地, 牛羊等资源如股或者承包给社团人员统一管理, 并发给农民工资福利的一种集约经济管理模式。在农业的多样化发展的今天, 该乡棉花, 红枣, 蔬菜等经济作物逐步兴起, 2013年柯坪恰玛古地理标志申请保护区域, 建立以阿恰吐拉村, 喀拉村等7个村落种植面积为13482公顷, 年产量9000吨以上的恰玛古种植保护区[3], 通过这项申请, 能够有效的保护优质特色产品促进特色行业经济的发展, 带动县域经济发展的领头羊, 探索出属于自己经济发展的新模式。

在交通条件和自然条件较为便利的阿恰不仅发展农业、恰玛古产业, 同时积极发展新能源产业, 加大矿业开发力度, 资源利用率提升, 棉花纺织产业的升级, 在该乡境内创建石油冶炼工厂做强以现代石化为主的精细化工产业, 打造光伏发电产业稳步发展, 加强自主造血功能产业的创新, 工厂主要分布在314国道的两侧, 国家大型工程关于阿克苏百亿太阳能光伏电项目坐落于温宿县和柯坪县区域境内, 在该县境内主要建立在启浪乡至阿恰乡之间, 在此成立新疆阿克苏光电城发展有限公司, 项目计划投, 资58亿元, 分期建设500兆瓦, 全部建成后可利用戈壁滩面积2.7万亩以乡村经济带动县域经济的发展[4]。此次启动以点带面, 对县乡经济的发展, 扩大就业和社会的稳定具有重大的意义。

3 新形势下阿恰乡农村经济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3.1 土地过度开垦严重, 土地运用不合理

在当代土地资源已成为新的能源问题, 土地问题不仅在城市中出现, 也同样出现在现代农村, 阿恰灌溉区5.1万亩, 在此基础上的耕种面积已远远不够, 到今年为止已将保护铁路运输防沙护栏的土地开垦成为棉花种植地, 在乡内境界土地本生盐碱化严重, 杂草容易生长的情况下, 加之降水的不稳定, 霜打干旱等问题的突出, 有机肥施用不足, 土壤肥力下降, 重视灌溉轻视排出, 造成土壤次生盐碱化, 不仅降低了土地的利用率也给种植户带来了经济的损失, 同时现代农药对于土地自身发展规律来说也是一种新的威胁, 过度使用农药将有害、由有毒物质加入土地, 使土地使用恶化, 耗费了人力物力资源, 年终颗粒无收, 不管是否科学, 只要可以开垦的地都进行开垦, 改变土地的使用类型, 不能权衡经济、社会和生态环境的综合效益, 土地耕作目标较为单一, 只强调扩充土地的数量而不重土地的质量和生产能力, 自然因素主要是侵蚀, 它主要是通过自然力作用于生态系统, [5]但是人类活动已成为土地生态问题发生的重要因素。

3.2 经济产业结构相对单一

随着现代信息化程度的迅速发展, 观看全国农村经济的发展状况来看, 民族地区农村经济产业发展还是较为落后, 在阿恰乡人口总比例中维吾尔族98.8%汉族人口和其他民族人口占有很少的比例, 从历史的因素来看, 新疆的少数民族重要是以畜牧业为主, 绿洲农业是近代大力发展起来的, 相对于中部农业发展地区, 它落后了几个世纪。现在农业虽有了一定的发展, 但整体来看还是较为滞后, 并且发展经济的模式单一, 该乡农作物大多是棉花, 红枣、恰玛古、并且只是种植, 收购, 棉花加工产业整个乡镇只有一个, 有名的产业“只有名而没有产业”在有名恰玛古, 驼绒, 薄皮囊等一些民族特色的农作物, 并没有打出它应有的价值, 没有好的战略发展规划, 思想素质较为保守, 不愿创新, 只是依靠国家的扶持力度, 不干实业, 对市场经济发展意识较为浅薄, 一味发展传统粮棉产业, 生产经营组织化欠缺, 难以与市场经济相适宜, 对外界经济发展信息处于一个麻木的阶段, 即使知道, 也不愿去思考创新, 寻找自己经济发展的有利模式, 在乡内有很多的传统的手工业, 对于现代社会经济发展的多元化来说, 也是一个好的发展前景, 但这些非物质资源慢慢的被遗弃, 特色产业不明显, 这些并不是一个好的现象,

3.3 人才流失, 制约乡镇经济的发展

在阿恰乡经济发展的过程中, 出现重要问题就是人才的流失, 由于农业经济效益较低, 加之现在年轻有一定素质的人员, 都不愿留在农村, 这种现象在民族地区更为普遍, 教育水平的高低也是衡量一个地区经济发展高低的重要标志, 在阿恰乡内, 应学生全部为少数民族, 长期留校教师主要是少数民族教师, 汉语水平不高, 自身的文化素质不高, 文化素质较高的少数民族人员大多也不愿留在农村, 这边使得民族地区教育出现很多的问题, 在阿恰很多干部文化素质偏低, 不善于农村经济工作, 对农村经济发展认识不足, 国家有人才培养计划, 但是有些部门并不重视, 倚老卖老, 不重视人才, 在阿恰乡炼油厂中的工作人员85%为大中专毕业生, 工资水平很低, 管理很死板, 使得该厂的人员不停的更换, 部分村干部待遇偏低, 使得工作积极性不高,

同时, 安全问题在这里也很突出, 众多的因素都使得人才在这些边远的农村大量流失, 这些都是制约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

4 对阿恰乡经济发展问题提出的对策

4.1 制定科学合理的土地规划战略

土地是农业、农村发展的基础, 只有科学合理的利用才能使土地资源持续发展该乡镇也可以借鉴先进土地管理制度, 将乡镇的土地根据肥力的多少, 做出科学的等级划分, 再根据农作物生长的环境做出正确的评估, 进行合理的种植, 按照等级折算补充耕地的质量与数量, 确实保证补充耕地的质量。严格控制占有和改变农田的行为, 着实保护耕地, 规划种植土地面积的范围, 兼顾人和自然的和谐相处。依法收取耕地开垦费, 新增土地有偿使用费[6]同时需要注重土地生态建设, 科学地规划保护生态用地, 防风固沙的草地是用来保护铁路正常运行的措施, 退耕还草提高土壤的生态能力。对于阿恰乡来说7个村庄的土地管理要统一管理村庄建设、交通建设、农田水利建设等非农业建设都要严格规范。该乡除了农业用地还包括畜牧业的养殖, 在该乡农民不仅仅有农耕地还包括畜牧经济, 两者要合理相协调, 保证土壤的肥力, 减少农药、肥料的运用, 可以与高校合作沟通, 运用先进的科学技术充分利用牲畜的粪便, 培养新型绿色有机肥, 提升土壤的肥力, 提高耕读的质量和综合生产能力, 强化耕地基础。有关部门还需加强监督管理, 建立土地审批、供应、使用等制度, 健全全乡监管制度, 遏制土地违法行为, 使土地资源得到充分、合理、高效可持续利用。

4.2 开拓思维, 创建多元化产业结构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 在阿恰乡的专业合作社发展的过程中, 注重的是养殖, 而不注重加工形成自己的特色品牌, 合作社应开阔思想, 创造属于自己农业经济合作社, 创造本身支柱产业的多样化, 不应该长年依靠政府的支持来生存, 应灵活多变, 不应保守发展, 在乡镇的农村合作社应在原有的基础上开发不同的加工、营销模式、不断根据市场导向调节产品开发策略, 在阿恰乡有很多资源, 交通便利, 小小的乡镇又有火车站, 314国道贯穿全乡, 产业就该多元化, 利用先进的信息网络平台, 把这里的马、牛、羊、骆驼等牧业和红枣、杏仁、恰玛古等果类通过网络平台传播出去。同时每年会有来自全世界各地的长途旅行者, 骑单车从这条路上经过, 这条路也是通往圣地拉萨的必经之路, 这些都应该注重起来, 加大地域文化的传播力量, 在阿恰乡有很多古老的产业, 手工艺的传承对于多元的社会来说更应重视, 打铁、手工铜壶、民族乐器、羊毛地毯等等都应该放在市场中发扬光大, 政府也应该发掘这些物质的、非物质的文化资源, 包括一些古代遗址, 在阿恰乡的齐兰古城遗址也应该好好保护起来, 而不是任其经历年代的残噬, 从历史保留下来的“巴扎”市场在恰乡的中间地段, 位于314国道旁, 这些市场文化也可以打造起来, 做好宣传。地方特色产业发展是一个机遇与挑战, 农村经济的发展的趋势是要顺应社会经济多元化发展趋势的变化而变化的。

4.3 注重人才的培养, 健全人才运用制度的完善

培养高素质的农村人才队伍需建立相关的制度, 比如健全人才培养、管理、服务、使用和奖励等各项制度措施, 从制度上创建有利于人才发展的重要平台, [7]一定要在政治待遇和经济待遇给予优惠, 人才对于经济的发展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在阿恰乡中, 行政单位由乡到村, 由村到各大支队, 需要有才的人员进行管理, 他们需要积极的为农村经济建设提出建议和思考, 有很大的责任, 所以在政治上应优先考虑这些对农村经济发展做出贡献的人员, 积极推取各级人大代表。在经济上应给予一定的经济支持, 比如解决产业发展的资金、技术、信息、和销售方面的问题。鼓励具有一技之长的能工巧匠与种植能手, 建立人才档案, 以及农村人才交流工作站, 对于外部引进人才更应重视, 近年来, 阿恰乡人才引进的主要包括教师、基层科员等, 但是这些人员在岗时间往往不长, 在学校的教师大多是各个高校实习生, 实习一年或半年, 这样不利于教学, 引进的科员都是如此, 以至于每年引进每年还在流失, 在此的关键就是应减少怀才不遇的现象, 打破论资排辈, 形成重知识、重人才的社会气氛, 给与较为公平的待遇, 鼓励实用人才开发的投入, 全面提高农村劳动者的素质, 营造有利于实用人才成长的良好环境,

5 总结

阿恰农村经济的发展, 不仅需要国家的政策扶持, 最主要发展自身支柱产业, 不能以环境作为代价, 大力发展重工, 化工产业, 阿恰乡的空气污染与几年前相比明显严重, 路面的灰尘, 空气中的有害物质成分已经影响到居民的日常生活, 应注重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在国家实行“新都”战略的同时, 作为丝绸之路上的阿恰更需要把握这个机会, 将阿恰精神, 阿恰文化推广出去, 创造属于自己的特色经济, “独一无二的红柳烤肉”“美丽驼绒”等产业发扬光大, 打造自己特色的产业结构, 优化产业链条, 同时应适当注重第三产业结构的调整, 将特色的文化产业注入新的文化内涵, 传承应有的特色“巴扎”市场, 注重人文教育的发展, 为柯坪四乡一镇注入新的活力, 开启历史新篇章。

参考文献

[1]金云辉.新疆经济与社会发展概述[C].新疆人民出版社, 1998.5.

[2]杨俊.阿恰乡[R].百度百科, baike.baidu.com 2014.07.15

[3]柯坪县恰玛古地理标志[R].农博网, www.aweb.com

[4]新疆阿克苏百亿太阳能光伏电项目[Z].www.ts.cn天山网2014.4

[5]新疆土地生态问题与对策[J].百度文库wenku.baidu.com 2008

[6]科学合理利用土地资源的建议[J].国土资源局, 2014.08.

上一篇:教职工考勤制度下一篇:百万公众网络测试成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