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物流企业的服务创新

2024-12-22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论物流企业的服务创新(精选8篇)

论物流企业的服务创新 篇1

目录

第一章物流服务的概述

1.1物流服务产生的背景

1.2物流服务的概念

1.3物流服务在企业中影响力的体现

1.3.1对销售的影响

1.3.2对客服购买的影响

1.3.3对企业竞争力的影响

1.3.4对服务水平的影响

1.3.5对物流成本的影响

第二章天地华宇集团物流服务中存在的问题

2.1公司背景

2.2公司目前所提供的服务

2.3天地华宇集团服务中存在的问题

2.4公司物流服务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2.4.1公司基层人员对客户的服务态度差异化大

2.4.2公司对客户服务单一

2.4.3公司物流基础设施落后

2.4.4公司信息系统建设不完善

第三章天地华宇集团服务改革与创新

3.1加强物流基础设施建设和人员培训提高物流服务水平

3.1.1完善物流基础设施建设

3.1.2提高工作人员的服务水

3.2现代物流企业服务内容的创新

3.2.1企业由物流基本服务向增值服务延伸

3.2.2企业由实物流服务向信息流服务延伸

3.3现代物流企业服务方式创新

3.3.1由向客户提供物流服务到与客户进行物流合作

3.3.2和信誉好、发货量稳定的客户由“一单一结”转变为月结

3.4加快物流服务一体化的发展

3.4.1提供综合管理多个功能的解决方案

3.4.2客户关系,双赢合作伙伴关系

第四章物流服务在天地华宇集团中发展与展望

4.1目前的发展和未来的展望

论物流企业的服务创新 篇2

关键词:企业服务,卓越,道德目标

卓越是一种崇高的精神。美国管理学者米勒认为:“卓越并非一种成就,而是一种精神。这一精神掌握了一个人或一个公司的生命与灵魂,它是一个永无休止的学习过程,本身就带有满足感。”卓越是一种道德境界,“追求卓越实质上就是追求道德”。所谓企业服务,是指企业为了实现一定目的,依据一定的经济原则和道德准则所进行的服务实践活动。卓越服务之所以能够成为企业服务的道德目标,是因为企业服务是一种特殊的实践活动。企业服务既是一种经济实践活动,又反映着企业服务主体的精神面貌和道德品质。美国著名学者、服务研究专家利奥纳德·贝利在研究了14家世界上最优秀的服务性公司的核心价值观后指出:“尽管这些样本公司都获利颇丰,但利润本身并不是价值观念的内容,而是其结果。”

企业服务作为组织的一种实践活动具有特定的目标,离开了目标,企业服务活动就会失去价值和意义。企业服务目标是企业服务活动想要达到的境地或标准。企业服务目标的种类很多,它具有多重性的特点。

一、企业服务的可持续发展

可持续发展是一个世界性的社会经济发展战略目标,它包括两方面的含义:一是指既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又不损害后代人满足他们需要的能力;二是指一部分人的发展不应损害另一部分人的利益。显然,可持续发展作为一种新的发展观内在地包含了人类社会应该在人与自然的关系和人与人的关系两个方面同时取得进步的道德要求。在人与自然的关系上,可持续发展就要求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强调人与自然之间的相互合作而不是将自然作为人类统治的对象。

本文将可持续发展作为企业服务的道德目标,是指企业服务应当把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以及人与社会的协调发展作为自身的道德发展目标,从而实现企业服务的卓越追求。企业服务的可持续发展是以企业服务的绿色化为基本手段的。随着现代企业服务的迅速发展,企业服务的绿色化成为企业服务可持续发展的一个重要标准。绿色时代的到来对企业服务的发展产生了巨大影响,企业服务主体在服务生产和消费过程中越来越关注资源与环境保护。由于绿色企业服务能有效实现企业服务效率、消费者利益、社会利益以及环境效率四个方面的平衡,具有重要的伦理道德价值,因此,开展绿色企业服务是实现企业服务可持续发展道德目标的基本手段,是企业服务走向卓越的重要条件。

所谓绿色企业服务,是指企业服务主体以生态道德作为企业服务哲学,以绿色服务文化为道德价值观念,以消费者的绿色服务需求为出发点,力求满足消费者的绿色需要,以实现企业服务生产者、企业服务消费者、社会、环境四方利益的统一,实现企业服务的可持续发展。无论是生产服务、流通服务还是消费服务,无论是售前服务、售中服务还是售后服务,企业服务主体都必须以符合节约资源、减少环境污染、有益于人类健康的原则为服务导向。

企业服务的可持续发展具有深刻的道德内涵,它实质上是企业服务主体对生态环境和人类自身的道德责任,要处理的是企业服务与自然环境的道德关系。企业服务应当顺应世界经济绿色化的发展趋势,走可持续发展的“绿色道路”,这就要求企业服务主体将其生产经营活动与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的发展相联系,树立绿色服务观念,从事绿色经营,使服务与环境有机统一。这就要求企业服务主体在服务经营管理中根据可持续发展道德目标的要求,充分考虑自然环境的保护和人类的身心健康,从企业服务流程的各个环节着手节约资源和能源、防污、减污和治污,以达到服务的经济效率和生态效率的有机统一;企业服务主体不断提高绿色服务意识、绿色服务理念和绿色服务价值观,积极推行绿色管理,在传统的企业服务管理之中融入环保观念,注重对人类健康、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的管理,积极营造一个安全、健康、绿色、文明的企业服务环境。

二、企业服务自身利益的超越

利益,本文主要是指物质利益或经济利益,是经济活动和道德活动这两个不同社会范畴的中介和连接点。也就是说,利益在人类经济活动中可以作为经济范畴出现,它是社会经济关系的具体表现。恩格斯指出:“每一个社会的经济关系首先是作为利益表现出来。”这实际上就已经揭示了利益的本质。在道德活动中,利益是任何道德范畴的基石,所谓“利益是道德的基础”,其含义实际上应该是,社会经济关系是道德的基础。

大多数服务性企业,尤其是国外知名服务企业,都将自己的服务目标定位于确保他们的顾客得到卓越的服务,不仅要满足顾客的需求,而且要超越他们的期望。那么,怎样的服务才算得上“卓越的服务”呢?本文认为,首先,企业服务主体要明白服务卓越与否是由消费者决定的,消费者对服务满意与否同样是由消费者自己决定的。其次,“卓越”并不仅仅是一般的符合标准,应当从消费者的目的和愿望出发,超越一般的标准,超越自身的经济利益,努力追求完美。实际上,卓越服务的道德目标就在于企业服务具有超越自身利益的使命和目的,在于所提供的服务真正符合消费者的需要,甚至这种服务超过了消费者的期待。真正符合消费者的需要就是“创造顾客感知价值”,创造顾客感知价值就是要“突出顾客的价值优先,需要与顾客建立情感上的沟通,赋予顾客与众不同的优越感”。创造顾客感知价值需要实现优秀服务向卓越服务的转变,需要企业服务主体能够超越自身的经济利益,更多地创造顾客服务价值。这里的优秀(Good)是指“优质的、符合标准的”,而卓越(Great)则是指“伟大的、杰出的”。能够生产出符合标准的服务产品,能够为企业创造长久利润的服务可以说是优秀,但不一定是卓越。卓越应当是对利益的超越,意味着能合乎道德地对待利益相关者,即尊重他们的权利和正当的利益要求,公正地对待他们。因此,卓越具有明显的道德意义和道德关怀。美国著名的管理学权威吉姆·柯林斯(Jim Collins)就曾指出,从优秀到卓越的转变“需要核心价值和一个超越盈利的目的,再加上一个保持核心或激励进步的关键动力”,这些核心价值观包括“技术贡献,对个人的尊重,社会责任感以及一种深深的信仰:利润并不是公司的根本目标”。因此,拥有超越自身利益的使命和目的的企业服务主体往往是从自身的社会使命、社会责任,而不是自己的利益要求来认识企业服务的道德目标。正如现代管理学之父彼得·德鲁克(Peter F.Drucker)所指出的:“企业的目的必须在企业本身之外。事实上,企业的目的必须在社会之中,因为工商企业是社会的一种器官。”那么,企业服务主体在社会中的道德使命是什么呢?就是超越经济主体自身的经济利益,为社会提供卓越的服务。加拿大布鲁克大学的托马斯·莫里根(Thomas M.Mulligan)教授认为:“企业的道德使命就是运用所能获得的想象力和创造性,为人类世界更加美好而创造产品、服务和机会。这一使命比企业可能行驶的其他任何职责都重要。”当企业服务主体能切身感受到自己是在为社会的进步、为他人的幸福而努力时,同时就是超越了自身经济利益的追求时,他往往就能产生一种巨大的成就感和努力工作的内在动力。正如管理学大师彼得·圣吉(Peter M.Senge)所指出的:“当人类所追求的愿景超出个人的利益,便会产生一股强大的力量,远非追求狭窄目标所能及。”

以上对企业服务道德目标的分析表明,企业服务不仅仅是一个纯粹的经济过程,它还是一个价值选择、道德实现的过程。企业服务目标中总是包含着道德价值观念的选择与取舍,其目标的有效实现也总是依赖于一定的道德条件。因此,企业主体在确定企业服务目标时,应该自觉地把企业服务与伦理道德、企业服务的非道德目标与道德目标有机结合起来,让企业服务活动能够有效地促进企业服务的绿色化和可持续发展,能够真正实现超越自身经济利益的道德使命和目的。

总之,作为企业服务道德目标的卓越服务,要求企业服务主体拥有可持续发展的道德情怀和超越自身经济利益的道德使命,这意味着企业服务主体在企业服务过程中应当以较高的道德标准来处理与利益相关者的关系,通过良好的企业服务行为来展现自己的伦理道德品质,从而创造卓越服务。

参考文献

论物流企业的服务创新 篇3

摘要:物流信息服务作为物流产业、服务外包以及信息技术迅速发展的产物,是为制造业、商务流通企业以及物流服务企业提供服务的。企业为保证其可持续发展必须不断进行创新,于是服务创新便成为企业发展的重要动力。文章基于学术要求和市场实际需求,在界定服务创新概念的基础上,采用规范性研究方法,对物流信息服务企业的服务创新过程模式进行了探讨,并对服务创新过程中需要企业关注的工作内容进行了分析,以期为今后相关服务和产业研究提供研究基础。

关键词:物流信息服务;服务创新;过程模式

一、引言

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和国际、国内环境的不断变化,物流产业在我国经济发展中越来越凸显其战略意义,正因如此,2009年2月25日,国务院常务会议审议并原则通过了物流业调整振兴规划。随着信息的生产和利用的社会化程度的不断增加,通信、计算机软件等信息技术的发展和广泛应用,信息服务的产业化趋势越来越明显。各种各样的信息服务也逐渐渗透进各种行业,并对这些行业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信息产业对于物流产业的带动作用也越来越显著。

随着竞争不断加剧,传统的物流方式正向现代的方式转变,物流企业需要不断提高信息化手段以更大程度地满足生产制造企业和商贸流通企业的需求,物流企业对于物流信息服务的需求越来越强烈。物流信息服务便是专业化分工、物流产业快速发展和市场竞争加剧的产物,并且显得越来越重要。物流信息服务实现了从最初的依附于物流业和信息产业、到逐渐剥离于这两个产业,直到最终实现了成为一种完全独立的产业的螺旋式上升过程。物流信息服务企业可以通过自己的工作和服务产品影响企业的物流活动水平,并通过自己的劳动成果以及与客户企业的交互沟通促成或帮助他们进行创新。有利于提升我国整体的物流活动水平。

伴随着物流信息服务企业的蓬勃发展,它们也面对着许多来自于企业内、外部问题。“不创新即灭亡”,如果不开展服务创新,企业便会停滞不前,不进则退。只有不断地创新才能使企业获得可持续向前发展的动力。于是,服务创新便成为解决这些问题的重要方向。

目前,我国的物流信息服务在服务理念、服务模式、服务产品、服务过程以及服务技能等方面还不完善,还有许多开展创新的空间。例如,现有的物流信息服务仅仅局限于提供物流信息系统,缺乏其他相关的物流信息服务,因此,亟需不断进行服务创新活动以保证能够不断为生产制造企业、商贸流通企业和物流企业提供完善的物流信息服务。但现有的物流信息服务的服务创新理论研究十分匮乏,无法为物流信息服务企业的服务创新提供借鉴和参考。因此,迫切需要对物流信息服务企业的服务创新进行科学的研究,以指导实际的企业和产业活动。

在服务创新研究领域中,服务创新的过程研究一直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研究课题。一方面,物流信息服务企业应该遵循怎样的过程模式进行服务创新:另一方面。服务创新过程中各个步骤和阶段又应该重点关注哪些工作内容,是一个非常值得认真研究的课题。

本文通过规范性研究法提出物流信息服务企业的服务创新过程模式,并指出过程中各个阶段需要关注的工作内容。本研究的物流信息服务创新过程范畴包括:服务创新从产生到展开和实施的过程。本部分将物流信息服务企业服务创新的产生作为起点,主要研究服务创新整个的实施过程。

二、物流信息服务企业服务创新的概念

正如RUST等所说,“为了有效保持竞争力,所有企业都必须成为服务型企业”。因此,服务创新发生的范畴十分“宽泛”。可以划分为三个层次:服务业;制造业工业;非赢利性的公共部门。因此,服务创新的概念可以从广义和狭义两个层面进行界定。从广义上讲,服务创新是指一切与服务相关或针对服务的创新行为与活动。相应的,从狭义上讲,服务创新是指发生在服务业中的创新行为与活动。本研究主要针对的是狭义上的服务创新。

邢文刚等(2005)服务创新是指提供与以前不同的服务满足,即服务组织通过服务概念、服务传递方式、服务流程或服务作业系统等方面的变化、改善或变革,向目标顾客提供更高效、周到、准确、满意的服务产品,增强顾客忠诚度,创造更大的价值和效用。

Rob Bilderbeek等f1998)提出很多服务创新是无形的。他们通常不是实物,而是一个提供解决问题的新的概念或者理念。

李刚等(2004)曾经提出,服务创新的目的是为了获得商业利益或者社会利益。他们从服务包的角度出发,认为服务创新是对服务包的改变,其最终效果是达到差异化。并认为只对某些无足轻重的内容进行修改,而无法对顾客需求产生影响的活动不能叫做服务创新。服务创新是一个过程,应当在提供服务的过程中不断分析顾客需求。寻找可以进行创新的切入点。

正如所有的管理研究的领域一样,服务创新的概念同样是“百家争鸣,百花齐放”,但是综合看来,学者们共同认可的是:服务创新是为了改善企业提供的服务产品而开展各种活动的过程。结合本研究确定的服务创新的范畴为狭义的,即服务业的服务创新,本研究给出对于服务创新概念的界定:发生在服务业中。企业为开发新服务产品或者为持续改进现有服务产品所发生的一切活动的过程。

本文给出服务创新的定义是:企业中与开发新服务或持续改善现有服务有关的活动和过程。

三、物流信息服务企业服务创新的过程模式

一直以来,学者们对于服务创新的过程均开展了一定的研究。而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当属Sundbo和Gallouj根据学者们构建的各种创新过程模型和服务创新驱动力模型提出的服务企业服务创新的一般过程模式。这个过程模式提出了服务创新过程的它对服务企业创新过程实施和正式组织的一般过程进行了描述,是一个适用于绝大多数创新性服务企业的典型的创新过程模式。该模式特别适用于那些采用“模块化”或“顾客化”生产方式的服务企业,

在这个模式中,创新过程可以被分为三个阶段:概念阶段、发展阶段和保护阶段。其中,概念阶段主要是指概念发展和把概念转化为可实现的创新项目的初级阶段。创新概念可能来源于市场(顾客)或者企业内部的员工,还可以来源于员工与顾客的交互过程。销售员在此过程中扮演着主要的角色;发展阶段是创新被发展并具体实施、使用的阶段,如将某新服务产品投入市场时,进行一定的组织创新等。在发展阶段,包含若干参与者和组织部门。这个阶段又可以被划分为两个子阶段。是由一个阶段(员工企业家精神)发展到另一个阶段(项目团队)。这两个子阶段间并没有严格的界限:保护阶段是指创新性企业在创新产生的时候就必须保护自己的创新不被竞争对手模仿,尤其是产品创新的时候。保护意味着首先要保护包括企业形象、市场定位和品牌,并隐藏好创新的过程和如何进行创新;然后在运用一些正式的手段,如竞争条款和知识产权等,对

企业的创新进行保护。

Stmdbo的研究更多的是从各个分割的阶段进行服务创新过程和相关要素的角度出发,但实际企业在创新过程中是不可能将阶段划分得如此清晰。因此,Sundbo的研究可以成为我们研究物流信息服务创新过程模型的一个不同阶段性相关要素的理论基础。

除Sundo和Gglou{提出的服务创新的一般过程之外,另外一个具有影响力的研究成果是Voss(1992)提出服务创新的过程。Voss指出,服务创新首先开始于服务创新的概念的产生。这些概念是通过一些技术性的方法获取市场需求的信息,并以此开发新的服务概念与创意,再发展这个服务原型(Service Proto~pe)。为了确保这个创新的可行性和可控性,通常是企业内部先进行服务原型的测试,或者是通过部分顾客的使用之后再加以修正,最后才大规模提供给顾客。这个过程必须要严格遵守一点规则,那就是新服务一旦投入市场之后,必须进行通过一定的方式或流程对其进行持续性改进,以利于下一个创新活动的产生。

Yoss的研究便是基于一个整体的过程即服务创新从产生到实施的过程,同时还伴有不断校正的作用。这个模型为物流信息服务创新过程模型提供了另一个思路。即服务创新必须要不断地进行持续改进。

除了以上的研究,国内的学者也对服务创新的过程进行了一些探讨,李刚、余倩(2004)也曾提出了服务创新过程。

OECD(1991)曾经指出创新是一个反复的过程,并且一定要与投入市场才能称为创新。Garcia和CMantone(2002)也提出创新是一个过程。Voss对服务创新的描述也可以理解为他将服务创新定义为一个过程。笔者认为他们的研究与Voss的服务创新过程的研究角度基本相同,也与本文对服务创新的定义相互吻合,即服务创新本身应该就是一个过程,基于这种过程的思想,本文也将物流信息服务的服务创新首先定位于一个过程,因此实施服务创新活动也是对过程进行管理和控制。本文提出物流信息服务创新的过程模式。

1,步骤一:服务创新的产生。本文认为服务创新过程应该是开始于驱动要素的驱动,这种要素可能是内部的,也可能是外部的,或者多种因素共同作用产生。

关于服务创新的驱动力研究是学者们最先研究的服务创新领域之一,这是服务创新研究的一个基础性内容,J.Sundbo和F.Gafiouj在对多个欧洲国家的服务企业进行调查研究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服务创新驱动力模型。Sundbo和Gallouj把单个企业作为识别驱动力的界面,将驱动力主要分为外部驱动力和内部驱动力两种。外部驱动力主要包括轨道(Traiectories)和参与者(Actors),内部驱动力主要包括管理和战略(Management and Strategy)、创新部门和R&D;部门(Innovation Dpt,And R&D;)、员工(Emplovees)三种形式的驱动力。

在物流信息服务产业,根据这些重要驱动要素的相关内容,其中的社会轨道和管理轨道均属企业环境要素。而其中顾客要素、竞争者要素、和研发部门要素将直接对服务创新进行驱动,而环境要素、技术要素、服务专业要素、战略和管理要素不会直接促使企业产生服务创新,它们是作用于直接性驱动要素,并进而促使企业进行服务创新。因此,服务创新的驱动要素可按照下属方式进行分类:

(1)直接性驱动要素。直接性驱动要素主要包括顾客要素、竞争者要素、研发部门要素。

(2)间接性驱动要素。间接性驱动要素主要包括环境(社会、管理)要素、技术要素、服务专业要素、管理和战略要素。间接性驱动要素是通过直接性驱动要素作用产生不同类型的服务创新。

根据本研究前面的研究结果可知,物流信息服务企业服务创新驱动要素包括直接性驱动要素和间接性驱动要素。其中间接性驱动要素通过直接性驱动要素对物流信息服务企业产生作用而开展服务创新活动和过程。

在驱动要素的驱使下,企业就会有创新的意愿。物流信息服务企业在不同的驱动因素作用下具体的作用路径不尽相同,但整体模式基本相同,即直接或通过直接因素作用的间接驱动因素作用下,企业内外部环境发生一定的变化,此时企业产生服务创新的意愿以应对这些变化,这种意愿不一定是由企业通过正式的行政方式确定下来,很多情况下,意愿是在无意识下产生的。而这种意愿的强烈程度在一定时间内会促使企业通过正式的方式展开创新活动。

2,步骤二:服务创新的设计。在创新意愿的促使下,企业开始准备进行创新。因此,设计便成为一个十分重要的步骤。在这个步骤,企业主要设计的是创新的维度,即在什么地方开展创新,以及创新的具体实施活动。

本步骤,创新设计的核心主要就是物流信息服务产品的开发与改进以及开发与改进所需要的一切活动,包括新产品创新、服务传递系统的创新等。其中物流信息服务的服务产品包括物流咨询服务、物流信息系统和其他增值服务。

设计活动中,企业要关注的应该是如何应用知识以实现创新,开展何种类型的创新,以及采取服务创新的方法。

3,步骤三:服务创新的测试及反馈。确定设计方案之后,根据Voss对于服务创新的描述,应该在一定范围内对这种服务创新进行测试,并及时得到反馈,以修正这些创新活动,实现最初的创新意愿,使创新能够实现其开发新服务或者持续不断改善现有服务的目标。

测试活动应该首先在小范围的部门和受众顾客范围展开,并全程监控整个过程,以便实时获取顾客和员工的反应与反馈。同时,要保证整个过程具有连续性和延续性,不能仅凭借很短时间内员工和顾客的反应就忽视测试结果反馈的延迟性。

这个过程是个周而复始的循环过程。

4,步骤四:创新的实施及反馈。经过测试之后,创新活动就可以投入市场开始实施,这个实施过程中企业应该重点关注的是服务创新能力。企业需要具备超凡服务创新能力才能够将服务创新的设计通过与顾客的接触传递给顾客,并且保证整个过程从始至终均能够达到预期的服务创新的目标。在这个过程中,也需要不断地将创新的结果反馈。反馈过程重点关注的应该是服务创新的绩效的评价。

5,辅助活动:创新的保护。基于Sundbo(1998)年对服务创新一般过程模式的阐述,创新的保护应该引起足够的重视。物流信息服务本身是一种与顾客交互非常频繁的服务类别,因此,服务会完整呈现在顾客面前。随着竞争的加剧,竞争对手之间能够互相掌握各自的信息。因此,服务创新的设计、测试和实施过程均要注意辅助以创新的保护。整个过程可以通过增加申请自主知识产权等方式实现。

物流企业品牌服务理念口号 篇4

1、快捷物流,得心应手。

2、便捷服务,客有所得——捷得物流。

3、每个物流机会,捷得都呵护成一个丰碑。

4、快捷运送,得心服务!

5、诚信捷达天下,责任得赢未来。

6、捷得物流,不仅仅有妈妈的呵护

7、快捷服务,值得托付。

8、捷得物流,物流全球!

9、捷足先达,服务到家。

10、放心快捷,得利轻松。

11、因迅捷而得利——捷得物流。

12、用方便快捷的服务博得您的信赖——捷得物流!

13、“捷”尽全力,深“得”人心!

14、捷得物流,样样做一流!

15、安全快捷,得我何求。

16、捷诚服务,得誉四海(天下)。

17、用心物流,捷足先得。

18、快捷运送,德(谐音得)行天下!

19、捷运通四海,得利赢五洲。

20、捷诚服务,值得托付。

21、安全捷运通四海,诚信得利赢五洲。

22、捷为先,得安心。

23、满捉你要求,是为我要求!

24、捷得,让生活从此便捷!

25、竭尽所能,德行天下——捷得物流。

26、捷得物流,满足你需要,是为我需要!

27、捷雷不及掩耳,世界触手可得。

28、捷径通天下,得到顾客心——捷得物流

29、竭诚服务,给力速度。

30、捷德物流,你值得拥有!

31、捷得物流——只为满足您的需求!

32、便捷到家,理得心安——捷得物流。

33、捷得物流,通达四海,鹏程万里!

34、方便快捷,“得”才兼备。

35、捷得物流,争创一流!

36、捷达天下,同心同得。

37、捷达天下,得信万家。

38、快捷全程,品质全程!

39、捷便传递,得力运输。

40、方便快捷,唾手可得——捷得。

41、捷得与您,越来越亲!

42、捷便的传递,得力的运输,只在捷得物流!

43、捷得物流,爱传递爱保护

44、捷运天下,货运必得——捷得物流。

45、捷得物流,更加安全。

46、捷足先得,用心传递——捷得物流。

47、捷得物流,护您所求。

48、捷得物流,以德为先。

49、捷运为本,得力争先。

50、捷尽全力,深得人心。

51、快捷服务,物得所值——捷得物流。

52、天涯海角,捷得帮您。

53、红旗报捷,同心同得(德)。

54、捷诚以得,捷运天下,捷得物流,倾心相随。

55、捷出心品质,得报天下安。

56、捷足先行,得您所愿。

57、诚信捷得,用心负责。

58、捷得物流,收发自如,省心更放心。

59、捷运通途,得力服务——捷得物流。

60、捷尽所能,得尔所愿。

61、个性的倒序,让人记忆忧心!

62、高效服务,捷足先得。

63、方便快捷,悠然自得。

64、快捷速抵达,诚信得天下——捷得物流。

65、诚捷天下,信得未来!

66、捷得物流,流物得捷。

67、选择捷得,全程有我。

68、快捷天下,得一步先机。

69、安全快捷,得心应手;厚德载物,流芳四海。

70、捷行全球,得爱送达。

71、物流进出口,捷得好帮手!

72、厚德载物,有容乃大!

73、捷出服务,得而惠之。

74、捷得万里,诚信你我。

75、快捷得体,品质为先——捷得物流。

76、便捷流通,信得四方!

77、捷得物流,安全飞达每个角落。

78、捷运通途,全程呵护——捷得物流。

79、说物流捷得到,安全物流每一步。

80、忠诚服务,捷得一流。

81、放心安心我的心,诚心用心选捷得。

82、有捷得,行天下。捷得物流,便捷服务。

83、捷而不同,得而不怠。

84、捷得服务,与你同步!

85、快捷便达,诚得天下。

86、捷得物流:捷得悉心,保驾护航。

87、捷得物流,您放心,我关心!

88、神马服务,给力速度。

89、捷得一出手,任运自然成。

90、运捷万里,诚得百家——捷得物流。

91、捷通四海,迅得天下——捷得物流。

92、捷诚以得,得润天下。

93、捷足先登,心安理得!

94、捷运天下,货运必达(得货必达)———捷得物流。

95、捷于诚信,得于品质!

96、要想快,找“捷得”啊。

97、快捷运输,得心独到。

98、安全快捷,用心可得。

99、捷得物流,截得先机。

100、快捷快运,心安里得——捷得快运。

101、捷得物流,心的服务。

102、得天独厚,捷达天下——捷得物流。

103、捷得物流,服务以德,方便快捷。

104、最少的时间,最大的惊喜。

105、快捷快运,安得放心——捷得快运。

浅析物流企业组织结构模式的创新 篇5

摘要:物流组织要解决的一个主要问题就是安排企业里负责物流活动的人员,以鼓励他们更好地相互协调、相互合作。而这些组织活动要通过推动在物流系统规划和运作过程中频繁出现的成本平衡来提高货物和服务的供应、分拨效率。本文主要对物流组织结构创新进行了分析和探讨。

关键词:物流企业;组织结构;创新

物流企业组织创新的途径主要是业务流程再造。业务流程再造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组织学概念。采纳流程观念的组织发现在业务处理的过程中,有许多步骤与所需要的输出根本无关。取消这些不必要的步骤可以大大节约成本,同时还能为顾客提供更快的服务,这样做无疑很好,但必须打破职能部门的界限。传统组织结构建立在职能和等级的基础上,虽然这种模式在过去曾很好地服务于企业,但已不适应现代竞争的环境。业务流程再造对许多传统的组织结构原则提出了挑战,促使企业重新设计流程,以在绩效上取得迅速的提高。物流企业组织结构的重组

业务流程再造区别于传统职能分工的地方,就是不仅要求在物流企业组织结构中减少甚至消除那些降低工作效率、不产生附加值的中间环节,以使一个经营流程整体化、一体化,更要求已经营流程为企业组织的核心,彻底改造企业组织结构模式。基于业务流程再造的物流企业组织结构包括:流程组织的整合作用;物流业务主管的统领作用;相应职能部门的激励作用;人力资源部门的控制作用;信息技术的支持作用。在对组织设置改革创新应主要遵循组织机构的设置与作业流程相结合和与信息技术相结合的两个原则。

由于物流作业包括运输、装卸搬运、库存与补充、包装、流通加工、配送、信息处理等,单纯以一个客户为中心的作业流程设计并不复杂,而对多家用户的物流作业流程设计和改造,就是一个比较复杂的问题,因此作业流程将改变原有企业组织机构中的许多理念,影响物流企业的部门设置和职能的划分。

又由于信息技术革命给物流系统带来了很大变化,一方面通过信息技术的运用,可以实现物流的效率化、最优化;另一方面随着电子商务的发展,增加了物流业务的新需求。电子商务的实施,将影响或改变物流企业组织机构及其物流业务部门的地位和权力,因此,物流企业组织机构的设置必须考虑与实施信息技术或电子商务结合起来。

用好物流企业中人员的关键在于对其的了解。新的组织机构需要的角色可能会与现在的员工所承担的角色完全不同。因此,关键的问题就是人才的选聘及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对全体员工或部分员工进行培训,使其掌握所需的新技能和行为方式。

评估新流程设计对技术的要求是极为重要的,对组织现有的技术结构必须进行深入的考察,包括通讯网络、计算机技术、设备与机器等,以便确定它们支持新流程设计的能力。而对构建流程要求、充分考查了组织的人力资源与技术要素之后,就可以设计新的组织形式了。至于管理层次、规章制度、组织角色和责任等都可能需要调整,对新方案必须取得一致意见,从而使得新的流程设计能够实施。对于指导和培训员工,作为新的组织形式的一部分,角色的确切定义必须明确。对员工应该进行执行这些工作职权的指导和培训。新工作职权,同时也要强调执行绩效提高的工作职权。

与人员基础结构一样,新流程对技术的要求也必须在这一阶段给予考虑,特别是在所要求的技术同现有技术的差别较大的情况下。要努力克服传统体制到来的一系列问题,建立以计算机信息系统为架构的新的技术平台,并从企业整体角度而不是正在改造的单个物流企业业务流程的角度来考虑技术的需求。

加强物流企业组织的创新

由于我国现代物流发展起步较晚,在企业组织创新中物流组织创新相对落后,多数企业仍然

采取直线职能制甚至分散式的物流组织结构,保持着计划经济体制下的物流管理方式,物流成本高,反应灵敏度差,物流效益低下,严重削弱了企业市场竞争能力,物流组织创新势在必行。针对我国企业现状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1.树立现代物流和组织创新的理念

从实物分配(PD)、后勤保障(Logistics)到强调客户服务和供应链一体化,物流理念不断升华,企业对物流的认识应跟上经济的发展,彻底抛弃物流就是传统的分离的仓储和运输的观念,将物流上升到企业管理的高度;要更新企业组织的观念,从强调正式组织、非正式组织向注重二者的有机结合转变,与现代物流观念融合,树立从物流角度对组织创新的理念。

2.物流组织创新要与企业制度、技术、管理、市场等创新的相结合企业制度如企业产权、人事和分配等制度直接影响物流组织的变革,这一方面在大型企业特别是铁路货运、邮政快递等垄断型物流企业中表现更为突出,是物流组织创新的主要制约因素。对于生产企业特别是制造型企业,物流组织创新与企业的生产及管理技术有很大的关系,没有MIS、MRP、JIT、ERP 等生产、物流、信息技术的应用,企业就很难建立一体化、扁平化、柔性化、网络化的物流组织。对于流通型企业特别是物流企业,其物流组织创新必须紧紧围绕着市场和客户,不可能脱离企业服务、营销方式等方面的变化与创新。

3.不能简单地模仿或照搬

由于物流工作地理位置上分散的性质,以及通常跨越一个行业运作的事实,可以说更是没有彻底的对或错的物流组织结构,物流组织创新因时、因地、因企业而异,类同的组织结构,在不同企业中的运行效率可能相差很大,企业在借鉴先进的物流组织模式时,要考虑适用性。

4.正确处理好创新与稳定发展的关系

企业依据自身情况和所处的外部环境,物流组织的创新可以是增量式的较小变化,也可以是组织结构的彻底变革。物流活动的跨度大,组织的变更往往涉及到采购、生产、销售等众多环节,波及到企业的内外,必须充分考虑创新的条件和对企业正常生产经营活动的影响,渐进式和彻底式的创新各有利弊,关键要看创新的成本大小。

5.重视物流组织创新的科学论证与系统设计

企业在进行物流组织创新时,要善于利用企业“外部人”的作用,聘请经济、管理、物流等有关专家调查研究和论证设计是必要的,如海尔的组织创新专门聘请了国外SAP公司著名专家。

应正确认识分工、职权、统一指挥、管理跨度、部门化等经典组织设计原则的优点和局限性,对贯穿整个生产经营过程甚至跨地区、跨企业的物流活动,其组织设计更多地要强调以人为本和以物流过程为中心的思想,注重实物流和信息流的融合,并按照分析组织存在问题、设计物流及信息流流程、进行组织结构设计、试运转、反馈、改进等一定的程序进行。

6.加快物流管理体制改革

物流企业组织的创新不仅受企业规模、企业生命周期、人员素质等内部因素的影响,还受着物流产业特征、竞争状况、环境变动性等外部因素的影响,比如只有当企业物流的外部平台建设(政策平台、信息平台、技术设施平台等)以及物流企业的发展具有一定水平,形成社会化物流体系,企业采取物流外包和物流联盟组织形式才更加有效。在我国,由于物流管理条块分割、部门分散,导致物流产业发展的缓慢,要改变这种面貌,只有从体制上进行改革,建立综合物流管理体系,才能为企业物流组织创新提供良好的外部环境。

参考文献:

[1]黄福华编著.现代物流运作管理精要[M].广州:广东旅游出版社,2002:64-66

论物流企业的服务创新 篇6

近日,阿里巴巴(中国)网络技术有限公司与浙江通创智慧(物流)服务有限公司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双方将共同构建基于阿里物流公共服务平台的第三方物流服务标准评价体系,来提升第三方物流企业的专业化服务能力与服务质量,为阿里巴巴用户及广大工商企业提供选择优质物流服务商的依据。

目前,我国物流业正处于传统物流业向现代物流业的转变过程中,不同服务方式的物流企业逐步成长壮大。但总体看,“小散乱”的服务业态并没有得到根本上的改变,专业化程度较低,信息化水平不高,内部管理系统混乱无序,物流服务质量相对低下,从业人员素质良莠不齐等因素无法满足工商企业多样化的物流需求,同时也影响着物流企业专业化物流服务能力的提升与规模化发展。

对于快速发展的物流业来说,制定统一的“物流服务标准化评价体系”对促进行业规范有序的发展至关重要。为此,阿里巴巴(中国)网络技术有限公司与浙江通创智慧(物流)服务有限公司将依据工商企业对物流服务的专业化需求,联手打造第三方物流服务标准评价体系,来协调上下游之间的各种利益关系,同时整合各种物流资源,降低物流成本,提高运作效率。

目前,阿里物流平台上已积聚了德邦物流、天地华宇、新邦物流、佳吉快运、大田陆运等20多家专业物流公司,整合了全国50万条线路,拥有上万个物流网点。该平台的安全保障服务健全,所有物流公司接入物流平台必须缴纳一定保证金,阿里物流保障客户第一时间得到赔付。截止今年9月,该平台运费在线交易金额突破两亿元。

阿里巴巴物流平台总监方勇表示,与通创智慧物流公司的合作,是双方的优势互补的体现,共同建设的物流服务标准化评价体系将对整个物流行业的发展产生一定的推动作用。更为重要的是,中小企业将从中受益,享受到价格低廉、时效最快、网络最全、运输安全的性价比高的专业物流服务。

论物流企业的服务创新 篇7

1 我国物流企业管理现状

我国物流市场规模巨大,现代物流产业的发展前景广阔。在这种背景下,我国各类物流企业快速成长,传统的运输、仓储、联运、货代等企业也加快了业务重组和资源整合的步伐;新兴物流企业在努力扩大规模和提升水平;民营和外资物流企业纷纷兴起和加入,加速拓展市场。目前,不同所有制形式、不同经营模式、不同规模层次的物流企业共同发展的格局已经初步形成。从目前中国物流业发展现状看,具有现代物流特征的物流企业一部分是在运输企业或仓储企业的基础上,通过物流服务的延伸和运作方式的变革转变为物流公司;还有一部分是为满足物流市场的需求,以物流事业为经营内容的新型物流企业,其中包括第三方物流企业和以提供物流信息服务为主要内容的第四方物流企业等。但与西方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物流业起步较晚,物流成本占GDP的比重仍然过高,社会物流整体效益差。由于管理体制改革的落后,我国企业物流的发展仍然处于“小、多、散、弱”的状态,普遍存在经营分散、功能单一、自动化程度低,物流布局不合理,物流技术含量不高,物流企业横向联合薄弱,物流服务意识和服务质量不尽如人意等问题,难以满足社会化物流的需要。

受传统计划经济体制的影响,我国相当多企业仍然保留着“大而全”、“小而全”,“产、供、销一体化”,“仓储、运输一条龙”的经营组织方式,物流活动主要依靠企业内部组织的自我服务完成,使采购、仓储和配送职能未能进行充分整合,无法实行一体化的内部供应链管理,不利于社会化专业分工。这种分散的、低水平的管理活动也存在许多安全管理弊端,抑制我国物流企业的发展。

2 保证现代物流企业安全运营的创新管理策略

2.1 实施领导干部安全目标管理责任制。

企业安全工作落实与否,关键在于领导。真正做到企业法人代表是安全工作第一责任人,对本单位的安全工作负总责;分管安全工作的领导具体抓,负具体责任;其他工作分管领导对其分管内的安全工作负责任,形成齐抓共管保安全的局面。具体说:一是企业经理重视安全,言传身教带动各基层部门负责人都来重视安全工作。经理要亲自参加企业每个月的安全工作例会,听取部门安全工作汇报,掌握各种动态,及时解决安全工作中出现的问题和困难;亲自过问上级布置的各项安全工作和专项治理工作的落实情况;亲自参加重大的或专项的安全检查,使职工感受到领导对安全工作的重视和支持;二是分管领导真抓实干,做好细致的安排与责任落实工作;三是其他领导在其分管工作中支持和服从安全工作的要求,避免产生矛盾和抵触,形成齐抓共管、确保安全的局面。

2.2 树立安全经营观念,促使安全与经营的协调统一。

安全和经营是相互矛盾又相互统一的关系。因为在市场经济体制中,成本是个不得不考虑的问题。在人们的思想中,安全投入是一种不能直接获得收益的投入。正是在这种思想的影响下,很多企业经营者在企业运作中,把利润和安全投入放在一起来衡量的时候,往往会把利润放在更为优先的位置来考虑。但是我们要从思想上明确,省去了安全投入,是否就是省了成本,增加了利润呢。当安全工作与经营有矛盾时,要通过我们的工作将其化解,达到安全与经营的统一。要避免把安全与经营割裂开的倾向,处理好“安全为了生产,生产必须安全”的辩证关系。当生产与安全有冲突时,应首先考虑安全。这就给安全管理人员吃了定心丸,使他们消除了顾虑,挺起腰杆敢抓敢管。在措施上,以是否确保安全为其他工作取舍的前提,使安全管理工作变被动为主动,变事后监督为事前防范,有效地维护了安全监督的权威性。同时强调不能因为怕承担责任不敢开拓经营。随着经营的搞活,必然产生许多新的安全问题,如公司把一部分仓库、店面租给客户自行保管,会出现一些客户对安全工作重视不够或因片面强调设施利用率忽视安全有关规定的现象。

2.3 建立合理规章制度,形成规范化的管理。

企业的安全工作必须有据可依、依法管理,这样才能建立良好的工作秩序,形成规范化的管理。国家《消防法》、《安全生产法》等法规的出台,为企业安全工作提供了依法管理的依据和保障。作为物流企业应在国家法律法规整体架构的基础上,结合经营情况和服务方式的变化对企业的安全制度进行相应的修改、补充、完善,形成企业安全制度。随着仓库外租形式的出现,需要跟上相应的安全规章制度,要根据“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和“安全自查、责任自负、隐患自除、接受监督”的管理要求,建立完善的外租仓库安全责任书制度等。每年初,在制定经济工作计划的同时应做出全年的《安全目标管理工作分解表》,与“管钱管物”人员、特殊工种人员、外租户等签订专项责任书,对灭火器材的保养、维修、换药和特殊储备保养,对特殊工种的培训等均做出时间安排,使各项安全目标层层细化,分解落实到各职能部门、班组、岗位。这样,什么时间该干什么,由谁指定,一目了然,确保各项安全基础工作有序进行。

2.4 加强监督,坚持安全检查制度和严格整改措施相结合。

安全工作可以概括为两个方面:一是建立和规范安全基础管理工作;二是抓现场安全管理。现场的安全管理是安全工作的重头戏,生产现场安全管理没有捷径可走,只能脚踏实地,做好细致的工作,坚持不懈地巡回检查、再检查,整改、再整改来促进企业安全制度的落实。

物流企业要坚持每月一检查,库区每周一检查,仓库“一日二查”制度,采取二级查与专业查相结合;集中查和抽查相结合;领导查和夜查相结合;季节查和节日查相结合的办法,进行多次大检查,借助于社会大气候,推动安全工作不断改进。要坚持安全检查制度和严格整改措施相结合,对许多不安全因素和隐患做到早发现早处理,把事故苗头消灭在萌芽之中达到了超前预防,及时清理隐患的目的。认真做好各级安全检查记录,对查出的隐患,严格按照规定填发整改通知书,限期整改。实行整改反馈,落实不安全因素的整改工作。随着企业情况的变化,安全工作往往会出现新的难题,需要我们去解决。因此,在抓表面上的安全基础管理工作的同时,还要安排研究、探索和解决一些安全工作中存在的难点问题,力求企业安全管理水平有新的突破和提高。

坚持把自管库纳入企业安全管理范围,做到统一部署、统一检查、统一考核标准。当然,严格对自管库的管理是一个艰苦细致的工作过程,自管库往往为了省钱,或为了赶任务,或图一时方便,违反安全规章制度的现象时有发生,如在禁烟区内抽烟、明火作业、乱拉乱搭电线、使用高功率电器、堵塞消防通道等。有时今天检查发现的问题纠正了,明天类似的问题又会发生,因此生产现场管理关键在于持之以恒、一丝不苟地抓落实;二是改进工作方法,提高管理水平。而对常遇到的自管库对安全检查不配合,隐患整改落实难的问题和甚至出现租赁双方关系紧张的现象,使我们意识到搞好自管库的安全工作离不开承租方的理解、支持和配合,因此,安全管理也要提供优质服务,工作方法切忌简单、生硬,要经常与租户交流、沟通,尽可能为租户提供方便,帮助他们解决经营、生活上的困难,增进了解、培养感情、化解矛盾,以取得工作上的相互支持。

2.5 提高全体工作人员的素质加强安全教育。

提高全体职工的安全意识和安全素质是安全管理工作中的一个重要课题。意识能反作用于物质,员工的安全素质和安全意识增强了,就会减少不安全行为,从而减少安全事故的发生。如一个企业经营者的安全素质提高了,安全意识能跟上企业经营管理和社会现代生活的需要,自然会认为应该投入资金改善安全设施,他的行为就能符合现代社会所需要的安全要求。一个职工的安全素质提高了,他在工作和生活中就会自觉地用安全要求去面对工作和生活,这样就会将各类事故拒之门外,这是搞好安全工作的灵魂。很多事故的发生,往往不是哪一个人,哪一个环节,哪个时刻出了某一个事故,而是缺乏安全意识所造成的后果。因此我们要加大对安全工作的宣传和教育,用钢性的力度来增强全体职工的安全意识,让我们的行为服从环境的需要,按照安全管理的各项规章制度办事。同时要重点加强对安全保卫队伍建设,对保安人员进行经常性的强化教育,使他们转变思想观念,向专业化法制化靠拢,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等安全管理法规武装头脑,使他们能用法制法规来指导自己的言行及日常工作,使安全保卫工作更加法制化,更好地为企业保驾护航。

总之,进入21世纪,变革成为永恒的主题。变化的速度远远超过人们学习的速度。物流产业在科技进步和管理创新的驱动下,经历了从量变到质变的过程,全球物流已经进入供应链年代。变化的世界对供应链管理、对第三方物流和对运输、仓储、国际物流、商业物流、制造业物流都带来了挑战,企业物流管理必须自身变革,才能应对挑战。在现代物流企业的安全管理中,要坚持做到领导对安全的责任落实到位、规章制度规范到位、管理措施落实到位、员工的安全意识到位,才确保企业的安全,促使物流企业快速发展。

参考文献

[1]魏农建.物流营销与客户关系管理[M].上海: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05.

[2]汪波.以资源整合发展物流营销的基本战略[J].综合运输,2005(3):45.

[3]赵喜君.论中国物流现状及发展对策[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4,14(12):136-137.

浅论中小企业技术创新服务体系 篇8

【关键词】 创新服务体系; 中小企业

中图分类号:F27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8283(2009)05-0270-02

1 技术创新体系的相关概念

科技是第一生产力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当今世界企业间的竞争已经上升为企业核心竞争力的竞争,而技术创新是形成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关键。然而,与资本雄厚,资源调配能力强的大型企业相比,中小企业在竞争中面临着信息不灵、资金不足、管理者缺乏、无力应对技术的快速发展和市场需求的瞬息万变等问题,中小企业的发展呼唤一个完善的、社会化的技术创新服务体系。建立和完善面向中小企业的技术创新服务体系已成为当前科技工作的一项重要任务。

国外并不存在“技术创新服务体系”这一概念,我们对他内涵外延的界定可借鉴国际上对“国家创新体系”的研究成果以及我国对技术创新服务体系功能的描述,总结出其系统结构,如图1-1所示:

我们认为,技术创新服务体系,是在国家创新系统中除了企业自主创新体系以外的四个部分,即宏观调控系统、资本投入系统、知识创新系统以及中介服务系统。其联合作用,为技术创新主体提供知识、技术、经验、资金、人才、信息、基础设施和实验场地等服务,协调和沟通各技术创新主体间的联系与交流,促成合作,实现技术创新的活动。其中包括评估咨询、成果转化、知识传播、风险投资、技术服务、技术转移、教育培训、知识产权代理等服务活动(如图1-2所示)。

2 贵阳市建设中小企业技术创新服务体系的必要性与重要性

2.1 是宏观发展环境的需要

贵阳市中小企业要提高科技创新能力迫切需要加强宏观发展环境。我国自加入WTO以后,政府越来越重视对知识产权的保护。尽管出台了多种保护知识产权的法律,知识产权被盗的现象仍时有发生。一旦中小企业的知识产权被盗,发明者就会丧失从创新投资中获取收益的机会,增加技术创新的风险,这降低了中小企业增加研究开发投入和参与技术创新活动的积极性。

2.2 解决金瓶颈的需要

贵阳市中小企业融资难、成本高严重制约了中小企业科技能力的提高。主要表现在资金供应不足、抵押担保难、信贷成本等方面,迫切需要健全资本投入体系,解决贵阳市中小企业科技创新资金的资金瓶颈。

2.3 解决技术瓶颈的需要

除少数高新技术企业外,大多数中小企业是依靠资源优势和原始资本积累以及采取技术引进和技术模仿方式发展起来的,或依赖于大企业为之进行配套生产作为生存条件,属于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大多数中小企业都挤在市场容量和竞争力有限的传统产业中靠生产低技术含量的初级加工品和一般产品进行低效率、低价格竞争和模仿性创新,依靠自主创新发展新产品、创办新企业、进军新产业的动力和能力不足。

2.4解决技术服务的需要

创新服务体系为中小企业开展技术创新活动提供必要的技术研发公共设施。中小企业由于资金不足,没有能力购买大型设备仪器和建立实验室,此外,像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这样的大型生产设备以及一些大型、检测、规模设备等,都是单个中小企业无力购置和维持运营的,因此,有必要利用社会资源,建立相应的地区性设备资源共享系统,为中小企业创新活动提供条件。

3 贵阳市中小企业科技创新服务体系存在的问题分析

3.1 政府宏观调控仍不适应科技发展的要求

政府宏观调控是建立贵州省中小企业科技创新服务体系制度的保证,具有系统整合作用。但目前,我省宏观调控力度不够,主要表现在:

对中小企业管理依然按照经济成分和行业划分,分属于多个部门,形成政出多门、错位越位、多头管理的局面,使得在规划中小企业发展、制定扶持政策、改善行政服务等方面的工作相对滞后。

普遍存在政府职能转变不够的问题。很多地方、部门仍习惯单纯采用行政手段来推动中小企业发展,不善于通过政策引导,利用中小企业社会化服务体系的功能,充分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去促进中小企业发展。

产业政策上,现有政策基本上是按所有制类型和行业特性制定的,自觉或不自觉地偏向大企业,一直未能形成统一的中小企业的产业政策及配套扶持政策。

3.2 科技中介服务体系发展相对滞后

目前贵阳市的科技中介机构大体上还处于初级发展阶段,与创新相关的科技中介体系发育不健全。现有的中介机构大都挂靠政府部门,主要是为大企业服务,中小企业很难得到中介机構的服务。绝大多数中介机构规模小,实力不强,市场竞争力弱;资源分散,整体服务功能不强,服务功能单一,行业自律性差,缺乏主动服务意识,服务质量也不高;企业化、市场化的运作机制还尚未真正建立起来。

3.3 科技投入严重不足

研究与试验发展(R&D)经费支出直接放映了该地区科技创新主体对科技的经济投入,并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该地区的科技创新产出。根据2005年全国科技经费投入统计公报的数据,当年度,贵州省R&D经费支出共11亿元,不仅与发达城市相去甚远,与邻省相比,也是远远落后,仅略高于海南、西藏、青海、宁夏、新疆五省。(见图3)用于科技活动的资金在绝对和相对数额上都极为有限,资金瓶颈现象十分突出。

4 完善贵阳市技术创新服务体系的政策建议

4.1加强对企业科技创新活动的宏观调控

思想认识是行动的指南。贵阳市中小企业技术创新服务体系作为国家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提高中小企业技术创新能力和建设创新型国家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各级政府部门都要充分认识加强技术创新服务体系建设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加大对其支持、管理与服务力度。

此外,宏观政策还应立足于营造公平的市场竞争环境。明确贯彻平等准入、公平待遇原则,放宽非公制市场准入,尽快完成清理和修订限制非公有制经济市场准入的法规、规章和政策性规定等工作,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力度,使民营企业获得的公平的外部制度环境真正地落到实处,这就为民营企业平等参与市场竞争提供了法律保障。使政府得以依靠市场化方式推进贵阳市创新战略的实施.

4.2 健全资本投入体系

把握好财政科技资金投入方向,完善科技扶持政策,按照政府为主导、企业为主体、产学研紧密结合的自主创新发展模式,政府科技经费投入要面向实业型企业,着重支持我市投入产出大、产业带动力强的重点项目、龙头企业、关键技术和关键环节的自主创新,支持自主创新的公共平台建设。加强对财政科研经费的管理,确保科研承担单位把科研经费用到实处,确保合作各方利益不受损害,特别是在科研失败情况下对各方利益的保护。

另一方面,积极拓宽融资渠道,加大对中小企业科技创新融资的支持,如创新金融产品,为企业提供低门槛的融资和理财服务;政府依据其实际发生的担保额度给予一定的地方税收返还和补助,鼓励各类企业依法创办企业信用担保公司;建立中小企业信用评估制度,增强信用意识,提高贷款安全性;建立银企合作的交流平台;研究制定《民间融资管理条例》,探索建立民间融资公司,适度发展典当行,加强民间信用监管,规范民间融资组织等。

4.3 强化知识产出体系

人才是生产力发展中最活跃的因素,在贵州市科技创新服务体系的建设中,应尽快建立创新人才的支撑体系,营造人才辈出的创新环境。通过建立人才引进、培养、使用、考评、激励等人力资源管理机制,加速科技创新人才的形成与聚集。

通过加强大学与科研单位的创新联合,形成我市知识创新体系的核心力量,是强化知识产出体系的有效途径。根据贵阳实际,以特色产业为龙头,骨干企业为依托,在电子信息、新材料、新能源及高效节能、光机电一体化、汽车零部件、中药现代化、环保产业、磷化工深加延伸产业、铝工业深加工延伸产业,煤化工延伸产业等重点领域加强应用基础研究,尤其是要根据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知识储备和技术储备的需要,通过竞争在市域内的重点大学、重点科研院所优势集成整合的基础上,扶持建设专业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组织行业关键技术和共性技术的联合攻关,形成有利于知识创新源泉的基地。

4.4 加强中介服务系统建设的指导

通过向企业提供咨询、信息和技术培训等服务,推动企业的技术创新活动,是各工业化国家的成功经验。我市加快企业创新发展,也必须引导、鼓励设立为创新型企业服务的社会中介机构,同时引导现有的社会中介机构转变观念,改进服务质量,按照诚信、科学的原则,依法开展经营活动.切实为创新型企业提供创业辅导、企业诊断、展览展销和法律咨询等方面的优质服务。根据创新型企业需要,我们应着重从以下几方面做出努力:

重点建设好国家级贵阳生产力促进中心,加强综合性和行业性生产力促进中心建设,形成区、县、市生产力促进中心网络;同时,加强高新技术创业服务中心、大学科技园及多种类型的企业孵化器建设,组建贵阳市技术成果转化交流中心,架通科技成果供需桥梁。

参考文献:

[1] 徐禄平、方杰.国内外技术创新服务体系[M] .新华出版社,2002.

[2] [美]约瑟夫.熊彼特.经济发展理论[M] .北京商务印书馆,1990.

上一篇:银行培训领导致辞下一篇:阿甘正传 英文读后感